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by-nc-sa)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by-nc-sa)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

式共享 /by-nc-sa)

政府示范文本

要点

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 ns )组织提供的协议文本。本文本为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模式。

协议文本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3.0中国大陆

本作品(定义如下)的提供是以适用知识共享公共许可协议”(简称“CCP或许可”)为

前提的。本作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及其他可适用法律的保护。对本作品的使用不得超越本许可协议授权的范围。

如您行使本许可授予的使用本作品的权利,就表明您接受并同意遵守本许可协议的所有条

款。鉴于本许可为合同,在您接受这些条款和规定的前提下,许可人授予您本许可所包括的

权利。

第一条定义

1.本作品:指根据本许可协议提供的以任何方式和形式(包括以数字形式)表达之文

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作品,例如:书籍、手册等文字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及其他同类性质的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曲艺作品;舞蹈作品及哑剧作品;配词或不配词的音乐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素描、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雕刻或版画等作品;摄影作品以及以类似摄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杂技艺术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及立体的造型作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为本许可协议之目的,本协议有关本作品”的规定适用于表演、录音制品及

广播电视节目。

2.原始作者:就文学或艺术作品而言,指创作本作品的自然人或依法视为本作品作者

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为本许可之目的,下述情形下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适用本许可有关原始作者"的规定:(1)就表演而言,指演员、歌唱家、音乐家、舞蹈家和其他表演、演

唱、演说、朗诵、演奏、表现或者以其它方式表演文学、艺术作品或民间文学艺术的人员;

(2 )就录音制品而言,指首次将表演的声音或其他声音录制下来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3)就广播电视节目而言,指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的组织;(4 )作者身份不明的,指行使作品著作权(除署名权外)的作品原件所有人(比如出版社)。

3.演绎作品:指基于本作品,或基于本作品与其他已存在的作品而创作的作品,例如翻译、改编、

编曲或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其他变更,包括以摄制电影的方法对作品的改编,或其他任何对本作品进行改造、转换、或改编后的形式,包含任何可确认为源自原始作品的修改形式。

在本许可定义之下构成汇编作品的作品不视为演绎作品。为避免疑义,并为本许可之目的,当演绎对象为音乐作品时,将其依时间序列关系与动态影像配合一致而形成的结果,视为演绎作品。

4.汇编作品:指由于对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具有独创性而构成智力创作的文学、艺术或

科学作品的集合,其中本作品以完整且未经修改的形式和另外一部或多部作品组成集合的整体,而各组成作品本身是分开且独立的,例如百科全书、文选、数据汇编作品,以及本条第1项所列作品之外的作品或者标的。在本许可定义之下构成汇编作品的作品不视为演绎作品(定义如上)。

5.许可人:指根据本许可提供本作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6.您:指以前就本作品没有违反过本许可协议、或曾违反过协议但已获得许可人明示

同意、依据本许可行使权利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7.授权要素:是指许可人所选择的、并标示在本许可文本标题中的下列基本属性:署名、非商业

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8.发行:指以出售或者其他权利移转方式向公众提供本作品或者演绎作品的原件或者

复制件。

9.公开传播:指公开朗诵本作品以及以任何方式或程序,包括以有线、无线的方式或通过信息网

络公开传播本作品的公开朗诵;或向公众提供本作品,使公众可以在自己选定的地点获得本作品;或以任何方式或程序公开表演本作品或向公众传播本作品的表演,包括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本作品的表演;或以任何方式,包括符号、声音

或图像,广播或转播本作品。上述定义包括相关法律规定的展览”表演”放映”

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作品等传播方式。

10.复制:指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制作本作品的复制

件。

隐性知识管理

关于呼叫中心隐性知识管理策略 大中小发表时间:2010-6-22 16:55:47 作者:佚名点击数:20 评论数:0 【查看评论】 摘要:知识管理理念已逐步融入到了企业中,很多企业积极推动实施,但从国内目前部署情况来看,知识管理仍不成熟。 本文关键字: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共享已成为知识创新和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通过呼叫中心业务流程中知识共享存在的障碍分析,集中探讨如何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 呼叫中心员工的业务培训过于重视显性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忽视了隐性知识的存在。事实上,员工在工作中所形成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中心技术的经验、判断力和应答技巧等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形成呼叫中心竞争优势关键所在,为此必须加强对呼叫中心隐性知识的管理。 一、隐性知识的内涵 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20 世纪50 年代最早提出隐性知识概念并指出:“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他把这部分知识命名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他认为隐性知识来源于

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和感知,是源于经验的。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Peter.F.Durcker)认为:“隐性知识,如某种技能,是不可用语言来解释的,它只能被演示证明它是存在的,学习这种技能的惟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他认为隐性知识是源于经验和技能的。 日本知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则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他还认为隐性知识不仅隐含在个人经验中,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 二、呼叫中心知识共享的障碍 隐性知识很难清楚地表达出来,或者即使表述了也很难让接受者和学习者直接获得,具有内隐的特性,不容易被编码和传播,不易被其他企业仿制或窃取,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但它同样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目前对呼叫中心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存在着许多的障碍。 1.员工激励和业绩考核机制。一个理性的员工,只有认为知识的共享比知识的专有会带来更多的利益时,才会有长久的共享热情。

共享商业模式风险管理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517221237.html, 共享商业模式风险管理探究 作者:赵栓文简洁 来源:《会计之友》2019年第16期 【摘要】互联网、大数据等的迅速发展,使共享商业模式逐步盛行。共享商业模式以其独特的平台交易机制,打破了传统固有线下交易方式的禁锢,降低了交易成本,实现闲置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破产、下线等现象也接踵而来,以其代表性产业——共享单车来看,其发展快、寿命短所表现出的风险问题,再次引起理论与实务界对共享商业模式风险的深层次探索。鉴于此,文章试图通过对共享商业模式风险的识别,利用风险矩阵分析方法,为共享商业模式的风险管理找出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共享商业模式; 风险管理; 风险矩阵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9)16-0018-06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共享商业模式迅速崛起。在众多的共享商业模式中,共享单车打破传统公共单车停放固定的模式,以更为先进、方便的出行方式备受瞩目。2017年下半年开始,多家共享单车平台倒闭。实际上,共享单车在一线城市的 投放其实已经饱和。2018年,摩拜被美团收购,滴滴接管小蓝,ofo将车辆抵押给阿里借款17亿元。在共享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共享商业模式也一个个倒下,众多共享产业都只是昙花一现。共享经济发展迅速,共享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然而如何减少损失,保证其长久发展才是现在需要重视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共享商业模式进行风险管理研究与探索。 一、共享商业模式风险管理的特点 (一)共享商业模式运营分析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共享经济的新型商业模式应运而生。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共享商业模式以其独特的平台交易,拉动着经济的发展,缓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共享商业模式打破了传统模式中时间、空间的束缚,以平台为中介,第三方支付为依托,它将最大限度地利用人类资源,改变使用观念,使得绿色发展的意识深入人心。共享商业模式即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着供给侧与需求侧,而平台本身并不拥有这些资源,共享平台将线下的闲置资源进行整合,暂时转移其使用权,并且借助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等手段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从而实现供需两侧的对接,将经济形态从工业革命后的集体供需形式转变为个别匹配形式[1]。如图1。 (二)共享商业模式风险的特征 1.传播速度快

知识密集型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隐性知识共享

知识密集型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隐性知识共享 一、前言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从“企业资源基础观点”到“核心竞争能力”。但是不管怎么演变,“知识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现在已经是学者们的共识。知识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只有持续创造新知识,并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进而迅速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是优秀的企业。与此同时,在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知识管理作为命脉。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是对知识的创新、使用、保存、维护和转让的管理。知识管理把知识看作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的本质是知识分享,知识管理的目的是知识创新。近来,据美国《财富》杂志调查:全球500强中至少将有一半的企业正通过系统实施知识管理,以提高决策与经营质量,而在未来2~3年内,这个数字更将提升到

80%。 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显性知识是指可用语言等方式表现出来的、可供交流、共享的那部分知识。知识管理界认为,隐性知识往往具有比显性知识更大的潜力,若能对隐性知识加以引导和开发利用,将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二、隐性知识的内涵 隐性知识支配着人的整个认识活动,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提供最终的解释性框架和知识信念,对于知识的创新和价值的创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隐性知识是企业发展的源泉,能够不断为企业带来利益。 2.1、隐性知识的概念 知识一般划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种划分方式最初来自于英国的哲学家polyani.m.1958年,polyani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中第一次提出“隐性知识”这个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类型,通常被称作知识的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达的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

26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作为信息携带物、特定媒介,是知识共享的“发动机燃料”,是转换、触发和支持工具。它既是知识共享平台的媒介,又是一种通过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造和应用可靠知识来促进知识创新的动态行为模式。在知识共享理论研究中,常把联系纽带战略上等同于最新的信息技术,抹杀了知识的社会性。实质上,信息技术是融合、传播现有信息和显性知识的有效工具,它对知识背景、内容的社会网络共享以及隐性知识的共享则是鞭长莫及,更不能提供处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集成的、全方位的方法。相当多的企业在引入信息系统后,其知识共享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美国每年因此浪费了数目相当惊人的信息技术投入。 1 文献回顾 学术界对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研究主要是虚拟纽带的研究,即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显性知识共享的支持作用,重点是通过利用网络技术、知识库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体系中的应用来提高知识共享的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交流提供了容量大、速度快、使用方便的多媒体平台,促进了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和知识交换。牛根义(2011)认为,个人和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换是通过知识共享技术来实现的,在线知识库和及时通讯的应用为知识交流和获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虽然各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兴建信息技术设施,但是先进的信息系统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并未有效保障知识共享的顺利发展。在企业运作中,知识共享的力度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员工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共享,贡献个人知识与信息。Almashari(2002)等人所做的研究表明,78%的员工不愿意把个人的知识拿出来共享,由此,企业中重金兴建的信息管理系统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Roberts(2000)曾经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反而会降低知识共享的程度,因为遥远的时空距离使人们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在共享隐性知识的时候尤为如此。 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方面所解决的主要是显性知识的共享。对隐性知识来说,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仍然是企业中知识共享的常用有效渠道。路琳(2007)通过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同特点的分析,提出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中,尤其是隐性知识共享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Haldin Herrgard (2000)提出显性知识的共享可以由IT系统直接完成,而在共享隐性知识时,IT系统充其量只能帮助人们找到知识的拥有者。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从技术观点出发,在功能上大都是对以往企业文档管理的拓展,对企业隐性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 宋燕飞 郭 兵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 文章在研究中区分了实体纽带和虚拟纽带,并在SECI 模型的基础上,试图理清设计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逻辑思路。研究表明,在知识共享中,虚拟纽带主要处理显性知识的共享,实体纽带主要解决隐性知识的共享,两者相辅相成,而纽带设计中的新信息技术为企业构造出虚拟三维交流空间和员工信任、包容的人际网络,营造活跃的知识共享氛围,有效促进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关键词: 知识共享;实体纽带;虚拟纽带;新信息技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9-0026-042012年第29期(总第236期)NO.29.2012 (CumulativetyNO.236)

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的协同管理研究

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的协同管理研究围绕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的协同管理问题,本文的研究按照理论构建、实践研究和科学评价的逻辑思路进行。理论构建部分。本文首先探讨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知识管理的协同性质,分析其知识协同机制与知识协同要素,指出社会化 标注系统中主要存在的两类隐性知识:代表用户对系统中知识资源的共同理解的认知维度的隐性知识和代表用户信息行为规律和兴趣偏好的行为维度的隐性知识。从协同知识创新的角度论证对系统中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利用问题在社会化标注系统协同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据此,提炼出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协同管理的内涵:“在社会化标注系统环境下,以标签技术为核心、以个人或组织的绩效最大化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方法和手段,对隐性知识的主体和客体进行协同化管理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其次,围绕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的知识协同过程和协同要素,分析知识协同管理的 影响因素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测量指标体系。实证分析表明:环境要素、用户的知识组织动机、知识协同动机、用户对知识关联的利用和标签因素对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的知识协同效应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据此,得出社会化标注系统协同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模型,为社会化标注系统提高知识管理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第三,在信息行为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由用户对社会化标注系统的采 纳与接受行为、一般使用行为和具体信息行为三个模块构成的集成化的用户信息行为模型,为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用户行为维度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上述三部分构成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所构建的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协同管理的理论内涵及相关理论,是对现有知识管理理论的拓展和丰富,也是本 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实践研究部分。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分析如何挖掘和利用社会化标注系统中认知维度与行为维度的隐性知识。 对于认知维度的隐性知识,本文提出挖掘社会化标注系统中代表网络用户的对知识资源的共同理解与集体智慧的知识资源的语义结构的方法。首先以用户为资源标注的标签为载体构建具有层次的标签树状结构。然后利用以《中国汉语主题词表》为主的受控词表为标签树状结构中的标签对赋予语义关系,形成社会化标注系统中以标签表示的知识资源语义结构。利用从豆瓣读书网采集到的真实标注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指出可将挖掘出的标签语义结构应用于资源的语

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随着共享经济的持续升温,资本角逐上演也愈渐激烈。从共享经济的起源、成因入手,通过五个方面的考虑对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探索商业模式得以成功运行的主要着眼点,进而对当下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进行梳理和探讨。 标签: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盈利模式 1 共享经济的相关研究 共享概念由来已久。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朋友之间信息的共享、邻里之间互借东西,都是形式意义上的共享的概念。但这种共享有其局限性,其受制于物理空间和信任关系,首先,信息或实物的共享仅限于个人所能触达的空间之内;其次,共享成立必须以双方的信任关系为前提条件。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提出。而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井喷式发展的,其主要涉及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以及共享平台。共享经济的本质是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再分配,共享经济有五个基本要素:闲置资源、使用权、连接、信息和流动性。其关键点在于如何实现最优配置效率,使所有权和使用权总体收益最大化,进而实现零边际成本。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关于共享经济的研究结论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节约成本理论,不论是从执行成本还是准备成本来看,该种经济模式都能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提升处理效率。第二,资源稀缺理论,资源总量有限而消费需求無限,在这种情形下,资源的配置以及利用效率就愈显重要,共享经济从根本上抑止资源闲置甚至浪费。第三,信息不对称理论,大数据和信息化使得共享模式成为可能,共享平台作为资源提供者和资源使用者的纽带,能够对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对流。第四,协同消费理论,该理论的提出可追溯到1978年,Marcus Felson & Joe L.Spaeth 在《社群结构与协同消费》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协同消费的概念,这是一种经济合作模式,是使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共同收益最大化的一种协同方式。针对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基本也证明了以上观点。 2 ofo商业模式分析 ofo源于大学生创业项目,初衷是为了解决校园自行车易盗,校园师生短距离出行的问题,从北大校园开始投入。自2015年6月启动以来,ofo小黄车已上线共享单车超过650万辆,累计向全球投放城市超过150座、为超过1亿用户提供出行服务超过10亿次,日均订单量超过2500万。ofo从上线至今,结合用户需求,拓展自己的平台,形成了独有的商业模式。 所谓商业模式,实则是一个链状体系,一个价值传递增值的循环。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需要明确一下五个问题:首先必须考虑需求,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解决什么需求,这种需求是否具有刚性,目标群体是否明确。对于ofo来说,

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利用

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利用 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资源,其开发利用对提高公安机关的打击犯罪和维护治安有重要作用。文章在讨论了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的概念及分类基础上,对隐性知识共享与利用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的机制。 标签: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共享;利用 自20世纪60年代起,众多国内外学者对知识问题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为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知识的分类问题。目前管理学界通常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两类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存在形态、作用原理、价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对公安机关的影响不一样。据预测,隐性知识占知识总量的90%,而经过编码的隐性知识所占的比例不足l0%。隐性知识因为难以被他人观察了解,更无法奢谈共享和交流。因此,积极地开发利用公安机关中隐性知识,充分发挥隐性知识在公安机关中的作用,是公安队伍建设的关键,对提高公安队伍的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界定 (一)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概念 对于隐性知识的概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波兰伊(MichaelPolanyi)首先提出隐性知识的概念并指出: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他认为隐性知识来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和感知,是源于经验的。德鲁克(P·F·Durcker)认为:隐性知识,如某种技能,是不可用语言来解释的,它只能被演示证明它是存在的,学习这种技能的唯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德鲁克也是认为隐性知识是源于经验和技能的。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 国内有学者认为,隐性知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即特定的时间里具有特定能力的人,尚未通过文字、公式、图形、语言、行为等表述或虽然通过语言或行为表述但未体现于纸、光盘、磁带、磁盘等客观存在的载体介质上的,完全依赖人作为载体存在的知识。它与个人的感觉、经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洞察力、信念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深深打上了个人的烙印,它是显性知识的来源。 经过分析、归纳和探索,本文对公安机关内部的隐性知识主要内涵等的理解和界定是指存在于公安民警个体和机关内各级组织中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交流与共享、也不易被复制或窃取、尚未编码和显性化的各种内隐性知

浅谈“共享经济”的利与弊

共享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的转型?还是时代问题的思考! 小编想问下大家对你们而言,今年让自己记忆深刻的都有那些热词?我相信大家都可以说出一二来,对于小编而言那肯定是“战狼2”和“共享经济”了,战狼2我们不多评价,还是说一说共享经济那些事吧。 2017年“共享经济”不断升温置之影响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共享经济”现在到底火爆到什么程度呢?起初从共享单车开始,再到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和雨伞五花八门应用尽有;此时此刻各种与“共享”有关产品数见不鲜,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都开始进军“共享经济”的时代,是不是像极了2015年o2o 现象;共享经济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未成熟的经济模式,还需要一个时间检验,当然了这只是一方面它所要面临的问题不止是经济模式和时代接轨的问题,还有就是能不能为用户解决痛点才是根本。

所谓的共享经济模式就是“通过闲置资源的共享和有短期使用需求的用户间实现匹配,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简单的来说就是把闲置资源租赁有需求的用户,它更是一种商业模式。由于共享经济迅速发展,去年共享经济给全国增加了1000万个就业岗位,可以看出来由于共享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增加的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必有弊共享经济也是商家试图利用这种共享的手段获取更大的利益的垄断模式。 接下来我们举两个例子,先说说共享单车吧!现如今共享单车已经有包括摩拜单车、悟空单车、优拜单车、OFO共享单车等,真是多如牛毛啊;社会的需求有限,难道这么多的单车行业不怕供过于求?竞争如此激烈不怕倒台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共享单车大战早已来开序幕;像町町单车、悟空单车和3Vbike 单车因为各种问题纷纷倒台,而最终能够笑到最后的可能才会是真正的赢家,到那个时候可谓呼风唤雨啊。而投资单车成本也不是一笔小的数目,还有运营成本,总的加起来成本还是相当高的,没有一定的融资和专业团队是不可能做好的。如

硕士论文答辩sharing economy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 (汽车共享)

SHARING ECONOMY BUSINESS MODEL AND VALUE CREATING Case study on car-sharing Sihui ZHAO PEG3 Classique Graduate level Master in Management Professeur Tutor: FOX-MURATON Melissa 29/01/2015

TABLE OF CONTENT ? Research Context ? Research Objective ? Methodology ? Structure of thesis ? Findings ? Conclusion

Peer-to-Peer Economy RESEARCH CONTEXT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Relationship economy Access Economy Sharing Economy

WHAT?

Economic model based on “Access to” rather than “Ownership of” physical and human assets like time, space and skills. They make use of idle assets and create new marketplaces. Sharing Economy In other word, it involves using online platform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as tools to connect distributed groups of people to match millions of haves with millions of needs, immediately and efficiently. MODE AIM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 弗朗希思·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而对现代人来说,知识就是财富。这预示着一种新的财富的分配格局——谁掌握了知识,创造了知识,谁就能赢得财富。21世纪的经济,不再以物质资本为核心,取而代之的将是知识价值。在这样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不管你是否愿意,也不管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你都必须置身其中,接受知识带给你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拼搏,去应对知识经济的冲击。 企业通过组织的学习来获得知识,再通过知识在企业组织内的交流与转移,形成知识共享,使组织内部的知识能够在组织内全面的、充分的利用,以提高知识的生产率。那么,如何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和转移,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呢?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企业内部有两种类型的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企业诸如产品目录、价格、商标、产品性能、企业部门的设施、人员以及外部市场调查报告等表面的信息,是可以表达的,有物质存在的,可确知的;而隐性知识,是更为深层次的。个人拥有非知识,不可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的知识,它不易用语言表达,是个人长期创造和积累的结果,它存在于所有者的潜在素质中,与所有者的性格、个人经历、年龄、修养等因素有关。显性知识,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网络、电子邮件系统和反馈系统来实现全面的知识共享,但隐性知识却并非这样简单,它的共享受到员工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社会和企业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比喻:显性知识是“冰山的尖端”,隐性知识则是冰山底部的大部分。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仅仅停留在显性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推动隐性知识的流动,才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共享。本文将着重讨论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 一、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 1、隐性知识的垄断性。 一个高明的厨师不会随便把他的厨艺传授给别人,除非是他的亲人。因为他知道,一旦他的厨艺传授给别人以后,他就会多一个竞争对手,如果徒弟的水平超过了师傅,对于师傅来说就是一种风险。酒楼可能把他解雇,改请他的徒弟。如果他的厨艺在社会上流传开来,酒楼的顾客就会减少,厨师的收入要减少,这个小事例说明,拥有知识的人不会主动传播知识,特别是当他的知识来之不易,而又能给他带来收益的时候更是如此。知识是不能自动实现共享的,这是共性问题。 2、隐性知识在表达、收集和交流方面的困难。 比如,一个熟练工人有一手生产的诀窍,企业决定开一个技术推广会,他可以轻而易举地表演他是如何操作的,其他人观看以后可以照样学样,企业的生产技术很快可以

隐性知识共享对团队效能影响研究调查问卷

隐性知识共享对团队效能影响研究调查问卷 您好:感谢你牺牲宝贵的时间填写本问卷。本问卷的目的是想了解团队中成员隐性知 识共享与团队效能的情况,问卷提供了与隐性知识共享、吸收能力和团队效能相关的若干情境,每个情境后面有一些与处理该情境有关的反应选项。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字对每个选项作出判断,并在所选择的等级数字上打“√”。 本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答题时,看懂题目内容即可,不必花太多时间思考,答案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请完成所有题目,注意不要遗漏。所有资料仅供学术研究使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18—25 岁B.26—33 岁C.34—41 岁D.42—49 岁 3.您的工作年限A.一年以下 B.1—3 年 C.3—5 年 D.5 年以上 4.您的学历 A.专科及以下 B.本科 C.研究生 第二部分:隐性知识共享测量量表 以下题目旨在了解您所在团队中隐性知识共享情况,请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题目的选择。其中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基本符合、4=比较符合、5 =非常符合。 76

在非正式场所分享工作技巧、工作经验及其他 A6 信息和知识 有各种协会或兴趣小组(篮球协会、摄影兴趣 A7 小组),并组织集体活动 协会或兴趣小组的成员相互请教和讨论问题, A8 并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实践 A9有实践社团,并组织集体活动 实践社团的成员与其他成员分享自己掌握的 A10 知识、技能、经验 组织员工参与工作报告、经验交流会、项目会 A11 议等正式集体活动 员工在各种会议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提 A12 出方案并参与讨论 A13开展并组织员工参加培训或讲座等学习活动 对部分员工实行轮岗,使员工能与不同岗位的 A14 人分享知识 在部分岗位实行师带徒,由较有能力的员工带 A15 新员工熟悉工作 第三部分:吸收能力测量量表 以下题目旨在了解您所在团队中知识吸收能力状况,请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题目的选择。其中1=非常不符、2=不符合、3 =基本符合、4 =比较符合、5 = 非常符合。 77

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调查问卷

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研究给予的大力支持,本调查旨在了解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现状及存在的困难,调查是无记名的,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放心填写。 1、您的性别是: A .男 B.女 2、您所在的学校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 大学 3、您当前教授的课程是: A.语文B.数学C.英语D.物理E.化学F.生物G.政治H.其他 4、您从事教育工作的年限是: A. 5年 B.5~10年 C.10~15年 D. 15年以上 5、您对隐性知识的概念: A.比较熟悉 B.了解很少 C.没听说过 6、您在平时的教学研究中有没有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 A.经常有 B.有时有 C.偶尔有 D.从来没有 7、您觉得平时积累起来的教学科研经验、技巧、心得体会、思维方式对您重要吗?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不太重要 D.不重要 8、您认为与其他教师探讨教育观念、教学心得、交流科研感悟、分享学生成长乐趣意义如 何? A.非常有意义 B.很有意义 C.有一定意义 D.没意义 9、您是否会与其他教师分享您在工作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科研技巧、心得感悟、管理策略、 个人价值倾向? A.非常愿意、而且会主动分享 B.愿意、但不会主动分享 C.不好说,有时候(有些场合)会分享 D.不愿意分享 10、您平时和其他教师交流和探讨经验、技巧、感受、困惑主要通过什么方式? A.有组织的活动(如例会、听评课等) B.一般的人际交往 C.私下里交流 D.借助于网络环境和工具(如虚拟社区、BLOG、QQ等)

11、若上题您选择多个选项,请在此排序: 12、您所在的学校教师之间最常用的交流和沟通方式是: A.听课 B.集体备课 C.观摩优质课程 D.导师制 E.专家讲座 13、请对您12题得选项在此排序,也可以进行补充: 14、您平时和其他教师的交流和沟通程度如何? A.经常交流 B.有时交流 C.偶尔交流 D.很少交流 15、您感觉学校中教师之间探讨问题、交流想法的人际关系如何? A.非常融洽 B.比较融洽 C.一般 D.不太融洽 16、您认为目前学校的组织形式、管理机制和硬件设施对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知识分享 作用如何? A.很有利 B.比较有利 C.一般 D.不太有利 17、在与其他教师交流、探讨和分享教学、科研、管理中的思路、技巧、感悟和经验的过程 中,您的收获如何? A.收获很大,学到很多东西 B.比较有收获 C.收获不明显 D.没有收获 18、您每周平均上网时间是? A.1小时以下 B.1-2小时 C.2-3小时 D.3-4小时 E.4小时以上 19、您上网最喜欢做的事是(可多选)? A.看新闻 B.逛论坛 C.聊天 D.看电影 E.写博客 F.玩游戏 G.查阅资料 20、请您在此对19题的选择排序,也可进行补充: 21、您平时上网(经常)使用的信息技术和工具主要有(可多选)? A.论坛(BBS) B.博客(Blog) C.维客(Wiki) D.播客(Podcasting) E.电子邮件(E-Mail) F.即时消息(MSN、QQ等) G.聊天室 22、请您在此对21题的选择项进行排序,也可以补充: 23、您对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共享知识所持的态度是? A.很赞同,这样可以开阔知识面,加强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还能学到实用的教学 方法和技巧。 B.比较赞同,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交流渠道 C.基本赞同,但要以现实中基本的交流和沟通为先 D.不赞同,工作比较忙,网络不真实

管理咨询公司隐性知识管理研究

2008年5月(第22卷第5期) 华东经济管理 Ea st Ch i n a Econo m i c M anage m en t May 1,2008 (Vol .22,No .5) [收稿日期] 2008—02—10[作者简介] 周 芬(1981—),女,湖南益阳人,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许纪校(1963—),男,浙江绍兴人,副教授,硕士,在职博士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知识管理 管理咨询公司隐性知识管理研究 周 芬,许纪校 (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8) [摘要]管理咨询公司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在其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咨询公司 的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基本形式,其中隐性知识对于管理咨询公司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管理咨询公司隐性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管理咨询;知识管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8)05—0084—03 The Tac it Knowledge M anage m en t Research of M anagem en t Con sulti n g F i rm ZHOU Fen,XU J i 2xiao (Hehai U niversity,N anjing 210098,China ) Abstract:Manage ment consulting fir m s as a typ ical knowledge 2intensive enter p rises,knowledge management p lays a vital r ole .The knowledge in manage ment consulting fir m s can be divided int o t w o basic f or m ,exp licit knowledge and tacit knowledge .Es pecially,the tacit knowledge p lays a decisive significance r ole in upgrading the company ’s competitiveness . Su mm ing up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 oad,this paper makes a discussi on on the tacit Knowledge manage ment in manage ment consulting fir m s .Key words:manage ment consulting;knowledge manage ment;exp licit knowledge;tacit knowledge 一、管理咨询公司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学者对隐性知识管理研究文献较多,但对于管理咨询公司这一特定主体的隐性知识管理研究文献却很少,其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这些内容: 叶继红,聂卉,施琴芬(2003)通过对管理咨询企业知识管理路径的分析,提出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管理最主要的就是对以经验为基础的、存在于员工身上的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管理咨询公司获取隐性知识的关键在于重视和开发员工的隐性知识。闫安(2004)认为咨询企业具有以知识为核心的特点,因而需要建立起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并由此构建了咨询企业知识仓库模型,对散落在组织内、外部的知识进行科学的系统化组织,激励咨询员工对知识不断的吸收与释放,提高企业的应变与创新能力。吴祖麒、沈群芳(2004)从分析管理咨询公司的隐性知识特点入手,提出管理咨询公司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应当包括隐性知识的识别、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以及隐性知识的保有和创新三个主要方面。张培峰(2005)认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更多的是一种理念的建立。企业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主要在于创造知识共享的氛围、建立合理的知识共享鼓励机制 以及促进员工主动交流、共享与创新知识。丁栋虹、朱菲(2006)利用SEC I 模型分析了管理咨询公司的内涵,并提出了提升咨询公司隐性知识管理的促进机制,主要包括建立知识导向型组织文化、利用软件平台建立组织内部信息网、构建组织知识库、加强员工之间的直接交流、设计激励制度鼓励知识共享五个方面。他们还提出从管理咨询公司的实际出发,建立一个从最初的知识管理战略设计到最后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估和反馈的一个完整体系。 从这些学者们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目前对于管理咨询公司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重要性和促进机制的研究,而对于管理咨询公司隐性知识形成和转移路径研究不足。 二、管理咨询公司知识的分类及转移 自1958年Polanyi 首次提出显性知识(exp licit knowledge )和隐性知识(tacit kno wledge )的概念以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就一直被认为是知识最基本的两种分类。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是纷繁而复杂的,但即使如此我们也可以按照Polanyi 的方法,将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管理咨询公司日常管理的流程和知识平台, — 48—

关于共享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思考

关于共享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思考 摘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中央提出了指导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共享”作为经济手段,"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根本立足点,共享模式可以有效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本文基于我国近两年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从消费和生产的角度,对共享经济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如何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进行思考。 关键词:共享经济;绿色发展;商业模式 一、引言 近几年,在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等领域,以共享闲置资源为核心理念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并逐步渗透和改变着社会大众既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尽管不长,但从uber、Airbnb到共享单车、共享衣橱,在短时间内这一概念早已家喻户晓。以共享单车为例,2017年全球X 围内共享单车领域企业共有149家,该领域目前在全球X围内已吸引众多资金,其中,我国本土企业ofo小黄车已完成E轮融资,总金额近80亿元人民币,摩拜单车也已完成E轮融资,总金额达48亿元人民币。 目前的共享经济业态主要通过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运营模式创新,努力减少社会资源配置过程的中间环节损耗,降低了寻找、发现、交易、使用社会闲置资源的成本,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从理论上看,共享经济有利于改善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可以作为受资源约束较为严重的城市提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方向。 绿色发展是中国在面临增长和环境双重制约下,所提出的具有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共同特征的新理念和新战略,本身所强调的是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强调对自然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参考模式,而且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新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本身就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一种现实呈现,其在消费、生产等方面对经济运行模式进行的改造和融合,对于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基于Wiki的知识共享平台模型架构

基于Wiki的知识共享平台模型架构 一、引言 当今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社会中呈现出信息泛滥和知识更新周期短的现象,知识管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环。虚拟企业是基于共识目标而组成的动态协作组织,成员参与的流动性与各成员之间地域分布的离散性决定了组织内各类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能够及时、准确的交流和共享成为虚拟企业成功运作的关键。 同时,虚拟企业的组建是基于信息技术的,随着互联网步入Web2.0时代,网络能够提供快速高效地获取和共享信息的途径,而Wiki作为Web2.0中重要的知识协作技术彻底改变了知识的获取和转移模式,其自由便捷的交互方式更使得广大互联网用户从受众转变为传播的主体,给知识共享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此形势下,如何搭建一个基于Wiki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平台来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则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议题。 二、虚拟企业建设知识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虚拟企业网络化动态联盟的特性决定了其对知识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对知识价值链中知识的传播共享和创新应用的管理上,以使整个组织的知识在流动中不断增值。因此,一个开放、协作式的知识共享平台在虚拟企业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一)虚拟企业发展的需要。竞争的全球化和不断加快的产品创新速度使得知识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需求。在

此环境下,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企业组织形态,虚拟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依赖于彼此间的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想要提升整个组织的优势竞争力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成员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和优势共享,而搭建促进知识转移和共享的互联平台是实现企业联盟优势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是虚拟企业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 (二)虚拟企业动态组织形态的需要。虚拟企业是由多个各具专长的敏捷型企业围绕共同的项目而组建的动态联盟,旨在面对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时能够迅速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因而在一定时间内其组织是可重组和可扩充的,各成员企业间则呈现出跨地域分布式并行协同合作的形态,需要依托强有力的信息网络技术突破空间的限制来进行有效的知识流管理和充分的技术交流,进而在联盟成员间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关系,这同样需要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知识共享平台来实现。 (三)成员企业及个体员工间沟通创新的需要。成员企业之间以及员工间的沟通都是基于知识进行的,知识分享有利于挖掘并传递隐藏在企业及个体员工中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知识资源。据调查,目前企业员工主流的学习方式:一是在互联网中学习;二是向有经验的同事讨教。在基于Web2.0 技术的知识共享平台上,信息能够快捷及时的沟通,联盟成员可分散在全球各地进行协同合作;企业员工能够通过平台获取专业知识、自由地分享经验、共同构建专业知识库。 广泛的讨论能够促进个人思维的活跃和集体智慧的产生,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创新和优化。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研究——以摩拜为例

THE BUSINESS CIRCULATE | 商业流通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4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研究 ——以摩拜为例 马玉洁 许紫荆 崔洁 陈梦菁 杨璐瑶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我们以摩拜单车这一成功的创新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共享单车产生背景、驱动要素、商业模式 等将其和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对比,深入了解这一创新型的商业模式并对整个共享经济行业提出建议。关键词:共享经济;摩拜单车;商业模式 一、单车发展历程 (一)概念背景 共享经济概念在1978年提出,是指商家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之间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达到帕累托最优。 随着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网络共享初现。2010年前后,Uber等实物有偿共享平台出现。2015年前后,随着OFO与摩拜成立,共享单车热潮一直延续至今,截止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对共享单车投放超过400万辆,各大城市均可见共享单车,行业也开 始向海外市场大规模拓展。如图1 (二)驱动要素 摩拜单车是共享单车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之一,进驻国内外各大城市。本文我们选择摩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1.服务优势。单车车身醒目耐用,维修成本较低。锁内嵌入了GPS模块和SIM 卡,用户可以通过APP快速定位单车并使用。停车地点具有相对随意性,这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 2.技术创新。摩拜单车=硬件+互联网+租赁经济。A.内置GPS定位+智能手机=无桩共享单车。B.二维码+移动支付=快速解锁及快捷支付。 C.无处不在+低成本+便利性=强劲用户需求+高单车利用率。 二、模式构建 (一)创新要素 1.移动化、数字化的共享网络支撑。大范围、高覆盖的共享网络是共享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也是资源有效流通的保证。摩拜单车选取一线城市进行单车投放,借助移动互联网设备和GPS 定位技术实现了共享网络体系的搭建,使得资源需求方可以便捷精准地获取资源。 2.资源有效配置。共享单车致力于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与机动车相比,自行车有着出行便利、污染小的优势,但也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共享单车将自行车与互联网结合,解决了社会闲散资源的再分配问题。摩拜通过上述共享网 络的支撑,降低了用户与单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将供给和需求进行了高效的分配,用户可以迅速获取闲置资源。 3.符合社交需求。与商家主导的传统经济模式不同,商家和用户都是共享经济的参与主体。摩拜单车与腾讯公司合作,通过引入小程序、微信扫码开锁等措施,实现了基于社交功能的用户引流。截至目前,通过微信注册的摩拜单车新用户占据摩拜单车用户的90%以上。 4.引入信用机制。共享经济是基于陌生人的经济模式,为了保证交易的真实可靠,必须引入信用评定机制。用户在使用摩拜时,需要提供个人基本社交资料,同时缴纳押金,支付骑行费用,这些措施使得摩拜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资金流。同时摩拜上线信用值系统,信用等级影响用户的骑行价格、预约功能、骑行券,进一步规范了用户行为,降低违规行为发生率。 (二)总体架构分析 基于共享经济商业模流向、价值流向、合作关系,可以构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总体架构图。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这个连结点,资源提供者和需求者可以进行供需匹配,在线支付交易,实现闲置资源的使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增加信用机制、优惠获取等 增值服务,就形成了基本的共享经济商业运营模式,如图2。 (三)盈利模式 1.运营服务费。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共享经济的优势日益凸显,因此必将引领与O2O融合发展的潮流。对于共享经济来说,资源共享是相对其他经济模式的一大亮点,如何能在发掘闲置产能的同时实现盈利,这就需要在共享平台上收取一定的运营服务费,一来有利于共享经济的发展,二来实现了收入,为平台提供资金支持,保证其正常运转。 2.平台推广费。充分发挥广告作用,在实现共享经济的前提下,最大化的获得广告收入,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一种个性化发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摩拜为例》;项目编号:624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