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长江中下游平原导学案学生版

第四章 长江中下游平原导学案学生版

第四章 长江中下游平原导学案学生版
第四章 长江中下游平原导学案学生版

第四章长江中下游平原导学案

【考点分析】

1、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范围和概况

2、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达的农业、工业、交通等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3、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区域图形认识定位】(课前预习)

【知识体系】(课后总结)

第一课时

【考点知识梳理】

一、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1、位置和范围

— E

位置:经纬度位置115°E,30°N)

— N

西起,沿长江干流东到海滨

范围

政区:全部,湘,鄂,赣,皖,苏,浙的一部分

2、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以为主,东西狭长,宽窄不一

①地形特征:地势

河汊纵横,湖泊密布

②组成:、、、太湖平原、巢湖平原、

③成因——外力作用以为主

(2)气候

①类型:气候

②特征:

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集中于夏季。有梅雨、寒潮和伏旱天气,沿海受台风影响纬度低—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③成因:受冬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集中于夏季

离海洋近,河湖众多,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多

(3)河流

①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汉江、湘江、赣江

流量←流经湿润地区,降水多,流域面积广,支流多

汛期←雨季长(5—10月)

②水文特征及成因:水位季节变化←雨季长,流域面积广,湖泊众多调节了水量

含沙量←植被覆盖好

结冰期←位于带,冬温在以上

(4)植被:

(5)土壤:耕作土:水稻土→富含有机质(人类长期精耕细作形成)

(6)资源

湖北铁矿

①矿产资源—以有色金属为主安徽铁矿

江西的铜矿

②水能:三峡,葛洲坝

(7)自然灾害:

气象:洪水,台风,干旱,寒潮

地质:滑坡、泥石流、地震

【合作探究】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伏旱等特殊天气形成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及如何防治?

梅雨:

【实例展示】

(1)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09年四川文综第36题)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2分)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6分)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4分)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12分)

【课内练习】

1、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了、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1)—(3)题。(2012大纲全国卷)

(1)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

C.1980年~1989年

D.1989年 ~ 2000年

(2)该支流流入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3)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建水库的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2、下图是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季节活动与我国夏季东部雨带关系示意图。据此判断(1)—(3)题。

(1)当副高脊位于150N—200附近时,华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A.洪涝灾害 B.水土流失 C.灌溉水源缺乏 D.土壤次生盐碱化

(2)当江淮地区进入“梅雨”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松花江正值汛期 B.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

C.副高脊位于300N—350N附近 D.罗马正是干旱季节

(3)图中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位置位于副高脊北侧的原因是

A.副高脊推动台风雨带北上

C.影响我国雨带形成的主要气流是偏北风

D.副高气流辐合造成北侧多对流雨

第二课时

【考点知识梳理】

3、人文地理特征

(1)著名的鱼米之乡

1)发展条件

(地形)

(气候)

有利(水源)

自然条件(土壤)

不利——、、、等自然灾害频繁

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大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发达,可提供大量的生产资料和技术设备

交通便利,有利于农副产品的输出

2)重要的农业区

以为主

①农业生产特点农作物

②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

粮食作物:(全国最大的产区)、冬小麦

③农作物经济作物:棉花、(产量和种植面积全国最大)

经济林木:柑橘、蚕桑(全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毛竹、茶叶等

④重要的商品性生产基地

商品粮基地: 、、、、(长江三角洲)商品棉基地:、

油菜基地:

蚕桑基地:

农产品出口基地: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

3)发达的淡水渔业

①条件:

②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

【合作探究】2、试分析江汉平原成为我国著名商品粮棉基地的有利条件。

【实例展示】读图12,回答问题(2006年北京文综)

(1)指出图示区域相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6分)

(2)简述三峡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相橘生产的影响。(8分)

按加工层次,柑橘加工业划分为以罐头生产、原汁榨取为主的初级加工业,以饮料生产、香精与色素提取、果酸加工为主的中高级加工业。

(3)分析甲地柑橘加工业的区位优势,说明不同加工层次的布局指向。(10分)

(4)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5)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因。(6分)

第三课时

【考点知识梳理】

(2)工业

1)※长江沿江地带——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

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陆交通,形成我国实力最强、工业部门最齐全的工业区。自东向西有:以沪宁杭为中心的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综合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和轻纺等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以攀枝花、六盘水地区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在长江支流湘、赣地区的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几大工业基地。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

(1)钢铁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

(2)汽车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

长江沿江地带是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纽带。

第一,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

第三,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第四,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长江沿江地带兼有沿江和沿海的双重地缘优势。本区东接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便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京广线、汉丹线、成渝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联结国内其他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热量较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是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生产部门,通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内陆开发和全国经济增长

2)沪宁杭工业区(基地)

①特点: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大型工业基地

②工业中心:上海、南京、杭州

③工业部门: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

④发展条件:

⑤发展方向:

【合作探究】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3、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

4、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汽车基地构成了长江沿江“汽车工业走廊”,运用区位理论分析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实例展示】读我国南方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建设了大型水电站,该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

(3)湘中南地区是我国的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请简要分析其成因及防治的措施。(8分)

【课内练习】

3、读图,回答(1)~(4)题。

(1)该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

A.水稻、大豆、玉米 B.小麦、油菜、大豆

C.甘蔗、柑橘、青稞 D.水稻、油菜、柑橘

(2)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土壤肥沃 B.地势平坦

C.水源充足 D.热量丰富

(3)该地区不适宜发展的产业是

A.有色金属冶炼 B.毛纺织加工制造

C.粮食食品加工 D.电视机生产组装

(4)该地区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②土地沙漠化③酸性土壤改良④盐碱地整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第四课时

【考点知识梳理】

(3)交通:

铁路:京沪、京九、京广、焦柳、沪杭、汉丹线

水运:长江黄金水道

(4)城市:

上海、南京、武汉、杭州、长沙、合肥、南昌

(5)自然灾害:气象:洪水,台风,干旱,寒潮

地质:滑坡、泥石流、地震

(6)生态环境问题:酸雨,水土流失

(拓展)上海

1、位置

(1)海陆位置:长江入海口处,北临长江,南至杭州湾,东临东海

(2)纬度位置:北纬31度,东经121度附近

2、地形:平原为主

地势:地势低平,大约在海拔10m以下

地貌:河流冲积而形成的河口三角洲

3、河流:长江,黄浦江

组成部分: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长江三角洲

4、气候

(1)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积温在4500-8000度,降水量大于800mm

5、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资源

(1)水资源: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2)海洋资源:濒临海洋,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如,舟山渔场(浙江省)

7、农业生产

(1)优势: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便捷的交通,广阔的市场,广阔的经济腹地,工业力量雄厚

(2)制约因素:人口众多,用地紧张,耕地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台风的影响大

(4)主要农作物:水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棉花

8、工业生产

(1)主要部门:电子工业,钢铁工业,棉纺织工业

(2)发展方向: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发展第三产业,加强生态建设

9、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如,台风,洪涝,干旱

10、上海市之最

【合作探究】

5、上海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6、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及解决措施是什么?

【实例展示】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读材料,回答问题。〔2010四川文综〕材料一:城市职能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区域中所起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位条件的变化,城市的职能也会变的。如著名城市杭州,在历史上曾是南宋的都城(临安)。

材料二:南宋时期临安地理位置图

(1)分析杭州历史上成为都城的区位优势。

(2)据表数据,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与方向,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10分)

第五课时

二、河流的综合治理

1、※三峡工程

(1)综合效益——除防洪外可获得发电、航运、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

①防洪——是首要任务

洪水产生的原因:

自然:A

B

C

人为:A

B

措施:①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②修建水库,治理荆江河段;③建设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④中上游山区退耕还林还草,中游退田还湖。

②发电

三峡水能丰富原因:

③航运——黄金水道

(2)社会经济效益:①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问题。

②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③增加农业产值。

④未来全国统一大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提高全国电网的运输质量和效益。(3)环境效益:减轻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4)生态效益:(利于中下游)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调节局部气候;⑥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5)(不利库区)①淹没土地耕地;②移民中产生新的环境问题;③可能诱发地震;④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⑤三峡自然景观破坏;⑥蚊虫孳生,影响人体健康;⑦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生存环境影响。

2、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1)上游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的环境问题及治理

问题:①造成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②造成水库的淤积,降低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③河道淤塞而导致通航能力下降;④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的淤积,加剧洪水灾害等。

对策:①上游地区严禁毁林开荒,陡坡垦殖,同时大力植树造林,营建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②中上游大力修建水库,特别是加快三峡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洪水调节能力;③中下

洪能力。

(2)长江沿岸的环境污染及治理

问题:近年来,随着长江沿岸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没有同步,使得长江沿岸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治理:①加快保护长江水资源的立法工作;②制定水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③加强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量;④提倡清洁生产,充分回收利用工业三废;⑤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等。

【实例展示】

结合下列材料和图示,回答问题:

在进行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阶段,专家们将长江三峡工程与曾因生态和环境问题引起国

际上很多争议的埃及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工程作了对比研究,认为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对三峡

工程有借鉴意义。

通过采取一些应对措施,阿斯旺工程出现的问题,可以在三峡工程中得到避免。

(1)在图中用“∥”标出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1分),从图中看该工程位于长江游(1分)。

(2)试从气候条件和水系条件分析流经三峡工程的年径流量远高于流经阿斯旺工程的年径流量的原因:

①气候条件:三峡工程(2分)

阿斯旺工程(2分)

②水系条件:三峡工程(2分)

阿斯旺工程(2分)

(3)阿斯旺工程建成后,导致海岸线退缩,请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其成因:

(2分)(4)阿斯旺工程的首位目标是的需要(1分),长江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是的需要(1分)。

【课内练习】

1、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2012江苏卷地理7-8)

(1)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2)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2、2011年入夏以来长江中下游遭遇50年来最严重干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纷纷因缺水告急。谁是这次大旱的“罪魁祸首”?不少人把矛头直指三峡工程。认为是三峡工程造成了气候反常,成为下游干旱的“元凶”。下图表示长江三峡的位置,读图回答(1)~(3)题。

(1)长江三峡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发生在

A.中下游 B.中上游 C.源头 D.库区

(2)假设长江中下游的干旱和长江三峡有关,主要是因为

A.三峡的存在使夏季风减弱,到达长江中下游的水汽减少

B.三峡加剧了副高的强度,扩大了副高的控制范围

C.三峡的蓄水量增加,到达下游的水量减少,蒸发量减少

D.三峡的建立破坏了长江上中下游的水体联系

(3)长江三峡建立后取代了伊泰普成为世界第一大水电站,但建成后的实际发电量却少于伊泰普水电站,主要是因为

A.水库的需水量差别较大 B.设计主要目的不同

C.区域的降水量差别较大 D.建设的技术水平差异

【一日一题】日期班级姓名

12、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图6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表2是图6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2008年山东卷)

表2: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大气状况。(6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3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6分)

【一日一题】日期班级姓名

13、读“西太平洋副高西部500百帕等压线图(副高脊线位置图)和“江苏省部分年份梅雨天数统计图”(甲、乙两图中的小写字母代表月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l)甲乙两图中代表8月的字母是:__________。

(2)在b、c所代表的月份,图示A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很可能遭受的主要气象灾害各是什么?(3)推断1958年我国东部冬、夏季风强弱特点并简要说明推断依据。

(4)分析乙图中B地区10月常见天气特征并说明原因。

(5)甲乙丙三图说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量在时间变化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以减少其危害。

【一日一题】日期班级姓名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近十年来,我国钢铁企业迅猛发展,但在2008年末,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钢铁企业相继出现减产、限产、甚至停产的状况,处于微利或亏损经营中。

材料二下面是攀钢和宝钢的区位略图。

(1)试说出与宝钢相比,攀钢发展钢铁企业的主要优势。

(2)从区位因素变化的角度分析攀钢、宝钢减产、限产的主要原因。

(3)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两家企业如何通过优势互补更好地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日一题】日期班级姓名

15、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1)~(5)题。(共15分)(09年广东地理第32,34,35题)

资料一:见图15。

资料二:见图16。

资料三:见图17。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等。(3分)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2分)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3分)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4分)

【一日一题】日期班级姓名

16、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12安徽卷文综34.(32分))

材料一:近些年,“干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1)描述图中两个I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

(3)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12分)

【一日一题】日期班级姓名

17、图 13 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2福建卷文综37)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送、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一、知人论世 1.了解诗人 陶渊明(365—427),一名,字,世号。东晋。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以及“”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2.了解“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3.了解时代背景 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羁.()鸟守拙.() 荫.()暧.暧()樊.() 2.解释词语: ①适俗: ②韵: ③尘网: ④三十年: ⑤羁鸟: ⑥池鱼: ⑦野:⑧守拙: ⑨方宅: ⑩暧暧: ?依依: ?户庭: ?虚室: ?樊笼: (二)诵读感悟 1.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明这首诗押韵的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三、探究活动 活动1:畅谈感受 任务:读了这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2:研读内容 (一)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二)从何而归? 1.诗人把“尘网”、“樊笼”指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羁鸟”、“池鱼”指的是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 案 一、学习目标: 1.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顺句子。 2.研读:读清字词,读懂文意。 3. 精读:读丰故事,读出个性。 二、学习层次: A层:读懂课文,领略古文的语言之美,培养语感。 B层:与作者对话,与古人交流,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C层:使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三、学习步骤:合作探究读出味道,个性解读读出思考。【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自己查找资料,了解鲁肃、吕蒙、孙权的相关信息并整理记录。 2、查阅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自己整理并填写在下面。《孙权劝学》选自,这部书是主持编纂的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本书的编者是(朝代)、家。 3、阅读文言文要注意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⑦更()

4、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①权谓吕蒙曰:②卿: ③当涂:④辞: ⑤治经:⑥邪: ⑦涉猎:⑧见往事: ⑨及鲁肃过寻阳: ⑩过寻阳:⑾即更刮目相待: ⑿见事:⒀蒙乃始就学:⒁肃遂拜蒙母: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即更刮目相待。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课堂自主学习】 (一)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小组活动:1、推选一位同学负责读课文一遍 2、其余同学边听边在书上圈出你个人认为不太准确的字词; 3、读完后,大家把圈出的字词正音。 方法链接:如何读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停顿? 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篇讲述鲁肃与孙权之间的故事的古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释。)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全班齐读。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5)故事复述。 2.议一议 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共三课时

苏武传导学案 编写:张俊凤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梳理课文,归纳文言知识,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积累文言常见的 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坐、会、当、发、乃 4、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知识线索】 1、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而被捕入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不久因窦宪谋反案受到牵连被捕,死于狱中。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家庭——父亲: 班彪(史学家,文学家)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 ◆注:《两都赋》:汉代京都大赋中的名篇,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咏史诗》则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2.简介《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列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3、苏武出使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主题解读】 信念与气节——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师版)doc资料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师版)

归园田居(其一)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背景链接: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3、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诗文(注意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借助工具书,识记字音。 羁.鸟()守拙()暧暧()樊笼()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守zhuō( )归园田⑵鸡鸣桑树d iān() 3、解释重点词语。 韵:本性、气质;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尘杂:尘俗杂事。 二、赏析诗文(合作探究)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1、(1 明确 (2)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3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①释义:“误”有失误、错误之意,②描述:“误落尘网中”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

孙权劝学导学案

一五《孙权劝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知识链接】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导学过程】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卿今当涂 ..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4.但当涉猎 ..()() 5.见往事 ..耳() 6.及鲁肃过.寻阳()() 7.卿今者才略 ..吴下阿蒙() ..() 8.非复 9.即更刮目相待 ..之晚乎() ....() 10.大兄何见事 (二)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查词典解释画线的字。 1.但当涉猎() 2.见往事耳() 3.孰若孤() 4.蒙乃始就学() 5.士别三日() 6.肃遂拜蒙母() (四)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五)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二、合作探究 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最新《苏武传》导学案共三课时 - 学生版

苏武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3、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知识线索】 1、作者简介: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2.简介《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列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3、苏武出使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知识建构】 1、课前做好充分预习 (1)听读课文,标出注音;(2)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大致复述基本情节。 2、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监;②数()通使相窥()观; ③以状语()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⑦置煴()火,覆武其上⑧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⑨故使陵来说()足下;⑩何以汝为()见;⑾子卿尚复谁为()乎。 【合作探究】 一、标出段落,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重点句子的断句。 二、同桌间讨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三、朗读1-2段,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1)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5、置币遗单于 6、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7、以货物与常 8、其一人夜亡 9、虞常生得 (2)从第一二段,我们可以看出,苏武出使匈奴的政治环境怎样? 四、朗读第3段,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1)1、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2、事如此,此必及我。 3、见犯乃死,重负国。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四环节导思教学导学案传记选读

归园田居导学案练习及答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合作探究,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背诵诗歌并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二、学习重、难点】 1、有情感地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并熟读成诵。 2、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三、【知识补充】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检测】 1、常识填空①陶渊明:(365 —427 ),又名―一字—亮___自号_五柳先生_,谥号__靖节先生___ _。___晋宋__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_田园_ 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略 ( 1 )羁.鸟()(2)守拙.()(3)荫.()(4)暧暧..()(5) 墟.里()(6)樊.笼()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少无适.俗韵.迎合 误落尘网..中此处指仕途 羁鸟..恋旧林笼中鸟 守拙.归园田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榆柳荫.后檐遮挡 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 依依..墟里烟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虚室..有余闲空室久在樊笼..里比喻官场生活 复得返自然..指田园生活 二、【引导鉴赏】 (一)、诵读诗歌,把握题眼。 1、“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 ,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归 (二)、品读诗歌,体会感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1、诗人从何而归?官场生活(尘网、樊笼。) 2、为何而归? (1)性本爱丘山(本性)(2)守拙归园田 3、归向何处? 归向田园4、归去如何?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5、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憎恨之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4 孙权劝学 学案及答案-最新

4 孙权劝学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重点) 3、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难点) 4、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 二、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 (3)见.()往事耳 (4)自以为 ..()大有所益 (5)及.()鲁肃过寻阳 (6)即更.()刮目相待 (7)蒙乃.()始就学 (8)权谓.()吕蒙曰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2)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但当涉猎 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4)孰若孤 孤: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教学案表格

“目标分层有效教学”教、学案 主备教师:董汉涛参与备课教师:于秀兰、张秀娟、洪伟、于文慧 学科语文执教 教师 董汉涛 执教 班级 七年四班审核 课题《孙权劝学》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学习重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全文。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课型单一 学法指导第一步: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初步感知课文第二步:学习课文内容,达成目标 (目标分层教学法) 教学流程课 前 预 习 反复朗读课文 翻译疏通 积累词语 初步了解大意 个人复备 教 学 研 讨 导学: 一、简介作者作品。 二、朗读课文 1、听范读课文,注意注音和句读。 2、读准字音卿岂邪孰遂 3、学生朗读课文。 三、反复朗读,看书下注释,翻译,了解全文大意 四、研讨课文: 1、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 “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 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2、分析人物对话,讨论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进行分析。 思考讨论:

教学流程教 学 研 讨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 说有何作用? (2)找出吕蒙的前后态度变化,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 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 情? 3、对照板书小结,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 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目 标 检 测 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拓 展 延 伸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情节: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课 后 反 思

《苏武传》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武传》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预习自测] 1、写出下面汉字的拼音 厩()且()鞮()侯单()于缑()王昆()邪()浞()野( ) 侯阏( ) 氏()左伊秩訾()旃()羝()去()辇()雍()棫()阳宫斧钺()汤镬() 2、注意断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3、文学常识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 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和。 班固,东汉著名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4、分组整理文言常见字词。(见资料) [质疑探究]

(一)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什么写作方法? 1.学生讨论: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参考答案】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的形象。 【温故知新】 关于作者: 据《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曾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 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 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 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从此陶渊明再也没有做过官。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三首。 【预习案】 1?我所了解的陶渊明: 陶渊明又名_______ 字________ ,_________ 著名诗人。 “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 “隐逸诗人” (41岁辞官归田) “靖节先生”(谥号) “五柳先生”(自号) 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2?写出你之前了解或背诵的陶渊明的诗(一两句、整首诗均可):3?背诵全诗,并写下你最欣赏和最难理解的诗句 【学习案】 (一)初读感知 1?标题的题眼是什么?由此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15《孙权劝学》导学案附答案

15*孙权劝学 精彩开篇词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就是一例。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qīnɡ)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更(ɡēnɡ)2.解释下面的成语。 (1)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2)刮目相待:刮目指擦眼睛,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作者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 2 课时 课题:《孙权劝学》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 ,该书是__ (朝代)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 ,记载了从_ 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 ;文末的“____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使就学 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五、问答题: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安排的? 【合作探究】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

《苏武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作者及作品: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2、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1、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②数(shuó)通使相窥(kuī)观 ③以状语(yù)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⑦置煴()火,覆武其上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弥山 ⑨故使陵来说(shuì)足下⑩何以汝为(wéi)见 ⑾子卿尚复谁为(wèi)乎⑿给()其衣食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⑧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二、再读课文,概括讲述课文情节故事 1.疏通文意,依照示例给每段内容添加小标题,理清脉络。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1、出使匈奴,单于受礼。 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 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4-5、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6、饮雪吞毡,此志不渝。 7-8、李陵劝降,忠贞如一。 9、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10、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导学案格式 年级:高一课题《归园田居(其一)》课时 1 科目/教材人教版高中必修2 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本。 2、能力目标:鉴赏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能背诵默写《归园田居(其一)》。 3、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难点:用分析意象的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内容提要 (描述主要教学环节与教学要点)时 间 教学操作流程 所需资 源 听课 记录 与评 价学生学习事项 ——学生用什么教学组织形 式(个人、双人或小组、全 班)和方法去完成学习事项 (问题、任务、活动、作业), 用什么方式表达呈现。 教师教导、调控方式 —需要教师做什么以支持学 生学习(讲授、提问、举例、 演示、布置、板书……); —怎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环节(任务)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环节(任务)二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环节(任务)三环节(任务)一 1、看多媒体投影,思考并 回问题。(看+想+说) 环节(任务)二 1、集体朗读。(读) 2、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 决难读的字词,注意朗读的 节奏和感情。(听+做)。 3、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 手头资料疏通课文。(读+想 +说) 4、集体朗读课文。(读) 环节(任务)三 多媒体投影,并提问:在你 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做公务 员,二是去乡下生活,你怎 么选? 提问:同学们自己觉得读的 怎么样? 教师点播重点字音以及朗 读的技巧 提问1:题眼是什么? 提问2:在自己读过几遍之 后,哪位同学可以来说一说 诗歌的大意?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环节(任务)四 总结归纳 环节(任务)五 后续作业1、四人合作,就文章内容 进行探究。(想+做+说) 预设问题: 问题一:从何而归? 问题二:为何而归? 问题三:归向何处? 问题四:归去如何? 2、学生判断问题的深度和 价值并解答。 预设问题:文章主旨问题 (想+说) 环节(任务)四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 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 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 情。陶渊明舍弃了官场的荣 华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 由。 环节(任务)五 后续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 2、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把它改写成散文的语句。 教师布置任务,巡视指导 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解决这 些问题。 提问:作者想表达什么? 教师引导提问:在生活中, 你会如何面对“舍”呢?你 想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注释:(对关键教学点,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解析)

《苏武传》导学案学生版

12、《苏武传》导学案 班固 执笔人: 宁宜林核校人:熊其文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并了解作者和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 式。 [预习自测] 1、写出下面汉字的拼音 厩()且()鞮()侯单()于缑()王昆()邪()浞()野( ) 侯阏( ) 氏()左伊秩訾()旃()羝()去()辇()雍()棫()阳宫斧钺()汤镬() 2、注意断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3、文学常识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和。 班固,东汉著名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4、分组整理文言常见字词。(见绿色通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质疑探究]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永顺一中彭永 课题《归园田居》(其一)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赏析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作者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重点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难点反复吟咏,感受意境,体会诗中情感。 课时 安排一课时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老师点拨引导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了解作者(助读资料)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

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陶 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 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 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二、默读课文,正音释义 羁鸟()守拙()荫后檐()暧暧() 墟里()狗吠() 少无适俗韵:_________守拙归园田:_________ 榆柳荫后檐:_________暧暧远人村:_________ 依依墟里烟:_________鸡鸣桑树颠:_________ 虚室有余闲: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诗歌。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2、师生指导朗读。(提示:感情=语速+语调+节奏+重音) 3、全体同学齐读课文。 二、品析诗歌 1、解题. 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 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这个标 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 2、研读田园风光.

(完整版)《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案)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执教者:XXX 执教班级:初一(X)班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 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学识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对文中生字词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 讲解法、朗读法及情境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生字词的用法及意义,学习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词语的一词多义及古今异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常常会说这么一句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由学生自己说出)。是的,“刮目相看”这个成语的意识是去掉旧的看法改用新的眼光看待。那么大家知道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呢?对!它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孙权劝学》。 Ps:解题注意“劝”字的解释“勉励”的意思并不是“劝说” 二、新课学习 学习新课前将全班分为3个大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比拼,落后的两组有额外任务。 1.自主学习 (1)主要人物及背景介绍 《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有三个主要人物,他们是谁呢?(全班回答:孙权、吕蒙、鲁肃)那么我们依次请他们登场,现在由各个组分别对他们做一下介绍,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全面又简洁? 有了人物没有背景怎么成?现在各组派代表说说背景或相关故事与大家分享。 (2)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准确认读。学生有感情地分组齐读课文,看看哪个组读的又响亮又有情感。 2.互助合作 (1)每组各派代表进行翻译接龙,一人一句,三组轮流。 (2)每组指派代表将课件上没有标点的课文断句。 (3)让其他组指认对方组员回答课件上的文言题目。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卿今当涂掌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