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资料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资料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资料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资料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串讲笔记

一、叙述题

1.在PowerPoint中,普通视图将幻灯片、大纲、备注集成到一个视图,来制作演示

文稿;幻灯片视图中,可以放大幻灯片的某部分以便做细致的修改;幻灯片浏览视图不能对个别幻灯片内容进行编辑修改;在大纲视图模式下,只能显示出标题和正文,不显示图像、表格等其他信息。

2.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幻灯片,生成的文件的扩展名为.ppt 。

3.在PowerPoint中,若当前编辑的演示文稿为KS,执行"打包"命令后,所形成的应用程序名为pngsetup.exe 。

4.若"绘图"工具栏没有显示在屏幕上,则用鼠标依次单击菜单栏中的"视图"→"工具栏"→"绘图"即可显示"绘图"工具栏。

5.插入PowerPoint中的视频文件类型首选.A VI和.MPG,声音文件类型则首选 .wav。

6. 在处理幻灯片中的图形图像时,透明色效果只能应用于位图。

7.在备注与讲义里可使用的页眉和页脚选项包括日期和时间和幻灯片编号等,幻灯片放映时不显示备注页下添加的备注内容。

8.

在建立演示文稿内容向导中的"选择类型"中,可以通过单击"添加"按钮来加入其他的演示文稿类型。

9. 在PowerPoint中,可通过图表类型按钮改变幻灯片中插入图表的类型。

10.冯o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决定了计算机硬件系统有五个基本组成部

分。

11.在计算机中,所有数据都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示,通常规定一个数的最高位作为符号

位,最高位为0表示正。

12.MPEG2压缩标准的文件格式是DAT。

13.在Windows XP"系统特性"对话框中,单击"硬件"选项卡,选择"设备管理器"

按钮,打开相应窗口,如果某个设备有问题,前面将出现黄色叹号。

14.操作系统是根据文件的扩展名来区分文件类型的。

15.Windows XP中,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切换的快捷键是Alt+Tab。

16.Windows 2000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可以支持17种自然语言。

17.目前国家、机关上常用的正式文件纸张是16开。

18.数码相机拍摄图像的绝对像素数取决于CCD芯片上光敏元件的数量,数量越多分辨

率越高,所拍图像的质量也就越高。

19.计算机的运算部件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称为字长。

20.浏览文件夹时,如果需要在不同窗口打开不同文件夹,可以使用"文件夹选项"进

行设置。

21.Ctrl+Delete是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到行末的所有字符。

22.所谓计算机文化,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为一

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影响的新型文化。

23.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可能是计算机的所有部件中最长的。

24."区域选项"对话框中,对于中文的排版方式除了拼音排序外还有笔划排序。25.Windows 2000中,考虑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可以使用组策略设置各种软件、计

算机和用户策略。

26.在Word2003中,在"文件"下拉菜单的底部列出的最近使用过的文档,在默认情况下是4个。

27.Word 2003文稿中的注释一般有"脚注"和"尾注"两种,脚注放在页面底部或文字下方;而尾注则出现在文档结尾或节的结尾。

28.Word 2000应用程序窗口中,各种工具栏可以通过"视图"菜单中的"工具栏"命令进行增减。29.Word 2003设置的页码并非都是从第1页开始。

30.在插入点位置,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绘制出所需文本框,可以在Word

2003文档中插入正方形文本框。

31.利用Word

2003制作表格的一种方法是把选定的正文转换为表格的操作,在选定正文后,应选定表格菜单中的转换命令,弹出该命令的对话框,再设置对话框中的相应选项。

32.在Word2003中,特殊符号是通过"插入"菜单中的"符号"命令输入。

33.在"画图"程序中,要绘制正方形或圆形,需按住Shift键的同时,使用相应的画图工具实现。

34.用鼠标选择颜色,左键选择的是前景色,右键选择的是背景色。

35.在使用复制命令前必须先要选中复制的对象。

36.在画图工具中,放弃上一次操作的命令是撤消,用ctrl+z快捷键也可以做到。37.用"曲线"工具先画出来的是直线

38.在Windows 2000中,"画图"文件默认的扩展名是bmp

39."画图"中,选择"编辑"--"复制"菜单命令,选定的对象将被复制到剪贴板

40.画图程序中画一个正方形的步骤是:先选择长方形工具,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拖出自己需要的大小既可。

41.在"画图"程序中,选择前景的操作步骤是:在颜料盒中用鼠标左键单击颜色块。42.网络安全的威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

43.IP地址由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两部分组成。常用的IP地址有A、B、C三类。44.Internet所提供的三项基本服务是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

45.在下列网间连接器中,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网络互连的是网桥。

二、简答题

46.幻灯片切换"对话框中有"全部应用"和"应用"两个按钮,它们分别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参考答案:

全部应用,就是让所有的幻灯片切换都用同一样式,应用,只是当前幻灯片才有这个切换样式47.简述幻灯片母版的作用,母版和模板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母版用于设置文稿中每张幻灯片的预设格式,这些格式包括每张幻灯片标题及正文文字的位置和大小、项目符号的样式、背景图案等。

母版和模板的区别:母版是对除标题幻灯片以外的所有幻灯片进行预设格式;模板可以快速地为演示文稿选择同一的背景和配色方案,当选择了某一模板后,则整个演示文稿的幻灯片都按照选择的模板进行改变。

48.如何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

参考答案:

首先应单击该图形,在其周围出现尺寸柄,拖动它就可以改变图形的大小。

49.如何在绘制的图形(线条、连接线、自由曲线除外)中添加文字?

参考答案:

应右面键单击要添加文字的图形,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文本命令。

50. PowerPoint的演示文稿具有几种试图?

参考答案:

幻灯片、幻灯片浏览、备注、幻灯片放映和大纲5种视图。

51.PowerPoint在幻灯片中建立超链接有哪两种方式?

参考答案:

通过把某对象作为"超链点"和动作按钮。

52. 如何使所有幻灯片有统一的背景?

参考答案:

执行"格式"中的"背景"命令,在"背景"对话框中进行设置后单击全部应用按钮

53. 如何为所有幻灯片添加编号?

参考答案:

执行"视图"菜单的"页眉和页脚"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幻灯片编号"复选框,然后单击全部应用按钮

54. 在PowezPoint中按功能键[F6] 和[F7]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功能键[F6] 的功能是切换下一个窗格

功能键[F7] 的功能是拼写检查

55.在PowerPoint中,设置每张纸打印三张讲义,打印的结果是幻灯片按什么方式排列。

参考答案:

从上到下顺序放置在左侧,右侧为使用者留下适当的注释空间

56."幻灯片配色方案"和"背景"两条命令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利用"格式| 幻灯片配色方案"对幻灯片需要强调的部分进行重新配色。利用"格式| 背景"命令可以对需要强调突出重点的幻灯片用区别于其他幻灯片的背景颜色布置。

57.在PowerPoint中,母版有哪几种类型?

参考答案:

幻灯片母版、标题母版、备注母版和讲义母版四种类型

58.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MP3音乐?

参考答案:

PowerPoint的"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不支持MP3,但若你一定要MP3的话,可以这样另辟捷径:

①单击"插入\对象"。

②在"插入对象"对话框中选"由文件创建"。

③单击"浏览",指出MP3文件的路径。

④单击"确定"。

⑤插入文档后,在"动画效果"设置中除"时间"、"效果"外,再选"播放设置\对象动作\激活内容"即可(系统内必须有MP3播放器)。

59.简述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命名规则。

参考答案:

文件是指被赋予名字并存储于磁盘上的信息的集合,这种信息可以是文档或程序。一个文件夹对应一块磁盘空间。文件夹中一般用来存放具有某种关系的文件或文件夹,以便每一个文件夹中不至于有太多的文件。

文件命名规则:

①在文件名或文件夹名中,文件全名总长度最多可以有255个字符。

②命名必须遵循唯一性原则,即在同一目录下的文件名必须唯一。

③文件名或文件夹名中出现的合法字符包括: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0~9十个数字和一些特殊字符。特殊字符包括:$、&、@、!、^、~、_、?、(、)、{、}等。不能出现以下字符(DOS中不能出现空格):\、│、/、:、*、?、"、<、>等9个字符。

④不区分英文字母大小写。

60.回收站的功能是什么?怎样利用回收站恢复被删除的文件及彻底删除回收站中的文件?

参考答案:

使用"回收站",可以将硬盘上被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恢复。

双击桌面上的"回收站"图标,打开"回收站"窗口。选定要恢复的文件,然后单击"文件"菜单中的"还原"命令,即可恢复被删除的文件。

选定要删除的文件,执行"文件"菜单中的"删除"命令,可彻底删除回收站中的文件。

61.想制作一首大约一分半钟的个人单曲,具体步骤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从网上搜索伴奏音乐

②设置电脑的麦克风录音

③在COOLEDIT软件中录制人声

④在COOLEDIT软件中合成人声与伴奏

62.图形和图像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图形(Graphics)和图像(Imag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图像的表示形式是位图,而图形的表示形式是矢量图。

图像是由像素点构成的。每个像素点用若干个二进制位来描述其颜色和强度等信息。这种对应关系叫做"位映射"关系,因此图像又可以称为"位图"。位图的质量主要由图像的分辨率和色彩位数决定。分辨率越高色彩位数越大其质量越好,但是占用的存储空间也越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图像的像素点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在放大或缩小时部分像素点会被丢弃或复制从而导致图像的失真。

图形是通过计算机计算而形成的由具有方向和长度的矢量线段构成的。图形在计算机中的描述是使用坐标数据、运算关系以及颜色、灰度、透明度等数据描述的。因此图形又称为"矢量图"。由于矢量图形采用运算关系描述数据所以其数据量小,而且进行放大与缩小操作时不会影响到图形的各种特征,即不会造成失真。

63.汉字在计算机内的编码方式有哪几种?

参考答案:

汉字输入码、汉字交换码、汉字机内码和汉字字型码。

64.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征,如何进行分类?

参考答案:

(1)病毒的特征;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作的特殊程序,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精巧的、严谨的代码,按照严格的秩序组织起来,与所在的系统环境、网络环境相适应和配合起来。病毒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极强的感染性、一定的潜伏性、特定的触发性和剧烈的破坏性。

(2)病毒的分类;计算机病毒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

按照寄生方式的角度: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复合型病毒和宏病毒。

按照传染途径的角度:病毒可以划分为驻留型病毒和非驻留型病毒。

按照破坏和危害的角度:病毒可以划分为无害型、无危险型、危险型和非常危险型。或简单地划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按照特有算法的角度:病毒可以划分为伴随型病毒、"蠕虫"型病毒、"木马"型病毒和寄生型病毒。

65.打印机可分为几种类型?

参考答案:

喷墨式、激光式、点阵式三种类型

66.多媒体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

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

67.计算机理想的工作湿度应为?

参考答案:

30%~80%

68.荧光屏上的每一个彩色点(即像素)是由哪三原色组合而成?

参考答案:

红、绿、蓝

69.读程序写结果

OPEN "divi.in" FOR INPUT AS #1

OPEN "divi.out" FOR OUTPUT AS #2

DIM n AS LONG, a AS INTEGER, s AS INTEGER,k AS INTEGER

INPUT #1, n

a=357:s=113

k=a\s

a=(a-s*k)*10

WHILE n<>0

k=a\s

a=(a-s*k)*10

n=n-1

WEND

PRINT #2,LTRIM$(STR$(k))

CLOSE

参考答案:

【样例输入】4

【样例输出】2

70.软件的概念及分类?

参考答案:

软件:是指为运行、维护、管理计算机所编制的程序的集合。

系统软件:是指为用户便于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而编制的软件。

它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解释和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四大类。

应用软件:是指为用户便于解决实际问题而编制的软件。如:word、excel、wps、kv3000。它包括软件包、用户程序、工具软件等。

71.有关页眉页脚的说法?

参考答案:

(1)只要将"奇偶页不同"这个复选框选中,就可在文档的奇、偶页中,插入不同的页眉和页脚内容

(2)在输入页眉和页脚内容时还可以在每一页中插入页码

(3)可以将每一页的页眉和页脚的内容设置成相同的内容

72.写出Word的显示方式?

参考答案:普通视图、页面视图、大纲视图

73.请简述"格式刷"的作用及用法?

答题要点:(1)格式刷的作用是填充格式。

(2)单击格式刷和双击格式刷的不同点。

74.关闭Word的方法?

参考答案:(1)菜单法

(2)右上角的退出

(3)右击标题栏

(4)快捷键

75.在Word中如何插入一个图片?插入图片之后如何使它处于文本中的任意一个位置?

答题要点:(1)插入图片的方法。

(2)图片的格式设置。

76.写出Word中,水平标尺的组成和作用。

参考答案:水平标尺由首行缩进、悬挂缩进、左缩进、右缩进四个滑块和页面的左、右边距组成。

水平标尺各部分的作用为:

首行缩进滑块:拖动该滑块可以调整当前段落首行文本的位置。

(1)悬挂缩进滑块:拖动该滑块可以调整当前段落除首行外的文本位置。

(2)左缩进滑块:拖动该滑块可以调整当前段落左边的位置。

(3)右缩进滑块:拖动该滑块可以调整当前段落右边的位置。

(4)页面的左、右边距:拖动左、右边距,可以调整页面的左、右页边距。

(5)如果光标位于表格中,水平标尺上显示制表位,拖动制表位,可(6)以调整指定文字缩进的距离或各栏文字的开始之处。

77.应用Word中"节",排版一篇论文,插入页眉,要求每页显示文本的章节标题。

参考答案:Word中的"节"是一段连续的文档块,同节的页面拥有同样的边距、纸型或方向、打印机纸张来源、页面边框、垂直对齐方式、页眉和页脚、分栏、页码编排、行号及脚注和尾注。如果没有插入分节符,

Word默认一个文档只有一个节,所有页面都属于这个节。若想对页面设置不同的页眉,必须将文档分为多个节。

将论文的每一章作为一个节,每节独立设置页眉,页眉为论文的章标题,操作过程为:

(1)在各个章节的文字都排好后,设置第一章的页眉(视图菜单→页眉和页脚)。

(2)跳到本章的末尾,菜单栏上选"插入→分隔符",分节符类型选"下一页",若是奇偶页排版根据情况选"奇数页"或"偶数页"。这样就在光标所在的地方插入了一个分节符,分节符下面的文字属于另外一节了。

(3)光标移到第二章,鼠标双击页眉Word会弹出页眉页脚工具栏,工具栏上有一个"同前"按钮(图像按钮,不是文字),把这个按钮调整为"弹起"状态,然后修改页眉为第二章的标题,完成后关闭工具栏。重复前两个步骤,可以设置其余各章的页眉。

78.说出目录的作用,简述制作文档目录的操作方法。

参考答案:目录用来列出文档中的各级标题及标题在文档中相对应的页码。Word使用层次结构来组织文档,大纲级别就是段落所处层次的级别编号,Word提供9级大纲级别,Word的目录提取是基于大纲级别和段落样式,在Normal模板中已经提供了内置的标题样式,命名为"标题1"、"标题2",…,"标题9",分别对应大纲级别的1-9。可以应用段落样式生成文档的目录结构制作目录的操作分三步进行

(1)修改标题样式的格式。通常Word内置的标题样式不符合论文格式要求,需要手动修改。在菜单栏上点"格式|样式",列表下拉框中选"所有样式",点击相应的标题样式,然后点"更改"。可修改的内容包括字体、段落、制表位和编号等,按论文格式的要求分别修改标题1-3的格式。

(2)在各个章节的标题段落应用相应的格式。章的标题使用"标题1"样式,节标题使用"标题2"

,第三层次标题使用"标题3"。

注:使用样式来设置标题的格式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更改标题的格式非常方便。假如要把所有一级标题的字号改为小三,只需更改"标题1"样式的格式设置,然后自动更新,所有章的标题字号都变为小三号,不用手工去一一修改。

(3)提取目录。按文章格式要求,目录放在正文的前面。在正文前插入一新页(在第一章的标题前插入一个分页符),光标移到新页的开始,添加"目录"二字,并设置好格式。新起一段落,菜单栏选"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点"目录"选项卡,"显示级别"为3级,其他不用改,按确定,Word就自动生成目录。

注:若有章节标题不在目录中,肯定是没有使用标题样式或使用不当,不是Word的目录生成有问题,请去相应章节检查。此后若章节标题改变,或页码发生变化,只需更新目录即可。79.为什么要对正文进行选择?怎样选择?选择后的正文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显果?

参考答案:文本被选择后才能被施加各种操作,如删除、复制、移动等等。文本的选样可以用键盘或鼠标,对于不同的文本,如单词、句子、段落等有不同的选择方法。被选择的文本区域呈高亮度,对选择区执行过复制、移动命令后它仍将继续保持为被选择状态。

80.字符格式化和段落格式化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字符指汉字、字母、数字、标点及某些可作为文本键人的符号(如@、&等)。字符格式决定字符十I印和在屏幕上显示的外观。格式化字符的顺序可在输入文档之前,Ul可在输入文档之后、所渭"段落",足指在文章的输入(或修改)中两次键入Entc,(回车键)之间的所有字符。段落的格式化是指段落前后的间距的大小、行距大小、段落的缩进、段落编号和项日符号等属性的设置,以达到文档版面布局均匀、页面美观、层次清晰的效果。

81.什么是首行缩进、悬挂缩进?

参考答案:占行缩进是指段落的第一行左边向里缩进;

悬挂缩进则是指除段落的第一行外其他行向里缩进。

82.怎样选定一个表行、表列、单元格表中的矩形块和整个表格的方法?

参考答案:(1)单元格选定将鼠标移到单元格的起始位置,按住左键拖动到它的终止位置,该单元格即被选定。(2)表行选定将鼠标指针移到表的左边空白处,这时指针变成一个箭头。单击左键,指针所指的表行即铂(3)表列选定将鼠标指针移到表的顶线上,这寸鼠标指针变成一个向下的箭头。在某一列上单击左键,贝(4)整表选定将鼠标移在表格左边空白处,指针变成一个箭头,使之指向第一表行,按住左键向下拖动直一行松开,整表即被选定。

83.怎样删除一个表行?怎样删除一个表列?

参考答案:首先选定要删除的表行、表列。单击菜单上的"表格",有一个"删除"选项,选项右边有一框,然后选择相应的选项即可

84.什么是对象?在Word2000中对象插入的嵌入方式和链接方式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对象,一般是指插入到当前文档中的一个信息实体,如在文档中插入的一个图片,一个图:Excel表格等。对象可以直接由某一个应用程序新建,也可以由文件来创建。

所谓"嵌入方式",是把源文件中的内容复制到目的文件当中,即Word文档中嵌入了对象龄息。一过完成插入后,目的文件和源文件不再有任何联系。

所渭"链接方式",是指插入时不复制对象内容,只是在Word文档中插入一个与源文件的链{即在日的文件和源文件之间建立一个链接关系。插.入完成后,显示或打印对象时Word系统会自文件中读取对象信息。

85.对象的版式有几种?嵌入型版式的浮动型版式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在Word2000中,对象插入在文档中的版式有以下三种:嵌入型版式,环绕型版式和浮动于方和衬于文字下方-

嵌入型版式是将对象像一个字符那样插在当前插入点位置,而放在页画上任意位置需要用。输"功能或者为之加上图文框来实现;不能与其他对象组合;但是可以与正文一起参加排版。

环绕型版式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对象版式?这样的对象的好处足在页面上与正文的关系更)其一町以实现多种形式的正文环绕;其二它可以和其他对象组合成一个新对象;其二它可以直楼页面上的任意位置,而不必像嵌入型对象那样必须通过"即点即输"或图文框来实现在页面上的。86.样把文档中的一页分栏排版?

参考答案:首先选定要分栏的正文,:然后选择菜单"格式"、"分栏",打开"分栏"对话框,最后在对证行"栏数"和"宽度和间距"等设置即可。

87.

在Word2000页面方式下,已知当前文档有三个段落,要选定第二段,有哪些操作方法?选择全文怎么选?(选择全文至少写两种方法)

参考答案:第二段的选取:

(1)在第二段内任意位置三击鼠标,可选定第二段;

(2)把鼠标放在第二段的左部位置,使鼠标指针变为斜上方向的箭头时双击鼠标,可选定第二段。

全文的选择:

(1)使用快捷键Ctrl+A,选取全文。

(2)先将光标定位到文档的开始位置,再按Shift+Ctrl+End 键选取全文。

(3)按住Ctrl键的同时单击文档左边的选定区选取全文。

88.述在Word中如何使用剪帖板移动文本。

参考答案:先选定要移

动的文本,然后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剪切"按钮(CTRL+X),将选定的文本移到剪帖板上,再将插入点移到目标位置,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帖"按钮(CTRL+V),这样就完成了文本的移动。

89.简述在Windows 98中使用画图程序制作一幅画的完整过程。

参考答案:

(1)打开"开始"菜单,依次选择"程序"."附件",单击"画图"项,启动画图程序。

(2)执行"图像"."属性"命令,输入宽度值和高度值,设置纸张大小。

(3)在工具箱中选择绘画工具,再在白色背景中画出相应图形。如绘制直线.曲线.圆等。(4)在颜色板中用鼠标左键单击某颜色,可将其设置成前景色,用鼠标右键单击某种颜色,可将其设置成背景色。

(5)在工具箱中单击"用颜色填充"按钮,将其选中,再将鼠标移动到图形中单击鼠标左键,即可将前景色应用于该图形,单击鼠标右键,即或将背景色应用于该图形。

(6)在工具箱中单击"选定"按钮,将其选中,再在绘制的图片中拖动鼠标选定部分绘制区域,可对选定区域进行复制.剪切或移动等操作,进行图片的编辑或修改。

(7)图片编辑完成后,执行"文件"."另存为"命令,打开"另存为"对话框,在"保存在"列表中选择图片的保存位置,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图片保存的名称,在"保存类型"列表中选择图片的保存类型,设置完毕,单击"保存"按钮将其保存。

90.地址解析协议(ARP)的用途是什么?

参考答案:针对一台具体的主机,把一个IP地址映射成网络适配器的硬件地址。

91.TCP的用途和功能是什么?

参考答案:将数据流从一台主机可靠地传输到另一台主机。

92.ARP如何帮助检测重复的IP地址?

参考答案:当一台主机在启动期间试图初始化TCP/IP时,它将为自己试图使用的IP地址发送一个ARP广播。如果另一台主机正在使用该IP地址,那么这台主机将发送一个出错消息给试图初始化重复地址的那台主机。

93.请按顺序描述OSI模型的各层?

参考答案:物理,数据链路,网络,传输,会话,表示,应用。

94.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包括哪几层?

参考答案:星形结构、树形结构、总线结构和环形结构。

95.A类地址、B类地址、C类地址分别在什么性质的网络中应用?

参考答案:A类地址一般分配给具有大量主机的网络使用,B类地址通常分配给规模中等的网络使用,C类地址通常分配给小型局域网使用。

96.什么是网络协议,在Internet上通用的协议是什么?

参考答案:两个计算机间通信时对传输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息所必须遵循的约定称为协议。在Internet上通用的协议是TCP/IP协议。

97.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系统互相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98.E-mail地址的简述。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每一个Internet用户都有一个负责收发电子邮件的E-

mail地址,其格式是用@连接的一串字符,@左边是用户名,@的右边是全称域名,各字符间不能有空格。如:

99.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参考答案:进网的计算机各自功能是独立的。

进网的计算机之间通过导线、电缆、光缆、微波或通信卫星相互连接起来。

要有网络协议的支持。不符合网络协议的计算机互连不叫计算机网络。

100.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参考答案: 通常是按照计算机网络的规模大小和延伸距离远近,把计算机网络划分为

局域网(LAN)、市域网(MAN)、广域网(WAN)

101.根据下面教学设计回答问题

课题我是电脑小管家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精神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和协作探究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引导者。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如何"导"着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教师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也是体现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之所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环环相扣,节节提升,让学生始终处于思考与探究之中,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外,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信息与技术的良好结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重要落实举措。

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北京市顺义区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第5课《我是电脑小管家》中的内容,本课主要是通过学习新建文件夹、移动文件等操作,对文件进行整理。经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资源管理器中的一些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分类整理文件的方法和习惯,以便能有效方便的查找使用这些文件用于完成生活学习的需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资源管理器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养成整理的习惯。

学生情况:1.年龄及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已经学习信息技术一年的四年级学生,处于此年龄的孩子,逻辑思维及分析能力等都不是太强,注意力很难长久集中。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对于枯燥的文件操作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了学生易于接受的游戏方式导入,在深化知识环节中,让学生进行"网上淘宝",以求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

2.前期知识水平: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文件和文件夹,并学会了为文件改名,但是对文件夹的作用、文件夹的创建、如何利用文件夹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节课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任务驱动:

在这堂课中,设计了二个任务。一个是整理已有的动物库资源,另一个是上网搜索关于保护动物的资料。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合作学习:在整理已有的动物库资源时,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动物库中的图片如何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了解不同的分类方法。

自主学习:新建文件夹、整理文件等新知识不直接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上机去探索,这样学生经过自己努力,找到的答案记忆会比较深刻。

教学重点:⑴文件整理的方法。

⑵新建文件夹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需要合理的分类管理资源。

学习环境与资源:flash游戏(帮助蜡笔小新整理房间);演示文稿;淘宝网页、动物库资源;局域网;大屏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说出文件夹的作用。

2.能根据实际需要创建文件夹。

3.能结合具体实例将同类文件放入相应的文件夹中。过程与方法:

1.

在整理已有的动物库资源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对已有文件的查找与使用,提出分类保存文件的学习需求。

2.根据不同目的、分类设计建立不同的文件夹,结合教师提供的动物图片库,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将这些无序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有助于提升分类管理的意识。

2.通过分组研讨交流,着力提高积极主动地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3.通过"上网搜索"的实践活动,体验分类存储的必要性。

导入环节

教师:蜡笔小新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他总是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如今小新想改掉这个坏毛病,他想请同学们和他一起把房间整理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怎样进入小新的房间。

播放课件《如何进入小新的房间》

提问:请同学们边做边思考:

1.小新的房间里有几种类型的物品需要整理?

2.你是如何整理的?

学生打开游戏,帮助小新整理房间。

教师:谁来说一说小新的房间里有几种类型的物品需要整理?你是如何整理的?

学生:小新的房间里有三类物品,我把文具类的物品放入抽屉里,将玩具类的物品放入箱子里,将垃圾放入垃圾桶。

教师:看来生活中你一定是一个作事情有条理的孩子,小新的房间整理好了,但是在我们电脑中有些资源也像小新的房间一样很乱,需要同学们帮助整理好。

课后小结教师:刚才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将动物库整理得井井有条了,

现在谁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呀?

生1:我们要定期整理电脑中的文件

生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生2:我们不仅要养成分类整理文件的好习惯,也要养成随时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

教师:同学们,在这个活动中你们体验到了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并展示出了你们的聪明才智。你们可以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养成分门别类存储信息的好习惯。我想,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成为出色的电脑小管家。

答题问题一、请你对教学目标进行评析

评析要点:

1.符合新课标理念。

2.所采用的行为动词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3.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动词运用准确。

问题二、请你对导入环节评价

评析要点:

1. 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2. 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3.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富有启发性。

4. 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具有新颖性、趣味性。

5. 导语短小精焊,具有简洁性。

6. 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灵活运用。

问题三、请你对课后小结环节评价

评析要点:

1. 提纲挈领,归纳总结。

2. 动口动手,练习检测。

3. 巧设悬念,承前启后。

课堂小结形式多种多样,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课型特点、教材内容等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好"结尾",切忌生搬硬套,千篇一律。这样才能收到既别开生面,又言简意明,巩固知识,耐人寻味的效果。

教育理论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对信息技术学科小学阶段教学目标要求的是:

①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②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③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④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

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⑤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3.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

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5.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建议在教学评价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一致性。

6.

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让学生自由安排学习内容,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7.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请采用连线的方式,将左边列出的课堂上学生情况与右边列出的教师反思内容一一对应起来。

学生情况教师的反思内容

是否全员参与学习全过程;是否在学习中得到帮助和启发

是否有效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

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是否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

是否充分观察、操作与独立思考;是否能通过群体交流获得理解与体验

是否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和宽容,允许学生有不同声音;是否启发有方,鼓励求异思维

所接受的知识是否有应用价值,实践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否提高

教学是否紧密联系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是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炼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8. 案例分析

A、一位教师在教授一节"FLASH基本动画制作初步应用--

龟兔赛跑"课时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不同类型动画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发现flash中的问题,并能进行调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倡团结协作,渗透创新意识。

请对这位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做简单分析。

参考分析

①三维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种目标。将三维目标分别列出有利于全面把握,避免某一方面的缺失。但三维目标经常是相互联系、有机融合的,机械地将其分开容易造成三维目标的割裂,使目标不能有效达成。

②本课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过于简单。

③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于空泛,缺乏针对性

9.

一位教师做了《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与展示》一课的教学设计,课上的活动包括学生分组,确定选题,筛选网上相关资料,制作介绍中西方节日的演示文稿等。以下是他确定的教学目标。请对此做一些简要评述(200字以内)。

知识与技能:

1)使用各种方法在网络中收集并下载相关信息,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

2)科学、规范地管理各种信息资料;

3)以"电子报刊"的格式,比较完整地制作一个内容相对比较丰富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要完成一个项目任务的所应该经历的工作步骤,并在实际学习中进行实践;

2)小组(2-3人)同学的分工协作;

3)在展示作品时,掌握演讲的基本要素,并在讲解过程中能够与观众进行善意、合理的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到一个优秀作品的产出,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应该也必须学会承受学习过程中的艰辛;

2)正确处理尊重他人与自我尊重的关系,学会倾听他人;

3)爱护、宣传并能够传承自己国家的优秀文化,了解、接纳并能够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

10.

对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描述应该是直接针对教学内容本身的,而不是行为目标,这也是当前教案中经常出现的误区,例如:

例.某案例教学重点和难点

修改前:

教学重点:①体验通过编程实现计算机加工信息的整个过程;②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思想方法;③能描述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

教学难点:①能解释人的思维在计算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②能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

修改后:

教学重点:①编程实现计算机加工信息的整个过程;②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思想方法;③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

教学难点:①人的思维在计算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②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

11.

教学目标过程化。这指的是将教学过程的描述当作教学目标,至于学生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成效不得而知,下面的例子便是典型。

例.某案例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电脑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水平基础。

②通过举例,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新特点。

③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的一些特征。

④与学生一起体验信息交流。

12.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

13.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结构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

14.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1)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能识别计算机的外观和常用输入(如鼠标、键盘)、输出设备(如监视器、打印机)及其他常用外接设备(如:音箱、耳机、话筒等);能通过动手组装或观看组装示范,探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认识不同部件的基本功能。

·通过打字任务或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练操作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能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利用计算机输入、存储、加工、输出信息的基本流程;借助自己获取、加工信息的经验,体验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知道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2)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结合生活和学习经验,体验信息在生活、学习、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信息

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信息意识;初步形成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能讨论每个个体在创作和共享有益信息方面的责任。

·通过身边的事例或观看案例,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在获取、加工、存储、表达和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理解信息技术是人的信息加工器官的延伸,讨论人类发明创造信息技术的基本历程,形成乐于学习、勤于操作、敢于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树立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的志愿。

·观察和列举日常生活、学科学习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常见应用,能讨论这些技术应用带来的利弊。

·能讨论应用信息、信息产品、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时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能描述不恰当应用带来的后果;知道如何负责地使用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在引用他人的观点、成果和信息时,知道如何注明出处和给予恰当的致谢;养成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识,学会防查杀病毒、简单的文件加密(如设置使用口令)等信息保护方法。

(3)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与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能根据学科学习和其他活动需要,分析所需的信息及其类型,讨论确定合适的信息来源(如他人、书籍、报刊杂志、光盘、录像、电视、因特网等),学会从不同信息来源搜集资料的方法(如实验、调查、访谈等)。对信息搜集过程进行一定的规划,初步形成信息需求分析的意识和习惯。

·学会利用常用设备(如数码相机、探测器、扫描仪、录音机等)获取第一手的数字化信息,或利用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对传统介质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数字化转换。

·学会利用计算机输入和存储资料;学会利用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功能对文件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建立以及重命名文件(夹)文件、保存文件等,能迅速查找和提取自己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通过比较和实际体验,感受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存储和管理的优势,认识到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能熟练有效地运用远程通讯工具和在线资源(如:E-

mail、因特网等),浏览、查找、下载和保存远程信息,以支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其他问题解决需要。

·能评价根据任务需要评价信息的相关性、准确性、相关性、适切性和可能存在的偏差,甄别和选用有价值的信息。

(4)学会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和软件,开展写作、绘画等活动,制作电脑作品

·学会使用一种计算机画图软件,设计并绘制图形。例如,根据表达意图确定图画的主题和大体构思;能设置背景颜色和图画的颜色;能使用常用的电脑绘画工具画出点、线、面;能通过剪切、复制、粘贴等电脑特用的功能对点、线、面进行组合、编辑,构成符合表达意图的完整图画;能给图画上色;能对图画的整体或某个部分进行修改,或设置必要的效果。

·学会使用一种文字处理软件处理文字信息,开展写作,在学会常用文字处理功能的基础上,学会通过文字编辑、版面设置、剪贴画、艺术字、绘制图形、插入图片、制作文字表格等方式,增加文档的表现力。

·熟悉信息处理软件的界面和常用工具,比较不同软件界面的异同,总结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操作方式和技术经验。

(5)学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运用文字、图画、声音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

·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思考并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进而根据表达意图,比较图画、文字、表格、声音等不同信息表达形式的优缺点,选择(或组合)合适的表达方式,对作品的制作过程进行初步的思考和规划。

·学会运用合适的信息处理工具或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画图或图形处理软件、计算机录音软件等),导入/插入图画、文字、表格和声音,并进行必要的编辑或修改,例如,插入、剪裁、修改图像,设置图像的效果;复制/剪切、粘贴文字,设置文字效果;制作或插入表格;录制或截取一段声音等。

·学会使用一种简单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文字、图画、声音等信息,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电脑作品进行评议,并在评议的基础上对电脑作品进行必要的优化以增强表现力。比较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脑作品与传统制作过程和传统作品的异同。

·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初步的技术创新意识。(6)学会运用常用远程通讯工具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共享信息、获取支持、表达观点或开展合作。

·学会使用在线讨论工具或已有学习网站,讨论课程相关问题或开展持续深入的主题研讨。·学会使用网页制作软件,规划、设计、制作、发布简单的网站,通过网站共享信息、发表看法、发布成果、交流思想,支持合作探究或其他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能观察和讨论网络交往中产生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在使用网络与人交往时,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礼仪;能结合实例,讨论网络应用对个人信息资料与身心安全的潜在威胁,形成网络交往中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不恰当的网络应用和网络交往用可能产生的后果。

15. 简答题

(1)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请简述运用"任务驱动"应遵从的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

(2)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请简要说明教学中应怎样落实。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再加上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

16.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表现如下。

(一)基础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它是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应用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综合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表现在,其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信息技术过程、方法与结果评价的方法,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权利义务、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三)人文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课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既表现出基本的工具价值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即既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

17. 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

;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四)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18. 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具体建议如下: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其次,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三)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方面,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尽量将信息技术课安排在计算机房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场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结合实际,为学生安排可以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也要注意把一些"课外"的实际问题交给学生去处理,如机房的建设与管理、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学习资源的建设等。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设计内容,根据需要与创意获取并加工信息,准确表达意图或主题思想;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项目不宜过多,且大小要与学习的阶段性进展相适应;组织形式也要灵活多样,要合理安排好个人工作、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活动形式;要根据解

决问题的需要分解项目任务,再落实到个人、小组,达到既使学生体验完整过程又减轻每个学生工作强度的目的(参见案例1);前后项目的设计中,不要出现对问题解决环节和具体方法的简单重复,以免造成学生学习时间的不合理分配乃至浪费。

(四)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再加上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从当前来看,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

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联结,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19. 评价建议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应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一)评价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过程及活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全面考察学生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向学生呈现评价结果时应多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这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要慎用定量评价,呈现评价结果时要尽量避免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次,弱化评价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同时,也要利用评价结果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建议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并尽快反馈

给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

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高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同时,高中学生个性特征分化更为明显,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二)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

1.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信息技术课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适当选择和灵活运用评价方式,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要正确理解过程性评价的特点,处理好以下关键环节,切实发挥过程性评价的功能。

(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

首先应根据评价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评价目的,然后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标准。应将评价标准进一步分解为评价指标,并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构建规范的评价量规。

在制定评价标准或评价量规时,首先要根据评价目的划分出能客观反映有关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维度或重要方面,然后为每个方面制定不同水平的评价等级。必要时,可以为不同的指标制定不同的权重。对于比较重要的评价,要在正式评价之前挑选部分学生进行预试或预测验,考察评价指标是否合适,并进行调整和修改。评价量规的指标要全面、精练、可行。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制定量规,或者在评价前向学生说明量规和评价标准,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例如,要求学生就某一主题分组合作开展研究,研究结束后要求学生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研究结果并进行口头报告。对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制定评价量规。

对研究主题的理解和表现:包括观点是否准确,论证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全面,能否包括任务要求的所有基本主题及其他相关主题;主题内容逻辑顺序是否清楚,重点是否突出;主题的表达能否引发思考和探询更多信息的动机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