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岩溶隧道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岩溶隧道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岩溶隧道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岩溶隧道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5 结论

(1)本系统采用既有的施工电话网和Internet 进行

信息的通信,投入的设备简单,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公共

资源,方便、经济、实用,具有可行性和先进性。

(2)本系统由4个子系统构成大系统,内容与现行的体制、标准和规范相配套,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变更周期,具有系统性和实用性。

(3)数据经过采集,形成数据库,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形成数据仓库,可进一步进行数据挖掘,得出一些统

计规律和经验,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4)本系统若能实现,将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创新性。参考文献:

[1] 关宝树译.情报化施工通信系统的开发[R].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0.

[2] 西南交通大学.南昆铁路隧道专题研究报告———隧道工程计算机

信息化设计、施工管理系统[R].成都:西南交通大学,1990.

[3] 关宝树.隧道力学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121.[4] 王小强.牵引供电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 ].成都:西南

交通大学,2002.

收稿日期:20040309

作者简介:陈炳祥(1968—

),男,高级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岩溶隧道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炳祥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8)

摘 要:通过渝怀铁路金洞隧道和旗号岭隧道岩溶地段的施工,利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手段确定隧道岩溶处理的原则,岩溶危害性评估与处理对策,从而达到减少施工盲目性,确保工程施工和工程结构安全稳定的目的。

关键词:铁路隧道;岩溶隧道;危害性评估;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212+7;U453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954(2004)08004703

1 概述

岩溶问题是可溶性岩山区修建隧道工程的突出问题,其危害大,教训深刻。施工过程中,发生突泥突水,

造成人员伤亡,施工设备损坏,严重影响工期,大量增加工程费用的工程实例较多。运营期间也因岩溶问题造成中断行车的事情屡见不鲜。由于岩溶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不确定性,预报准确率较低,是国内外隧道施工地质界尚未攻克的技术难题。

渝怀铁路金洞隧道全长9108m ,隧道进口长3200m 地段属于三迭系、二迭系地层,岩性为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岩溶发育,存在溶岩、暗河、零星洞群等岩溶问题,施工揭露后,伴有突泥(砂)、突水、突砂地质灾害。旗号岭隧道全长4545m ,岩溶极为发育,地表多见岩溶洼地、落水洞,成为雨水的下渗通道;特别是断层破碎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岩溶水更为发育。结合金洞隧道进口和旗号岭隧道施工,进行了岩溶地层施工技术与安全措施研究与应用,取得

了较好的工程效果,确保了施工工期和施工安全。2 隧道岩溶超前预测预报

隧道岩溶超前预测预报应用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借助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系统,较为准确地确定岩溶的位置、规模和大小;二是可能发生突泥或突水的判断与警报。

(1)选择合适的施工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技术手段结合国内外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现状,对断层、岩溶等不良工程地质超前预测预报,选用TSP202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进行100~200m 以上的长距离预报,采用地质雷达、超前钻孔进行10~30m 近距离预报,并结合工作面地质编录进行综合判断分析,从而达到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

(2)发生突泥、突水可能性的判断与警报①临近断层水源体前兆 各种临近断层的前兆;下盘泥岩、页岩等隔水岩层明显湿化、软化或出现淋水现象;其他水流痕迹的出现。

②临近大型溶洞水体前兆 临近各种水源体前兆出现较多的铁锈染或夹泥的裂隙;小溶洞出现的频率增加。

?隧道/地下工程?

③临近暗河前兆 出现大量铁锈染裂隙或小溶洞;大量出现的小溶洞含有河砂;钻孔中的涌水量剧增,且夹有泥砂或小砾石。

3 隧道岩溶处理原则

岩溶处理遵循“以疏为主,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以疏为主,就是尽量不改变岩溶水的径流和渗流路径,保持地下水的原始循环和贮存状态,从而减少地下水的流失,保证施工、结构和环境安全,达到建设绿色环保工程的目标。

堵排结合,就是根据隧道内涌水量大小、所含泥砂程度,并考虑对隧道运营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将堵水和排水结合起来,确定治理方案。堵,就是对于可能或已经涌出工作面的岩溶水或充填物进行封堵,改善围岩的力学性能,提高围岩的抗渗能力,保证开挖安全和隧道建成后的防渗漏等级。堵并不是全堵,只要能阻断岩溶水向隧道渗透的主要通路即可,其加固范围一般为隧道开挖轮廓线外(015~110)D(D为隧道开挖宽度)。对于规模较大的干溶洞或暗河,可采取在隧道外部修建排水洞或在隧道中修建涵管或桥梁进行跨越,既达到了排水目的,又保证了施工和运营安全。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就是根据隧道所处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条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4 隧道岩溶揭示

411 突水量量测与预报

隧道岩溶揭示前,必须进行突水量的量测和预报,以便根据预测确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钻孔喷射距离预报法。

(1)基本原理

工作面前方水源的潜在涌水量,与爆破前工作面上炮眼水流量密切相关,炮眼水的流量又与流速密切相关;炮眼水的流速还与炮眼水的喷射距离有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

S=v2y/g

式中 S———炮眼水水平喷射距;

v———炮眼水流速(射速);

y———炮眼距隧洞底面距离;

g———重力加速度。

(2)涌水级别概略预测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喷射距概略预测涌水级别:

①喷距S<5m,相当涌水量小于100m3/h,为小、中、大股涌水级;

②喷距S=5~9m,相当涌水量小于100~300 m3/h,为小型突水级;

③喷距S=9~12m,相当涌水量小于300~400 m3/h,为中型突水级;

④喷距S>12m,相当涌水量大于400m3/h,为大型突水级。

412 隧道岩溶揭示

预报级别确定后,切勿盲目放炮,开挖接近水体后,施钻<100钻孔探放地下水。如果为涌水级,可以放心掘进;如果为小型突水级,采用放小炮,试探掘进揭示;如果为中型突水级,停止施工,待查明情况后,再试探掘进;如果为大型突水级,应立刻停止施工,从速查明情况,根据情况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如果有突泥的情况,淤泥流动小,来势不大,则以堵为主,以深孔预注浆超前固结围岩,采用超前强支护措施通过;如果突泥流动快,来势猛,采用以排为主,截排结合方式。

爆破实施前,根据突泥突水的情况,将施工设备移至安全距之外,大型突水突泥将设备移至洞外,爆破采用远距离电控爆破,禁止采用近距离爆破。爆破后,确定突泥突水稳定减弱后,进入工作面探明情况后再实施。

5 隧道岩溶危害性评估

511 岩溶危害评估

隧道岩溶揭示后,切勿盲目处理,必须通过对岩溶水变化和夹带泥砂情况观测分析,进行危害性评估后,再进行处理。旗号岭隧道施工过程中揭示出18处涌水、突水点。其中有2处为点线状大面积涌出,为清水,且流量基本稳定,与地表水关系不明确;其余16处为岩溶水,与地表水补给关系明显,部分夹带泥砂,最大观测涌水量为349837m3/d,为设计最大涌水量46075m3/d的7159倍,其中DK349+508出水点最具代表性,见图1

图1 DK349+508出水点的观测记录曲线动态

?隧道/地下工程?

DK349+508出水点为旗号岭隧道涌水量最大点,与地表水补给关系极为密切,变化量差别很大,是对工程施工和隧道运营危害最大的出水点,确保排水畅通,并能满足系统要求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512 岩溶危害性评估后处理对策

(1)无地表水补给或无地下水活动的岩溶,揭露后可以尽快处理,确保工程岩体的稳定。

(2)存在地下水活动的岩溶,必须进行雨季的观测,确定其流量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是否夹带泥砂、碎石、杂草,其最大流量等。

(3)隧道岩溶频繁发生地段,如果岩溶水对施工影响不大,先采取加强支护措施,确保岩体稳定,然后作系统处理。

(4)有平导施工的隧道,平导内揭示岩溶后,若存在地下水活动,采取以排为主的原则,减弱地下水对正洞的影响。

6 岩溶处理

(1)旗号岭隧道溶洞群岩溶水系统处理措施

①加强二次衬砌结构,改普通混凝土衬砌为钢筋混凝土衬砌。

②衬砌背后拱墙设置复合防水板,施工缝设橡胶止水带。

③增强衬砌背后排水措施。在岩溶发育地段增设环向盲沟或沟槽,相应加大泄水孔密度,确保衬砌后岩溶水排水通畅,不造成水压增大衬砌结构的受力。

④增加洞内排水措施。根据涌水量情况,对整个岩溶涌水分段汇集后通过增设排水横通道或排水廊道引入平导排走。

(2)金洞隧道DK337+120岩溶管道处理措施

①管道概况

DK337+120拱顶部位出露一岩溶管道,顺层发育,岩溶管道直径约116~310m,涌水并伴有一定磨圆度的砂夹卵石。该溶洞涌水量和涌砂量随地表降水量变化而变化,刚揭露时涌砂夹卵石量较大每日在100~150m3,涌砂量以后明显减少,其涌砂量随地表降水呈递增关系。涌水量在500~5000m3/d。初步分析,该岩溶管道与地表相连,垂直深度300~400m。

②处理方案

处理措施采取了堵砂、排水、封堵相结合的方法。

a1封堵段施工。DK337+099~DK337+114及DK337+161~DK337+176段设计为封堵段。封堵段作用是防止岩溶水渗入两端的直墙衬砌段。衬砌背后进行全环压浆封闭。

b1溶槽盲沟的施工。在DK337+11715和DK337 +13211里程左侧设置透水盲沟,透水盲沟采用<300钢管,钢管上钻直径20mm、环向间距20cm、纵向间距10cm的圆孔,钢管外侧用钢丝网片包裹。其中,在DK337+11715处设3根盲沟,在DK337+13211处设2根盲沟。衬砌拱顶以上2m围内的孔穴用同级混凝土回填。

c1加强段衬砌施工。加强段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厚度80cm,与底部构成整体结构。所有岩溶水都要经过加强段排走,除设置溶槽盲沟外,加强段还设置普通透水盲沟,环向间距3m,墙角及起拱线处各放一根纵向连通的盲沟,加强该段排水。

7 结语

金洞隧道和旗号岭隧道岩溶水处理措施,是建立在经过观测水量变化情况,通过危害性评估的基础之上的,工程措施具体得当、系统,施工后经过一个雨季的考验,证明是成功的,达到了彻底治理的目的。体会如下。

(1)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手段进行岩溶预报是必要的。通过金洞隧道和旗号岭隧道施工实践证明,大型岩溶一般情况是可以预报出来的,可以在揭示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损失。

(2)揭示岩溶前,对岩溶突泥突水情况先进行级别判定,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3)岩溶揭示后,对岩溶地下水的观测及危害性评估是岩溶整治的基础,观测记录要安排专人负责,观测数据记录准确,真实有效,以便为设计单位提供变更依据。

(4)施工中发现部分较小的岩溶管道,经过雨季后,存在越流越通,流量有逐渐加大的趋势,采取的工程措施必须要充分考虑其变化趋势,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志刚,赵 勇.隧道隧洞施工地质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

社,2001.189291.

[2] 李治国.隧道岩溶处理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3(增刊):

3639.

[3] 李 忠.TSP202探测系统在新倮纳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J].地质与勘检,2002(1):8689.

?隧道/地下工程?

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及施工技术

第四章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及施工技术 第一节隧道工程设计要求 客运专线铁路的隧道设计是由限界、构造尺寸、使用空间和缓解及消减高速列车进入隧道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两方面的要求确定的。研究表明,以上两方面要求中,后者起控制作用,但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以隧道横断面的限界、构造尺寸、使用空间为控制要点。 一、隧道横断面有效净空尺寸的选择 在确定隧道横断面有效净空尺寸之前,首先要正确地选择隧道设计参数。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与人的生理反应和乘客的舒适度相联系。这就要制定压力波动程度的评估办法及确定相应的阈值,目前较通用的评估参数是相应于某一指定短时间内的压力变化值,如3s或4s内最大压力变化值。我国拟采用压力波动的临界值(控制标准)为3.0Kpa/3s。 根据ORE提出的压力波动与隧道阻塞比关系可以推算出满足舒适度要求时,阻塞比β宜取为:当V=250km/h时,β=0.14;当V=350 km/h时,β=0.11。 隧道横断面形式一般为园形(部分或全部)、具有或没有仰拱的马蹄形断面。而影响隧道横断面尺寸的因素有: (1)建筑限界; (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标准限界及接触网支承点和接触网链形悬挂的安装范围; (3)线路数量:是双线单洞还是单线双洞; (4)线间距; (5)线路轨道横断面; (6)需要保留的空间如安全空间,施工作业工作空间等; (7)空气动力学影响; (8)与线路设备的结构相适应。 二、客运专线隧道与普通铁路隧道的不同点 1.当高速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要遇到空气动力学问题,为了降低及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除了采用密封车辆及减小车辆横断面积外,必须采取有力的结构工程措施,增大隧道有效净空面积及在洞口增设缓冲结构;另外还有其它辅助措施,如在复线上双孔单线隧道设置一系列横通道;以及在隧道内适当位置修建通风竖井、斜井或横洞。 2.客运专线隧道的横断面较大,受力比较复杂,且列车运行速度较高,隧道维修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复合衬砌和整体式衬砌比喷锚衬砌安全,且永久性好,故一般不采用喷锚衬

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

中渡隧道岩溶预报、处治、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中渡隧道进口进程DK451+603,出口里程DK452+327,全长724m。进口位于直线上,出口位于半径为5500m的右偏曲线上。纵坡为单面上坡,坡度为1.5‰。 中渡隧道位于中渡镇西侧,隶属峰丛地貌,地形起伏大,高程170~285m,相对高差5~115m,山体陡峻,自然坡度10°~40°。基岩裸露,坡面植被多为灌木。 主要地质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其岩性为:浅灰、灰、灰白、深灰色,厚层~巨厚层状,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质坚硬。垂直节理发育,节理大多微张,延伸远,连通性好,内充填黄褐色黏土,方解石脉发育,岩体表面溶蚀现象发育,多发育小溶孔,山坡缓坡外多发育溶蚀峰林。地表岩体完整性较好,进出口段岩体较破碎。 水文地质特征:隧道区地表水以第四系孔隙水为主,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富存于第四系孔隙之中,水量微弱,向洛江排泄;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岩溶管道水为主,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微弱,沿基岩裂隙及岩溶管道向下排泄,最终向洛江排泄。 2 隧道不良地质——岩溶 2.1岩溶:隧道段内下伏基岩为灰岩,厚~巨厚层状,基岩表面发育小溶洞、溶沟及小溶槽。DK451+914~DK451+934段内右侧30~60m范围内发育

一岩溶洼地,该洼地长轴约30m,短轴约15m,与基岩裂隙连通,为大气降水补给岩溶水的主要通道;DK452+012右侧240~270m范围内发育一岩溶洼地,该洼地长轴约70m,短轴约30m,与基岩裂隙连通,为大气降水补给岩溶水的主要通道 2.2隧道进出口端发现多个岩溶形态,分述如下:DK451+610右侧40cm左右斜坡脚处发现一地下溶洞,该溶洞出水量大,供中渡镇约3000人使用,日出水量为1025m3/d,最小水量为840 m3/d;DK451+600右侧60m处有一溶洞,约3×1.5m见方,深约1.5m,水位稳定,水质较清,见鱼游动,雨季时水质浑浊。据访问,该地区下暴雨时,该处有水涌出,且溢出地面;DK451+685右侧200m处,为一小溶洞,隧道出口DK452+370右120m,为一溶洞,洞口呈近半圆形,底宽3m,高2m,后向S65E斜坡呈15度向下延伸,长约10m,宽约1-3m,高约2.5m,洞底为一水井,水井呈矩形,长约3m,宽约1-1.5m,水深1-2m,未见流动,仅供一住户使用,据调查,暴雨水位上升约为1m,枯水期无水,井底沿S50W(洞外)为一小溶隙;DK452+370右280m坡脚低洼处,为一消水溶洞,洞口呈正方形,边长1m,井口为灰岩,井深约8m,水位深0.5m。未见明显流动。 隧道穿过的山体为巨厚层状灰岩,产状倾向SE(线路左侧),倾角约30°~45°,地表岩溶形态发育,下部岩溶通道较发达,为大气降水向洛江等山下低洼处渗流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从隧道山体进、出口之间溶洞水的径流条件分析,其线路标高以上基本无水平向浅部较大的岩溶管道相联通,即以垂直岩溶发育为主,总体看来,隧道区属岩溶强烈发育区。 3 岩溶隧道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

浅谈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浅谈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17-06-15T11:49:15.4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6期作者:戴兵 [导读] 隧道施工是交通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隧道施工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交通运输中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8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较快的发展,我国交通行业得到较大发展。隧道施工是交通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隧道施工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交通运输中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因此,加强隧道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管理成为了现阶段交通部门最关注的内容之一。现阶段的隧道施工长度逐渐增加,隧道工程的隐蔽性更强,施工环境也越来越差,这就在一定程度使得施工技术管理出现某些问题,这不但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胁。所以需要严格管理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在当今社会中,伴随着隧道工程施工的不断开展,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采用科学技术的手段投入到隧道工作中去,这无论是对于整个隧道工程项目的发展,还是对于第三方或者周边环境的经济收益都存在有非常积极地现实意义。隧道工程的多元化综合性的工作,隐蔽程度非常大,高危险性质的工作,循环程度非常的强等等。因此关于隧道工程技术要点的分析研究也带来一定的难点,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我国隧道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 1 工程概况 两山口1号隧道位于贵州省遵义县尚嵇镇境内,左线起讫里程为ZK32+660~ZK33+030,全长370m,右线起讫里程为K32+690~ZK33+045,全长355m,均为Ⅳ、Ⅴ级围岩,隧道存在不良地质,表现为岩溶,全隧道为微瓦斯工区。隧道区整体地貌为低山丘陵夹山间沟谷,相对高差最大约130m,隧道进出口均为直削式洞门。 2 隧道施工技术要点 2.1 防、排水施工技术 防、排水施工技术作为隧道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并通过工程结构的防水技术才可实现。工程结构防水施工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根据隧道所处的水文地质状况与隧道建设结构来实施,通常使用防、排、堵互相融合的方法进行设计施工。在隧道防、排水施工时,需严格检查施工缝和变形缝的施工材料,避免隧道出现渗漏。此外,为及时排除地下水,以及避免水沟内的水冻结,需把深埋的水沟设置到隧道施工建设中。 2.2 洞口工程施工技术 隧道洞口工程的施工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这么几个环节:(1)在对于洞口施工设计的层面上,我们应当尽可能的将其和附近的工程施工进行统筹安排,这样的话能够很好的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缩短工程完成的时间;与此同时,还应当尽可能的避免寒冷季节和雨季。(2)在对于隧道的洞口施工之前,我们应当尽可能的保证仰坡以及边坡的稳定性,还应当在第一时间处理危险的石头;与此同时,还应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断地开展监督以及预防工作。(3)在雨季即将到来之前,我们应当及时做好隧道周边排水系统的修建工程。(4)最大程度利用现场的环境,比如说在仰坡的坡面做好防护的工作,这样可以很好的保证隧道的洞口位于稳定状态之下。(5)在隧道开挖的时候我们要今早的进入山洞,这样可以很好的杜绝高边坡的状态;与此同时,还需要适当的减少施工对于山体的损坏,进而杜绝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 2.3 锚杆施工技术 锚杆施工技术属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项施工技术,同时也是其施工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隧道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控制其施工技术。首先,在利用锚杆钻孔进行施工时,要先应用岩凿机在隧道的预设点上实操作,操作时,需清除干净预设点上的杂质、铁锈等。其次,为防止岩屑影响到锚杆施工,在施工之前,要把锚杆孔洞、岩屑内的污染物清除干净,仔细检查孔洞整洁度,确保清洁度与规定要求相符,之后把事先备好的药包直接放进锚杆孔洞中,在放置药包时,需格外小心,在确保可把药包固定在锚杆孔内的同时,又必须保证药包没有发生变形及泄露。最后,把事先备好的杆体直接插入岩石孔道,使杆体和钢筋的网焊连接成一个整体。 2.4 喷浆施工技术 对于隧道施工而言,喷浆施工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湿喷法与潮喷法。其中,潮喷法的合理运用可以起到改善隧道施工环境的作用,还可减少速凝剂等的实际用量,具有相对较好的经济性;而湿喷法的喷射厚度在10cm左右,回弹力相对较低,可以提高混凝土粘结能力,支护效果显著,此外这种喷浆方法还可以充分发挥出隧道围岩自身所具有的承载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支护质量。喷浆施工中,需要对各技术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涉及到的技术指标具体包括:密实度、附着度、厚度以及强度。工程所用混凝土材料的规格与质量应满足实际要求,适当增加混合料配比,尽量减少外加剂用量,以有效提升混凝土材料的粘接性等使用性能。根据现有的施工条件和要求选择喷浆设备,所选设备的参数应满足相应规范,且始终具备良好工况,为隧道喷浆施工的顺序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做好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控制 3.1 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还处在比较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还没有进行精细化管理。这就造成了技术交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施工现场的实际内容和施工设计内容有较大出入。为了有效控制并消除隧道工程施工中的不利因素,提升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进一步增强隧道工程施工内容的精细化,一定要增强对于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管理,要通过更加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来增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3.2 严控施工安全 隧道施工必须始终遵循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控制。在此过程中,通风控制对于施工安全而言,至关重要,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参与施工的人员数量实施计算,隧道通风量计算公式为: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模板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工程共有分离式隧道两座, 其中: 兰头隧道左洞长 200m( 含明洞10m) , 右洞长235m( 含明洞10m) ; 塔石岭隧道左洞利用原53省道( 丽浦线) , 塔石岭隧道右洞长1105m( 含明洞 10m) 。 隧道设计均为左右分离式, 兰头隧道左、右线中心相距30~35m, 塔石岭隧道左、右线中心相距40m。 兰头隧道左洞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岩55m, Ⅲ类围岩42.5m, Ⅳ围岩102.5m; 右线隧道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岩79m, Ⅲ类围岩10m, Ⅳ类围岩146m。 塔石岭隧道右洞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岩154m, Ⅲ类围岩81m, Ⅳ围岩870m。 左右线隧道相距较近, 洞口施工时要采取弱爆破、设立防护网、临时限制左洞通行的方法, 保证行车安全和防止飞石破坏既有的道路、房屋等设施。 二、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本隧道情况, 采取”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的技术措施, 用风钻及台车打眼, 装载机配合自

卸汽车出碴。采用TZ系列子午加速式轴流通风机, φ1350mm软管压入式通风。砼集中拌和, 罐车运送, 泵送入模, 可调整体式模板台车进行二次砼的衬砌。 根据本工程的设计, 针对不同围岩类别, 分别采取以下施工方案: 1、对于Ⅱ类围岩( 除过明洞段) 对于明洞段, 先按设计开挖, 开挖采用风钻打眼, 岩石开裂机松动岩石, 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碴。开挖后应及时进行明洞砼的浇灌、回填土的施工, 以保证边坡的稳定。 对于洞中的Ⅱ类围岩, 临时加固措施为: 管棚注浆+Φ25中空锚杆( 长3.5m, 间距0.75m×1.0m) +Φ6.5钢筋网( 15cm×15cm) +喷射砼厚25cm+16#工字钢拱架( 间距0.75m) 作为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完成后, 进行监控量测, 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 及时进行防水层、仰拱及C30钢筋砼二次衬砌。 2、Ⅲ类围岩( 中风化岩层) 主要采取风钻打眼, 正台阶法开挖。拱部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用Φ22超前钢筋砂浆锚杆加固( 长3.0m, 间距1.2m×1.2m) +Φ25中空锚杆(长3.0m,间距1.2x1.2m)+Φ6.5钢筋网( 15cm×15cm) +喷射砼厚15cm作为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完成后, 进行监控量测, 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 及时进行防水层、仰拱及C30钢筋砼二次衬砌。

高速铁路隧道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 .......................................................................................................................... 编制依据 1第二章编制范围 . (1) 第三章工程概况 (1)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1) 4.1施工方案 (2) 4.2施工方法 (2) 4.2.1明洞段开挖方法 (2) 4.2.2台阶法 (2) 4.2.3.隧道围岩分级、开挖方法及衬砌支护形式 (4) 第五章施工进度安排 (5) 第六章爆破设计 (6) 6.1爆破方案 (6) 6.2钻爆设计 (6) 6.2.1光爆基本参数 (6) 6.2.2掏槽方式 (7) 6.2.3周边眼 (7) 页脚内容17

6.2.4掘进眼 (8) 6.2.5装药结构及堵塞方式 (8) 6.2.6炮眼布置 (8) 6.3爆破设计的优化及爆孔布置 (12) 第七章劳动力和机械设备配置 (12) 7.1劳动力配置 (12) 7.2机械配置 (13)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14) 第九章安全、文明施工 (15) 页脚内容17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摆龙村一号隧道设计图》; 2、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第三册《隧道附图洞门及洞口工程》;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6、《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8、《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 9、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站前4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编制范围 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镇东至白云联络线站前Ⅳ标(D1K64+770~D1K65+275)摆龙一号隧道。 第三章工程概况 摆龙村一号隧道位于贵阳市金华新区金华镇摆龙村境内,全长505米,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1K64+770、D1K65+275。该隧道为时速200kmⅠ级铁路双线隧道,隧道内线间距为4.6m。洞内采用重型轨道碎石道床,铺设Ⅲ型轨枕(2.6m)及60kg/m钢轨,轨道结构高度766mm。 隧区岩溶中等至强烈发育,隧道进出口右侧边坡顺层且洞身右侧围岩顺层偏压。洞身与梨木山断层平行,相距30~80m,洞身位于地下水垂直渗流带内,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4.1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隧道除明洞段为明挖之外,隧道暗挖段采用锚喷构筑法施工、光面爆破开挖。暗挖段根据围岩类别的不同分别采用IV级围岩采用台阶法,V级围岩采用台阶法+临时横撑。 4.2施工方法 4.2.1明洞段开挖方法 摆龙村1号隧道明洞段进出口各15m共30米。明洞段均采用明挖法施工。摆龙村1号隧道明洞基本处于强风化灰岩层,施工时采用挖机施工,每施工一个台阶立即进行喷锚支护。遇到有不易破除岩石的部位采用控制爆破开挖。 4.2.2台阶法 隧道开挖分上下台阶施工(除仰拱开挖外),上下台阶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施工做适当调整。微台阶长度宜控制在5米左右,长台阶不宜超过14米。本隧道施工段台阶法施工适用于Ⅳ、Ⅴ级围岩。 页脚内容17

岩溶地层中的盾构隧道施工(精)

岩溶地层中的盾构隧道施工 摘要:研究目的:岩溶地层中采用盾构法施工在国内尚属首次。盾构掘进中可能发生盾构机栽头、陷落,地层大量失水、坍塌,严重差异沉降而致隧道结构破坏等事故。对溶洞的空间分布、大小及充填情况,溶洞处理,盾构掘进技术措施3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保证施工及运营安全。 研究方法:采用多种勘查手段分析岩溶地层,充分注重盾构机及盾构施工的特点,比选、优化设计施工方案。 研究结果:顺利完成岩溶段盾构隧道施工,验证了勘查及加固方案,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研究结论:综合运用多种探测方法对探明溶洞的分布很有成效;根据盾构施工特点制定地层加固方案并有效实施以及对盾构机设计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并采取相应的掘进技术措施都是适宜的。 关键词:广州地铁;岩溶地层;盾构施工 广州轨交通5号线草暖公园—小北站区间,在F1、F2两断裂带间地石炭系灰岩地层149.105m(YCK7+903.505-YCK8+052.610)范围内,详勘阶段有7个钻孔揭示存在溶洞。 但由于钻探孔间距(约20~40m)过大,未能完整揭示溶洞的大小、分布及充填物的物理力学性质。 经对草暖公园—小北站区间整体地质与环境的综合分析,确定其区间隧道(埋深22.86~24.30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而在岩溶地层中采用盾构法施工在国内外尚属首次。盾构掘进中可能发生盾构机栽头、陷落,地层大量失水、坍塌,严重差异沉降而致隧道结构破坏等事故。 为确保施工及运营安全,对溶洞的空间分布、大小及充填情况,溶洞处理,盾构掘进技术措施3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1 运用多种勘查方法,探明溶洞情况 根据目前可行的勘测手段,为切实探明溶洞的分布与填充状况,拟定以钻探为主、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探测方案。即: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面物探(总体探查溶洞分布情况)加密钻孔(直观掌握溶洞及充填物状况)电磁波深孔CT(在钻孔间加密剖切面勘查,判断边界)综合判断后结合注浆孔布置补孔探测。 1.1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 对YCK7+880~YCK8+035范围内纵向进行探测,共设计物探剖面6条,剖面长均为177m(详见 图2)。每条剖面均有2个基点控制。 勘察的结果表明,本区地下有4处岩溶发育区(见图1)。据其成果将勘察范围划分为5个区域单元进一步深入勘察。

熔岩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西南地区岩溶地区隧道施工 ---技术总结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山峦起伏,四季雨水充沛,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对可溶性岩层进行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各类形式的溶蚀现象,这种喀斯特地质多表现为溶岩、溶腔、裂隙、裂谷等地质,不良地质有岩溶、顺层偏压、淤泥、特殊岩土等,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条件较差,雨水多,铁路隧道施工难度大,安全要求高。 这种溶蚀对隧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期溶蚀使得隧道结构物局部或者全部悬空,溶蚀对运行期隧道结构也有不利影响,同时也增加了隧道施工难度;如溶洞、溶腔等填充物外涌,给施工现场造成困难和安全隐患;下大雨或雨季来临,洞内掌子面泥水四溢,时有掉块、坍方、冒顶,洞内施工更加困难。所以,在溶蚀地质施工铁路隧道,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对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尤为重要。 下面以息烽县郁家坡隧道坎坎坷坷、极为艰难的施工经历为例,总结出以下6点在溶蚀地质隧道施工的心得经验。 郁家坡隧道位于云贵高原黔中东缘息烽县,隧区内海拔大约有950-1200m,为低中山地貌。隧道埋深10-100m。区内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分干湿两季。 隧址区高坡陡,地表径流条件好,大气降雨多沿坡面排入沟中冲走,地表水较少,主要以季节性水流为主。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毫米。 郁家坡隧道设计全长806m,地处岩溶发育地区,而且多处浅埋、偏压。2013年6月1日开工,计划2015年5月底完工,工期24个月,采用单口掘进(隧道进口),早期开挖时掌子面经常有涌泥、坍方,甚至隧道冒顶发生,工程进度非常缓慢,2014年11月底,18个月进尺累计不足200m,每月进尺不足10m,原因是大部时间花在处理涌泥、塌方、冒顶等工程事故上面。为保证隧道按期完成,不影响铺轨工作,就必须加快速度,于是监理和施工方一起仔细认真调查分析影响进度的各种原因,最后研究决定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改进:

某隧道的施工技术研究及建议

某隧道的施工技术研究及建议 摘要:在隧道工程施工中,洞口严重偏压联拱隧道是施工中控制的难点,对洞口偏压段塌方和地面沉降的控制是隧道施工中需要我们去设计研究的重点。本文在介绍研究区基本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隧道周边岩土体力学参数及隧道围岩的力学性质指标,对隧道的平、纵线形施工、洞身衬砌施工以及中隔墙分别进行施工技术研究,并在最后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隧道工程;连拱隧道;岩土力学参数;施工技术研究;结论和建议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其中交通是我国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隧道工程也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方向,有时候我们在隧道施工方面会遇到洞口严重偏压的连拱隧道,这种隧道在施工中控制中需要格外重视,且对这种隧道洞口偏压段塌方和地面沉降的控制也是隧道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与设计。因此,本文以红龙山隧道为工程实例,在地质环境背景资料和岩土体力学性质参数的基础上,对隧道施工各个方面分别进行设计和研究,最后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监理技术文档 1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 1.1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分析隧道区位于黄龙花炮厂旁的山体,有乡村公路至隧道附近,交通方便,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溶蚀型低峰丛地貌;隧道区内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之普定向斜北西翼,经调查场区内未发现断层通过,综合地层产状为290°∠16°,地层属于缓倾角岩层构造形式。 1.2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为岩溶裂隙水及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雨向下补给第四系松散土层,并向下层基岩节理、风化裂隙运移,向山体低洼带排泄,所以本地区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没有腐蚀性。 1.3不良地质现象分析隧道区地表未见大型岩溶分布区,强风化岩体节理很发育,将岩体分割呈碎块状、角砾状,而白云岩沿节理面产生的不均匀风化及部分地段易沿节理面、岩层面产生溶蚀,存在隐伏岩溶的可能性较大,对隧道开挖有一定影响,建议加强超前预报工作。 1.4场地活动稳定性分析隧道区的场地活动稳定性分析在施工前也非常重要,根据相关资料了解隧道区覆盖层厚较小,下伏基岩岩体较完整,隧道场区整体稳定,适宜建设隧道;并且根据相关资料了解,可知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且场区无新构造运动迹象,因此本隧道场区整体基本稳定。 2岩土体工程特性分析及围岩施工

隧道岩爆施工方案

目录 1 编制说明 (2) 1.1编制依据 (2) 1.2编制原则 (2) 1.3编制范围 (3) 2 工程概况 (3) 2.1线路概况 (3) 2.2隧道主要工程量 (3) 3 岩爆的特点及辨识 (4) 3.1岩爆的基本特征 (4) ⑤岩爆主要发生在埋深较大,所处岩层性状较单一,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能较高,能储存一定的应变能量。 (4) 3.2岩爆产生的条件 (4) 3.3判断岩爆发生的应力条件 (5) 3.4地应力计算与隧道岩爆预测 (5) 3.4.1XX (5) 3.4.2XX (6) 3.4.3XX (6) 3.4.4XX (7) 4、岩爆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9) 4.1总体施工方案 (9) 4.2超前地质预报 (9) 4.2.1超前探孔 (10) 4.2.2地质素描 (10) 4.3加强光面爆破控制,提高爆破效果 (10) 4.4加强初期支护 (11) 4.4.1轻微岩爆区 (11) 4.4.2中等岩爆区 (11) 4.5超前应力释放 (12) 4.6加强高压水冲洗 (12) 4.7加强效果检测 (12) 4.8岩爆发生时的处理措施 (12)

4.9、岩爆防护开挖台架 (13) 5、安全防护措施 (14) 5.1成立岩爆预防及救援小组 (14) 5.2安全防护措施 (15) 5.3洞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6) 5.3.1钻爆作业安全措施 (16) 5.3.2人员及机械防护措施 (17) 5.3.3洞内作业救援逃生措施 (17) 隧道岩爆防治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⑴、《XXXXX标招标图》;《XXXXX两阶段施工图》; ⑵、国家和交通部现行有关工程的设计规范、施工指南、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安全技术规程; ⑶、国家和四川省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 ⑷、现场详细的施工技术调查资料; ⑸、施工单位资源状况、施工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 1.2 编制原则 ⑴、贯彻执行国家、交通部、当地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

卧佛山岩溶隧道施工方案探析

卧佛山岩溶隧道施工方案探析 发表时间:2016-07-29T17:18:23.8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0期作者:刘云鹤 [导读] 本文通过对卧佛山岩溶隧道地质水文条件的分析。 中铁十二局集团四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卧佛山岩溶隧道地质水文条件的分析,对施工中由于溶蚀而可能导致的坍塌、突水、突泥等难题进行研究,在保证隧道安全施工时,有效的主要施工工艺方面作出了探讨总结,对类似岩溶隧道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工程概况 京包铁路集宁至包头段增建第二双线工程卧佛山隧道,位于内蒙古卓资县境内,丹拉高速公路卧佛山隧道东北侧300米,平行于公路隧道穿越卧佛山中前部。隧道最大埋深250m,全长2460m。 本隧道不良地质为岩溶:隧道通过地层主要是太古界大理岩,局部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经地表调查发现,岩体中发育一定岩溶现象,以溶孔、溶隙为主,偶见小规模溶洞。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坍塌,突水、突泥及基础下沉等地质灾害。 2、隧道施工方案 2.1总体施工方法 (1)施工前根据设计资料,对隧道沿线地表进行调查,对可能危害及结构安全的漏斗、落水洞,进行回填夯实,对一些洼地要尽量进行截堵,防止地下水通过各种渠道进入隧道,危及施工。 (2)加强地质监控预报工作。采用TSP-202地质超前预报系统进行地质预报,结合超前钻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施工方案及技术对策,做到心中有数,使施工处理有备、有力、有序。 (3)、对岩溶、破碎带、断层等不良地段的施工采用段台阶施工,用以人工辅以小型机具(风镐等)开挖,必须采用爆破开挖时,要采用微震控制爆破技术严格控制爆破规模,减少振扰。严格按照软弱围岩“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 (4)、根据溶洞分布、类型、岩层的稳定程度和地下水流情况,分别采取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 (5)、严重软弱(如溶泥)、破碎地段,采用超前预注浆或长管棚注浆超前加固措施,富水地段采用双液注浆加固,同时封堵地下水。 (6)、施工前对地表进行详细勘察,注意研究岩溶状态,估计可能遇到溶洞的地段。 (7)、当施工达到溶洞边缘,各工序应紧密衔接,如加强施工支护与及时施做衬砌混凝土,同时设法探明溶洞的形状、范围、大小、充填物及地下水等情况,据以制定施工处理方案和安全措施。 (8)、施工中准备足够数量的抽排水设备。 (9)、施工中注意检查溶洞顶板,及时处理危石。当溶洞较大较高时,应设置施工防护架或钢筋防护网。 (10)、溶洞未作出处理方案前,不要将弃渣随意倾填于溶洞中。 (11)、处理情况复杂的溶洞,要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制定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2.2主要施工技术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洞口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先施做护拱混凝土,然后施做暗洞超前大管棚,随后进入暗洞施工。暗洞开挖根据围岩情况,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弧型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必要时采用CRD法施工,每循环进尺控制在0.6m以内;Ⅳ级围岩地段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必要时预留核心土,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m以内;Ⅲ级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开挖,必要时采用三台阶法施工,每循环进尺控制在2.5m以内;Ⅱ级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每循环进尺控制在3.0 m以内。 3溶洞处理关键的施工技术 3.1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在未探明前方的地质情况之前,为防止前方出现涌水突泥情况发生,首先保留并加固坍塌体,依靠坍塌体支撑掌子面,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立即对掌子面进行封闭。采用喷射C20钢纤维混凝土封闭坍塌体表面,厚度20cm,掌子面前方自溶腔内涌出块石、碎石夹黏土等充填物稳定掌子面的作用,坍塌体暂不挖除。 3.2施作套拱和大管棚。为保证施工安全,拱部采用φ108大管棚超前支护并注浆加固溶洞填充物,形成稳定的固结体,使周围地层的力学性质得以改变,稳定性能加强;管棚尾部设钢格栅混凝土套拱,前端打入稳定岩层,形成有效的“棚护”作用。 首先施作导向墙,导向墙长度1.5m,厚度80cm,采用两榀格栅钢架定位,并起到增强刚度的作用,在钢格栅架上焊接37根1.5m长φ127的无缝钢管作为导向管,间距及外插角同大管棚,完成后浇筑C25模筑混凝土。大管棚37根,每根20m,外插角5°,环向间距0.3m,注浆材料采用1:1的水泥浆,注浆压力0.8~1.0MPa。 管棚钢管采用φ108无缝钢管,节长3m或6m,第一根钢管加工成锥形,采用丝扣连接同一截面接头不超过50%,相邻钢管接头相错距离不小于1m,机械顶进。钢管前部四周钻孔注浆,孔径15mm,间距15~30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1.5m止浆段不钻孔。 3.3洞身开挖及支护。注浆完成后洞身采用微台阶法开挖,台阶长度3~5m,开挖后立即施作初期支护结构,并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3.3.1初期支护采用加强支护参数。参数如下:全环设I20b工字钢加强支护,间距@=0.6m,拱部增设φ42小导管注浆加固溶洞填充物,每根长 4.0m,间距1.0m(纵向)×0.8m(环向),C25喷射混凝土厚度25cm,φ8钢筋网片间距20×20cm。溶洞处理段围岩大部分为溶洞填充物,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对于石质围岩采用松动爆破开挖,以尽量减少对溶洞填充物的扰动,避免引发二次坍塌。 3.3.2边墙及基底加固处理。对隧道顶部加固及进行注浆处理仅能保证隧道拱部开挖安全,边墙及基底围岩力学性能得不到改变,并且受到过扰动,极有可能发生坍塌事故;另外即使安全溶洞段,也会因为溶洞段与溶洞前后围岩性质不同,使后期隧道二次衬砌受力不同而造成不均匀沉降,造成衬砌开裂,甚至影响到行车安全。因此必须对边墙及基底进行加固处理。

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技术措施

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技术措施 在施工岩溶地段前,必须根据设计文件的地质资料、超前预报资料和现场实际,查明岩溶分布范围、类型情况(大小、有无水,溶洞是否在继续发育、以及其填充物)、岩层的稳定程度和地下水流情况(有无长期补给来源、雨季水量有无增长)等,对岩溶裂隙地层较富水地段,采用注浆堵水、限量排放,分部开挖,及时封闭,加强量测,注意安全。对隧道穿越溶洞地段分别以引、堵、越等措施进行处理。 1.注浆堵水 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测与预报手段确定注浆地段,通过注浆封闭加固,提高岩体完整性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结构体,形成围岩注浆固结圈,以限制排水量,实现控制排放,并与喷锚支护一起共同保证施工期间洞室稳定及安全。 注浆方式采用超前预注浆、后注浆、局部注浆、补注浆四种形式。超前预注浆,每一循环长度30m,注浆加固范围为:正洞为衬砌轮廓线外5~8m;后注浆为开挖后全断面径向注浆加固支护;局部注浆分为:局部超前注浆、开挖后局部径向注浆等几种。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探明的局部岩溶实际分布(定位、定量)或开挖后地下水渗流状态分别采用。补注浆为按上述三种注浆方式实施后,仍未达到设计要求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注浆手段一种或多种补充注浆。 在注浆实施过程中,根据地质超前预报及揭示的地质信息。注浆工艺、注浆效果及浆液的可能性、结石强度、耐久性及注浆前、后承 压、水量变化特征等注浆施工资料和相关科研阶段成果适时对注浆方式、注浆范围、注浆标准、注浆材料等予以调整。 2.引、堵、越等技术措施 引排水:当溶洞有水流时,不得堵塞水流通道。查明水源流向及其与隧道位置的关系后,采用暗管、涵洞、盲沟等设施进行疏导。 堵填:对已停止发育、跨径较小、无水的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关系及其填充情况,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根据地质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加深边墙基础。拱部以上空洞采用喷锚支护加固,或加设护拱及拱顶回填的办法处理。该措施必须慎重选择。 跨越:当溶洞较大较深时,采用梁、拱跨越。但梁端或拱座应置于稳固可靠的基岩上,必要时用圬工加固。隧道在不同的部位遇到溶洞的跨越措施: 当隧道一侧遇到狭长而较深的溶洞,则加深该侧的边墙基础通过。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一、总体方案 (一)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不)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布置 隧道根据施工现场场面状况,采用单向掘进,隧道进口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从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三)总体方案 根据磐南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确定Ⅲ类围岩采用正台阶开挖法施工,Ⅳ类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隧道出渣采用侧翻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初期支护施作及时可靠,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高速支护参数。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隧道施工测量控制 为保证隧道贯通精度,拟定如下测量控制方案: 1、地表平面控制 (1)为保证洞口投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洞口附近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精密控制网点。(2)地表控制网经过多次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2、洞口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地传递到洞内,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1)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二个稳固的导线控

岩溶与岩溶充填物地质隧道施工_secret

岩溶与岩溶充填物地质隧道施工 据中国新闻网于2007年12月18日公布的消息,中国现在大概完成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里程40%左右,约53000公里,通车里程位居世界第二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深受交通不便之苦的重庆人,多么渴望冲出大山,踏上平坦大道,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在2007年底,重庆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1049公里。认真回顾总结在山岭重丘区修建长大隧道的施工经验,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水江至武隆段,尤其是由BJ1总监办(西安方舟)监理的9个标段,全部位于武隆县的大山地段,武隆县地形、地质、地貌复杂,属“喀斯特”地形地貌,号称“地质画廊”,在这里修建高速公路,有人认为是“五毒俱全”,难度极大。应当说名副其实,并不夸张。 一、工程概况 由我单位担负施工的B8合同段,管区起讫里程:右线K27+835~K30+945.036长3110.036m,左线ZK27+800~ZK30+944.098长3144.098m;合同价:1.46921498亿元;管区内主要工程为xx特长隧道,位于重庆市武隆县xx镇一心村和刘丰村2社之间,隧道进口位于一心村,距xx镇约1.5公里;隧道出口位于刘丰村2社,距xx镇中心约2公里。进口有原老319国道公路从xx水泥厂的厂区北侧通过,至郭溪沟电站的支公路与之相连。出口西侧有武隆至南川省道公路穿过,并有简易公路直达隧道口。xx隧道右洞K27+845~K30+895,长3050m,左洞ZK27+800~ZK30+899.38,长3099.38m;衬砌内轮廓线:限宽10.5米,限高5米,三心圆曲墙半圆拱设计,拱部半径5.5米,边墙半径8.5米,净宽10.79米,净高7米,内净空面积64.25平方;主要技术指标: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设计交通量:2009年9228辆/日,行车道宽度:2×3.75米;隧道中部有半径为4000米的圆曲线,在进口有半径为50000米的竖曲线,其余为直线,由进口向出口方向为1.95%的纵坡,下坡;隧道内设计有4个车行横洞,9个人行横洞,30千瓦的风机近期为16台; xx隧道进口顶部为灰岩形成的陡崖,崖高560米,陡崖岩体在自然风化应力及岩体自重的作用下,岩体发生变形及断裂,顺陡崖岩体的边缘形成卸荷裂隙,随着裂隙的加深加宽,在构造裂隙的共同作用下,岩体最终被切割脱离母岩,形成危岩,稳定性差,在进行洞口施工放炮的影响下,有产生局部岩块崩塌的可能。陡崖下面就是郭溪沟河,河对面又是陡崖,进口出洞紧接着B7标的郭溪沟中桥,中桥过去又紧接着是羊角隧道的出口,场地非常狭窄,在设计文件和合同文件中明确指出进口就不存在进洞作业的可能。

浅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毕业论文

浅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Abstact (2) 目录 (3) 1 绪论 (6) 1.1 浅埋隧道的简介 (6) 1.1.1 浅埋隧道的判断 (6) 1.1.2 浅埋隧道的特点 (6) 1.2 浅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现状综述 (7) 1.2.1 国外的现状 (7) 1.2.2 国浅埋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7)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方法和容 (7) 1.3.1 研究意义 (7) 1.3.2 研究方法 (8) 1.3.3 研究容 (8) 2 浅埋隧道施工工艺及特点 (9) 2.1 明挖法 (9) 2.2 盖挖法 (10) 2.2.1 盖挖顺作法 (10) 2.2.2 盖挖逆作法 (12) 2.2.3 盖挖半逆作法 (14) 2.3 浅埋暗挖法 (15) 2.3.1 浅埋暗挖法简介 (16) 2.3.2 浅埋暗挖的优点 (16)

2.3.3 浅埋暗挖法施工步骤: (16) 2.3.4 浅埋暗挖法的核心技术 (17) 2.3.5 浅埋暗挖常用施工方法 (18) 2.4 盾构法 (22) 2.4.1 盾构施工流程 (22) 2.4.2 盾构施工法优点 (23) 2.4.3 盾构施工法存在的缺点 (23) 2.4.4 盾构法施工适用围 (24) 3 浅埋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25) 3.1 明挖法施工技术要点 (25) 3.1.1 放坡开挖技术 (25) 3.1.2 型钢支护技术 (25) 3.1.3 连续墙支护技术 (27) 3.1.4 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技术 (27) 3.1.5 土钉墙支护技术 (27) 3.1.6 锚杆支护技术 (28) 3.1.7 混凝土和钢结构支撑支护方法 (29) 3.1.8 明挖法三种基本类型: (29) 3.2 盖挖法施工技术分析 (30) 3.2.1 盖挖逆作法的施工计划 (30) 3.3 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要点 (31) 3.3.1 浅埋暗挖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31) 3.3.2 常用的辅助工法 (32) 3.4 盾构法施工 (34) 3.4.1 盾构法施工准备工作 (34) 3.4.2 盾构施工变形与沉降控制 (34) 4 工程应用分析 (36) 4.1 工程概况 (36) 4.2 浅埋土质地层施工基本原则 (36)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2.3.5.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2.3.5.1.隧道工程概况 2.3.5.1.1.隧道里程长度及围岩状况 本标段共有隧道17座, 全长41141m,占本标段线路总长的82.44%。设计行车速度为120km/h,长度1km及以上的隧道单线铺设无砟轨道,新正阳隧道洞内局部设置重型有砟轨道,铺设碎石道床。其中新细塘湾隧道全长4817m,占标段总长的50.24%,是控制本标段工期的关键,新正阳隧道全长3508.5m,占标段总长的36.59%,是本标段的重难点工程。隧道工程概况详见表2.3.5-1。 表2.3.5-1 隧道工程概况表 新正阳隧道全长3508.5m,隧道洞身通过地层为白垩系上统正阳组(K 2 z) 砾岩;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 1j)灰岩,大冶组(T 1 d)灰岩夹页岩;二叠系上 统长兴组及吴家坪组(P 2c+w)灰岩加煤层,下统栖霞组及茅口组(P 1 q+m)灰岩, 下统梁山组(P 1l)页岩加煤层;泥盆系上统水车坪组(D 3 s)页岩夹砂岩;志留 系上统罗惹坪组(S 2l r)页岩。隧道整体上为单斜构造,P 1 q+m地层中发育姚家盖 正断层。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可溶岩段落地下水发育,进口段志留系地层及二叠系梁山组地层中地下水不发育,水质具有侵蚀性。洞身位于岩溶水垂直循环带。不良地质为岩溶、采空区及瓦斯,隧道岩溶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方家湾隧道全长240m,隧道洞身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 4 dl+el) 粉质粘土,下伏基为白垩纪上统正阳组(K 2 z)砾岩。区内地质结构简单,隧道处于地下水不发育,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雨量影响明显,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隧道出口端岩溶发育。动身工程地质较差。隧道进出口端地质较陡,基岩出漏广泛,岩层产状平缓,节理较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新细塘湾隧道全长4817m,隧道区内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 (Q 4dl+el)粘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正阳组第二段(K 2 z1)砾岩;侏罗纪中 下统珍珠冲组綦江组(J 1-2q+z)泥岩、灰岩;三叠系上统须家河(T 3 x)页岩夹灰 质页岩、泥岩夹砂岩;中统巴东组2段、3段及4段(T 2b2、T 2 b3+4)白云质灰岩、 灰岩及泥岩。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无较大的含水层,主要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 松散土层中的空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整体地下水不发育。地表水有侵蚀性,侵蚀等级为H1, 高家堡隧道全长1023m,隧址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 4 dl+el)粉 质粘土,滑坡堆积体(Q 4 del)粉质粘土、碎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纪中下统珍 珠冲组,綦江组(J 1-2q+z)泥岩夹砂岩,东岳庙组(J 1-2 d)泥质灰岩夹页岩。地 表水主要以塘水、水田水及沟水为主。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内的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上部土层中,水量有限主要受大气

岩溶隧道地下水防治施工技术

客运专线岩溶隧道地下水防治 摘要:岩溶隧道地下水是导致隧道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合理的地下水防治方法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基础,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岩溶隧道地下水处置的基本原则和工程对策,提出了对岩溶隧道地下水处置的建议。 关键词:隧道;地下水;防治 0.引言 造成隧道工程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就是岩溶与地下水,高压富水岩溶地层是经过地表层水以及地下水在补给、渗漏、循环以及径流过程中,可溶性岩层受到了物理破坏作用和化学物质溶解,使之形成了一种特殊性的地质环境。隧道穿越高压富水岩溶地层,由于地下水的渗透性和对岩层的侵蚀作用,极易发生涌水、突泥、坍塌等地质灾害,也造成了对地下水资源的浪费。如何解决富水岩溶隧道灾害防治和对地下水的有效利用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依托工程实践,应用超前预报、超前钻孔、超前帷幕注浆及地下水引流利用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以期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工程背景 DK593+466.41~DK623+941,该项目施工任务共30.520km。全长20761m,管段内共12.5座隧道。属云贵高原剥蚀—溶蚀低中山、低山丘陵和高原盆地地貌,沿线主要位于云贵高原及边缘过渡地带。岩性主要是灰岩、白云岩类可溶岩,板岩、泥岩、砂岩、页岩及煤系地层相间分布,局部地段有玄武岩分布。不良地质主要有岩溶,且岩溶发育。线路穿越可溶性碳酸盐岩地层,地下形态主要是溶洞、落水洞等。地下水入渗条件较好,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在开挖过程中经常遇见地下岩溶洞穴、溶洞以及岩溶裂隙水等,并伴随着突水、突泥,且出水点多而分散。其中以茅坪山隧道涌水最为严重,最大涌水量可达到72200m3/d。地质灾害风险极大,岩溶水防治是隧道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2.溶洞水处理的基本原则 在溶洞处理过程中应本着"方案合理、结构安全、保持水土环境、施工易操作、工程成本低"的原则,确保隧道通过岩溶地段时顺畅安全。对于岩溶水的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