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美术人教版必修《匠心之用—雕塑的美感》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必修《匠心之用—雕塑的美感》教案

《匠心之用—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匠心之用—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内容包括①雕塑的概念、基本形式、雕塑的美感。②了解雕塑的创意及优秀的雕塑作品。

(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信息交流、信息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环境分析:学生预习选择网络教室,教学选择多媒体教室。二、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依托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通过搜集资料以及运用多媒体对雕塑艺术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雕塑艺术的表现语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更好的完成对学生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雕塑的基本形式及美感,初步学会分析、评价雕塑的美感,体会雕塑的创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鉴赏,培养学生正确的鉴赏与审美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通过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鉴赏体验增强学生对雕塑的了解,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共同协作探究的良好品质。

四、重点和难点及设计亮点

重点:雕塑的美感。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便于学生直观了解。

难点:雕塑的创意。通过游戏辅助教学。

设计亮点:1、通过网络对雕塑的基本形式进行项目研究;

2、通过平板电脑模拟制作黑陶,体会雕塑的美感—形体;

3、通过flash游戏重组雕塑,展现创意。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视频,共享视觉的饕殄盛宴,激发学生对雕塑的好奇心,顺利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导入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气氛,又能很好的揭示本节课的课题。

2. 课堂发展、传授新知

(1)雕塑的概念:

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同样题材的绘画与雕塑作品有什么区别?运用

“比较法”,学生自行总结出雕塑的概念。

【设计意图】“比较法”是鉴赏美术作品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小组合作充分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学案教学的特点,也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了铺垫。

(2)雕塑的基本形式:

通过布置小项目,学生到“中国雕塑网”搜集资料,根据作品的空间特点,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出示活动流程与项目评分标准,找出雕塑的基本形式,设置解决本环节的小问题与“小游戏”,知识点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的优点,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的同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雕塑的美感:

通过“实物展示”,“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与“教师适时引导”相结合,学生自行总结得出雕塑的美感,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针对“形体”与“质感”进行着重了解。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印证其总结的雕塑的美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平板电脑与投影相结合,让学生“模拟制作黑陶”,体会形体的美感。

观看《生命的焕发》,感受质感美。

【设计意图】用优美音乐与平板电脑的小游戏辅助教学,让学生体会黑陶的造型美,既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和主题相得益彰,恰到好处。从而能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视频教学,激活学生艺术细胞,顺利解决本节课重点。

3.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美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拓展部分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①学生创意展示环节。此环节在FLASH游戏中展开,

体现出信息技术能够及时记录稍纵即逝的灵感,利于

课堂高效。

②创意欣赏与家乡美部分。课件完美呈现典型创意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耳目一新。并展示家乡宣传片中的雕塑部分,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重拾遗失的美好。

4.交流平台

我及时用相机对学生作品进行记录,丰富课件。通过网站截屏了自己的博客,开辟了师生交流的平台,信息技术弥补了美术课时少、师生无时间交流的问题。

5.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让课堂成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空间,成为师生共同期待的心灵栖息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趣味化了教学过程,真实化了教学情境,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

结束:美术教育应是课内外一体化的,上一百节美术课,不如到美术馆走一天,因此学生走出课堂,去见证正在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风采,观看当代中国雕塑创作的优秀成果以及中华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下一页附教学流程图)

《匠心之用—雕塑的美感》教学流程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