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及科学认定

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及科学认定

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及科学认定
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及科学认定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

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及科学认定

杨建国

提要本文从流行语评选的需要出发,首先对/流行0做了界定,并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对流行语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同时,借助计算机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和语料库技术,对一些大众已经认同的流行语的最高频度、最大散布度、最大流通度、大致流行周期和基本特点做了统计分析,为合理筛选、客观评定流行语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流行语;语感;流通度;历时流通度曲线;语言学研究

近年来,一些团体通过问卷调查、网上投票等方式开展年度流行词语的评选,如1993年5大学生6杂志举办了/大学生评选大众十大流行语0活动,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北京青年报社通过YNE T网站开展了/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0活动,美国方言协会开展了2001年度美国流行词语的评选,等等。一些行业也开展了行业流行语的评选,如2000年家电十大流行词语、200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2001年旅游五大流行语,等等。这些流行语的评选,大多以被调查者对人工拟定的流行语的提及率或点击率为依据,换句话说,流行语的评选标准是基于被调查者的语感,这种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认为,为保证流行语评选的科学性,有必要对/流行0先做出界定,并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对流行语做出分析,同时借助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和大规模动态流通语料库,对候选流行语通过计量分析,进行合理筛选,确保选出和排定的流行语的信度。

一/流行0的界定

流行,5现代汉语词典6释义:/传播很广;盛行。05辞海6释义之一:/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0 5现代汉语词典6的解释侧重于传播范围的广泛性,5辞海6侧重于传播时间的迅速性。任何事物的流行都是有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的,词典义本身具有模糊性,比如传播的范围有多广、速度有多快、持续时间有多长才算流行?5辞海6/流行0的义项二为:/疾病流行过程的一种表现特征。即在一定时期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平时发病率的均值。0模仿这一表述,我们将/流行0界定为: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个时点上产生,并在很短的时段内广泛传播或蔓延。这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时段内的出现率显著高于该事物(或现象)平时出现率的均值。

作为事物或现象的反映,言语主要是词语也就相伴而生。这种词语,有的给现成词语赋予新义、有的从外语中音译或意译、有的属于新造、有的缩略短语而成,等等。有一点需要说明,像流行色、流行歌曲、流行性疾病等不只是一度流行,当其再度或几度流行时,作为这些事物或现象反映的词语还算不算/流行语0?

关于流行的时间,先看几个例子:

(1)白色是去年的流行色。

(2)5小芳6是前些年流行的歌曲。

(3)/不拿白不拿0之类的话,已经是时下的一条流行词语了。

(4)/富绅领0一度成为市场上的流行词语。

(5)90年代末,/北漂0是网络形成的流行词语。

例(1)-(5)中的/去年0、/前些年0、/时下0、/一度0、/90年代末0等均表示跨度不等的时段。但这些时段都可以细化,也就是说,这些时段还可以用相对小的时间单位作为刻度细分,比如年分成四季,季分成三个月等。这样,利用计算机对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大致找出流行词语的时间阈。有的流行词语是一阵风式的,来得快去得也快,这类词语大体上是流行时尚的标签,如/富绅领0;有的流行词语由于各种原因,持续时间比较长,如/反恐0、/入世0、/主旋律0等。

关于流行的范围,我们看一组例子:

(6)风靡全球欧美流行日韩流行大陆流行港台流行南方流行校园流行

例(6)中的/全球、欧美、日韩、大陆、港台、南方、校园0等均表示大小不一的空间范围。这种范围的划分也是比较宽泛的,如/校园0是指中学校园还是大学校园?是指某一特定校园还是同类性质的校园?当然,通过不同地域的媒体以及媒体不同类型的栏目或节目,我们是可以借助计算机对流行词语的空间阈进行基本测量的。

确定了词语使用的时间属性与空间属性,计算出某一词语在某一时段内的出现率显著高于平时出现率的均值,我们就可以判定该词语为流行词语。若一度流行的词形是新的,该词语平时出现率就为0;若一度流行的词义是新的,可以通过人工干预算出该词语的平时出现率。

二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

2.1流行语与流行词

如上所述,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点产生,并在一定范围内得以迅速传播并持续一段时间的词语(或者叫/有意义的字串0)。/流行语0这个词本身也是一个新词,由于汉语语言学界对/词语0的定义没有定论,因此本文行文中提到的/流行语0涵盖了/词0、/词组0以及大于词组的语言结构。如果我们基于现有的对词语的界定,对流行语加以严格区分,我们可以将流行语分为/流行词0和/流行语0,流行词限定在词语和短语(词组)的层面。例如:

(7)发酷牛爽炫

短信动漫反恐非典隔离黑哨韩流入世团购下海下课疑似

本#拉登发烧友海归派零距离知本家

环球小姐六方会谈社保基金神舟五号生化武器印巴停火

翠花上酸菜伊拉克战争世界艾滋病日中东和平路线图

9.11F4QQ W TO C DMA Flash

流行语则指超出短语层面的言语表达单位(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熟语0以及语段)。例如:

(8)谁动了我的奶酪?|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单身是领悟,恋爱是失误,分手是觉悟|有没

有搞错!|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PMP!|这小伙子真是CB A!

2.1.1流行语的音节构成

流行语有单音节的,如/酷、发、爽0等,不过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的流行语是主体,超过六个音节的流行语主要在口头流行,在书面媒体中只是偶尔有所反映。

2.1.2流行语的构词规则

涉及人名的流行语在构词上无规则可言。表时间(实际表重大事件)的数词大体是月份在前,日子在后,可以是汉字,也可以是阿拉伯数字,如/九#一八0、/9#110等。其他情形有:音译借字:酷(c ool)、秀(sho w)

借助汉语拼音中的声母谐音表意:PMP(拍马屁)

借助英语缩写合成:W TO、QQ、C DMA

缩略式:申奥、动漫

仿词:知本家(仿/资本家0)

旧词新义:下海、下课

熟语:有没有搞错!|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而更多的是普通的合成式,如/价格听证、数字影像、美女作家、模仿秀、金领0,或并列,或偏正。近年来,以/领、秀、族、类、度0等为后缀和以/新、炫0等为前缀形成的流行词很多。这也是词汇学研究的新课题。

2.1.3流行语的语义表现形式

现代通行的流行语大多是常规表意型,见词能知义,不存在组合性歧义或转义,如/申奥成功、伊拉克战争、环球小姐0等,因此下面不单独列出。但是,流行语尤其是网络流行语中也有不少让人颇费心思的,这样的流行语的语义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文字转义型:下海、下课、出线

2.文字隐喻型:围炉打群架、超级恐龙反应迟钝、内存不够知识储备不足

3.数字谐音型:584(我发誓)

4.数字隐喻型:286反应慢、落伍了、586反应快

5.字母谐音型:CB A(酷毙了)、P MP(拍马屁)

6.混合表义型:谈话中夹带英文单词

2.2流行语的来源

流行语多数来源于网络语言、手机短信、电视广告、影视作品、流行小说、相声小品和一些/舶来0文化。流行语的/创作0者比较复杂,有作家、记者、大学生,也有市民等。通过报纸、影视等传媒流行开来的流行语一般比较/雅0,而通过手机短信和网络随意发表或限于口耳相传的流行语一般比较/俗0,如政治笑话、荤段子等。

流行语的传播群体主要是青少年学生,尤其是被称作/新新人类0的先锋族(荆莉2000)。以大学生的流行语为例,有关专家对现今大学生最流行的口头语进行了一项调查,排列出了大学生时下最常说的流行语,如/酷毙了、哇噻、恶心、帅呆了、白痴、上网去、变态、有没有搞错0等,其中/酷毙了0名列榜首,有近15%的大学生把它当作口头禅。不难看出,创造新词已成为部分大学生的一种时尚,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学生心态的不健康,据调查,在大学生的流行语中,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占到总数的50%以上。

2.3流行语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将流行语作如下的初步分类。

1.口头流行语与媒体流行语:口头流行语,不言而喻,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只是有的太俗或

太敏感,难登大雅之堂。媒体流行语包括报纸流行语、杂志流行语、图书流行语、电影流行语、电视流行语、广播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手机流行语等。

2.泛流行语和行业流行语:泛流行语是打破了行业界限的流行语,为各行业所认同。行业流行语是指在特定行业内流行的语汇,出了这一行业,别的行业就难以领会。

3.大众流行语和群体流行语:大众流行语跟泛流行语差不多,只是后者是就行业范围而言的,而前者是就流行对象而言的,也是覆盖范围最广、最具流行性的用语。群体流行语是指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流行的用语,这类流行语中的大部分带有隐语或黑话性质,局外人初一听,往往不知所云。

4.广域流行语和局域流行语:这是就流行语的流行空间而言的,这个问题前文已有论述。

5.季度、年度流行语和时代、世纪流行语:这是按时间刻度或者叫流行周期进行的分类。

6.历史流行语和现实流行语:历史流行语是指那些曾经一度或再度流行过而不再在现实交际中流通的词语。如/粮票、四人帮、抗美援朝、工人老大哥、社会主义改造0之类,它们有的进入了词典,成为语言交际中的普通语汇,更多的只记载在历史文献中偶尔被人提及。现实流行语是指那些正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使用并对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产生一定影响的语汇,如/三个代表、与时俱进、小康社会0等。流行语的性质决定了现实流行语很快就会成为历史流行语。

2.4流行语的特征

顾名思义,流行语的基本特征就是其流行性。/流行语是语言问题,但又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当前在流行什么,流行语都有反映0(张普2002)。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流行语表现出语言的创意性与趋同性(夏丽虹1999),此外还具有社会性、文化性、短暂性、历史性、隐秘性、随意性等相关特征(孙曼均1996,劲松1999)。流行语本质上是社会现象、特定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等的一面镜子。

三流行语的科学认定

不管是对历史流行语的搜集整理,还是对现实流行语的评选发布,如何对流行语进行科学认定始终是一个问题。

3.1评选与整理流行语不能只凭个人语感

什么是语感?一般认为,语感是操某一语言的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于这种语言的运用的正误、优劣等的一种直觉能力。语感能力是对听说读写等语言运用起监控作用的一种语言审析能力。从语感的直觉主体出发,可以将语感分为个人语感和公众语感;从语感的交际属性出发,又可以将语感分为共同语感和差别语感(张普1999b,王立2002)。共同语感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基础和前提,差别语感是个人进行语言创新的催化剂。公众语感总是向共同语感自动调谐。

评选和整理流行语,就是想统计或基本测定公众对流行语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不是某个语言学权威的个人语感,也不是几个人或几十个人的个人语感的简单相加。因为个人语感具有离散性,如果统计样本数太少,最终得出的结果就不会有说服力。因此,现行的基于问卷调查的候选流行语的评选,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这样的质疑:这些候选流行语是谁提出的?是怎样提出的?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有没有保证?基于此,流行语评选或研究机构试图得到流行语的公众语感。现行的办法有两种,一是设计问卷调查表,按照样本统计的原则和可靠性进行社

会调查;一是基于网络做流行语的认同调查,最后凭提及率或点击率来认定流行语。提及率或点击率的局限性表现在上网参与评选人数的多寡和参与人员的认真对待程度。人为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会直接影响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3.2流行语和词语流通度的关系

/流通度0是一种语言事实在社会交际中的流行通用的程度。人们对一种语言现象的流行通用程度的感觉,也就是所谓/语感0。流行通用程度高,听得多,习惯成自然了,就感觉能说,否则就觉得不能说。/语感0处于似有似无或不高不低之间就/拿不准0(张普2000)。张普(2000)提出了书面媒体流通度的最简单最基础的计算公式:

Ct=Vc#Dc#Ac# Fc# ,

流通度=流通量#流通密度#流通空间#流通率#,

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结构单位,自然也可以通过流通度理论和流通度的计算公式加以验证。如果某一候选流行语的流通度高,超过实验所规定的流通值,也就是说,它的流通量、流通密度、流通空间、流通率等都达到了规定的赋值,我们就认为它是流行的。我们关于流行语的流通属性和绝对流通值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对已经评选出的若干流行语的历时流通度曲线一一进行描写、分类和分析,找出其共性和差异,确定基本的曲线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流行语和词语流通度的关系。通过对流行语曲线类型的初步研究,我们对流行语的特点已经有了一些较为明确且易于操作的认识:流行语首先必须在一段时间内在数量上达到一定阈值;流行语的起点不能太高;流行语在达到最高峰之后一般要持续一段时间(史中琦、张普2004)。

3.3历时流通度曲线和流行语的考察定性

我们借助历时流通度理论对流行语进行考察定性。/历时流通度0是要测查语言知识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中流通度的变化,绘制各语言现象的流通度曲线,这个流通度曲线就是决定一种语言现象是否开始/广为传播0,是否/被接受0的依据,是/被认可0或者被作为垃圾清除的分水岭(张普1999a)。

我们对2002年网民评出的/2001年中国青年最流行的词语0中的/翠花上酸菜、反恐、本#拉登、申奥成功、入世、出线0和/2002年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0中的/三个代表、世界杯0以及未曾入选十大流行语的/黄金周、假日经济0等十个流行语的走势图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以/翠花上酸菜、反恐、世界杯、黄金周0为例。见图1-图4。

图1/翠花上酸菜0走势图

图2/反恐0走势图

图3/世界杯0走势图

图4/黄金周0走势图

我们对十个流行语的最高频度、最大散布度、最大流通度、大致流行周期和基本特点做了统计,统计结果以/翠花上酸菜、反恐、黄金周、世界杯、三个代表0为例。见表1(见下页)。

通过比较与计算,我们初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人们凭语感,或者流行语评选机构凭点击率或提及率选出的流行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每月流通度都在100以上的流行语,流行曲线在经过些许起伏之后形成峰谷;一类是流通度具有抑扬性的流行语,这类流行语的流通度一开始为零或几乎为零,流行曲线突然形成峰谷;还有一类是流通度具有间歇性(或者兼具抑扬性)的流行语,这类流行语的流行曲线一般有两个峰谷。

表1

最高频度(次)最大散布

度(个)

最大流通

大致流行

周期(月)

基本特点

翠花上酸菜65101流通度有抑扬性、间歇性反恐>900400800>4流通度有抑扬性

黄金周>600>250>500>1流通度有间歇性

世界杯20006001200>2每月流通度>400

三个代表>2800>800>1500>4每月流通度>300

第二,流行语的流行周期在1至5个月之间。

第三,流行语的最大流通度与最大散布度(即流行语的散布文本数)之比在1.75到2.15之间,一般为2。

第四,从时间上看,年度流行语出现得越晚,对人的心理冲击力越大,也更容易被一般人认同。这是符合记忆规律的。

第五,像/翠花上酸菜0之类的流行语跟其他书面流行语相比较,其频度、散布度、流通度的绝对值均不高(应该说很低),似乎更具口头流行语的性质。

四余论

关于/流行语0,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第一,/流行语0的科学认定,是以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为准,还是由专家做出定论?如果是前者,语料库的容量和基于语料库的流行语识别及提取技术能否有保证?如果是后者,那么专家的阅读兴趣、信息浏览范围及对流行语的敏感度等,均会对流行语的选取及评定产生影响。现阶段,由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局限,我们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地/客观0,只能采取借助计算机技术及动态语料库资源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办法。

第二,流行语的流行周期如何限定?从近年为人们所认同的流行语的走势图来看,有陡起陡落的,有陡起之后,相对平稳持续一段时间的等各种情况。问题是,流行语的起点、落点分别在年前年后或季前季后,年度流行语和季度流行语是归在前一年度还是后一年度、前一季度还是后一季度?

第三,基于大规模动态流通语料库的流行语筛选所带来的大量/垃圾字串0如何处理?庞大的/垃圾字串0增加了硬盘的存储容量和人工干预的难度。如何有效处理垃圾字串,对于持续研究与定期发布流行语无疑是一个考验。

第四,单音节流行语和语段流行语如何提取?如果用现有的分词软件工具切分字串(从二字串开始切分),单音节词就难以滤出,如/酷、爽、炫0之类。另外,语段流行语如何通过计算机找出,也是一个问题。语段流行语本身要求得人们认识上的一致,亦需时日。

第五,如何更有效地收集口头流行语和来自影视作品的流行语?口头流行语虽然在书面流行语中也有反映,但有的限于使用圈,有的限于不雅等原因,更多的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影视作品中的流行语的影响力往往很大,如/野蛮女友、鄙视你、F4、不要和陌生人说话0等流行语都来自影视作品。

第六,限于现有的信息处理技术,流行语的自动提取暂时只能停留在词语层面(包括词和短语)。如何有效地提取句子层面的流行语,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符淮青19855现代汉语词汇6,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明扬、张莹199070-80年代北京青少年流行语,5语文建设6第1期。

劲松1999流行语新探,5语文建设6第3期。

荆莉2000新新人类和他们的流行语,5语文建设6第5期。

史中琦、张普2004基于DCC动态流通语料库的流行语类型分析,中国语言文字网。

隋岩、张普19991997年中文报纸媒体流通度分析,载黄昌宁、董振东主编5计算语言学文集6,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曼均1995从京都流行语看当前大众心理的一些倾向,5汉语学习6第2期。

孙曼均1996城市流行词语及其社会文化分析,5语言文字应用6第2期。

孙曼均1998北京的流行词语与当代北京城市文化,5语言文字应用6第3期。

王立2002汉语/字/词0公众语感的测量,5语言文字应用6第3期。

王培光2002语文现代化中的语文感,5语言文字应用6第3期。

夏丽虹1999就流行语看语言的创意性与趋同性,5语文建设6第2期。

张普1999a关于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的几点理论思考,5语言文字应用6第1期。

张普1999b关于语感与流通度的思考,5语言教学与研究6第2期。

张普2000信息处理用动态语言知识更新的总体思考,5语言文字应用6第2期。

周一民19925北京现代流行语6,北京燕山出版社。

The Linguistic Research and Scientific Confirmation

of Popular Words and Phrases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measure ment of the popularity of words and phrases and then makes a detailed linguistic analysis of the popular words and phrases.It also analyses the maximal values of ten popular words and phrases about their frequency,distribution,circulation,duration of pop-ularity and basic characters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corpus and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ies.The study is expec ted to provide reliable and objective criteria for the selection and confirmation of popular words and phrases.

Key words popular words and phrases;language intuition;circulation;diachronic circulation curve;linguistic research

(杨建国100083北京语言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张世方)

当代大学生流行语研究

当代大学生流行语研究 大学生群体是青年群体的一部分,大学校园里的流行文化与流行语也与校外社会青年流行语有共同的时代特征,如2001年左右最受大学生青睐的“酷”一词,不仅是大学生中最流行的词语,而且是这一时期全国城市青少年中最流行的词语,体现了青少年社群整体的文化风尚和审美趣味。同时,大学生流行语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有的词语,体现了大学校园特有的生活风尚。目前学界对流行语的概念尚有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指一段时期内人们使用频率特别高并有新鲜感的一些词语。这些词语在一定时期内的媒体上出现频率很高,反映了某一时期国家或社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些热点现象,实际上也就是“高频词语”。另一种理解将流行语界定为一段时期内在人们口头流行的时尚性词语,是具有新颖性、俚俗性和生动性的一种口头语汇。我们接下来要谈的属于第二种理解。下面我们就一些具体的流行词进行分析。 (1)、“郁闷”:据称是近年来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流行语,表示内心的忧虑、烦闷、空虚、茫然、紧张等不快乐的情绪。 (2)、“PH”:Pig Head(猪头)的缩写,调侃别人的“脑子笨” (3)、“翘课”:是“逃课”、“旷课”的另一种说法。指为无关紧要的事或无故而不去上课。与后二词核心意义相同,但表达的感受不同,表示不去上课而没有惯常逃课应有的理亏心理,有“堂而皇之”、“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有技巧”、“另有作为”的意味。使用该词让人觉得甚至让自己觉得,不上课是有正当理由的,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请假。 (4)、“挂”:指考试不及格。可能的语源有两个:一个是“挂红灯”的简称,因不及格的分数常用红笔打,称作“挂红灯”;另一个来源是黑话,影视片中的黑社会角色常用“挂”表示“死”,被学生借用,夸张的表示学生不及格后面临的“悲惨境况”。例如“怎么样?没挂吧?”“完了。挂了两科”。 (5)、“东东”:是“东西”的替代说法,这种重叠本是沿用孩子说话的方式,带有喜爱、亲昵色彩。例如“咦,这是什么东东啊,好漂亮哦!”最初是网络流行语。 (6)、“矬”:用于形容某人无能、无知,或者表现极差。如“矬人,这种鬼点子也想得出来!”带有亲昵、幽默色彩。据称源自喜剧电影《东成西就》里“经典”用语:“唉,你好矬哎!”(7)、“长的安全”、“长的困难”、“长得很谦虚”、“长得有创意”:指长相不好。 (8)、“累觉不爱”:“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的缩略形式。95后男孩感叹“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后引发众多二三十岁的青年议论。 (9)、“屌丝”:意指外形矮胖矬,或者举止笨拙、猥琐。屌丝几乎开启了一个人种划分的新时代。没有屌丝这个词,我们都要开始疑惑,以前究竟是用多么复杂的体系去描述生活中切实存在的这类人。2011年前后它只是出现在百度贴吧,被一小撮人提及,2012年因为微博上一众单身宅人的自嘲,从小众词汇变成大众通行语。德国系列短剧《屌丝女士》的出炉,以及接着中国版《屌丝男士》的问世,更是把“屌丝”推至顶峰。屌丝一词已然从一个搞笑网络名词变身成日常用语,矮穷矬和土肥圆等是其同义词,甚至可以大胆预测,屌丝顽强的生命力会使其录入下一次《新华字典》的新词入选名单。 (10)、土豪:土豪本意是指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家族或个人,或特指乡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网络中的”土豪“一词又是什么来的呢?这是源于一款网络游戏,游戏中有一个职业“剑魂”,攻击伤害是靠百分比输出的,也就意味着装备越好,伤害越大。但要想装备越好,要付出的人民币也是相当多的,于是这个职业也就被称之为“土豪职业”,这些顶级的虚拟装备,也被称之为了“土豪装备”,这些烧人民币烧得厉害的游戏玩家也就被称之为了“土豪玩家”。土豪现在也指网络上无脑消费的人。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5584783.html,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作者:李秋萍李莲 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7期 内容摘要:从2008年开始,《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都会引发学者们的研究。从研究角度上来说,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从研究方法上说,学者们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研究对深入剖析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影响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流行语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体来看,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也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十大流行语研究述评 从2008年开始,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每年都会推出由读者推荐、经专家评议后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十大流行语”条目时,《咬文嚼字》编辑部明确指出“十大流行语”征集要求是流行、创新、文明。在“十大流行语”的评定时,专家们并不止是考虑词频的高低,更要考虑三方面的价值,即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十大流行语”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语言学者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根据中国知网搜索结果显示,从2008年《咬文嚼字》公布“十大流行语”至今,共有20篇关于“十大流行语”的研究论文,综观这些论文,在研究角度上,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在研究方法上,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一.对某年“十大流行语”的单独研究 以某一年的“十大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年“十大流行语”的生成、特征、传播、影响。如林洁雯《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析与流行语特点研究》(2009)对流行语的特征、形成 和传播进行了分析,认为流行语有四个基本特征:流行性、时段性、新型性、快速传播性,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条件有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和使用者心理因素。 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稍多,王淏《刍论新词语的产生方式和传播特色——以咬文嚼字发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产生方式进行分析,认为流行语的传播特色突出了快和大众接受时间越来越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行语的影响,包括映射科技进步、诉说文化变迁、传播正能量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翟潇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名作欣赏,2014.12)把流行语的社会特征与行业、性别、社会地位、心理状况、社会现象等因素相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流越来越普遍和频繁,网民创造使用者张扬他们个性和魅力的网络流行语,其主要分为四类:数字类、字母类、文字类、符号类。新奇求异性、不稳定性和交际省力原则是它们的主要特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网民群体的更新,新的网络流行语又将产生和被使用。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起源类型特征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人类传播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传播时代。那些年轻而时尚的网民们思维灵活,喜欢新事物,冲上创新,不断创造出一些充满怪异情趣、生动活泼的新词,这些词在网络聊天中被网民们约定俗成后广泛流传,我们称其为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和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如信息技术、浏览器等;二是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民等;三是网民在网络上所用的常用词语,如神马等。狭义的网络语言就仅指第三类。①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网络语言也仅是针对狭义的网络用语(网络流行语)而言。 网络流行语是对传统语言词汇库的扩展,是那些在日常应用着的语汇库中不存在的,首先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出现的词语,或者是在日常应用词汇库中旧有的,但是在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的词。网络流行语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具有一定的风向标的作用。 一.产生群体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超过台式电脑网民数3.8亿。 中国网民中40岁以上人群比重逐渐上升,截至2012年6月底,该群体比重为17.7%,比2011年底上升1.5个百分点。中国网民增长空间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群转移,但主要还是以青壮年为主。 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拥有IPv6地址数量为12499块/32,相比上年底增速达到33.0%,排名迅速上升,仅次于美国、巴西。② 网民中青壮年比例较高,从用户职业上来看,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他们活跃在网络上,其年龄、学历和职业结构使其具备了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文化特征:年轻、有知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创新能力、个性、反叛精神。他们在网络上显示了其特有的智慧和才情。 二.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一)数字部分,抽象的数字经过想象力的组合排列产生新的诙谐活泼充满情趣的意义,大多数是运用汉字外文的谐音,或者通过特别的数字组合表达某种意义。(二)字母部分,通过字母组合利用汉语拼音首字母或者英文单词的字母大写或读音的谐音来表达某种含义。 (三)文字部分,它们是由汉字构成的新词或原有的词汇附加了新的意义。(四)符号部分,陈原《社会语言学》:“表示现代社会生活的某些特殊情景,不能或不满足使用语言(有声语言或书面语言)来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刺激人的感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地做出反应。”③ 数字类、字母类、符号类范围相对文字类范围比较小,三者举例如下:9494=就是就是596=我走了(数字谐音) BS=鄙视GGMM=哥哥妹妹(汉字首字母缩写) :-D=笑O(∩_∩)O哈哈~=哈哈(通过组合符号、字母等形成新的表情)

传播仪式观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

传播仪式观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 摘要:互联网使得人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机会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语 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不论在语法、意义、结构或是其他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 特别是火爆网络的流行语所引起的传播现象更应多加关注。本文从传播仪式观的 角度出发,剖析仪式观下的网络流行语现象。文章以传播仪式观为理论基础,给 网络流行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仪式过程的整体呈现和意义的解读 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仪式观、传播、意义、共享 一、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早已超越网络世界,网络的热词热 句充斥在现实世界之中。网络流行语的活力扩散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反 映社会现实和公众心理的一面镜子。 詹姆斯·凯瑞(James·Carey,1934-2006)把传播行为当作研究对象来解释传播 行为中所蕴含的意义,更进一步说明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如何维系文化共同体。凯 瑞认为,传播与“分享”、“共享”以及“共同信仰”有关,在仪式观这一概念中,传 播一词指的是共同体一起参与的神圣仪式,是为了建构并维系一个有意义的文化 世界。传播过程是各种有意义的符号被创造出来并被理解和使用的过程。 二、仪式观下的网络流行语 1.语言、流行语与仪式观 语言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一个阶段,语言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 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特征之一。当然语言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并不断赋 予其新的内涵。正因此语言的变迁也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网络语言就 是语言在网络世界中的应用且与现实世界中的语言有不同之处,包括语言符号和 非语言符号。 詹姆斯·凯瑞(James·Carey,1934-2006)是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文化历史学家, 曾经被美国批判传播研究代表人物汉诺。哈特誉为美国文化研究“最杰出的代表”。 [1]20世纪70年代凯瑞提出了“传递观”与“仪式观”的概念。凯瑞对传播学过分重 视效果研究提出了批判,认为“一再重复过去的研究,对明确无误的事加以验证”,结果只能是止步于此,原地打转。所以凯瑞认为应该吸取去他学科的有益成分, 重新审视传播学研究,运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给传播学注入新的活力。凯瑞的仪 式观将传播主体从传统的传者和受众角度转向了参与者的视角,由传递信息转向 共同参与、共同分享仪式,并转向对意义的表达。 2.仪式观角度下网络流行语有几方面的特征: (一)仪式的参与感 流行于网络中的语言引起瞬间的引爆,使得大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此。。 人群被召集到一起像是参加了一场仪式或举行一场弥撒。人人都是这场网络狂欢 的信众,原本对此无动于衷的人的态度也因为交流或沟通的需要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事件的参与者因人群的逐渐增加而表现的更加积极,结果是网络流行语的传 播范围不断扩大,影响的受众越来越多,从而使流行语跨越不同的媒介种类,在 线上线下流传得越来越广。 (二)仪式的互动性 网络流行语不仅在于传播特别广而且使用的范围也非常广。受众之间对网络 语言的使用促进了意义和符号的互动传播。成员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成员之间

简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浅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关键字 网络语言;因素;发展趋势; 一、关于“网络语言”涵义及现状的研究 1.网络语言的涵义研究 网络语言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既可以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指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全部包括在内。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又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于根元,2001)。 较早开展网络语言研究的劲松、麒可(2000)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是与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自称网民、特称网虫的语言。 周洪波(2001)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 于根元(2003)指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何洪峰(2003)进一步指出,网络语言是指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其基本词汇及语法结构形式还是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这是它的主体形式;二是指IT领域的专业用语,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网络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其三,狭义上是指网民所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总的看来,研究者基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2. 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如: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表示,网络语言的混乱,是对汉语纯洁性的破坏,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对此类现象加以引导和批评。国家网络工程委会副秘书史自文表示,老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比如说在写出作文的时候,可以针对彩简单的网络语言还是用含义更有韵味的唐诗更好做一个主题研讨会,和学生一起探讨。这样就可以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于用何种语言形式多了一个选择,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如:北京教科院基教所研究员王晓春表示,在网络世界里用网络语言无可厚非。但在正式场合要引导学生不使用网络语言。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正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研究??互联网??现状展望 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其着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1]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2]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3]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4]37-38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5]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6] 国内学者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概念虽然措辞不同,细化程度不一,但其整体倾向是一致的, 即将网络语言的涵盖面作了广狭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所有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多指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笔者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刘海燕、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了这一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国内学者大多以后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 美国语言学家Davis和Brewer在其着作中指出,在键盘上写、屏幕上读的网络交际用语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很多特征。[7]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4]55,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4]95,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4]98。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8]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9]孙鲁痕则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10]从以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关于网络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中必须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下是搜集整理的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论文(设计)题目: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 选题目的和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 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 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 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逐步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 1、研究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8;32. [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8. [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11:96. [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

网络流行用语的传播与影响

网络流行用语的传播与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被网络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我们说话的方式也被网络改变着。网络上的流行用语快速传播着,它代表了一种时尚文化,也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 当今网络流行语排第一的当属“给力”一词。它来源于中国北方的土话。现用来形容事物够劲,使人振奋,感到力量,有帮助、有作用、有面子等。2010年的一期人民日报的头版曾用过这个词,人民日报向来以严谨著称,从那以后这个词就更广泛地传播了,已经完全被人们带入到了生活中。还有一个的流传的也很广即“神马都是浮云”,“神马”谐音“什么”指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还有“羡慕嫉妒恨”、“非常艰难的决定”、“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等等。还有一些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流行语。08年娱乐圈出了一个明星不雅照事件“艳照门”,从那以后“门”这个字就被广泛地运用到社会事件的称谓中如,“感恩门”、“道歉门”等。“山寨”这个词很火热,它来源于广东话,指的是一种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特点是“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如“山寨机”“山寨版电视剧”等。“我爸是李刚”来源于一场轰动一时的车祸,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社会的潜规则,人们道德素质意识的低下。去年农产品疯狂地涨价,随之而来出现了很多形象的词语“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煤超疯”、“糖高宗”、“苹什么”等,为了应对这种现象很多人成了“海豚族”即海量囤积。这些词语很搞笑很有趣,但在搞笑有趣之时反映出国家对价格上涨的控制不力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还有“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这类称谓,带有贬义是对那些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的人的讽刺,相对的有“农二代”“穷二代”,这反映当今社会的不公平和贫富差距大的现象。此类词还有“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正龙拍虎”“闹太套”等。还有一些流行语是比较新的词汇。“雷人”指人们对某一现象事件等感到很无语,很无奈。“萝莉”指的是可爱的年轻女孩儿,同表示可爱的有“萌”、“正太”“卡哇伊”。“hold住”指的是能承受住,拿得下。“坑爹”带有“被骗、吃亏”的意思。 这些网络流行语形象生动,搞笑有趣,体现了现代人追求时尚张扬个性的需要,丰富了生活增加了对话的乐趣,体现了现代人们的创新意识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化。 但是网络流行用语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如,一些旧词新意的“留学生”指留过级的学生;“特困生”特别爱睡觉的学生;“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病”。还有一些谐音型的,“斑竹”代表版主,“稀饭”代表喜欢,“杯具”指悲剧,“围脖”指微博,“童鞋”指同学,“酱紫”指这样子,“肿么办”即怎么办,“果酱”即过奖。“女猪脚”指女主角,用来称呼质量不高的影片中的人物。有一些是“英汉缩略型”的,bf指男朋友,同样的有gf。Mm指妹妹或美眉,dd指弟弟,同类的有gg、jj等。Pf是佩服,bt指变态也有品位差(bad taste)的意思,pmp指拍马屁,yy是不切实际地胡思乱想的意思。近来学生中流行所谓的“火星文”,其中有很多字都是学生自己造的字,完全不符合常理,不符合汉语语法以及写法的规范。“还有一些骂人的词汇,“切”常在聊天中对对方的回答不满或表示怀疑,不服气。Tmd指“他妈的”,me too是“我吐”,“靠”也是一个骂人的词语。甚至在考试中许多学生也用一些不良的网络用语,许多老师表示看不懂。大量的网络用语成为学生的新宠,他们在写作时极力模仿,或乐此不疲地加以引用,使表意程式化。如当写道“相遇”时,许多学生就套用“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学生对网络语言传递出来的梦呓般的痛苦、自恋式的忧伤、无助样的绝望和超脱现实的梦幻特别敏感,并对这样的感情津

网络语言的发展及演变

网络语言的发展及演变着名诗人北岛写过世界上最短的一首诗,诗名是《生活》,内容只有一个字:网。无论你是否承认,这首诗完全概括了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无处不处于一张张硕大的网中。而“网络”这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以它无法抗拒的力量和速度覆盖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不可避免地处于网络文化的新时代中,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也正随着这种趋势而步入一个新颖另类的时空。在网上,每一个冲浪者的语言行为和能力,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为了更好地运用网络语言,驾驭网络,人们展开了一场场研究和讨论。目前,针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比比皆是,形式各异的论着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涌来。而今天,这种潮流的推动下,笔者也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对网络语言的特征、演变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索,力求找出答案,为大家的网络生活开拓一片明朗。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语言。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那么网络语言又是什么呢它和传统的语言又有什么不同呢 你只要在百度搜索上输入“网络语言”,在你面前出现的词条将不下一百种,比较严谨全面的解释还是不多,下面这条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并在年轻群

体的推动下,神速发展。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 前面我们对什么是网络语言稍微做了了解,那么网络语言的现状又是什么样的呢要研究这个问题,必须从表象和实质两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小组对网络语言做了一番调查和总结,觉得网络语言可以分成下面几大类。 1、数字型:一般利用谐音来达到转化目的。 2、翻译型: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 3、字母型:造词方法仍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 4、符号型: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 (一)词汇特征 1.出现大量的谐音词:网络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易于输入和谐音的关系,一些数字的组合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网络交际过程中为了加快交流的速度,在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进行汉字输入时,一般不进行选择,而是在当前输入法默认的情况下就按了回车键,于是导致了一些有趣的谐音怪词的诞生,在网络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而广泛流传开来。 1)英语谐音:用同音字母代表一个单词或字母组合乃至句子。, 2)汉语谐音 3)数字谐音: 4)“网虫”们随机使用的但已被圈内公认的各种缩略词。这些缩略语的来源主要是公认的缩写词汇,电传、传真英语的缩略符号或用数字代替字母缩合

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

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汉语言文学 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 □刘艳娥赵峰 摘要:网络流行语作为新兴的语言现象,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现实意义及学术意义。随着网络语言的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新的热点,语言界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阐释了国内学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争议,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完善网络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也为国内学者今后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学 一、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社会意义:流行语作为一种动态的社会符号表征,它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语言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代变迁。一方面从社会学角度阐释语言发展与变迁的原因,进而探究语言内部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语言内部结构、语言发展动态以及语言变迁规律,掌握社会的最新发展趋势,把握社会发展潮流,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2.学术意义:追踪时代前沿,掌握最新的语言文化动态;有助于开拓新的分支学科,对汉语网络流行语进行综述研究,不但有社会语言学意义,还有汉语词汇学价值,可以为网络语言学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其研究成果对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语言规划、语言战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3.现实意义: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我们能够及时敏锐地了解社会

现实以及把握社会发展潮流,从而有助于指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社会新潮流。4.文化意义:随着网络流行语在大学校园的传播与发展,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特点,探究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生活的相互影响,进而可以准确地了解校园文化以及及时敏锐地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价值取向,从而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因此,网络语言的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新热点。在我国,语言学界主要从语义、句法、功能、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就网络流行语展开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然而,网络语言的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在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网络流行语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学随之而生。2000年,中国学者周海中在《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中首次提出了一门新的学科——网络语言学,并就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方向等稍作阐释;此后,网络语言学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西班牙学者圣地亚哥·珀施特圭罗在2003年出版的专著《网络语言学:互联网上的语言、话语和思想》中,对网络语言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2005年英国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教授发表了《网络语言学的范围》一文,就网络和信息技术对语言产生影响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究。目前网络语言学已成为当代语言学中最有活力的分支学科之一。近些年,国内语言界学者主要从9个角度对网络流行语展开了研究: 1.语义角度:许多语言学者主要对网络流行语语义的变异现象、语义变异特点、语义变异的原因、语义衍生及泛化过程、流行语语义的不确定性以及导致流行语

网络语言文献综述

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及 其影响的教育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历史背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脱离了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1969年计算机网络的问世加快了计算机技术普及的步伐。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网络文化也相继产生,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最初的网络文化仅仅是社会上其它文化的传播载体。时至今日,它已有了自己的发展特点,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 网络语言(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也由此应用而生,并且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简洁生动,在形式上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在内容上新词新意层出不穷、超越常规的语法形式,表达方式上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它的诞生最初只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那些经得起考验的部分约定成俗在我 们的生活中也广为流传。 - 1 -

现在的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数字型(520=我爱你)、翻译型(伊妹儿 =e-mail)、字母型(BT=变态)、符号型((:-…=心碎)、新造型(见光死:比喻网恋一见面就完蛋)以及其他一些尚未明确分类的类型(OUT=老土、我用偶表示)。网络语言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不知不觉间已经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蔓延开来,并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 2002年8月27日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召开《关于英文字母词以及网络语言的专家研讨会》,邀请语言学家、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共同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络语言已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但是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对网络语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决定何时规范,怎样规范。词典室助理研究员张铁文认为:“网络语言能否被收录还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还称现在词典室正在编纂一部《新词词典》,一些网络语言,比如“菜鸟”、“大虾”、“灌水”之类能够反映出新事物,又能被大家所接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将被收录进来。(新华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5584783.html,/newscenter/2002-08/29/content)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从“不屑一顾”转向“研讨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新潮,富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外加他们拥有相应的网络应用知识和硬件支持。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同时,中国网民数突破4.5亿,达到4.57亿,稳居世界排名第一。从我国网民的职 业构成看,学生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重为30.6%。从学历状况上看,大专及其 - 2 -

网络语言研究

“网络语言”研究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凭着它一日百里的渗透速度,正逐渐地占领人类的重要地位。网络成为了继电话、电视以来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不仅渗透了人类的生活,而且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一类依托网络而应运而生的人群出现了——网民。随之而来的,便是当下最关注的“网络语言”。 关键词:网络人类生活沟通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产生可谓是必然的发展趋势。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促使人类产生了又一次深刻的革命,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时代”的到来,网民与其语言也就随之而来了。“网络语言”这种形式多样甚至抛弃传统语言的网络语言,对于传统语言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近年来,网络语言更是日益发展、成熟起来。据调查,认为网络语言“作为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应该走进大雅之堂”的占67.10%,可见,作为一种语言样式,网络语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中国的网络群体结构以青年人为主,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群体,才使网络语言蓬勃发展,生机盎然。这些特殊群体呈现如下特点: 1、个性张扬,标新立异。乐于根据自身知识、经验创造新词,以凸显个性。 2、反叛意识强。通过奇异的数字、字母结合,同音异词的随意替代来创造新词,以赢得关注,因此网络上的新奇语言也越来越多。 3、渴望情感沟通。网络平台成为宣泄的窗口。

4、奇特的想象力。在高度自由的网络环境下,年轻人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5、追求简单直白。于是各种富有情感的符号和便于操作的网络语言便应运而生,并生动地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快餐化”倾向,他们不再含蓄而矜持,追求的是简便省事和开放直接。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图标、拼音和文字等。这类的组合,往往表达其特殊的含义。20世纪90年代初,网民们为了提高上网的效率,也为了使聊天中诙谐幽默,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了。随着21世纪以来,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网络语言较之传统语言有改进和幽默的作用,于是,网络语言所占的比例也就越来越大了。 如果注意和总结下这几年网民们对于表示生气时所用的语言,就会发现它竟然也有一个变化。最先开始是从港台那边过来的“哇塞”(大陆人一般用这个来表示惊喜),接着出现了“我操”,然后“我晕”,接着“我倒”,现在是“我笑”。由此可见,网络语言这个特殊的语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变化,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变化。去掉糟粕的,保留美好的,正确的。网络语言也不全是人们口中所谓的“不正经”,它有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和说明,也有对一些当今人们对一些情感或是事物的一种新型的描述方法。只有被认可了的,被大多数人所运用的,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网络流行语传播研究外文文献翻译最新 网络热词

毕设附件:外文文献翻译原文+译文 原文 The research of network buzzwords spreading Markus D Abstract Network buzzwords from the Internet language, that is, first appeared in the Internet and popular on the Internet, created by users or reference and are endowed with special meaning of words and sentences. Here's the special meaning has two meanings: the first layer means that it is unique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on the network popular virtual things and behavior as well as the thing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he second means that it is very different from daily in the natural language system, the unique meaning, this means that a certain period of social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Internet psychological activity factors such as comprehensive product. Keywords: Network hot words; Buzzwords; Spreading 1 Introduction In the 1980 s, Toffler in the United States believe that human civilization forward like waves, already had two causes the whole civilization and the great wave of social change: agriculture is the first wave of agricultural society is established. The second wave of industry established the industrial society. "Now is a new civilization in our life. The birth of the new civilization, is the only the most explosive events in our lives. The deep meaning of it, just like the invention of agriculture one hundred years ago the first wave of change of human liberation, or a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aused by the second wave of shock the world. We are the architects of the next change. Like it?s predicted, we ushered in the third wave, and the third wave is marked by information highway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In this case, the information highway is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Its emergence caused a revolutionary change of the human social life each aspect. These changes occur, also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change. Current research of network language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the definition of network language and the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网络流行语地社会文化分析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地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地表达方式.他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 网络是信息社会地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语言地产生提供了良好地条件.在网络语言中,以网络流行语地影响为甚.本文所论即是对网络流行语地分析探讨.这些网络流行语地种类大致分为:网络自身生成地流行语,如“、斑竹、火星帖”等;网下生成再到网络上流行地流行语,如“”在银行里早就开始运用了,后来在网络上广为流行;源自生活地网络流行语,如“很黄很暴力”原是电视节目中地话语,后在网络上流行.从形式上看,网络流行语主要有谐音式,如“”是“就是就是”地谐音;拼音式,如“”是姐姐地意思,“”是哥哥地意思”;借用式,如“”是“ ”地意思,“有钱人终成眷属”是借用“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笔误式:如“斑竹”是版主地笔误.当然网络流行语还可以现成地语句形式流行.网络流行语地生成与流行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流行语地生成和发展,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地社会文化特点.本文以从网络搜索地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为例,对其进行社会文化分析.一、树异于人地先锋意识在网络中,一些看似普通地词语却有着特别地意思.如“灌水”是发无聊帖子地意思;“抛砖、踢一脚”是跟贴地意思;“偶”是我地意思;“”是就是、就是地意思;“水蒸气、纯净水”是没有任何内容地灌水之意;“拍砖头”是批评某帖地意思;“路过”是随便看了一下帖子地意思.还有些流行语从形式上看就比较独特.如“弓虽”是强地左右部分、“”是对某些人地蔑称;“斑竹”是版主之意;“火星帖”是指经常能看到地离谱地帖子或话题.所谓地火星是指发这样帖子地楼主或者提这个话题地人在这方面比较“无知”,在一般人(泛指地球人)中算是“另类”,他们有可能来自火星.诸如此类地流行语还有很多.它们或是从现代汉语地现有词汇中引申出新地义项,或是创造出地新词新语.这些流行语地生命力姑且不论,但它们均体现了标新立异地特点,体现了一种先锋意识.这种树异于人地用法,还体现在一些句子中,以网络流行语为例,“我不是随便地人,我随便起来不是人”这一句是对“随便”地创新用法;“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这是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地创新用法,意指人地能力和名气如果足够大,就会有好地舞台供他(她)施展自己地才华;“有钱人终成眷属”是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地变异用法,“情”和“钱”地一字之差,使得原句地境界全无.“一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这句话源自“农夫山泉”地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后被改编成“农妇、山泉、有点田”,并借此理解为一个大学生地最低奋斗目标.“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地眼睛,可我却用它来翻白眼”,这是对本来富有哲理地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地眼睛,但我要用它寻找光明”地改编,改编后增加了幽默、戏谑地色彩.而“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所体现地个性色彩则极为强烈.这些富有个性地网络流行语之所以产生与快速流行,有其社会基础.网络在中国地发展速度很快.据统计,目前中国地网民人数已跃居世界第一.在网民构成上,“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网民中-岁地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地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和其他年龄层比较而言,年轻人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更喜欢追求个性,展示自我,崇尚创新,追逐时尚,往往不愿意接受现实生活中诸如一些语言规范地约束.开放自由地网络给以年轻人为主地网民群体提供了创造发挥地空间,为网络流行语地产生提供了必然和可能.这是网络流行语流行地重要社会基础.中国人地传统是关注规范,“无论在意见或行为上,传统中国人都有很强之避异趋同地心理,也就是有很强地社会顺同地倾向.在现实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一向是尚同而避异,对循规蹈矩者大加赞誉,对标新立异者则不惜鞑伐.”[]在网络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地,没有现实社会中地等级之分,没有现实社会中地限制和约束.网络又是虚拟地,人们在创造、使用新地词汇、新地流行语地时候,具有更大地自由和空间,而不必太在意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