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史备考资料

医学史备考资料

医学史之感受

一学期的中外医学史要接近尾声了,虽然医学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课”,但是有趣丰富的课程内容,严谨诙谐的老师以及我一直对历史的那份独爱使这门课不再乏味无聊,反而我觉得富有意义和乐趣。在课上我不但了解了医学发展的历程,而且感悟到许多做人为医的道理,对我今后的医学事业发展大有帮助,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中外医学史使我了解了医学发展的过程,扩展了我的知识面。从远古时代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医。人们利用植物,工具克服疾病就有了药物和原始医疗器械。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在古希腊也出现了许多哲学家,他们把医学知识上升为“医学”。在文艺复兴之后,人体解剖,病理学相继出现,在近现代,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及DNA的发现,医学正向着高科技的方向发展。通过了解这些医学的发展的历程,丰富了我的医学和历史的知识。我在感受科技的发展同时也为前面人的聪明才智叹服。同时它们对我理解和接受在专业课中学到的知识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对于将要从事医学事业的我们,一定的医学历史知识也是必要的,它能帮助我们在搞研究时把握医学的发展方向,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

中外医学史使我的人生态度和个人素养有大的提升。医学史让我感到医生的重要性和重大的责任,记得老师上课时提过在建国初期济南爆发了大规模流行性乙肝,经过中医们的及时施救,病情被控制住,无一例死亡病例。一个月以后该地又爆发流行性乙肝,经过医生再次努力,病毒又一次被消灭。从这件使我深刻感受了为医者的责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我进首医第一天就立下的誓言,“扶伤济世。敬德修业”是医者高尚的品德。在疾病面前医生就是那照亮黑暗的灯塔,如天使般守护人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身先士卒同疾病作斗争,捍卫医学的荣誉。所以我应以救死扶伤为准则,认真学习,为将来投身医学打下坚实基础。

中外医学史让我学会严谨认真的态度。有位医学家使我印象深刻——科赫。这位德国人因在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上的成就使他名噪一时。但他在没有科学根据的基础上大肆宣扬结核菌素的疗效,事实证明结核菌素没什么疗效,还有副作用,他的声名因此一落千丈。在科学面前,我们应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千万亿的生命,因此我们应更加谨慎。科学需要创新和挑战,但是我们不能容忍没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因为我们责任重大,谨小慎微远比夸夸其谈更实际。在科研上是这样,在治学,在学习上依然如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有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踏踏实实,打好基础,不好高骛远,才能做到学业有成。这不单是做人的准则,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从现在起我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严谨认真,不急不躁。

在中外医学史上我学到很多很多,我会在今后的生活及学习中实践这些感悟,做到学业有成,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学习医学史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医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可以预防和避免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犯错误或减少错误的发生,同时还可以让我们学习如何敏锐地发现和接受医学科学上的新事物,克服保守思想,使我们能更快更好地取得医学科学上的创造性成果。医学科学的进步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过程。医学史曾不

只一次地告诉我们,对新发现和新发明要慎重对待,不应给予过早的和过高的评价。在漫长的医学发展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科学家、医学家们的心血和汗水,都留下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学习医学史,不仅能够使我们了解医学发展的过程,还可以让我们汲取前人的经验,少走弯路,并且可以预见医学发展的大致方向。

医学属于自然科学,但它与其他自然科学有一点重要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研究的对象是人。人除了具有生物学特性之外,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因此,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医学史是通过社会、经济、哲学和文化等的关系,来研究医学发展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它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医学史作为一门融合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在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医学史是学习医学、研究医学和从事医学活动的人们应该熟悉的一门科学。我认为,学校为我们设计这门课程非常好,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了解到前人为医学事业做出的艰苦卓越的贡献,体会到了医疗事业的不容易。再次感谢老师能给予我们这么丰盛的精神营养。

近现代军事医学的发展

军事医学源于医学科学的专业化发展和军队的组织管理。军事医学当然不能脱离同时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它与战争、武器也密切相关。军事医学运用一般医学原理和技术,研究军队平时和战时特有的卫生保障,其成果通过卫生勤务的实施,达到维护部队健康、提高野战医疗、防疫水平,巩固与增强部队战斗力。

一、古代战争与军事医学

在古代军事医学与一般医学的区分并不明显,事实上,军事医学的有效实施,更多地取决于当时医学知识之外的其他多种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对于挽救受伤士兵生命的重要性远比医学知识本身要高。古罗马人发明了用止血带止血的方法,也积累了防止休克的知识,这在战场上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不能提供训练有素的战地医务人员和救治场所,并将受伤的士兵从战场上转移到外科医院所在地接受动脉结扎术,那么这些知识本身就毫无用途。因此,对于古代军事医学的理解,要结合当时军队的组织结构、卫勤装备。

1. 古代军医的职责:

在征募士兵时,了解招募对象的整体健康水平、饮食情况、死亡率及预期寿命。确保所供应食物和水源的充足和安全。这对保持部队的战斗力非常关键。绝大多数部队战斗力受损并非战斗本身,而是食物和水源污染所致。这种情况到20世纪才得到根本改善。

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在驻军和战场有足够的卫生设施。粪便和垃圾若处置不当会导致传染病的爆发,卫生机构最重要的的作用是彻底隔离患病人员以及妥当处理尸体,防止疾病蔓延。

确保军队运输所依赖的牲畜的健康。

确保军队能提供充足的后勤支持以开展医疗工作,包括足够的转移伤病员的运输设备。

训练和补充军队医务人员。

2. 古代战争中士兵的伤亡、疾病与健康

古代世界战争所用武器以冷兵器为主,战斗多为近距离战斗,阵地战中士兵受伤的机会远大于被杀死的机会。盔甲的存在也极大地降低了致死率。

士兵受伤部位:头部、四肢、胸口最为常见。箭伤、骨折。

箭伤会伤及动脉,尽管很少会出现休克或出血过多,但伤口很可能出现致命感染而产生坏疽、脓毒症、破伤风。

动脉受伤后超过一半伤员需要截肢,这个过程很容易引起失血过多而死亡。

相比战斗死亡,直到20世纪以前,士兵更多的是死于疾病。在古代,大队人马长时间驻军在一个不能满足基本卫生条件的环境中,疾病便很可能会爆发。痢疾、伤寒、斑疹伤寒和天花都会出现在部队中,造成大规模的非战斗性死亡。有学者推测,古代一支军队如果有痢疾爆发,会失去5%的战斗力。伤寒爆发会导致10%-40%的士兵死亡;斑疹伤寒爆发死亡率为10%-13%,天花为15%-40%。

在野战中,军队大量的人力损伤时外伤,包括意外伤害、跌倒、意外创伤、冻伤、浸足症和中暑。列队也会增加受伤的机会:空气污浊、灰尘呛鼻,士兵双眼不适、双肺憋闷。

饮食供给不足是古代士兵生病乃至死亡的重要因素。

二、近代以来战争形态与卫勤保障体系

1. 武器的发展与战场人员伤亡

近代以来,武器走出冷兵器时代,出现了各式的火枪、大炮、舰船、飞机、坦克等,这使得武器的杀伤力大大增强,但这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战场上人员受伤的种类,战场上人员伤亡并不一定相应增加。一种新武器能完全发挥其杀伤潜力之前,军事指挥官需要寻找新的作战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新武器的杀伤潜力。然而,一旦杀伤力为所有人了解,对手就会采取被动和主动的方式来限制这种武器最致命的作用。反过来,这又要求改变战术和战斗阵型以保持新技术的杀伤力,最终,行为和技术之间会形成一种动态平衡,造成这样一种状态:新武器的杀伤力在某种程度上比所取代的武器强,但不会强太多。美国军事历史学家杜普伊估算武器的杀伤效能,提出了“理论杀伤力指数”,来说明每种武器的杀伤力。另外一位学者亚当森在研究战场人员死亡率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尽管武器的杀伤力不断增强,每次战争的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战术、机动性和分散程度的调整总体上抵消了现代武器在杀伤能力上的提高。

但是现代武器改变了创伤的类型。对于古代军队,最致命的是近距离武器,在现代战争中,近距离武器失去了大部分杀伤潜力,因为火枪的射程令这些武器几无用武之地。近代以来战争导致的伤亡武器来源主要是枪弹、炸弹、炮弹、高能炸药等,因而受伤种类主要是枪弹伤、贯穿伤和高能炸药碎片伤以及烧伤。从受伤部位来看,四肢伤最多,其次是躯干,最后是头颈。从致死率来看,四肢伤的死亡率并不高,克里米亚战争中,上肢创伤的致死率为3.25%,下肢创伤的致死率是8.05%。随着战斗防弹衣成为标准军事装备物质,躯干受伤总数得到有效降低,这使得四肢受伤比例进一步提高。

对致死率的分析也表明,医疗救护极大地影响着致死率,特别是现代军队迅速向战斗区域提供高质量医疗救护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二十世纪的战争中武器非常先进,伤员中头部遭受枪伤或高爆碎片创伤的情况非常严重,但是相关的军事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死亡率,这表明了战场上及时和恰当的医疗救护的价值。

但是造成军队死亡的除了战争以外,更多的是疾病。

1.军事卫勤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在15世纪末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雇佣军”中,欧洲真正意义上的军队医疗服务正式建立起来。军中设有一支医疗救护队,每个400人的步兵团或者200人的骑兵团均配有一名外科医生(理发师),还有一名主治内科医生,内科医生负责全团的医务工作。

17世纪法国建立了永久性的军事医院,到18世纪,欧洲各国普遍建立起永久性的军队医院,使得军事卫勤体系开始形成。19世纪末军医将普通医学的新发现和新技术应用到战场上的医疗救治中,并初步建立了战场救治组织结构,几乎所有主要的战争国家都建立了独立的军事医学机构应对大规模的战斗损伤,加强军队医疗保障能力。

在军事卫勤结构方面,18世纪以来法国的体系在欧洲军队中遥遥领先。1708年路易十四发布命令,要求行军过程中由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医院照顾伤病员,并为军队补充了200名内外科医生,制定4名医疗巡视员来全面负责监督整个体系。他还建立起了机动野战医院体系,野战医院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供给,向士兵提供医疗保障的能力大为提高。这是历史上首批有效的军事卫勤体系。19世纪初法国发明了后送伤员的机动救护部队,使用马车装载医疗设备和运送伤员,其中运送伤员的马车由拿破仑的首席军医拉瑞设计,成为移动式战地救护车,通过采用特殊的弹簧缓解伤员在运输过程中的不适。每个车厢都有通风口和垫子,有轮子可以拉出,使装载和卸载都更加简便。拉瑞还将医疗机构整合到军事机构中,重新设计整个师级医疗保障系统,将师级医疗任务分两部分:一部分负责为伤员提供外科救护,另一部分是救护部队,负责医疗运输。火线附近设立急救站,伤员由救护车队运送至这些急救站后,医务人员会将需要进一步处理的伤员按照既定的路线后送至后方的综合性医院。这个系统尽管有他的缺陷,但它直到20世纪初一直是世界上最为有效的军事卫勤系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美国改进了军事卫勤体系,建立起包括急救火车、急救舰队、机动性卫生和细菌学实验室、摩托化急救车护送队、野战医院、后送医院在内的综合性卫勤保障体系,摩托车、火车、舰船被用作后送的交通工具,医疗后送能力和速度较19世纪大大增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用摩托化运送工具装备整个卫勤机构,使得伤员后送站规模缩小,战地救护单位装备更轻便,还建立了战地急救站和机动性的外科队伍,引入了战地输血队伍。二战期间卫勤保障重要革新还有高级外科中心的建立,它位于作战区域的前沿,以提供优良且快速的外科救治措施,避免重伤伤员长达几百公里的长距离后送造成的治疗延误。

3. 现代医学与军事医学的相互影响

近代以来枪弹伤是新的挑战,战场上的医生面临如何从人体中将子弹碎片取出的问题,并且决定在何种情况下弹头残余可以留在伤员体内。通常的做法是将伤口扩张,然后用手指或者器械将子弹或者弹片取出。但受限于当时医生的消毒理念和技术,这样的治疗方式会大大增加伤口感染的几率。战争上这些类型的伤病大量出现,使得战场成为“外科学校”。军队中外科医生写作的部分战伤后遗症的报告,如医院性坏疽、破伤风和丹毒等,促进了医学界对这些症状的研究和治疗。法国医生巴累(Ambroise Pare,1510~1590)总结了战场外伤积累的经验,发明了巴累绷带和替代以热油灼烧处理开放性伤口的方法。巴累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在战场截肢手术上取得的成果进展。1545年他出版《伤口处理方法》一书,其中记载了他发明的一种油膏,用蛋黄、玫瑰油、松脂调制,可以敷在伤口上,经此处理的伤口很少疼痛,也不肿胀,而且很少造成伤口感染。

军医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是19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19世纪医学取得的巨大进步集中在以下三方面:细菌学、麻醉和无菌手术。这些医学进展给医疗服务带来了革命,并为20世纪疾病预防和手术的进展提供了基础。而这些技术的首次大规模应用大都是在军事医学的环境下。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大规模采用了李斯特的无菌法,取得显著效果,大大降低了伤员的伤口感染率。

现代社会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的进步在二十世纪初已经变得非常明显,新发现在军事医学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反过来,战争压力下针对战时特殊问题的研究和资源组织又为普通医学和医学专科领域发展作出了贡献,战时伤病研究的成就在和平时期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免疫方法和传染病预防领域许多早期的进步都是由军医取得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医学见证了创伤治疗中许多重要的医学进展。前线医院首次在流动实验室中开展了细菌学诊断。此前战争中所使用的X光机在性能得到改进的同时,重量变得更轻,从而能够将其用于前沿的外科站点。生理盐水静脉输注已经常用于复苏,常使用的还有体温计、止血钳、皮下注射器以及改进后的牵引器和手术灯。第一批野战输血队也在一战期间出现。

二战期间医学领域最重要的突破时抗生素的生产和应用。弗莱明发现的青霉素在1943年开始被批量生产并在军队中广泛应用。1944年青霉素的产量为每年30亿单位,到诺曼底登陆时,盟军有足够的青霉素来治疗所有的同盟国伤员。二战时期,另一项重要医学进步是对休克原因有更深入的理解以及输血的常规应用。1937年第一个由献血者供应血液而非取自尸体血液的血库在芝加哥成立。1943年美国一个研究小组研发了一种有效的防腐剂以及分离凝血纤维蛋白和凝血酶的方法,使得大量储存血液可以从美国国内流向海外的部队,并以独立成分的形式提供给需血者。英国早期在伦敦空袭中救治平民中发现,输血是预防休克的关键,到1942年5月输血被尝试大规模用于战伤救治,军队成立战地输血机构,并常规配属给伤员后送站。

三、二战后军事医学的新动向

1. 卫勤保障体系的提升

二战期间常规的医疗后送工具是火车和摩托车,在朝鲜战争和越南的战争中,美军用直升飞机作医疗后送工具,大大提高了医疗后送的速度。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为后送直升飞机配备了航空医疗后送急救箱,包括人工呼吸器、脉冲血氧计和心脏监护器。

2. 高新武器的兴起造成战伤种类的变化

核武器、新概念武器、化学武器、精确制导武器

辐射、烧伤、致盲、心理伤害、环境伤害等

3. 现代医学技术在军事医学中的应用

血管损伤修复

现代整形外科

心理学

4. 军事医学的不平衡

不同国家、地区,战争双方,实力不平衡,在军事医学和卫勤体系上的发展也极端不平衡,一方已经处于二十一世纪,另一方还在沿用十九世纪末的卫勤救护体系。这也对现代战争造成很大影响。

医学与社会

医学不仅仅与知识和实践、与治疗和护理有关,它还与权力紧密相连。无论战争还是和平时期,医学都涉及到医生、病人的权力,以及像教会、慈善组织、保险公司、药厂和政府这些机构的权力和职能。

一、现代医学与政治

现在医学在社会中的位置,大致有三种情形.

一种极端的情况是,医学完全处于一个自由市场的社会中,比如19世纪40年代的美国,热望成为开业医生的人不必得到国家的许可就可行医;如果他们希望教学,可以在那些各种非正统的医学院(草药疗法、顺势疗法、芳香疗法等)里面进行竞争。医生间的竞争压低了医疗收费标准。当时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是按服务付费的方式向他们的医生付费,医生多是自助经营。

另一种极端情况是,大多数医生的教育、管理和聘用由政府负责。许多国家的军队这样做。18世纪开始,瑞典政府就大量直接雇佣医务人员,前苏联也以这种方式提供卫生保健,现在的北欧和加拿大亦是如此。英国1948年起建立的NHS也是类似的情况。

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有助于多数西方国家医学发展的中间机构:规范医疗行为的行业协会、公共卫生组织、面向贫民的救济院和医院、互济会以及医疗保险系统。

医疗保险的形成

19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多数西方国家,专家治国论和家长主义倾向逐渐占了统治地位,政府对社会各行业干预增多,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以及对内

部社会主义运动的担心,欧美各国的政治家提出了“国家效益”计划,以提高工人阶级福利为手段赢取他们的信任和支持。19世纪末的英国,无论是保守党还是自由党都把社会福利看做是优于社会主义的选择,婴幼儿和学龄儿童的健康得到有效监管,老年人有养老金保障他们的生活;以前只限于工人中互济会员的医疗保险亦将扩展到所有的工人。德国自普法战争之后政府加大了对社会的控制,对医学行业也是如此。1880年俾斯麦建立了社会保险,以确保工人的忠诚和限制德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法国由于普法战争的失败,民间对民族衰落的恐慌和持续低生育率的担忧促成了法国对医生资格问题的正规化,医生必须取得行医执照才有资格行医。但是法国的国家医疗保险却没有建立起来。美国在内战结束之后,大量资本投入医学教育,移植德国的教育模式。但是美国并未建立国家医疗保险计划,医疗保障由市场、企业和工人共同承担。

二、社会问题的医学解决方法

19世纪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突破带来累累硕果,医学成为一门受人尊敬的科学,如同这个时代其他科学领域的进展一样,医学为人类带来了福音,众多的疾病病因被找到,许多不治之症现在有了解决或者预防的办法。用科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成为开明政治家的主要方式。在所有西方国家,医学组织相当大地得益于福利的扩展和人们普遍接受科学是社会权力的源泉的观念。医学的发展也刺激了政府和公众对医学的投入及热情,医学教育、新型医院和医学实验室在西方社会的医疗改革中发展起来,医学科学的威信上升,作为政府雇员和顾问的医生,威望也日益提高。科学化的医学也影响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和解决方式。

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将低能儿视作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教育的发展使这项弱智儿更惹人注目,他们给社会带来麻烦并可能传播他们的威胁,低能儿被看做是种族退化的样本。多数欧洲国家建立了为盲、聋、残疾和弱智儿童开办的特殊学校。医生也参与到残疾儿童的事业中来。1900年前后孟德尔遗传学在医学界被广泛接受,他们了解弱智是由一个单一的孟德尔隐性基因造成的,这样众多医生对优生学产生了兴趣,部分医生和政府官员、社会活动家对优生学寄予厚望,希望凭借它可使退化、堕落的城市发展成强大有序的国家。20世纪初期优生学在西欧和美国得到重视,1900年左右,优生学组织分别在英国、德国、美国和北欧国家建立起来。1907年在英国成立的联合王国优生教育协会通过教育和立法活动,他们推行“积极优生学”,即鼓励“适者”(中上层阶层)多生,同时通过“消极优生学”呼吁穷人和社会渣滓减少生育。在英国,优生运动主要是通过说服教育,但在美国和北欧,对“缺陷者”则进行强制性绝育,并且规模也逐渐扩大。在德国,希特勒执政时期优生运动达到高潮,对大量智力“缺陷者”的消灭为灭绝犹太人和吉普赛人铺平了道路。优生学由此在西方臭名昭著。

三、医学利益团体

二战以后,不仅欧美国家,世界大多数国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各国政府对本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均投入大量资金,全球范围来看,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的范围及质量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好得多。在欧美发达国家更是如此,人们更加注重医疗卫生和个人健康问题,医药市场成为现代经济里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使得在全球主要国家里,都形成了医学利益集团,对人们的医疗行为和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医疗费用上涨问题

医疗服务的价格是现代世界多数国家普遍关心和争论的一个问题。有没有合理的医疗价格,医生的诊疗值多少钱?这个价格由谁决定?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安排。但共同的特征是,医生、医院、医学会、政府卫生机构、医药公司、医疗保险公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医学利益集团,尽管集团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这个医学利益集团在世界主要国家决定了医疗服务和药物的价格,这个费用不断上涨,而最终买单的是全社会。

2. 过度医疗问题

对病人的过度医疗和对某些高精医疗技术的研发是当今医学的重要问题,也是两难的选择。

花费巨额费用维持晚期癌症病人或者植物人等低生命质量的人的生命,究竟有无必要?意义有几何?这样的医疗资源是否可以用在其他人身上而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对病人或病人家属而言,他们是否愿意或者能够承受这样的医疗费用?或者病人家属要求医疗机构给予治疗而不计代价,但医疗机构是否应该完全遵从病人家属的意愿?

医学研究虽然花费巨大,但总体上有益于人类的健康。然而对于某些罕见的疾病是否值得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或者是将这些资金用于为普通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对于高投入低回报的癌症等疾病,是否应该长期持续地给予高投入?

3. 生活的医学化问题

现代医学已经征服了许多严重疾病,其成就值得骄傲,但是医学的目标是什么,这似乎是现代医学界的一个普遍困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医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同时,疾病的总数却也随之增多了。一方面这是人们对机体认识不断加深的必然,但另一方面或许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将人类生命中正常的兴衰变化看做是需要药物加以缓解的疾病。掉发是医疗问题吗?肥胖是不是医疗问题?单纯为了漂亮而去整容这样的事情现在也已经司空见惯。医学已经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本属于自然规律的生老病死无一不深深打上医学的烙印。这样似乎进入一个怪圈:医学越发达疾病越多,社会越健康就越渴求医学。医学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担负什么责任,而哪些责任不属于医学?它是为了让人们更健康,还是它仅仅是一种服务产业,去满足顾客各种无尽的要求?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面对。

医学与权力紧密相连。我们应当在历史的框架里理解现代医学的成就和问题。过去一百多年里医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在关于医学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上,存在着深刻的争议。指出医学的这些问题,不是为了发泄对医学的怨恨,而是为了在医学迅速发展的同时,强调医学的责任,认清医学的目的。

临床医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医院的演变与临床医学的诞生

在古希腊没有医院的存在。古罗马时期曾经在一些军事要塞建立临时性的医院,其治疗对象是受伤或者生病的士兵,这种医院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古罗马后期由于基督教的传播和教会势力的发展,医院也在教会的庇护下产生。公元390年法比欧拉建立了一所医院,这是最早的由基督徒创办的医疗机构。

在中世纪的欧洲,修道院建立了众多的医疗机构,其主要目的在于照顾生病的僧侣,但也会为普通的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这些医院常常是短暂的,一般比较简朴,有十几张病床和几个负责照料护理的僧侣,这些僧侣也掌握了一些医学知识。在修道院之外,公元7世纪,君士坦丁堡也建立起一些设施完善的医院,为病人提供相互独立的病房,对外科和眼科的病人还设有单间。

在欧洲从12世纪开始,随着贸易、人口和城镇的发展,医院有了很大的发展。中世纪的医院仍然常常与教堂或修道院联系在一起,其时限是围绕宗教礼仪安排的,接受洗礼、尊严地死去远比多方施救回光返照来得重要。中世纪的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农村,救济院为穷人、老人、体弱患者、流浪儿提供了经常性的照顾和施舍,专用于病人的救济院尚未盛行起来。

由于疾病流行,12-13世纪欧洲各地建立了上万个麻风病人收容所,到1225年欧洲这样的机构约有1.9万个。高墙将麻风病人和社会分离开来,收容所内有专为病人居住的小棚屋。之后一百多年里,随着麻风病人的减少,这类收容所又转用于隔离怀疑有传染病、精神病的人甚至是收容穷人,其中一些收容所后来成为医院。巴黎郊外迈森医院起初是一个麻风病院,后来用于收容贫穷的梅毒患者和患病的流浪儿。伦敦的圣吉尔场起初也是一个麻风病院。

14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时,许多麻风病院被改成鼠疫医院。为保护贸易和城市人口,一些传染病医院建立起来。1377年克罗地亚的拉古萨建立起第一个传染病院,1383年马赛也建立了一家传染病院。15世纪这样的传染病院在威尼斯、米兰、纽伦堡等地也建立起来。除了传染病院之外,意大利在中世纪后期在主要城市威尼斯、博洛尼亚、佛罗伦萨、那不勒斯和罗马创建了许多中心医院,这些中心医院在照顾贫穷的患病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宗教社团开始主动承担慈善义务,有的宗教团体甚至管理医院。黑死病的爆发和流行促进了医院的建设,到15世纪初,近佛罗伦萨就有33家医院,几乎每一千人就有一家医院,医院的规模大小不一,从不足10张病床到230张。这些医院主要收容孤儿、流浪汉、寡妇和贫困的老人,只有7家医院主要面向病人,并且拥有隶属于医院的医务人员。

16、17世纪法国的普通收容院收容乞丐、孤儿、流浪汉、妓女、小偷、疯子和贫穷的病人,这时候法国最著名的主宫医院是专门的医疗机构,按照宗教教规管理,主要收治贫穷病人。

18世纪欧洲大陆的医院最著名的是维也纳综合医院,它于1784年由约瑟夫二世重建,它为穷人提供医疗设施。该院可收住1600位病人,有6个内科、4个外科和4个其他临床部门,有86张病床用于医务人员的教学需要。此外约瑟夫二世还在奥地利建立了几家省级医院。同一时代,德语地区和乌克兰也有著名的大型医院建立起来。18世纪英国的医院也发展起来,其规模比之前几个世纪要大得多,数量也大为增加。

总之,在18世纪以前欧洲的医院主要在教会的控制之下,收治对象为社会上各种穷人,医院不以盈利为目的,更多是作为收容所或者隔离院存在的。医院的条件比较差,多位患有不同疾病的病人往往挤在同一间病房甚至同一张病床上,疾病在他们之间互相传播,病人在医院尽管会得到照料和治疗,但是医院的死亡率相当高。富人生病不去医院治疗,而是把医生请到自己的家中。

从18世纪开始,医院的功能逐渐转为治疗病人,其收容和隔离功能逐渐淡化。医院为精神病人、性病患者提供治疗。此外,还出现了专门的妇产医院,18世纪中期伦敦就建立了4家妇产医院。综合性医院为病人提供治疗、食物、住院和康复的机会。到1800年,仅伦敦的医院每年就处理2万病人。在这个时期医院开始设立门诊部,也开始建立药房。英国在18世纪对医院进行了改革,强调改变医院成为死亡之所、疾病之源的现状。在人道主义的驱使下,英国慈善家霍华德到处宣传医院改革,特别强调需要以清洁和新鲜的空气来抗御致人死命的瘴气,英国的医院自此有了比较大的改进。北美也表现出类似的发展过程。1751年费城创建了第一所综合性医院,20年后纽约医院建立,1811年麻省综合医院建立。

临床医学的诞生

西登哈姆:近代西方临床医学之父,“与医生最有直接关系的既非解剖学之实习,也非生理学之实验,乃是被疾病困扰的患者,然后再研究解剖学、生理学知识,以导出疾病之解释和疗法。”

布尔哈夫是希波克拉底学说的忠实信徒,他主张医学应以病人为中心,寻找对病人最有价值的治疗方法。他认为医学的基本目的在于治愈病人,他的行医原则是一切远离病人床旁的理论都必须停止。

18世纪的内科医生满足于依靠感官的传统诊断方法。他们感觉脉搏、嗅坏疽的气味、尝尿液、听呼吸是否规则以及观察皮肤和眼睛的颜色。定性判断仍占主导地位,一个好的诊断学家能够通过他的敏锐直觉和经验来估量病人的病情。

外科在17-18世纪也有所进步。腹部外科方面出现了膀胱结石刀(法国贝萨拉克发明)、膀胱截石术、血管结扎法,对于膀胱结石也有医生提出侧位手术的主张,对疝气进行手术疗法也是这个时期德国外科医生里奇特开创的。骨科方面,蒂奥特发明锁骨骨折绷带治疗法,英国医生波特出版了疝气、头颅损伤、水肿、肛瘘、骨折、脱臼的有关著作,波特氏骨折就

是以他命名的。血管外科领域,威廉亨特1762年第一个描述动静脉瘤,他的弟弟约翰亨特发明了结扎血管治疗动脉瘤的技术,在他之前截肢是治疗动脉瘤的唯一方法。

大约从1800年,随着新型医学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物理检查、病理解剖和统计学的引入,医院逐渐地不再是主要的慈善、照顾和康复之地,它已转化为延绵至今的权威机构。巴黎开创了新型解剖和临床方法,不仅基于演示教室而且基于大型公共医院,在大医院里可以直接获得丰富的经验,临床医学成为医学的中心。在临床医院,对患者死后进行尸体解剖,将尸体上所见的病理变化与主要临床表现联系起来。大型医院的大量病人意味着医生可以把疾病按患病类型分类,统计学可以用来建立典型性疾病的概貌。约在1800年左右,巴黎硝石库医院的皮内尔、尼克尔医院的雷奈克和主宫医院的路易分别建立了这种疾病的分类方法。他们强调的不再是症状而是病变——即疾病的客观真相。

随着人口的增长,19世纪的医院也有了显著的增长。18世纪初伦敦人口不足50万,到20世纪初就增加到500万。1800年美国全国人口刚刚超过500万,其中生活在城市的数量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相应地,医院也只有几所。到1900年,美国的医院已经有4000所,几乎每个城镇都有医院。

新型医院的建立满足了人口增长的需要,医务人员也更加积极地建立医院,因为医院已经成为专业进步的重要标志。18世纪末,医生就开始建立自己的机构以专攻特殊的病例。1860年伦敦专门为病人建立的门诊和药房有66家,包括皇家胸科医院(1814)、布朗普顿医院(1841)、皇家马斯登医院(1851)、儿童医院、大奥尔莫勒尔街医院1852)、国立神经病医院以及女王广场医院(1860)。

所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专科医院。1802年巴黎建立了儿童医院。柏林在1830年、圣彼得堡1834年、维也纳1837年也相继建立儿童医院。1824年,马萨诸塞州建立眼耳医院。1832年波士顿建立产科医院。1836年纽约建立皮肤病院。诸如此类的医院在多个国家的不同城市都建立起来。由于专科医院不承担更多的慈善使命,因此他们更早“医疗化”,而综合医院继续扮演着救济贫穷病人的角色。在专科医院里,医生控制着病人的入院和医院的管理,并探索新的疗法。

与此同时教学医院也出现了,它们往往附属于大学。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创建,它于6年后创办了自己的医院,后来与大学的医学院合并。为了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国王学院于1839年创办了国王学院医院。随着现代化医院的进步,护理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专业化并建立了自己的专业体系。

到了20世纪,医院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成为现代医学的神经中枢,并在社会上愈来愈引人注目。从19世纪起,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装备良好的手术室在使医院从为穷人服务的治疗机构转变为适应各阶层需要的综合机构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从20世纪初开始人们就注意到医院开支的攀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外科变得更加复杂,实验室检验和其他检查得到了发展,医学技术已必不可少,医务人员开支有了上升,救护车服务使医院成为急诊救护的核心。这一切带来的是医疗设备和医疗费用的上升,小型的医疗机构担负不起这样的花费,大型医院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由于费用的逐步上升,传统上以自愿捐赠为基础建立起了的医院遇到了财政问题。美国通过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来应付资金困难,英国则建立起了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二战期间英国为例治疗因德军空袭受伤的人员制定了应急方案,规定所有医院都有照料伤员的任务,医院需要增加病床数,闲置的病床会得到政府的补偿。这种方案带来了两个主要结果:医院开始依靠政府拨款,并在国家计划方案内彼此之间能更好地协调与合作。在二战后英国大多数私人医院以房屋自有和土地国有的方式被吸收进国家卫生服务体系。

自此医院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进步的基地。在欧美乃至全球,医院是现代化医学诊治的圣地,新的临床技术在医院中得到实施,但其高额的开支也受到人们的批评。有学者认为,现代临

床医学除了费用增加之外,对人们健康贡献甚微。人类死亡率的降低实际上是19世纪以来公共卫生措施的完善。在这之前,医院甚至增加了死亡率。至于未来医学能否支撑得起现代化的医院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现在的大型医院是否会被更简单灵活的机构所取代呢?值得思考。

二、临床技术的发展

1. 麻醉技术

外科手术中的疼痛是一个大问题,医生们都在寻找更好的方式来使病人避免感觉疼痛,至少在手术过程中。古代医生进行手术时常把病人五花大绑使其不能动弹,甚至将病人击昏,18世纪也有医生用催眠术,或者一些有毒性的药物如鸦片制剂或者曼陀罗等使病人感觉不明显,但是这些在较长时间的手术中则不适用。

1795年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现吸入笑气(一氧化氮)时能够让自己感觉不到疼痛,尽管随着吸入的减少,疼痛很快重新出现,而且比以前更加严重。但是戴维仍然提出一氧化氮可能在外科手术中起到作用。他的同事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乙醚蒸汽有催眠作用。但是这些发现当时由于安全性得不得保障,医学界并没有对它们予以重视。

19世纪40年的外科麻醉的发展并没有发生在当时医学最为发达的欧洲的医学院或者医院,而是靠游历四方以表演为目的的化学家和当时人们视作骗子而非医生的牙医,其中包括一对同事,韦尔斯和莫顿。韦尔斯发现笑气的麻醉作用可以应用在外科手术中,莫顿则论证了乙醚的麻醉作用及其价值,后来又其他医生如查尔斯杰克逊和克劳福德朗分别声明他们在莫顿之前就发现了乙醚的麻醉作用。这几位都是美国的医生。

韦尔斯和莫顿都是牙科医生。尽管在19世纪美国牙科医生推出了改良的牙科器具和方法,但是病人对疼痛的恐惧和医学界对牙医的蔑视严重限制了他们的专业和经济收入,这是他们非常苦恼,他们一直在寻找能够消除牙科手术中疼痛的物质。1844年12月韦尔斯在观看一次表演中发现志愿者因为吸入笑气而异常兴奋以致于当他摔下台而折断腿后仍旧如此,韦尔斯请演讲者把笑气带进他的办公室做实验。韦尔斯吸入笑气,然后让他的一个学生为他拔了一颗牙齿,当他醒过来后他意识到手术过程中他没有感到丝毫疼痛。接下来一个月内,韦尔斯在几十个病人身上使用了一氧化氮。后来他还到哈佛医学院为外科学生授课,表演麻醉手术,尽管手术患者的呻吟使韦尔斯受到嘲笑,但是患者后来承认他没有感到一点疼痛。尽管如此,韦尔斯并没有使得美国主流医学界承认笑气的价值。外科医生要求麻醉效果是绝对的、完全的和安全的。当时吸入笑气后的行为不能预料,在判断气体的效果上评价者发挥了很大作用。专业认同失败后韦尔斯吸入乙醚和氯仿来应付失败的沮丧,四年后他因涉嫌性骚扰一位年轻妇女而被捕,之后两天他自杀了。

乙醚在18世纪就被作为止痛剂治疗肺结核、哮喘和百日咳。作为牙科医生的莫顿为了向当时地位更高的内科医生转变,他成为了查尔斯杰克逊的学生,在一次关于牙痛的讨论中,杰克逊建议将乙醚用作牙痛滴剂。莫顿后来发现乙醚应用到坏牙时牙床会变麻木,他由此推想乙醚能否使整个人变得麻木,他在各种动物身上进行试验乙醚的吸入效果,但试验结果很不一致。

1846年9月30日莫顿用乙醚浸透了一块手帕,边看表边深深吸入。八分钟后他恢复了意识,发现除了轻微的兴奋和头痛外,没有其他影响。莫顿也在他的病人身上试验,并且给病人拔了一颗牙,病人给莫顿写了一份书面证明。莫顿联系到哈佛大学教授沃伦,到马萨诸塞州总医院为一个病人摘下了一个大肿瘤,病人在手术中完全处于安静状态。沃伦被震惊,宣布乙醚的麻醉作用,这很快被美国医学界所接收。也导致了莫顿和杰克逊的乙醚麻醉优先权之争。在这个时期,乙醚麻醉剂迅速从麻省传播至巴黎和伦敦。同年12月伦敦最有名的外科医生利斯顿在乙醚麻醉下为一位患者进行了大腿截肢手术。后来爱丁堡大学产科学教授詹姆斯辛普森又发现了氯仿也有麻醉作用,而且它比乙醚气味更好,起作用更快,但是其危

险性也更高。

乙醚和氯仿是吸入性麻醉剂,在正确管理和使用下它们是安全的,但是不是所有外科手术都要使病人完全失去知觉,也有医生在寻找局部麻醉的药物。德国医生卡尔科勒在19世纪80年代在同事弗洛伊德的建议下尝试用可卡因来治疗沙眼和虹膜炎等眼部疾病,他们发现了可卡因有局部麻醉的作用。纽约外科医生威廉霍尔斯特德进一步探究可卡因的麻醉机理,他在自己、学生和实验动物身上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由于可卡因可以使血管收缩,因此它似乎是对血管丰富区域进行外科手术时的理想麻醉剂。霍尔斯特德开辟了一项被他称为传导阻滞或者神经阻滞麻醉的技术。但是他也变得对可卡因上瘾了,被送进精神病院。一年后他戒掉了可卡因,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成为那里第一位外科教授。

2.防腐技术

19世纪以前的医院环境非常肮脏,这主要是医院的捐赠者、政府以及医生们的观念里医院应该如此。医生做手术前没有任何消毒措施,医院里对病人擦拭伤口时,许多病人共用一块海绵,这也造成了医院“死亡之所”的名声。在细菌理论之前,医生们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对于病人伤口感染的责任。1848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工作的产科医生塞麦尔韦斯对产褥热带来的极高死亡率提出挑战,他确认这是由于医务人员和医学生直接从尸体解剖室到产房造成的感染扩散。在尸检和处理病人过程中,他建立了用漂白粉溶液冲洗手和器械的制度,使他所在的医院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但是他的做法遭到医学界强烈的反对,他也因此丢掉了工作,不就便郁郁而终。他受到反对的原因是当时流行的病因学理论,主流观点是感染原因是空气中的瘴气,而非因为接触。

防腐技术由李斯特创建并推广。他1865年尝试用石碳酸液位一名伤者包扎伤口,第二年又尝试用石碳酸液处理一例复合性下肢骨折,两次尝试伤口均未感染。1867年他发表论文,指出外科防腐的关键所在。首先,细菌感染是病原因素,其次伤口愈合期感染和化脓是不正常的并且没有任何益处。李斯特坚持预防措施,处理伤口前洗手,从伤口挤出血液,并用石碳酸液冲洗,再用浸透石碳酸的纱布盖上,最后用一层锡箔盖在敷料上。当需要更换敷料时,揭开锡箔换上浸有新石碳酸液的纱布。李斯特的方法在普法战争中得到检验得以推广。但是也有外科医生反对李斯特的做法,因为石碳酸的气味不好闻。

1874年巴斯德提出将器械放在水中煮沸及将其过火的灭菌方法,这种方法1881年被科赫接受。1890年霍尔斯特德发明了手术室专用的橡皮手套,最初这种手套是为了保护他的情人——手术室的一位护士,这个护士对防腐剂过敏。

到1900年所有的外科医生均已应用了各种各样的防

腐剂和防腐技术,外科医生再也不会在肮脏的房间里穿着血迹斑斑的脏衣服做手术了。口罩、橡皮手套和手术衣的使用减少了感染的风险,清洁、无菌的环境也不断得到改善。

医学与社会

1. 医疗费用上涨问题

医疗服务的价格是现代世界多数国家普遍关心和争论的一个问题。有没有合理的医疗价格,医生的诊疗值多少钱?这个价格由谁决定?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安排。但共同的特征是,医生、医院、医学会、政府卫生机构、医药公司、医疗保险公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医学利益集团,尽管集团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这个医学利益集团在世界主要国家决定了医疗服务和药物的价格,这个费用不断上涨,而最终买单的是全社会。

2. 过度医疗问题

对病人的过度医疗和对某些高精医疗技术的研发是当今医学的重要问题,也是两难的选择。

花费巨额费用维持晚期癌症病人或者植物人等低生命质量的人的生命,究竟有无必要?意义有几何?这样的医疗资源是否可以用在其他人身上而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对病人或

病人家属而言,他们是否愿意或者能够承受这样的医疗费用?或者病人家属要求医疗机构给予治疗而不计代价,但医疗机构是否应该完全遵从病人家属的意愿?

医学研究虽然花费巨大,但总体上有益于人类的健康。然而对于某些罕见的疾病是否值得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或者是将这些资金用于为普通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对于高投入低回报的癌症等疾病,是否应该长期持续地给予高投入?

3. 生活的医学化问题

现代医学已经征服了许多严重疾病,其成就值得骄傲,但是医学的目标是什么,这似乎是现代医学界的一个普遍困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医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同时,疾病的总数却也随之增多了。一方面这是人们对机体认识不断加深的必然,但另一方面或许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将人类生命中正常的兴衰变化看做是需要药物加以缓解的疾病。掉发是医疗问题吗?肥胖是不是医疗问题?单纯为了漂亮而去整容这样的事情现在也已经司空见惯。医学已经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本属于自然规律的生老病死无一不深深打上医学的烙印。这样似乎进入一个怪圈:医学越发达疾病越多,社会越健康就越渴求医学。医学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担负什么责任,而哪些责任不属于医学?它是为了让人们更健康,还是它仅仅是一种服务产业,去满足顾客各种无尽的要求?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面对。

欧洲中世纪的医学有什么特点?

答:1)中世纪欧洲的医学教育发展迅速。

2)修道院医院、世俗医院增加。

3)医学学校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开创了‘大学’。

4)中世纪欧洲传染病广泛流传

5)流行病预防思想开始深入人心。

人们从中世纪传染病流行的教训中吸取到哪些教训?

答:1)在医学领域开始放弃信仰疗法。

2)政府开始颁布卫生法令法规,严格规定城市生活的卫生准则,有效遏止疾病传播。

3)注重预防,建立卫生检疫制度,普及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流行病预防思想开始深入人心。

牛痘疫苗是谁发明的?怎样发明的?

答:1)牛痘疫苗是由英国医生贞纳发明的。

2)一来受到中国种人痘的启发,二来他听说挤牛奶的女工一旦出过水痘,再遇到天花流行也不会被传染。他将天花痂皮给患过牛痘的人接种以观察患过牛痘者是否有免疫力,经过试验后成功,成功预防了天花。

1. 传统医学面临哪些危机和挑战?

答:1)西方近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严重冲击了传统医学的地位。

2)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先进人士欲求富强之道,主张抛弃传统封建文化,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提出“废止中医”的言行,使以中医为主的传统医学陷入困境。

2. 东西方传统医学的不同命运说明什么问题?

1.答:西方传统医学在近代医学的冲击下失去正统地位,逐渐衰落,保存下的部分成为替

代医学或世俗医学,而中医在近代医学的冲击下不断改革,寻找新的出路,说明了东西方国家的不同社会制度对文化发展的不同影响作用。

2.现代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现代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疾病谱的变化:疾病构成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2)传染病的重新出现:已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人类面临新传染病的严重挑战;全球化多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影响;生物恐怖(生物武器的威胁)。

3)生物伦理学的兴起及其难题。

人们从中世纪传染病流行的教训中吸取到哪些教训?

答:1)在医学领域开始放弃信仰疗法。

2)政府开始颁布卫生法令法规,严格规定城市生活的卫生准则,有效遏止疾病的传播。 3)注重预防,建立卫生检疫制度,普及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流行病预防思想开始深入人心。

巴斯德在医学上有何贡献

在微生物发展史上,巴斯德是个里程碑。对微生物做出奠基性贡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功绩主要有:

1.科学的阐明了发酵和有机物腐败的原理。在研究腐败和预防葡萄酒酸败时发明了“巴斯德消毒法”。

2.将细菌与传染病联系起来。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了“流行病由微生物引起和传播的观点”。帮助预防炭疽、白喉、霍乱、黄热病和其他疾病的爆发。巴斯德关于细菌与传染病之间的研究为现代传染病理论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3.巴斯德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巴斯德培养出了鸡霍乱疫苗和抗狂犬病疫苗,开创了人工减毒疫苗的研究。

科赫对医学的主要贡献

细菌学研究的许多基本原则和技术都是由科赫奠定的,其主要功绩有:

1.在细菌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他拍摄了第一张细菌的显微镜照片,是显微摄影法的开创人。

2.发现、分离和鉴定了许多细菌。他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麻风杆菌,白喉和破伤风杆菌,痢疾杆菌,鼠疫杆菌等许多病原微生物。同时他对传染病的发病原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为现代传染病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发现结核杆菌。他指出并证明人类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导致。并系统提出了明确鉴定某种特有微生物是引起某种特定疾病的三条原则,即“科赫原则”。

我看医学史

什么是医学史?医学和人类历史发展有什么联系?我们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医学史?医学史对我们医学生的自身发展又有什么影响?自从学习了医学史这一门课程后,我找到了答案。

医学史是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医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医学本身的演化与发展过程,探索医学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医学与历史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科学技术发展史的一个分支。

在我看来,医学史实际上是人类与疾病不断斗争的历史。只要有人类的存在,疾病就不会消失,而人类就在与疾病的不断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医学的历史十分悠久,所有人类社会都有共同的医学主题——生、老、病、死。早期历史上,疾病的出现通常视为恶魔、巫师的诅咒、神的旨意或其他奇怪的原因。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生希伯克拉底声称,引起和治愈疾病的不是魔法,而是大自然。往后,人类就一直探索和寻找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公元前8000年早期医生实行环钻疗法;公元前400年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开创科学的医学;1543年维萨里出版第一部研究人体的著作;1615年意大利医生圣托里奥设计口含式体温计;1683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细菌;1796年爱德华?琴纳第一次完成牛痘接种;1816年法国医

生拉埃内克发明听诊器;1842年美国外科医生霍勒斯第一次用全身麻醉做手术;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光线,它使医生能够看见人体内部的情况;20世纪苏格兰细菌学家佛莱明发现青霉素等等一系列的人类发现与发明都是围绕如何有效地治疗疾病,最大限度地解除患者病痛、恢复病人的健康以及延长人类的寿命。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或者危险,甚至丧失生命。但是,病人对我们投来的求助目光、立志战胜疾病的渴望、为人类谋福利的崇高使命……这些早已使我们把各种对自己不利的东西抛之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如何治疗疾病的斗争中。

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时代不断向前推进,而疾病也不停地向人类蔓延。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疾病屡见不鲜:艾滋病、糖尿病、高血压、乙肝、禽流感、冠心病、帕金森病等等一系列的疾病就像一个个恶魔,无情地把可怕的魔爪伸向脆弱的人类。而人类为了对抗疾病,就不断地探索,不断寻求治疗疾病的方法。只要人类还存在,疾病就不会休止。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永不休止的战争,而人类就是一名坚强的战士,永不倒下!

医学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医学生理应学习和了解的基本学科。因为它不论在医学研究还是医疗实践中,都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医学史是了解发展规律,汲取前人经验教训,拓宽知识面与思路,少走弯路的应修课程。医学是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它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技术进步的推动,它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都有科学家与医学家的心血与汗水。一部医学史不仅是我们不应忘怀的历史,也是我们继往开来的知识宝库和耀眼财富,其次,医史知识是医学生确定科研方向和选择科研课题不可缺少的背景知识。确定什么样的研究方向和选择什么详的研究课题,是关系列医学生能否有所作为的大问题,。在定向和选择的决策性思维中,除专业知识与技能外,直接起作用的就是对有关学科或专业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充分了解与把握,因为这是进行定向或选题的前提。然而,大量事实证明,仅仅拿着这些信息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些信息不管有多充分,我们也只能就此进行横向的分析相比较。而定向和选题还需要进行纵向的分析和比较,只有经过纵横两方面的分析与比较,才能深刻理解构成现实状况的根源,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工作经验与教训,从而有可能找出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的思维方向与办法。而要做到纵向分析与比较,就必须学习医学史。最后,学习医学史是了解现代医学发展特征,提高认识与实践自觉性的重要途径。现代医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立体网络化的趋势,不同学科间的交叉点就是学科的新生点。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在不断诞生,学科问的交叉、渗透与综合日趋明显。在这种情势下.要提高从事医疗和科研的自觉性,就应该学习医学史。因为只有医学史是从整体来认识众多医学学科发展状况的学科知识,只有医学史才能使人们充分认识现代医学各方面的特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