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规划设计规范常用指标

居住区教育配套建筑指标:

居民量幼儿园小学中学

4000居民以上●●

8000居民●

配比数量40名/千人80名/千人80名/千人

最低面积配比(平方米)

幼儿园班数4班6班9班12班

用地面积1800 平方米2700 平方米3700 平方米4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 平方米1800 平方米2500 平方米3200 平方米

小学班数12班18班24班30班用地面积9700 11800 13600 15700 建筑面积2900 4300 5100 6200 班数18班24班30班36班用地面积15500 18100 31700 37000 建筑面积6300 8200 9100 11700

居住区人口分区控制规模:

居住区小区组团

户数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 人数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

1 住宅用地(R01)50-60 55-65 70-80

2 公建用地(R02)15-25 12-22 6-12

3 道路用地(R03)10-18 9-17 7-15

4 公共绿地(R04)7.5-18 5-1

5 3-

6 居住区用地(R)100 100 100

停车位配置比例

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7.5 0.3 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7.5 0.3 集贸市场车位/100㎡营业场地7.5 --- 饮食店车位/100㎡营业面积 3.6 1.7 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0.2

居住区用地指标

项目平均每居民用地(平方米)

小区用地14.5-22.0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5-2.0

居住区级道路用地 1.5-2.0

居住区级公共绿地 1.0-2.0

其它用地 1.0

合计19.5-29.0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

1.住宅用地(R01) 45-6055-65 60-75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20-32 18-27 6-18

3.道路用地(R03) 8-15 7-13 5-12

4.公共绿地(R04) 7.5-15 5-12 3-8

居住区用地合计(R) 100 100 100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人)

居住规模层数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居住区多层16-21 16-22 16-25 多层、中高层14-18 15-20 15-20 多.中高.高层12.5-17 13-17 13-17 多层.高层12.5-16 13-16 13-16

小区低层20-25 20-25 20-30 多层15-19 15-20 15-20 多层.中高层14-18 14-20 14-20 中高层13-14 13-15 13-15 多层.高层11-14 12.5-15 --

高层10-12 10-12 --

组团低层18-12 20-23 20-25 多层14-15 14-16 14-20 多层.中高层12.5-15 12.5-15 12.5-15 中高层12.5-1412.5-14 12.5-15

多层.高层10-13 10-13 --

高层7-10 8-10 --

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5人计算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千人)

居住区小区组团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总指标1605-2700

2165-3620

) 2065-4680

(2655-54

50)

1176-2102

(1546-26

82)

1282-3334

(1682-4084)

363-854

(704-1354)

502-1070

(882-1590)

其中教育600-1200 1000-2400 600-1200 1000-2400 160-400300-500

医疗卫生

(含医院)

60-80

(160-280)

100-190

(260-360)

20-80 40-190 6-20 12-40

体100-200

200-600 20-30 40-60 18-24 40-60商业服务700-910 600-940 450-570 100-600 150-370100-400

金融邮电

(含银行.

邮电局)

20-30

(60-80)

25-50 16-22 22-34 -- --

市政公用(含自行车存车 处)

40-130

(460-800)

70-300 (500-900) 30-120 (400-70

0)

50-80 (450-700)

9-10 (350-510)

20-30 (400-550)

行政管理 85-150 70-200 40-80 30-100 20-30

30-40

其 它

-- -- -- -- -- --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注: L 为坡长

道 路 类 别 最小纵坡 最大纵坡 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

≥0.3

≤8.0 L≤200m

≤5.0 L≤600m 非机动车道

≥0.3

≤3.0 L≤50m

≤2.0

L ≤100m

步行道 ≥0.5 ≤8.0

≤4.0

雨水口间距和道路坡度的关系(多雨地区)

道路坡度(%) <1 1-3 3-4 4-6 6-7 >7

雨水口间距(m) 30 40 40-50 50-60 60-70 80

种植树木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单位:m 名称最小净距

至乔木中心至灌木中心

有窗建筑物外墙 3.0-5.0 1.5

无窗建筑物外墙 2.0 1.5

挡土墙顶内和墙角外 2.0 0.5

人行道路面边缘0.75 0.5

道路路面边缘0.75 0.5

高2m以下的围墙 2.0 1.0

排水沟边缘

1.0 0.5

天桥.线桥的柱及架线塔.电线杆的中心

2.0 不限

喷水冷却池外缘40.0

塔式冷却塔外缘高的1.5倍

体育用场地

3.0

3.0 厂内铁路中心线

4.0 3.0 窄轨铁路中心线 3.0 2.0 一般铁路中心线

5.0 4.0 邮筒.路牌.车站标志 1.2 1.2 警 亭 3.0 2.0 测量水准点 2.0

1.0

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

标 1993年 人均建设用地 (m*m/人) 人均公共绿地 (m*m/人) 城市绿地率 (%) 城市绿化覆盖率 (%) 2000年 2010年 2000年 2010年 2000年 2010年 <75 >5 >6 >25 >30 >30 >35 75-105 >6 >7 >25 >30 >30 >35 >7

>8

>25

>30

>30

>35

城市道路分

单位:m

道路类别红线宽度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居住区道路20-30 9-14 2-4

居住小区道路≥14(采暖区)

≥10(非采暖区)

5-8 1.5-2

组团道路≥10(采暖区)

≥8(非采暖区

5-7 -

宅间小路≥2.5- -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指标级别用地指标

(㎡/人)

Ⅰ60.1 - 75.0

Ⅱ75.1 - 90.0

Ⅲ90.1 - 105.0

Ⅳ105.1 - 120.0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

水平 (m*m/人

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

允许调整幅度

(m*m/人)

指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

级别指标(m*m/人)

<=60.0 Ⅰ60.1 - 75.0+0.1 - +25.0 60.1 - 75.0Ⅰ60.1 - 75.0>0

Ⅱ75.1 - 90.0+0.1 - +20.0

75.1 - 75.1 - 90.0不限

90.0 Ⅲ90.1 - 105.0+0.1 - +15.0 90.1 - 105.0Ⅱ75.1 - 90.0-1.5 - 0

Ⅲ90.1 - 105.0不限

Ⅳ105.1 - 120.0+0.1 - +15.0 105.1 - 120.0Ⅲ90.1 - 105.0-20.0 - 0

Ⅳ105.1 - 120.0不限>120.0 Ⅲ90.1 - 105.0<0

Ⅳ105.1 - 120.0<0

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类别名称用地指标 (㎡/人)

居住用地18.0 - 28.0

工业用地10.0 - 25.0

道路广场用地7.0 - 15.0

绿地

其中:公共绿地≥9.0≥7.0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

居住用地20 - 32

工业用地15 - 25

道路广场用地8 - 15

绿地8 - 15

住宅建设日照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

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h) ≥2 ≥3 ≥1

有效日照时间

带 (h)

8 - 16 9 - 15

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

住宅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

方位0°-15°15°-30°30°-45°45°-60°>60°折减系数 1.0L 0.9L 0.8L 0.9L 0.95L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3.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

住宅建筑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

住宅层数建筑气候区划

Ⅰ,Ⅱ,Ⅵ,ⅦⅢ,ⅤⅣ

低层35 40 43

多层28 30 32

中高层25 28 30

高层20 20 22

注: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

住宅面积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单位:(万㎡/h㎡)

住宅层数建筑气候区划

Ⅰ,Ⅱ,Ⅵ,ⅦⅢ,ⅤⅣ

低层 1.10 1.20 1.30

多层 1.70 1.80 1.90

中高层 2.00 2.20 2.40

高层 3.50 3.50 3.50

注 : 1,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

2,本表不计入地下层面积。

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

中心绿地设置内要求最小规范

名称容(ha)

居住区公园花木草坪、花坛水

面、凉亭雕塑、小

卖茶座、老幼设

施、停车场地和铺

装地面等园内布局应有明

确的功能划分

1.0

小花木草坪、花坛水

面、雕塑、儿童设

施和铺装地面

等园内布局应有一

定的功能划分

0.4

组团绿地花木草坪、桌椅、

简易儿童设施等

灵活布局0.04

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

封闭型绿地开敞型绿地

南侧多层楼南侧高层楼南侧多层楼南侧高层楼

L≥1.5L

2 L≥30m L≥1.5 L

2

L≥50m

L≥1.5 L

2

L≥30m

L≥1.5L

2

L≥50m

S 1≥800㎡S

1

≥1800㎡S

1

≥500㎡S

1

≥1200㎡

S 2≥1000㎡S

2

≥2000㎡S

2

≥600㎡S

2

≥1400㎡

注:1、L --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

L

2

--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m);

S

1

--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S

2

--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单位:(m)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

小路

建筑物面向道路

无出入口高层5 3 2

多层3 3 2 有出入口- 5 2.5 道

与建

、构

筑物

关系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

高层4 2 1.5 多层2 2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

注: 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 场 地 名 称 适 用 坡 度 密实性地面和广场 0.3 - 3.0 广场兼停车场 0.2 - 0.5 室外场地 儿童游戏场 0.3 - 2.5

运动场 0.2 - 0.5 杂用地场 0.3 - 2.9

绿 地 0.5 - 1.0 湿陷性黄土地面 0.5 - 7.0

公园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

地 表 类 型

最大坡度 最小坡度 最适坡度 草 地 33 1.0 1.5-10 运 动 草 地

2 0.5 1 栽 植 地 表

视土质而定 0.5 3 - 5 铺 装 平原地区 1 0.3 - 场 地 丘陵山区 3 0.3 - 园路宽

度 单位:(m)

风景林郁密度 类 型

开放当年标准 成年期标准

园路级别 陆 地 面 积 (h ㎡) <2 2 - <10 10 - <50

>50

主 路 2.0 - 3.5 2.5 - 4.5 3.5 - 5.0 5.0 -7.0 支 路 1.2 - 2.0 2.0 - 3.5 2.0 - 3.5 3.5 - 5.0 小 路 0.9 - 1.2 0.9 - 2.0

1.2 -

2.0 1.2 -

3.0

密林0.3 - 0.7 0.7 - 1.0

疏林0.1 - 0.4 0.4 - 0.6

疏林草地0.07 - 0.20 0.1 - 0.3

公园各类单行绿篱空间尺度单位:(m)

类型地上空间高度地上空间宽度

树墙>1.60 >1.50

高绿篱 1.20 - 1.60 1.20 - 2.00

中绿篱0.50 - 1.20 0.80 - 1.50

矮绿篱0.50 0.30 - 0.50

公园树木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水平距离单位:(m)

名称新植乔木现状乔木灌木或绿篱外缘测量水准点 2.00 2.00 1.00

地上杆柱 2.00 2.00 -

挡土墙 1.00 3.00 0.50

楼房 5.00 5.00 1.50

平房 2.00 5.00 -

1.00

2.00 0.75

围墙(高度小于

2m)

排水明沟 1.00 1.00 0.50

注:同上。

公园栽植土层厚度单位:(cm)

植物类型栽植土层厚度必要时设置排水层的厚度

草坪植物>30 20

小灌木>45 30

大灌木>60 40

浅根乔木>90 40

深根乔木>150 40

城市等别

城市等别分类指标

重要程度城市人口 (万人)

一特别重要城市>=150

二重要城市100 - 50

三中等城市50 - 20

四小城市>=20

注:1、城市人口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

2、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城市防洪标准

防洪标准 (重现期:年)

河(江)洪、海潮山洪泥石流一>=200 100 - 50 >100

二200 - 100 50 - 20 150 - 50 三100 - 50 20 - 10 50 - 20 四50 - 20 10 - 5 20

注:1、标准上下限的选用应考虑受灾后造成的影响、经济

损失、抢险难易以及投资的可能性等因素;

2、海潮系指设计高潮位;

3、当城市地势平坦排泄洪水有困难时、山洪和泥石流

防洪标准可适当降低。

欢迎您的光临,Word文档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双击可删除页眉页脚.谢谢!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无止境.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