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

绪论:一?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同:前者与后者都是研究企业的行为,都要根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再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异:(1 )后者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而前者则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2)后者是以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求最大利润为假设的,而前者则认为实现企业的目标从短期看,只能是有条件地谋求尽可能多的利润,从长期看,则是追求企

业价值的最大化(3)后者是以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已知为假设的,据此来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而前者则认为企业的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因而需要依靠多种学科的知识对

有关数据进行预测和估计,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具体决策。

二、管经的理论和支柱

主要有:建立经济模型,边际分析法,需求弹性原理,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机会成本概念和资金的时间价值。

三、管经的决策准则

1、企业目标:企业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2、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可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机会成本:(1)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一一把这笔资金借出可得到的利

息。(2)业主自己兼任经理一一他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薪水。(3)机器原来闲置,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一一零。(4)机器原来生产A,可得利润X元,现在改生产B――

生产A可得到的利润X元。(5)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一一按市价计算。(6)按目前市价购进的物料、雇用的职工以及贷入的资金——与其会计成本一致。

(7)

机器设备折旧一一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未可变卖价值之差。

3、经济利润的意义:大于零,则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4、机会成本=外显成本+内含成本

名词解释: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

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企业的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的现值之和。

6、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多少货币收

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

税的根据等。

7、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

础。

8、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利润。指业主如果把他在本企业的投资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即为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必须给他的最少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9、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10、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机会成本一外显成本。公式:全部机会成本=资金机会成本+薪水机会成本+折旧机会成本+销售机会成本+经营费用机会成本

二.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1.1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买得起的

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1.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产品价格(fJ)、消费者收入(一般的,ff)、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fJ)、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一般,在限度内ff)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价格看涨,需求量f)等。

1.3需求函数: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表示式,可记为Qx = f(Px, Py, T, I , E, A,……)

1.4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或QD = f f p),需求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规律。可分为个人、企业、行业三种需求曲线。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行业需求

曲线可由行业内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横向相加求得。企业需求曲线:表示某个企业全部

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1.5需求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

不变、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线发生的变动。

1.6供给量: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1.7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产品价格f ff)、产品成本(Jf)和生产者对价格的预期(ff)。

1.8供给函数: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表示式,可记为Qs= f( P, C, E,……),诸因素中,价格是最灵敏、最重要的因素。

1.9供给曲线:假定影响供给量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可记为Qs= f f p),供给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上方倾斜的规律,可以分为企业供给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

1.10供给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动时,供给取现代位移。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供给量沿供给曲线发生的变动。

1.11供求法则:客观存在的,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其内容是:在完全竞争市场

条件下,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供给、需求两曲线

相交之处,表明此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按这种价格成交能使供需双方都满意,两曲线的交点称均衡点,此时的交易量Q0称均衡交易量,价格P0称均衡价格。

1.12需求一一供给分析法:通过供给和需求曲线分析供需双方及其影响因素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分析工具。定律:需求(供给)曲线在需求(供给)量增加时,

其曲线外移;减少时,其曲线内移。或者说,当需求(供给)曲线外移时,需求(供给)量增加;内移时,需求(供给)量减少。此类题答题格式:……的变化属非价格因素发生了变化,这会使需求(供给)发生变动,使需求(供给)曲线从如图D1 f S1)右(左)移至D2 f S2),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的需求(供给)量将会从Q1增加(减少)到Q2。

1.13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人们必须对使用和生产什么样

的资源和产品进行经济选择,资源的可替代性使人们在经济有选择,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

本标志:社会上各种商品的供求达到平衡。价格上涨,能刺激生产、拟制需求;价格下跌,

能拟制生产、刺激需求。从总体上看,价格机制通过各种商品的价格波动能基本实现供需平衡,从而

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1.14市场机制的不足:在实际生活中,市场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或某些条件下可能“失灵”,

其主要原因有:垄断因素的存在、外溢效应的存在、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存在、信息的

不完全性和收入分配的不公等。

外溢效应:私人成本和私人效益是指从企业角度计算的产品成本和效益,社会成本和社会效

益是指从社会角度计算的成本和效益,经济学把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称为外溢成本,把社会

效益大于私人效益的部分称为外溢效益,这类现象统称外溢效应。当企业有外溢

效应时,本应按照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进行决策,但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总是按私人成本和

私人效益做决策,就会导致产量的偏高(有外溢成本的情况下)或偏低(有外溢效益的情况

下),从而使社会资源得不到合理分配。

1.15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要有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要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建立宏观调控

体系和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

三.需求分析和需求估计

一、需求弹性:说明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公式为需求量变动率与影响

因素变动率之比。

1、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

量变动百分之几。

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 Q/△ P)?( P/Q)

有两种算法:点价格弹性、弧价格弹性。前者方程必须已知,后者知道点的座标。公式分别

为:

点:£p=( dQ/dP)?( P/Q)弧:Ep = [(Q2 - Q1)/(P2 - P1)]?[(P1+P2)/(Q1+Q2)]

价格弹性是负值,但一般取绝对值来比较弹性的大小,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成反比,

与P/Q的值成正比;当其他条件相同,平坦的需求曲线弹性大,陡的需求曲线弹性小。

2、具有不同价格弹性的需求曲线

四种:完全非弹性的需求曲线(垂直直线,如自来水、电、液化气等,P f, Q基本不变);

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水平的直线,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同类产品,P f, Q T0);单元弹

性的需求曲线(双曲线,Q随P同比变化,但销售收入不变);中点为单元弹性需求,中点

以上的部分为弹性需求,以下为非弹性需求(倾斜的直线) 。

3、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弹性需求单元弹性需求非弹性需求

I & Pl>1 I & Pl=1 I & Pl<1

P f销售收入J 销售收入不变销售收入f

P J销售收入f 销售收入不变销售收入J

4、价格弹性与总收入、边际收入和平均收入间的关系。

(1)弹性需求时,降价能使销售收入增加;非弹性需求时,降价则会使销售收入减少,故

销售收入一定在单元弹性时为最大。销售收入曲线形状为一条抛物线。(2)边际收入MR :

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增加一个产量能使总收入增加多少。边际收入在需求量为零时最大,在弹性需求时为正值,在单元弹性时为零,在非弹性需求时为负值。(3)平均收入:等

于总收入除以销售量,也就是产品的价格P,平均收入曲线即企业的需求曲线。

三者关系:MR = P?(1-1/| & p|)

& p|=s时,MR = P; & p|为其他值时,MR

1 时,MR>0 ;|& p|= 1 时,MR = 0;

|£ p|<1 时,MP<0。

5、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

(1 )商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 P|前者小,后者大)

(2)

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 P就越大。即替代某商品的难易程度决定此商品I £ P|的大小。

(3)购卖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大的£ p|大,比重小的£ p|小)。

(4 )时间因素也影响弹性的大小(同样的商品,从长期看,|£ P|就大,从短期看,| £ P|就小)。

6、价格弹性应用:

(1)用于价格和销售量的分析和估计。(利用公式)

(2)用于政策决策分析。(弹性小的涨价,反之降价)

7、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公式: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收入变动%=(△ Q/△ l)?( I /Q)

有两种算法:点价格弹性、弧价格弹性。前者方程必须已知,后者知道点的座标。公式分别

为:

点:£ I =( dQ/d I )?(l /Q )

弧:El = [(Q2 - Q1)/( I 2 - I 1)] ?[(1 1+ I 2)/(Q1+Q2)]

计算出来的收入弹性一般为正值,因为需求量Q和消费者收入I 一般按相同方向运动。£ 1<0

产品称低档货,£ I >0的产品称正常货,£ I >1的产品称高档货。一般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弹性小,奢侈品的收入弹性较大。

8、收入弹性应用:(1)用于销售量的分析和估计。(2)用于企业经营决策(经济形式高涨,经营£ I大的商品;反之,经营£ I小的商品)。(3)用于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

I大的行业,发展速度也要快些,反之,就慢些) 。

9、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交叉弹性:说明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也就是说如果另

一种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这种产品的需求量将变化百分之几。。交叉弹性=y产

品需求量变动%/x产品价格变动%=(△ Q/A l)?(l/Q )

有两种算法:1、点价格弹性、弧价格弹性。前者方程必须已知,后者知道点的座标。公式

分别为:点:£ I =(dQy/d Px)?(Px/Qy )弧:El = [(Qy2 - Qy1)/( PX2 - PX1)]?[(PX2 + PX1)/ (Qy2 + Qy1)] (1)交叉弹性为正值,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与Y产品需求量的变动方向一

致。两种相关物品是替代品。

替代品:是指两种产品对消费者具有相似的效用,任何一种产品均可代替另一种使用。(2) 交叉弹性为负值,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与Y产品需求量的变动方向相反。两种相关物品

是互补品。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合并使用,才能对消费者产生更大效用。(3)交叉弹

性为零,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与Y产品的需求量没有影响,两种物品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2、交叉弹性应用举例:

(1 )分析价格、销售量及产品间的竞争关系。(2)经济上区分不同部门的标志。交叉弹性

的绝对值大,说明产品之间的相关程度很大,反之,互不相关。

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

生产函数:反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说明在一定技术水平下,各种投入要素的一定组

合,最大可能生产多少量,不同的生产函数代表不同的技术水平。一般表达式为Q = f (x, y, ....... ) , Q代表产量,x, y, 代表诸投入要素。生产函数可分为长期生产函数和短期

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短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但有的是固定的。

一、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

假定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只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是可变的,研究这种投入要素的

最优使用量(即这种使用量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就属于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问题。

1总产量Q、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的相互关系:

总产量Q:是指一定数量的某投入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边际产量MP :是指在一定数

量劳动力的条件下,增加一名工人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Q/A L),等于总产量曲线上

该点的切线的斜率。平均产量AP :是指每一工人的平均产量(= Q/L ),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的连接线的斜率。

MP>AP 时,AP f; MP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生产中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某一个投入要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点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

递减。注意两点: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技术水平不变,为其前提。

3、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小于0A (A点为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交点):因总产量Q呈上升趋势,故单位产品中的固定生产要素成本呈下降趋势;又因平均产量AP 呈上升趋势,故单位产品中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也呈下降趋势。

第二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在0B之间(B点为边际产量曲线与可变投入要素投入量的交点):固定生产要素成本呈下降趋势,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呈上升趋势,有可能找到一点使两种成本的变动恰好抵消,使得此时的成本在经济上最合理。

第三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大于0B :固定生产要素成本及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均呈上

升趋势。

4、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投入量的确定。

边际产量收入MR :是指增投1个单位的可变投入要素所引起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如果市场价格是不变的,它就等于边际产量MP乘以产品的价格P。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使用量的一般结论:假定MRP为某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

P为某可变投入要素的价格;当MRP=P时,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为最优。

二、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

在资金一定的条件下或在产量一定的条件下,投入要素之间的组合使产量最大或成本最低。

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特性为:处于较高位置的等产量曲线总是代表较大的产

量。按能够相互替代的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

(1)投入要素之间完全可以替代,等产量曲线的形状是一条直线(替代率为常数)。(2)投入要素之间完全不能替代,等产量曲线的形状是一条直角线(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为固定)。变型:同时用几种生产方法生产同种产品,通过为不同生产方法分配不同任务,可以为整个

企业调整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此时等产量曲线的形状是一条折线。(3)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是不完全的,等产量曲线的形状一般为向原点凸出的曲线。该种替代的特性:投入要素X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S )是随着X的增加而递减。(4)X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S ):指X取某值时,增加1个单位的投入要素X,可以替代多少单位的投入要素Y,公式表示为MRS =△ Y/△ X,也就是等产量曲线上X取该值时的斜率,因等产量曲线斜率是递减的,

故随着X投入量的增加,增加1个单位X所能替代的Y量也递减。

2、等成本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投入要素X和Y的各种组合方式,都不会使总成本

发生变化。一般表示式为:E=Px?Qx + Py ?Qy

或Qy= ( E/Py) — ( Px/Py) ?Qx

—(Px/Py)是等成本曲线的斜率(Px/Py两种投入要素的价格比例)。(E/Py)是等成本曲线在Y轴上的截距。由此可知此曲线特性为:离原点越远的等成本曲线代表的成本越高,因其截距较大。

3、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

(1)图解法:将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画在一起,其相切点,就是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点。

(2)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般原理:在多种投入要素相结合以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

当各种投入要素每增加一元所增加的产量都互相相等时,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为最

优,用数学式表示为:

MPx1/Px1 = MPx2/Px2 =……=MPxn/Pxn时,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为最优。推

理公式:等产量曲线为Q= KaLb , K为资金数量,L为劳动力数量,a、b为常数,又假定K价格(即利息)为Pk, L价格(即工资)为PL,则两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比例为:

K/L = aPL/bPk

4、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

如果投入要素的价格比例发生变化,人们就会更多地使用比以前便宜的投入要素,少使用比以前贵的投入要素。

三、规模对收益的关系

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有什么影响。

1、规模收益的三种类型:规模收益递增:如果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产量会按更大的比例增加。规模收益不变:如果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产量会按同样的比例增加。规模收益递减:如果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产量会按更小的比例增加。

2、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

当生产规模改变时,随生产规模从小变大,规模收益一般会先后经历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

阶段。在不同阶段,对规模收益有不同的因素在起作用。递增因素:工人可以专业化、使用专门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其他因素。不变因素:达到一定规模后,促使规模收益递增

因素会逐渐不再起作用,总会有一个最优规模。递减因素:主要是管理问题。

3、规模收益类型的判定

从生产函数的代数表示式来判定该生产函数规模收益的类型。假定生产函数为Q= f (x, y, z),如所有投入要素都乘上常数K,会使产量增加H倍,即HQ = f (Kx , Ky , Kz),则H>K , 递增;H

= K,不变;H

或者假定生产函数为Q = f (x, y, z),如把所有投入要素都乘上常数K,会使产量增加H 倍,同时又可以把K作为公因子分解出来,即HQ = Knf (x, y, z),则n>1,递增;n= 1 , 不变;n<1 ,递减。

四、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最常用的形式是冥函数,也称为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为:Q= aKbLc

其中:Q:产量K:资本L:劳动力a, b, c:常数

其重要特征如下:1、它的对数形式是一个线性函数对数形式:logQ = loga + blogK + clogL,是一个线性函数。2、边际产量是递减的(此时b, c均应小于1 )。3、便于判别规模收益的类型:(b + c)大于1,规模收益递增;大于1,递减;等于1不变。4、它的变量K、L的指数b、c,正好分别是K、L的产量弹性,即K增长1%,产量增长b %, L增长1%,产量增长c%。

本章常用公式:

(1) MP = dQ/dL

(2)MRP = MP?P= dTR/dQ

(3)等产量曲线为Q = KaLb,则两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比例为:K/L = aPL/bPk 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问题。

一、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理论方法

1、产品转换曲线: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任何点都代表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组合。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是负的,它就是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产品转换曲线的形状一般总是从原点向外凸出的,越往外的产品转换曲

线所代表的资源越多。另外还有两种特殊形式:呈直角形(两种产品不能互相转换) ;一条倾斜的直线(两种产品能完全转换) 。

边际转换率:是指企业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这种产品,会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多少。它就是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会随该产品的增加即沿产品转换曲线向右移动而递增。

2、等收入曲线:在这条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不同的产品产量组合都能得到相同的总销售收入。(以TR表示)。

公式:TR = Pa?Qa + Pb?Qb

或Qb= TR/Pb —Pa?Qa/Pb

可见,每个TR都有一条等收入曲线,只要产品价格不变,这些曲线互相平行,斜率均为-

Pa/Pbo

3、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确定:

将产品转换曲线和等收入曲线画在一个坐标轴上,两条曲线的切点代表两种产品最优的产量

组合。

当产品A的相对价值大于其相对成本时,多生产产品A,少生产产品B是对企业有利的;

当产品A的相对价值小于其相对成本时,少生产产品A,多生产产品B是有利的;当产品

A的相对价值等于其相对成本时( Pa/Pb=^ Qb/△ Qa),企业的产品组合为最优

成本利润分析。

一、管理决策中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

1、相关成本是指适宜于做决策用的成本。非相关成本是指不适宜用于决策的成本。

2、机会成本属于相关成本,会计成本: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没有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属于历史成本,不能用于决策,属于非相关成本。

3、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属于相关成本,在决策时必须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