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 三月 五月 八月 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 三月 五月 八月 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 三月 五月 八月 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 三月 五月 八月 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三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在传统音乐作品结构内,重属增六和弦常进行到经过的主四六和弦,或置于两个相同形式的主和弦之间,形成辅助和弦而使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整体音乐作品来看,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是柴可夫斯基和声语言的灵魂。在钢琴套曲《四季》Op.37之一《一月——炉边》中,柴可夫斯基使用重属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这一特色和声进行,给音乐带来新奇的和声音响。

《一月——炉边》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音乐停留在第28小节E大调的属七和弦上,中部从第29小节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的VI级和弦(C大三和弦)上突然闯入,C大三和弦即是E大调的降VI级大三和弦,E大调的属七和弦解决到降VI级大三和弦时,第一部分形成阻碍终止的特殊形式,和声有意外进行的音响。第29小节的第3拍,当旋律声部分进行到#A音时,下方声部保持,和声转化为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该和弦没有解决到属和弦,而是到下一小节e小调的主和弦(e小三和弦),这里的和声进行为:tsVI -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用柱式和弦奏出,主和弦用大山型的琶音式旋律奏出,二者构成织体对比。力度设计为P到PP的循环进行,形成力度层次的对比。tsVI-b3DVII56/D -t的和声语汇被连续反复之后,第35-36小节,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交替进行。如果将德国增六和弦看成是II级和弦的附属七和弦(即C属七和弦)的等和弦,那么,这两小节即构成同根音大三和弦与属七和弦的交替,和声音响富有戏剧性变化。整个中部开始的和声使用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以及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的连接,音乐柔和、抒情,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第36小节,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各个声部以半音上行的方式进行到bA大调的下属和弦(bD大三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根音成小二度关系的大三和弦对置,和声色彩对比强烈。

第95小节,音乐在A 大调的主和弦上作完全终止,其后是由下中音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交替进行构成的变格补充终止,其和声序进为:

tsVIb3DVII56/D-T-tsVI-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位于降VI级大三和弦与主和弦之间。降VI级大三和弦与其后的德国增六和弦相差一个音级,二者的转换就像同根音的大三和弦向大小七和弦转换一样平顺自然,这两个和弦用在音乐的结尾处形成协和的三和弦与不协和的七和弦的音响对比,而主和弦与降VI级大三和弦亦形成鲜明的对置。降VI级大三和弦之上漂浮着A旋律大调的旋律,与第99小节主和弦之上所附加的变化音级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随后,旋律以琶音进行的方式从低音区向高音区延伸,用PPP的力度演奏,音乐在柔和、梦幻般的音响中结束。德国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作为变格进行用在该作品的结尾作为补充终止,增强了音乐作品中的浪漫气质。

二、主和弦中的附加音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各种形式的和弦外音点缀其中,附加音以留音和倚音方式出现在主和弦中是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手法之一,这种附加音主和弦既给音乐增添了神秘的和声音响,显现出柴可夫斯基大胆、别致的和声思维。

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有时可能被误当七和弦看待,不过,如果从前后和声进行的功能关系来推断,便可以清晰地判断其是否为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第7-9小节使用终止式建立和巩固E大调,在这3小节音乐中,每小节前两拍均为主四六和弦,其后接以属七和弦,低音声部为属持续音。这里的主和弦均含有附加六度音(c2音),第7小节为留音式的附加音,位于下属和弦与属七和弦之间,是含有附加六度音的终止四六和弦。第8-9小节中主

和弦的附加音以倚音方式出现,亦称无准备的延留音,这两个含附加六度音的主和弦可看成辅助四六和弦,辅助四六和弦缺乏独立性,它成为属七和弦的装饰性和弦,当附加六度音的主和弦以四六和弦形式出现时,既使主和弦的音响复杂化,又给属七和弦的解决以意外进行的感觉,形成与传统和声的阻碍进行相似的风格,这是柴可夫斯基和声语言的重要特色。第11、13小节分别为以留音方式出现的含有附加六度音的主和弦。第10、12、14小节分别为以装饰延留方式出现的含有附加四度音的主和弦。第10小节中主和弦的附加四度音是由前面导音七和弦的五度音相隔一小节之后的装饰延留,与附加六度音的属七和弦形成对置。第12、14小节中主和弦的附加四度音像是前面II级和弦中的三度音从另一声部转化而来的装饰延留。以留音或装饰延留方式出现的附加音和弦是传统和声中的常用方法,对活跃旋律的线条,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如果将目光再投向例1 的第30小节与第34小节即可发现,当前一小节的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时,第2拍以琶音方式出现的两个三连音节奏的主和弦有两个附加四度音,它们分别为IV级音和升IV级音,这一对同名半音附加于主和弦之上,具有和弦色彩对比的意义,当主和弦以三连音节奏、琶音的方式快速流动时,在附加音的点缀下,主和弦更具有表现上的意义,这种别具匠心的附加音处理方式,使和声音响显得新颖而风趣,充分展现了柴可夫斯基独特的调性思维。

三、大调中降VI级大三和弦的用法

交替大小调和弦,尤其是在大调中运用同主音小调的VI级和弦作为变格进行或变格终止,是该作品中的另一和声手法,也是19世纪晚期浪漫乐派作曲家与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常用的和声语汇。大调中的降VI级大三和弦的使用,软化了大调进行的力度,强化了音乐音响的抒情风采。

第50-60小节,是该乐曲中部的再现部分,变格进行是这段音乐的主要和声语汇。第52、54、56小节中均使用同一和声语汇的重复,即在两个原位主和弦之间使用降VI级大三和弦作为辅助和弦,同名半音III级音与降III级音的对置,大主和弦与下方大三度关系的降VI

级大三和弦的并列,带来新颖的和声音响。此外,再看两个外声部的进行,上方声部以四分音符节奏出现的#f2-d2-#d2的旋律进行,音乐强劲有力,下方声部为八分音符节奏的主持续音(b),声部平稳进行,上下声部之间节奏错位,内声部以琶音形式出现的三连音节奏镶嵌其间,加强了音乐进行的流畅性,降VI级大三和弦的特殊音响与主和弦连用时,具有变格进行的性质,丰富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声语汇。

此外,在乐曲的终止处第96、98小节,A大调的降VI级大三和弦置于主和弦与德国增六和弦之间,构成变格终止的特殊形式。这里的音乐通过节奏、织体、力度、音区及和弦结构等方面形成综合对比,位于大调体系中的降VI级大三和弦的运用,加强了音乐的柔和性与抒情性,成为这一作品补充终止中有特色的和声材料。

通过以上的和声分析,可见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Op37之一《一月——炉边》中戏剧性与柔和、抒情的性格特征在调性思维方面的一般表现。增六和弦进行到主和弦,加强了作品中和声进行的戏剧性因素;含附加音的主和弦,增添了和弦的神秘色彩;大调中降VI级大三和弦的使用软化了大调和声进行的力度,强化了和声进行的歌唱性特征,这一些和声手法构成了柴可夫斯基调性思维的重要方面。

在曲式结构上,《四季》各有所不同。

一月《壁炉旁》三段体,A B A 尾声:

A 段旋律优美如歌, 给人以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B 段音乐进入了沉思状态, 随着音乐的发展由e 小调

转到了B 大调上, 情绪逐渐激动, 难以抑制, 好似刚从郁闷中解脱出来;

A 段再现主题, 从情绪上更深一层, 这段弹奏需要触键

更深;

尾声音乐越来越弱, 好像炉火越来越小, 火光将尽。

二月《狂欢节》回旋曲式A B A C A:

作者首先用回旋曲式表现狂欢节的热闹场面;

A 段音乐热烈、节奏鲜明, 表现了舞蹈场面;

B 段跳跃的音符更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后半拍的节奏

强音表达了人们尽情开心的狂欢场景;

C 段音乐变得温柔、歌唱。

三月《云雀之歌》单三部曲式A B A:

A 段音乐描述云雀欢快地在枝头玩耍;

B 段音乐加快, 使得旋律更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装饰音

的出现, 使云雀的动态形象更加生动。

四月《松雪草》单三部曲式A B A:

A 段柔美的音乐非常舒展, 好像松雪草刚刚从土地里

钻出来;

B 段旋律轻巧、典雅, 一系列的倚音和四句重复音乐表

现了松雪草不畏严寒, 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品质;

尾声音乐越来越弱, 好像人们已经远离这里的美景。

五月《白夜》单三部曲式A B A:

A 段旋律优美, 一串串波音好像在告诉人们神奇的白

夜已经来到, 人们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B 段是活跃的快板, 人们载歌载舞, 表达了兴奋的喜悦

之情;

再现段与A 段略有不同, 它把节奏拓宽, 让人们沉浸

在自然的美景当中。

六月《船歌》复三部曲式A B A 尾声:

A 段旋律优美如歌, 发自内心的情感在指尖上流淌, 长

线条触键要慢而深;

B 段出现了新材料, 与A 段形成了对比, 速度转快, 节

奏也活跃起来了, 连续不断地减七和弦琶音把音乐推向了高潮;

A (再现) 段作者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抒发, 完全达到

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尾声小船渐渐远去, 波浪拍击声慢慢消失在远方。

七月《刈者之歌》单三部曲式A B A:

A 段主题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 表现出俄罗斯人豪爽的

性格;

B 段旋律变得活跃, 充满了生命力;

A 段(再现段) 左手出现了三连音, 节奏上越来越紧凑,

好像人们的干劲正在高涨, 此段要注意节奏必须一致。

八月《收获》复三段曲式A B A:

A 段(第一段和再现段) 旋律热烈、奔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展现出农民欢天喜地迎丰收的场面;

B 段音乐与第一段形成了对比, 一下子弱了下来, 好象

累了的人们在田间休息。

九月《行猎》单三部曲式A B A:

A 段强节奏感使人们感觉到打猎者情绪之高涨, 精神

之抖擞;

B 段轻巧、灵敏, 好像猎人在机警地追寻猎物;

再现段展现了猎人带着胜利品凯旋而归。

十月《秋之歌》单三部曲式A B A:

A 段(第一段和第三段) 优美的旋律、略带凄凉的音调,

把人带到了深秋, 仿佛看到了花瓣在凋谢, 树叶在坠落;

B 段旋律的婉转动听、语气的悲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

伤感之情。

十一月《雪橇》复三段曲式A B A:

A 段明朗、优美的旋律, 表现了赶车的人和坐车的人心

情都格外欢畅, 人们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无限向往和追求;

B 段音乐变得活波、欢快, 清脆的铃声在耳边响起。

十二月《圣诞节》回旋曲式A B A C A B

尾声:

A 段圆舞曲节奏平稳、歌唱, 人们载歌载舞欢庆圣诞

节;

B 段音乐变得渐渐明亮, 节奏紧凑, 人们的情绪随之高涨, 气氛热烈, 跳舞的人们在不停地旋转;

C 段音乐由bA 大调转到E 大调, 情绪突然转变, 好像

欢庆的人们在亲切地问候;

尾声: 作者用轻巧、明亮的跳音, 结束了全曲。

钢琴小品《四季》用跳动的音符展现了俄罗斯人民朴实

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场面。倾注了柴可夫斯基最真挚的爱对生活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生命和艺术无限的爱以

及对祖国的爱。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 三月 五月 八月 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三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在传统音乐作品结构内,重属增六和弦常进行到经过的主四六和弦,或置于两个相同形式的主和弦之间,形成辅助和弦而使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整体音乐作品来看,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是柴可夫斯基和声语言的灵魂。在钢琴套曲《四季》Op.37之一《一月——炉边》中,柴可夫斯基使用重属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这一特色和声进行,给音乐带来新奇的和声音响。 《一月——炉边》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音乐停留在第28小节E大调的属七和弦上,中部从第29小节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的VI级和弦(C大三和弦)上突然闯入,C大三和弦即是E大调的降VI级大三和弦,E大调的属七和弦解决到降VI级大三和弦时,第一部分形成阻碍终止的特殊形式,和声有意外进行的音响。第29小节的第3拍,当旋律声部分进行到#A音时,下方声部保持,和声转化为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该和弦没有解决到属和弦,而是到下一小节e小调的主和弦(e小三和弦),这里的和声进行为:tsVI -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用柱式和弦奏出,主和弦用大山型的琶音式旋律奏出,二者构成织体对比。力度设计为P到PP的循环进行,形成力度层次的对比。tsVI-b3DVII56/D -t的和声语汇被连续反复之后,第35-36小节,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交替进行。如果将德国增六和弦看成是II级和弦的附属七和弦(即C属七和弦)的等和弦,那么,这两小节即构成同根音大三和弦与属七和弦的交替,和声音响富有戏剧性变化。整个中部开始的和声使用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以及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的连接,音乐柔和、抒情,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第36小节,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各个声部以半音上行的方式进行到bA大调的下属和弦(bD大三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根音成小二度关系的大三和弦对置,和声色彩对比强烈。 第95小节,音乐在A 大调的主和弦上作完全终止,其后是由下中音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交替进行构成的变格补充终止,其和声序进为: tsVIb3DVII56/D-T-tsVI-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位于降VI级大三和弦与主和弦之间。降VI级大三和弦与其后的德国增六和弦相差一个音级,二者的转换就像同根音的大三和弦向大小七和弦转换一样平顺自然,这两个和弦用在音乐的结尾处形成协和的三和弦与不协和的七和弦的音响对比,而主和弦与降VI级大三和弦亦形成鲜明的对置。降VI级大三和弦之上漂浮着A旋律大调的旋律,与第99小节主和弦之上所附加的变化音级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随后,旋律以琶音进行的方式从低音区向高音区延伸,用PPP的力度演奏,音乐在柔和、梦幻般的音响中结束。德国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作为变格进行用在该作品的结尾作为补充终止,增强了音乐作品中的浪漫气质。 二、主和弦中的附加音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各种形式的和弦外音点缀其中,附加音以留音和倚音方式出现在主和弦中是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手法之一,这种附加音主和弦既给音乐增添了神秘的和声音响,显现出柴可夫斯基大胆、别致的和声思维。 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有时可能被误当七和弦看待,不过,如果从前后和声进行的功能关系来推断,便可以清晰地判断其是否为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第7-9小节使用终止式建立和巩固E大调,在这3小节音乐中,每小节前两拍均为主四六和弦,其后接以属七和弦,低音声部为属持续音。这里的主和弦均含有附加六度音(c2音),第7小节为留音式的附加音,位于下属和弦与属七和弦之间,是含有附加六度音的终止四六和弦。第8-9小节中主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第一章:绪论 1.曲式——音乐作品的结构样式。(音乐的各要素按照一定逻辑关系和时间关系。) 2.曲式分析——以典型的音乐结构为基础,寻找音乐作品结构的共性化特征及规律。 3.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音色、音区、力度、演奏(唱)、调性、调式、和声、织体、复调、配器等(分析音乐作品结构的基本手法)。 4.曲式分析的原则:单一原则;并置对比原则;再现原则;回旋(循环)原则;变奏原则;奏鸣原则。 5.音乐材料及发展手法:重复;变奏;展开;派生对比;并置对比;模仿;模进;分裂;时值的压缩与扩大;调式对比;音程的扩大、压缩与转位;动机贯穿;旋律的自由发展;织体。 6.音乐的陈述类型:(1)稳定型陈述:呈示型、结束型、引子型。(2)非稳定型陈述:展开型、过度型。 7.动机——音乐作品中最小的有机组成部分。 8.主题——能代表音乐作品的性格和形象音乐的思维。 9.音乐曲式结构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再现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回旋原则。 第二章:一部曲式 1.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结构。速度、节拍、体裁取决于乐段的长度。 2.一部曲式的乐段的特点:(1)由多个乐句组成,有完整的旋律,不是零碎的展开:(2)能表达完整明确的乐思,乐段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3)有明确的终止;(4)一般为稳定陈述。 3.乐段的内部结构:乐段——乐句——乐节——乐汇。 4.乐段的分类标准:(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划分依据;(2)以句子之间的关系作为依据;(3)以构成乐段乐句的数量2的N次方和句子小节2的N次方为标准,可分为方正型和非方正型;(4)以乐段调性变化和终止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方式作为依据,可分为呈示型乐段和中间展开或连接型的乐段。 第三章:单二部曲式 1.单二部曲式——由两个对比又统一的乐段有机结合形成的曲式。 2.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有再现单二部曲式、无再现单二部曲式(对比式和引申式)。 3.有再现单二部曲式(二段曲式)、四句式上下片乐段(四句式的平行乐段)和起、承、转合式乐段的区别:二段曲式比四句式上下片乐段的第一部分的主调收拢使句读划分更为清晰;二段曲式比起、承、转合式乐段,前两个乐句与后两个乐句的对比性及收拢性使乐段感增强,结构层次更分明。 第四章:单三部曲式 1.单三部曲式(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形成的曲式。 2.基本特征:呈示乐段——中段——再现乐段。(ABA)图式:(1)a+a'+a(2)a+b+a(3)a+b+c 3.中部:发展中段(引申型)、对比中段(并置型)。 4.发展中段(引申型)的特征:第二段和第一段之间的对比较少,更多的是第一段主题的延伸发展。(第二段采用第一段的材料) 5.对比中段(并置型)的特征:既有新材料的对比并置,又有第一段材料的引申发展形成的中段——综合性三段曲式。(第二段完全采用新主题新材料,形成和第一段明显的并置对比) 6.再现段:(1)原样再现(2)变化再现:变奏再现、动力再现、减缩再现。 7.动力化再现:引进新的乐思. 第五章:复三部曲式

柴可夫斯基《四季》的音乐题材特征

柴可夫斯基《四季》的音乐题材特征 柴可夫斯基一生都保持着敏感的态度,情感十分丰富。他的音乐充满了无尽的忧郁,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本人不太幸福的情感生活和独特经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音乐中涵盖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题材和深厚的感情。我们能够从他的音乐中洞察到感情痛苦的心音,而且也能够感受到他当时那个时代所发出的痛苦呻吟,也涵盖了他对俄罗斯的深厚情感。笔者以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为研究案例,深层次地分析了《四季》的音乐题材特征,希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这首钢琴套曲。 一标题音乐的杰出代表 柴可夫斯基于1876年创作了著名的《四季》钢琴套曲,其副题名字是“性格描绘12幅”。他所创作的这部作品是人类钢琴音乐题材中的重要精品。《四季》中的12首曲子分属于12个月,体现了俄罗斯当时的生活风俗、气候以及自然风光,富有强烈的诗情画意特色,这首乐曲的整体风格是自然纯朴、清新恬淡,不但素描般地刻画了俄罗斯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画面,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这首音乐具有显著的俄罗斯情调,既质朴又非常优美,不但存在着开朗般的欢乐,而且隐隐地表现了淡淡的忧伤。从这12首作品来看,所拟定的每首乐曲标题都带有季节性特征,这种音乐以及文学的巧妙组合形式,不管是当下抑或是之前,这种创作钢琴音乐的方式都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 从标题音乐的具体发展过程来看,西方著名音乐家李斯特把标题音乐界定为“展示文学概念、讲述故事或者描绘相关场景、画面的相关器乐作品”。在西方音乐发展的过程中,贝多芬创作的《田园交响曲》具有较强的描述性,而且还能够带给听众纯音乐的强烈愉悦,被看做是标题音乐的最佳典范。李斯特、柴可夫斯基和柏辽兹等诸多作曲家早在19世纪已经创作了相当数量的标题音乐,比如《罗密欧与朱丽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曲式分析精编版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报告 学号:2012103127 姓名:朱建林一.【作曲家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 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他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 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二.【歌曲《六月船歌》简介】 “船歌”是一种音乐体裁,是浪漫派作曲家们喜欢采用的作曲方式。“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悠游自在,大多用三拍子摇曳的节奏来体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和摇曳,借此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中国音乐中也有很多此类的歌曲,我在艺考时也学习了一首《乌苏里船歌》对这种体裁印象尤为深刻。 《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著名、最优美的一首。1875年冬,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之约,用诗歌作背景,每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和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六月——船歌》配合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创作的诗歌《六月》刊登,是一首充满着无限魅力的钢琴小品。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和摇曳的节奏,领着人们来到俄罗斯乡村的夜晚,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乘船荡漾。它以诗一般美的意境和一抹难以言表的忧伤之情,吸引了无数乐迷为之倾倒,《船歌》一经问世,名气便超过了与其相配的诗歌,一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名曲。 三.【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1,概述 《六月——船歌》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

和声曲式分析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

(二)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 《雪橇》又译作《在马车上》,关于这首小品,还有一段小故事。1876年,每月一个固定的日子,柴可夫斯基的管家就会提醒他:“先生,又该寄邮件了吧?”这时候,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把当月的曲子完成。写这些钢琴小品成了他每个月定期的音乐游戏,写过就放下,直到下个月仆人提醒之前,他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创作灵感不可能随呼随到,在六月和十一月,到了“寄邮件的日子”,柴可夫斯基腹中空空,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于是拿两首平时写好的性格小品来充数,这就是:《船歌》和《雪橇》。注① 《雪橇》,复三部曲式,快板,四四拍。这是一首描写冬日欢乐的乐曲,钢琴模仿马拉雪橇上铃铛的叮咚声,轻快活泼,雪橇在茫茫雪原上逍遥自在地奔跑,一路洒下欢愉快乐的铃声。柴可夫斯基性格忧郁,冬天却能给他带来欢乐,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他写到:“……俄国的冬天风光对我来说美妙无比。……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雪像无数钻石般闪耀光芒。从我住房的窗口可以视野开阔地眺望远方,多么美好自在,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畅快自由地呼吸吧!”注②十一月《雪橇》表现的正是晴朗的冬日里自由欢畅的心情。 1、主题分析 首部(1-27)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明朗、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赶车的人和坐车的人的心情都格外欢畅,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A段](1—8)为两个同头异尾乐句构成的方整性乐段,四四拍,E大调。主题由中庸的快板和五声音调组成,质朴而宽广,使人联想到车夫哼唱着俄罗斯民歌,赶着三套马车在茫茫雪原上奔驰的情景。 谱例7 在这段中,主题由高声部及次中声部的八度重复展开,并在整个A段中持续,使主题的旋律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节奏型由两个八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与两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使四四拍的节奏带有切分节奏的特点,但在二分音符长音停顿处加入了四分音符音程的填充,使切分节奏得以打破。在A段的最后两小节转入升g小调,经属七和弦,结束于升g 小调主和弦。整段旋律十分鲜明,线条婉转悠长,音调亲切自然。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报告 学号:080109101 姓名:贺德恒一.【作曲家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就体裁而论,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涉及范围广泛的作曲大师。他在交响曲、歌剧、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 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他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 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二.【歌曲《六月船歌》简介】 “船歌”是一种音乐体裁,是浪漫派作曲家们喜欢采用的作曲方式。“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悠游自在,大多用三拍子摇曳的节奏来体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和摇曳,借此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 《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著名、最优美的一首。1875年冬,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之约,用诗歌作背景,每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和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六月——船歌》配合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创作的诗歌《六月》刊登,是一首充满着无限魅力的钢琴小品。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和摇曳的节奏,领着人们来到俄罗斯乡村的夜晚,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乘船荡漾。它以诗一般美的意境和一抹难以言表的忧伤之情,吸引了无数乐迷为之倾倒,《船歌》一经问世,名气便超过了与其相配的诗歌,一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名曲。 三.【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作品37

柴可夫斯基-四季-作品37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在马车上》最为流行,第三首《云雀之歌》及第十二首《圣诞节》也常单独演奏。 柴可夫斯基写四季钢琴套曲是应一个杂志编辑的邀请,为他杂志的副刊编写的。每月写一首符合当月特点的曲子。 1875 年,圣彼得堡杂志《小说家》的编者尼古拉·马特菲耶维奇·贝纳德从俄国的诗中选出十二首适合于1876年1~12月各月份的诗,按月在刊物上登出。同时,他请柴可夫斯基每月为该杂志写一首能描写各月份性格的钢琴曲。柴可夫斯基嘱咐他的男仆,到了每月的某日提醒他做这件事。每逢应该写这样一首钢琴作品的那天,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创作,写完就寄给杂志社。他一共写了十首这样的小曲,只有6月和11月引不起他的创作灵感。因此他用他先前创作的《船歌》作为6月的一曲,用《雪橇》作为11月的一曲。这两曲竟成为了十二首作品中最著名的两首。柴可夫斯基在这些乐曲中,不但生动地描写了每一季节中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深刻地刻画了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反映着俄罗斯民间音乐语言的音调。这些作品是柴可夫斯基现实主义创作的优秀范例。 俄罗斯的音乐月历 这一部钢琴作品,是柴可夫斯基于1875~1876年,在创作芭蕾舞音乐「天鹅湖」,受到委托所写的钢琴小品集。在诸多钢琴小品当中,舒曼的「森林情景」是以大自然的描写为宗旨,而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则是以对诗的印象,转化成音乐。在创作的笔法上,可以感受到他所流露出对俄罗斯土地的情感,以及对于爱的歌颂。这部曲集共有12首,以每一个月份、并冠以标题作为主旨,从这种种素材看来,祖国的每一项自然与风土民情,都是他创作的原点。 《四季》The Seasons Op.37b ,副标题是“十二种性格的小品”,全曲由十二首富有标题的独立小品组成。 1、一月——壁炉边 January—At the Fire Side 不太快,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 “在那宁静安逸的角落,已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壁炉里的微火即将熄灭,蜡烛里的微光还在摇曳闪烁……”——普希金 作品采用升f小调,3/4拍,朴素而有表情的中板,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中段速度渐慢,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 炉火边:这是描写冬天的夜里,在屋内的火炉边取暖的安静气氛,曲风也带有民谣的风格。曲式结构: 三段体,A + B +A +尾声: A 段旋律优美如歌, 给人以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柴可夫斯基 《六月船歌》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六月船歌作品曲式分析作品分析一、概述这是一首采用对比式插部,有引子,有尾声的复三部曲式二、音乐分析(一)呈式部(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g 小调,旋律深情,委婉,略为伤感)引子A B A 〔+〔+〔+〔...... (注:图中的数字代表小节数)2 4+6 4+6 4+6 ①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Andante contabile)这一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由于在第8 小节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因而延迟了之前一乐句相应部分音乐的下降,使得第二乐句成为一个扩充了的乐句,较第一乐句长度增加了三分之一,主题开始的前两小节是引子(采用“船歌”特点的固定律动,出现了本曲的基本的伴奏音型,为整曲做织体上的预备)例:(第1 小节——第12 小节) 开始乐段扩充了第二乐句,其结果是一个2 小节之后两个1 小节,形成了结构的分解,单继之以一个2 小节的片段来结束,从结构上看又恰恰是前面两个1 小节的综合,成为:↗分解↖ 6=2+1+1+2 ↘综合↙②中部中部是前面主题的展开,情绪显得较为明朗,但就整个中部来说,调性及音乐材料的处理都仍然是不稳定的,特别是调性随即转入属调,逐步酝酿再现部的进入。中部的结束是半终止,再现部的开始是以终止在主调上的解决,再现部分准确再现开始的乐段。例:(第12 小节——第24 小节)左手采用基本伴奏音型,右手是主题的展开。③再现部这是第一部分的完全重复(二)插部(在同名大调G 大调上进行。采用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中间部分是情绪的真正展开阶段,对比的新主题又更多发展的趋向,并逐渐引出另一个更积极的对比材料,调性转到同名大调,显得较为明朗、开阔。两个新主题材料的开始片段分别如下:例:(a)(第32 小节——第36 小节)(b)(第40 小节——第45 小节)在这一部分的开始,伴奏声部还继续保持基本伴奏织体,情绪逐渐发展到高潮,固定的节奏也配合着发生变化,第二个新主题的片段动机不断向上模进,转调,连续的琶音减七和弦仿佛水波汹涌,使音乐的发展骤然中断。例:(第50 小节——51 小节)高潮之后以反向的主要主题动机材料片段来衔接再现部。例(第52 小节)中间部分结构由于没有明确的终止式,因此显得不稳定,不完整。中间部分本身的速度变化也对结构的不稳定发生影响使得这一部分难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段落。(三)再现部再现部和第一部分没有显著的不同,只是加强了内声部的复调处理,在每个分句末尾加进了呼应的声部,把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犹如两人在船上倾心对话,使有较深的情、景融合之感。(四)尾声(第83 小节——结束)连续的琶音和弦,“摇晃”的音响渐渐弱了下来,有如小船在水波轻微的拍击声中消逝。规模很大的结尾加强了再现部意图的体现,将整个曲式的对比主题材料加以适当的概括,进一步强调作品的主要乐思,给予作品更完满的结束。三、总结这首作品没有采用船歌特有的音乐节拍6/8 拍子,但4/4 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拍,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意境。音乐采用了旋律小调的形式,用平稳的节拍表现出俄罗斯平底船均匀滑行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则象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有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辽阔国土上的人民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六月船歌是一首旋律非常优美的乐曲。船歌运用的是三生中部的负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呈式部式部(第12 小节——第24 小节),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g 小调,旋律深情,委婉,略为伤感。它又分为。1 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这一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2 中部这一句较前一句更为明朗,但在全曲的色彩来看,还是没有脱离小调的控制,之后,余缺回到了3 再现部,和主题大致相同。整个第一部分旋律深情婉转,略带忧伤歌唱性极强,最开始的旋律是一节上行,小调的赋予了这一主题黯淡的色彩,在小船在这一旋律中缓缓前行。乐曲在再现部和主部之间出现了插部,在同名大调G大调上进行。(第32 小节——第36 小节)(第40 小节——第45 小节)采用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小船好像加快了行进的速度,音乐更具有流动性,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 三月 五月 八月 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在传统音乐作品结构内,重属增六和弦常进行到经过的主四六和弦,或置于两个相同形式的主和弦之间,形成辅助和弦而使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整体音乐作品来看,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是柴可夫斯基和声语言的灵魂。在钢琴套曲《四季》之一《一月——炉边》中,柴可夫斯基使用重属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这一特色和声进行,给音乐带来新奇的和声音响。 《一月——炉边》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音乐停留在第28小节E大调的属七和弦上,中部从第29小节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的VI级和弦(C大三和弦)上突然闯入,C大三和弦即是E大调的降VI级大三和弦,E大调的属七和弦解决到降VI级大三和弦时,第一部分形成阻碍终止的特殊形式,和声有意外进行的音响。第29小节的第3拍,当旋律声部分进行到#A音时,下方声部保持,和声转化为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该和弦没有解决到属和弦,而是到下一小节e小调的主和弦(e小三和弦),这里的和声进行为:tsVI -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用柱式和弦奏出,主和弦用大山型的琶音式旋律奏出,二者构成织体对比。力度设计为P到PP的循环进行,形成力度层次的对比。tsVI-b3DVII56/D -t的和声语汇被连续反复之后,第35-36小节,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交替进行。如果将德国增六和弦看成是II级和弦的附属七和弦(即C属七和弦)的等和弦,那么,这两小节即构成同根音大三和弦与属七和弦的交替,和声音响富有戏剧性变化。整个中部开始的和声使用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以及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的连接,音乐柔和、抒情,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第36小节,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各个声部以半音上行的方式进行到bA大调的下属和弦(bD大三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根音成小二度关系的大三和弦对置,和声色彩对比强烈。 第95小节,音乐在A 大调的主和弦上作完全终止,其后是由下中音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交替进行构成的变格补充终止,其和声序进为: tsVIb3DVII56/D-T-tsVI-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位于降VI级大三和弦与主和弦之间。降VI级大三和弦与其后的德国增六和弦相差一个音级,二者的转换就像同根音的大三和弦向大小七和弦转换一样平顺自然,这两个和弦用在音乐的结尾处形成协和的三和弦与不协和的七和弦的音响对比,而主和弦与降VI级大三和弦亦形成鲜明的对置。降VI级大三和弦之上漂浮着A旋律大调的旋律,与第99小节主和弦之上所附加的变化音级形成强烈的色彩对

六月船歌之曲式分析

三声中部的复三步曲式 A 为引申型的单三 a(1-12) b(12-22) a1(22-31) B 为无再现的单二 c(31-39) d 连接 A 原样再现 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分三段,乐曲开始的前两小节为“引子”为,主题段落的进入做了铺垫。 第一段和第三段为同一主题,虽然没有用6/8拍子,但4/4 拍子由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形象。宁静舒缓、深沉婉约,仿佛微波轻拍 船舷,又仿佛一只小船在夏夜寂静的星空下缓缓地飘荡,令人陶醉。中段的速度转快,节奏活跃自然,速度如船桨般轻松开朗,十分有生气,并从小调转入了大调,从四拍子过渡到了三拍子。这时,第一部分那如歌的行板又代替了这短暂的愉悦,外 声部与内声部一应一和,旋律由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最后,随着 音乐力度的逐渐减弱,小船仿佛也慢慢离去,只留下那闪耀着的星光和寂静的夜 空。 全曲的结构如下: A (单三部曲式)一一 B (开放的单二部结构) 一一A'(略有装饰的变化再现) ( 1-31)( 31-53)( 53-83) 第一部分(A )为原样再现单三部结构,以g小调为主要调式进行发展。它可分为三个乐段,即a b a。第一个乐段为一平行乐段,通过g小调与bB大调的转换, 最后落在了g小调的主音(t)同时也是bB大调的切级和弦上。 第二乐段又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末的和声走向是属七(D7)到主音(t), 显示出了乐句的稳定性;第二乐句是以重复第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的,由于在第8 小节音乐形成了一个小####,从而延迟了第一乐句相应部分的音乐,使第二乐句成为了第一乐句的扩充,长度是第一乐句的3倍。这样的扩充,其结果是一个两小节之后两个一小节,形成了结构的分解,之后以两小节的片段来结束,从整体看来又是

曲式分析报告完整

绪论 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 1、定义:曲——即乐曲;式——即样式、形式。曲式就就是指音乐作品得样式,也可以说就是音乐作品得结构形式. 2、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Musical Form andAnalysis=MFA。 3、目得:既然课程得名称就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曲式得基本原理并掌握各种范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最终能从曲式入手,通过分析,实现对音乐作品得全面把握与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各自专业得促进(表演者能从中获得诠释音乐得依据,理论专业者能从中把握评研音乐得标准,作曲专业者能从中学习创作手法)。 第一章音乐得基本材料—-音乐语言 正像诗歌用语言文字,图画用线条、色彩,建筑用砖头、石块等构成一样,音乐得构成,也有它自己得特殊材料,就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得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与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音乐语言构成了音乐表现得基本手段。 第一节、旋律 摘要:(旋律得重要性及定义,旋律得分析要点主要包括旋律得外形、隐伏骨架与高潮。) 一、有关旋律 1、从旋律得重要性来说,它就是“音乐得灵魂";从它总就是横向得流动这一特性来说,它就是“乐音运动得轨迹”;从它与纵向音高得相互关系出发,它就是“它就是与声得表层",从欣赏得角度入眼,它就是“音乐作品得外观轮廓”或就是“音乐情感得直接体现”.所以,旋律非常重要。 2、定义:第一、“狭义得”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在单独分析音乐得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得”旋律就是指包含了“音高”与“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就是通常所说得“曲调”.当分析需要与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得要点 1、旋律得外形 广义得旋律就是一个有机体,包含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域、音区等多种要素,但就是为了分析得目得,单从旋律得外形来瞧,我们必须把旋律中得其它要素抛开,仅从旋律自身运动得价值—-音高运动得相互关系予以透视。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一月——在炉边》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一月——在炉边》 分析说明:本曲为复三部曲式,原诗对炉火的描述,描绘出一幅寂静冬日的夜晚,壁炉边恬静的休息和沉思画面。一级曲式结构的各部分均为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B乐段的模进带来一系列调性游离,三声中部琶音的音型手法,隐伏在织体中的间断、半音花下行的旋律,赋予音乐以交响化的效果,更多地渲染着宁静的气氛,烘托出幻想的意境。C乐段和声意外进行,既体现了柴可夫斯基和声语汇的特点,也给调性分析带来了一定难度。结尾部分在A乐段再现的基础上扩充,代替了独立的尾声。 1.第一部分(1~28):单三部曲式,发展中段,A乐段简单再现,有一小节缩减。 A乐段(1~10):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4+6不对称结构的扩展乐段,主调为A大调,后乐句转入属调(E大调),并在E大调收拢。前乐句可分为两个2+2的乐节,后乐节是前乐节材料分裂、模进演变而来,开放在属和弦。后乐句是平行结构,7小节转入E大调,8小节是7小节的重复,低音属持续,9~10小节在扩展中完满终止于E大调。 B乐段(11~20):发展中段,由4+6两个对比乐句组成的转调乐段,展开性写法,后乐句在模进中形成一系列调性游离。前乐句先从E大调开始,由两个重复乐节组成,前乐节是a乐句材料的倒影,后乐节是前乐节的原样重复,收拢于E大调。后乐句从15小节开始,bA大调开始;16小节是15小节的三度模进,C 大调;扩展后19小节转入B大调,经过一系列属—主变化,21小节收拢于B大调。 A乐段再现(21~28):简单缩减再现,仅再现了4+4的基本结构,省略了扩展的两个小节,开放于属调(E大调)属和弦,为同主因小调做准备。 2.三声中部(29~51):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再现乐段为缩减再现。 C乐段(29~36):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4+4方整性结构,分解和弦式织体e小调(主调属小调)。每个乐句又分解为两个平行乐节,属于双重平行结构。29~30小节和声进行为:ts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t,这是柴可夫斯基典型的和声进行模式。 D乐段(37~45):对比中段,4+5不对称结构,隐伏在强拍的乐律与C乐段形成对比,保持了C乐段的织体,乐句划分不明显。前乐句从b A大调开始,40小节转入c小调,以37~38小节为变奏主题,39~40小节变奏重复,40小节是39小节的模进。后乐句从41小节开始,C大调,41小节是后面模进音组的主题。 C乐段(46~51):只再现了C乐段的一个扩展乐句。 3.连接部(52~60):4+5两个平行乐句组成,B大调(C乐段再现的属调)。低音主持续,持续音为再现部分A大调的Ⅱ级音。 4.再现部分(61~101):第一部分简单再现,87小节开始与27小节的初始陈述形成变化,使A乐段的最后一次再现为主调的单一调性再现。88小节开始,因终止式的开放导致扩充,使88—101小节由扩充代替尾声。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赏析(基础教资)

《六月—船歌》 我刚开始接触这首曲子的时候,我在上高中三年级,当时要准备艺考曲目,钢琴老师便给了我们几个人几首曲子,当时有《小奏鸣曲》、《陕西民歌变奏曲》和这首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老师让我们自己选择,我去听了一遍,当我听到这首《六月—船歌》的时候,他的每一个音符都敲击在我的心上,沉痛而甜蜜;每一次旋律回旋在我的耳际,忧郁而沉迷。我当时非常的震惊,竟然有这么好听的曲子,我当时没有一点的犹豫,就选择了这首钢琴曲作为我的考试曲目。 这首钢琴曲的作者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他是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20世纪80年代,音乐爱好者把他的名字排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之后,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魂”。同时,他也是我国人民所熟悉和热爱的欧洲作曲家之一,在中国,他拥有一个爱称:“老柴”。他的音乐渗进了欧洲主流音乐的元素,但他的作品又往往体现俄罗斯的特征,处处充溢着深沉悠远、壮美动听的俄罗斯民歌的旋律。他的音乐风格独树一帜,音乐旋律优美感人,有时催人泪下,有时热情洋溢。 这首《六月船歌》出自于1887年完成的第四号组曲中的《四季》,1875年冬,柴科夫斯基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M·贝纳德之约,他用诗歌作背景,每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和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四季》用音乐描写了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的性格。其中以第六首和第十一首最为著名。《六月船歌》是其中被演奏最多的作品之一,它描绘的是夏日的夜晚人们坐在小船上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悠然荡漾的情景。 《六月——船歌》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也正因为典型,才常常被人们选中作为结构解剖的实例。曲式结构是:引子+A(a+b+a’)+B(c+d)A’+(a1+b1+a1’)+尾声。 开头的引子:以g旋律小调的主和弦为伴奏,营造出了小船在水中荡漾的画面。 第一部分A(a+b+a')为呈示段,这一部分是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一段a由

曲式分析总结2

第四章乐段 第一节乐段(一) 摘要:定义、次级单位、标记。 一、定义:能够表达完整或相对完整乐思,并且使用完全终止来结束的基础性的结构单位。 二、乐段以下的单位:标记与标准 1、结构单位 乐段——乐句——乐节——乐汇 2、标记 单词或词汇——分句——句子——自然段 3、标准 复合节拍,中等速度,8小节一个乐段; 1,2,a4,A8即为标准。 ①、可以依据标准为参照来划分; ②、不可机械地照搬标准。 三、乐汇 1、定义:乐汇是含有一个节拍重音的片断,是音乐作品中最小的结构单位。 小节的本质就是强拍,一个小节等于一个强拍加一个或几个弱拍。 2、乐汇的种类: ⑴、完全乐汇: 弱起强收的抑扬格 强起弱收的扬抑格《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 弱起弱收的抑扬抑格 ⑵、不完全乐汇:如《春之歌》、《十一月》 3、乐汇的结构:单结构、复结构《梦幻曲》《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4、乐汇与动机、乐段与主题的关系:如《六月》

第二节乐段(二) 摘要:乐句及其种类、结构划分的依据、句间关系、引起乐段复杂化的手法。 一、乐句:乐段的次级结构单位,以某种和声终止式收束、处于相对独立状态且能表达某种乐思的句法结构单位。 1、方正乐句:慢速度、复合节拍是2小节,中等速度单拍子是4小节,快速度单拍子8小节的均为方正乐句。 2、非方正乐句:和方正乐句相对,可以分两种情况; a、独立构思的非方正乐句;如《双飞蝴蝶主题变奏》、《都达尔和玛利亚》,9,II; b、在方正乐句基础上扩大或缩小而形成的。 例如:《六月·船歌》呈示段的第二句、《春之歌》呈示段的第二句 3、分句:相当于语言中的从句 4、大乐句:含有分句的从句。例如《苗岭的早晨》 二、结构划分的依据 乐段分析的首要问题是在乐段基础上作结构划分,所以必须了解如何确定句逗。 1、句逗的标志是: ⑴、长音(尤其是调式中稳定音级的长音,如主音、属音) ⑵、休止符 ⑶、重复关系——同分异合(即使2个结构相连很紧,也需要分开); ⑷、对比关系(音区、音色、力度、节奏、情绪) ⑸、和声终止式或非和声性的终止进行 ⑹、隐藏于音乐表面之后的特殊规律(仁者见仁)如《梦幻曲》、《六月船歌》 2、乐段划分的要点——要求一分到底 ⑴、根据音乐的自然呼吸 ⑵、参照各级单位的基准长度 ⑶、借助各种句读标志 ⑷、注意发现有特点的规律性现象。 三、乐句之间的主题材料关系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十一月作曲技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16086564.html, 柴可夫斯基之十一月作曲技法研究 作者:隋燃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1期 摘要:钢琴组曲《四季》以春夏秋冬为创作源泉,虽然描述的是俄罗斯自然风光,但是 表达的是对于人类、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将这些内涵赋予乐曲之中,使得乐曲更有灵魂。这组乐曲生动的体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沙皇专制时代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阶层的精神面貌。本文通过对乐曲中所涉及到的俄罗斯民族乐派、俄罗斯的文化、思想问题的阐述,其中《四季》十一月的造诣即为高深,在本文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将在作曲技法还有和声分析方面做出研究。 关键词:音乐特点;曲式分析;研究 一、钢琴曲《四季·十一月》的音乐特点 这首乐曲为听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冬天景色图:在渺远广阔的雪原上,马车由远方慢慢驶来的情景浮现在听众脑海中。使用简洁的织体进入乐曲主题为整首乐曲锦上添花,使得乐曲弹奏流畅自然,用简洁明了的和声作为背景,使远方的隐隐约约的马车的身影更加突出,由此看出音调朴素的俄罗斯民歌却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俄罗斯淳朴的民风和大自然的和谐在乐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二度倚音在乐曲中的运用以及和声节奏的巧妙变换为听众展现了一幅马车铃铛来回晃动、马蹄哒哒作响的欢快场面,给人一种轻快愉悦的感觉,让听众沉醉其中,同时也将音乐推向了高潮;。右手弱力度的跳音背景下,主题音调在左手得以再现,让人回味的同时,尾声已悄然侵入,在不知不觉中变换,和谐而流畅,直到音乐逐渐趋于平静,远去的马车已渐渐消失在人的视线里,给听众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作曲家用不同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布局及力度变化等作曲技法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这幅由远到近再到远的画面,曲调不同变换衔接自然流畅,这种独特的艺术构思颇有音画结合的审美意境使得听者不禁为之陶醉。 二、钢琴曲《四季·十一月》的具体分析 1、音乐结构特征分析 俄罗斯的冬天,白雪皑皑。快乐的马夫唱着民歌,哼着小曲,赶着马车疾驰在广阔的雪原上。柴可夫斯基被这种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深深触动。于是写出这首反映俄罗斯冬季景色的钢琴曲。这首钢琴小品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结构的乐曲。首部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E自然大调进入中速的快板;中部是乐段的反复,由G大调进入,在调性、节奏、音乐风格上都与首部形成鲜明对比;再现部为首部的变化再现,仍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2.曲式分析:

六月船歌之曲式分析.doc

三声中部的复三步曲式! A为引申型的单三 a(1-12) b(12-22) a1(22-31) B为无再现的单二 c(31-39) d 连接 A原样再现 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分三段,乐曲开始的前两小节为“引子”,为主题段落的进入做了铺垫。 第一段和第三段为同一主题,虽然没有用6/8拍子,但4/4拍子由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形象。宁静舒缓、深沉婉约,仿佛微波轻拍船舷,又仿佛一只小船在夏夜寂静的星空下缓缓地飘荡,令人陶醉。中段的速度转快,节奏活跃自然,速度如船桨般轻松开朗,十分有生气,并从小调转入了大调,从四拍子过渡到了三拍子。这时,第一部分那如歌的行板又代替了这短暂的愉悦,外声部与内声部一应一和,旋律由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最后,随着音乐力度的逐渐减弱,小船仿佛也慢慢离去,只留下那闪耀着的星光和寂静的夜空。 全曲的结构如下: A(单三部曲式)——B(开放的单二部结构)——A’(略有装饰的变化再现) (1-31)(31-53)(53-83) 第一部分(A)为原样再现单三部结构,以g小调为主要调式进行发展。它可分为三个乐段,即a b a。第一个乐段为一平行乐段,通过g小调与ЬB大调的转换,最后落在了g小调的主音(t)同时也是ЬB大调的Ⅵ级和弦上。 第二乐段又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末的和声走向是属七(D7)到主音(t),显示出了乐句的稳定性;第二乐句是以重复第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的,由于在第8小节音乐形成了一个小####,从而延迟了第一乐句相应部分的音乐,使第二乐句成为了第一乐句的扩充,长度是第一乐句的3倍。这样的扩充,其结果是一个两小节之后两个一小节,形成了结构的分解,之后以两小节的片段来结束,从整体看来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五月——清净之夜》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五月——清净之夜》 本曲为复三部曲式,以抒情音画的笔触,描写了俄罗斯春天的景象,第一部分为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中间部分为三部性,由一系列模进结构组成,再现部为简单再现。 1.第一部分(1~19):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A乐段(1~8):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4+5不对称扩展结构,主调为G大调,单一调性的开放乐段。前乐句从一些列琶音开始,低音从D—D呈线形级进上行,阻碍终止后,开放于属和弦。后乐句平行开始,紧分裂模进后开放于分解的属和弦。 B乐段(9~19):对比中段,由4+6不对称结构。前乐句以分解和弦形式形成性格对比,后乐句降低八度再现a乐句,音乐更加宁静,完全终止收拢于主调。 2.三声中部(20~67):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中间部分为插部写法,由一系列模进、变奏乐句发展而成,段落感不明显,再现段是综合了中部各要素的综合性再现。 C乐段(20~27):b小调,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4+4方整性结构,每个乐句又可以划分为两个乐节,形成双重平行结构。 插部(28~54):不断模进的乐段,好像发展中部。可以将这部分近似地划分为六个乐句:28~31为d乐句,包括2+2两个模进关系的乐节,歌唱性旋律,分解和弦织体,28~29小节为#f小调,30~31小节为e小调;32~35为e乐句,D大调,低音属持续,包括两个变奏

的乐节;36~39小节为f乐句,是e乐句材料的变奏;40~44小节为f 乐句同头异尾变奏,最后一小节转入#F大调属和弦;45~48小节为g 乐句,49~54小节为g乐句变奏,变奏手法是旋律转入中音部,全部在#F大调上展开,低音保持主持续,为C乐段的小再现进行属准备。 C乐段再现(55~67):b小调上的动力化再现,将C乐段和插部材料综合再现。后乐句为扩展乐句,采用中部e乐句32~33小节材料变奏,扩展部分围绕再现部G大调的再现进行属环绕,起到再现部连接和属准备的作用。 3.再现部(68~88):原样再现,最后在主和弦上持续,形成2小节的扩充。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报告 学号:2012103127 姓名:朱建林一.【作曲家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就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就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与1部标题交响曲, 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就是她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与《黑桃皇后》。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她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与《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 她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她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二.【歌曲《六月船歌》简介】 “船歌”就是一种音乐体裁,就是浪漫派作曲家们喜欢采用的作曲方式。“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悠游自在,大多用三拍子摇曳的节奏来体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强拍与弱拍有规则地交替与起伏,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与摇曳,借此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中国音乐中也有很多此类的歌曲,我在艺考时也学习了一首《乌苏里船歌》对这种体裁印象尤为深刻。 《六月——船歌》就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著名、最优美的一首。1875年冬,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之约,用诗歌作背景,每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与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 《六月——船歌》配合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创作的诗歌《六月》刊登,就是一首充满着无限魅力的钢琴小品。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与摇曳的节奏,领着人们来到俄罗斯乡村的夜晚,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乘船荡漾。它以诗一般美的意境与一抹难以言表的忧伤之情,吸引了无数乐迷为之倾倒,《船歌》一经问世,名气便超过了与其相配的诗歌,一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名曲。 三.【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1,概述 《六月——船歌》就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