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湘教版七上数学第1章 有理数第2节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学案

(最新)湘教版七上数学第1章 有理数第2节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学案

(最新)湘教版七上数学第1章 有理数第2节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学案
(最新)湘教版七上数学第1章 有理数第2节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学案

《绝对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于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加深对数轴作

用的认识。

2、通过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

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重点: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会求已知数的绝对值

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0的相反数是,3的相反数是,-3的相反数是。

2、化简:-(-5)= -(+5)=

二、自主探究

1、情境引入:两只小狗从同一点O出发,在一条笔直的街上跑,一只向右跑10米到达A点,另一只向左跑10米到达B点。

(1)若规定向右为正,则A处记做__________,B处记做__________;

(2)A处距离出发点“O”米,B处距离出发点“O”米;

(3)这两只小狗在跑的过程中,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4)在数轴上的A、B两点又有什么特征?

2、在数轴上找到-5和5的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10与10呢?

总结: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无需考虑数的正负性质,比如:在计算小狗所跑的路程中,与小狗跑的方向无关,这时所走的路程只需用正数,这样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

3、绝对值的概念

1 / 3

有理数、数轴、绝对值、加减法练习卷上课讲义

有理数、数轴、绝对值、加减法练习卷

2016.6有理数、数轴、绝对值、加减法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六月份某登山队在山顶测得温度为零下32度,此时山脚下的温度为零上12度,则山顶的温度比山脚下的温度低() A .20° B.﹣20℃C.44℃D.﹣44℃ 2. 2的相反数是()A.B.C.﹣2 D.2 3.如图,数轴上有A ,B,C,D四个点,其中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是() A.点B与点D B.点A与点C C.点 A与点D D.点B与点C 4.如图,数轴上有M,N,P,Q四个点,其中点P所表示的数为a,则数﹣3a所对应的点可能是() A.M B.N C. P D.Q 5. 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a+b|的结果是() A.﹣a﹣b B.a+b C.a﹣b D.b﹣a 6.如图,数轴上有四个点M,P,N,Q,若点M,N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则图中表示绝对值最大的数对应的点是() A.点M B.点N C.点P D.点Q 7. |﹣2|=x,则x的值为() A.2 B.﹣2 C.±2 D.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B.最小的自然数是1 C.最大的负整数是﹣1 D.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是:1,0,﹣1 9. a、b是有理数,如果|a﹣b|=a+b,那么对于结论:(1)a一定不是负数;(2)b可能是负数,其中() A.只有(1)正确B.只有(2)正确C.(1),(2)都正确D.(1),(2)都不正确 10.若|a|=8,|b|=5,a+b>0,那么a﹣b的值是() A.3或13 B.13或﹣13 C.3或﹣3 D.﹣3或13 11.若a≤0,则|a|+a+2等于() A.2a+2 B.2 C.2﹣2a D.2a﹣2 12.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5|=﹣5 B.﹣|﹣5|=5 C.﹣(﹣5)=﹣5 D.﹣(﹣5)=5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小的正整数是1 B.一个数的相反数一定比它本身小 C.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一定是正数 D.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比0大 14.(2015秋?东明县期末)有理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a、|b|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b|>a>﹣a>b B.|b|>b>a>﹣a C.a>|b|>b>﹣a D.a>|b|>﹣a>b 15.对于实数a,b,如果a>0,b<0且|a|<|b|,那么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概念: ①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即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或一个是一元一次方程,另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或两个都是一元一次方程;但未知数个数仍为两个)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即等式成立)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①、因为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组(对)数,用大括号联立;②、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有许多组;③、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其中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一般地,只有唯一的一组,但也可能有无数组或无解(即无公共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讨论:

3、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就是先把X看成已知数,把Y看成未知数;用 含Y的代数式表示X,则相当于把Y看成已知数,把X看成未知数。 例:在方程 2x + 3y = 18 中,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___________,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为:____________。 4、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求字母系数的值: 要抓住两个方面:①、未知数的指数为1,②、未知数前的系数不能为0 例:已知方程 (a-2)x^(/a/-1) – (b+5)y^(b^2-24) = 3 是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5、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

有理数数轴绝对值

2.1 有理数 2.2 数轴 2.3 绝对值 小测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选择题:(40分) 1.在-4,-2,0,1,3,4这六个数中,正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面所画数轴正确的是( ) 3. 5的相反数是( ) A .-5 B .5 C .-15 D.15 4.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我们记作+701,那么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可记作 ( ) A .259 B .-960 C .-259 D .442 5.如图,在数轴上点M 表示的数可能是( ) .1.5 B .-1.5 C .-2.4 D .2.4 6. 计算???? ??-13的结果为( )A.13 B .-13 C .3 D .-3 7.某品牌乒乓球的标准质量为2.7克,误差为±0.03克,若从符合要求的乒乓球中随意取出两只,则这两只乒乓球的质量最多相差( ) A .0.03克 B .0.06克 C .2.73克 D .2.67克 8. 如图所示,数轴上四点M ,N ,P ,Q 中表示负整数的点是( ) .M B .N C .P D .Q 9. 若a 的相反数是-3,则a 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10. 若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距离为6,则这两个数为( ) A .+6和-6 B .-3和+3 C .-3和+6 D .-6和+3 二、填空:(每题4分,共28分) 11.如果水位升高5 m 时,水位变化记作+5 m ,那么水位下降3 m 时,水位变化记作________m ,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________m. 12.中国人很早开始使用负数,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负数.如果收入1000元记作+1000元,那么-600元表示 13.某校七年级一班某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为83分,小明考了85分,记作+2分,小芳考了90分应记作________,小丽考了80分应记作________. 14.某种药品必须在规定的温度内保存,说明书上标明是20-3+4℃,这表示保存药品合 适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 15. 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7所示,试用“>”“=”或“<”填空: a ________0, b ________0,a ________b 16. 化简:(1)-|-5|=________; (2)+|-5|=________; (3)-|0|=________; (4)|-5|×???? ??65=________.

(完整版)2017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7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 本学期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第三章因式分解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三、教材分析: 1 本书的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 本书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再过渡到单项式的乘法、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既是对上册知识的补充,同时也是知识的升华与深化,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应着重掌握。 3 本书的第三章“因式分解”是本学期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只介绍了“提公因法”与“公式法”两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但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式分解”知识历来是初中数学成绩的“分界点”,将它提前到七年级下册进行教学,实际上也就是将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前了,对于因式分解的其他方法,如

初一数学有理数数轴绝对值同步练习含答案

2.1有理数测试 基础检测 1、_____、______和______统称为整数;_____和_____统称为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统称为有理数;______和______统称为非负数;______和______统称为非正数;______和______统称为非正整数;______和______统称为非负整数. 2、下列不是正有理数的是() A 、-3.14 B 、0 C 、3 7D 、3 3、既是分数又是正数的是() A 、+2 B 、-3 14C 、0D 、2.3 拓展提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数、0、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B 、分数和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C 、正有理数、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 D 、以上都不对 5、-a 一定是() A 、正数 B 、负数 C 、正数或负数 D 、正数或零或负数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①7 42 是负分数;②1.5不是整数;③非负有理数不包括0;④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⑤0是最小的有理数;⑥-1是

最小的负整数。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自然数集合{…};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非正数集合{…}; 8、简答题: (1)-1和0之间还有负数吗?如有,请列举。 (2)-3和-1之间有负整数吗?-2和2之间有哪些整数? (3)有比-1大的负整数吗?有比1小的正整数吗? (4)写出三个大于-105小于-100的有理数。 1.2.2数轴 基础检测 1、 画出数轴并表示出下列有理数:.0,32,29,5.2,2,2,5.1--- 2、 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位于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 3、 比较大小,在横线上填入“>”、“<”或“=”。 10;0-1;-1-2;-5-3;-2.52.5. 拓展提高 4.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5的点有个,表示的数是。 5.已知x 是整数,并且-3<x <4,那么在数轴上表示x 的所有 可能的数值有。 6.在数轴上,点A 、B 分别表示-5和2,则线段AB 的长度是。 7.从数轴上表示-1的点出发,向左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到点B ,

有理数、数轴、绝对值 复习题

有理数、数轴、绝对值复习题 一、知识点: 1、0与正数、负数的关系: 叫正数, 叫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0是最小的自然数. 正数和负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有理数的概念与分类: 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有下面两种方法: 有理数有理数 3、数轴:规定了、、的线。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之不成立) 4、叫做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且与原点的距离. 0的相反数是. 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等价与这两个数的和为0,即若a、b互为相反数,则 a+b=0; 5、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总比大,正数0,负数0, 正数负数。 6 7、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 有理数运算及应用复习 一、知识点: 1、有理数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绝对值不等时,取的数的符号,并用。

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有理数减法: (1)法则:用字母表示 (2)步骤:①将减号变加号,将减数的相反数变成加数②按加法法则计算。 3、有理数乘法: (1)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异号,并把绝对值。任何数同0相乘,都; (2)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 ①几个有理数相乘,只要有一个数是0,则积是; ②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决定, 当的时,积为;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 时,积为。 (3)运算律: ①乘法交换律: ②乘法结合律:③乘法分配律: 4、有理数除法: (1)倒数;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①0没有倒数。②遇到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时,先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其倒数。③注意区分倒数和相反数。④倒数是对两个数的关系而言,单独的一个数不能成为倒数。 (2)除法法则: ①。即:a÷b= (b 0)。 ②两数相除,得正、得负,并把相除。0除以任何 一个非0的数,都得0。 5、乘方。 (1)乘方的意义:求的运算叫做乘方。 一般地,a?a?a…a= (n是正整数)这里a叫做,n叫 做,乘方的结果叫做. 注意区分:①(-a)2与- a2②(-a/b)2与(-a) 2/b (2)有理数乘方运算律: ①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②负数偶次幂是正数,负数奇次幂是负数. ③0的任何次幂都是0. ④a的偶次幂是非负数,即a≥0(其中n为偶数) 6、有理数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先算,后算,最后算,如果有括号,先算,再算. 7、计算器: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一个解含义。会检验一对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渴望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 2.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难点 方程组的一个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小亮家今年1月份的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元,其中水费比天然气费多元,这个月共用了13吨水,12立方米天然气。你能算出1吨水费多少元。1立方米 天然气费多少元吗? 二、建立模型。

1. 填空: 若设小亮家1月份总水费为x 元,则天然气费为_____元。可列一元一次 方程为__________做好后交流,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想一想,是否有其它方法?(引导学生设两个未知数)。 设小亮家1月份的水费为x 元,天然气为y 元。列出满足题意的方程, 并说明理由。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3 .本题中,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和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哪能个更简单? 三、解释。 1.察此列方程。.46=+y x 4 6.5=+y x ()6.51213,4.461213=-=+y x y x 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讲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3. 检查 ???== 4.451y x ???==4.460y x ???==3.461.0y x ???-==200 100y x 是否满足方程4.46=+y x 。简要说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4. 分别检查???==4.2026y x ???==4.451y x 是否适合方程组? ??=-=+6.54.46y x y x 中的每一个方程? 讲方程组的一个解的概念。强调方程组的解是相关的一组未知数的值。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 数轴及绝对值专项练习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 数轴及绝对值专项练习 例题: 1. 数轴上表示-3和表示数1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A.3 B.-4 C. 4 D. 5 2. 点A 在数轴上表示+2,从点A 沿数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到点B ,则B 表示的数是() A. -1 B. 3 C. 5 D.-1或3 3. 如图,数轴上点P 表示的数为p ,则数轴上与-p 2对应的点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相反数的求法——在原数的前面添“-”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0除外)的两个点, 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代数意义——a 的相反数是-a 相反数 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三要素数轴

A.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 4. 如图,已知A,B,C,D四个点在数轴上。 (1)若点A和点C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则原点在点_____的位置; (2)若点B和点D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则原点在点_____的位置; (3)若点B和点C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请在数轴上标出原点的位置: 5. 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7,点B,C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且点C 与点A间的距离为2,求点B,C表示的数. 6. 已知数轴上点A和点B分别位于原点0两侧,点A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9. (1)若b= -6,直接写出a的值; (2)若C为AB的中点,对应的数为c,且OA=2OB,求c的值.

7. 已知表示数a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在数轴上表示出数a的相反数; (2)若数a对应的点与其相反数对应的点相距20个单位长度,则数a 是多少? (3)在(2)的条件下,若数b对应的点与数a的相反数对应的点相距5个单位长度,求数b是多少? 8. 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30,点B表示的数是170. (1)一只电子青蛙M,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青蛙N,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它们在点C处相遇,求点C表示的数.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2.1 平方差公式.docx

初中数学试卷 2.2.1 平方差公式 要点感知两个数的__________与这两个数的__________的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 (a+b)(a-b)=__________. 预习练习计算: (1)(2a+1)(2a-1)=__________; (2)(s-3t)(s+3t)=__________; (3)(2a+3b)(2a-3b)=__________; (4)(ab+4b)(ab-4b)=__________. 知识点1 平方差公式 1.下列计算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x+y)(x-y) B.(-x-y)(-x+y) C.(x-y)(-x+y) D.(-x-y)(y-x)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x+3)(x-3)=x2-3 B.(2x+3)(2x-3)=2x2-9 C.(2x+3)(x-3)=2x2-9 D.(5ab+1)(5ab-1)=25a2b2-1 3.如果(2x-3y)·M=4x2-9y2,那么M表示的式子为( ) A.-2x+3y B.2x-3y C.-2x-3y D.2x+3y 4.下列各式:①(x-2y)(2y+x);②(x-2y)(-x-2y);③(-x-2y)(x+2y);④(x-2y)(-x+2y).其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计算:(1)(3x-y)(3x+y)=__________;(2)(-x-1)(x-1)=__________. 6.当x=3,y=1时,代数式(x+y)(x-y)+y2的值是__________. 7.计算: (1)(2m+3n)(3n-2m); (2)(-1 2 x- 1 3 y)( 1 3 y- 1 2 x); (3)(-3x2+1 2 )(-3x2- 1 2 ). 知识点2 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8.若a2-b2=12,a+b=6,则a-b的值是( ) A.1 B.2 C.3 D.4 9.对于任意的整数n,能整除(n+2)(n-2)-(n+3)(n-3)的整数是( ) A.2 B.3 C.4 D.5 10.如果(x+y-3)2+(x-y+5)2=0,那么x2-y2=__________. 11.计算: (1)197×203; (2)99.8×100.2. 12.如图1,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再沿着线段AB剪开,把剪成的两张纸片拼成如图2的等腰梯形.

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 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

四、 拓展: 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 1. 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 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 练习: P5练习题。 六、 小结: 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 作业: 第5页习题1.1A 组。 选作B 组题。 后记: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2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 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022 1 >-x 。

有理数、数轴、绝对值、加减法练习卷

.资 2016.6有理数、数轴、绝对值、加减法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5 小题) 1.六月份某登山队在山顶测得温度为零下32度,此时山脚下的温度为零上12度,则山顶的温度比山脚下的温度低( ) A .20° B .﹣20℃ C .44℃ D .﹣44℃ 2. 2的相反数是( ) A . B . C .﹣2 D .2 3.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点,其中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是( ) A .点 B 与点D B .点A 与点 C C .点A 与点 D D .点B 与点C 4.如图,数轴上有M ,N ,P ,Q 四个点,其中点P 所表示的数为a ,则数﹣3a 所对应的点可能是( ) A .M B .N C .P D .Q 5. 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a+b|的结果是( ) A .﹣a ﹣b B .a+b C .a ﹣b D .b ﹣a 6.如图,数轴上有四个点M ,P ,N ,Q ,若点M ,N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则图中表示绝对值最大的数对应的点是( ) A .点M B .点N C .点P D .点Q 7. |﹣2|=x ,则x 的值为( )

A.2 B.﹣2 C.±2 D.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B.最小的自然数是1 C.最大的负整数是﹣1 D.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是:1,0,﹣1 9.a、b是有理数,如果|a﹣b|=a+b,那么对于结论:(1)a一定不是负数;(2)b可能是负数,其中() A.只有(1)正确B.只有(2)正确C.(1),(2)都正确D.(1),(2)都不正确 10.若|a|=8,|b|=5,a+b >0,那么a﹣b的值是() A.3或13 B.13或﹣13 C.3或﹣3 D.﹣3或13 11.若a≤0,则|a|+a+2等于() A.2a+2 B.2 C.2﹣2a D.2a﹣2 12.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5|=﹣5 B.﹣|﹣5|=5 C.﹣(﹣5)=﹣5 D.﹣(﹣5)=5 13.下列说确的是() A.最小的正整数是1 B.一个数的相反数一定比它本身小 C.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一定是正数 D.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比0大 14.(2015秋?东明县期末)有理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a、b、﹣a、|b|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b|>a>﹣a>b B.|b|>b>a>﹣a C.a>|b|>b>﹣a D.a >|b|>﹣a>b .资

(完整)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已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则这个方程组是() (A)(B) (C)

(D) 4.下列运动属于平移的是() A.荡秋千B.地球绕着太阳转

C .风筝在空中随风飘动 D .急刹车时,汽车在地面上的滑动 5、如图,∠1=20°,AO ⊥CO ,点B 、O 、D 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 ( )。 A 、70° B 、20° C 、110° D 、160° 6、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2339a a a +-=- B 、()()22a b a b a b -=+- C 、()24545a a a a --=-- D 、23232m m m m m ? ?--=-- ?? ? 7、把代数式 322363x x y xy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3)(3)x x y x y +- B .223(2)x x xy y -+ C .2(3)x x y - D .23()x x y - 8、 已知代数式133m x y --与5 2 n m n x y +是同类项,那么m n 、的值分别是( ) A .21m n =??=-? B .2 1m n =-??=-? C .2 1m n =??=? D .2 1m n =-??=? 9、某校四人绿化小组一天植树如下:10、10、x 、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 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9 (B )10 (C )11 (D )12 10、 y x y x n n 123)6(-?-的计算结果是( ) A .21318y x n -; B .31236y x n --; C .y x n 13108--; D .313108y x n -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11、在二元一次方程8512-=-y x 中,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则y =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x = 。 12、已知21x y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7 1ax by ax by +=??-=?的解,则b a -的值为 13、如果22(8)(3)a pa a a q ++-+的乘积不含3a 和2a 项,则p= ;q = 14、因式分解:32_____________a ab -= 15、若()()7,1322=-=+b a b a ,则=+22b a ______,=ab _____。 16、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E ,DF ∥AB ,若∠AEC=1000,则∠D 的度数等 于 . A B C D E F

最新2018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 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3 本学期担任的七年级163班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4 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5 6 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7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8 9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0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11 第三章因式分解 12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3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14 15 三、教材分析: 16 1.本书的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 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 17 18 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19 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20 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21 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22 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3 2.本书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24 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25 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有理数及其运算常考题型(数轴与绝对值)(北师版)(含答案)

有理数及其运算常考题型(数轴与绝对值)(北 师版) 一、单选题(共13道,每道7分) 1.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a<0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3.若,则( ) A.0 B.x C.-x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绝对值法则 4.是一个( ) A.正数 B.非正数 C.非负数 D.负数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绝对值法则

5.若,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绝对值法则 6.已知学校、图书馆和小明家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学校在图书馆西边20米处,小明家位于图书馆东边70米处,小明从图书馆沿街向东走了30米,接着又向东走了-4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 ) A.图书馆 B.小明家 C.学校西10米处 D.学校东10米处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数轴的作用——表示数

7.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为( ) A.-4a+b-2c B.-2a-b-2c C.-2a+b D.-b+2c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去绝对值 8.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为( ) A.-2a B.-2a+2b C.-2b D.-2a-2b 答案:C 解题思路:

(完整版)2017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7年上学期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的七年级45班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第三章因式分解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三、教材分析: 1.本书的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本书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再过渡到单项式的乘法、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既是对上册知识的补充,同时也是知识的升华与深化,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应着重掌握。 3.本书的第三章“因式分解”是本学期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只介绍了“提公因法”与“公式法”两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但对初一学生来说,

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经典习题

数轴 1. 如图所示的图形为四位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原点、正方向的直线是数轴 B. 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可以表示同一个有理数 C. 有些有理数不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D.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 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非负数 D. 非正数 5. 数轴上点M 到原点的距离是5,则点M 表示的数是( ) A. 5 B.-5 C. 5或-5 D. 不能确定 6. 在数轴上表示-2,0,6.3, 51的点中,在原点右边的点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7. 从数轴上表示-1的点开始,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最后到达的终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 8.已知数轴上的A 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那么在数轴上到A 点的距离是3的点是 。 9.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6的点有_________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与原点的距离是9的点有_________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 10. 在数轴上点A 、B 分别表示-1/2和1/2,则数轴上与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若点A 、B 分别表示-1和5,则数轴上与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是 。 11.点A 从数轴上的-1开始,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最终到点B 。 (1)求点B 表示的数及A 、B 两点间的距离。 (2)如果A 表示的数是2,将点A 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那

初一数学湘教版下知识点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二元),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称这样的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含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联立起来,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组解。 4.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求方程组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基本思想:消元。通过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等其中一个未知数的值,再把这个值带入原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代入消元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带入另一个方程中,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时,把这两个方程相减或相加,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中已知的和未知的,求什么,各数量间的关系。 ○2设未知数:一般可以直接设未知数,即最后问题问什么就直接设其为未知数,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列出方程组:根据题目中表示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4解方程组:解所列方程组,检测方程组解的合理性 ○5答:回答题目的提问。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一、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 ·a n = a 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 2.幂的乘方:(a m) n= a m n

利用数轴化简绝对值

利用数轴化简绝对值 1. 如果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求a b a c b c ++--+的值. 2.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右图所示,试化简a b b a b a a ++-+-- 3.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化简a c b a b a c +--++- 4.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代数式 的值等于( ). (A ) (B ) (C ) (D ) 5.已知有理数c b a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求a c c b b a -+---的值 6.有理数c b a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下图),图中O 为原点,化简a c b b a b a --+++-。 7.a 、b 、c 的大小关系如图所示,求a b b c c a ab ac a b b c c a ab ac -----++----的值. 8.若用A 、B 、C 、D 分别表示有理数a 、b 、c ,0为原点。如图所示,已知a0。化简下列各式: (1)||||||a c b a c a -+---; (2)||||||a b c b a c -+---+-+; (3)2||||||c a b c b c a +++--- 1、(数形结合思想)已知a 、b 、c 在数轴上位置如图: 则代数式 | a | + | a+b | + | c-a | - | b-c | 的值等于( ) A .-3a B . 2c -a C .2a -2b D . B 2、已知:z x <<0,0>xy ,且x z y >>, 那么y x z y z x --+++ 的值( ) 四.是正数 B .是负数 C .是零 D .不能确定符号 5、(非负性)已知|a b -2|与|a -1|互为相互数,试求下式的值. 绝对值的提高练习 一.知识点回顾 1、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这个数的绝对值. 2、 绝对值运算法则: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即: 3、 绝对值性质:任何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二. 典型例题分析:

有理数的概念数轴绝对值

有理数概念数轴绝对值 一、正负数,有理数定义,有理数分类 〖知识回顾〗 1、正数与负数 (1)正数:像3,2,+0.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 。 (2)负数:像-3,-2,-155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 。 (3)0既不是 也不是 ,0是正数与负数的 。0的意义已不仅是表示“没有”,如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4)在同一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 的意义。 (5)对于正数与负数,不能简单理解为带“+”就是正数,带“-”的就是负数,如-a ,当a =0时,-a = ,当a 表示负数时-a 是 ,只有当a 是正数时-a 才是 。 2、有理数的定义 、 、 统称为整数。如:101,0,-10.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 ,如:0.3,25 -,-3.1。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数也可以分为正数、零、负数,正数又分为 、 。 3、有理数分类 〖典型例题〗 例1、判断:(边读题边判断边讲解) (1)前面带有“-”的数是负数( ) (2)在有理数中‘0的意义仅仅表示没有( ) (3)3.14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因此它不是有理数( ) 例2、填空:(将题抄写在黑板上) -4.5, 3.14, -2, +43, . 0.6-, 0.618, 7 22 ,0,-0.212,184- 负数: 个;分数: 个;正分数: 个;负整数: 个;非正整数: 个;非负整数: 个; 例3、(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3)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有理数数轴绝对值知识点习题

?????????有理数?????)3,2,1:()3,2,1:(ΛΛ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8.4,3.2,31,21:(Λ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Λ如正分数有理数、数轴、绝对值 1、负数的应用,有理数的分类 (1)、负数的意义:引入负数是我们实际的需要,我们通常用正、负来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Eg1. 上升1m 表示为+1m ,则下降2m 表示为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相反的量:前进-后退,向东-向西,等等。 (2) 课堂练习: 1.将下列各数填到相应的括号内: -7.2,34,-9,1.4,0,3.14,π,1245 ,-2.5,20% 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 非负数集合: 分数集合: 2. a 一定是正数,-a 一定是负数吗?回答并举例: 3. 如果零上5度记作+5度,那么零下3度记作什么? 4. 东、西为俩个相反方向,如果—4m 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m ,那么+2m 表示什么?物体原地不动记作什么? 5. 某仓库运进面粉7.5t 记作+7.5t ,那么运出面粉3.8t 应记作什么? 2、数轴 (1)1、数轴的三要素: 、 、 。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最小的正整数是 ,最大的负整数是 。 (2)、数轴上的点,右边的数 > 左边的数。正数 > 0 > 负数 (3)、△相反数: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Eg 。2和-2,a 和-a 。 本质:只有符号不同,其它不变。特别的:0的相反数是 。 ※ x +y 的相反数是 ,a -b 的相反数是 牢记:正数的相反数是 ,负数的相反数是 ,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 (4)、相反数的代数意义:a>0时,-a 0; a<0时,-a 0; a =0时,-a 0.(a 可以代表任意有理数)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2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 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 重为x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 四、拓展: 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 1.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练习: P5练习题。 六、小结: 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第5页习题1.1A组。 选作B组题。 后记: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2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 2.将1中各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3.说一说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什么? 4.讨论交流,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新课 1.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2.例1:解不等式组: 教师讲解,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出现符号错误和运算错误。注意“<”和“”在数轴表示时的差别。 3.例2:解不等式组: 学生解出不等式(1)、(2)。并把解集表示在同一数轴上。讨论:本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什么? 4.例3:解不等式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