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目录

一、超高层建筑与一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差异 (2)

二、结构设计特点 (3)

2.1 重力荷载迅速增大 (3)

2.2 控制建筑物的水平位移成为主要矛盾 (4)

2.2.1 风作用效应加大 (4)

2.2.2 地震作用效应加大 (4)

2.3 P△效应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4)

2.4 竖向构件产生的缩短变形差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增大 (5)

2.5 倾覆力矩增大。整体稳定性要求提高 (5)

2.6 防火、防灾的重要性凸现 (5)

2.7 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提高 (6)

2.8 控制风振加速度符合人体舒适度要求 (6)

2.9 围护结构必须进行抗风设计 (6)

三、结构设计方法 (6)

3.1 减轻自重减小地震作用 (7)

3.2 降低风作用水平力 (7)

3.2.1减小迎风面积 (7)

3.2.2 降低风力形心 (7)

3.2.3 选用体型系数较小的建筑平面形状 (7)

3.3 减少振动。耗散输入能量 (7)

3.4加强抗震措施 (7)

3.4.1 选用规则结构使建筑物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 (8)

3.4.2 采用多个权威程序(如SATWE、TAT、SAP2000等)进行计算比较 (8)

3.4.3 进行小模型风洞试验,获取有关风载作用参数 (9)

3.4.4 采用智能化设计,提高结构的可控性 (9)

3.4.5 提高节点连接的可靠度 (9)

3.5超高建筑结构类型中的混合结构设计 (9)

3.5.1 混合结构的结构类型 (9)

3.5.2 型钢混凝土和圆钢管混凝土柱钢骨含钢率的控制 (10)

四、高层建筑结构方案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 (11)

4.1 抗震设防烈度是超高层结构体系选用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11)

4.2 超高层建筑方案,应受到结构方案的制约 (11)

4.3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结构类型的选择 (12)

4.3.1 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12)

4.3.2 抗震性能目标的影响 (12)

4.3.3 采用合理的结构类型,应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13)

4.3.4 施工的合理性的影响 (14)

五、关于结构的抗侧刚度问题 (15)

六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16)

6.1 天然地基基础 (17)

6.2 桩基础设计 (18)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一、超高层建筑与一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差异

1、从房屋高度上,超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在100m以上直至有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设想,而一般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则是在100m 以下。

2、超高层建筑由于消防的要求,须设置避难层,以保证遇到火灾时人员疏散的安全。由于机电设备使用的要求,还需要设置设备层。一般超高层建筑是两者兼而使用,而对于更高的多功能使用的超高层建筑,它不只每15层设一个避难层兼设备层即可,还需要设有机电设备层。对于这些安放有设备的楼层设计除考虑实际的荷载之外,更需考虑设备的振动对相邻楼层使用的影响。同时,这些楼层的结构设计,为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可用来设置结构加强层。这与一般高层建筑设计是不相同的。

3、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类型选择上相对要广,除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还有全钢结构和混合结构。而一般高层建筑结构除了特殊条件需要者外,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4、超高层建筑的平面形状多为方形或近似,对于矩形平面其长宽比也是在2以内,尤其抗震设防的高烈度地区更应采用规则对称平面。否则,在地震作用时由于扭转效应大,易受到损坏。而一般高层建筑平面形状选择余地要大。

5、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除等厚板筏基和箱基外,由于平面为

框架.核心筒或筒中筒,基本没有一般高层建筑中所采用的梁板筏基。同时,由于基底压力大要求地基承载力很高,除了基岩埋藏较浅可选择天然地基外,一般均采用桩基。另外,超高层建筑基本不采用复合地基,而一般高层建筑则有采用。

6、房屋高度超过150m的超高层建筑结构应具有良好的使用条件,满足风荷作用下舒适度要求,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的控制满足相关规定要求,而高层建筑设计不需要考虑。

7、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一般都需要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B级高度房屋就规定需要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还有超过《高规》中第ll章混合结构设计规定的房屋高度也需要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即算是采用全钢结构,超过《抗规》)第8章规定的房屋

高度时,同样需要进行抗设防专项审查。这是因为超过现有规范规定房屋高度,还没有这样的工程经验,只有经过国内专家的评估和论证,必要时还须进行振动模型试验,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而一般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多在规范容许高度范围并已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经验,除非是特别不规则结构,是不需要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

二、结构设计特点

2.1 重力荷载迅速增大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重力荷载呈直线上升,作用在竖向构件柱、墙上的轴压力增加,对基础承载力的要求也更加提高。

2.2 控制建筑物的水平位移成为主要矛盾

2.2.1 风作用效应加大

风是引起结构水平位移的主要因素,决定风载标准值(O Z S Z K W W μμβ=)大小的各参数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发生如下变

化:s μ只与建筑物的平面形状有关,基本不变;Z β变化不大(总趋势随高度增加会减小,但变化幅度不大);O W 取值较普通结构

增大许多(超高层建筑属于特别重要的结构,对风作用相当敏感,应按n=100年,甚至n=200年的重现期采用);Z μ在梯度风高度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以地面粗糙程度C 类为例,建筑物高度从100m 增加到400m ,抛增大约1.84倍,因此,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风载沿高度方向呈倒三角形状或抛物线状。建筑物越高,风合力就越大,合力作用点位置就越高,对建筑物产生的作用效应(如建筑物底部总剪力、总弯矩、楼层层间位移角、顶层最大水平位移值等)也越大。

2.2.2 地震作用效应加大

多遇地震下对建筑物进行弹性分析计算时,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使结构自重增加、重心位置提高,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剪 力和竖向力增大、作用位置提高,整个结构内力增加;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将导致薄弱部位的加速破坏。

2.3 P △效应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高宽比较大,侧向刚度相对较弱,水平位移量大,重力与水平位移所产生的附加弯矩常常大于初始弯矩的10%,必

须考虑重力二阶P△效应。

2.4 竖向构件产生的缩短变形差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增大

竖向构件的总压缩量主要由受力变形、干缩变形和徐变变形三部分组成,对于全钢结构仅需考虑受力变形产生的缩短影响,对于钢混结构、钢组合结构、混凝土结构必须考虑干缩缩短和徐变缩短的影响。一般受力变形瞬时完成,其变形量可用胡克定律作近似计算;干缩变形完成的时间较长,据资料统计约为总压缩量的30%;徐变变形完成的时间更长,线性徐变可由公式简单计算;构件的总压缩量随着构件的高度H、平均压应力σ=N/A的增加而加大。

超高层建筑的竖向构件不但H和σ较大,而且构件之间的压应力差也较大,因此设计中除了通过控制轴压比使竖向构件之间的压应力较接近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采取逐步将各层柱顶找平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办法来减小变形差;对钢结构采取预留柱、墙压缩量的方法来减小变形差;总体结构分析时采取模拟施工方法,减小变形差对内力计算的影响。

2.5 倾覆力矩增大,整体稳定性要求提高

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使得侧向力引起的倾覆力矩增大,抗倾覆要求提高。实际工程中常常采取增加基础埋深、加大基础宽度或采用抗拔桩基等措施来满足整体稳定性要求。

2.6 防火、防灾的重要性凸现

超高层建筑多采用钢混结构和钢结构,而钢材耐热不耐火的特性

更易加重某些次生灾害的发生,例如美国世贸中心的倒塌。一般紧急情况下高楼所需要的疏散时间较长,从顶层飞机救援的行动也常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实施比较困难,因此防火、防灾的设计更为重要,目前关于防灾方面的具体要求我国还没有相应的规程可循。

2.7 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提高

超高层建筑常作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资金投人大,在政治、经济、文化中所起的作用重大,破坏影响较大、波及范围较广,不论其建筑类别均属于重要建筑,因此结构设计的可靠度要提高,一般情况下重要性系数取1.1,特殊情况下也可取1.2。

2.8 控制风振加速度符合人体舒适度要求

超高层建筑风振作用效应明显,风作用下的顶层加速度直接影响到室内人体的舒适度,实现良好的使用条件要求必须控制顶层的最大加速度满足规程[2]的限值,同时还要控制由风振引起的扭转加速度,一般不宜超过0.001 rad/2s。

2.9 围护结构必须进行抗风设计

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使得垂直于围护结构表面上的风载标准值也迅速增大,因此必须对围护结构进行抗风设计。如采用玻璃幕墙围护,则其风载更大(O W取值时,将10min平均风速转换为3s阵风风速计算,须采用结构玻璃满足强度要求,铝合金龙骨满足变形要求。

三、结构设计方法

3.1 减轻自重。减小地震作用

采用高强轻质材料(如全钢结构、幕墙围护、轻质隔断等),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作用。

3.2 降低风作用水平力

3.2.1减小迎风面积

正方形平面形式,横向迎风面最小;如计算对角线方向的迎风面宽,则圆形平面最小;在立面上适当位置开洞泄风(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围),风力降低更直接。

3.2.2 降低风力形心

采用下大上小的立面体型,既减小高风压在高处的迎风面积,又降低风作用重心,使建筑物底部的倾覆总弯矩减小。同时下大上小的立面体型对建筑底部来说增大了抵抗矩,提高了稳定性,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

3.2.3 选用体型系数较小的建筑平面形状

体型系数从小到大可选用下列平面顺序:圆形平面→正多边形平面→正方形平面,采用流线光滑的外形,避免凹凸多变的建筑形式,减小整体和局部风压的体型系数。

3.3 减少振动。耗散输入能量

采用阻尼装置或加大阻尼比,减少振动影响,如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选用耗能、减振的结构体系,如采用偏心支撑的钢结构具有耗能的水平段,采用橡胶支座可以减振等。

3.4加强抗震措施

3.4.1 选用规则结构使建筑物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

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同。如采用圆形、正多边形、正方形等平面形状,可以使整体结构具有多向同性,避免强弱轴的抗力不同和变形差异。功能复杂的建筑常常是多种结构体系的综合,具体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结构平面形状尽可能对称。由于地震作用的方向具有随机性,风作用虽有主导方向,但最大值也具有随机性,因此选用具有对称性、多向同性布置的抗侧力结构体系,有利于形心和刚心的重合。

(2)竖向构件尽可能连续,避免抗侧力构件的间断,从而形成薄弱层、薄弱部位,对抗震不利。

(3)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4)增加超静定次数,增加重要构件的传力线路,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赘余度的增多,可以使结构有更多的部位有机会形成塑性铰,吸收更多的地震能量。

(5)在满足强度、刚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具有较好延性的结构材料,增加总体变形能力,增加结构耗能。

(6)建立整体屈服机制,避免失稳破坏,并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埋件弱连接设计;对容易失稳的结构,做到强支撑;对受弯构件,做到强压弱拉等。

3.4.2 采用多个权威程序(如SATWE、TAT、SAP2000等)进行计算比较,通过动力时程分析,验证薄弱部位;对重要构件补充有限

元分析计算,从而使计算的结论更为完整,结果更为可靠。3.4.3 进行小模型风洞试验,获取有关风载作用参数;

通过振动台试验,获取有关地震作用参数。

3.4.4 采用智能化设计,提高结构的可控性。应用传感器、质量驱动装置、可调刚度体系等和计算机共同组成主动控制体系,提供可变侧向刚度,控制结构的地震反应等。

3.4.5 提高节点连接的可靠度,如钢结构节点的焊接处理,钢混结构中型钢、钢板与混凝土的连接等。

3.5超高建筑结构类型中的混合结构设计

3.5.1 混合结构的结构类型

(1)钢框架.钢筋混凝上核心筒(内外框梁为钢梁);

(2)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内外框梁为钢梁或型钢混凝上梁);

(3)圆钢管(矩型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上述三种混合结构类型,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均有采用。从已建的工程来看,是后两种居多。从现有国家相关设计规程的规定,上述三种结构类型的房屋适用高度,当外框为钢框架时低于后两种,这主要是钢框架的刚度要低于后两种;当外框为框筒时,三种结构类型的房屋适用高度基本相同。这三种结构类型从施工上讲,主要问题是型钢混凝土柱的箍筋要穿越型钢柱的腹板;尤其采用型钢混凝土梁,粱的纵筋要穿越柱的腹板或焊接在设置于型钢柱翼缘的钢牛腿上,而型钢柱的箍筋除穿越柱腹板

外还要穿越型钢梁的腹板。总之,施工极不方便,这也就是在实际工程上一般不采用型钢混凝土梁而内外框梁采用钢梁的原因。另外,三种结构类型的用钢量也各不相同,如同处北京地区且房屋高度都在150m左右的国际贸易中心二期、财富中心一期及东直门交通枢纽双塔分别外框是:钢框架、型钢混凝土框架、圆钢管混凝土框架,内筒均是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其型钢用钢量分别约为2m

kg

100。显然,它与全钢结构相比,即使

65、2m

kg

90、2m

kg

加上钢筋用量后总用钢量也要低,相应总的工程费用也低。同时,由于混合结构的主要抗侧构件是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其抗侧刚度大于钢支撑,这就是混合结构目前广泛用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原因。

3.5.2 型钢混凝土和圆钢管混凝土柱钢骨含钢率的控制

一般设计中都是构造控制,目前国内设计的技术规程有如下的规定: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第11.3.5条中之4规定型钢含钢率,当柱轴压比大于0.4时,不宜小于4%;当柱轴压比小于0.4时,不宜小于3%。

(2)《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国家行业标准)的第6.2.4条规定,柱受力型钢的含钢率不宜小于4%,且不宜大于lO%(最近的规程修改将改为15%)。

(3)《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冶金行业标准)的第6.1.3条规定柱的钢骨含钢率,对于一二级抗震结构,不小于4%;对于特

一级抗震结构,不小于6%:且不大于15%。

(4)《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的6.3.1条规定,柱的钢骨含钢率,一级、二级、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4%:特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6%;且不大于15%。

四、高层建筑结构方案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

4.1 抗震设防烈度是超高层结构体系选用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现在的《抗规》和《高规》中已明确规定,结构体系的选用与抗震设防烈度相关。同时,从《抗规》和《高规》中规定的同一结构体系,对于房屋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房屋高度也是不相同的。很显然,抗震设防烈度6度最有利于建造超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度7度次之。而抗震烈度8度的高烈度区是不宜建造3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的。因为地震作用太大,要满足三个水准的设防性能目标,其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大,用材指标很高,,并导致工程造价也相当高。如一座房屋高度为150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是《高规》中的A 级高度房屋且为正常设计;而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是《高规》中的B级高度房且高度还超限,需经抗震设防专限审查批准后方可进入正式设计。另外,在结构类型上,前者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后者则需采用混合结构。像这样的工程实例,如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设计的重庆金融街金融中心和北京财富中心房屋高度近同,结果如上所述。

4.2 超高层建筑方案,应受到结构方案的制约

建筑专业是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龙头专业,一个具有较强建筑方案能力和有经验的建筑师,每一建筑方案都应考虑到结构,具有结构方案的可实施性。而对于超高层建筑方案更应首先就要考虑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否则不是一个合理的建筑方案。所以,国外承担超高层建筑设计的事务所提出的每一个方案都要经过权威的结构顾问认可。对于我们国内设计单位来说,在建筑方案设计时应有结构专业的参与和配合。否则,有可能出现方案的大调整。

4.3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结构类型的选择

4.3.1 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一个拟建在基岩埋藏极浅场地上的超高层建筑,具有采用天然地基的条件。一般这样的场地其建筑场地类别为I类或II类,同时抗震设防烈度又低,故所采用的结构体系在《高规》规定的房屋高度范围内,则可优先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我国的重庆和青岛地区。而对在第四纪土层上的抗震设防烈度7度或8度区拟建的超高层建筑,为降低地震作用,结构选型应考虑采用结构自重较轻的混合结构或钢结构。如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就不可能优先考虑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4.3.2 抗震性能目标的影响。

前面所述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都普遍存在结构超限,即超出我国现行《抗规》和《高规》的相关规定。一般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要求竖向构件承载力达到中震不屈服或剪力墙底部加强区

达到抗剪中震弹性,受弯及框架柱达到中震不屈服。显然,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特别是8度区,钢筋混凝土结构就很难或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所以,为减小结构自重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内力,应考虑选用混合结构或钢结构,这样即可以基本由型钢承担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和拉力。否则,采用全钢筋混凝土的竖向构件则会因截面计算配筋量太大,导致钢筋无法放置。若增大构件截面则结构自重加大,地震作用产生的结构内力也增大,仍然会使得截面配筋率很大,这在实际工程是无法实施的。

4.3.3 采用合理的结构类型,应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通常从工程造价上比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最低,其次是混合结构,最高则是全钢结构。一般混合结构(指型钢混凝土柱、钢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方案每平方米造价要高出钢筋混凝土结构约500元,而全钢结构每平方米要高出约1 000元以上。所以,超高层结构方案的采用应考虑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另外,超高层建筑结构中的竖向承重构件由于截面积大而会使建筑有效的使用面积减小。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圆钢管混凝土柱既可较大提高承载能力,而且延性好,尤其是柱截面比钢筋混凝土柱减小近500/6。因此,增大了有效使用面积,这对于工程造价格较高的超高层建筑来说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所以,即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为减小柱截面,也可在一定高度柱内设置型钢,这主要是为了获得较多的使用面积以提高经济效益。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圆钢管混凝土柱、内外框钢梁和内设型钢的钢筋混凝土核心

筒的这种混合结构,现在普遍被用于超高层建筑结构。因为此种结构相对全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要小,特别是还具较大的结构刚度,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易于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消防防火性能,其综合经济指标较好。当然,也有一定数量的超高层建筑采用全钢结构,那是有其特殊原因,像中央电视台那样的怪异建筑它是无法用混合结构来实现的。对于北京抗震设防烈度8度这样一种严重特别不规则结构,要保证结构自身的稳定性,就须结构自重轻、材料强度高,特别是部分构件始终处在受拉状态,只有采用全钢结构方可。它的用钢量达400kg/m2,是房屋结构中最高的。因此,从结构上讲它不是一个合理的结构。

4.3.4 施工的合理的影响

超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多在150m以上,一般整栋楼面积多近lOxl042m或以上。众所周知,房屋高度愈高,施工难度愈大,施工周期也愈长。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出地面以上的楼层施工进度约每月4层;混合结构(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内外框梁为钢梁)约每月5层~6层;全钢结构约每月7层。显然,不同结构类型,施工进度各不相同。因此,设计应根据不同的房屋高度和业主对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综合考虑以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另外,由于超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从文明施工和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的不良影响,设计应考虑尽量减少现场混凝土的浇捣量,使部分结构构件能放在工厂加工制作,运到现场即可安装就位。同时在楼盖结构设计中考虑尽量做到减少模板作

业而采用带钢承板的组合楼盖,这对于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是极其有效的措施。所以,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地区、房屋高度在150m以上超高层建筑结构,采用上述所说的混合结构方案是合适的。甚至在有条件时,把型钢混凝土柱改为钢管混凝土柱可使施工速度更快。如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内外框梁为钢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它在施工出地面后,中央核心筒可独立采用滑模施工,且可先于钢结构安装5层~6层,随后进行3层型钢柱和钢梁的安装后,再进行型钢混凝土柱支模和浇注混凝土,接着铺设楼层钢承板和掷扎楼板钢筋并浇注混凝土。显然,采用钢承板的组合楼盖结构就基本没有模板作业了。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其施工速度无疑要快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总之,对于超高层建筑结构选型除前面所说的因素外,施工的合理性也是设计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五、关于结构的抗侧刚度问题

超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是整个结构的主要抗侧构件,所以简体的墙厚尤其是外侧墙厚,主要是由抗侧刚度要求决定。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于框架一剪力墙、框架.核心筒或筒体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或混合结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此类结构都有明确规定:框架均应承担一定比例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水平剪力。这一规定充分说明我们设计是采用双重抗侧体力系。所以,要求外框架或外框筒承担一定比例的水平剪力,就要求具有一定抗侧刚度。因此,

外框柱截面的确定除满足承载力和轴压比外,其刚度在整体结构刚度设计中应予以充分考虑。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框架.核心筒或筒中筒结构(钢筋混凝土或混合结构)的结构抗侧刚度有时不能满足变形要求,需要利用避难层或设备层在外框或外框筒周边设置环状桁架或同时设置水平伸臂桁架的加强层。采用这种桁架式的加强层可以减少结构刚度突变,同时又使外框架或外框筒与核心筒紧密连接成一体,增大结构的抗侧刚度,满足结构的变形(层间位移)要求。对于外框柱与筒体的剪力墙间设置的水平伸臂桁架,应使设置水平伸臂桁架处简体的墙位与外框柱对应一致,水平伸臂桁架平面应与简体墙中心线重合,方能形成结构整体的抗侧刚度。在前述中的海口某工程的平面为熨斗形的方案中,其外框柱与简体剪力墙位互不对应。如要设置水平伸臂桁架就无法直接拉通相连,这对于提高结构整体的抗侧刚度将很不明显。因此,如需要设置则设计应在方案阶段考虑调整。

六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超高层建筑一般多设二层或更多层的地下室,其基础的埋置深度均能满足稳定要求。而对于基岩埋藏较浅无法建造多层地下室不能满足埋置深度要求的,则可设置嵌岩锚杆来满足稳定要求。其基础形式应据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的同时也满足沉降变形设计的要求。一般当基底砌置在第四纪冲、洪积的黏性土层或海相沉积的土层时,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且地基刚度也不能满足变形要求,因此,需采用桩基方案。而

房屋高度在150m左右且房屋楼层约40层左右的超高层建筑,当基底砌置在第四纪厚度较大且密实的砂、卵石层时,一般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都很高,则可考虑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对于基底砌置在中风化或微风化的基岩上的情况,则无论房屋高度多大,均为天然地基方案。

6.1 天然地基基础。

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天然地基方案,其基础形式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基底砌置在砂、卵石层的基础,多是采用等厚板筏形基础。但也有工程采用箱形基础,主要利用作为消防水池,如155m高的北京国贸中心一期写字楼工程。由于该工程有3层地下室只是最下1层是箱基,而其他1层、2层不是,故总称为箱筏联合基础。等厚板筏基的板厚应具有较大的刚度,以使基底压力均匀分布以及减小外框(筒)和内筒的沉降变形差异,通常设计的等厚板筏基的板厚取外框和内筒之间跨度的1/4左右。而对于基底砌置在中风化或微风化的基岩上,由于基岩承载力特征值很高,则外框柱可采用独立基础,内筒可采用条形基础或等厚板筏形基础。如重庆地区某工程基底的中风化泥岩和中风化砂岩的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2650kPa和10380kPa,就可按上述的基础形式进行设计。同时,由于中风化或微风化基岩刚度很大,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甚微,所以地下室底板厚可按构造设置或按岩石裂隙水的水浮力计算考虑。在基岩上的独立柱基础,一般为使施工开挖不破坏基岩的整体性,多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开挖方式施工。

6.2 桩基础设计。

超高层建筑的桩基础,由于基底压力大,要求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较高,因此,均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或有条件的工程场地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桩端持力层的选择应考虑层厚较大和密实的砂、卵石层或中风化、微风化基岩,以减少桩端沉降变形。关于桩的布置总原则应集中布于柱下和墙下,但不同的桩型布桩的结果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设计采用的是端承桩或是摩擦端承桩,由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很高,所需桩数要少,则可布于柱下和墙下:如果设计采用的是端承摩擦桩或摩擦桩,由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相对要低,则往往整个基底承台下需要满布桩方能满足设计承载力和变形控制的要求。上述两种不同的布桩方式,其桩承台板的厚度是各不相同的:布桩于柱下或墙下的承台厚度一般由冲切确定,且地下室的底板厚度可小于外框和内筒承台厚度,按构造或水浮力产生的底板内力计算要求确定;而对于满布桩的承台厚度应如同天然地基基础中的等厚板筏基一样,承台板应具有较大的刚度以使基底承台桩均匀受力,因此承台板的厚度一般不是由冲切确定。这种满布桩的等厚板承台的内力计算,可根据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实际平均反力并按刚性方案的倒楼盖计算,这样是符合实际工程受力状态的。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提高钻孔灌注桩的竖向受压承载力,经过科学试验开始在工程上应用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种后注浆钻孔灌注桩不仅单桩竖向承载力得到大幅度的

提高,而且桩端沉降变形减小,在桩基工程中已被广泛采用。现有桩基设计规范对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单桩相对普通钻孔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提高系数已有明确规定,总体来说与各地岩上工程地质条件有关。像北京地区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园砾层,桩侧为黏性土层和砂卵石层,其提高值接近普通钻孔灌注桩的两倍,但必须是由具有后注浆技术资质的专业公司施工。从工程造价上讲,采用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总的工程费用可降低25%左右。因此,该桩型是超高层建筑桩基设计中采用的合理桩型。另外,关于钻孔灌注的成孔方法,以往均采用反循环钻机施工,而现在对于一定的桩长采用旋挖钻机,施工速度快,特别是桩端沉渣厚度很小甚至几乎没有,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钻孔桩的施工质量。这种钻机是在工程实施中凡有条件应当优先采用的钻机。北京财富中心的1期、2期工程超高层写字楼和公寓楼全部采用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并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后注浆技术为中国建筑科学院地基基础研究所专利技术并由他们实施完成。该工程的主裙楼间虽荷载差异很大,设计中考虑到采用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均不设置沉降后浇带,建成投入使用后,地基差异沉降实测值均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并与地基所地基的沉降计算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3】刘大海.高层建筑结构方案优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5】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6】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

【7】钢骨混凝十结构技术规程.

【8】陈富生,邱国华,范重.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

【9】徐培福.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山地建筑

一、什么是山地?山地建筑? 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山地建筑属于建筑形态的一种,是结合山地地貌特征,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取得错落有致的效果,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建筑形态。 坡度在10%以上时,属于陡坡地,建筑群布置将受地形高差限制,建筑内设有阶梯,该范围内建筑则属于山地建筑设计范畴。 坡地建筑,即多半建在山坡地段上,并依坡势而盖的建筑,它的这种独特性,必须有自然条件的支撑,利用坡地地形创造独特的视觉空间以及与众不同的建筑特质。由此可以看出,坡地建筑并不是开发商兴之所致的成品,也不是开发风潮能轻易模仿的对象,坡地的自然特征——原生、稀有、有所保留不能被破坏,决定了建筑的珍贵及气质。 坡度分级标准 类型坡度建筑区布置及设计基本特征 平坡地3%以下基本上是平地,道路及房屋可自由布置,但须注意排 水 缓坡地3—10% 建筑区内车道可以纵横自由布置,不需要梯级,建筑 群布置不受地形的约束 中坡地10—25% 建筑区内须设梯级,车道不宜垂直等高线布置,建筑 群布置受一定的限制 陡坡地25—50% 建筑区内车道须与等高线成较小锐角布置,建筑群布 置及设计受到较大的限制 急坡地50—100% 车道须曲折盘旋而上,梯道须与等高线成斜角布置, 建筑设计需作特殊处理 悬崖坡地100%以上车道及梯道布置极困难,修建房屋工程费用大,一般不适于 做建筑用地 二、坡地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 坡地建筑当中的设计原则,也是 其特色。坡地有高差,做到户户有景 的机会比平地上更加理想,因为坡地, 一般有园林、山谷、河道,在小区设 计的同时保护山区的生态是非常重要 的。 (1)要显山露水

坡地建筑设计的方法

坡地建筑设计的方法 坡地建筑设计的方法 摘要: 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使得坡地建筑越来越多。坡地的地形处理是一种在新型建筑设计中很重要的工作,比平坦的地形更复杂,通过设计,探讨边坡的环境如何结合实际需要,分散的高和低的地形,科学合理利用,建筑设计点的地形,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良好的、与建筑环境的生态原则相一致的。 关键字:坡地建筑,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坡地建筑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环境愈发地受到欢迎,坡地建筑指的是建在地面起伏较大处的建筑物,坡地是自然界的原生态资源,坡地建筑应该是景观建筑、原生态建筑和人文建筑。坡地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利用自然与坡地资源,使坡地建筑有别于其他建筑,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服从坡地自然形态,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使建筑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 坡地建筑的定义 坡地建筑,即建于地面不同地形坡度的建筑物。坡地建筑是基于地貌环境的一种建筑类型,与其他建筑不同,它不同于一般的一段时间,风格,流派或功能划分的建筑类型。它具有以下特性:环境形态的复杂性—坡地环境是坡地建筑生成基因之一,它的空间属性和形态特征直接影响了坡地建筑形态的组织与体现。坡地是自然地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然而由于它千变万化,庞杂浩繁,因而很难准确地以某一种方式加以分类。坡地建设用地常采用坡度为5~25%的坡地,其建筑的接地条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地性、节地性、通达性和安全性等人居环境的条件要素。坡地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利用自然与坡地资源,服从坡地自然形态,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使建筑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样可使人们享受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发表时间:2016-06-27T14:51:54.5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5期作者:隆凡梅 [导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摘要:对于普通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目前我国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是对于较重要的、超高的、超限的建筑物则需要进行中震和大震的抗震计算。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震设计概念;地震影响系数;荷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下简称《抗规》)中对中震设计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设计要求和判断标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现行《抗规》存在几个问题: 1规范未对结构存在的薄弱构件进行分析并作出专门的设计规定,仅对框架类剪切型结构适用的薄弱层作了一些规定; 2在中震作用下,规范仅提出“中震可修”的概念设计要求,没有具体的抗震设计方法; 3“中震可修”的技术经济问题:可修的标准决定工程????造价、破坏损失、震后修复费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建筑物体型复杂,结构新颖,超高超限越来越多,因此要求对结构进行中震的设计也越来越多。 2 中震设计 2.1 为何要进行中震设计呢? 《抗规》条文说明1.0.1条指出,对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即小震下的弹性计算),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但前提是建筑物的体型常规、合理,经验上一般能满足大中震的抗震要求。反之对于一些体型很不好的甚至超限的建筑物,在大震下的结构反应和小震完全不同,不进行相应的中震和大震计算是没法保证结构安全的。 为达到各阶段抗震要求,须对于上述体型异常、刚度变化大、超高超限等类型建筑物进行中震抗震设计,其余类型建筑物建议可按中震抗震进行验算。 2.2 中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不同频数和强度的地震时,要求建筑物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中震设计就是为了使建筑物满足该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即能够抵抗50年限期内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中震设计和大震设计都可称为性能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它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性、规范指定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业主(设计者)可选择所需的性能目标,而不仅仅是按现行规范通过分项系数、内力调整系数、抗震构造措施等粗略、定性的手段来满足中震和大震的设防要求。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设定本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对超限结构而言,利用这些指标能更合理地判断整体结构在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性能表现,给超限设计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2.3 中震设计的分类 中震设计就是结构在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75倍(αmax=0.23)取值下进行验算。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首先明确一点,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与设防目的均不相同。中震弹性设计,设计中取消《抗规》要求的各项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保留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仍属于弹性阶段,属正常设计。中震不屈服设计,设计中除了地震内力不作调整,同时也取消了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不考虑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已经处于弹塑性阶段,属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是一种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由此可见,中震弹性设计接近于平常的小震弹性设计,而中震不屈服设计则与大震设计同属于基于性能的设计。 3 基本方法及应用 根据中震设计的分类,以下分别阐述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的具体设计方法,介绍如何在satwe、etabs、midas等软件中实现中震设计。 3.1 中震不屈服设计 3.3.1 不同抗震烈度下的各级屈服控制 若场地安评报告提供实际的地震影响系数,则应取用所提供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下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屈服判别地震作用1、2 的地震影响系数可相应插值求得。 3.3.2 SAWTE计算:地震信息中抗震等级均为四级;αmax按表3取值;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勾选地震信息中的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选项;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3.3.3 MIDAS/Gen计算: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定义抗震等级:四级;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在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β值按表3计算所得;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主菜单→结果→荷载组合:将各项荷载组合中的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材料分项系数:将材料分项系数取为1.0;其它同小震。 3.3.4 ETABS计算:选项→首选项→混凝土框架设计→定义抗震设计等级:四级;定义→反应谱函数→Add Chinese 2002 Spectrum→定义中震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取值,其余参数按《抗规》;静荷载工况中不定义风荷载作用;定义→荷载组合→各项荷载比例系数均取为荷载分项系数1.0x荷载组合系数φ;定义→材料属性→填写各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其它同小震。 4 工程算例 4.1 示范算例 4.1.1 基本参数:二十二层框支剪力墙结构,三层楼面转换,无地下室,首、二层4.5米,标准层3.5米,总高79m。结构平面布置如图一所示。结构高宽比3.76,长宽比1.22;抗震参数,7 度,第一组,0.10g;场地II类;风荷载100年一遇为0.9kN/㎡。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复习总结

2元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复习总结 一、1.高层建筑:将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混 凝土结构为高层民用建筑;高层建筑结构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骨架。2.高层建筑优点:占地面积小,节约建筑用地; 缩短城市道路和各种管线,节约基础设施费用;改造城市面貌。3.高层建筑结构功能:安全性、实用、耐久、稳定4.高层建筑结构中:轴力和结构高度成线性关系;弯矩和结构高度成二次方关系;位移和结构高度成四次方关系。4.高层建筑结构形式:a按材料分:砌体结构、钢筋砼、钢结构、钢和钢筋砼材料混合结构b.按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多筒、成束筒)、悬挂结构及巨型框架结构5.(1)砌体结构:造价低; 强度低,特别是抗拉、抗剪强度低、延性差;抗震性不好(2). 钢筋砼结构:优(强度高,能组成多种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较好,跟钢结构相比刚度大,造价低,材料来源丰富,耐火性好)缺(自重大,结构截面尺寸大,建筑面积小,造价增加施工周期较长)(3)钢结构:优(较理想材料,强度高,自重轻,延性好,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易于加工,施工方便)缺(造价高,耐火性差,维护费用高)6.(1)框架结构体系:优(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大空间,立面也可变化;延性好;造价低。)缺(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大,一般不超过60米;在高烈度地区,高度严格控制;非结构

构件破坏严重,维护费用高;缺少二道防线)设计要点:a 根据使用要求,建筑要求来布置框架层高;b梁柱节点必须刚接;c梁的跨度受梁、断面尺寸限制d柱断面尺寸根据轴力大小确定,在震区有轴压比限制(2)剪力墙结构体系:利用钢筋砼墙体组成的承受全部竖向和水平作用的。优(整体性好;侧移刚度大;变形小;非结构构件损坏小;结构次生内力P-Δ效应不显著;弹塑性稳定问题不突出;承载力易满足要求;抗震性能好;具有多道防线)缺(剪力墙间距较小;平面布置不灵活;大房间受到限制;自重大;刚度大,周期短)(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组成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瓶座用的高层建筑结构。优(侧向位移小;减轻节点负担;增加了超静定次梁;保证了塑性的发展;屈间侧移屈干均匀;框架部分各层剪力趋于均匀;具有多道防线)缺(水平方向刚度不均匀)(4)筒体结构体系:由竖向筒体为主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7.高层建筑结构发展原因:经济的发展;建筑用地减少;城市人口增多;地价上涨;建筑科技进步;钢筋及水泥的应用8.高层建筑发展:建筑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好,建筑城市化;向亚洲发展,高度将有新突破;在结构设计方法方面着重技术深化;采用新结构形式。二1.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与作用占据主导和控制作用2.高层建筑中活荷载的不利布置一般怎样考虑:高层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建筑用地资源日益紧张,高层乃至 超高层建筑项目不断兴起,在城市建筑领域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带动着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高层建筑项目建设中,结构设计的质量水平会对高层建筑 物的整体性能产生影响,如何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是业内人士必须关注 的一项课题。本文即探讨在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解决措施与方法,望能够促进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进一 步优化与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引言:高层建筑凭借着自身众多优势而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类型。 而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对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性、适用性、耐久性及经济性等 有重大影响,因此优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意义重大。高层建筑结构优化的主要目 的是在满足人们基本居住要求的前体下,实现对有限空间及资源的更合理分配, 以提升房屋的安全、舒适及美观性。建筑工程包含的内容众多,因此结构设计优 化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在结构优化设计中,只有从多角度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才能从整体上促进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水平的提高。 1、高层建筑历史与现状发展 在很早以前就有了结构化优化的思维,是在很多建筑设计者的实践中提炼出 来的,林同炎设计大师就是首次在国内提出结构化优化的方法。之后在我国高层 建筑迅速发展,目前发展已经十分惊人,各种优化方法也层出不穷。 在早前,手工画图时代,结构设计师都是依靠先把空间问题转换成平面问题。此时通过计算力学效应,逐步分析计算和考核,强度、整体受力情况都需要一一 验算核准,强调安全性,也要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然后凭经验初取截面,再进 行强度验算校核、整体受力验算等步骤。由于受到当时条件制约,整体上要既要 实现经济,又要完全达到优化设计是很难达到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在建筑设 计上的应用,利用计算机来优化建筑设计结构,研究成果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应用上并不如人意。那是因为科研的结果与现实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有 一定的距离,现实中会考虑更多的约束条件,工程的复杂性在现实中得到体现。 不是科研中的简单函数关系就能处理完成,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工程的复杂和不 可复制性,就决定了结构化优化的难度。 各种计算机语言和软件的出现,为建筑结构化设计提供了精准的计算,让设 计更有迅速。即便如此,科学研究的最优解和建筑实际的最优化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理论和实践区别在于实践的变化性。这就需要以实践为基础,更深入的去研究,从结构优化,到安全、美学、功能等方面进行优化。 2、设计高层建筑结构合理性所遵守的原则 2.1 高层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方案要合理 高层建筑场地的地址因素是决定高层建筑结构基础方案如何选择的参考依据。合理、有效的高层建筑结构基础方案的设计,必须结合相应的地址勘探条件,必 须切实、全面的考虑周边原有建筑群体、施工限制条件、地基荷载分布情况与高 层建筑结构类型等相互间的关联因素。 2.2 保证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结构工程师必知的100个设计要点

方案阶段 1.建设场地不能选在危险地段。 由于结构设计在建设场地的选择中一般是被动的接受方,因此,在结构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 应特别注重对建设场地的再判别。对不利地段,应根据不利程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山地建筑尤其需要注意总平布置。 山区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 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 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应留有足够的 距离, 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 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当需要在 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 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 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 产生的放大作用, 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 在1.1~1.6 范围内采用。 此条为强条; 台地边缘建筑地震力放大系数也意味着单体建筑成本的增加。实际上, 有时边坡 支护的费用可能远远大于边坡上单体的费用。曾经有的方案设计单位布置总平时将 18~33层的高层布置在悬崖边缘或跨越十多米高的边坡, 这些都是对结构及地质不了解才会产生的错误。3.是否有地下室。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对无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应满足规范对埋置深度的要求。 4.高度问题 室内外高差是多少,房屋高度是多少,房屋高度有没有超限。 5.结构高宽比问题 设计规定,6、7度抗震设防烈度时,框架-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 6。高 宽比控制的目的在于对高层建筑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主要影响结构 设计的经济性,对超高层建筑,当高宽比大于7时,结构设计难度大,费用高)的宏观控制。6.结构设计应与建筑师密切合作优化建筑设计和结构布置。 采取必要的结构和施工措施尽量避免设置各类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当必须设 置时,应符合现行规范有关缝的要求,并根据建筑使用要求、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情况、地 基情况、基础类型、结构刚度以及荷载、作用的差异、抗震要求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 各缝宜合并布置,并应按规范的规定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和保证必要的缝宽,防止地震时发生 碰撞导致破坏。结构长度大于规范时, 应设置伸缩缝,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框架 结构为 55m, 剪力墙结构为 45m。 7.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问题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注意事项 导言 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作为建筑物内不同结构形式受力的连结与传承的关键节点,控制和把握转换层结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

1、转换层施工荷载大 在结构转换层施工中,自重荷载是施工荷载最主要的部分,为做到转换层结构上下变化,克服自重的不利影响,应保证结构端面自然增大。 2、转换层支撑难度大 转换层的标高较高,一般都在20~30m 之间,使得巨大的施工荷载需要多层进行分载,转换层悬挑部分可利用桁架结构将施工荷载逐步传递到下部结构。 3、转换层钢筋施工量大 转换层构件的跨度和截面尺寸较大,钢筋含筋量大且排布密集相互穿插。施工时,须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同时便于钢筋的布置。 4、转换层混凝土强度高,体积大 因转换层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因此要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控制混凝土硬化中水化热的发生,并防止各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1、支撑系统的施工技术方式 转换层因自身重量及上层负荷较大,对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精密的计算与设计,保证整个支撑系统的强度过硬。常用支撑系统施工技术方式如下。 (1)钢管支撑结构。此结构较适合于施工荷载相对较小或采用板式转换梁的情况。转换梁的全局布置要密集,从而保证钢管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2)型钢构架结构。此结构更适合于转换梁本身重量和上层负荷相对较大的情况,并且要求转换层的相对位置比较高。一般的施工方法是在转换层下层的柱体中埋设型钢构架结构,成为转换梁的支撑体系,型钢结构利用柱子将上层的荷载逐一传递下来,直达地面,适合于传递纵向荷载。 (3)设置与转换梁方向一致的支撑架结构。该形式较适合于转换梁自重与上层荷载相对较大的建筑物,更适用于转换梁相对位置不太高的情况。在进行钢管支撑架的设置时,应准确计算立杆的距离以保证承力位置准确。 2、模板工程的施工 为对转换层混凝土的结构质量进行有效稳固建设,要用模板进行支撑,在建设过程中因施工速度较快,需要铺设的模板较多,在施工过程中须注意更多的问题。 对于底模板的施工技术的运用而言,须将其支撑效果发挥出来,选择48mm×3.5mm 的钢管脚手架建立支撑系统,并在对立杆间距、步高的测量分析过程中对建设稳固事项进行有效建立;在加强建筑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主楞骨与次楞骨的有效建设,使其对模板进行有效支撑,把握对重点支撑点的建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

UDC JG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201× P备案号J×××-201×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building structure on the slope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近年来山地建筑结构应用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8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结构设计基本规定;荷载与作用;结构计算分析;地基与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重庆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编制组(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83号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邮政编码:400045)。 本规程主编单位:重庆大学 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重庆建筑科学研究院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院 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建筑设计院 海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奥雅纳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本稿条文仅供征求意见使用,此后部分内容可能会有变化,不得作为工程应用的依据。 为阅读方便,本征求意见稿各条的说明暂列在条文之后。

高层建筑施工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施工注意事项: 一、基坑支护 基坑开挖前,要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及环境确定支护方案。深基坑(h≥2m)周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且距坑槽1.2m范围内不允许堆放重物。对基坑边与基坑内应有排水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坑壁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施工用电 必须设置电房,两级保护,三级配电,施工机械实现“四个一”;施工现场专用的中心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供电系统中心采用TN-S系统,即三相五线制电源电缆。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确保电阻值小于规范的规定。 配电箱、开关箱:采取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两级漏电保护器应匹配。 三、模板工程 施工方案:应包括模板及支撑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模的施工程序,同时还应针对泵送混凝土、季节性施工制定针对性措施。 支撑系统:应经过充分的计算,绘制施工详图。 安装模板应符合施工方案,安装过程应有保持模板临时稳定的措施。 拆除模板应按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拆除时要设警戒线,专人监护。 四、脚手架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脚手架方案应附计算书。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二步三跨,刚性连接或柔性硬顶。脚手架与防护栏杆:施工作业层应满铺,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材质:钢管Q235(3#钢)钢材,外径48mm,内径35mm,焊接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卸料平台:应有计算书和搭设方案,有独立的支撑系统。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即对施工前的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一方面强调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另一方面是按质量计划对质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控制,它是整个质量控制的关键。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审查控制;对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的控制;对工程所需的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用机械、设备的审查;对施工方法、方案和工艺进行审查;审查与控制施工环境与条件方面的准备工作情况;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下达各部位的质量标准;把好开工关。 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即质量产生过程中各项技术作业活动操作者在相关制度的约束管理下,去完成预定的质量目标。另一方面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还有来自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检查检验以及来自企业外部的工程监理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等的监控。事中控制虽然包括自控和监控两个环节,但关键还是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充分发挥操作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把坚持质量标准作为根本,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效果。在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过程中,事中质量控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序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工程质量的预控。 事后控制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_0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上世纪末以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激增,社会经济蓬勃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中越来越多。如今,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 标签结构设计;高层建筑;控制参数;载荷;抗震 1 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和高度超过28 m 的钢筋混凝土民用建筑属于高层建筑。相比多层建筑而言,高层是向空中发展,容积率一定的情况下,建造高层建筑可以节省规划用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还可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 高层建筑基础需要计算确定深度,独立的高层建筑单体而言,基础埋深比较容易确定,但现今住宅多为数十栋高层建筑群,地下车库相互连接,这时,既要充分考虑地下车库应的侧向刚度作为高层建筑的侧限。 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多出较多的设备用房,如电梯、管道井等,这样就会增加建筑物的造价,增加公共面积;从建筑防火的角度看,高层筑的防火要求要高于中低层建筑,也会增加高层建筑的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2 高层结构设计体系特点 地震作用和风荷载的影响下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安全的控制作用更加显著。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抗侧刚度、承载能力、造价高低,与所采用的结构系统密切相连。不同的层数、高度应采用不同的结构体系。 2.1 筒体结构 单个筒体可分为实腹筒、框筒和桁筒。平面剪力墙组成空间薄壁筒体,即为实腹筒;框架通过减小肢距,形成空间密柱框筒,即框筒;筒壁若用空间桁架组成,则形成桁筒。实际结构中除烟囱等构筑物外不可能存在单筒结构,而常常以框架—筒体结构、筒中筒结构、多筒体结构和成束筒结构形式出现。在层数很多或设防烈度要求很高时,可用筒体结构。 2.2 剪力墙结构体系 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墙体承受全部水平作用和竖向荷载。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承载力要求也容易满足。但剪力墙结构体系平面布置不灵活,结构自重往

高层建筑设计总结(2篇)

高层建筑设计总结(2篇) 高层建筑设计总结(范文一)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性 1.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分析 因为高层建筑物都是由许多构件组合而来,结构设计一定要把建筑物的重量传至地面。就受力而言,在竖构件中,建筑自重与楼面应用荷载所引起的弯距与轴力数值和高层建筑的高度是正比关系,但是水平荷载对结构的倾覆力距和其在竖构件中产生的轴力,和高层建筑高度的平方是正比关系。 就一个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往往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而地震荷载、风荷载等作用的大小会由于结构动力的不同特性而出现一定的变化,进而使得建筑出现一定的位移。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一定要将位移量限定到一定的范围之中。 2.预防建筑轴向变形与扭转破坏 通常而言,在高层建筑之中,过大的竖向荷载值会致使柱中出现较大的轴向变形,进而影响到连续梁弯矩,致使连续梁中间的支座位置的负弯矩变小,而跨中正弯矩变大;除此之外,还会影响到构件侧移与剪力,较之于构件的竖向变形,可能会出现不安全的结果。 所谓的结构扭转问题指的是,在结构设计中没有做到三心合一,为了使得建筑物因水平荷载作用的影响而出现扭转破坏问题得以有效避免,在开展结构设计时,要对结构形式与平面布局予以合理选择,使得建筑物能够保持三心合一。 3.高层建筑结构要考虑更大的延性设计 所谓的结构延性指的是:从相符时直到最大承载力或者达到之后承载力并无明显下降时期的变形能力。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就是运用结构的延性

来吸收地震的能力,从而有效避免建筑出现破坏。在地震的作用下,高层建筑往往会出现更大的变形。为了使得结构在到塑性变形阶段后还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就需要在构造上予以考虑,采取适当措施,有效确保结构具备较大的延性。 二、高层建筑和结构关系的理性认识 1.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的地位与作用 (1)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是其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重要基础。结构式支撑高层建筑、传递荷载的骨骼,高层建筑的空间以及造型等,都需要依靠结构承托。可以说结构式高层建筑设计的重要语法,换言之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结构规律的法则。 (2)结构是确保高层建筑功能合理的重要条件。结构不但是空间的重要支撑,可以影响建筑的空间形态,而且其可以在平面上发挥引导空间、开放空间、连接空间、延伸空间以及划分空间的作用,是塑造建筑空间的重要领导者。 (3)结构是建筑创造的重要媒介。结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其可以承托造型与空间,还可以变成烘托空间气氛、丰富空间层次以及美化空间的重要元素。 2.建筑技术发展和高层建筑创作的互动关系 据相关研究发现,高层建筑创作与结构技术的发展之间是互相作用,互为动力的。 (1)建筑技术可以有效的推动高层建筑创作的进步。在高层建筑发展中,结构技术本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动力,在一些情况下,结构技术的进步能够直接引发高层建筑设计的革命。同时,高层建筑也可以通过结构技术来不断寻找技术和艺

山地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及抗震设计探讨

山地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及抗震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土地的不断被开发以及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个城市的郊区也纳入了住宅规划之中。而坡地建筑的结构底部构件并不能同一水平面上,呈现不规则形式,对结构抗震不利。因此,结构设计工程师并不能以简单的平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思维进行设计。本文主要对山地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及抗震设计进行探索,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山地建筑;平地建筑;特点;抗震设计 一、山地建筑结构的界定与震害特点 山地建筑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即吊脚结构和掉(错)层,见图1: 图1 山地建筑结构的主要类型 5?12汶川地震后,诸多结构专家深入灾区现场调研,对典型山地建筑震害特点进行分析例证,为后续的这种特殊建筑类型的抗震设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山地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架空层形成柔弱底层而严重破坏;②采用长短不同柱将坡地架空,短柱易发生剪切破坏;③采用桩柱混合体系将坡地架空,桩基础易发生破坏;④错层处楼梯柱、楼梯板破坏严重; ⑤陡坎边缘地带建筑物震害较重等。 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经验和启示:①选择建筑场地时应尽量避开不稳定的边坡和陡坎;②山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严格的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给予保证;③山地建筑结构架空层易形成柔弱底层,对于不等高柱架空,建议从概念设计上考虑和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尽量避免短柱和上刚下柔;④由于山地建筑结构竖向刚度不规则,扭转效应明显,建议设计时底部加强;⑤山地建筑架空层常会为了设计和施工方便,直接把桩基础伸出地面当柱使用,由于其抗弯和抗剪都较弱,出地面的桩身容易发生破坏,建议设计时勿用桩代替柱,如代替柱,桩应按柱设计; 二、山地建筑与平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差异 (1)房屋建筑高度的确定 房屋的总高度是指起算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 ①平地建筑,起算地面一般指室外地面,半地下室时指地下室室内地面,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指室外地面。 ②坡地建筑,起算地面指较低一侧的室外地面。 (2)结构计算嵌固端的选择 ①平地建筑,无地下室的结构,可取独立基础或筏板基础底为计算嵌固端,有地下室的结构,地下室顶板作为结构嵌固端时应满足规范对于计算嵌固端下一层与上一层比值的要求,《抗规》中6.1.14条及《高规》5.3.7条中都有规定。 ②坡地建筑,掉层结构当下接地部分面积小于上层面积的15%时或上下接地位置高差小于1/2层高时,嵌固端可视为同高;当嵌固端选为上接地位置时,下部结构与上部对应部分的侧向刚度比值不应小于2;当嵌固端选在不同高度位置时,宜优先采取独立设计的挡土结构,保证上接地部位坡地的稳定性。 (3)风压高度起算点的确定 ①平地建筑,风荷载计算中高度的起算点为建筑室外地坪。 ②坡地建筑,风荷载计算中高度的起算点宜取为建筑较低一侧的室外地面;考虑地形条件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修正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超高层施工经验总结

[分享]一篇不错的超高层施工经验总结,从管理要点出发! 发表于2016-5-10 4条回复233次阅读搜索相似帖复制链接 只看楼主 xialuoke 一、工程部署总结 1、如何布置超高层施工部署 施工部署包括施工顺序、流水分段、塔吊选型、施工电梯布置等方面。施工顺序上,应该采用先塔楼后裙楼的安排,在场地狭小的前提下,为了便于平面布置,裙楼地下室宜采用逆作法施工。 流水分段上,对于劲性钢骨柱、普通现浇楼板的框筒或框剪结构,楼板与剪力墙同时逐层施工,所以可以按标准层结构统一整体分段,对于核心筒剪力墙-外钢柱组合楼板的框剪结构,应按先核心筒,后外框的顺序组织流水施工,各分项工程的先后顺序为:核心筒劲性钢柱—核心筒剪力墙—筒外钢柱—钢框架梁—楼板施工,每个工序相差3层。 塔吊选型上,钢构件的截面尺寸和结构布置为关键控制因素,欲选塔吊先确定构件分节,构件分节考虑3点: a、分节后的构件数量(即吊次)对工期的影响或与其他工艺时间的匹配 b、分节后的焊接量对钢结构安装带来的成本增加 c、运输车辆的长度限制和场内场地限制。在这些问题确定后,可初步选择塔吊型号,另外必须考虑在塔吊位于高空吊装超重构件时的容绳量问题,容绳量的不足导致塔吊不能在高倍率的状态下工作,会严重影响吊重。 施工电梯布置上,超高层项目交叉作业较多,主体、砌筑、装修会同时施工,所以电梯需求量较大,虽核心筒内不是必须布置直达核心筒作业面的电梯,但如果全部布置在建筑物外侧的话,又会影响幕墙施工进度,所以最好是建筑内外同时布置,并以高区、低区或停层区分。电梯宜从地下室生根,可以解决电梯减震器的高度影响,便于上下料,但是应做好未封闭地下室的排水工作。

浅谈钢结构在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浅谈钢结构在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摘要: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工作,科学、合理应用钢结构,可优化和完善高层建筑结构,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本文结合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对钢结构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推动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钢结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驱多,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发展的缩影。由于高层建筑自重大,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也相应较大,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钢结构设计是高层建筑整体结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关系到高层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本文着重阐述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结构的应用情况。 1 工程概况及结构选型 某高层建筑工程共43层,其中地上40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13万m2,建筑物总高度167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类型,按材料区分有全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3种类型,根据工程条件和特点,结合建筑使用功能、荷载情况、材料供应等因素,本工程采用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其结构型式如下:地下3层至地上3层均采用框架-筒体结构,第4层为梁式转换层,层高3.5m,梁截面尺寸最大为1200mm×3500mm,板厚190mm,5层以上采用剪力墙-核芯筒结构。基础方案为预应力管桩,采用型钢混凝土柱,±0.000楼面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型钢混凝土梁。 2 钢结构的设计 根据结构受力情况,型钢混凝土梁柱中的型钢均采用Q345B级钢材。高强度螺栓采用10.9级扭剪型高强螺栓,表面喷砂处理,摩擦面抗滑移动系数取0.45。 采用实腹式┼字形为型钢混凝土柱中型钢的截面形式,型钢混凝土柱中的型钢含钢率控制在5%左右,而型钢混凝土梁中的型钢则采用H型钢,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系列程序中多、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进行整体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合理调整梁柱截面钢筋及钢骨大小。本工程若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则底层柱的截面需要1600mm×1600mm,而采用钢骨混凝土柱,底层柱的截面仅需要1100mm×1100mm。 钢板的厚度均不小于6mm,一般为翼缘厚度≥20mm,腹板厚度≥16mm;由于在轧制过程中,较厚的钢板存在各向异性,常在焊缝附近形成约束,焊接时易引致层状撕裂,很难保证焊接质量,因此当钢板厚度大于36mm时,必须按《厚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林业科技情报2014Vol.46No.1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梅雅莉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摘要]由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多,为解决住房等问题需要发展建筑行业,尤其是要发展高层建筑行业。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功能也变得复杂多样,因此,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便成为建筑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着重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重点问题 Discussion On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For High-Rise Building Mei Yali (Forest Designing AndResearch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for the population in our country,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rchitecture industry,es-pecially the high-rise buildings,to solve the housing problem.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for the high -rise building,the type of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structure function has got much more complex.As a result,the design for high-rise building becomes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for th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worker.The p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 emerging from the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process. Key words:high-rise building;structure design;emphasis problem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况及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显著增多,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即使在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日益先进的今天,仍会因为高层建筑复杂的结构,较广的学术知识涉及和较大的工程量而出现设计失误的现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意义有:首先,如果建筑所使用的面积一定,设计和建造高层建筑可以获得相对多一些的使用面积,可以解决城市用地紧张、房价高涨等问题。另一方面,精美的高层建筑设计还可以改善城市的外观,或者说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比如马来西亚的石油大厦和上海的金茂大厦等等。而如果设计的建筑高层密度、结构不合理,就会给城市带来热岛效应,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甚至由于高层的玻璃因反光而发生光污染的现象。其次,如果是在建筑面积与建设场地面积的比值一定,那么建造高层建筑就会有效地节约城市土地面积,得到更多的空闲地面,用这些空闲出来的地面来进行城市绿化或者供人们休息娱乐。与此同时,建筑高层的土地结构设计会为城市带来更充足的日照、更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在新加坡新建的居住区中,由于建造了很多的高层建筑群,得到了许多空闲的地面,使人们的休闲活动空间也得到了拓展。最后,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也可以使人们的内心得到舒展,所以说高层建筑对于城市人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因此,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也非常重要,良好的建筑结构可以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安全,更加舒心。也会使城市更加美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师们要发挥自己的所学所能,设计出美观、经济、实用的高层建筑。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剪力墙的设计 在高层建筑中,剪力墙对建筑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剪力墙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剪力墙的结构体系。也就是以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水平、竖向荷载的结构,要求混凝土剪力墙具有较好的结构,较强的刚度,以满足其承载力的要求。在对剪力墙进行计算配筋时,切记要为墙肢一端配筋。在短肢剪力墙相对较多的结构中,将较短的墙段划为约束边缘的构件是不妥的,这会使墙肢中和轴附近的钢筋无法发挥作用。另外,剪力墙间距也不能过大,因为这会使得平面的布置显得死板,无法满足公共建筑功能需求。此外,一旦剪力墙自身的结构过大,高度超过标准就会引起悬臂墙变形, · 03 ·

多层框架山地建筑规范要求及处理措施

抗规的规定 4.1.8 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范围内采用。

抗规的规定 6.1.14 为了能使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本条规定了 地下室顶板和地下一层的设计要求: 地下室顶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平面内刚度,以有效传递地震基底剪力。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若柱网内设置多个次梁时,板厚可适当减小。这里所指地下室应为完整的地下室,在山(坡)地建 筑中出现地下室各边填埋深度差异较大时,宜单独设置支档结构。如图1 在支挡高度较大时,往往交由岩土工程师负责,支挡高度较小时,通过选择各种挡土墙标准图即可解决。

参考高规的规定 3.4.5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 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第3.7.3条规定的限值的40%时(1/550 1/1375),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 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在支挡高度未达到层高时,可设置悬臂式支挡 有条件时,应沿续《抗规》分离的思路,首选与主体建筑在结构意义上分离的支挡结构,即“荷载传递,刚度分离”。如当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附带的支挡结构选用毛石混凝土挡墙。 当主体结构为框架-抗震墙结构或剪力墙结构,此时应允许设置和主体一体化的支挡结构。 山坡、谷地等地形必须保持稳定。当土坡超过土壤自然安息角呈不稳定时,必须采用挡土墙、护坡等技术措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