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题3 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导学目标:

1.初步学会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会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掌握用简单的方法检验和验满氧气的方法。

2.了解催化剂的含义。

3.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

自主预习:

1.实验室制氧气,在常温下可采用和混合来制取,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实验室还能采用单独加热的方法来制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实验室还可采用加热和的混合物来制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

2.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和不易溶于水的性质,收集氧气可采用法和法两种,收集较纯净的氧气要用法。

3.检验氧气的方法:用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表明该气体为氧气。

4.氧气的验满方法:用的木条,放在集气瓶,若表明该瓶氧气已经集满。

5.催化剂、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里能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作用。

6.由_____反应物生成_____或____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尝试挑战】

7.图2-3-1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图2-3-1

课堂导学

【导学探究】

探究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探究指导: 1.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1);

(2);

(3)

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1)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如图2-3-2;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如图2-3-3。

图2-3-2 图2-3-3

(2)收集装置:①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见图2-3-4中的A;②向

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见图2-3-4中的B 。

A B

图2-3-4

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1)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2)操作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4.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例题1: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如图2-3-5),回答有关问题。

图2-3-5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A ”“B ”或“C ”),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3)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 装置改进为C 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因为反应是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所以应选A 装置,制取气体时一般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改进为C 装置后可以利用生成气体使试管内的气压发生变化控制液体的升降,所以可以随时控制气体的发生。

答案: (1)长颈漏斗 (2) A 检查装置气密

(3)可以随时控制气体的产生与停止

【跟踪训练】 1.某同学用如图2-3-6所示的装置在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较明显的错误: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④______。

(2)反应开始前,应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收集气体的方法叫_______法,这是利用氧气_____的性质;此外,还可根据氧气________的性质,采用________法收集。

(4)给大试管加热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完毕后,应先________,再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6)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探究指导: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图2-3-6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例题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分解中二氧化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B .某次过氧化氢分解时加入1克二氧化锰,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二氧化锰质量为1克

C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物之一

D .反应后过滤出的二氧化锰还可用来催化过氧化氢思路分析: 催化剂是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不能作为反应物,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答案:C

学习指导:(1)催化剂的概念可简记为“一变二不变”。两不变即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2)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3)催化剂是有选择性的,在双氧水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但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可以把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跟踪训练】2.常温下,镁和碘化合时速率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相当剧烈,形成

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碘升华形成)。反应表达式为:碘化镁镁碘水?→?+。这里水所起

的作用是( )

A .反应物

B .生成物

C .催化剂

D .什么也不是

探究三 分解反应

探究指导: 1.概念: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化学反应。

2.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例题3: 气相合成金刚石薄膜被誉为20世纪的炼金术。其中化学气相沉淀法制造金刚石薄膜的原理为:氢气金刚石甲烷一定条件+???→?。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氧化反应

思路分析: 从反应原理可知,反应物是一种,而生成物为两种,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B

方法指导: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多少来区分的;我们以前还学过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和以后要学的还原反应是按得氧的失氧来区分的,它与这里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分类方式不同。

【跟踪训练】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

B.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C. 铁在氧气中燃烧

D. 蜡烛燃烧

探究四 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探究指导: 1.原理: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低温蒸发的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液态氧

氮气液态空气空气蒸发加压降温 2.工业上制取氧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当堂达标

4.下列物质中加热不能产生氧气的是( )

A .高锰酸钾

B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氯酸钾

D .水

5.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 )

A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6.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

氧气水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B .二氧化碳水氧气石蜡点燃+??→?+ C .四氧化三铁氧气铁点燃??→

?+ D .二氧化碳水碳酸加热

+??→? 7.在实验室里,可采用分解 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两个反应均属于 反应。在两个反应中,都接触到一种物质,它的名称叫做 。在前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 ,在后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 。

8.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可制取氧气。

A.加热氧化汞

B.分离空气

C.加热分解KClO 3

D.加热分解KMnO 4

E.分解H 2O

图2-3-7

(1)请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若用

右图装置加热KMnO 4制取氧气,指出装置中的三处错误: 、 、 。实验完毕,停止加热前应该先 , 。

9.图2-3-8是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及探究其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图2-3-8

请回答: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可选用D 装置,理由是 ;如果用E 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 ”或“b ”)进入。

(3)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4)观察F 装置中的实验现象: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生成了 (填物质名称)的固体小颗粒的缘故。

课后提高

29题图

1.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没加二氧化锰的结果是()

A.不影响化学反应速度B.反应很慢

C.不能产生氧气

D.产生的氧气的量比加入二氧化锰时产生的氧气的量少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装药品的试管破裂了,其可能原因是()

①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②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③试管没有均匀预热④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⑤试管外壁潮湿⑥夹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④⑤⑥

3.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利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以表示为:M+O3→MO+O2;MO+O3→M+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是()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D.稳定剂

4. 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V)、二氧化锰的质量(m)与时间(t)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图2-3-9

5.根据图2-3-10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A B

图2-3-10

(1)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②______。

(2)实验室可用装置A制取氧气。

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排水法集气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__。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瓶口应______(填“向上”或“向下”)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可用装置B制取多种气体。若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2-3-11所示。

图2-3-11

(1)若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可选用A装置,其中的玻璃仪器有(填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二氧化锰是反应的。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 。

(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中的 (填装置序号),理由是 。

7.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除MnO 2、CuO 外,Fe 2O 3也可以作KClO 3分解的催化剂。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由实验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

【反思】(1)若要证明Fe 2O 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__________不变;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_________

(3)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再探究 (探究一种因素即可)。 答案与点拨 自主预习

1.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酸钾?

????→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2.向上排空气 排水 排水

3.带火星 内 木条复燃

4.带火星 口 木条复燃

5.改变 质量 化学性质 催化

6.一种 两种 两种

7.C

课堂导学

1. (1)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酒精灯火焰没对着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导管伸入试管过长 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排水 不易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向上排空气 (4)先将酒精灯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 然后对着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将导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炸裂试管 (6)KMnO 4

K 2MnO 4 + MnO 2 +O 2

2.C

3.B 点拨:硫在氧气中燃烧和铁在氧气中燃烧均属于化合反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属于分解反应;蜡烛燃烧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

当堂达标

4.D

5.B 点拨:该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它难溶于水;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它的密度比空气小。

6.B 点拨:A为分解反应;B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C为化合反应;D为分解反应。

7. 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剂生成物

二氧化锰水+氧气或8. (或过氧化氢????→

(2)导气管插入试管太长试管口向上倾斜试管口没有棉花(答案不分顺序,合理表述都可)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移走酒精灯(合理表述都可)

二氧化锰水+氧气9. (1)水槽(2)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a (3)过氧化氢????→

(4)五氧化二磷

课后提高

1.B 点拨: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量。

2.D

3.C

4.D 点拨:时间为0时,氧气的质量也为0,随着加热时间的加长,产生的氧气越来越多,当过氧化氢全部反应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故A、B均不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故C不正确,应选D。

5. ⑴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⑵①

②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向上

二氧化锰水+氧气

⑶过氧化氢????→

6.(1) 试管催化剂 (2)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

E 集气瓶底部要留少量水

7.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①(2)Mn02

【反思】(1)化学性质(2)将氯酸钾与不同颗粒大小的同种催化剂等比充分混合,加热测定分解温度

(3)【提出假设】催化剂与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催化效果不同。

【设计方案】①取同颗粒大小的同一催化剂与氯酸钾以不同质量比充分混合;②分别加热,测定分解温度

【得出结论】如果分解温度不同,说明假设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点拨:根据实验室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写出该化学文字表达式:;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根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可选择加催化剂和不加催化剂的进行比较分解温度即可,要想证明除Mn02、CuO外,Fe203也可以作KCl03分解的催化剂,可选择实验①和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分解时所需温度最低的,催化效果越好,故填Mn02;

【反思】(1)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故要证明Fe20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要想证明颗粒大小会影响催化效果,可将氯酸钾与不同颗粒大小的同种催化剂等比充分混合,加热测定分解温度即可。

(3)【提出假设】催化剂与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催化效果不同。

【设计方案】①取同颗粒大小的同一催化剂与氯酸钾以不同质量比充分混合;②分别加热,测定分解温度。

【得出结论】如果分解温度不同,说明假设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课题3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具准备: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 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演示] 实验2-5 (一)、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分解制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 (二)、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演示]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 察木条是否复燃?待上述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 现象: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 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而自身化学性质不变。 [分析] 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 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科学家们经过精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 提示: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提问] 既然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那么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 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课题3制取氧气的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探究分解H2O2制氧气反应中MnO2作用 (第二课时) 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郭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装置的合理性,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情感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识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四、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问题探究→讨论归纳法→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五、教具准备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酒精灯、火柴、药匙、试管夹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探究分解H2O2制氧气反应中MnO2作用[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那么你们知道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哪些物质?学生:有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那么在这几种方法中都有一种物质为二氧化锰,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它的作用又是什么?从而导入本节新课题。 [板书] 课题3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用课件呈现]实验内容 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用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 [实验现象]

【精品初三化学】九年级化学课题3 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 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 初步建立“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的科学思路。 【情景导入】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 一、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P38探究】与补充加热实验: 学生活动实验内容现象分析、思考、结论 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木条没有复燃说明什么? 实验(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把带 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木条复燃说明什么? 实验(3)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 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 条伸入试管。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 作用? 实验(4)待实验(3)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重复多次) 二氧化锰好象永远用不完, 该物质是反应物吗?若不 是,它起何作用? 1.化学反应里,能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锰能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还可加入__________;由此可知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不止一种。 4.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 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重点、难点】 1.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的示范。 2.催化剂的概念是教学难点。(非重点知识) 【教学过程】 【引入】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氧气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有时,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很高,我们经常需要较纯的氧气。那么,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呢?本节课中,我们将简单介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板书】 第三节 氧气的制法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空气 空气 除去二氧化碳 干燥 氮气 液态空气 降温 加压 液态氧 升温-183℃ 氧气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的沸点低,所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了。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是把氧气加压到1.5×107Pa,并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氮气贮存在黑色的钢瓶中) 原理:利用空气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物理性质),通过蒸发的方法将氧气分离出来,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过氧化氢分解: 【实验2-5】 实验现象结论解释 (1)在试管中加入5mL 5% 的H2O2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 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缓 慢分解成水和氧气 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 (2)在试管中加入5mL 5% 的H2O2溶液,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 否复燃?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在加热时能分 解出氧气 (3)向盛有5mL 5% 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试管木条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遇二氧 化锰时能分解出氧气

课题三氧气

课题三氧气(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 气 课题三氧气(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本课题是在学习本单元课题二《氧气》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课时)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出催化剂概念、催化作用和实验室 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及工业氧气的制取等,第二部分(第二课时)是活动与 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2、教学思路与设计 (1)让学生通过分组探究[实验2—5]、[实验—6]和添加实验用燃着的木条伸入 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然后通过对比、比较,得出催化 剂的概念,在此只能根据实验的表面现象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大致了解催化剂概念, 把握催化剂概念中的关键词:“改变”、“化学性质和质量”、“化学反应前后”等,了解催化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化学.技术.社会”内容:催化剂的作用。(2)通过选 择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室2—7],学生大致知道从原料的易得,反应条件和是否环 保等方面考虑,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催化作用,并初步形成一在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检验、验满的步骤。(3)书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为原料 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师生讨论分 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4)多媒体引入氧气的工业制法。 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记住书本上几个具体的实验及相关结论,更重要是培 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强化 对实验设计、实验结论的反思与评价,通过氧气制取的研究初步形成一套实验室制取 气体的思路,为今后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的学习铺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 气及反应的原理、装置、检验、验满方法等等。 (2)初步理解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课题3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

课题3 氧气的制取(第2课时)教学设计 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蓝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步骤,初步了解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合作答疑。 四、教学方法、手段 考虑到学生第一次完整的制取物质,我采用讨论与探究相结合,让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体验制取物质的喜悦,使学生懂得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本课题采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 五、实验准备 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橡皮管、玻璃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棉花、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等

板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三、实验步骤 四、注意事项 五、气体检验 课后反思: 这节课从生活到化学引入,从制取一瓶氧气开始,引导学生想知道关于制取氧气哪些方面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依据学习目标来引导学生一步步去自己建构知识。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学习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一些气密性检查的相关知识。本节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的探讨学习和实际操作。所以,在教学上我先回忆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引导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分析用高锰酸钾来制得氧气应选择哪些常见仪器,然后呈现该反应发生装置。 在引导上下功夫,既要引导,又要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探究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由个别到一般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最后又根据制取氧气的几种反应原理将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和改进,寻找生活的代用品来完成装置,回到生活中最简单的制氧机,回应开头,让学生体会: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习化学,应用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 尽管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但可能还不够充分。一些重要的环节,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是依赖学生的主体发挥来完成的。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和解答,完成生生互动,合作答疑。因此,实际教学中会存在一些难以调控的因素,可能使学习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作为教师,怎么引导才更到位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杨板中学黄玉荣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过这类图片吗? 【师生互动】氧气能供给呼吸。 怎样来检验氧气呢?(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导入新课】你想知道这瓶氧气是怎样制得的吗?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演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探究。 【设问】为什么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要加入二氧化锰?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引导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 (1)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能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氧气。 (2)二氧化锰有某种特殊作用,使过氧化氢的分解加快。 【演示】实验2-6

【解释与结论】在常温下,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 液不能产生足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化学上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 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的特点: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 都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吗?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讲述】像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橡胶的老化,我们希望 它们发生的越慢越好。所以,催化剂概念中“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即催化剂是反应条件,用文字表达式时应写在箭头上方。 【板书】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 【演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板书】氯酸钾加热 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讲述】高锰酸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医院里常用作消毒剂, 俗称“PP 粉”,加热高锰酸钾也可以产生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板书】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板书】三、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表示为:AB →A+B 【小结】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类型, 以后会遇到各种反应,若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的多。利用分类的方法,对比的方法,学习化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总第13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你,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学习难点】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定标自学】 (温馨提示:阅读教材P37~39后填空) 1、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有: ⑴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具体步骤是:首 先将空气___________除去杂质等,然后在___________的条件下,使空气___________,控 制温度蒸发液态氮气,沸点较低的___________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 ___________色液态氧气,贮存使用。 ⑵在实验室里,常用某些含氧物质反应放出氧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如:;;。2、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仪器的名称A. __ _____B.________C._______D. ________ ⑵用酒精灯_____焰加热(填“内”或“外”),因为___ ___; ⑶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____倾斜(填“上”或“下”),原因 是_____ ______; ⑷收集氧气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当集气瓶口处有_________ 冒出时,表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还可以用瓶口向__ _排空气法 (填“上”或“下”),这是因为________。 ⑸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 5、举例说明说明是分解反应? 【问题生成】请将预习中的疑惑记录下来,同伴交流、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高锰酸钾是一种色固体,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探究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⑵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它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发 生改变了吗? ⑶是不是只能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结论:催化剂的一变(改变)、二不变(①不变,②不变。)

九年级化学课题3制取氧气

制取氧气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注意事项。 2.认识分解反应,能区别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B或C所示) 过氧化氢水+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使用如图D所示装置,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得到比较稳定的氧气流。 2.收集方法: (1)排水集气法:如图E(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如图F(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3.验满方法: (1)排水集气法: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来,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4.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气体是氧气。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可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来记。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塞好带导管的橡皮塞。 (3)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4)点:点燃酒精灯,均匀预热后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导管口有连续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氧气。 (6)离:实验结束,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7)熄:最后熄灭酒精灯。 【要点进阶】 1.实验室(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注意的事项 (1)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2)铁夹要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3)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4)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5)试管口处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6)加热前导管不能伸入集气瓶口内,当导管口产生连续气泡时才能开始收集,因开始排出的气体含有装置内的空气。 (7)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沿导管倒流入热的试管中而使试管炸裂。 (8)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正放可减少气体的逸散。 2.制取气体时反应装置的选择 气体的反应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1)发生装置的选择: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如下图所示)。 ①固体反应物加热制取气体(如高锰酸钾制氧气):固体+固体(加热型); ②液体反应物不加热制取气体(如过氧化氢制氧气):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2)收集装置的选择:选择的依据是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①当气体不与水反应且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时(如氧气),采用排水法收集(如下图丙所示); ②当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且密度大于空气(如氧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下图甲所 示); ③当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且密度小于空气(如氢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下图乙所 示)。

课题三制取氧气教育教学案例

课题三--制取氧气-教学案例

————————————————————————————————作者:————————————————————————————————日期:

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中宁六中刘革红 一、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本课题是在学习本单元课题二《氧气》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课时)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出催化剂概念、催化作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及工业氧气的制取等,第二部分(第二课时)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2、教学思路与设计 (1)让学生通过分组探究[实验2—5]、[实验—6]和添加实验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然后通过对比、比较,得出催化剂的概念,在此只能根据实验的表面现象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大致了解催化剂概念,把握催化剂概念中的关键词:“改变”、“化学性质和质量”、“化学反应前后”等,了解催化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化学.技术.社会”内容:催化剂的作用。(2)通过选择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室2—7],学生大致知道从原料的易得,反应条件和是否环保等方面考虑,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催化作用,并初步形成一在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检验、验满的步骤。(3)书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师生讨论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4)多媒体引入氧气的工业制法。 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记住书本上几个具体的实验及相关结论,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强化对实验设计、实验结论的反思与评价,通过氧气制取的研究初步形成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为今后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的学习铺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及 反应的原理、装置、检验、验满方法等等。 (2)初步理解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参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通过认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初步认识分类是化学常用方法。

课题3 制取氧气

制取氧气 知识点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B或C所示) 过氧化氢水+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使用如图D所示装置,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得到比较稳定的氧气流。 2.收集方法:

(1)排水集气法:如图E(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如图F(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3.验满方法: (1)排水集气法: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来,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4.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气体是氧气。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可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来记。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塞好带导管的橡皮塞。 (3)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4)点:点燃酒精灯,均匀预热后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导管口有连续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氧气。 (6)离:实验结束,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7)熄:最后熄灭酒精灯。 【要点诠释】 1.实验室(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注意的事项 (1)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2)铁夹要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3)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4)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5)试管口处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6)加热前导管不能伸入集气瓶口内,当导管口产生连续气泡时才能开始收集,因开始排出的气体含有装置内的空气。 (7)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沿导管倒流入热的试管中而使试管炸裂。 (8)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正放可减少气体的逸散。 2.制取气体时反应装置的选择 气体的反应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1)发生装置的选择: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如下图所示)。 ①固体反应物加热制取气体(如高锰酸钾制氧气):固体+固体(加热型); ②液体反应物不加热制取气体(如过氧化氢制氧气):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制取氧气 课标分析:1、要求: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2、建议:实验探究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内容分析:1、知识类型 (1)陈述性知识 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②空气的成分;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 (2)程序性知识 ①模仿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3)策略性知识 模仿、记忆、比较、归纳。 2、内容联系 (1)在《课标》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在《课标》中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范畴,在教材中是学生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题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成分,让学生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与前后联系:在小学自然课中已对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形成风等有所介绍,本课题将从化学角度逐步深入地认识空气,并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为学习氧气的性质和制法奠定基础。 (3)与其他学科联系:①气体体积分数与数学中分数的关系;②气体量与物理中气体压强的关系。 3、知识脉络与教学素材 (1)知识脉络: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氧气含量的测定 2、空气的组成 3、纯净物与混合物 (2)教学素材: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探究。 4、认识功能: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手段; 学生分析:1、学生的学习准备 (1)起点水平 ①知识起点:学生已经知道了人类、动植物离开空气无法生存,他们也知道空 气有体积、有质量、有浮力,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但从化学知识角度来看,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空气的组成。 ②技能起点:学生主要还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较差。 ③态度起点: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较高,态度认真。 (2)一般特点:本届绝大部分学生都是12—15岁,他们初步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能力,不仅能从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能考虑可能的情境。 2、学生的学习需要 ①学生知道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如何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②学生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但不知道如何研究空气的成分。而且也不知道空 气中还含有其他成分。 ③学生从生活经验了解了纯净物和混合物,但还不能从本质上认识纯净物和混

第2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两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 2.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回答]1.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2.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瓶气体中,若木条能够复燃,证明此瓶气体是氧气。 [提问]实验室采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 [学生思考] [投影]展示P36图2—17和图2—18。 [学生看图并进行如下讨论] 1.在图2—17和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讨论)…… 实用文档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1.图2—17的仪器有: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塞子(带导管)、水槽、集气瓶。 图2—18的仪器有: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塞子(带导管)、水槽、集气瓶。 2.左边是气体发生装置,右边是气体收集装置。 3.把一试管塞紧塞子,塞子中央行导管,导管的另一端放进盛水的烧杯是,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装置漏气。 4.因为氧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教师]知道了氧气的制取以及它的性质,按下来我们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验证它的性质。 [注意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行药口的部位集中加热。 实用文档

课题3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课时1)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 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 初步建立“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的科学思路。 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 二设问导读. (一)用2分钟阅读课本38页,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里,能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锰能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还可加入__________;由此可知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不止一种。 4.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1.催化剂的作用: 2.催化剂的特点: (二)、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观察与思考】 (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氯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 (2)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7】、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二氧化锰在(2)中所起的作用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高锰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 (2)记住课本38页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默写在下面: 讨论交流: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并根据氧气的性质,实验室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所需要的装置是() 合作学习: (1)默写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上分析以上反应的共同点。

课题3 制取氧气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可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一般思路。 3、初步认识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培养学生知识转化与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动手制取氧气。 3、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氧气可以帮助燃烧,供给呼吸,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二、新课讲解 师:在实验室中,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①引导学生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 ②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根据原理明确所选的实验器材,如何组装实验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特性选择收集方法? ④提问:怎样检查装置气密性?如何装入固体试剂,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气体后为什么先将导管从水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 ⑤讨论:开始冒气泡时,有的同学就收集,他做得对吗?怎样检验所制取的气体是氧气? ⑥提问: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注意什么?(在导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⑦指导学生完成P45页活动与探究。本次探究活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经过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明确了实验仪器的装配原则,物质加热的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实验过程注意事项,现总结如下(投影): A 仪器装配原则: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B 物质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 C 气体收集方法:根据气体的密度(与空气比较)和溶解性。 D 实验步骤归纳为7个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装药品→③固定装置→④加热→⑤收集气体→⑥导管移出水面→⑦熄灭酒精灯。 可以概括为7个字:查、装、定、点、收、离、熄 E 注意事项:

示范教案(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

第二课时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 导入新课 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后,这节课我们来选择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然后验证氧气的性质。 推进新课 [分析]根据实验台上所给仪器,组内同学充分讨论、设计、自行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讨论出装置的使用范围。 一、选择装置 展示各组设计的装置,组间互相评判其优缺点。 由上述探讨,归纳出制取气体的可行性装置(如右图): 图一:适合于固体(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图二:适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 [提问]现在我们还不能完成制取气体的实验,谁能知道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呢?实用文档

[回答]还需要确定收集装置。 [讨论]确定出两种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 方法一: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右图三); 方法二: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右图四)。 [过渡]确定了收集装置后,我们重点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操作过程 [分析]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气体发生装置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装药品。 3.固定仪器,试管口要塞棉花,组装顺序:先下后上,从左到右。 4.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5.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6.(1)如果用排水法收集,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实用文档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道托镇初级中学高洪春

附: 巩固练习 1、下列是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其中可以作为工业制取的方法是() A.用过氧化氢制氧气B.分离液态空气C.加热高锰酸钾D.加热氧化汞 2、常温下,碘与镁化合的速率很慢,若滴上几滴水,则反应剧烈且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在此反应中水是() A.反应物B.催化剂C.氧化剂D.生成物 3、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碳酸钠+盐酸→氯酸钠+水+二氧化碳 B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C 铝+氧气→氧化铝 D 碳酸→水+二氧化碳 课堂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产量 B.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C.只有二氧化锰才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没有变化 2、在用过氧化氢溶液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加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A.产生氧气B.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减慢化学反应速率D.产生更多的氧气 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标注有关物质的符号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附: 巩固练习 1、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时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③①④⑤⑥B.③②①④⑤⑥ C.②③①④⑥⑤D.③②①④⑥⑤ 2、检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一瓶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火柴检验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C.倒入石灰水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3、下列试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正确的是() A.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B C.在试管里放入7克高锰酸钾后,然后进行气密性检查。 D.在加热时,应将酒精灯火焰放在试管底部加热。 4、右图装置来制取气体,满足下列条件中的() ①反应物都是固体②反应需要加热 ③制得的气体不溶于水④制得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②③ 课堂作业 1、、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现水槽液体变红色,请分 析其主要原因是() A、没有给试管均匀受热 B、试管口忘了放团棉花 C、导管太粗 D、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doc

课题 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 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 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 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水平、分析水平和实验动手水平, 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使用新知识。 3.教学流程图 二、教案

课题制取氧气授课人邓崧学校湖南省东安县紫溪中学 教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 学验技能; 目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使用比较学习法; 标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 分组实验探究法 方法 课前学生预习该课内容 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对应教学图片和仪器 仪器与分组提供:试管 5 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药品小木条、火柴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流程 (体验游戏)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能屏多久?激 趣(课件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 导救、金属切割等图片。 入(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 (明确)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 离液态空气法。全体同学参 与并谈感受 观后谈感受 思考 观看 导入新课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 习内容,激发学习兴 趣。 利用直观教学,让学 生了解氧气工业制 法。 (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实(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个问题。 参照教材 P37图 2— 14,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验观察药品颜色。 探 (课件展示)【实验2-5 】内容 实验编号现象原因快慢究 ①过氧化氢溶液 ②单独加热二氧化锰 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 量的二氧化锰思考回答明确学习导向。 与已学知识相衔接,组内交流为探究新知识作准 备。 学生按表格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水内容做好实平和操作水平,提升验并观察、记小组的团结协作精 录、分析。神。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小组讨论交 培养合作意识,养成 (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引流。 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度。 导 发 (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赞许和鼓励, 学生相互评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现并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 价。愉悦感。 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