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与误区

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与误区

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与误区
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与误区

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与误区

1. 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1.1 优点

(1)降低给药频率

普通制剂一般需每天多次给药,因此常会造成漏服药现象,一些患者甚至还会擅自改变给药方案,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而缓释制剂的载药量高于传统剂型药物的单剂量,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因此为了达到方便用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开发每日一次给药的缓释或控释品种是今后的重要趋势。特别适用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地尔硫卓、茶碱、硝苯地平、非洛地平、酮洛芬、伪麻黄碱、硝酸异山梨酯、氯苯那敏、萘普生、曲马多、双氯芬酸钠等均有一天给药一次的产品或专利。

(2)方便给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缓控释制剂具有普通制剂不能提供的可以提高病人用药的顺应性的特点,如减少用药次数。随着缓释制剂给药频率的降低,患者漏药的现象很少发生,同时也方便了患者的白天和夜间用药。

(3)吸收完全,提高药物疗效

普通药物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谷”时很可能低于治疗浓度而不能发挥疗效。缓释制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峰谷现象”,且与普通制剂相比,药物缓释制剂在吸收部位滞留的时间较长,吸收较为完全,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从而起到增加药物疗效的作用。

(4)减少血药浓度波动

普通制剂由于每日多次给药的给药方式容易产生较大的峰谷波动现象,而缓释、控释制剂可以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大大减少血药浓度波动的情况,使人体获得平稳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使疗效-剂量最佳化。

(5)降低毒副作用

普通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峰”时,可能会高于药物的“最小中毒浓度”,因此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而缓释制剂克服了这一点,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另外,一些缓释制剂具有局部定位作用,在提高局部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因全身吸收所带来的毒副作用。

(6)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普通制剂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对胃肠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若制成缓释制剂则可降低药物溶出过快所造成的对胃肠道的刺激。如普通的阿司匹林片在体内水解成水杨酸后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而将其制成缓释片后,药物缓慢释放,在很大程度上课缓解其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性。

(7)全程治疗费用降低

虽然应用缓释制剂最初的花费与普通制剂相比较高,但从全程治疗花费上看,缓释制剂具有一定优越性,这主要是基于其疗效的提高、毒副作用的减少以及陪护人员护理时间的缩

短等多种原因。

(8)适于儿童及吞咽困难的老年患者

口服液体缓释,控释给药系统适合将大剂量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可根据个体对剂量的不同需要进行分剂量,其在胃肠道分布面积大,吸收快。释药系统以多单位颗粒剂型给药,体内行为很少受胃排空速率的影响。

1.2 缺点

(1)在临床应用中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如果遇到某种特殊情况,往往不能立刻停止治疗。有些国家增加缓释制剂品种的规格,可缓解这种缺点,如硝苯地平有20、30、40、60mg 等规格。

(2)缓释制剂往往是基于健康人群的平均动力学参数而设计,当药物在疾病状态的体内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案。

(3)制备缓释、控释制剂所涉及的设备和工艺费用较常规制剂昂贵。

(4)制备工艺稍有不慎,药物的释放速度就难以符合设计要求,甚至出现药物的突释现象,产生毒性反应。

(5)缓控释制剂的释药速率相对较慢,因此药物起效也相对较慢。

2. 应用中的误区

(1)服用次数过多

临床用药调查表明,用药次数过多的差错率最高,占据品种的60%以上。虽然药品说明书已标明药品的半衰期,但患者使用时仍按普通药物的用法,如氯化钾控释片口服间隔时间为12h,每天服用2次就可达到有效浓度,而许多人依然是每日3 次;又如非洛地平缓释片半衰期为25h,每日早晨服用1次即可,而有些人每天用2次或3次。使用次数过多,血药浓度过高,会使不良反应增加,而缓、控释制剂的价格都比普通片贵,无形中使患者的治疗费用增加。

(2)服用次数过少

用药次数不够,药物的血药浓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如茶碱缓释片,每天服用1次,就不能有效地防治夜间哮喘的发作。

(3)掰断使用

缓、控释制剂一般不可以掰开使用。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是通过渗透泵原理制成的,必须整粒服用。氯化钾控释片采用膜控法制成,也不可以掰断服用。只有基质控制法(骨架控

制法)的少数品种,如曲马多缓释片采用特殊缓释技术,使其可使用半粒,其目的是方便患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有一点必须说明,所有的口服缓、控释制剂,要求患者不能嚼碎,以免破坏剂型失去其缓释作用。

(4)服用剂量过大

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早晚各服一次,每次服60mg,日剂量达120mg。按其血浆半衰期规定,每日1次,每次30~60mg即可。另据报道,用30、60、90mg/d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比较,效果相同,但每日用量以低于60mg为宜,不良反应发生率90mg/d 组要高于30、60mg/d组。还有氯化钾缓释片每日3次,每次0.5~1.0g,用量也偏大。

(5)剂量突释

具有缓释作用的药物一般比常规剂量大2~4倍,因此若药物释放控制不合理很容易造成血药浓度过高从而导致患者中毒。有几种情况可导致剂量突释。一是制剂工艺不合格,没有达到规定的释放速率标准。二种情况是服药方法不当,比如在咀嚼或辗碎后服用。另外一种可造成剂量突释的因素最常见但也容易被人忽略,即进食。自1985年Hendeles等发现高脂饮食引起茶碱缓释胶囊“Theo-24”剂量突释而使病人中毒后,大量有关学者开始重视食物对缓控释制剂吸收的影响。

3.缓控释制剂的正确服用方法

(1)服用方法

整片吞服或按照说明在片剂的划痕外掰开,这是口服控释/缓释剂的共同特点,这与包衣材料及释放原理有关。无论是骨架片、复释片、渗透泵片等。药物都是进入体内后,通过胃液的作用从骨架中、片心内缓慢释放而发挥药效的,分剂量后药物可能突然释放,达不到长效作用,还增加了毒性反应。服用控释/缓释剂一般选用高脂餐,在服完高脂餐5min后以水送服。即服药的同时需要服用一定量的水。水对药物的速释和缓释部分都有重要意义。速释部分是将药物分散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中制成水溶性分散体,到胃液中可迅速释放。缓释部分是用油脂材料包裹而成,在脂溶性消化液中可缓慢释放。高脂餐可延缓胃排空,延缓药物的释放,以发挥长效作用。水份对亲水性凝胶骨架片有着重要作用。例如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主要材料的亲水凝胶骨架片,遇水首先在片剂表面湿润,形成水凝胶层,使表面药物溶出;凝胶继续水化,骨架溶胀,凝胶层增高,延缓了药物的释放,这时水溶性的药物可透过凝胶层向胃液或肠液中扩散;片剂骨架逐渐水化并溶蚀,水分向片心渗透至骨架完全溶蚀,最后药物全部释放。

(2)注意食物对口服控释/缓释剂的影响

口服控释/缓释制剂与食物同服后,吸收速度或程度增加或减少,即生物利用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控释/缓释剂为常释剂的2~4倍,如受食物影响,使剂量突释会影响用药的安全性。食物进入胃内,可使pH值上升,某些品种可出现溶出度增高;脂肪含量越高,胃排空越慢;低热量食物往往表现比高热量食物排空速度快,吸收速度也因此加快。根据文献报道,一般情况下,渗透泵片,复释片不受食物影响,或较少受食物影响,而对骨架片影响最

为复杂,可表现为吸收速度不变,也可表现为吸收浓度增加或减少。许多控释/缓释剂的商品的说明书中,除个别标明为渗透泵片或骨架片外,大多数未标明该药的具体剂型,因此很难判断食物的影响大小,最好仔细阅读该品种的用药说明。

4. 缓控释制剂的中毒救治

由于缓释剂型释放时间较长,而且多为吸收滞后,达峰时间以及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都较长,所以中毒症状也可能维持较长时间。例如,在Borras报告的一个病例中,1名32岁的男子因摄入50片碳酸锂缓释片而被送至急诊室。医生立即对他实施了洗胃和活性炭灌洗肠道。在服药5h后,碳酸锂的血浆浓度为0.75 mg /L;22 h时血药浓度为3.15 mg /L 。医生对其施行了血液透析。73h时浓度为0.6mg/L。在Jepsen报道的丁氨苯丙酮中毒病例中,作者也观察到了中毒症状维持较长时间的现象,因此,在确定患者为服用缓释制剂导致中毒后必须对患者进行较普通制剂更长时间的治疗、监测和观察.

口服缓释制剂中辅料应用

口服缓释制剂中辅料应用 叶百平 北京三九万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当前,口服药物制剂仍是主要给药剂型之一。深入研究口服新剂型对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不仅是开展临床药学研究迫切需要,而且在医药科研和制药工业的经济效益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缓释制剂可按需要在预定期间内人体提供适宜的血药浓度,减少服用次数并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重要特点是可使人体维持此种血液浓度达较长的时间,而不象普通制剂那样较快地下降,从而就可以避免普通制剂频繁给药所出现的“蜂谷”现象,使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性有所提高。因减少了用药次数,大大方便了患者,特别是长期用药的病人。 随着给药系统和给药部位的深入,促进缓释制剂的制备技术和新品种的开发和发展。近年来,口服缓释剂型发展较快的有缓释水丸、各种骨架缓释制剂、包衣缓释制剂、缓释胶囊、缓释药膜、树脂药缓释制剂和液体缓释制剂等。 口服缓释制剂一般都是通过药物的溶出、扩散、渗透及离子交换等特性加以控制的。在不少情况下,主要是通过选择适宜的辅料,采用制剂技术来达到延缓释药目的。设计缓释药物制剂应考虑药物本身理化性质的影响,如晶型的类型,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药物在消化液中的稳定性及体内吸收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药物PKA值与生物膜通透性间的关系等。同时,也要考虑生理因素对缓释

剂型性能的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药物作用的缓释时间、治疗指数及疾病状况等。 一般缓释剂型有十几种,如骨架型缓释制剂、包衣缓释制剂、缓释水丸、缓释微囊、多层缓释片、缓释胶囊、磁性缓释制剂、药树脂缓释制剂和缓释药物膜剂。 骨架型缓释片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口服缓释制剂种类之一。按其所采用的骨架材料不同,可分为不溶性骨架缓释片、蜡质骨架缓释片、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和混合材料骨架缓释片等。 不溶性骨架缓释片,以不溶于水或水溶性极小的高分子聚合物,无毒塑料为骨架材料制成的药片。常用的不溶性骨架材料有:乙基纤维素、聚乙烯、聚丙烯、聚硅氧烷和聚氧乙烯等。为了调节释药速率可在处方中加入电解质(如氧化钠、氧化钾或硫酸钠等)、糖类(如乳糖、果糖、蔗糖或甘露糖醇等)和亲水凝胶(如羟丙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或西黄蓍胶等)。 蜡质骨架缓释片是以惰性脂肪或蜡类等物质为骨架材料,与药物一起制成的片剂。常用的蜡质骨架材料有:蜂蜡、氢化植物油、合成蜡、硬脂酸丁酯、硬脂酸、巴西棕榈蜡、甘油硬脂酸酯、丙二醇-硬脂酸酯和十八烷醇等。常用的骨架致孔导剂有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聚乙二醇-1500、-1400、-600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 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以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为骨架材料制成。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可分四类①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

缓控释制剂介绍

第十六章缓控迟释制剂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缓控释制剂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学习缓释、控释制剂的类型、释药原理,熟悉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原理和制备工艺、常用辅料及体内外评价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特点。 2、熟悉缓释、控释制剂的类型和原理。 3、熟悉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原理和制备工艺、常用辅料。 4、掌握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 5、了解口服定时和定位释药系统。 6、掌握靶向制剂的定义、分类、特点、结构及体内作用机制、靶向性评价。 7、了解主动靶向制剂和前体药物;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1概述 背景: 剂型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代为普通制剂;第二代为缓释制剂、肠溶制剂等;第三代为控释制剂,以及靶向制剂;第四代为基于体内反馈情报靶向于细胞水平的给药系统。其中第二代至四代药物制剂,统称为药物传递系统。药物传递系统分为速度控制型给药系统,方向控制型给药系统,应答式给药系统。 对于TI值为2-4的药物以及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在以普通释药系统给药时常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小剂量频繁给药以维持血药浓度; ②剂量较大,峰浓度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但给药间隔超过药物消除时间,血药浓度长时间低于有效治疗浓度。 ③剂量大,给药次数减少,有效治疗浓度的维持时间长,但峰浓度超出治疗窗,导致副反应。 (1)缓释制剂: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控释制剂: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广义的讲,控释制剂包括控制药物的速度、方向和时间,靶向之际、透皮吸收制剂均属此列。狭义的控释制剂则一般是指在预定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

缓释控释制剂制剂习题及答案

缓释、控释制剂和口服定时、定位给药系统练习题: 1.缓释制剂 2.控释制剂 3.迟释制剂 4.脉冲制剂 5.结肠定位制剂 6.肠溶制剂 7.释放度 8.生物粘附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泵片控释的基本原理是 A.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膜外,将药物从小孔压出 B.药物由控释膜的微孔恒速释放 C.减少药物溶出速率 D.减慢药物扩散速率 E.片外渗透压大于片内,将片内药物压出 2.以下可用于制备亲水凝胶骨架片的材料是 A.海藻酸钠 B.聚氯乙烯 C.脂肪酸 D.硅橡胶 E.蜂蜡 3.以下对渗透泵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释药不受胃肠道pH的影响 B.当片芯中药物浓度低于饱和溶液浓度时,药物以非零级速率释放 C.当片芯中的药物未被全部溶解时,药物以一级速率释放 D.药物在胃与肠中的释药速率相等 E.药物的释放与半渗透性衣膜的厚度有关 4.下列数学模型中,不是作为拟合缓(控)释制剂的药物释放曲线的是 A.零级速率方程 B.一级速率方程 C. Higuchi方程 D.米氏方程 E. Weibull分布函数 5.下列关于骨架型缓控释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亲水凝胶骨架片中药物的释放比较完全 B.不溶性骨架片中要求药物的溶解度较小 C.药物从骨架片中的释放速度比普通片剂慢 D.骨架型缓控释片一般有三种类型 E.骨架型缓控释片应进行释放度检查,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6.可作为渗透泵制剂中渗透促进剂的是 A.氢化植物油 B.脂肪 C.淀粉浆 D.蔗糖 E.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7.下列不是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的为

A.渗透压原理 B.离子交换作用 C.溶出原理 D.扩散原理 E.毛细管作用 8.可作为溶蚀性骨架片的骨架材料是 A.硬脂酸 B.聚丙烯 C.聚硅氧烷 D.聚乙烯 E.乙基纤维素 9.最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半衰期为 A.15h B.24h C.48h D.<1h E.2~8h 10.可作为不溶性骨架片的骨架材料是 A.聚乙烯醇 B.壳多糖 C.果胶 D.海藻酸钠 E.聚氯乙烯 (二)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1-5】 A.聚乙二醇 B.乙基纤维素 C.羟丙甲纤维素 D.单硬脂酸甘油酯 E.硅橡胶 1.可作为不溶性骨架材料的是 2.可作为控释膜材料的是 3.可作为渗透泵片的推动剂的是 4.可作为生物溶蚀性骨架材料的是

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与误区

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与误区 1. 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1.1 优点 (1)降低给药频率 普通制剂一般需每天多次给药,因此常会造成漏服药现象,一些患者甚至还会擅自改变给药方案,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而缓释制剂的载药量高于传统剂型药物的单剂量,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因此为了达到方便用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开发每日一次给药的缓释或控释品种是今后的重要趋势。特别适用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地尔硫卓、茶碱、硝苯地平、非洛地平、酮洛芬、伪麻黄碱、硝酸异山梨酯、氯苯那敏、萘普生、曲马多、双氯芬酸钠等均有一天给药一次的产品或专利。 (2)方便给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缓控释制剂具有普通制剂不能提供的可以提高病人用药的顺应性的特点,如减少用药次数。随着缓释制剂给药频率的降低,患者漏药的现象很少发生,同时也方便了患者的白天和夜间用药。 (3)吸收完全,提高药物疗效 普通药物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谷”时很可能低于治疗浓度而不能发挥疗效。缓释制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峰谷现象”,且与普通制剂相比,药物缓释制剂在吸收部位滞留的时间较长,吸收较为完全,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从而起到增加药物疗效的作用。 (4)减少血药浓度波动 普通制剂由于每日多次给药的给药方式容易产生较大的峰谷波动现象,而缓释、控释制剂可以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大大减少血药浓度波动的情况,使人体获得平稳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使疗效-剂量最佳化。 (5)降低毒副作用 普通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峰”时,可能会高于药物的“最小中毒浓度”,因此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而缓释制剂克服了这一点,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另外,一些缓释制剂具有局部定位作用,在提高局部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因全身吸收所带来的毒副作用。 (6)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普通制剂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对胃肠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若制成缓释制剂则可降低药物溶出过快所造成的对胃肠道的刺激。如普通的阿司匹林片在体内水解成水杨酸后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而将其制成缓释片后,药物缓慢释放,在很大程度上课缓解其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性。 (7)全程治疗费用降低 虽然应用缓释制剂最初的花费与普通制剂相比较高,但从全程治疗花费上看,缓释制剂具有一定优越性,这主要是基于其疗效的提高、毒副作用的减少以及陪护人员护理时间的缩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IVIVC)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体外相关性(IVIVC) 1993年,USP/AAPS/FDA主办的研讨会指出,体外相关性(IVIVC)建立的目的是以溶出度试验替代生物等效性试验、以及用IVIVC辅助制定溶出度质量标准。缓控释制剂的定义 缓释制剂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一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依从性的制剂;控释制剂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释放一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或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力患者依从性的制剂。 缓控释制剂的共同特点是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持续释放药物,使药物按适当的速度缓慢进入体,从而使血药浓度“峰谷”波动较小,可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围引起的不良反应,又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围之以维持疗效。 体外评价 常用的体外评价法也就是体外溶出释放度的测定,即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道,对制剂中药物释放的程度和速度进行测定;体外溶出释放度的测定既是口服缓控释制剂处工艺筛选的重要指标,也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在研发阶段,应考察药物在不同条件下(不同介质、不同法、不同转速)下的释放度,以充分了解药物的释药特性,同时为后期确定质量标准中采用的释放度测定法提供依据。 测定溶出度的仪器首选I法(篮法)或II法(桨法),采用药典规定的转速(如篮法100rpm、桨法50-75rpm)。某些情况洗,可使用III法(往复筒法)或IV法(流通池法)。 体评价 药物在体的评价常用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作为指标,其中,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描述了口服药物由胃肠道吸收并经过肝脏最终到达体循环血液中的药量与口服剂量的比值;生物等效性(即BE试

缓控释制剂的使用方法

缓控释制剂的使用方法 发表时间:2016-06-12T10:46:45.6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4期作者:刘广梅1 王艺君2 [导读] 分析临床缓、控释制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刘广梅1 王艺君2 (1.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缓、控释制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在全院范围内全面开展缓、控释制剂专项药学服务干预活动,本组研究中将以我院HIS系统中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情况作为研究资料,对比干预活动前后各种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使用情况及差错率。结果:本组研究是共涉及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曲马 多、吲达帕胺、布洛芬、茶碱、氯化钾、吲哚美辛、单硝酸异山梨醇酯10类口服缓、控释制剂,干预活动前药物的次数过多率为9.68%,次数过少率为1.61%,掰断率为0.71%,总差错率为12.01%;干预活动后,药物的次数过多率为4.69%,次数过少率为0.79%,掰断率为0.36%,总差错率为5.81%,均较干预前有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缓、控释制剂在临床中的使用差错率较高,通过专项干预活动可以明显促进缓、控释制剂的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关键词] 缓控释制剂;使用方法;合理用药口服缓、控释制剂(sustained/conlx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CRP)是现阶段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新型药剂类型之一,但是由于缓、控释制剂在临床应用的时间较短,而且患者对药物的了解较少,因此普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1],本文中将分析临床缓、控释制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5年1月在全院范围内全面开展缓、控释制剂专项药学服务干预活动,本组研究中将以我院HIS系统中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情况作为研究资料,对比干预活动前后各种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使用情况及差错率[2]。 1.2方法 1.2.1药学服务我院于2014年1月在全院范围内推行药学服务,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药物、剂量、剂型方案,并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监测;同时针对患者开展相应用药指导,使患者掌握药物的治疗目的、服用方法、剂量,同时要明确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毒副反应。 1.2.2合理用药宣传采用面对面沟通、电话随访以及书面总结的形式向患者介绍缓、控释制剂安全用药知识,由专业的药师将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质、药理特点、适应症、服药方法、用量、禁忌以及不良反应等介绍给患者。 1.2.3提高药师素质药师是缓、控释制剂合理使用的直接参与者与执行者,其对于药物的药学、药理学、毒理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药学服务的开展效果,因此在工作中要注意加强与患者沟通,记录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与临床疗效,同时还要不断积累实践用药经验,加强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培养专业素质[3]。 1.3评价标准[4] 1.3.1用法 缓控释制剂的正确用法为:(1)1次?d-1(qd);(2)每12 h 1次(q12 h);(3)除说明书有特殊说明外,其余用法均为错误(如2次?d-1 (bid),3次?d1(tid)等)。 1.3.2给药剂量

药剂学第十九章缓释、控释制剂和迟释制剂

第十九章缓释、控释制剂和迟释制剂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s 2.生物利用度 3.生物等效性 4.sustained release formulations 5.靶向制剂 6.主动靶向制剂 7.EPR效应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打×) 1.药物制剂的发展可将制剂分为5代。( ) 2.缓控释制剂以静脉注射剂作标准参比制剂,两者血中药物浓度不呈现明显差别时,即认为生物等效。( ) 3.抗菌素类药物宜于制成缓控释制剂。( ) 4.剂量大于l克的药物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 5.半衰期小于1小时或大于12小时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 6.半衰期很长的药物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 7.缓、控释制剂在获得预期疗效的同时,可以减小药物的毒副作用。( ) 8.缓、控释制剂主要有骨架型和贮库型两种类型。( ) 9.减小药物的粒径,降低药物的溶出速度,可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长效。( ) 10.缓释制剂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备手段使得所有药物都可以缓释。( ) 11.邻苯二甲酸酞酸酯(CAP)、Eudragit E、L和S都为肠溶性材料。( ) 12.缓、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为普通制剂的譬80%一120%。( ) 13.渗透泵片中药物的释放速率为零级,并与pH无关。( ) 14.某些药物需包肠溶衣,这是为了防止其在胃内分解或对胃有刺激。( ) 15.制成塑料骨架片形式长效制剂,药物必须是易溶于水。( ) 16.在胃肠分解的药物应包肠溶衣。( ) 17.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相比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 大药效。( ) 18.药物以分子或微晶、微粒的形式均匀分散在各种载体材料中,形成贮库型缓、 控释制剂。( ) 19.青霉素普鲁卡因盐的溶解度比青霉素钾盐的溶解度小,因此有可能延长药效。( ) 20.药物在胃、小肠和结肠都有吸收时,可以考虑设计24小时服用一次的缓释制剂。( ) 21.华法林不适于制成缓释制剂是由于其半衰期很长。( ) 22.核黄素(维生素B2)通过主动转运吸收,可制成缓释制剂,提高在小肠的吸收。( ) 23.作用剧烈的药物为了安全,减少普通制剂给药的峰谷现象,可制成缓、控释制剂。( ) 24.若药物在胃、小肠、大肠均有一定的吸收,可制成12小时服一次的缓释制剂。( ) 25.最适于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半衰期为小于12小时。( ) 26.控释小丸或膜控型片剂的包衣中加入PEG的目的是成膜剂。( ) 27.渗透泵片控释基本原理是片外渗透压大于片内,将片内药物压出。( ) 28.测定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时,至少应测定5个取样点。( ) 29.药物的靶向从到达的部位可以分为三级。( )

口服缓控释制剂药剂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口服缓控释制剂药剂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口服缓控释制剂临床应用广泛,在治疗有效性、使用顺应性等方面,具有较普通制剂的优越性。但其制剂处方、剂型等纷杂,如何科学用药,达到更好的用药效果,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笔者结合临床实际,就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药剂学特点和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处理总结分析如下,与同行分享交流。 1 缓控释制剂的概念 缓控释制剂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或恒速释放药物,较相应的普通制剂,给药频次减少,且能增加患者依从性的制剂。其中,缓释制剂主要是以一级速度释放药物,控释制剂则主要是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药[1]。 2 缓控释制剂分类及特点 根据处方及制备工艺的不同可分为:膜控型、骨架型、渗透泵型、微丸及胃内滞留制剂。 2.1 膜控型制剂为普通片剂外包具有良好成膜性能和机械性能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以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的一类制剂[2]。包括:微孔膜包衣片、膜控释小片及肠溶膜控释片。 2.1.1 微孔膜包衣片衣膜材料在胃肠道中不溶解,包衣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性物质为致孔剂,然后包裹在普通片剂上制成。当与胃肠液接触时,包衣膜上出现无数微孔,使衣膜具有通透性,胃肠道液体通过微孔渗入膜内,溶解片芯中的药物,利用渗透压原理获得零级或接近零级的药物释放速率。其包衣膜在胃肠道内不被破坏,最后由肠道排出体外。胃肠道严重狭窄的患者应慎重使用,以免发生梗阻的症状。 2.1.2 膜控释小片将药物和辅料按常规方法制粒,压制成直径仅为3mm的小片,外包缓释膜材料后装入硬胶囊。茶碱微孔膜缓释小片是此类较典型的例子,其优点在于释放速度可控,可根据需要调节装入胶囊的片剂的包衣材料和厚度;其次,具有包衣颗粒的优点,但又克服了颗粒剂包衣不均匀,影响释药速率的缺点;而且制成小片后包衣,生产工艺简便,易于质量控制。 2.1.3 肠溶膜控释片将药物压制成片芯,外包肠溶衣,再包含药糖衣的制剂,肠溶衣片芯在进入肠道后衣膜溶解,释放药物,因而延长了释药时间。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林)具有抗酸性,口服后在酸性胃液中不溶解,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可维持药效达15h,并且避免了对胃的刺激。 2.2 骨架型制剂此类制剂是药物和惰性骨架材料通过压制、融合等技术手段制成的片状或粒状制剂[3]。根据骨架材料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不溶性骨架片、溶蚀性骨架片和亲水凝胶骨架片等。

缓释、控释制剂制剂习题及答案

缓释、控释制剂和口服定时、定位给药系统 练习题: 1.缓释制剂 2.控释制剂 3.迟释制剂 4.脉冲制剂 5.结肠定位制剂6.肠溶制剂 7.释放度 8.生物粘附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泵片控释的基本原理是 A.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膜外,将药物从小孔压出 B.药物由控释膜的微孔恒速释放 C.减少药物溶出速率 D.减慢药物扩散速率 E.片外渗透压大于片内,将片内药物压出 2.以下可用于制备亲水凝胶骨架片的材料是 A.海藻酸钠 B.聚氯乙烯 C.脂肪酸 D.硅橡胶 E.蜂蜡 3.以下对渗透泵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释药不受胃肠道pH的影响 B.当片芯中药物浓度低于饱和溶液浓度时,药物以非零级速率释放 C.当片芯中的药物未被全部溶解时,药物以一级速率释放 D.药物在胃与肠中的释药速率相等 E.药物的释放与半渗透性衣膜的厚度有关 4.下列数学模型中,不是作为拟合缓(控)释制剂的药物释放曲线的是 A.零级速率方程 B.一级速率方程 C. Higuchi方程 D.米氏方程 E. Weibull分布函数5.下列关于骨架型缓控释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亲水凝胶骨架片中药物的释放比较完全 B.不溶性骨架片中要求药物的溶解度较小 C.药物从骨架片中的释放速度比普通片剂慢 D.骨架型缓控释片一般有三种类型 E.骨架型缓控释片应进行释放度检查,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6.可作为渗透泵制剂中渗透促进剂的是 A.氢化植物油 B.脂肪 C.淀粉浆 D.蔗糖 E.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 7.下列不是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的为 A.渗透压原理 B.离子交换作用 C.溶出原理 D.扩散原理 E.毛细管作用 8.可作为溶蚀性骨架片的骨架材料是 A.硬脂酸 B.聚丙烯 C.聚硅氧烷 D.聚乙烯 E.乙基纤维素 9.最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半衰期为 A.15h B.24h C.48h D.<1h E.2~8h 10.可作为不溶性骨架片的骨架材料是 A.聚乙烯醇 B.壳多糖 C.果胶 D.海藻酸钠 E.聚氯乙烯 (二)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1-5】 A.聚乙二醇 B.乙基纤维素 C.羟丙甲纤维素 D.单硬脂酸甘油酯 E.硅橡胶 1.可作为不溶性骨架材料的是 2.可作为控释膜材料的是 204

口服缓控释制剂研发概述

口服固体缓控释制剂的开发概述 缓控释制20世纪60年代开发至今,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生产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药物释放机理、控释方法和技术、质量控制以及生物等效性等的研究日趋成熟。据预测2010年整个释药系统的市场份额为1290亿美元,其中口服的将占46%。其中2007年单个品种超过10亿美元有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钠、雷贝拉唑钠肠溶制剂,文拉法辛控释胶囊、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混合苯丙胺盐控释片、盐酸哌甲酯控释片等品种。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较好的品种有康泰克缓释胶囊、芬必得缓释胶囊、泰诺缓释片等。我国对缓控释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中后期,在开发中主要以仿制为主,研究内容以实验室规模为主,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在实验室成果向生产的转化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缓控制剂在国内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基本概念及特点 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缓控释制剂的定义做了严格的区分,缓释制剂是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的非恒速释放,且每24小时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从3~4次减少至1~2次制剂;而控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的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且且每24小时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从3~4次减少至1~2次制剂。而在美国药典中,对缓释和控释制剂未做区分,而是将缓释(sustained release)、控释(controlled release)、长效(prolonged release)等视同为延释(extended release),即比普通制剂的给药次数至少减少1/2或者显著提高病人顺应性或治疗效果的制剂。 因此,缓控释制剂的主要优点有:药物缓慢释放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降糖药或降压药的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相比不易造成低血糖或者低血压。另外,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相比,减少了给药次数,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病人来说,提高了顺应性。缓控释制剂属于5类新药,可享有3年的市场监测期,并享有定价优势。 二、模型药物的选择 并非所有的药物都适合开发成缓控释制剂,因此,在选择药物时一般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临床需要

缓释控释制剂的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

缓释控释制剂的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专业:临床药学班级:10535 姓名:王梓坤学号:1053501 摘要:本文主要概述了缓释,控释制剂的药物释放原理和制剂成型机制及临床应用意义,从现代药剂学的角度阐释了制备口服缓释、控释剂型的常用技术及临床用药特点。同时介绍了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测评及应用。 关键词:缓释剂;控释剂;研究;生物制药;药物载体;高分子材料;临床应用 一.缓释,控释制剂的基本概念 1.1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 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系指用药后能在长时间内持续放药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是一级速率过程。而控释制剂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 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是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率释放。 广义:控释制剂包括控制释药速度、方向和时间,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制剂等都属于控释制剂的范畴。 狭义:在预定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 1.2缓释,控释制剂的基本特点 优点 (1)降低给药频率 (2)方便给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3)吸收完全,提高药物疗效 (4)减少血药浓度波动 (5)降低毒副作用 (6)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7)全程治疗费用降低 (8)适于儿童及吞咽困难的老年患者 缺点 (1)在临床应用中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如果遇到某种特殊情况,往往不能立刻停止治疗。有些国家增加缓释制剂品种的规格,可缓解这种缺点,如硝苯地平有20、30、40、60mg 等规格。

缓释、控释制剂的异同点

缓释、控释制剂的异同点 跟普通之际相比,缓释制剂、控释制剂有什么不同?两者又有哪些异同? 答:与普通制剂相比,两者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减少给药次数,避免夜间给药,增加患者用药的顺应性。 2、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降低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有利 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3、增加药物治疗的稳定性。 4、可以减少用药总剂量,可以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治疗效果。 二者的不同点: 缓释制剂释药量先多后少,以一级速率递减;控释制剂按零级速率恒速释药的,定时定量释放,控释制剂比缓释制剂药效更稳定。 普通制剂:一般需要每日3次服用,以使药物浓度在体内达到相对稳定,但仍易出现浓度的高低波动,影响疗效的发挥。 缓释药物、控释药物日服2次以下,可避免因服药间隔时间不当带来的药物副作用,由于他们的发挥作用都与薄膜有关,因此应温开水吞服,严禁嚼服或分割后服用。 薄膜制剂的概念及特点 薄膜衣:是指在片心之外包一层比较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衣膜.片剂包薄膜衣的作用在于保护片剂不受空气中湿气、氧气等作用,增加稳定性,并可掩盖不良气味,且比糖衣的副面影响小。 为了保证片剂质量和方便服用,在压片后的片芯表层包裹适宜的衣层材料,使片剂中的药物与外界隔离,从而达到防潮、避光、隔绝空气氧化、增强药物保存的稳定性,掩盖片剂中的不良嗅味和减少药物刺激的目的,故需要在药物片芯表层进行包衣。 长期以来国内普药生产中的片剂包衣技术,大多沿用传统落后的糖浆包衣工艺,把以滑石粉、蔗糖、明胶为主的多种与药物治疗毫无关系的辅料,附加在药物片芯的表层,使糖衣片有效药物片芯额外增重达到50-100%,因此,长期服用会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糖浆包衣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很多糖衣片剂生产企业在糖衣片生产和存放过程中,还经常性的容易出现裂片、花班、霉点、崩解超时、含量下降、吸湿性强、不易保存、生产时间和晾片时间长等诸多缺陷。 薄膜包衣系指在药物片芯表层外包一层比较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衣膜,由于薄膜衣片衣膜比糖衣片衣膜薄得多,所以称为薄膜衣。 薄膜衣料是由高分子化合物构成,无毒无味,患者长期服用无明显副作用病例

口服缓控释制剂新进展

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新进展 摘要:口服缓控释制剂一方面可以使血药浓度更加平稳,避免频繁出现峰谷现象,从而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减少了服药次数,可大大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另一方面因其技术含量高,开发周期短,经济风险低的特点越来越被医药工业所看重。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最新文献,对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最新研究动态作一综述。 关键词:口服缓控释制剂材料 口服缓控释制剂(oral sustainedan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dosage form)系指经口服后有目的的延缓、控制药物的释放以达到合理治疗效果的一类新剂型,其能使人体获得平稳的治疗血药浓度,使临床治疗剂量最佳化。缓释制剂是指给药后药物能按要求缓慢、持续释放以维持有效血浓,从而达到长效作用的一类制剂。控释制剂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控释制剂是指系统能在预定的时间以零级或接近零级的速度释放药物;而广义的控释制剂是指给药系统能在预定的位置、时间和速度释放药物,维持血药浓度于有效范围之内的制剂。因此,靶向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黏膜给药系统、植入给药系统等均属于广义的控释制剂范畴[1]。口服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口服制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2];①对半衰期短或需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病人的顺应性(compliance) ,使用方便;②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③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并且由于其研究开发周期短、经济风险小、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而为制药

工业界所重视,是目前应用和开发最活跃的系统。 1控释新方法 口服控释制剂提供了多种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优势.现在可用的技术大都在胃肠道(GIT)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受到剂型及药物溶解或扩散速率限制。只有数量有限的方法药物的释放速率受肠内酶控制,如结肠药物递送系统中一些前药以来结肠中微生物种群的生物降解来发挥作用[3,4]。 1.1利用形成前药的方法来达到控释的作用已颇受关注,并有大量研究。Arik Dahan[5]等通过形成吲哚美辛卵磷脂前药在肠道中持续降解来达到控释并进行了体内体外评价。大鼠静脉注射,口服或内部结肠给药,研究了DP – 155及从前药中解离的游离吲哚美辛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由磷脂酶A2(PLA2)的酶降解进行评估体外。结果口服或内部结肠给药,自由解离消炎痛沿肠道吸收进入体循环,在血浆中吲哚美辛出现了一个控释曲线。较短的链接导致了随后吲哚美辛吸收下降了20倍。DP – 155体外降解增加了60%,而较短链却较少降解。由于药物的释放不受剂型决定,因此该前药可以在液体剂型中复合。磷脂共轭药物因而是口服药物控释潜在的新机制。 1.2 Min-Soo Kima[6]等运用响应曲面法开发并优化了一种新型口服控释给药系统。盐酸坦索罗辛的优化配方通过运用基于Behnken箱的响应曲面法,利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和Surelease获得。结果发现,优化配方为1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1),20%HPMCP(X2)和25%包衣水平(X3),所观察到结果接近的优化配方预测值。与

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设计与临床应用(答案考试)

常用的作亲水凝胶骨架片的材料为:() A.硅橡胶 B.蜡类 C.羟丙甲纤维素 D.氯乙烯 药物从控释制剂释放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随时间的变化,在动力学上往往体现为:() A.零级动力学 B.一级动力学 C.Weibll分布 D.Higuchi方程 药物从缓释制剂释放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随时间的变化,在动力学上往往体现为:() A.零级动力学 B.一级动力学 C.Weibll分布 D.二级动力学 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般应在普通制剂的:() A.80%~100% B.100%~120% C.80%~120% D.80%~125% 以下中枢镇痛药,其缓控制释制剂的类型属于生物溶蚀性骨架的是:() A.硫酸吗啡缓释片 B.盐酸羟考酮控释片 C.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D.盐酸曲马多缓释片 根据药物的生物半衰期设计缓控释制剂时,最适宜的药物生物半衰期是:() A.t1/2>12h B.t1/2为2~8h C.t1/2<1h D.t1/2为1~12h 以下缓控释制剂可以掰开服用的是:() A.硝苯地平控释片 B.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C.非洛地平缓释片 D.阿司匹林肠溶片 以下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的缓控释药物,能将片剂掰开服用的是:() A.硝苯地平控释片 B.硝苯地平缓释片 C.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D.非洛地平缓释片 单渗透泵片控释的基本原理是:() A.减小药物的溶出速率 B.片剂膜内渗透压大,将片剂压裂,使药物释放出来 C.片剂外面包上控释膜,使药物恒速释放 D.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膜外,将药物从细孔中压出 以减小溶出速率为主要原理制备缓控释制剂的工艺是:() A.制成药树脂 B.制成溶解度较小的盐类 C.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D.制成微囊 下列高分子材料中,不是肠溶包衣材料的是:() A.虫胶 B.HPMCP C.CAP D.PVP 常用的溶蚀型骨架材料有:() A.聚维酮 B.卡波姆 C.氢化植物油 D.聚乙烯 以减慢扩散速率为主要原理制备缓控释制剂的理论依据是:() A.Noyes-Witney方程 B.Fick’s第一扩散定律 C.Stocke’s定律 D.Want-Hoff规则

【免费下载】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1.1 优点 (1)降低给药频率 普通制剂一般需每天多次给药,因此常会造成漏服药现象,一些患者甚至还会擅自改变给药方案,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而缓释制剂的载药量高于传统剂型药物的单剂量,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因此为了达到方便用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开发每日一次给药的缓释或控释品种是今后的重要趋势。特别适用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地尔硫卓、茶碱、硝苯地平、非洛地平、酮洛芬、伪麻黄碱、硝酸异山梨酯、氯苯那敏、萘普生、曲马多、双氯芬酸钠等均有一天给药一次的产品或专利。 (2)方便给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缓控释制剂具有普通制剂不能提供的可以提高病人用药的顺应性的特点,如减少用药次数。随着缓释制剂给药频率的降低,患者漏药的现象很少发生,同时也方便了患者的白天和夜间用药。 (3)吸收完全,提高药物疗效 普通药物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谷”时很可能低于治疗浓度而不能发挥疗效。缓释制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峰谷现象”,且与普通制剂相比,药物缓释制剂在吸收部位滞留的时间较长,吸收较为完全,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从而起到增加药物疗效的作用。 (4)减少血药浓度波动 普通制剂由于每日多次给药的给药方式容易产生较大的峰谷波动现象,而缓释、控释制剂可以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大大减少血药浓度波动的情况,使人体获得平稳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使疗效-剂量最佳化。 (5)降低毒副作用 普通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峰”时,可能会高于药物的“最小中毒浓度”,因此容易产生不良 反应甚至中毒。而缓释制剂克服了这一点,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另外,一些缓释制剂具有局部定位作用,在提高局部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因全身吸收所带来的毒副作用。 (6)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普通制剂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对胃肠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若制成缓释制剂则可降低药物溶出过快所造成的对胃肠道的刺激。如普通的阿司匹林片在体内水解成水杨酸后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而将其制成缓释片后,药物缓慢释放,在很大程度上课缓解其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性。 (7)全程治疗费用降低 虽然应用缓释制剂最初的花费与普通制剂相比较高,但从全程治疗花费上看,缓释制剂具有一定优越性,这主要是基于其疗效的提高、毒副作用的减少以及陪护人员护理时间的缩短等多种原因。

2019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 常用的作亲水凝胶骨架片的材料为:() A.硅橡胶 B.蜡类 C.羟丙甲纤维素 D.氯乙烯 药物从控释制剂释放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随时间的变化,在动力学上往往体现为:() A.零级动力学 B.一级动力学 C.Weibll分布 D.Higuchi方程 药物从缓释制剂释放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随时间的变化,在动力学上往往体现为:() A.零级动力学 B.一级动力学 C.Weibll分布 D.二级动力学 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般应在普通制剂的:() A.80%~100% B.100%~120% C.80%~120% D.80%~125% 以下中枢镇痛药,其缓控制释制剂的类型属于生物溶蚀性骨架的是:() A.硫酸吗啡缓释片 B.盐酸羟考酮控释片 C.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D.盐酸曲马多缓释片 根据药物的生物半衰期设计缓控释制剂时,最适宜的药物生物半衰期是:() A.t1/2>12h B.t1/2为2~8h C.t1/2<1h D.t1/2为1~12h 以下缓控释制剂可以掰开服用的是:() A.硝苯地平控释片 B.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C.非洛地平缓释片 D.阿司匹林肠溶片 以下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的缓控释药物,能将片剂掰开服用的是:() A.硝苯地平控释片 B.硝苯地平缓释片 C.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D.非洛地平缓释片 单渗透泵片控释的基本原理是:() A.减小药物的溶出速率 B.片剂膜内渗透压大,将片剂压裂,使药物释放出来 C.片剂外面包上控释膜,使药物恒速释放 D.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膜外,将药物从细孔中压出 以减小溶出速率为主要原理制备缓控释制剂的工艺是:() A.制成药树脂 B.制成溶解度较小的盐类 C.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D.制成微囊 下列高分子材料中,不是肠溶包衣材料的是:() A.虫胶 B.HPMCP C.CAP D.PVP 常用的溶蚀型骨架材料有:() A.聚维酮 B.卡波姆 C.氢化植物油 D.聚乙烯 以减慢扩散速率为主要原理制备缓控释制剂的理论依据是:() A.Noyes-Witney方程 B.Fick’s第一扩散定律 C.Stocke’s定律 D.Want-Hoff规则 下列高分子材料中,主要作肠溶包衣材料的是:

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缓、控释制剂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1.1优点 (1)降低给药频次 普通制剂一般需要每天多次给药,因此常会造成漏服药现象,一些患者甚至会擅自改变给药方案,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而缓释制剂的载药量高于传统剂型药物的单剂量,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因此为了达到方便用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开发每日一次给药的缓释或控释是今后的重要趋势,特别适用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哮喘等。地尔硫卓.茶碱.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双氯芬酸钠等均有一天给药一次的产品。 (2)方便给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缓控释制剂具有普通制剂不能提供的可以提高病人用药的顺应性的特点。如减少用药次数。随着缓释制剂给药频率的降低,患者漏服的现象很少发生,同时也方便了患者的白天和夜间用药。 (3)吸收完全提高药物疗效 普通制剂的血药浓度处于“波合”时很可能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而不能发挥疗效。而峰浓度时又可能高于最低中毒浓度而产生毒性作用。缓控释制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峰合现象”。且与普通制剂相比,药物在吸收部位滞留的时间较长,吸收较为完全。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从而起到增加药物疗效的作用。 (4)降低毒副作用

普通药物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峰”时可能会高于“最小中毒浓度”因而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缓控释制剂可以克服这一点,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另外,一些缓控释制剂具有局部定位作用,在提高了局部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全身吸收带来的毒副作用。 (5)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普通制剂口服后迅速在胃肠中崩解、溶出,对胃肠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若制成缓控释制剂可降低药物溶出过快所造成的对胃肠的刺激。如普通的阿司匹林在体内水解生成水杨酸后对胃肠道粘膜有较大的刺激作用,而将其制成缓释片后,药物缓慢释放,在很大程度上可缓冲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性。 (6)全程治疗费用降低 虽然应用缓控释制剂花费与普通制剂相比较高,但从全程治疗花费看,缓控释制剂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也要基于疗效的提高,毒副作用减少及陪护人员护理时间、疗程缩短,等多方面原因。 1.2缺点 (1)临床应用中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如果遇到某种特殊情况,往往药物作用不能立刻或较快停止。 (2)缓控释制剂往往是基于健康人群的平均动力学参数而设计。疾病状态时药物动力学参数会有所改变,不能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给药方案。 (3)缓控释制剂因设备和技术、工艺高精价格较昂贵。

缓释控释制剂制剂习题及答案

缓释、控释制剂和口服定时、定位给药系统练习题:1.缓释制剂2 .控释制剂3 .迟释制剂4 . 肠定位制剂 6.肠溶制剂7 .释放度8 .生物粘附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泵片控释的基本原理是 A. 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膜外,将药物从小孔压出 B. 药物由控释膜的微孔恒速释放 C. 减少药物溶出速率 D. 减慢药物扩散速率 E. 片外渗透压大于片内,将片内药物压出2.以下可用于制备亲水凝胶骨架片的材料是 A. 海藻酸钠 B. 聚氯乙烯 C. 脂肪酸 D. 硅橡胶3.以下对渗透泵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释药不受胃肠道pH的影响脉冲制剂5 .结E. 蜂蜡

B. 当片芯中药物浓度低于饱和溶液浓度时,药物以非零级速率释放 C. 当片芯中的药物未被全部溶解时,药物以一级速率释放 D. 药物在胃与肠中的释药速率相等 E. 药物的释放与半渗透性衣膜的厚度有关4.下列数学模型中,不是作为拟合缓(控)释制剂的药物释放曲线的是 A. 零级速率方程 B. 一级速率方程 C. Higuchi 方程 D. 米氏方程 E. Weibull 分布函数 5.下列关于骨架型缓控释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亲水凝胶骨架片中药物的释放比较完全B .不溶性骨架片中要求药物的溶解度较小 C. 药物从骨架片中的释放速度比普通片剂慢 D. 骨架型缓控释片一般有三种类型 E.骨架型缓控释片应进行释放度检查,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6.可作为渗透泵制剂中渗透促进剂的是 A. 氢化植物油 B. 脂肪 C. 淀粉浆 D. 蔗糖 E.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 7.下列不是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的为 A. 渗透压原理 B. 离子交换作用 C. 溶出原理 D. 扩散原理 E. 毛细管作用 8.可作为溶蚀性骨架片的骨架材料是 A. 硬脂酸 B. 聚丙烯 C. 聚硅氧烷 D. 聚乙烯 E. 乙基纤维素

控释制剂和缓释制剂

控释制剂和缓释制剂 □赵春杰 一、为什么提出药剂学问题 执业药师要做好药学服务,还必须掌握药剂学的一些知识,特别是控释制剂和缓释制剂的一些基本知识。因为,剂型是药物临床价值的体现,新剂型的快速增加,使用药方式多样化,而患者在应用缓控释、吸入、透皮等新剂型药物时,容易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一些医院的医生只重视药理,而忽略药剂,以致出现医疗事故;传统医学教育中药剂内容不多,传统药剂学与临床结合欠密切(如只重视工业药剂等)。 二、不同适应证对剂型的要求 有的疾病要求药物尽快达到峰浓度,以便迅速产生药效,如解热止痛药;有的需要较高的血药浓度,如抗生素等;有的需要较恒定的血药浓度,如多数慢性病的治疗药物,以及治疗浓度范围较窄的药物,如拜心通;有的药对某些疾病确有疗效,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就需要改进剂型以减轻副作用,如烟酸缓释片。 三、常见的药物剂型 所谓药物制剂,从狭义上讲,就是药物的剂型,如针剂、片剂、膏剂、汤剂等;从广义上讲是药物制剂学,是一门学科。 药物制剂对人类治疗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药物制剂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感冒了,我们会吃一些感冒药,有的人吃的是胶囊的“康泰克”,有的人吃的是片状的“感康”。其实“胶囊”、“片状”,就是药物制剂。药物制剂的作用一般分为两种:一是能为患者减少痛苦。有的人生病了不想吃药,因为他讨厌药的苦味,药真的是苦涩难咽。但是一旦把药做成糖衣片就不同了,避免了让患者饱受苦涩的煎熬。二是使药物发挥其作为“药物”的作用和效果。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被人体食用后会变为自身营养。把胰岛素做成针剂,注射到糖尿病患者的体内,将会对糖尿病患者起到治疗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随着各专业学科的迅速发展,药物制剂的研究与生产也相应迅速发展,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出现。各种剂型品种数量猛增,产品的纯度质量、稳定性有了提高。同时,随着科学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剂型和制剂已不能满足用药水平提高的要求,如高效、长效、低毒和控释等。但药物的新剂型可以改善它们的有效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物对作用部位的选择性,从而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制剂研究开始转向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 目前,药物的新剂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微型胶囊剂:简称微囊剂,系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而成的直径为1微米~500微米的微小胶囊。微型胶囊剂有很多优点,首先,经微囊化处理的药物,外层覆盖着一层高分子膜,减少了药物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对于遇空气易氧化变质的物质可起到保护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