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国·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The Songshan Lake Hi-tech Industrial Park Plan of Dongguan in China

说明书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年8月

目录

一、项目提出·现状概况

1.项目提出

2.现状概况

二、科技产业·生态

1.科技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包容性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科技产业园

三、现状·未来

1.东莞产业发展概况

2.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

3.从“人”字到“个”字—市域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4.东莞主城区“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及职能分工

5.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典型范例

四、选址·定位

1.优越性

2.前瞻性

3.目标与定位

4.综合生态新城基本条件

5.产业发展特征

五、构思·设计

1.规划原则

2.总体构思

3.发展规模

4.形态与结构

5.生态功能布局

6.用地功能分区

7.用地规划

8.景观设计

9.交通体系

10.绿地系统

11.配套设施

12.形象策划

六、安全体系

1.环境保护

2.生态安全

3.综合防灾

4.环卫规划

七、信息化规划

八、市政工程专项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2.污水工程规划

3.雨水防洪工程规划

4.电力工程规划

5.电信工程规划

九、分期开发指引

十、近期建设规划

十一、开发模式

1.开发指引

2.分期开发

3.管理模式

4.融资渠道

5.开发模式

十二、附件

附件1: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函[2001]444号)“关于同意扩大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附件2: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环境影响的评价大纲环评结论及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3: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纲要评审意见

一、项目提出·现状概况

1、项目提出

“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正在形成一个都市区域,这里将成为21世纪卓越的工业、商业与文化中心。区域核心城市业已完成产业的置换和升级,中小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也在不断进行。

从1991年至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2846.8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7.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东莞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东莞凭籍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外向型加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交通沿线形成高度的城镇化地域。但从发展竞争能力上,其城镇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空间构成尚表现出城镇化初级阶段的特征,距现代城市化的要求尚有相当距离。因而,改善城市发展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整合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要素之空间配置,提高中心城区的竞争实力,成为发展的必然。

根据广东省委指示,东莞要抓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使它从出口加工基地型城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转变,并与广州、深圳协调发展,共同构成珠三角组合城市群。在此基础上,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和“一网两区三张牌”,将现有市区—同沙—松山湖科技园区的功能整合为一个整体,建设东莞“主城区”的构思。

东莞市委、市政府为落实上述构想,把位于莞深高速与常虎高速公路接驳区段的松木山水库周边地区建设成为全新的生态型科技产业新城。简称“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意喻东莞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如苍松劲柏、长盛不衰、长青不老。具体地说,就是以高速公路交通枢纽为中轴,对松木山水库周边地区重新进行规划,合理布局“产、学、研、景”功能,保育性开发该地区,既保留原有的自然风光,又增添现代化的高新区气息,整个“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控制面积约59.43平方公里。

统筹规划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确定本世纪前1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相关配套设施的总体规划,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拓展更大的空间,是保持和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总体优势的一项重大决策,从而实现东莞市制造业基地向国际制造业名城转变;同时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将构造东莞重要的科技产业中心,适应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需求,成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器,实现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随着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必将形成一批具有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卫星城镇,大大提高城市化水平。

2、现状概况

(1)地理位置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东江下游,北靠广州,南依深圳,东邻惠州、博罗,西隔珠江与番禺相望,处于穗、莞、深、港经济走廊的黄金地段。

东莞市境内东南部和中部为丘陵,北部为东江流域平原,西部和西北部濒临珠江口,是河涌交错的水网地带,形成了自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地势。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处于东莞中部大朗、寮步和大岭山三镇围合区域,属丘陵水系发育地区,位于莞深高速公路中段,距离广州83公里、深圳35公里、莞城25公里。

(2)气候条件

规划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靠近南海沿岸,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冬夏季风交潜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日温差小。年均气温为22℃,一般年份最高温度36℃,最低温度3-4℃。正常年份,年降雨量为1800-2000毫升。年日照时间为200天以上,雨季40-60天,无霜期在350天左右。规划区气候适宜热带、亚热带水果、花卉及多种蔬菜的生长,不少产品在港澳占有重要地位。

(3)生态环境

规划区大量的森林覆盖和自然水体,加上地处低纬,日照时间长,大气对流旺盛,空气交换量大。其中常风风速比广州大0.8倍,比深圳大0.5倍,自净能力强。适宜开发高科技研发、产业、旅游、度假。

(4)淡水资源

规划区依托松木山水库供水,水资源极为丰富。水库总库容6520万立方米,集雨面积54.2平方公里,建有日产10万立方米的大型自来水厂。随着东江引水工程的建设,区域性供水系统形成,中西部供水能力完全能保障本地区的开发需求,规划将松木山水库定性为景观水系。

(5)对外交通

规划区有多种交通体系交汇。高速公路包括莞深高速和常虎高速;快速道路包括厚大快速和莞蛇快速;一级公路包括莞长公路和莞樟公路;国道有107国道;一般公路包括石龙大道和杨朗公路。

(6)生态资源

气候舒适宜人,青山、碧水、树林形成了独特的生态资源。生态资源包括植物密集区、自然生态区、一般植被区、人工生态区和水生态区,各类生态资源类型如表1。

表1: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生态资源评价表

(7)用地评定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59.43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42.07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70.79%,不可建设用地17.3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29.21%,各类用地的构成见表2。

表2: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用地评定表

(8)土地利用

现状土地利用包括工业用地、镇村居住用地、养殖用地、已平整用地、水库、鱼塘、园地(林地),总用地为59.43平方公里,已建设用地为1.62平方公里,见表3。

表3: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现状用地汇总表

(9)旅游资源

规划区虽无著名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但这里气候舒适宜人,青山、碧水、树林形成了独特的旅游环境,十分适合以休假、疗养为特色的旅游业之发展,尤其临近穗、莞、深、港国际旅游业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珠三角地区,莞深、常虎高速公路、虎门大桥的建设,游客来源远达珠三角粤东、粤西,远景发展十分可观。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还可能吸

引北方旅游淡季的内地南下游客。现代科技产业旅游区同传统省级旅游胜地虎门、威远岛、仙鹅湖和岭南特色的可园、茶山南社结合,构成旅游的整体优势。

(10)基础设施

●港口

东莞凭借位于珠江出海口的地理位置,近年来大力进行港口建设,发展航运事业,初步建立起了内河航运和沿海航运相结合的航运体系。近年来重点建设了莞城港、石龙港、太平港口岸,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可依托的虎门港口距离为25公里。1984年太平港设立海关,为国家一类口岸,开通直达香港的定期客货航运。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将东莞沙田货运港与太平客运港合并,定名为虎门港,并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开展客货运业务,为东莞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又开通了一条新的航线。建设中的虎门港,已建成2000吨级至35000吨级泊位11个,设计能力600万吨。1999年,内河通航里程598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338万吨。

●电力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高标准建设电力生产供应设施,形成了以大电网为基础,分布在各镇区的电厂、变电站为骨架,通达各乡的较为完善的供电系统网络。东莞2000年完成供电量178.03亿千瓦时,网供电量居全省之首。随着经济形势的持续好转,一批新的供电设施正在建设。

●电信

东莞已拥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字数据网、分组交换网、移动通信网和SDH传输网等,在全省、全国均居领先水平。近年来,邮电部门向社会推出了国际互联网、视聆通、传真存储转发、电子邮箱等多种新业务,通讯技术形成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个人化方向发展。邮政储蓄、邮政广告、特快专递等新的邮政业务不断拓展。

●给水

目前规划区已有10万吨松木山水厂,向大朗镇供水,其中部分水量可供园区近期开发建设使用。中远期可进一步利用东莞中西部供水系统双向供水网络为园区供水,松木山水库作为景观水源。二、科技产业·生态

1、科技产业园与生态环境的包容性

科技产业园在当今世界的发展非常迅速,已形成了一批世界著名的高科技的产业园区,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台湾的新竹已成为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的象征。

这些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不仅具备尖端的研究机构、世界一流的科技水平、一流的科研人才,而且还具有一流的生态环境。也正是由于其如此诱人的综合品质而被世界发展中国家所追逐。

高科技产业代表着科技进步的产业,一般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光机电一体及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高科技产业区建设必须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求靠近智力密集和工业发达的城市、交通和通讯便捷、环境优美、地理区位优越等。而环境优美已逐步成为现代高科技产业园的象征。

高科技产业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在减少,治理污染的能力在加强,环保意识更强。而且从过去长远的工业发展过程来看,工业侵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低成本低产出的运作模式使大气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这在工业发展中国家表现得特别明显。环境的破坏正使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但是人类也在不断的发展,人类更需要生存,所以也就必须要生产。时代发展到今天,人类的生产手段越来越丰富,技术不断提高,资金也越来越雄厚,抵御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正是一切最有意义的工业革命。而经济全球化又为它推波助澜,许多发展中国家可以借助于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来发展高科技产业,同时求得环境的保育和土地产出的提升。

科技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生态环境却为人类的文明提供了空间,人类不仅需要有崇高的文明,还需要有良好的生存环境,而科技产业与生态环境的结合为人类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条件,科技产业才是人类发展的真正出路。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根本理念就是要体现科技产业园与生态环境的包容性,通过科技产业园的发展战略研究,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为这种产业与生态的包容性提供平台。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国·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The Songshan Lake Hi-tech Industrial Park Plan of Dongguan in China 说明书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年8月

目录 一、项目提出·现状概况 1.项目提出 2.现状概况 二、科技产业·生态 1.科技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包容性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科技产业园 三、现状·未来 1.东莞产业发展概况 2.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 3.从“人”字到“个”字—市域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4.东莞主城区“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及职能分工 5.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典型范例 四、选址·定位 1.优越性 2.前瞻性 3.目标与定位 4.综合生态新城基本条件 5.产业发展特征 五、构思·设计 1.规划原则 2.总体构思 3.发展规模 4.形态与结构 5.生态功能布局 6.用地功能分区 7.用地规划 8.景观设计 9.交通体系 10.绿地系统 11.配套设施 12.形象策划 六、安全体系 1.环境保护 2.生态安全 3.综合防灾 4.环卫规划 七、信息化规划 八、市政工程专项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2.污水工程规划 3.雨水防洪工程规划 4.电力工程规划 5.电信工程规划 九、分期开发指引 十、近期建设规划 十一、开发模式 1.开发指引 2.分期开发 3.管理模式 4.融资渠道 5.开发模式 十二、附件 附件1: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函[2001]444号)“关于同意扩大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附件2: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环境影响的评价大纲环评结论及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3: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纲要评审意见

松山湖区域概况

区域概况: 1.东莞市概况 优越的地理位置,珠三角的几何中心。 2.松山湖概况 1)地理位置:地处东莞市的腹地,广深的后花园 2)便利交通:从松山湖出发到深圳,广州,香港都十分的便捷。 3)投资环境:松山湖北部是高科技产业带,东部是台湾高科技园,滨湖区,也就是我们所处的松山湖高新产业园,是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国际总部研发区。 近三年来,松山湖的GDP年均增长11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0%,预计到2013年工业总产值能达到1000亿元。 松山湖的世界知名度也随着参展世博会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就在10年11月,松山湖园区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更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大批世界级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俨然已经成为中国南部的创新企业基地。 松山湖的房地产业从05年起步到现在的7年时间中,价格一再攀升,洋房已由当初的8000元达到现在的2万元左右,别墅更是由当初的1万多达到现在的三四万,其价格增长之快令人惊叹。 松山湖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300亿元,其中用于绿化设施40亿。

4)生态环境:园区区域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原生态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原生态绿地,它的绿化覆盖率超过60%,在松山湖,负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1万个。 项目概况及产品业态 我们松山会馆项目就位于松山湖中心区北部,新城路与研发中三路交汇处,总占地面积212亩,共59栋,总建筑面积 18.21万平米,绿化率50%,建筑密度仅为18.88%,容积率1.36.项目东面紧靠松山湖中心公园,北临状元笔公园,南邻松山湖中心小学和广东医学院,距离国家级景区松湖烟雨和五星级酒店凯悦酒店仅几分钟车程。项目由著名的世界级建筑设计师事务所DCM担纲设计,其整体建筑风格简约时尚,这一栋被命名为未来塔的独特建筑,将成为松山湖标志性建筑,松山湖的新地标。(配张未来塔的图片) 设计独特的建筑群,创新建筑的内部空间充分考虑作为企业总部中心使用,可以自由分割出员工办公区,总裁办公,休息,会客,展示等多种功能组合。小区配套有餐厅、商务吧等商业服务,满足于企业形象展示,办公、高管居住等低密度生态型总部办公区。别墅级的商务群,实现企业总部集群发展,总部独立展示,打造城市生态豪宅办公的综合体产品。 项目的建筑设计还融入了多种新建筑理念,如新风系统,低碳,绿色环保等多种高科技的运用,使其本身成为创新技术运用的样本,

世界科技园四个案例——广州中新知识城、东莞松山湖

世界科技园四个案例——广州中新知识城、东莞松山湖 一、东莞松山湖 概况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2001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段,南临香港、深圳、北靠广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松山湖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生态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区域。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已成为东莞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将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当今世界高新园区的示范新城。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人。 发展定位 根据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开发的基础背景及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结合其选址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土地容量,综合研究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性质为:具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强烈科技创新能力的以先进工业、高新科技产业和大学园区为主的综合性生态新城,与东莞、同沙组团共同构成东莞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功能定位体现如下特点:?成为东莞市未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当今世界高新园建设的示范新城;?成为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技术中心;?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卫星城镇,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松山湖组团与莞城、同沙共同构成东莞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 规划构思 生态型新城是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主题,它既是以产业为核心的产学研集聚区,更是具有一定规模和中心职能的城市功能区。因而规划将城市的生长过

程:“生息环境—劳动发育—城市繁荣”与产业链生长过程:“产—学—研”置于松山湖特定资源环境下,将人工空间有机融入自然空间,创造生态型新城。遵循?自然生态核心—把握原始生态的脉络,以松山湖为中心,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的生态型城市;?自由富于秩序—融于自然的人工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与规划的城市空间的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滚动开发模式—落实时序推进的空间。采用多组团、系统化布局模式适应项目引进与滚动开发;?弹性布局原则—赋予整体统一的主线。简洁的交通体系与组团式的结构模式便于弹性开发。 空间布局 1.北部区:高科技产业带 十平方公里的北部区,是承接高新科技企业、研发中心与企业总部的重要载体。 以松山湖大道为界,北边重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目前已聚集华为、易事特、生益等52家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效益好的高端产业,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 松山湖大道以南的区域重点引进研发中心、总部,正在建设IT研发园、创意设计园、生态文化创意谷等一批专业园,已引进产品质量检测基地、万科住宅研发基地等27家研发、总部企业。 月荷湖周边区域是创意生活区,已全面启动超市、住宅、餐饮、学校、医院、邮政、体育等配套设施。 2.中心区:教育研发区 是松山湖的城市核心区,集行政、商务、教育、研发、商住、旅游等多项功能。 行政服务:是园区管委会及市直部门分支机构的办公场所,为企业提供一条龙的高效优质服务。

松山湖生物医药情况介绍

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东莞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制造业名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十二位、地级城市第一位,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日俱增。进入新世纪,东莞致力于实现发展模式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顺势而生,承载着东莞科技强市的伟大使命。自2001年开发建设以来,松山湖各项事业快速推进,择商选资、招才引智成效显著,产业聚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已发展成为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强大引擎。201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今日之松山湖,新城与产业齐飞,科技共山水一色。这里,自然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研发机构荟萃,科技精英云集。这里,崇尚创新,崇尚竞争,崇尚包容。美丽的松山湖,已成为东莞自主创新的旗帜、转型升级的先锋;美丽的松山湖,已成为前景无限的科技投资沃土、财智聚集高地;美丽的松山湖,已成为创新创业者展现身手、追求成功、实现梦想的乐园。 中国最美的国家级高新区优质配套助推产业升级 松山湖既是产业形态上的高新区,更是发展形态上的科技生态新城,园区各项配套齐备,配备了完善的商业金融、餐饮购物、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休闲旅游、邮电通讯等城市服务设施,为推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成130多公里高标准道路以及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 公共设施:建成医院、学校、图书馆、银行等公共设施,总建筑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 交通设施:莞深、虎岗、南环三条高速公路和东莞城市轻轨R1、R3线经过园区,园区至市内的10多条公交线路以及区内免费公交全面开通。 生活设施:中心区建成万科、锦绣山河、长城地产、和堂等一批高品质商品住宅。北部区建成面积18万平方米的创意生活城,超市、商务酒店、文体中心、学校、银行、电信、邮政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松山湖中国生物科技产业新的增长极 生物经济是21世纪的主导产业,是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谁占领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高点,就将在下一轮发展中走在前面。松山湖结合自身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积极推动大型生物医药研发平台项目发展,打造东莞及周边城市生物技术创新链,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生物科技产业新的增长极。 生物科技发展方向 松山湖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定位不局限于某个单一领域,我们的目标是在东莞乃至更大范围内打造一条完整的生物科技产业链。着重发展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医药服务产业 重点打造三大技术服务平台—— 1、专业技术类平台,如新药筛选、安全评价、模式动物实验研究等; 2、技术支撑类平台,包括实验动物中心、药品检测中心、专业孵化器、公共实验室; 3、专业咨询和代理服务平台,如合同研发外包服务机构(CRO)、医药咨询和信息服务公司,可依托体外检测、生物芯片及其他先进诊断技术提供研发服务和技术支持。

松山湖产业园案例

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到产业地产 ——松山湖国家高新产业园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以产业聚集为特征的园区开发获得了长足发展。作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相对于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产业地产更具时代意义。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穗深港”黄金走廊中段,地处东莞几何中心的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园区开发,就经历了从住宅地产到商业地产再到产业地产的发展历程。 一、开发住宅地产,完成园区基建 松山湖产业园2001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成立之初,园区发展主要模式是政府出让土地给开发商建住宅,开发商则为整个园区修建高水准的市政道路。这段时期,松山湖产业园完成了基本的基建,一幢幢高端商品房小区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连接南北。这一时期的主要开发商代表是东莞本地的光大地产,代表作品有锦绣山河、山河语岸、山河印象等大型高端商品房小区,以及由松山湖控股公司开发的主要居住对象为政府公务员的松湖花园、和堂等普通住宅、别墅小区。 这一时期开发商的作品,基本都是管委会批地、开发商盖楼兼修建周边市政道路。因为风景优美、环境好,当时房价都在万元以上,但因为人烟稀少,商业配套基本没有,楼盘入住率一直在10%以内。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东莞致力于实现发展模式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升级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山湖产业园地理位置优越,经历了住宅地产开发的第一阶段,松山湖园区周边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发达,香港、深圳、广州、惠州、珠海、中山均在松山湖一小时经济圈范围。除了地理位置的优越,松山湖的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园区拥有8 平方公里淡水湖,14 平方公里原生态绿地,位于园区内的松湖烟雨景点位列东莞八景之首,年均游客数量达450 万人次。

东莞松山湖科技园规划

023 基于知识经济的科技园规划实践 —— 以东莞松山湖为例 ■ 倪有为 [摘 要] 随着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战略,科技园作为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迎来了新的机遇。东莞松山湖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园,将基于知识经济特征重新审视自身价值定位,强调空间资源整合和空间秩序再生,探索新时期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松山湖 可持续 为了应对知识经济背景下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推动科技园的建设,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三大聚集地。但综合审视我国当前科技园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创新产业链不完整、创新环境要素不完善等症结,需要基于知识经济关于产业布局、区域创新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对科技园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索。 一、 知识经济概念及特征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被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 结合科技园的发展特点,知识经济主要包括以下特征: (1)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知识经济的增长是高度集约、知识密集型的增长方式,主要依托知识的创新—— 既包括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也涵盖对科学技术的新应用,更强调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科技创新向产业链其他环节延伸,即“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2)以高新技术为产业支撑。科学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推动了新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更积极与传统产业结合,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带动传统专业升级。 (3)可持续发展模式。知识经济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知识能重复利用的特点以及其溢散效应,使传统工业经济中经常出现的边际递减效益不再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而知识经济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方式的转变,也极大降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冲突,使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可能。 二、 科技园发展趋势研究 1. 核心动力—— 科技创新 科技园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创新主体之间的良性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企业将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借助市场力量形成完整的创新产业链。 美国硅谷、法国安蒂波利斯等成功的科技园区,都是围绕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园区提供智力支持,吸引大量技术和服务人才,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学的支持和参与不仅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智力资源,更形成了 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从而形成了智力、资本的聚集效应。 2. 竞争优势—— 生态环境 科技园以知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为主要支柱,由于科研条件、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条件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生态环境要求较高,而对传统产业发展所依赖的地形条件要求相对较小。因此,科技园的选址更倾向于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既可以降低高新技术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生产环境维护费用,又可以通过高质量的环境吸引技术和服务人才。此外,良好的环境也能激发人才的创新效率,促进创新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3. 发展基础—— 公共服务 纵观国内外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由园区向城区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从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条,以及高标准、高品质的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都是吸引技术和服务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保障。生产、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的产城一体化,成为了科技园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 三、 松山湖的发展路径探索 过去十年,东莞松山湖科技园一直坚持着“科技与山水一色、发展与生态兼容”的独特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惯性,并渐生秩序,成为了一种鲜明的城市化品牌,是珠三角地区迅速崛起的科技园区。 但是在经历快速成长阶段后,日益强化的生态系统保育需求、区域间方兴未艾的产业转移升级等外部条件变化,使得松山湖不再一枝独秀。剩余有限土地和已开发土地显现的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城市影响力以及未来的演变等一系列内部判断,都促使松山湖适时进行策略性检讨,并以再度前瞻的规划标准去发掘自身的价值。 1. 主体功能整合 科技园的主体功能主要包括生产、生活和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生产功能的核心是科教、研发,生活功能包括居住及配套,服务功能包括生产性服务(金融、信息、物流等)和生活性服务(文化、娱乐、餐饮等)。 松山湖在过去的十年间依托东莞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所发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环湖居住板块也初具规模,但在服务功能板块存在缺失。同时,三大板块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手段,尤其是房地产带动的住宅区建设,与生产功能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之间并不匹配。在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的同时,也造成园区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等弊端。 面对平衡生产、生活、服务三大功能的新需求,一方面要补全服务短板,结合园区自身价值定位,以及园区和周边镇区在产业和配套上的相关性,强 化以产业链管理和服务为主的智慧松山湖特色中心。另一方面,继续引进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通过华为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创新土壤,带动创新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最后,还要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向具有创新价值的环节倾斜。通过将居住用地出让与科技研发、产业用地捆绑等有效的管理手段,扭转住宅用地供应与生产功能脱节的难题。 2. 空间结构重组 围绕科技城的生产、生活、服务三大功能板块,构建新的多中心城市结构——“一条环湖公共服务带、三大产业集群区、多个公共服务中心”。 结合环湖生态核心,构建由综合服务中心、科研创新中心及金多港休闲服务中心等多个以生产性服务功能为主的环湖公共服务带,打造具有松山湖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使环湖地区成为园区最具活力的场所。 图1 松山湖空间结构重组示意图 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形成高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三大产业集聚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主要引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电子高科技企业和研发平台;生物技术集聚区以生物医药研发为核心,发展医疗器械和健康服务业,完善从教育、科研、中试到生产、销售完整的产业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 (下转第025页) 万方数据

东莞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东莞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 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的申报、认定、考核及相关管理工作,引导和促进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结合园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以下简称文创园)是指集聚了一定数量具备自主创意研发能力的文化创意企业,能够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技术及服务平台,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第三条东莞松山湖宣传文体局(以下简称宣传文体局)是松山湖的文化产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文创园的认定、审批、考核及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四条本办法实施前已获得“东莞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称号的,应根据本办法重新申请认定。申请认定文创园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是法人单位;

(二)具有合法、完备的立项审批手续; (三)主导产业及行业门类符合东莞市、松山湖的文化产业政策重点扶持方向和产业布局规划,文化产业占比60%以上; (四)有合理规范的管理机构和运营机制,能够有效组织开展文创园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不低于60%; (五)有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及文明氛围良好;有完善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能为入园企业提供企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研发、交易推广以及融资等公共服务; (六)文创园实际投资额应达5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且年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已入驻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包括企业、社会团体、设计室、工作室等)15家及以上,且使用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 (七)文创园的场地属自有物业的,要求产权清晰,在5年内不得变更用途;属租用物业的,要求租用合同期不少于5年,在租用期内不得变更用途; (八)规范运营一年以上。 第五条经国家有关部委办局认定的文化产业类园区(基地),或经广东省文改办认定的“广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省文化厅认定的“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或经市文化产业主管部门认定的“东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东莞市文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

发帖人: keynes 点击率: 3275 东莞市位于经济快速增长的珠三角地区。由于这一地区的经济正面临结构性改变,各种经济力量的分化与组合,为本地区发展带来众多机会。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东莞市将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国际制造业 的中心城市。 针对东莞不完备的城市功能和不明确的发展格局,2001年6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松山湖(原松木山水库)附近建设以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为主题的产业园,并同步开始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全面规划和 设计工作。 围绕松山湖的整个城市设计任务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投标) 2、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中部地区城市设计 3、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规划及总平面设计 项目一: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投标) 项目规模:用地约2.5平方公里,研究影响范围约30平方公里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将成为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器,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未来东莞的形象代表。”在城市发展决策的推动下,松山湖总体规划和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同步展开。 松山湖地区拥有优美的环湖丘陵地貌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加上东莞市雄厚的经济积累和发展特点,对于松山湖建设标准的定位成为城 市设计的关键。

一、设计构思 1.城市设计首先从地区发展资源的有效配置上全面分析松山湖的战略意义。松山湖地区所负载的并不是一个单纯产业园的内涵,它的建设将对东莞不完备的城市功能和不明确的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座以地区创新为目标,以产业服务为主体的新城。 2.城市设计引入了城市经营的思考方式,充分认识不可确定的发展需求,判断城市预期的获利方式。松山湖新城只有在竞争的城市发展环境中以活跃的媒体身份出现,才能真正成为东莞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因此,新城的设计主题表达为一个为变换的需求提供不变场所的概念: 城市的舞台。 3.以灵活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城市设计为可确定的需求提供充足 的发展空间,对不确定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 近期,新城将成为东莞工业城镇的服务枢纽。 远期,将以其先进的城市文化形成地区性的新生活基地。 二、设计特色 1.城市设计在深入研究松山湖城市使命的基础上,与总体规划互动思考,自上而下、全面创造新城在“舞台”环境上的供给优势,进而 提供可操作的中心区城市设计策略。 (1)城市功能选择—“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松山湖新城不是一个孤立的城市发展计划,它是构造东莞市“三位一体”的整体发展框架的重要一环。莞城强调核心性,新城更强调外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 For Research & Development District Of Songshan Lake SCI.&TECH.Industry Park,Dongguan 说明书·图集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目录 前言 1. 项目背景分析 2. 现状概况分析 3.功能目标定位 4.规划理念与技术路线 5.规划总则 6.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7.道路交通规划 8.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引导 9.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10.配套设施规划 11. 总平面布置 12.竖向规划 13.市政工程规划 14.分期建设规划与实施建议 15.投资估算分析

前言 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把松山湖建设成为东莞科技中心”和松山湖新一轮的发展切入点就在“发展科技”的指示精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9月对松山湖研发区进行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咨询邀标工作,评审会后,确定了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与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共同合作完成下一步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项目组重新对规划用地进行现场踏勘、方案比较等方面工作,在结合松山湖意见的基础上综合东南院与东莞院两方案各自的优点,形成了修改方案,于2005年11月23日向管委会领导汇报并得到认同,再根据会议具体意见对方案进行了调整、深化,并多次与松山湖规划建设局有关领导互相交流,形成确认方案。 由于松山湖管委会相关领导对研发区发展思路有调整,项目组于2006年1月结合管委会意见形成了本次调整方案并得到管委会认同。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松山湖管委会、松山湖规划建设局相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 For Research & Development District Of Songshan Lake SCI.&TECH.Industry Park,Dongguan 说明书·图集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目录 前言 1. 项目背景分析 2. 现状概况分析 3.功能目标定位 4.规划理念与技术路线 5.规划总则 6.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7.道路交通规划 8.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引导 9.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10.配套设施规划 11. 总平面布置 12.竖向规划 13.市政工程规划 14.分期建设规划与实施建议 15.投资估算分析

前言 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把松山湖建设成为东莞科技中心”和松山湖新一轮的发展切入点就在“发展科技”的指示精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9月对松山湖研发区进行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咨询邀标工作,评审会后,确定了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与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共同合作完成下一步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项目组重新对规划用地进行现场踏勘、方案比较等方面工作,在结合松山湖意见的基础上综合东南院与东莞院两方案各自的优点,形成了修改方案,于2005年11月23日向管委会领导汇报并得到认同,再根据会议具体意见对方案进行了调整、深化,并多次与松山湖规划建设局有关领导互相交流,形成确认方案。 由于松山湖管委会相关领导对研发区发展思路有调整,项目组于2006年1月结合管委会意见形成了本次调整方案并得到管委会认同。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松山湖管委会、松山湖规划建设局相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松山湖园区简介

松山湖园区简介 东莞致力于发展模式创新, 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 松山湖高新区因此顺势而生。自2001年开发建设以来, 松山湖按照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科学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的发展目标, 各项事业快速推进,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成效显著, 产业聚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逐步发挥出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的双带动作用, 已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强大引擎。 作为东莞“四位一体”主城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月正式获国务院授牌。坐落于“广深港”黄金走廊腹地,地处东莞几何中心,南临香港、深圳、北靠广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松山湖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新城。 2005年以来,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0倍,年均增长率达81%,税收增长20多倍,年均增长率达120%。连续被授予“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国际企业创新园”、“中国青年留学人员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2008年,松山湖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布局,将园区土地等优势资源更多地集中到核心功能开发上,进一步扩大研发和总部功能区范围,集聚大批研发机构和企业总部,突显松山湖作为科技中心的形象和功能。

北部区:高科技产业带 以松山湖大道为界,北部区重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目前已聚集华为、易事特、生益等52家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效益好的高端产业,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 松山湖大道以南的区域重点引进研发中心、总部,正在建设IT研发园、创意设计园、生态文化创意谷等一批专业园,已引进产品质量检测基地、万科住宅研发基地等27家研发、总部企业。 月荷湖周边区域是创意生活区,已全面启动超市、住宅、餐饮、学校、医院、邮政、体育等配套设施。 中心区:教育研发区 是松山湖的城市核心区,集行政、商务、教育、研发、商住、旅游等多项功能。 研发: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创业园、虚拟大学园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聚集中小创业企业130多家;引进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华南工业设计院等一批大型科研机构。

东莞大朗松山湖大岭山知名企业

伟创力(东莞)高薪招聘员工 发布时间:2011-6-27 9:45 所在地: 职位性质:全职 公司名称:伟创力(东莞) 伟创力公司总部设在新加坡(新加坡注册登记号码:5),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EMS),专注于电脑制造业、工业、电信业基础设施、医疗器械制造业、移动通信及电子消费类产品,为这五大主要市场领域的客户提供创新性设计与制造服务。 伟创力(东莞)工业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石大公路,2002年8月正式加入伟创力(Flextronics)的行列,园区面积100,000平方米,园区内有:东莞伟创力实业,东莞佳汇电子厂等。内有整洁无尘的空调生产制造车间和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主要产品为:Dell/ HP/Apple/Rim等电源产品。工业园内设有两个标准篮球场、四个羽毛球场;并设有图书室、网吧、中国银行自动柜员机、百货商店等,生活设施非常齐全。公司提供免费交通车往返深圳市区及东莞市区。员工宿舍内还设有广播室、乒乓球室、舞蹈室、游戏机室、电视机房等,并定期为员工放露天电影、举行舞会、体育竞赛,年度聚餐/纪念日等。公司还组建了“阳光之家”,举办娱乐活动和社区活动,通过提供援助给有紧急需要的个别员工,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对某些有益事件进行资金支助;安全日运动;环境日集会;城市清洁等,欢迎有志人士加入伟创力大家庭 一.招工要求 1.年龄16周岁以上,有本人真实的身份证; 2.初中以上学历优先 3.有电子厂工作经验,或者能识别电子原件者优先 二.面试要求: 1.员工面试时需要提供身份证原件及其复印件,两张一寸彩色近照; 2.公司统一进行面试,合格者,并由公司派车,由医生陪同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 3.体检合格后,须带一张两寸红底照片,一张身份证复印件按规定时间到公司报到;

松山湖近期建设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1 -第二章发展目标谋划 ........................................................................................... - 2 -第一节近期建设目标.. (2) 第二节近期建设策略 (2) 第三节近期空间框架 (2) 第三章园镇统筹对接 ........................................................................................... - 4 -第四章园区近期行动 ........................................................................................... - 5 -第一节产业提效行动.. (5) 第二节服务完善行动 (5) 第三节交通提升行动 (7) 第四节环湖提质行动 (8) 第五节市政巩固提升行动 (8) 第五章重点地区指引 ......................................................................................... - 10 -第一节松山湖北站地区.. (10) 第二节南湖地区 (10) 第六章2017年度建设计划 ............................................................................... - 11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 - 12 -第一节用地保障.. (12) 第二节规划机制 (12) 第三节实施指引 (13) 第四节政策保障..................................................................................................... -13-附表......................................................................................................................... - 15 -附表1:近期城市建设指标一览表 (15) 附表2:空间管制要素一览表 (16) 附表3:城乡建设用地汇总表 (17) 附表4: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17) 附表5:近期各板块重点建设产业项目一览表 (19) 附表6:服务完善行动项目一览表 (19) 附表7:交通提升行动项目一览表 (23) 附表8:环湖提质行动项目一览表 (28) 附表9:市政巩固提升行动项目一览表 (29) 图纸目录 ................................................................................................................. - 32 -

东莞松山湖公司统计表

松山湖公司统计表: 东莞市泰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留学生创业园11号楼首层 玮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中小科技企业园五栋 东莞市漫步者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工业东路2号 东莞市一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创新科技园11号楼四楼401B 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科技九路二号 广东雨林木风计算机科技有限公 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17号楼 司 东莞市中科教育有限公司 广东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东莞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北部工业区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园13栋大船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广东东莞东莞市松山湖北部工业城工业西路4号 瀚森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东莞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九路六号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广东东莞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北部工业区西二路 宏川集团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松科苑1栋 西迪士质量检测技术服务(上海)有限 广东东莞松山湖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园 公司东莞分公司 广东东莞常平麦元管理区&东莞松山湖北部工业园 东莞安美时电子有限公司&天弘(东莞) 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迪凯精密管材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松科苑8栋1楼 东莞市光谷华科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东莞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科技九路1号 一胜百模具(东莞)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北部工业园 管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留学人员创业园区11号楼 新能源(香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 产业园区北部工业区 东莞市盈通光电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创意生活城A栋 东莞市普赛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松山湖微电子科技大厦 东莞市网络文化协会广东东莞广东省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科苑17号楼 广东洛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科苑19号 东莞市天域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工业北一路5号 东莞市成长教育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松山湖留创园7栋315 东莞圣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英迈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科苑7号楼520室 东莞哈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科苑博士生创业园8栋205室 东莞市普赛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园普赛特科技大厦 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园有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科苑路6号 限公司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

编制时间:2001.1-2002.8 获奖情况:2003年度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项目三等奖 项目负责人:范钟铭、余晓东 主要参加人:张文、王广鹏、 徐建杰、梁峥、郭启华、陈郊 项目简介: 一、项目概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莞城市发展逐步出现转型的需求,为实现其从出口加工基地型城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转变,与广州、深圳和惠州协调发展,共同构筑珠三角组合城市群的目标,东莞市提出了“建设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应对空间发展策略,提出了把位于东莞市中部大郎、寮步和大岭山三镇镇区围合的松山湖区域,总面积59.43平方公里,建设成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实现东莞市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莞城、松山湖、同沙生态区“三位一体”主城区空间格局的发展战略。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面临着两大任务,之一是提升城市产业结构。通过激发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的集聚与稳定;之二是建立东莞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形成中心城区的极化功能,拉动城市化向高质量提升。 本次《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需要从发展战略提升到具有法定意义的总体规划,在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建立新的规划支撑体系。规划首先协助完成了规划选址意见书和选址的环境保护评价;其次,研究论证了松山湖科技产业 园在市域产业布局和主城区的地 位,确定了市域产业核心和城市“三 位一体”主城区的发展定位;再次, 分析了国内外高新园区和新城的实 践经验和设计理念,结合松山湖的 实际情况编制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总体规划,含盖了发展策略、总体 规划及实施建设等内容。 二、技术路线 规划的技术路线设计为:以区 域分析为基础,以城市空间整合为 目的,以资源合理利用为宗旨,以 产业布局为主线;理论演绎与实证 研究互动,纵横对比与定性定量互 补。工作方法上强调以下几点:① 从东莞市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 战略高度分析入手,提出在现有资 源条件下,集聚和扩张地域经济活 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制造 业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动力;②在全 市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特 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高新 园区和新城建设的实践经验和设计 理念,围绕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合理 配置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地景资 源和自然资源,确定松山湖科技产 业园的发展定位、开发时序、首期 启动、建设模式等;③进行土地利 用、生态保育、景观设计、城市形 象等多方面的空间布局规划以及土 地利用规划基础上的空间管制和政 策引导;④强调可实施的基础设施 的近远期安排。 三、主要规划内容 1、园区定位 根据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开发的 基础背景及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 展的前景分析,结合其选址区域得 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土 地容量,综合研究松山湖科技产业 园的性质为:具独立自主知识产权 和强烈科技创新能力的以先进工 业、高新科技产业和大学园区为主 的综合性生态新城,与东莞、同沙 组团共同构成东莞市“三位一体” 的主城区。功能定位体现如下特点: ①成为东莞市未来经济发展、产业 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②成为 珠江三角洲乃至当今世界高新园建 设的示范新城;③成为东莞市高新 技术产业中心和技术中心;④形成 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 卫星城镇,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⑤松山湖组团与莞城、同沙共同构 成东莞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 2、规划构思 生态型新城是松山湖科技产业 园的主题,它既是以产业为核心的 产学研集聚区,更是具有一定规模 和中心职能的城市功能区。因而规 划将城市的生长过程: “生息环境— 劳动发育—城市繁荣”与产业链生 长过程:“产—学—研”置于松山湖 特定资源环境下,将人工空间有机 融入自然空间,创造生态型新城。 遵循①自然生态核心—把握原始生 态的脉络,以松山湖为中心,自然 生态环境为背景的生态型城市;② 自由富于秩序—融于自然的人工环 境。自然生态环境与规划的城市空 间的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③ 滚动开发模式—落实时序推进的空 间。采用多组团、系统化布局模式 适应项目引进与滚动开发;④弹性 布局原则—赋予整体统一的主线。 简洁的交通体系与组团式的结构模 式便于弹性开发。 3、空间布局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是一个以生 态为核心的城市,其城市形态将是 围绕生态核心逐步向外生长的城 市,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 相互渗透,且递级增长,由内到外, 自然环境效果逐步削弱,相反城市 环境逐步加强,城市形成一个内疏 外密、内核式的圈层结构形式,规 划以松山湖为核心按三个圈层进行 空间布局:①生态核心区:生态核 心绿地及水源保护区;②内圈层: 中心区、科教研发区、居住区、休 闲娱乐区;③外圈层:高新技术产 业区,属生态影响区。 针对这种形态与结构,园区三 条类环状的主要城市干道更加强化 了这种结构形式,环路内侧基本为

+++世界科技园四个案例——广州中新知识重点城、东莞松山湖

一、东莞松山湖 概况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2001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段,南临香港、深圳、北靠广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松山湖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生态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区域。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已成为东莞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将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当今世界高新园区的示范新城。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人。 发展定位 根据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开发的基础背景及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结合其选址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土地容量,综合研究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性质为:具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强烈科技创新能力的以先进工业、高新科技产业和大学园区为主的综合性生态新城,与东莞、同沙组团共同构成东莞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功能定位体现如下特点:①成为东莞市未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②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当今世界高新园建设的示范新城;③成为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技术中心;④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卫星城镇,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⑤松山湖组团与莞城、同沙共同构成东莞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 规划构思 生态型新城是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主题,它既是以产业为核心的产学研集聚区,更是具有一定规模和中心职能的城市功能区。因而规划将城市的生长过程:“生息环境—劳动发育—城市繁荣”与产业链生长过程:“产—学—研”置于松山湖特定资源环境下,将人工空间有机融入自然空间,创造生态型新城。遵循①自然生态核心—把握原始生态的脉络,以松山湖为中心,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的生态型城市;②自由富于秩序—融于自然的人工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与规划的城市空间的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③滚动开发模式—落实时序推进的空间。采用多组团、系统化布局模式适应项目引进与滚动开发;④弹性布局原则—赋予整体统一的主线。简洁的交通体系与组团式的结构模式便于弹性开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