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债危机啊下的中欧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欧债危机啊下的中欧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欧债危机啊下的中欧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欧债危机啊下的中欧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中欧贸易摩擦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一)贸易摩擦的界定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二)贸易摩擦研究角度

(三)中欧贸易摩擦现状

三、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内容

一、中欧贸易摩擦概述

(一)中欧贸易摩擦的概念

1.中欧贸易摩擦的构成条件

2.中欧贸易摩擦的产生与发展

(二)中欧贸易摩擦的特征及表现

1.中欧贸易摩擦的特征

(1)贸易摩擦数量居高不下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 2001 年以来,各个国家对华反倾销调查案件高达476 起。其中,中、欧贸易争端占到了29.1%,更加剧了这一趋势。2012年上半年,欧盟我国对进口产品共发起反倾销调查48 起,保障措施调查1起。案件涉及钢铁、化工、轻工、电子、纺织5 大行业共35 类产品, 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案件集中在纺织和化工行业。

(2)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从单项产品逐渐发展到整个产业

中欧贸易摩擦的争执点已从单项产品逐渐发展到整个产业,最后直抵制度与政策层面。中欧贸易摩擦中考验的已不仅仅是解决贸易争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考验创建相关制度与制定相应政策的水平。

(3)反倾销、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壁垒等措施呈上升趋势

中欧贸易摩擦中反倾销仍是最大热点, 欧盟对我国反倾销增幅明显。同时,欧盟对贸易的保障性措施特别是针对我国的特别保障措施呈现上升态势。另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成为我国欧盟出口难以逾越的障碍。

(4)贸易摩擦由低附加值产品扩大到高附加值产品

中欧贸易摩擦的领域由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逐渐扩大到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是中欧两大经济体贸易摩擦的又一大特点。以欧洲国家对我国的机电工业产品反倾销为例,20 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改革升级,工业产品出口比重逐渐扩大,由于我国人力资本较低,因此出口的工业产品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这也使得我国工业产品遭受的反倾销数量开始增加,欧盟对我国工业产品的反倾销由20 世纪90 年代的14. 75% 上升到近年的17. 66% 。(5)中欧贸易摩擦在领域以及内容上呈现多样化

中欧贸易摩擦从领域上来看,20世纪80 年代以前的争端主要发生在货物贸易领域。80 年代以来,发生摩擦的领域迅速扩展到了服务领域和知识产权、投资领域。从贸易摩擦的内容来看,,80 年代以前,中欧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关税壁垒的削减方面,而80 年代以后,则主要集中在非关税壁垒的破除方面。中欧贸易摩擦明显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中欧贸易摩擦的现状和原因

(一)中欧贸易摩擦的现状分析

1.欧洲对中国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

2.受到的损失逐年递增

3.受限的产品种类比较集中

4.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

(二)中欧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1.欧洲政治利益的需要

随着欧盟成员国增加速度的加快,欧洲政治一体化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日益加深。虽然欧盟在对外政策方面是一个独立的政治与经济的联合体,但它毕竟是由25 个不同的主权国家组成,欧盟整体的利益与各成员国的利益很多并不一致。例如在对待中欧纺织品贸易的问题上,欧盟内部就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以意大利和法国为代表的纺织轻工业发展强大的国家,强烈要求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予以限制,竭力保护配额制度;另一种是英国、丹麦以及荷兰等国,其纺织业规模相对较薄弱或者主要以产品的研发为主,他们支持零售商从中国进口价格低廉而质量又好的的服装,坚决反对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设限。纺织品问题甚至还影响到《欧盟宪法条约》的通过,主张自由贸易的《欧盟宪法条约》在荷兰、英国等国家进行表决通过时遇到了障碍,为了转移来自法国、意大利、波兰等成员国关于保护欧盟内部纺织产业呼声的政治压力,欧盟紧急发起对中国相关出口欧洲纺织品的“特保”程序,对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重新设限。

2.中欧贸易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欧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产品采取限制措施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生产与代工行业发展势力强劲,对外贸易量逐步上升,但欧盟的生产与代工行业发展缓慢,与中国长期存在着贸易逆差。欧中进出口贸易逆差对欧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欧盟同类和相关行业的发展造成竞争的压力。二是对欧盟就业形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失业问题日益突出,而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在欧洲市场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如果中国的出口产品的持续增加,那么对其就业的影响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欧盟部分成员国必然要求欧盟采取措施限制中国制造的产品大量进入,以缓解其就业压力。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传统的欧洲制造业地区,一些制造业企业不能承受高工资、高税收以及高福利的压力,纷纷裁员或将工厂迁往发展中国家或者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以应对困境,同时,某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因此欧洲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都举起了贸易保护的大旗,而且贸易争端呈现出从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由企业为主的微观层面向宏观经济政策和体制发展的趋势。

3.知识产权问题

(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 但缺乏自主品牌

虽然近几年我国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增加速度加快, 但是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我国自主品牌产品比重仍然低于10%。虽然已有部分国内企业开始出口自主品牌产品, 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特别是缺乏核心技术, 因产品品牌的附加价值仍然偏低, 出口效益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与之相对应的, 在对欧洲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 我国遇到的贸易摩擦和知识产权纠也日益增多。

(2)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仍处于摸索阶段

知识产权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进入我国, 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将近百年的知识产权发展历史,我国在对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领域仍处于在摸索中发展的阶段。

(3)受欧盟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影响

欧盟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自己经济发展的战略, 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到商标、专利、著作权、地理标志、未公开信息、版权、产品设计等诸多方面,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 保护程度也在不断加强,而中欧双边贸易中涉及含知识产权的商品,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这就必然导致中欧之间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与升级。

4.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导致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至2012年的34 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8.4%, 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36515 亿元,比上年增长9.5%。我国的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居于世界第二位。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5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双双突破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以自己独特的东方智慧创造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有力拉动者。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正改变着中国与发达国家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过程中,作用力与反作激烈碰撞,中欧贸易摩擦在所难免。

5.人民币汇率问题

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以扩大出口增加外汇储备为主要目的的出口导向战略。自此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格局。一方面,我国政府一直坚持人民币贬值,以此来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有利于扩大出口;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对出口部门特殊的优惠政策,例如增加出口补贴、出口退税、降低本国企业的出口价格、增加生产企业的出口动力、扩大出口规模等,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大量的招商引资政策,如增加优惠税收、降低贷款利率等,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注入,增强了经济活力,扩大了出口。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重商主义在保护我国尚不发达的市场经济与促进出口贸易顺差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在后期,大部分欧洲国家指责人民币汇率是中欧贸易逆差的罪魁祸首。由于中国劳动力较为低廉,欧洲国家与中国的产品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因此很多欧洲国家责中国依靠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

冲击了欧洲工人的利益,导致欧洲对中国出口远小于进口,这种贫民劳动论深

受欧洲诸多国家劳动工会的拥护。欧洲国家将矛头直指人民币汇率,认为人民币汇率是造成中欧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而且人民币汇率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挥之不去的消极作用。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将近70%的外汇储备由美元

资产组成,我国与欧盟进行贸易结算的货币单2008年与2009年的美国次贷危

机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更是使美元和欧元一路贬值,因此,我国大量的出口企

业面临倒闭的危机。人民币汇率使中国经济过于依赖国际市场,使得中国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被减弱了。总之,中欧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其产生矛盾的导火线。

6.能源安全问题

有关新能源安全以及核心技术问题已经成为中欧两大经济体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阻碍。新能源是人类的又一次新技术革命,但目前我国新能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许多高新技术材料和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关键、核心以及前沿技术尚未自主掌握。目前,中国希望从欧盟引进新能源技术。然而,一方面,欧盟希望保证其在和信誉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领先优势,担心中国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漏洞,通过一些手段掌握核心技术,因此欧盟在技术转让方面持谨慎态度,欧盟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在促进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升级换代、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方面的作用尚不明显。另一方面。欧盟极力推动完全商业化的高新技术转让,高价向中国出售某些技术与设备谋取超额利润。而我国则希望欧盟能够考虑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以优惠的条件向中国转让新能源新技术。(1)中欧新能源合作领域狭窄

中欧在新能源多边合作的经验不足,新能源技术通过直接的国际合作运用规模还比较小,在新能源的运用以及安全领域还存在一定摩擦。例如在太阳能利用领域,受欧债危机和欧盟个别成员国激励政策变化的影响,欧盟在全球光伏订单锐减。欧洲的光伏电池生产商由于制造成本持续升高,无法与亚洲及其他地区的拥有低廉劳动成本的电池厂家竞争而在危机中受到更大冲击。以德国Q—Cells为例,其2012年度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36.8%,经营收益为-4760万欧元。德国光伏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激烈措施,如提起反倾销和O—Cells的单方面宣布终止与赛维LDK的供货合同等。

(三)缺乏信任机制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全球性战略产业,不同形式的组织协调与合作成为大势所趋,维护自身发展和安全的多边主义使得建立国际信任机制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欧新能源国际合作过程中,为了维护各自的产业安全,中欧之间通过参与国际机制维护自身利益,中欧两国的互信交流机制目前还非常的脆弱,导致双方对合作的相对收益格外关注。欧洲人担心中国强大的自主技术升级以及模仿能力,害怕其将技术转移给中国后,还未从中国这个尚未实现的清洁能源市场获利,就被排挤出去。因此,就信任缺失而引发的贸易摩擦的案件越来越多。三、从中欧纺织品贸易看中欧贸易摩擦

(一)中欧纺织品贸易

1.中欧纺织品贸易现状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欧纺织品贸易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双边贸易规模发展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的几年中,中欧经济贸易合作得到快速的发展。我国以年平均20%以上的速度增加对欧盟出口,特别是2005年欧盟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配额制度的取消,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台。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报告, 2006年上半年,中国的纺织贸易份额占世界纺织贸易份额提高到24% ,如果去除掉欧盟内部的贸易,中国所占的世界贸易市场份额甚至将达到31%。我国纺织品贸易发展速度之快超过日本、美国,欧盟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第一大目标市场和最大的贸易出口国。纺织品出口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该

行业贸易发展处于稳定的增长阶段。目前,欧盟依然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也是欧盟最大的服装纺织品进口国。

(2)中欧纺织品贸易经济互补性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展本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然后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则可以促进世界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是由国内的比较优势状况决定的。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是纱线、棉纱线、丝线、羊毛、动物毛纱线、棉布等低附加值产品。而欧盟在高科技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占有相对优势,主要出口医用纺织品、汽车工业用纺织品和非机织类产品等等。这样,中欧双方的贸易往来,都能获得较大利益。同时欧盟是中国第一大技术供应方。中国从欧盟引进的高新技术项目占中国从全球引进总数的一半以上。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9年,欧盟27国进口纺织品及原料的最大来源国为中国,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及原料

的总金额占欧盟全部进口商品金额的比重为41 1%。截至2009年6月,我国自欧盟引进技术共30861项,累计合同金额1232 4亿美元。其中2009年1~ 6

月,引进1236项,合同金额26. 2亿美元。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荷兰对华技术转让分列前五名[ 1]。目前,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及第四大实际投资方。在贸易结构上,优势互补,双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再次,欧盟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发展迅速。?纺织品配额制度#的终止,加速了我国纺织行业产能的扩张和市场的开放,同时欧盟企业也意识到取消配额后中国纺织业所拥有的显著优势,纷纷到中国投资设厂。欧盟拥有能源、环保、交通、化工、汽车、电子和农业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且对华技术转让态度较为积极。目前欧盟是中国累计第四大实际投资方,仅低于香港地区、美国和日本。截至2009年12月,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项目39060个,实际投入691. 6亿美元。其中2009年1~ 6月,欧盟在华投资项目747个,实际投入25. 5亿美元。英国、德国、荷兰、法国和意大利对华实际投资在欧盟成员国中位居前五。为了更好地利用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我们建议继续保持和加强与欧盟委员会的合作,鼓励欧盟企业东进,鼓励欧盟企业加快技术转让和?当地化#的步伐,鼓励欧盟中小企业来华投资。

2.中欧纺织品贸易遭遇贸易绿色壁垒

我国“绿色”纺织的开发起步较晚,目前多数纺织服鞋企业仍处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管理之中。传统的纺织工艺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产生大量的废液污染环境,而且纺织产品上还残留很多对人体有害物。这使我国在纺织环保方面与发达国家产生很大差距存在很多问题。

3.l 环保法规和标准检查、检验设备落后

与发达国家不断制定各种环保法规和标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保护人身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法律很少,即使有也欠具体。比如涉及复杂要求的甲醛含量,我国不同的行业、部门各自制定不同的要求。有的仅要求少于300ppm,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强制性标准。目前我国的纺织品检测标准与国外也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对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还没有形成规定。同时由于检测设备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在检测技术方法的广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上也与国外有较大的差

距。这样使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门在品质获得国际认可方面遇到了诸多的困难。

3.2纺织设备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纺织服装类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使环境竞争力大不如前。目前,属于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棉纺设备仍有2/3,发达国家的清梳联合机占有章为50%,我国仅占4%。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无梭织机占有率均在90%上,我国仅占32%、9.7%。我国毛纺和印染行业仅有10%的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各环节,电脑过程控制系统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拥有率很低。现代纺织技术向设备高速化、自动化、生产清洁化方向发展,传统技术和新技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纺织品生产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绿色纺织品的需求。

3.3 企业环保意识和观念淡薄

中国环保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是我国对环保标志产品实施认证的唯一合法机构。目前我国7万多纺织企业中,到2001年底获得认证的仅有18家企业,24种产品。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 Oeko- - rex Standard l00) 认证机构到2001年6月30日止,在全球70余个国家发出23607张证书,而在我国只发出约180张证书.这其中大部分还是外贸企业和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获得的。纺织行业中的上游企业一一原料商、面料商、印染制造商、辅料商等却很少有积极申请生态纺织认证的。我国国家工商局在德国政府颁布含氮染料禁令后,曾对国内的印染纺织品生产企业就德国禁用的118种含氮染料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104种正在广泛使用。这些数据说明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差。许多厂商仍停留在纺织服装款式设计的层面上,多数厂商只是对面料色泽、挺括度、手感等外观质量和消费者能直接感受到的透气、吸湿、防皱等服用性能有所要求,而从环保、安全等方面考虑得不多,对席卷全球的绿色消费浪潮缺乏敏感,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缺乏足够的重视。

3.绿色贸易壁垒对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影响

2.1 消极影响增加纺织品出口成本,削弱国际竞争力。纺织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我国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下,我国企业未来要达到欧盟的标准,不得不增加投资,履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认证、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并且在包装、卫生检疫等方面也必须做出更多的适应性调整。这势必会使产品的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导致出口产品的经济效益下滑。提高进入欧盟市场门槛,影响纺织品出口贸易。欧盟有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使绿色保护主义日趋强化。近些年来,欧盟的绿色壁垒对大大影响了中欧纺织品贸易,限制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国越来越多的纺织品被排斥在欧盟市场外,出口市场不但难以扩大,而且面临缩小的境地。我国纺织品在欧盟市场所占份额受到挑战。据海关统计,我国纺织品输欧所占份额占我国纺织品总出口值的13%。同时我国纺织品对欧盟的出口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2006年我国纺织品占欧盟市场份额达到29%。绿色壁垒迅速向世界纺织品服装主要进口地蔓延的趋势,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份额的影响将是明显的。并且,这种趋向正在逐渐显现。2.2 积极影响有助于加强出口企业绿色观念。绿色壁垒不可否认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

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贸易,但从长期来看,绿色壁垒带来的作用是双重的,它也可以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绿色观念,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国际社会。有助于构建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为了能够进一步把握欧盟市场,必然要使其产品符合欧盟的标准。同时也促进我国更加完善相关的环保法规,提升环保标准,以纺织发达国家将污染物转移到我国。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生产低污染的健康的产品,不仅能够打通国际市场,关键在于对我国环境的保护,这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长远看来,绿色壁垒能够促进我国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欧洲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提高了市场准入标准

我国纺织品出口产品相当大一部分是以初级加工、低附加价值产品为主,污染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纺织品出口构成了很大的冲击,是目前我纺织品出口的最大障碍之一。调查表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每年因受绿色壁垒限制而无法履约的占15%,损失约7O亿美元。据测算,我国服装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就要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就会有3.6万人失业,按上面每年15%的损失率来计算的话,对我国纺织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

2.增加了纺织品出口的成本

3.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

由于中国纺织品价格低廉具有世界性的比较优势,受国内生产结构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的纺织行业依然处于较低的国际分工地位。因为廉价的产品易于导致进口国认为这是一种低价倾销。低价出口自然增长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使中国纺织品占据了欧盟大量的纺织品市场,从而不断引起中欧纺织品

贸易的摩擦。仅2009年1~ 8月对欧盟纺织品贸易累计出口下降8 7%,其中,纺织品下降16 3% ,服装下降6 5%。对欧盟出口各大类商品的单价也全部下降,服装出口单价下降2 2%,单价较高的毛制服装下降更多。当前,我国的外贸

出口已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外贸出口企业也将面临着在夹缝中求生的境地。使企业丧失发展?预期#,这是欧盟纺织品贸易争端对中国纺织业所产生的最大损害。这必将导致国内一些企业面临停产、半停产或转产,势必减少用工,造成就业岗位和人数减少,从而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影响社会稳定。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近50%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过度的集中加大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风险,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需求骤然下降,欧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更加绷紧了防范的敏感神经, 2010年1~ 2月我国纺织品出口急速下滑,出口形势异常严峻,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减少了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市场份额

目前,就欧盟对华实施的纺织品特保措施而言,主要是采用替代配额的手法继续保护欧盟纺织业的发展。根据有关规定,欧盟对华纺织品出口实施的有关数量限制,最长可以达到4年。而在竞争剧烈的今天,这样长时间地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会使欧盟市场被他国占领和取代。如此下去,中国的纺织品贸易将举步维艰。

由于中国服装备受青睐,我国企业可在三至四周内按照图纸生产出名牌时装,生产成本比全球平均成本降低20% ,不仅得益于价格优势,而且还得益于中国加工技术的逐步提升。但欧盟及其他进口国频频对我国纺品设限,使国际进口商不得不通过分散进口来源地来分散风险。可见,在出口拉动的基础上,这些国家会抓住我国产品受限的时机迅速挤占我国市场份额,达到与我国产品竞争的标准。另外,一批发展中国家的纺织行业作为竞争对手正在崛起,并将会对我国纺织行业带来更大的冲击。2008年,在输欧纺织品数量解禁但博弈未止,中欧纺织贸易形势仍不确定、国外采购商纷纷将订单转移至他国等情况下,加之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已使纺织服装行业生产成本上涨了至少10% ,而与客商谈判提价,最多能涨3% ~ 5% ,利润明显变薄。随着东南亚各国对外开放,直接分流了部分欧美采购商订单。一旦欧美采购商在东南亚地区培养起了新的供给商,我们的订单就会流失得更快。因此,我国面临被后起国家赶超的压力,我国纺织业的贸易争端将会更加频繁和复杂。

5.对双边或多年贸易的影响

四、我国应对中欧贸易摩擦的策略

(一)政府层面的策略选择

1.运用政治手段规避和应对中欧贸易摩擦

积极开展外交,加强与欧盟的对话与磋商,尽量争取我国的外贸利益。中国既要与欧盟委员会对话合作又要同各欧盟国家沟通,要善于应用欧盟国家之间的矛盾尽量争取对我国有利的条件。,在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大框架下,充分与欧

盟各成员国建立友好的政治经济关系,尽量协调、

顾及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平衡各方的得失。目

前,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明显增强,大

多数国家 ( 地区 ) 均与我国建立了良好的双边贸

易关系,例如欧盟的主要国家法国和德国,与我国

的关系甚为融洽,若能提前主动与法国、德国等欧

盟主要国家做好协商工作,在双方的经贸关系上

晓以大义,这样可以做到“以经促政,以政促经”

2.积极参与WTO新规则的制定

WTO 的规则以及国际贸易中的法规和惯例是协调各贸易国相互关系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法律依据。我国的纺织企业应增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熟悉WTO 规则,掌握国际通行的反倾销法规,并善于利用规则,主动运用相关规则保护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尽量避免和应对来自欧盟的可能指控。一旦发生贸易摩擦,纺织企业应积极应诉,可以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争议解决机构和程序,比较公平地解决贸易争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

3.维持中欧贸易规模,保持竞争优势

4.制定战略贸易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对于中国电子信息产品企业而言,应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学术研究,特别是产品技术、质量标准的研制工作,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加透明度,加快走进世界产业的行列。因为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主要是针对我国出口产品技术标准低、附加值低和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提出的,所以重点是提高自身的技术含量。我国有关企业也应该主动承担起企业的环保责任,更有效应对欧盟出台的相关环境和原材料的要求,如:《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llS)及《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uP),对产品进行绿色设计、生产和回收。另外要积极研发使用替代材料,及时进行国际有效的认证

5.把握中欧经贸合作大局,建立高度的政治互信关系

(二)行业协会的策略选择

1.为企业提供中欧贸易摩擦相关信息及查询服务

加强商会、行业协会职能, 加快中介组织法制建

设。行业协会在现代市场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是非常重要的:收集全球有关本行业的竞争情报,协调

本行业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本行业的技术进步,为维

护本行业利益对外国产品发动贸易救济措施,或是开展

对国外TBT-SPS措施的评议或应对工作,等等。在应对

外国的贸易救济措施调查中,行业协会作为应诉主体的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分摊应诉成本,降低应诉风险,提高

应诉速度, 况且许多工作是必须由行业协会来做的,例

如整个行业的成本、产品价格等数据收集。除了应对贸

易摩擦之外、同时也要求协会具备对内的有效协调能

力,防止本行业企业的相互压价出口行为。在一些产业

集聚区,行业协会、出口商会还应努力制定行业标准提

升行业整体水平、促进企业共用品牌、组建产业联盟,一

致对外。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在应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具有特殊地位。行业协会在组建

预警机制, 制定行业标准, 协调企业行为, 实现行业自

律, 维护企业利益方面比政府更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

性,可以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

2.组织企业共同应对中欧贸易摩擦,维护企业利益

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中国的企业在面对欧盟国家对中国企业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时,只有积极应诉才是真正的应对之策。企业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案件需要企业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贸易摩擦,同时积极配合案件的调查,并尽力申诉,努力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

3.同政府共同完善行业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

熟悉欧盟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利用世贸争端解决机制解决问题。面对欧盟国家对中国提起的贸易救济诉讼,中国企业积极应对的同时还应通过政府、国外企业、第三国等渠道了解欧盟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政策和程序,不断地关注欧盟发布的与本企业出口产品有关的政策、条令、法规,以便较快调节企业的生产,适应欧盟市场尽可能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对欧盟贸易的顺利进行。世贸组织确立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能够被欧盟国家随意利用来确定我国倾销,同时我国企

业在贸易救济诉讼中也可以向世贸组织调查组积极申请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世贸组织设定的很多例外条款也可以为我国企业所用,中国也可以对欧盟国家疑似倾销和存在补贴情形的产品向世贸组织发出调查申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三)企业的应对策略

1.经营理念上充分重视中欧贸易摩擦

2.推行绿色环境标志与国际接轨

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要提高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深入了解发达国家和主要贸易国相关技术标准的有关条款、规定密切关注进口国对有关产品“绿色、环保”需求的新动向,全面的认识绿色壁垒促进和阻碍纺织品出口的双重作用,要加强对国外纺织服装业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标准的研究,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阻碍作用变为对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企业应努力研制开发环保纺织品,实施清洁生产,即在生产全过程,采用无毒、低毒的原材料和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和设备进行纺织产品生产。对纺织产品从原材料选用到使用后的处理都不构成和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这样我国更多的纺织品才能符合国际ISO14000系列标准,从而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努力获得欧盟及发达国家的“生态标签”和“生态纺织认证”从而可以适当提高出口价格,增加利润回报。同时可以拥有更广阔的客户群体,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另外,有时虽然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措施有看似合理的法律依据,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对那些不合理的绿色壁垒加以反击,维护我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

3.加快产业创新步伐,加快新产品的的开发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业的优势在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较完整的制造加工产业链,在国际纺织品与服装贸易中,依靠价格优势扩大出口规模。目前,我国的纺织业要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从而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7]。其中,重要的是要培育强势品牌,企业要加强研发设计创新和营销渠道建设,努力培育自主品牌,提高纺织品服装的市场控制力.

优化对欧的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中欧贸易摩擦的案件主要集中在中国拥有比较优势的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上,因此我们需要优化对欧盟国家出口产品结构,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自主创新之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

政府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使技术创新的果实能够得到保护。

第三章课题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难点

(一)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论文拟解决的难点

第五章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论述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论述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和我国应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一、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对欧债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而我更倾向于“欧元区制度缺陷,各国无法有效弥补赤字”这种观点。 (二)外部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二是评级机构不再受西方国家约束,正确调整评级(三)内部原因:我看来,产生欧债危机最主要的还是其内部原因导致的。所以,我将就其内部原因详细分析一下 1、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加剧,意大利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近10 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缓慢,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近几年葡萄牙开始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政府在扶持高科技企业上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融资成本随之飙升,从而使葡萄牙企业受到冲击,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 总体看来,PIIGS 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2、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3、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从2008到2010年,爱尔兰和希腊GDP都出现了负增长,而西班牙近两年也出现了负增长,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并没有因此减少,导致其财政赤字猛增。

浅析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及中国企业应对策略_李冀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11卷总第44期) Journal of Inne r Mongoli a Agric ul tura l Unive rsit y(Soc ia l Sc ie nce Edi tio n)No.22009(Vol.11Sum No.44) 浅析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及中国企业应对策略 * p李冀君,潘丽萍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纺织业是我国的龙头产业,自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以来,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不断。本文阐述了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现状,对摩擦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概括了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为能在频繁的贸易摩擦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纺织品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创新品牌,灵活应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市场。 关键词:中欧;纺织品贸易;贸易摩擦;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58(2009)02-0073-03 目前,中国已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则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随着中欧贸易额不断增加,由于中欧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且在文化、法规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各种贸易摩擦不断涌现。在纺织品贸易上尤为突出,它是中欧贸易摩擦的焦点,牵动了世界纺织品贸易。 一、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现状及发展态势 中国自2001年成功的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样一个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典型的半收益国际制度0[1]多边贸易体系以来,我国出口产品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近年来中国与欧盟关系快速发展,双方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国际制度中的互动日益引人注目。中欧贸易也开始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10月,中欧确立战略性伙伴关系,贸易额不断扩大。2004年欧盟正式东扩,到2007年止,已拥有27个成员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体,为中欧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近几年来中国对欧盟出口额增长速度非常快(如下图所示),同时,在科技、教育、能源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深入的合作。 2004-2008年中欧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年份中欧贸易总额同比增长中国对欧出口额同比增长中国从欧盟进口额同比增长 20041772.933.6%1071.636.9%701.328.8% 20052173.122.6%1437.134.1%736.05% 20062723.025.3%1819.826.6%903.222.7% 20073562.027%245229%111022% 08年1-9月3225.225.9%2204.725.6%1020.526.6%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统计 我国是欧盟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欧盟则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第一大目标市场。2005年配额的取消,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同年,我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183.2亿美元,同比增长56.9%;2006年,对欧盟出口222.9亿美元,同比增长21. 7%,超过美国,并呈持续增长态势。 1.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现状 2005年,纺织品进入后配额时代,欧盟就中国出口欧盟纺织服装产品数量激增[2]出台了5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6,4月25日欧盟称一些产品已经超过了欧盟的警戒线,开始了对中国9类纺织品的特保调查和从中国进口的T恤和麻纱等两类产品启动/紧急特保0程序。中欧自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的第一次纺织品贸易摩擦正式拉开帷幕。2006月11日至12日,中欧双方经过艰苦磋商达成了5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盟委员会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备忘录6,避免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5谅解备忘录6规定,2005年6月11日-2007年12月31日,欧盟对10类纺织品确定合理基数,并按照每年8% -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3],欧盟承诺尽量克制对其他中国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0,并从2008年l月l日起完全开放自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进口。至此,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告一段落。然而好景不长,在协议生效还不到两周,中国套头衫出口就已经达到出口配额,超出出口配额的纺织品在欧洲海关积压。据欧盟配额监控系统统计,截止2005年8月25日,已约有成本在2亿到2.5亿欧元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因配额问题而积压在欧洲各港口无法入关。为避免矛盾恶化,中欧双方于9月5日再次达成协议。 此后,纺织品摩擦不断,欧盟对中国纺织品频发调查,并制定专门针对中国的特别条款。2006年12月18日,欧洲议会主席和欧盟理事会主席共同签发了欧盟5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6,简称欧盟REACH法规。已于2008年6月l日起进入实施。REACH法规将成为迄今为止关于化学品管理最为复杂的法规,对我国纺织工业造成不小的影响。 目前,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欧元呈现疲软,纺织制衣业衰落加剧,市场萧条;而中国虽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但经济总体态势是好的。08年中欧对8种纺织品实行/双边监控0,无数量限制,监控时间从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末。在/双边监控0许可制度下,我国批准的出口许可及欧盟批准的进口许可受到监督,用纺织品出口许可制度替代原有的出口配额制度。灵活的/双边监控0可 *收稿日期:2008-12-31 作者简介:李冀君(1984-),女,湖南双峰县人,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欧债危机的解决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

2 欧债危机的解决措施及其影响 鉴于欧债危机产生的一系列诸如影响政治和谐、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欧洲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危机产生的消极影响和防止危机噩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五点。 2.1 欧债危机的解决措施 2.1.1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 希腊为了节约财政支出,2010年1月15日,希腊向欧委会提交削减赤字的计划,提出在2010年使赤字占GDP的比例下降4个百分点,降至8.7%。此后,2011年降至5.6%、2012年降至2.8%,2013年降至2%。为此,希腊公布一系列削减公共开支措施,包括政府部门未来一年内停止招聘新公务员、公务员工资削减10%,缩减国家福利、政府工作人员和公共机构,减少债务等。由于征税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业已推出的措施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因此希腊政府将采取以削减支出为核心的新紧缩措施,为此将减少政府雇员数量。2011年10月20日希腊议会通过了包括裁减国营企业员工、增加房产税等内容的新一轮紧缩措施。根据新通过的紧缩政策,将有三万公共部门工作人员被临时解雇,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福利与工资将进一步削减,税收将会增加。紧缩措施还包括减少工资、改革工会集体谈判制度等。希腊政府将冻结政府的退休金计划,并削减公共部门员工12%的假期补贴,政府等部门雇员的奖金也将下调30%。如此一来,政府等公共部门雇员将减少一个月的收入。此外,将对奢侈品和烟酒等产品实施高额税负,对企业的增值税也将由19%提高到21%。希腊政府实施的财政紧缩政策将为政府带来48亿欧元的财政收入,规模等同于希腊GDP的2%,约占希腊2011年承诺赤字削减量的一半。在避免财政赤字攀升的危险的同时,还能降低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此前欧盟提出援助希腊的条件中,就有赤字比例必须减少的“硬性规定”,为获取援助提供了条件。但是财政紧缩政策引起了国民不满,造成大规模罢工,使政府部门、企业、公共服务、甚至是商店和面包房等日用品供应商暂时关闭,约150架次的国内和国际航班被迫取消。更有甚者希腊法官也宣布无

我国应对全球贸易摩擦对策研究

我国应对全球贸易摩擦对策研究 自中国加入WTO,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国际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之一;多年来的对外贸易顺差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中国推向了全球贸易摩擦的“风口浪尖”之上。运用重商主义视角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管理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摩擦表现,解析贸易摩擦给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标签:贸易摩擦;重商主义;出口导向战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7001 据了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十年来,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602起,合计金额389.8亿美元。其中,反倾销调查510起,反补贴调查43起,保障措施106起,特保措施33起。中国的快速发展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众矢之的”,但是这又不得不跟中国现阶段持有的对外贸易政策紧密相关。笔者通过对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剖析诸多贸易战的导火索和负面效应,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提出政策建议。 1 文献综述及评论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顺差额不断增多,这就必然引起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通过反倾销、反补贴、配额和保障措施与特保条款等政策措施限制进出口,中国遭受到国外的贸易救济调查多至600余起。因此,国内外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就国际贸易摩擦的问题做出了许多研究。我们从引发贸易摩擦的原因和政策的角度分析他们的研究。黄晓凤和谢利娟在《制度差异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摩擦分析》中指出制度差异通过影响生产成本和价格导致不同商品具有比较竞争优势,进而引发贸易摩擦,并且建议通过接受贸易伙伴的经济制度、改善制度差异避免国际贸易摩擦。赵建在《国际贸易摩擦背后的产业结构和政治因素》的文章中认为国际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是国际分工和国际间产业结构不相配,而各国经济政策及其国内利益集团的政治行为只是关键因素。张二震、魏浩指出我国现行的具有重商主义性质的外贸政策面临严峻的挑战,这是导致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于铁流和李秉祥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中运用西方主流的经典国际贸易理论指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美国违背国际贸易的理论,限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的出口。 以上文献在讨论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主要原因方面都有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主要从文化制度层面、产业结构、贸易政策的方面研究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本文将采用重商主义政策的角度探讨我国现阶段的贸易保护主义现状以及解决贸易摩擦的措施。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一)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摩擦;政治因素;经济因素 论文摘要: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严重制约障碍,正视和重视贸易摩擦成为当前贸易发展的重点。文章在分析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特征 贸易摩擦是指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贸易利益导致的争端和纠纷。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隐蔽而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引发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由于我国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同,以及双方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不一致,中美、中日和中欧间的贸易摩擦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1.中美之间,由于双方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美国推行贸易上的霸权主义,经常在国家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中打制度牌,因而中美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制度摩擦方面,如中美知识产权摩擦、农产品市场准入摩擦等; 2.中日之间,摩擦源于日本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为了限制中国产品对日出口,日本千方百计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因而中日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微观领域,如农产品摩擦; 3.中欧之间,由于欧盟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中国在欧盟对外贸易中处于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以及欧盟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对产品的技术和环保要求十分严格,因而中欧贸易摩擦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性贸易摩擦方面。 二、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 贸易摩擦往往是国家间政治斗争的筹码,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关系对于双边贸易合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中美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受两国间政治关系的影响。虽然中国政府多次重申愿意同所有国家和地区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经济贸易往来,但是欧盟始终未能摆脱意识形态的羁绊,仍然对社会主义中国怀有偏见,对我国长期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在贸易实践中,专横地以替代国价格作为计算基础,而在第三国参考价格选取上又别有用心或不负责任,并对我国外贸企业以“国有”为由,普遍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率,甚至把对个别企业的反倾销当成对整个国家来裁决。不久前发生的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就有强烈的政治背景。 (二)经济因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中国生产的产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国外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成为贸易摩擦的“矛头所向”。随着我国全方位开放战略的进一步展开和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进入欧美市场的产品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中欧、中美贸易顺差也不断扩大,从而引起欧美国家的警惕和重视。例如,欧盟便以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过快、威胁到欧盟成员国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导致失业上升为由,对中国产品设限,并且增加其对华反倾销诉讼的数量。 (三)利益集团因素 利益集团是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力量。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行业、劳工团体等利益集团对国家的政治过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相关产业利益集团在历次贸易摩擦中都在以各种资源和手段推动政府部门制定有利于他们的贸易政策。贸易摩擦常常演变成复杂的政治问题,在极端的情况下它可能还成为国家间政治斗争的手段。2005年12月,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就向欧盟提出中国汽车发展政策的所谓“六大问题”,并在2006年3月份,欧盟还与美国一起就我国汽车零部件关税问题向WTO起诉中国。可见,利益集团对欧盟贸易政策的影响巨大。(四)出口产品结构因素

精选欧债危机的发展,原因及其影响

浅谈欧债危机的发展,原因及其影响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摘要 世界经济的发展总是一波三折。在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后,全球的经济已然伤痕累累,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刚刚从金融风暴的阴影中走出的世界经济如今再度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本文将从危机的发展、成因及所造成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本次欧债危机。 关键词:债务危机;国际经济;资本流动 正文 一、欧债危机的发展历程 欧债危机始于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当时金融界对此并不十分悲观,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但希腊没能如人所愿有效的解决自身的债务危机,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一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例如2010年2月4日,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随后由于各国未能就解决危机的措施达成一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2010年2月4日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在2010年5月,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升级,欧盟成员国纷纷出台稳定措施,希望能够防止危机继续蔓延,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在2010年5月10日达成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在2011年初,全球三大评级公司再次下调希腊的主权评级,并且在2011年7月4日标普将希腊长期评级从“B”下调至“CCC”,指出以新债换旧债计划或令希腊处于选择性违约境地。2011年7月21日欧元区通过紧急峰会再向希腊提供1090亿欧元贷款的第二次援助。贷款到期时间从7年半延长到15年至30年;利率从4.5%降低至3.5%。银行等私营机构同意在2014年前经由回购希腊债券等方式出资大约500亿欧元援助希腊。2011年11月28日穆迪称,欧洲的债务危机正在威胁全部欧洲主权国家的信贷情况,意味即使Aaa评级的德国、法国、奥地利和荷兰都有危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前途笼罩着一片看不清也猜不透的迷雾。

欧债危机的表现、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欧债危机的表现、原因及其解决方案 【摘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本质上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框架缺陷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一次总爆发。其主要的导火索可以说是希腊。希腊在2001年达到了欧盟的财赤率要求,同年加入欧元区。对于希腊来说,加入欧元区既可以降低资本流动和交易成本,消除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又可以从欧元区整体的低利率中受惠,但是,希腊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巨大的。具体而言,希腊为了尽可能缩减自身外币债务,与高盛签订了一个货币互换协议。这样,希腊就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减少了自身的外币债务,达到足够的财赤率加入欧元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就必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支付给对方高于市价的高额回报。希腊的赤字率显然会走入低迷状态,进而导致了 2009 年的主权债务危机形成。本文就欧债危机的表现及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判断,并简单探讨了其解决方案。 【关键字】欧债危机,表现,原因,解决方案

正如孙海泳在《欧债危机:原因与影响——欧债危机:黑云压城城欲摧》中所说的:欧债形势恶化至当前的状况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总的说来,过度举债、超前消费、政府失职、欧盟制度缺陷以及外部原因等因素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欧债危机的爆发与持续恶化。随着希腊债务危机于2010年4月爆发,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始作俑者希腊濒临债务违约的边缘,意大利则嗷嗷待哺,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等国风雨飘摇,法、德等国也难独菩其身。美国金融危机后主权债务风险的上升与局部危机的此起彼伏是欧债危机爆发的大背景,而诸多因素交织影响催发了欧债危机。为应对危机,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了诸多救助措施,但欧债危机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并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不确定影响。 一、欧债危机的表现 (一)欧债危机的近况概述 2009年底希腊债务危机爆发,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为了帮助希腊走出危机,2010年5月,IMF和欧盟启动经济救助机制,向希腊提供总额1100亿欧元贷款。但外部的救援并没有挡住债务危机蔓延的步伐。2010年11月,爱尔兰债务危机爆发;2011年7月,欧盟启动对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2011年8月,意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①,成为多米若骨牌倒下的新牌;2011年9月,由于IMF和欧盟认为希腊年内财政赤字控制的目标难以实现,对希腊第二轮救助一度面临搁浅。欧元区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二)欧债危机不断恶化 北京时间2011年9 月20 日,标准普尔②将意大利长期主权债信评级从“A+”下调至“A”,并将其前景展望维持负面。标准普尔称,调降反映出其认为意大利经济增长前景趋弱,意大利国家改革计划中的举措以及实施时间表可能对促进 ①8月2日,意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大幅上涨,分别达到6.14%和6.46%,逼近希腊、爱尔兰等国向欧盟提出经济救援时的7%临界水平。 ②标准普尔由普尔先生于1860年创立。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于1941年合并而成。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标准普尔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或称“NRSRO”。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观点综述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观点综述 近几年来,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如何正确看待并有效应对摩擦,已成为国内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现将近期我国理论界关于贸易摩擦原因的探讨做一综述,以便于读者了解有关研究现状,对政府部门制定应对措施有所帮助。 本文主要对网络检索到的2004年到2006年11月的有关贸易摩擦的文献进行整理。文献主要来源于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具体搜索方法是对该网2004年以来的期刊分别作“贸易摩擦”、“贸易争端”、“经贸摩擦”的题名检索,共检索到271篇可供参考的文献,其中基本涵盖了国内核心期刊、专业期刊两年多的全部相关研究成果。 一、外部共性原因引发贸易摩擦 (一)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姜跃春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根深蒂固是贸易摩擦激化的根本原因,而由于WTO某些规则的模糊性,当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时,这种保护倾向尤为严重。蒋学文认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经济发展不平衡时,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会激烈碰撞。作者通过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与现代战略性贸易理论比较,表明现代理论强调国家政策保护对贸易发展、利润重新分配的重要性,从而引起摩擦。 (二)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吴凤娇认为,给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发达国家为遏制中国经济崛起所设置的战略壁垒,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否认,而不仅仅是贸易壁垒层面的技术问题。李金玲、李晓燕认为,WTO成员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首先要推定调查对象生产的同类产品是否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当中国政府或企业不能对此充分证明时,进口方就会随意选择替代国价格判定其倾销行为成立与否。刘立权、范陈玉认为,欧美基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发起的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研究

目录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研究 (1) Status of EU-China trade friction (2) 一、引言 (3) 二、中欧贸易摩擦现状 (3) (一)中欧贸易概况 (3) (二)中欧贸易现状 (4) (三)中欧贸易发展新特点 (6) 三、中欧双方贸易摩擦原因分析 (7) (一)国际方面 (7) (二)欧洲方面 (8) (三)中国方面 (9) 四、中欧贸易摩擦的对策研究 (9) (一)宏观环境方面的政策把握 (10) (二)着力培养名族的核心竞争力 (10) (三)关注贸易环境,熟悉贸易规则 (11) (四)积极加强中欧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建立良好的信赖 (12) (五)积极做好应对贸易摩擦的准备 (13) 五、结语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研究 曾令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学号091101020) 指导教师:肖晓军副教授 摘要:世界风云变幻,世界格局面临一次大洗牌的趋势。中国,这个古老又强大的民族,如何在当下格局中抢夺自己的一席之地?欧洲,作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又如何摆脱美国很多方面的控制?作为强国之根本的经济无疑是一剂良药,中欧发展经济友好往来,对中欧来说是双赢的合作。然而,欧洲国家不顾中欧共同的利益,常常挑起一些无谓的争端。针对这些摩擦,又该如何应对?本文以中欧贸易摩擦现状为前提,分析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及解决建议。 关键词:中欧贸易摩擦中欧贸易现状中欧贸易趋势反倾销反补贴欧盟

Status of EU-China trade friction Abstract: The world's ever-changing pattern of the world is facing a major reshuffle trend. China, the ancient and powerful family name, how the current pattern to snatch a place of their own? Europe, a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and how to get rid of the control of many aspec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fundamental economic power is undoubtedly a panacea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friendly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 China and the EU is a win-win cooperation. However, European countries, regardless of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China and the EU, often stir up unnecessary disputes. These frictions, and how to deal with?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of China-EU trade friction as a precondition analysis to generate trade friction causes and solutions. Keywords:Status of EU-China trade friction EU-China trade status China-EU trade trends Anti-dumping Countervailing EU

欧债危机的主要成因

欧债危机的主要成因 1欧债危机的发展过程 2欧债危机的主要成因 观点一:希腊角度 1、内部原因 (1)希腊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问题由来已久 首先,希腊在欧盟国家中属于“欠发达国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基础薄弱,十分倚重航运业、旅游业、博彩业等外向型产业。其次,希腊人口老龄化比率和失业率高,导致养老金、失业金等社会福利支出负担沉重;同时,社会福利支出管理体系混乱也使其效率始终不高,资源浪费严重。再次,希腊国内偷税漏税现象严重,灰色经济规模可以达到当期国内生产总值的30%~40%最后,过于庞大的公务员队伍,使得希腊政府财政更是不堪重负。 (2)希腊的经济状况存在着结构性弊端 首先,希腊过分依赖旅游业,其经济主要以旅游业为主,旅游业收入占希腊

全国GDP的15%,工业和高科技产业比重较少。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出游人数大幅减少,作为其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受到了重创,希腊国内的经济增长放缓。其次,希腊的消费福利支出比重过大,希腊人享受的是慷慨的福利体制和丰厚的退休金,这在发达国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最后,在如此高福利的体系中,希腊人民不用担心失业、生病住院等,他们所得收入可进行随意的消费,储蓄的意义并不大,因为他们有着完善的国家保障体系,而这最终形成了希腊的高消费和低储蓄。 2、外部原因 (1)高盛投资银行的推动 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2001年刚刚加入欧盟区的希腊距这两项标准相差甚远。 为了顺利加入欧元区,希腊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并与高盛签订一系列将外债兑换成欧元的对冲协议。高盛运用货币掉期等金融创新手段和融资安排,帮助希腊变相重组和隐瞒了债务,最终顺利达标,加入了欧元区。希腊政府一直委托高盛负责管理协议中的这笔巨额债务,期间,高盛在市场上大量购买希腊政府债务CDS(信用违约互换),这意味着高盛在赌希腊在债务到期后出现支付能力不足的状况。市场上的投机者也发觉希腊偿债能力空虚(为了加入欧元区,希腊政府曾经大量出售国有资产,使得日后偿债能力进一步下降),投机炒作。在此背景下,希腊的支付信誉被一步步削弱;伴随而来的,则是希腊政府债务的CDS 价格不断上涨,达数倍之多,高盛通过将其在市场上抛售而获利颇丰。之后国际评级机构连续下调希腊主权信贷评级,希腊债务危机爆发。 (2)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后,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欧洲各国纷纷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的支出,减少政府的税收以拉动国内经济的发展。使得不少政府财政赤字水平随之上升,直接扩大了欧洲经济体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规模,而希腊首当其冲。据统计,09年10月希腊新政府所宣布的相关数据是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达到其GDP的12.7%和113%(08年分别是7.7%和99%),

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专业:物流管理1101班 姓名:袁天祥 学号:201124141 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作为一名外行人看‘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刚看到这份作业倍感压力,但经过有限时间学习之后渐渐地对欧债危机事件略知皮毛。长话短说,让我们直接进入文章主题——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在了解欧洲债务危机之前,先向读者们介绍一下主权债务这个名词,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现在很多国家,随着救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债务的比重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当这个危机爆发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主权违约,当一国不能偿付其主权债务时发生的违约 那么整天在财经频道或网络出现的欧洲债务危机新闻,那么到底什么是欧洲债务危机呢?在这里可以向大家简单的阐述一下,简单点讲,就是欧洲许多国家的债务都要到期了,但它们拿不出那么多钱还债,就像企业的资金链要断了!当一个国家的收入无法偿还到期本息就会破产,欧猪五国都到了边缘,而且因为如果一国破产违约其他国家持有的该国债券无法收入,形成连锁反应,纷纷破产,所以称为危机。。欧债危机是由于欧元区一些国家,比如希腊,还有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政府面临着巨额的债务,这些债务是政府发行了大量的债券融资来应付财政支出,本来在发债时根据预测是能按时还本付息的,但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各国经济疲软,失业率激增,政府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导致政府无力偿还债务。爆发了债务危机。危机拖累了欧盟成员,因为,欧盟内如法德,需不断想这些国家注资,以保住欧元,这些救援国流动性减少,国内经济也受连累。整个欧元曲陷入危机。就是政府举债经营失败。一国财政支出是有一定底线需求的,政府公务、社会保障、卫生医疗、基础设施维护等等,但财政收入却来自商品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果中的税收分割,如果一国市场主体在共同市场中因为技术、成本控制、销售、售后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劣势,国家财政收入就失去保障,被迫赤字运行,运行期间国家市场主体在共同市场的竞争力得不到相对优势的提升,国家财政收入得不到改善,最终导致政府债务危机。这是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采取共同市场的必然结果。就如同在我们中国国内,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对落后省份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落后省份不但市场主体被兼并、挤垮,而且地方政府正常财政支出也无法应付一样的道理。共同市场,要求对落后区域的政府公务、社会保障、卫生医疗、教育环保等方面必须予以转移支付的支持,否则共同市场的事实,对落后区域是不堪重负的,因为财富向先进区域流动的太多太快,而非共同市场国家之间要好一些,毕竟汇率、进出口管制还可以对落后生产力国家有一定的自我保护。

安徽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二战前的现代世界经济

安徽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二战前的现代世界经济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2015·安徽马鞍山一模·20)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南京国民政府对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态度,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但不是主张非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29至1933年大危机,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使得部分中国人对资本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因此提出非资本主义道路,故C项正确;1933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安徽黄山一模·15)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体现了罗斯福政府采取目的明确的货币政策以抑制外国商品进口、刺激本国商品出口进而保护美国民族经济,具有鲜明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调整农业只是美国内部农业经营管理销售系统的动作,与国际贸易无关,故B项错误;以工代赈措施与“进口限额”“双边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计划指导,政府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是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A

浅析贸易摩擦及我国应对措施

论文名称:浅析贸易摩擦及我国应对措施 经济学十大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和他人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国家也一样,通过贸易,能使一国的总经济福利增加。所以,从原则上分析,各国应该支持自由贸易,使国内状况变好。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顺利,贸易纠纷层出不断。 以下是今年以来中美双方的一些贸易摩擦。首先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反倾销。 1、美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油井管征收反倾销关税。11月6日,美国商务部5日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 2、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钢丝层板、钢格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石油管材展开反倾销。今年以来,美国发起了8起。 3、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关税限制。中国也有相关的情况。1、中国对美国肉鸡启动反倾销反补贴。2009年9月27日日前商务部已启动对美国进口的肉鸡产品和部分汽车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的立案审查程序,这标志着立案受理的开始。2、中国对原产美国的排气量在2.0和2.0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发起反倾销。2009年11月6日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3、中国对美国钢材展开反倾销。2009年6月3日中国启动了据信是首次针对美国进口钢材的反倾销调查,加剧了美中之间的紧张形势。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虽然各国支持贸易,然而,由于国内大集团利益冲突,各国对进口商品征收重税,设置进口配额,甚至实施反倾销调查,引发贸易大战。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结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巨大贸易差额问题是导致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以中美贸易为例,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对华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经济学

最新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对中国的影响解析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充满了挑战,工业生产低速增长,个人消费持续低迷,通货膨胀仍居高位,就业形势未见明显改观,经济下行趋势继续延续。欧债危机有不断加重的趋势,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受挫,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汇率对抗加剧,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相互之间的各种贸易壁垒加强,这些因素使得我国经济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风险加大。 一、全球经济增长放慢和下滑态势日渐明朗 (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慢幅度较大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不同程度放缓。据英国共识公司预计,第四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增长2.0%,比上季度放缓0.5个百分点;欧元区GDP环比增长0.1%,比三季度预测值放缓0.1个百分点;日本GDP环比增长0.6%,比三季度放缓0.9个百分点。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回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第四季度,俄罗斯GDP同比增长4.0%,比三季度预测值回落1.6个百分点;据共识公司预计,第四季度印度尼西 亚GDP同比增长6.2%,比三季 度回落0.3个百分点;马来西亚 GDP同比增长4.7%,比三季度 预测值回落0.3个百分点。 (二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堪忧 9月份美国制造业订单同比 增长9.8%,比上月大幅回落5.9 个百分点。美国私人部门的固定 投资连续7个季度扩张,主要是

受非住宅固定投资加速推动(今年前3个季度环比增速分别为0.5%,2.5%和3.8%。住宅固定投资仍缺乏显著改善。虽然在危机后住宅固定投资从低谷反弹,但并没有显著的增长。 (三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 缺乏动力 欧元区8月份制造业订单同 比增长6%,增幅比上月回落2.9 个百分点;欧洲经济的下行风险依然存在,主要来自于大选年政治上的不确定,以及欧元区形势恶化导致的商业信心下降,这都将成为企业投资的顾虑。消费者信心指数依然在下滑,居民收入增长仍然缓慢,对消费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日本机械订单同比下降3.3%。订单大幅减少,预示着

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及中国企业应对策略探析要点

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及中国企业应对策略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保持快速持续增长,尤其是纺织业出口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纺织业是我国对外出口的龙头产业,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欧盟对我国纺织品实施各种不利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并给相关产业造成极大损失。本文描述了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现状,在详细分析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纺织品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摩擦品牌效应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在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贸易摩擦层出不穷。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为我国出口创汇、外汇储备作出巨大贡献。我国的纺织业在对欧盟进口贸易中占据很大份额,并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在为我国创造大量外汇收入的同时对欧盟的纺织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加剧了中欧之间纺织品贸易摩擦,近年来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层出不断。 尤其是在当前后经济危机情形下,欧盟经济内外交困,出口时促进欧盟经济增长的主要方法,而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持续稳定性以及强劲的发展势头,使得我国成为欧盟恢复国内经济、增加出口的重点市场,欧盟为恢复自身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扩大出口政策导致了中欧贸易摩擦的增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2月,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已上升到6起,而2010年同期仅为1起,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已越演越烈,这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现状 (一)中欧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 纺织业一直是我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产业之一,我国纺织品出口在全球纺织品出口以及我国出口总量中比重较高,从1994年至今,我国始终保持纺织品第一大出口国的市场地位,增长速度较快。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出口额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亿美元。五年中出口额增长了近三倍。2008年我国纺织品出口额为3299.26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出口额的29.34%。我国纺织品出口一直保持顺差,是我国最大类别的顺差产品。 欧盟是世界上纺织品第一大市场,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我国在欧盟纺织品市场进口份额中一直持续排名第一。近年来,虽然欧盟一直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国纺织品出口额,但欧盟仍是我国纺织品的最大出口国。根据中国海关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1—7月份我国纺织品累计出口额达892亿美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11.3%,对欧盟累计出口达207.6亿美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8.05%,从出口额来看,欧盟仍为我国纺织品第一大贸易伙伴。 (二)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 在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欧纺织品贸易持续增长。然而,历年来欧盟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频发调查,频频使用反倾销、绿色壁垒等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以及相关产品的出口造成了极为不利的

中日贸易摩擦问题浅析

中日贸易摩擦问题浅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日贸易摩擦呈现出数量增多、范围扩大、程度加深的特点。事实表明,两国间贸易摩擦的升级会使双方都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正确应对贸易摩擦,尽量减少损失,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日本贸易摩擦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中日贸易摩擦的现状与特点 1.进入21世纪以来贸易摩擦显著增多。中日贸易摩擦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双方的贸易摩擦就持续不断。1993年日本向中国征收硅锰合金的反倾销税,1995年日本对中国的棉府绸进行反倾销,1996年又对从中国进口的纯棉绸实施保障措施调查。进入21世纪后,中日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其中经历了2001年及2006年两次较为激烈的时段。2001年日本对中国的毛巾进行紧急进口限制调查,同年,又对中国的大葱、鲜香菇、蔺草席实行紧急进口限制。2006年中日贸易战又闻硝烟。5月,日本正式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之后的一个月间,中国就有三种输日食品被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分别为鲜豌豆、冷冻干燥油菜和冷冻木耳。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出现大幅下降。 2.农产品成为摩擦的焦点。从摩擦涉及的领域来看,中日双边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贸易。早在1995年,日本就运用《WTO农业协议》中的特殊保障措施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蒜、生姜提出限制措施。 2001年4月3日,日本又依据《WTO协议》的一般保障措施对从中国进口的鲜香菇、蔺草和大葱实施为期200天的紧急限制措施,设置进口配额,超过部分征收106%-266%的关税。 2002年7月,日本以农药残留“毒死蟀”超标为由,对我国冷冻菠菜实行“进口自肃”,全面封杀中国对日出口的冷冻菠菜。2002年4月25日,日本以对我国出口的活鳗检验出部分禁用的药物残留为由宣布,从中国进口的产品需要在通关前停留48小时,实行强行检验。受其影响,2003年前7个月,中国对日出口的活鳗同比下降了23%。 2004年1月27日,日本以我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由,宣布暂停从中国进口禽类产品。2004年6月17日,日本对中国产粉丝实施“过氧化苯甲酸”项目命令检查,检查频度为100%,检查标准为“不得检出”,检出限界值为0.30g/kg。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