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光温室环境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日光温室环境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日光温室环境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日光温室环境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日光温室环境调控关键技术

摘要:设施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与温室环境因子密不可分,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受到温度的影响,而病害发生又与高湿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系统分析了日光温室内的光照、温度、湿度以及气体环境等特点,结合大棚的室内外环境特点,研究分析日光温室环境调控的关键技术。从加温、降湿、增加光照强度和补充二氧化碳等几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了进

行温室环境调控,实现设施作物栽培的优质、高效生产,为日光温室的实际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依据。

关键词:日光温室;环境;调控

日光温室是采用较简易的设施,充分利用太阳能,在寒冷地区一般不加温进行蔬菜越冬栽培,是我国独有的设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日光温室是一个半封闭型设施栽培环境,以其秋冬和冬春反季节栽培彰显优势,为反季节条件下的蔬菜生产供应和能源利用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透光性能和保温性能是评价温室性能好坏的主要指标。日光温室的结构类型、温室透光覆盖材料的透光性能,决定了其透光的性能。大棚的保温性则取决于后墙和侧墙的厚度以及覆盖材料的保温性。在以上因素确定的前提下,大棚的环境还可以通过某些人为措施来改变。灌溉方式和频率及天气状况决定了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和增温、补光措施

与补充二氧化碳及施肥等。

1 日光温室环境温度特点及其调控

温室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是温室环境调控的主要环境因子,以秋冬栽培和冬春栽培季为主要调控季节。日光温室内的空气日均温变化如图1 所示,由图可知, 12 月份、1 月份、2月份3 个月内,棚内空气日均温度都在15℃以下。保护地蔬菜中,低温作物的对昼温的要求也要在15~22℃。因此,对于中温作物和高温作物而言,温度更是不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和高产形成的要求。对设施蔬菜作物而言,高温作物,最适宜的地温为20~25℃,中温作物为18~23℃,低温作物也要求14~18℃的地温。由图2 所示, 11、12、1 月份10cm土层土壤温度为20℃以下, 1 月份10cm 土层土壤温度甚至在15℃以下。温度较低,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根的生理机能衰退、生育不良等。

针对以上棚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特点,为了最大可能的满足设施栽培蔬菜对温度的需求,应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方式来提高地温和增加棚内空气温度。对于绝大多数蔬菜而言,一天中对于温度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变温管理是有效提高光合速率、提高干物质积累、减少呼吸消耗和增加源向库的转换比例的有效手段。目前,秋延迟及冬春型日光温室温度的管理以增温为主,在满足作物对较高温

度的要求下,进行变温管理是实现设施高效栽培的有效手段。棚内暖炉升温、增施有机肥和堆厩肥、适当选择大棚覆盖物的材质以及适时的开关风口和揭盖草苫都是实现增温和变温管理的主要措施。

2 日光温室环境湿度特点及其调控

湿度是同温度同等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是影响大棚内病害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棚内空气温度的重要因子。作物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如图3 所示,在12、1、2 月三

个月份内,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0%以上。不同的设施蔬菜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不同,但是大部分作物的湿度要求是60%左右,一般60%~80%的空气相对湿度可满足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过高的空气湿度对栽培作物的影响是,造成作物植株的病害严重,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和产品品质。

对于日光温室大棚内的湿度调控,白天因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湿度可稍大;傍晚温度下降,则要降低湿度,以免因高湿会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而引起病害的蔓延。通常,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0%~80%。

对于粗放型管理的大棚而言,湿度较大是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因此以降低湿度为主。改沟灌和漫灌为滴灌和渗灌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大棚内需要采取的降湿措施,同时依据作物根系的吸收能力、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土壤的结

构及施肥的多少,合理安排灌水量和灌水次数是今后设施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同时,也是减少土壤和植株水分蒸腾,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减少植株病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其次,通风、遮荫也是有效的降湿手段,但是两种方式的采取需要结合大棚的温度管理和作物的光照需求而辅助进行。对于需要增加空气湿度的管理而言,则可以通过向空气中进行高压或低压喷雾来实现。

3 日光温室内光照变化及其调控

日光温室内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作物光合、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关键,在外界天气状况一定的前提下,大棚的覆盖物和后坡坡度角的大小决定了大棚的透光率和透光强度。在棚体结构和优选的覆盖物一定的前提下,测得作物冠层顶部向下40cm 处光照如图4 所示,设施栽培作物的生育周期内, 3 万Lx 以上光照强度的时间较少,相当长时间内均低于3 万Lx。而设施蔬菜中,大部分的蔬菜作物需要3 万Lx 以上的光照强度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4~7 万Lx的光照强度保证良好的植株生长。长时间弱光照则造成植株发育受阻,干物质积累量大大的减少,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秋冬型和冬春型设施大棚栽培,因其特殊的气候条件(温度低,雨雪天气较多)决定了大棚中的光照远远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目前生产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补光措施:提高透光率(设计合理的温室方位角、采光角,盖无滴膜,每天揭帘后清扫屋面,改进骨架结构以减少遮荫面);张挂反光膜,提高光照度;合理作物布局,减少株间遮荫;正确使用保温幕;增加光源(用于增加光合作用的光源,采用高压钠灯、金属卤灯为好;用于延长光周期的灯源采用白炽灯为好)。增加光源的手段仍未在大面积的设施栽培中得到利用,这可能与管理者对增加光源后的收益大小与光源的经济投入多少没有正确的认识有关,即对产投比的认识不够,或者说没有良好的可以借鉴的生产示范案例。研究者应当加强这方面数据信息的支持,以为设施农业的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提供有力的技术依据。

4 日光温室内气体变化及其调控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03%,而植物所需二氧化碳浓度可达0.1%,如果可以提高空气二氧化碳浓度至0.1%,则作物的光合速率可提高一倍。试验表明,日光温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太阳升起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急剧下降,并呈现降低的总体变化,期间因风口的开关而有所起伏。如图5 所示,日出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随着光照强度的加强,二氧化碳浓度迅速下降,约3 个小时左右降至最低点,甚至低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之后降低速度趋于平缓。15 时左右,随着光合速率的降低,二氧化碳消耗的减少以及作物和土壤呼吸放出二氧化碳,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又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

一般设施蔬菜植株光合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要求

是500μL/L 以上,过低的二氧化碳浓度将会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有二氧化碳施肥试验表明,适量适时的进行二氧

化碳肥的施用,将提高栽培蔬菜产量达29~44.8%。二氧化碳肥的使用原则是:针对一定的蔬菜作物,二氧化碳肥的施用浓度要适宜;二氧化碳肥的施用时间一般控制在蔬菜生长最旺盛时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以及营养、生殖生长并行期),选择植株光合作用最强的上午时间多布点释放;施用时间结合栽培蔬菜的生理特性,综合考虑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施用,以免造成生理性危害。

5 结束语

随着各类作物模型的研建和大棚专家系统及不同作物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日光温室的环境调控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智能综合控制的发展阶段,逐渐由单因素的环境调控向多因素的综合调控发展。把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的要求与环境调控相结合,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设施环境调控的重要方向。知识模型综合了环境特点与作物生长发育之间的规律,准确的反映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把知识模型或基于知识模型的决策支持系统与设施环境智能调控相结合,是实现设施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最有效技术手段。

温室环境特征及调控

温室环境特征及其调控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在进行:一是创造出适合环境条件的作物品种及其栽培技术;二是创造出使作物本身特性得以充分发挥的环境。而设施农业,就是实现后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设施栽培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生产者对环境的干预、控制和调节能力与影响,比露地栽培要大得多。管理的重点,是根据作物遗传特性和生物特性对环境的要求,通过人为地调节控制,尽可能使作物与环境间协调、统一、平衡,人工创造出作物生育所需的最佳的综合环境条件,从而实现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设施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效。 制定作物设施栽培的环境调节调控标准和栽培技术规范,必须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掌握作物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各个环境因子的要求。作物种类繁多,同一种类又有许多品种,每一个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又有不同的生育阶段(发芽、出苗、营养生长、开花、结果等),上述种种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均不相同,生产者必须了解。光照、温度、湿度、气体、土壤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5个环境因子,每个环境因子对各种作物生育都有直接地影响,作物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定性和定量的关系,这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所必须掌握的。 2.研究各种农业设施的建筑结构、设备以及环境工程技术所创造的环境状况特点,阐明形成各种环境特征的机理。摸清各个环境因子的分布规律,对设施内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有何影响,为确立环境调控的理论和基本方法、改进保护设施、建立标准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 3. 通过环境调控与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使园艺作物与设施的小气候环境达到最和谐、最完美的统一。 在摸清农业设施内的环境特征及掌握各种园艺作物生育对环境要求的基础上,生产者就有了生产管理的依据,才可能有主动权。环境调控及栽培管理技术的关键,就是千方百计使各个环境因子尽量满足某种作物的某一生育阶段,对光、温、湿、气、土的要求。作物与环境越和谐统一,其生长发育也越加健壮,必然高产、优质、高效。 一、温室光照环境及其调节控制 植物的生命活动,都与光照密不可分,因为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正如人们所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它精辟地阐明了光照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农业设施的类型中,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是最主要的,约占设施栽培总面积的90%或更多。日光温室是以日光为惟一光源与热源的,所以光环境对设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处在首位的。 (一)温室光照环境特点 温室内的光照环境不同于露地,由于是人工建造的保护设施,里面的光照条件受建筑方位、设施结构,透光屋面大小、形状,覆盖材料特性、干洁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光照强度温室内的光照强度,一般均比自然光弱,这是因为自然光是透过透明屋面覆盖材料才能进入温室内,这个过程中会由于覆盖材料吸收、反射、覆盖材料内面结露的水珠折射、吸收等而降低透光率。尤其在寒冷的冬、春季节或阴雪天,透光率只有自然光的50%~70%,如果透明覆盖材料不清洁,使用时间长而染尘、老化等因素,使透光率甚至不足自然光强的50%。 2.光照时数温室内的光照时数,是指受光时间的长短,因设施类型而异。塑料大棚和大型连栋温室,因全面透光,无外覆盖,设施内的光照时数与露地基本相同。但单屋面温室内的光照时数一般比露地要短,因为在寒冷季节为了防寒保温,覆盖的蒲席、草苫揭盖时间直接影响设施内受光时数。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一般在日出后才揭苫,而在日落前或刚刚

环境规划管理重点要点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 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 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 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 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 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 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 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5.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环境规划的内容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 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 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4)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城市生态规划、生态产业园规划、生态规划方法等。 2 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管理模式:包括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和污染预防模式实施过程的环境规划管理等。(2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组织与其环境绩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3)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环境标志等。 (4)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建设项目、城市环境、农村环境、海洋环境、开发区环境等不同类型的环境管理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第二章 1.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日光温室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

第二节??日光温室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 温室栽培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生产者对环境的干预、控制和调节能力与影响,比露地栽培要大得多。管理的重点,是根据作物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人为地调节控制,尽可能使作物与环境之间协调、统一、平衡,人工创造出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佳综合环境条件,从而实现蔬菜、水果、花卉、 温室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效。 一、日光温室光照环境特点及调控 光照是日光温室的热量来源,也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植物的生命活动,都与光照密不可分,因为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日光温室是以日光为惟一光源与热源的设施,所以光环境对温室生产的重要性是处在首位的。 (一)温室光照环境特点 温室内的光照环境不同于露地,由于是人工建造的保护设施,里面的光照条件受温室方位、结构类型,透光屋面大小、形状,透明覆盖材料的特性及洁净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日光温室光照条件表现呈光照不足、分布不均,前强后弱、上强下弱的特点。 1、光照强度??温室内的光照强度,比自然光弱,这是因为自然光是透过透明屋面覆盖材料才能进入温室内,这个过程中会由于覆盖材料吸收、反射、覆盖材料内表面结露的水珠折射、吸收等而降低透光率。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早春或阴雪天,透光率只有自然光的50%~70%,如果透明覆盖材料不清洁,使用时间长而染尘、老化等因素,使透光率甚至不足自然光强的50%。 2.光照时数??温室内的光照时数,是指受光时间的长短,温室内的光照时数一般比露地要短,因为在寒冷季节为了防寒保温,覆盖的保温被、草帘揭盖时间直接影响温室内光照时数。我县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每天温室光照时间不过7~8小时,远远不能满足栽培作物对光照时数的要求。 3.光质??由于受透明覆盖材料性质、成分、颜色等的影响,温室内光组成(光质)就与露地不同。光质影响蔬菜的着色、品质等,例如紫外光促进维生素C的合成,红光控制开花及果实颜色。因为在温室内光质被削弱,所以温室生产的瓜、果、菜的颜色风味都比露地差。 4.光分布??温室内由于受墙体与骨架结构、立柱、栽培作物种类等的影响,温室内不同部位光分布有差异,水平分布呈现南部强,中间次之,北部最弱;垂直分布呈上强下弱的特点。光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作物的生长也不一致。 (二)温室光照环境的调控措施 温室内栽培作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光照要充足而且分布均匀。 1.改进温室结构、提高透光率 (1)选择适宜的建棚场地及合理的方位角,应选择南面开阔,东西无巨大遮阴物,避风向阳的地块,我县方位角是南偏西5~10°为宜。

(环境管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要点

环境科学原理知识要点 1.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 然要素及其总体。 2.自然环境指的是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长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 3.次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 4.人类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共同组成。 5.人工环境的特点:人类作为主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多样化;脆弱性;环境污染严重; 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增多。 6.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 次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泽化、物种灭绝等 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水、大气、土壤污染; 环境干扰——噪声、震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 7.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人类寻求社会与环境协调 发展的新阶段,环境与发展成为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 8.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9.1979年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 10.现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已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已从局部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从 地表延伸到高空及地下,呈立体态;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已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与福利,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11.二十个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中,有五个为大气污染事故,分别为:马斯 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 12.“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及SO2。 13.富山事件(骨痛病)主要由镉污染物造成的。 14.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事件主要由甲基汞污染物造成的。 15.过氧乙酰硝酸酯为二次污染物。 16.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和反应,可将大气污染划分成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 特殊型。 17.降尘一般将粒径大于10μm的粉尘,它们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降落下来。 18.粒径小于10μm的烟气、煤烟及雾在内的颗粒状物质,称为飘尘。 19.还原型(煤炭型)大气污染发生时,其天气状况中,逆温类型为辐射型逆温。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 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汇编

学习-----好资料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而第三层次的要求,是企业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环境经营”,将“环境”纳入经营活动本身,做到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保的先进

日光温室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

第二节日光温室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 温室栽培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生产者对环境的干预、控制和调节能力与影响,比露地栽培要大得多。管理的重点,是根据作物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人为地调节控制,尽可能使作物与环境之间协调、统一、平衡,人工创造出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佳综合环境条件,从而实现蔬菜、水果、花卉、 温室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效。 一、日光温室光照环境特点及调控 光照是日光温室的热量来源,也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植物的生命活动,都与光照密不可分,因为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日光温室是以日光为惟一光源与热源的设施,所以光环境对温室生产的重要性是处在首位的。 (一)温室光照环境特点 温室内的光照环境不同于露地,由于是人工建造的保护设施,里面的光照条件受温室方位、结构类型,透光屋面大小、形状,透明覆盖材料的特性及洁净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日光温室光照条件表现呈光照不足、分布不均,前强后弱、上强下弱的特点。 1、光照强度温室内的光照强度,比自然光弱,这是因为自然光是透过透明屋面覆盖材料才能进入温室内,这个过程中会由于覆盖材料吸收、反射、覆盖材料内表面结露的水珠折射、吸收等而降低透光率。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早春或阴雪天,透光率只有自然光的50%~70%,如果透明覆盖材料不清洁,使用时间长而染尘、老化等因素,使透光率甚至不足自然光强的50%。 2.光照时数温室内的光照时数,是指受光时间的长短,温室内的光照时数一般比露地要短,因为在寒冷季节为了防寒保温,覆盖的保温被、草帘揭盖时间直接影响温室内光照时数。我县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每天温室光照时间不过7~8小时,远远不能满足栽培作物对光照时数的要求。 3.光质由于受透明覆盖材料性质、成分、颜色等的影响,温室内光组成(光质)就与露地不同。光质影响蔬菜的着色、品质等,例如紫外光促进维生素C 的合成,红光控制开花及果实颜色。因为在温室内光质被削弱,所以温室生产的瓜、果、菜的颜色风味都比露地差。 4.光分布温室内由于受墙体与骨架结构、立柱、栽培作物种类等的影响,温室内不同部位光分布有差异,水平分布呈现南部强,中间次之,北部最弱;垂直分布呈上强下弱的特点。光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作物的生长也不一致。 (二)温室光照环境的调控措施 温室内栽培作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光照要充足而且分布均匀。 1.改进温室结构、提高透光率 (1)选择适宜的建棚场地及合理的方位角,应选择南面开阔,东西无巨大遮阴物,避风向阳的地块,我县方位角是南偏西5~10°为宜。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 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 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 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 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 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而第三层次的要求,是企业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环境经营”,将“环境”纳入经营活动 本身,做到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 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 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 保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才能推动政府在完善法律、严格标准等方面加强环境管理。企业

设施内的环境因素及调节措施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在进行:一是创造出适合环境条件的作物品种及其栽培技术;二是创造出使作物本身特性得以充分发挥的环境。而设施农业,就是实现后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设施栽培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生产者对环境的干预、控制和调节能力与影响,比露地栽培要大得多。管理的重点,是根据作物遗传特性和生物特性对环境的要求,通过人为地调节控制,尽可能使作物与环境间协调、统一、平衡,人工创造出作物生育所需的最佳的综合环境条件,从而实现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设施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效。 制定作物设施栽培的环境调节调控标准和栽培技术规范,必须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掌握作物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各个环境因子的要求。作物种类繁多,同一种类又有许多品种,每一个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又有不同的生育阶段(发芽、出苗、营养生长、开花、结果等),上述种种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均不相同,生产者必须了解。光照、温度、湿度、气体、土壤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5个环境因子,每个环境因子对各种作物生育都有直接地影响,作物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定性和定量的关系,这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所必须掌握的。 2.研究各种农业设施的建筑结构、设备以及环境工程技术所创造的环境状况特点,阐明形成各种环境特征的机理。摸清各个环境因子的分布规律,对设施内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有何影响,为确立环境调控的理论和基本方法、改进保护设施、建立标准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 3.通过环境调控与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使园艺作物与设施的小气候环境达到最和谐、最完美的统一。 在摸清农业设施内的环境特征及掌握各种园艺作物生育对环境要求的基础上,生产者就有了生产管理的依据,才可能有主动权。环境调控及栽培管理技术的关键,就是千方百计使各个环境因子尽量满足某种作物的某一生育阶段,对光、温、湿、气、土的要求。作物与环境越和谐统一,其生长发育也越加健壮,必然高产、优质、高效。

温室设施配置及环境调控技术

温室设施配臵及环境调控技术 一、温室外部结构优化及其环境调控 园艺作物温室栽培产量和品质除受气候、品种等因素影响外,与温室设施配臵和综合环境因子调控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等也有很大关系。 温室设施结构、覆盖材料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温室采光性的优劣取决于温室布局的走向和坡面角度,采光最好的温室走向是东西走向,且以单栋的东西向温室为最好;其次是东西向的连栋温室和南北向的单栋温室,南北向的连栋温室透光性最差。东西走向的连栋温室受温室屋脊和天沟的水平结构影响,会造成室内光照的不均匀性,南北向将出现明显的强光带和弱光带。相对来说南北走向的温室,光的透过率比较均匀,只是南立面山墙处的光透过率到冬季会显著提高。 温室的覆盖材料中以玻璃的透光性为最好,单层膜的透光性也很好,双层中空阳光板和双层充气膜温室的透光性最差。实践证明,后两者覆盖材料的温室不仅光的折射损失很高,而且使用过程中水蒸气和灰尘进入夹层后不易排除,进而导致透光率迅速下降。到了冬季,室内光照即使在晴天中午,也达不到作物正常的光照需求。中空阳光板和双层充气膜只适宜于耐阴花卉和观叶植物的栽培养护。 此外,玻璃和普通塑膜温室,覆盖材料对紫外线的吸收率较高,使温室内的紫外线处于较低水平。适量的紫外线有利于花卉转色和病

害的预防。 温室夏季遮阳降温和冬季覆盖保温的调控原则 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夏季的6月至8月和冬季的12月至次年2月,温湿度差距很大,给温室运行带来一定难度。光照的强度不仅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同时也间接影响室内的温、湿度变化。 虽然大型连栋温室已经配臵了降温和加温措施,但大多数生产者都比较关注室内的温度调节,容易忽视光照和湿度的协调控制。需要考虑的是:遮阳降温对光照的损失是否已经影响了园艺作物最大光合效率的发挥;风机和湿帘强制通风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是否已经危及了园艺作物正常的生理;冬季温室保温的覆盖物晚揭早盖是否已造成作物的“光饥饿”等问题。 1.遮阳降温的调控原则启动遮阳降温对于种植喜阳花卉来说,应该是最后考虑的措施;对于一些喜阴花卉和观叶植物来说,则可首先启动,但都必须以满足植物对光照的最高需求(光饱和点以内)为调控原则。大多数花卉对光照和光质的要求较高,必须根据不同的品种设定最佳的光照管理指标,并实行智能化控制。尽管夏季温度偏高,但必须在早晚合适的时间段给予良好的透光条件,不能长时间依赖遮阳降温。同时,光照、温度和湿度的调控管理应该是同步的。 2.覆盖保温的调控原则温室的冬季保温措施对温室的光照损失不能忽视,如日光温室草苫的掀和盖、连栋温室的内遮阳和双层保温设施的开与闭的掌握,都应该要以满足光照为首要目标。光照是植物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满足一定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才能使植物生长

项目施工环境管理要点

项目施工环境管理要点 1.1、环境保护目标 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取土、弃土、弃碴,认真做好防护,避免水土流失和堵塞河道,保护林木,爱惜土地,保证施工期间厂区外一定范围内社会环境受到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100%通过环境保护部门对工程的环境保护验收。 1.2、绿色施工的原则与措施 一、绿色施工原则 1、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 2、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3、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 二、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1、组织管理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2)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2、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EPC工程环境管理要点

EPC工程环境管理要点 一、扬尘污染控制 (一)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一般采用C20混凝土硬化10cm厚。非主要道路可采取其他硬化措施(铺砖、铺礁渣、铺碎石等)。裸露的场地可采用绿化、铺碎石或固化。 (二)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运输必须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三)施工现场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如水泥,应密闭存放。 (四)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五)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裸露场地进行绿化、美化。 (六)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及大模板存放场地平整坚实(C20混凝土地面)。 (七)建筑拆除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 (八)规划市区范围内的施工现场,混凝土浇注量超过100m3以上的工程,应当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应采用预拌砂浆。对工程剩余的混凝土要进行妥善再利用,严禁随意丢弃。 (九)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时,作业面局部应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降尘措施。 (十)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十一)垃圾站要求:施工现场必须设立封闭式垃圾站(大型或群体工程可视现场具体情况设立多个),分别存放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若因场地狭小无法搭设封闭垃圾分拣站时,现场可设施工垃圾临时存放处,但垃圾必须袋装且苫盖并及时清运。 1、垃圾站尺寸:6m×3m×2.5m(长×宽×高) 2、垃圾站材料:墙:采用陶粒空心砖;顶:铺水泥瓦或瓦楞铁门:推拉门、双扇门;地面:硬化。 (十二)办公区、生活区垃圾:施工现场可统一购买垃圾桶,也可自制垃圾箱。垃圾箱每三个为一组。施工现场办公区设置一组,生活区

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说明

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一、方针目标 1) 查质量/环境方针、目标: 2) 是否形成文件,并有正式批准的证据? 3) 质量/环境目标是否与质量方针一致?是否是在质量/环境方针的框架下展开的? 4) 在与质量环境管理相关的职能和分层次上是否建立了质量/环境目标?是否形成了文件?有批准的证据吗,针对相应的环境目标是否有相应的方案,方案是否包括:时间、方法责任人? 5) 各部门是否已经对相关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是否实现?如果没有实现是否已经有相应的改进措施?落实情况?是否形成了文件?有批准的证据吗? 6) 质量/环境方针是如何向全体员工传达的?并通过其他过程审核时与各个层次员工的接触,了解员工对质量/环境方针的理解程度; 7) 质量/环境方针在什么时机评审?如果已经进行了评审,查评审的情况,是否保证了质量/环境方针的持续适宜性? 二、环境因素 1) 是否按照工作流程或部门职责识别了环境因素,并保留了环境因素清单等相应的记录,是否有审批?环境因素是否齐全? 2) 是否已经评价并有相应的评价记录,有重大环境因素清单等记录? 3) 是否已经针对重大环境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如:运行控制程序或目标方案? 4) 重大环境因素是否经过评审或重新评定?

5) 是否有关于重大环境的监测或检查? 三、文件管理 1) 查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的相关记录; 2) 通过交谈了解实际情况与文件是否相符? 3) 查文件的发放、借阅、更改等是否符合相关文件的规定,如果是用发放记录进行控制,发放记录能证实发放的全部情况吗?是否能区别文件的发放对象?是否有发放编号?是否有文件的签收的证据? 4) 标准要求必须形成程序文件的过程: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能力、培训和意识、信息交流、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监测和测量、合规性评价、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部审核、不合格品控制、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否制定了程序文件?相应的文件、记录清单和有效文件清单? 5) 抽查不同部门现场的文件与文件的发放记录是否一致,查现场的文件的受控情况,到文件的使用部门,查相关的文件是否发放到位?有效、在用的文件是否能够提供? 6) 各部门使用的文件是否保存完好?内容是否清晰?是否会产生有误的信息? 7) 规定了哪些文件评审的时机?是否按规定的时机对文件进行了评审?文件评审发现了哪些问题?是否引起了文件的修改?文件修改经过审批了吗?对文件更改的审批符合文件管理的规定吗?更改后的文件是否保证了充分性和适宜性? 8) 查文件的作废管理:作废文件是否都已收回或自行销毁?收回的废文件是否已销毁?如有发放记录,可从中抽一些作废文件查收回或销毁的证据;合理保留的废文件是否有标识能防止误用? 四、记录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要点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0T14:41:01.0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作者:黄乐辉 [导读]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减轻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中铁房地产集团华南有限公司 510145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也飞速发展起来,建筑施工主要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展开的生产活动,也就是各类建筑物建造的过程。建筑工程施工对环境污染和危害是比较严重的。它不仅影响了施工现场周围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工期完成时间。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减轻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1.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1噪声污染 噪声是建筑施工中污染环境的主要成分,它主要来源于施工设备的噪音。如挖掘机、混泥土搅拌机及运输车辆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另外,在建筑工地上往往是多台施工机械同时工作,在频率达到相同时则会产生共振,噪声将会进一步升级,在施工各阶段,若现场无隔音减噪措施,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1.2废水污染 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施工现场清洗、建材清洗、混凝土养护、设备水压试验等产生的废水,这部分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还包括食堂用水、洗涤废水和冲厕水。而生活污水含有大量害细菌。 1.3废气污染 废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扬尘极大程度的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如土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产生的粉尘。 1.4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包括:在使用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合格的产品等,加上各种材料的包装等,这些都成为了建筑现场施工固体废弃物的来源,由于施工周期长,工作人员生活垃圾等废弃渣滓、固体废弃物的抛掷会带来交通不便,造成人流拥挤等。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是一项关乎国民生计的综合性工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影响力的扩大,建筑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从上述分析可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形成的污染却对周边的环境以及生态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是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施工现场具有影响还对周围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经济发展要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要切实的将施工过程中环境的污染与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实现环境与经济两手抓的可持续发展。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措施 3.1完善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责任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将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做到责权分明,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环境岗位责任制 环境责任岗位主要有环境管理总指挥、技术总负责、施工总负责、环境管理员、防止污染组组长、施工班组长、分包单位现场负责人和责任区负责人等,并明确各级环境管理人员职责。 3.1.2环境检查制度 由环境管理总指挥组织的每季、月、旬进行定期检查;由施工和技术总负责组织的季节性、节假日检查和机电、消防等专项检查;由环境管理员和防止污染组组长组织的日常检查;由防止污染组组长和责任区负责人组织的班前检查;由班组或分包单位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 3.1.3环境教育制度 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三类人员培训教育、民工学校教育、施工技术交底和班前活动等都要有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内容。 3.1.4搞好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措施方案编制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有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项目应编制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专项方案。 3.2强化施工现场具体环境控制 3.2.1噪音控制 现场施工噪音较大的设备如电锯以及振捣器等应定时维护保养校油,以此保证其润滑,有效降低摩擦产生的噪音。建筑现场加工设备还要尽量设置作业棚,比如搅拌机棚以及钢筋加工棚等,以此有效降低机械噪音排放,使其在噪声的限值范围内,如下表所示。与此同

日光温室环境综合调控技术

日光温室环境综合调控技术 日光温室环境调控上,应紧紧围绕光照、温度、湿度、水份管理,通风等方面进行。使室内达到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空气干燥、土壤潮湿、通风合理,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栽培环境。尤其重要的是由于日光温室室内空气湿度大,病害发生频率高,如何防止病害发生则是日光温室环境调控的核心,因此,日光温室的环境调控技术应该是以植物保护为核心的环境调控技术,只有创造好了防止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才能贯彻以防为主的植物保护方针,也就为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创造了基本必要的条件。 一、光照管理 在保温棉被使用上,在允许的条件下,做到日出提启,日落前覆盖,尽可能延长日照时间。每天日照时间达到7~8小时以上。每7—10天用湿布在棚面擦洗,清除吸附的灰尘。连阴天或雪天也应在12—16时之间,拉启棉被透光。 (一)增加室内光照的常规措施:一是采用合理的温室方位和屋面角度;二是选用合理的温室结构及骨架材料;三是选用长寿、防尘、抗老化、无滴棚膜;四是经常打扫、清洁薄膜,保持薄膜较高的透光率;五是阴天也要适当揭草帘,以增加光照;六是在日光温室后墙张挂反光幕。 (二)人工补光措施常用方法:一是高压钠灯:发光效

率高,功率大;光谱分布范围较窄,黄橙光为主;寿命高(12000~20000小时)。目前在园艺设施补光中使用较多。二是低压钠灯:发光效率很高,功率大;光色为单一的589 nm 黄色光;寿命高(平均寿命18000小时);光色单一,很少单独使用,但可与其他光源配合使用。 二、温度管理 1、气温:一般白天控制在25℃—32℃之间,根据不同作物需要在区间内进行调整。保温棉被要做到早拉启、日落前覆盖。早拉有度,一般棉被拉启后,室内温度略有下降,降温1—2℃后很快回升。若棉被拉启后,温室内温度下降在4℃左右,说明拉启过早,应推迟拉启。拉启棉被后,40分钟内气温应上升到25℃左右,60—80分钟内,气温上升至28℃。10—14时是作物光合作用最旺盛的时期,这时气温应保持在25℃—32℃之间(不同作物,应在区间内相应调整)。晚放帘有规:根据不同作物要求的夜间温度不同,晚放帘时间也应不同。一般应注意放帘时的室内基础温度,要求夜温高的作物,放帘时的室内基础温度要高,放帘时间相应要早。要求夜温低的作物,放帘时的室内基础温度要低,放帘时间相应要迟。 2、地温:地温应保持在14℃—16℃之间,根据不同作物要求在区间内调整。日光温室的透明覆盖材料—塑料棚膜,应在9月下旬就进行覆盖,以利提高地温(地温是比较稳定

(完整版)环境管理要点

环境管理要点 一、主要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1)防止大气污染:建筑垃圾清理采用封闭式专业垃圾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撒造成扬尘,施工垃圾及时清理,清运时提前洒水湿润减少扬尘;施工现场采用混凝土硬化处理,加强绿化,建成花园式施工现场,每天派有专人早、中、晚各一次进行洒水;工程材料采用环保型材料,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库房存放;施工现场食堂用火使用液化气,减少烟尘。 (2)防止水污染: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排入沉淀池内经过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市政排水设施;施工现场设置专业的油漆油料库,油库内严禁放置其它物资,库房地面和墙面 做防渗透的特殊处理,使用和保管有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3)防止噪声污染:施工过程中不定期进行噪声监测,控制施工的设备噪音均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 不同施工阶段的作业噪声限值如下表: (4)环卫卫生管理措施:施工现场天天打扫,保持整洁卫生;施工现场严禁大小便,发现有随地大小便对责任区负责人进行处罚;办公室卫生由专人天天打扫卫生,保持整洁,做到窗明地净。 (5)厕所卫生管理措施:厕所屋顶墙壁严密,门窗上纱窗齐全有效;厕所采取水冲式,并派专人打扫、消毒,保证厕所清洁卫生。 (6)装修材料污染的控制:工程所选用的装修材料必须使用绿色环保型的材料。装修施工前应做样板间,用以控制室内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二、节能减排措施 (1)节约用地: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施工现场严禁使用粘土砖,优化土方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土地扰动,因施工造成裸土及时覆盖,或种植速生草种,防

止土壤流失。 (2)节约能源:临时设施选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门窗要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夏季空调温度不超过26度,冬季温度不超过20度,空调运行期间应关闭门窗;室外照明选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施工现场配置专业电工对用电计量、维护和管理;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健全。 (3)节约用水:施工用水接口处设水表,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各设水表单独计量;盟洗设施、卫生间采用节水型水龙头,节水标示明确。 (4)节约材料:制定材料采购计划,由项目经理审批;设置材料物资标识,加强对材料周转,保管维护。施工废料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三、文明施工措施 (1)现场布置必须根据场地实际,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合理地进行布置;设施、设备按总平面布置图规定设置,各分包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承包单位的总体布置要求布置其办公室、宿舍、机械及设备。 (2)道路畅通、平坦、整洁,不乱堆乱放。场地平整不积水,排水系统通畅不堵。建筑垃圾必须集中堆放,及时处理。建筑工地周围,应设置不低于2米高的全封闭围墙,刷白色油漆,书写工程概况等标语。 (3)要求各分包各班组必须做好操作落手清,随作随清,物尽其用。 (4)大堆材料中,砂石分类、集中堆成方,底脚边用沥清,砌体归类成垛,碎石随用随清,灰池砌筑符合标准,布局合理、灰不外溢,渣不乱倒。 (5)施工设施、设备,集中堆放整齐,钢模及零配件、脚手扣件、竹木杂料等分类分规格,集中存放。 (6)水泥库中不同水泥不混放,分清标号,堆放整齐,专人管理。记载齐全而正确,牌物账相符。库容整洁,无“上漏下渗”。 (8)严格按照中建股份有限公司的CI标准执行。设立统一标准式样的标牌、九板一图和各项管理制度,字迹工整。 (9)现场封闭、区域和责任划分明确、标识清楚、道路畅通、管理制度健全。施工现场的责任区分片包干,健全岗位责任制。

日光温室的环境特点及调控技术

日光温室的环境特点及调控技术 摘要:通过对日光温室中光照、气温、地温、地气温的关系、土壤水分、空气湿度、有害气体及温室土壤等环境因素特点的分析, 提出了有利于日光温室作物生长的环境调控技术。关键词日光温室环境特点调控技术 1 光照 光照是日光温室的热量来源, 也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日光温室光照条件的特点之一是光量不足, 室内光照一般为自然界的70%左右。在薄膜遭污染和老化的情况下, 光照只有外界的50%左右。日光温室是在一年之中光照最差的季节进行生产, 加上太阳光透过薄膜后的损失,更加剧了光照不足。日光温室里光照条件的第二个特点是分布不均, 具有前强后弱、上强下弱的变化规律。在目前大面积人工补光尚不可能的情况下, 增加日光温室的光照只能靠增大前釆光屋面的角度、选用截面小的拱架材料、减少和取消立柱、张挂反光幕、应用具有增光效果和透光率衰减速度慢的复合薄膜、及时清洁棚膜和适时揭盖草苫等方面来解决。 2 气温 2.1 特点设计合理、保温措施得力的日光温室, 正常情况下室内的最低温度在10 ℃以上, 其室内1 月份的平均温度应达到可以随时定植喜温果菜的温度水平, 在外界气温- 20 ℃左右的情况下, 室内外温差可达30 ℃左右。在冬季遭遇数十天连阴雪天的情况下, 室内的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8 ℃, 或出现略低于8 ℃的气温, 但连续时间不超过3d。日光温室的温度是随着太阳的升降和有无而变化的:晴天上午适时揭苫后, 温度有个短暂的下降过程, 然后便急剧上升, 一般每小时可升高6~7 ℃; 甘肃在14 时左右达到最高, 以后随着太阳的西下温度降低, 到17~18 时温度下降比较快。盖苫后, 室温有个暂时的回升过程, 然后一直处于缓慢的下降状态, 直至次日的黎明达到最低。日光温室的极端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冬季数个或数十个连阴天之后。在评定温室的性能指标中, 极端最低气温更能显示出温室的实用价值。 2.2 调控方法温室的气温调控主要分增温和降温两个方面。要增加温室的温度, 关键是温室的设计和建造、建筑材料的选用和保温设备的应用管理。从使用过程来看, 应适时揭盖草苫, 保持膜面清洁; 增加内外覆盖保温措施, 及时修补

设施环境调控技术

设施环境调控技术 摘要在设施环境栽培中,温度、光照、水分、气体和土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分别论述了温度、光照、水分、气体、土壤等环境调控技术,以期在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时段,科学调控每个环境因子的参数指标,达到设施栽培的高产、高效、高创收的目标。 关键词设施环境调控;温度;光照;水分;气体;土壤 设施园艺实现了可调控内部环境因子量值、改善内部作物生长环境的小型人造“温室效应”,打破地域、气候、环境差异,创造作物正常生长的环境载体。通过配套设备或设施分别调控与控制各个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水分、气体、土壤、生物)的量值幅度与状态,给作物提供最佳的适宜生存环境,以达到市场供求及个别需求,实现经济收益。 1温度环境调控 温度是影响作物生存和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作物从萌芽到成熟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体内一切生理生化过程,都有一定的“三基点”温度要求。根据作物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分为耐寒性、半耐寒性、不耐寒性等3类作为温度管理的主要依据。在设施栽培中,目前主要推广的是棚室四段变温管理,即把一昼夜24h分成4个阶段,上午、下午、前半夜和后半夜。上午以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为目标,进行高温管理;下午和前半夜温度逐渐降低,以便把光合产物运送到各个器官;后半夜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进行低温管理,防止消耗更多的养分。 1.1温室加温 冬季,温室内部温度受到室外自然环境的影响而降低,可能降至作物生长温度最低基点以下,若不及时采取加温措施,将很难维持作物正常生长所要求的温度环境,因此需要加温。一是空气加温。常用的主要有热水供暖系统和热风供暖系统。前者主要热媒为水,介质热容量较大,系统热稳定性较高,适应范围较广;后者热媒为空气,介质热容量较小,热稳定性较低,适用于短时间补充热量,用以短期维持室内空气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或提高。二是土壤加温。多采用土壤下埋入电热线和埋设酿热物。前者又称电热温床,使电能转化成热能,实现土壤温度的自动调节,保温效果好,设备简单,用途广泛。后者温室土壤下面埋1层酿热物,既能提高地温(10cm 深土层温度提高1.5~2.0℃),又能补充二氧化碳,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1.2温室降温 温室的降温在夏季尤为重要,降温的措施主要有:一是通风换气,包括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二是遮阳降温,主要包括设置内、外遮阳幕系统、采用布织布覆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