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雷达接收机灵敏度自动测试方案设计

雷达接收机灵敏度自动测试方案设计

雷达接收机灵敏度自动测试方案设计
雷达接收机灵敏度自动测试方案设计

产品设计五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测试性和保障性

3 “五性”的定义、联系及区别 3.1 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GJB451-90)。 可靠性工程:为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套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工作。 (GJB451-90) 显然,这个定义适用于各种装备、设备、系统直至零部件的各个产品层次。可靠性是产品的一种能力,持续地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因此,它强调“在规定时间内”;同时,产品能否可靠地完成规定功能与使用条件有关,所以,必须强调“在规定的条件下”。 为了使产品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需要在产品研制、使用开展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这些工程活动就是可靠性工程。即:可靠性工程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套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工作。(GJB451-90)。实际上,可靠性工程还应当包含产品使用、储存、维修过程中的各种保持和提高可靠性的活动。 3.1.1可靠性要求

3.1.1.1 定性要求 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可以用定性方式来表达,满足这些要求使用中故障少、即使发生故障影响小即可靠。例如,耐环境特别是耐热设计,防潮、防盐雾、防腐蚀设计,抗冲击、振动和噪声设计,抗辐射、电磁兼容性,冗余设计、降额设计等。其中冗余设计可以在部件(单元)可靠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使系统(设备)达到比较高的可靠性水平。比如,采用并联系统、冷储备系统等。除硬件外,还要考虑软件的可靠性。 3.1.1.2 定量要求 可靠性定量要求就是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产品的可靠性水平用可靠性参数来表达,而可靠性参数的要求值就是可靠性指标。常用的产品可靠性参数有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以及可靠度。 故障率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的故障总数与时间(寿命单位总数)之比。即平均使用或储存一个小时(发射一次或行驶100km)发生的故障次数。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寿命单位(时间)总数与故障总次数之比。即平均多少时间发生一次故障。通常可以用故障率的倒数表示。 可靠度R(t)是可靠性的概率表示。即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即:

软硬件测试方案

1.1.1软硬件测试方案 1.1.1.1测试目的和要求 1.1.1.1.1测试目的 作为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软件测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和编码各阶段产品的最终检查,是为了保证软件的正确性、完全性和一致性,从而检测软件错误、修正软件错误的过程。随着软件开发规模的增大、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寻找软件中的错误为目的的测试工作就显得更加困难,因此要求测试计划和测试管理更加完备。本次测试安排在项目进行编码过程中和编码完成后进行,测试的内容包括系统界面风格、主要功能、容错能力、模块间的关联等等,依据正规步骤完成单元测试、边缘测试、整体测试。通过测试,及时发现存在于程序中的错误并根据测试结果对程序进行修改,从而确保提交给用户的程序是经过检验并能顺利运行的。 1.1.1.1.2测试的总体要求 软件测试可运用多种不同的测试策略来实现,最常用的方式是自底向上分阶段进行,对不同开发阶段的产品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进行检测,从测试开始,然后进行功能测试,最终进行系统测试。 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 保证系统风格与界面统一。 保证各系统联接正确,数据传送正常。

抽检程序的内部编写情况无误。 测试用例应由测试输入数据和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两部分组 成。 程序员应避免负责测试自己编写的程序。 测试用例,应当包括合理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 应当检查程序是否有不希望的副作用。 程序流程和接口内容绝不可忽视。 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体现象。 严格执行测试计划。 对每个测试结果严格检查。 妥善保存文档。 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同等重要。 1.1.1.1.3测试人员及组织分工 参加测试人员包括技术支持组部分人员、开发小组全体成员、质保组测试成员和用户人员。组织分工如下: 单元测试:由实施组成员在编码过程中,各自以及交叉进行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由质保组两名测试成员、实施组两名成员进行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由技术组项目技术负责人、系统设计师、用户人员进行系统测试。

雷达原理复习

1、雷达的任务: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仰角、速度、形状、表面粗糙度、介电特性。 雷达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现象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 当目标尺寸小于雷达分辨单元时,则可将其视为“点”目标,可对目标的距离和空间位置角度定位。目标不是一个点,可视为由多个散射点组成的,从而获得目标的尺寸和形状。采用不同的极化可以测定目标的对称性。 任一目标P所在的位置在球坐标系中可用三个目标确定:目标斜距R,方位角,仰角 在圆柱坐标系中表示为:水平距离D,方位角,高度H 目标斜距的测量:测距的精度和分辨力力与发射信号的带宽有关,脉冲越窄,性能越好。目标角位置的测量:天线尺寸增加,波束变窄,测角精度和角分辨力会提高。 相对速度的测量:观测时间越长,速度测量精度越高。 目标尺寸和形状:比较目标对不同极化波的散射场,就可以提供目标形状不对称性的量度。 2、雷达的基本组成:发射机、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机、终端设备 3、雷达的工作频率:220MHZ-35GHZ。L波段代表以22cm为中心,1-2GHZ;S波段代表10cm,2-4GHZ;C波段代表5cm,4-8GHZ;X波段代表3cm,8-12GHZ;Ku代表,12-18GHZ;Ka代表8mm,18-27GHZ。 第二章雷达发射机 1、雷达发射机的认为是为雷达系统提供一种满足特定要求的大功率发射信号,经过馈线和收发开关并由天线辐射到空间。 雷达发射机可分为脉冲调制发射机:单级振荡发射机、主振放大式发射机;连续波发射机。 2、单级振荡式发射机组成:大功率射频振荡器、脉冲调制器、电源 触发脉冲 脉冲调制器大功率射频振荡器收发开关 电源高压电源接收机 主要优点:结构简单,比较轻便,效率较高,成本低;缺点:频率稳定性差,难以产生复杂的波形,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不相等 3、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射频放大链、脉冲调制器、固态频率源、高压电源。射频放大链是发射机的核心,主要有前级放大器、中间射频功率放大器、输出射频功率放大器 射频输入前级放大器中间射频放大器输出射级放大器射频输出固态频率源脉冲调制器脉冲调制器 高压电源高压电源电源 脉冲调制器:软性开关调制器、刚性开关调制器、浮动板调制器 4、现代雷达对发射机的主要要求:发射全相参信号;具有很高的频域稳定度;能够产生复杂信号波形;适用于宽带的频率捷变雷达;全固态有源相控阵发射机 5、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工作频率和瞬时带宽:雷达发射机的频率是按照雷达的用途确定的。瞬时带宽是指输出功率变化小于1bB的工作频带宽度。 输出功率:雷达发射机的输出功率直接影响雷达的威力范围以及抗干扰的能力。雷达发

可测试性需求讲解

软件可测试性需求设计 一、引言 1、目的 提高软件的可测试性,加快测试进度,提高测试效率。 2、范围 描述的范围主要是可测性设计的特征,考虑方向及设计方法。 3、读者对象 系统分析员、设计人员、开发人员。 二、测试所需文档 1、需求规格说明书 2、概要设计说明书 3、详细设计说明书 4、系统功能清单 5、系统运行环境搭建指导书 6、系统操作指导书 三、可测试性设计需求 可测试性主要是指被测实体具有如下特征:可控制性、可分解性、稳定性、易理解性、可观察性,该特征的主要要表现是设立观察点、控制点、观察装置。需要注意的是可测性设计时必须要保证不能对软件系统的任何功能有影响,不能产生附加的活动或者附加的测试。 1、可控制性设计需求 1)全局变量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 在外界使用适当的手段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该变量,包括获取、修改变量值等。可以将全局类型的变量进行分类并封装到一个个接口中操作。 2)接口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 各接口在外界使用适当的手段能够直接调用对该接口进行操作,这里所谓的适当的手段

主要包括使用测试工具和增加额外代码。对于向外提供的接口的接洽处能够人为的对接,比如构造测试环境模拟接口对接,这里所指的开放接口主要是指相对于被测系统,即为被测系统外提供的接口。接口接洽处人为对接时各接口所要求的条件和所需的参数人为的能够轻易达到和提供。 3)模块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 对于每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设计好所需要的驱动和桩都能单独设计用例进行测试对应的功能,在测试运行期间模块异常时能够将其隔离而不影响测试。 4)业务流程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 在测试环境满足的情况下能够控制任一单独业务流程,各业务流程具有流通性。 5)场景的可测性设计需求 将一场景所涉及到的业务和接口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接口使其能够单独操作该场景。 2、可分解性设计需求 1)业务流程的可分解性设计需求 对于复杂的业务流程需合理设定分解点,在测试时能够对其进行分解。 2)场景的可测性设计需求 对于复杂的场景需合理设定分解点,在测试时能够对其进行分解。 3、稳定性设计需求 测试模块发布合理,不能在后期追加的模块为前期所测模块引入新的不必要的测试活动。 4、易理解性设计需求 1)设计文档的易理解性 设计参考标准 内容描述主次要分清 依赖关系描述明确 2)接口的易理解性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设计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11g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 1.1.1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1.1.2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光纤通信_实验3实验报告 接收机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测量实验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 实验名称:实验3 接收机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测量实验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得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光收端机灵敏度的指标要求和测试方法。 2、掌握误码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 主控&信号源模块 25 号光收发模块 23 号光功率计&误码仪模块 三、实验原理 光接收机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1)灵敏度 灵敏度是光端机的重要特性指标之一,它表示了光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是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光接收机灵敏度的定义是:在给定误码率或信噪比条件下,光接收机所能接收的最小平均光功率。在测灵敏度时应注意 3 点: 1、在测量光接收机灵敏度时,首先要确定系统所要求的误码率指标。对不同长度和不同应用的光纤数字通信系统,其误码率指标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短距离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中,要求误码率一般为,而在420km 数字段中,则要求每个中继器的误码率为。对同一个光接收机来说,当要求的误码率指标不同时,其接收机的灵敏度也就不同。要求误码率越小,则灵敏度就越低,即要求接收的光功率就越大。因此,必须明确,对某一接收机来说,灵敏度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它与误码率的要求有关。测量时,首先要确定系统设计要求的误码率,然后再测该误码率条件下的光接收机灵敏度的数值。 2、要注意光接收机灵敏度定义中的光功率是指最小平均光功率,而不是指任何一个在达到系统要求的误码率时所对应的光功率。因此,要特别注意“最小”的概念。所谓“最小”,就是指当接收的光功率只要小于此值,误码率立即增加而达不到要求。应该指出,对某一接收机来说,光功率只要在它的动态范围内变化,都能保证系统要求的误码率。但灵敏度只有一个,即接收机所能接收的最小光功率。 3、灵敏度指的是平均光功率,而不是光脉冲的峰值功率。这样,光接收机的灵敏度就与传输信号的码型有关。码型不同,占空比不同,平均光功率也不同,即灵敏度不同。在光纤数字传输系统中常用的 2 种码型NRZ 码和RZ 码的占空比分别为

测试性验证方案设计实验

实验三基于双方风险值的测试性验证方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于双方风险值的测试性验证原理; 2.掌握测试性验证方案设计流程; 3.掌握数测试性验证方案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 1.熟练使用测试性验证方案设计软件; 2.使用测试性验证方案设计软件分析故障模式、机理及影响分析(FMMEA)数据 库; 3.使用测试性验证方案设计软件确定验证方案; 4.使用测试性验证方案设计软件分配故障样本量,选择故障模式。 三、实验设备 1.测试性验证方案设计软件一套; 2.故障模式、机理及影响分析(FMMECA)数据库一个。 四、实验原理 测试性验证是为确定产品是否达到规定的测试性要求而进行的试验与评价工作。通过对装备实物样机注入一定数量的故障,用测试性设计规定的方法进行故障检测与隔离,依据试验结果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判断测试性指标(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FDR/FIR))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测试性验证包括(1)确定验证方案,即故障样本量与允许的故障检测/隔离失败次数;(2)故障样本分配;(3)故障模式选取。测试性评估包括定性或定量判断装备测试性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4.1 基于双方风险值的测试性验证方案, 基于双方风险值的测试性验证方案是在考虑承制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条件下,基于二项分布计算模型的确定故障样本量的方案。 要定量估计和验证的测试性参数主要是FDR 和FIR。在试验过程中注入一次故障,实施检测和隔离程序并给出故障指示(报警),其结果可能是:检测到故障(成功)或没有检测到故障(失败);把故障隔离到规定的可更换单元(隔离成功),或没有完成

隔离任务(隔离失败)。一个系统的各次故障检测、隔离,或者同批多个系统各自的故障检测、隔离,可近似认为彼此是独立的。测试性是系统设计中的固有特性。因此,一个系统或同一批的系统,在各次试验中故障检测/隔离的成功率可认为是不变的,系统的测试性验证试验可以认为是成败型试验,以二项分布为基础进行检验。 典型的成败型定数抽样检验方案的思路如下:随机抽取n 个样本进行试验,其中有 F 个失败。规定一个正整数C ,如果F ≤C 则认为合格,判定接收;如果F >C 则认为不合格,判定拒收。确定抽样方案就是同时确定 n 和 C 的值。 在成败型定数抽样试验中,设成功的概率记为q ,则在n 次试验中出现F 次失败的概率为: (;,)(1)F F n F n P q n F C q q -=- (1) 式中,F n C 是二项式系数,!()!! F n n C n F F =-。 接收的概率即n 个样本中失败数不超C 的概率,亦即失败数为0,1,2,...,C 的概率总和。由于抽样试验的随机性,成功概率q 为任意值都可能被接收。不同q 值被接收的概率称为抽样特性(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OC ),记为 L (q )。 L ( q )与q 的函数关系称为抽样特性函数。 0()(;,)C F L q P q n F ==∑ (2) 使用方根据需要选定一个极限质量水平1q ,对应于一个确定的低的接收概率,质量 比极限质量水平还差的不予接收。但由于抽样方案不可避免的缺点,还会以较小的概率错判为接收的情况。质量水平为极限质量时的接收概率叫“使用方风险”,记为 β,β值一般可取 0.1、0.2 或其它值。选定极限质量1q ,对应1()L q β=,则当1q q <(即质量比极限质量水平还差)时,接收概率不会高于β。 承制方不能按极限质量开展测试性设计,否则被拒收的概率太大,要使设计的装备达到满意的设计质量水平0q (01q q >),以便达到0q 时以大概率接收装备。但达到0q 时还会以较小的概率判为拒收。达到满意质量水平时被拒收的概率,叫“承制方风险”,记为α。承制方选定0q 时,对应的0()1L q α=-,即以大概率接收。

雷达灵敏度

科技传奇 强大的接收单元,大量的高科技装备,使电子狗N8、N9在雷达 灵敏度方面堪称经典,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动力,而 不段进步的科技也使得汽车安全提示器的侦测能力越来越灵敏。雷 达灵敏对汽车安全提示器至关重要,没有雷达灵敏就没有一切。从 第一台汽车安全提示器的诞生到今天,每一家汽车安全提示器生产 厂商都在不断致力于提高汽车安全提示器的雷达灵敏度,每一次科 技的进步都给这一行业带来了新的飞跃。 朝鲜半岛的军事对峙,美国对韩国的军事护植造就了韩国雷达工业的地 位! 韩国航工高感雷达在民间的运用,拥有3600个发射和接受单元的韩国 航工第七代导波雷达对于民间测速、反侦测而言简直是大题小做。对于X 波段以及其他波段的测速侦测设备而言,在800M—1200M处即可发现目标。N8、N9即是引用了AN.Wave韩国航工第七代导波雷达。N8、N9实现了动态 智能变频功能,可侦测到用户开车到了哪个具体的位置(GPS经纬度),再从3600个接收和发射单元,接收不同偏频的数据中取出当前车所在位置的流 动雷达的频率点,给出偏频程序解决方案,可探测目前国内所有测速波段,全频接收X,K,Ka,NewK,Laser,VG-2,及最新的6F、火花、证眼雷达、数码雷达、镭射枪光束,预警距离约800-1200米。善变N9的AN.Wave韩 国航工第七代导波雷达的作用距离和分析率很高,在800米—1200米的时

候便会准确预警,告诉车主前方是否有雷达测速,更恐怖的是它还用同时跟踪几个雷达目标的能力,多方辨位,智能过滤给车主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这一技术的直接运用让其他品牌电子狗相形见绌。

测试方案

XXXXXX XXXXXXXXXXXXXX 项目名称 测试方案 XXX公司 二〇XX年X月

文档修改记录

目录 第一章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对象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测试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环境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环境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人员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任务和进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项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联调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设备外观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设备加电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硬件性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服务器性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存储性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性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备份软件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测试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雷达原理第三章

第三章雷达接收机 通过适当的滤波将天线上接收到的微弱高频信号从噪声和干扰中选择出来,并经放大和检波后,送至显示器、信号处理器或由计算机控制的雷达终端设备中。 第一节雷达接收机的组成和 主要质量指标 超外差接收机的组成 接收机保护器 低噪高放 混频器 中放 检波器 视放 本振 高频输入 至终端 高频部分 发射机工作时,使接收机输入端短路,并对大信号限幅保护 提高灵敏度,降低接收机噪声系数,热噪声增益 保证本振频率与 发射频率差频为中频,实现变频 视频部分 至质量指标部分 超外差技术 如上图所示,当接收的电波频率f RF 变化时,本振频率f L 和选频滤波器的中心频率f 0= f RF 能够同步改变,从而使输出的f IF 固定不变,这种技术称为外差技术,当f IF 低于f RF 而高于信号带宽B 时就称为超外差技术。超外差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工作稳定、中频部分可标准化等优点。 选频滤波 混频器 本振滤波解调滤波 无线电波 解调输出f L f IF f RF 返回框图 高频部分: (1)T/R 及保护器:发射机工作时,使接收机输入端短路,并对大信号限幅保护。 (2)低噪声高放:提高灵敏度,降低接收机噪声系数,热噪声增益。 (3)Mixer ,LD ,AFC :保证本振频率与发射频率差频为中频,实现变频。 返回框图

中频部分及AGC: (1)匹配滤波: (2)AGC:auto gain control. 视频部分: (1)检波:包络检波,同步(频)检波(正交两路),相位检波。 (2)放大:线性放大,对数放大,动态范围。 返回框图 主要质量指标 1.灵敏度:S imin,用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S imin表示,检测灵敏度,给定虚警概率P fa,达到指定检测概率P d 时的输入端的信号功率: 通常所需接收机gain= 120 ~ 160 dB, S imin=-120~-140dbw 主要由中频完成。 2. 工作频带宽度:指瞬时工作频率范围,频率捷变雷达要求的接收机工作频带宽度为10~20% 。 3.动态范围:表示接收机能够正常工作所允许的输入信号强度的变化范围。 过载时的S i/S i min,80~120 dB 4. 中频的选择与滤波特性: 中频输出频率f o≥0.5?f R ,中频选择通常选择30M~500M。抑制镜频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还与发射波形特性、接收机工作带宽有关。 经混频后进入中频信道的两个信号在射 频上对称地位于本振频率f L两边互为镜 像,因此将这种现象称为镜频干扰。当 射频选频滤波器的选频特性一定时,混 频器输出的中频频率越高,两个镜像频 率间相隔越远,镜频抑制的效果越好。5.工作稳定性和频率稳定度:指当环境变化时,接收机性能参数受到影响的程度,频率稳定度,信号处理,采取频率稳定度、相位稳定度较高的本振,“稳定本振”。 6.抗干扰能力:杂波干扰(MTI,MTD)、有源干扰、假目标干扰。 7.微电子化和模块化结构。MMIC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IMIC 中频单片集成电路、ASIC 专用集成电路。

移动APP测试解决方案及流程.docx

移动APP测试方案及流程 针对app的测试过程和重点关注内容,做以下梳理和总结。 1、首先是测试资源确认及准备 (1)产品需求文档、产品原型图、接口说明文档以及设计说明文档等应齐全; (2)测试设备及工具的准备:IOS和andriod不同版本的真机,以及相关测试工具的准备。 2、测试用例的设计与评审 (1)根据产品需求文档、产品原型图等文档,设计客户端的一般功能测试用例; (2)测试用例评审、修改与完善,评审通过后着手进入正式测试阶段。 3、UI测试 (1)确保手头的原型图与效果图为当前最新版本,符合产品经理及用户要求; (2)测试过程中一切以效果图为准,若有用户体验方面的建议,可以先以邮件的形式与产品经理确认,确认通过后,可以正式向开发提出用户体验方面的问题; (3)由于测试环境中的数据为模拟数据,测试时必须预先考虑到正式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数据类型。 4、功能测试 (1)功能测试时主要依据编写的功能测试用例进行软件功能的遍历; (2)涉及的测试主要包括基本功能测试,安装、卸载、运行测试,异常处理(包括网络突然断开或者网速过慢、机器内存不足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测试。 5、中断测试 (1)软件运行过程中接电话、收短信、锁屏、闹铃、充电,收到通知提醒后再使用软件,软件应仍可正常运行使用; (2)软件运行时,由前台切换到后台,再切回前台后,应仍可正常运行使用。 6、兼容性及适配测试 (1)硬件的适配:不同手机厂商、硬件性能,不同屏幕大小的适配; (2)OS版本的兼容:IOS6-9;Andriod3以上等,如果用了一些新的API在老的系统上不支持会导致crash; (3)不同分辨率屏幕的适配:移动设备的分辨率多种多样,如果app没有做比较合适的处理就可能会显示不好,甚至影响功能的操作。

PCB设计的可测试性要求

PCB设计的可测试性要求 1.PCB上应该有两个以上的定位孔(定位孔不能为腰形); 2.定位的尺寸应该符合直径为(3~5cm)要求; 3.定位孔的位置在PCB上应该不对称; 4.应该有符合规范的工艺边; 5.对长或宽> 200MM的制成板应有符合规范的压低杆点; 6.需要测试器件管脚间距应该是2.54mm的整数倍; 7.不能将SMT元件的焊盘作为测试点; 8.测试点的位置都应该在焊接面上(二次电源该项不做要求); 9.测试点的形状,大小应该符合规范测试点建议选择方形焊盘(选圆形也可接受),焊盘尺寸不能小于1mm*mm; 10.测试点应该都有标注(以TP1,TP2。。。。进行标注); 11.所有测试点都应该已固化(PCB上改测试点时必须修改属性才能移动位置);12.测试点的间距应该大于2.54mm 13.测试点与焊接面上的元件的间距应该大于2.54mm; 14.低压侧试点与高压测试点的间距应该符合安规要求; 15.测试点到PCB板边缘的距离应该大于125mil/3.175mm; 16.测试点到定位孔的距离应该大于0.5mm,为定位柱提供一定的净空间; 17.测试点的密度不能大于每平方厘米4-5个;测试点需均匀分布。 18.电源和地的测试点要求。 每根测试针最大可承受2A电流,每增加2A,对电源和地都要求多提供一个测试点;

19.对于数字逻辑单板,一般每5个IC应提供一个地线测试点; 20.焊接面元器件高度不能超过150mil/3.81mm,若超过此值,应该把超高器件列表通知装备工程师,以便特殊处理; 21.是否采用接插件或者连接电缆形式测试; 22.接插件管脚的间距应该是2.54mm的倍数; 23.所有的测试点应该都已引至接插件上; 24.应该使用可调器件; 25.对于ICT测试,每个节点都要有测试;对于功能测试,调整点,接地点,交流输入,放电电容,需要测试的表贴器件等要有测试点; 26.测试点不能被条形码挡住,不能被胶覆盖; 如果单板需要喷涂“三防漆“测试焊盘必须进行特殊处理,以避免影响探针可靠接触。

19测试方案(模板)

XXXX 项目名称测试方案 XXX公司二〇XX年X月

文档修改记录

目录 第一章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项目背景 (4) 1.3测试对象及范围 (4) 1.4适用范围 (5) 1.5参考资料 (5) 第二章测试概述 (6) 2.1测试环境准备 (6) 2.1.1测试环境准备 (6) 2.1.2测试人员准备 (7) 2.1.3测试任务和进度 (7) 2.2测试原则 (8) 2.3测试目的 (8) 2.4测试方案 (8) 2.4.1单项测试 (8) 2.4.2系统联调测试 (9) 第三章设备外观测试 (10) 第四章设备加电测试 (11) 第五章硬件性能测试 (12) 5.1服务器性能测试 (12) 5.2存储性能测试 (12) 5.3PC性能测试 (12) 5.4备份软件测试 (12) 第六章测试总结 (13)

第一章引言 1.1编写目的 提示:该文档对测试工作的指导作用及阅读该文档的主要对象 【编写实例参见如下:】 编写该文档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总体上明确××××××学生工作管理系统Beta1版本的功能模块和实现方法,从而在后期测试活动中更好的把握测试范围,制定适当的测试策略和方法。并为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和后期实施人员提供工作指导。 本文档预期的读者包括:项目经理、系统设计人员、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 1.2项目背景 1.说明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2.列出本项目的任务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协作单位、用户单位 3.说明项目背景,叙述该项软件开发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其他应向读者说明的有关该软件开发的背景材料。如果本次开发的软件系统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则要说明该更大系统的组成和介绍本系统与其它相关系统的关系和接口部分 4.保密说明:本项为可选项,一般的软件公司都会要求对软件开发的概要设计文档进行保密,不允许被复制、使用和扩散到公司之外的范围,如果需要强调则允许做相关的保密说明 5.版权说明:本项为可选项,若有必要,才要作有关的描述。 1.3测试对象及范围 测试对象主要是针对XXX项目实施的设备,主要的测试设备清单如下:

光模块灵敏度

Quidway ME60 高端路由器硬件描述目录 目录 附录C LPU板接口属性速查表...............................................................................................C-1 C.2 千兆以太网电接口属性......................................................................................................C-2 C.1 千兆以太网光接口属性......................................................................................................C-2 C.2 万兆以太网光接口属性......................................................................................................C-3 C.3 OC-48c/STM-16c POS光接口属性...................................................................................C-4 C.4 OC-192c/STM-64c POS光接口属性.................................................................................C-5

流程测试方案

OA流程测试方案 Prepared by 拟制Date 日期 2012-12-11 Reviewed by 评审人XXX,XXX,XXX Date 日期 yyyy-mm-dd Approved by 批准 Date 日期 yyyy-mm-dd 易思博网络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BroadenGate Systems, Inc. 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Copyright ? 2002 BroadenGate System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List 分发记录 目录 1 概述 (5) 1.1 被测对象概述 (5)

1.2 测试方案概述 (5) 2 测试需求 (5) 2.1 测试对象分析 (5) 2.2 测试设计策略分析 (5) 2.3 详细测试方法 (5) 2.3.1正向流程 (5) 2.3.2逆向流程 (6) 2.3.3短消息提醒 (7)

OA流程测试方案 关键词: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OA流程测试方案的描述,主要对OA项目的需求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进行分析. 缩略语清单: 参考资料清单:

1 概述 1.1 被测对象概述 本次主要是对1.0版本进行测试。 1.2 测试方案概述 测试方案主要对产品测试规格进行详细测试设计,每个测试规格按照需求理解与补充、预置条件,测试的步骤,设计思路、测试点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描述,该方案可以用来指导后面的详细测试用例设计,也对整个版本测试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2 测试需求 本次主要是对OA管理信息系统1.0版本进行测试,测试的需求主要是结合OA管理信息系统合作项目设计规格,和华为提供的需求规范,和现有版本的系统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测试设计 2.1 测试对象分析 无 2.2 测试设计策略分析 1基本工作流模式说明: 1)顺序结构 2)与合并结构 3)与分支结构 4)或分支结构 5)或合并结构 6)重复结构 2测试设计的思路包括但不限于:按照处理流程,覆盖所有分支;按照输入数据, 覆盖输入数据数据类型及其组合;按照输出数据,覆盖输出数据量、数据类型及其组合;按照外部接口,覆盖触发条件及其组合;按照外部接口,覆盖返回值及其组合。 覆盖原则:工作流功能特性需要全面覆盖。 3测试的方法:设计时使用等价类的方法构造输入数据和输出结果和错误推测 法,采用的思想,先正常,再等价类、后异常。先考虑该功能的正常情况,再想该功能的可能性进行等价划分,最后通过分析得出一些异常情况。 2.3 详细测试方法 2.3.1正向流程 1、需求的分析与补充 研究生提出上网申请需求,申请单需要上级部门领导逐级审批,最终生成施工单移交给施工队进行施工,施工完毕研究生验收施工结果,并填写反馈单提交给信息中心主管查看,流程

一种FMCW船用导航雷达的灵敏度分析

一种FMCW船用导航雷达的灵敏度分析 摘要接收机灵敏度是接收机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对采用灵敏度频率控制(SFC)技术的调频连续波船用导航雷达接收机展开研究,分析了在不同频率下影响接收机灵敏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接收机灵敏度;调频连续波雷达;灵敏度频率控制 中图分类号TN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65-0150-02 船用导航雷达的主要用途是探测海面目标,避碰和导航,是船舶航行、进出港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船用电子设备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的导航雷达基本采用脉冲模式,相比于脉冲模式的雷达系统,调频连续波(FMCW)系统的主要优点 在于采用简单结构就能获得较高的距离分辨率,携带方便,且系统在发射时不需要很高的发射功率。由于FMCW雷达目标距离范围较宽,距离动态变化大,常采用灵敏度频率控制技术(SFC)技术来限制中频信号的输出动态范围,不同频率对应着不同增益,本文对此展开研究,分析不同距离下限制接收机灵敏度的主要因素。 1 接收机的灵敏度计算 对于普通的接收机,其灵敏度是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

的:模拟前端的增益、噪声系数,ADC的灵敏度(噪声底限),信号处理的带宽。接收机的灵敏度受ADC和模拟前端共同影响,可由下面公式表示: Pmin=PDmin/G+PAmin,其中: PDmin=?PDmax-(SNR)ADC-10log(Fs/2B) PAmin=-174dBm+NF+10logB????????? 符号意义: Pmin:数字接收机总的灵敏度 PDmin:ADC的灵敏度(噪声底限),PDmin/G则表示其等效到接收端口的灵敏度?? PAmin:模拟前端等效到接收端口的灵敏度 B:带宽(Hz为单位),一般指FIR滤波器的带宽G:模拟前端的增益 可见增益很大时,或噪声系数很大时,模拟前端是灵敏度主要限制因素,反之则ADC性能成为制约灵敏度的瓶颈。 这一系列灵敏度计算公式,只适用于一个“理想”的接收机,此接收机模型基于以下假设: 1)无外界干扰,射频前端接收的噪声源来自热噪声,高斯分布。 2)数字信号处理带宽(噪声带宽)等于信号的带宽。 3)接收信号功率在信号带宽上平均分布。4)在此带宽内NF及增益近似于不变。

光接收机总结

光接收机总结 1,普通PIN接收机和APD接收机(直接检测) PIN光电二极管是在普通光电二极管的PN结中加入低掺杂的近乎本征半导体的I区形成的,用以加宽PN结的耗尽层(电子移动快)而减小扩散区(电子扩散慢),使电子空穴能够快速通过耗尽层到达P和N区,大大加快响应速度。PIN的探测效率也很高。 PIN探测器拥有极宽的带宽,商业化的超过了50GHz。PIN探测器的结构也非常简单,如图所示是PIN接受机的基本结构,光信号经过PIN光电探测器后经射频放大器,在通过窄带滤波器滤波,采样后经阈值判决得到数据。 图1 PIN接收机 PIN的噪声来源主要是散弹噪声,但是比APD的噪声小得多。PIN是无增益器件,一个光子至多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不适合用来检测微弱信号。对于 10Gbps的OOK信号,若BER要达到10^-9,这种接收机要求需要6200PPB[1]。 APD是利用雪崩特性制成的高增益光电二极管,APD接收机原理图与PIN接收机一致。一个光子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后发生碰撞电离效应产生了大量电子空穴对,因此能够探测很微弱的信号。APD接收机灵敏度一般比PIN接收机好5~10dB,对于10Gbps的信号,误码率达到10^-9需要1000PPB[2]。 APD的噪声很大,主要是倍增噪声,而且APD一般需要很高的反向偏压来产生雪崩效应。同时,和PIN相比,APD只有很窄的线性效应(光电流和光功率成比例)。 2,光电倍增管PMT(单光子检测) 光电倍增管是利用外光电效应和二次电子发射效应来探测光信号的电真空器件,由阴极、电子倍增极、打拿极和收集极阳极等构成。阴极和阳极之间加上高压,光子在阴极表面产生光电子,这些光电子被电场加速后通过倍增系统产生大量二次电子,经阳极吸收形成输出电流。 PMT的计数频率可以达到几十MHz,具有高灵敏度和低噪声的特点,同时探测面积大直径可达几英寸、响应速度快上升时间小于1ns、高增益超过以及 宽谱宽等特点。PMT的量子效率受阴极材料和工作频率的影响:在紫外和可见光谱范围中,材料是GaAsP时,量子效率可以达到40%,在近红外区域,材料为GaAsInP时,量子效率小于1%,限制了PMT的使用。 LCTSX的LCT终端的接收机用的是PMT,碲镉汞APD作为备份接收机。 3,APD接收机(单光子检测) APD单光子检测器的原理是让偏置电压大于雪崩电压(即盖革模式),当有光子进入时,会产生uA甚至mA级别的光电流。由于任何光子或噪声都将产生

测试计划与测试方案的区别

测试计划与测试方案的区别 对测试全过程的组织、资源、原则等进行规定和约束,并制订测试全过程各个阶段的任务以及时间进度安排,提出对各项任务的评估、风险分析和需求治理。 二、测试方案: 描述需要测试的特性、测试的方法、 对测试全过程的组织、资源、原则等开展规定和约束,并制订测试全过程各个阶段的任务以及时间进度部署,提出对各项任务的评估、风险分析和需求治理。 二、测试方案: 描述需要测试的特性、测试的办法、测试环境的筹划、测试工具的设计和选择、测试用例的设计办法、测试代码的设计方案。 三、测试计划是组织治理层面的文件,从组织治理的角度对一次测试活动开展筹划。 四、测试方案是技术层面的文档,从技术的角度度一次测试活动开展筹划。 五、测试计划要明确的内容: 1、明确测试组织的组织形式 1测试组织和其他部分关系,责任划分。 2测试组织内的机构和责任部署。 2、明确测试的测试对象(明确测试项,用于后面划分任务,估计工作量等) 3、完成测试的需求跟踪 4、明确测试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1测试通过/失败标准 2测试挂起和回复的必要条件 5、明确测试工作任务分配是测试计划的核心 1、开展测试任务划分 2、开展测试工作量估计 3、职员资源和物资源分配 4、明确任务的时间和进度部署 5、风险的估计和规避措施 6、明确测试完毕后应交付的测试工作产品 六、测试方案的具体内容: 1、明确策略 2、细化测试特性(形成测试子项) 3、测试用例的筹划 4、测试环境的筹划 5、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 6、测试工具的设计和选择 七、测试方案需要在测试计划的指导下开展,测试计划提出“做啥”,而测试方案明确“咋做”。 八、详见测试计划模板和测试方案模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