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3 例一课堂活动1 练习一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一的情景:

小朋友们都刚过完年吧?那同学们都去

买过年货没有?都买了那些年货呢?

大家买多灯笼没有?在大门口挂上一对

大红灯笼,是不是看起来非常的喜气?

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讨

论都买了那些年货?

自主探索出示例一

1.恩,小明和几个同学在想着怎么样年

办的红红火火的,他们想了一方法?是什么

呢?

对,自己做的,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动

手能力,又可以让节过得热热闹闹的,多好

啊!

2.但是做的时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的数

学问题,大家看看,他们在做灯笼的时候,

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1.他们想的是做红灯

笼。

2.同学们读题,找出题

中的已知条件。

3.同学们分两步做出来

了,有的同学分一步做

出来了,

有的同学分三步做出来

了。

6.同学们分析为什么要

3.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道题的已知条件,你们会做吗?会做的话,请大家把你的算式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4.把写一步算式的和两步算式的,三步算的都写在黑板上,让同学区分。那么同学同意哪个同学做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的思路。同学们讨论思路,得出,不管是用一步,思路都是“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下的个数”

5.同学们都是对的,而用一个算式表达的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

6.回过头来看看一步算式,大家能说说在这个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算?

7.老师归纳没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每一步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课堂活动

p1 的练习

说说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联系

P2 课堂活动1 前两道

P3 练习一1 ,2

同学们能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3 例二课堂活动1 ,2,3练习一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

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

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与铺垫

128-80÷16×3 280-280÷14+44

72-18÷×3 76+42×2÷14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做完后对答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自主探索

1.在课件上列出如下式子:

70×750-715×65

70×(750-715÷65)

这两个式子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他们的

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2.接下来着重讨论第二个式子,70×

(750-715÷65)。

3.先算括号里面的,但是括号里是又有

两个运算符号?应该怎么算呢?

4.老师进行总结:对于有括号的式子,

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

号里面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运算符号,

先乘数后加减。

5.练习:240-(15+20)×3

378÷18×(806-799)

145+(96-120÷4)

1.同学们进行讨论,得

出这两个式子是不一样

的,一个有括号,一个

没有括号,这样他们的

运算顺序是不一样的。

第二的式子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2.让学生试着做一下,

看能发现什么问题吗?

3,学生发言说,把括号

里面的式子又看做一个

独立的式子,还是根据

原来的运算顺序来进行

计算,先乘除,再加

减。

课堂活动课堂活动1

课堂活动2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讨论进行,特

别是3小题,可以

先同桌讨论后再在

全班讨论进行

巩固联系P3 练习一3,4,5,6,7,8 同学们独立完成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6-9 例3 课堂活动1 ,2 练习一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的

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的

有机结合。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与铺垫

128-(80÷16×3)280×(280÷14)

+44

72-(18÷×3)76+(42×2)÷4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在

课堂作业本上。

做完后对答案,说说你

是怎么做的?|

自主探索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三,叫同学们仔

细读题,用你们现有的知识你能做出这道题

吗?

2.你们能用自己话概括这道题的思路

吗?

3.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最

思路进行概括和总结:师徒合作的零件个数

÷师徒两人每小时共做的个数=师徒合作的

时间。

4.让同学在刚才总结的文字的基础上

列出式子:(147-27)÷(12+18)

5.带领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个式子要有

两个括号?

6.带领学生讨论有两种括号的运算顺

序是什么样的?(先做括号里面的,再计算

括号外面的)

7.带领学生完成例三的计算

8.引导学生对照着计算用自己的语言

总结这种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同学们在仔细读题后

应该能够分步列出式

子。

2.学生可能要说‘先求师

傅单独做了剩下的,再

求两个人每小时一共做

了多少?用剩下的总个

数除以两人每小时做

的。“

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1

课堂活动2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联系P8练习一1,3 同学们独立完成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6-9 例4 课堂活动1 ,2 练习一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的

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的

有机结合。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与铺垫128-(80÷16×3)280×(280÷14)

+44

(53+19)÷(12×2)

(253-195)×(72÷6)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在

课堂作业本上。

做完后对答案,说说你

是怎么做的?|运算顺序

是怎么样的?

自主探索

1.通过多媒体课件产生矛盾冲突,引

出中括号。“这是什么符号?它有什么作用

呢?”

2.老师直接引出知识“[]中括号,()

小括号,把前面学习的()叫小括号,中括

号与小括号的作用都是改变运算顺序,一般

来说,在小括号不够用的时候就用中括号。

中括号一般放在小括号的前面。”

3.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算式里面既

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计算时应该先算哪

个括号里面的呢?

1.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

己的想象力,这个符号

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

用?

2.让学生先认识什么叫

做中括号。

3.让学生讨论,得出他

们的结论,最好让他们

自己在黑板上列出一个

算式来。(注意:括号

是相对的,有[就一定要

4.引导学生讨论例4

5.随即抽取一名学生,提出问题:第一步如果写成了1800÷25×3行吗?

如果这样行吗?

1800÷[(15=10)×3]

=1800÷25×3

=1800÷75

=24

6.引导学生总结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

4.同桌相互说说:计算1800÷[(15+10)×3]时第一步算什么?第2步?第3步呢?

独立进行计算

在小组里交流计算和书写格式。

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2

课堂活动3

学生讨论完成巩固联系P8练习一2,4,5,思考题同学们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经历乘法运算律的探索发现过程,理解运算律,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在具体情境中,探求乘法运算中的简单规律。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

课时安排:19课时

机动课时:2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12页中例题1、2和“课堂活动”1、2以及练习1——4题。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乘除法关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我们书上就有

这样一幅游乐园的情景图,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请大家翻到11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你

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抽生

说,老师板书出算式。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乘除法各部分

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在主题图和老师谈话的

引导下,学生进入学习

状况,仔细观察、思

考。

探究新知教学12页例题1

刚才我们从情景图中知道:每棵树上挂了

4个灯笼。12棵树上挂了48个灯笼。通过这

两个信息我们列出了三道算式,那你知道这

三个算式分别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看一看除

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例题2

出示例题2中的三个数量在黑板上,你能根

据上面三个数量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

法算式吗?请你写在13页上。抽生板演。

请大家比较上面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独立思考,对有困难的

同学可在小组中互相商

量。

仔细观察、体会。不必

说得很详尽,只要体会

到便行。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独

立完成。

抽生汇报结果并板书。齐读两遍。

由此,我们便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做除数。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讨论、商量。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探究。

课堂小结课堂活动

今天这节可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

教材14页第一题,师先示范,然后同桌的互对口令。

第2题,先读题,问:从题目的要求你明白了什么?请同学们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并写出依据。抽生板演,集体订正。

练习三第一题,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中。

第二题和4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求说出依据。

第三题,生读题后,先独立思考,然后抽生提出问题后,生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中例题3及“课堂活动”中第三题和练习中5——10题。

教学目标初步理解整除的含义。

初步学会运用整除的意义,能说出谁能被谁整除并解决相关的习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回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板书,最后

齐读。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算式

中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生回忆

探究新知

教学例题3

把例题3出示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先自己分一

分,议一议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后并小结出整除的意义。理解:如

6÷2=3,我们就说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

除6。

“说一说”下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2个

书整除。生汇报。(对有错的请旁边的同学纠

正)

学生先独立思考,也可

在小组中商量。

生可在小组中互相说一

说。

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己

说一说,然后可在小组

中互相说一说。

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三题。生读题后先独立试做,然

后抽生订正,对有错的同学请同学帮助并说明理

由。

2、练习三中第五、六、九题,生独立做在课堂作

业本中。

3、第七题,板书在黑板上,生先独立思考后请生

汇报。并可适当说说理由。

第八题,生先独立试做,订正时抽生说说依

据。

第十题和思考题,生独立思考后试做,对有

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商量。

生独立试做

要求生独立思考后再

在小组中商量、讨论。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教学反思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18页中的例题1、2、3以及“课堂活动”中的1、2题和练习四第一题。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究新知一、教学例题一

出示挂图(或小黑板),学生独立解决在课

堂作业本上,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抽生汇报、订正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的

特点。问:象这样的算式你还能任意写几个吗?

小结:问: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你们能用一

句话表达出来吗?如果算是中的两个数我们用字

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最后引导学

生总结、归纳自己和他人发言,抽象概括出乘法

交换律。

教学例题二

口述信息和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思考后

解决在课作本上,后可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

方法,然后重点选择两种解法,让学生对这两种

算法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异同,再观察这个等

式两边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乘

法结合律。

生独立解决,小组交

流。

自主思考后也可在小组

中交流。

独立思考后可在小组中

商量、归纳、概括出乘

法交换律。

独立思考解决。

在小组中交流比较两种

算式的异同和观察特点

完成“算一算、比一比”,感知这一特点。引导:是否具有这种特点的两个算式都一定相等呢?请任意举例验证。

抽象概括出语言表达式。注意:要改变运算顺序需要添加括号。

教学例题三

出示例题三,先让声观察这3个因数的特点,判断能否进行简便计算。让生想想可以应用什么运算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再让生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并抽两名生板演。并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发现、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实质。

先观察,在思考,最后试做。(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先商量、讨论。)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中第一题,让生先说一说怎样计算

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作本上。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讨论该

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练习四中第一题,独立完成在书上,师巡

视,重点辅导差生。并抽生板演在黑板上,

订正时让生说一说依据。

先说再做。

独立思考后交流、讨

论。

独立解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中2——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

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并能用文字加以叙述和用字母表达式。根据上节

课作业情况可适当设制几道相关的练习。

独立思考、回忆。

课堂活动练习四中的第2题,3题让生独立完成在课

作本中,订正时让生说一说各运用了什么运

算律。

第4题,独立解决,抽生板演,订正时让生

说说解题的思路。师重点辅导学困生。

第5题,让生先独立观察图中所呈现的信

息,然后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可抽生板

演,订正时让生说说解决的思路。

第6题,让生仔细观察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

息,然后抽生提出问题,师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生判断。最后让生独立解决在课作本

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注意:随时提醒学

生随时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应用简便方

法进行计算。

思考题:重点突破两点:一是1——9各数字

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

数字是2。根据这两个信息不难想到两个因

数个位上的数字必须分别是3和4,继续分

析便可解决此题。

独立完成。

独立思考,对有困难的

可在小组中先商量再解

决。在发言的过程中注

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判断同学所提出的问题

是否合理,然后选择其

中3个也可以自己另外

提出问题解决。

独立观察、思考,也可

在小组中商量,讨论。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中例题4、5及“课堂活动”中1、2题和练习五第一题。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究新知

教学例题4

口述信息和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思考后

解决在课作本上,抽生板演。做完可在小组中交

流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把两个算式合二为一,

让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异

同,再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

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实质。(两个数的和同一

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在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完成“算一算,议一议”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

中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并抽象概括出乘

法分配律,以及字母表达式。

引导生从顺、逆两个方向观察等式的特征,

理解叙述表达式的含义、书写。

教学例题5

出示例5,让生先观察算式的特点,是否符

合分配律表达式,然后抽生说说计算的过

程。最后生独立做在课作本上。

订正后,抽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乘法分配

律的?(可结合乘法的意义去理解)

强调:顺用乘法分配律时,括号里的每一个

加数都要同括号外面的数相乘:逆用乘法分

在小组中交流比较两种

算式的异同和观察特点

并初步感知乘法分配

律。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

然发现、理解、掌握乘

法结合律的实质。

观察,注意从顺、逆两

个方向去思考。

独立思考,也可在小组

中交流、商量。

配律时,必须是两个乘式里都有相同的因

数,才能用乘法分配律,并且注意添写括

号,同时还要注意把这个相同的因数写在括

号外面,并且只写一次。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一题,先让生独立算一算,对有

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最后让生说一说

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第2题,生独立完成,订正后让生说说乘法分

配律的应用。

3、练习五中第1题,生独立做在书上,师巡视时

重点辅导差生。订正时让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

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最后

与全班同学交流。

独立思考,试做,体会

乘法分配律和运用乘法

分配律。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26页中的2——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乘法分配律,抽生口头叙

述并板演出字母表达式。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出示

相关练习题。

回忆上节课所学有关

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

识。

课堂练习练习五中第2题,生独立完成在课作本上,

订正时抽生说说对运算律的理解。重点辅导

差生。

第3题,根据题中所呈现的信息独立解决问

题,然后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演

在黑板上,生选其中两个独立解决。

第4题,口算时间3分钟左右,也可放在课

前进行。

第5题,出示在黑板上,先让生独立诊断,

然后在订正,并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第6题,让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先

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先商

量在解决。订正时,板演在黑板上,并说出

自己解题的思路。

思考题,先让生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就在小

组中商量解决,师巡视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同

学,订正时,让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独立思考、试做。

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商

量所要提出的问题。

独立判断并改正在课作

本上。

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

学知识。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教学反思

探索规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中的例题1、例题2及“课堂活动”和练习六第1题。

教学目标经历自己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并在探求规律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究新知(在教学例题1之前先向学生解释扩大倍数和缩

小倍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理解掌握

探究新知

教学例题1

口述例题1中的信息和问题创设情景,学生

独立解决中,抽生板演。订正后生自主探索这组

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在小组中交

流、讨论。

引导生总结概括出规律。注意:确定一个

算式中因数和另一个算式中的因数比较,那么这

个算式中的积也必须和另一个算式中的积作比

较。

教学例题2

出示例题2中表格,生独立观察、比较表格

中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

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师应引导生说出自己观察、

比较的方法,即说出自己是怎样进行观察比较

的。

同时引导生观察、发现表中相邻的两列,从

左向右进行比较,从右往左进行比较。

引导生大胆猜想:你还能从表中找出这样的

变化规律吗?然后举例验证。如:当因数都扩大

时,积一定扩大;当因数都缩小时,积一定缩

小,那么假如当一个因数扩大倍,3倍,另一个

因数却缩小相同的倍数,猜一猜积会怎样变化?

能举例说明吗?当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

小,积又会怎样变化呢?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后,小组交

流、探索。

独立观察、比较后小组

交流讨论。

说出观察比较的方法。

大胆猜想,举例验证。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生独立完成后思考,也可

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2、第2题,生独立完成后思考:运用的是什么规

律,怎样用的?(可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3、练习六第1题,生读题后,独立完成,师巡视

时重点辅导差生。订正时说说依据。

体验用这一规律进行简

便计算的方法。

独立思考解决。

说出运用的依据,加深

对规律的理解。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9、30页中的2——7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2、在运用规律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

3、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并根

据作业情况设计相关的练习。

生回忆因数与积的饿变

化规律,说出自己是怎

么理解的。

课堂练习练习六中第2题,生读题后独立试做,订正

时说说自己是怎样运用规律的?

第3题,把表格出示在黑板上,抽生板演,

其余做在书上。订正时让生说说自己是怎样

理解运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

第4题,独立完成,时间大约3分钟左右。

第5题,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输出自己

独立试做,理解规律。

交流解题思路和解题依

据。

怎样运用规律的?(重点放在中、下生上)

第6、7题,作为课堂作业,生独立做在课作

本上,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学困生。进行互相评价。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七》第1、2、3题。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速度不同、方向不同、起始时间不同、相向而行”等信息。

教学具准备制作例1情景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出示复习题目)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

千米,14小时到达。甲地与乙地相距多少千

米?

请同学们自己解决这道题,说说你是怎样

思考的?

如果现在把这道题改变一下,变得更复杂

一些,你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接下来,

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解决问题。(板书课

学生独立解决题

目;

说话自己的想法: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题: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出示例1的第1图的课件)

请同学们先看看看屏幕,仔细观察,看你

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客车的速度是40km/小时,轿车的速度是

80km/小时;也就是说两车的速度不同。

两车是对着开的,也就告诉了我们他们

的运动方向是不同的,是“相向而行”。

客车先开了两小时后轿车出发一起行

驶;就说明两车的起始时间不同。

象这样一个“两车行驶速度不同、方向不

同、起始时间不同”而要求两地之间的距离的

问题比起刚才那道题就太难了。你知道怎么

解决吗?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没有别的

解决方法?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同学们以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这类问题,也就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学生看例1的情景

图回答:

客车的速度是

40km/小时,轿

车的速度是

80km/小时;

两车是对着开

的;

客车先开了两

小时后轿车出

发一起行驶;

要求两个车站

之间的距离。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

流解决方法。

40×6+80×4

=240+320

=560(km)

40×2+

(40+80)×4

80×(6÷2+4)

课堂活动第1、2题。

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能解决吗?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练习情况。

巩固练习练习七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练习七第3题。

学生独立练习,巩固旧知。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练习情况。

西南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科书解读1

1、数与代数部分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线索 ???万以内数的认识① 万以上数的认识② ?? ????????????????????加、减运算及互逆关系①② 表内乘除法 ① 四则混合运算①② 乘、除运算及互逆关系② 加、减运算①②小数混合运算② 乘、除运算 ②加、减运算①②分数混合运算② 乘、除运算② ???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运算律②乘法对加法分配律 ==??????? ???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比和按比例分配 正比例、反比例 字母表示数 等式的性质 简单方程

(2)学习线索 数的认识部分 20以内的数 100以内的数 一年级(下) 万以内的数 分数初步 三年级(上) 小数初步 万以上的数 小数 ………………………………………… 四年级(下) 分数 ………………………………………… 五年级(下) 倍数与因数 负数 六年级(上) 百分数 数的运算部分 20以内加减法 100以内加减法 表内乘除法 三位数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两、三位数乘除法(一) 四则混合运算 两、三位数乘除法(二) 加法运算律 两、三位数乘除法(三) 四年级(上 四则混合运算与乘法运算律 小数加减法 小数乘除法 分数加减法 分数乘除法

2、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线索(1)知识结构

(2)学习线索 图形认识部分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下)观察物体(上)初步认识角(上)直线、平行线与垂线(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下)长方体、正方体及展开图(下)认识圆、扇形(上)认识圆柱、圆锥(下) 测量部分 长度测量(一)(上)(厘米、米) 长度测量(二)(下)(毫米、千米) 测量周长(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三年级(下)角的度量(上)多边形的面积(上)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五年级(下)圆周长、圆面积(上)圆柱、圆锥体积(下)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全班共有学生 3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

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 3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采取“一帮一”、“小老师”等方法,以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1、学习情况分析: 从上期单项测查和期末综合测查情况看出,在数与代数方面,小数的的乘除法掌握较好;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通过平时长期坚持练习,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都比较好;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能正确画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面积计算方法。在统计与概率方面,知道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学生参与了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内化,因此概念部分的得分率比较低;个别学生计算能力不

西师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版

小学数学记忆知识 数与代数(一) 1、整数的范围: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或者说整数由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组成。 (1)自然数 ①自然数的意义: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叫做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②自然界数的基本单位:任何非0的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1也是最小的一位数。 ③“0”的含义:“0”是最小的自然数,它通常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在计数中起占位作用,表示这个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0”也表示起点、分界点等。 ④自然数的两种意义:自然数有“基数”“序数”两种意义。如果一个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叫基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就叫序数。(2)正数前面也可以加“+”,“+”一般省略不写。 (3)负数前面的“—”不能省略。 正、负数意义的区别负数表示的意义与正数相反,即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4)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整数还包括负整数。 2、数位、位数和计数单位及数位顺序表 (1)数位:是指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同一个数字由于它所在的数位不同,它表示的数值也不同。 (2)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 (3)计数单位:整数、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来的数,其中个、十、百、千… 是整数的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4)数的分级及数位顺序表: ①、多位数的分级 整数部分,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个级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的数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的数位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亿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买铅笔》教案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十几减9),课本第2—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1、小棒、计数器 2、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口述内容,学生表演:袋鼠老板娘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都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袋鼠老板娘说:“我买9支铅笔”。袋鼠老板娘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袋鼠老板娘提出了一个问题: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设计意图:想一想,猜一猜,培养数感。) 3、探究15—9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师:怎样计算15-9?下面请你们独立思考,想办法计算,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谁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全班汇报交流.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方程教案

《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习惯,感悟代数思想,体会方程的概念;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一个小矮个,身上挑副担,如果挑不平,头偏心不甘。)你猜到了是什么? 生:天平。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 师:你真厉害。对,天平我们在科学课上经常要用到它。关于天平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天平用来称物体的重量。 师:说得真好,还有吗? 生2:天平的左面放物体,右面放砝码。 生3:当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一样时,天平就平衡了。 师:对。当天平指针指向中间时,表示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天平就平衡了。 1、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 师:那我们试试看。假如我要把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天平怎么了? 生:天平平衡了。 师:对,天平平衡了。这说明什么呀? 生: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师:两个苹果的质与和一个菠萝的质量是(相等的),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连接(等号) 师:这时候天平平衡,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2、师:如果现在告诉你左盘每个苹果重300克,右盘的一个菠萝重600克(课件出示)这样的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左盘和右盘这种相等的关系吗? 生:300+300=600;300×2=600(师:写成300+300=600可以吗?) 师两个式子都准备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在黑板上。 师:说得不错!300+300表示什么?(天平左边两个苹果的质量),600表示什么?(天平右边一个菠萝的质量),为什么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西师版小学数学目录(20210106193759)培训资料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目录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实践活动:认识周围的数 3、分一分,认一认物体 实践活动:我有一双小巧手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总复习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1、100以内数的人数 实践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数 2、方向与位置 3、认识图形 实践活动:有趣的图形拼组 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5、认识钟表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7、统计 8、总复习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目录 1、表内乘法(一) 2、角的初步认识 3、表内乘法(二) 4、测量长度 实践活动:小小测量员 5、表内除法 实践活动:庆祝元旦 6、总复习 实践活动:走进田园学数学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1、万以内数的认识 2、认识图形 3、三位数的加减法

实践活动:学习“当家” 4、千米毫米 实践活动:人身上的小秘密 5、有余数的除法 6、时分秒 1、统计 实践活动:每天锻炼1小时 2、总复习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目录 1、克、千克、吨的认识 实践活动:小调查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3、东、南、西、北 实践活动:办数学小报 4、旋转与平移现象 5、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6、周长 7、分数的初步认识 8、年、月、日 实践活动:做一个家庭年历 9、总复习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实践活动:考查素质教育基地 3、三位数除以以为是的除法 4、统计 实践活动:纸与生活小调查 5、小数的初步认识 6、轴对称 实践活动: 美化我们的小天地 7、总复习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目录 1、四则混合运算 2、多位数的认识 3、多位数的加法 4、角 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第1课《分数的乘法》 (3) 第一单元第2课《问题解决》 (7) 第二单元第1课《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 (10) 第二单元第2课《读故事学数学》 (15) 第二单元第3课《圆的认识》 (19) 第二单元第4课《圆的周长》 (27) 第二单元第5课《圆的面积公式推导》 (31) 第二单元第6课《圆的面积公式应用》 (37) 第二单元第7课《整理与复习》 (43) 第三单元第1课《倒数》 (47) 第三单元第2课《分数除法》 (56) 第三单元第3课《问题解决》 (60) 第三单元第4课《探索规律》 (64) 第三单元第5课《整理与复习》 (67) 第四单元第1课《巧用借“1”法》 (70) 第四单元第2课《修晒坝的经费预算》 (76) 第四单元第3课《比的意义和性质》 (80) 第四单元第4课《整理与复习》 (86) 第五单元第1课《绘制校园平面图》 (92) 第五单元第2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94)

第五单元第3课《比例尺》 (100) 第五单元第4课《确定物体的位置》 (104) 第五单元第5课《分数混合运算》 (108) 第六单元第2课《问题解决》 (114) 第七单元第1课《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118) 第七单元第2课《负数的初步认识》 (125) 第八单元第1课《可能性》 (131) 第九单元第1课《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 (135) 第九单元第2课《圆》 (139) 第九单元第3课《比和按比例分配》 (153) 第九单元第4课《负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 (156)

第一单元第1课《分数的乘法》 1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并能准确加以应用。在此基础上,本学期要教会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确地进行计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分数的乘法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新)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分橘子” 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 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 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3 6丿1 8 1 8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全册总备课 一、本册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 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力图实现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获得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本册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同时,这样一种稳定的、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呈现形式,无疑也为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学与教的要求、创造性开展数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2、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体现。 (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对于基本活动经验,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第一:设计了专门的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在这些课中不以学习某个具体的经验、公式为目标,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经验。第二:在一节课学习的“问题串“中,设计积累活动经验的活动和问题。 对于基本数学思想,教材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

思想。 (2)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体现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材还设计了专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每学期期中的“整理与复习”中,专门设立了“我提出的问题”的栏目,鼓励学生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阶段,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能是基于表面信息直接提出的;第二阶段,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3)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教材采取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角度理解、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等形式。第四版教材基本改变了“依靠记忆理解概念”“依靠简单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做法。 (4)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世纪教材的不懈追求。修订后的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体现数学的价值,以及自始至终伴随学习全过程的4个典型人物各具特色的活动与对话等,以求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材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 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同时,在情境的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并使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全册教案 上学了 第1课时看一看,数一数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一上P2-4。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了解学习环境。 2.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初步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最初步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能完整地说一句含有数的话。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从幼儿园来到了小学, 成为了一名小学生,你高兴吗? 2.揭示课题:今天不只是你们上学了,小明也上学了,他请我们去参观他的学校,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师生互动 1.了解学校环境,激发观察兴趣 (1)(投影仪出示“上学了”图) 要求: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校园图,可以从近往远,从远往近,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开始观察。说说你在校园里图上都看到了些什么?(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有一幢大楼;有一面红旗;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有6个小朋友在踢足球,有3个小朋友在玩飞机......) 老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 小结:是啊,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校的乐园,宽阔的操场是我们活动的天地,校园就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小朋友喜欢自己的校园吗? 2.数图中的数量 刚才有位聪明的孩子说的是“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他带着一个数——“2”来说这件事,真棒!请仔细看一看图,认真数一数,你能像他那样带着一个数来说一说校园里有些什么吗?

(1)观察好以后,先说给同桌听。 (2)谁来说给大家听?(全班交流) 根据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并板书数字1-10,引导全班小朋友带着数字齐说一遍 (3)要求: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完整地说一句含有数的话,说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生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认真。在校园里,我们找到了哪些数呀?(引导学生说出1~10) 3.指导学生看P4图再来数一遍,并用手势来表示1~10。 4.你能用带有数的一句话来说说我们身边的事吗?可以是家里的东西,商店里的,街上的......都行,先跟同桌说一说。(学生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谁第1个来给全班同学说? 小结:小朋友们说得好!家里有2台电视,操场上有5棵树......原来呀,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到处都有数学。 三、实践活动 1.要求:请小朋友用带数字的话来作自我介绍,老师先作一个示范,“我今年XX岁,家里边有4个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有1台电冰箱,2个电视机……”懂了吗?现在就说给你的同伴听听。(生交流) 2.生交流完后,请勇敢的孩子和全班交流。 要求:数一数他一共说了多少个数字。(及时鼓励说得好的学生)3.全班一起游戏,找一找你的好朋友,把自己介绍给他(要求用带数字的话来作自我介绍)师生齐唱找朋友歌。 四、课堂小结 1.刚才老师带大家参观了小明的学校,你们喜欢吗?小朋友们这堂课表现得很棒,说了许多带数的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到处都有数学,你们知道这节是什么课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 2.数学中有许多奥秘等着小朋友们去探索,有许多好玩的东西等着大家呢! 第2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一上P5-6。 【教学目标】 1. 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 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能大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代数一、整数的分类和整除的有关概念、结论。 1.整数分为正整数、0和负整数。 2.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0是最小的自然数;自然数包括正整数和0。 3.如果整数a除以整数b(b≠0),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如果a能被b整除,那么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因数。 4.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5.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6.一个数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相等,都是它本身。 7.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8.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为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 最小的偶数是0;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 9.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只有因数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素数或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合数。 10.质数只有两个因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1.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只有2。 12.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2、4、6、8、0的数,都能被2整除。 13.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14.能被3整除的特征是:一个数,如果每一位上的数字相加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15.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数,一定是6的倍数; 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个位一定是0(也就是10的倍数); 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数,一定是15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一定是30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120,最大三位数是990。 16.2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只有9和15。 17.5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共15 个。 18.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只有合数才能分解质因数)。 19.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先用质数依次去除,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商连乘起来。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比例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 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 数学好玩…………………………………………………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总复习………………………………………………… 28课时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 一、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西师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归纳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总归纳 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4、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5、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6、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常用数量关系等式 1、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路程: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价量: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数据运算: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一减数=差 被减数一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常用图形计算公式

最新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精品版

2020年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精品版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小数意义的认识,后一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预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 小数的意义(一)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二)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三) 1课时 小数的意义练习 1课时 比大小 2课时 买菜 1课时 比身高 2课时 歌手大赛 2课时 练习一 2课时 单元检测及小结 2课时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第1课《你知道吗算盘》 (3) 第一单元第2课《数数》 (10) 第一单元第3课《写数读数》 (14) 第一单元第4课《大小比较》 (17) 第一单元第5课《较大数的估计》 (20) 第一单元第6课《整理与复习》 (28) 第二单元第1课《体验千米》 (31) 第二单元第2课《体验千米》 (36) 第三单元第1课《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41) 第三单元第2课《参观南村养鸡场》 (47) 第三单元第3课《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49) 第三单元第4课《三位数的加法》 (58) 第三单元第5课《三位数的减法》 (62) 第三单元第6课《探索规律》 (66) 第三单元第7课《问题解决》 (72) 第三单元第8课《整理与复习》 (77) 第四单元第1课《七巧板》 (80) 第四单元第2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83) 第四单元第3课《认识平行四边形》 (86) 第四单元第4课《拼图》 (90)

第五单元第1课《除法的竖式写法》 (94) 第五单元第2课《有余数的除法》 (98) 第六单元第1课《时、分、秒》 (102) 第六单元第2课《问题解决》 (107) 第六单元第3课《整理与复习》 (112) 第七单元第1课《每天锻炼一小时》 (117) 第七单元第2课《分一分》 (121) 第七单元第3课《整理》 (126) 第八单元第1课《万以内数的认识及三位数加减法》 (131) 第八单元第2课《认识图形》 (136) 第八单元第3课《常见的量》 (140) 第八单元第4课《有余数的除法》 (144) 第八单元第5课《收集与整理》 (15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全册教案1

买文具 教学内容: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元、角、分”以小数来表示的过程,建立起初步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小数来表示商品价格,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1.小数意义的理解。 2.小数的写法。 教具:电脑课件 学具:钱币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 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 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 书包45元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 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 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 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 价。) (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 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 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 1.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 五、总结。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第1课《倍数、因数》 (3) 第一单元第2课《2,3,5的倍数特征》 (10) 第一单元第3课《合数、质数》 (15) 第一单元第4课《公因数、公倍数》 (18) 第一单元第5课《整理与复习》 (21) 第一单元第6课《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24) 第二单元第1课《分数的意义》 (29) 第二单元第2课《真分数、假分数》 (34) 第二单元第3课《分数的基本性质》 (39) 第二单元第4课《约分、通分》 (45) 第二单元第5课《分数与小数》 (52) 第二单元第6课《整理与复习》 (56) 第三单元第1课《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62) 第三单元第2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65) 第三单元第3课《体积与体积单位》 (69) 第三单元第4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75) 第三单元第5课《问题解决》 (81) 第三单元第6课《整理与复习》 (84) 第三单元第7课《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89) 第四单元第1课《分数加减法》 (93)

第四单元第2课《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98) 第四单元第3课《探索规律》 (109) 第四单元第4课《一年“吃掉”多少森林》 (113) 第五单元第1课《用字母表示数》 (117) 第五单元第2课《等式》 (124) 第五单元第3课《认识方程》 (129) 第五单元第4课《解方程》 (135) 第五单元第5课《问题解决》 (139) 第五单元第6课《整理与复习》 (144) 第六单元第1课《折线统计图》 (149) 第六单元第2课《发豆芽》 (157) 第七单元第1课《倍数与因数》 (160) 第七单元第2课《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加减法》 (165) 第七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 (169) 第七单元第4课《方程》 (173) 第七单元第5课《统计》 (179)

新版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全册教案 上学了 第1课时看一看,数一数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一上P2-4。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了解学习环境。 2.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初步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最初步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能完整地说一句含有数的话。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从幼儿园来到了小学,成为了一名小学生,你高兴吗? 2.揭示课题:今天不只是你们上学了,小明也上学了,他请我们去参观他的学校,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师生互动 1.了解学校环境,激发观察兴趣 (1)(投影仪出示“上学了”图) 要求: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校园图,可以从近往远,从远往近,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开始观察。说说你在校园里图上都看到了些什么?(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有一幢大楼;有一面红旗;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有6个小朋友在踢足球,有3个小朋友在玩飞机......) 老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 小结:是啊,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校的乐园,宽阔的操场是我们活动的天地,校园就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小朋友喜欢自己的校园吗? 2.数图中的数量 刚才有位聪明的孩子说的是“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他带着一个数——“2”来说这件事,真棒!请仔细看一看图,认真数一数,你能像他那样带着一个数来说一说校园里有些什么吗?

(1)观察好以后,先说给同桌听。 (2)谁来说给大家听?(全班交流) 根据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并板书数字1-10,引导全班小朋友带着数字齐说一遍 (3)要求: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完整地说一句含有数的话,说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生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认真。在校园里,我们找到了哪些数呀?(引导学生说出1~10) 3.指导学生看P4图再来数一遍,并用手势来表示1~10。 4.你能用带有数的一句话来说说我们身边的事吗?可以是家里的东西,商店里的,街上的......都行,先跟同桌说一说。(学生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谁第1个来给全班同学说? 小结:小朋友们说得好!家里有2台电视,操场上有5棵树......原来呀,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到处都有数学。 三、实践活动 1.要求:请小朋友用带数字的话来作自我介绍,老师先作一个示范,“我今年XX岁,家里边有4个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有1台电冰箱,2个电视机……”懂了吗?现在就说给你的同伴听听。(生交流)2.生交流完后,请勇敢的孩子和全班交流。 要求:数一数他一共说了多少个数字。(及时鼓励说得好的学生)3.全班一起游戏,找一找你的好朋友,把自己介绍给他(要求用带数字的话来作自我介绍)师生齐唱找朋友歌。 四、课堂小结 1.刚才老师带大家参观了小明的学校,你们喜欢吗?小朋友们这堂课表现得很棒,说了许多带数的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到处都有数学,你们知道这节是什么课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 2.数学中有许多奥秘等着小朋友们去探索,有许多好玩的东西等着大家呢! 第2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一上P5-6。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