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改善孩子情绪,支持孩子的情志

改善孩子情绪,支持孩子的情志

改善孩子情绪,支持孩子的情志
改善孩子情绪,支持孩子的情志

改善孩子的情绪,支持孩子的情志

作者:戎梅生

教龄:22年

职务:教师

单位:淮安市王兴镇中心幼儿园

改善孩子的情绪,支持孩子的情志

摘要:那些优秀的孩子因为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的家庭。他们父母采用的是积极的科学的教育方式,和孩子间更多的是积极良性的互动。因而这些孩子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这种积极的情绪又会推动孩子积极的行动,积极的探索和学习,自然就会“好上加好”。

关键词:幼儿,情感,情绪,积极,行动

情绪情感对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有人说:情绪情感是一切生命背后的原动力,它给人们以行动的力量,并协助人们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的确,人作为一种感情动物,其言行常常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对于情绪情感发展尚不成熟的婴幼儿,情绪对他们言行影响作用会更大。婴幼儿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会拒绝去做某件事。而情绪好的话就好积极的去做事。同时,情绪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做事的效果和效率。认识活动的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方面。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情绪情感社会性的发展。认识,了解学前儿童这方面的发展,对于我们正确,全面理解,把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特别是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更好的与学前儿童交往,优化儿童生活精神环境以促进儿童心理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积极的意义,应引起我们更好的关注。

对于现在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无论是好还是不好,我们都可以发现情绪在其中的影响无处不在。比如,当孩子功课不理想时,分泌们就会着急,千方百计报补习班,找家教。而孩子也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而按他们的安排去做,但父母付出了很大得努力,最后的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大多数的时候,不只是孩子功课无起色,而且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变紧张。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情绪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学习不理想,孩子原本可能就自卑,父母的焦虑,对孩子采取各种措施无疑更加重了孩子的无能感和被束缚感,被控制感,被剥夺了交友和玩耍的权利也让孩子的生活缺少了许多乐趣。这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一定是不快乐的。孩子的情绪不快乐,就会阻碍其潜能的发挥,阻碍积极的行动和思考,而只是为了迎合父母而做徒劳无功的努力,这反过来又加重了其心中不快,是其行动和思维就更加低效,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许多父母抱怨孩子身上的许多毛病和问题,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服管,任性,脾气大,抱怨孩子退缩无进取心,这些父母其实只看到孩子的表面行为,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言行和毛病都必然有其内在情绪在起作用。一次在我们幼儿园操场上,小华和小明在玩秋千,小华先到了秋千旁,他正要上秋千,小明从后面赶过来,推了小华一把,他要第一个上秋千。小华被后面的小明推了一把,险些跌倒,他眼里含着泪花,让小明上了秋千。小华的妈妈看到儿子这样的情况,批评儿子你怎么这样软弱?他推你,你就让给他?你先来为什么要让给他?你不会和他抢吗?妈妈的话让小华大声哭起来。这样的事情在小华的成长中经常会遇到,但其父母经常如此抱怨儿子太软弱,行动退缩,真是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人很难察觉他的喜怒哀乐,根本不像这个年龄的孩子。

其实,父母并不知道,正是自己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导致了孩子这种自我封闭的性格。小华的妈妈平时在海南工作,小华一直由爷爷奶奶管护,妈妈认为正是爷爷奶奶的宠爱,让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然而,妈妈为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满意时狠狠指责,打骂,还给小华制订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和很多言行的规范。日子久了,小华就逐渐形成了自我封闭,退缩的性格。

小华这种不良性格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原本因妈妈不能经常照顾他,小小的心里就会对妈妈有不满不安的情绪。后来,妈妈在亲子关系连接并不紧密的情况下对孩子采用强制的教育方式,这更让小华心里不愉快。相信小华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心里产生许多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才是真正伤害他,阻碍他积极行动的原因,同时也是造成他不良性格的本质原因。

为自己孩子的各种问题而烦恼的父母常常会羡慕那些乖巧听话,学习好,性格好,爱劳动,懂礼貌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他们觉得这些父母能培养出证明优秀的孩子完全是因为幸运,命好,遇到了听话好管的孩子。其实无论是好孩子还是所谓的坏孩子。无一例外都是父母教育的结果。那些优秀的孩子因为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的家庭。他们父母采用的是积极的科学的教育方式,和孩子间更多的是积极良性的互动。因而这些孩子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这种积极的情绪又会推动孩子积极的行动,积极的探索和学习,自然就会“好上加好”。可以说,这些孩子在父母正确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培养了很多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这些积极情绪情感就是他们一切积极行动的原发动力。

父母和子女的互动关系发展是一种连锁式反应。如果父母采用科学教育方式,就会养成孩子很多积极情绪,激励他们去积极行动,积极行动又给他们更多的积极情绪,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反之,就会造成孩子消极的情绪,阻碍孩子积极行动,这又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消极情绪,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就是好孩子“好上加好”,坏孩子“变本加厉”的主要原因。所以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千万不要急于抱怨孩子,而要首先考虑自己的做法,自己的教育方式对不对。作为家长要努力化化怀为好,这样问题才能得到改善。

正确引导孩子认知自己的情绪,才能发展孩子的积极行动。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情绪,从孩子到老人都是如此。当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快乐。反之,就会紧张,焦虑,愤怒等。儿童也是如此。孩子产生不良情绪,外表上较成人更为明显,因为他们还没学会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有的孩子会表现出打人骂人,摔东西,哭闹等,有的则是胆小,敏感,冷漠,拒绝做事和与人交往,另一些会产逆反心理,没事找事等。孩子如果表现出以上情绪,就说明其生理或心理没有得到满足。此时,老师和家长要引起注意,给予改善。

在人的交往中,情绪情感会经常干扰我们的理智,影响我们的言行,阻碍积极因素的发展。比如,我们快乐的时候对人就会比较友好和宽容,愤怒的时候就会对人苛刻冷酷。高兴的时候就会喜欢去做各种事情,而且会做的更好。反之,会拒绝做任何事情,即使勉强做了,也不会太理想。可见,好情绪是我们快乐生活,成功做事的动力。怀情绪是一切行动的阻力。同样,对于孩子而言,好的情感情绪,促进他们快乐的生活,积极做事,认真学习。反之,坏情感情绪会影响其言行和交往,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孩子在幼儿时期没有学会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那长

大以后也难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良的情感情绪就会极大的影响其生活,工作和交际等各方面。

作为父母老师因加以关注,要从小教育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要努力的控制好。在教育之前,首先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特别是坏情绪,让孩子知道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坏情绪,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伤害别人。这需要老师和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善于体察其每一种细微的情绪表现,并让孩子认识到好坏之分。

小文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借给了小同学玩,可对方一不小心把玩具玩坏了。小文看到了伤心的哭了起来,还对小同学发了脾气,打了一下。这是,老师走了过来,耐心而平静的对她说:“这个小同学把你的玩具玩坏了,你很难过心疼,是吗?你也很生这个小同学的气,对吗?要是我,我也会很难过,很生气。所以,老师理解你哭,发脾气和打人的做法。“这样让小文认识到自己遇到了伤心的事情可以有难过,生气等情绪。然后在孩子激烈的情绪得到缓解之后,可以对他讲:“你难过生气,老师理解。但是你发脾气,打人就不对了。你应该告诉老师,和老师商量一下该怎么办,好吗?”小文慢慢止住了哭声,老师的方法是很值得借鉴的。这对孩子逐渐认识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不同的情绪表现并用正确的方法方式处理是很有效的。

做老师做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各种情绪表达,要善于观察和体会孩子的不同情绪的表现,然后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其次,对于孩子的各种不良情绪,要学会接纳,要让孩子敢于在自己面前释放他们真实的情绪,而不是简单的训斥和制止情绪的表达。要认真体察孩子的各种情绪表现,悉心体会他们的各种情绪,并告诉孩子哪些情绪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寻找到自己的正确情绪,永正确情绪发展自己的动力。

支持孩子的情感,改善孩子的情绪。促进孩子积极向上发展。孩子在不开心的时候。总会有些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是其情感世界的正常组成部分。父母要注意理解和接纳孩子的这些不良情绪。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这样孩子才能不会受到伤害,积极的去面对他们所受到的问题。父母在孩子产生不良情绪时首先要耐心,认真倾听他们的倾述,因为大人的倾听能一定程度上化解孩子的烦恼。在孩子哭诉某件不愉快的事情时,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验感受他们的内心,并认同他们的情绪,向他们表达出父母在承认和接纳他存在的不良情绪。当孩子知道自己处于紧张,难过等某一情绪中且这一切都很正常时,就会很快的平静下来,并听从父母的建议而获得自我调整的力量和方法。

在幼儿班的图画课上,小静和牧雨都争抢着要看对方的画的画,两位小同学当着老师的面互相拉扯起来,小静的画被牧雨撕破了,她忍不住的哭了。这时,如果老师把两孩子批评一番,然后让牧雨向小静道歉,可能仍然不能消除小静内心的悲伤。于是,美术老师蹲下来,温和的对小静说:“你的画被撕坏了,你一定很伤心是吧?如果我的画被别人撕坏了,我也会很难过的。”看着小静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老师又问小静:“你能告诉我怎么一回事吗?”小静平时话不多,这次却一五一十的将事情的经过全部告诉了老师。最后老师又给了小静一张白纸。小静高兴的接过白纸又重新画了起来。老师能够鼓励小静将内心的委屈说出来。耐心倾听小静诉说,使小静的情绪得到了平静。小静从老师的倾听中得到了老师对她的情感支持。让她内心获得了力量,从而很快的调整了自

己的情绪并愉快的接受了老师的建议。所以说,在孩子遇到不顺心事时,父母一定要向这位老师一样,先耐心的的倾听孩子的诉说,使孩子的情绪得到缓解,再进一步帮助他们调整情绪,促进情感和谐。

倾听孩子诉说之后,老师父母要认同,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否定。我们要早点,孩子遇到烦恼有各种负面情绪是正常的,有各种过激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是可以理解的,孩子需要我们能够理解他们有这样的情绪,并且接受。作为家长老师,我们不能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否定孩子的感觉。如有的父母常常认为孩子遇到的委屈很小,不值得伤心难过。就会厌烦的阻止孩子说:“别哭了,多大点事?”等等。这时,孩子的情绪不会因为这么一句不认同的话而消失,只会让孩子更委屈。我们要尊重,认同和接受孩子的感觉,才能使他们情感得到援助,才能够改善孩子的情绪。

孩子遇到不开心事时,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当时的感受。问一问孩子,眼前的事情,给他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就这样简单的发问来了解事情原因比只是大人单方面的讲道理要有效多了。我们可以对孩子说:“这件事让你很难过,是吗?”然后看他们的反应,如果孩子的情绪和我们说的一致,就表明孩子认同了我们的说法。然后可以继续:“我要是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也会很难过。”这会让孩子觉得我们理解,接受他们的感受。只有在我们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情绪下,孩子才能够接受我们的教育和建议。如,父母因为某种原因没有给孩子买他想要的玩具而使孩子哭闹时,可以对孩子说:“你很想要,妈妈不给你买,你很难过是吗?”这时,父母不要责怪孩子说:“你已经有了这个玩具,怎么还要呢,真不听话。”第一种问话肯定了孩子的感受,这是在认同和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能够给他们一种情感支持,会有助于孩子平静自己情绪。在孩子的情绪逐渐平复之后,负面可以抓住给他们讲道理。如告诉他们,妈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家里已经有这样的玩具了,再买就会浪费爸爸妈妈辛苦赚的钱了,这样爸爸妈妈也会难过的。就这样循循善诱的告诉孩子,就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时,最切记的是不能打骂,批评,训斥孩子,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反之,第二种问话则是不可取的。

综上所述,情绪情感决定人的性格与命运,是一切生命背后的动力,给人以行动的力量,是我们幸福或不幸福生活的源头,也是我们人生的原动力和方向标。对于孩子而言,情绪情感同样是影响其生活,学习,交往的最本质最关键的因素。我们要积极支持孩子的情感的发展,改善孩子的而且像,发展孩子的行动能力。培养孩子有主见,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的勇气,以及自信的性格。要实施赏识教育,少一些批评指责,运用恰当比较,给孩子以成就感。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保护还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进一步做好与支持孩子的情感,改善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有积极的行动能力,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身教重于言行 父母的四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什么样的父母通常就会 教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父母在教给孩子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知识以外,还应当注重自身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作为父母的我们,家庭教育是第一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刻而持久,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情绪的表达与改变 儿童喜欢模仿大人话语表达以及行为举止的方式,常常会在无形中从父母身上学到如何面对和处理压力、焦虑和挫败。如果父母用偏激的言语和情绪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孩子看到之后也会往偏激的方向转化。如果父母心烦意乱,况且用激怒的方式来发泄情绪,这样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创伤,日后孩子有可能会以相同的方式来面对遇到的问题。如果父母时常表露出颓废的情绪,孩子在感受到这些情绪波动后,自然也会跟着躁动不安,甚至踌躇颓靡。所以,教育孩子需从自身做起,如果无法有效控制自身行为,应尽量避免让孩子看

到,一旦让孩子看到,应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爸爸妈妈以后会改进的。 父母个性开朗,孩子自然也会开朗起来,若父母个性消沉,孩子也会在压抑的状态下变得颓靡。所以,父母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个性以及为人处世,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明显的影响。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若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彼此冷漠,孩子得不到关爱就会缺少安全感,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感情不和,关系紧张,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为在恶劣的家庭气氛中生活,孩子那纯真、活泼的天性受到压抑,使他们情绪低落、苦闷、无所适丛,精神上遭受折磨,饮食、睡眠、学习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而且会使幼儿形成懒惰,脾气暴躁等不良的性格,那样的家庭会让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得不到发展。因此,在一个家庭中,特别是夫妻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父母的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发生任何矛盾双方也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而不能当着孩子大吵大闹,拳脚相加,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其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知道他想要什么,做什么,和孩子沟通,正确引导,善于站在孩子的位置上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年月日上海 【主办单位】百乔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收费标准】元人天(含培训费、资料费、午餐、培训证书等)。【参加对象】企业部门经理、主管、职员等等 【报名电话】 【温馨提示】本课程可为企业提供上门内训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课程目标 经典的测评提供你量身定做的压力应对建议 独到的视角引领你透彻理解压力的构成要素 实用的技巧协助你及时有效地释放压力后果 科学的理念帮助你提升自身处理压力的能力 新颖的见解帮助你构建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 课程大纲 一引言-压力和情绪与现实的关系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压力与情绪管理? 关系:压力影响生理健康 关系:好情绪带来好的家庭和好的人际关系 关系:好情绪的父母是孩子最成功的榜样和老师 关系:情绪决定工作的结果与业绩 压力和情绪管理的好处和回报 二心理学家对压力和情绪的认知研究 情绪对我们的意义 情绪的三大经典理论 压力管理的两重性(弓的理论)

三什么是压力和情绪? 什么是压力? 压力的层含义 压力再定义 压力的反应 什么是情绪? 情绪有好坏之分吗? 钟摆原理 负面情绪的转化 四不良的情绪与压力产生的来源 压力源 办公室综合症及其应对措施 什么是压力管理? 减少压力来源 减压处方 舒压食物 不良情绪的来源 技术 五压力和情绪管理策略(个人导向与企业导向)职业化心态的新定义 ·什么是职业化? ·什么是真正的保障? ·职业化金字塔 ·职业化观念(思维)管理 ·人生规划-创业心态 压力与情绪管理的策略和技巧 ·案例分析 ·压力管理的目标 ·企业导向的压力管理 ·个人导向的压力管理 ·情绪管理的目的 ·无意识和压抑的理论及其治疗方法 ·十大心理技巧

当你对孩子发火时 六招帮你控制好情绪

当你对孩子发火时六招帮你控制好情绪 “喊叫、怒吼其实是一种面对挫折的强烈回应。事实上,当父母一时没有更加有效的办法去管教和约束孩子的时候,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大发脾气。那么,家长如何能让自己在紧张的时刻也尽量保持平静呢? “在我最忙乱的时候,哪怕是孩子的一点点小过错,都会激怒我朝他吼。唉,我怎么能控制自己的脾气呢?”一些家长常常会这样感叹说。 压力会使你眼中的过错放大。也许只是因为他拒绝把外衣穿上,你就感觉“怒不可遏”。而事实上,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这种不听话的却是他这个年龄能够被允许的“过错”。所以关键还是在于父母怎样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这个年龄的孩子也正处在要学会认识情感、控制情绪的阶段,父母们榜样的力量是最有说服力的。 这时你需要: 帮助自己在这样时刻制怒,可以采用这样一个简单有可行的方法:在你马上就要爆发的时候,告诉自己“停!停!等会儿!”(如果说出声音来也许会有点儿傻,但那样或许更有效果!)然后,深呼吸,它能帮助你的“火山”暂时不要喷发。这时,告诉孩子:“我需要冷静一下!”哪怕你正处在极其忙乱的情形中,这样几十秒钟的平静和平息是相当重要的,喝杯水或者洗把脸,在窗口透透气。等你自己真的冷静了,你再回来找到一个合理的劝说的方式:“如果你不赶紧穿上外衣,去看木偶剧就会迟到!你就只能更晚看到你喜欢的匹诺曹!” 你还需要知道: 小孩子的反应总是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的,他们对变化的反应总是需要时间的。因此,你要在心里对现实有一个合理的判断:究竟是孩子太不配合?还是你完全可以更好的计划时间,不至于此时如此的忙乱? 如果你知道自己现在做的决定或者将要进行的事情,孩子一定不会特别愿意的话(比如因为你突然有事,需要马上带着孩子离开游乐场),那么你就做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把他说服“心甘情愿”地遵从你的决定。这种说服的过程不仅是最耽误时间的,而且也最容易把你推向情绪的极限。让孩子自己去平复他的不满,平衡这种挫折的心情。“我越是忙得没有时间的时候,我越得不断重复跟他说的话,这些重复的唠叨就会拱我的火儿!我怎么能让他在这时候重视我的话呢?” 这时你需要: 帮助自己在这样时刻制怒,可以采用这样一个简单有可行的方法:在你马上就要爆发的时候,告诉自己“停!停!等会儿!”(如果说出声音来也许会有点儿傻,但那样或许更有效果!)然后,深呼吸,它能帮助你的“火山”暂时不要喷发。这时,告诉孩子:“我需要冷静一下!”哪怕你正处在极其忙乱的情形中,这样几十秒钟的平静和平息是相当重要的,喝杯水或者洗把脸,在窗口透透气。等你自己真的冷静了,你再回来找到一个合理的劝说的方式:“如果你不赶紧穿上外衣,去看木偶剧就会迟到!你就只能更晚看到你喜欢的匹诺曹!” 你还需要知道: 小孩子的反应总是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的,他们对变化的反应总是需要时间的。因此,你要在心里对现实有一个合理的判断:究竟是孩子太不配合?还是你完全可以更好的计划时间,不至于此时如此的忙乱? 如果你知道自己现在做的决定或者将要进行的事情,孩子一定不会特别愿意的话(比如因为你突然有事,需要马上带着孩子离开游乐场),那么你就做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把他说服“心甘情愿”地遵从你的决定。这种说服的过程不仅是最耽误时间的,而

情绪对父母孩子的影响

情绪对父母和孩子的影响 您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吗:“你怎么连这个都做不好?”“我多不容易呀,为你付出那么多!”“你要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好好……”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要求我们的孩子,可是我们有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吗?我们在除了要求孩子外,能不能换个角度,和孩子换位思考呢?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问题,产生情绪的时候,会不会对我们的孩子造成影响呢?我们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对待呢? 听到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叛逆,不听话,没办法沟通,其实孩子是没有叛逆期的,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他的认知能力都不一样,一段时期会有情绪波动,特别是敏感期的孩子,他们对父母的态度会很敏感,父母不好的情绪会他紧张,忐忑,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所以才会出现有些孩子会特意讨好家长的现象,也会出现沉默不和家长沟通的现象,甚至是对任何事情消极冷漠的态度,这些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陪伴孩子的生活细节中,我们要以鼓励和赞美为主,但鼓励和赞美是要有针对性的,要真诚,要结合孩子真实情况。比如:孩子碗洗的不干净,我们可以说今天比昨天洗的干净呀,相信你明天一定洗的比今天还要干净,加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孩子都是被父母鼓励和赞美出来的,比如:爱因斯坦。如果我们的孩子因为某些事情不开心,我们可以

通过肢体动作先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力量,然后说出孩子当下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你是了解他的。比如:怎么看起来你很伤心的样子,发生了什么,和妈妈说说!和孩子产生链接,倾听孩子的心声,有针对性的引导,不批判,不责备,不嘲笑,让孩子感受到他的重要和父母的关心。让孩子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孩子学习和做事的主动性。 我们做父母在工作中,生活中,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一定不要把情绪带到孩子身上,甚至是发泄到孩子身上,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保持一定距离,等自己情绪稳定后再和孩子沟通交流,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我们的出气筒。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就从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始吧!

情绪管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

第39卷第6期2013年11月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f Jiangsu Normal Uni.(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9,No.6 Nov., 2013[收稿日期]2013-06-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35SJB190003)、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12XWA06)、苏北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SBXLKTYJ13007)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晓峰,男,江苏新沂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情绪管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 刘晓峰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关键词]情绪;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模式[摘 要]情绪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情绪智力”概念的提出,研究者 日益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的热门话题。情绪管理是一种对自我情绪认知、监控和驱动的能力以及对周围情境的识别与适度反应的能力,它具有三个特性,即情绪管理的适应性、情绪管理的功效性和情绪管理的特质性。当前,情绪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已形成了情绪智力理论、认知理论以及心理治疗理论;在情绪管理的模型方面,形成了有关情绪调节的同感过程模型和结构模型。情绪管理的具体研究主要涉及情绪管理与个体的社交情境、情绪管理与认知、情绪管理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情绪管理的年龄趋势等方面。就目前情况来看,情绪管理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有待研究者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5170(2013)06-0141-06情绪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与 一个人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享受生活以及获得事业的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20世纪60年代,伊扎德、普拉切克、拉扎勒斯、沙赫特和辛格等心理学家从不同视角对情绪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为情绪管理的研究及拓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随着萨勒维 “情绪智力”(情商EQ )概念的提出,尤其是戈尔曼 《情绪智力》一书的出版,人们愈发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情绪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一般认为 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首先,情绪管理的适应性,即个体为适应社会现实而实施的系列反应行为。科尔等指出,情绪管理是个体面对一系列情绪发展变化时, 依照社会认同或容忍的方式,采纳的一种灵活的反应或根据具体情境而作出的延迟反应。汤普森也把情绪管理诠释为个体适应现实社 会环境的一个过程,是个体对情绪变化的灵敏性、 应变性和有节制的逐步反应的过程,是个体以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条理性的方式,快捷而有效地顺 应外在情形转变的过程[1] 。其次,强调情绪管理的功效性, 即基于实现个体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情绪调节。马斯特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依据自身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有益于其生存和发展的活动。因此,在实施情绪的自我管理时,人们首先从主观意识上评估其所处的情境及与其关联程度,再结合自身应对能力的评估,最后才是确定自身情绪管理的策略 [2] 。汤普森进一步认为,应把情绪管 理理解为个体为完成某一目标而对其自身情绪强度及持续性等方面自动进行的监控、评价和校正的内外过程 [3] 。第三,情绪管理的特质性,即强 调情绪管理在某方面所具备的针对性特质。奇凯蒂、阿克曼和伊扎德等从情绪管理的动力特质入手,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为在某一或多个方面适应其意识内外的变化,组织和发动的动力组织系统 [4] 。沙洛维和梅耶等则认为情绪管理隶属于 加德纳的社会智力结构,是情绪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对情绪的纯熟控制(管理)是情绪智力的最 DOI:10.16095/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5158809.html,32-1833/c.2013.06.017

父母自身坏习惯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自身坏习惯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所有的一切都将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父母在日常中可能存在不少不良习惯,看清楚这些坏习惯,别让它们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生。 一、父母可能影响孩子的20个坏习惯 1、不耐烦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吵又闹,家长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成人的尊重。 2、不回避 结婚多年,父母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 提醒:父母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3、太“大方” 家长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从不教他节省。 提醒:父母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得到,不懂得付出。 4、不关心 每天家长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父母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家你答案”。于是,孩子从父母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并学会敷衍别人。 5、不认错

孩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家长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家长想:父母言行要前一致,于是从不把话收回。 提醒:父母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6、爱抱怨 朋友爽约,家长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以后别再理他了。” 提醒:家长让孩子看到,在面对失望的时候,父母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7、不娱乐 孩子吵着要家长给他讲故事,可家长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 提醒:父母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 8、爱争执 家长和孩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家长的前面,家长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提醒:父母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 9、撒谎、推托 家长是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老师请家长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园报上,可是家长一直很忙,后来家长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家长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 提醒:没有尝试就先退缩,孩子学会了把许诺抛之脑后,靠撒谎而使自己轻易推托。 10、说配偶坏话 婚姻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家长心中充满了对另一方的怨恨。于是家长对孩子历数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不要我们了,我们从此再也不要理他/她。”

引导孩子控制愤怒的情绪

引导孩子控制愤怒的情绪 控制孩子愤怒的情绪,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生活中,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有效地引导愤怒,那么对家庭生活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引导愤怒也是孩子最难学习的一项社交技能。例如:如果孩子不能使用正确的社交技巧来化解冲突,那么冲突就可能升级为战争。另外,如果孩子识别社交信号的能力提高了,那么他在人际关系的互动过程中就会避免愤怒。 第一步:了解愤怒的情绪 首先,需要让孩子知道愤怒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情绪,但是他们需要知道“感觉”和“行动”之间的不同。有愤怒的感受是可以接受的,而不加控制地乱发脾气是不能接受的。和孩子一起讨论关于“愤怒”的话题,告诉他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以及恰当表达愤怒的重要性。 有一次,我和某论坛管理员一起在公园组织了一个亲子户外活动。当时要求宝宝参与年龄在5-10岁之间,结果因为管理员疏忽没有把控好报名的孩子年龄。(这些情况管理员并没有事先通知我)有三分之一的宝宝是三岁以下的,另有四分之一的宝宝是3~5岁左右的。所以,好几个原计划的亲子游戏不能实施,只能临时更换别的适合年龄小的孩子玩的游戏。因为原来的亲子游戏,豆豆觉得很有趣,一直期盼着参与。结果被更换了,豆豆开始闹情绪。在那又哭又闹的。 我把豆豆拉到一边,搂着他安慰他,表示理解他会有这种情绪反应,但是,也请他理解我,因为这次参与的人员年龄层差距较大,考虑到弟弟妹妹们的安全,经过大家一致建议才临时更换游戏的。而且更换的游戏,只是方式不同,更适合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参与,也是非常有趣的。超初豆豆不相信,因为时间关系,我只好先让活动开始了,让豆豆站在一旁远远的观看。 一阵阵欢呼声,加油声终于把豆豆吸引过来了,他完全忘掉了刚才

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养成的影响 摘要: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本人的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健康的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儿童人格家庭教育影响建议 正文: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高智商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具有健康的体魄。而人格的形成是关系到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本人的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关系。而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 一.概念理解 人格的形成与重要性人格就是与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情感、气质、性格、人际关系等有关的比较稳固的各种个人特征儿童从出生就表现出这些个性特征,例如,饿了、尿湿了、身体不舒适、要睡觉、想让抱等,婴儿的这些需要都是用哭来表达,引起家长的注意,达到和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些表现就是人最初的个性特征。 家庭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种气氛。每个人从出生伊始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经常的、多方面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指的是家庭中能够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全部条件。 二.家庭教育对人格养成的影响 (一)父母的人格因素是施教的核心力量。

它对儿童的人格形成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影响。由于儿童的模仿性极强,孩子一生中待人接物、处人处世的态度都直接向父母学习模仿而来。父母的人格特点还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 父母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最核心的是父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是父母为人处事的态度。这是对儿童性格最直接的影响。最后是父母的行为方式,这是性格的表现方式。父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用自己立身处世的态度和世界观、价值观.对孩子的性格进行全方位的渗透,不论孩子的性格是否与父母相同或相异,都能折射出父母的人格特点。例如.父母热情和蔼、作风民主,孩子容易养成独立、协作、直爽、善于交际等良好的性格。父母冷淡严厉、独断专制,就容易造成孩子胆怯、顺从、依赖、固执、冷酷、残忍等不良的性格。所以说,家长人格的特点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二)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 家庭的教养方式是父母人格、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教育方式的整合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儿童的行为习惯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儿童个性的缺陷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一般来讲,可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保护型、放任型、民主型和混合型几种。第一类是专横型,常常强调辈份,过分严厉,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往往独断专制,稍有不听从就会受到惩罚。一般说来,专制下的儿童容易形成自卑,他有一个强大的超我,严厉的父母往往剥夺了孩子独立发展的能力,踏入社会往往没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和独立自主的观点孩子往往依赖性过强,独立性差。第二类是溺爱型的,孩子有求必应,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和保护,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使孩子适应能力差,不能养成独立的能力,依赖感强。第三类是放任型的教养态度,忽略孩子,不关注孩子的发展。第四类是以民主平等的教养态度教育儿童,孩子的错误给以正确的引导,在家庭里把孩子当做与父母平等的朋友,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能力。不

12 父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建议让爸爸们来看看 一年前,北京市几家教育研究调研机构对1600个家庭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的调查,发现受访中母亲占到整个受访人群的70.2%,而父亲只占1/5。由于这次调查是针对父母双方中对孩子更加了解的一方进行的,这表明,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处于主要地位,扮演主要的教育角色。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形成、智慧培养、能力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美国1998年6月的《parents》杂志中, 父亲被认为对孩子的一生有下列影响—— 1.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2.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 3.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 4.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5.父亲对孩子的约束更多; 6.父亲使孩子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7.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8.父亲支持妻子; 9.父亲更会帮助孩子发挥潜能。 那么父亲是如何在生活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呢? 第一:父亲是孩子游戏的重要伙伴在家庭交往中,相对于把更多时间花费在照料孩子生活上的母亲,父亲更多的是与孩子一起游戏。父亲用触觉、肢体运动的游戏把孩子举得高高的,来回悠,或往下扔。这些大动作、激烈的身体游戏使孩子快乐地“咯咯”大笑。孩子在头3年内与父母形成不同的关系类型,痛苦时,他更多地到母亲那儿去寻求安慰;而想玩时,则更多地会想到父亲。孩子在散步、游戏时,喜欢和父亲在一起。20个月时,父亲就成为孩子的基本游戏伙伴;30个月时,则成为更主要的游戏伙伴。20个月的婴儿对父亲发起的社会交往游戏明显地感兴趣,反应积极。30个月的婴儿能兴奋、激动、投入、亲近、合作而有兴致地和父亲一起游戏,他们会把父亲作为第一游戏伙伴来选择。

父母的语气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地语气影响孩子一生成功地家教与父母地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地语气,将对孩子地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地影响. 信任地语气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地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地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地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地.”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地是挖苦地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地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地能力产生不自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尊重地语气从两三岁起,孩子地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地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地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地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地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地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地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商量地语气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地.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地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地,你是尊重他地.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地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地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地语气:“你怎么搞地,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地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赞赏地语气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地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地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地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地语气肯定他地作品:“想不到我地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地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地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鼓励地语气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地.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地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地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实践地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地信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给家长地条建议 教育篇:.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让孩子养成爱卫生地好习惯..多听听孩子地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地!.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地伤疤..严肃指出孩子地错误!.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地看待事物..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地教育意义..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地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地惩罚也是需要地,不要护孩子地短..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地措施..结合孩子地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地问题..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地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地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地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地..对于幼儿时期地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地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注意培养孩子地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地一切,微笑面对人生..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地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地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地话,我将会怎样?.给孩子一定地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地压力和责任!.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从来不说孩子比别地孩子差..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在孩子干地事情中,不断寻

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儿童情绪管理 ——新爱婴父母课堂 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 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第二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 觉察情绪、表达情绪,以至于利用情绪被认为是情绪管理的要素。情绪是指感觉及伴随感觉而来的想法、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同时它也蕴藏着表现某些行为的倾向。幼小的儿童已经是个情绪的个体,能表现出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三至六岁的儿童对情绪已大致了解。儿童的情绪管理教育对其长大后的情绪了解及情绪表现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据儿童教育学最新研究指出: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孩子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观、具破坏性,或者孤独、焦虑,对自己不满意等,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其今后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而且,如果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所以,作为父母的你,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早重视孩子的情感要求并对孩子情绪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认识、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他人,即为孩子做好“情绪管理”,让孩子从小就拥有优质的情商。 这里所提到的“情绪管理”,是时下最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即通过情绪管理教育,让孩子学会倾诉和表达快乐、悲伤、紧张、胆小等各种情绪。 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聆听别人谈话、欣赏别人优点、对待生活中得失等。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人际关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一切,也是奠定孩子成功人生的基础。 儿童在5-6岁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简单的表现规则。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为了逃避惩罚,掩饰自己的负罪感,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孩子会学会撒谎,但是他们的策略是简单的,很容易被成人发现。成人这时也不必发怒,要先检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和孩子讲清楚道理,同时要记住,原先如果申明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执行。 此时的爸爸妈妈,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 爸妈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家长如何控制对孩子的情绪感悟体会

家长如何控制对孩子的情绪感悟体会 “你在做什么,妈妈叫你,你听不见吗?” “再不好好吃饭就别吃了!” “你看你,干什么了呀,又把衣服弄得这么脏!” “你看你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叫你不要到处乱跑,被坏人骗走了怎么办!” 像这样的情景,家长在生活中肯定会经常遇到,作为家长,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总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想去呵斥孩子,而不是换种角度思考问习题,为什么会在亲子关系中遇到类似的一些问习题,并且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父母的情绪容易失控?心情签名 所谓冲突,就是说两方各自的需求不同,因此而产生对立。在生活中,我们所向往的生活,是没有冲突,很和谐的。但实际上,只要在关系中存在两个以上的人,就会存在一定的冲突。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也是一样的,当孩子的思想行为与家长的想法不一致时,或是孩子的行为或观点与自己的期望不同,而自己又很想让孩子的所作所为都在家长的掌控之中,自然而然就产生冲突。 为什么家长会由亲子间的冲突开展成情绪失控? 许多时候,假如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的一些行为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一部分原因是源自于对孩子的不信任,觉得孩子这做不好,那做不好,不给孩子锻炼、尝试的时机;还有一部

分原因就是家长管的过于宽泛,本是孩子自己需要负责的事情:比如,穿衣服,吃饭,整理书包等生活中最基本的事,又或是,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作为第三方的事。假如按照孩子自己的处理方式进行,最终他们会品尝到“自然后果”:穿衣服太慢上学会迟到;吃饭的时候吃不饱会饿肚子;不提前整理书包会忘带东西;两个人一直打架会受伤害。家长经常因为担忧孩子会出现这些问习题,而不停的唠叨或着急干预,当家长介入而情况还没有改善时,家长的情绪炸药包就会被霎时“点燃”,从而失控。经典美文欣赏 错误的沟通也是引起家长情绪失控的原因之一。很多事情其实不是自己的表达内容不好,而是说话的语气、措辞、和沟通方式技巧不对,从而让对方产生排斥心理。比如,说孩子喜欢吃糖,还不喜欢刷牙,家人的出发点本来是担忧孩子,一开口教诲却成了:“你看你,不让你吃这么多糖,你非要不听话,还不刷牙,以后牙齿都掉光了看你怎么办。”像这样一些责备性的语言,能把对方的情绪“点燃”,引起孩子的排斥。 还有就是家长本身的一些心理及情绪变化。当家长的工作不顺心或心情烦躁的时候,略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激发自己的情绪,各种不顺心和找茬就出现了;相反,假如你的心情很好的时候,孩子即便再闹家长也会觉得是心爱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长自己揣摩孩子的心理,比如:“我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小,在少儿园会不会被欺负”、“孩子刚去少儿园,也不知道饭好不好吃,能不能吃饱”、“我家孩子,学习不好,学个特长也学不好,以后什么也做不成怎么办”像这样的一

母亲的情绪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母亲的情绪对孩子成长 的影响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母亲的情绪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有没有发现,在我们周围,许多优秀的父母的子女却表现平平是因为父母忙于事业疏于引导还是父母在照顾好子女衣食住行的基础上,处于无效说教的状态? 家庭的幸福,不仅需要爱,更需要理性与科学管理。一、正确解读父母两个字的意义 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质量,就是风度。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再特别说说母亲的“母”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这是我们生命角色里面必须解读的内涵。 第一个字是“虚”。 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不可理解。为

什么这样,就是这个“虚”没做好,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围着。 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吗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个字是“柔”。 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这样一个“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能力。 正确理解了作为父母的教育内涵,那么,我们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请千万不要急着报班、着急找家教、着急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今天我们特别解读一下这两个字,一个是心,一个是情,无心无意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有情有礼是家庭教育有效实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教

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孩子一生的成 长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

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 “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1234>>>

自我情绪管理的价值与意义

自我情绪的管理价值与方法 李俊如 陕西师范大学 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09级物理二班【摘要】许多人因为受不了生活压力或者无法处理感情问题而走上绝路,这反映人们缺乏情绪表达与管理的能力。人们的情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真正地以完全尊重的态度理解人们情感的时候,大家的生活才被真正重视。自我的情绪管理教育对情绪认知及情绪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自我情绪管理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培养自我情绪管理的价值与方法。 【关键词】:自我情绪管理价值方法 自古以来,由于社会的物欲横流,造成人们只重视个人享受与社会地位,而忽略了情绪的自我情绪的发展。然而情绪会影响认知学习与行为表现。所以往往等人们发现自己成就不高,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注意到自我的情绪问题,开始来补救。结果被动、消极,费时,费力成效低。通过了解自我情绪的管理价值与方法可以做好情绪管理,避免情绪失控,培养人们负责任与自我实现的正确态度。 一、自我情绪管理的价值 1、人们的情绪 情绪(emotion)是什么?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此种状态虽为个体自己所能体验,但不易为其所控制,它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进作用,并导致其生理与行为的变化,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简言之,情绪就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情绪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的的情绪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只会哭和笑到种种高级社会

情感的产生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简述为以下四个过程。 (1)从情绪的表现形式来看——由外显到内隐。个体情绪的表现从明显的、外露的向不明显的内敛的情绪表现发展。 (2)从情绪控制能力来看——由冲动到自制。个体情绪的发展是从毫无控制的表现,到有一定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表现。 (3)从引起情绪的刺激来看——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最初是由具体的某个刺激与直接作用于个体才能引起情绪,以后则可以通过言语、表象、行为、社会评价及自我评价等因素引起情绪。 (4)从情绪表达内容来看——由生理性需要到社会性需要。最初情绪表现为生理需求是否获得满足,以后才产生了与社会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需要,最后又产生了与社会评价相联系的情绪,情绪反映的社会性越来越强。 2、自我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体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Goleman(1995)(注:Goleman,D.(1995).Emotional York:Bantam Books.)主张情绪管理主要包括情绪的评估与表达(appraisal and expression of emotion)、情绪的调整(regulation of emotion)、情绪的运用(utilization of emotion)等三个部分(1)情绪的评估与表达。正确的评估与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情绪智慧最基本的部分,而能觉察他人的情绪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层面。情绪智慧较高的人,不但是良好的情绪传送者,同时也是个体贴的信息接受者,他能了解别人的感受,觉察别人的真正需要,将情绪表达与觉察能力运用自如,从而与人建立互信的关系。 (2)情绪的调整。情绪智慧的另一要素是情绪调整能力,该能力是指个体能采取一些策略来处理激起的情绪,应对内外的情绪压力,以维持身心平衡。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仅能够处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会处理别人的情绪反应,而面对别人的情绪时,能适当地应对并给予安慰,进一步也能影响别人的情绪。 (3)情绪的运用。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也无价值高低之别,不过因个体的情绪作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与影响。因此情绪智慧的另一个要素就

如何教育孩子控制好情绪

如何教育孩子控制好情绪 助孩子认知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我们可以随时指出孩子的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 现在很多家长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其实,共情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当时的具体感觉。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当孩子很生气时,他会对这种情绪识别也很反感,完全不听。我们可以先让他自己冷静下来,等孩子平静后,再回过头来跟他聊聊刚才的感受。 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前面讲积极情绪时说,我们应该刻意地多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样给自己增加积极的元素。 具体该怎样做呢?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随时给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种细节。生活中的点滴很容易被忽视略过,我们指给孩子看,就是在延长这些瞬间、扩大这些细节。每天放学时,我们常常看夕阳的颜色。有时是粉红的,她就说是草莓味的;有时是金黄色的,她就说是橙子味的。

这两天刚下过雪,我和女儿回来时,路上都是冰,很滑,一路走得很艰辛。她倒是很乐观,说灌木丛上都是棉花糖。我们又一起感受脚下的碎冰。我们想象一个冰雪王国,想象自己住在里面。她发现薄冰下面有气泡,就去踩踩,气泡就动一动。我又抱她摸树上的冰挂……我希望她忽略路不好走的事,把这些点滴的美好存到心里。 品味美好的另一个方法是,存储记忆,延长美好。就是说,给好事拍照、录像、写日记记录、存档,经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顾这些美好的瞬间。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质量,就要培养孩子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做事情的习惯。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小孩耳濡目染,都能跟大人学会做事情时合并几件事,这样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实际上养成了分心的习惯。专心地吃饭、打、走路,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更多。品味美好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分享。 我们都知道,不能强迫孩子去分享。鼓励孩子主动分享,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小孩之所以有时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对所有权还缺乏安全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限,对环境感到不可控、难以预期。这些大人都要理解。其实很小的孩子也可以有主动分享的行为。我女儿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经常互相分享吃的。在家里,吃水果她都能先给大人分一圈,有什么好东西她也主动拿给大家看看,虽然有时很有保留的样子——只给你看一秒就收回去了,或是只许看不许摸。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