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业理论课授课教案

专业理论课授课教案

专业理论课授课教案
专业理论课授课教案

专业理论课授课教案

板书设计1

板书设计2

理论课授课教案(尾页)

体育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第一课 《体育锻炼重在参与》教案 执教年级:七年级执教人:重庆市綦江中学王源 一、教材内容: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七-九年级教科书第二章<<积极自觉地参与身体锻炼>>,这章节共3学时, 本课是第1学时,这一章节内容与其它章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为运动参与是促进学生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同时它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故本课又是本章节学习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本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学情分析: 他们的生理特点是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抽象性强的知识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初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价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全面。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和直观性动画进行启发学生,通过小团队相互间的合作讨论、探究,使学生由易到难,从浅入深地掌握全课内容。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3、情感目标: 根据实际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五、教学手段:引导、演示、启发、讲授法、讨论法、自我评价法等 六、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体育课,首先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4分钟)插入视频图象。。。。。。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参与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讲授新课 1、首先让我们一起看下面的两个实验,边看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精选-理论力学试题及答案

理论力学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分) 1. 物块重P ,与水面的摩擦角o 20m ?=,其上作用一力Q ,且已知P =Q ,方向如图,则物块的状态为( )。 A 静止(非临界平衡)状态 B 临界平衡状态 C 滑动状态 第1题图 第2题图 2. 图(a)、(b)为两种结构,则( )。 A 图(a)为静不定的,图(b)为为静定的 B 图(a)、(b)均为静不定的 C 图(a)、(b)均为静定的 D 图(a)为静不定的,图(b)为为静定的 (二) 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 1. 沿边长为m a 2=的正方形各边分别作用有1F ,2F ,3F ,4F ,且1F =2F =3F =4F =4kN ,该力系向B 点简化的结果为: 主矢大小为R F '=____________,主矩大小为B M =____________ 向D 点简化的结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 第1题图 第2题图 2. 图示滚轮,已知2m R =,1m r =,ο30=θ,作用于B 点的力4kN F =,求力F 对A 点之矩A M =____________。 3. 平面力系向O 点简化,主矢R F '与主矩M 10kN F '=,20kN m O M =g ,求合力大小及作用线位置,并画在图上。 D C A B F 1 F 2 F 3 F 4

第3题图 第4题图 4. 机构如图,A O 1与B O 2均位于铅直位置,已知13m O A =,25m O B =,2 3rad s O B ω=,则 杆A O 1的角速度A O 1ω=____________,C 点的速度C υ=____________。 (三) 简单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 梁的尺寸及荷载如图,求A 、B 2. 丁字杆ABC 的A 端固定,尺寸及荷载如图。求A 端支座反力。 3.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m r B O A O 4.021===,AB O O =21,A O 1杆的角速度4rad ω=,角加速度22rad α=,求三角板C 点的加速度,并画出其方向。 F O R ' O M

理论力学授课教案

《理论力学》教案 使用教材:《理论力学》 (哈工大主编) 第一篇静力学 第一章静力学 一、目的要求 1.深入地理解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等重要概念。 2.静力学公理(或力的基本性质)是静力学的理论基础,要求深入理解。 3.明确和掌握约束的基本特征及约束反力的画法。 4.熟练而正确地对单个物体与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5.掌握力多边形法则及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条件。 二、基本内容 1.重要概念 1)平衡: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在静力学中,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平动,则称物体处于平衡。 2)刚体:在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刚体是静力学中的理想化力学模型。 3)约束: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加的限制条件。在刚体静力学中指限制研究对象运动的物体。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反力。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碍的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力: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其作用效果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使物体产生变形。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理论力学只研究力的外效应。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要素,且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故力是定位矢量。 5)力的分类: 集中力、分布力 主动力、约束反力 6)力系:同时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按其作用线所在的位置,力系可以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按其作用线的相互关系,力系分为共线力系、平行力系、汇交力系和任意力系等等。 7)等效力系:分别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组力系,如果它们对该刚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则此两组力系互为等效力系。 8)平衡力系:若物体在某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则称此力系为平衡力系。 9)力的合成与分解:若力系与一个力F R等效,则力F R称为力系的合力,而力系中的各力称为合力F R的分力。力系用其合力F R代替,称为力的合成;反之,一个力F R用其分力代替,称为力的分解。 2.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 公理1:二力平衡条件 指出了作用于刚体上最简单力系的平衡条件。对刚体而言,这个条件既必要又充分,但对非刚体而言,这个条件并不充分。 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此公理是研究力系等效变换的依据,同样也只适用于刚体而不适用于变形体。 推论1:力的可传性 表明作用于刚体上的力是滑动矢量。

理论力学教案3

2.7 Couples 1. Definition: Two parallel, noncollinear forces that are equal in magnitude and opposite in direction are known as a couple. 2. Moment of a couple about a point: (a). Scalar calculation M O = F(a+d) –F(a) = Fd Characteristics: · A couple has no resultant force (ΣF = 0). · The moment of a couple is the same about any point in the plane of the couple. (b). Vector calculation The moment of the couple about point O is given by: M O= r OA ×F + r OB × (–F) = (r OA – r OB) × F = r BA × F Conclusion: · The moment of a couple is the same about every point. · So, the moment of a couple is a free vector. · But the moment of a force about a point is a fixed vector! 3. Equivalent couples: The following four operations can be performed on a couple to produce its equivalent couples. (a) Changing the magnitude F of each force and the perpendicular distance d while keeping the product Fd constant; (b) Rotating the couple in its plane; (c) Moving the couple to a parallel position in its plane; (d) Moving the couple to a parallel plane. 4. The addition and resolution of couples (1) The addition of couples (a) By the usual rule of vector addition. (b) Bing free vectors, concurrency is not required. (c) To minimize the possibility of confusion, we use M to denote moment of forces and reserve C for couples. (2) The resolution of couples The resolution of couples is the same as the resolution of moments of forces. For example, the moment of a couple about an axis AB can be written as M AB= C·λ Sample Problem 2.7 For the couple shown in the figure, determine (1) the corresponding couple-vector and (2) the moment of the couple about the axis GH. Solution: (1) The magnitude of the couple is: C = Fd = 100 × 0.6 = 60 kN·m The sense of the couple is counterclockwise. Let λ be the unit vector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couple. Then it can be written as λ = (3j + 4k)/5 Therefore the couple-vector is C = Cλ = 60λ = 36j + 48k kN·m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72学时) (附实验教学大纲,8学时) 一、课程名称:理论力学B Theoretical Mechanics B。 二、课程编号:1701105。 三、学分学时:4.5学分/ 72学时。 四、使用教材:《理论力学》,武清玺、冯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理论力学》,武清玺、徐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理论力学》,许庆春等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 五、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必修。 六、教学对象:大禹、水工、土木、港航、海洋、交通、农水等专业本科生。 七、开课单位:力学与材料学院工程力学系。 八、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等。 九、教学目标: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后续力学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又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也为将来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十、课程要求: 本课程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讨论、课后练习和集中答疑为辅的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研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能较熟练和较灵活地应用矢量方法求解各类典型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力学分析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课前较好地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学等课程的有关知识;课内主动参与讨论;课后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为: ?完成140~160题作业; ?二次课堂测验;

理论力学(静力学)

大学 《理论力学》课程 教案 2005版 机械、土木等多学时各专业用 2005年8月

使用教材:《理论力学》,祥东主编,大学2002年 《理论力学》,工业大学,高等教育2004年 《Engineering Mechanics理论力学》,昌棋等缩编, 大学2005年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同济大学,2001年 [2]乔宏洲,理论力学,中国建筑工业,1997年 [3]华东水利学院工程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高等教育,1984年 [4]理论力学(第六版)工业大学理力教研室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2002年8月 [5]理论力学(第3版)郝桐生编.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等教育.2003年9月 [6]理论力学(第1版)武清玺奇主编. 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等教育.2003年8月

第1篇静力学 第1章静力学基本知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深入地理解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等基本概念。 2.深入地理解静力学公理(或力的基本性质)。 3.明确和掌握约束的基本特征及约束反力的画法。 4.熟练而正确地对单个物体与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二、基本容 1.重要概念 1)平衡: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在静力学中,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平动,则称物体处于平衡。 2)刚体:在力作用下或运动过程中不变形的物体。刚体是理论力学中的理想化力学模型。 3)约束:对非自由体的运动预加的限制条件。在刚体静力学中指限制研究对象运动的物体。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反力。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碍的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力: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机械作用。其作用效果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使物体产生变形。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效应,理论力学只研究力的外效应。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要素,且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故力是定位矢量。 5)力的分类: 集中力、分布力(体分布力、面分布力、线分布力) 主动力、约束反力 6)力系:同时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按其作用线所在的位置,力系可以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按其作用线的相互关系,力系分为共线力系、平行力系、汇交力系和任意力系等等。 7)等效力系:分别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组力系,如果它们对该刚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则此两组力系互为等效力系。 8)平衡力系:若物体在某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则称此力系为平衡力系。

医学教学设计模板

篇一:临床医学本科教案模板 西北民族大学 内科学理论课教案 临床医学专业 西北民族大学内科学理论课教案 西北民族大学内科学理论课教案 篇二:医学类教案模板 教案首页 1 2 3 4 教案末页 5 篇三:教案设计模板 二、教学设计基本模板 注:蓝色字体标注可写可不写,要略写;红色字体必须写,详写;黑色写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要简写,学情分析要多;写几十个字就可以) *******知识处于***水平*******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 情:教育心理学常识及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主线)例:本课要完成的*********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2.难点:**********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课时(一般就考1课的教学设计,可忽略不写)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主体)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二)深入探讨,探索心知 (三)知识延伸,拓展升华 (四)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五)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板书设计] 课题:**************** 一:**************** 1.****************** 2.******************* (1)***************** (2)***************** 三、教学模板主体板块的扩展内容讲解 1、首先要做的是熟悉你所考试科目的课标和教材(通读和精读)--百度可搜索 (一)教学目标: 1.实验: 2.目标(具体化、操作化)与目的 3.怎样确定目标:课标要求,学生实际 使学生记住***事实,理解***概念,形成***技能,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应用***定律分析***问题,坚定***信念,养成***习惯***热情。教给学生******,教师将分析****。(黄字标注不能出现)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主要列出几项即可)

理论力学教案--运动学

第六章 点的运动学 第一、二节 矢量法 直角坐标法 重点:点的曲线运动的直角坐标法,点的运动方程、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难点:点的曲线运动的直角坐标法 一、运动学引言 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的科学。也就是从几何学方面来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运动学的内容包括:运动方程、轨迹、速度和加速度。 学习运动学的意义:首先是为学习动力学打下必要的基础。其次运动学本身也有独立的应用。 由于物体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将观察者所在的物体称为参考体,固结于参考体上的坐标系称为参考坐标系。只有明确参考系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才有意义。 时间概念要明确:瞬时和时间间隔。 运动学所研究的力学模型为:点和刚体。 二、点的运动学 本章将介绍研究点的运动的三种方法,即:矢径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 点运动时,在空间所占的位置随时间连续变化而形成的曲线,称为点的运动轨迹。点的运动可按轨迹形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当轨迹为圆时称为圆周运动。 表示点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数学方程称为点的运动方程。 本章研究的内容为点的运动方程、轨迹、速度和加速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矢量法 1、点的运动方程 如图,动点M 沿其轨迹运动,在瞬时t ,M 点在图示位置。 由参考点O 向动点M 作一矢量 r =OM ,则称 r 为矢径。 于是动点矢径形式的运动方程为 显然,矢径的矢端曲线就是点运动的轨迹。 用矢径法描述点的运动有简洁、直观的优点。 2、点的速度 ) (t r r ) ()(t r t t r r M M

如图,动点M 在时间间隔 △t 内的位移为 则 表示动点在时间间隔△t 内运动的平均快慢和方向,称 为点的平均速度。 当 △t →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矢量称为动点在t 瞬时的速度。即 即:点的速度等于它的矢径对时间的一阶导数。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3、点的加速度 如图,动点M 在时间间隔△t 内速度矢量的改变量为 v v v 则t v a 表示动点的速度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变化率,称为平均加速度。 当△t →0时,平均加速度的极限矢量称为动点在t 瞬时的加速度。即 r v dt v d t v a a t t 00lim lim 即:点的加速度等于它的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也等于它的矢径对时间的二阶导数。 四、直角坐标法 1、点的运动方程 A t r v r dt r d t r v v t t 00lim lim

理论力学教案8

4.8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Composite Bodies The three steps in the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a composite body and its various parts are: 1. Draw the appropriate free-body diagrams. 2. Write the equilibrium equations. 3. Solve the equilibrium equations for the unknowns. The primary difference between one-body and composite-body problems is that the latter often require that you analyze more than one free-body diagram. Importance: 1.Begin by drawing the FBD of the entire body and, if possible, calculate the external reactions. 2. Then, and only then, should you consider the analysis of one or more parts of the composite body. Sample problem 4.13 The structure is loaded by the 240-lb·in. counterclockwise couple applied to member AB. Neglecting the weights of the members, determine all forces acting on member BCD. Solution: step 1: analysis · The FBD of the entire frame ? · The unknowns: A x , A y , T C and N D . (four) · The independent equilibrium equations. (three)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 · The FBD of member BCD ? 6 = 6 !!! So the problem is statically determinate!! step 2: mathematical details From the FBD of entire structure, ΣM A = 0T C cos30o×8– 12N D + 240 = 0 N D = 0.5774T C + 20 From the FBD of member BCD, ΣM B = 0T C cos30o×4+ T C sin30o×3– 8N D = 0 N D = 0.6205T C Solving the above two equations yields, T C = 464 lb, N D = 288 lb Also from the FBD of member BCD, ΣF x = 0N D–T C cos30o + B x = 0 B x = 114 lb ΣF y = 0B y–T C sin30o = 0 B y = 232 lb

《理论力学D》 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D》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理论力学D》是针对“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设置的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其中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讨论课等)每周3学时(总学时54学时),计3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理论力学》又称“经典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做低速机械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由“牛顿力学”和“分析力学”构成。“牛顿力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学科之一,十七世纪末,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奠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力学与人们的感性经验密切联系,直观形象而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采纳。微积分等数学工具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更是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但牛顿力学几乎都以力F为基础,因此它的应用只局限于纯力学问题的范畴,运算也比较繁琐。 十八世纪伯努利、达朗贝尔、欧勒、拉格朗日等人先后发展了经典力学的分析形式,这是力学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拉格朗日于1788年发展的名著“分析力学”对此作了全面的总结,从此建立了经典力学的拉格朗日形式。它用体系的动能和势能取代了牛顿形式的加速度和力,并且由于能量对任何物理体系都有意义,因此力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也相应地拓展到整个物理学。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哈密顿又推广了分析力学,将力学体系的变量从空间坐标扩大到相应的动量,这就使力学理论完全适应了整个物理学发展的要求,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分析力学理论形式简洁且富有公理特性,很容易被推广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因此在理论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典力学在近两个世纪前就已发展成一门理论严谨体系完整的学科。作为理论物理学的第一门课程,它的任务不仅是介绍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数学去描写和分析物理问题,训练学生使用最严谨的方式去表达、描写、推演、总结自然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进一步学好其他物理学的课程打好坚实的物理基础。需要进一步强调说明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非线性系统研究的发展,力学系统混沌行为的逐渐揭示为古老的经典力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对非线性系统的研究已超过了力学学科,扩展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甚至超过了物理学,而成为许多理工学科以至一些人文学科的共同课题。因此在原来的理论力学课程中应适当加入关于非线性系统讨论的内容,这也已成为这一课程进一步发展革新的必然趋势。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理论力学》课程要求修课学生先期掌握基本的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矢量代数等

临床医学本科教案模板_0

---------------------------------------------------------------最新资料推荐------------------------------------------------------ 临床医学本科教案模板 西北民族大学内科学理论课教案临床医学专业西北民族大学内科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一篇内科学绪论、第二篇、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总论一、教学目的(掌握、熟悉、了解的具体内容) 1.掌握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构功能的关系、主要相关因素、诊断; 2.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3.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情况、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及防治展望。 教学重点: 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构功能的关系、主要相关因素、诊断手段教学难点: 肺功能测定课型对象理论课临床本科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式+举例说明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5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45 分钟 15 分钟 1.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2.呼吸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4.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5.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展望小结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构功能的关系、主要相关因素、诊断手段思考题 1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有哪些? 2 呼吸系统疾病占死因的地位怎样? 3 SARS 爆发流行说明什么? 4 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什么特征?西北民族大学内科学 1 / 10

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二篇、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课型对象理论课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包括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2.熟悉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3.了解其它常见革兰氏阴性菌、军团菌和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X 线征象和治疗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肺炎的几种分类方法 2.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内肺炎病原谱的特点与差别 3.细菌性肺炎病原学诊断方法 4.肺炎链球菌肺炎耐药变迁与抗菌药物选择 5.几种常见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与 X 线表现、诊断、抗菌药物选择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举例说明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5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5 分钟 5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10 分钟1.肺炎的流行病学、定义与分类2.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内肺炎的病原谱3.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原菌特点、病理改变4.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包括重症肺炎特点)5.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实验室与X 线表现6.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7.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治疗(包括耐药现状、抗菌药物选择和抗休克)8.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预防与预后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72 时学分:4 分课程类型:必修适用专业:物理学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理论力学是四年制高等院校物理学专业的必修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高等数学为工具,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全面的阐述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一,对宏观机械运动规律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起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二,能较深刻的分析力学教材,能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三,认识教学与物理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四,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理论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讲授与习题的比例为3:1,具体情况如下。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篇牛顿力学主要包括:质点力学、质点组力学、刚体力学、非惯性系力学等;第二篇分析力学主要包括:虚功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顿正则方程、哈密顿原理等。 理论力学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理论物理课程。与普通物理力学相比,它在理论上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都有较大提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理论物理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应培养学生严密逻辑推理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方法及运用高等数学方法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并较好理解数学与物理的密切关系。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经典力学的运用方法 第一章质点力学 基本要求:(1).空间和时间,力和质量,惯性参照系是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牛顿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它是理论力学的起点。同时介绍现代科学的观点。(2).重点:1.平面坐标系和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加速度分量式的推导和应用,也是本章的难点。 2.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要多举几种不同类型(F=F(r,v,t))例题,学会以高等数学为工具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并求数学表达式分析其中的物理意义,从而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明确质点的约束运动在加约束反力后,可按自由质点处理 4.由于质点的三个基本定律及守恒律在力学多半阐述过,要在原有基础上概括提高,对于一些问题要能正确判断一个力为保守力,并能求出相应的势能曲线。 教学内容: §1.1运动的描述方法 1.参照系与坐标 2.运动学方程与轨道 3.位移速度与加速度

理论力学教案1

Engineering Mechanics (工程力学) 1.Introduction (绪论) Objective (教学目标): 1. Definition (理论力学的定义) 2. Study objects (研究对象) 3. Study contents (研究内容) 4. Study methods (研究方法) 5. Study aims (研究目的) 1. Definition (定义)理论力学(Theoretical Mechanics): 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2.Study objects (研究对象):理论力学所研究的机械运动是速度远小于光速的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以牛顿总结的基本定律为基础,属于古典力学。 这种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和实际过程中经常遇到。 研究塔吊不致倾倒,确定所需配重 汽车通过轮胎作用在桥面上的力

桥面板作用在钢梁的力 齿轮啮合力 理论力学研究这种运动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是各门力学分支的基础。 3.Study contents (研究内容): Statics (静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后平衡时的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简化等; Kinematics (运动学):从几何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不考虑引起运动的物理原因(只看现象,不管本质。) Dynamics (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和作用力之间关系。 4. Study methods (学习方法) Engineering approach: a. Given: Carefully read the problem statement and list all the data provided. If a figure is required, sketch it neatly. b. Find: State precisely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to be determined. c. Solution: Solve the problem, showing all the steps that you used in the analysis. Work neatly. d. Validate: Many times, an invalid solution can be uncovered by simply asking yourself, “Does the answer make sense”. 5. Study aims (研究目的) 学习理论力学是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理论力学是后续课的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其它力学课程)。 ·Statics and dynamics form the foundation of many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are, therefore, essential to the training of an engineer.

理论力学(金尚年编著)教案设计

理论力学教案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任课教师曾奇军 所在系(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任课班级物理学本科

信阳师范学院 《理论力学》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二)学时学分:每周4学时,学分4 (三)予修课程:力学、高等数学 (四)使用教材:金尚年、马永力编著《理论力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五)教学参考书: 1.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2.郭士望《理论力学》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3.梁昆森《力学》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 (七)教学手段: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占总成绩70%,平时作业成绩占30% (九)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将基本的概念和规律讲清、讲透,而将一些具有推广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课堂讲授时多联系实际的力学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其他要求:每堂课后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并定期批改、检查和给出成绩,这部分成

绩将占期末总成绩的30%。 绪论 一:《理论力学》课程的内容:该课程是以牛顿力学和分析力学为主要内容的力学理论,是理论物理的第一门课程。是从物理学的基本经验规律出发,借助于微积分等数学工具,推导出关于物体机械运动时所满足的整体规律的一门课程。 二:《理论力学》与《力学》的区别和联系 1.内容:《理论力学》包括牛顿力学和分析力学,是《力学》课程的深入和提高;而《力学》课程仅讲授牛顿力学,且研究的深度不及《理论力学》。 2.研究手段:《力学》是从物理现象出发,通过归纳总结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理论力学》是从经验规律出发,借助于数学工具,推导出物质运动所满足的规律,并通过实践来检验该规律的真伪,着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

理论教案

体育锻炼与合理营养 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素概念和在体内的作用。 2、了解不同运动项目锻炼中如何加强营养素的补充。 3、掌握不同气候条件下锻炼时的膳食问题。 4、学会运动与营养的合理搭配。 教学重点:营养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锻炼项目对合理营养的需求 教学内容: 一、营养与健康 1、营养的涵义与合理营养 生命的存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各种生命活动及体育活动的进行,都依赖于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机体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新的构成细胞的物质、能源和其他活性物质,而且主要是从食物中摄取。这一获得与利用食物的过程,称为营养。营养是保证机体生命存在和延续的重要条件。 2、营养膳食的合理性 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营养,而科学合理的营养则是增强机体质量、完善生理机能、提高健康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先决条件之一。 营养膳食的合理性原则,就是要求膳食中必须含有机体所需的一切营养素,而且含量适当,种类互补,全面满足身体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此外,营养的合理性还要求食物是易消化吸收,不含对机体有害成分。 3、营养素概念:营养素是指能在体内消化吸收,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织成分,调节生理机能,为机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须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大类。营养素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身体同时也需要适当的体育锻炼,所以营养与体育锻炼时密不可分的。 二、营养素在体内的作用 1、蛋白质在体内的主要作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第一重要物质,它在人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构成机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构成酶和激素成分,调节酸碱平衡及全身生理机能;增强机体抗病免疫能力;供给热能等。机体一旦缺乏蛋白质,首先影响机体生长发育,肌肉萎缩,甚至贫血,并出现抗病力下降,内分泌紊乱,易疲劳,伤口不愈合等现象。 2、脂肪在体内的主要作用:脂肪在体内构成细胞膜及一些重要组织,参加代谢,供给热量,保护内脏,保持体温,并有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作用。 3、糖类在体内的主要作用:糖类在体内的首要作用是供给热能,人体所需能量的百分之六十是由糖类供应的。其次还构成组织成分并参与其他物质代谢,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营养作用,调节脂类代谢,具有解毒作用,保护肝脏等功能。机体缺糖使血糖下降,首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机能,使其兴奋性下降,反

重庆大学理论力学教案考点

重庆大学 《理论力学》课程 教案 2006版 机械、土木等多学时各专业用 2006年8月 使用教材:《理论力学》,张祥东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Engineering Mechanics理论力学》,杨昌棋等缩编,重庆 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 [2]乔宏洲,理论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 [3]华东水利学院工程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4]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力教研室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5]理论力学(第3版)郝桐生编.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6]理论力学(第1版)武清玺冯奇主编. 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第1篇静力学 第1章静力学基本知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深入地理解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等基本概念。 2.深入地理解静力学公理(或力的基本性质)。 3.明确和掌握约束的基本特征及约束反力的画法。

4.熟练而正确地对单个物体与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二、基本内容 1.重要概念 1)平衡: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在静力学中,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平动,则称物体处于平衡。 2)刚体:在力作用下或运动过程中不变形的物体。刚体是理论力学中的理想化力学模型。 3)约束:对非自由体的运动预加的限制条件。在刚体静力学中指限制研究对象运动的物体。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反力。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碍的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力: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机械作用。其作用效果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使物体产生变形。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理论力学只研究力的外效应。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要素,且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故力是定位矢量。 5)力的分类: 集中力、分布力(体分布力、面分布力、线分布力) 主动力、约束反力 6)力系:同时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按其作用线所在的位置,力系可以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按其作用线的相互关系,力系分为共线力系、平行力系、汇交力系和任意力系等等。 7)等效力系:分别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组力系,如果它们对该刚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则此两组力系互为等效力系。 8)平衡力系:若物体在某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则称此力系为平衡力系。 9)力的合成与分解:若力系与一个力F R等效,则力F R称为力系的合力,而力系中的各力称为合力F R的分力。用一个比原力系简单但作用效果相同的力系代替原力系称为力系的合成(简化);反之,一个力F R用其分力代替,称为力的分解。 2.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 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给出了最简单的力系的简化规律,也是较复杂力系简化的基础。另外,它也给出了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依据。

临床教学教案

铜陵市中医院康复科临床教学教案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脑梗死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2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实习(践)课□其它□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熟悉脑梗死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 2.掌握脑梗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 治疗要点 3.掌握脑梗死早期康复计划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脑梗死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2. 脑梗死早期康复计划 难点: 1. 脑梗死早期康复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 指导法□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案

例法□其他□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 型□多媒体□ 幻灯□录像□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 1. 脑梗死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 15分钟 2.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 点 25分钟 3. 脑梗死早期康复计划 30分钟 4.提问、课堂讨论等师生互动环节 15分钟 5.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5分钟

具体内容: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 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破裂或形成溃疡,血小板、血液中其它有形成分及纤维粘附于受损的粗糙的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在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流量减少,血液粘度增加和血管痉挛等情况影响下,血栓逐渐增大,最后导致动脉完全闭塞。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等。其它病因有非特异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动脉瘤、胶原性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头颈部外伤等。 临床表现: (一)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对侧偏瘫、面舌瘫、偏身感 觉障碍、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有 失语,可有一过性单眼盲。 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