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那么什么是高效的历史课堂?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说明教师课堂高效;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历史课上认真听讲,课堂气氛好,就是高效课堂。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正确,但仔细一想,它们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抓住高效历史课堂的本质。

从本质来看,高效课堂应该是在课堂教学的特定形式和特定含义的基础上,研究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立足于优化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构成协调、高效的课堂生态系统,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下,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发挥教科书的凭借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高效课堂的‘高效’不以学生一时的学业成绩为衡量标准,也不仅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教学投入之间的比值,应该以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依据,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标准。”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由于考试评价制度的存在,使得教师追求功利性比较普遍,大纲考什么我就教什么,对于大纲不作要求的内容就让学生课外去看或者根本就不去涉及这块“雷区”。新课程确立了教是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学生真正要学的,就是我们真正要教的。因此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历史”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阅读、去观察、去感知、去体验、去总结、去顿悟,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意场,来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一次又一次的升华和提高。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拿一个子目给学生,叫学生自己去学,很多学生往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所以,要让学生能自己学,还要告诉学生如何去学,要有一个大致统一的要求,可以利用导学案来达到目的。

主要有以下几步:第一步:教学目标要明确,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培养要具体。第二步: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围绕问题交流讨论。设问要有思维含量,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能让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探索,积极思维。第三步:交流展示。每小组要推选1-2名代表,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这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考查小组成员对知识的理解、概括和运用。第四步:反馈。及时纠正反馈,贯彻当堂达标的思想,做到作业在课堂,作业像考试,当堂反馈,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训练。

二、密切师生关系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我们老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

我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课程高中历史体系同以前老教材区别较大,以专题形式呈现,学生由于通史知识非常缺乏,专题史对他们而言更是难上加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其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指导、讲解。学生如果一时犯错,不要激动,给予其犯错的机会,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慢慢改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历史中慢慢成长。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师生交往、互动过程中,教师要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以平等、民主的精神在课程生态环境下与学生“对话”,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不仅是在传授知识,也是在一起分享理解。这种多向性的活动方式,使师生关系密切、融洽,使学习气氛活跃、浓厚。师生和谐事半功倍。应该说师生这种密切的关系,能够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学生对平等的渴望远远甚于其它群体或组织,老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做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作为学生,理解老师,尊重老师,要虚心的学,取老师之长补己之短。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的关系。“对话”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互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指导者的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发问”习惯,搭建民主的平等“对话”平台,努力成为学生的平等学习伙伴。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令,让学生轻松起来、愉快起来,在轻松中积极思考,在愉快中大胆展示,让学生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尽情发挥,这样学生的心智之灯才能时时闪现智慧的火花。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处在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中,相信这样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率的。

三、协调学生关系

人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合作互助能力欠缺,这与我们过去课堂中过于强调独立思考有关。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

的表现机会。假如这种“不和谐”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将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如分组合作学习模式,能让学生积极地相互学习,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统筹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

1、目标引导课堂,让学生有桃子可摘

目标引导课堂指以完成历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观点来统率课堂教学。施行“有效”教学,我们要设置有效适当的教学目标,按照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

2、兴趣贯穿课堂,让学生感到有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贯穿课堂是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1)灵活的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历史课的预习阶段:可用疑问启思、练习启疑等方式激趣,使“课伊始,趣味生”;课的展示阶段:可用任务分配、讨论交流、亲身示范、比较对照、举一反三等方式激趣,使“课正行,趣正浓”;课的反馈阶段:可用向他挑战、质疑问难、讨论延伸、系统提高等方式激趣,使“课已尽,趣犹存”。我们可以采取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贯穿在历史故事中,或讲讲“历史上的今天”,或借助“影音”、实现“情景再现”等灵活方式将学生吸引到我们的课堂,只要教师呈现的信息技能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2)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在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历史老师参加优质课评比,走进教室便语出惊人:“我发现同学们脸皮都很厚!”听者莫不面面相觑,不知老师葫芦里面买的是什么药。“因为同学们都渴望在这有限的一节课里面多学习一些知识,表现的很贪婪”,老师不失时机地说,“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说到这里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学生们显然也被他幽默的语言所感染,

个个争先恐后地参与课堂学习。据了解,这个班级的学生在课堂上一直比较沉默,虽然自学意识比较强,然而在课堂的积极互动方面常常让老师很被动。这节课显然学生们的学习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教学效果也就非常不错。

制造幽默课堂,除了运用事例或故事法,还有生动形象的比喻,优美感人的语言,形象的漫画;此外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东西,如格言警句、歇后语、课文诗句、广告语、流行歌曲等,在适当地方点染一下,也可造成浓郁的幽默氛围。但不管是采用哪种方式,最后的效果是一样的。幽默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笑声中“明其旨、悟其理“。

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3)学生的主动参与

经验表明,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就必须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历史课程这三个因素协调相处,使之和谐、高效。这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4)史料的运用

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对于历史的认识过程。由于客观的历史事实本身已经过去,无法重演,不能借助实验加以再现,也不能直接观察,只能间接了解和认识。学生要学习和认识过去了的历史事实,重构历史表象,使认识的客体有所定位,必须通过记载历史的各种材料来进行。

史料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结论)的能力、方法,因此在史料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史导论”、“论从史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分析史料内容,引导其从中得出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尤其对每一节中的没有史料论证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适当补充史实,这样让学生着重于去认识这些史料如何能作为这一推论的证据,再加上他们日益增长的背景知识,用“把史料放到它的背景之中”的方法,慢慢加深对“论从史出”的掌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通过慢慢教给学生掌握运用、处理史料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课堂才能高效。

当然,以上途径和方式、方法还存在许多欠缺,如果处理、运用得不好,就会给人一种“雾里看花花非花”的感觉,但只要我们历史教师去努力,做个“有心人”,不断总结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我想高效历史课堂的目标定能实现。

如何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之我见

如何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之我见 所谓生本高效课堂,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课堂。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思考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其次,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第三,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善于启发、引导。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 陈韦王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陈韦王 发表时间:2014-04-01T16:42:24.187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陈韦王 [导读] 历史课开设的意义在于“以史为鉴”。通过带领学生回顾古今中外人类历史,学习人类传承下来的优秀文明成果。笪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宁海中学陈韦王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更加明确;课程类型得以拓展,除了必修课之外,还有选修课供学生课余根据兴趣加以拓展学习;改变了以往的区分为中外的通史体例,用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等阐释历史;建构起专题体系。本文从教师角度探究了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新课程的“新”的重点不仅在于课程标准的“新”,而且在于教学理念的“新”上,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变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教学上的主体、参与地位。面对全新的教材、全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如何转变自身角色,与学生良好互动、完成教学任务,是对教师的新的挑战。 历史课开设的意义在于“以史为鉴”。通过带领学生回顾古今中外人类历史,学习人类传承下来的优秀文明成果。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发展方向。成为一个有常识的人。但历史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历史课知识的琐碎和繁复,因而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低、很难长期专注于课本上的文字描述。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在新课程标准下将历史课打造成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魅力学科,对教师来说,需要做到的有:一、准备充足的素材,凝聚学生注意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将历史课堂打造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保持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材准备得充分与否。因此,教师要做到的第一点是在准备素材。素材内容越丰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就越容易集中。具体而言,素材内容既可以包括人物、事件的史实,也能够是对书上简练的事实加以拓展的历史细节。 在丰富素材内容时,也要对素材的形式多样化。素材内容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既可以是名人名言、幻灯片、新闻稿等,也可以是网络视频等,这些手段都可以是用来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关注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如在讲授《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时,可以通过幻灯片的多幅图片直观反映经济危机时期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的困境,还可以与2008 年金融危机相比较,用身边的现实例子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二十世纪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历史其实构成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也是后人历史的部分。在评价人物时,可以通过人物传记的摘要和评语导入。总而言之,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文字叙述感受历史,从而对历史加深感悟和理解,形成学习动力,拥有新的热情,更好地发觉自身潜力。 二、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法,促进学生参与例如初中历史课本中辛亥革命一课,对于其历史时间元素的过于重视导致学生只限于对此事件的死记硬背,不能完全理解此事件在宏观上对其他决策和历史现象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只知其然,而完全不懂其所以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宽容和谐的学习环境。具体而言,可以采取话剧表演、演讲、课堂分组讨论、辩论等形式,鼓励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自我探索和思考。多样化的教学手法打破了课堂的沉闷,使得气氛变得轻松愉悦,同学之间交流的加强不仅能够加深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也能使得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也能给师生互动提供良好的平台,教学相长。这样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情谊以及老师的指导和关怀,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喜爱,对学习的自觉。因而更加利于学生主动探究课本之外的学科知识,拓展知识、丰富阅历。 历史课程的一大特点是时间序列性。因而采用画表、作图等手法是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点、掌握知识要点的重要方法。在讲中国八年抗战的时候,必要的基础知识记忆是有必要的,从中提出问题也是学习的关键,比如中国抗战的主要战线,其各个战线有什么主要的思想指导,共产党和国民党对此次战争的贡献各有多少,国家将领的用兵策略等等,都需要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由此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脑理解历史。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加深全体同学对历史事实的记忆和认知。同时在讲授完课堂内容之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结合课堂内容提问。 如两次世界经济危机有何区别和共同点?发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教师还可以针对某一课程教学任务,提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准备之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和演说。学生准备的过程必然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预习,而课堂上的辩论更是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教师可以在学生加以点评,以指导学生,使得辩论、分组讨论等内容不流于形式,学生得到真正提高。 三、紧扣课标、扩展教材内容高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递教学内容,同时最大限度地紧扣课程标准。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教师在其中的自主性包括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处理教材以确定教学内容。在新课程下,《课程标准》成为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改变了以往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对课标与教材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托《课程标准》,立足教材,多样化解读教材。发挥教学的主体性。而不是死扣教材、千篇一律宣读教材。

高效课堂之我见 卞学珍

高效课堂之我见卞学珍 发表时间:2012-05-07T16:14:32.350Z 来源:《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卞学珍 [导读] 高效课堂的含义:从成本观念上看,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 卞学珍高邮市甸垛初中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的主阵地。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忽视了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把握新形势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原则,创设高效率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 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课堂的含义:从成本观念上看,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从全面发展的观念上看,其高效性就是教学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初中英语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该如何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呢?首先要了解“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 (1)预习自学,自主探究;(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5)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其次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情设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者”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指导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建立愉快、喜悦融洽的教学氛围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教师与学生要形成一种民主平等、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会创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也会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信心倍增,思维敏捷。 英语高效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灵活,表现学生个性和差异的机会要多。比如在各个小组的展示过程中,几乎小组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要调动起来,本小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内容。这样使每一个学生在交流学习与合作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事实也证明,协调合作的师生关系无疑能为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产生促进作用。更重要的,这种交往还可以使人和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得以增强。 三、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而且问题难度要适中,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学生讨论,都会影响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达不到教学目的。教师提问时最好把问题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小组讨论才有实效。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所以问题的提出,必须要紧扣教材、抓住重点、把握难点。提出的问题,既要凸显基础知识,又要刺激思维,开发智力,培养探究能力。 四、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及时点拨,师生“互动” 学生思维的活动是开放的,多维的,甚至有些时候是天马行空的。老师应多表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同时,老师还要把握好师生互动的方向,及时点拨,使得整个课堂师生互动在有序、有节、适当的范围内进行。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五、鼓励学生相互质疑 传统的教学提问有如下特点: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答案明确唯一,最终以学生解答教师的所有问题为教学的归宿。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提问而言,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全程质疑,在课堂真实问题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要始终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质疑。不仅要让学生解决“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等问题,更要鼓励学生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六、运用电教媒体,要坚持启发诱导,淡化教学重、难点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的教学要能温故知新,巧妙地启发诱导,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淡化教学重、难点。 在英语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英语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那么高效课堂”带给我们的收获是什么呢? 1)“高效课堂” 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学生们如沐春风,教师们如鱼得水,教学相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之我见讲解学习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之我见

精品资料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之我见 江西省泰和县中龙学校田先锡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已成为每位任课教师的共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的重要保障。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初中道法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高效课堂。 一、精心备课。 要想提高课堂效益,精心备课非常重要,具体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1、备教材,首先要整体把握教材,不能孤立的光看某一部分,而要把它看成一个人,每个部分都有其功用,不可分割。例如在准备一节道法课时,我一般是要了解初中三年的教材、本册书及本单元的概况,还要知道本节课在初中三年的教材、本册书及本单元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这样做有助于我整体把握教材,提高效率。备教材,还要合理的利用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合理的利用教材,就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进行合理的删减或是增加,进行顺序的调成。比如,教材中有的内容有时候不适合学生操作,或是学生做不到,我就把它删除,或是留做课后拓展作业;还有有时为了更适合学生学习,我会把本节课的框题内容改变或是进行顺序的调整。 2、备学生,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还要对每个学生的水平加以掌握,做到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们不仅要掌握每个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还要考虑他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做到培养出合格的学 生。 3、备方法,要求我们对不同的活动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措施。在备教法时,我总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来设计不同的方法,问不同的问题,不搞一刀切。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使每个学生有事可做,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加强学生课前预习环节 学生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学会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预习可以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力地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进行预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能力的状况,来完成导学案上的不同要求的题目,达到全体学生最佳的预习效果。 三、强化热点问题对接 新课改之后,初中道德与法治注重了实效性,与现实问题结合非常紧密,期中、期末或中考试卷里,70%以上的题目都与时政热点有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热点问题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理论的对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知识,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培养合作探究习惯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以轻,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的讲出来,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历史 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教改课题。下面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熟练地驾驭教材 1.宏观把握教材 宏观把握教材就是教师备课时,要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特征。如高一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是《无 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包括四节内容,这四节前后联系可看作是一个整体:俄国十月革命、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是 总的世界革命运动的三个组成部分,共同促成世界现代史首次革命高潮,这是以俄国十月革 命为开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为主导,以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的一 次世界规模的革命运动。这样讲述,学生就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又如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 要宏观把握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那么以后讲任何一节时都可放 入一条线索中去,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把握历史。 2.微观拓宽教材 中学历史教科书曾被一些史界同仁形象地称为“压缩饼干”。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 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当然,拓宽是适当地,像教材有关内容的顺延,史料的补充,理论的深化等等,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 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就理论的深化来说,因高考越来越把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作为主要 内容,而有些理论性问题又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适 时地把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有规可循,心中 有数,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如我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时,引用了赵尔巽在《清史稿》中的有关论述:“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让学生思考这一观点。然 后对学生进行阶级斗争观点辅导,即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它突出地表 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赵尔巽的 观点主要错在否定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3.深化标题间的内在联系 一节课一般涉及几个问题,那么教师在讲课时不但要突出重点、难点,还要注意深化各 个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听过很多公开课。觉得有些教师对各个问题平均用力,分不清主次,挖掘不出每个标题的内在联系;有些教师则解难释疑,详略得当。如《“工农武装割据” 的形成》一节,重点讲清概念——工农武装割据: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即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紧密结合,并让学生按本书内容内 在联系连线:(图略)这样就把其内在联系讲透了。其难点是中国实施“工农武装割据”的原因,这就要按毛泽东的论述,结合中国当时实际国情,逐条分析讲述,使学生认识更加深刻。 二、严谨的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严谨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我认为必须 处理好三个关系: 1.课堂气氛“严”与“活”的关系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 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

历史学科高效课堂之我见

历史学科高效课堂之我见 在大庄中学从教九年来,我亲眼目睹大中取得的辉煌成绩。这离不开课堂的高效。通过听评资深老师的课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历史课堂的高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讲解知识全面。每位老师都精心备课,深入的挖掘教材知识点,不断地增补相关知识内容,(与教材的编写有关,教材多以概括性、结论性的东西示人,造成了学生理解的障碍)以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切实做到了课堂的大容量、高密度。 2、讲解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老师们都是在上课之前均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梳理、重组和锤炼,最终给学生一套清晰、完整的章节知识系统,从而便利了学生在宏观上的理解和掌握。 3、课堂调控能力强。老师们在课堂上或以洪亮的嗓音或以有趣的历史故事或以热点的时事或以优美的语言来及时调控课堂出现的沉闷气氛,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历史课堂的感染力,精炼语言,一语中的。 4、课堂时间安排的合理得当。鉴于历史学科周课时少,课频率小,老师们多是在课堂前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回顾和引导,以利于学生知识间的联接。然后有条不紊地展开新课内容,最后多作简练的总结。 5、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的传授。历史学科是一门厚重的学科。有时一节课要跨越几百年,其中包含的内容之多可想而知。面对如此纷繁芜杂的内容,老师们多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学历史的巧妙方法和心得,从而便利了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精要。 6、管理的及时、到位。对每一节课学生需要在课前准备什么,课上什么时间要做什么,课下要检查或谈些什么等,老师们都了然于心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 以上是我认为历史课堂高效的几个环节,是值得我们继续坚持的。 至于课堂低效的环节,我想也是从以上几点中衍生出来的,好的方面做过了头,可能会走向反面。 1、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全面,力图做到面面俱到,就会出现知识的大容量,导致同教学时间有限相矛盾的情形。最终,知识点都能点上却不能到位,出现蜻蜓点水的情况。另外,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形即不着重难点,由于补充后的内容较多,老师又不愿有所割舍,于是知识点铺天盖地,使学生分不清主次,也疲于应付,在理解出现缺位时,会导致学生只得去死记硬背,渐渐地丧失了历史学习的兴趣。 2、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好的完成教学内容,老师们充当起“保姆”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章节知识的归纳总结,让学生省去不少的气力。这对于学习时间紧张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时间侧重在主科上)而言,似乎是有助于提高效率的,但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的。 3、历史教学的艺术化有待提高。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学科,历史的智慧、历史的思想、历史的乐趣蕴藏其

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庙口二中李志勇 自我校强势推行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以来,我认真聆听了多名教师的高效课堂有关的课,并亲自实践到自己的课堂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深深体会到: 1、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高效课堂的理念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就是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而却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人文是内涵:历史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它是一门人文学科,课堂上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对学生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有着熏陶和启迪作用。在历史课堂让学生学习历史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历史知识,更要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来接受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3、高效是方法: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反思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较高,“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教书和与育人冲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冲突,素质教育与及格率冲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效课堂22条》中教学理念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学会”与“会学”。“学会”与“会学”是历史课的基本要求。如何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课

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在历史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学案,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合作探究、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另外,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历史课堂高效的切入点。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之我见.doc

基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究 张芹葛培升山东省胶州市第十八中学 摘要:初中历史教材新颖活泼,图文并茂,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善用导入框,巧用图片资料,精心设计检测,就能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构建一个高效的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初中历史;预习;导入激趣;教学氛围;学法指导?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教学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没有教完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幺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讲得很多,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很辛苦,也是无效学习.历史学科内容多(既有中国历史,也有世界历史)、跨度大、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那幺在有限的时间内,到底如何有效地实现历史高效课堂呢? 一、创造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幺,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幺.一个小孩要喝水,你便去取一杯水给他,过了没多久他又要喝水,你又去取水给他,如此反复,他始终依赖于你,如果你在他第一次要喝水的时候就教会他怎样自己去取水喝,他便学会了取水这一技能,也就不会依赖于你了。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的、探究式的、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怎样引导学生呢?课堂上既不能不讲,也不能一讲到底。所以从自己所教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知识结构,编写各具特色的导学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编导学案要注意:讲授新课,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复习课,必须注重知识的整体、系统性及运用能力.在编写导学案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印象,最好运用提纲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学生在根据学案整理知识点时,往往丢掉一二个,或先后错位,针对这种情况,在编写导学案时,学生容易“丢”“错”的地方变成“填空",让学生填写,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划出知识点时就对当堂所学知识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对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这一过程相当于复习一遍。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认真阅读教材,分析课文,寻找答案,并深入的思索和探讨问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已经明确的答案要及时进行巩固,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对于学生来说,仅掌握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上升到理解运用的层次。即不仅要知道是什幺,还要知道为什幺?怎幺用?这一部分应该是整节课的精华,这就需要教师帮助解决。例如有些问题的政治性、专业性、理论性太强,教师该讲就要讲,打造高效课堂并不避讳讲,讲得恰到好处,讲的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而言其重点难点,教师要精讲点拨,讲清讲透,特别是当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则更应放低起点要求,怎幺讲学生也不懂的问题干脆就不讲,否则不仅没有教学效果,反而给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更大的压抑。设计一些练习题,附在导学案(或者多媒体课件)的后面,当堂检测教学效果,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教学缺陷,还可以及时补充和修正。练习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运用。这是要求全部学生都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二是强化训练,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基础题进行筛选后得出。要针对本节课复习重点,以求达到即时巩固的目的。设计习题要注意梯度,要循序渐进。练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选题的原则:一是少而精,有明确的练习目标,针对学生易错点有的放矢。二是难易适中,做到不选难题、偏题、怪题等,所选题的难易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双基。总之,教学活动离不开习题,只有灵活、正确地运用习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预习这一教学环节虽然不是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但它是一次新的学习的开始.如何让学生真正的自主预习,这是老师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发挥教

【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高效课堂答案

【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高效课堂答案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若轻,将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课题。下面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熟练地驾驭教材 首先要宏观把握教材。备课时,要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居高临下地讲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特征。例如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要宏观把握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那么以后讲任何一节时都可根据其中一条线索,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把握历史。 其次是微观拓宽教材。中学历史教科书曾被一些历史界同仁形象地称为“压缩饼干”。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当然,拓宽是适当的,像教材有关内容的顺延、史料的补充、理论的深化等等,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就理论的深化来说,因高考把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作为主要内容,而有些理论性问题又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

适时地把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 渗透,使学生有规可循、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思维能力。例如我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时,引用了赵尔巽在《清史稿》中的有关论述“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让学生思考这一观点,然后对学生进行 __观点的辅导,即: __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它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赵尔巽的观点主要错在否定了 __的历史作用。 二、严谨的课堂结构 严谨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课堂气氛“严”与“活”的关系。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之我见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之我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英语教师已进入更为理性的思考阶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进课堂教学行为、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已经逐步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课堂教学效益能否实现最大化,课堂教学能否实现高效的关键在教师。在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因素,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层次性;对教材研究不足、教材处理粗糙、教教材现象严重;教学活动不合理、存在无效或低效活动;课堂练习针对性差且缺乏层次;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激励性评价过少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1.从教学目标入手——分层、细化 美国的教育家布卢姆说:“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指学生在参与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后的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学生必须达到的具体要求,又称为学习目标。它是一个由上而下的多层次系统。课时(课堂)教学目标需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初中学生特点,由初中总目标--阶段目标(学年、学期)——模块(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逐步分解、具体化而确定。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学生层次(分层)为基础,以显性目标(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为主线、可达成为核心来细化、确定。它具有以下特征:①主体明确: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②重点突出,目标描述明确、具体。③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④多重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难易不同的目标。⑤可达成度高,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成相应层次的目标要求。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用What,Why和How来思考自己确定的目标。例如,如果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Develop reading skills,就此目标教师要自问:What kind of reading skills? Why should students develop it? How can students develop it? 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理顺思路,确定更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最佳方式和途径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从教材处理入手——整合、调整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关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只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载体,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就要走出机械地“以教材为本”的“教教材”的误区,在“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已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和学的实际需要,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处理。为实现教学目标更有效的达成,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优化教学内容:①取舍。保留适合学生实际,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材内容;删减掉繁难的、不切实际的内容;②增补。适当增补更加符合学生需要和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③替换。另选语言材料或设计活动对教材中不太理想的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④改编。对教材的个别过难或不规范或缺乏真实性的内容和设计不合理或不适合自己学生的练习进行针对性的改编;⑤扩展。对于教材中难度过高的教学活动,增加降低活动难度的准备性或提示性活动;对过易的活动附加适当的延伸活动;⑥调整。教学内容确定后,按照语言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和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顺序上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调整。 3.从教学过程入手——有序、高效 教学过程是由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多个教学活动组成的连续过程。实际教学中,分预设和实施两个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过程的预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基。教

构建乡村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之我见

构建乡村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03-30T07:39:21.59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月总第335期作者:严天洲 [导读] 构建高效课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高效课堂是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实现课程目标最大化、最优化的课堂,主要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湖北省咸丰县唐崖镇燕朝小学445606 构建高效课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高效课堂是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实现课程目标最大化、最优化的课堂,主要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为了想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客观事物做出比较科学的判断,在对自己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益。因此,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迫在眉睫。 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应当是社会生活的课堂。道德与法治教材关注社会现实生活,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学会从教材描述的生活片段中链接社会生活与教学内容,充分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生活经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道德与法治课堂面对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教师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地努力激活文本,把学生的目光从枯燥无味的书本引向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熔多学科知识为一炉,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社会和感悟人生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为了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调查、采访和交流等活动,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感悟和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体验和提升,从而增强了学生道德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建构的机能。 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学生始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道德与法治课激活学生是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要激活学生首先就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利用好课文插图,仿照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的言行,让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使学生看得见、听得到和学得来,这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强化作用。同时,我们要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观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老师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空间,学生只有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主体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 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是构建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资源,激活教师也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怎么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怎么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呢?我们只有把自己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和每一种情感用自己的语言、眼神、动作、肢体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无拘无束的课堂,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就需要教师在课前高质量地备课。这种高质量的备课需在认真研读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准确的教学目标、流畅的教学环节和精要的教学问题,只有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详细的教学设计,课中才会底气十足,不慌阵脚,这也是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保证。教师必须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这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是保障每个学生学习高效的重要基础。这种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实际上是教师长期进行课堂教学研究而形成的一种教育智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我们要力求能将生硬、空洞的概念教学变为学生对生活道德的感悟和快乐学习的享受,能将现实的社会生活事件变为学生生动学习的教学资源,共育师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及共鸣的道德情感。不仅如此,教学还要通过正面引导和科学评价的方式,让课堂既民主和谐,又严谨深刻,让学生人人有知识上的收获,个个有快乐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样高效教学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那么什么是高效的历史课堂?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说明教师课堂高效;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历史课上认真听讲,课堂气氛好,就是高效课堂。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正确,但仔细一想,它们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抓住高效历史课堂的本质。 从本质来看,高效课堂应该是在课堂教学的特定形式和特定含义的基础上,研究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立足于优化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构成协调、高效的课堂生态系统,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下,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发挥教科书的凭借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高效课堂的‘高效’不以学生一时的学业成绩为衡量标准,也不仅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教学投入之间的比值,应该以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依据,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标准。”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由于考试评价制度的存在,使得教师追求功利性比较普遍,大纲考什么我就教什么,对于大纲不作要求的内容就让学生课外去看或者根本就不去涉及这块“雷区”。新课程确立了教是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学生真正要学的,就是我们真正要教的。因此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历史”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阅读、去观察、去感知、去体验、去总结、去顿悟,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意场,来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一次又一次的升华和提高。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拿一个子目给学生,叫学生自己去学,很多学生往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所以,要让学生能自己学,还要告诉学生如何去学,要有一个大致统一的要求,可以利用导学案来达到目的。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doc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系统解读教材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境界。在新世纪新阶段,历史课堂教学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下,要上好一门历史课,我们不仅要向学生系统讲解教材内容,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唯有如此方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目的。 一、用史学解读教材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课教师要运用一些时事热点来对教材知识进行阐释,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三民主义》时,教师可结合当前我国广大民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对“三民主义”进行解释,让学生易于掌握该知识点。教师在讲授《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可要求学生咨询其爷爷奶奶或父母亲,了解他们年轻时的生活状况,再将其与自己当下的生活进行对比,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过去的生活方式有所了解,而且还能够让他们懂得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珍惜当下,教育他们为创造祖国美好每天而努力学习。 二、加强历史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 三、设置“问题意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中,历史课教师只重视对历史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当有所改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学历史课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传输教材知识上,他们应当创设自由、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设置问题情

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应问题,使课堂成为师生和谐互动的舞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历史歌曲和影像材料、展示历史图片等形式,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强烈兴趣,激发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时,应当选择一些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然后与学生一道思考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里的“活”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氛围上,而且也包括学生质疑能力等方面。 四、加强思想教育是将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1988年11月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就规定,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中国古代文化史教育时,既要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教育、军事、对外交往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对人类历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历史课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基本的教材知识外,还应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的教育。例如在讲授《孙子兵法》时,教师既要阐明《孙子兵法》中的基本内容,同时又要进一步指出该兵书中所包含的奇正相生、虚实结合、冲虚备实的战略原则以及它在中国和国外的影响等。在讲述历史军事人物时,应饱含情感对他们的生平作出具体介绍,让历史军事人物的嘉言懿行感染学生。在讲授“西汉与匈奴的和战”时,不仅要讲清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建功立业的历史过程,而且还要介绍少年将领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