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994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二)

1994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二)

1994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二)

爱新觉罗·溥杰先生逝世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爱

新觉罗·溥杰先生因病经多方医治无效,于2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994年3月1日《人民日报》)

溥杰先生遗体在京火化

病重期间李鹏李瑞环等前往医院看望

日本天皇和皇后陛下托人送来花圈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爱新觉罗·溥杰先生遗体3月7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溥杰先生是因病于1994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的。

在溥杰先生病重期间,李鹏、李瑞环、田纪云、程思远、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赵朴初、钱伟长、谷牧曾前往医院看望。乔石委托曹志到医院看望。溥杰先生逝世后,胡锦涛打电话表示悼念并向家属表示慰问。

前往八宝山参加向溥杰先生遗体送别的有:田纪云、程思远、布赫、叶选平、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赵朴初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北京市委和北京市政府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也参加了遗

体送别。

日本天皇和皇后陛下委托日本国驻华大使国广道彦送

来了花圈。

爱新觉罗·溥杰先生,1907年4月16日出生在北京,满族,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胞弟。幼年在醇王府作溥仪伴读。1929年后,被送往日本东京学习院、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35年回东北后,在日军扶植的伪满洲国任军职。1937年与日本国王亲侯爵嵯峨实胜之女嵯峨浩结婚。1945年日军投降后,与溥仪一道被苏联红军俘获,1950年8月移交我国政府关押,接受改造,1960年11月获特赦

释放。溥杰先生获释后,受到了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60年代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得与离别多年,远在日本的妻子女儿在国内团聚。1962年5月起,溥杰先生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北京市政协委员。1978年后,他当选为第五届、六届、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溥杰先生从一个封建皇弟转变为新中国公民进而成为人民政权最高立法机关的

成员,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改造社会、改造阶级的伟大气魄,也表明溥杰先生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品德。

溥杰先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作为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认真履行人民代表的职责,对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溥杰先生长期致力于中日和平友好事业,曾多次出访日本,热情接待来访的日本各界朋友,积极介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促进中日友好倾注了大量心血。1991年,日本立命馆大学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溥杰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书法家,诗词自出胸臆,感情

真挚,意境优美,传世有《溥杰诗词选》。

按照溥杰先生生前遗愿,他的骨灰将撒在中国大地。

为了感谢党和国家对溥杰先生的长期关怀,溥杰之女福永(女右加雩)生委托全国政协将自己继承的部分遗产捐献给国家。

(1994年3月8日《人民日报》)

朱端绶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朱端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2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朱端绶同志1925年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她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深入湖南农村地区,对当地阶级状况开展调查,为毛泽东提供了许多宝贵素材。1928年至1931年,她和熊瑾玎同志一道在上海党中央政治局机关工

作。1938年以后,历任汉口、重庆新华日报社会计主任,党组织委员会分支部书记、晋绥日报会计科副科长,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会计秘书组副组长、审校组组长、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建筑工程部财务司副司长等职。

1965年,鉴于朱端绶同志在长期艰苦斗争环境中积劳成疾,组织上安排她休养。她仍尽自己的能力为党工作,报答党的关怀,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她真诚地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她身体力行,为巩固党的统一战线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朱端绶同志晚年为撰写党史不遗余力。

(1994年3月1日《人民日报》)

杨焕民同志逝世

新华社南京2月23日电南京军区空军原司令员杨焕民同志因病于1月10日在南京逝世,终年82岁。

杨焕民是湖北省孝感市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班长、科长、营政治委员、师参谋长、新四军团政治委员、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抗日军政大学分校副校长、旅政委、军分区司令员、副军长、兵团参谋长、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东渡黄河、大山头、八字门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挺进大别山、反扫荡、中原突围、桐柏等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了功。新中国成立后,他为空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杨焕民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刻苦好学,注重调查研究;勤奋扎实,完成任务坚决;襟怀坦白,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始终保持了老红军的本色。

(1994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张雍耿同志逝世

新华社南京2月22日电空军原顾问张雍耿同志因病于1月7日在南京逝世,终年77岁。

张雍耿是福建省宁化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宣传员、大队政治委员、科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党的十一大代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江南反扫荡、皖南事变突围和孝丰反顽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和攻占上海等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了功。新中国成立后,他为空军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张雍耿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作战英勇顽强、

指挥沉着果断,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和军事指挥才能。他勤奋好学,事业心强,工作扎实,完成任务坚决;他作风正派,坚持原则,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始终保持了老红军的优良本色。

(1994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潘峰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军委原防空军干部部部长潘峰同志,因病于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潘峰是安徽省六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历任宣传员、干事、指导员、营长、团政委、分区政治部主任、冀东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曾被特邀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苏家埠战役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三过草地,历尽艰险。抗日

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平西、晋察冀北岳边区历次“反扫荡”战斗,同时积极组织武装群众,巩固发展平西、北岳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平津战役,还组织部队配合主力解放秦皇岛、唐山、塘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为华北军区和军委防空军干部队伍的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十年动乱中,他对林彪、“四人帮”表现了极大的义愤。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支持改革开放。

潘峰同志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老红军的本色。他敬业精神强,长期带病坚持工作。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关心同志,联系群众,平易近人。

(1994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刘新权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原中联部副部长、顾问刘新

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4年2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刘新权同志1916年2月生于四川省达县,1933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共青团,1936年转为中共党员。他1935年参加长征后,在军委总卫生部任秘书、指导员、总务科长。他1939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1年在延安先后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政委、国际和平医院政委、西北联防军卫生部政委。他1946年任东北军区政治部干部科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全国解放后,刘新权在中南军区任政治部干部部长,组织部长。1958年他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任陆军第42军副政委,1960年调外交部,任部长助理兼干部司司长、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1970年起,先后任驻苏联和阿尔巴尼亚大使。他1979年回国后,任中联部副部长、顾问。刘新权同志是党的十一大、十二大代表,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纪委派驻国家安全部纪检组组长,1991年离休。

刘新权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革命与

建设事业奋斗了60多个春秋,为党和军队的建设,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1994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沙克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原空军学院副院长沙克同志因病于1993年12月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沙克是辽宁省丹东市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伍。他历任团长、军分区司令员、冀中军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空军训练部副部长、空军学校战斗训练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他组织指挥了安固、无极、安国等战斗,参加了“五一”反扫荡。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绩。新中国成立后,他为空军的教育训练和战斗力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1994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张君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原建筑材料工业部科学教育局顾问张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4年3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张君同志1908年出生在河北省安新县新安镇一个贫民家庭。他1932年参加革命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新安师范党支部书记,安新县委组织部长,安新县委书记,保东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保东特委书记,保属省委书记,冀中省委副书记、冀中区党委组织部长,察哈尔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委员,冀中区党委组织部长兼党校校长、区党委常委、民运部长。1949年后他任保定市委书记、保定市人民政府委员、保定市政协主席兼工会主席,河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代部长兼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省委委员,河北省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省政府监察委员会主任、省监察厅厅长。他1956年后任中央建筑工程部监察局局长,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建筑材料部科学教育局顾问。张君同志1981年离休。

(1994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袁翰青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著名化学家、化学史家袁翰青,因病于1994年3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袁翰青遗体于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在袁翰青同志病重期间,雷洁琼、卢嘉锡、吴阶平、宋健、王兆国等亲自或派代表前去医院看望。袁翰青逝世后,吴阶平等负责同志到家中表示悼念并向家属表示慰问。

前往八宝山向袁翰青同志遗体送别的有:雷洁琼、卢嘉锡、吴阶平、宋健、钱伟长、朱光亚、严济慈,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科委、九三学社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国家教委等部门的领导同志以及袁翰青的生前友好共600余人。

袁翰青1905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29年毕业

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后赴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深造,193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1933年底回国后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1939年担任甘肃科学教育馆馆长并在西北师范学院任教,1946年在北京大学任化学系教授和化工系主任,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兼任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袁翰青先后担任过文化部科普局局长、商务印书馆总编辑、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秘书长,曾被推选为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首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化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6年,袁翰青受中国科学院委托,负责筹建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并担任代理所长。

袁翰青1945年加入九三学社,历任九三学社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九三学社中央第三届至第七届常委、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

袁翰青是第一届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袁翰青是国内外著名化学专家,对立体化学的研究有过重要贡献,还曾为我国的科学普及事业和科技情报工作的建

立与发展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

袁翰青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进步与真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曾为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进行过勇敢斗争。袁翰青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贡献。

(1994年3月27日《人民日报》)

李束为同志逝世

新华社太原3月19日电我国著名作家、山西省文联名誉主席李束为同志,于1994年3月4日因病在太原逝世,终年75岁。

李束为同志1918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1937年8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李束为同志为开创当代中国重要文学流派之一的“山药蛋派”做出了突出贡献,是这一流派第一代的主要作家之一。在50余年的

文学生涯中,李束为同志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报告文学和散文,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精神、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为人民大众所热爱的艺术风格。

(1994年4月1日《人民日报》)

范阳春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原总参通信部副政治委员范阳春同志因病于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范阳春是福建省永定县人,1930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文书,政治教导员,组织部副部长,组织科科长,后勤处政治委员,分区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通信兵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随部队到抗日前线冀鲁豫边区作战,为保证战斗胜利,他在部队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后勤建设和军工生产。解放战争时期,他动员部

队坚持地区斗争,配合中原突围,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为通信部队、院校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我军通信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忘我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年动乱期间,他同林彪、“四人帮”的错误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遵守纪律,顾全大局;作风深入,处事公道;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坚持原则,襟怀坦白;平易近人,团结同志;生活朴素,处处以身作则,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一个优秀政治工作者的崇高情操。

(1994年4月2日《人民日报》)

董昕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原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昕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董昕是河北省唐山市人,1932年加入共青团,1933年

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全国总工会华北办事处秘书,天津市工联党团书记,唐山市工委书记,北方局出版发行工作负责人、中共中央青委安吴堡青训班连长、支部书记,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举办的职工大队副大队长,中共中央青委干部科长、巡视员,西北青年救国会战地工作团晋察冀区团长,敌占城市组织秘书,唐山市委宣传部长、市委书记,北平工委书记等职。

1949年后,董昕先后担任北京市委东北郊工委书记、团中央委员、团中央青工部副部长、全国青联常委、全国总工会生产部部长、政策研究室第一副主任、办公厅主任、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兼职监察员、世界工联执行委员等职务,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八大代表。以后,他调到吉林省工作,曾任省委工交部部长、副省长,被选为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调回全国总工会。

(1994年4月4日《人民日报》)

程之光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程之光同志

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于1994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程之光同志1922年11月生于山东泰安县。1945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专业,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2年获密苏里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化学工程学),曾任美国密苏里大学化学工程系助教、美国鲁斯工学院教授等职。1955年回国后,历任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中国石化国际事业公司总工程师等职。是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为我国石油化工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1994年4月5日《人民日报》)

张伯权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张伯权同志,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突患急病,抢救无效,不幸于3月23日逝世,享年82岁。张伯权同志遗体3月2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程思远、王兆国、孙孚凌等前往八宝山向张伯权同志遗体告别。

张伯权同志是湖北汉川人。他1930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七期,曾任国民党军队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上校团长、少将副师长、师长、十七兵团少将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长城古北口战役,与日本侵略军迎战,因功获云麾勋章。1944年在浏阳地区指挥两个团兵力,突破日军包围,奋勇克敌,受到嘉奖。1949年1月在北京任21师师长时率部起义,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建国后,张伯权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局工作,1979年起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顾问、主任。他是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第六、七、八届常委。

张伯权同志是我党的忠诚朋友,长期以来积极投身于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