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赵晨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一、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

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是从对城市形态的认识开始的。影响城市形态的动力因素极其复杂而又扑朔迷离。应当看到城市组成因素的多元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城市的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是一种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其相关性不像数学中那样一一对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兼容性,即使是较容易被我们认知的城市物质形态也是极其复杂的。正如亚历山大以数学集合论提示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城市物质形态,他认为城市并非树形结构,不易理解和处理,城市好似关网络形,充满复杂、多样的联系,具有有机性,难于想象且不易处理。

然而,城市建设者并不是面对抽象的城市概念,城市设计也不是空中楼阁般的理论幻想。当建筑师接受业主委托,面对所处的基地时,所谓城市设计的工作实质上就已经开始了。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城市设计是指达到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等目标在形体方面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三层次的内容,一是工程设计,指某一特定地段上形体环境的创造;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功能上有联系项目的形体;三是城市或区域的设计,包括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城更新改造等等的设计。”我国,一般是指前两个层次的内容。

作为应用层次上的城市设计,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更注重实证上的内容,更注重设计的基本准则和技法上的可操作性。因此我们认为现实的途径是深化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念,以不断的工程实践去体味复杂的城市设计内涵,以务实的研究态度去体会城市设计的内容。从宏观上讲,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连接点。其背景为社会结构、经济实力、民族传统、城市功能、土地效用等城市形态要素,以科学理性方法,研究城镇基地上物质要素的相对时空关系。

从微观上看,设计的主体对象是人,城市设计是在对人的行为模式及行为心理的分析、认知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建筑环境设计,即把城市形态要素按有序有情的原则建立秩序,使之符合社会中人的工作、生活的多种要求。可以认为一切涉及城市内外部空间构成的均属城市设计的范畴。

二、地段特点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诸多层次,都有其相应的观点和方法,环境的概念适用于城市设计的所有层次,。这里“环境”是指城市设计的前提和结果,“地段特点”就是城市环境的具体表现。建筑师虽不可能左右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但形体方面的构思如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建筑师以自身工作成果参与到城市发展中的具体表现。城市特定地段中,其环境特征表现在许多方面,对这些因素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功能的分析认识,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正如K·林奇所言:“反映地段特点要比反映时代精神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必将在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

地段级建筑构成可以看作是城市形态的最小体现单位,是城市片断在某种结构关系中的组合单位。这里所说的地段特点是环境特征的集合,并可为我们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框架,因为环境正是建筑单体或群体构成城市整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筑师创造的高效、优美环境,不可能大及整座城市,但至少可以在“地段”这一等级的空间构成单位中发挥作用。因此,地段特点是建筑师以建筑设计介入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其鲜明与否的检验标准不在于该地段的地理特点,而在于人们对这一地段新的记忆和辨认程度。建筑师以工程

手段使人们加深对该地段特点的认识,注意到过去曾经忽略的一些显著差别。那么城市的建设随时间推移而不断积累,地段特点将不断增强。”(《大英百科全书》)

在实践的环节上,城市设计的工作应以具体实在形式展开。建筑师的工作成果-----城市中的建筑------其构成需要遵循一定的“城市语法”,并首先与所处的地段发生关系。所谓地段特点的概念包括它所处的基地地理条件、人文和社会环境、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限定因素,它是城市设计工作的出发点,以其特定的内涵限定建筑形体并最终以建筑及其环境来呈现其特色。

城市设计应注重城市实体构成-----建筑、建筑群体及相关环境,其内涵包括建筑的内外空间,外延则包容组成城市并维持城市运转,能为城市设计确定取向的种种依据。这些依据如商业繁华地段、交通地段、古迹保护地段等,可以看出,每一城市地段都具如下特征:①是城市总体结构中的一部分,但可以折射出城市的秩序,正如细胞之于生命,分子之于物质;

②地段本身具有某些共同的连续特征,是观察者心理可以进入,可以从内部去认识的;③同一地段可以拥有不同属性的主题。主题可以共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强化地段特征。如古城保护与商业繁华地段,交通繁忙与城市标志性景观地段之间虽具不同属性,但可以共存。

任何城市地段,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特殊的”,是不同物质存在与人类活动的混合体,它的特殊性虽给设计人员带来了限制,但也提供了可能的机会,因此地段特点必将反映在建筑构成特征中。建筑与地段的对应关系在建设活动中不外乎两种形式:①建筑地段既定,建筑内容,如功能、性质、而已、规模的确定;②建筑内容确定,建设地段的选择。实际工作中,良好、高效的城市环境的形成,有赖于上述两者的相互联结,优化组合。建筑物作为人类活动的容器,以相对固定的形态存在,它的形成与所处地段发生直接关系,而新建筑的落成,新内容的介入,对环境又发生反作用。这一过程体现出地段特点与建筑活动,条件与结果的互动作用。

三、地段特点的认知

对解决建筑活动与其所处地段环境的关系问题,只有普遍的原理,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建筑师的职责在于把握地段特点的主要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做出适当的取舍。对于城市特定地段特点的分析,首先要建立在城市的总体观上。

现在的众多理论体系对于城市的总体认知,是颇有裨益的。较有代表性如艺术论-----将视觉形象的完善追求作为唯美主义城市建设的最高目标;分析论------以“图”----“底”转换的格式塔心理分析作为认知城市空间的理论根据和方法;经验论----强调公众对城市环境的使用和体验,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城市的物质构成;实用论------认为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以土地利用强度与经济效益的高低作为确定城市发展状况的标准。上述各说,各有侧重,只有在综合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建立较为全面的视角。

微观的认识则应以实地探查、了解具体脉络关系和相关数据(K·林奇曾罗列近百条)的方法展开。对城市形态诸要素的认识包括以下方面:

实行:空间中的三度体积感,建筑的实体要素及其组合,涵盖了人的各种活动,构成了城市从功能实现到景观的实体存在。

空间:实体与空间互为环境,朴素支持而存在,建筑空间、城市空间如广场、道路等不仅是

实现城市功能的实质内容,而且是精神活动的载体。

界面:实与空物质上的联系,对于观察而言,它被定义成限定手段,因此,其手段处理效果比其他功能表现得更重要一些。某种意义上,把握了界面也就把握了空间。

脉络:更注重建筑构成与城市形态构成之间的关系,虽然表现为物质形态构成间的朴素关系,但实质上是行为主体------人的行为、心理特征在城市结构各层次的反映。城市形态结构的脉络关系隐蔽、含蓄,不易被认知,而地段作为城市总体的组成部分,全方位地沿袭上述组织关系,并体现为更具体的地段脉络关系。地段中的“群体建筑并不是单位建筑算术的集合,而是经过很好脉络化、内部化的建筑”。从宏观和微观的尺度把握了地段特点,也就为新内容的介入找到了存在的契机。

宏观上加强对城市的总体认识,微观上把握地段的特点,城市设计在引入新的建筑内容时,应遵循城市生长所表现出的有机原则:

整体性:城市发展的共时性,决定城市空间形体要素间的紧密关联,就像机械运动中互动的齿轮,相互制约、相互推动,在构成形态上体现出整体的秩序。与雕塑、绘画的不同之处在于,建筑群体的列置要形成一定的关系才有存在的意义。在城市特定的地段中,建筑形态构成的环境秩序表现为一定的主题,在一定范围内被公众认同。新建筑内容介入时,应体现出对这一整体性主题的尊重。

连续性:对特定地段而言,城市发展的历时性,使物化的人类生活----建筑形态亦表现出主题的连续,它的功能、空间、形体、细部、色彩、象征等构成该地段在功能、景观上的连续性特征。

识别性:人们在认识和体验内外部环境时,把功能、形象及其组织上的清晰易辩当作首发目标。在纷繁复杂的城市环境中,清晰易辩不仅给人以安全感,而且可以增强人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因而建筑形象与其所处地段中其他城市内容结合而形成的图形,只要清晰易辩,就易为人们所理解,给人的行动以支持。

多样性:多样性与整体性并不矛盾。城市环境中建筑的建造不仅仅是其物质功能的实现,更应体现城市多方面的内涵。就其特定地段而言,它的形成与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城市设计应当担负起满足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要求的任务,其表现形式必然也是多样的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随着万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万源城市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深入,城市发展和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近几年的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城市特色面貌建设平庸无奇,千城一面,似曾相识,城市风貌特色不明显,缺乏个性,“特色危机”已成为现时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热门话题。 万源市委、市政府充分意识到特色风貌的遗失,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人居环境的提升。为全面落实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优化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个性气场,提升城市内在品位和总体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务实创新、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山青、水秀、地干净、物整洁、人文明”的森林万源、生态万源、宜居万源目标,高标准开展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委托陕西中晟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万源市城市总体特色风貌规划》,构建以后河为轴心、新老城区功能配套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 同时,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应严格坚持“五项”规划原则:一是把握整体、突出重点原则。首先要把握城市总体环境风貌、总体空间形态、廊轴系统、色彩体系、山体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并在总体控制的原则下,突出重点,突出本次规划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通过滨河景观的打造、外围山体景观的保护及营造,城市重要节点的强调来塑造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二是继承、尊重、展望原则。风貌特色规划不仅要继承和延续万源城市的历史脉络、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外,而且更应强调万源山地城市的现实情况,尊重万源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体景观,在继承、延续、创新的同时,还要展望未来,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有深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三是特色、文化、个性原则。每一个城市都得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万源城市的山、水、城、人等主要体现实体,是万源城市魅力的体现,加之文化、历史、风情等是万源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名片。四是生态优先、环境利用原则。万源城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人在山水中”是万源城市的鲜明写照。规划在保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资源,通过显山、露水、增绿、透脉、弘文、辟场、留廊等手段,打造山、水、城、绿相融的川陕魅力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五是系统规划、动态塑造、弹性实施原则。万源城市的风貌特色塑造必须通过系统的整体规划,由于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欠帐较多,所以城市特色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只顾眼前利益,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动态的过程,同时在实施中要有弹性,要留有余地,保证规划的有效和顺利实施。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特色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特色设计 提要:本文结合漳州城市规划,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城市特色的营造:1、城市建筑特色。2、城市环境特色。3、城市人文特色。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特色 The Feature Design Of City Planning Abstract :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creation of city feature combining with Zhang Zhou city planning in three hands : First , the feature of city building. Second, the feature of city environment. Third, the feature of city culture. Keyword : C ity planning City feature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当前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均是空前的。但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比如许多城市的建筑千楼一面,毫无特色;商业街区面貌雷同;在不同的城市中经常会看到似曾相识的街道、建筑等等。如何使城市面貌各具特色,是当代的规划师、建筑师,在新城市的规划设计或是在旧城区的改造规划中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确立城市性质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任务,它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起着指导作用,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而一旦确立了城市性质,就必须对各类建设用地做出道路、绿地等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提出各地块的建筑形式、体量、色彩和风格等方面的要求,这便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任务。承担详细规划的规划师和建筑师必须密切配合,全面了解当地的各项基础资料、认真分析城市的历史沿革、人士景观,遵循城市设计的原则,完成城市从总体到局部的城市空间体型环境的规划设计,并注重城市特色的创造。 城市特色来源于各方面的因素,自然的、人文的,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等等。本文就城市规划中所涉及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建筑特色 建筑是时代的建筑,更是地区的建筑。特色即个性,是任何事物赖以存在的基础,建筑作为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其景观形象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风貌的不同特色。地方特色的形成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因素。当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性决定了建筑造型及热工方面的要求,如我国北方寒冷住宅讲究保温,而南方炎热则讲究隔热,北方地广人稀,其城市街区宽大笔直,商业以大型综合商场居多,南方人多地少,城市街道狭窄且气候多雨,故商业街区多采用骑楼形式。另一方面,城市性质是造就城市特色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如大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城市建筑特色反应出时代的文化气息,而中小城市应多根据当地的民俗民风,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如江南水乡、徽州民居等无不渗透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最南部,“闽粤黄金海岸”的中部,东邻厦门,北接泉州,西连龙岩,南与广东汕头经济特区接壤,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是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的中心城市之一。漳州市区地处九龙江西溪和北溪之间的漳州平原,

城市设计考试题

一、填空 1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 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2、城市设计的两种形式:政策过程型和工程设计型。 3、公园前后,古罗马逐步代替希腊成为欧洲地区的霸主。它的城市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享乐主义特征;实用主义特征和炫耀主义特). 4、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城市设计,轴线都被用作营造秩序,突显帝王霸气的重要元素。但 具体处理手法不尽相同。中国城市强调中轴对称,剧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而西方城市 则偏好几何轴线与理性网络,轴线感自内而外。 5、卡伦认为当我们以恒定的速度步行通过城镇,城镇景观总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 现,这种视觉现象称之为视觉连续。 6、埃德蒙?N?培根提出评价、表达和实现是城市设计的三个基本环节 7、城市景观可归纳为五大组成要素,分别是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 8、在进行城市空间设计时必须综合应用图一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 9、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中,空间一形体分析方法包括视觉秩序分析和图形背景分析。 10、意象是一种经由体验而认识的外部现实的心智内化,而认知意象分析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的城市分析理论。 11、国外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集中式,分散式,组织临时性机构 12、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它们主要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不同的层次构成。 13、城市设计研究与编制的内容一般涉及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十地利用、城市景观、 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城市活动系统、城市特色分区与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实施措施 等7方面内容。(P115) 14、城市设计成果中,城市设计导则和城市设计图是城市设计实际运用性成果,城市设计 研究附件是城市设计的依据与支撑。(P121) 15、城市空间格局的典型模式有中心集结型、条带延伸型、格网型、自由生长型。(P131) 16、开放空间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它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公园绿地、娱乐空间 等,通常具有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功能性四方面的特质。(P146) 仃道路空间设计的主要原则、便捷高效、舒适宜人、局部步行、公交优先。 18、广场空间设计的主要原则多样性、整体性、宜人性、生态性。 19、大学校园空间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人性化、社会化、生态化。 20、静态交通中自行车停放与机动车停放是需要关注的两个因素 二、名词解释 1、城市建筑综合体:对那些建筑周边环境乃至部分内部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多地渗透着城市环境要求的建筑的一种概念描述。 2、历史地段:“历史地段”是指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包括城市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3、水滨:城市特定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也是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4、城市滨水区: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 组成 5、城市轴线: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机制 第三章:编制内容 第四章:成果要求 第五章:审议程序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第三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一)产业特色鲜明。根据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所在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统筹协调周边镇(区)发展,鼓励跨镇(区)协同发展及整合资源共建特色小镇。 (二)规划布局合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要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其中,规划须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须选择与“三规”相符合、规划建设条件优越、产权清晰的区域,便于发展建设。规划须坚持“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理念,落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公交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产品供给。 (三)功能融合完备。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规划须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四)创新创业活跃。规划须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须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风投资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城市设计考试题

一、填空 1、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2、城市设计的两种形式:政策过程型和工程设计型。 3、公园前后,古罗马逐步代替希腊成为欧洲地区的霸主。它的城市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享乐主义特征;实用主义特征和炫耀主义特). 4、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城市设计,轴线都被用作营造秩序,突显帝王霸气的重要元素。但具体处理手法不尽相同。中国城市强调中轴对称,剧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而西方城市则偏好几何轴线与理性网络,轴线感自内而外。 5、卡伦认为当我们以恒定的速度步行通过城镇,城镇景观总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现,这种视觉现象称之为视觉连续。 6、埃德蒙?N?培根提出评价、表达和实现是城市设计的三个基本环节 7、城市景观可归纳为五大组成要素,分别是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 8、在进行城市空间设计时必须综合应用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 9、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中,空间—形体分析方法包括视觉秩序分析和图形背景分析。 10、意象是一种经由体验而认识的外部现实的心智内化,而认知意象分析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的城市分析理论。 11、国外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集中式,分散式,组织临时性机构 12、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它们主要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不同的层次构成。 13、城市设计研究与编制的内容一般涉及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景观、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城市活动系统、城市特色分区与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实施措施等7方面内容。(P115) 14、城市设计成果中,城市设计导则和城市设计图是城市设计实际运用性成果,城市设计研究附件是城市设计的依据与支撑。(P121) 二、名词解释 1、城市建筑综合体:对那些建筑周边环境乃至部分内部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多地渗透着城市环境要求的建筑的一种概念描述。 2、历史地段:“历史地段”是指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包括城市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3、水滨:城市特定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也是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4、城市滨水区: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

城市规划与城市特色

城市规划与城市特色 自从有城市规划以来,传统城市的特色就渐渐消失了……今天刚刚听到的一个观点……虽然偏激,是不是也有点道理呢? 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的,今天的规划,其准则条文和数据的约束已经很难跟得上城市各种综合条件的变化。加上制定规范和进行规划设计的人,真正了解城市和人的深层需求的,真正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的寥寥可数,他们的“产品”算得上城市规划吗? 另外,人们开始质疑城市规划能够规划、或说引导城市发展的能力和程度。“变化比规划快”,我们所处的城市时代,是城市发展变化激烈的过程,是自相矛盾的过程。环境最差的城市,往往又是人口最拥挤的城市。建设与环境两者之间存在尖锐的冲突。“土地受害,住房困难,交通紧张,绿地减少……城市化的过程,几乎等同于环境破坏的过程。“城市形象不光是规划和建筑两者之间的事”,明白这句话的全部意义很重要,可使偶们不必过于自恋或自卑,而以平常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即,设计只是若干重要环节中的一个。 但是,全面的分析之后,这个话题的焦点被(“偷偷地”)分解了,偶又觉得茫然而不知所措,所以觉得有必要建议大家回到“专业地带”来继续讨论。 这个问题的确可以从城市大系统的高度来认识,前面偶们多多少少也提到了体制、立法、经济等因素对城市特色的影响,说:他们也应该对目前的不良状况负责,甚至责任相对更大。不知道如果是在一个“体

制”、或者“立法”方面的专业论坛里讨论同样的话题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估计一定会有为数不少的人要说:因为设计行业水平太差!也许他们也会抱怨自己的地位不够高呢!——所以我们不应该在这种很有道理却可能导致扯皮的争论里耗太多的时间,只要能概念性地搞清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就行了,然后就必须尽快回家先把自己的脸洗洗干净,否则到最后大家依旧灰头土脸,到底是图个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发牢骚、叫屈或者互相声讨推委吗?——偶们是不是应该回到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来讨论并着手解决问题呢? 所以我们不妨回过头来,从专业本身看出去,先把自己的专业工作对城市面貌的影响做个客观的总结,并不见得非得拿“破坏力”做切入点吧。面对现实,我们是否还顽强记得自己的“理想”,又是否怀疑过从一开始就走错路的可能? 城市依旧,理想不变。

城市规划分类

城市规划分类 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完整过程由两个阶段、六个层次组成,即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含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的规模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区分城市规模大小,各国的具体分级标准不尽一致。联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这种分类反映了部分国家的惯例。中国在城市统计中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如下:按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20万人~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 城市的发展目标 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所拟定的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总体规划 一定年限内对城市市区、郊区及与城市发展有关的地区各项发展建设的综合部署。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

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任务 根据国家对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在区域规划和合理组织区城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按城市自身建设条件和现状特点,合理制定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发展性质、规模和建设标准,安排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布局,布置城市道路和交通运输系统,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定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最终使城市工业、居住、交通和游憇四大功能活动相互协调发展。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实施总体规划的阶段性规划。具体内容 ⑴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确定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⑵选定城市用地,确定规划范围,划分城市用地功能分区,综合安排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生活居住、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绿化等用地。 ⑶布置域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以及车站、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运输枢纽的位置。

策划风貌塑造城市特色城市设计与

城 城风策划/编本刊编辑韦林

卷首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人民群众“吾身”和“吾心”得以安放之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一个又一个现代化都市在日益崛起,但随之而来的是千篇一律的地标建筑、摩登的CBD,这些“现代化”城市标配带来“千城一面”的审美疲劳;更甚者,为博人眼球的各种“先锋”建筑、“山寨”洋建筑不断涌现,让我们的城市陷入了文化与特色双迷失的尴尬境地。 究其原因,除了缺乏文化自信、一些地方管理者眼光短视、开发商唯利至上等,主要还有城市设计滞后和管理制度缺失。不少城市没有开展城市设计,有的即使开展了城市设计,也存在片面追求国际化、现代化、大尺度和大拆大建的倾向,缺乏经济发展、社会人文的多维考量,忽略了地域性多元化,城市失去了民族特色。一些城市设计脱离实际,尤其是忽略其非法定性的属性且没有与上位规划、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而导致难以落实;重文本成果的呈现、轻政策配套及体制机制保障的支撑。 历史文化是城市未来的竞争力。一座有自我涵养和品格、有独特景观和记忆的城市,才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心生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广西也相继出台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文件,为新时期城市特色风貌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业界深入探索城市特色风貌的理论与实践赋予了时代命题。 通过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找回城市空间的文明价值和文化价值,将是一道常答常新的命题。城市设计观念可能会不断变化,城市设计手段可能会不断推陈出新,但城市设计“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核和传承历史文脉的宗旨不会改变。我们要在继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呼唤更为诗意的栖居设计,注重特色风貌发掘与功能布局并重,注重提升城市空间精细化管理,不断将中国气派、民族特色的城市发展推向全新的历史阶段。(韦林枚/文)

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

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 摘要通过对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的调查研究;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发现其城市历史地段的建设改造往往直接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如果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保护约束力不强,就使许多优美的城市历史地段惨遭破坏。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实现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针对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再生、保存、有机更新、公众参与 人类社会走过了三百万年的历史,经历了六千多年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人类文明跨入了21世纪后,社会生存环境恶化、不可再生资源急据枯竭、现代工业化速度过快、物质主义倾向严重、城市建设困难重重、城市风貌雷同、城市历史地段破坏严重……。于是当今人们开始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而中国自八十年代进入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其城市历史地段的建设改造往往直接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对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保护约束力不强。致使许多优美的城市历史地段惨遭破坏:定海老街区面目全非,襄樊古城墙夷为平地,福建三坊七巷遭到建设性破坏、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周围历史建筑被拆光、安阳穿城修路严重破坏历史街区。诸多城市的老城区陷入了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不断遭受着肢解和蚕食;而文物古迹则年久失修。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实现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中国旧城更新的热潮中,认真地进行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城市历史地段城市设计的科学涵义 1986年我国在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了历史地段的概念。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地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文件中所说需要予以保护的街区、建筑群等就是"历史地段"。而对其中价值较高的、采取法定保护措施,则冠以"历史文化保护区",这就是历史地段与历史文化保护

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特色的体现

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特色的体现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创新及个性存在世界每个角落、每个领域,尤其是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成为21世纪的潮流,城市特色化发展道路也变的日新月异起来。一个城市没有属于自己的城市特色是不完美的,是毫无生机的,是无发展可言的。城市特色代表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向,无论体现在人文、地域还是建筑,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城市规划整体设计中,城市规划设计师要把握城市规划这个大方向,将创新思维结合每个城市不同的特色,将不同城市的人文、地域环境及城市生活氛围、经济社会等城市特色展现出来。本文根据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城市特色理念及城市特色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城市特色的重要性及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特色表现形式重要性 0前言 在城市化道路的发展进程中,城市设计规划理念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因为城市的特色化是城市恒久发展的源泉,使城市成为具有生命力鲜活的静态实体。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是由漫长的历史进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城市,其内涵不是单纯的居住环境所存在的,已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地域的经济发展及社会风俗等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城市的整体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性体现。而城市特色不单单要展现城市本身的个性外观,最重要的就是重点突出这个城市蕴含的文化底蕴、人文风俗、地理环境等,将城市所包含的的所有因素都外在的展现出来,体现出城市在不同因素中特色的一面,以城市规划设计内容为整体,真正打造出中国特色城市。 1城市特色概念 首先理解何为特色?所谓特色就是指在外在形体与其他事务有所区别,即与众不同,而城市特色是由地域、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因素经过长期历史性演变,最终形成城市特色。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城市特色概念,即在某一特定时代背景下,城市为谋求自身发展,根据有限的文明手段,通过利用自然环境对城市自身物质和精神的外在形式进行系统的改造,达到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效果。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城市特色,无非是对构建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加工创新,使其不同于其他城市,突出个性化,追求以人们对城市环境渴望的构想,去进行美化,使其理论性描述转变为实际的感官效果。城市特色化的体现与城市的历史面貌是紧密相连的,是与城市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的,只有掌握这个城市历史发展过程,才能更好的创建城市特色,从而展现出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人文风俗及文化底蕴,真正发挥城市特色的重要作用。 2城市特色与城市规划的联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为顺应时代发展,也在寻求属于自身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在进行城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时,以融入自然环境为理念,将社会、经济、人文有机的结合,从而把握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面貌,城市特色始终贯穿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二者是点与面的关系,既相互独立,也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大方向,大框架,而城市特色是大方向中的小方向,城市特色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还要作用于城市规划设计[1]。首先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城市特色设计,不但要把握整体,把握城市建设的大方向,更要针对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细微的设计,只有将组成城市环境的各个要素特色体现出来,整个城市才具有特色化,城市规划设计也离不开城市特色设计,如果没有特色作为支撑,那么城市规划设计就会千篇一律,毫无生机,毫无意义。所以我们要重视城市的特色化理念,将城市的发展建设,更加完美,促进我国整体的社会经济,弘扬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所蕴含的文化传统。 3城市特色的表现形式

整体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整体鸟瞰图
3 7 土地利用规划图 3.7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芙蓉大道鸟瞰场景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芙蓉大道、北二环交叉口节点鸟瞰场景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工业遗址公园与滨江国际五星级酒店鸟瞰场景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赵晨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一、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 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是从对城市形态的认识开始的。影响城市形态的动力因素极其复杂而又扑朔迷离。应当看到城市组成因素的多元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城市的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是一种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其相关性不像数学中那样一一对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兼容性,即使是较容易被我们认知的城市物质形态也是极其复杂的。正如亚历山大以数学集合论提示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城市物质形态,他认为城市并非树形结构,不易理解和处理,城市好似关网络形,充满复杂、多样的联系,具有有机性,难于想象且不易处理。 然而,城市建设者并不是面对抽象的城市概念,城市设计也不是空中楼阁般的理论幻想。当建筑师接受业主委托,面对所处的基地时,所谓城市设计的工作实质上就已经开始了。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城市设计是指达到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等目标在形体方面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三层次的内容,一是工程设计,指某一特定地段上形体环境的创造;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功能上有联系项目的形体;三是城市或区域的设计,包括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城更新改造等等的设计。”我国,一般是指前两个层次的内容。 作为应用层次上的城市设计,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更注重实证上的内容,更注重设计的基本准则和技法上的可操作性。因此我们认为现实的途径是深化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念,以不断的工程实践去体味复杂的城市设计内涵,以务实的研究态度去体会城市设计的内容。从宏观上讲,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连接点。其背景为社会结构、经济实力、民族传统、城市功能、土地效用等城市形态要素,以科学理性方法,研究城镇基地上物质要素的相对时空关系。 从微观上看,设计的主体对象是人,城市设计是在对人的行为模式及行为心理的分析、认知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建筑环境设计,即把城市形态要素按有序有情的原则建立秩序,使之符合社会中人的工作、生活的多种要求。可以认为一切涉及城市内外部空间构成的均属城市设计的范畴。 二、地段特点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诸多层次,都有其相应的观点和方法,环境的概念适用于城市设计的所有层次,。这里“环境”是指城市设计的前提和结果,“地段特点”就是城市环境的具体表现。建筑师虽不可能左右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但形体方面的构思如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建筑师以自身工作成果参与到城市发展中的具体表现。城市特定地段中,其环境特征表现在许多方面,对这些因素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功能的分析认识,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正如K·林奇所言:“反映地段特点要比反映时代精神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必将在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 地段级建筑构成可以看作是城市形态的最小体现单位,是城市片断在某种结构关系中的组合单位。这里所说的地段特点是环境特征的集合,并可为我们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框架,因为环境正是建筑单体或群体构成城市整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筑师创造的高效、优美环境,不可能大及整座城市,但至少可以在“地段”这一等级的空间构成单位中发挥作用。因此,地段特点是建筑师以建筑设计介入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其鲜明与否的检验标准不在于该地段的地理特点,而在于人们对这一地段新的记忆和辨认程度。建筑师以工程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试行) 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凸显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和山水城林特色,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和管理要求,以《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试行)》为基础,结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内容,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本《导则》通过明确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有助于编制单位加强对南京城市特色的把握。各城市设计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对设计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导则》于2013年10月起试行,《导则》中所确定的市级特色意图区以及空间特色要素等内容,随着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和适当增补。 本《导则》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南京市规划局。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彰显南京城市空间特色,提高城市设计编制质量,规范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 指导思想 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定位,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发展导向,突出南京“山水城林”的空间特色。 1.3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层次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重在明确和规范各层次城市设计内容和设计成果要求。 1.4 基本原则 1.4.1 以人为本 从市民角度出发,由满足人的基本功能需求转向满足审美、认知及体验需求,促进公共资源合理使用,引导慢行交通出行,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1.4.2 特色美观 在南京特有山水环境、人文背景下,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突出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彰显城市空间特色,美化城市景观环境。

特色小镇概念规划(城市设计)工作内容与资料清单

特色小镇概念规划(城市设计)工作内容与资料清单 一、对特色小镇规划的思考 1、特色小镇规划的新趋势 (1)4.0版特色小镇的趋势:小镇空间形态+新经济体产业 (2)小镇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转型的主要手段 2、“特色”的两个维度: (1)一是特色的“广度”,即小镇拥有多少种新奇的特色; (2)二是特色的“深度”,即唯一性,指的是某个重要产业或者空间形态特色,是否具有本地区“唯一性”,还是具有全省、全国或全球“唯一性”?如果具有“全球唯一性”的特色,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3、判断特色小镇好坏的十个标准 (1)自组织:由下而上生成的空间和产业组织。 (2)共生性:弥补主城缺陷,发挥“三修”功能。 (3)多样化:特色种类多,如历史人文特色、建筑地域特色、产业唯一性特色、投资和管理特色等。 (4)强联接:网络的(能量)价值都是由节点质量、数量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强度成正比,特色小镇是一个好的城镇或产业网络节点。 (5)产业集群:特色产业的企业相互之间高度细密的分工与合作关系。 (6)开放性:产业高度开放,能主动切入到全球生产链,并不断向上游移动。 (7)超规模效应:三生融合,强调空间的使用效率。 (8)微循环:生态优先,“三废”就地循环回用。

(9)自适应:有投资者、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自主性,能独立面对风险、独立应对市场变化、独立解决新技术新的创新栖息地。 (10)协同性:与周边其它小镇协同涌现活力。 二、概念规划(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 1、根据政府的政策指导要求和业主的开发战略目标,首先针对本特色小镇及周边类似项目进行竞合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相似成功案例,明确小镇的发展概念与策略、总体定位、产业导向、项目策划、功能配置等。 2、在对接上位规划和现状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在规划范围内合理选择开发建设用地,确定开发建设规模总量。同时以项目策划研究成果为依据,在空间上将策划内容一一落位,并重点针对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绿地景观、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空间形态等内容进行研究,同时合理确定项目内的地块控制指标与分期建设步骤,做到总体协调、分期实施、统一发展。 3、项目的设计深度和图纸内容参照国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概念规划的编制标准,同时注重形象展示效果,其成果可向政府全面展示项目的未来总貌,并利于项目推广、招商引资或吸引合作伙伴。 三、概念规划(城市设计)的设计图纸: 1、现状分析 (1)区位分析(含宏观区位、中观区位、微观区位) (2)规划范围 (3)现状分析(含地形地貌、土地使用、道路交通、绿地景观、开发动态等)(4)现状分析结论及项目初步选址意向

关于城市设计和城市特色的关系的思考

关于中小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塑造的思考 ——以望江县青林寺地块城市设计为例 摘要:城市特色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创造出的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文明的外在体现。城市规划设计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城市特色,避免走进“千城一面”规划设计误区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互生体。随着人们对精神层次享受要求的不断提高,很多的大城市开始恢复城市特色的塑造工作,但是还有太多的中小城市依旧处于“原始”状态,那我们的做这类城市的设计时,如何来处理特色塑造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城市设计和城市特色的概念入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望江县青林寺地块的城市设计为例,阐述笔者对于同类型城市设计中特色塑造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特色灵魂城市设计关系中小城市 1.对于城市特色和城市设计的理解 1.1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而言,城市特色可理解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城市社会为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当时的生产手段,利用并改造自然,创造出的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文明的外在体现。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分析,城市特色是城市空间和物质要素的形象外在特征,它是一座城市的内容与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美好特征,贯穿于城市总体风貌、空间和建筑群体、建筑单体及环境小品各个层次之中。 1.2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核心就是要为人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它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生理要求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城市生活的环境质量为目的所进行的综合性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是对城市采取的一种人为的干预手段。即城市设计的本质内涵是满足社会的生活需要及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2.城市设计与城市特色的关系 2.1城市特色反映城市设计的底蕴所在: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方风格,但城市特色却表现不一,这与人们从城市形成到发展的过程中主观干预是否成功相关,城市特色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1、通过城市特色

建造城市特色的建筑设计分析

建造城市特色的建筑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7-04-19T17:04:53.4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2期作者:谢佳辰[导读] 摘要:居住是城市的基本要素,《雅典宪章》把居住作为城市的首要功能。居住建筑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城市也成就了居住建筑的发展。 杭州南方九域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310007 摘要:居住是城市的基本要素,《雅典宪章》把居住作为城市的首要功能。居住建筑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城市也成就了居住建筑的发展。而中心城区,作为整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核心区域,其内部的居住建筑代表了各个时期城市居住建筑发展的典型特征,是一个城市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在居住建筑上的集中体现。文章主要对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1、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①城市建设应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需求;②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原材料的基本国策。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③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安全防火措施;④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使用的无障碍设施;⑤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文化历史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保护规划和有关条例进行。当今中国城市化建设要求较高,为满足不同人需要,不仅要求建设时间快,而且要求建设更全面、更具体的城市化附加配套设施,公共建筑等。公共建筑也有医疗、教育、金融、商业、娱乐等具体划分,使得城市化更为具体、透明。同时也要求要有景观绿化,使城市化的建筑更为舒适、环保。人们也乐于利用城市现有的空间开始新的城市化积累,使之更有城市感。更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和环保的要求。为保证人们生活、工作或者生产活动有适宜的空气环境,也要求各类建筑物通风排气,使空气质量满足卫生、安全、舒适等要求,这是近些年来城市进程不断提高的结果。建筑的总体布局也要求设计者结合当地的自然与地理环境特征,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来规划设计建筑物,使之具有持久性。同时也要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空气、土壤、水体等不会构成对人体的危害,确保卫生安全的环境。 满足以上要求后,还要考虑建筑整体造型与色彩处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建筑周边顺利过渡。对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水、废气等废弃物也有要求,需要处理;对噪声、眩光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确保不会引起公害。做好环境的绿化、美化设计、完善室外环境设施,让人们舒适、安全的生活。中国城市设计的目标和价值要维护公众利益,增强人类对于城市环境的适应性。既要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也要考虑持久性、环保性、美观性等要求,从而使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更舒适更健康。 2、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合理的规划管理实施手段 按照法律程序,通过核准的城市规划才能够实施。因为城市规划中可能会出现与国家政策不相符的环节和步骤,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动。如果没有经过审批,那么在执行过程中,许多操作可能都是违法的,不会被政府和群主认可。然而,现在很多房地产企业存在侥幸心理,钻空子、拾漏子,按照利益需要,擅自制定和执行没有进行审批的规划,引发问题。 2.2、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保护的力度不够 建筑是城市的标志和记忆,每个城市都有一些历史建筑,记载着一座城市和一代人的点滴过往。可是随着经济的提速,旧城改造的推进,很多地方都没有了原来的味道。人们对一些旧建筑和街区并非没有感情,也并非完全意识不到它们所代表的历史及文化价值。不过地方政府以经济作为政绩的参考值,导致土地的无序开采和利用,从而促使历史文化陨落和遗失。正是因为忽视、轻视,城市规划才存在着如此漏洞,缺乏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没有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来维护。 2.3、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匮乏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该由城市的主人决定,城市的主人就是居民。然而由于缺乏组织、缺乏途径以及素质尚未达到较高水平等原因,居民很难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政府与管理层仍然是决策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权利的集中导致的是监督的滞后。监督机构甚至选择跟随政府的脚步,对城市建设甚少参言。如此一来,决定城市建设的大权都交到了为数不多的决策者手中,城市建设的水准也完全取决于他们的个人水平。群众的参与度太低,监督机构的职能缺失,造成了城市规划的不合理。 3、完善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措施 3.1、巩固建筑规划为设计提供参考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化,要对建筑规划的基础指导地位加以强调及突出。在进行建筑规划时,既要立足眼前,又要长远考量,做好建筑物功能需求的规划布局,留存足够的设计空间,以便于后续的建筑设计实施及优化。建筑规划要对城市及区域的发展趋势及建筑物功能需求的拓展提升加以分析及预测,一方面给建筑设计的介入提供设计空间及设计方向上的便利,使建筑规划更趋科学合理,节约设计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对建筑设计中问题易发点进行分析预防,从而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策略,提高建筑物的规划及设计质量。建筑规划基础指导作用的保障及巩固,还要做好建筑规划理念及建筑规划水平的改善及提升,通过对建筑规划知识的掌握及补充,最大限度地使建筑规划能够与建筑设计达成匹配,最终使建筑物能够取得质量、功能及特色上的统一。例如我国四川省成都市对下属五城区及安徽省巢湖市对市区所采取的统一规划建筑色彩的办法,就是建筑规划指导作用的集中体现,也给建筑设计提供了统一的思路,凸显出城市独居魅力的建筑风韵。 3.2 、将建筑设计建立在建筑规划的基础上 建筑的实用功能及建筑物的基本功能需求依赖于建筑物的区位选择,布局设计,而建筑物的功能扩展则需要建筑设计的参与及引导,从中体现出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的一种互通性和互动性。建筑设计在实施中,在紧密依附建筑规划的基础上,要对建筑物布局设计进行统筹优化,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调度建筑设计资源,力求达到建筑物建筑美感和建筑功能的有机融合。建筑设计和规划的互动或交叉渗透中,不断丰富及拓展建筑物的功能表现。现阶段被社会广泛推崇的环保绿色建筑,可以视为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有效互动的典型。建筑规划中明确了环保绿色建筑的方位朝向布局,而建筑设计则侧重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在建筑物的采光、能源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等多个环节进行细化设计,从而使建筑物在外观及功能上都达到最佳的居住效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