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莞教育概况

东莞教育概况

东莞教育概况
东莞教育概况

东莞教育概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东莞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战略发展重点,确定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采取重大举措,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东莞市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全市32个镇(街)全部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教育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列。

一、各级各类教育情况

(一)学前教育。2010年,全市共有幼儿园727所,在园(班)幼儿208373人。在现有幼儿园中,公立集体办园175所,民办园552所。共有省、市一级幼儿园101所。本市户籍3-6周岁幼儿入园(班)率达95.35%,基本普及3年学前教育,实行6周岁入小学。

(二)义务教育。2010年,全市共有小学331所,在校生552377人,本市户籍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全市共有初中151所,在校生187878人,,本市户籍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97.9%。全市“三残”儿童少年在校生501人,本市户籍“三残”儿童小学入学率98.8%,初中入学率98.17%。

新莞人子女教育方面,全市中小学非本市户籍学生有549553人。非本市户籍小学生432597人,其中在公办小学就读的有105011人;非本市户籍初中生96034人,其中在公办初中就读的有20976人;非本市户籍普通高中学生8792人,中职学生12130人。

(三)高中阶段教育。2010年,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共有68所,其中普通高中(含完中)40所,在校生70398人;中职学校28所(含技工学校3所),在校生50531人。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35744人,升入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34985人,其中普通高中21155人,中职学校13830人。本市户籍学生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9%。

(四)成人教育。2010年,全市有5所成人高等教育机构、32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31所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年培训量达52万多人次,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规模达29756人(不含本市高校内的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全市共有20220人报名参加成人高考,共有51459人报名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五)民办教育。全市经批准开办的民办幼儿园有552所,民办中小学252所,其中办学层次为小学的有118所、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4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中1所、多层次学校9所、中职学校9所(含2所民办技工学校)。民办学校接收了大量新莞人学生,其中民办小学327586人,民办初中75058人,民办普通高中7456人,民办中职学校10228人。义务教育阶段新莞人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的有402644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莞人学生的71.4%。

二、发展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东莞市始终坚持教育发展“六个优先”政策(即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学校用地、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围绕“优质、均衡、提高”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主要工作措施有:

(一)实行“三转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2007年1月起,我市中小学办学管理体制由三级办学管理转为市镇统筹办学、二级管理,将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收归市政府统筹办学管理,市财政承担全部办学经费;初中由市、镇街共管,以镇街为主,市财政承担90%经常性办学经费,其余经费由镇街解决;小学由镇街统一管理,并承担其办学经费,村(社区)不再负责学校办学和管理。实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后,理顺了教育管理体制,提高了各级学校经费保障水平。

(二)实施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为进一步整合和扩充全市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我市在2007年7月颁布了《东莞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计划投入近30亿元,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新建、扩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撤并小规模学校,争取在2011年前后,把全部公办高中阶段学校都建成优质学校,打造全省高中教育高地。今年,我市将加快高中布局调整校舍建设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新建扩建16所高中阶段学校(9所普通高中,7所中职学校),年内建成6所,进一步加快布局调整进程。

(三)统发全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我市从2006年9月起,由市财政委托银行统一按市属学校标准发放全市公办学校在编在职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津贴和奖金,2007年我们又将教师住房津贴纳入市财政统发。这两项改革,从根本上保障了镇街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了全市在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调动了全市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了教师队伍。

(四)实施完全免费义务教育。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决定》,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我市从2006年9月起,免除本市户籍(包括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2007年,实行免收本市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书本费;2008年,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本市户籍借读生杂费差额,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本市户籍学生完全免费教育。在此基础上,2009年又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非本市户籍学生借读生书杂费,让其享受本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五)采用积分制解决新莞人读书问题。我们把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着力实施新莞人子女就学工程,采取公办中小学挖潜扩容和鼓励兴办民办学校“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有效解决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09年,我们出台了《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通过积分制办法,接收符合条件的新莞人子女入读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采用积分制办法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地级以上市。今年1月,我市再次对《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强化操作,降低门槛,形成长效机制,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新莞人。2010年,共有1.48万名新莞人子女通过积分制入读公办学校起始年级。2010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接收52.86万名新莞人子女入读,其中,12.6万人在公办学校就读。

(六)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我们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举办民办学校,并加大管理力度,清理整顿无牌无证办学和跨层次招生等无序竞争行为,对民办教育开展年检,实行民办学校星级管理(即将民办学校督导评估划分为“三星级、四星级、市一级”三个等级),引导民办学校规范办学、创强评优,提高办学水平。2009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优惠政策,保障民办教育权益。2010年,出台《东莞市民办学校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从2010年起至2014年连续五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东莞市民办学校扶持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扶持民办学校发展。近年来,我市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了新莞人子女从“有书读”向“读好书”的跨越。2010年,全市经批准开办的民办中小学252所。

(七)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认真落实汪洋书记关于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指示精神,制定《东莞市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工作方案》,采取“通过考试、考核在代课教师中选招聘用合同制教师,辞退不符合招录资格或未通过考试、考核的代课教师,根据学校空编情况逐步理顺合同制教师的入编问题”三步走的办法,分类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并切实提高聘用合同制教师待遇。通过招录考试,共录用聘用合同制教师2140人,人均年收入达5万多元,比2008年代课教师增加1万多元;逐步为符合调入条件的教师办理入编手续;对不符合选招条件和选招落选的代课教师,认真做好经济补偿、理顺社保关系和推荐就业等工作,妥善解决其分流问题,确保我市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有关工作平稳、顺利推进。为防止代课教师现象反弹,我们采取了“先规划,后招人,逢进必考”、“临时代课最长不超过一年”等措施,严把教师进口关。

(八)深入推进“三名”工程。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大力开展各级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着力培养“名教师、名校长”,创设激励性专业职位,构建教师专业成长阶梯。2009年,我们完成了为期三年的第一批全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评选工作,共评出学科带头人120名;选拔出首批290名骨干教师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申报了10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和3个名校长工作室。今年,我们继续评选出第二批学科带头人146名,选拔出骨干教师685名,并设立10个名校长工作室、30个名师工作室,为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工作与展示平台。

(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牢牢把握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管理平台;不断调整招生政策实施均衡招生;加大违规办学行为专项督查力度,切实为学生减负;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学生成长环境;大力开展体育、艺术教育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身体素质和创新能力。2010年,我市学生在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艺体竞赛中,共有449人次获奖。此外,我们进一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公民意识培养、法制、安全、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加快学校专职专业心理教师配备,不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发展。

(十)高标准创建教育强市。1996年,东莞市提出创建教育强市的目标。2000年,东莞市召开了创建省教育强市动员大会,2001年又将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2005年,东莞把优先发展教育、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列入十项民心工程,并于该年5月召开了冲刺动员大会。从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目标以来,东莞市始终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教育发展优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均衡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坚持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实施人才强教工程,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创建省教育强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2005年底,东莞的省教育强镇总数达23个,顺利通过省督导验收,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市,成为继深圳、佛山、中山之后的第四个省教育强市。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后,根据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教育强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东莞重点扶持经济欠发达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在财政、政策、经验上给予支持,2004年至2007年,市财政共投入4.5亿元,重点对9个未创建省教育强镇的镇进行补助。2006年沙田、茶山、中堂、洪梅等4镇顺利建成省教育强镇,2007年石排、麻涌、企石、谢岗、望牛墩等5镇也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实现省教育强镇全覆盖。

(十一)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初步建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结合、

中职与高职共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主要做法有:一是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制定《东莞市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方案》,新建5所、扩建4所中职学校,在东部生态园划出1100多亩地兴建职教城。积极发展高职教育,建成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二是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从2008年开始,对中职学校按照扣除教职工的工资待遇后每生每年4600元的标准进行拨款;积极扶持贫困家庭学生就读中职学校,对低保和困难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财政每年每人给予3000元补助;对本市户籍及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的中职学生全部发放国家助学金。三是探索联合办学新模式。支持、鼓励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与东西两翼和山区市县职业学校开展“2+1”等形式的联合办学,鼓励中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班,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对企业员工进行培养和培训。四是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着力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东莞所有独立设置的中职学校都与相关企业签订了

合作协议,将企业生产车间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初步实现学校课堂教学与企

业生产实践的良好衔接。五是全面统筹规划学校专业设置。2008年,出台了《东莞市中职学校骨干专业设置方案》,根据目前全市主要支柱产业构成分布状况,以及产业调整规划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统筹

规划了28个专业为我市中职骨干专业,力争培养一批适应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在近三年我市举行的多项国际、国家级时装设计大赛中,我市中职学生屡获

大奖。2007年—2010年,我市中职毕业生就业升学率均达95%以上。

三、下一阶段主要工作任务

(一)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原则,大力推进等级学校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特色学校建设以及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通过进一步探索

建设优质学校的有效途径,强化优质学校建设的保障措施,加强民办学校办学管理,加强对优质学校建设

成效的评估和对薄弱学校的整体改造,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化,提高省、市一级中小学比例,促进民办学校

规范化。

(二)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根据《东莞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的要求,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校舍建设进度。落实镇街代建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校舍建设工程办法,用好工程

建设“绿色通道”,加强跟踪督办和统筹协调,确保2011年前完成布局调整。同时,借助新校建设的契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选好、配好学校行政和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坚持公益性,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建立市、镇、村共同承担公办幼儿园

办园经费投入机制。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积极鼓励村(社区)举办幼

儿园,加强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积极发展民办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水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

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四)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落实广东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各项措施,着力打造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加快职教城建设进度,不断推进国家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建设,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深化职校

招生、学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产教合作和校企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办学创新,为职业教育的

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规模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切实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

会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实行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落实绩效工资,严格按照教师编制标准配足、配齐、配好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业务水平,积极培养“名师”、“名校长”,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确保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研究意识和能力较强、适应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巩固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成果,严把教师入口关,防止代课教师问题反弹。

(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健全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继续改革考试与招生制度,完善教育评价,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重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创新学校体卫艺工作方法,提高教育装备使用效益,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七)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适应全球化趋势,加强泛珠三角地区乃至国际性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教育和人才的国际对话能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适应国际竞争的开放性人才。不断促进教育的地区交流与合作,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

美国教育体系概况

美国教育体系概况 美国的教育制度,整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那就是: (1)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2)初等教育(elementary education); (3)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 (4)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 。 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是属于大学前(pre-college)的教育,包括保育学校 (nursery school)及幼儿园(kindergarden)、小学、初中 (junior high school)及高中(high school)。美国各级各类教育在结构上相互衔接,上下沟通。按照法律规定,美国公民不分男女、宗教信仰、民族、阶级,也不论居住地点和年龄,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一生都可以选修正式课程或参加非正式课程。这是美国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称为单轨制。 一、学前教育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种类繁多,不管公立还是私立,大致可以分为保育学校(招收3-5岁的儿童)与幼儿园(招收4-6岁儿童)两类。学前教育的宗旨在于:辅助家庭;并且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儿童在饮食起居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儿童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身体,发展体育技能,了解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学会一些读写算的基本常识,具有一定的表达情意、观察、尝试、思考和概括的能力,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身心准备。 二、初等教育

美国把5岁以后幼儿学前教育纳入公立小学系统,孩子凡到5岁一律强迫入学,5岁可进小学的预科班,6岁上小学1年级。美国初等教育的机构为公立和私立小学。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的“视导和课程编制学会”曾把小学教育宗旨概括为六条,具有广泛影响。这六条是:(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 (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 (3)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 (4)发展儿童有效地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5)发展儿童的民主生活价值观。 (6)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 小学开设的课程一般有:语文(阅读、说话、拼写、书法),算术,社会(把历史、政治、社会学、心理学等科目综合在一起),科学(主要是自然常识),美术和应用艺术,音乐,体育,卫生和劳作等。美国小学德育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行为规范教育。 (2)道德教育。 (3)公民教育。 (4)纪律教育。当儿童入学时,校方就将学校的纪律和校规向儿童和家长交代清楚,以便保证课堂纪律和校园秩序。 三、中等教育 按照美国学制,中学主要有四年制、六年一贯制和三三制三种。美国的中学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兼施普通和职业技术教育、也有单独

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从日本社会整体来看,日本的职业教育由三大系统构成,即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公司企业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三者的功能和对象各有不同,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将来走向社会的青少年提供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公司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针对进入公司企业里的员工开展企业文化和实际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失业者和转换工作的人提供再就业的技能培训。三者的主要教育培训对象,简单地说就是未就业者、就业者、失业者。由于三者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因而其教育培训方法也不尽同。 本报告主要以日本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为对象,简要概述其构成体系和特点,以及对我国学校职业教育可资借鉴的几点启示。 一、制度体系的构成 日本的职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体系当中,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分别承担着职业教育的不同功能,但就学校教育整体布局来说,中等后阶段的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日本学校教育呈现多样化格局的阶段。 1.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 小学6年和初中3年是日本的义务教育阶段。就职业教育内容来说,主要是根据学生成长发育的阶段特征,重点进行劳动观、

职业观的培养以及今后能在社会上自立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的培育。 2.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 义务教育结束也就是初中毕业后,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志向进行分流,其中98%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校继续学习,0.7%的初中毕业生就业。进入高中阶段学校继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中,96.9%的学生考入一般意义上的高中,0.9%的学生考入高等专科学校,0.2%的学生考入专修学校学习。 高中分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普通高中以学生报考大学等升学为主要目标,学生占日本高中生总数的72.3%。职业高中以学生毕业后就业为主要目标,主要分工业、农业、商业、水产、家庭、信息等专业学科,学生占日本高中生总数的23%。综合高中是兼顾升学与就业两个方面,使学生在学期间逐渐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综合高中制度创建于1994年,因此综合高中(包括综合学科)的学生只占日本高中生的 4.7%,但从发展趋势看近些年学校数和学生人数在逐渐增加。 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62年,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初期应日本企业界的强烈要求,为培养支撑日本工业发展的骨干技术人员而设立的5年一贯制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由于高等专科学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具有工作一线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就业后能很快胜任企业的工作需要。因此,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深受日本企业的欢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由于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五年一贯制教育,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并且就业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发达国家的中小学课程设置 英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为12门:英语、数学、科学、设计和技术、信息和交流技术、历史、地理、现代外语、艺术和设计、音乐、体育、公民。在12门必修课之外,学校还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社会性的养成、健康教育、升学与就业指导等。此外,社区活动、劳动体验等活动课程也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日本的课程改革突出设立综合学习时间,国家不规定其具体内容,而由各学校创造性地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例如自然体验、社会参观、制作与生产活动等。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压缩必修课内容和课时,扩大选修学科,鼓励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教育地方分权国家,各州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相应的课程设置,但各州课程标准都包括4门核心学术科目: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相当

广泛,主要包括英语语言艺术、公民与政府、数学、科学、音乐与艺术、外国语、实践技能等。其综合中学一般分为3科:学术科、职业科、普通科,每门课程在教学时都分解成讲座、课堂实践、工场—实验室实践等3个部分。 国外中小学的创造教育 一、什么是创造教育 这门学科诞生迄今已有61年历史。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根据创造学的原理,结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生理学、未来学、行为科学等有关学科,通过探索与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创造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学、社会教学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和人们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坚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性发现、发明、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方法,从而开发人的潜在的创造能力,因此,创造教育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1.创造教育的目标 创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李政道讲:“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尤其是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各国提法不同,但基本目标是相同的。如美国的“和谐发展的人”日本的“协 调发展的人”。其核心是培养创造能力。 2.创造教育的内容 (1)创造哲学教育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特征分析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特征分析 摘要: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等都是其重要内容。日本《学习指导要领》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现状;特征分析 一、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及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就开始设想第三次教育大改革。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从1971年起接受文部省的委托,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以供文部省等决策机构参考。1983年11月,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内容等分委员会的《审议经过报告》,充分关注了初等、中等教育的现状,并从长期展望的角度把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明确为面向21世纪。强调“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基础、基本教育,尊重个人特点,尊重本国及各国文化和传统,强调国际理解。1985年6月至1987午8月期间,直接为内阁总理大臣负责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先后出台了《关于教育改革》的4次咨询报告。该咨询报告是为响应内阁总理大臣题为“为使教育适应我国社会变化和文化发展而进行的各项改革的基本方针”的指示而提出的。此次报告仍强调个性化的原则,打破封闭性、划一性,要求改革教科书制度,以便以个性化、多样化的教科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增加教育选择机会,建立富有弹性的、分权的教育行政和制度,放宽有关的规章制度,给学生以发展创造力的空间,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强调国际交流与理解,强调信息科学技术的运用。该报告昭示出,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校教育充满现代气息,富有人性,以便日本迈人新的国际化时代。 为了应答内阁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决定,日本课程审议会于同年12月出台了《关于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教育课程标准问题》的咨询报告。该报告指出,这次改善课程的标准是:“从培养独立思考、判断、行动能力、谋求教育的质的飞跃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面向21世纪,培养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重视国民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实个性教育,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培养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坚忍不拔的人。”可见,这次报告,作为70年代初开始的人本主义教育运动的延续,仍强调双基教育,强调人本化、国际化和创造性。 此后,直到1998年,日本又出台了新的课程计划,对课程构成和授课时数作了新的调整,既使课程更实用、灵活、富于弹性,同时又为适应五天工作制及减轻学生负担之需要,平均每周减少了两课时。 二、新《学习指导要纲》的正式实施 2002年,修订后的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新《学习指导要领》结束了为期三年的过渡期,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日本的基础教育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新的《学习指导要领》能否造成学生学习能力下降,尤其是实行每周5天授课制和削减1/3教学内容的新规定,在家长和关心教育的社会各界之间引起了强烈的争议。人们关注和担心的焦点是新《学习指导要领》强调实施“宽松教育”和培养“生存能力”而大幅度削减了教学内容,同时实行每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1.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小学教育目标,不过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具有广泛的影响,大致内容为:①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②增进儿童的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③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④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⑤发展儿童符合民生生活的价值观;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2.小学课程的管理与设置 美国各州的公立中小学课程是由州宪法和州教育法规定,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实施,要求加强课的统一性的主张开始出现,但基于美国长期以来的地方分权化教育管理传统不可能完全建立全国统一课程,中小学课程的决策仍主要在各州及各个学校。现行美国小学通常都开设如下的基本核心科目: (1)语言艺术。(2)社会。(3)数学。(4)科学。(5)体育和保健。(6)音乐和艺术教育。 3.授课时数 美国各州小学每学年的授课天数相差很大,每天的授课时数也不一样。通过对某些学校的统计发现,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在校上课时间逐渐增加。小学的课程编排非常灵活。各节课的时间长短变化较大,有些课长达1 小时,而某些课仅20分钟。美国小学虽然实行5天教学日,但它在一天之中的课节数较多,每天上课的总时间较长。 现行美国小学课程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影响,倡导以学术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课程组织形式来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语言艺术包含了阅读、写作、文学、口语等知识,社会包括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科学课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音乐与艺术、体育和保健也具有较明显的综合课的特点。 (二)中学课程 1.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于美国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最有影响并经常被引用的仍然是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的“七大原则”:①保持身心健康;②掌握学习基本技能;③成为家庭有效成员;④养成就业技能;⑤胜任公民责任;⑥善于运用闲暇时间;⑦具有道德品质。 2.中学课程的结构 美国主要有三类学校,即四年制中学、三三制中学和中间学校,其中三三制中学最为普遍,分为初中和高中,主要围绕教学、指导和服务三方面来进行,主要是教学工作。美国中等教育的教学科目非常庞杂,全国中学阶段学科多达247种,有必修和选修之分。课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性科目,如英语、社会学科、理科、数学、外语、人文学科;另一类为非学术性科目,如卫生、体育、家政、音乐、美术、工艺等。实行学分制,学生须修满16学分方准毕业。 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一)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 为了保证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地位,美国总统和五十个州首脑在1990年2月正式通过了《全美教育目标》的报告,提出了迈向21世纪全美教育的六大目标:“①为所有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②降低中学生辍学率,高中毕业率至少要提高到90%;③学生在中学毕业时,应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各学科方面具备应有的知识和技能;④美国学生在科学、教学方面的成绩成为全球第一;⑤每个成人都将是有文化、精于读、写、算的人,并掌握在全球经济竞争及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⑥所有学校都将成为无吸毒、无暴力的场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纪律得以保障的学习环境。

日本概况论文

关于日本概况的论文 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一本学期的方式有利有弊: 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日本概况的主动性,除了了解到关于日本方面的知识外,而且提高了诸如制作课件,讲课,交流方面的能力。课堂一般比较活跃,大家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同时培养起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问题的好习惯。 弊:由于分组上课的方式,部分同学在自己组没有任务的时候就不去上课,使学生错过了许多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机会。同时这样的方式使许多比较懒的同学整个学期都没有什么具体的收获。 二重点: 客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 在本学期分组上课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不是每节课都只有一个小组上去讲课,而是让所有的小组都积极发言,不只是采用幻灯片的方式,可以只是板书讲课,也可以展示一些图片或是做一些关于自己主题方面的演讲等,每节课不是固定安排几个小组,而是让小组成员主动上台讲课,如果没有小组主动讲的话,就随机抽取几个小组,在这种压力下,小组成员就会积极准备了。 2 对小组进行奖励机制:对每个小组的讲课记录进行登记,期末对小组进行排名,表现好的小组在期末评分中给予成绩上的奖励。对于这一机制在学期开始前就对学生讲解清楚。 增加讲课内容与书本的联系: 虽然说上课不应局限于书本上狭窄的知识面,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处于学习日本知识的初级阶段,如果讲课的知识内容过宽或过深,往往记不住或者是听不太懂或者说是组织不起知识构架,很难建立一个互相联系的知识系统。书本上的内容一般都是关于日本的基础知识,我们应该在前几节课先分组讲解一下书本上的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基本的构架,然后在后几个星期对知识进行扩展。 加强签到机制: 虽然说大学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吸取知识,但是客观上讲我们学校的部分学生的这种意识不是很强。所以我建议加强签到机制。这样我觉得有几个好处:一是让一些比较懒的同学也能够好好上课,学到知识,兴许最后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这门课比较正规和严肃,从而更加用心的看待和对待这门课。 课程重点: 课程重点有很多,以下分类讲讲: 日本の百万人以上の大都市 太平洋側と日本海側の気候の差別 季節風と台風はどんなものですか 日本の主な自然災害は何ですか 富士山の高さ日本最大的平野日本の海岸線の長さ日本で有名な真珠の養殖場はどこにありますか日本の平地は、全国国土のどのぐらいですか等等 日本憲法の特色は何ですか。民主,平和主義,基本的人の保障である 現在の日本の主な党派はどんな党派がありますか: 自由民主党、新進党、民主党、社会民主党、新党さきがけ、共産党。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点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点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点 我们都觉得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灵活,而中国课堂相对死板。真的是这样的吗?下面一起来看看美国中小学教育特点。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点之课堂教学 在美国中小学,每个班级的人数大约是25名左右,而中国学校 的班级人数是多少?大概是美国课堂人数的两倍吧。美国课堂学生少,老师就有可能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互动,课堂教学也就相应地灵活。而在中国,你让一个老师对付50多个学生,如果中国老师想和全班 同学互动,一节课就那么点儿时间,一旦互动起来,估计老师就没 什么时间讲课了。中国学校的课堂设置,决定了中国中小学的教学 只能是填鸭式的,美国学校的灵活教学法,在中国根本就行不通。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点之图书馆 美国中小学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课本,美国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要求学生去图书馆借书找资料。美国学校对教材的大撒把,和形形 色色的美国图书馆有关。 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统计,全美约有各类图书馆12万个,平 均每2500人就有一个图书馆。其中公共图书馆8956个、大学图书 馆3793个、学校图书馆98460个、特别图书馆7616个(包括公司、 医学、宗教、法律、财经等图书馆)、军事图书馆265个、政府图书 馆1006个。 在美国,各类图书馆就是美国学生读不完的教材和百科全书。即使美国老师不用统一的教材,美国学生也可以在图书馆找到答案。 请记住这个数据吧:平均每2500个美国人就有一个图书馆。这个数据,在中国无异于天方夜谭。中国社区图书馆的.不普及,藏书有限

的中小学图书馆又不能为所有的学生提供需要阅读的书籍,这就决 定了中国学校必须要有统一的教材。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点之道德教育 美国孩子的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校外活动来完成。教堂,童子军,女童军,都可以向美国孩子灌输各种优秀的为人品质。即使美国学 校不上政治课,不学白宫文件,美国孩子也会在校外的各种活动中 得到人生的指导。宽容,诚实,有爱心,尊敬并服从父母,这些品 质是教堂的宗教教育中经常讲述的内容。 吃苦耐劳,对人有礼貌,助人为乐,善于和他人合作等等,是童子军和女童军需要习练的本领。美国孩子在这样的校外德育教育中,通过日复一日的熏陶,至少会达到聊胜于无的效果。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点之运动 美国孩子普遍喜欢运动,而中国孩子的课外运动时间却很有限。中美学生之间在运动方面的不同,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一、和美国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相比,中国孩子的作业量大,这就决定了中国孩子在课余时间的主要任务是应付作业,换句话说,中 国孩子没时间搞什么课外运动。 二、再换个角度说,美国孩子爱运动,这和美国社区公园的设置有关。在美国,公园不仅仅是消遣散步和看花弄草的地方,至少在 我们这里吧,一年四季,社区公园都有为孩子们安排的各种课外体 育活动。 比如孩子们可以在社区公园学打网球,学划船,学踢足球。这种社区公园的课外活动,离家近,学费低廉(居民纳税的结果),注册 方便。社区公园的各种体育活动,一年四季都有专门的活动预告和 介绍。在报名前后,课外活动的小册子会及时寄到每个居民的家中,供家长和孩子们选择之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社区公园,并不是美国大城市的专利。在居住的小镇,孩子们就能享受到社区公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作者:徐永祥初礼清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04期 摘要: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等都是其重要内容。日本《学习指导要领》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现状;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4-0034-02 一、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及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就开始设想第三次教育大改革。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从1971年起接受文部省的委托,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以供文部省等决策机构参考。1983年11月,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内容等分委员会的《审议经过报告》,充分关注了初等、中等教育的现状,并从长期展望的角度把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明确为面向21世纪。强调“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基础、基本教育,尊重个人特点,尊重本国及各国文化和传统,强调国际理解。1985年6月至1987年8月期间,直接为内阁总理大臣负责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先后出台了《关于教育改革》的4次咨询报告。该咨询报告是为响应内阁总理大臣题为“为使教育适应我国社会变化和文化发展而进行的各项改革的基本方针”的指示而提出的。此次报告仍强调个性化的原则,打破封闭性、划一性,要求改革教科书制度,以便以个性化、多样化的教科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增加教育选择机会,建立富有弹性的、分权的教育行政和制度,放宽有关的规章制度,给学生以发展创造力的空间,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强调国际交流与理解,强调信息科学技术的运用。该报告昭示出,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校教育充满现代气息,富有人性,以便日本迈入新的国际化时代。 为了应答内阁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决定,日本课程审议会于同年12月出台了《关于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教育课程标准问题》的咨询报告。该报告指出,这次改善课程的标准是:“从培养独立思考、判断、行动能力、谋求教育的质的飞跃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面向21世纪,培养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重视国民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实个性教育,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培养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坚忍不拔的人。”可见,这次报告,作为70年代初开始的人本主义教育运动的延续,仍强调双基教育,强调人本化、国际化和创造性。

走进美国中小学教育

走进美国中小学教育 美国教育概况 概况: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海伦,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布兰诺独立学区。在2013-2014学年,我将进入12年级,是我上大学之前的最后一年高中。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的公共教育系统。 学校类型:在介绍公立学校之前,我想先讲一下美国学校的类型。公立学校在美国最普遍。公立学校受州政府资助,因此要按照国家标准和法规办学。另一类学校是特殊技术学校,它是公立学校系统的一部分。特殊技术学校设立专门的课程去吸引有特定兴趣的学生。例如,我住在的达拉斯地区,有一个为资优学生设立的学校。又如Debakey 高级卫生专业学校,专门吸引对医学感兴趣的学生。 另一种类型的公立学校,叫特许学校。因为它的学生不用交学费,所以它也被认为是公立学校系统的一部分。但比起普通公立学校,特许学校给予更多的灵活性,但是他们并没有从国家得到更多的资金。 除了公立学校,最常见的就是私立学校了。国家不提供给私立学校任何资助。因此学生必须支付自己的学费。私立学校的学生比起公立学校的学生有更多的可利用资源,因此私立学校通常会被看作是更好的入学选择。

最后,家庭课堂也可以替代公共教育。家庭课堂是在特殊情况下,当学生无法参加公立学校时,家长不愿意把他们的孩子放在公立学校,或者是学生边工作边学习,因此需要在家自学。投影图片上的两所学校,上面的是我就读的布兰诺公立高中,小面是得克萨斯州的圣马可私立中学。 公立学校系统: 因为介绍的重点是公立学校,我先简单总结一下美国的公立学校系统。在美国,教育是强制性的,这意味着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上学。因为美国公民必须缴纳税款,一些税钱资助公立学校系统,因此美国的公立教育是免费的。与世界许多国家不同(包括中国),美国的教育体制不是集中制。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美国是联邦政府制。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是由美国教育部负责的。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学校。但是,它负责制定和执行法律,对学校进行调查,收集数据。更重要的是,联邦政府提供教育资金给各个州政府。州政府负责设置这个州每所学校必须遵循的标准和法规。因此,教学标准因州各异。来自联邦政府的资金,由州政府发散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又被称为学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立学区。例如,我入学的学区受布兰诺市的管理,并因此被称为布兰诺独立学区。学区直接管理美国的公立学校的日常运作。举例来说,学区负责设置课程,聘请教师,分配资金,并为每所学校设置各种其他政策。所以,各学区直接控制和管理着遍布美国的公立学校。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是不同的,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校。

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叶欣茹1 一、引 言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其存在和发展,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又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这种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培养高级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趋势,要求智力开发达到全体人民中普及大学教育的水平,不然就不能实现今后21世纪初的现代化生产。”(《新技术革命与教育》)因此,加速高等教育发展步伐,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 我国是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增大。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本文研究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指标选取 选取什么指标,来表征、衡量与比较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的现有发展水平?这是一个貌似简单实则棘手的问题。本来,衡量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有一些常用的现成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状态,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如,每万人口中的大学毕业生数、每万人口中的在校大学生数、高等教育入学率或毛入学率等等。但我们认为,这些指标用来反映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水平时至少存在如下几点不足:(1)每万人口中的大学毕业生数,是一个时点指标,仅在我国10年进行一次的人口普查时予以统计,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是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距今已近6年,难于及时和连续性地反映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新态势。另外从系统的角度考虑,该指标主要反映我国高等教育大系统的“产品”(大学毕业生)在各地区的多年累积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各地区高等教育子系统本身的现有发展水平。(2)每万人口中的在校大学生数,可由各地区每年人口数和高等学校在校生数计算得出。但是,我国各地区高等学校的布局及高等学校招生、分配在较大程度上是由国家统筹调度进行。因此,该指标并不能如实反映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程度。如果在该指标中仅采用各地区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数作分子,又会损失一部分重要信息:国家部、委设在各地区的高校435/1996 高等教育研究1叶欣茹 华中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在职硕士研究生

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虽然受到美国国内不少专家的批评,但其中小学教育仍有自己的特色,以下简要介绍几点。 一、教育很突出 一般的美国教育界人士认为,美国国民教育即爱国教育最成功,这可以说是美国的立国之本。 美国的爱国教育"从娃娃抓起"。幼时,父母和幼儿园的阿姨即教导孩子尊敬国家领导人、国旗甚至警察。开国元勋华盛顿的故事孩子们耳熟能详。一上小学,小学生都要参加唱国歌、升国旗仪式,把右手放在左胸前,宣誓效忠国家。这一仪式严肃认真,再顽皮的孩子也不敢捣乱。到了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这一教育抓得更紧。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从幼儿园开始,教师和家长就注意鼓励孩子"标新立异"。从三年级开始,就有"科技讲座"。有个学校的教师有一次留的作业是"改进你家的一件家庭用具"。孩子们个个独出心裁,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学校。一位上了学校"嘉奖班"的三年级女孩,在回答"为什么喜欢b学"时,她一口气列举了川条理由,诸如学校不仅仅是念书,还有聚会、课题、音乐会,能表达自己创造性的想法等。 三、"小班化" 美国政府的缩小班组规模计划始于1999年教育部拨款法案的一个内容。根据克林顿总统的提议,国会两院的立法中拔出门亿美元,用于帮助地方社区在个后七年中雇佣10万名教师。此举的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小学1-3年级的班级学生人数减少到18入。去年,克林顿总统又向国会提出在这7年的基础上,追加预算投人2亿美元,使2000--2001学年的项目经费达到14亿美元。 四、课程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 美国的高中包括9年级至 12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三至高三)。学生每年需修5门课,语文和数学每年必修。数学可修几何、代数、三角、方程、微积分初步、线性代数和更深一些的微积分等;理科有物理(共3级)、化学(共3级)和生物(2级);历史有美国史、中国史、亚洲史、欧洲史、宗教比较史和哲学流派等;外语有法语、西班牙语、汉语和拉丁语等。 由于各学科的课程之间没有很紧密的衔接,学生选修的课程搭配因人而异,所以高中部没有固定的班级,在一起L课的有不同年级的学生。另外,体育锻炼不算课,但要计成绩。大多数学生每天下午放学后都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或文艺活动,开发自己的能力。 五、文科课程强调重视论文写作 美国很多中学的文科都强调论文写作。一般是老师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选题。学生需要B己到图11馆查资料,在撰写论文的

美国中小学教育模式

美国中小学教育模式 美国中小学教育,属于地方分权,学制各州并不完全一致。美国教育体系分为幼儿园、小学(1~6年级,一般附设Kindergarten)、中学(7~12年级)、专科/大学及硕士以上。其中中学教育更有细分为Middle High School (6~8年级)、Junior High School (7~9年级)、Senior High School (9~12年级,或10~12年级)。 一、幼儿园 幼儿园称为preschool或称pre-K,则是相当于台湾的幼儿园小班和中班,一般都是私立的为主。有半日课程与全日课程之分,课程与学费价格差异极大,以加州L.A.华人较接受的幼儿园为例:全日课程130~180美金/周,家长需自行接送。 二、中小学 早期公立小学收K(相当于幼儿园大班)到六年级学童,初中收七到九年级学生,高中收11-12年级学生,但近来,有越来越多州的学校,小学6年级学生移到初中,9年级则并到高中,有一些小学也延伸到8年级,成为九年一贯的学校。在美国,义务教育是K到12年级。 三、中小学之学年与上课时间 依学校而异,学校可能采学年制--每年八月中或八月底开学,也有学校九月中才开学。来年5月中或至6月底结束。 暑假中,除部分高中为学分未通过的高中生补课外,师生都不必上学。一般一学年上课分3学期,第一学期从9/5到11/29;第二学期从12/1到3/7(含年假12天);第三学期从3/9到6/13(含春假 3/25~3/29)。暑假从六月十四日就开始了。惟学年开学前一周,教师就须回到学校,准备开学各项工作。 上课时间以每30分钟排一节,上午从八点半开始排课,分别排8:30~9:05; 9:10~9:40; 9:45~10:15; 10:20~10:50; 10:55~11:25; 11:30~12:00; 12:00~12:30等七节。下午从一点钟开始,排1:00~1:30; 1:35~2:05; 2:10~2:40; 2:45~3:15等四节。科任课以此时间为准,级任担任的时间,可依照教师的计划做弹性的安排。 学校没有钟声,但每个教室都有时钟,师生都依照每天老师书写在黑板的作息时间和课程计划进行教学和学习。 另外小学至今仍采包班制,一般来说,除音乐、体育是科任之外,其余科目都由班级教师上课。 四、中小学课程 课程之实施: 一般来说,教师会被要求,要注意课程的平衡、弹性、发展性以及是否依照课程进行。 课程的评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展现是否具有下列的能力: 「发现问题、定义和判断问题症结、相关资料之搜集、如何解决问题?做结论」。

中国概况

中国概况 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 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国家地理 地形: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东邻朝鲜,南接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东北接俄罗斯,正北为蒙古,西北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东和东南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文莱等国相望,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全境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占全国面积的2/3。西南部地区是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由青藏高原西北端的帕米尔高原延伸出许多高大的山脉,向东逐渐降低为低山、丘陵,大体上以东西和东北--西南两种走向最普遍。东西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西部,山形高峻、气势雄伟;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分布在东部,山势渐低,风景秀丽。此外还有南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山脉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祁连山、阴山、秦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南岭、台湾山脉等。东西走向的山脉大多是我国地理区域的重要分界线,如昆仑山脉北支和祁连山是青藏高原的北缘,阴山山脉是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之一,秦岭是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南岭是长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喜马拉雅山脉构成了青藏高原的西南边缘。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致可以分为两带: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武陵山、雪峰山等,一般西坡较平缓,东坡陡峻,形成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的边缘,河川流经山地多成峡谷急流,著名的长江三峡就是长江切穿巫山山地形成的;长白山、辽东丘陵、浙闽山地等,不连续地分布在我国东部平原东部,林木葱郁,有许多著名风景区。这两带之间,分布着我国的主要平原。以上山脉的分布构成了中国地形的基本骨架。按高度的明显变化,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可以分为三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势磅礴,高原上山岭宽谷并列,湖泊众多,是最高的一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8米)在青藏高原南缘我国同尼泊尔接界处;青藏高原以北、以东,下降到海拔2000-1000米以下的高原和盆地,主要有地面崎岖的云贵高原、沟谷纵横的黄土高原、起伏平缓的内蒙古高原和山青水秀的四川盆地、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草原宽广的准噶尔盆地等,这是第二级阶梯,新疆吐鲁番盆地最低点在海平面以下155米,是我国陆地上最低的地方;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及云贵高原东缘一线以东,是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和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沿海丘陵,沿海平原多在海拔50米以下,这是第三级阶梯。我国大陆东、南的海面上,岛屿星罗棋布,总计全国共有5000多个岛屿,以台湾岛最大,其次为海南岛。面积在200平方千米以上的还有崇明岛、舟山岛、东海岛、海坛岛、长兴岛。其余大部分是面积在一平方千米以下的小岛,分布极广。我国河流多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黑龙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长江长6397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最长的河流之一;黄河长为5464千米。横断山区的大河向南流,澜沧江属太平洋水系,怒江、雅鲁藏布江属印度水系。新疆西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属北冰洋水系。我国西北部有许多内流河,以新疆塔里木河最长,2137千米,为我国第六大河。古代劳动人民开凿的大运河全长1801千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流域。主要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等。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气候资源 气候:中国国土的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属季风性气候。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因而气候复杂多样,如黑龙江省北部全年无夏,海南岛长夏无冬,淮河流域四季分明,云贵高原南部四季如春,青藏高原西部终年积雪,西北内陆夏热冬冷,日温差大。总的特点是:全国夏季普遍高温,

当代美国中小学教育现状与趋向

内容摘要: ───留美学者谈美国中小学教育及管理讲座札记 94年7月,由北京教育学院干训办公室、教育管理系、北京教育管理研究会主办了留美学者关于美国中小学教育管理的讲座。共邀请了10名留美攻读教育的博士、博士后的学者,对美国中小学教育及管理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其中包括:美国学校管理、美国的课程与教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新趋势、中小学道德教育、教师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教育评估、学校管理中的公共关系、电脑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校长的素质等10个专题。学者中有威斯康星大学的校长助理,明尼苏达州教育厅的官员,弗吉尼亚大学、希普堡大学、印第安那大学的教师,还有全美教育协会的高级研究员等。他们都在美国教育界学习、工作7年到11年,他们带来了不少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同时也分析了美国教育中的利弊,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不少启迪。 ───留美学者谈美国中小学教育及管理讲座札记 94年7月,由北京教育学院干训办公室、教育管理系、北京教育管理研究会主办了留美学者关于美国中小学教育管理的讲座。共邀请了10名留美攻读教育的博士、博士后的学者,对美国中小学教育及管理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其中包括:美国学校管理、美国的课程与教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新趋势、中小学道德教育、教师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教育评估、学校管理中的公共关系、电脑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校长的素质等10个专题。学者中有威斯康星大学的校长助理,明尼苏达州教育厅的官员,弗吉尼亚大学、希普堡大学、印第安那大学的教师,还有全美教育协会的高级研究员等。他们都在美国教育界学习、工作7年到11年,他们带来了不少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同时也分析了美国教育中的利弊,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不少启迪。 一、美国开始加强对基础教育的国家宏观控制 美国的中小学管理,从历史上就形成了由各州管理的体制,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行的体制。只要不背离联邦宪法,联邦政府无权参与各州的教育。州管学区,学区董事会任命校长,校长管理学校,校长有权决定课程设置,教师自己可以选择教材。所以说,美国的中小学五花八门,水平也参差不齐。美国的基础教育,一直面监着危机,学生成绩下降,素质下降,学生中的吸毒、暴力、早孕、辍学率高(美国义务教育是普及高中)等问题,一直是社会、家庭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在加州一所全国闻名的中学,经调查有25%的学生吸过毒或与吸毒有关。 克林顿出任总统后,决心加强联邦对基础教育的宏观控制。首先一个举措是在94年3月31日,通过了一部美国教育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拟定了2000年美国教育所要达到的8个教育目标:1.所有儿童能接受所授课程。不少的学生包括移民都没有接受过学前课程学习,经调查,凡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中,在高中毕业率,升入大学率,独立生活的自主率都高于未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而在犯罪率和接受救济率上正好相反。2.高中毕业生率达

日本概况

日本国家概况 (转自外交部网站,截止2011年10月) 【国名】日本国(Japan)。 【面积】陆地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 【人口】约1亿2771万(2011年4月)。主要民族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语。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占宗教人口的52.3%和42.2%。 【首都】东京(Tokyo)。人口约1319万(截至2011年4月)。 【国家象征】天皇明仁(Akihito),1989年1月即位,年号“平成”。 【重要节日】天皇生日:12月23日(相当于国庆节)。建国纪念日:2月11日(系按阳历推算出的公元前7世纪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元年的元旦)。 【简况】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风。1月平均气温北部-6°C,南部16°C;7月北部17°C,南部28°C。 1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全球有1/10的火山位于日本,1/5的地震发生在日本。1995年发生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新澙县中越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引起世界关注。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电站泄漏事故,被称为“日本战后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战后初期,美军单独占领日本,1947年颁布实施新宪法,由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战后奉行“重经济、轻军备”路线,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西方第二经济大国。80年代中期以来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90年代经济陷入长期低迷,2002年起出现缓慢恢复,复苏时间创战后最长纪录。2008年以来,先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3·11特大地震冲击,目前正处于灾后重建阶段。外交上,日本坚持日美同盟,重视亚洲外交,力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称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任命。 目前民主党和国民新党联合执政。执政党在众议院中拥有稳定多数,但在参议院中席位未过半数。日本国会呈现执政党控制众议院、在野党控制参议院的局面。 【宪法】现行《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5月3日颁布实施。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把利用国家权力发动 2

美国教育体系简介

美国教育体系简介 1 2020年4月19日

美国教育体系简介 美国的教育体系是高度分权的。根据1791年经过的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的有关规定,宪法不授予联邦而又不禁止给州的权力属于各州。联邦政府因而无权确定国家教育制度,教育政策以及教育课程设置等均由各州与地方学区决定。可是由于美国各州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方面所具备的共性,以及美国国家教育评审、鉴定机构的指导作用等,全美各州的教育体制虽有所差别,但总的看是大同小异。 美国的教育基本上可分为初级教育、中等教育、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四个层次。 一、初级教育(Primary School)年龄:约1—11岁 【组成结构】 美国的初等教育包括一至两年的学前幼儿教育,一年的幼儿园,五至八年的小学教育。 托儿所:学龄前儿童没有强制性的托儿所,不过有政府补助方案来资助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因此大部分家庭需要自己支付托儿所的费用。 幼儿园:大部分归为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在美国多数小学实行六年制教育,也有实行四年或八年制教育的小学。四年制或八年制小学一般把小学与初中或高中直接挂通起来。美国小学一般规模较小,每个班级一般不超过20人,每班一名教师,这位教师负责带这个班大部分的主要课程。学生除午餐时间,或是上体育、音乐、美术课可能到体育馆或特别教室上课以外,其余时间留在导师的教室内,没有固定的下课时间,可是在教室里导师能够给学生自由时间,有些教师会以自由时间的拥有或剥夺做为学生行为的奖惩。学校每天都会有至少一次约二十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次数与时间长短,每个学校不一定相同,每位教师必须完成各门课的教学任务和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课程设置】 美国的小学课程极富弹性,既没有界限明确的学科,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课时。各州小学一般开设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以及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 英语:在美国小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美国的小学英语又细分为阅读、文法、写作和会话等,其中阅读为重点。 数学:是小学阶段除英语以外美国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科目。从当前美国学校的实际情况看,美国小学数学普遍缺乏严格训练和要求,在课程编排上均尽量放低要求,整个小学对抽象的代数或较难的数学期念涉足较少,主要还是围绕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做文章。 2 2020年4月19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