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必修三周测

高中生物必修三周测

高中生物必修三周测
高中生物必修三周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1.(原创题)如果将果蝇精巢中某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标记,然后该细胞进行了某种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有的无放射性,则该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及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假设染色体发生了正常的平均分配)()。

A.有丝分裂,在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B.有丝分裂,在细胞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

D.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

解析由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知,被标记的染色体经复制形成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都含有放射性。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放射性;如果是减数分裂,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放射性,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放射性,所以导致形成的四个精子中有一半含放射性,由此可以判断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

答案 C

2.(高考改造题)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荧光显示,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对夫妇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白化且红绿色盲的男孩。对性腺细胞进行荧光标记,与白化病相关的基因A、a可被标记为黄色,与色盲相关的基因B、b可被标记为绿色,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参与本次受精的精子与卵细胞,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A.卵细胞中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2个绿色荧光标记,精子中只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

B.卵细胞、精子中各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1个绿色荧光标记

C.卵细胞中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1个绿色荧光标记,精子中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2个绿色荧光标记

D.卵细胞中只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精子中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2个绿色荧光标记

解析该男孩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Y,夫妇正常,故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白化病基因来自双亲,即参与本次受精的卵细胞、精子的基因型为aX b X b、aY。所以卵细胞中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和2个绿色荧光标记,而精子中只有1个黄色荧光标记。

答案 A

3.(原创题)用小鼠睾丸作实验材料观察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材料中观察到的处于中期的细胞若均能正常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两种

B.该小鼠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C.该小鼠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中心体不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复制

解析材料中观察到的处于中期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有丝分裂中期,产生的子细胞分别为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原细胞三种;除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不能正常分离的情况外,小鼠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数相同,又因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后移向两极,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都是随机的,故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可复制两次。

答案 A

4.(原创题)下列有关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数目为5对

B.同一个生物体的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相同的C.同一个生物体的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般是相同的D.减数第一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自由组合

答案 C

5.在果蝇卵巢中不能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像是()。

解析果蝇含4对同源染色体,卵巢中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A图可表示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B图可表示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C图可表示卵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D图因为不是8条染色体,不是有丝分裂的细胞,又因为含同源染色体且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也不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

答案 D

6.(2012·大连期末)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6条,下列细胞中,肯定或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的是()。

①精原细胞②卵原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初级卵母细胞⑤次级精母细胞⑥次级卵母细胞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

解析男性正常的体细胞(含精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女性正常体细胞(含卵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中含1条X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条X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2条X 染色体,也可能不含;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含2条或1条X染色体。

答案 D

7.(2012·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下图是基因组成为Aa的动物在形成精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2号染色单体上与A相同位置的基因最可能是a

B.若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则可能出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

C.1个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最终可能形成4种类型的精细胞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将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2号与1号为姐妹染色单体,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其相同位置上基因完全相同,故A项错误。若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形成的是XX或YY 的精子,其后代染色体组成为XXX或XYY,故B项错误。由图可知,该细胞在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已经发生交叉互换,减数分裂完成后,可形成4种类型的精细胞,故C项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不影响基因的数目,只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故D 项错误。

答案 C

8.下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B.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C.图Ⅰ表示的细胞中全部DNA是8个

D.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解析由细胞Ⅰ的性染色体组成可知,该细胞为果蝇的精原细胞,其细胞核中有8个DNA分子,细胞内的DNA分子多于8个;细胞Ⅱ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其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胞Ⅲ表示精细胞,其中a与b、c与d的染色体组成应相同。答案 A

9.(2012·杭州质量检测)图一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中部分染色体行为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图二是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二处于DE段的细胞在细胞中央会出现许多囊泡

②图二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两个着丝点被纺锤丝拉开③图二可表示乙和丙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④依据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染色单体可判断甲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解析图二处于DE段的细胞正在发生由1个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的过程,这时候新的细胞膜正在形成,而细胞膜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无关,故①不正确;图二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但不是因为纺锤丝拉开,故②不正确;图二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③正确;判断是否为初级卵母细胞,不仅要看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还要看细胞质分裂的情况,而甲细胞的特点应该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特点,故④不正确。

答案 A

10.(2012·福州质检)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A.AB段B.CD段C.FG段D.HI段

本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难度较小。解析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FG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答案 C

11.(2011·西城区期末)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判断该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应选用另一雌性动物与其测交

B.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C.甲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可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

D.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

解析由图可知,乙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不会发生基因重组。丙为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配,可判断该动物为雌性。丁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基因组成为AaBB,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

答案 C

方法技巧快速推断细胞分裂图像

(1)细胞分裂时期的辨别

看染色体的位置:前期显散乱,中期在中间,后期到两端,末期已分边。

(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分裂的辨别

①看细胞质形成方式:细胞面隔裂——植物细胞分裂;缢裂——动物细胞分裂。

②看细胞的外形特性:矩形有壁为植物细胞;圆形无壁一般为动物细胞。

(3)雄性、雌性配子形成

看细胞质分裂是否均等:均等分裂——雄性减数分裂及雌性极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均等分裂——雌性减数分裂。

12.(2012·南京二模)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及有丝分裂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B.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受诱变因素影响,DNA复制时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分子

解析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但细胞质中也有少量DNA分子。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形成的受精卵中核DNA 双亲各提供一半,但细胞质中的DNA分子几乎全部来自母本,所以后代从母本获得的DNA分子略多于父本。

答案 D

规律总结减数分裂与生物变异类型的发生时期

13.(19分)(2010·湖南四市九校联考一)图1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增殖某时期模式图,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图1图2

图3

(1)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________,A点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含有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的时期是________,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

(4)如果图1中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F,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f,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c对应图2中的时期11,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图2含有减数分裂和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1~4)

和有丝分裂(9~13)中含有同源染色体。A点表示受精作用。

(2)图1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1个染色体组。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共16条脱氧核苷酸链。

(3)图2中7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6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与图1对应。其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也可能是卵细胞和极体。

(4)图1中结构3与4是姐妹染色单体,其上的基因应完全相同,若分别有F和f,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

(5)图2中11是有丝分裂中期,说明c是有丝分裂中期,d是后期,由中期到后期发生减半的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

答案(1)1~4、9~13受精作用(2)161(3)6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4)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5)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

14.(21分)(2011·山东潍坊一中抽样检测)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精巢内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图中Ⅰ~Ⅲ表示分裂过程,1~5表示细胞分裂图像,图中1细胞的基因型是AaX B Y。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1细胞和2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Ⅱ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以上图示的________过程。

(3)基因重组发生在以上图示的________过程,两个3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图中2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已经被15N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含15N与不含15N的比例是________。

(5)若图中2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此细胞产生精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

解析(1)图中Ⅰ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因此1细胞与2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这保持了细胞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2)图中Ⅱ过程表示的是减数

第一次分裂过程,该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Ⅱ过程。(3)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两个3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但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其基因组成为AAX B X B、aaYY或AAYY、aaX B X B。(4)由于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有2个生殖细胞含15N,2个不含15N。(5)图中2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 B X B YY和aa或aaX B X B YY和AA,这两个子细胞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精子的基因型为AX B Y、a或aX B Y、A。

答案(1)保持了细胞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Ⅱ

(3)ⅡAAX B X B、aaYY或AAYY、aaX B X B(4)1∶1(5)AX B Y、a或aX B Y、A 教学心得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1.(2012·江西六校联考)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B.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解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先通过实验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然后提出了对

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原因的假说,最后通过测交实验检验假说的正确性,因此是假说—演绎法;萨顿通过对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得出它们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平行关系,故属于类比推理法;摩尔根先设想果蝇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然后通过测交实验证明设想是合理的,因此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答案 C

2.(2012·太原调研)下图所示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的Ⅰ片段是同源区段,该部分的基因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互为等位,Ⅱ1和Ⅱ2片段是非同源区段,该部分基因各自独立。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Ⅰ片段上基因决定的相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比例一定相同

B.Ⅱ1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家族遗传中表现为直系男丁的一脉相传C.减数分裂过程中,X和Y染色体上的Ⅰ片段之间能发生交叉互换

D.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图中的Ⅱ2片段

解析Ⅰ片段上基因决定的相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比例不一定相同;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传给雄性个体;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仍有关。

答案 A

规律总结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遗传特点

(1)在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由于X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所以,该区段上基因的遗传是伴性遗传,且属于限雄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2)在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所以,该区段上基因的遗传也是伴性遗传,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3)在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某些等位基因,如果显性基因仅存在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仅有隐性基因,也属于伴性遗传。若显隐性基因均可存在于X

或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则按分离定律处理,与其他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相同。

3.(2012·吉林高三期末)下图是科学家对果蝇某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有关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一定都会表达

D.染色体上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连锁遗传;基因选择性表达;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 D

易错点拨对于等位基因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答案错选。

4.(2012·广东六校联考)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绿色盲症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红绿色盲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红绿色盲症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D.近亲结婚导致红绿色盲症的发病率升高

解析红绿色盲症由一对基因控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红绿色盲症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因男性只要有一个色盲基因就患病,而女性需要两个色盲基因才患病,所以红绿色盲症患者中女性少于男性,C错;近亲结婚由于双方携带同种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大大提高,所以导致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升高,D对。

答案 D

5.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

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A.F1代中雌雄不都是红眼正常翅

B.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

C.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解析由题干可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X B和AAX b Y。因此F1代果蝇的表现型均为红眼正常翅(AaX B X b,AaX B Y);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只能来自F1代

的母方;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AAX B Y、AAX b Y、aaX B Y、aaX b Y)占2

3,杂合子

(AaX B Y、AaX b Y)也占2

3;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A_)个体与短翅(aa)个体的数目比

例为3∶1.

答案 C

6.(2012·潍坊质量监测)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

A.外祖母B.外祖父C.祖母D.祖父

解析男性含有一条X染色体,来自于其母亲,这条X染色体可能是外祖母或外祖父通过母亲传递过来;含有一条Y染色体,只能来自父亲,这条Y染色体是祖父通过父亲传递过来,两条染色体均不能来自于祖母。

答案 C

7.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解析果蝇中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若不发生基因突变,父亲正常,女儿不可能出现红绿色盲。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分,如豌豆。答案 B

8.(2012·北京朝阳区)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解析由题干可知该病为伴性遗传,从家系图可以看出,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如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6应为患者,而图中Ⅲ6正常,因此可判断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杂合子;正常夫妇不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后代应正常;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男性的致病基因会传给女儿,儿子均正常;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患病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答案 D

9.如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Ⅲ9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正常。Ⅲ9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于()。

A.Ⅰ1B.Ⅰ2C.Ⅰ3D.Ⅰ4

解析Ⅲ9是色盲患者且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其父亲Ⅱ7正常,可推导该女性患者的色盲基因来自于Ⅱ6,而Ⅱ6一定从她的色盲父亲Ⅰ2得到色盲基因。

答案 B

10.(2012·大连期末)下图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B .乙病是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 .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D .甲病不可能是X 隐性遗传病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遗传基本规律及分析遗传系谱图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析 由家系图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两者男女患病概率相同,由于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因此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不可能患甲病。

答案 D

11.(2012·潍坊质量监测)下图为某家族甲(基因为A 、a)、乙(基因为B 、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Ⅱ6的基因型为BbX A X a

B .如果Ⅱ7和Ⅱ8生男孩,则表现完全正常

C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红绿色盲症

D .若Ⅲ11和Ⅲ12婚配其后代发病率高达23

解析 Ⅱ6的父亲色盲,女儿患甲病,可推出Ⅱ6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A 错误;根据题图可知,Ⅱ7的基因型为AaX b Y ,Ⅱ8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Ⅱ7和Ⅱ8所生男孩可能患病,B 错误;由Ⅱ5、Ⅱ6―→Ⅲ10可推出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此可以确定乙病为红绿色盲症,C 正确;Ⅲ11基因型为23AaX B Y 或13AAX B Y ,

Ⅲ12的基因型为23AaX B X b 或13AAX B X b ,其后代发病率为19aa +14X b Y -136=13,D

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12.(16分)(2012·广州调研)猫是XY 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 染色体时,只有1条X 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 染色

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利用显微镜观察巴氏小体可用________染色。巴氏小体能用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________个巴氏小体。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________过程受阻而不能表达。

(3)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 A Y的猫毛皮颜色是________。现观察到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该雄猫的亲本基因型为X a X a和X A Y,则产生该猫是由于其________(填“父方”或“母方”)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导致出现这种异常生殖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巴氏小体的本质仍属于染色体,所以仍可用染色体染色剂染色(醋酸洋红、龙胆紫等)。猫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只能有两条性染色体XY或XX,根据题意细胞只能保留一条X染色体,多出的X染色体变成为巴氏小体,所以,正常雄猫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而雌猫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X 染色体转变成为巴氏小体。

(2)一个巴氏小体是一条X染色体转变而来,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则形成2个巴氏小体。基因的表达分为先转录后翻译两个阶段,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必然影响转录过程。

(3)雄猫的X染色体上基因能正常表达,所以X A Y表现为橙色;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中有一个巴氏小体,说明体内同时存在橙色和黑色基因,其基因型为X A X a Y;由于母亲只有X a一种染色体,所以子代雄猫的三条性染色体X A、X a、Y中X A、Y两条染色体只能同时来自父亲,故父方形成了异常精子,由于X、Y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故异常精子X A Y的形成必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 A、Y 染色体没有分离造成的。

答案(1)碱性染料(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或龙胆紫染液或醋酸洋红染液)正常雄猫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正常雌猫体细胞中有巴氏小体(2)2转录(3)橙色

X A X a Y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 A、Y染色体没有分离

13.(14分)(2011·皖南八校联考)下图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家系图,分析发现,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性遗传病。

(1)从该家系图中得出的规律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发现,Ⅱ3和Ⅱ4的子代Ⅲ1、Ⅲ3、Ⅲ4、Ⅲ7的症状比Ⅱ3较轻;Ⅲ4、Ⅳ1、Ⅳ4中,Ⅳ1的症状较重。请分析Ⅲ4、Ⅳ1、Ⅳ4个体症状轻、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Ⅲ5也是患者,当他与Ⅲ4婚配,推测其子女中不患病与患病者中症状轻、重的性状如何,请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解析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可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有:①往往出现代代遗传的特点;②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③父亲患病女儿必患病,儿子患病母亲必定是患者。(2)Ⅲ1、Ⅲ3、Ⅲ4、Ⅲ7均为女性且为杂合子(症状轻),Ⅱ3为男性(症状重);Ⅲ4、Ⅳ4均为女性且为杂合子(症状轻),Ⅳ1为男性(症状重),不难发现杂合子症状轻的原因是含有的正常基因可能也能表达,而患病男性不含有正常基因。如果Ⅲ5也是患者,则他们的后代女孩全患病(症状轻占一半、症状重占一半),而男孩中有一半患病(症状重)、一半正常。假设该病由A、a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

亲本X A X a×X A Y

子代X A X A∶X A X a∶X A Y∶X a Y=1∶1∶1∶1

症状重女孩症状轻女孩症状重男孩正常男孩

答案X显(1)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②每代都有患者(代代遗传)③男性患

者的女儿都为患者,儿子正常(或:女性患者的子女患病的概率为1

2;女性患者的

儿子和女儿都可能是患者)(2)纯合子患者症状重(或男性患者症状重)遗传图解如下:

亲本X A X a×X A Y

子代X A X A X A X a X A Y X a Y

症状重症状轻症状重无症状

14.(15分)(2011·菏泽考试)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用A、a表示),翅形有长翅与残翅之分(用B、b表示)。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子代,结果如下图所示。

(1)果蝇的眼形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眼形和翅形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_______。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F代的圆眼残翅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F代雌果蝇的性状表现与雄果蝇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特定的实验环境导致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要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请你设计最简便的探究实验。

①用________(双亲)进行杂交试验,将子代培养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

②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圆眼与圆眼杂交子代出现棒眼,则圆眼为显性性状,棒眼为隐性性状。长翅与长翅杂交子代出现残翅,则残翅为隐性性状。杂交子代中圆眼雌性∶圆眼雄性∶棒眼雌性∶棒眼雄性=7∶4∶0∶4,子代中无棒眼雌性,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故为伴X染色体遗传;杂交子代中长翅雌性∶长翅雄性∶残翅雌性∶残翅雄性=5∶6∶2∶2,为常染色体遗传。亲本为圆眼长翅雄果蝇和圆眼长翅雌果蝇,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 A X a和BbX A Y,因此F

代中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

2bbX

A X A和1

2bbX

A X a,其中纯合子所占比

例是1

2。(3)根据亲代基因型可知,F代中雌性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比例应为

(1BBX a X a+1BBX A X a+2BbX A X A+2BbX A X a)∶(1bbX A X A+1bbX A X a)=6∶2,而实际比例是5∶2,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BBX A X A或BBX A X a的个体死亡。鉴别基因型为BBX A X A或BBX A X a的个体死亡时,则子代一定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因此选择基因型为BB的个体杂交,又因为雌性个体中基因型BBX A X A或BBX A X a不一定存在,因此利用基因型为BBX a X a的雌果蝇和基因型为BBX A Y 的雄果蝇杂交,子代才会出现BBX A X a的个体。如果基因型为BBX A X A的个体死亡,则杂交子代中雌果蝇和雄果蝇都存在,如果基因型为BBX A X a的个体死亡,则杂交子代中只有雄果蝇,因此可根据子代中的雌性和雄性个体出现的情况进行判定死亡类型的基因型。

答案(1)圆眼眼形BbX A X a BbX A Y(2)1 2

(3)BBX A X A或BBX A X a(缺一不可)①纯合的圆眼长翅雄果蝇与纯合的棒眼长翅雌果蝇(或BBX A Y与BBX a X a)(若用文字表示,必须写纯合)②若子代中有雌果蝇,则基因型为BBX A X 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若子代中无雌果蝇,则基因型为BBX A X 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2.科学家用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B.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有0—2h、19.3—21.3h、 38.6—40.6h 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19.3—21.3h D.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 3.下列有关“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现象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 B.根尖的整体呈乳白色,尖端(根冠)略显淡黄 C.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均无核仁 D.向左下方略移动装片,图像向右上方移动 4.种子萌发时,在利用光能之前,不会发生下列哪种现象() A.细胞分化B.细胞分裂 C.细胞呼吸D.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5.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化只发生在人的胚胎时期 B.分化过程中,细胞器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改变 C.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是细胞发生分化的过程 6.癌细胞属于恶性分化的细胞,表现为() A.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B.存在大量游离核糖体 C.细胞代谢速率下降D.细胞含水量急剧下降 7.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

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两章测试题

生物必修3第一、二章检测题 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 2.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下列关于图中X、Y、Z、W(W为虚线框部分)所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B.Y表示肾上腺,产生的激素在产热上与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必需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来保持体温恒定 D.X表示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 3.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来完成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 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6.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 ②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 ③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 ④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高中生物必修三1-3章测试卷(一)

生物必修三1-3章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不正确的分析是 A 、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 B 、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 C 、若图中内分泌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D 、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2.用同位素14C 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 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标记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处理甲图中的A 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 B 端探测到14 C 的存在 B .处理乙图中的A 端,能在乙图中的B 端探测到14 C 的存在 C .处理乙图中的B 端,能在乙图中的A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 D .处理甲图中的B 端,能在甲图中的A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 3.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 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 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 4.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在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 .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 .①中内容物使b 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5.下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感受器 大脑皮层 下丘脑 垂体 内分泌腺 组织 ③ ① ④ ⑤ ⑥ ⑦ ②

生物必修三测试卷

生物必修三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意。)1.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外环境 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交换物质 2. 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 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 ...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3.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4.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端与效应器相连,b端与感受器相连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有电位变化,说明 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5.至2007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239只,而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 圈养在国外的大熊猫有27只。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人工圈养能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是其栖息地被破坏 C.人工圈养属于易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对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6.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2,4—D B.乙烯 C.吲哚乙酸 D.吲哚丁酸 7.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 ( )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8.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9.科学家研究发现,SARS病人在病毒感染后能产生特殊的抗肺组织的“自身抗体”,可见,SARS病毒引起了机体的()

必修三生物测试题(前三章)

生物必修三前三章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3.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5.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6.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 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根据下 图分析,正确的是 A.0h~1h,a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比b多 B.3h~4h,a体内的胰高血糖素较0h~1h分泌量下降 C.b血糖在1h~2h较高是因为体内胰高血糖素量没有减少 D.b血糖在2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和合成糖原所致 7.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9.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a点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而b、c、d、e四个点都能测到膜内外电位有变化,该现象说明了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兴奋在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10.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11.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受重力影响 ,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12、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第 6 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 1 分共 50 分) 1.进行连续 分裂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是指( ) A .从第一次分裂的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的间期为止 B .从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开始到末期为止 C .在第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 D .在 第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2.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表现在( ) A .产生的子细胞有更大的变异 B .使子细胞中染色体数各不相同 C .使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染色体数相一致,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 目一致 D .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使所有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一致,从而保 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3.细胞分化与细胞增殖的主要不同是( ) A .细胞数量增多 B .细胞形态、结构相同 C .细胞的生理功能上相似 D .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4.在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发挥作用的细胞器是 ( ) A .核糖体和线粒体 B .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C .中心体和核糖体 D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5.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 和 DNA 分子数为 1∶1的时期是 ( ) A .间期和前期 B .中期和后期 C .前期和中期 D .后期和末期 6.适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是 ( ) A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 .人的口腔上皮 C .蛙的红细胞 D .马蛔虫受精卵 7.对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行比较,它们的主要区别发生在 ( ) A .前期和末期 B .间期和中期 C .前期和间期 D .间期和末期 8.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有丝分裂中期特点的是 ( ) A .染色体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B .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 目清晰 C .每个染色体着丝点的两端都有纺锤丝牵引着 D .形成细胞板 9.下图为某学生所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简图,其中不正 确的是 ( ) 该细胞正在进行 ( ) A .减数分裂 B C .无丝分裂 D 1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操作步骤是( ) A .漂洗—解离—染色—制 片10.下图表示的是进行分裂的细胞内 DNA 含量的变化,由图知, .有丝分裂 .以上均不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试题.doc

高二生物必修 3 综合测试题 第I 卷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2 . A .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 .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 ) 3. A. 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 血糖升咼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 血糖升咼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 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 A. 脑皮层,下丘脑 B ?下丘脑,大脑皮层 C ?下丘脑,下丘脑 D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 4 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 表现为( ) A.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耗氧量 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绿色植物倒伏后 ,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 ,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 受重力影响 , 向地性 B. 受重力影响 , 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 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6.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 成局部 ( ) A. 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 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7、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 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⑤ 8、 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 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 16.5.6 1.植物体对自身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其体内产生的激素来完成的。下列植物激素中,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是 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2.正常情况下,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护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人体的下列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A.T细胞 B.吞噬细胞 C.记忆细胞 D.效应B(浆)细胞 3.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正在改变着地球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哪种做法是环境保护工作所不允许的? A.退田还湖 B.尽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C.治理污染 D.大量捕杀野生肉食动物 4.水和无机盐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下列对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神经调节 B.只有激素调节 C.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 D.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 5.在一条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兴奋可以由树突向相邻神经元的轴突传递 D.兴奋部位的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6.生态系统是一个自我调节系统。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其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 B.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C.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D.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保持稳定 7.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递。其中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来源于 ①无机环境②同种生物③异种生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8.生态学家高斯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 5只大草履虫,经过反复实验发现,5天以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徘徊在375个左右。该实验证明 A.此条件下该种群的K值是375只 B.食物逐渐减少,导致K值不断下降 C.大草履虫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D.一定时间后,该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9.当蛾幼虫咬食某种植物时,其物理伤害会导致该植物细胞产生一种挥发性的“引诱剂”。引诱剂引诱胡蜂将卵产在蛾幼虫体内。在生态学上,这种蛾幼虫对植物、植物对胡蜂传递的分别是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B.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D.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_测试题及答案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共50分) 1.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是指() A.从第一次分裂的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的间期为止 B.从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开始到末期为止 C.在第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 D.在第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2.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表现在() A.产生的子细胞有更大的变异 B.使子细胞中染色体数各不相同 C.使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染色体数相一致,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一致 D.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使所有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3.细胞分化与细胞增殖的主要不同是() A.细胞数量增多 B.细胞形态、结构相同 C.细胞的生理功能上相似 D.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4.在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发挥作用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和线粒体B.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C.中心体和核糖体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5.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为1∶1的时期是( ) A.间期和前期B.中期和后期 C.前期和中期D.后期和末期 6.适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是( )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人的口腔上皮 C.蛙的红细胞 D.马蛔虫受精卵 7.对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行比较,它们的主要区别发生在( ) A.前期和末期B.间期和中期 C.前期和间期D.间期和末期 8.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有丝分裂中期特点的是( ) A.染色体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B.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C.每个染色体着丝点的两端都有纺锤丝牵引着 D.形成细胞板 9.下图为某学生所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10.下图表示的是进行分裂的细胞内DNA含量的变化,由图知, 该细胞正在进行( ) A.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 C.无丝分裂 D.以上均不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高二期末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 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 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2.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4.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血浆pH显著下降 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7. 根据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高中生物必修三1234章测试

长春市第六中学高二生物周测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三周测试卷(2012-11-1)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CO2、O2、血红蛋白、H+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葡糖糖、氨基酸、HPO42- 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3.人类对感冒病毒好象很无奈,感冒刚好有可能再感冒,主要原因是( ) A. 人体中没有抵抗感冒的物质 B. 人体效应T细胞失去了功能 C. 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病毒的破坏 D. 感冒病毒的变异性极大 4.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 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 5.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在2008残奥会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星星,你好》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这些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 ) ①躯体运动中枢②躯体感觉中枢③视觉中枢④语言中枢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在此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 A.激素、抗体、载体 x进入细胞(a) B.抗体、载体、酶 x x与y结合 x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b) C.载体、抗体、酶 x变成其他物质(c) D.载体、酶、抗体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测试题)

生物必修三第三次生物周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衰退的原因是() A.大脑功能异常 B.缺乏促性腺激素 C.缺乏促甲状腺素 D.垂体与甲状腺之间的神经被切断 2、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 3、某动物园中,一猩猩突然暴躁不安,攻击其他猩猩。为了控制该猩猩,饲养员给其注射了一定量的某 物质,使之出现暂时休克现象。若要使之迅速苏醒,可注射另一种物质。饲养员给猩猩先后注射的两种物 质分别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麻醉剂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胰岛素和葡萄糖 4、下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5、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6、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7、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⑥夜盲症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①③⑥ 8、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 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 C.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 D.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9、结扎小狗的胰管,正常进食,小狗出现的症状是() A生长发育立即停止 B血糖浓度明显升高 C消化不良 D尿量减少,体温偏高 10、给动物饮用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11、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爆发出比平时更大的力量和产生更敏捷的反应,此时如测定其体内激素水平, 明显增高的是() 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性激素 D. 甲状腺素 12、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最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阶段检测(1~2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Na+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2.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效应T细胞 3.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D.乳酸与血浆中 NaHCO3反应 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6.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7.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加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11.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生物必修三测试题

生物必修三测试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TYYUA162】

高三生物必修三试卷 一、单择项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概念中,哪一项不能与其他概念并列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淋巴、组织液 D.内环境 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促反应需要稳定的内环境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内环境的稳态就是保持其成分的恒定不变 D.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C.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 4.人体中组织液生成增多时,就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5.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D.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 6.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C.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7.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A.Ⅱ、Ⅲ、Ⅳ B.Ⅰ、Ⅲ C.Ⅰ、Ⅱ、Ⅲ D.Ⅰ、Ⅳ 8.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9.天气变冷时,在体内的分泌量不会增加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生长激素 10.下图代表生物体内的三类生理过程。图中的X表示外界进入生物体的物质,Y表示生物体 内产生的物质,在①②③生理过程中Y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A.载体、激素、酶 B.载体、抗体、酶 C.载体、酶、抗体 D.酶、抗体、激素 11.右图为测定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示意图,刺激 图中a 、b两点,指针偏转的次数分别是 、1 、2、2 、1 12.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皮肤的屏障作用 C.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D.患过甲肝的人不会再患甲肝;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百日咳 13.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原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体 14.右图中“X”所代表的细胞名称应为 A.B细胞 B.效应T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 15.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16.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则①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B.若X表示抗体数量,则①可能代表抗原 C.若X表示人体排出的尿量,则②可能代表抗利尿激素 D.若X表示血糖含量,则②可能代表胰高血糖素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

高二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择项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概念中,哪一项不能与其他概念并列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淋巴、组织液 D.内环境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促反应需要稳定的内环境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内环境的稳态就是保持其成分的恒定不变 D.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C.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 4.人体中组织液生成增多时,就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 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5.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D.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 6.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C.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7.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A.Ⅱ、Ⅲ、Ⅳ B.Ⅰ、Ⅲ

C.Ⅰ、Ⅱ、Ⅲ D.Ⅰ、Ⅳ 8.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9.天气变冷时,在体内的分泌量不会增加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生长激素 10.下图代表生物体内的三类生理过程。图中的X表示外界进入生物体的物质,Y表示生物体 内产生的物质,在①②③生理过程中Y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A.载体、激素、酶 B.载体、抗体、酶 C.载休、酶、抗体 D.酶、抗体、激素 11.右图为测定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示意图,刺激 图中a、b 两点,指针偏转的次数分别是 、1 、2、2 、1 12.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皮肤的屏障作用 C.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D.患过甲肝的人不会再患甲肝;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百日咳 13.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原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体 14.右图中“X”所代表的细胞名称应为 A.B细胞 B.效应T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 15.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 动减弱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章末测试(六)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什么影响() A.人均耕地减少 B.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不变 C.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增加 D.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口与土地同步增长 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3.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有() A.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等 B.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 C.人口数量增多,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必然造成对环境的侵害 D.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环境严重污染 4.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5.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 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D.②③④

6.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后来入侵我国,它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致使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薇甘菊入侵是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B.薇甘菊与被其覆盖的绿色植物间是竞争关系 C.薇甘菊在原产地没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D.薇甘菊泛滥是脱离原产地后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7.人类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B.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C.减少对环境物质和能量的索取 D.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8.下列各项中,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不相符的是() A.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健康的经济发展 B.设定更多的自然保护区,严禁任何开发利用 C.鼓励对环境有利的生产与建设 D.提倡用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项指标去衡量发展 9.有的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都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下列关于保护蛇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 10.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部分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如水花生本是我国从国外引进作为饲养动物的青饲料,现在却成为危害极大的杂草,水花生进入我国后的种群增长曲线符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