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对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对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对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对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

前庭功能检查专家共识(一)(2019)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9年17卷1期 前庭功能检查专家共识(一)(2019)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听觉医学专业委员会 前庭功能检查是借助一定技术方法,通过特定的自发或诱发试验,对前庭系统生理功能进行的定性或定量评估,旨在明确病变侧别和部位,了解前庭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程度,是临床上眩晕、平衡障碍等疾病诊治和特殊职业人群选拔的必要手段。国内各种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和技术正在普及,规范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和技术,对于其临床应用至关重要。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听觉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和资料基础上,结合国内应用实际,起草了本版前庭功能检查专家共识。 本文为第一部分------基本前庭功能检查。 1 总则 本共识规定了前庭功能系列检查的刺激条件,信号的记录采集,以及数据结果的分析与报告等,由于检查结果受检查设备、环境条件、受检者性别与年龄、检查者操作等诸多因素影响,本共识提供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仅供参考,各实验室可根据情况建立自己正常参考值。 2 适应症与禁忌症[1-4] 2.1 适应症 眩晕、平衡障碍、振动幻视等前庭系统相关疾患,飞行员、航天员等特殊职业选拔等。 下列情况可能会影响检查或无法进行检查: ①龄较小儿童或因其它各种原因不能有效配合者; ②双目失明及其它观察视标受限者; ③影响角膜视网膜电位差和眼部(瞳孔)清晰图像摄取的一些患者分别不能进行眼震电图(electronystagmography,ENG)和眼震电图(video nystagmography,VNG)检查; ④一些中枢兴奋或抑制性药物及酒精性饮料,睡眠不足等会影响前庭神经系统功能状况,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情况允许可待其影响消失再进行检查。 2.2 禁忌症

前庭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概述 眩晕是因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自我感觉,是一种运动性错觉。“真性眩晕”有明显的自身或他物旋转感或倾倒感,呈阵发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调(指物偏斜、站立不稳或倾倒)和植物神经症状(面色苍白、恶心、出汗、血压脉搏改变等);“假性眩晕”(昏晕)为自身或外物的晃动不稳感,常较持续,但也可为阵发性,伴发症状较轻或不显,外物纷杂时症状加重。“动”的感觉是其和“头昏”的鉴别标志。 病因 1.脑血管病:如脑动脉硬化、后下小脑动脉血栓、小脑出血、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等。 2.占位性病变:上述部位的肿瘤、脓肿、结核瘤、寄生虫等,以及其他部位的肿物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导致上述脑组织的移位、水肿等,也可引起眩晕。 3.变性和脱髓鞘疾病:如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遗传性共济失调等。 4.炎症:如脑干脑炎等。 症状 一、前庭周围性眩晕均为真性眩晕,一般均有眼震和前庭功能改变。 1.内耳病变(耳源性眩晕):除眩晕、眼震和前庭功能改变外,伴有耳鸣和听力减退,多为单侧性。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1)美尼尔病:耳鸣和听力减退呈波动性,即间歇期可恢复,但发作愈多恢复愈差(偶有一次发作后几成全聋者)。 (2)急性迷路炎:见于中耳炎或迷路手术后。鼓膜穿孔后症状加重。 (3)内耳损伤。 (4)鼓膜内陷或受压: (5)耳石和前庭终未感受器病变:表现为“变位性眩晕”。 2.前庭神经病变:①药物中毒。②小脑桥脑角肿瘤或蛛网膜炎。③前庭神经外伤,症状同前庭出血,但少见。 3.前庭神经元炎:无听力改变,仅有前庭神经症状。常在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发病,或有头部慢性感染灶。有时呈小流行,数目自愈,且少有复发。 二、前庭中枢性眩晕:为脑干、小脑或顶颞叶病变引起。

诱发电位内容

诱发电位的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 一概述 生物电的活动有两种形式: 自发性:反应大脑皮层在无外界刺激状态下产生的电活动(脑电图)。 诱发性: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接受声、光、脉冲电流等人为的感觉刺激, 并沿着特定的通路诱发出中枢神经刺激并沿着特定的通路诱发出 中枢神经系统的电位(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定义:指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给予适宜的刺激,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相应部位检出与刺激有锁时关系的电位变化。是继脑电图、肌电图之后的第三进展,70年代开始应用临床,国内80年代初应用。 优点: 内容广泛;检测技术比较方便; 无创伤性;重复性好; 客观反应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协助确定中枢神经系统的可疑病变; 检出临床下病灶;帮助病损定位; 估计病损程度及预后; 手术中脑,脊髓功能的监护。 缺点:不能进行定性诊断。 二诱发电位的基本技术 电生理技术与电子计算机平均叠加技术的结合, 诱发电位的波幅很小,记录时微小的电位被淹没在大脑自发得脑电图和肌电图活动中去 经过反复给予同样的刺激,与刺激有关得电位逐渐增大,与刺激无锁时关系的背景噪音正负相互抵消,变小。 最后使诱发电位显示出来。最后使诱发电位显示出来。 三.诱发电位的分类 广义上分二类感觉和运动诱发电位 感觉:反映上行传导途径及感觉皮层的功能

运动:反映下行下行传导径路及运动皮层的功能 四.诱发电位的分析: 1. 极性:根据波形在基线上偏转的方向,向下为阳性波:P波,向上为阴性波:N波图片一张?1 2.波形命名: 先后出现的顺序,以数字表示,如N1、N2、P1、P2,、、、。 3.波形成分的测量 波形成分的测量潜伏期(PL)潜伏期(PL):指对刺激和诱发电位波形上的某一特定点之间的时间,以峰顶点为测量点,以ms表示,表示神经冲动从刺激部位至该波峰发生源所需得传递时间。图片一张?2 波幅即某一波形的电压值,uV表示即某一波形的电压值,以uV表示 基线到波峰图片一张?3 峰到峰 峰间期(IPL) :两个或两个以上波峰之间的时间, 两个或两个以上波峰之间的时间以ms表示,代表各部位之间的传导时间 五.诱发电位的影响因素 技术因素仪器设备操作技术 生理因素: 年龄身高性别体温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1.传导通路听神经----耳蜗核---- 上橄榄核(双侧) ----外侧纵束----丘脑 2.刺激形式 检测耳SL + 60dB 短声疏波短声疏波(click) 7c/s (1000--4000HZ) 白噪音(频率范围较宽频率范围较宽) 对侧耳白噪音频率范围较宽少于对侧30--40 dB 中央记录耳垂参考

前庭功能临床检查的主要进展

解放军总医院 吴子明 本课件全面介绍了半规管脉冲检查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前庭功能检查中的应用,以大量的病例资料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前庭功能检查的意义,学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可以掌握主要的前提功能检查方法,熟悉其临床应用。 一、半规管脉冲检查 半规管脉冲检查是一种简单、快速的生理检查,如果采用视频记录敏感性增加,可以得到客观的结果,在视频记录后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半规管脉冲检查又叫甩头试验。 右图为甩头试验示意图。图示中A 、B 、C 三图模拟正常情况,当受试者头向左侧转动时,受试者眼球可以盯住 检查者。D 、E 、F 三图为异常情况,受试者右侧有病变时,头快速向右转动,受试者眼球无法盯住目标,出现眼球扫视动作。根据这种现象可以判断右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存在异常。 为什么进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时双耳检查更具有实际意 义? 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 1. 定义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VEMP) 是指用高强声刺激球囊并在

通路完整性的一种客观、无创的电生理检查,对前庭系统及其 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 VEMP的神经科学基础 左图为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神经科学基础。首先声音经 过中耳,进入镫骨传到前庭的球囊,经过Scarpa’s神经节,再传到前庭外侧核,再由前庭外侧核传递到 前庭的脊髓前角细胞再到同侧的胸锁乳突肌。也就是说,VEMP检查反映由球囊到前庭外侧核到脊髓前角细 胞到胸锁乳突肌的通路。 检查的电极:①参考电极:位于两侧胸锁乳突肌表面;②接力电极:位于前额正中。 检查体位:受试者要平卧之后抬头,耳机给予声音刺激。 3. VEMP刺激方式与主要参数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刺激方式有短声、短纯音、骨导刺激、电刺激等,目前短声和短纯声是主要刺激 方式。 各种刺激方式主要参数见下表。 4. VEMP的命名及功能意义

一、眩晕的定义

一、眩晕的定义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反应失真,产生旋转、倾倒及起伏等感觉。自身的旋转、滚翻、倾倒、摇摆、漂移、浮沉。 眩晕是前庭神经病变最常见的表现。也可能是患者就诊的唯一主述。根据各地方言和患者文化水平的不同,患者对眩晕的描绘有多种多样。一般临床上常见到的有,患者自述头晕眼花、天旋地转,或者是晕晕乎乎、跌跌撞撞、脚步不稳,像坐轮船,头重脚轻,向一边偏斜。有的患者,就诊时还可以描述,迷糊,头脑迷糊,头脑不清等等。主诉常常表示为患者自己倾述的就是眩晕的症状。 眩晕是患者对位相的主观体会的错误,患者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或向一侧移动,或者觉得自身旋转,摇晃或上下移动等感觉。 解析:眩晕会产生一系列的综合症状,患者自述有头晕、目眩、眼冒金星,同时伴有恶心呕吐。 下列关于眩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眩晕是脑干病变最常见的表现 B. 眩晕是患者对位相的主观体会的错误 C.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反应失 真 D. 患者有旋转、倾倒及起伏等感觉 正确答案:A 解析:眩晕是前庭神经病变最常见的表现。 二、眩晕的分类 眩晕依照其发生的机理和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假性眩晕或叫脑性眩晕,多由于平衡三联的大脑皮质中枢或全身性疾病影响到这些皮质中枢造成。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贫血,感染,尿毒症,药物中毒等引起,患者感到晕晕忽忽,没有明确的旋转感。

第二类叫真性眩晕,由平衡三联的病损造成,有明确的旋转感或身体运动感。就病损侵犯感受系统不同,真性眩晕又可分为眼性眩晕、姿态感觉性眩晕与前庭系统性眩晕。眼性眩晕多见于眼肌麻痹的患者,伴有复视,若遮蔽患侧眼睛,眩晕即可消失。姿态感觉性眩晕见于后索病变的患者,有生深层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由于视觉及本体觉感受系统对于位相感受仅有辅助作用,所以在前庭系统完好的情况下,这两种眩晕不明显。 前庭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为人体辨向的主要结构,因此该系统的病变是产生眩晕的主要原因。前庭系统以内耳门为界分为周围和中枢两部分,周围部包括前庭器官和前庭神经的内听道部分,其特点是与耳蜗神经、面神经相伴而行关系密切。中枢部包括前庭神经的颅内部分,脑干前庭核及其传导路径。此部特点是与耳蜗神经、面神经分离,前庭神经核占据范围大,不容易出现完全损害的症状。正是由于这些解剖学上的差异,前庭系统两部分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在临床上表现也不一样,分别叫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三、眩晕的临床分类 周围性眩晕:常常呈发作性,起病急,眩晕突然发生,而且程度很重,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短,自数分钟、数小时乃至数天。患者自觉周围物体绕着他旋转,或觉自身上下左右摇晃,出现一种运动幻觉。患者为稳定自己不致摔倒常常牢牢抓住周围物体,行走偏向一侧,有时突然摔倒。发作过程中意识清楚,常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引起反射性内脏功能紊乱。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耳蜗症状相平行,常伴耳鸣或耳聋,而且很多情况下,眩晕发作就以耳鸣作为首发症状。查体可有水平性或水平伴旋转性眼球震颤,而且眼震的程度与眩晕的程度一致。前庭功能试验均无反应或反应减弱。平衡试验出现倾倒,即Romberg氏征阳性,且倾倒方向与眼震慢相及Barrany氏指向试验偏移方向一致。这“三者一致”正是前庭周围部损害特征性的客观所见。查体无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的体征。 周围性眩晕见于前庭周围部损害。常见的疾病有:美尼尔氏病、中耳感染、乳突及迷路感染、迷路炎、前庭神经炎、急性前庭神经损害、耳咽管阻塞和外耳道耵聍等。 中枢性眩晕的症状: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无论在主观症状或客观体征上均有很大不同。眩晕感较轻,常可忍受。发作时间较持续,可达数周数月。患者自觉周围物体旋转

前庭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一、概述 眩晕是因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自我感觉,是一种运动性错觉。“真性眩晕”有明显的自身或他物旋转感或倾倒感,呈阵发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调(指物偏斜、站立不稳或倾倒)和植物神经症状(面色苍白、恶心、出汗、血压脉搏改变等);“假性眩晕”(昏晕)为自身或外物的晃动不稳感,常较持续,但也可为阵发性,伴发症状较轻或不显,外物纷杂时症状加重。“动”的感觉是其和“头昏”的鉴别标志。 二、病因 1.脑血管病:如脑动脉硬化、后下小脑动脉血栓、小脑出血、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等。 2.占位性病变:上述部位的肿瘤、脓肿、结核瘤、寄生虫等,以及其他部位的肿物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导致上述脑组织的移位、水肿等,也可引起眩晕。 3.变性和脱髓鞘疾病:如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遗传性共济失调等。 4.炎症:如脑干脑炎等。 三、症状 a、前庭周围性眩晕均为真性眩晕,一般均有眼震和前庭功能改变。 1.内耳病变(耳源性眩晕):除眩晕、眼震和前庭功能改变外,伴有耳鸣和听力减退,多为单侧性。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1)美尼尔病:耳鸣和听力减退呈波动性,即间歇期可恢复,但发作愈多恢复愈差(偶有一次发作后几成全聋者)。 (2)急性迷路炎:见于中耳炎或迷路手术后。鼓膜穿孔后症状加重。 (3)内耳损伤。 (4)鼓膜内陷或受压: (5)耳石和前庭终未感受器病变:表现为“变位性眩晕”。 2.前庭神经病变:①药物中毒。②小脑桥脑角肿瘤或蛛网膜炎。③前庭神经外伤,症状同前庭出血,但少见。 3.前庭神经元炎:无听力改变,仅有前庭神经症状。常在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发病,或有头部慢性感染灶。有时呈小流行,数目自愈,且少有复发。 b、前庭中枢性眩晕:为脑干、小脑或顶颞叶病变引起。

耳眩晕(梅尼埃病)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

耳眩晕(梅尼埃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梅尼埃病发作期住院患者。 一、耳眩晕(梅尼埃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诊治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耳眩晕(TCD编码:BRE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梅尼埃病(ICD-10:H81.00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2.病情分期诊断 梅尼埃病是发作性眩晕疾病,分为发作期和间歇期。参考《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3.临床分期诊断:参考《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4.证候诊断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拟定。 风热外袭证 肝阳上扰证 痰浊中阻证 寒水上泛证 髓海不足证 上气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耳眩晕(梅尼埃病)。 2.患者病情适合并自愿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耳眩晕(梅尼埃病)的患者。 2.耳眩晕疑似梅尼埃病患者,按照病情分级进入住院治疗路径。

3.中枢性眩晕及其他外周性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或门诊就诊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观察眩晕发作特点及耳鸣、耳聋、耳胀闷堵塞感等症状的变化。其次观察患者舌、脉变化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发作期入院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包括专科基本检查、电耳镜或耳内镜检查、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填写眩晕、耳鸣评估量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听力学检查:包括脱水剂试验、耳蜗电图(EcochG)、耳声发射(OAE)、听性脑干反应(ABR)等。 (2)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自发性眼震、凝视眼震、视动、平稳跟踪、扫视、位置试验、冷热试验、旋转试验、摇头试验、头脉冲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主观垂直视觉/主观水平视觉等。 (3)平衡功能检查:静态或动态姿势描记、平衡感觉整合能力测试以及步态评价等。 (4)耳鸣检查:耳鸣声类型、声调及强度匹配检查。 (5)影像学检查:首选含内听道一桥小脑角的颅脑MRI,有条件者可行钆造影内耳膜迷路MRI成像。 (6)病因学检查:包括免疫学检查、变应原检查、遗传学检查、内分泌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热外袭证:疏风散热 (2)肝阳上扰证:平肝潜阳 (3)痰浊中阻证:化痰熄风 (4)寒水上泛证:温阳利水 (5)髓海不足证:滋补肾阴 (6)上气不足证:健脾益气 2.根据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1)针灸疗法

体感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一、什么是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SEP指的是刺激肢体末端粗大感觉纤维,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它主要反映周围神经、脊髓后束和有关神经核、脑干、丘脑、丘脑放射及皮层感觉区的功能。 二、方法和波形辨认 1. 上肢正中神经刺激SEP 刺激:腕部正中神经 记录:对侧顶点(C3‘或C4’)、C7、同侧Erb‘s点 波形辨认 Erb’s:N9(臂丛电位) C7-N11,N13(颈髓后索,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顶(头参考):P14, N20, P25, N35

刺激正中神经可记录到以下几个波: Erb‘s点记录到的N9起源于臂丛; 颈椎7棘突点记录到的N11起源于颈髓后索,N13起源于颈髓后角; C3、C4记录到的N20是一级体感皮层原发反应。 2.下肢胫后神经刺激SEP 刺激:踝部胫后神经 记录:Cz‘、T12 波形辨认 ◆T12:N24 ◆Cz‘:N33,P40,N48,P55

刺激胫后神经可记录到以下几个波: Cz点的P40,一般认为起源于刺激肢体对侧的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上端; 部分正常人在胸椎12棘突点可记录到腰髓后角起源的电位(LP)。 记录到的其他波形成分起源尚不明确。 主要观察波峰潜伏期,两侧相应波间潜伏期差值。 依据波的起源可以认为上肢的N13-N20、下肢的LP-P40是中枢传导时间。 以上各测量值如超过平均值加2.5~3个标准差才可视为异常。 并非有感觉障碍者均有SEP异常,一般来说脱髓鞘病变较压迫性病变阳性率高,SEP 改变显著。 三.SEP的临床应用 ?周围神经损伤,特别以深感觉感觉障碍为主者,表现峰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严重时波形消失。糖尿病或尿毒症患者随病程延长SEP异常率增高。 ?脊髓病变,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1、N13波幅低矮或/和PL、N9-N13IPL 延长;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3波幅低或/和PL延长、N13以后波不清或PL 延长、N9-N13、N13-N20IPL延长。脊髓空洞症常侵犯颈膨大,可见N11波幅降低及其以后的波峰潜伏期延长,脊髓压迫症及脊髓损伤可致潜伏期延长、波形消失。 ?脑部病变,脑缺血性病变主要表现N20及其以后的成分异常、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 ?多发性硬化,SEP在诊断多发性硬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作用在于肯定临床上不确切的病灶和发现亚临床病灶,SEP在多发性硬化中的阳性率统计为,确诊型68-96%,拟诊型58-79%,可能型30-60%。一般说下肢的SEP阳性率高于上肢,这可能由于病变易侵犯胸髓之故。异常表现也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 ?昏迷与脑死亡,昏迷时上肢SEP对预后不良的判断较BAEP准确;对脑死亡的判 断上肢SEP加BAEP更可靠。

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

偏头痛和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疾患。早在公元前131年,Cappadocia的学者Aretaeus第一次将偏头痛及眩晕联系起来,Liveing在1873年注意到了头痛与头晕的关联性,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开始系统性地研究两者关系。1984年Kayan 等最先对偏头痛和眩晕的联系做了系统性的描述。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反复眩晕伴偏头痛的病人曾被诊断为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头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功能障碍、偏头痛性眩晕等。1999年,Dieterich和Brandt首次倡导使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这一术语作为此类病人的诊断,从而取代了所有之前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尽管对VM究竟是否为一个疾病实体还存在争议,但全球的多数专家依然认可VM的存在。2012年国际头痛学会和国际Bárány学会共同制定并发表了统一的概念“前庭性偏头痛“及其诊断标准,被纳入2018年第3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HD-3)的附录中,成为国内外头痛和眩晕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VM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临床证据、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有必要制定我国VM的诊疗专家共识。通过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与感觉障碍学组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诊断标准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中国国情,制定出台了《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以期规范和促进国内VM的诊疗工作。

在一般人群中,VM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年患病率为0.9%;社区内40-54岁女性VM年患病率达5%,在偏头痛病人中,VM的患病率为10.3%-21%。VM在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病人中占4.2%-29.3%;在头晕门诊中占6%-25.1%;在头痛门诊中占9%-11.9%。VM病人以女性为主,其男女比例为1:1.5-5。VM可于任何年龄发病,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37.7岁,男性为42.4岁。VM是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之后,引起反复发作性眩晕的第二大常见原因,在眩晕疾病谱中约占比10%左右,而其诊断率却较低,易漏诊误诊。 VM的遗传学是异质的、不确定的、复杂的。据报道,33.3%的VM 病人有家族发病史。一些研究已经开始尝试评估VM的潜在遗传异常。Lee等发现VM家族中女性病人居多可能和11号染色体长臂的一个区域相关,并且发现和孕激素受体(PGR)相关区域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也相关。家族性VM可能和22q12相关。Bahmad等发现家族性VM可能和5q35相关。 VM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已有学者提出一些理论来进行阐述。几十年前流行“脑干缺血”的概念,如曾经使用“血管性头痛”和“基底动脉性偏头痛”来描述现在认为的VM,而目前则认为主要是脑功能异常,血管改变仅为继发表现。Cutrer和Baloh提出皮层扩布抑制(CSD)理论或许可以解释眩晕的短暂发作。他们还提出,偏头痛可能和神经递质紊乱相关,一些神经肽的释放可导致内耳损伤,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近年来离子通道缺陷在V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多项研究显示,离子通道尤其是钙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可能是CSD发生的基础,进而导致偏头痛及VM的发生。

前庭神经炎不可忽视的眩晕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6208402.html, 前庭神经炎不可忽视的眩晕病 作者:张洵孙冰倩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16期 由于天气转冷,刘阿姨不小心患了感冒。一周后,虽然感冒症状逐渐好转,但刘阿姨发现自己一旦久站,便会四肢无力、眩晕,可是一躺下眩晕便有所好转。一连几天,刘阿姨都像喝多了酒一样走路东倒西歪的。不得已,她只得到医院问诊,经诊断,刘阿姨被确诊患了前庭神经炎。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李军政表示,前庭神经炎是前庭神经及其末梢感受器出现了炎症,而导致其功能出现障碍,又叫“流行性眩晕”。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出冷汗、持续加重性眩晕。 虽然前庭神经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被病毒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此时病毒可直接感染前庭神经系统。此外,前庭神经炎也可继发于上呼吸道等部位的细菌感染,或者神经組织对细菌毒素的反应导致水肿。如果前庭神经炎的症状轻微,则两周左右可以自愈,但如果不适感剧烈,则应立即就医。 一般来说,患者如果出现类似酒醉感,应到医院就诊,通过CT和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是否患上前庭神经炎,一旦确诊,须及时医治。李军政表示,前庭神经炎在治疗上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急性发病期,早期3~5天,宜用短程糖皮质激素,有利于加快前庭功能恢复及缩短病程;其次给予改善前庭的微循环及维生素等营养神经的药物。二是急性期过后,应尽快开始前庭功能康复训练来帮助前庭平衡系统的恢复。早期可坐在床上开展低头、抬头、左右转头、左右头部倾斜和凝视训练。之后可在家人的搀扶下,尽早下地练习走直线,即脚跟对脚尖的直线行走,同时上下、左右转头看,每天3次,每次10~20分钟,坚持2~4周。此举可显著增强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免因长期卧床形成慢性头晕而长期不愈。 另外,李军政建议,在治疗期间,患者生活应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减少前庭神经炎复发。

眩晕症的病因与治疗

眩晕病因: 一假性眩晕 常见于心血管疾病发烧贫血中毒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视觉障碍屈光不正颈椎病更年期综合征和神经官能症等 二真性眩晕 (一)前庭周围性病变 中耳炎如化脓迷路和中毒性迷路炎;药物中毒如链霉素新霉素苯妥英钠和卡那霉素中毒;迷路外伤和手术后遗症等;耳硬化耳石症等的体位性眩晕等;梅尼埃综合征等 (二)中枢部分 1脑干病变1肿瘤如小脑桥脑角占位性病变第四脑室肿瘤脑干内肿瘤等2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如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造成的颅性眩晕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颈椎病等造成的椎动脉供血不足等3脑干的炎症多发性硬化颅后窝病变前庭神经元炎症4脑干外伤及颅后窝先天性畸形等2皮质性病变颞叶肿瘤或局限性炎症脑血管病癫痫以及血管性头痛炎症变性性疾病颅脑外伤癫痫等. [1] 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因此,我们可将引起头晕的疾病进行分类叙述,使大家对“眩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旋转性眩晕按其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2)中枢性眩晕:是指脑干,小脑,大脑及脊髓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眩晕性癫痫及外伤性眩晕等. 指导意见: 2.一般性眩晕 (1)心源性眩晕:常见于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晕: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晕:常见于屈光不正,眼底动脉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压性眩晕: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引起眩晕. (5)其它:贫血,颈椎病,急性发热,胃肠炎,内分泌紊乱及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头晕. 生活护理:

眩晕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到多种学科,几十种疾病.患者应积极预防,控制原发病;一旦出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病情分析: 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可分为两类: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 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二为一般性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的感觉为主,感到头重脚轻. 分类及常见疾病 指导意见: 头晕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因此,我们可将引起头晕的疾病进行分类叙述,使大家对“头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旋转性眩晕按其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病),迷路炎,药物性眩晕(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药后引起的)及前庭神经炎等. (2)中枢性眩晕:是指脑干,小脑,大脑及脊髓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眩晕性癫痫及外伤性眩晕等. 2.一般性眩晕 (1)心源性眩晕:常见于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晕: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晕:常见于屈光不正,眼底动脉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压性眩晕: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引起眩晕. (5)其它:贫血,颈椎病,急性发热,胃肠炎,内分泌紊乱及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头晕 1. 贫血老人如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应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贫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2. 血粘度高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足,发生容易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时饮食结构的不和理. 3. 脑动脉硬化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 4. 颈椎病常出现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发麻,发凉,有沉重感.颈椎增生挤压颈部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是该病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 5.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除头晕之外,还常伴随头胀,心慌,烦躁,耳鸣,失眠等不适. 6. 心脏病冠心病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觉头

VAT前庭功能检测新方法

VAT前庭功能检测新方法 VAT是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的简称,中文意思是前庭功能自动旋转检测仪。该仪器是由美国WSR (Western System Research, Inc.)公司研制,被临床公认为最新的前庭功能检测手段,称为前庭自动旋转检测法(VAT, 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 VAT是美国南加州大学著名的HOUSE耳研所O’Leary教授研发的一种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前庭新概念基础上的最新科学技术,VAT拥有美国专利。该新技术弥补了传统前庭检测技术的不足。 (一)前庭功能的频率特性检测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 1.前庭系统具有频率特性:可以选择性损害不同频段(选择性的损害某个或某些频段)。 2.人们日常生活中自然活动的频率范围是2-6Hz (≥2Hz为高频段)。 3.温度试验检测≤0.025Hz的超低频段,传统转椅0.025-1Hz低频的前庭功能。 4.视觉在低频段检测时可抑制前庭眼动系统的反应,但在高频时不会发生。 5.VAT解决了高频检测的手段问题,开启了前庭高频检测的大门。 前庭频率损害最好的检测办法是频域方法: 在一个时间段里一次检测多个频率段的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首先确定受损害的频率段。VAT是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的主要体现:一次在18秒内检测2-6Hz多个频率段的前庭眼动反应。 前庭频率损害最好的分析方法是频谱分析方法: (1)时域方法下很难测量的指标却很容易在频域方法下进行量化分析和测定。例如,谐 波的变形扭曲是很难在时域方法下进行定量分析的。 (2)频域方法很容易分析噪音,尤其当某个噪音是以频率的函数方式表现时,而且只出 现某个频率段范围的时候,更是如此。 (3)检测前庭的选择性频率损害,频域方法和频谱分析更具优势,可以提供很多在时域 方法下得不到的重要信息,例如利用与各主频率波发生共振的谐波所携带的信息。VAT使用频谱分析方法来计算所有的指标:增益、相移、非对称性等。VAT是目前仅有的能使用这种方法的新技术。 (二)垂直前庭功能的检测 大多数的传统前庭功能检测只能检测水平前庭功能,无法快速有效的进行多频段的垂直前庭功能检测,因此垂直前庭功能损害的病人常常显示正常,延误诊断。遇到有明显眩晕症状的而传统检测结果正常的病人,可以做个VAT检测进一步确诊垂直前庭功能的状态。(三)不伴体征的短崭发作性眩晕的辅助诊断 在眩晕门诊,常常会遇到相当数量的病人以短崭发作性眩晕就诊,但是不伴任何体征。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既像内耳源性,例如BPPV,又不能排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或称后循环缺血(PCI)的一过性缺血发作(TIA)。如果是VBI或PCI,因有加重的可能,不适宜做手法复位治疗。及时治疗TIA,可避免严重卒中。VAT是目前有效的鉴别方法。如为中枢性异常则可转去神经内科就诊,快速有效帮助病人。 (四)提供病变侧的辅助诊断 VAT可以帮助提供高频段病变侧别的信息。 (五)疗效监测:前庭康复监测和鼓膜注射治疗效果的监测 随着前庭康复的发展,VAT成为监测康复效果的好方法。由于简便省时,适合根据个体情况,多次的监测效果,及时调整康复治疗。

眩晕分为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两种

眩晕分为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两种。造成周围性眩晕的原因多与耳病、药物中毒有关;中枢性眩晕多与颅内肿瘤、动脉硬化等有关。如果是中、老年人出现眩晕要检查血压是否升高,必要时做CT检查排除脑肿瘤和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如果是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如美尼尔氏综合症等,多和疲劳、精神紧张、感冒、营养失衡等因素有关。我的建议是:(1)去五官科检查一下内耳及前庭功能。听一下专科医师的建议。(2)从我自己接触到的病人来看,年轻病人多由感冒(我们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而且这部分病人大多平时缺乏锻炼、不爱运动,饮食上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少一些。我们一般都是先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轻的病人口服一些抗生素的同时给予维生素B6、谷维素、复方丹参等即可,重一些的病人可静脉点低分子右旋糖酐、654-2等血管扩张药,有时我们要用一点利尿剂(安体舒通)来减轻内耳迷路的水肿,病人恶心眩晕的症状可很快缓解,当然有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用一些镇静剂和抗组胺药。(3)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多吃水果蔬菜、不挑食。(4)感冒及工作压力大的时候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不知对你有否帮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本病病因复杂,多由各种中耳急慢性炎症、梅尼埃病、耳硬化症、良性位置性眩晕、眼肌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癫痫、脑缺血、颅脑外伤、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及全身各系统疾病等引起。临床常见症状为头晕,恶心,耳鸣,视物旋转,行走不稳,伴或不伴脑血管病其他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科内眩晕症检查和治疗的仪器有人体平衡测试训练仪、便携式经颅多普勒超声、眼震电图仪及电测听等。出诊人员为我科中级骨干力量,均为硕士毕业,经十余年临床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在“眩晕症”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治疗方法综合治疗为主,包括针灸调理髓海、定眩止晕方法,配合中西药物治疗。晕症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 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眩晕的分类:真性眩晕、假性眩晕 1、真性眩晕 是指由于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眼性、本体感觉障碍性和前庭性眩晕。 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多数症状较重,如美尼尔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塞等,常反复发作。 眼性眩晕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车上长时间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现眩晕及铁路性眼震;在高桥上俯视脚下急逝的流水,会感到自身反向移动和眩晕。这些都是视觉和视动刺激诱发的生理性眩晕,脱离环境症状就会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现复视和眩晕。 本体感觉障碍引起的眩晕称为姿势感觉性眩晕,见于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觉障碍和运动失调而引起的眩晕。 2、假性眩晕 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到“飘飘荡荡”没有明确的转动感。 病史和临床症状体征 1、眩晕发作前的情况 发病前有无烟酒过度、精神情绪不稳、劳累失眠等因素。 2、眩晕发作情况 (1)夜间还是晨起发病,突然发病还是缓慢发病,(2)首次发病还是反复发病;(3)何种情况下发病,体位改变、扭颈,或某种特殊体位发病;(4)眩晕的形式是旋转还是非旋转性的;(5)强度能否忍受,意识是否清楚;(6)睁、闭眼时眩晕是减轻还是加重,声光刺激、变换体位时眩晕是否加重。 3、眩晕伴发症状 (1)自主神经症状:血压变化,出汗,面色苍白,腹泻;(2)耳部症状:耳聋,耳鸣,耳闷; (3)眼部症状:眼前发黑,复视,视物模糊;(4)颈部症状:颈项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动

前庭功能检查方法

前庭功能检查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平衡功能检查 平衡障碍的主要症状是偏倒、错指物位、行走或书写障碍。常用的有以下检查方法。 ①昂白试验。又称闭目直立检查法。受检者闭目,双脚并拢直立,两手臂向两侧伸直平举与肩平。迷路有病变时,将向患侧偏倒;头部转动时,偏倒的方向随之改变。小脑有病变时,将向患侧或后方偏倒,不随头位的转动而改变偏倒的方向。 ②错指物位试验。检查者与受检者对坐,各伸出一手臂,食指伸出,其他四指握拳。检查者手背向下,受检者手臂向上。嘱受检者将手臂举起再向下移动,以食指接触检查者的食指。先睁眼试之,然后闭目检查。迷路有病变者,闭眼时不能正确指向预定目标,双手食指均向患侧偏斜。小脑有病变时,患侧食指向患侧偏斜,而健侧食指则能正确地接触检查者的食指。 ③巴宾斯基-魏尔二氏试验。嘱受检者闭目由起始点向前走5步,然后向后退5步,反复5次。观察最后一次行走的方向与起始方向之间的偏斜角度如何,以判断两侧前庭功能状况。若向右偏斜角度大于90°,则为右侧前庭功能减弱;向左偏斜大于90°,则为左侧前庭功能减弱。 ④动态位置电图。不少国家用动态位置电图检查眩晕病人,其方法是嘱受检者站在平衡机能计上,两眼周围接上电极连接在描记器上。根据描记图以区别外围或中枢性疾病。这是一种新的检查仪器。 旋转试验 最常用的方法是巴拉尼氏法。受检者坐于琼斯氏转椅中,头前倾30°,将头固定于头托上,使外半规管保持水平位置。令受检者闭眼,先顺时针方向旋动转椅,在20秒内旋转10次,满10转时立即停止。令受检者向远处凝视,计算眼震时间。10分钟后再逆时针方向旋转10次,计算眼震时间。中国有学者统计的正常值,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眼震时间平均为23秒,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眼震时间平均为22秒。 冷热水试验 方法很多,如巴拉尼氏法、科布拉克氏法和哈尔皮克氏法等,中国各医院多采用哈尔皮克氏法。用这种方法操作时,令受检者仰卧于一榻上,将头部抬高30°(外眦与外耳道顶点的连线与床面垂直)。水桶悬于头上部相距60cm,出水管的直径为4mm。每侧

视觉诱发电位(VEP)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EVP)是大脑皮质枕叶区对视刺激发生的电反应,是代表视网膜接受刺激,经视路传导至枕叶皮层而引起的电位变化。 实际应用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指给予神经系统某一部位适宜刺激,在神经系统相应部位所记录到的电位变化。通常把与刺激信号有严格关系的特定反应电位称为特异性诱发电位,这种特异性诱发电位是诱发信息以神经发放形式,在神经通路不同水平上不断组合形成的一系列神经电活动。由于诱发反应与诱发刺激之间在时间上有恒定的关系,因此根据神经冲动传导时间便可以判定诱发电位中不同的反应所代表神经通路的水平。如果某一水平发生病变或功能障碍时,诱发电位的相应部分就会出现潜伏期、波幅及波形的改变。一般地说:(1)F-VEP异常提示视网膜至视皮层之间的病变,异常程度与视功能障碍程度相一致,视网膜病变通过ERG 可以识别;(2)F-VEP正常、P-VEP异常提示屈光系统的病变,屈光系统的病变通过眼科常规检查可以验证;(3)F-VEP正常、P-VEP正常表示视功能正常;(4)F-VEP 正常、P-VEP检查不配合或眼科常规检查正常提示自诉的视功能障碍情况不真实。 眼球钝挫伤致眼部毁损,符合重伤第十条的评定为重伤。造成视力障碍的,按障碍程度进行评定。VEP除对视功能障碍可以进行定量评定外,对于各种视功能障碍的病变也有一定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虽然VEP是一种客观评定视功能的方法,但在法医学鉴定中应用还注意以下问题:(1)VEP属于皮层电位,精神状态对VEP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测试中应保持被试者处于清醒、安静的状态。(2)对于P- VEP的测试结果判定,要特别注意被试者的注视程度,注视不良可以造成P-VEP的潜伏时间延长,波幅降低甚至消失,对此不要误认为视功能的障碍;(3) 个别视野严重损伤的患者,虽然有时视力较好(0.1~0.3),但也可以造成VEP的无波,因此在分析VEP结果的同时要注意中心视功能和周边视功能情况。 (4)视力低的患者其VEP、ERG不一定就会出现异常,这可以作为伪盲的一种鉴别手段,伪盲的VEP、ERG均正常。 研究结果证明,应用ERG和VEP可以诊断视觉通路上的病变,能客观、定量、定位地评价视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VEP是目前视神经病变最敏感的客观检查方法,借此可以对临床诊断进行进一步确认。应用ERG和VEP,能准确反映病情,可以作为眼外伤鉴定的客观指标,在法医临床学中意义重大。结合眼科常规检查可以识别伪盲和明显夸大视功能障碍者。 使用目的 传统的眼球跟踪方式是一种比较直接和容易理解的人机接口方式,但实现起来有一定的技术障碍,为此,探索一种可以利用视觉诱发电位信号区分受试者所注视的目标的实验方法.方法:选择2004-06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的工作人员6名,男4名,女2名,年龄24~43 岁.采用双计算机和Active One生理信号测量系统建立了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实验系统,计算机屏幕上闪烁的小方块代表不同的注视目标,受试者注视其中一个目标30 s,对检测到的脑电信号采用累加平均法和频谱分析法进行分析处理,提取视觉诱发电位.结果:6名受试者,共36次试验,实验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应用该系统分析实验数据波形,均能分辨出视觉诱发电位信号.结论:当多个刺激目标进入视野,检测出的视觉诱发电位是由受试者所注视的刺激目标引起.瞬态视觉诱发电位和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均可以判别注视目标,视觉诱发电位适用于脑机接口研究. 临床价值 视觉诱发电位(VEP)是了解从视网膜到视觉皮层,即整个视觉通路功能完整性检测。通

前庭功能检查法

前庭功能检查法 1.诊室初步检查项目 (1)自发性眼震:嘱被试者平视前方45~60cm处检查者示指,并随之左、右、上、下移动,示指偏离中心不超过40°。若有眼震,记录其类型、方向、持续时间、有否疲劳现象。配戴Frenzel镜检查,可提高眼震检出率。 (2)错定物位或偏指试验:受试者端坐,向前伸出前臂及示指,触检查者之示指,然后指自己鼻尖,先睁眼后闭眼操作并重复多次,记录动作之准确性及偏斜侧别。 (3)闭目难立或Romberg试验:受试者闭目直立,两脚靠拢,观察躯体平稳程度迷路及小脑病变出现自发性倾倒,记录倾倒之方向。 (4)原地踏步试验:诊室地面画直径0.5~1m之同心圈,每30°画一直线,将圆周分12等分,受试者闭目直立中心踏50~100步,观察移动距离及偏转角度。 (5)冷热试验: ①冰水试验法:患者平卧,头抬起30°(检查水平半规管),在20s内将5ml 冰水注入患者一侧耳内。正常者,约20~40s后即出现向对侧水平型眼震,持续100~150s.5min后以同法灌注对侧耳道。分别记录眼震持续时间、类型、方向、

幅度、频率及伴发的其他症状。若注水5min后仍不出现眼震等反应,将注入的冰水量增加至10~20ml,方出现反应者,表示前庭功能减退。如注入40ml仍无反应,则表示前庭功能丧失; ②冷热水试验(Hallpike)法:患者体位与冰水灌注法相同。用与正常体温相差7℃的水(即30℃和44℃),灌入一侧耳内,储水吊桶高出头位60~70cm,注管口径为4mm,在40s内流完250~500ml后,即停止注水,观察反应,先冷水后热水,间隔5min交替试验。记录自灌水开始至眼震停止的时间。正常者为2min左右。记录方法如图21-1-l. 检查结果分析:在正常人,左耳对冷热水反应的总时值与右耳对冷、热水反应的总时值基本相等。如差别大于40s,提示总时值较小的一侧有半规管轻瘫现象。正常人向右眼震的总时值应与向左眼震的总时值基本相等,若差别大于40s,表示眼震有向总时值较大一侧的优势偏向。 (6)瘘管试验:利用鼓气耳镜的橡皮球增减外耳道内压力,观察有无眼震发生。有瘘管存在时,常发生眼震,即为瘘管试验阳性。分别记录增压、减压时眼震方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正常值:冷水试验反应时间为2min,热水为lmin40s。 2.前庭功能实验室检查前庭系统结构和功能复杂,单项检查很难判断其功能,故可进行眼震电图(ENG)和姿势图(posturogram)检查,经系统检查后综合判断前庭功能状态。 【眼震电图(EN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