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韩旅游业发展现状对比研究正文

中韩旅游业发展现状对比研究正文

中韩旅游业发展现状对比研究

摘要 (2)

一、引言 (3)

二、中韩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3)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4)

1.入境旅游市场进入复归常态化、理性化阶段 (4)

2.出境旅游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5)

(三)中韩两国旅游贸易现状分析 (6)

1.韩国是中国出境旅游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6)

2.中国是韩国重要客源国市场 (7)

三、中韩旅游业发展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 (7)

(一)中韩两国旅游业发展的相似性分析 (7)

1.两国对传统特色旅游文化资源都比较重视 (7)

2.文化旅游产品的内容和特色具有相似性 (8)

3.两国旅游市场开发着重面向亚洲市场 (8)

(二)中韩两国旅游业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9)

1.两国旅游业发展模式不同 (9)

2.两国旅游政策引导不同 (9)

3.两国旅游宣传方式不同 (10)

4.韩国旅游古今并重,中国旅游重古轻今 (10)

四、韩国旅游业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借鉴 (11)

1.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打造精品旅游 (11)

2.积极兴办会展旅游 (11)

3.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旅游市场营销 (11)

五、结论 (12)

参考文献: (12)

摘要

经过长期充分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的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转变,入境旅游市场经过短时间快速发展后进入复归常态化、理性化发展阶段;出境旅游市场则持续保持高速稳定增长。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前景十分广阔,旅游潜力被普遍看好。在这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亟需汲取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保持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韩国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其成功的旅游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韩两国入境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从而梳理两国旅游业发展态势;采用对比法,剖析两国旅游业发展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发现我国在旅游宣传、旅游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亟需借鉴韩国经验;最后提出挖掘旅游资源深层次文化内涵、打造精细化旅游;兴办会展旅游;加强旅游营销等建议。

关键字:旅游业入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差异性相似性

一、引言

经过短暂、高速的发展,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旅游业就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迅猛、最有升值潜力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 美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4.3美元。由于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快,综合经济效益高,产业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业不仅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业”,而且成为第三产业中的带头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正因如此,在世界170个国家中,已有120多个国家都将旅游业视为本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并积极加以扶持和大力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这是从“量”到“质”的转变,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建设世界性旅游强国的行列。经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这意味着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将全面成熟,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发展潜力不可估量。改革开放以后,经过长时间高速发展,中国旅游业正处于由快速化、不稳定化逐渐复归常态化、理性化转型的的关键阶段。韩国作为一个面积仅有9.9万平方公里、旅游资源稀缺的半岛国家,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成为旅游发展大国,无论是在入境人数,还是旅游收入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的经验和努力,对于旅游强国转型中的我们,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中韩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古往至今,中韩两国一直维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两国在长期的相处中也形成了相似的文化氛围。两国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两国对端午文化的重视便是例证。近几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拉近了两国的距离,之间旅游文化交流也迅速发展起来。据我国最新数据统计,韩国是中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中国是韩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由此看来,中国与韩国之间互为重要旅游客源国的局势已十分明显。

(一)韩国旅游业发展现状总体分析

据《2013年140个国家旅游竞争力评估》,韩国排名第25名,较2011年上升7名。评估显示,韩国国家旅游竞争力因为旅游资源不足(排名第89名)和物价昂贵(排名第96名)等大幅度拉低了整体分数,反而,优秀旅游文化价值(排名第10名)和以尖端ICT为基础的基础设施(第1名)提高了整体排名。可以看出,近年来韩国国家政府着力通过实施旅游资源开发计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际旅游产品营销等措施扶持国家旅游发展、提升国家文化旅游形象,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的人次双双出现增长就证明了这一政策的明智之处。

1.韩国入境旅游市场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自1998年韩国金融危机之后,政府便把视线转向第三产业,尤其是把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高附加值产业加以大力培育:1999年初,韩国政府制定了“旅游业的五年发展计划”,决定集中开发7处文化观光旅游区,重点开发、引进30个旅游项目,侧重推出旅游新路线和旅游新商品,以扩大影响,吸引更多入境旅游者。随后2002年韩国成功举办引人注目的世界杯,体育赛事将韩国的世界影响力推向顶峰,到2007年韩国旅游经济产值已占到全部GDP的6.7%。随后,韩国政府着力像其他国家推销韩国文化,受“韩流”影响,涌入韩国修学、观光的年轻人急剧增加,自由行和修学旅游成为入境旅游的主体,据韩国经济研究院2004年底发表的《韩流现象与文化产业战略》报告表示,仅《冬季恋歌》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超过3万亿韩元(约30亿美元),其中入境旅游收人就达1万亿韩元。

2.韩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后劲发展强劲态势

1988年,韩国迎来了旅游业的第一个峰值发展阶段,自汉城(现名首尔)奥运会开始,

韩国实现了本国公民境外旅游的完全自由化,韩国旅游业从此走向了自由开放之路。20世纪90年代韩国出境旅游人数每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但是,受199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经济萎缩,韩国出境人数出现减少,减幅达32.5%。金融危机过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韩国出境旅游人数再次出现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即平均每年增长100万人次左右。之后,韩国进入出境旅游的黄金发展时期,2000年韩国赴海外旅游人数达到了550万人次,其中赴亚洲旅游人次达到332.6万,可以看出韩国的主要客源市场还是在亚洲国家。“2005年出境人数突破了1000万人次的新高,这一年到中国旅游的游客数量占所有韩国所有出境旅游人数的34%”。可以预测,随着韩国国民旅游观念的更新与旅游模式的变化,其出境旅游人数必将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数据统计来看,韩国国民的出境旅游十分中意地理位置相近、互有文化渊源的亚洲国家。由此可见,韩国出境旅游市场隐藏着巨大潜力。

年度外国游客(名)外汇收入(1000美元)2001 514720 637320

2002 5347468 5918800

2003 475360 5241000

2004 8830000 8200000

2005 10080000 8100000

表1:2001——2005年韩国外国游客人数及外汇收入统计表(资料来源:韩国观光公社(KNTO))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入境旅游市场进入复归常态化、理性化阶段

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经过长期高速、无序发展之后,正处于稳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从长时间疯狂、无序发展阶段逐到渐复归常态化、理性化的增长时期。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结果测算,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增长率大约在7.91%,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增长幅度,充分反映出旅游市场刚开放时的旅游热潮;但是,2006年到2010年时这个指标数据下降到2.21%;在2011年更是下降到1.24%,2012年的时候则出现了2.2%负的增长。这表明,改革开放初期的旅游热情已逐渐消退,市场规模开始呈现出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逐渐进入成熟化发展阶段。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教授指出,中国入境旅游正在经历高速发展以后向常态、复归这样的现象,说明我们整个入境旅游正在进行一个结构性调整,是不断地向真实的国际的发展的状态、更长的状态接近的调整。同时,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小幅下降,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5%和增长3.3%;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0%。”[1]

序号国家入境旅游人数人次

与上年比较(%)

(万人次)

1 韩国396.90 -2.5

2 日本287.75 -18.2

3 俄罗斯218.63 -9.9

4 美国208.53 -1.5

5 越南136.54 20.1

6 马来西亚120.65 -2.3

7 蒙古105.00 3.9

8 菲律宾99.67 3.6

9 新加坡96.66 -5.9

10 澳大利亚72.31 -6.6

11 加拿大68.42 -3.4

12 印度67.67 10.9

13 泰国65.17 0.6

14 德国64.93 -1.6

15 英国62.50 1.1

16 印度尼西亚60.53 -2.7

17 法国53.35 1.7

18 哈萨克斯坦39.35 -19.9

19 意大利25.12 -0.3

20 朝鲜20.66 14.4

表2 :2013年主要客源国入境旅游情况(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出境旅游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出境旅游市场逐渐成熟,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出境旅游消费呈现平民、理性化趋势。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客源国。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图3),“2013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达到9818.5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0%。其中:因公出境人数621.62万人次,增长1.5%;因私出境人数9196.90万人次,增长19.4%。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3355.71万人次,增长18.55%,其中:组织出国游2085.58万人次,增长30.4%。”[2] 多数国外热点旅游目的地,中国已经成为排名第一、第二的游客来源国。例如,中国现在已经赶超英国,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客源国。同时,由于中国游客规模大幅增加和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的原因,2012年中国游客在境外的消费已经达到了创记录的1020亿美元,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这不仅表明了中国旅游者强大的旅游消费能力,也表现出整个国家的旅游消费层次也有所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接近40%的游客是多次出境,这表明我国的出境旅游者出境经验不断增加,意味着这个市场的不断的成熟。值得鼓励的是,我国的出境旅游消费者正从单一的购物旅游中解脱出来,转向对于目的地的深度体验和探索,更注重休闲、度假、宗教等方面,因此出境消费越来越呈现明显的平民化、理性化趋势。

图1:1993-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增长情况

序号国家出境旅游人数(首站)

(万人次)

与上年比较

(%)

1 中国香港4030.33 15.3

2 中国澳门2523.94 17.4

3 韩国425.3

4 42.0

4 泰国401.03 78.7

5 中国台湾291.89 11.0

6 美国196.69 14.2

7 日本183.46 -6.5

8 越南177.27 32.3

9 柬埔寨169.06 -8.4

10 马来西亚135.16 -1.5

11 新加坡132.28 13.4

12 几内亚比绍114.39 216.0

13 俄罗斯91.53 5.3

14 印度尼西亚87.92 23.2

15 澳大利亚82.27 12.8

16 缅甸56.13 2.8

17 加拿大49.77 19.1

18 英国49.06 20.8

19 意大利47.80 10.3

20 菲律宾44.65 64.0

表3:2013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情况(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三)中韩两国旅游贸易现状分析

1.韩国是中国出境旅游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随着1994年韩国政府取消了韩国国民到中国旅游的限制以及2005年韩国政府宣布简化中国团体游客的入境手续,取消原有的邀请确认书,方便中国游客入境政策的实施,这些利好政策使韩国在2005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旅游客源国。签证手续的的简单化、基础交通的便利、不同文化的吸引等是中国游客选择韩国作为首要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原因,当然,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丰富和旅游价格亲民化的吸引力也是必不可少重要原因。根据“携程出境跟团游和自由行数据”统计,韩国已经超越泰国成为中国人2014年出行人次最多的出境国家。同样的,在2007年,韩国出境人数更是达1332万人次,同比增长14.8%。中国也跃居韩国公民海外旅游的第一大目的地,达到4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8%,占全部出境人数的30%以上。韩国旅游局统计结果表明:2014年访韩的中国游客超过610万人次,2014年是中韩旅游互访人数首次迈入“1000万人时代”,这一历史性时刻在中韩两国旅游贸易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年度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4584 4765 5738 7025 8318 9800

出境人数

(万人)

13002 12647 13376 13542 13240 13100

入境人数

(万人)

137 147 196 236 !&& 392

访韩人数

(万人)

表4:2008—2013年中国旅游出境入数、入境人数及访韩人数(资料来源: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

2.中国是韩国重要客源国市场

虽然2008年全球的的经济衰退对韩国出境旅游人数产生较大的影响,韩国访中旅客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表5)。危机过后国民经济的复苏,韩国出入境人数不断提升。近年来韩国出境到中国的游客又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高。2013年韩国来中国旅游入境人数396.9 万人,虽然同比下降2.48%,但是相对于2009年有很大提高。同时,据统计,韩国2013年出入境总人次达到5496.3287 万人,创出历史新高。“2005年出境人数突破了1000万人次的新高,2005年到中国旅游的游客数量占所有韩国出境旅游人数的34%,这意味着每3个出境旅游的韩国人中就有1个选择中国作为其旅游目的地。”可以看出,中国同样在韩国旅游市场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

年度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396 319 407 418 406 397

访中人数

(万人)

表5:2008—2013年韩国公民到访中国旅游人数(资料来源:中国国家旅游局)

三、中韩旅游业发展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

(一)中韩两国旅游业发展的相似性分析

近年来,中韩两国旅游文化交流极为密切,发展也极为快速,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国格局日益加强。2014年韩国成为中国第一出境客源国,中国是韩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这个事实让两国在正定旅游政策时不得不优先考虑。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为进一步提升两国领事关系和合作水平,将2015年和2016年分别确定为“中国旅游年”和“韩国旅游年”。可以预见,在中韩两国政治,经济合作良好的今天,中韩两国旅游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1.两国对传统特色旅游文化资源都比较重视

中韩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资源,区别于西方的人文旅游资源,对于西方游客而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中韩两国都对体现本国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较为重视。

韩国国土面积虽然仅有9万多平方公里,但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朝鲜半岛素有“三千里锦绣山河”的美称。国际港口釜山、历史名城仁川、济州岛度假胜地等都是韩国政府重点开发的特色旅游城市。韩国政府非常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及申请工作,迄今为止,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就达7处之多,由此可见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可见一斑。另外,韩国政府还有所创新,旅游部门在发掘历史文化遗迹的同时,将自然旅游资源与节日、民俗、饮食等非物质性旅游资源等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旅游资源的价值。据统计,现在韩国每年新推出的特色旅游项目达800个,正是这些富有浓郁韩国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力地推动了韩国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3000里锦绣山河,5000年悠久历史”,地域广博、山川秀美、底蕴深厚、民族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厚、无法比拟的独特旅游资源。就自然资源来说,目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 2 8 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9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 个。另外,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而言,我国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特色文化也受到重视,加大力度进行深层次开发。民俗节日旅游资源,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少数民族的节日等,因具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和浓郁的伦理观念、人文精神和民族的独特文化性格,在展现中华文化上独居魅力,受到大力发展。

2.文化旅游产品的内容和特色具有相似性

相似的文化背景,共享汉儒文化底蕴,相近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促使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就在文化上有很多交集,历史渊源很深。追溯至隋唐之际,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进行过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彼此学习,彼此借鉴,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东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交流和相似的文化背景致使两国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内容和特色上,具有很强相似性。

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上,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者较易感知的因素都是获得旅游者青睐的关键,如独具地方特色的饮食、独有民族韵味的传统服饰、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瓷器、带有明显地域性的歌剧和节庆活动发展组合成独具民族特色与风情的旅游路线与旅游产品。两国都在努力挖掘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项目促进本国旅游品牌和旅游形象的塑造,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靠着其深层次文化特色而获得持久的观光客源。

现在,韩国每年新推出的韩国国家特色文化旅游项目达800个,其中包括吸引百万游客的庆州文化博览会、光州泡菜盛典、南道饮食文化大宴、麟蹄河川漂流节等。这些富有浓郁韩国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源源不断的来到韩国,直接推动了韩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尤其值得我们警惕和借鉴的是,韩国抢先一步注册“端午节”,把2006年的“江陵端午祭”称为“人类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元年”,东海之滨的江陵因为举办韩国特色的“端午祭”活动而名声大噪。韩国“端午祭”旅游产品的成功同时提醒我们注意保护自身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上推出的“中国特色游”路线,与韩国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多有异曲同工之处。从1992年开始,国家旅游局每年都会推出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旅游年,大部分主题旅游年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例如,“1994中国文物古迹游”、“1995中国民俗风情游”、“2002中国民间艺术游”、“2003中国烹饪王国游”、“2008中国奥运旅游年”、“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

3.两国旅游市场开发着重面向亚洲市场

中韩两国同处于东亚区域,着重发展亚洲市场具有地理位置上的天然优势。相近的地理

位置,相似的文化风俗习惯,交通位置便利,出行费用相对合理。中国地理位置上离韩国非常近,交通成本不高,这是互相吸引众多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例如从香港到首尔只有差不到3个小时的航程。作为主要客源地,大韩航空的航线覆盖中国很多的大中城市;中国沿海的大中城市有很多水准高,精通多种语言的人才,韩国就在中国旅游者的辐射范围内。此外,虽然同处亚洲,但是气候及自然风光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中国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韩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致使两国自然风光对彼此及亚洲其他热带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相对于韩国自己国内高昂的物价,中国的旅游成本偏低,并且高速发展的旅游产业能提供相对来说性价比很高的旅游服务,这也是中国旅游吸引众多发达国家游客的重要原因。

两国出入境旅游数据显示,亚洲市场是中韩两国的重要客源地市场,也是两国的主要旅游地。由于在经济发展结构和自然资源组成上的存在显著差异,两国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产业结构和旅游优势,使得中韩两国在经济、文化、贸易交流上互相补充、相互促进,民间交往频繁。中国国家旅游局和韩国文化观光部、韩国观光公社等部门联合推出了不少与经济交流、往来贸易相关的大型的旅游合作活动。尤其是,2014年中韩两国成为相互间的第一大客源国和目的地,这成果不仅是两国经济、文化长期交流合作的结果,也为创造了条件进行进一步深度合作与交流,这使得两国在出入境旅游市场营销,旅游项目策划,旅游活动组织与管理等方面有其相似性。

(二)中韩两国旅游业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1.两国旅游业发展模式不同

中国旅游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中国国土广袤,风景秀丽,文化悠久,民族众多而习俗迥异,土产丰饶,风味美食独具特色。本身中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造成自然景观的差异也较大。目前,中国各地的旅游景区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逐年增加。但是,正是由于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风景名胜本身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国内和国外的消费者,导致了中国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容易走上粗放型发展的道路,多停留在自然历史名胜本身的魅力展示,而忽略旅游产品的深度挖掘和旅游线路的开发,致使旅游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跟不上发展速度。

韩国更加注重发展精细化旅游。尽管韩国的文化旅游资源相比中国来说较单薄,但韩国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包装和产品开发力度远甚于中国。韩国的国土面积较小,仅有9万平方公里,旅游资源不是非常丰富,所以旅游业发展模式不以名胜旅游为主,通过将其文化特色融入到旅游业中,用“精细化”来打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发展深度旅游和文化旅游,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面对形式多样化的游客,韩国旅游部门会根据不同需求制定多种旅游路线和旅游产品,专门为外国人精选了15条韩国国内旅游路线,在完善旅游产品的同时不忘跟进旅游服务。同时,注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韩国旅游部门早在2000年就开通了免费1330旅游服务电话,24小时以英语、汉语、法语和日语向外国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为国外游客旅韩提供极大的便利,提升了游客的体验度及满意度。

2.两国旅游政策引导不同

由于地域广博,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较为分散,因此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多以区域旅游政策为指引。我国政府从实际出发,国家旅游政策多以指导性和纲领性作用为主,着重推出区域旅游政策,放权让地方政府制定适合本区域的“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国家政策仅作牵引、规范与指导,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如红极一时的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计划、广东推出国民休闲计划、云南实施旅游二次创业计划、河北建设环京津休闲度假带、江苏、浙江、等地发放旅游消费券、山东打造“好客山东”的旅游品牌、张家界建设世界精品旅游目的地等,都是在《旅游法》的总纲领下,提请国家备案,根据当地旅游资源情况所做的政策引导,这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韩国旅游业的发展实行统一的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在整个旅游业发展历史中扮演了重要

角色,不仅在整个国家旅游计划的制定、开发与实施方面起主导作用,而且引导旅游业的消费与投资,协调旅游产品的供给与需求。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制定了《全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了“促进韩国观光产业的政策”,切实发展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建设,招商引进国际性酒店,开发济州岛等极大的改善了韩国的旅游业。70年代,政府将旅游业作为国家的战略产业之一,期间先后加入了世界旅游组织(WTO)和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积极开拓良好的国家旅游形象,正确国际旅游出境市场。80年代,政府把旅游业作为21世纪的“出口产业”和“支柱产业”,提出了“吸引六名外国旅游者就等于出口一辆小轿车”的口号,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全民上下的共识。90年代,政府进一步制定发展旅游业、增强国家形象的旅游强国战略,把旅游业推上新的发展高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金大中政府对发展旅游业极其重视,制定了发展旅游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刺激旅游经济发展,带动国民经济。进入21世纪,韩国政府在宏观上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产业之一。近期,韩国政府进一步制定旅游业长期发展规划,并且将“韩流效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推广。

3.两国旅游宣传方式不同

韩国旅游宣传方式相对激进。韩国近年来用于旅游宣传促销费用不断增加,在海外建立营销中心,在韩国的主要旅游客源地进行旅游活动宣传,让韩国旅游信息在海外潜在的旅游消费者眼中唾手可得,并且持续、间断的进行刺激,强化潜在旅游者旅韩需求。韩国观光公社在世界各地已开设了20多个海外办事处开展业务,进行包括韩国整体旅游形象、各地旅游热点、积极举办各种国际旅游促销会,通过联合举办大型活动推介产品、交流文化、促进双边旅游。同时,韩国的影视剧、流行音乐、流行服饰、娱乐明星等这些现代时尚流行文化产品已经成为韩国非常重要的旅游推介平台。

我国的旅游宣传方式相对保守。我国把国家旅游形象的宣传纳入国家形象宣传和政府整体工作计划对外宣传,整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广播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对外宣传部门的力量,推广中国国家整体旅游形象,形成合力,扩大影响,但是地方旅游目的地宣传却往往难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国在旅游宣传方式上多注重媒体宣传,尤其是国外官方大型媒体宣传。

4.韩国旅游古今并重,中国旅游重古轻今

韩国不仅重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对现代时尚流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非常重视。培育成旅游城市,发展会议城市;深入挖掘工业旅游产品;扩大“韩流”影响。近年来,韩国重点发展工业旅游产品,将韩国的工业产业的发展轨迹作为旅游资源,政府鼓励大型工业企业将企业发展历史轨迹、企业文化、工厂车间、旧址遗迹等作为旅游资源吸引外国游客,比如韩国最大的钢铁公司浦项制铁、最大的船舶制造商蔚山现代造船厂,以及三星电子等公司。2001年韩国文化观光部制定了培育“韩流”文化方案,包括:在首尔建立“韩流”发祥园地;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地建设“韩流”体验馆;依借助娱乐明星和影视作品,联合地方特色文化培育形成“韩流”,并利用“韩流”吸引外国游客,促进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韩国旅游发展中的独有特点。

我国在旅游资源挖掘上多重视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及开发。但是,我国多数景点将历史古迹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中,挖掘其中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名城的创新历史文化名城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地,它保留的文物古迹、革命遗产是历史的缩影,因此我国对传统旅游资源极其重视。近年来,像祭孔大典等形式将传统历史古迹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的做法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5.两国旅游业国际化开放程度不同

在国际交流方面,韩国政府积极走出国门、走向目的地国家举办“国际旅游促销会”,

与其他国家联合举办旅游促销会、促进会等促进双边旅游;中国多在国内,跨省区、跨区域举办旅游促进会、展销会,积极吸引国内游客。此外,韩国还积极承办各种国际旅游会展;中国近年来也在国际会展上积极发声,争夺承办国际性会议的机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扩大了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旅游形象。在旅游标识系统的国际化和语言交流方面,韩国文化观光部的网站上将内容翻译成了十几种语言,方便各语种游客浏览访问;在机场、港口、公交车站、服务网点等公共场所的路牌、公厕、电话亭都有韩文、英文、中文、日文的标识或易懂图标;在中国,中、英、日、韩四种语言作为标准配置,广泛应用于主要旅游城市和AAAA 级以上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及指示牌上。但是,韩国旅游业从业者的整体英语水平落后于中国,这与中国多年来的全民英语教育的氛围为旅游国际化扎下了重要根基密不可分。造成这些差异性的原因,主要得益于与中国民众和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更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

四、韩国旅游业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借鉴

1.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打造精品旅游

利用丰厚的中国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精品旅游。学习韩国精细化旅游的成功经验,将文化渗透进旅游的各个环节。中华拥有五千年的优秀璀璨文化,人文历史、风景名胜古迹散布各地,对于这些珍贵的资源,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应再仅仅局限于观光、游览性质的旅游,而应强化文化内涵的提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摈弃伪文化和浮躁文化的影响,挖掘深层次文化内涵,结合时代新形势,赋予传统旅游资源新的生命活力,使文化真正与旅游有机地整合起来。同时注重利用和开发现代流行时尚文化,精心地选择、规划和打造吸引游客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着力提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度、体验度和满意度,创造旅游品牌、打造精品旅游。

2.积极兴办会展旅游

举办国际性会展给地区带来的回报是异常丰厚的,不仅给举办地能够带来直观、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有利于主办国和参办地区展示地区风貌,提高国际声望、国际地位。韩国在这方面给予了极大的重视,“韩国会议促进与协调委员会”便是这方面统一负责与运营机构,主要负责统筹安排国际性会议,提供会议所需要的的资讯和信息,向主办会议的组织与单位提供第一手的参展经验与内部信息,提供最专业的专业技能及礼仪服务方面的培训,帮助改善与提高会展服务质量,确保韩国在国际性会议上给世界展示一个美好、有吸引力的韩国国家形象。我们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我们要积极借鉴韩国方面的经验做法,重点开发国际性商务、会议、大型节事活动等商务会展旅游产品以及奖励型旅游产品,提高我国在国外人民生活中的出镜率,培养潜在入境旅游消费者。

首先,制定长期持续会展旅游规划,积极参与竞争取得国际性会展和赛事的承办权,完善现有会展旅游配套硬件设施,兴建地方特色基础设施,让参会者在酒店、会议中心、中国节日等细节中得到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二是,目前,我国对会展旅游不在行多数是因为即使取得承办权也难以举办出特色,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方面的人才。因此培养专业化的会展、商务旅游人才是发展会展旅游的重要一步,同时也要鼓励发展以会展旅游、商务旅游为中心的专业化中介服务公司,让他们提供优质、多样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以弥补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短板。三是整合会展资源,巩固和发展各类综合型及专业型会展,打造若干个全国性和一批区域性知名会展品牌,并推动会展业的区域集群化发展。尤其是要独辟蹊径,发展小而精的会展旅游地,以会展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会展,形成更为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商务会展旅游产品。

3.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旅游市场营销

第一,进行旅游市场营销最重要的是细分旅游市场,进而分析每个细分市场的旅游者的

行为方式、兴趣指向、偏好口味,针对细分市场开展针对性的旅游市场营销,并且不断探索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第二,网络平台是我国旅游营销的短板,因此要鼓励国内优秀旅游企业积极与国外旅游网站、国外旅游营销媒体合作,构建旅游市场网络直销平台,构建游客和旅游之之间的高效信息通道,尤其是要扩大宣传面,普及到更多潜在旅游者,例如利用电子邮件、网上论坛、景区网页、旅游新闻和评论、社区口碑、旅游路书、网络视频等网络推广工具,实现即时信息流通。第三,继续发挥好国际旅游推介会、交易会这个平台,与合作国家多旅游友好年等营销活动,,加强重大节庆赛事的旅游营销,加强资源整合,简化入境手续,提升国家友好度。

五、结论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实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发展,但是可持续发展却面临着深化改革的难题。随着中韩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旅游合作也会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在此基础上,相互借鉴与学习机会增多,两国的旅游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Stephen I. J Smith”Tourism Analysis”,Longman Group UK.,London,1989.

[2] Bullen Archer Tourism and Island Economic Impact Analysis[J].Progress in Tourism recreation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1995.

[3] 李连泽著:《韩国观光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责任》(韩文),1990 年.

[4] 金相勋著:《韩国观光史研究》(韩文),1982 年.

[5]王继庆.试析韩国旅游业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J]东北亚论坛,2005(5):64-68.

[6]甘露.解析韩国旅游业成功因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2):81-82.

[7]沈珊珊,苏勤.中国旅游政策研究综述.[J]资源与开发与市场,2008(8):765-768

[8]马洪元.旅游学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202-21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