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轿车冲压件表面质量奥迪特标准AUDITE

轿车冲压件表面质量奥迪特标准AUDITE

轿车冲压件表面质量奥迪特标准AUDITE
轿车冲压件表面质量奥迪特标准AUDITE

轿车冲压件表面质量奥迪特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轿车冲压件表面质量奥迪特等级的评定方法。适用于模具制造家对轿车冲压件表面质量的出厂检查及用户对模具制造厂所制造的模具进行验收和冲压件生产检验。

2.缺陷类别和无缺陷点数

2.1缺陷类别

2.1.1 A类缺陷

A类缺陷是指超出规定很大偏差,是没有经验的顾客也能发现的缺陷。该类缺陷能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如渗水、整车安全性等)

2.1.2 B类缺陷

B类缺陷一般是指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用油石磨件之前就能摸出或看出缺陷

2.1.3 C类缺陷

有经验专业人员在目视难以发现或手摸也较难确认的情况下,经过油石磨过冲压件后能看到缺陷,一般都是C类缺陷

2.2缺陷点数

缺陷点数是按缺陷类别和缺陷所在区域来评定的。缺陷所在区域质量要求越高,缺陷越严重,则缺陷点数越高。具体见表1所示。

2.3说明

2.3.1外覆盖件表面不允许存在A类缺陷

2.3.2车身件根据其在整车中的位置,分为三个缺陷区域(一区、二区、三区—祥见第5条)

2.3.3A类缺陷不按区域评定缺陷点数,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车身件

3 缺陷的判定标准

各类缺陷的判定可按表2执行

4.判定步驟及說明

4.1判定步驟

4.1.1 目測判定

4.1.2 戴手套触摸制件表面,手感判定。

4.1.3磨制件外表面后目測判定。

4.1.3.1用油石(一般規格20X20X200㎜)磨制件外表面。

4.1.3.2用相應的小油石(如10X10X100㎜)磨圓角和不易磨到的部位。

4.1.3.3按制件的表面情況(如粗糙度、有無鍍鋅屬等)迭擇油石粒度,一骰迭400至500號粒度。

4.1.3.4磨件原則上應按整車的長度方向進行,特殊部位也可橫向或斜向磨件。

圖1至圖6繪出了有代表性的几種外表件的不同部位的磨件方向和使用油石的規格,供參考。

4.2.1檢查制件的每一區域,已判定的缺陷要用蜡筆圈出,井標明缺陷和匡域代

4.2.3單個的凸包不分區域,歸為一介缺陷并按一區評宙。

5﹒缺陷區域

本標准按缺陷被人反响的可能程度及其對整車外觀質量的影响程度,將整車各部面划分力三個域即:一區、二區、三匡。(見圖7)

5.1.1一區

能直接被人發現缺陷的整車內外表面稱為一區。該區的缺陷嚴重影响整

車的外觀質量。

5,1.2二區

不能直接被人發現缺陷或須稍加注意才能發現缺陷的整車內外表面稱為

二區,該區的缺陷對整車外觀質量有較大影响。

5.1.3三區

所有被其它零件覆蓋的整車內外表面,以及在車輛使用過程中很少或短時間內不易看到的整車內外表面稱為三區該區的缺陷對整車外觀質量影响較小。

5.2 缺陷區域划分示例

圖7至圖15是車型的區域划分,可供評定吋參照。

6﹒表面奧迪特等級

6.l 評定方法

6.1.1評是制件各部的缺陷,并標出缺陷和匡域代號(填入表5)

6.1.2評出各缺陷部的缺泄點數,并累加得到該制件的缺陷點數(填入表5)。6.1.3根据點缺陷點數,在奧迪特等級對照表(表4)中按制件名稱查出對應的表面奧迪特等級分值。

6.2表面奧迪特等級對照表見表4所示

A3: 外购件清单及报价汇总表

全权代表签字:

Signature of Bidder:

冲压品质管理方案

冲压车间品质管理方案 1、目的:为了加强对冲压车间产品的质量控制,预防并持续改进质量问题,特制订本方案。 2、适用范围:哥尼迪冲压车间。 3、职责: 3.1 冲压操作员: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点检维护;产品标识、区分,做好制程自检及异常上报。 3.2 冲压车间维修师傅:负责装模、换模,对模具进行维护保养,产品首/末件确认工作,并及时 做好记录。 3.3 冲压QC: A 负责整个车间各工序产品质量的首件再确认、巡回检查、末件确认等检验工作;监控 整个 生产过程质量,并做好相关记录。 B 在发生质量问题时,有权要求车间管理人员及作业员停止生产并提出其处理意见。协 助相 关人员做好不良品的处置工作。 3.4 品质部经理:对冲压车间及QC工作进行监查督导。 4、冲压产品品质保证基本管理: 4.1 冲压人员技能管理: A:由冲压车间负责人组织冲压车间全体进行一次正式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操作、装换料、 装换模、设备点检保养、质量意识等题材。 全体受训人员需在培训确认表上签字确认,同时本次培训内容需在冲压车间张贴宣传。 B:对新员工和岗位变动的人员必须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经试用合格或有师傅指导方可上岗操作。 对考试不合格或在操作中明显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必须再培训。若经过培训仍不能满足要求,必须考虑调岗或辞退。 4.2 设备、模具管理 A:冲压车间必须指定设备、模具管理责任人,并对设备、模具编号,建立台账。设备台账必须 与设备号、模具号对应一致,并填写及时、准确。 必须建立设备、模具的维护、保养周期计划,并确定每月、每周、每日的维护、点检项目,保 证设备、模具的持续、正常运转。

B:设备运行中不离岗,操作人员离岗超过十分钟时必须停机,以防设备、模具的异常损坏。重 大设备异常操作人员必须在1小时内报设备管理责任人处理;一般设备异常最迟4小时内报设备管理责任人处理。 C:模具不良对产品造成质量影响的,必须停机检修。 D:新设备新模具投入正式使用前必须经过验证、批准。 4.3 冲压物料管理 A:冲压车间存放物料位置不得出现漏水、浸水,及湿度过大,避免材料生锈造成产品不良。B:原则上所有物料必须实行先进先出管理。 C:新材料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验证、批准。 4.4 量具、检具管理 A:冲压车间所有量具、检具必须建立台账,并依周期向品质部送检,检验合格方能继续使用。 B:精密、贵重检具、量具应保持良好的精度及使用状态,禁止存放于恶劣环境,严禁磕、碰、 划伤、锈蚀、受压变形。对不按规定使用量具、检具造成损坏、丢失者,视情节进行批评教育或罚款。人为损坏的应照价赔偿。 4.5 冲压环境管理 A:冲压车间必须设定合格品、不良品的区域区分,保证两者不混装。 冲压过程中,产品不得散落于地板,以避免不合格品混入造成流转。 B: 机台换产品时,必须全面清理残余的产品,以防止合格品、不良品,不同产品混装。 5、冲压车间品质管理办法 5.1 巡检规范:品质部负责编制巡检规范,确保QC巡检工作有依据,检验有标准。 5.2 生产流程卡:冲压车间负责落实生产流程卡,确保冲压车间的装模人员知道每台机装什么模具, 操作人员知道每台机生产什么产品,及生产数量。 QC及其他监管人员依据生产流程卡、生产图纸判定冲压产品是否合格。当发现异常时,应停机查找原因。 5.3 测量工具的配备:品质部应针对不同产品的不同要求,为QC配备相应的测量工具或检具。冲 压车间操作员工应在品质部辅助下配备必要的检具、量具。 5.4 首/末件检验 A:为防止出现大批量不良产品,冲压车间维修师傅在装模调机OK后,必须对首件进行检验。首 件合格后在“首/末件确认单”上签字,并报冲压QC再确认。 “首/末件确认单”上必须有维修师傅、冲压QC两方签字才能生效。

冲压件检验规范标准

1. 目的 明确钣金冲压生产过程产品检验、测量方法及判定标准,为产品检验提供依据 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钣金冲压半成品及成品 3. 引用文件 本规范在应用下列文件时,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最新版适用于本文件 3.1GB/T 1804 一般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 3.2GB/T 13916-2013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3.3GB/T GB/T 15055-2007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 4. 检验条件 4.1视力要求:裸视或矫正视力1.0以上 4.2照明要求:在自然光或60W-100W的日光灯照明条件下检验,距离约50-60cm 4.3对于需要主观判断的缺陷,允许用不超过4X的显微镜,超过4X的显微镜可用来辅助分析,但不能用来接收或拒收零件 5. 缺陷分类 5.1严重缺陷:可能造成产品性能故障及安全隐患的缺陷 5.2重要缺陷:可能导致产品的可用性降低的不符合项 5.3轻微缺陷: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产品外观、包装及运输防护等其它轻微不符合项 6. 检验方法 6.1检具测量 用钢板尺、卷尺、塞尺、卡尺、高度尺,靠模、功能规、检验工装及测量平台等测量工具,结合工艺图纸对产品的尺寸、位置、形状等部位进行测量 6.2目视检验 目视检验产品外观无生锈、凹坑、划痕、裂纹、缺料、多料、毛刺等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缺陷 7. 检验标准 7.1尺寸检验判定标准 7.1.1产品检验按照图纸公差要求接受检验

装配孔孔径尺寸D1≤30㎜ 孔径尺寸D2≥30㎜ 位置度 卡尺 功能规 D1﹢0.3㎜ D2﹢0.5㎜ ±0.25㎜ √ 一般过孔孔径尺寸D1≤30㎜ 孔径尺寸D2≥30㎜ 位置度 卡尺 功能规 D1﹢0.5㎜ D2﹢1㎜ ±0.5㎜ √ 形状位置冲压件形状位置未注公差参考GB/T 13916-2013 检具 满足装配检具适 用性 √ 方料长宽尺寸卡尺 卷尺 1:切板方料长 度尺寸L±0.5 ㎜ 2:开料对角线尺 寸偏差≤0.5㎜ √ 轮廓扭曲变形卡尺 塞尺 1:前壳成型后 扭曲变形量≤2 ㎜ 2:后壳成型后 扭曲变形量≤1 ㎜ √

冲压过程质量控制规范

冲压过程质量控制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受控(1)

分发号: 发布日期:2012年6月28日实施日期:2012年6月28日 第一部分:过程质量控制项目 1.0 目的及范围 2.0 人员及人员素质 3.0 设备、模具、工装 4.0 存放、处理、运输 5.0 缺陷分析、纠正、持续改进 第二部分: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0 目的 2.0 适用范围 3.0 职责 4.0 规定 5.0 记录 第一部分:过程质量控制项目 1.0 目的及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冲压车间生产工段、班组生产过程控制,是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实施、评审、考核的依据,此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2.0 人员及人员素质 2.1生产操作者熟知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质量监督的责任和权力 2.1.1操作者参与改进工作的意识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 ●主动实施改进,配合改进试验工作; ●做改进记录并存档; ●主动交流、接收信息。 2.1.2操作者自检 ●通过目视、手摸、油石等手段按质量标准对制件控制表面、孔、面的质量,工艺内容等项目进行自检; ●做自检记录并存档; ●出现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排除、通知或安排计划解决; ●对出现的不合格品做出标记并隔离存放; ●自检率为100%。 2.1.3 过程认可与点检

●过程控制受控、有效、可靠、准确; ●人为可控因素的影响在控制范围内; ●人为可控因素影响的不合格品数量的发展趋势呈下降趋势; ●做过程记录并存档; ●生产过程按标准化进行; ●生产前维修班组按点检标准对使用的设备、模具、辅助等进行点检与状态认可; ●做点检测记录并存档; ●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并立即排除、通知或安排计划解决。 2.1.4过程控制 ●人为可控因素影响的不合格品数量的发展趋势呈下降趋势; ●在控制图中,人为可控因素影响引起的曲线波动在UCL-LCL线之间并靠近CL线; ●当曲线波动超出UCL或LCL时,制定改进措施,跟踪改进工作。完成改进后进行检验,保证措施有效; ●做记录并存档。 2.1.5终止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发现制件有质量问题时,立即停止生产并排除问题,在不能自行解决时,通知专业人员处理; ●对出现的不合格品做出标记并隔离存放。 3)做记录并存档。 2.2 生产操作者具有保养生产设备和清理生产坏境的责任 2.2.1整齐与干净 ●生产用设备、模具、工装、辅具、工具、器具、附近、箱、饮水机、班组管理用品等按定置摆放、按要求保持清洁; ●工作场地清洁无杂物、污物; ●生产操作者衣着整齐、干净; ●废料入口处无堆积废料; ●制件不直接落地; ●板料、拉延模具用塑料薄膜覆盖; ●工位组织合理、最大限度符合人机过程。 2.2.2进行维修与保养 ●按计划定期、定时对生产用设备、模具、工装、天车、辅具、工具、附件等进行点检、保养、润滑、清擦、清点。 ●当生产用设备、模具、工装、辅助、工具、器具、附件等出现问题时,立即停止生产并排除问题,不能进行解决时,报请专业人员处理。 ●做维修保养记录并存档。 2.3操作者适合于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并保持其素质 2.3.1生产过程指导、培训、素质证明(结果)《冲压车间操作规程》、《冲压安全操作卡》、《设备操作使用规程》、《模具使用规程》、《冲压件生产工艺卡》、《标准化操作卡》、《生产计划》、《冲压车间检验规程》、《质量过程控制办法》、《冲压件装箱标识说明》、《生产现场管理办法》、《生产班组管理办法》、《TPM 运行程序》、《生产过程停歇记录办法》等作为生产过程指导文件用于指导生产全过程。 ●对员工上岗前进行生产过程指导的培训,并在工作中进行定期考核、再培训;

汽车室内灯标准(正式)

. 汽车室内灯技术条件 山东鲁得贝车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 前言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及挂车室内灯具光色、亮度、延迟开关、灵活性及性能试验等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规定的室内灯仅限于用于照明的室内灯。 本标准由目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般规定、相关实验及检验规则等部分组成。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符合GB/T1.1-2000、GB/T1.2-2002的规定。

汽车室内灯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鲁得贝车灯股份有限公司室内灯的有关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驾驶室内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下列标准的有关内容: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4785-2007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2423.22-200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 温度变化 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5766.1-2008 道路机动车辆尺寸、光电性能要求 GB4094-1999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QC/T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3.一般规定 3.1室内灯的外形、安装尺寸和标志应符合产品图纸规定及相应的标准,并通过产品的型式试验。 3.1.1车辆应设置车厢灯和门灯。车长大于6m 的客车应至少有两条车厢照明电路,仅用于进出口处的照明电路可作为其中之一。当一条电路失效时,另一条仍应能正常工作,以保证车内照明。车厢灯和门灯不应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和其它机动车的正常行驶。 3.1.2室内灯总成的配光镜应用白色的透光性能良好的塑料制造。其外表面应光滑、不得有伤痕、斑点、气泡和裂纹. 3.2光色:用于车厢照明的灯具所用的光源必须发射白色光。并符合GB15766.1中3.8条款的要求。 3.3延迟开关: 用于驾驶室照明的室内灯应具备一个三位置开关。 A:OFF B:DOOR C:ON 当开关处于“DOOR”位置B时,如果打开车门,则灯亮起。 装有室内灯定时器,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室内灯灯持续点亮约15秒: .在驾驶员侧车门关闭的情况下,从点火开关中拔出钥匙。 .在机械钥匙未插入点火开关时,点火开关转至“LOCK”位置。 .钥匙不在点火开关中时,打开驾驶员侧车门锁。 .点火开关中无钥匙时关闭最后一个车门。 在下列情况下,室内灯定时器将取消: .驾驶员侧车门上锁。 .点火开关转至"ON"位置。当室内灯灯开关处于“ON”位置C时,无论处于何种状态,后阅读灯都将点亮。当开关处于“OFF”位置A时,无论处于何种状态,室内灯不点亮。 3.4灵活性 室内灯开关应挡位灵活,开关应安装牢固、开关自如,不允许因机动车振动而自行开关。开关的位置应便于驾驶员操纵。室内灯开关的操作力应为1-9.8N。 3.5室内灯应保证灯泡(或其它光源)能顺利和牢固的安装在灯座中,在118N的作用下不应脱落或损坏。灯泡的安装系统必须能够有效地防止灯泡(或其它光源)的移动和振动,该系统应该是安全的,而且使用方便。灯泡(或其它光源)的安装,只允许有唯一的理想位置,而不得有双重性。

冲压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管理办法

冲压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目的 通过对冲压件生产过程中的工序产品、成品质量的控制,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转序,进而保证冲压件质量。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冲压生产过程中及库存产品质量控制。 3工作程序 3.1生产过程产品的检验控制 3.1.1冲压生产过程检验流程图 生产过程检验流程图 YES

3.1.2下料检验程序 3.1.2.1操作者按产品图纸和工序流程卡开卷下料,并自检材料种类、牌号、外观质量和工艺要求尺寸,自检合格后交专职质检员进行首件检验。 3.1.2.2专职质检员按产品图纸和工序流程卡进行首件检验,并填写“首件检验记录单”。首件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3.1.2.3下料批量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应随时自检,防止定尺、定位移动造成批量不合格品。 3.1.2.4下料批量生产过程中专职质检员定时进行巡回抽检,填写“巡检检验记录单”。巡回检验合格,操作者方可继续生产。 3.1.2.5每道工序下料完成后,专职质检员应进行完工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单”,检验合格后专职质检员在该批转出产品的工序流程卡上签字,并填写不合格品数量、日期。 YES

3.1.2.6生产部只可对经检验合格的下料产品转入冲压生产。 4.1.3冲压生产过程检验控制 4.1.3.1技术质量部负责向模具调整工和冲压操作工提供冲压图纸。 4.1.3.2模具调整工和冲压操作工对所加工的产品需掌握工艺要求和冲压件关键尺寸。 4.1.3.3模具调整工对设备和模具进行安装调整。必须在对设备的滑块工作行程、缓冲垫的压力、模具的闭合高度调整到位后方可试生产,冲压件自检合格后交专职质检员进行首件检验。 4.1.3.4质检员要严格按图纸、工序流程卡、检具、样件进行首件检验,检验合格后,做首件合格标识,并填写“检验记录单”。 4.1.3.5首件检验合格后操作者方可批量生产。 4.1.3.6冲压件批量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应随时自检,以首件合格的工序产品作为自检依据,防止批量不合格品的发生。 4.1.3.7冲压件批量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定时进行巡回抽检,并填写“巡检检验记录单”。巡回检验合格后,操作者方可继续生产。 4.1.3.8每批冲压件一个工序完成后,操作者应通知质检员,对末件进行检验,填写“检验记录单”。检验合格后专职质检员在该批转出产品的工序流程卡上签字,并填写不合格品数量、日期,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工序件不合格,质检员办理“不合格品通知单”,一式二联,一联质量技术部存档,根据情况进行模具修理,二联交生产部,不合格品标识待处理。 4.1.3.9每种产品所有工序完成后,质检员应对该产品进行最终检验,填写“成品检验记录单”,检验合格后,零部件入成品库,注明检验状态、零件号、数量、日期。

汽车灯标准测试报告

25991-2010 Passing Beam 15 25991-2010 Passing Beam 15 Function Min Max x y Value H V N.O. K. 50V(15min3%)6- 1.9400.00°-0.86°< H - V-0.70.1640.00°0.00° B 50L-0.40.131-3.43°0.57° 75R12- 1.838 1.15°-0.57°< 75L-120.485-3.43°-0.57° 50L-15 1.459-3.43°-0.86° 50R12- 2.339 1.72°-0.86°< 50V6- 1.9500.00°-0.86°< 25L2- 1.773-9.00°-1.72°< 25R2- 2.5959.00°-1.72° ECE-Zone III (15°)00.7(0.075) 0.362 (-9.00°) 9.00° (4.00°) 2.50° Zone IV 3-(1.219) 2.534 (-5.14°) - 2.39° (-0.86°) - 1.72° < Zone I -2E50R(1.794) 3.408 (-9.00°) - 0.75° (-1.72°) - 9.00° 1-0.70.078-7.97° 4.00° 2-0.70.1030.00° 4.00° 3-0.70.1067.97° 4.00° 4-0.70.106-4.00° 2.00° 5-0.70.1200.00° 2.00° 6-0.70.127 4.00° 2.00° 70.10.70.138-7.97°0.00° 80.20.70.150-4.00°0.00°< Color Point(stability)--0.37130.3728 2.2430.00°-0.86° 1+2+30,3-0.286< 4+5+60,6-0.353<

冲压件检验标准

冲压件检验判定标准 一、质量判定基本定义 1、某些描述中使用的一些主观评价词汇的定义: 轻微的:指容易接受的,感觉不太明显、不太大、力量很小、不太持久的。 明显的:指较突出的、较清晰的、不用置疑的。 显着的:指非常突出的、一定觉察得到的、鲜明突出的、完全清晰可见的。 2、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汽车分三个区域:两个外区和一个内区。 A区: 汽车的上部至车身腰线,分界线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保护条的下边线 车身腰线装饰槽下边线 车身上开合件边框的有关部位: 汽车内2区的某些部位,从外面完全看的见,可根据具体情况视做1区处理 B区: 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位于:车身腰线以上 所有上车时能看见的部位,车身周边,车身边框 以及:后侧窗,后行李箱隔板,尾门内板,车身尾门框,行李箱,发动机舱,发动机罩内表面,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 所有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能看的见的,位于车身腰线以下的部位。

C区: 位于车身装饰条或保护条以下的部分、不影响客户直观视觉效果的部位。 3、检验基本条件定义: 站立,在缺陷扣分区内,在冲压件四周,离件1米进行检查允许俯身,但不能蹲下检查涉及到间隙及高低不平的缺陷,应予以测量判别。 4、检测: –是靠视觉、触觉……进行评判的.。 –只有在有疑问的情况下,才使用检具,根据间隙标准的定义或有关基本标准的定义来核实或明确某些缺陷的扣分级别: ·对间隙及高低不平的检查使用塞尺 ·对冲压件上的坑包、麻点的检查要使用面积规 ·对表面检查使用尺子 5.缺陷分类 –外观类: 裂纹,缩颈坑包,起皱麻点 变形锈蚀材料缺陷 起皱,波纹,棱线毛刺拉毛,划伤 圆角叠料压痕其它

冲压件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办法

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冲压件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办法 1、目的 本标准旨在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冲压件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及对冲压件固有缺陷记录和使用标准,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冲压科职责范围内生产的冲压件半成品和成品。 3、术语 3.1关键冲压件 对整车的结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冲压件。将这一类冲压件作为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去加以控制,列为关键冲压件。 (由客户提供各车型的关键冲压件清单,形成《关键冲压件清单》。) 3.2固有缺陷 针对前期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规划及设计等原因导致的冲压件存在一些工艺上无法彻底整改的缺陷。冲压科与质保部结合客户的意见对这些缺陷进行固化和稳定。 4、冲压件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原则 一个车身上的冲压件大概有300-600个,但每个冲压件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在提高整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成本等因素,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整车生产的综合效能。因此,制定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标准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车身的使用性能等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冲压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1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功能尺寸等作用 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 4.2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及客户的可视程度 分为:A、B、C、D四个区域。 4.3根据冲压件上孔在车身装配及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孔、定位孔、装配孔。 4.4根据冲压件上料边在车身焊接、压合等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料边、压合料边、焊接料边。 5、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如下图所示: 汽车分四个区域:两个外区和两个内区。

5.1外1区(A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上部位,不包括当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离地高度大于1700mm的车型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2外1区(B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下部位。 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离地高度大于1700mm的车型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3内1区(C区) 打开车门上车时能看到的部位;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车身发动机盖、行李盖打开后看得见区域;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等其他区域。 5.4内2区(D区) 除A、B、C三个可视区域,车身上被内饰件等覆盖的、客户一般所不能察觉或发现的部位。 6、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 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一般分三类。 6.1外观缺陷 包括:裂纹、缩颈、坑包、变形、麻点、锈蚀、材料缺陷、起皱、毛刺、拉毛、压痕、划伤、圆角不顺、叠料、及其他。 6.2功能尺寸缺陷 包括:孔偏、少边、少孔、孔径不符、多料、型面尺寸不符、其他。 6.3返修缺陷 包括: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溶合和未焊透、形状缺陷、变形、坑包、刨痕、抛光影、板件变薄、及其他。 7、冲压件的检验方法 7.1外观检验方法 7.1.1触摸检查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检验员需戴上纱手套沿着零件纵向紧贴零件表面触摸,这种检验方法取决于检验员的经验,必要时可用油石打磨被探知的可疑区域并加以验证,但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检验方法。7.1.2油石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打磨用油石(20×13×100mm或更大)。 有圆弧的地方和难以接触到的地方用相对较小的油石打磨(例如:8×100mm的半园形油石) 油石粒度的选择取决于表面状况(如粗糙度,镀锌等)。建议用细粒度的油石。 油石打磨的方向基本上沿纵向进行,并且很好地贴合零件的表面,部分特殊的地方还可以补充横向的打磨。 7.1.3柔性纱网的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用柔性砂网紧贴零件表面沿纵向打磨至整个表面,任何麻点、压痕会很容易地被发现(不建议用此方法检验瘪塘、波浪等缺陷)。 7.1.4涂油检查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用干净的刷子沿着同一个方向均匀地涂油至零件的整个外表面。 把涂完油的零件放在高强度的灯光下检查,建议把零件竖在车身位置上。用此法可很容易地发现零件上的微小的麻点、瘪塘、波纹。 结合目前公司现状,采取7.1.1和7.1.2两种方法对在线生产的表面件进行检查。

汽车前照灯的基本要求

汽车前照灯的基本要求: 对车辆前照灯光源的基本要求: 1、安全、高效、节能 车载能源特别是车载发电机容量的限制使车辆前照灯的功耗和 电耗受到了制约,所以必须采用高效光源、在尽量低的能耗下取得尽可能好的照明效果。曾经或正在使用的几种车用前照灯光源的主要参数如下: 一只标准的35W车用氙气金卤灯的功耗仅为标准卤素灯的64%,而辐射光通量则为卤素灯的三倍,光效比卤素灯高4.5倍,寿命超过10倍,由此可见车辆前照灯的最佳选型必是氙气金卤灯。 车用氙气金卤灯的功耗小、体积小、光点也小,这使光利用率更高、灯具设计更为简单、体积更小,从而使汽车头部设计的自由度更大,更少需要考虑头灯的形状和体积。小的头灯可使车身更为流线型、车灯安置位置降低、灯俯角减小从而使光束的射程更远。在设计优良的灯具配合下标准车用氙气金卤灯的有效照射距离约200米,远远超

过55W卤素灯,而右侧(右行车)照宽范围也超过卤素灯的一倍以上,其照亮情况示如Fig.2。 试验及计算结果表明,35W车用氙气金卤灯的照亮距离及宽度对时速120~150km/hr的车辆已经够了,能使驾车者有充分时间应对200m处的突发事件,保证行车安全。 2、严格的光型要求

当驾车者在风驰电掣驾车夜驶、前照光束划破夜空、远探200m 内的路况时,其光束不应刺入对侧驶近的驾车者的眼帘构成眩光,否则可能酿成惨祸。因此对汽车前照灯的光形、照度分布和照亮范围有严格的规定。ECE R 98(对以气体放电灯为光源的汽车前照灯总成光束参数法规)有严格规定,严格执行这一法规是保证驾车安全的前提。 该法规规定在车辆前方25m处的竖直平面上的照度分布数据,右行车辆的照度要求示如Fig.3,图中标定的每一点都规定了照度范围,尤其是区域Ⅲ中(即图中H—HV—H2线以上区域)照度不能超过1lx,这是保证出射光束不至影响由对方驶近的驾车者视线的必要条件,同时驾车者有足够的视野,能看清前方200m及右侧足够宽的范围内各种事物和地面情况,避免事故的发生。这一要求除由精确设计并精密加工的前照灯灯具保证外,对光源也有非常苛刻的要求,这在欧共体法规ECE R 99中有严格规定。 为保证灯的发光中心处在灯具中的设定位置,除严格的灯头结构和尺寸外,灯中电极和电弧也必须处在严格设定的位置,ECE R 99 对此有严格规定(Fig.4、Fig.5)、灯轴偏斜度必须小于1°,对于需要先将石英熔融再夹封的灯电极位置,这样高的精度要求是很难但又必须保证的。 法规还规定电弧宽度S不得超过1.1±0.4mm(实际上合格的S灯通常<1.0mm),电弧弯曲度r不得超过0.5±0.4mm范围(实际约为

冲压件的缺陷及检验标准

冲压件的缺陷及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旨在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冲压件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及对冲压件固有缺陷记录和使用标准,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制造事业部职责范围内生产的冲压件半成品和成品。 3、术语 3.1 关键冲压件 对整车的结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冲压件。 将这一类冲压件作为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去加以控制,列为关键冲压件。 3.2 固有缺陷 针对前期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工装及设计等原因导致的冲压件存在一些工艺上无法彻底整改的缺陷。制造过程对这些缺陷进行固化和稳定。 4、冲压件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原则 一个车身上的冲压件繁多,但每个冲压件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在提高整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成本等因素,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整车生产的综合效能。 因次,制定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标准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车身的使用性能等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冲压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1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功能尺寸等作用 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 4.2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及客户的可视程度 分为:A 、B 、C、D 四个区域。 4.3 根据冲压件上孔在车身装配及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孔、定位孔、装配孔。 4.4 根据冲压件上料边在车身焊接、压合等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料边、压合料边、焊接料边。 5、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5.1 (A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上部位,不包括当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2 (B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下部位。 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3 (C 区) 打开车门上车时能看到的部位;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 车身发动机盖、行李盖打开后看得见区域;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等其他区域。5.4 (D 区) 除A 、B 、C 三个可视区域,车身上被内饰件等覆盖的、客户一般所不能察觉或发现的部位。 6、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 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一般分三类。 6.1 外观缺陷

冲压车间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冲压车间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版本号:C 修改码:O ******* 1 目的 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使冲压件质量满足下工序需求,避免不合格品下流和不合理转序,将不合格的产品控制到生产工序之前,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冲压车间的过程质量控制管理,鄂尔多斯基地冲压车间的冲压件返修工作。 3 相关文件 3.1《冲压车间生产管理办法》 3.2《冲压车间冲压作业指导书》 3.3《不合格品控制方法》 4 术语和定义 4.1 质量---满足规定的需要 4.2 过程质量---一般指物料入仓到成品入库前各阶段的生产活动各质量控制 4.3 “四门、两盖”---指左/右前/后车门外板,前机罩外板、后行李舱外板 4.4 返工、返修---是指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5 职责 5.1 冲压车间作为本办法的归口管理部门。 5.2冲压车间各班组、人员必须认真执行。 5.3.冲压车间检验员: 5.3.1 冲压车间检验员负责组织不合格品的鉴定、评价工作。 5.3.2负责出具冲压件不良品鉴定单。 5.3.3 负责出具返修冲压件修复后的合格标识或报废单。 5.4冲压车间钣金修理班:负责对质检员判定的不良品进行返工,返修。 5.5 冲压车间负责冲压自制件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 5.6 追查不合格品冲压件流出的原因。 6 管理内容 6.1 生产班组按《冲压车间作业指导书》规定要求调试出首件后要严格自检,自检确认合格后交车间检查员鉴定,经检查员鉴定合格后,班组才可以组织生产。 6.2 各班组按照生产指令领取材料时,要认真核对材料厂家、牌号、炉号、批次号以及材料规格尺寸、厚度和数量,并按《冲压车间生产管理办法》要求记录。材料表面不允许有划伤、麻坑、卷边等缺陷。 6.3 当人工剪切和落料生产板料时,不允许板料划伤、磕边、毛刺影响下工序生产以致造成废品。

冲压件通用检验规范

1.目的: 制定试模样品的一般检验准则,在规格、客户之外观规范及产品蓝图等没有明确规定时,以此作为检验之依据。 2.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冲压件。 3.特殊规定: 3.1本文件若与蓝图及客户检验规范发生冲突,以蓝图和客户要求为准。 4.检验规定: 4.1毛刺的规定: 4.1.1所有冲制件的毛刺高度不得超过板厚的5%,不允许有毛刺的地方,必须有压毛边工 站,压完毛边后,不得有刮手的感觉。 4.1.2对于0.15~0.4MM 4.1.3 4.2平面度的规定: 4.2.1 4.2.2 量。 4.2.3 4.3由于冲孔引起的凸起。 在冲孔边缘会引起突起或凹陷,当超过尺寸界限时拒收。

生变形。 4.7紧固件 4.7.1紧固件须与基材紧密相连,符合安装程序及制程中尺寸。 4.7.2紧固件在安装中不能变形或挤压变形。 4.7.3基材安装中不能变形或凸出。 4.8螺柱(standoff) 、螺母(nut) 、螺钉(screw)压合的规定: 4.8.1所有的螺柱、螺母、螺钉与冲压件母面压合时,必须压牢,不得压偏,螺母(nut)压合 后不得与母面有间隙存在。螺柱(standoff) 、螺钉(screw)不允许高出母面。 4.8.2螺柱或螺母与冲压件母面的结合力必须符合客户规格或蓝图要求,并作推力、扭力、 拉力测试。 4.8.3螺母(nut) 、螺柱(standoff) 、螺钉(screw),进料时除按规定对尺寸,外观检查外,还 应对其硬度进行测试,硬度依据蓝图或规格。 4.8.4螺柱(standoff)、螺母(nut)与冲件基体压合后,必须用牙规检验,检验数与频率依

个别SPEC之要求。 4.9 4.10字模: 4.10.1字模清晰完整,距离460mm目视可识别清楚。压印之每一个单个字体深度一致, 深度差距在0.1mm。有疑议时送检测剖开测量。 4.10.2不允许缺齿,缺角。 4.10.3版次与蓝图及ECN版次一致。 4.10.4字模在零件中的位置及方向必须与图面一致。 4.10.5字模面之背部不能有凹陷及凸出手感,弹片例外。 4.10.6字模中每一个单个字体所使用之字型格式一样。 4.10.7上盖商标的压字深度必须在0.4±0.1mm。 4.11色拉孔: 所有的色拉孔,不允许偏位,要有倒角,其深度H要在规格之内。如图所示(图6),若有怀疑时,需用实物实配。

冲压过程质量控制规范

冲压过程质量控制规范 编制: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 受控(1) 分发号: 发布日期:2012年6月28日实施日期:2012年6月28日第一部分:过程质量控制项目 1.0目的及范围 2.0 人员及人员素质 3.0 设备、模具、工装 4.0 存放、处理、运输 5.0 缺陷分析、纠正、持续改进第二部分: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0 目的 2.0 适用范围

3.0 职责 4.0 规定 5.0 记录 第一部分:过程质量控制项目 1.0 目的及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冲压车间生产工段、班组生产过程控制,是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实施、评审、考核的依据,此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2.0 人员及人员素质 2.1生产操作者熟知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质量监督的责任和权力 2.1.1操作者参与改进工作的意识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 ?主动实施改进,配合改进试验工作; ?做改进记录并存档;?主动交流、接收信息。 2.1.2操作者自检?通过目视、手摸、油石等手段按质量标准对制件控制表面、孔、面的质量,工艺内容等项目进行自检; ?做自检记录并存档; ?出现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排除、通知或安排计划解决;?对出现的不合格品做出标记并隔离存放; ?自检率为100%。 2.1.3过程认可与点检 ?过程控制受控、有效、可靠、准确; ?人为可控因素的影响在控制范围内;?人为可控因素影响的不合格品数量的发展趋势呈下降趋势;?做过程记录并存档; ?生产过程按标准化进行;?生产前维修班组按点检标准对使用的设备、模具、辅助等进行点检与状态认可;?做点检测记录并存档; ?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并立即排除、通知或安排计划解决。 2.1.4过程控制 ?人为可控因素影响的不合格品数量的发展趋势呈下降趋势; ?在控制图中,人为可控因素影响引起的曲线波动在UC—LCL线之间并靠近CL线; ?当曲线波动超出UCL 或LCL 时,制定改进措施,跟踪改进工作。完成改进后进行检验,保证措施有效; ?做记录并存档。 2.1.5终止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发现制件有质量问题时,立即停止生产并排除问题,在不能自行解决时, 通知专业人员处理; ?对出现的不合格品做出标记并隔离存放。 3)做记录并存档。 2.2生产操作者具有保养生产设备和清理生产坏境的责任 2.2.1整齐与干净?生产用设备、模具、工装、辅具、工具、器具、附近、箱、饮水机、班组管理用品等按定置摆放、 按要求保持清洁; ?工作场地清洁无杂物、污物; ?生产操作者衣着整齐、干净;

冲压品质管理规定

1、目的:为了加强对五金冲压车间生产过程的持续改进,有效地管控产品质量,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使车间生 产 在保质保量的状态下高效地运作,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汕头市瑞祥模具有限公司五金冲压车间的过程及产品质量的管控。 3、职责权限: 3.1车间装模人员负责对设备、模具的点检及产品首件确认工作,并及时做好记录。 3.2车间内部应设置自检人员对各工序的产品质量进行巡检。 3.3质检科巡检人员 3.3.1负责整个车间各工序产品质量的首件再确认、巡回检查、末件检查等检验工作;监控整个生产过程质量及 现场5S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3.3.2巡检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在任何时候向上级提供其所需的质量信息。 3.3.3在发生质量问题时,有权要求车间管理人员及作业员停止生产并提出其处理意见。协助相关人员做好不良 品的处置工作。 3.4质检科负责人对车间巡检工作负总责。 4、定义: 4.1“汕头市瑞祥模具有限公司”下面简称“本公司”。 4.2 首件指一批量产品在各工序开始生产的第一个产品(特指模具变动)。 末件指一批量产品在各工序完成时所生产的最后一个产品。 过程质量工艺纪律(作业员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设备的点检保养以及运行状态、产品 标识、产品的储运及保管、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落实、不良品的处置、持续改进等工 作符合相关规定的程度。 5、质量控制流程: 流程图示涉及部门/人员相关文件及 表格 车间/装模人员 车间/装模人员/管理人员;质检科/巡检人员 车间/巡检人员/;质检科/巡检人员 质检科/巡检人员 质检科/巡检人员 作业基准书 巡检规范、首件检验记录表 巡检规范、末件检验记录表、返工/返修单 生产流程卡 装模/调试首件检验 批量生产末件检验 进入下道工序/ 入库 巡回检验 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OK NG OK NG OK NG 整批全检 合格品 报废品 返工/返修 进入报废流程

常见冲压件检验标准

1 目的 对冲压件检验的方法、频次、项目和合格标准作出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冲压件的检验。 3 抽样依据 3.1 除非有特别说明,抽样依据按《抽样检验计划》规定的要求进行。 3.2 若客户有要求时,则依客户的要求抽样检验。 3.3 其它未列入的项目有必要时参照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 4 检验设备及工具 卷尺、卡尺、3M 胶带、盐雾试验箱、ROHS 测试仪,高度规,塞规 面类 外观面定义 A 级面 客户经常看到的面。如面板,机箱的上表面、正面,出给客户的零件等。 B 级面 不移动的情况下,客户偶尔能看到的面,如机箱的后面、侧面、顶部或同等面等。 C 级面 产品在移动或被打开时才能看到的面,如机箱的底面,内部零件的表面等 6 检验条件 6.1所有检验均应在正常照明光源为40W 荧光灯(相当于80-120LUX 光照),裸眼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并模拟最终使用条件下进行。检测过程中不使用放大镜,所检验表面和人眼取正常观察角度±45o角内,距离300mm 。A 级面在检测时应转动,以获得最大反光效果。B 级面和C 级面在检测期间不必转动。 6.2 A 级面停留15秒,B 级面停留10秒,C 级面停留5秒。 6.3 抽验水准(AQL): 不合格(缺陷)类别 严重 主要 一般 缺陷类别代码 A B C AQL 0 1.5 2.5 7 检查项目 外观检查、结构尺寸检查、材质检查、特定试验(包括盐雾试验、附着力试验等)、包装检查。 8 判定条件 8.1所有的机构、功能要求以图面为准,关于机构尺寸公差如图面未直接于尺寸后标注其公差,则本公司孔的尺寸公差以±0.10mm 管制,其他尺寸以±0.20mm 进行管制,除非客戶有更为严格或特別要求。QE 人員可视需要在SIP 制定時缩小其公差,以利于生产管制,如丽辰公司供货商的产品有因SIP 缩小公差管制的问题被判拒收,且可证实是丽辰公司事前未有通知厂商時,当批可以尽量吸收的原则协调处理,但供货商必须于下批改善。 8.2产品因为工艺的特性或设计结构的影响,而存在固有外观缺失(如冲压模具痕; 机壳产品等級面参考图: B 級面 两侧面 C 級面 背面、底面及內部各面 A 級面 前面及上面 A 級面

冲压件检查标准

冲压件检查标准 1.目的:确定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条件、检验手段的一般标准, 指导合理、经济的进行检验与品质控制;并可指导相关工艺、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制订。 2.范围:本标准适用信发所有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控制。 3. 外观检验 3.1检查方法 产品及原材料的检查方法以如下条件进行目视检查,需要时可使用菲林,并可借助10倍放大镜。对所发现的外观缺陷按相应允收标准作出判定。 3.1.1 位置:检查人员的眼睛与被测对象物表面的距离:30~45cm。对测量对象表面要以垂直及45°的角度进行检查。(参照图1) 3.1.2 照明:2X36W白色日光灯在距离150~200cm处发出之光亮。 3.1.3 视力:检查人员要求正常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3.1.4 时间:不得在被测对象物上停留,必须以连续的动作进行,若发现异常时,允许不超过5秒的停留时间作确认。 3.2 等级定义

根据部品所处位置分为3个等级,若需要详细的等级定义时,在相关部门协议基础上,另行规定。 3.2.1 A级面: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时常处在使用者视线范围内之面。如产品之正面、上面、侧面,或据客户要求指定为A级的面。 3.2.2 B级面:使用者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可直接目视,但时常能看到的面。如产品之后面、底面。 3.2.3 C级面:通常使用者看不到,但在如维修维护打开时能看到的面。 3.3附则: 3.3.1 [冲压部品及零件外观缺陷评判基准],见表。 3.3.2 如出现评判表中未列出之外观缺陷均作“MAJ”严重缺陷处理。 3.3.3 只靠外观基准书不能表现的缺陷,作出限度样本。限度样本从制作到登录、管理方面参见[限度样本管理规定]。 3.4评判基准 冲压部品及零件外观缺陷评判基准

冲压车间质量管理规定

冲压车间质量管理规定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冲压车间质量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了提高车间产品质量,减少不良的发生、保证产品质量的合格性、稳定性,特制定本此规定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各车间各道工序所有成品、半成品的量产和试产 三.职责 3.1 操作者负责各工序产品的质量检查,及标识、区分、定位摆放; 3.2 班组责任人负责对各工序产品件的质量抽验、原材料出库管理;现场管理。 3.3质保部检验员负责对生产中的产品件进行首末件及抽样检验确认; 四. 规定 4.1 车间操作者:负责自检,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通过自我检验,对本工位产品的质量负责; 自检:产品形成过程中,操作者本人对本作业过程完成的产品质量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自行检验,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 4.2 车间操作者之间负责互检,对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二次检验(下序检验上序),有利于保证工序质量,防止疏忽大意而造成的批量不合格品出现; 互检: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上、下相邻作业过程的操作人员或班长相互对作业过程完成的产品质量进行二次检查确认。 4.3 车间检验员负责产品件专检; 专检: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检验人员对产品形成所需要的物料及工序完成的产品质量特性进行专项检验。 4.4 所有操作者造成的质量事故与本部门所有领导关联; 五.内容 5.1.冲压车间: 5.1.1 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负责本工序产品与上工序产品的质量检验,要严格执行自检、互检的管理规定,杜绝不良的发生,如发现不良产品,及时通知当班班组长与检验员,协助班组长与检验员对不良产品共同进行判定,确认是否合格;如果产品不合格,应及时对已经生产的产品进行排查确认,在不良产品上做标识,并隔离放置; 5.1.2 生产班组长在生产过程中负责对所有生产工序的人员进行安排、指导,对

冲压过程质量控制

目录 第一部分:过程质量控制项目 一、人员及人员素质 二、设备、模具、工装 三、存放、处理、运输 四、缺陷分析、纠正、持续改进 第二部分: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目的 2、适用范围 3、职责 4、规定 5、记录 注: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冲压车间生产工段、班组生产过程控制,是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实施、评审、考核的依据,此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一部分:过程质量控制项目

一、人员及人员素质 (一)、生产操作者熟知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质量监督的责任和权力 1、操作者参与改进工作的意识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 ●主动实施改进,配合改进试验工作 ●做改进记录并存档 ●主动交流、接收信息 2、操作者自检 ●通过目视、手摸、油石等手段按质量标准对制件控制表面、孔、面的质量,工艺内容等项目进行自检。 ●做自检记录并存档 ●出现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排除、通知或安排计划解决。 ●对出现的不合格品做出标记并隔离存放 ●自检率为100% 3、过程认可与点检 ●过程控制受控、有效、可靠、准确 ●人为可控因素的影响在控制范围内 ●人为可控因素影响的不合格品数量的发展趋势呈下降趋势。 ●做过程记录并存档

●生产过程按标准化进行 ●生产前维修班组按点检标准对使用的设备、模具、辅助等进行点检与状态认可。 ●做点检测记录并存档 ●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并立即排除、通知或安排计划解决。 4、过程控制 ●人为可控因素影响的不合格品数量的发展趋势呈下降趋势。 ●在控制图中,人为可控因素影响引起的曲线波动在UC L-LCL线之间并靠近CL线。 ●当曲线波动超出UCL或LCL时,制定改进措施,跟踪改进工作。完成改进后进行检验,保证措施有效。 ●做记录并存档 5、终止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发现制件有质量问题时,立即停止生产并排除问题,在不能自行解决时,通知专业人员处理。 ●对出现的不合格品做出标记并隔离存放 ●做记录并存档 (二)、生产操作者具有保养生产设备和清理生产坏境的责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