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

关键词:小学语文,棘手,逃避,抓耳挠腮

作为农村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习作思维和技巧的指导;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提高写作水平呢?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多向评议,互相欣赏,共同提高

大家都知道,兴趣和自信是作文最大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课标》也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离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②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学习《忆爸爸》这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爸爸有什么好品质,再举例分述爸爸各个好品质,最后总结。其中第二部分写得最具体,分别从几件具体的事例,表现出爸爸的精神品质,记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写人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如何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生动,即对写人文章可以怎样谋篇布局。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例如在写作《参观××公园》时,学生一开头就可以描写参观前的天气情况,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第一次跳伞》中的第一自然段。虽然公园里没有“机场”、“飞机”等景物,但可以有“蓝天上飘浮着朵朵白云,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也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中的第一自然段,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点题,什么时候,我和谁高高兴兴地去参观××公园。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学会,为本次作文开了个好头,亦为主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2、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三、利用教材范文,教授写作方法

学生的很多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大多是来源于课内。语文教科书上的很多优秀范文,都有它们各自的写作特色,很值得学生学习,而这些写作特色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清楚。

(1)、讲清范文的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2)、讲清范文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有好的表现手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讲清每篇文章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实践中学以致用。(3)、讲清范文的修辞手法。汉语中修辞手法很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对比、等。它们的作用也不一,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讲清楚,只有学生在课内接触、了解并掌握了一定量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他们在写作实践的过程中才知道用何种修辞去表述,使文章的语言丰富、生动、准确。

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材中有一些习作题目,让农村的孩子感到茫然,学生没有接触过,如: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我知道了……》这篇写话,让学生通过一件事知道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三年级的学生本身了解的科学小常识就少得可怜,哪里还知道小常识的原理,书写这样的文章很困难,学生根本不知道小常识的原理;再如:人教版第十册(老版)中的《假如我会克隆》,其中的克隆一词学生不理解,学生没有接触过怎能写出好文章呢?这样就要求教师培养的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前安排好预习,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有备而来,效果就会好得多,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学会僧避免因不懂而无话可说、可写的情况,常此以往,学生习作前搜集资料的习惯,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教者要对学生有信心,做好细致的指导,授予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品味到语言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让学生爱上写作。参考文献:

1 黄龙县红石崖中心小学陈红艳;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N];延安日报;2009年

2 项城市东街小学夏传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N];学知报;2011年

3 张翊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N];铜仁日报;2008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