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入

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入

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入
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入

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入

作者:李春莲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8年第4期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断推动学生素质素养的全面提升,提出情感教育的具

体方法,阐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开展的重要性,旨在揭示中职学校语文教育中的特征,在实践中明确自身教学目标,从变革课内教学延伸和拓展到课外教学中,为职业学校顺利进行

语文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作为尤为关键的一部分。语文教学的进行既有利于提高学生

综合能力,也有助于健全人格,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近年,情感教育作为

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普遍受到人们重视,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上,情感教育发挥着积极作用。

因此,本文研究了在作文教学中有效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语文教材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教师的讲解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生几乎不会主动学习和

探究教材中的内容。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

方法,不但要对语文教材进行阅读,而且也要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这样一来,在强化学生理解

教材内涵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潜藏的情感。语文教师应对每位学生在

阅读同一部作品中,所得出的相应情感体验进行尊重,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情感交流,进而有

效激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并不是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可以挖掘出情感

素材,这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尽可能将情感内容注入到那些缺乏情感素材的文章中,如:在《风景谈》这篇文章学习中,虽然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美学价值,但中职学生难以深透理解这

种抽象美。这就需要教师多花时间,尽量为那些缺少情感素材的文章,融入一些情感内容,同

时教师注重生动的、形象的朗读,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积极活动,共同分享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课堂互动,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率,教师与学生之间敞开心扉,积极沟通和交流,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产生共鸣后,才能够更加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另外,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逆向思维,积极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让学生思维

向多方面扩散,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确保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其实课堂教学与教材知

识都是有限的,但作文写作知识却是无限的,语文教师应扩充课外阅读知识量,在丰富学生阅

读量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如:在接触《岳阳楼记》中,作者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融入了作者满满的爱国情感,整篇文章句式工整、气势磅礴,在刺激

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也深入的培育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单人阅读、小组阅读、男女生合作

阅读等方式来进行阅读,之后积极讨论和研究,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读后感。这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对作者的情怀深入体验,让学生明确了身上的责任,在日

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加努力、更加认真。

三、让学生感悟到真情的价值,激发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人有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语文学科所具备的特征,以语文情

感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了解到语文的价值。首先教师应尊重和爱护学生,对生

活充满热情和激情,可以把握好在教学中情感的作用,当然也要具有较强的敏锐度。一个语文

教师,若是对自身本职工作不热爱,对人生理解不深,在教学中,自然也不会深刻感悟教材中

情感教育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教育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感教育,以人为本 实施情感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教师要教育学生对自己要自爱、自尊;对生活要自信、自强;对他人要真诚、热情;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努力。情感教育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精神。教师的使命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作为一个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师,面对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初中时就放弃了英语。英语课对于他们来说如同天书,听、说、读、写如同四面墙,英语课堂上常常去做其它的事情,做作业抄袭参考书。学生的学习苦恼也成为老师教学上的困扰,如何走出困境是笔者探讨的课题。在认真分析了我班学生的状况之后,我决定从情感教育入手。我班的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英语学习态度入学成绩比例 一层自信心较强,还 在为考入重点学 校而努力学习 60~80 25% 二层自信心较弱,学 习自觉性差,时 学、时弃 41~59 45% 三层没有自信心,放 弃英语 40以下 30% 我分三个批次进行谈题:1你认为英语重要吗?2、个别学科的程度差不代表一个学生的素质差,缺乏自信心才是一个人品格的一大缺陷。3、你的英语学习障碍在哪里? 针对话题1,我采取学生主讲,目的是帮助他们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这一点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共识,多数学生表示他们喜欢计算机,而学习计算机离不开英语,而目前英语方面的困难又阻碍了他们对计算机的深入学习。 针对话题2是老师主讲,目的是鼓励学生战胜畏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话题3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到底在哪方面需要帮助。 针对话题3的答复是多样化的,主要集中在词汇记忆方面。由于词汇障碍使听、说、读、写不能顺利进行。在一轮谈话之后,我从教师的角度向学生提出了我的看法和承诺。 这些举措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欢迎,鼓起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勇气。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最明显的改进就是课堂气氛变了,绝大多数学生认真听讲、开口讲英语、翻书做笔记。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帮助他们保持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兴趣入手,策略助学 情感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的策略。这是一个非智力的心理过程,但却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就是要帮助学生保持这样一个良好心态。我从学生喜欢计算机这个契机出发,给出一些有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词汇和常用语,学生很感兴趣,主动抄录、背记。我惊讶地发现学生背记这些词语又快又准,特别是那些反感英语,喜欢计算机的学生。我在班上表扬这些学生,说他们用行动证实了他们有学好英语的能力。在以后的英语词汇背记方面,我对这些学生多了几分督促,他们自己也多了几分主动和努力,对英语课的反感逐渐消失。在课间,我让课代表放一些流行英文歌曲,学生听会曲子之后就主动索要英语歌词,之后,他们就会相互磋商中文含义。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一个活跃时期,他们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喜欢了解新闻轶事、名人、体育、时尚等等。我在阅读的选材方面满足他们的喜好,贴近他们的生活并结合教材向他们介绍外国的风情、习俗、习惯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想方设法保持他们的兴趣。例如,在表演方面,初中生,他们对重复性的对话表演不感兴趣,他们所喜欢的是更深一层的创造性表演。根据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单元情景对话理解之后,分组活动。小组成员由好、中、差组成,依照单元情景创编、表演新对话。好学生基本上成为编剧与导演,中差生一般就成为演员。在编剧的过程中,中差生的妙点子多,好学生的写的能力强,在需要的时候教师给予帮助。这样以好带差,各扬其长,通力合作的精神得到培养。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对话内容更为丰富、活泼、风趣。 成就感是保持兴趣的支柱,对于学生来说成绩的提高是最直观的。因此,在学习策略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针对一些学生在记忆词方面有困难,我就向他们介绍一些词汇记忆的方法,例如:看、念、听、写、记;词、形、义结合;同、反、同族;合成、派生、转化;词在句中记、卡片随身行;早晚时光背、读、记,反复七遍记得牢,等等。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予热情表扬与鼓励,每学期组织一、二次英语学习经验交流,让进步生主讲。教师的言语有时对学生的影响是教师本人意想不到的。例如,我班有位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28分,中考英语成绩为114分。她与家长来校向我致谢时说我曾在她的作业本上写过:Your hand writing is very good!我曾在她表演时说过:Your pronunciation is good and your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6017390.html,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作者:黄丽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13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情感的渗透正是从认知与意向的双重角度达到了最佳的情感培养目标,进而让学生发展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同时也激发了其内心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这一螺旋式上升过程反映了数学情感对于数学课程讲授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数学提出的全新要求。情感教育应从启蒙阶段着手,让学生将情感作为自身学习数学的驱动力,进而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1.充分认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学生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是非常关键的,在心情愉悦、情绪顺畅的状态中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反应能力大幅提高,能够更加积极地在学科难题中寻求解决的方法。事实证明,调动学生的情绪,能显著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学生主体的感情状态、情绪色彩和思维活跃度和智力发育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热情时,观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和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再次,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情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处于此阶段的小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主要来源于家庭以及教师是非观念的引导,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情感教育引导其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2.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 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数学情感渗透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从师生关系方面体现数学情感对于教学工作的内在影响与号召力,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生活方面,教师应走进学生的世界来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亲和力的体现,这对缓解学生的不安心理与紧张情绪大有裨益。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它具有多种效应。一是宽松,师生有一种宽松感、安全感,因而能够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从而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地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二是信任,指的是人际交往的意愿。喜欢有趋向性即喜欢听谁的,不喜欢听谁的。师生关系好,教师输出的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理畅通无阻地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训学效果;三是期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四是感染,师生关系好。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态度都会给学生以好的感染。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卢振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卢振云 发表时间:2018-03-14T17:10:40.81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2期作者:卢振云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情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 卢振云(广西岑溪市南渡镇杨冲小学广西岑溪 5432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情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通过情感教育教学改变了以往语文教育的枯燥性,促使学生可以有效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逐步扩大情感教育的应用范围。本文从情感教育教学入手,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7)09-0191-01 1. 引言 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容易从理性考虑事物转变为感性思考事物。当前,小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情绪化。因此,在进行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情感教育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发挥的作用尤为巨大。因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感染性教学,而感染教学就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标。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及其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2. 情感教育教学概述 每个人都拥有情感,是人类在面对不同类型事情中引发出来的情感包括喜怒哀乐。除此之外,情感也是不同的人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自身对于事情的认知,对某种事件或事物的判断与情感反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思想、意识是相当关键的,合理的情感反应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意识是最适宜的阶段。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情感教育,可以促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意识。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融合情感教育与学校教育两种教育方式,通过上述方式的融合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效率。如果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案的设计的过程中,要在教学的所有阶段渗入情感教育,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文学创作中所包含的情感。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感情,进而达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 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3.1充分对教材进行挖掘与拓展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情感教育。而大部分小学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拥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通常体现的都是作者的真情实感,还要其对人生的思考。因此,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语文教材,举例来说,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其体现的就是童趣和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具有感染力的肢体及个性化语言促使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童趣,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朗读练习的方式促使学生对课文情感进行理解,进而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而《再见了,亲人》中,则体现的是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情怀。其重点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在进行抗美援朝时所建立起来的感情,尤其是课文中的这些句子:“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充分描述了中朝人民的友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这些语句作为切入点,提前准备好有关的抗美援朝资料,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引入,促使学生经由资料了解文章的内涵,理解文章的主旨、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进而进行深入学习。 3.2进行情境教学。 在开展情感教学的时候,创造教学情境是相当关键的。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语文教师可以经由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内进行语文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推动实际教学,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举例来说,在《七颗钻石》这篇文章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篇文章。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久旱情境图,由此可以让学生联想到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其对“水”和“爱”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当语文教师对画面进行展示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有效的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创设情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共鸣,进而促使学生在后期学习中可以加深对文章的体会与理解。 3.3加强交流,实现情感共鸣 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法: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抛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沟通,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创设出轻松舒适的教学气氛。其次,教师可以专门设置一些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讨论,不要对学生自由发言进行批评,充分尊重与重视学生。再次,教师还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在进行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由此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3.4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 语文教育的主要趋势就是生活化教学。当前大多数文章中作者都是对生活的观察及体会,因此,如果学生想要获得情感教育,就要进行生活观察与探索,由此才能积累生活经验,获取生活情感。举例来说,在进行“理想”这篇文章的写作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询问亲人、查找有关资料或自我观察发现的方式对各行各业的特点进行了解,同时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个性及志向明确自身理想,这些理想不是学生单凭想象形成的,而是经由相关的生活经验及体会获得的。因此,在文章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身个性及情感代入到文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热情及想象力,进而获取生活体会。 4. 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人文美 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有多种类型,也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加以渗透。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教材,进行合理的设置与安排,除此之外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特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对于优美的文章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所表达

习作教学应注重情感因素

习作教学应注重情感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丰富语言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说明了情感在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善于生发出不同的情感, 进而即兴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因此,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一、习作命题应注重情感因素 情感是活动的源泉, 情感是写作的基础, 健康丰富的情感体验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因而习作训练的命题范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贴近学生的情感和心理, 要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萌发, 使学生自觉地去想、去说、去写。例如人教版五年制教材第八册《积累运用五》中的习作训练“对XX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 我告诉学生选材一定要真实、具体, “要能让读者分享你的欢乐,分担你的忧愁”。我的指导拨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在明确了其他写作要求后他们便欣喜地开始动笔写作了。 二、习作指导应注重情感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而真切的体验。”在习

作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 要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世间万物,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 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触发写作灵感,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例如,我让学生以“农家小院”为题进行写作, 尽管学生对自己家的小院很熟悉, 但是由于缺乏观察, 因而完成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我抓住学生对自己的家感受最深的特点, 引导学生用心捕捉自家小院的特色进行写作, 学生的作文自然完成得比较出色。 教师在习作指导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作用, 与学生真诚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也就是说, 师生之间要以诚相待、用心沟通,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习作教学要有真情就体现在这里: 教师先“动情” ,然后通过丰富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将内心的真情“辐射”给学生, 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写作的情境。有人说: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块土地上必然会萌芽壮大, 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习作评改应注重情感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 积极的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因此,习作评价应多采取激励性的评价, 而其中激励性的评语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此,我在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时总是反复斟酌

浅谈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渗透

浅谈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渗透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很容易就会抓住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然而在情感目标方面,我们往往找不着头绪,甚至有时忽略了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情感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情感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在英语学科中渗透情感目标呢?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探讨了这个问题,并对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张必隐教授在《阅读心理学》中指出:“阅读是读者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从文字符号中获取和提炼“道”“技”“情”是阅读的目的和功能所在。所以,阅读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情感”是贯穿语篇课堂教学的灵魂,在《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目标之一。下面我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熟悉教材内容,注意渗透的随意性 情感目标的渗透要从教材的内容出发,作为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了解,这样教师才能把情感目标自然地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科学性与情感的思想性紧密结

合,学生也易于接受,从而达到知识的讲授与情感的教育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是“水滴石穿”和“滴水功”,教师切不可生拉硬扯,如果把情感教育象贴标签一样贴到某一学科的教学中去,既显得牵强,也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渗透的形象性 教师要深刻理解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情感目标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是各不同的。这要求教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情感教育。语文课多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并且注意披文入情,以言感人。如:教学毛泽东《沁园春·雪》这首词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作者传神描写、精美语言的过程中,通过对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的想象,使学生潜滋暗长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藤野先生》,通过对鲁迅的“弃医从文”行动的体会,让学生真心感受作者坚贞不渝的爱国之情;历史课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述和充分进行教育,如讲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讲詹天佑、郭沫若等爱国知识分子,讲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等,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激起学生振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摘要: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等表达出来,一片优秀的作文通常是能够以情动人的。针对初中生的学习和身心特点,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提高写作的兴趣和写作能力,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话题。 关键词:初中作文;情感教育;原则;策略 由于初中生阅历还比较少,对生活的感悟不足,情感积累也比较缺乏,所以,很多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无法打动别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初中生的情感教育。利用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积极发展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绚丽。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的原则 (1)坚持以正确的认识指引学生的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自己形成正确认识世界的价值观,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写作情感,不断促进学生的情感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并反映到写作中去。可是,初中学生的情感是比较盲目、冲动的,其年龄、认知上的有限,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指引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促进其对生活的认知。有一些学生可以写出情感丰富的作文,但可能会包含学生的个人隐私情感,学生不愿展示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学生也才会更加信任教师,逐渐勇敢表达自己的真情。由于学生的情感的认识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生的情感表达内容,教师不能追求其统一性,必须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个性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坚持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塑造。作文情感展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人文情怀,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历史等文化的学习教育。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多的民族情感因素。许多古典诗词中一些形象的用语值得学习和积累。比如用来展现思想愁苦的词语杨柳、美酒等,表示希望的春风、花儿等,展现精神气质的兰花、绿竹等等。这些可以有效的运用于写作中,促进学生的情感的积累。教师还可以选用一些历史名人的事迹,给予学生一些素材的扩展,提高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比如,可以选择豪气洒脱的李白、温婉细腻的李清照等,让这些伟大的诗人的高尚情感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提高其人文情怀,增加其情感阅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学生思想、个性快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候,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感,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的熏陶,形成自己的人文情感。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的策略 1、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情感的积累 往的教学作文中,一些教师给出学生一个题目,然后将写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讲解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领会,便让学生开始进行习作。这种教学方法,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人经验各异的特点来进行,导致学生出现写作的极端现象,一种是无法开头,一种是提笔泉涌而出。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避免学生闭门造车,望“纸”兴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某节写作之前,先去到实际生活现场进行感受、思考,然后再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显得毫无新意和缺乏思想性。例如,在准备写作关于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江河边感受、领悟,最后构思文章,写作可以没有时间限制。学生中写的比较好的文章这样写到:“伴着袅袅的轻烟,我走进春的梦幻,朝霞羞赧的张开了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育作文文档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一方面,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课堂上,这为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提供了时间保证; 另一方面,各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提供了素材支撑。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为学生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念具有指导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和定向实践行为的作用。只有在教师的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践行,才能使教师的新价值观与新教学行为联系、共创、互动起来,并贯穿于改革的始终。如果学校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而屈服于“目中无人”的“以升学 率论英雄”的畸形教育,那么学校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就只有单调的升学人数和考试分数,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学校文化。因此,

学校应当逐步探索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从纯粹的抓教学质量的“应试教育”向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转变。 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每节课都是德育阵地”的意识。无论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德育活动,都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体系,充分挖掘教材中明显的思想资源、教材暗含的价值取向、学科知识及其背景,还有其中蕴涵的思想和方法及其背后的动人故事和学科发展中所形成的学科文化。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内容中,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融注于知识载体之中,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里。不同学科渗透德育有其共性:都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于知识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但由于中学各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也就有自身特点。这要求我们根据学科个性,发挥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准确发掘教材内蕴含的德育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讲究渗透艺术,

情感教育在课堂中的实施和应用课题研究方案

情感教育在课堂中的实施和应用 研究方案 合涧一实小张燕松 一、研究现状 由于家庭环境、背景和成长环境的不同,特别是农村普遍出现空巢以及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对孩子情感关注不够的现象,在孩子学校生活中直接体现为:坏习惯一大堆,没有爱心,不积极主动,自卑等现象,总结开来,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让孩子长期缺乏情感的关爱,大班教学模式过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孩子情感的教育与培养,不能很及时的发现孩子出现的问题,并对之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导致孩子产生被忽略感,容易导致自暴自弃,或者道德健康产生各种问题,从而影响学业和各方面的健康成长。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以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自己的观点,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强调人的智商,却忽视非智力因素,即情意方面的因素,最终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技能、情感、心理和身体等全面素质的降低。这就迫切需要着情感教育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行。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当一次次面对学生空洞的说自己的父母如何如何伟大,却没有真情的流露时,我感到相当的苍白和困惑,为此,我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这一

课题,力求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营造儿童丰富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其品德,使个体顺应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三、研究目标: 1.实施情感育人,整合情感与智慧,培育优质人才,提高教育质量。 2.探寻出情感教学法运用的有效途径、策略、方法等。 3.形成情感教育法的初步模式 四、研究内容: (一)探究情感教学法运用的有效途径、策略、方法等。 1.“导语激情”策略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教师情感的丰富性和外显性,教师的情感是一种“催化剂”。教师通过动情的导语和过渡语,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课堂之中,从而打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激发学生情感,达到师生共鸣。 2.“以境染情”教学法 “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现代教育设施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其声像并茂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发掘课文特点,恰当有效地运用多种手段,适度渲染课堂气氛,创造浓郁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投影仪等),展示优美画面,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氛围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通过渗透情感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拥有正确的情感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同时,开展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总结后丰富自身的情感,从而对学习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欣赏美术作品,对美术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自己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小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欲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播放音乐或视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充分放松心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和积累美术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延伸和补充教材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多媒体可以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重视培养学

生的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将图片和音乐等有机结合,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创作欲望和灵感,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二是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不同的作品能够传递给人不同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各类富有特色的作品,使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懂得不同作品具有的时代特色以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如,教师在播放可爱的卡通形象时,学生常常会表现得很激动、很喜爱。而在播放类似《三毛流浪记》的图片时,学生表现出的情绪往往很复杂,有的同情,有的悲伤。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欣赏过程中体会到不同人物、场景、时代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三是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美术实践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加深其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如,在上“我的新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黏土,让学生亲手制作出自己的新朋友,这个朋友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其作品也各有特色,充分体现出了学生浓厚的情感。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展示,制作的如果是人物,可以鼓励学生送给人物本人,加深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如果是动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大家讲述自己与新朋友间的趣事,锻炼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情感。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作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并根据学生的喜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语文书中的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写作应是人的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文,而非为文而造情,作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情感的培养和人的终身发展,即立人为本。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大写的“人”的教育与培养。但回头看看昨天,低头想想今天:热热闹闹学习新课标,走进教室还是我!中小学的作文教育依然如故!目前中小学作文教育的现状存在情感教育的无目的性,无教育性,教学方法上存在超强度训练和死板的知识、技法灌输。 在新课标大力推行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作文教育呼唤情感教育。因此作文教育应以学生主体为本,重视情感教育目标和策略,提高作文教育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尝试,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作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 “闲暇出真情”。有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主张建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我的悄悄话”、“老师,这次您真的错了”、“还我一个我”、“成长好累”在这些文章里学生情真意切,大胆地诉说心灵的感受。有了民主的、和谐的情感释放的平台,学生才敢打开心灵的闸门,才能“我手写我心”。 二、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笔者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抓住文中动情之处,向学生畅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地动情地叙述母亲二、三事,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在讲到母亲为了照顾我,在冬天睡了一星期的水泥地而落下腰痛的病根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来;又从为人母的角度叙讲了对女儿的爱,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母亲,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于是我当即停止讲课,请学生当堂写作,就这样一篇篇真情之作显然纸上,平时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的作文一节课就完成了,平时才写四五百字的同学一下子写了洋洋三张,并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他们这才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只要情到深处,尝到了写作的淋漓之快。其实这样的题目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写过,但为什么都没有写好呢,其原因已显而易见。此外,教师还应把好的时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丰富情感体验。确实,学生因为应试,不可能真正融入用心爱心专心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19-11-19T10:58:33.5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作者:林国兴 [导读] 本文简要分析了情感教育的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当今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现状,阐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林国兴(泉州市德化第五中学福建德化 362500)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情感教育的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当今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现状,阐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运用丰富的情感信息来撞击初中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75-01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学习,还要重点关注对学生人品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的具体内容有了许多更新和变化,如何关注生命,如何联系生活,如何理解权利,怎样培养责任意识,如何关注社会公正与维护世界和平,这些教学内容逐渐成为道德法制学科的核心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执教者应该以全新的视角,重点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达到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的均衡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都被一些老师和学生当作副科,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很少重视,甚至根本不重视这门课。这跟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很大关系,教师上课采用生硬的说教来灌输知识,时间久了,学生自然会产生厌学情绪。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任务,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这一不和谐的现象。在新课改背景下,情感教学是比较重要的方法,能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情感教学很有必要。 一、情感教学的概念及特征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 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是教育者,学生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是受教育者。教学是促使学生向培养目标发展,这就必然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其实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活动的双方是人,是有情感的人,在教学活动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那么什么是情感教学呢?“所谓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样,在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结合,才能达到和谐。其实从现实来看,情感教学能够矫正传统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重认知、轻情感这样一种不合理现象。所以,情感教学是从知情统一的“情感”角度分析教学现象,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二)情感教学的特征 1.兴趣性 兴趣性特征是指运用情感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进入课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兴趣性特征并不是一味迎合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而是那些与学习有关的,对个体、社会进步起作用的兴趣才能够发展。 2.成功性 成功性特征是指运用情感教学要创造条件,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滋味,包括在日常交往中都有自尊的体验,从而能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也能变得越来越自信。 3.创造性 情感教学的创造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情感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遵循,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待,这就体现了创造性。二是指学生方面的创造性,运用情感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实现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目的是促进初中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他们更有意义地生活,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四有公民。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顺应新课改的理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置于前列,是基于情感对人的道德价值观发展的基础作用和特殊价值。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方式有些呆板,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地实现三维目标。情感教学是由学生的情感入手,以情动人,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自己的人生提供理论价值,有意识地约束自己不当的行为,更好地实现它的实用价值,这样既有利于塑造人,又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经笔者实践发现,枯燥无味地朗读课本,给学生画重点让其背诵,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被强制会背诵,但是并不能真正运用到生活中,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失败的,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并不是教学目的。笔者在课堂上采用情感教学法,整个课堂气氛都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积极性很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明显提升。教师在上课时利用情感沟通更容易隐形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更愿意接受,比较贴切的一句话就是学生们说这节课不知不觉上完了,其实是他们投入了这节课,真的用心听课了。情感教学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内化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与其他课程存在很大不同,其他课程更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它主要是培养人的良好品德,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活动,都很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实施教学,使学生有内在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并能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在主体性认识和情感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而且能在实际行动中反思,逐渐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情感被激发,体验探究的热情更高,从而体会到行动的快乐,真正实现在体验中内化自己的思想品德。这就体现了体验性的重要,也就是要带着情感,有感情地体验,在体验中收获,在体验中成长。 总而言之,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因而,教师要通过情感教育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

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摘要】情感教育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情感教育,对教育教学工作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师生合作交流情感教育开展的基础”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用与方法,值得教学一线教师借鉴。 【关键词】情感教育; 情感渗透; 情感交流; 教育渗透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直接于人的意志过程和认知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态度的真实体验,是人们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助推剂。记得德国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就是说,好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满意、愉快、高兴、欢乐,相反,就会感到郁闷、痛苦、愤懑和憎恨。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好好把握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1师生合作交流是情感教育开展的基础 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也受情感因素的制约。因为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其微妙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令人叹为观止。教师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者,又是师生情感交流沟通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更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高超的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那么,怎样去做呢?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曾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要做到这一点,作为教师就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学生。首先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发光点”,帮助其树立好学习信心。其次,要主动地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学生打成一片。三是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学生,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心理压力,用“情”与“理”去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这样,我们的教学措施才有针对性,激发起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持久动力。 2情感教育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它制约着学生的认知学习,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已得到了充分证明。因为良好的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可推动学生发奋努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到极致。反之,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为一线教师,不应该只注重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还应注重他们学习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的表现,研究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方面的情感因素的发展。如好多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科现象非常厉害,有的爱好语文,有的爱好数学,还有的喜欢文体艺术等。面对此类现象,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如:“你的智力很好,有学好数学的天赋将来一定有所成就”,“你提出的问题很好,很有见地”,“你的语言很精彩、精辟,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等,激起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活力。 3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