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说明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说明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说明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说明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的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与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分率)、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拓展。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与学生在一年级就已掌握的“比大小”相比,倍虽然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而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

【设计理念】

“倍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里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指导。为此,在设计上要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数一数的过程,逐步建立倍的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在获

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数一数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推理、迁移及表达能力,发展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小棒,展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师:秋天到了,小兔子在忙着收获秋天的果实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说胡萝卜和红萝卜之间存在着什么数量关系吗?

生:自由说

师:是的,刚才同学们说的红萝卜和胡萝卜有多与少的关系,这里还有一种

倍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如果我们把2根胡萝卜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红萝

卜有这样的几份?(组织学生在练习纸上圈)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红萝卜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

的3倍。(板书)

2. 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活动一:课件出示胡萝卜是红萝卜的3倍。

师:小白兔和小灰兔说的对吗?组织

学生在练习纸上圈一圈,说一说。

师小结:胡萝卜有2根是一份,红萝

卜正好有这样的2份,所以红萝卜的根数

正好是胡萝卜的2倍。小猪说胡萝卜有四

根是一份,红萝卜正好有这样的2份,所以红萝卜的根数也是胡萝卜的2倍。

设疑:小兔子他们的萝卜同样多吗?可为什么红萝卜的根数都是胡萝卜的3

倍呢?

生:因为他们的1份数都是不一样的,胡萝卜数量都是一份,红萝卜数量

都是3份,所以红萝卜数量是胡萝卜数量的3倍。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

的表象。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1份数的几

倍。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活动二:

提问:老兔说对了吗?

追问:胡萝卜是一份,红萝卜有三份,那红萝卜的数量不就是胡萝卜的3

倍吗?

学生汇报

师小结: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反例,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思辨,使学生认识到红花不是随意圈的,要根据绿花的朵数来圈,从而加深对“倍”的理解。

活动三:

课件出示:12根白萝卜,没有胡萝卜。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胡萝卜有几根太关键了!

提问:那你来说说胡萝卜可能是几根,你是怎么圈的?

(出示学生所圈的画的根数,让学生说一说。)

提问:如果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呢?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当胡萝卜是3根、4根、6根的时候,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3题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胡萝卜只有1根,白萝卜还是1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胡萝卜是12根,白萝卜也是12根,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白萝卜一直是12根,那为什么两种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胡萝卜2根、3根、4根、6根、1根、12根的6幅图)

小结:1份数的胡萝卜根数不停地在变,所以它们的倍数关系也在不断地变化;假如胡萝卜的根数在扩大,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反而缩小了。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魏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对倍的知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明白了胡萝卜,红萝卜和白萝卜的数量之间存在倍数关系。

那同学们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书本50页做一做第一题。)

师:还可以怎么说?(是的2倍。)

思考:是的2倍,是的2倍,都是2倍,为什么和的数量不一样呢?(一份的

数量不一样。)

【设计意图:以图片呈现,让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以表象建立概念。从起

初的“1份数不变,几份数变化”到“1份数变化,几份数不变”两个层次的推进,让学生体会“标准量”在变与不变比较中,强化概念的形成过程。】2.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课件出示)

(1)教师在黑板第一行摆5根小棒,出示小精灵的要求,请学生在第二行

中摆出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4倍。(指名上黑板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操作。)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

的表象。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1份数的几

倍。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2)评价。用笔圈一圈是不是4个5,说一说这是以什么为标准量。

(3)变式练习。

提问:如果要使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3倍,应该摆几个几?5倍呢?……

(4)检验。示范演示,用笔圈出3个5,或5个5,让学生指出以什么为标准量。(体会标准量的唯一性:“第一行的5根小棒”。)

【设计意图:“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在这个片段中,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

3.想一想,填一填。

师:图形没了,你还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6是3的()倍。(因为6里面有2个3。)

15是3的()倍。

()是5的2倍。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的提升。第1题通过排列整齐的分类图形,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体会标准量不一样,即使倍数相同,结果也是不同的;第2题物体穿插摆放,但又有规律,渗透了比例思想,可以从一组物体数量中,也可以从整体数量中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并可以互相检验;第3题脱离了形象物体的参照,抽象成数字,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4.游戏,想一想。

师:现在老师有个小游戏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你们想玩吗?我们每个人的桌上都有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我们的号码,待会老师会给出一个数,请是这个数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对,好吗?(出示4,是4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你能说说你是4的几倍吗?出示6,是6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你能说说你是6的几倍吗?)现在老师想要全班都站起来,我要出示什么数才可以呢?

生:1。

师:是的,那好请是1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设计意图:深化倍的认识,对一些具体的情景进行分析,明确什么时候是倍,什么时候不是倍的关系。】

四、回顾反思,梳理全课

师:看来同学们对“倍”这个新朋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结束语:同学们,短短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一节课里大家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明白了倍的知识,魏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表现的很优秀,现在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优秀的自己,但老师有个小小要求,你们在鼓掌的时候能不能拍出3的2倍。

五、作布置业,形成技能

教材第53页1、2题。

附: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胡萝卜有2根,的数量是的2倍。的根数是的3倍。

苏教三上数学《倍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6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能用“倍”说明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联系“倍”的认识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借助直观、由具体到抽象建立倍的概念活动中,感受概念学习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联系已有认识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概念来源于现实世界,并与原有的知识具有联系;感受数学内容的特点,体会不同事物之间可以比较,比较的方法可以不同,对数学方法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倍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拍手游戏 一、情感驱动,激趣引新 1.谈话引入。 2.出示2朵黄花,再依次出现1朵、2朵红花。 问:黄花朵数和红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

3.揭示课题。红花的朵数和黄花的朵数一样多,我们还可以这样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1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倍。 (板书:倍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黄花的朵数和红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引领,让学生明白两种数量相比,除了原来学过的多与少的相差关系外,还有着倍的关系。从差比到倍比, 2 水到渠成的引出课题。】 二、探析数理,自主建构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黄花2朵不变,红花增加4朵,问:这时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2朵黄花圏起来,表示1份。 (3)说明:把2朵黄花看成1份,红花有3个2朵,也就是这样的3份,我们就可以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 (4)3倍什么意思?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 2.形成概念。 (1)提问:红花再增加2朵,这时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2)先圈一圈,再填一填,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3)交流:为什么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4倍? (4)小结:有几个黄花的朵数那么多,就是黄花的几倍? 3.认识算法。 (1)引导:用每2朵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看出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如果要求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们结合刚才图上的分法想一想要用哪种算法,拿出练习纸,列式计算。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磁钉、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激趣。 (一)我会说。(小黑板出示) 1、10里面有()个2.。 2、9里面有()个3。 3、3个4是多少?(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游戏。 游戏1:师拍2下,生拍5个2下。

游戏2:师拍3下,生拍4个3下。 游戏3:师拍4下,生拍3个4下。 游戏4:生拍2下,师拍5个2下。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大家表现真棒,小兔子听到我们欢快的拍手声,跳起了舞。它们在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述。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6是2的3倍) 揭题,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洪塘中学郑静素 一、教学目标: 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 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是西湖。 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 (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善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大法宝呢)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 谁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你表现很棒,因为你懂得借助工具书、注解来预习课文)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顺,读通 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吗? 桡毳衣雾凇沆砀一芥铺毡强饮(幻灯) 下面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 好,你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读得有板有眼。 2、读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个字,一个评价张岱的字。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桥优质公开课教案(10)

统编版六年级《桥》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导引法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 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视频)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大、猛、狂) (二) 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 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出示三个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像倒。) 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 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 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 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 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学生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 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该选哪些词来表现老汉呢?也在3---10处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执教:严沁雯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力求当堂背诵; 2、品位雪后西湖的美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感受作者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那么,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感受张岱的一片痴心。(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作品 指明学生介绍书中注释一: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3、小组汇报,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4、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四、再读课文,解读痴人 1、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评价张岱。 2、指名读第一段。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句子。 (1)“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 明确:天寒地冻,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字一词多义拓展。 课本附录了柳宗元的诗《江雪》,看一看哪个句子和课文的意境相似?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独”字表现出他的遗世独立; 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 明确:舟子只是撑船的随从,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表现出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

《倍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名师优质资料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拍手游戏: 师:上课之前,咱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找一学生) 1、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让学生说出是2下) 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听他拍得是不是3个2下? (1)生会拍:你是怎么拍的? (2)生连续拍6下: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 就用他教我们的好方法试试看,(就是刚才这道题,全班共同拍3个2)预备:(师做好示范的动作)开始!(师边拍边数1、2;空一小会儿,再1、2;再空一小会儿,1、2) 2、再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 请你们拍2个3下。预备,心里数,开始!(老师带全班学生共同拍,师口型数数,不出声音) 3、刚才咱们合作做了个小游戏,现在哪两个同学愿意到前边玩?你们俩分分工,谁先拍,谁后拍?开始吧! 4、你们想玩吗?两人一组,每人玩一次。 5、我们看这组同学是怎样玩的? 指其中的一个人:他给你出题了,你来拍,大家一起来猜他(指出题人)出的是什么题目?大家猜完后反问:你出的是 ?(换另一个学生拍)师:课下同学们可以两人一组,继续玩,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看谁最精神!

沁园春雪优质课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优质课教案设计 筠连县第三中学詹蓉生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感受其音乐美,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感情朗读课文; 2、研读诗词,体会其意境美,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品读诗词,领悟其语言美,明确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朗读很熟悉,已具备了基本的朗读知识和技能,对节奏韵律有所掌握,但思维和审美能力需加强。教师利用他们已有知识兴趣,引导进入特定情境,培养其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理解写景、抒情想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 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师点拨: (1)“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 (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整体感知:(概括诗词的主要内容)。句式:“这首诗上阕主要写--------------,下阕主要写---------------。” (四)、研读诗词,体会意境: A、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 的认识》教学设计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

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说明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的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与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分率)、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拓展。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与学生在一年级就已掌握的“比大小”相比,倍虽然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而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 【设计理念】 “倍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里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指导。为此,在设计上要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数一数的过程,逐步建立倍的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在获

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数一数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推理、迁移及表达能力,发展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小棒,展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师:秋天到了,小兔子在忙着收获秋天的果实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说胡萝卜和红萝卜之间存在着什么数量关系吗? 生:自由说 师:是的,刚才同学们说的红萝卜和胡萝卜有多与少的关系,这里还有一种

沁园春·雪 优质课教案

沁园春·雪优质课教案 开篇词: 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弘、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个性强烈,色彩斑斓的绝唱。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沁园春·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去感受毛泽东主席的豪放之风。(板书)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诗歌的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伟大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3、领会词赞美祖国壮美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时安排] :2课时 二、自我研究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背景链接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2.生难字词 (1)字音 分.外(fèn) 稍逊.(xùn) 折.腰(zhé) 数.风流人物(shǔ) 妖娆.(ráo) 竞.折腰(jìng) 成吉思汗.(hán) 原驰.蜡象(chí) 一代天骄.(jiāo) 略输.文采(shū) (2)词义 【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新《桥》公开课教案

16.桥(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多组;音乐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一、复习引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桥》,知道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铁素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继续学习。 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这些词语,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出示词语,抽生朗读):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个别读或开火车读)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2.这些词语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师相机板书:洪水老汉) 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分组赛读) 4.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洪水汹涌、很是可怕……) 那么洪水到底有多可怕,老汉有多伟大。我们一起看看自学提示。 (课件)自学提示: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请大家把你的预习作业拿出来。让我们一起感受洪水的可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请将你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读。 2.抽生汇报: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不能)请自由练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是场怎样可怕的洪水。 3.(出示课件)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生练习读。选择一句你能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师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读、齐读)(相机板书:如魔)5.从这五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村民们会怎么办呢? (出示课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6.你读懂了什么?(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况变得十分危急。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当;村民惊慌无措、惊恐不安!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师提示板书)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 3.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雪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雪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下面是为你带来《雪》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雪》教案【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充沛诵读,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合作研讨,更深品味深层内涵。赏析、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播放名曲《塞北的雪》) 同学们,纷纷扬扬的飞雪不只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出一篇篇凝结情思的华彩美文。1924年岁暮北京的一场落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颇富诗情的文字,18天之后,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多媒体展示北国雪景) 同学们,冬日里最使人感动的莫过于落雪,那纷飞的雪花,凝聚

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飘飘洒洒,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银装素裹,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让我们随声吟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尽享这自然恩赐的惬意(师生合乐吟诵)。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还有他那广博的胸襟。(板书文题、作者) 二、解题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这本集子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实际社会的抗争。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投影)野草题辞 三、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感情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要求:疏解字词,体会语气。 2、同学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江南雪景和朔方飞雪的鲜明景致。 3、教师指名同学诵读课文的两幅画面,考虑: (投影逐条显示) ⑴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的特点。 ⑵作者是如何表示江南雪景滋润美艳特质的? ⑶落雪使冬天无味的百草园显现出两样,雪地捕鸟的描写生动传神。而本文写雪罗汉,更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形象,那么其中蕴蓄着作

《桥》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三、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作者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桥?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桥》。 2、了解作者。——此时是学生汇报资料还是由老师介绍?如果是老师出示资料的话,尽量抓住关键词句,让资料的内容简洁,便于理解。 师:同学们,《桥》是一篇小小说,因为它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所以曾经被评为“全国优秀短篇小说”,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二)合作交流 1、这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中的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2、出示词语: (1)第一组:咆哮狂奔而来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这些词语在课文当中都是描写什么的?(洪水) 推想:咆哮的意思。想象猛兽大声怒吼的样子?想象一下,然后再去读这个词。指读 方法指导:我们推想一个词的意思,然后再想象它的画面,就能把这个词读

得有滋有味了。 (2)第二组:清瘦沙哑地喊冷冷地说 这组词,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读?读一读,自己先试一试。这是描写谁的? 指导“冷冷地说”,再读 (3)出示:祭奠 祭奠是什么意思?出示汉字演变 你觉得中国的汉字怎么样?(博大精深、变化万千) 写一写这个词。——如果是教师在黑板示范的话,一定要在田字格中范写,便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 课文中是谁祭奠谁?(文中的丈夫我们可以称他为老支书。儿子是文中的小伙子。)还写了哪些人?板书:老支书、小伙子、乡亲们 3、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感悟 1、这是怎样的桥? (1)所有的人命运都和桥联系在了一起。这是怎样的桥?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窄窄的桥、挽救人们生命的桥、(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2)这是一个救命的桥,但是同学们,一百多号人哪,惊慌失措的人们如果一起涌向这座窄窄的木桥,后果,怎样?(塌陷、断裂) 师:那就不是救命的桥。那就成了?(通往死亡之路的桥、断桥) 2、聚焦老支书,体会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过渡:那就不是救命的桥。那就成了夺命的桥,断桥,通往死亡之路的桥。但最后乡亲们都得救了对吗?是谁让它成了救命桥?生:(齐)老支书。(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7—23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表现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词语或者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2)集体交流: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从这句话你读到了老支书的什么特点?(沉着冷静)这句话的哪些词最能体现老支书的沉着冷静?(盯)老支书想用眼神告诉人们什么?假如你就是这群乱哄哄的人群中的一员,你看到老支书的眼神,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板书:神态) 老支书就是要用这样的眼神使大家尽快的镇定下来。从老支书的这样一个神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6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50例1及做一做。 教具准备:课件、不同的萝卜卡片 学具准备:圆片、三角形纸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秋天到了,小兔子家的萝卜丰收了,兔妈妈带着小兔子去地里拔萝卜。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观察后汇报) 学生的发现可能有:有2根,有6根,有10根……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新知。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从生活中捕捉“倍”的概念。 师:图中的根数是1个2,的根数是3个2。(边说边圈一圈) 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3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2.动手探索新知,建立“倍”的概念。 师:你能说出与之间的倍数关系吗?用你手中的学具代替萝卜,摆一摆,圈一圈。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

的根数是1个2,的根数是5个2,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5倍。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粘贴并板书: 的根数是的5倍。 3.摆一摆,深化“倍”的认识。 师:像这样的倍数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你能摆出一组有倍数关系的圆片吗?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4.动手操作,感知“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想通过摆圆片的游戏来考考你们。 (出示课件) 第一行:○○○ 第二行: 师:第二行怎样摆,能看出是第一行的4倍? (学生在课桌上摆,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智慧来源于活动,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本环节在充分感知“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倍”的概念,放学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得到了升华,便于形成对“倍”的概念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50页“做一做”。

山东优质课《雪》教学设计

山东优质课《雪》教学设计 山东优质课《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济南市历城二中附属初中赵学东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坚持以"读"为课堂的主线,注重对语言的品味和涵咏,让学生学会身临其境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敏感。 二、教学目标: 1.欣赏鲁迅笔下"朔方的雪"和"江南的雪"的景致,品味语言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2.体会作者勇猛抗争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怀。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屏幕显示课件--飘雪的画面 (教师导语)下雪了。窗外是好晶莹的世界,雪的天堂。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就像玉蝴蝶。那熬了三十冬的老槐树偌地玉树临风了,枝上缀满了雪的骨朵,静静地站会,仿佛能够嗅到五月的槐花香了。这是赵老师的雪。那飞扬的雪花飘落到鲁迅先生笔下的时候,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近鲁迅的散文诗《雪》。 【听读文章】

教师朗读文章:(配乐《初雪》) 读前提示:请同学们在听读过程中用笔标注出生僻词语,初步感知文章。 【学生自读】 请同学们坐好,端好书本。同学们带着刚才听读的启发,自由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读完思考:(课件显示) 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能结合文意描绘出哪两幅独具特色的画面?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词句。 教师板书: 滋润美艳江南的雪 升腾旋转北方的雪 【品读妙笔】 教师过渡语:是的,作者妙笔成画,一幅幅画卷俨然舒展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为那份秀美而喜悦,为那份苍劲而震撼。请同学们品读文章,任选两幅画面中你最喜欢的一处雪景,用情朗读,用心感受。(屏幕显示) 设计思路: 1.将朗读指导和品味语言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品出味道。 2.为后面对主旨的.挖掘和把握做铺垫。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第一课时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P50例题1,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 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 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 理、语言表达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 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 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2、看图填空并列算式。 主书W孕甲弔工 * F * 1、很快的说出每幅图是几个几

( )个()2X 4=8( )个()5X 3=15

3、填空 () X 4=12 2X ()=6 () X 6=24 5X ( ) =15 () X 5=10 ( ) X 2=12 () X 4=8 ( ) X 7=14 3X ()=18 ( ) X 4=20 4X( )=16 ( ) X 6=12 _ 、 探究新知 1、教师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出示情境动画一群 小兔子和一些不同的萝卜。 问题:有几种萝卜,分别是。(胡萝卜 红萝卜 白萝卜)并仔 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OOO 3 个 ()个3 ()个3 的个数是 O 个数的()倍,的 个数是O 个数的()倍 呀3 的朵数是①的()倍。 细观察这些萝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发现: 胡萝卜和红萝卜的关系 胡萝卜:2根 红萝卜:6根()个2根 红萝卜是 胡萝卜的()倍 胡萝卜和白萝卜的关系 胡萝卜:2根 白萝卜:10根()个2根 白萝 卜是胡萝卜的()倍

最新部编教材《咏雪》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篇古文,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通过学习这篇古文,了解《世说新语》这一本书,感受魏晋时代风流人物。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培养文言语感,进而学会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谢安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之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人们赞赏一个人很有才会都会说什么呀?引出“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出处,才高八斗是谢灵运对曹子建才华的赞美之情,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学过他的《七步诗》,引出七步诗的出处。其实在《世说新语》里面,记载了很多有才华的文学名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短文,文中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板书《咏雪》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文章。 2.请个别同学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停顿; 3.学生合作朗读,个别朗读。 三、合作探究,掌握文意 1.学生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请学生完成重点字词的翻译:內集、儿女、俄而、欣然、差、拟、未若、因、即、何所似 3.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阐述) 四、逐步深入,品味语言 1.句子分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该句点名了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这是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简短的一句话,就能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2.从文中哪里可以体现古人家庭生活乐趣? 寒雪日內集、公欣然、公大笑乐。 3.把大雪纷飞的场景比作“撒盐空中”“未若柳絮”,谢安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你有不同的看法吗? 从公大笑乐来看,谢安更赞赏谢道韫,从俄而雪骤来看,谢朗的比喻也恰当。但从意境来看,后人还是更赞赏谢道韫的比喻,所以被后人称为“咏絮之才”。

《桥》获奖教学设计1 公开课获奖教案

《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聊天 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 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 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五、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干吗害怕?)点拔语(可随机改变): (1)第一句: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 (2)第二句: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3)第三句: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膝盖,到大腿,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把你看到的洪水读出来。 (4)第四句: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4.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5.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第二课时 一、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默读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做上记号。 (随机要求学生品味与放声朗读) 2.随机交流 (1)出示第五自然段:A、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你还从中读懂了什么?B、不说话的老汉会在想些什么? (2)过渡:沉着、镇静、心系群众的老汉在下段的哪处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读第六自然段描写老汉的部分) A、“党员也是人,这不是拍电影”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 B、人们又将被逼入这样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的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与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静的概念。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分率入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对霹整数倍莎的拓展。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与学生在一年级就已掌握的“出大小”相比,倍虽然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而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髓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跨的概念形成过程。 【设计理念】

“倍的认识抒是小学数学里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新课标歸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指导。为此*在设计上要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圈一圈"说一说r画一画、数一数的过程,逐步建立倍的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数一数的方式,使学生建立篥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 把握理解髓倍”的本质,并能运用”倍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推理、迁移及表达能力,发展基本的数学素养,培

雪孩子 公开课一等奖【一等奖教案】

雪孩子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一册 教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走进新课程,步入新课程,要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要紧紧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面。在课堂教育改革中,要坚持‘一个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语言学角度来说,一年级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良好的语言发展会促进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抓住一条主线,两基本点。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通过初读、细读、精读,以读促思,的中提出问题,读中解决问题。两基本点是指在引领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求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教学分析 《雪孩子》课文描述了一场美丽的大雪过后,小白兔和妈妈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但是后来,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却化了。它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老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看图读文,使学生获得了真实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要求认识10个生字;写好“瓜、衣、来”三个字;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第6—8自然段是文章重点,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演示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篇为首先次出现不注意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课后的练习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受悟的重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