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 -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 -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 -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 -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海口市海口湾南海明珠邮轮港旅游综合开发人工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域使用论证报告

(简本)

国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

中国·广州

二〇一四年九月

一、区域建设用海背景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海南省“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海口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关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大机遇,《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邮轮等休闲产业,加快海上人工岛等项目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有序发展高端旅游地产,凸显海湾旅游休闲城市特色。

依托“国际旅游岛”和“免税商业区”的政策优势,为了将海口市区域性邮轮母港、度假胜地、购物天堂,海口市拟利用海口湾西侧湾口水下浅滩海域,离岸围填形成人工岛(暂命名为“海口市海口湾南海明珠邮轮港旅游综合开发人工岛”)发展邮轮及旅游产业。海口市海口湾南海明珠邮轮港旅游综合开发人工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面积为459.3244公顷,以人工岛为依托,新建邮轮港和相关的水上娱乐设施、配套相关的产业。人工岛地理位置优越,建成后将充分发挥海口市的热带滨海旅游优势,增强海南省滨海旅游吸引力。

二、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简介

海口市海口湾南海明珠邮轮港旅游综合开发人工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区位于海口市海口湾西侧海域,距西海岸线约2km。规划区区域范围为:经度:110°13′28.21″~110°14′48.85″,纬度:20°03′40.49″~ 20°05′02.09″。规划区用海规划总面积459.3244公顷(其中填海造地265.4317公顷,非透水构筑物为28.2357公顷,港池用海162.6326公顷,码头用海3.0244公顷),第一阶段填海约49.2968公顷已取得用海确权,并进入施工阶段,第二阶段用海面积410.0276公顷。人工岛形成后,规划新形成岸线总长为7884m。规划期限为5年,即2014至2018年。

人工岛功能定位是打造“区域性邮轮母港,依托“国际旅游岛”和“免税商业区”的优势,使其成为大西南区域性邮轮母港及世界级的特色旅游度假胜地”。

海口市海口湾南海明珠人工岛用海规划区规划结构为“两港九区”。“两港:邮轮母港和游艇码头港。以邮轮游艇产业为发展核心,打造海南的邮轮游艇产业航母和标志,与三亚凤凰岛形成重要的“海口——三亚”两极拉动与辐射效应。

九区:即九个片区,集娱乐、文化、办公、商业金融及旅游观光、旅游酒店及城市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功能区形成人工岛主要的空间布局内容。

拟将规划区建设分为近期(形成陆域)、远期(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两个阶段。

人工岛规划建设用海施工的总体思路是:先进行总体围堤和防波堤工程建设,外围堰推荐斜坡堤方案;防波堤护岸采用直立式结构。根据吹填分区的划分,进行分隔围堰的建设,分隔围堰一般采用分级式充填砂袋围堰结构,每个吹填分区形成后,泥砂通过绞吸船吹填到相应的分区内,吹填物料主要来自港池疏浚土和取土区(初步选划人工岛北侧约5km处为取土区)。吹填完成后,对非桩基础且有地基承载力要求的吹填区进行软基处理。整个用海工程采用边围堰、边疏浚、边吹填的施工方式,保障工程按时、有效的完成,施工工期为3年。

三、区域建设用海必要性结论

本区域建设用海人工岛的建设是推进海南省重大项目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环北部湾特色旅游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拉动系列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海口新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增强海口城市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是整合海口市区域旅游资源,形成旅游发展合力的内在需要,由此可见,海口市海口湾南海明珠人工岛的建设用海是十分必要的。

四、区域建设用海及近期建设用海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结论

1对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对水动力环境影响

从数值模拟的结果看,规划实施以后,在人工岛周边形成饶流区,在迎流面和北流面分别形成分流点和汇流点,分流点和汇流点分别位于东北和西南浪侧,因此东南和西北两侧形成流影区,流速通常小于0.1m/s,拟浚深的封闭港区,流速也和流影区一样小于0.1m/s。在人工岛的东北和西南区形成两个流速相对高值区,较规划前显著增大,工程后流速可达到1.3m/s以上。从代表点的输出结果来看,流速最大增加值为0.23m/s,相对增大为66%,流速最大减小值0.66m/s,相对减小98%。模拟结果显示表明污染物完全流出港池需要约300小时,即12.5天左右。

(2)对波浪场影响

根据《海口西填海工程波浪整体数学模型研究》专题报告结论,因为规划人工岛的存在,波浪绕射作用明显,在岛后方形成波影区,波高显著小于迎浪面,由于该岛屿为圆形,因而各向浪作用下均有相应的波影区形成。环人工岛多个代表点规划前后的波浪要素值以及工程前后的变化值显示:位于迎浪面的代表点,规划实施前后各向浪高变化很小,绝对变化多小于0.15m,相对变化多小于10%,背浪面的代表点各向波高最大减小值都在1.5m以上,最大减小值2.7m,最大相对减小值大于42%,最大减小值74%。

规划港池为NW向开口,湾口约400m,防波堤对E~S~W浪掩护良好,港内波浪显著小于规划实施前,NE~NW向浪仍对港内波浪有一定影响。从代表点来,各点50年一遇浪高均达到2.3m以上,位于港池口门处能达到4.0m以上的浪高。

(3)对冲淤环境影响

根据相关专题报告结论,规划人工岛实施以后,在人工岛的西北和东南两侧将形成潮流淤积区,在人工岛西南深槽和东北深水区形成潮流冲刷区。

人工岛建成后,NE~N向入射波的波影区在假日海滩附近,它们可造成这段海滩的变形,使假日海滩有所扩张,形成向海突出的舌状岸线,而其西北侧(沙漠河口)会出现海岸侵蚀。

人工岛建设后,其后的海岸发育堆积体是确定的,但形成的连岛坝可能性较小。

回淤计算结果表明,外航道年淤强呈双峰分布,最大峰值出现在1.5km处,3.5km 处次之,最大年淤积厚度约1m。现状及二期工程实施后,外航道年淤积量分别为38.1万m3/a、39.71万m3/a,二期工程实施后,整个外航道的年淤积量比现状情况下增加了1.61万m3/a。其中在航道里程1.5km和3.5km附近区域增幅明显。通常情况下,港池内的年淤积厚度大约为4.2cm,年淤积量较小。

在历时3天的台风天气条件下,外航道淤强沿程呈双峰分布,最大峰值出现在1.5km 处,3.5km处次之,最大淤积厚度约0.2m。现状及二期工程实施后,外航道淤积量分别为7.032万m3/a、7.296万m3/a,二期工程实施后,整个外航道的淤积量比现状情况下增加了0.264万m3/a。其中在航道里程1.5km和3.5km附近区域增幅略为明显。

(4)对水质环境影响

规划建设期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港池航道疏浚与陆域吹填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计算统计结果显示,港池疏浚与溢流口1同时排放时,施工产生的悬沙主要在港池内扩散,冬季出港池后悬沙往西扩散为主,春季则东向扩散与西向扩散相当,从模拟统计结果来看,施工过程内超一、二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冬、春季分别为6.5846km2和 5.4062km2;港池内部分水域超三类水水质,冬、春季超三类水水质的海域面积分别为0.2735km2和0.8235km2。溢流口2单独排放时,施工产生的悬沙主要沿人工岛护岸扩散,扩散范围限于人工岛南半球,污染面积远小于西围堰区吹填,从模拟统计结果来看,施工过程内超一、二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冬、春季分别为1.0326km2和0.9791km2;护岸和防波堤基槽开挖时,施工产生的悬沙主要向东西方向扩散,施工过程内超一、二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冬、春季分别为8.695km2和8.2581km2;超三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冬、春季分别为0.4892km2和0.3119km2。护岸抛石挤淤时,施工过程内超一、二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冬、春季分别为9.8579km2和9.56631km2;超三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冬、春季分别为1.0883km2和0.8719km2。综合来看,本人工岛全部陆域形成所带来的悬沙增量超一、二类海水水质的包络线面积冬、春季分别为10.9853 km2和11.1184 km2。冬、春季超三类水水质的海域面积分别为1.3618km2和1.6708km2。

营运期水质影响主要体现在规划区内产生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规划区污水产生量约23314吨/日。规划区的污水经收集后汇入主干管,经连岛大桥接至规划中的长流污水处理厂。属于项目范围内规划中的长流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为18万吨,满足对本规划产生污水的处理。因此营运期间产生的废水不直接排入海洋,不会对海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

(5)对沉积物环境影响

项目在进行施工时,疏浚和陆域回填溢流等均会导致悬浮泥沙向附近海域扩散,随着悬浮物的沉淀,从项目施工区域漂移的悬浮物将成为其所覆盖区域的新的表层沉积物。由于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物主要来自于本海区,因此,经扩散和沉降后,沉积物的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变化,即沉积物质量状况仍将基本保持现有水平。

人工岛建成后,主要作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而非工业区,对沉积物环境影响

极小。营运期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营运过程产生的污水等沉降导致,根据营运期间废水影响分析结果,营运期间产生的废水对海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大。因此,正常营运过程不会对沉积环境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6)对生态环境影响

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将对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海洋生物一定的损失。而且,规划人工岛的建设改变了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原有的生境,海域大部分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将被掩埋、覆盖。

2对资源影响分析结论

(1)对岸线资源的影响

人工岛的建设不仅不占用珍贵的岸线资源,更是吸收国外大型人工岛的空间布局经验,采用人工岛、多组团式的填海方式,增加岸线资源,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对港航资源的影响

本人工岛对海口港航道水深影响不大,但在人工岛建设期,由于过往施工船舶增多、通航密度的提高给来往海口港航道及附近锚地抛锚的船舶通航安全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滩涂浅海资源的影响

规划实施后,造成填海范围内265.4317公顷的海口湾湾口西侧双滩浅滩永久性消失,造成围填区原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改变。

(4)对生物资源的影响

据估算,规划区域建设填海造成

底栖生物损失24.28t,游泳生物损失36612kg、鱼卵和仔稚鱼的损失分别为3.04×109粒和3.36×109尾。

(5)对滨海旅游资源的影响

本规划借力良好的机遇政策,以邮轮游艇产业为发展核心,打造海南的邮轮游艇产业航母和标志,与三亚凤凰岛形成重要的“海口—三亚”两极拉动与辐射效应,建成集娱

乐、文化、办公、商业金融及旅游观光、城市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端旅游区。可见,本规划为未来的旅游发展建设留下空间。

(6)区域建设用海风险分析结论

本项目用海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用海区域可能遭受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等自然灾害对工程造成的损坏,因此在施工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围堤和建筑物的结构,提高人工岛的抗灾能力;(2)人工岛由于长期受波浪、潮流的侵蚀可能会造成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风险,例如北防波堤处水深达到16m,琼州海峡的水动力强劲,最大流速可达3m/s左右,因此北防波堤存在地质滑坡和床底淘蚀风险,需要特殊加固,防止地质滑坡和床底冲刷。因此在人工岛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工程(围堤等)设计、防护措施,保证人工岛的稳定性;(3)人工岛的建设可能引起假日海滩岸线发生一定的调整,可以通过海岸工程(如修筑丁坝群和离岸潜堤)保护岸滩,防止岸滩冲刷和淤积幅度过大。(4)在工程施工和营运过程中船舶事故溢油。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将对周围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口市西海岸线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一定要采取措施严防溢油事故的发生。

五、区域建设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结论

根据国务院已批复《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本项目所在海域为旅游用海区,本项目建设目标与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要求相符合。

根据《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海口市旅游区布局将构建“三带、一轴、一中心”结构。其中“三带”指西海岸旅游带、东海岸旅游带和生态景观旅游带。根据《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将海口旅游区的功能定位为热带滨海度假休闲、观光、会展、商务、购物、文化、娱乐等复合型的都市旅游目的地。根据《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要求:规划期内,海口市将全面推行“集约高效、北聚南优、生态友好”的土地利用战略,为海口创建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生态良好、运转高效的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提供支撑。可见,本项目的用海是与城市规划总体目标相符的。

综上,海口市南海明珠人工岛建设用海与所在海域的功能区划是一致的,而且与国家以及地方的宏观政策、区域发展规划和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是相符合的。

六、区域建设用海与开发利用协调分析结论

项目所在地周边的海域开发活动较多,主要有锚地、倾倒区、航道、滨海度假旅游区、其它工程人工岛、电缆区、海底电缆等。

本项目人工岛建设不影响度假旅游功能用海,建成后作为城市景观之一,与旅游区用海是相辅相成的。

项目选址与秀英港码头、航道和锚地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人工岛与周边的港区用海是相适应的。

根据《海口西海岸填海造地项目岸滩演变分析研究》结果,人工岛建成后,会对假日海滩西北侧造成一定的海岸侵蚀,因此需要加强对假日海滩西北侧沙漠河口的岸滩防护,减少岸滩侵蚀。

项目工程区靠近琼州海峡海底电缆区,根据海图上标识的两处海底光缆通过,项目距离其位置最近约为0.6km。根据业主与南海舰队签订协议将规划区周边的军用通信海缆按协议将迁移至规划项目用海周边2km范围外,迁移后,规划区建设对其影响很小。在对海底电缆管道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确保海底光缆安全的情况下,规划建设对海底管线的影响很小。

总体来说项目与周边海域开发活动较好协调。

七、区域建设用海合理性分析结论

明珠岛区域建设用海区所在地区位和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开发条件较为成熟,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区域建设对海洋环境质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对周围海域开发活动影响也较小。在严格控制用海范围,在工程上通过抗液化措施和抗震陷措施确保人工岛及其上建筑物的安全,做好假日海滩西北侧沙漠河口的岸滩防护,确保海底光缆安全的情况下,项目选址是合理的。

根据形态、规划围填海面积、功能分区、平面布置、占用及新增岸线长度、生态岸线长度、提升景观效果、对水动力环境适宜性、泊稳条件、对敏感目标适应性等多方因素考虑,推荐本规划方案——南海明珠方案。本项目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布局是在参考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海洋管理政策以及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对自然

环境的影响程度,综合考虑工程建设成本及景观设计需要,规划布局具有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平面布置方案是合理的。

区域建设用海面积吸取了国内外已建人工岛建设的经验,结合自身发展条件和发展能力,建设规模充分考虑了各板块功能定位发展的要求和旅游环境容量的要求,确定总体的用海规模为459.3244公顷是相对较合理的。

根据南海明珠人工岛发展的长远目标,结合近期的可操作性和易见效性,南海明珠人工岛用海总体规划将结合近远期发展规划的发展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的建设思路是先围堰,后吹填。即根据南海明珠人工岛功能定位产业发展规律,确保南海明珠人工岛经济增长规模,考虑到对外交通的需要,优先建设对外交通设施。由此可见,明珠岛用海规划实施步骤是适宜的。

八、区域建设用海可行性结论

综上所述,本区域建设用海选址较为合理,规划布局、实施计划合理,用海规模较适宜,符合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的要求,与利益相关者具有较好的协调性,施工条件也较成熟。在切实落实海域使用管理对策措施,切实落实风险防范对策措施和协调好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前提下,从海域使用角度考虑,海口市海口湾南海明珠邮轮港旅游综合开发人工岛区域建设用海是合理的、可行的。

九、建议

(1)由于工程实施后,周边海域岸滩形态都是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和重新接近稳定状态。因此,除围堰、防波堤进行高标准建设外,工程实施后对于周边海域地貌动力的短期和长期变化,需要密切关注和重点监测,以随时调整和评价岸滩的长期演变趋势和方向,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由于本规划是海中填海建设人工岛项目,因此在规划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特别关注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如台风、风暴潮、地震以及海啸)等用海风险并进一步进行相应的论证研究,同时注意人工岛形成后岛上开发建设不均匀沉降带来的风险,做好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

(3)进一步细化规划区域内部的规划设计,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分期施工,同

时,要有效落实报告书提出的规划实施管理要求,实施围填海总量控制。

(4)本项目形成人工岛需要大量的回填料,根据工可报告目前初步选划规划区北侧约5km处海域作为砂源位置。建议应结合实际情况,项目批复前做好物料来源专题研究,和海域使用可行性论证工作,确保土方平衡和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严禁在申请砂源位置区外盗抽采海砂。

(5)建议南海明珠人工岛对外连接桥梁建设方案在下一步工作中尽快进行详细勘察与工程设计,并开展专题研究工作,其用海可单独进行用海申请。

新州镇总体规划文本 6.25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实现儋州市新州镇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镇域城镇建设与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新州镇区的快速健康发展,达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城镇发展目标,特制定《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调控新州镇城镇化进程与指导新州镇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指导新州镇区详细规划。规划区内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1.0.3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 第1.0.4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1.0.5条规划期限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06~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第1.0.6条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新州镇镇域范围,总面积79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包括新州原镇区和新英、荣上等村,以及盐田和新地的部分范围,总面积为6.46平方公里。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第2.0.1条总体发展战略 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总量,增强经济活力。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等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达到现代化城镇的标准;生态环境和城镇形象塑造成就显著,逐步使新州发展成为儋州湾的一个重要港口城镇。 第2.0.2条产业发展策略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渔业,注重林业的发展和保护,并保护基础种植业。 鼓励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2)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以新英或新州的品牌来发展特产渔业。在鼓励树立品牌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现有名牌,特别是新英红鱼粽,加强监督管理。 (3)第三产业:为自身以及区域服务的休闲型旅游度假产业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 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体系;消费性服务业则鼓励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 第2.0.3条产业布局规划 充分考虑新州镇的现状,基于其发展条件与产业发展研究,对镇域的产业进行总体布局:(1)新州组团:作为全镇的行政、商业、文化和体育中心,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2)新英组团:主要发展渔业和养殖业。 (3)西南部英均片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好,用地条件比较优越,是新州镇通往白马井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重要通道,规划建议英均片区发展以虾田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与养殖业,带动西南部各村的发展。 (4)南部的腾阳片区: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作为速生林产业和种植业基地; (5)东部的大屯片区:发展作为甘蔗种植业基地; (6)东北部的宝山片区:发展成为新州的花生和蔬菜种植区,为镇区以及洋浦提供优良的蔬果和粮食。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总体规划(2013-2030)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总体规划(2013-2030)》规划简介 一、区域位置 云龙镇位处海口市中北部,东与美兰区演丰镇接壤,南与红旗镇为邻,西隔南渡江与龙塘镇相望,北接美兰区灵山镇,并与海口美兰机场接壤。 二、规划范围 1、镇域规划范围 镇域为云龙镇行政管辖范围,规划用地面积为96.01平方公里。 2、镇区建设范围 东至儒来村,南沿着云龙水库北岸,西以永三公路,北到云龙产业园北侧,规划用地面积为12.94平方公里,其中云龙镇区面积为7.45平方公里,云龙产业园面积为5.49平方公里。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海南省新型城镇化示范镇、海口市的首善之镇。到规划期末,云龙镇是海口市中部具有较强带动辐射作用的卫星镇。表现为产业特色突出,镇域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完善等,城镇具有较强辐射聚集效应。镇区以较大动力带动各片区、中心村、基层村的经济快速发展。全镇域范围内城乡公共设施完善配置、城乡基础设施全覆盖及居民点生活环境优美。 四、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村镇规模结构本着“发展区域中心镇、城镇区中心,促进人口向城镇经济发达区域集中,完善规模结构”的基本思想,制定2030年镇域村镇体系规模结构为“1城镇区、5农村社区及2基层村”。 五、镇域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构筑“一江二溪一园”的生态格局和“一心二轴四区”的空间结构。 1、生态格局:一江指南渡江水土保持带;二溪包括三十六曲溪生态景观带和云龙溪环境景观带;一园为陶公山森林公园,是海南第一风水福地。 2、功能结构:一心指城镇综合服务中心;两轴的交通发展轴,即海榆东线和、云定公路和云美公路,是镇区建设发展方向的重要引力,是城镇建设重要发展轴;四区包括经济产业区、文化教育旅游区、滨江生态旅游观光区和生态高效农业区。

儋州市总体规划

儋州市总体规划 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实现儋州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市域城镇建设与资源合理配置,确保那大市区快速健康发展,达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城镇发展目标,特制定《海南省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 2条本规划是调控儋州市城镇化与指导儋州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指导全市各城镇总体规划与儋州市规划区详细规划。规划区内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3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第4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5条本规划以下列文件为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海南省国土综合规划》 4、《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5、《儋州市“十五”计划纲要》 6、《儋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请示》 7《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的批复》 8、儋州市提供的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等。

9、本规划还注意到与有关规划和政策的协调,包括《儋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儋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等。第6条规划期限 儋州市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至2005年; 中期:至2010年; 远期:至2020年。 第7条规划指导思想 1、继承和保留原规划中的原则和主体构思。从实际出发,有重点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做好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协调好近远期规划,合理调整用地功能、布局和规模。完善综合交通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使城市具有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的特点和新问题。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确保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得以贯彻与体现。 3、树立为城市居民服务的指导思想。城市规划要反映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促进城市发展与经济繁荣,保障居民安居乐业。把居民的各项活动与建筑和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尊重城市个性、保持城市特色。从生态角度出发,协调好城市住宅建设、工业仓储布局、公共设施配套、市政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自然及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创造以人为中心的海岛生态城市氛围,形成城市的个性和特色。第8条规划目标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逐步把儋州市建设成为与洋浦互相依托,与三个市场密切相连,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高度文明,城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新区规划完整版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新区 规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式征求张店区政府意见。 (四)2015年10月14日,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2015年11月12日,通过了市规委会第5次项目审议会。 二、《淄博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维护)规划情况 (一)规划范围:东起世纪路,西至滨博高速,南起昌国路,北至济青高速,总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本项目规划范围分两个层次,即片区层次及街坊层次。(二)规划设计内容: 1、片区层面:梳理各片区人口容量、建筑容量,在此基础上,对新城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根据新标准要求进一步分析研究,根据设施不同,提出相应的落实方式。 2、街坊层面:踏勘现状、根据新标准更改用地性质、对未建设地块和更新改造地块重新分析确定控制指标、落实专项规划内容、更新竖向管线等内容。 3、主要指标: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面积(hm2) 百分比(%) 大类中类小类 R 居住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R2 二类居住用地R22 服务设施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1 行政办公用地

A2 文化设施用地A3 教育科研用地A4 体育用地 A5 医疗卫生用地A6 社会福利用地A9 宗教用地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1 商业用地 B2 商务用地 B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W 物流仓储用地 W1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1 城市道路用地 S2 城市轨道交通用地 S3 交通枢纽用地 S4 交通场站用地 U 公用设施用地U1 供应设施用地U2 环境设施用地U3 安全设施用地 G 绿地与广场用地G1 公园绿地 G2 防护绿地 G3 广场用地 H11 城市建设用地H H2 H21 铁路用地 E E1 水域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2 第四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3 第五章总体布局规划4 第一节城乡空间管制规划4 第二节镇域镇村体系规划5 第三节乡村建设规划5 第四节用地布局规划6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8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9 第八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11 第九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12 第十章“五线”控制12 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3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15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1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18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18 第十六章附则19 附表19 表一居民点规划安置表19 表二远期镇域用地汇总表20 表三远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21 表四城镇建设区主要道路一览表22 表五文物保护单位紫线控制表22 表六近镇域用地汇总表26 表七近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26 表八近期建设项目表27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需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效引导规划期内北郊镇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保证镇内开发建设有序进行,特制订本文本。 第2条(一)镇域范围为北郊镇的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6.23平方公里。 (二)镇区规划范围:北至青银高速公路以南250米,南至老济青路,西至正 阳路,东至西十五路,镇区总面积26.41平方公里。 第3条本文本是北郊镇镇域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镇域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文本的有关规定。规划建设管理中除执行本规划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的和规划期内颁布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4条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北郊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规划建设,属严重影 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5条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 (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四)《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五)《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六)《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116号令) (七)《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八)《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稿) (九)《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十)《北郊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十一)《北郊镇环境规划》 (十二)其他相关规范、规定 第6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5-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海口市区域分析与规划[精品文档]

海口市区域分析 摘要:区域是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离不开的载体。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前提,其意义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特征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站在新的发展高度上,对海口进行有效合理的区域分析,这对为海口社会经济建设总体战略部署提供决策依据,充分发挥已有发展优势、挖掘潜在发展优势以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海口市区域分析国际旅游岛产业结构主导产业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口市地处热带滨海,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气候宜人的海口市作为国际旅游岛海南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邮电枢纽。“十一五”时期,海口市紧紧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机遇,有效应对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既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又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当前发展形势下,一方面,在新的“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海口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全球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转移的加快,经济发展孕育的新突破,这都将有利于海口市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国际外需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难度加大,以及存在着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等都不利于海口市又快又好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必须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统揽海口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其进行全面的区域分析,做好合理的区域规划,牢牢把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 一、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海口市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湿凉多台风暴雨,冬季干旱时有冷气流侵袭带有阵寒。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年平均气温23.8℃,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南风为主。总体来看,地势较为平缓,水热组合状况良好,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一)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土地】海口市现有陆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1756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63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153平方公里。农业用地中,耕地面积7.9万公顷,含水旱田4.1万公顷,旱地3.8万公顷;林地面积3.4万公顷;可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0.2万公顷、山塘水库0.42万公顷。 【水系】海南岛最长河流南渡江穿过海口市中部而入海,其主流在市区流域面积为13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99亿立方米;其流经市区的支流水系总库容量15000多万立方米。此外,海口市地处南渡江下游河口河网地带和休眠火山口地带,潜水、承压水分布广泛。城市生活与生产水资源供应充足。

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总体规划

2005-2020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详细规划 说明书目录 1.项目概况 1.1.规划背景 (3) 1.2.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3? 1.3.规划依据 (3) 1.4.规划目标3? 1.5.规划原则 (3) 2.现状分析 2.1.区位分析.................................................. 4 2.2.气候条件 (4) 2.3.地震烈度 (4) 2.4.土地利用................................................... 4 2.5.规划用地特征分析 (5) 2.6.地形分析 (5) 2.7.水文?5 2.8.现状道路系统 (5) 2.9.用地权属5? 3.规划布局 3.1.规划理念6? 3.2.对控规的主要调整............................................ 6 3.3.空间布局结构?6 3.4.总体布局 (7) 3.5.道路系统规划8? 3.6.步行系统规划 (8) 3.7.绿地系统规划9? 3.8.空间景观规划9? 3.9.公共设施规划10? 3.10.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10 3.11.建筑风格................................................. 13 4.工程规划 4.1.道路定线与竖向规划 (15) 4.2.给水工程规划?15 4.3.排水工程规划 (16) 4.4.电力工程规划 (17) 4.5.电信工程规划19? 4.6.燃气工程规划 (19) 4.7.综合防灾规划2?1 5.分期规划与投资估算

海南省绿地规划

海南省绿地系统规划 海南省概况分析 海南岛地处我国南部边陲,四面环海,背靠祖国大陆,与广东雷州半岛之间仅隔宽约30 千米的琼州海峡,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资源是拥有全国最多的热带土地资源,耕地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平原、台地和阶地地带上以海口市、文昌市和儋州市最多。水田分在沿海沿江平原上,旱地多分布在台地和阶地上。林地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土地资源,以尖峰岭、吊罗山、黎母岭和五指山较为集中,是海南珍稀贵重林木的保留地和珍禽异兽的栖息地,也是全岛水源涵养地。是我国仅存的两个原始热带林区之一。自然景观资源:宜人的海岛气候,迷人的滨海风光(沙滩平原海岸,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岬角基岩海岸),奇特的地貌景观(高耸的花岗岩山峰,低矮的火山堆,喀斯特地貌,海蚀地貌),珍稀的动植物种。人文景观:博螯亚洲论坛,三亚的世界小姐选拔大赛,美味佳肴,民间工艺,民族风情。 海南省地理环境分析 海南省区位优越,全部地处热带,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日照强,地势缓和,土地肥沃,宜耕地广,类型多样,海域广阔,生物繁多,为热带高效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光热资源丰富,光照热带北缘,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光照充足,热量一一最冷月平均温〉16°C,> 10 C积温达8400 —9200 C。 上怡山幣 2、生物资源-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丰富的光热资源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在原始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中,生长繁衍着众多的植物和动物,其中很多是珍稀物种。 1DUO 1200 1400 1600 IB00 20(M} 2200 113

3、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海南岛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岛屿廓近似椭园,中间高四周低,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貌, 是环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海南岛气候分析 热带海岛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时空差异大,文昌、琼海、万宁等为海南岛的重风害区。降雨量是多西少,由于迎风坡多雨,被分坡少雨造成。 海南省交通分析

淄博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六章区域交通网络 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 第八章环境保护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协调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时空关系,综合研究和确定淄博市域城镇体系及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为稀薄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特编制本总体规划。 第3条淄博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即张店区、博山区、淄川区、临淄区、周村区五区行政辖区范围。 第4条立足淄博市组群式城市的特点,对市域的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城区的各项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进行通盘考虑,统一安排。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 第一节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第12条提高市域城镇体系的中心强度,协调和促进五个城区的共同发展。以一个中心(张店城区)、四个副中心(其它四个城区)共同形成淄博市城镇体系的复合中心。 第13条淄博市域城镇体系发展主轴以市域内主要联系道路为依托呈"十"字型。确立优先发展的重点城镇,适当分担城区部分专业职能,控制城区无限蔓延趋势,并形成小区域范围次级中心,带动区域城镇化的均衡发展。 第14条增强现有城镇经济实力,小城镇集中发展。规划期末,条件较优的现有乡改为建制镇,辖区过小、镇驻地相距较近的乡镇进行撤并集中发展。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一节城市性质 第34条淄博市城市性质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中心城市之一,鲁中地区经济、科技、信息中心。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41条淄博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所辖五区范围,即张店区、博山区、淄川区、临淄区、周村区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961平方公里。分为城区、近郊区、沿路控制区、建制镇驻地、风景文物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和远郊区七个层次。 第六章区域交通网络 第一节城市对外交通 一、铁路交通 第49条为加强淄博对外客货运输,规划将博南铁路与辛泰铁路相连接,并利用省规划的德烟铁路与淄东铁路相连接,为本市对外开放"借港出海"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50条新建博山北站、东站和货场,根据客货运量增长和城市发展需要,扩建淄博站、淄川站站场设施,提高周村站等级。 二、公路交通 第51条在新建公路的同时,加快公路的改建,重点提高技术等级,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中枢、一级公路为骨架,二、三级公路为支线的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 第52条修建南北向贯穿的滨莱高速公路,在张店、淄川、博山城区西侧通过,该路在张店与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相交处,在淄川与胶王路相交处,在博山与北山路相交处,在桓台与章索路相交处,在高青与广路相交处,各规划建设一个互通式立交桥。 第53条改造市内公路干线,国道205线、309线及省道胶王路、湖南路、庆淄路、张田路、博沂路达到一级公路标准;省道章索路、泉王路、博临路、济青路、仲临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在东南部山区建设一条北接博临路、南接仲临路的二级公路。 第54条为保障中心城区的交通畅通,规划修建205、309国道的绕城线,红线宽100米。第55条至2010年全市共设长途客运站9个,总用地40公顷左右。其中张店城区3个,博山城区2个,淄川城区2个,临淄城区1个,周村城区1个。 第57条淄博市系内陆城市,为加强对外贸易往来,应积极创造条件借用青岛港、烟台港、石臼港。 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 第一节总体布局原则 第64条城市布局为"组群式"城市结构,加强城区间横向经济联系,促进各城区的合理分工、协作。 第65条强化中心城区张店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增强并完善其市级商务、服务职能,提高整个城市的对外辐射力。 第66条经济、合理利用土地,保持城区间田园、绿化空间,控制城区无限制蔓延趋势,既充分保持组群式城市特点,又为未来城市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第67条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强化城区间快速交通系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及先进的水、电、通信等设施。

海口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完整版)33

海口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现把海口建成具有热带海岛风光的生态花园城市、健康型宜居城市、滨海旅游度假休闲胜地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海口市城市规划条例》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与规范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海口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实施城市规划管理、进行城市建设,应按本规定执行。海口市规划区内的临时建设、村镇建设按相关专业要求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海口市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四条本规定由海口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与适建范围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和特殊用地等九大类(详见表2.1),不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 第六条在计算城市建设用地标准时,人口计算范围必须与用地计算范围相一致。 第七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城市设计或特定地区规划)和《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详见表2.2)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凡《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并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的,应先提出调整申请,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vip专享]021 中强-东方巴黎城AB地块规划设计说明

中强·东方巴黎城A、B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体设计篇 一、设计依据: 1.规划设计条件 (1)本工程规划勘测设计红线图; (2)本工程征地放样资料; (3)本工程土地使用条件; 2.有关地方法规规定 (1)《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版)》; 3.规划设计技术标准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建筑设计技术标准 (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3)《住宅智能化参照图标》(GB/T50314-2000);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8 5.其他设计依据 (1)《居住区规划资料集》; (2)《建筑设计资料集》; 二、项目概况: (1)城市概况: 来安县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东部。古名棠邑,西汉始称建阳,南朝设置新昌郡,唐朝划出清流县东部建立永阳县,南唐改称来安县。是新滁城副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城市带东向桥头堡,先后荣获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苏商投资中国最佳首选城市等称号,被评为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安徽省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县、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绿色能源产业百强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 来安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地处长江北岸,与南京市隔江而望,环邻江苏省南京市、淮安市和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及明光市。县城新安镇距离南京市区60公里、京沪铁路滁州站18公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宁洛高速公路滁州出入口5公里,104国道从南京长江大桥自东向西贯穿全境,与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 隔河相邻。来安县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南京江北的重要门户、安徽的东大门、滁州的副中心城市。来安历史文化悠久,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始置建阳县,至南唐升元二年(公元938年)定名来安县。来安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来安旅游资源丰富,境内风光旖旎,以“山、水、泉、洞、寺、岛”为特色,逐步形成景色各异的白鹭岛、孔雀寺、林桥生态园、景华生态园、龙源风电场、皖东烈士陵园等景点,对外开放。尊胜禅院至今保存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撰写的碑刻 (2)用地概况: 项目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市中心,地块最南端为文昌路,最东边靠香樟路,北邻北外环路,西侧临近公园路,一条建阳路将地块分为A地块和B地块。地势相对平整,无复杂地貌,南北平均长约330米,东西平均宽约1000米,A地块规划用地面积为105701平方米,B地块规划用地面积为148912.7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254614平方米。其中A1、B1、B2地块均为高层居住区,配置住宅底商,幼儿园、开关站,A2为自然生态绿化公园,农贸市场设置在A3地块,综合 楼设置在B1地块。

洋浦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洋浦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2011-2030年) 简本 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2年1月

目录 第1章项目概况 (1) 1.1 规划编制进程 (1) 1.2 洋浦经济开发区概况 (1) 1.3 规划修编背景与指导思想 (2) 第2章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 (4) 2.1 职能分析 (4) 2.2 目标定位 (4) 2.3 发展策略 (4) 第3章产业发展与人口规模 (5) 3.1主导产业发展 (5) 3.2产业用地规模预测 (5) 3.3人口规模与空间分布 (6) 第4章洋浦与儋州一体化发展 (7) 4.1 职能分工 (7) 4.2 空间组织 (7) 4.3 区域交通 (8) 第5章总体结构与用地布局 (9) 5.1布局策略 (9) 5.2 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9) 5.3 工业用地 (10) 5.4 仓储物流用地 (10) 5.5 对外交通用地 (11) 5.6 居住用地规划 (11) 5.7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6章岸线利用规划 (13) 6.1 岸线利用原则 (13) 6.2 北部湾地区岸线 (13) 6.3 新英湾地区岸线 (13) 6.4 公共岸线资源控制 (14) 第7章综合交通规划 (15) 7.1 规划目标 (15) 7.2 交通需求预测 (15) 7.3 道路交通规划 (16) 7.4 客货运通道组织 (17) 第8章环境保护规划 (18) 8.1 环境保护目标 (18) 8.2 环境功能区划 (18)

8.3 环境保护措施 (18) 第9章市政工程规划 (20) 9.1 给水工程规划 (20) 9.2 污水工程规划 (20) 9.3 雨水工程规划 (21) 9.4 电力工程规划 (21) 9.5 通信邮政工程规划 (22) 9.6 燃气工程规划 (22) 9.7 环卫工程规划 (23) 第10章综合防灾规划 (24) 10.1 综合防灾应急体系 (24) 10.2 防洪潮规划 (24) 10.3 抗震减灾规划 (24) 10.4 消防规划 (24) 10.5 人防规划 (24) 第11章近期建设规划 (25) 11.1 规划目标 (25) 11.2 规划期限和规模 (25) 11.3 近期建设项目 (25) 11.4 近期建设区域 (26) 结语 (26)

淄博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 第三条各项建设项目的选址、用地和建设,应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 第四条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详见附录B附表B1)。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详见附录B附表B2)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附录B附表B2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第八条建设用地规划范围的确定: 1、凡沿城市道路的,皆应规划到道路红线;沿小区及小区以下道路的,应规划到道路中心线;周围已有建成单位的,应与已有单位用地边界相连接。 2、其它情况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照以上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条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1的规定。 第十条建筑基地不足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确实无法调整、合并,且不妨碍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核准建设: 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 2、邻接土地为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 3、受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限制的情况。 表1 建筑基地面积下限指标

《海南东方工业园区防洪专项规划》

《海南东方工业园区防洪专项规划》 公示主要内容 1、规划背景 为防御减轻园区洪涝灾害,指导园区防洪工程建设,保障工业园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编制《海南东方工业园区防洪专项规划》。 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东方工业园区用地:东北临东方市区,东至西环高速铁路,北至八所港,西至海边,南至通天河北侧,规划面积为56.44平方公里。 3、规划年限 规划期限原则上与《海南东方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0-2030)》一致:即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4-2020年,中期为2021-2025年,远期为2016-2030年。 4、规划原则 坚持贯彻“以防为主、防排结合、坚持标准、汛期安全”的总原则。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3)防洪减灾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4)统筹协调防洪减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5)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6)防洪建设与洪水管理并重的原则

(7)蓄泄兼筹、洪涝并治的原则 (8)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9)与其他规划相衔接的原则 (10)坚持常规规划建设与应急预案相结合的原则 5、规划目标 (1)防洪目标: 结合东方工业园园区发展以及总体规划,本次防洪规划的防洪目标为:进一步提高东方工业园区防洪减灾能力,北部湾海堤以及罗带河堤防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有效解决园区内防洪问题,确保防洪安全。 (2)治涝目标: 排涝系统规划目标: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东方工业园园区全面达到5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的排涝标准。 6、现状水系 东方工业园区内主要河流为罗带河。罗带河发源于境内的茅刀岭,流域地势东高西低,上游为丘陵,山丘海拔在100m~300m之间,流域下游为宽阔的滨海平原,海拔在30m以下。罗带河流域集雨面积246平方公里,河床全长46.8公里,由东向西流经乐妹、新宁坡、罗带直至八所港入海。1996年以前,罗带河天然河道在旧铁路桥下约600m处折向西北方向,蜿蜒前行,后紧临东方市鱼鳞洲南侧汇入北部湾。1996年以后,人们在原河道入海口前的拐弯处(旧铁路桥下约600m)截断原河道,并开挖新的、长1.3km的顺直河道,使得河流直接向西流入北部湾。目前,罗带河出海口位于东方工业园区中海油化工城北侧。 罗带河主要支流为关沟,关沟位于罗带河左岸,集雨面积41.5km2,关沟上

海南省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洋浦和儋州市的一体化思路 现状:2009海南两会重点访谈,洋浦开发区工委书记、儋州市委书记丁尚清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描绘了2009年儋州发展的“蓝图”。“儋州的发展优势在于工业,儋州的希望也在工业。2009年,儋州将以洋浦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丁尚清介绍,儋州将依托洋浦大工业和港口的辐射与带动,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修造船、机械加工、特钢制品、建材制品等产业。农业在儋州发展中是一个富民稳定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今年儋州将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今年,儋州将积极推进西部农产品加工、储藏、集散基地建设,使其成为我省西部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储藏、集散中心;积极推进北部湾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将白马井建设成为北部湾区域的国际水产品加工、储藏、物流和交易的集散地。 在旅游方面,儋州将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服务洋浦和西部区域为起点,大力发展旅游房地产业。全力推进儋州滨海新区建设,将其建设成为集商务与旅游度假、中高档居住、休闲娱乐、特色饮食、康体与职业技术教育为一体,服务洋浦工业区,面向国际的现代滨海新城。推进花果山特色旅游文化区建设,使其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山水文化旅游区,适时推进蓝洋温泉区域酒店和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开发。 丁尚清说,今年儋州要着眼于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把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加快白马井边贸城建设,创造良好的口岸服务环境,培育和引进一批边贸企业,开展规模性边境贸易,使其成为儋州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尽快制定中等城市商业、服务业网络规划,策划建设西部商贸中心。争取在那大或白马井设立免税商店。发展特色服务业,建设特色饮食、商品、文化、娱乐等“一条街”。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将儋州建成海南西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海南省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自己摘编)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分析 “十一五”时期我市将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的建设、泛珠三角“9+2”区域经济联合,有利于儋州吸引外资、参与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分工;海南实施“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区域

淄博城市规划总结报告

淄博城市规划总结报告 本文共分三部分:淄博城市规划思想、淄博城市规划图、对淄博城市规划的评价。 一、淄博城市规划思想 1. 淄博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以张店为心,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重化工业为基础,以发达的交通通讯为纽带,以大环境绿化为特色,把淄博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城乡一体,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 淄博的城市建设将进一步解决“城市越大越好”的偏面认识,尽快实现从“贪大”到“求佳”问题上的转变,从而,使淄博的城市达到由外延向内涵发展的趋势。 2.总体规划方案:中心城区规划空间布局呈“T”字形,面积约1115平方公里,开通两条快速公交线……“T”形空间布局本轮规划界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张店、淄川、博山、临淄、周村五区的行政辖区,面积297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包括张店城区、淄川城区、博山城区、临淄城区、周村城区以及各城区之间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部分用地,空间布局呈“T”字形,面积约1115平方公里。此次,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2006年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2020 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城市性质新定位依据《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和《济南都市圈规划》对淄博市的定位,结合未来发展趋势,确定淄博市城市性质为: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至2020年淄博市总人口为585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40万人。规划形成“一城、两轴、十三片”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建立由中心城区、3个县城、18个中心镇和22个一般镇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对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内的村庄分别制定整合措施。到2020 年,中心城区内撤并村庄110个,保留村庄123个,其中重点发展的村庄43个。两条快速公交线规划形成“一核四副”的城市布局结构,以张店城区为核心,淄川、博山、临淄、周村城区与其协调发展。各城区之间通过十字形交通走廊相互联系。张店城区作为淄博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到2020年,人口规模为132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37.8平方公里。开通两条快速公交线:东西向为张周路-新村路-张辛路,南北向为柳泉路-张博路-沿河路。张博铁路近期按区间列车运营,远期改建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布局打破区域本轮总体规划中确定了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体系,打破区域界限,在五个城区间划定永久性的城市绿化隔离带,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逐步对现有工业区进行改造,提高环境质量。合并小规模工业园区,对污染严重或阻碍城市发展的工业用地,进行功能置换。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从现状的34.52%调整到规划期末的21.32%。张店城区东南部的新华制药、东大化工等企业用地性质由工业调整为居住、公共绿地或公共设施等用地。 3.具体建设方案: (1)居住:由市规划局牵头组织,委托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淄博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于7月20日由市政府批复实施。该规划范围为淄博市中心城区和桓台、沂源、高青三县的县城,规划重点为中心城区, 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根据规划,五年内淄博市将建设各类住房31.74万套,总建筑面积为3000万平方米。其中,政策性住房建 设15314套,建筑面积102.04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2580套,建筑面积12.9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12734套,建筑面积89.14万 平方米);商品住房建设30.21万套,建筑面积2897.96万平方米。规划期内,套型建筑面

海口市城乡规划条例文档

2020 海口市城乡规划条例文档Document Writing

海口市城乡规划条例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城乡规划凝聚了人类智慧,属于知识性创造成果,理应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政府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城乡规划的法治化是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下文是海口市城乡规划条例,欢迎阅读! 海口市城乡规划条例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以及相关城乡建设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特定地区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特定地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特定地区,是指国有农(林)场,依法确定的重点

景区、沿海重点区域,经国家、省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旅游度假区、开发区、产业园区、成片开发区域,以及省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区域。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坚持全市城乡统一规划、整体布局的指导思想,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以及分级编制、逐级指导的原则。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优先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鼓励开发地下空间。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突出城市特色,保护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历史和传统风貌,并符合建设生态省、生态市和国际旅游岛的要求。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依据省会城市性质,突出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统筹考虑省会城市功能建设和省直机关的用地布局及空间安排需要。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第四条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应当相互衔接和协调,共同发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的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 涉及土地利用和空间安排的各类专项规划应当服从城市总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