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保税区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分析_兼及我国保税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区比较

我国保税区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分析_兼及我国保税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区比较

我国保税区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分析_兼及我国保税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区比较
我国保税区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分析_兼及我国保税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区比较

第19卷第1期2006年1月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 f Y anta iU n ive rs ity(Ph il 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 ence)

V o.l19N o.1

Jan.,2006我国保税区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分析

)))兼及我国保税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区比较①

李友华

(集美大学社会科学系,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当前保税区发展中争论最大的问题表现为两点,其一是目标模式的选择;其二是管理体制的设计。这是构建中国未来自由贸易区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两个难题。在我国加入WTO背景下,我国保税区必须找到一个新的定位。因此对我国保税区的定性、定位及管理体制作全面分析并进行国际比较,对提出我国保税区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管理体制;目标模式

[中图分类号]F7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94(2006)01-0056-05

一、我国保税区的性质分析

我国保税区一直沿用FREE TRADE ZONE的名称,即自由贸易区。的确,在不少方面我国保税区同国外自由贸易区是相同或相似的:选址相似,均选择在交通条件优越的对外运输港口或港区附近;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设置隔离设施;对区内均实行相对自由贸易;不允许居民居住,进口货物仅限于生产性消费而不允许用于生活消费等,但我国保税区在定性定位、立法设区和管理体制设置等方面又有明显差异。

在我国保税区发展的十多年时间里,国内学术界一直在对保税区的性质进行定位,综合各理论文献中所出现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四种:

观点一:是海关监管的特别区域(《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即把保税区视为国境与关境内的特殊监管区域,海关按保税仓库监管模式进行管理;

观点二:是保税仓库与保税工厂的集合区域是以保税业务为基础的国境内、关境外的特殊经济区域;[1]

观点三:是不叫做出口加工区的出口加工区,处在境内关内,是自由贸易区的一种。这是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进行特区经济的政策设计时,其指导思想就在于更多利用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开发出口导向型加工业;[2]

观点四:是保税仓库、保税工厂向自由贸易区演变中的一个过渡概念,[3]即向自由贸易区发展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试验田。[4]也就是说,我国保税区的功能已经超出了保税这一基本功能,向自由贸易区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在定义、概念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把我国的保税区放置在自由贸易区这个大的概念体系中去考察,对于理解其含义与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税区是在我国对外开放大背景下创造出来的自由贸易区的一种特有称谓。在概念与功能层次上,它参照自由贸易区理论范畴进行了最初的制度设计;而在运营过程中,它的管理体制仍然保留了计划经济的某些弊端。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背景下,我国保税区必须寻求一个新的定位。我们所要尝试定位的/自由贸易区0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探讨,而是还要服务于我国的保税区建设,探索/作为保税区发展前景的

①[收稿日期]2005-04-19

[作者简介]李友华(1961-),男,河南信阳人,集美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范围内小自由贸易区发展问题。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70241009)

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模式0,即通常谈到的保税区/转型0,我们认为:转型是指发生在功能层次上的变化,而不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保税区的性质。转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功能上的重新定位和管理体制的相应调整。

第一,管理体制是在功能与概念基础上提出来的,制定管理体制必须有助于特定功能的实现,所以管理体制是对功能与概念的表达。/观点一0表述的/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0是从管理体制上定义的概念,它的政策意义要大于其理论价值,不宜据之判断保税区的性质。

第二,我国保税区的功能不是一个静止的形态,它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而不断演进的。保税区的设立处在我国对外开放初期这一特定阶段,它充当了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工具。因为在此之前,国外贸易公司在中国大陆只能设立办事处或代表处,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不能签订进出口合同,不能直接雇佣当地人员,保税区的建立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样,保税区的初始功能定位不是转口贸易,而是进出口贸易和加工贸易。与自由贸易区的其他形式一样,我国的保税区也演变出了物流分拨、商品展示等各种新的功能形式,并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新的功能还在不断开发之中。2002年天津会议所定义的保税区四大功能只是当时根据国情做出的选择,而不能成为未来发展保税区的限制因素。因此从动态的角度考察,/观点二、观点三、观点四0其实是统一的,只有具体功能定位的不同而在性质上同属于自由贸易区的特定表现形式。它表明保税区经历了从狭隘保税仓库不断拓展的历程。

第三,追溯/境内关内0和/境内关外0这一矛盾的根源,我们认为它来自于1994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天津保税区会议上的讲话:/保税区是海关监管下的特殊区域,实际上类似于其他国家港口划出一块并用铁丝网围起来的自由区(F ree Zone)或自由港(F ree Po rt),保税区的基本功能是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和商品展示,,0该讲话的前一部分是肯定/境内关内0,成为海关制定《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的依据,而后一部分是肯定/境内关外0,成为保税区自身功能定位和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依据。/境内关内0和/境内关外0同属于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不应作为保税区的本质属性。管理体制应该依据该区域所执行的自由贸易功能发展为前提,当该区域主要执行保税仓储和保税加工功能时,定义为境内关内是适宜的,但随着该区域所承担的自由贸易功能进一步深化,在管理体制的层次上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

二、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管理体制

的差异及其弊端分析

我国保税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区在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弊端。

1.名不符实的名称。自由贸易区是多功能的经济区,如欧洲以贸易为主、亚洲以加工为主,美国是贸工并重。而我国的保税区则是一个名不符实的概念,它的功能早已超出了/保税0这种低级的自由贸易,同时又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位。按照天津会议的精神,中央为保税区的功能开发所划定的范围已经涵盖了世界主要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内容,从实践来看,各保税区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可见,保税区一直处于尝试性的功能开发阶段,它的发展方向是紊乱的。

2.境内关内的法律地位。我国保税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区的最大差异在于两者是否享受海关治外法权。国际自由贸易区海关管理指导思想源于1973年《京都公约》F1节:/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和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之外,并免于惯常实施的海关监管0。这样的法律地位使得海关只能监管出口,而无权干预区内的贸易往来,美国迈阿密第32对外贸易区甚至规定海关人员在未有充分理由之前不得擅自进入自由贸易区。而我国保税区的法律地位正好执相反看法,天津会议指出:/保税区是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0,1997年制定《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第七条规定:/海关对进出保税区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人员及区内有关场所,有权依照海关法的规定进行检查、查验0,海关不但监管货物流出保税区,也监管货物流入保税区及在区内的存储。

3.政策漏斗效应下的设区目的。自由贸易区是中央政府为了发挥本国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而设立的,目的是最终实现全球的贸易自由化。《京都公约》在第一段即开宗明义地指出:/对运入通常不在关境内的部分领土的货物,有必要适当减免其进口关税,以鼓励对外贸易和促进国际贸易的普遍发展0。按照天津会议精神,我国保税区设立的初衷是:/利用海关保税的独特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使保税区真正成为开放型经济的新的生长点,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0。这是由我国当时的经济开放程度所决定的, 90年代初,我国确立了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外资源的战略,各地为争取/政策漏斗效应0而纷纷申请设立保税区,寻求在吸引外资等方面的特殊优势,所以,尽管审批权力由中央政府行使,但中央政府并不是最初的发起人。

57

第1期李友华:我国保税区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分析

4.多头管理的行政管辖。国外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中央政府均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宏观管理。因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这种权威体现在:有权对所设区域内的一切机构与事务进行监管、有权自行制定法规与条例、有权独立行政而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干预等。如美国的对外贸易区委员会、欧盟的欧盟理事会、墨西哥的部际委员会、巴拿马的自由贸易区管理委员会等最具有典型意义。而反观我国中央政府对保税区的行政管辖,没有明确的宏观管辖机构。1997年前,全国保税区统一归口原国务院特区办,但没有赋予其相应的权限,形同于一个协调机构。特区办撤销以后,管理职能转移给海关总署,相对于特区办,海关总署的权力范围更加狭窄,不能防止其他职能部门插手保税区内部事务。当前,保税区的宏观管理主体有:海关、工商、税务、外汇、经贸、商检、边检等多个部门,政出多门,矛盾百出,严重削弱了保税区高效便捷的贸易优势。

5.政出多门的管理政策。国外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是先立法后设区,因此各项经济政策有章可循。而我国的保税区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保税区管理条例,目前唯一可以依据的法规是《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它界定了海关与保税区两者的权利与义务,但对其他职能部门的行为没有法律约束力。总的来说,我国保税区在实际运作中依据的主要是各部门自行制定的政策,政策调整频繁、缺乏系统性与稳定性,保税区高度依赖于政策,政策有利时保税区就迅速发展,政策不利时保税区就陷入困境。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保税区都具有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这是由保税区本身性质和它执行的具有属地原则的吸引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所决定的。从实际操作看,涉及到我国保税区的政策法规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各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二是地方人大和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三是各保税区管委会和所在地海关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从优惠政策上看,由于实行属地原则,全国保税区的优惠政策不统一,位于特区和浦东新区的保税区,在所得税优惠上要优于其他保税区;而从现有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看,由于全国保税区缺乏以国家名义的立法(即国家各部门和地方出台保税区政策法规的参照母法),致使国家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存在相互矛盾、缺乏衔接,难以操作等问题。特别是遇到国家有关政策调整时,保税区往往成为一个政策冲撞的/不稳定区0。

6.人为隔离的区位选择。按国际惯例,中央政府应选择港口作为自由贸易区的地址,把港口服务作为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起点。理论上称为一面开放的/U0型区域,或者像香港、新加坡、汉堡等港口城市,本身就是全面开放的自由贸易区。而我的保税区则没有这种天然优势。中央出于强化监管、杜绝走私的考虑,反而有意把一些保税区,如大连、青岛的选址设在远离码头的郊区,只能够借助海关指定的监管车队运输货物。有的保税区,如厦门保税区,地理位置上接近港口,却被铁丝网与码头作业区、堆场人为隔离,仍需两次报关,理论上称为/O0型全封闭区域,货物流通环节交易费用居高不下,这对自由贸易的阻碍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比较国外自由贸易区与我国保税区在宏观管理体制上的差异,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我国保税区仍然处于改革开放/试验田0的状态,保税区既具备了自由贸易区的某些特征,但又不是国际惯例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中央政府一方面希望通过放松部分管制,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贸易自由,借此充分利用国外优势资源;另一方面却对这部分地区在放松监管后可能对国民经济造成危害而心存疑虑。这就造成对保税区统一立法工作迟迟不能推进,只能通过临时性政策的调整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保税区内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权、出口退税、自用设备关税、外汇等一系列的管制政策反复变化,对保税区健康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另外,我国保税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区在微观管理体制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弊端。

1.主管部门缺位。由于保税区宏观管理部门不明确,保税区至今没有一个正式的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垂直领导,甚至连协商机构和同业协会都没有。

2.微观管理存在多头管理。微观管理的职能实际上是各职能部门共同执行的,称之为/多头管理0,这些职能部门主要有: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检验检疫总局、国土资源部、公安部等。

3.全国统一法律缺失。在缺乏统一法律指导的情况下,各部委只能根据自己对保税区的理解,或从部门利益出发自行制订相应的专业性单项法规。

从实践效果看,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把保税区作为/境内关内0;外经贸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认定/境内关外0;外汇管理总局按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进行区别对待,各部门认识不统一带来的政策冲突是很明显的。

三、保税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管理体制是自由贸易区功能的具体体现,随着自由贸易区功能的演变,管理体制也随之处在不断的改革之中。总的来说,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功能演变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即朝着贸易自由化的

58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9卷

大方向推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管理体制的改革则是各国政府顺应历史潮流进行制度创新的结果,是可以人为创造条件的。在世界贸易史上,既不乏香港、鹿特丹、伊基克这样因管理体制符合经济发展要求而蓬勃发展起来的成功典型,也有埃及、朝鲜、玻利维亚等国家不成功的案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国的保税区管理体制改革应分为中央政府的宏观行为与地方政府的微观行为,前者是行政管理,体现在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制定上;后者是经营管理,体现在资金的投入经营上。 1.管理体制改革的含义

从实践来看,我国保税区管理体制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其一,地方政府不但投入资金而且也自行制定政策;其二,由于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仍然存在,我国保税区的宏观管理体制还具有条块管理的特殊性。因此,在探讨我国保税区的管理体制及其对转型的制度支持等理论问题时,需要把管理体制划分为:(1)中央政府行为。管理对象是保税区,目的在于规范保税区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服务于国民经济,属于宏观行政管理;(2)职能部门行为。管理对象是保税区中的企业,目的在于规范保税区内企业的业务活动,属于微观行政管理;(3)地方政府行为。管理对象是保税区和区中的企业,目的在于提供服务,促进保税区或自由贸易区发展,藉以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属于经营管理。 2.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宏观管理是中央政府设立的对所设区域进行宏观决策、立法、监督、协调的国家级管理机构,其职能包括:确定区域的法律地位,区位选择、功能定位以及通过授权赋予其他机构具体管理范围等。因此从管理体制看,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区别在于,国外

的自由贸易区是先立法而后设区,而我国的保税区是先通过行政手段设区、试验性运作,而后通过中央政府加以确认。我国保税区的宏观管理特点主要体现在1994年/天津会议0文献和1997年《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两个事实已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上。

(1)保税区性质。自由贸易区不是现实经济中某个或某些特定区域的称谓,而是一个对现实经济形态的抽象,总结为/贸易自由、海关便利和地理优势0三个要素。保税区的性质:保税区是自由贸易区在我国的一种特别形态。它参照了自由贸易区理论范畴进行了最初的制度设计,但它的管理体制仍然保留了计划经济的弊端。转型不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保税区的性质,而是指发生在功能层次上的变化。

(2)宏观管理。国外自由贸易区设立属于国家行为,一般都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宏观管理与协调,具有权威性。如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由国家工商部长、经济计划部长、财政部长、内务部长、总审计长和自由贸易区总经理组成从中央层面进行宏观管理,是一个自治的政府管理机构。美国由商务部长、财政部长、陆军部长或其各任命的代表组成委员会进行管理;我国保税区设立属于地方行为,在宏观管理方面,保税区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保税区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应成立国家统一的/自由贸易区0宏观管理与协调部门,由该部门对自由贸易区负责审批、管理和协调工作,赋予其协调部门间相关政策的职能。改革包括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上要对整个管理体制进行重新设计,微观层面上还需要就目前困扰保税

区的政策进行总体调整。

[5]

对保税区管理体制的重新设计,明确各管理层次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而非权力交叉。如图1所示

:

图1 保税区管理框架

3.微观管理体制改革

保税区微观管理体制改革是由保税区所在地方政府协调相关机构,执行中央政府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

(1)属地管理。在地方政府与中央主管部门之

间、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相关部门与地方执行机构之间、地方政府与各执行机构之间保持信息交流,以实现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

59

第1期 李友华:我国保税区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分析

图2 保税区(自由港区)管理运营框架

(2)港区联动。有条件的保税区实行/港区合

一0;缺少/港区合一0条件的保税区实行/港区直通0,监管模式上实行/境内关外,管住二线,放开一线,区内自由0。将原来妨碍进出口贸易的繁杂的手续不规范和不安全因素降低至最低限度。

(3)/金字塔0型的功能体系。世界上自由贸易区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多样性是由各国各地区特殊政治、经济乃至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决定的。一般来说,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国家,往往以出口加工型为多;在沿海港口及交通要冲的国家则以转口港居多;对于大国来说,既可以发展多功能自由贸易区,又可以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结构、发展水平的差异采取不同模式。我国保税区的功能实际上是

根据其时其地环境状况的改变而不断地演变的,这就意味着某些不合时宜的功能将会弱化,而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功能则不断得到开发。就整体而言,我国保税区不可能成为欧洲式的货物集散中心,或者纯粹的出口加工中心,更不可能发展成香港、科隆那样的纯粹的贸易中转站。就单个保税区而言,已经走出了以天津会议为导向的全国统一功能开发模式,转向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功能开发,逐渐形成综合型自由贸易区或国际贸易型、出口加工型和物流配送型及其他类型的专业自由贸易区。其功能开发的基本方向是:突出现代物流,优化出口加工,发展一般贸易,发展成为/金字塔0型的功能体系。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章喜.中国入世后保税区的功能调整与体制转换[J ].国际贸

易问题,2002(4):13.

[2] 陈志龙.保税区的局限性极其转型研究[J].上海改革,2002

(7):24.

[3] 李力.加入W TO 后如何打造中国的自由贸易区[J].上海对外

贸易学院学报,2001(9):41.

[4] 陈汉雄.保税区还是/试验田0吗?[J].瞭望,2001(7):36.[5] 成思危.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中国保税区改革与发展[M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The Goal andM ode of theM anage m ent Syste m Refor m

of t he Free Trade Zone in China

LI You-hua

(D ep t .of Socialogy,J i m ei Universit y ,X ia m en 361021,Ch i n a)

Abst ract :The debate o f the deve l o pm ent of free trade zone o f our country g ives t w o opti o ns before us ,the first is t h e m ode o f selection and t h e second is t h e design ofm anage m ent syste m.These t w o interdependent i s sues i m pe l

t h e free trade zone o f our coun try to a higher leve l shape and w ill have to overco m e t w o hurdles that construct t h e free trade zone in t h e future of our countr y.The essay ana l y zes the l o calization and the m anage m ent syste m o f t h e free trade zone o f our country ,co m pares thatw ith the internati o na l free trade zones in other countries and proposes t h e goa l and the m ode of t h e refor m of the free trade zone m anage m ent syste m o f our country .K ey w ords :fee trade zone ;fee trade zone m anage m ent syste m;goal and m ode

[责任编辑、校对:诚 钧]

60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19卷

国际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

国际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 由于大多数国际工程都具有规模大、工期长、结构复杂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包括水文气象、地质条件的变化、规划以及设计的变更、所在国家或地方法律的变化及其他人为因素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工程项目的工期造成影响由于大多数国际工程都具有规模大、工期长、结构复杂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包括水文气象、地质条件的变化、规划以及设计的变更、所在国家或地方法律的变化及其他人为因素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工程项目的工期造成影响。 由于在工程项目的工期和费用方面都存在着不稳定、变化的因素,超出 合同条件规定的事项可能层出不穷,因此绝大部分国际工程的计划工期不能如期实现,工程项目只能是在实际条件下通过对进度计划的更新并根据新的进度计划进行运作。目前,人们利用各种项目管理软件,力图从实用的角度分析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从进度计划的编制、进度、费用控制、实际进度分析等方面完善项目管理。 但是,任何项目管理都有一定的思想和方法,而采用国家通用的、最切 合业主实际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管理软件才是有生命力的。以下是在国际上传统的和近年来发展应用较多的一些项目管理模式。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这种项目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和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 )的合同条件的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各方关

系如图1所示。 国际上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这种方式由业主委托建筑师和咨询工程师 进行前期的各项有关工作,待项目评估立项后再进行设计,在设计阶段进行 施工招标文件准备,随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业主和承包商订立工程施工 合同,有关工程部位的分包和设备、材料的采购一般都由承包商与分包商和 供应商单独订立合同并组织实施。业主单位一般指派业主代表与咨询方和承 包商联系,负责有关的项目管理工作,但在国外大部分项目实施阶段有关管 理工作均授权建筑师/咨询工程师进行。 建筑师/咨询工程师和承包商没有合同关系,但承担业主委托的管理和 协调工作。 通用模式的优点是:由于长期地、广泛地在世界各地采用,因而 管理方法较成熟,各方都对有关程序熟悉;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人员,对设 计要求可进行控制;可自由选择监理人员监理工程。 通用模式的缺点是: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较高,前期投入较高;变 错误!不能读取或显示文 图1

国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国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摘要: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已在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上运行,已形成了许多好的国际惯例。建立了比较科学、严谨、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工程造价从投标报价到中标后的实施,得到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这些成功的经验我国均可借鉴。 关键词:国外造价管理模式 从目前的资料分析,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并非统一,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方式和管理形式,所以 WTO并不能让每个成员接受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随着国际建筑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已在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上运行,已形成了许多好的国际惯例。美、英、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比较科学、严谨、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工程造价从投标报价到中标后的实施,得到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这些成功的经验我国均可借鉴。 一、美国工程造价的管理 美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由 2 部分构成。一是业主经营所需费用,称之为软费用,主要包括基础上所需资金的筹措,设备购置及储备资金、土地征购及动迁补偿、财务费用、税金及其它各种前期费用。二是由业主委托设计咨询公司或者总承包公司编制的建安工程基础上建设实际发生所需费用,一般称之为硬费用,主要包括施工所需的工、料、机消耗使用费、现场业主代表及施工管理人员工资、办公和其它杂项费用,承包商现场的生活及生产设施费用,各种保险、税金、不可预见费等。此外承包商的利润一般占建安工程造价的 5%~15%,业主通过委托咨询公司实现对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的全过程管理。美国没有统一的计价依据和标准,是典型的市场化价格。工程估算、概算、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定额,不是由政府部门组织制订的,而是由几个大区的行会(协会)组织,按照各施工企业工程积累的资料和本地区实际情况,根据工程结构、材料种类、装饰方式等,制订出平方英尺建筑面积的消耗量和基价,并以此作为依据,将数据输人电脑,推向市场。这些数据资料虽不是政府部门的强制性法规,但因其建立在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及实际工程资料的基础上,能反映实际情况,得到社会的普遍公认,并能顺利加以实施。因此,工程造价计价主要由各咨询机构制定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基价和费用估算格式,由承发包双方通过一定的市场交易行为确定工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 随着改革的深化,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关系到投资主体和承包商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整个市场的竞争规范化,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以及全社会的科技水平的进步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远远落后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形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其改革理所当然成为建筑业改革的核心问题。 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1.1 工程造价与市场脱节,带着明显的“计划”痕迹 首先,国家编定的统一定额过程长,更新慢,变化小。其次,除了国家的有关部门制定了统一的定额外,各省级的行政单位往往也以此为根据制定本省的定额。而即便如此这些规定的计价资料往往是以大城市的价格水平为依据编制,其他地区的市场价格难以得到反映。 事实上市场的供求变化和价格水平是瞬间万变的,尽管市场具有流动性,各地区的差异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定额的时滞性和盲目统一性必然导致工程造价难以灵敏的反映市场变化。 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就更无从谈起了。 1.2 工程造价不能反映竞争机制的要求市场经济范围内,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自由竟争市场体系。建筑领域内的竟争集中体现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而竞争的核心必然是价格。但事实上现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有碍公平竞争局面的形成。例如:定额中度量的过于精细,试图“绝对精细”地反映出建设项目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因而形成的价格缺乏弹性。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中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都严格区分,使竞争性费用无法从造价中分离出来。不利于施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竞争体制的形成。又如:目前的定价方式中,某些费用的取费标准按企业所有制性质或行政级别加以区分,人为地添加了企业竞争中的不平等因素。 1.3 工程招标投标中限制采用最低价中标法 目前全国各地先后建立的有形建筑市场,将政府投资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都纳人其中进行集体统一管理,统一招标投标的程序和手续,明确招标投标方式,审定各项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启示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管理模式无外乎三种类型: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和混合模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与社区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正是由于这种结合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具特色。在国外众多的社区管理模式中,较为突出的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本文汇编了三国的社区建设模式,供大家参考。 美国:公民自治的典型 一、美国社区治理的模式 美国的社区治理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公民自治的典型形态,社区并不是作为政府的一个基层管理单元(行政区划) 而存在。联邦各州乃至各个市、镇,都有其独特的社区治理方式,但是社区发展和管理上,基本都采取了“政府负责规划指导和资金扶持,社区组织负责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他们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政府只负责宏观调控。在社区的日常运作中,社区委员会、社区主任、专业社区工作者、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居民、志愿者均是社区治理的主体, 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负有职责和义务。 (一) 政府机构制定政策 美国政府一般通过制定政策影响社区的发展。例如,联邦、州地方政府一方面负责评估和修改社区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另一方面又采取措施消除在就业、信誉和住房等问题的种族、民族以及其他形式的歧视。联邦、州地方政府鼓励和支持社区组织的发展,并和慈善部门、社区企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活动,联邦、州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合作机制,探索社区发展的途径。联邦、州地方政府还通过扩展社区组织来执行有关政府社区开发项目,为了推动社区发展,政府还通过各种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和法规,引导私营企业投入社区建设。 (二) 第三部门提供服务 国际上一般将非政府非企业的机构称为非政府组织(NGO),又称第三部门,它是美国社区治理的支柱力量。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政府的财政缩减,

世界自由贸易区、我国综合保税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比分析

世界自由贸易区、我国综合保税区、中国(上海)自由 贸易试验区对比分析 一、概述 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关于规范“自由贸易区”的函》(商国际函[2008]15号),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形成的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特定区域。“自由贸易区”所涵盖的范围是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所有成员的全部关税领土,而非其中的某一部分。迄今,我国已与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等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建立起了涵盖我方和对方全部关税领土。而现实中又有“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FTZ)的说法,其指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小块特定区域,类似于世界海关组织的前身--海关合作理事会所解释的“自由区”。按照该组织1973年订立的《京都公约》的解释:“自由区(FREE ZONE)系指缔约方境内的一部分,进入这一部分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费而言,通常视为在关境之外,并免于实施通常的海关监管措施。有的国家还使用其他一些称谓,例如自由港、自由仓等”。我国的经济特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功能区都具有“自由贸易园区”(FTZ)的某些特征。并建议各有关部门、单位规范使用“自由贸易区”的表述,包括其名称、译名和相关内容。同时,建议在正式文件中慎用“自由贸易园区”的表述。 规范意义上的如上表述,在现实中却影响有限。 (一)普遍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一般被分解为广狭二义,广义上的自由贸易区即如前述商国际函[2008]15号所规范的“自由贸易区”,典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狭义的自由贸易区类似于前函所述的自由贸易园区,典型如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德国汉堡自由贸易区、美国纽约1号对外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的基本特征被归类为国家行为、境内关外、功能突出、高度自由。 (二)我国的“自由贸易区” 为适应我国不同时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六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针对以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管理办法,比较主要的有《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1997年发布实施,海关总署令第65号)、《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2000年公布,2003年修订,国务院令第389号)、《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国函[2005]54号)、《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2005年发布,2010年修改,海关总署令第190号)、《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发布,2010年修订,海关总署令第19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58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的通知(汇发[2013]15号)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常项目外汇管

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分析、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管理。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投资管理范畴。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确保其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一些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工程公司如BECHTEL、FLOUR、FOSTER、WHEELER、KBR、AMEC、JGC、LUMMUS等为了适应项目建设大型化、一体化以及项目大规模融资和分散项目风险的需要,推出了一些成熟的项目管理方式。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DBB模式) 即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模式。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及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在DBB模式中,参与项目的主要三方是业主、建筑师/工程师、承包商。 优点:通用性强;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监理方;各方均熟悉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 缺点: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之后才移交给业主,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建筑工程管理方式(CM模式) 又称阶段发包方式,业主在项目开始阶段就雇用施工经验丰富的咨询人员即CM经理,参与到项目中来,负责对设计和施工整个过程的管理。它打破过去那种待设计图纸完成后,才进行招标建设的连续建设生产方式。其特点是:由业主和业主委托的工程项目经理与工程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完成一部分分项(单

推荐-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产业发展规划 精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产业发展规划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产业发展规划》旨在全面落实《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重点和布局,延伸考虑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和区内区外联动发展。 规划范围为43.78平方公里的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包括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19.37平方公里)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港区(24.41平方公里)。同时,规划范围还涵盖重点联动发展区,主要包括厦门岛、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翔安空港新区、新一轮产业聚集平台(翔安、同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现代服务业基地)等。 规划期限为20XX年-20XX年。重点落实《实施方案》提出的发展目标: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创新转型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业态;创新两岸交流合作机制,形成两岸共同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示范区,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先行区。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综合经济实力较强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是厦门市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是引领福建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枢纽,是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经济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产业功能丰富,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象屿保税区实力领先。20XX年完成生产总值70亿元,实现保税业务进出口额45.6亿美元,每平方公里保税业务进出口额50.7亿美元,仅次于上海、深圳,居全国第三。保税物流业务量占保税区业务总量的80%以上,居全国首位。近8年,象屿保税物流园区一线进出口额、二线进出区货值年均分别增长139%和54%,增幅均居全国领先水平。二是海沧保税港区后发优势明显。20XX年集装箱吞吐量达475万标箱,占厦门港的55%。以海沧保税港区为核心港区的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57万标箱,是我国第八大集装箱干线港。三是厦门空港是我国重要的口岸机场。20XX年空港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64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11位和第8位。 (二)贸易与航运物流功能突出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已形成以贸易、物流、航运为主的产业功能,保税仓储、分拨、配送等功能业务集聚,国际贸易、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出口加工、转口贸易等业务加快发展,保税展示交易、保税拍卖、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不断发展。进口消费品、大宗商品交易功能形成一定基础,象屿进口酒类交易专业市场形成集聚效应,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进口酒类集散中

100分——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世界高水平自贸区演变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

1.我国在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战略时,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是()。(3.0分) A.国民待遇 B.出口退税 C.税费减半 D.国际待遇 我的答案:A√答对 2.上海自贸区与香港自贸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3.0分) A.金融优势 B.政策优势 C.制造业优势 D.服务优势 我的答案:C√答对 3.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3.0分) A.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 B.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 C.英国伦敦自贸区 D.美国纽约港自贸区 我的答案:A√答对

4.截止到2017年2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上的新设企业从事商贸业和商务服务业。(3.0分) A.80% B.85% C.90% D.95% 我的答案:A√答对 5.下列自贸区中,功能定位为“自由港型”的是()。(3.0分) A.香港自贸区 B.巴塞罗那自贸区 C.马里莱斯自贸区 D.伊斯坦布尔自贸区 我的答案:A√答对 6.1989年,在全球率先推出贸易管理电子平台贸易网的是()。(3.0分) A.香港自贸区 B.新加坡自贸区 C.迪拜自贸区 D.洛杉矶自贸区 我的答案:B√答对 7.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工程是()。(3.0分)

A.金融制度 B.服务环境 C.离岸贸易 D.制造产业 我的答案:C√答对 8.下列不属于世界四大自由贸易区的是()。(3.0分) A.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 B.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 C.英国伦敦自贸区 D.美国纽约港自贸区 我的答案:C√答对 9.()通常被视为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往往能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全球高度开放和贸易枢纽的中心。(3.0分) A.自由贸易港 B.自由贸易区 C.自由贸易园 D.自由贸易试验区 我的答案:A√答对 10.下列对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说法错误的是()。(3.0分) A.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要顺应全球自贸区发展趋势和加快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

基于工程量清单分析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基于工程量清单分析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摘要近些年来,装配式建筑以其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的优势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我国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这也使其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工程量清单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1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所使用的装配式建筑是以保障房和廉租房为主要代表的,其在我国具有示范性。不过,由于装配式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属于示范性工程,这也使其在建设中没有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进而产生变更随意、工程量清单模糊、造价失控等诸多问题,这明显不利于我国建筑产业的造价管理水平,使装配式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建设意义。在建设工程中,较为传统的现浇式建筑在工程量清单计划中的理念发展比较成熟,在各个分项工程中的工程量清单项目也较为健全,这也使施工单位在对现浇式建设进行造价管理时较为容易。但装配式建筑相比于现浇式建筑来说,其在预制构件生产等各个环节中仍旧处于摸索阶段,在工程量清单项目上也不够明晰,从而使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管理难度较大,各个清单项目的具体报价也难以有一个较为准确与统一的市场标准。而且,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式建筑相比,在预制构件的生产工艺、质量与价格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再加上施工标准与流程的不统一及施工队伍技术水平的影响等,进而造成装配式建筑的细部处理、精度及质量难以有一个良好的保证。此外,在装配式建筑中,许多技术工种没有在工程量清单中进行明确统计,进而造成装配式建筑在后期所产生的费用过大。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管理已经成为制约装配式建筑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1]。 2 基于工程量清单在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研究 2.1 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研究 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在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设计阶段所产生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量占据整个项目造价管理工作总量的四分之一,其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更对整个工程的总投资有着75%~95%以上的影响,其中尤以技术设计最为重要,其对工程总造价有着35%~75%的影响,而施工图的设计工作也对工程的总造价有着5%~35%的影响。由此可见,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整个项目的总造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也使其在装配式建筑的造价管理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中,首先,设计人员需要对图纸表达、专业术语及设计深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同时还要依据装配式建筑的造价管理特点来对工程量清单中的各项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对市场动态及新材料的利用进行实时关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支持福建自贸试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转口贸易、商业保 理等重点业态发展的若干措施 【法规类别】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发布部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5.11.16 【实施日期】2015.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转口贸易、商业保理等重点业态发展的若干措施 福州、厦门、平潭片区管委会,省有关单位: 《关于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转口贸易、商业保理等重点业态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11月16日关于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转口贸易、商业保理等重点业态发

展的若干措施 为吸引更多企业到自贸试验区投资,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转口贸易、商业保理等重点业态加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措施: 一、支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一)集聚跨境电商经营主体。自贸试验区要加快完善跨境电商仓储物流中心和集中监管场所布局,建设完善贸易、仓储、配送、售后等综合服务体系,吸引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开展相关领域业务。对省外、境外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落户自贸试验区,实际到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按其实际到位注册资本金的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奖励资金由省商务厅安排。 (二)拓展经营方式。支持电商企业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为进出口电商和支付、物流、仓储等企业,以及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管等部门提供数据交换服务,解决其通关、支付、结汇、退税(免税)、仓储和售后服务等问题,支持国内企业更好地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推广实施进出境邮件“移动式”通关模式,试点海运快件进出境业务,加快邮件、快件查验场所建设,支持通过邮路、快递发展跨境零售业务。对年支付EMS、邮政小包、UPS等国际物流费用达200万元以上的我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按其国际物流费用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补助资金由省商务厅安排。 (三)简化通关手续。海关在推广联网监管、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等作业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全年无休、24小时办结通关手续”的服务承诺,加快实施进口环节行邮税电子计征模式,优化零售出口通关系统功能。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境电商商品,除必要的检疫处理外

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世界高水平自贸区演变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

1.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工程是()。(3.0分) A.金融制度 B.服务环境 C.离岸贸易 D.制造产业 2.1989年,在全球率先推出贸易管理电子平台贸易网的是()。( 3.0分) A.香港自贸区 B.新加坡自贸区 C.迪拜自贸区 D.洛杉矶自贸区 3.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3.0分) A.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 B.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 C.英国伦敦自贸区 D.美国纽约港自贸区 4.下列不属于世界四大自由贸易区的是()。(3.0分)

A.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 B.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 C.英国伦敦自贸区 D.美国纽约港自贸区 5.上海自贸区与香港自贸区的最大区别在于()。(3.0分) A.金融优势 B.政策优势 C.制造业优势 D.服务优势 6.下列自贸区中,功能定位为“自由港型”的是()。(3.0分) A.香港自贸区 B.巴塞罗那自贸区 C.马里莱斯自贸区 D.伊斯坦布尔自贸区 7.我国在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战略时,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是()。(3.0分) A.国民待遇

C.税费减半 D.国际待遇 8.下列对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说法错误的是()。(3.0分) A.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要顺应全球自贸区发展趋势和加快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 B.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要综合发展,融合其他各种类型的长处 C.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要集转口集散、贸工、进口加工、保税仓库、商业零售等模式的优点于一体 D.中国自贸试验区要建设成为综合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9.截止到2017年2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上的新设企业从事商贸业和商务服务业。(3.0分) A.80% B.85% C.90% D.95% 10.()通常被视为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往往能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全球高度开放和贸易枢纽的中心。(3.0分)

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综述及各国项目管理特点分析

欢迎共阅 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综述及各国项目管理特点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政治格局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国际企业合作逐渐成一态势。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和加入WTO 以来经济的不断向外扩张,诸多工程企业面向国际,参与国际竞争。因此,面对国际市场复杂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工程管理的模式也需不断的改进。熟练掌握目前项目管理模式,分析发达国家管理特点,借鉴各国先进的管理模式,可以很好的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关键字:国际项目管理 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特点 一、 工程项目管理及管理模式 理, 二、 1即设计 2、建造80年代,通在特许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政府通过发出特许经营权给项目管理公司,利用市场机构来筹集资金米建造并经营专业项目,从而实现分散资金的有效利用。对承建商来说,首先,该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准备基础设计,并与贷款方进行协商,进行融资;其次,与政府谈判,取得贷款方的承诺,从而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近年来,人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采取该项目经营模式来加速发展包括高速公路和人掣桥梁在内的人批基础设施,并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 3、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 EPC) 模式 EPC 即设计、采购及施工全过程总承包, 是业主在完成项目要求或定义的基础上, 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总承包商, 由总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及施工管理和试运营等环节的全过程服务, 工程实施过程中设计、采购、施工及安装调试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均由总承包商协调解决。

4、设计- 建造模式( DB模式) 在国际上也称交钥匙模式、一揽子工程, 在中国称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 是指在项目的初始阶段, 业主邀请几家有资格的承包商进行议标, 根据项目确定的原则, 各承包商提出初步设计和成本概算, 中标承包商将负责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5、业主聘请管理承包商模式(PMC模式) 即由业主聘请管理承包商作为业主代表或业主的延伸,对项目进行集成化管理。PMC项目管理模式对国际上一些知名工程公司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东西,但就国内建设领域的实践而言还是一个新的管理方式。由于PMC 承包商在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阶段的参与程度和职责范围不同, 因此PMC 模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6 益。 CM 用。 7 这些分 同关系, 8 在中国 但是, 三、 1、由生产企业自由组织力量建设 这种方式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比较多,那时项目建设主要是为恢复原有企业的生产,建设与生产相结合,同时各部门还没有建立专门的设计施工机构.因此,当时采用的办法是各企业抽调人员自行设计,组织施工,小部分工程量较大且有旧中国留下私人营造商的地方,则采用部分发包,委托施工。 2、建设单位自行组织项目建设 这是很多单位进行项目建设较为普遍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他是由业主自己筹集资金,选择建设地点,编制计划任务书,组织项目的设计、施工和材料、设备的供应,并进行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但作为一个单位的基建部门,其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人才结构、水平等往往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江苏方升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是怀仁 摘要: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相应的补救措施或解决办法,使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有一定提高,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更加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工程造价管理概论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的运动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提高效益,有效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WTO规则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形成巨大的冲击,必须对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即: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改革现行的工程不实之处管理方式,实行量价分离,逐步建立起由工程定额作为指导的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政府的管理职能应从原来的微观管理方式转变为宏观调控为主,实现国家对消耗量标准的宏观管理,制定统一的工程项目划分,工程量计算规则,为逐步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创造条件。 二、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90年代初至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筑工程的管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打开国门走出去,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有关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概预算定额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建筑工程造价难以客观真实地得到反映,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突破计划投资的项目比比皆是。由于工程投资的确定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工程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始建立健全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与模式,使工程造价的管理趋于科学合理。但是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一直沿用前苏联模式,是适应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制,目前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

国内项目管理的发展与国外项目管理模式比较

目录 1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模式概述 (2) 1.1政府投资项目特征 (2) 1.1.1 投资主体单一 (2) 1.1.2政府投资项目比一般企业项目投资大、风险大、影响面大。 (2) 1.1.3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效果难以评价 (2) 1.1.4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程序严格,方式弊病较多 (2) 1.2 国外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模式概述 (3) 1.2.1 设计-招投标-建造(design-bid-build) (3) 1.2.2 可协商合同(negotiated contracts) (4) 1.2.3 设计-建造(design-build) (4) 1.2.4 工作指令合同(Job order contracts) (5) 1.2.5 建造风险管理(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t risk) (5) 1.2.6 最优价值采购(best value procurement) (6) 1.2.7 动机合同(incentive contracts) (6) 1.3 国内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模式发展 (7)

1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模式概述 1.1政府投资项目特征 与一般的竞争建设项目实行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选项市场化、投资决策自主化的决策特征相比较,政府投资项目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相对单一,资金来源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拨款,投资选项按计划,投资决策层次化等。 1.1.1 投资主体单一 由政府投资的项目大多数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非盈利性质的公益项目。由于项目具有公益性,致使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一般经济组织不愿涉足;但是这往往又是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是改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国防安全的必要配备,所以政府充当项目的唯一的投资主体。 1.1.2政府投资项目比一般企业项目投资大、风险大、影响面大。 对于这类项目,如果没有政府资金的介入,任何其他的经济组织都不可能承受如此巨大的投资和风险。但是,倘若项目投入运行将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并影响着与该生产力相关的诸多产业,诸多部门。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1.1.3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效果难以评价 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是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由于科学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项目的实施目标具有长期性、隐蔽性、交叉性等特点,其实施效果不能通过收入,税收等经济指标进行衡量,目标实现程度难以考核和评估。 1.1.4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程序严格,方式弊病较多 政府投资项目具有比一般项目更严格的管理程序,主要包括严格的立项审批制度、严格的政府采购制度,严格的项目评审制度和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 一般的对于传统的政府项目管理方式为:专业部门型、基建办公室型、临时机构型等方式。这些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多位一体,在职责功能上政企、政事不分等方面的弊病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 (1)建管主体混淆,市场程序混乱 许多的政府投资工程的业主既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又负责市场的监督管理,责任集勘察、设计、施工、验收、使用、管理于一体,建管合一。建设法规和市场规则对此类工程缺乏约束力,直接导致不讲节约、不讲效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国内外工程造价的研究及比较

国内外工程造价的研究 及比较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对比 1.2.1 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现状 目前的国际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数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分析目前国际上先进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1)国际工程造价管理实行有章可循的计价依据。在国际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是必不可少的。在美国,政府部门组织不制定工程造价计价的标准,造价计价依据与标准也没有统一。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国内的大型工程咨询公司制定指标、定额和费用标准等。在地方的咨询机构则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制订单位工程的基价和消耗量,作为所负责的项目造价估算标准。 2)国际工程造价管理实行政府间接调控。在国际上,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政府主要采用的是间接手段管理。政府对私人投资的项目与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的管理力度与深度是不同的,重点是要控制政府投资的项目。工程项目进行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和实行目标控制,必须按照政府的造价指标和面积标准实行,不得突破。 3)国际工程造价管理实行造价师的动态估价。国际工程造价管理中,一般是委托工料测量师来完成业主对工程的估价。测量师要确定工程单价没能计算的项目,就必须比较以往的同类工程和在不同阶段提供的项目资料,并且要结合当前的市场行情,再通过分析其他建筑物的造价资料得出。是以市场为依据进行各方面的估价,实行动态的估价。 4)国际工程造价管理有多渠道的工程造价信息。建筑产品估价与结算的关键依据是造价信息。在国际工程造价管理中,一般是一些新闻媒介与咨询机构来制定建筑造价指数。为了便对政府工程项目进行估算,政府会定期发布工

国内外社区现状及比较分析

国内外社区现状及比较分析 社区的概念是1887年由法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的。滕尼斯认为社区是由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同情味的社会团体。人们加入这种团体不是有目的的选择,而是自然形成的结果。是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目的,以及亲戚、邻里、朋友等血缘或地缘为纽带;是家庭、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福利、娱乐及社会保障等主体构成的一个整体。 结合我们国家历史和现实情况看,社区是与整个社会密切相连的、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群体。在这样的社会群体里,人们具有共同的生活空间、共同的权利义务、共同的文化特质,利益相连、感情相依、守望相助、危困相抚。 一、国外社区现状及主要特点 社区发展(community development)在西方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英美等国,社区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社区工作已成为城市行政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社区主要形成了“自治模式”、“行政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种模式。 (一)“自治模式”。 “自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社区内的具体事务完全实行自主自治,与政府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范社区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协调社区内各种利益关系并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和北欧国家的社区。 1.美国的社区。 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的是“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美国的社区是政治 制度下一个最小的单位,它是一个高度民主自治的机构。社区自治组织不仅享有社区发展规划与目标、社区公共事务、社区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决策权与管理权,还享有对政府的社区行政管理以及专业机构的社区服务管理的建议权、监督权。社区委员会(又称社区董事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任期,他们大都是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社区服务。社区公共卫生和公共环境等物业方面的管理,由社区委员会聘用的专业社区管理公司负责。

工程造价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工程造价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按国际工程管理界习惯的定义分为三阶段:项目前期管理阶段:项目的决策期;建造期或建设期管理阶段:项目的工程设计期与施工期;项目后期管理阶段:项目竣工后的保修期。不同阶段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不同。本文主要谈的是建设期造价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引言 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出现在我国各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流行语,住房建设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在目前市场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在市场经济中日趋重要,政府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也日趋重视,特别是项目周期的全过程控制。 二、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无法在设计阶段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的事前管理 在设计阶段,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往往都还没有明确,所以在设计阶段无法发挥各相关单位之间的优势互补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事前控制,一般都是由设计单位单独完成的,而很多设计人员是没有现场施工经验的,在工作中也很少下工地,设计都是根据”天书”来设计的,设计出来的施工大样往往不能顺利完成施工,现在标准化设计图册虽然可以解决一些常用的施工大样,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的设计越来越多,很多设计大样到了真正要放线施工时才发现问题,变更索赔就自然无法避免。也有的是设计人

员挂靠一些设计单位进行跨专业设计,本人曾在工作中碰到园林专业的人员设计一些园建工程,地梁基础就直接设计在土层表面,在实际施工中就必须进行设计变更,工程造价变化自然就很大;再就是设计深度不够的问题,现在的建筑结构往往不是单一的,常见的如体育馆主体结构往往是采用框架结构,屋面通常会采用钢结构,由于专业细分,很多建筑设计院往往没有钢结构设计资质,设计图纸中最常见的一句话是,由专业施工单位细化等字样,自然只有中标的施工单位才会对专业工程进行施工细化,在施工时就会产生很多变更,事前工程造价控制就成为纸上谈兵。在设计阶段,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往往都还没有明确,所以在计阶段无法发挥各相关单位之间的优势互补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事前控制。 2、招标控制价不能如实反映项目所在地的实际工程造价 在招投标管理中招标控制价及合理低价中标是比较普遍的做法,招标控制价应是项目工程造价的实际反映,我国很多采用招标控制价进行招投标的工程在竣工结算时往往偏离都很大,除去因设计问题引起造价变更之外,在编制招标控制价编制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人、章分离是这个行业的普遍现象,这使的许多刚参加工作的人员在未取得造价员执业资格的情况下也能进行独立的招标控制价编制。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造价专业的员工来说,很多人连图纸都不能完全读懂,很容易出现缺项、漏项的情况;闭门造车也这个行业的特点之一,很多造价人员在读完书后就直接进入造价行业,他们的造价知识都是只是来自书本,根本不懂施工工序,所以在招标控制价里我们还可以经常见到清单的设置很不合理的情况,很多清单的单价与市场也严重不符,造价人员基本上都是通过一系列的书本去完成定价工作,主材价格基本上来自由政府编制的材料指导价,很多主材的价格与市场价相差甚远,对于指导价

国内外先进社区管理模式

国内外先进社区管理模式 时间:2012-03-29 来源:新华网字体:小中大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管理模式无外乎三种类型: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和混合模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与社区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正是由于这种结合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具特色。 新加坡:社区管理突出“严厉” 在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很少有人对小区内部的环境表示不满,这主要得益于小区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 由于新加坡地小人多,人口密度比很大,因此无论是政府兴建的租屋还是开发商兴建的公寓,大多数都是临街而建。已建成10年的共管式公寓“东陵丽晶园”也不离外。这个公寓小区西面和南面是两条繁忙嘈杂的公路,东面和北面则是比较安静的社区公园。为了减小公路噪音对居民的影响,小区的西南两侧除了栽植花草,还特别种了许多高大的树木。 根据新加坡建设发展局有关共管式公寓房屋建筑与相关设施比例的规定,开发商必须将不少于40%的土地用作花园、风景区以及其他娱乐健身设施,从而保证小区居民拥有一个结构合理、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东陵丽晶园”居住的每户都有一本《居住守则》,涉及日常生活、娱乐健身设施的使用、停车管理以及公共设施维修等多个方面,详细规定了住户在小区内可以进行的活动以及被严格禁止的行为。一旦有人违反了规定,保安人员会及时予以制止,物业管理处也会向各家各户发出书面通知进行提醒。如果违规者无视警告,没有在限定的时间内纠正错误或者给他人造成了损失,那么他除了要赔偿,还有可能“吃官司”。 新加坡社区管理在政府中设有国家住宅发展局负责对社区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其主要职能包括:(1)对住宅小区、邻里中心和社区中心及其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2)对社区管理员和居民顾问委员会、社区中心管理委员会及居民委员会等社区组织领导人进行培训;(3)为居民委员会提供场所和设施,沟通政府与社区的联系渠道;(4)发起某些社区活动,倡导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念,(5)对社区建设予以财政上的支持。 新加坡的社区主要社会组织有以下三类:(1)咨询委员会。每一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