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蒙古准格尔旗2017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

内蒙古准格尔旗2017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

内蒙古准格尔旗2017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
内蒙古准格尔旗2017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

内蒙古准格尔旗2017年初中语文毕业升学第二次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并

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下对应的数字涂黑。

2.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共8页,三大版块,2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共计150分钟。

积累与运用(30分)

1.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1)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

(《归园田居》)

(3)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5),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6)妇姑荷箪食,。(白居易《观刈麦》 )

(7)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林之奇,奇在“夹岸数百步,”;刘禹锡的“陋室”环境之雅,雅在“,草色入帘青”;欧阳修所描写的山间朝暮景色多变,变在“日出而林霏开,”。

(8)读诗歌,我们深深地感叹:有了第一等襟怀方才有第一等的诗歌。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志在千里”,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心忧天下,“,”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

2.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5分)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liáo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节选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有删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或横线上。(3分)

(2)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1分)

(3)“那”字最后一画是(1分)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白天读书的人,志在将梦想变为现实;晚上读书的人,意在将追梦变成守望。

B.面对群众的责难,执法者是备感委屈,撂挑子不干?还是积极作为,敢啃硬骨头?

C.由鄂尔多斯歌舞剧团演出的大型舞蹈诗《鄂尔多斯情愫》,既表现了蒙古族传统历史、文化与服

饰之美,又展示出鄂尔多斯改革与建设事业的美好前景。

D.雪花弹拨森林的时候,有一种声音会在苍茫中升起,它不是鸟鸣,而是伐木声。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

..的一项是()(2分)

A.为了使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党中央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进行了宏观调控。

B.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D.随着鄂尔多斯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草原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

①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

②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

③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④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

A.③①④② B.④②③① C.①③④② D.②④①③

6.名著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3分)

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

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

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

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1)上文选段选自文学名著《》(书名),文中的“他”是(人名)。

(1分)

(2)文中“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中“最大”“最好”暗示了他的伟大,他的伟大之处突出表

现在哪些方面?(2分) 7. 综合性学习活动,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4分)

为了引导同学们对鲁迅和鲁迅作品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进鲁迅”为主题的

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经典重温(2分)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

请你选择《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

文章标题。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二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2017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全国I 卷,2017.06)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 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 义。 B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 题。 C .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 务。 D .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 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 面。 B .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 题。 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 场。 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 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 题。 B .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 证。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真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Ⅰ卷(PDF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Ⅲ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2017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了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秘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

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只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启B.付与C.不管D.独一无二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试题汇编(版,含答案)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 1.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I 卷) 2.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Ⅱ卷) 3.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III 卷) 4.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 5.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 6.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 7.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天津卷) 8.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9.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春季卷) 10.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上海春季卷) 11.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上海卷)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I 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 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 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 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 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 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 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 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 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 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 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 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 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 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 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 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 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I卷

精品文档 2017 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I 卷 【2017 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I 卷】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 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 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

精品文档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 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

word完整版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 答案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7语文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提出了气候正义”无中生有,原文是“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并没有说“气候正义”是由非政府组织提出的。B.“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错,原文是“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限制排放”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文章第二段也仅是拿“限制排放”举了个例子。C.“要为后代设定义务”错,文中说“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错,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的是代际权利义务关系。 3.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的推断不符合文意,原文说“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并不能说落实目标就能保证后代需求。 4.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错,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地出现,这些行为都体现了救助精神的神奇力量。 5.【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解析】文本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可从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1/7 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读者的阅读感受等角度来思考。既然是以“渴”为中心,就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使情节更紧凑。同时,“渴”作为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了人的生命意志的顽强。在主题上,突出了艰苦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的难能可贵。6.【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结尾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答题时应从小说主题、结构以及读者的阅读感受等角度去分析。主题上表现了人情的美好,结构上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意味隽永。 7.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中“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提供片源给国家地理频道”不准确,原文是“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 8.BC 【答案】A.“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系D.“随着目标观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错,材料一原文是“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65众年龄的增加”“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不准确,由材料二中的统计图可知,E.“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说法武断。岁及以上年龄段的观众集中度的比值是下降的。9.【答案】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 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相关信息集中在材料三和材料四中,对这两则材料进行比较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 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