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案例题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案例题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案例题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案例题

简答

1.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那些原则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具体有哪些方法

3.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有哪些

4.注意对幼小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5.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那几点

6.表征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7.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迁移,表现为哪些特点

8.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

9.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0.意志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11.分析个性开始形成(发生)的几个主要标志。

12.从哪几个角度分析学前儿童的能力

1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4.什么是依恋以及依恋的特点

15.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16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方面

17、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上

18、3-6岁儿童记忆发展特点是什么

19、儿童思维发展的方式有

哪些

20、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概念及其主要表现

21、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

是指什么

22什么是实验室实验法有

什么优点和缺点

23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

趋势是如何表现的。

24 儿童在学前期第一信号

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

关系

25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

展的主要阶段

26简述弗洛伊德的学前年

龄的人格发展理论

27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

包括哪些阶段

28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

29 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的

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什

30教育是否属于社会因素

它的特殊性是

案例

1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

2 金鱼!它总是摇头晃脑

3 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

4 抓蜗牛,吃饭特别快。

5 神童”方仲永

6 优异成绩与注意力

7 小班穿错鞋

8 对广告词熟记于心

9智力超常班招生新生

10和其他小朋友玩自己玩。

论述题

1.试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

务和意义

2.试述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中的作用

3. 试述幼儿对事物的理解

的发展趋势

4.试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5. 试述如何看幼儿意志行

动的发展

6.试述学前儿童智力与非智

力因素的关系

7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

8.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

客观因素

9.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影响学

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

观因素的互相作用

10.试述埃里克森对人格发

展阶段的基本观点。

11 试述幼儿教师应如何感

知觉规律组织教育教学

活动

12 试说明思维的发展对学

前儿童心理的意义。

13.试具体说明幼儿自我评

价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14 运用实验室试验法研究

幼儿心理时,应该注意

什么问题

15 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哪

些影响

16社会因素对学前儿童心

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17 试论正确理解儿童心理

发展年龄特征的必要性

19 试述学前儿童思维基本

过程的发展情况。

20结合词汇发展特点如何

促进儿童词汇的发展

三、简答题

1.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

彻那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

(1)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

观条件。(2)任何结论都要

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2

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具体有

哪些方法答案:1观察法2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

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

法)3测验法4间接观察法

(调查访问法,问卷法)5

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3.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

阶段有哪些答案:学前儿童

感知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

下几个阶段。(一)原始的

感知阶段。儿童最初的感知

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二)

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

的概括过渡阶段。初生后的

一年,知觉的恒常性——知

觉的概括,在婴儿认识事物

的活动中起主要作用。(三)

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

阶段。3岁以后,儿童对物

体的感知,渐渐和有关概念

联系起来。

4.注意对幼小儿童的心理发

展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第

一、注意使儿童从环境中接

受更多的信息。环境中各种

各样的事物构成一个源源

不尽的信息流,不断地出现

在儿童周围,但是儿童对其

中的信息接受的情况大有

不同。注意使儿童捕捉到更

多的信息。第二、注意使儿

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从

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动

作,并为应付外来刺激准备

新的动作,把精力集中于新

的情况。

5.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那几

点答案:1.反复背诵或自我

陈述。年龄较大的幼儿,在

识记过程中反复背诵以避

免遗忘。有时,边识记边自

言自语的说出记忆材料的

名称或内容。2.使记忆材料

系统化。幼儿中期以后,能

够在记忆过程中自动对记

忆此案料加以整理,包括归

类,联想等等。3.间接地意

义识记。年龄越大的幼儿,

还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精

心思考,找出材料的组成规

律,以帮助记忆。

6.表征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中的主要作用答案:1内化

作用。内化是人类心理活动

的特点。内化是指外部动作

向头脑内部转变的过程。儿

童最初的心理活动都是要

依靠各种形式的外部动作。

在内化过程中,表征起着重

要作用。2过渡作用。表征

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

间环节。儿童在感知的基础

上,通过表征活动才可能产

生思维。

7.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

是记忆材料的迁移,表现为

哪些特点答案:1记忆表象

在新情景下的复活。2岁儿

童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曾

经感知过的情景,只不过是

在新的情景下的表现。2简

单的相似联想。最初的想象

是依靠事物外部的相似性

把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的。3没有情节的组合。最

初的想象只是一种简单的

代替,以一物代替另一物。

8.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

造性想象发展。表现在哪几

个方面答案:一、从想象的

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

意性。二、从想象的单纯的

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再造

性。三、从想象的极大夸张

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

性。

9.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

在哪几个方面答案:一、思

维方式的变化:1. 直观行动

思维;2. 具体形象思维;3.

抽象逻辑思维二、思维工具

的变化:1.思维活动主要依

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

的总结;2.语言伴随动作进

行 3.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

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

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三、思维活动的变化;四、

思维内容的变化。

10.意志发展对学前儿童心

理发展的意义答案:一、意

志的发生发展使学前儿童

认识过程中的有意性发生

和加强。二、意志的发生发

展使学前儿童对心理活动

的支配调节能力提高。三、

意志的发生发展促进学前

儿童心理活动系统的形成。

11.分析个性开始形成(发

生)的几个主要标志。答案:

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二、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三、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四、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五、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12.从哪几个角度分析学前儿童的能力答案:一、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二、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三、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

1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案:一、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二、不同方面的发展部均衡。(学前期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均衡的发展)。三、不同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不均衡。(不同的学前儿童,虽然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的速度也往往有所差异)。

14.什么是依恋以及依恋的特点答案:依恋是指婴儿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绪。有的研究者认为,依恋的突出表现有三个特点:一、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更能抚慰婴儿。二、婴儿更多趋向依恋目标。三、当依恋对象在旁时,婴儿较少害怕。当婴儿害怕时,更容易出现依恋行为,他寻找依恋对象,以取得安全感。

15.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答案: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1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2

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3

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4意

识到身体的内部状态。5名

字与身体联系。二、对自己

行动的意识。动作的发展是

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

识的前提条件。三、对自己

的心理活动的意识。(比对

自己身体和动作的意识更

为困难)

16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内容包括几方面、答:第一,

个体心理的发生;第二,学前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

个性的发展。

18、3-6岁儿童记忆发展

特点是什么答:3-6岁儿童

的记忆发展的特点是:(1)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

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

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

逐渐发展;(4)记忆的意识

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遗

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以

后立即开始,过程在最初时

期进展最快,以后逐渐缓

慢。

20、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概念及其主要表现答:儿童

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

在某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

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这个

称为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

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19、儿童思维发展的方式有

哪些含义是什么答:方式最

初使直观行动思维,然后是

具体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

是抽象逻辑思维。直观行动

思维是以直观的行动的方

式进行;具体形象思维是依

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

象的联想进行的;逻辑思维

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

规律性联系的思维。

21、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

是指什么答:是指儿童能独

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

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

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

平之间的差距。儿童能独立

表现出的水平一般都低于

它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

出来的水平。最近发展区的

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

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

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教

师如果利用儿童的最近发

展区,就可以促进其心理发

展。

17、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变

化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上答:学期儿童注意的发展

变化主要表现在注意活动

本身性质的变化和注意对

象的变化上。

22什么是实验室实验法有

什么优点和缺点答:优点:

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

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

器探测一些不宜观察到的

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

料。缺点:往往产生不自然

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

的结果有一定局限性。

23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

趋势是如何表现的。答:(1)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

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

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24 儿童在学前期第一信号

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关

系答:学前期两种信号系统

协同活动。1第二信号系统

紧紧依靠第一信号系统,第

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仍占主

要地位。2第二信号系统对

第一信号系统起调节作用,

而且这咱调节作用不断加

强,表现在,词对随意(有

意)运动和随意(有意)行

为的调节作用日益加强,用

语言指示完成动作,形成暂

时联系的困难日渐减少。

25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

展的主要阶段答:大致经历

了三个阶段:原始的感知发

展阶段,从知觉的概括向思

维的概括过度阶段掌握知

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26简述弗洛伊德的学前年

龄的人格发展理论答:弗洛

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

为3个阶段。这些阶段是:

1 口腔期(0~1岁):主要活

动是口腔期的活动 2 肛门

期(1~3岁):主要人排泄获

得快感3 性器期(3~7):这

时期儿童出于好奇心发生

对自己性器官的兴趣,性器

官成了获得满足的主要来

源。

27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

包括哪些阶段答:学前儿童

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有:

(1)前言语阶段。它又分

为三个小阶段:简单发音阶

段,连续音节阶段和学话萌

芽阶段。(2)言语发生阶段

(1-3岁)。它包括两个小

阶段: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

段和积极说话发展阶段。

28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

答: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

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

创造性想象发展。表现在三

个方面:1)从想象的无意

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

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从想

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

乎现实的逻辑性

29 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的

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

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

动机;第二,用语言组织幼

儿的有意注意,成人提出问

题,往往能引导幼儿有意注

意的方向。

30教育是否属于社会因素

它的特殊性是教育是儿童

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

它是有目的,方向性最强,

最有组织地引导儿童心理

发展地社会环境,是儿童社

会环境中最重要地部分。

四、论述题

1.试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

务和意义

答案:任务——学前儿童心

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

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应该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

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

的基本规律。第二个任务是

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

心理的变化。意义——学前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既有重

大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

实践意义。理论意义:1.学

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

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

科学的依据 2.学前儿童心

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

理学的一般理论。实践意

义:1.社会实践的需要时儿

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2.学

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

服务。

2.试述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记忆有助于其他心理

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发展。1

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是

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

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知

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

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

关系。2记忆与想象、思维

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

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式记

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合

起来,使儿童能够把知觉到

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3

记忆与语言的发展。儿童学

习语言也要依靠记忆。4记

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

展。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

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通

过记忆,儿童对与经验有关

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

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

3. 试述幼儿对事物的理解的发展趋势

答案:1 从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从幼儿对图画和对故事的理解可以看出这种发展趋势)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幼儿初期常常依靠具体形象甚至实际行动来理解)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幼儿初期往往只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难以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幼儿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常常影响到他们对事物的理解)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常是固定的或是极端的,不能理解事物的中间状态或相对关系)4.试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日常生活中,情绪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情绪直接导致学前儿童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消极行为。2 情绪对学前儿童认识发展的作用。(情绪和认知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在学前儿童心理过程中,也

是有明显的表现。情绪对儿

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

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

延缓作用。)3 情绪对意识

产生作用。(意识的产生、

发展及其复杂组织的形成

时情绪的功能。)4 情绪对

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儿童情感的发展趋势之

一是日趋稳定。大约5岁以

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

统化阶段。幼儿的情绪已经

比较高度的社会化,它们对

情绪的调节能力也有所提

高。加以幼儿总是守着特定

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些

影响经常以系统化的刺激

作用于幼儿,幼儿也渐渐的

形成了系统化的、稳定的情

绪反应。)5情绪对儿童交往

发展的作用。(情绪的外部

表现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之

一。它在学前儿童与人交往

的活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

地位。)

5.如何看幼儿意志行动的发

答案:一、行动目的和动机

的发展。1自觉地行动目的

开始形成。2.动机和目的关

系出现间接化。3.各种动机

之间主从关系的逐渐形成。

4.优势动机的性质逐渐变

化。二、行动过程中坚持性

的发展。1.幼儿的坚持性随

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幼

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三、自制的发展。1.抗拒诱

惑。2.延迟满足。

6.试述学前儿童智力与非智

力因素的关系答案:1能力

与知识的关系。能力(包括

智力)和知识不可分割的彼

此联系着,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掌握知识可以促进

能力的发展,能力是通过掌

握知识发展起来的。另一方

面,能力是获得知识技能的

可能性。能力的形成反过来

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2能

力和性格的关系。一方面,

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另一

方面,能力也会影响人的性

格特征,如爱好倾向,自信

心等等。大多数情况下,儿

童能力和性格的发展是相

辅相成的。

7.试述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趋势。

答案:1从简单到复杂。最

初的心理活动知识非常简

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

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表现

在两个方面:(1)不齐全到

齐全。(2)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儿童心理

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

后越来越概括化。从认识过

程看,最初是感觉过程,以

后出现比感觉较为概括化

的知觉和表象。3从被动到

主动。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

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

性逐渐发展起来。这种趋势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

展到自己主动调节。4从凌

乱到体系。儿童心理活动最

初是零散混乱的。心理活动

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且非

常容易变化。

8.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

客观因素

答案:一、生物因素。1.遗

传因素。(遗传是一种生物

现象。通过遗传,祖先的一

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

代。)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

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两个方

面:第一,提供发展人类心

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

提。第二,奠定儿童心理发

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2.

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

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

平,也称为心理发展。生理

成熟主要依赖于机体族类

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规

律性。)二、社会因素。(环

境和教育事影响儿童心理

发展的社会因素。儿童周围

的客观世界,就是儿童所处

的环境。环境氛围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使

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

可能性变为现实。2.社会生

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

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

重要因素。三、影响儿童心

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

因素的互相制约。(在儿童

心理发展过程中,作为自然

物质前提的遗传和成熟因

素和作为心理反映源泉的

社会因素并不是孤立地起

作用的。他们之间相互制约

着。)1.遗传决定论。2.环境

决定论。3.二因素论。4.相

互作用论:第一环境影响遗

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

成熟。第二,遗传素质极其

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

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9.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影响学

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

因素的互相作用

答案:1充分肯定客观因素

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不论儿童心理的内部矛

盾如何变化,矛盾的双方都

是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所

形成的对环境和教育的反

映。)2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

主管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

作用。(儿童心理本身不但

不是消极接受外界的影响,

而且还可能反过来对他们

发生影响)(1)儿童心理对

生理成熟的反作用。(儿童

心理在一定范围对其生理

活动及成熟发生影响)。(2)

儿童心理对环境的影响。

(儿童心理活动部自觉不

自觉的影响周围事物。儿童

心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更

重要表现在对周围成人心

理的影响。而成人有时影响

儿童心理的环境因素中最

重要的因素。)3主客观因素

因素互相作用的循环。(客

观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发

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又反过

来影响客观因素的变化,这

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循环

过程,始终伴随着儿童心理

的发展过程。)4活动与儿童

心理发展的主客观相互作

用。(该相互作用,是在儿

童活动中发生的。只有通过

活动,外界环境和教育的要

求才能成为儿童心理的反

映对象,才能转化为儿童的

主观心理成分。只有在活动

中,儿童的需要才可能产

生,新需要和旧水平的内部

矛盾运动才能形成。儿童才

有可能反作用于客观世

界。)

10.试述埃里克森对人格发

展阶段的基本观点。

答案:1心理发展是一个连

续的,渐进的过程,可以分

为八个阶段。2每个发展阶

段都有一个新的主要冲突。

冲突时阶段的标志。3每个

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变的,

所表明的冲突时先天预定

的,是生物成熟的表现。4

每个阶段的冲突如果处理

的好,儿童能够恰当的对付

下一个发展阶段将会遇到

的危机和问题;反之,则将

产生危机或出现情绪障碍,

出现病态。5每个人达到每

个阶段的方式可能有所不

同。原则上按预定步骤发

展,但从一个时期向另一个

时期转变的速度和道路可

以不同。

11 试述幼儿教师应如何感

知觉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

答案: 感知规律主要有适应

现象,对比现象,知觉中的

背景和对象的关系等,在教

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

用这些规律可培养幼儿的

观察力,提高活动效果。(1)

根据适应现象合理安排好

幼儿园的生活制度;(2)合

理利用对比现象;(3)对象

和背景的关系,如背景与对

象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等

等。

12 试说明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答案: (1 ) ①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②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其它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的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④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出现。(2)具体说明

13.试具体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1)①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②自我评价常常有主观情绪性。③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A 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和方向发展 B 从按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C 较多只根据某个方面或局部进发进行自我评价,以后逐渐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2)具体说明

14 运用实验室试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应考虑以下问题:(1)幼儿实验室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幼儿日常生活环境,同时要避免无关刺激引起被试幼儿的分心。(2)实验可通过游戏等幼儿熟悉的活动进行。(3)实验前要有“预热”,使被试幼儿熟悉环境和主试。(4)对幼儿的指导语要简明和肯定。(5)实验过

程应考虑幼儿的生理状态

和情绪背景。(6)实验记录

应考虑到幼儿表达能力的

特点。要准确记录幼儿的原

话,对幼儿的非语言表达方

式也应记录。

15 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

影响

答案: 1.遗传因素的作用:

(1)遗传为人类心理的发

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然物

质基础;(2)奠定儿童心理发

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2.

生物因素的作用:(1)生理

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

理发展的顺序;(2)为儿童

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3)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

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

的生理基础。

16社会因素对学前儿童心

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 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

表现为:(1)使遗传所提供

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

现实;(2)宏观的社会环境

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

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

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

重要的条件。

17 试论正确理解儿童心理

发展年龄特征的必要性

答案:首先,谈到儿童心理发

展要提到年龄特征。年龄事

儿童心理发展得一个必要

条件,对心理发展有规律性

得制约作用。其次,儿童心

理年龄特在一定得社会和

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

理特征并不是随着年龄增

长而自发出现的。最后,儿

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

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

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

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

中概括出来的。所以在年龄

特征问题上,我们要正确处

理一般与个别,典型与多

样,本质和非本质的辨正关

系。

19 试述学前儿童思维基本

过程的发展情况。

答案:(1)思维是通过分析

综合而在头脑中获得对客

观事物更全面更本质的反

映的过程。(2)学前儿童对

事物进行比较,其特点和发

展趋势是逐渐学会找出事

物的相应部分;先学会找物

体的不同处,然后找相同

处,最后学会找相似处。(3)

学前儿童分类的特点是:4

岁以下儿童不分类,5-6

岁处于不会分类向开始发

展初步分类能力的过程;5

岁半-6岁半,儿童发生了

从依靠外部特点向依靠内

部隐藏特点进行分类的显

著变化;6岁后,儿童开始

逐渐摆脱具体感知和情境

性的束缚,能够依物体的功

用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分类。

(4)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是向成人学习社会上已经

形成的概念。

20结合学前儿童词汇发展

的特点和规律,谈谈如何促

进儿童词汇的发展

答: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

的扩大,对词义理解的确切

和加深等方面。儿童最初掌

握词时,往往对词的意义理

解不确切,其有两个特点:

(1)笼统。幼小儿童对词

的理解是笼统的,常常是一

个词代表多种事物。(2)非

常具体。幼小儿童对词的理

解把词的含义理解的过宽

或过窄。3-5岁儿童常常自

己造词,出现“造词现象”。

这是由于前两个原因所导

致的。但是幼儿对具体名词

的理解基本上难以达到确

切的概念水平。针对儿童这

种特点,应结合日常生活活

动教孩子掌握词汇,这是最

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案例题

1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

切,对幼儿安排了一系列的

学习活动,要么学英语,要

么学钢琴,要么学美术等

等,周六周日也不例外,生

怕孩子贪玩。从不轻易让孩

子与邻居家的孩子共同玩

耍,而自己也不愿与孩子一

起游戏。即使孩子想尝试做

一些简单家务也由家长完

全包办。

答案要点:家长的做法是不

对的。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

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不可

替代的。特别是游戏活动更

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

好的活动形式。学习当然也

是一种必要的活动形式,但

它代替不了游戏和劳动的

作用。

在游戏中,儿童才能形成内

部矛盾,并在活动中解决矛

盾,才能更好的认识自然和

社会。家长的做法使儿童处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使儿童心理发展出现片面

和扭曲,这是很危险的。

2 “一个孩子问:妈妈,您

知道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

是什么吗是金鱼!它总是摇

头晃脑。”为什么这个孩子

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请分析

其原因。

这是因为儿童概括的反映

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

展的。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

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直

观的概括。儿童最初用对物

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

征进行概括,这时语词只有

标志的功能。(2)动作的概

括。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

能够进行概括,但对不会使

用的实物则借助于动作,在

头脑中形成表象。(3)2岁

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

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

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

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

次要特征。因此可以说,直

观的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

括,动作的概括是表象水平

的概括,而语词的概括才是

思维水平的概括

3 在一语言活动中,某教

师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

加深幼儿的理解,教师利用

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

她边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

讲解故事情节,边演示活动

教具,伴随轻音乐…假如你

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

规律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

评价。

答:教师能根据幼儿时期的

感知基本规律,采用多种感

知方式和渠道来进行教学,

能强烈地抓住幼儿的注意

力,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

果。

(一)幼儿的感知特点:(1)

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2)

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3)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

统化。(4)感知过程的主动

性不断加强。(5)感知过程

的效率不断提高。(二)结

合案例进行阐述。

4 有位老师记录了她的一

次经验。班上小朋友抓了蜗

牛,老师强制他们扔掉,谁

也不肯。于是老师采用了纸

折了一个“房子”,让他们

把蜗牛都放进去,并答应他

们吃完饭可以把蜗牛带回

家。结果,孩子们吃饭特别

快。请分析这个老师所采用的方法。

答:这位老师是利用了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关于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只是伴随现象或副作用。但是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的则导致消极行为。这个案例中,老师一开始的强制措施,使孩子产生了不良情绪反应,幼儿也就不会出现老师的期望的行为。而后来采用的措施,符合了幼儿的需要,就使他们产生了良好的情绪进而表现出积极的行动。

5宋朝有个“神童”方仲永,幼小聪慧,五岁赋诗,文才过人,深得当时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赞赏,不加调教。到了20岁,王安石再见他时,发现他跟其他普通人一样,竟一事无成。

答:这个事例说明,遗传和社会环境,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作用。良好的遗传素质仅是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只是决定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要将遗传提供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则依赖于环境和教育,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其中家庭教育更是不容忽视。

6.试分析下面儿童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有一名男孩,5岁半进入小学二年级,成绩优

异,6岁半在围棋大赛中名

列前矛。他2岁时玩积木可

以连续玩上几个小时;入学

以后,上课注意听讲,不做

小动作。

答案要点:这名男孩能取得

优异成绩与他的注意力有

直接的关系。注意对心理过

程的发展具有选择维持和

调节功能,儿童注意的发展

水平直接影响儿童知觉等,

影响着儿童心理的成熟。这

名男孩在两岁时,注意就已

具有很好的集中性和稳定

性,其注意发展的水平较

高,超过了一般儿童的发展

水平。这样就为他从事各种

学习和活动创造了条件,保

证了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

行,也促进了他的心理成

熟,所以各方面都取得了良

好的成绩。

7.下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师应如何加以注意,试举

例。在幼儿园,小班孩子

常在午睡后将左脚的鞋穿

在右脚上,将右脚的鞋穿在

左脚上,即使教师告诉他这

只鞋是左脚的,他也会出

错。而大班孩子很少出现这

种现象。

答案要点:这是不同年龄阶

段儿童方位知觉发展水平

存在差异造成的。在幼儿方

位知觉上,3岁儿童仅能辨

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

后,这正是小班幼儿的知觉

水平。5岁使,方位知觉有

跃进的倾向,开始能正确的

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方位。

8分析幼儿的记忆特点。日

常生活中发现,幼儿教师花

费很大的力气去教幼儿背

诵一首歌谣。但他们在电视

力看到关于儿童食品的广

告,只需一两次就对广告词

熟记于心。

答案要点:这一现象充分说

明了幼儿无意记忆和有意

记忆发展的特点。在整个学

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

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

意记忆。幼儿对广告词是无

意记忆,电视画面具体形象

生动,广告主体都符合幼儿

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幼儿的

记忆效果好。相反,教师要

求背诵的是有意记忆,其依

赖于对记忆任务的理解程

度和是否有较强的积极性,

因此效果往往不太好。

9某小学智力超常班招生新

生,有一名六岁儿童前来应

招,在测查中该生能够比较

流利的朗读当日《人民日

报》头版新闻,其他智力活

动正常,最后该儿童未被录

取。如果换了你做招生的负

责人,你会怎么做请谈一谈

你的观点。

答案要点:不会同意录取该

生。智力超常的儿童并非只

是流畅的朗读一篇文章。学

前期是处于阅读活动的准

备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

教育条件下,幼儿在识字的

基础上,比较流畅的进行阅

读,对孩子的言语发展是非

常有利的。但如果不顾及孩

子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只追

求“识字神童”,不仅不利

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反而有

可能使儿童对学习产生厌

烦情绪,给其带来不利的影

响。

10如果在幼儿园,一个小孩

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

是自己在一个角落自己玩。

你怎样看待

答案要点:这个现象可能有

不同的原因:有的孩子可能

是由于和某个小朋友闹矛

盾,生气了;有的可能是想

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被老

师关注;还有的可能是性格

比较孤僻,不爱和小伙伴交

往等。因此老师对待同一种

行为表现(孤僻),要分析

其真正的原因,要了解孩子

的个性,在孩子的个性的整

天中,了解孩子行为的原

因,从而对症下药。如果我

们不具体分析其原因,而采

取同样的策略,就不会收到

良好的效果,甚至产生反作

用。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解析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A.1~1岁半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A卷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 1、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答: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顺序发展的。?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如上肢动作的发展顺序是:肩头和上臂一肘、腕、手一手指。?由粗到细?即由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乱“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一下完成不了那么多的神经协调,虽然细节上有差别,但是总是上就是这个情况,一般越早的能够玩成上面的那些步骤的孩子生长发育是比较快得,智力也一般比较高。 2、简述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答:(1)、儿童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主题不稳定。(2)、想象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3)、想象活动只需过程,不在意结果。(4)、想象收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3、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答(1)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的自我评价会逐渐客观,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与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有关

二、论述题(共25分) 。 试论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答: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1)从不齐全到齐全。头几个月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统到分化。?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2.从具体到抽象?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 ,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五、论述题 现在有的父母让很小的孩子参加许多学习班(比如:书法、舞蹈、乐器等),请你根据格赛尔的“成熟-学习”说对这一现象进行评价。 (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与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 (2)根据儿童发展的特征,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各种游戏会对儿童的智力和社会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这方面的时间却被没有效果的学习班所侵占,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我们应该遵从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格赛尔的忠告: A、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B、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C、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而应让你和你的孩子一起体会每一阶段的乐趣。 D、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六、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月亮为什么不睡觉”,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会说“妈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应注意: ①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 ②对于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因势利导,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2、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曾说过:“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试析: (1)上述两段话各自所代表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派别是什么? (2)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具体有哪些?请结合事例分析说明。 1、霍尔代表遗传决定论;华生代表环境决定论 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具体有: 1)遗传的作用: ①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②遗传素质为儿童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2)生理成熟的作用: ①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②每个幼儿生理成熟的水平或状态,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3)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①环境和教育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③环境和教育制约心理发展的速度、方向和水平 4)实践活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5)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

简答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及关系。 答:(一)稳定性 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 1.儿童脑的发育就是有稳定顺序与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就是有次序的; 2.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就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 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可变性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与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三)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就是相对的。 2.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征及具体表现。 有意注意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与引导。 有如下表现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就是在外界环境,特别就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就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3.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二、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三、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四、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五、观察方法的形成 4.简述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1、出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所依靠的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2、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与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 3、1岁多的孩子,常常按照某个事物的明显特征来辨认物体。 4、随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性逐渐向思维的概括性过渡。 5.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应用的感知觉规律及涵义。 一、适应现象 1.感觉就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 2.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与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 二、对比现象 1.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分先后对比与同时对比两种。 教师在制作与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不同分析器的感觉,也会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在视觉感性方面较明显。 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不应有喧哗声,教师的声音也不应很大。 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以下因素影响: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结合 6.学前儿童感知与发展阶段。 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三、掌握知觉标准与观察力发展阶段 7.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般趋势就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 具体表现在: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8.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过程中,动作与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段?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课件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 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P43)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P26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P68) 答1、无意注意为主:1)——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2)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和需要。要多样 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P73)3)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

学前心理学精彩试题[1]

学前心理学试题(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 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坚持性 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 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全国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B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C )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D )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D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 )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B ) A.1~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B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 ) A.1岁半~2岁 B.1岁~1岁半 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 11.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A ) A.意义记忆效果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用得多) C.两者都很好 D.两者都很差 1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案例题 新 优质文档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案例题 简答 1.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那些原则?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具体有哪些方法? 3.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有哪些? 4.注意对幼小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5.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那几点? 6.表征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7.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迁移,表现为哪些特点? 8.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 9.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0.意志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11.分析个性开始形成(发生)的几个主要标志。 12.从哪几个角度分析学前儿童的能力? 1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4.什么是依恋以及依恋的特点? 15.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16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方面? 17、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上? 18、3-6岁儿童记忆发展特点是什么? 19、儿童思维发展的方式有哪些? 20、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概念及其主要表现? 21、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什么?

22什么是实验室实验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3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是如何表现的。 24 儿童在学前期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25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26简述弗洛伊德的学前年龄的人格发展理论? 27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包括哪些阶段 28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 29 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30教育是否属于社会因素?它的特殊性是? 案例 1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2 金鱼!它总是摇头晃脑 3 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 4 抓蜗牛,吃饭特别快。 5 神童”方仲永 6 优异成绩与注意力 7 小班穿错鞋 8 对广告词熟记于心 9智力超常班招生新生 10和其他小朋友玩自己玩。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第二章 、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 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 特征是什么? 答:)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 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正确做法: 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 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 会正确的方法。 ()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 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 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 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 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第三章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教材) 、无意注意为主:)——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 )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 和需要。要多样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象。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四章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 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 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 率的提高。 (教材) 第五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 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 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 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 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六章 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共分)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 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答:)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原因:①认知水平的限制;②情绪的影响;③幼儿想象表象能力的局限。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案例题

简答 1.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那些原则?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具体有哪些方法? 3.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有哪些? 4.注意对幼小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5.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那几点? 6.表征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7.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迁移,表现为哪些特点? 8.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 9.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0.意志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11.分析个性开始形成(发生)的几个主要标志。 12.从哪几个角度分析学前儿童的能力? 1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4.什么是依恋以及依恋的特点? 15.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16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方面? 17、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上? 18、3-6岁儿童记忆发展特点是什么? 19、儿童思维发展的方式有 哪些? 20、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概念及其主要表现? 21、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 是指什么? 22什么是实验室实验法? 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3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 趋势是如何表现的。 24 儿童在学前期第一信号 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 关系 25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 展的主要阶段 26简述弗洛伊德的学前年 龄的人格发展理论? 27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 包括哪些阶段 28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 29 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的 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什 么? 30教育是否属于社会因 素?它的特殊性是? 案例 1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 切 2 金鱼!它总是摇头晃脑 3 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 事 4 抓蜗牛,吃饭特别快。 5 神童”方仲永 6 优异成绩与注意力 7 小班穿错鞋 8 对广告词熟记于心 9智力超常班招生新生 10和其他小朋友玩自己玩。 论述题 1.试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 务和意义? 2.试述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中的作用? 3. 试述幼儿对事物的理解 的发展趋势? 4.试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5. 试述如何看幼儿意志行 动的发展? 6.试述学前儿童智力与非智 力因素的关系? 7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 8.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 客观因素? 9.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影响学 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 观因素的互相作用? 10.试述埃里克森对人格发 展阶段的基本观点。 11 试述幼儿教师应如何感 知觉规律组织教育教学 活动? 12 试说明思维的发展对学 前儿童心理的意义。 13.试具体说明幼儿自我评 价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14 运用实验室试验法研究 幼儿心理时,应该注意 什么问题 15 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哪 些影响? 16社会因素对学前儿童心 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17 试论正确理解儿童心理 发展年龄特征的必要性 19 试述学前儿童思维基本 过程的发展情况。 20结合词汇发展特点如何 促进儿童词汇的发展? 三、简答题 1.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 彻那些原则?1客观性原 则:(1)研究学前儿童的心 理,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 客观条件。(2)任何结论都 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 据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 原则.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具体有 哪些方法?答案:1观察法 2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 法)3测验法4间接观察法 (调查访问法,问卷法)5 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3.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 阶段有哪些?答案:学前儿 童感知的发展,大致可分为 以下几个阶段。(一)原始 的感知阶段。儿童最初的感 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二) 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 的概括过渡阶段。初生后的 一年,知觉的恒常性——知 觉的概括,在婴儿认识事物 的活动中起主要作用。(三) 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 阶段。3岁以后,儿童对物 体的感知,渐渐和有关概念 联系起来。 4.注意对幼小儿童的心理发 展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 第一、注意使儿童从环境中 接受更多的信息。环境中各 种各样的事物构成一个源 源不尽的信息流,不断地出 现在儿童周围,但是儿童对 其中的信息接受的情况大 有不同。注意使儿童捕捉到 更多的信息。第二、注意使 儿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 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 动作,并为应付外来刺激准 备新的动作,把精力集中于 新的情况。 5.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那几 点?答案:1.反复背诵或自 我陈述。年龄较大的幼儿, 在识记过程中反复背诵以 避免遗忘。有时,边识记边 自言自语的说出记忆材料 的名称或内容。2.使记忆材 料系统化。幼儿中期以后, 能够在记忆过程中自动对 记忆此案料加以整理,包括 归类,联想等等。3.间接地 意义识记。年龄越大的幼 儿,还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 精心思考,找出材料的组成 规律,以帮助记忆。 6.表征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中的主要作用?答案:1内 化作用。内化是人类心理活 动的特点。内化是指外部动 作向头脑内部转变的过程。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都是 要依靠各种形式的外部动 作。在内化过程中,表征起 着重要作用。2过渡作用。 表征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 的中间环节。儿童在感知的 基础上,通过表征活动才可 能产生思维。 7.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 是记忆材料的迁移,表现为 哪些特点?答案:1记忆表 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2岁 儿童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 曾经感知过的情景,只不过 是在新的情景下的表现。2 简单的相似联想。最初的想 象是依靠事物外部的相似 性把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 起的。3没有情节的组合。 最初的想象只是一种简单 的代替,以一物代替另一 物。 8.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 造性想象发展。表现在哪几 个方面?答案:一、从想象 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 有意性。二、从想象的单纯 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再造 性。三、从想象的极大夸张 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 性。 9.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 在哪几个方面?答案:一、 思维方式的变化:1. 直观行 动思维;2. 具体形象思维; 3. 抽象逻辑思维二、思维工 具的变化:1.思维活动主要 依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 动的总结;2.语言伴随动作 进行 3.思维主要依靠语言 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 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 用。三、思维活动的变化; 四、思维内容的变化。 10.意志发展对学前儿童心 理发展的意义?答案:一、 意志的发生发展使学前儿 童认识过程中的有意性发 生和加强。二、意志的发生 发展使学前儿童对心理活 动的支配调节能力提高。 三、意志的发生发展促进学 前儿童心理活动系统的形 成。

学前心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幼儿教育现象 目标: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所给出的案例。 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 分析步骤: 1、读题,看清楚案例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问题,找出题中做的对或不对的地方。 3、回想与题目中相关的理论点。 答题步骤: 1、说出该案例涉及的核心观点,或者简要说出案例中合理或不合理的现象。 2、结合观点分析案例中的现象。 3、根据需要,给予恰当的建议。 答题时间:5分钟。 时间分配:2-3,1-4 理论回顾: 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心理学基础,即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所有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都是错误的,细分来讲:师幼互动、教学方式、环境创设等涉及的是教育学,也就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言行举止的分析都是心理学的范围。 1、心理学的知识框架 (1)认知发展: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 (2)情绪情感 (3)社会化:语言、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道德。 (4)个性:气质、性格、自我意识与性别化。

实战演练:心理学分析 1、小军是个3 岁6 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军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小军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军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军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2、一次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辨别乐音与噪音。当我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时,孩子们一致认为这是好听的音乐;而当播放噪音时,孩子们都捂住了耳朵。我问:“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大部分孩子说不好听,只有源源大声地说:“这个声音好听!”我非常不高兴,瞪着源源说:“这么吵闹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我正想批评他,可看他一脸的委屈,我忍住火气问:“为什么你会觉得这声音好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简答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及关系。 答:(一)稳定性 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 1.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2.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可变性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2.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征及具体表现。 有意注意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有如下表现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3.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二、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三、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四、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五、观察方法的形成 4.简述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1、出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所依靠的是知觉的恒常性。

2、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 3、1岁多的孩子,常常按照某个事物的明显特征来辨认物体。 4、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性逐渐向思维的概括性过渡。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应用的感知觉规律及涵义。 一、适应现象 1.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 2.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 二、对比现象 1.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 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不同分析器的感觉,也会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在视觉感性方面较明显。 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不应有喧哗声,教师的声音也不应很大。 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以下因素影响: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结合 6.学前儿童感知和发展阶段。 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doc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案例】: 当宝宝哭的时候,妈妈在抱起宝宝的同时,用摇鼓弄出声音,宝宝不哭了,后来,当宝宝再哭的时候,妈妈用摇鼓弄出声音,宝宝停止了哭泣,请问这是为什么?请说明原理。 【条件反射,在外界刺激的条件下,婴儿建立了条件反射】 【案例】给幼儿观看两只机器蜗牛,一只爬得快,另一只爬得慢,当快蜗牛停下来的时候,慢蜗牛还在爬,但是最终未能赶上快的蜗牛。让幼儿I可答哪一只蜗牛先停下来,大部分幼儿说慢蜗牛先停下来,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感知觉理论分析。 【幼儿的时间知觉的发展和成熟比较晚,幼儿借助距离的长短认识时间概念,认为走的路程短,时间就短,是典型的时空关系的混淆。] 【案例】有一?位教师在教幼儿背诵前,先把诗的内容绘成美丽的图也,再用故事形式向幼儿讲述诗的内容,进而引导幼儿对诗中提及的“眠”、“晓”、“啼鸟”等进行讨论,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你觉得老师的做法符合幼儿记忆的特点吗?为什么? 【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幼儿的记忆特点。由于幼儿的形象识记优于语词识记,幼儿喜欢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对感兴趣的事物识记效果比较好,教师用故事的方式吸引了幼儿的兴趣,识记的效果当然比单调的灌输要好得多。】 【案例】2010年春晚,一个小女孩背诵《百家姓》的镜头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各方争论。请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评价之。 【幼儿的容易运用机械记忆,所以在记忆《百家姓》这些无意义字符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不要认为这是什么特殊的能力,更不能将其作为“神童”的标志。】 【案例1]周二的早上入园时,小强对老师说:“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海南岛玩儿了,太好玩了,还潜水了老师愣住了,昨天是星期一,小强在幼儿园啊!于是就批评小强:“爱撤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请分析小强的行为,并对教师的评价做分析。 【由于幼儿的记忆不精确、不完整,经常记住非木质、富有情绪色彩的或感兴趣的内容,常常把主观想象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混为一谈,所以容易歪曲事实,千万不能借此认为是品德出现问题。】 【案例2]一个孩子的妈妈生病住院了,幼儿很想去看妈妈,但是大人不允许。过了两天,幼儿告诉老师:“我到医院去看妈妈了。”请分析幼儿的反应。

(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 1.学前儿童理智感已有明显的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幼儿很喜欢做游戏 B. 幼儿很喜欢提问题 C. 幼儿已能控制自己的不愉快情绪 D. 幼儿不愉快的情绪表现明显下降 B 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A. 学前教育学的分支 B. 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C. 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D. 普通心理学的基础 C 3.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A. 神经活动参与

B. 口腔与手的协调 C. 手与脚的协调 D. 眼手协调 D 4.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和避免失败的倾向组成。 A. 对成就的向往 B. 追求成功的倾向 C. 树立目标 D. 对目标的向往 B 5.儿童产生想象的原材料是()。 A.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B. 老师语言的描述 C. 头脑中已有的表象 D. 丰富的游戏内容 C 6.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 直观性

B. 行动性 C. 具体形象性 D. 抽象逻辑性 C 7.幼儿指着天空中的某一片云彩高兴地说:“妈妈,你看,那是小孩骑大马。”这是属于 ()。 A. 想象 B. 判断 C. 直觉 D. 下定义 A 8.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 A. 反复练习 B. 回避说出某些词 C. 放慢说话的速度 D. 解除紧张 D 9.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

A. 不同的生理原**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 B. 不同的个性特征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 C. 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 D. 儿童从掌握知识到心理机能都会发生变化 C 10.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没有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B.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不断增加 C. 自我调节化 D. 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C 1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A. 记忆 B. 注意 C. 动作 D. 口头言语 12.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 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

; 简答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及关系。 答:(一)稳定性 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 1.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2.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可变性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2.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征及具体表现。 有意注意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 有如下表现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3.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二、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三、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 四、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五、观察方法的形成 4.简述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1、出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所依靠的是知觉的恒常性。 2、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 3、1岁多的孩子,常常按照某个事物的明显特征来辨认物体。 4、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性逐渐向思维的概括性过渡。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应用的感知觉规律及涵义。 一、适应现象 1.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 > 2.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 二、对比现象 1.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 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不同分析器的感觉,也会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在视觉感性方面较明显。 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不应有喧哗声,教师的声音也不应很大。 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以下因素影响: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结合 6.学前儿童感知和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