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向杨善洲、孔繁森同志学习

向杨善洲、孔繁森同志学习

向杨善洲、孔繁森同志学习
向杨善洲、孔繁森同志学习

县委书记学习郑培民精神的几点体会-心得体会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是郑培民同志为官做人的行为准则,也是他留给我们的一大宝贵财富。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工作、常年与普通群众朝夕相处的县级干部,对此我有很深的感触和体会。我觉得广大领导干部要想真正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人,为民造福、为民解难的贴心人”,就必须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豪气,有春夏秋冬四季之胸襟:

一、对百姓,要有春风化雨之情

春风化雨,方能草长莺飞。广大群众之所以亲切地称郑培民书记为“好朋友”、“好兄长”,就是因为他始终信奉“老百姓比天大”,始终能与百姓打成一片。每位领导干部都应象春风拂绿,春雨润物一样,对百姓知冷知热,至诚至爱,百般呵护。一要真心爱民。“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我们是靠人民养育的,不真心爱民就不配做共产党的官,就愧对人民,也愧对自己的良心。拿我个人来说,出身农家,当过教师,干过通讯员,现在虽然走上领导岗位,但深感自己仍然是人民群众“沧海中的一粟”,所以从内心深处对群众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感情。如果不隔三差五地到基层走走看看,和工人农民聊一聊,总觉得少些什么。凡有群众找我反映问题,我明确要求工作人员不能挡驾,因为我觉得,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群众遇到了难事,想找我们诉诉委屈,那是对我们的信任,哪有仆人躲着主人的道理?当给群众解决了一个难题后,就象去了一块心病一样轻松。二要诚心为民。郑培民同志常说,“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我们只有为民尽心竭力解难事,诚心实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我认为,“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工作中始终做到“五个坚决”:一切装潢门面的形象工程坚决不干;一切哗众取宠的泡沫政绩坚决不要;一切对群众和发展无益的升级达标活动坚决不搞;一切脱离实际,违背民意,靠数字游戏、弄虚作假得来的先进坚决不争;前任政绩后任包袱的事坚决不做。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坚持群众来信必阅,来访必接,那怕是诸如柴米油盐之类的小事我都高度重视,帮助解决。三要倾心富民。“当官不能让民富,不如回家卖红薯”。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如果不能造福一方,就是最大的失职。##是漯河唯一的扶贫开发重点县,前些年又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遭受重创,对此我感到,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居弱能图强,后来能居上。只要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由穷变富,越来越好。正是靠着这些念头,我们卧薪尝胆,实干创新,使##发展一年一个大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干部教师工人工资也大幅增长。我想,一个干部的能力水平有高有低,但只要象郑培民同志那样,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万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就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

二、对事业,要有夏日骄阳之热

热情如夏日之骄阳,事业才能似烈火之旺盛。郑培民同志始终以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满腔热情地投身于他热爱的事业,以至摔倒在山坡地头,病逝在工作岗位上,把生命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们学习他,就应学习这种可贵的敬业奉献精神。一要有颗赤诚之心,愿干事。郑培民同志常说,“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百姓办实事。”人的一生不过几十年,真正为党和人民干事的时间很有限,我们只有胸怀赤诚之心,争分夺秒多干事,多为百姓做好事,才不枉在人世走一遭。在这方面我的信条是,“不求今生今世做多大官,但求每时每地多干点事”、“官无所求,业有所创”、“不求今日明拍手,但求他日暗点头”,既然在其位,就应谋好政、多干事,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二要有颗无畏之心,敢干事。干部患得患失,事业必受损失;干部不敢作事,群众必定受罪。我们领

导干部,都应“争当有为官,莫当无能辈”。前几年由于多种原因,##工业效益大幅下滑,企业“烟囱不冒烟、机器不转圈、工人无法上班”,工业成为全县上下最为关注的难题。当时我们就感到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是一条现实的路子,但改革就会有风险,真改实改必定触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肯定遇到很多棘手问题。对此,如果遇到矛盾绕着走,有了难题不解决,群众还要我们这些干部干什么?我们果断作出了强力推进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决定,先后对二十多家工业企业进行了彻底改制,使其脱胎换骨,生机重现。三要有颗进取之心,干大事。党把为民造福作为全部事业的根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象郑培民同志那样,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职责和最高使命,不遗余力创新业、创大业。多年来,特别是走上县主要领导岗位以来,我时刻提醒自己,人民给了我这么大荣誉,如果若干年后,##还是“山河依旧,面貌未改”,就无颜面见“江东父老”。针对##基础差、底子薄的实际,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抓大事,抓好重点带全局,相继开展了公路建设年、林业生产决战年、项目建设年、城镇化建设年等活动。2001年新修改造各级公路600多公里,比建国以来全县所修公路的总和还要多;2002年以来新栽各类林木1800多万株,林业成了富民兴县的一大产业;2003年招引各类投资项目120多个,投资总额突破14个亿,实现了##招商引资的历史性突破。通过连续多年的努力,##面貌已彻底改观。这些年,我们真是做难很多,但难中有进;吃苦不少,而苦中有乐。[Page]

三、对名利,要有秋水白云之淡

秋高云淡方显天宽地阔。郑培民同志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可谓位高权重,但他始终恪守“情浓钱淡、永葆清白”的为官准则,在拒受“人情”上有一副“铁石心肠”,而在关爱群众上却是满腔热情。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象郑培民同志那样正确对待名利,过好名利关。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顺逆“欣然”。郑培民同志从湘潭平调到湘西,“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即使这样,仍感“三生有幸”,埋头苦干。领导干部选择了为官从政,就等于选择了甘心奉献,就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视名利淡如水,看

事业重如山。我在##工作的10年间,也正是##多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时期,虽然自己作了不少难,吃了不少苦,但看到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感到十分欣慰和高兴。其次要正确对待升迁,进退“坦然”。升迁去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只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光明磊落为人,恪尽职守做事,即使没有提拔重用的机会,也要坦然面对。2001年,我县申报扶贫开发重点县时,就有不少朋友劝我不要申报,因为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主要领导相当一段时间不能提拔,但我觉得,只要能让群众得到实惠,对##的长远发展有利,哪怕一辈子不提拔也值得。虽然自己错过了升迁的机会,但至今我心无芥蒂,无怨无悔。三要正确对待权利,穷达“超然”。豫剧《包青天》里有句话,“不做高官不害怕,不享荣华心不惊”。每个领导干部在权利面前必须多一分原则,少一点侥幸,坚决不能抱有“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利用有限时间尽享富贵的“权期心态”,要事事清清白白,时时干干净净。我在##工作时间较长,其间难免也有许多“老板”、“朋友”想方设法让我“关照”工作等,但都被我婉言谢绝了。我想,每个领导干部只有象郑培民同志那样,始终做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杂念所困”,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成就事业,造福百姓。

四、对自己,要有冬雪寒风之严

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铸成的”。其实特殊材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关键就是经受了风霜雪雨的厉练。每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郑培民同志学习,努力把自已锻造成德才兼备、克已奉公、无私无畏、永不变色的“特殊材料”。一是在学习上要有特别的韧劲。郑培民同志虽身居高位,但始终不忘学习,办公室他的遗物中最多的就是学习笔记和工作日记。每位领导干部都要象郑培民那样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用特别的钻劲、韧劲不断学习,时时充电。这些年,我之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能够驾驭复杂局面,工作

得心应手,与自己平时注重学习提高密不可分。二是在生活上要特别严谨。郑培民同志担任领导职务近20年,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以榜样为镜,我也时常告诫自己,自己从一名乡村教师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已够多了。所以工作生活中我常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律已之心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严格要求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切实做到“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三是在工作上要特别较真。每位领导干部既要有“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谨慎之心,更要有“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务实作风。象很多同志一样,走上领导岗位尤其是担任县主要领导以来,我一直叮咛自己,宁肯不吃不睡,也要把工作抓实抓好。对每项工作都坚持看不准不动手,看准了不松手,干不成不放手,并身先士卒,深入基层一线督查问效促落实。几年来,我跑遍了全县的村村寨寨,几乎没有过过星期天、节假日,全县虽然有科级干部七八百人,村支书三四百人,但大多数我都能知其名、道其情。正是凭着这种克已实干、一抓到底的工作劲头,才保证了全县各项决策的顺利实施,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之一:学习培民同志实践三个代表

发表时间:2003-6-30 8:31:00 阅读次数:2361 所属分类:听海观涛

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之一:学习培民同志实践三个代表

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优秀的共产党员,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常说:“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担任领导职务的近20年里,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习郑培民同志,就是要解决好工作作风问题,要像他那样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把为人民服务多作贡献,多为群众谋利益作为一生的追求,而不把职务的升迁、当官作为人生的惟一目标;要格外珍惜党和人民所给予的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机会,努力为社会多作贡献,为人民多办实事,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事业融进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之中;我们要见贤思齐,对照自身,找出差距,提高党性;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亲民爱民;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清正廉洁;要牢记“两个务必”,践行“三个代表”。

学习郑培民同志,就是要解决好思想感情问题,要像他那样永葆公仆本色,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做到摒弃“官架子”,坚持群众观点,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常办利民之事。坚决克服官僚主义,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切实体现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要把人民拥护的事、赞成的事、高兴的事、满意的事,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使决策真正落脚在人民群众的满意、高兴、赞成上。凡重大决策在出台前,都应当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做决策,以求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在思想上解决好新的历史时期依靠谁、维护谁的利益和向谁负责的问题,把对上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真正统一起来。要像他那样把人生的目标定位于为人民服务,自觉为民尽职,为党分忧,要情系于民,深怀爱民之心,真正把永做人民公仆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学习郑培民同志,就是要解决好精神状态问题,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首先,加强理论学习,真正解决思想入党的问题。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事业和人生的大事,深入、全面、系统地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解决“入党为什么”这个问题,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心,使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的头脑里、凝刻到自己的心目中,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大堤。其次,注重世界观的改造。“见

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为了党的事业,兢兢业业,不辞辛劳,无私奉献,做一个廉洁的好干部。再次,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面貌。要保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斗志旺盛,锐意进取;要超越自我,关心大局,奉献社会,比贡献,不比报酬;比事业,不比职位,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工作上,做一个勤政为民的好公仆。

学习郑培民同志,就是要解决好自我约束问题,要像他那样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谦虚谨慎、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誉所喜,不为失所悲,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刚正不阿。要学他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要做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力求在实践中切实做到:大浪淘沙、警钟长鸣、牢记宗旨、永葆本色。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1995年: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e6388155.html,2009年01月19日16:54 中国经济网子房先生我要评论(0)

孔繁森为藏族孤寡老人治病

1995年,“孔繁森”这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被人们称为“新时期的雷锋”、“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的事迹传遍了城乡各地,走入了百姓心田。那一年,在央视的专题晚会上,被他救助过的藏族失学女童大声痛哭,呼喊着“叔叔,你快回来啊!”此情此景,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孔繁森生前是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他两次赴藏,历时十载,为西藏的稳定、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同当地藏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94年11月,他不幸因公殉职。但他的英雄事迹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奋斗之歌,将永远回荡在西藏人民的脑海里。1995年4月14日,中组部、中宣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泛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此,《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要求广大干部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与此同时,孔繁森同志的事迹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反响,人们纷纷通过各种活动来悼念他、学习他。从某种角度来讲,人们之所以怀念孔繁森,是因为尽管改革开放后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他仍能高扬理想和信念的旗帜,满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恪守与人民患难与共的清贫,淡泊名利,他的一身浩然正气令人敬仰。

应当看到,孔繁森同志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我党优秀干部代表。虽然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但我国还有不少贫困地区,正需要千千万万个孔繁森这样的好干部为人民建功立业。

如今,看看那些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忘记了入党誓言,背离了党的宗旨,置党的事业与人民利益于不顾,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

欺压百姓、当官做老爷的人,与孔繁森同志相比,他们显得多么渺小与卑劣!

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孔繁森”这样的人民公仆、领导楷模。他们正如毛主席所说,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0年来,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提出,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践行,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也必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经济网)

胡锦涛:全党都来学习孔繁森

中广网2009-11-20 17:48

[打印本页] [字号大中小] [关闭]

近来,孔繁森的名字和他的模范事迹传遍了神州大地,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我在西藏工作时,曾与繁森同志有过接触,知道他的一些情况,特别是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满腔热情,对自己严格要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知他不幸以身殉职的消息,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同大家一样,为我们党和人民失去这样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而深感痛惜,更为我们党的队伍中涌现出这样优秀的领导干部而倍感自豪!

孔繁森同志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中成长起来的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他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不忘自己是党的人,一切听从党安排。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他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了西藏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孔繁森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起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风是朴实的,但朴实中映射出夺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是富有的。他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激励着全党同志为崇高的事业而奋斗不息。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孔繁森同志从青年时代,就以雷锋同志为榜样,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入党后,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以后,他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地锤炼自己。孔繁森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集中的一点,就在于他牢固地树立并忠诚地实践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言行一致地正确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什么是人生最崇高的追求和最大的价值这个根本问题。因此,他才能够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始终保持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焕发出一种顽强拚搏的奋斗精神。

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努力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孔繁森同志心里总是牵挂着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为人民而活着,为人民而奋斗,为人民而献身。他认为,“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他对各族群众有着真挚而深厚的感情。他常说,“每当看到藏族的老人,就会想到自己

的父母;每当看到藏族的孩子,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儿女”。他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常常为患病的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孔繁森同志以他光辉、壮丽的一生,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群众的衷心爱戴。

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是共产党人党性的集中体现。孔繁森同志响应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决定,两次进藏工作,舍家离子,告别老母,在雪域高原奋斗了十个春秋。他的家庭并不是没有困难,他第二次进藏前,身体状况也并不好,但当组织上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还是那句话:“ 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孔繁森同志的工作岗位几经变动,都能做到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不论在什么地方工作,都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孔繁森同志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以服从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天职,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

艰苦奋斗,克己奉公,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本色。孔繁森同志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但他始终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服务,从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他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一直过着清贫和节俭的生活。他曾动情地说,“想想灾区那些饿肚子的群众,大鱼大肉咱能吃得下吗?”西藏地区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比较差,阿里地区的条件更为艰苦,但孔繁森同志深深挚爱着这片土地,为了改变阿里地区的落后面貌,实现各族群众的富裕幸福,他不辞辛劳,风餐露宿,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同广大干部群众一道艰苦创业。“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他的诗句,正是他崇高风范的真实写照!

真、善、美在同假、恶、丑的对比中,更显示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孔繁森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当用来对照一下自己。那些淡忘了党的宗旨,淡化了理想信念,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的人;那些不顾大局、不讲党性,不守纪律,追名逐利的人;那些不关心群众冷暖疾苦,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甚至侵害党和人民利益,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的人,面对孔繁森同志的光辉形象,难道不感到汗颜、羞愧,不应当认真地反省、自责吗?!自古以来“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孔繁森同志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党性锻炼,以身作则,防微杜渐,自觉抵御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经受住各种考验,做人民的好公仆。

当前,一个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热潮正在祖国大地兴起。弘扬孔繁森同志的崇高精神,造就千千万万个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干部,是事业的要求,时代的呼呼,人民的期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孔繁森,贵在行动,重在实效。我们相信,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随着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全面推进,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孔繁森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这样,我们的党就会坚不可摧,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本文系作者为《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书所作的序言)

来源:《人民论坛》1995年06期

学习英雄事迹弘扬时代精神

——赴聊城孔繁森纪念馆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

4月26日,我有幸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到聊城市参观学习,拜谒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领略了聊城市近年来的改革建设发展成果。感到受益匪浅,很受教育,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到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我们首先向孔繁森同志塑像深深鞠躬,认真听取了孔繁森

同志的事迹解说,详细地观看了陈列的图片、实物,使我不由得对孔繁森同志肃然起敬。在孔繁森塑像前,我与机关的全体党员面对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读了入党誓言。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是孔繁森同志的真实写照。“我孔繁森今日进藏,既没带来财产,也没带来金钱,却有一颗赤诚的心,一团炙热的情。我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和行动,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每一个藏胞心中,证明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朴实的话语表露了烈士对共产党员的诠释。从“齐鲁赤子”、“汗洒雪域”、“情系高原”,到“廉洁清正”、“深切怀念”、“光耀神州”,我仔细聆听着烈士的事迹,观看着他那些平凡而又朴实的遗物,深深地被孔繁森同志的高尚品格所折服,处处为孔繁森同志的感人事迹而落泪。他那一件件生动感人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的思想受到又一次的净化,灵魂得到了又一次的洗涤。我既为我党有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感到光荣和骄傲,也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鞭策。

原来我也学习过孔繁森同志的事迹,也观看过孔繁森同志的有关录像资料,但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对孔繁森同志的精神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我觉得,向孔繁森同志学习,贵在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自觉地把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作为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经常照一照、量一量,扬长补短,不断进步,经受住各种考验,做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

一是要把学习孔繁森精神落实到坚定信仰上。孔繁森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集中到一点就在于他坚定地树立了共产党员的理想和信念,确定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孔繁森同志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这个根本、学好这个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国家干部的先进性。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以监督为中心,政策上引导企业发展,通过有效监督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为目的,迎难而上,创新监管,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既好又快、更好更快。

二是要把学习孔繁森精神落实到忠诚奉献上。孔繁森同志把忠诚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服从安排,真心为民,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党的事业上,用在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他在出发的车上一口气写下了阿里地区发展急待解决的十二个问题,用口为灾区老人吸痰,用胸膛给西藏老人暖脚,用卖血的钱抚养孤儿,将自己的衣服一次又一次脱给风雪中的藏族群众……听着解说,一句句感人肺腑,一件件震撼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以孔繁森同志为榜样,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忠诚于人民,进一步增强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视事业为生命,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扎实工作,勇于进取,努力在药品安全监管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是要把学习孔繁森精神落实到开拓奋进上。孔繁森同志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都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始终保持开拓奋进的工作作风。无论在聊城,还是在西藏,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开拓,步步创新,步步可圈可点。对照孔繁森,反思自己的思想、作风、纪律,揽镜正衣,见贤思齐。今后,我要进一步开拓奋进,顽强拼搏,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努力工作。

四是要把学习孔繁森精神落实到追求卓越上。孔繁森同志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仅靠任劳任怨、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更重要地是靠追求卓越、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先进为榜样,立足工作实际,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团结机关同志,全身心地投入到药品监管工作中,为我市的医药事业而努力奋斗。

参观孔繁森纪念馆感想

2006-8-10 8:20:21 作者:佚名阅读:次【大中小】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孔繁森同志,缅怀他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孔繁森精神是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是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在新时期的自然延续和时代折射。

孔繁森同志用堂堂男儿血肉之躯,干出了既轰轰烈烈、又平平凡凡的感人事迹,实现了由一个平常人到高尚人,大写的“人”的超越;实现了由一名普通党员到优秀党员,模范党员的超越;实现了由一个普通干部到人民公仆,领导干部楷模的超越。

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时刻表现出爱人和助人的优秀品质。

孔繁森的情感世界向普通人一样富有,既有对母亲的拳拳孝心,也有对妻子的温温爱心,还有对子女的片片慈心,更有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忠心。他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它深知“忠孝两难全”。人伦之爱,家庭之情,应当服从民族之情,祖国之爱。他摆正了家庭与国家,个人与人民的关系。把爱的范围扩展到民族之爱,祖国之爱。为西藏的繁荣,藏胞的幸福忘我工作,直至献出生命。

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做一个模范共产党员,始终体现出一个先锋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孔繁森对党无限忠诚,他总是用“咱是党的人”,“咱是公家人”来告诫和约束自己,他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了他人幸福,自己节衣缩食,挨饿受冻,继承和发扬了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对事业鞠躬尽瘁,不怕苦、不怕累、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气概。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干劲改变着阿里地区的落后面貌。他以身殉职时,留给群众的是振兴阿里经济的十二条建议,留给自己和爱人的只有8块6毛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壮烈誓言。

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做领导干部的楷模,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居官自律,清政廉洁,以权谋公,恪尽职守,是孔繁森同志的工作价值观,他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阿里地委书记……这个称谓不仅是一个职务,一份履历,更是一份责任,一副担子,我身负党的重任,不能顾小家,舍大家,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党的干部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了“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他献出何止是汗水,何止是鲜血。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他具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他淡泊名利,淡泊权势,两次援藏,三赴边疆,在雪域高原奋斗十余年,将党的宗旨镌刻在世界之颠。

孔繁森是高尚的,纯粹的,又是普通的,具体的。他的事迹和精神既感人至深,又真实可学。他是一面旗帜,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他为榜样,对照自己,鞭策自己。孔繁森的形象是丰富的、立体的、真切的,他教[本文来源于文秘家园-www,https://www.wendangku.net/doc/2e6388155.html,,找范文请到文秘家园]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官,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权力。

作为一名政治机关干部,应该经常折射我们思想的不足和差距。从现在学起,从现在做起,扎根军营,热爱军营,奉献军营;进一步强化“事业重于家庭,任务重于生命,使命高于一切”的责任意识,模范践行“三个代表”,努力成为一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跨世纪的政治机关干部。

孔繁森同志走了,孔繁森精神永存!

[庄磊]观看电影《孔繁森》有感

9月2日下午,为了更好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使每个教师、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学习上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火灾实验室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在火灾新楼二楼多媒体会议室观看了电影《孔繁森》。

电影《孔繁森》真实而深刻地表现了孔繁森同志的亲民、爱民、为民的理想信念。他廉洁从政、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电影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孔繁森同志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讴歌了其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忠诚党的事业的崇高品格。一位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真实、崇高的艺术形象跃然呈现。大家都被深深打动了,看到动情之处,我的眼眶不由有点湿润了。

孔繁森同志不是不顾自己的家,不是不思念自己的老母亲、妻子,只是在他胸中装的是阿里地区的一方老百姓。他为曲珍老人捂脚取暖,他为边防战士解决实际困难,他为偏僻小学送上了慰问和温暖??????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风是朴实的,但朴实中映射出夺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是富有的。孔繁森同志工作求真务实、细微如致,真正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阿里地区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不已。孔繁森同志坚持执政为民、当好人民公仆的模范行为,来源于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来源于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来源于加强世界观改造和党性锻炼的高度自觉性。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和奉献之歌。

影片中孔繁森从北京申请回救济款后的一番讲话对我特别有触发:不能一味的要求国家输血,向国家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己造血。这体现了孔繁森同志是一个有着很高执政水平的领导。作为一方父母官,就应该要有发展的思想,就应该搞好当地的经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像他那样恪守为民之责,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干实事求实效。就要做到在平时的学习、科研中刻苦努力,扎实学好本领,要惜时如金而不虚度年华,将来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要积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精神,用孔繁森的精神激励我们做好工作,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永葆先进性品质的共产党员。

这次先进性教育影片观看活动,使实验室全体党员同志不仅在思想上受到教育,而且心灵上得到净化,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学习、科研和工作热情。

孔繁森同志事迹简介

古老而又富饶的鲁西平原,象一位伟大的母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孔繁森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在山东省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他的

父母都是老实忠厚的农民,从他懂事的那天起,在父母那里得到的就是清清白白为人,实实在在做事的教诲。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地步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孔繁森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5年—1979年,孔繁森担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几年间他为发展聊城地区的宣传、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81年,孔繁森第一次调藏工作期满,到莘县任县委副书记,他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求进取,在莘县的干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时,亲属都在农村,母亲已年近八旬,妻子王庆芝体弱多病,三个孩子最大的八岁,最小的只有两岁,生活非常艰难。可是孔繁森想到这是党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不去总得有人去,谁家又没有困难呢?于是,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告别了家乡和亲人,在西藏一干就是三年,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当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依然还是那句老话:“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要走了,他默默地来到老母亲面前,又一次为老人家梳理着那稀疏的白发,然后,贴近母亲的身边,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过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已是风烛残年的老母亲,她抚摸着儿子的头问:“咱不去不行吗?”孔繁森哽咽着说:“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那你就去吧,俺知道公家的事儿误了不行,多带些干粮、衣裳,路上可别喝凉水……”老母亲心疼地认可了,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扑通”跪倒在老母亲的面前,流着眼泪对母亲说:“娘,儿走了,您可要多保重啊!”说完,给老母亲磕了一个头,便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征程。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到任仅四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市八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孔繁森对于分管的卫生和民政工作也同样的投入,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三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阿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而人口仅有六万,地广人稀,这里长年气温零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阿里的情况,孔繁森逐县、逐区、逐乡的跑,实地考察、求计问策,与当地干部一起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孔繁森深深的足迹。在阿里,孔繁森同时兼任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他为阿里的军队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早在1990年,迟浩田将军就诚曾写下“心连心,同命运,共呼吸”的条幅赠予孔繁森。1994年初,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孔繁森迎着暴风雪到受灾最严重的改则县和革吉县指挥救灾,救灾途中,饿了就吃一口风干的牛肉,渴了就抓一把雪塞到嘴里,超负荷的工作和长时间的高山反应,使孔繁森本来就带病的身体更加虚弱。2月27日的凌晨,孔繁森躺在革吉县曲仓乡一座牧民的帐篷里,剧烈的头痛使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感到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天旋地转。有着高原生活经验和医学常识的孔繁森,预感到死神正在朝他逼近……,可是,让他放心不下的是远在山东的老母亲、妻子和儿女,他艰难地支撑着病体,打开手电筒在笔记本上给公务员小梁写下了这样的交待:“小梁,不知为什么我头痛的厉害,怎么也睡不着。人有旦夕祸福,万一我发生不幸,千万不能让我的老母亲、家属和孩子知道,

请你每月以我的名义给家里写一封报平安信……,我在哪里发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这哪里是什么交待啊,这分明是孔繁森提前写好的一份遗书啊!然而,这一夜孔繁森没有倒下,终于挺了过来。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阿里人民终于战胜了这场罕见的雪灾,全地区没有冻死、饿死一个人,而年仅50岁的孔繁森却苍老了许多,黑瘦了许多,他的头发过早的灰白了。为了加速阿里的发展和振兴,1994年11月,孔繁森带领阿里工作组赴新疆塔城考察边贸工作,途中他在4页便笺上拟就了“关于阿里发展的1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谁又会想到这竟成了他留在高原的绝笔。孔繁森在藏工作十年间,深深爱上了西藏人民和那里的山山水水,早在孔繁森生前《大众日报》《聊城日报》《山东画报》《西藏日报》等报刊都多次报道过孔繁森在西藏的感人事迹。孔繁森第一次进藏工作时,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1988年,他第二次赴藏,随身的物品里就多了一个小药箱,每次下乡时,他都用自己的钱购置药品装满小药箱,工作结束后,他的身边总围着一群等候看病的农牧民,他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孔繁森在拉萨市任副市长时,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过48所,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每见到这些孤寡老人,就像见到我远在家乡的老母亲,照顾好这些老人,也就是为我的老母亲尽孝了”。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领养了三个失去亲人和家园的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贡桑。一个人孤身在外,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晚上工作了一天的孔繁森回到家里,先要给孩子们做好可口的饭菜,然后再教他们读书识字。节假日,只要空闲,他总是同孩子们一起娱乐,上街给他们购买衣物和书籍。收养孤儿后,孔繁森在生活上更加拮据,1993年的一天,他悄悄地来到西藏军分区总医院血库,要求献血,其实他是为了孩子们来卖血,就这样孔繁森三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鲜血蕴含了孔繁森对这三个藏族孤儿深深的爱啊。孔繁森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却从不利用职权搞特殊,谋取个人私利。1986年孔繁森担任聊城行署办公室副主任,用车本来很方便,可元宵佳节,他却借来地板车推着年迈的老母亲上街观灯赏景。1991年已是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新盖的专员住房本来有他的一套,他却让给了其他住房困难的同志,自己仍然住在简陋的房舍里。在西藏孔繁森吸烟只吸几毛钱的低档烟,一次孔繁森到阿里党校讲课,党校的同志在桌子上放了两和红塔山香烟,孔繁森却批评道:在阿里一斤羊毛四块八毛钱,一盒红塔山却二十元钱,吸一盒红塔山,四五斤羊毛就烧掉了!孔繁森殉职以后,在他的遗物中还有数千元的各种发票,这些发票在他任职期间完全可以签字报销,然而他却严格地把握了公与私的界限,其中有一张5元钱的用车发票,就是孔繁森在担任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期间,因私事用车按每公里1元钱,交纳的用车费。1994年7月,孔繁森带领阿里的同志到北京跑项目,一连数日,他和同志们都在街头的小摊上吃面条,随行的同志觉得一个地委书记吃小摊不雅观,可孔繁森却郑重的说:“咱阿里太穷,想想咱们那里还不富裕的群众,大鱼大肉咱能吃的下吗?” 孔繁森一生生活极为简朴,几十年来,无论是当工人、当部长、当书记,身上的内衣大都是带补丁的,他身边还常备着一个针线包,衣服破了就自己缝补……。孔繁森同志遇难后,阿里地委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除了一个袖珍收音机外,再就是几件简单的换洗衣服,还有仅剩下的8块6毛钱。谁会相信,这竟是一个地委书记的全部家当。1994年11月29日,一场车祸无情的夺去了孔繁森宝贵的生命。12月10日在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他的骨灰分别被安放在他所工作过的西藏高原和他的家乡山东聊城。12月14日,在山东聊城,两千多名干部群众,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四面八方来到革命烈士陵园,为孔繁森同志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场的干部群众面对着孔繁森同志的遗像和骨灰,都禁不住失声痛哭。当孔繁森的儿子孔杰怀抱着父亲的骨灰送往灵堂时,来自他老家五里墩村的父老乡亲们都纷纷跪倒在地,连声哭喊着“繁森” 的名字泣不成声。12月15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隆

重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遗像前花圈似海、哈达如云、哭声如潮。孔繁森当年在西藏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曲印和贡桑,怀抱着爷爷的骨灰和遗像,为他们敬爱的孔爷爷送葬。噩耗传到阿里地委所在地狮泉河镇,人们纷纷朝着孔繁森殉职的方向哭泣默哀,12月5日,阿里地委隆重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追悼仪式,这个不足五千人的边疆小镇赶来参加追悼仪式的竟有两千多人。那一天,一幅挽联十分醒目,上面写着“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充分表达了阿里人民对孔繁森同志的深切缅怀。孔繁森同志殉职后,中央领导、山东省的领导以及西藏自治区的领导都专程赶到聊城看望孔繁森同志的亲属。1997年4月10日,新任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由江西南昌抵达聊城,参观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并郑重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全心全意为齐鲁人民服务”。孔繁森殉职以后,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分别为他题了词。胡锦涛同志撰写了署名文章,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向孔繁森同志学习。1995年4月29日,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鎔基、刘华清、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亲切接见了孔繁森同志的爱人王庆芝及其子女以及孔繁森事迹报告团的全体成员。1995年9月10日,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正式开馆,乔石委员长作为首批观众参观了纪念馆。1998年4月28日,1999年5月26日,中组部、中宣部分别在北京召开学习孔繁森座谈会,聊城地委书记张敬涛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孔繁森同志的事迹催人泪下、激人奋进,在孔繁森同志事迹报告会上,当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次仁卓嘎,把孔繁森还没来的及领取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的奖章,转交给他的爱人王庆芝时,台上、台下都泣不成声。孔繁森同志事迹展览在全国巡回展出,历时近两年,观众近千万,展览所到之处,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在他们心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国掀起了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热潮。1995年7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批准在聊城建立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建成,为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想教育基地。

把学习孔繁森与“三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孔繁森同志是领导干部的楷模,也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典范。聊城是孔繁森同志的家乡,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不懈地用孔繁森精神促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以孔繁森为榜样,自觉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特别是在最近开展的“三讲”教育中,我们把学习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作为重要内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讲学习,提高思想理论素质

江泽民同志说,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自觉地、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孔繁森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孔繁森所以成长为领导干部楷模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市委提出,学习孔繁森,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第一位的就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市委常委一班人带头学习,率先垂范,除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外,1995年以来,每年都拿出一个月的时间举办理论读书会。为加强对理论学习的辅导,几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上级领导、专家学者作了100多场次报告。今年4月市级领导班子“三讲”教育开始后,我们在思想发动、学习提高阶段,围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个专题,采取集中辅导、集中自学、集中讨论的形式进行。尽管每个专题安排了一周多的时间,大家仍感到时间不够用,在晚上集体学习后,经常再加班自学到深夜,每个人都写出了几万字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从集中讨论交流体会的情况看,大家都能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把问题摆出来,无论对工作进行理论思考,还是对自己的思想剖析

都比较深刻,都是前几年所没有的,达到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搞好第一阶段的四条要求。进入自我剖析阶段之后,我们以孔繁森为榜样,进行了“五对照、五查摆”,即对照孔繁森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查摆自己在理想信念、党性觉悟方面存在的差距;对照孔繁森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查摆自己在宗旨观念方面存在的差距;对照孔繁森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查摆自己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差距;对照孔繁森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查摆自己在事业心、责任感方面存在的差距;对照孔繁森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查摆自己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差距。大家自觉地以孔繁森同志为尺子、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看得更准了,思想剖析更深刻了,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更严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更加明确了。

世界观问题是个根本的问题。孔繁森同志之所以能够两离桑梓,十年雪域,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关键是他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们认为领导干部讲学习最根本的就是要搞好世界观的改造。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学习孔繁森,着重在世界观改造上下功夫。我们举办了十几次以“学楷模、见行动”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邀请吴天祥、吴金印等英模人物作了报告。从1997年开始,我们连续两年在市县两级机关开展了集中教育活动,对干部着重进行理想、信念、宗旨、艰苦奋斗和廉洁勤政的教育,引导机关干部查找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孔繁森和其他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认真进行自我反思和剖析,着重在世界观深处查找根源。

二、讲政治,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统一

讲政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品格。孔繁森同志有句名言,“我是党的干部,党叫干啥就干啥”,并以一生的实践把领导干部讲政治的优秀品德推向了崭新的境界。四年来,市委从自身做起,并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高扬讲政治的旗帜,一方面要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方面要彻底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始终保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领导干部讲政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像孔繁森同志那样,更好地负起对人民的责任,捧出一颗爱民之心,拿出更多的爱民之举,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心中,全心全意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围绕爱民、利民、富民、安民,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为了解决好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去年3月份,我们组织力量对8个县市120个乡镇的农民负担情况进行了调查,制定了减轻农民负担的专门意见,对13个加重农民负担的乡镇进行了通报批评,并对其中4个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给予纪律处分并通报全市。去年以来,我们加大基层组织建设的力度,集中抓了党支部建设和农村制度建设,组织群众对农村干部普遍进行了一次民主评议,对群众意见大的400多个村的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由于狠抓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干部的思想作风转变很大,存在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三、讲正气,塑造领导干部良好形象

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从内心里对孔繁森充满爱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敬仰他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以自己的汗水和生命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几年来,我们始终把从严治党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条主线。“从严治党塑造人民公仆形象”就是我们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为了搞好廉政建设,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两点:一是抓教育,抓制度。聊城经济还不富裕,特别是对孔繁森同志清正廉洁的作风,全市干部群众无不知晓,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拿我们与孔繁森作比较,都在以孔繁森为样子,来对照我们,要求我们。因而,在廉政建设方面,市委坚持从自身做起,作出了《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要求“一班人”,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不为金钱、物欲所动。同时,教育干部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保持清正廉洁,克服官僚主义,不能以权谋私,并勇于同损害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真实情况,力戒飘浮,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狠抓落实,力戒空谈,形成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二是抓监督,抓查处。市委领导成员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虚心听取干部群众的批评和建议。每年年终,我们都让基层单位对市委领导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将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在市级领导班子“三讲”教育中,我们特别重视听取群众意见,坚持把自我剖析、自查自纠与民主评议、听取群众意见结合起来。市五大班子成员利用一周的时间,深入到企业、乡村,与基层干部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座谈;市委还向基层和群众印发了3000多份《征求意见表》,对收集到的意见,组织专人汇总梳理之后,向领导班子及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反馈,根据民主评议的意见,领导干部对个人的思想剖析材料进一步修改充实,在民主生活会上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下级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我们敢抓敢管,从多方面加大了监督查处力度。例如,对有些执法行政部门滥用手中权力,制造“三乱”,侵害基层和群众利益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意见》,废止了79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一方面在市县两级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窗口单位开展了“双评”活动,即评选“十佳行业”、“十佳公仆”和三个最差服务单位,对“十佳行业”和“十佳公仆”进行表彰学习,对最差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和通报批评。对不正之风,我们敢抓敢管;对大案要案,我们坚决查处。去年,收缴、封存、处理移动电话3000多部,公费住宅电话6705部,查处违控、违规小汽车300辆。全市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718件,处分违纪人员683名,其中涉及县处级干部的案件5起,4名县处级干部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在学习孔繁森精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方面,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中央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按照“三讲”教育的总体安排,继续以整风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搞好“三讲”教育各个阶段的工作,坚持边整边改,使问题得到真正解决。把学习孔繁森与“三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三讲”教育,使孔繁森精神在孔繁森的家乡更加发扬光大。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聊城市委书记)

孔繁森精神形成的条件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柴腾虎

孔繁森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五年了,但是回想起和他一道并肩工作过的岁月,件件往事依然历历在目,他那尊老爱幼、抚孤恤贫的美德,忘我工作、任劳任怨的精神,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格,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情操都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记忆。多少年来,我时常在想,孔繁森精神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在当今社会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施政观在拜金主义冲击下发生严重扭曲的今天,孔繁森精神的现实意义何在?

本文想就上述两个问题做一粗浅探讨与分析。

一、孔繁森精神形成的条件分析

15年来,关于孔繁森精神形成的条件,已有许多文章做过分析研究,我觉得其观点都是正确的,只是很少有能够全面分析孔繁森精神形成原因的报告或文章。笔者认为:孔繁森精神的形成必须从孔繁森本人生活、工作的客观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和他不断地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两个方面来分析。

孔繁森精神形成的客观条件:

第一,孔繁森生长在礼仪之邦,系中国孔氏大家族第74代后裔,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身上得到了延续与充分体现。尤其是敬老爱幼、抚孤恤贫的崇高品行更为突出。有这样一件事,对我来说可以说是刻骨铭心。1993年除夕之夜,孔繁森在慰问完各族干部,回到宿舍已经深夜了。他一个人走到院子当中,面向东方跪倒在地,泪流满面,为亲人、为老母亲祝福。就在这个除夕之夜,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忆昔去年节,举杯齐度年

今日来边关,独弹心中弦。

但见一抔土,思乡伤心肝

伤心复伤心,不忍珠泪弹。

孔繁森是聊城远近闻名的“大孝子”,正是敬老爱幼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才使他到西藏后把这种美德发扬到了极致。在西藏,孔繁森经常教育别人:“对父母不孝顺的人不能打交道。”我记得,孔繁森在阿里最爱唱的歌是:“说句心里话……”每当他唱到“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时,声音就变了,歌声如泣如诉,唱者,听者无不泪如涌泉。

孔繁森到西藏后,下乡常去的地方是敬老院,他把对老母亲孝心,全部尽到了西藏老人的身上。他常讲:“西藏的老人就是我的老人,西藏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他更用自己的行动对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

他收养孤儿、救助病儿、抚养老人在西藏传为佳话。在2009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中,我还专门向观众介绍了与孔繁森书记一同下乡去看望藏族老人的情况。其实,孔繁森在西藏在这一方面有讲不完的故事。正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博爱情怀为孔繁森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奠定了基础,使他能够真诚地热爱西藏人民,真诚地热爱他为之奉献了热血和生命的西藏这块热土。

第二,山东人为人诚实,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同样在他身上完全表现出来。

山东人为人诚实,吃苦耐劳的一面,人人皆知。在孔繁森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孔繁森最感人的事迹恐怕要数他两次援藏了,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在高级干部中更是绝无仅有。其实,孔繁森援藏要比别人付出的多得多:老母年仅九旬,妻子常年有病,孩子都未长大成家,他自己

有严重的痔疮和失眠等疾病,两次援藏,每次组织上找他谈话,他都痛快答应。1992年底,西藏自治区党委任命他担任阿里地委书记。此时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的期限已满。自治区领导找他谈话征求意

见,他还是那句话:“我服从组织决定。”在西藏,许多年轻干部提起阿里都望而却步,但年近50的孔繁森却义无反顾地走马上任了。这里除了坚强的组织观念外,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也是一个重要作用。

第三、孔繁森青年时期在人民军队“大熔炉”造就了他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人民解放军是座“大熔炉”,在这座“大熔炉”里,孔繁森努力要把自己锻造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特别是学习雷锋活动的开展,更使他有了奋斗目标。他常常把自己的零花钱资助给

家里有困难的战友,他常常帮助别人干内务。古道热肠、助人为乐成了孔繁森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他把这一特征体现到了他一生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孔繁森逝世以后,许多人自发参加了骨灰安放仪式,有的人是从几千里之外赶到的,这里边,就有许多是30年前曾经得到过孔繁森帮助过的人。

第四、孔繁森从事工作后,基本上都在党政机关工作,使他能够更多地接受党的教育。

孔繁森除了能够认真学习,坚持写心得笔记,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外,他身上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不管职务有何变化,工作有何调整,他都没有中断过与一些老首长、老领导的联系,经常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以取得更多的教诲和指导。

第五,西藏阿里艰苦环境的磨练,使孔繁森进一步陶冶了情操,坚定了意志。

一般来说,在艰苦条件下人们互相之间的依赖性更大,特别是在阿里地区及其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尤为如此。在阿里,有的单身职工常年靠“打游击”蹭饭,即使常年累月一分钱不出,别人也毫无反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无情的大自然挤近了。在阿里,孔繁森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藏族离不开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也离不开藏族。孔繁森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艰苦的自然条件使他更懂得团结互助的重要,因而,在班子团结、干部团结和民族团结问题上,孔繁森堪为楷模。

第六,孔繁森经常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藏族人民对他的深情厚谊又进一步激励他知难而进、献身高原。

孔繁森两度援藏,春秋十载,心中装着党,装着人民,阿里地区的7个县,30 个区他全部到过,106个乡他去了98个,好多区、乡他都去了好几次,总行程达8万公里。他访贫问苦,经常倾囊相助;他宁愿自己受冻,也要脱下仅有的毛棉衣裤,救助贫户御寒。平时,

如果机关工作忙,有几天下不去,他就开始惦记一些病人和贫困户。越是这样,他就越往下面走。

孔繁森曾在1990年12月30日写过一篇“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的日记:“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下去干什么?1.了解群众疾苦;2.帮助解决实际问题;3.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做到这三条,我们的工作就扎实,就会有成效。” 他还在另一篇日记中写道:“近几年来,群众生活虽然有明显改善,但破房烂衣、缺粮少油者仍时有所见。尽管如此,群众言语之间仍感满足,对党和政府有说不尽的感激之情。

看看群众的生活,听听群众的话语,我自辗转反侧,虽是深夜,也难以入睡,心情沉重。中央三令五申,天天讲勤政为民。我们所做的,离中央的要求差之甚远,需要不断努力,千万不能满足于现状。…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古人言之有理,我等既为…父母官?,不为民解忧,何以言公仆!从孔繁森日记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的为什么一直喜欢下乡的原因所在。

或许有人说,孔繁森每天就干那些老百姓头疼脑热的小事,其实孔繁森所做的一切,看似小事、小情、小景,却实在蕴涵着大事、大情、大景,澎湃着党心民情,充沛着人民公仆的磅礴大气,轰鸣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黄钟大吕之音。他就是这样“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履行着一个共产党援藏干部的历史使命。

泰山不让寸土,所以成其高:大海不弃涓滴,所以究其深。孔繁森同志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最终把鲜血和生命献给了西藏,更把不朽的精神留给了西藏,把所铸造的民族团结丰碑,矗立在高原之巅和中华大地,给全党、全民以震撼心灵的教育。以上六点,是孔繁森精神形成的客观条件。客观环境是外因条件,不是决定因素,但是我觉得,上述六点对孔繁森精神的形成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很少有人能像孔繁森那样,

把以上六条都集中于一身。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

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但是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研究孔繁森精神形成的内因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近几年研究孔繁森精神形成的条件时,往往忽略了外因条件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从内因作用方面来做分析,比如孔繁森好学善问,勤于思考。长期的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使孔繁森的思想境界一步步得到升华。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再比如孔繁森十分重视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注重人生修养,逐步形成了以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崇高精神。这些无

疑都是正确的,鉴于这方面的论述较多,这里不再赘述。但是笔者认为:就外部环境来说,或许还有人也像孔繁森一样,比如甚至有的人在西藏待得时间更长;就主观世界改造来说,或许有的人比孔繁森做的更好,但为什么孔繁森能成为“人民公仆”和“干部楷模”这样一个特殊的人?孔繁森精神为什么能被国人称颂,这正是因为,孔繁森精神的形成是特殊的内因条件和特殊的外因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孔繁森精神的现实意义何在?

在我们党和干部的队伍中,曾经涌现出张思德、雷锋、焦裕禄、任长霞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不愧是实践党的宗旨、弘扬理想人格的光荣典范。

但是笔者认为,没有任何人能像孔繁森一样,具有领导干部的楷模、人民的好公仆、民族团结的典范、艰苦奋斗的标兵、清正廉洁的榜样等等这样一个“复合型”的先进典型的元素。他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典型,孔繁森精神的先进性、广泛性和持续性是很少有人能比较的。那么,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孔繁森精神的现实意义何在?

十五年了,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但是孔繁森精神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显得更加重要。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孔繁森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把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最高追求,忠实地、彻底地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孔繁森有一句名言:“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更熟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他甘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的情怀,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价值取向,永远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起一面晶莹闪亮的人生之镜。现在,我们的大多数党员干部,都会把党的宗旨背的烂熟,但是很少有人像孔繁森这样做得完美,甚至有一部分所谓“人民公仆”令人民失望和厌恶。近年出现的许多腐败分子,其实是十足的欺压民众、鱼肉百姓的“南霸天”和“寄生虫”。一些地方之所以发生群众闹事事件,就是这些地方的一部分领导干部把自己放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当成了人民的老爷。“公仆情怀”是当今我们干部队伍中最需要而又最缺少的东西,弘扬孔繁森精神,最能弥补这一缺失。

第二、当今社会,最需要发扬孔繁森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中国社会6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每一位炎黄子孙,特别是养尊处优的青少年一代,更加需要孔繁森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别是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的形势下,孔繁森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加值得学习和发

扬。

第三、清正廉洁是对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却是当今干部队伍中最缺失的方面,孔繁森就是一面镜子。

孔繁森逝世后,我为他写下了“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的挽联,这对孔繁森来说是恰如其分的评价。而当今社会中,许多人以追求刺激,贪图享受为目标,唯利是图、利欲熏心,把人民赋予的权利当做了摇钱树或聚宝盆,完全丧失了对腐朽思想的警惕性和免疫力,许多人滑入了犯罪深渊。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像孔繁森那样,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真诚地追求和实践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党的事业才会勇往直前。

孔繁森妻子王庆芝:深深的怀念

中广网2009-11-20 17:25

[打印本页] [字号大中小] [关闭]

繁森1979年进藏,开始我实在不同意。上有78岁的老母,73岁的父亲,下有三个孩子,最大的才8岁;农村那时靠工分吃饭,一家6口人,劳力就我一个,还要照顾老人,困难实在太大。繁森和我的想法不一样。他说,作为一个党员,要随时听从组织安排,个人有困难,想办法克服。在这个问题上,繁森很坚决。在他的说服下,我终于同意他进藏。

在家中,老人老,孩子小,繁森不在家,困难可想而知。我举几个小例子:有一天,刨地瓜,离家三里多地,孩子只能舍在家里,下午小杰掉进了放地瓜的窖里,窖口小,窖又深,孩子才5岁多,根本爬不上来,一直在里面哭着睡着了,后来被邻居发现才抱上来。我回家后已到晚上九点多,再加上羊猪还等着我喂,委屈得我抱着孩子就哭了一场。当时想,还真不如找个农村的对象。特别是队里分东西时,就我一个人从地里往家拉,连个帮手也没有。记得是阴历十月二十八,天已很冷,去河东拔棉柴。队里分开拔,6口人的棉柴就我一人拔。去时,得过一个小河,家中有男人的能抢上船(那里还没有桥),我没法,就只有趟水过去,冻得真是双腿麻木,上岸后用干土搓一搓;回来时还要拉着棉柴绕行六里多地,这样一直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到家里。那时受的委屈,作的难,现在回想起来,都要掉泪!

1988年进藏,8月份组织就跟他谈了话。繁森觉得对不住我,没敢告诉我。这时他正好要去北京给公家办事,为了补这份情,就想把我和两个孩子一块带到北京玩一玩,说你和孩子都没去过北京,就去看看吧。到北京后,无论是去长城还是十三陵,局里的车他一概不叫用,我们全是乘的公共汽车。大约是9月二十几吧,他跟我谈,说又要进藏,当时我都惊呆了!我说,你已经四十多岁了,咱娘也已经87岁了,你是一个孝顺儿子,万一娘不好咋办?再加上三个孩子,有该工作的,有该上学的,正是难管的时候……当时我就哭了。回想他上次进藏以后家里的困难,我一直不同意叫他去。他就一直解释,说这次进藏要的是有援藏经验的,一个党员听从组织安排,要顾全大局。最后,我也心疼他,只好说既然你决心已下,我就支持你去吧,家中的事你就放心,把娘接来,我照顾。10月17日他临走时,我大哭一场。他到拉萨后马上打来电话,说那里很好,叫我不要挂念。到这个时候,我只怕他困难,告诉他,家里什么事也不用你管,就安心工作吧。

到了1989年夏天,我实在不放心,7月份我和二女儿孔玲就去了拉萨看一看他。到达拉萨后我才知道环境的严酷,头发涨,浑身没劲,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星期还起不来。那个月二十多号,他带我和玲玲到下面县里。去的时候带了两个西瓜和一些吃的,还带了一双棉鞋。先去看了一个敬老院,把东西都给了老人们。看着他们大口大口吃东西的样子,我很难受,繁森更是难受。他的脾性我清楚,他最见不得别人受罪吃苦,有时看到有的老百姓

没饭吃、没衣穿,他伤心得都哭。老人们和他也真有感情,三个老人抓着我们的手,亲得不得了,最后还在一起照了一张像。继续向南,又看学校,老师和学生对我们都很亲。用酥油和炒面做的糌粑,我看到都是用手抓,吃不下去,可繁森吃得很香。又到一个学校,没有桌子,孩子们都坐在地上学习,看到孩子们这么苦,我很难受。8月份,去参加赛马会,吃煮羊肉,不太熟,我吃不下去,繁森他就能吃。他告诉我:我什么都能吃,要不然就会饿死在这里。听了这话,我心里真像针扎一样。去墨竹工卡看学校时,繁森看到学生穿的很破烂,就给孩子们掏钱,有的5元,有的3元、10元。类似这样的具体事,说也说不完。

10月份我回来后,他出了一次车祸。消息是拉萨的一个老乡给我打电话说的,当时吓得我直哭。直到他亲自给家来电话,我才放下心来。12月份繁森去上海治疗,从上海回到家时,眼睛还是青的,看东西是重影。过了春节,组织上让他去省医院住了院。3月份我因肝功不好也犯了病,去看他时,连楼都上不去,实在没办法,我也住进了医院。一家5口人,两个大人都住进了医院,实在难为了三个孩子。当时这个家真是难,繁森他有伤,但还要经常来照顾我,给我做一点好吃的送来,没办法,我们只有互相照顾,互相安慰。4月份的一天,他给我送来了鱼,说要走了,要去西藏开会,票已订好。我一听就呆了,家庭处于这样的境地,他也还没有恢复健康,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在这个时候突然又要走!但没办法……我知道,只要有工作等着他去干,就是拦也拦不住。他走了,我一直在医院住到5月份才出院。

说实话,这几年繁森总觉得欠我的情,所以他就时时找机会来弥补。1991年9月份,他回内地,到唐山开城运会,11月份又要去常州开会。去常州的时候,他非要带上我不可,说让我去转一转、玩一玩,心情好了,病情就会好转。1992年3月,他又要回西藏了,这时我感觉到身体一天不如一天。16号到邯郸送走他,那天我只吃了四个水饺。晚上回到家后,大约12点病就犯了,开始大口吐血,约有半痰盂,我不愿意麻烦别人,谁也没告诉,就又睡了。1点左右又难受,又吐了一次血,这次也有半痰盂,吓得三个孩子直哭。小杰赶快打电话喊来司机小乔和郝医生。医生一看就说:嫂子快走!再不走就不行了!到了荣军医院又吐了一次,后来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输上液后,我清醒了一会儿,也知道病情严重,就对孩子们说,我觉得可能不行了,不知道还能见到你们的爸爸吗?这时的繁森刚到成都,还没来得及进藏,组织上看我病情太重,就用电话把他在成都截下了。18号我动大手术,把脾切除。19号早晨繁森到聊城,那时我还不清醒,繁森守在病床前,边看边哭,令旁边的人都凄然泪下。等我清醒后,就对他说:“繁森,如果我死了,那才冤呢,跟着你也没享福”。他说:“正因为你冤,阎王爷才不收你”。出院半月后,当我还只能扶着墙走路的时候,他就又回西藏了。现在回想起来,我可以自豪地说,繁森他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他真正做到了为党的事业而于家不顾。

繁森调阿里后,我还是不放心,想再去看他一次。1993年6月18日我到拉萨时,他还在阿里。当时我身体仍很虚弱,住在二楼连点水都提不上去。时隔一个多月,我再次过了病危险关之后,他才从阿里返回拉萨。7月15日,我感冒发烧,女儿玲玲就去喊军区的王连贵主任,把我送到了医院。晚上10点多,跟上次犯病一样,又吐了血。给我看病的李主任检查时,一看刀口,吓得马上给繁森打电话,让他马上回拉萨。繁森却在电话里对李主任说,现在自治区工作组正在阿里考察,我是一把手,不能扔下就走,我爱人的病,就托付给你了。在大夫们的精心治疗下,我又一次保住了性命。这事过后十几天,繁森才回拉萨。我们一见,当然免不了互相掉泪。我说,一看你脸这么黑,头发乍散着,真叫人心痛,你怎么这么死心眼,别人哪像你。他却说:咱不能跟别人比,我是党员,拿着国家的工资,要对得起党。我对不起你,也对不起孩子。要是没有你的支持,我不能安心。我的成绩有你的一多半……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后悔,我两次病危都没能把他留在身边,没能让他回内地,如果……

记得我出院后,老乡们开玩笑说:你看孔书记来了,你病就好了吧。确实,繁森是我的精神支柱,有他在身边,我的病会轻许多。不料他这时却突然说:你出院,我又要住院了。当时他直肠纤维瘤很厉害,有时两个裤头都让血湿透了。我怕西藏条件不好,不想让他在那里做手术,但他还是在5天后去住院了,刚住两天,因日喀则开会,又急忙出院,手术也没做成。让他回山东治病,他就是不回来。繁森他太累了,一天到晚那么多的人要找他,那么多的事要等着他去办。

1993年春节,繁森是在阿里过的。老母亲初一早晨就哭,说“繁森糊涂了,不要娘了”……哭得一家人都没吃下年饭去。大哥也说,繁森这么孝顺,为啥也不回来陪咱娘过年。我就对大哥说,他太忙了,明年春节能回来过。

老母亲5月份病危,十多天一点东西没吃,眼看不行,后事全准备好了。我怕繁森见不上老娘最后一面,赶紧打电话让他回来。可是他,在这节骨眼儿上,还是那句“有事,回不来!”幸亏北京要开西藏工作座谈会,要他参加,他才回到内地。

大孩子要结婚,觉得一辈子的大事,想叫他回来参加婚礼,我也觉得他应该参加。孩子6月份就提出来了,可他就是不同意,说还要去北京跑资金,跑项目。那次去北京,他一跑就是26天,8月26日又返回西藏。孩子的愿望没能实现,难过得直掉泪。小女儿玲玲再过几天就放暑假,想跟他一块走,结果,西藏有急事,他提前走了,孩子也没去成。记得一家人去机场送他,繁森看到玲玲不高兴,就告诉她,10月份我去重庆看你。小女儿更加委屈,说谁家的爸爸像你一样,一次也不去看看我。结果,他一直到去世也没能去看一看玲玲。

1994年8月底到阿里后,很长时间没来电话,后来说很想孩子,想让小杰到阿里去一趟。据同孔杰一块去阿里的好朋友李强说,一到阿里孔书记就领着他俩一块到县里乡里转,那里的情况实在艰苦,一般人受不了;临走时,孔书记对他说:你做一做小杰的工作,让他回家后不要说我在这里这么苦,这么受罪,以免家人担心。

繁森到新疆后,给我来了几次电话,告诉我一定回家过春节。我盼啊盼,结果,等到的是什么?!这6年多时间里盼到的是什么?!有时回想起来太伤心了!再困难的事,我从来不跟他说,也不跟组织讲,为什么老天偏偏给我这样一个结局!常言说好人有好报,可他得到的是什么,我得到的又是什么!

社会上人们都觉得我们过得很好,很幸福,可从1968年7月1日结婚直到1994年11月29日他离开我这26年的时间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5年。我感觉太痛苦、太伤心了!但我为有这样一个好丈夫而骄傲。值得欣慰的是,党和人民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他受到了群众的爱戴。繁森他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也激励着我和孩子们沿着他的足迹走下去。

以上这些,我是含着眼泪写完的。对于繁森的从前,我现在不愿回忆,因为他会引出我太多的痛苦、太多的怀念……

关于他的事情太多太多,我再也写不下去……

1995年2月11日于山东聊城

(本文作者:孔繁森同志的妻子)

学习郑培民心得体会

作者:市审计局王跃生【字体:大中小】【颜色:红绿蓝黑】

2003年3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入学习宣传郑培民先进事迹作了重要批示,对郑培民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向郑培民同志学习。我们要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按照中央、市委和市局的要求,积极投身到学习郑培民同志活

学习张玉滚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学习张玉滚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 篇 01 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村地处伏牛山深处,四面群山环抱,有镇平“西藏”之称,在这里有一位守望深山十六载,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山区教育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80后小伙,他就是“2016感动镇平十大人物之一”的小学教师——张玉滚。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回顾张玉滚历程,对学生的爱始终是他最深沉的情结。大学毕业,他朋友们都劝他去南方大城市工作,但他看到山区缺教师,就下定决心到这个学校任教。十六年来,他尝尽了酸甜苦辣,不但为学生们传授文化课知识,还义务担当起了学生们的生活老师,对学生们的生活起居进行无微不至地照顾。由于条件很苦,每年学生的书本和作业本,都是他骑摩托车到四五十里外的镇上把书本和作业本运回来,然后发到学生手中,等等这些虽然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但是看到一个个学生能够走出大山,学生们能够快乐地在学校成长,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这是张玉滚给自己定下的铁的纪律。张玉滚坚守着内心的这份淳朴执着,用无私的爱浇灌乡村的教育之花,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让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他所教学生的成绩在全镇也一直名列前茅。在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张玉滚不得不把自己磨炼成“万金油”——全科型教师;大山里薄弱的师资条件,并没有阻挡学生们求知的渴望——美术课,张玉滚带领学

生们到校外,拿起画笔,就地取材,教同学们画山、画水、画出眼前的大自然,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放飞自己的梦想。三尺讲台,给了张玉滚诠释为人师表的小舞台,也给了他传授知识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稚嫩的笑脸,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让他懂得作为一名教师的伟大,让他清贫的人生感知到了温暖。 大山深处的学生基本都寄宿在学校,中午放学到了吃饭时间,孩子们会拿着自己的餐具,排好队打饭。为孩子们做饭的是张玉滚的妻子,妻子很朴实,不善言谈,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给学生打饭。多年前,她的中指、无名指在一次给学生做饭轧面条时被机器轧碎造成了残疾,这些年她把苦埋在心里,终日为学校90多个孩子的一日三餐忙碌着,用自己那份淳朴善良,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6月,编外11年的张玉滚正式成为在编的人民教师,实现了他从事教育的梦想,而张玉滚觉得,这正是他教育之路的开始,在这条教育道路上,他能够做的、要付出的还很多很多。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像张玉滚这样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 学习了张玉滚的感人事迹后,我很感动,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让我重新熟悉了教师这份职业,在如今的这个工作岗位上,我想我应该用一份真挚的态度去对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02 学习了张玉滚老师的先进事迹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张玉滚对学生的

孔繁森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雪域之歌 ——电影《孔繁森》观后感有一种精神,感动了亿万人。 有一个名字,曾经响彻大地。 放弃本来优越的工作和生活,两进西藏,在那物广人稀、空气稀薄的高原,你带上“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时时心系百姓。第一次赴藏,在岗巴3年,你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二次赴藏,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你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1993年春天,在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你去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在忘我的工作下,阿里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每次下乡,你把药箱背在肩上,治好了百姓的病,还带去了治愈贫困的希望。为了养活收养的孤儿,你化名“洛珠”去卖血。你把汗水洒在阿里,你把心血倾注阿里。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你知道这条路满是荆棘,却义无反顾。两进西藏,你心里牵挂的是百姓,在你心里,爱他们,胜过爱自己的亲人。为了阿里的百姓,你舍小家顾大家。顾不上吐血的妻子,顾不上未成年的儿女,

在你的心里,更重要的是阿里的百姓!以普通的标准来衡量,你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你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共产党员!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涣散,没有希望。偏远,不可怕,可怕的是柔弱的百姓被遗忘。你为西藏人民带去爱与希望,你的勤奋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 你尽自己所能,甚至不惜卖血来救助孤儿,你以实际行动诠释人间大爱,你把一生献给西藏!生前不知身后事,但蓝天白云见证你的大爱,高原深处留有你的足迹,阿里的子孙后代会铭记你的事迹。 我没有机会踏着你走过的路,寻找你的足迹,只好透过书籍、影片,一次次想象你的容貌、你的微笑,还有你望着百姓时眼神里流露出来的爱恋和心痛。 中学时读你,立志要做大爱之人,爱民如家人。 大学时读你,我毕业后奔赴基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广阔的农村做一名乡村老师,为了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如今读你,我不断反思自己:心中还有没有爱?少年时的梦想还在不在?我不停的回味电影中的那一幕幕,感悟你流传下来的真情和精神。我感觉我的双手被你握住,我听见你说:“来吧,去追回少年时的理想,做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坚持做你自己!”

【学习资料】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学习资料】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上)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

学习张玉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学习张玉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黑虎庙小学地处伏牛大山深处,被戏称为镇平的“西藏”,由于不便,条件艰苦,大多数老师都不愿意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张玉滚一干就是17年,17年里,这里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他一直在坚持。各个学科都要有人教,面对困难,张玉滚没有退缩,他把自己磨练成“万金油”教师,“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这是张玉滚给自己定下的铁的纪律。数学课上,他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钟表表盘以及各种教材;语文课上,他认真钻研课标、设计环节,运用简洁准确的语言为大家讲课;体育课上,张玉滚把乡土游戏融入课堂,教孩子们推铁环、丢手绢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17年的艰苦磨炼,练就了张玉滚过硬的技能,手执教鞭能上课,拿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玉滚老师先后被评为“省、市师德标兵,五一劳动奖章”“南阳市第三届道德模范”、“感动中原十大教育人物”、“全国师德标兵”、“时代楷模”称号等荣誉称号。 张玉滚老师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们要学习张老师 * ,扎根乡村教育的坚定信念;学习张老师潜心教学,无愧教师称号的职业情操;学习张老师精心育人,始终心怀大爱的高尚师德。全体教职工要以张玉滚老师为榜样,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献身教育,胸怀大爱,积极进取,为祖国的幼教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玉滚老师用青春守护黑虎庙小学,用17年光阴诠释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要学习张老师潜心教学的品质和扎根乡村教育的信念,在任何时候都既脚踏实地又敢为人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以张玉滚老师为榜样,做一名胸怀大爱、积极进取、敬业奉献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这是黑虎庙小学教师张磊写在笔记本上的新学期感言。他说,从张校长身上看到了无私大爱,也对乡村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后要发挥年轻教师的优势,用化手段架起山区孩子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给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的希望。 要深入学习张玉滚 * 、潜心教学、精心育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守理想信念,坚持立德树人,以过硬的作风和一流的业绩,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张玉滚是干事创业的活教材,见贤思齐的好榜样,我们要学习他* 、潜心教学、精心育人、艰苦奋斗,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的感人事迹,他不断提醒我们干部“为了谁,依靠谁”, * 、不断前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终身。 张玉滚同志的先进事迹令人敬仰,他 * ,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优秀品质。 为人师表从来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词汇,而是一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工作态度,是对自我的要求。张玉滚把工作当成事业,把为人师表贯穿生活的始终。也许,他也会觉得累、觉得苦、觉得生活对他

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

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 藏族农民向孔繁森敬献青稞酒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 他不仅会被我们记一段时间,而且会被我们记一辈子。 一段时间来,有一个人的名字被我们深深铭记,上至中央高层领导, 下至基层普通党员,都在传诵他的“一辈子”精神,他的事迹深深感动着 我们、感染着我们。他,就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他那“清贫 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传奇人生和感人事迹,让我们在泪 水中见证了一种“伟大”,在我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信念 党旗凝聚无穷力量,信念锻铸坚强意志。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 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 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们对美好前景的向往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是人 生的“总开关”。信念决定追求,追求体现信念。彩云烟站职工始终保持 满腔热情、富有激情、充满智慧、奋力创新的精神状态,时刻以为烟草事业、为“卷烟上水平”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的理想信念主导自己的思想, 我们就有了清晰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就有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能有效避免走弯路和犯错误。在方向的引领下,在 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就能始终坚持“两个至上”的行业价值观,不为谋求 局部利益而牺牲国家利益。就能秉承“利国为上、惠民为宗、至爱为怀、

大成为志”的理念,创造价值、奉献国家,普惠烟农、服务客户,热爱烟草、成就事业、开创未来。就能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突出对烟农的优质 服务,突出对社会的真情回报。就能坚持“稳定规模、优化布局、主攻质量、突出特色”的发展方针,以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为中心,以骨 干品牌原料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走“品牌引导特色,生 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支撑特色,质量稳定特色”的烟叶发展 道路,升华彩云烟叶的品牌。 在事业的峰峦上,有辛勤的汗水流淌;在智慧的珍珠里,有勤奋的心 血闪光。在师宗彩云烟站有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站长万家培。他用 踏踏实实的脚步,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他曾说过:职工是亲人,烟农也是 亲人 站长人如其名,从接触到他的第一天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烟 农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才换来我们快速发展的今天。”他每天想得最多的事就是如何让农民通过种烟尽快致富。 他每天最早来到单位安排各项工作但却是最晚走的一个。每天他都要 走街串户,宣传种植烤烟的相关政策和种烟的好处,了解烟农的实际困难,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工作中万站长认真落实烤烟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他把烟农利益 看得至高无上,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 他的足迹。20XX年,全国范围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大旱,时间恰逢初春,严 重威胁到烟草种植的问题,那段时间,站长总是到烟民家中一户户,一家 家的串门,了解他们在生活和生活上的难处,在生产上的困难,立即向上

孔繁森观后感_心得体会

孔繁森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孔繁森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孔繁森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孔繁森》,里面讲的是:家在山东的孔繁森上任的地方是阿里。那里海拔高,地广人稀,但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两次赴藏,为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到了阿里后,孔繁森以身作则,给人们送去温暖。然而在赴新疆的考察中,孔繁森以身殉职。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我也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 我们还应该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在担任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着的改善。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记得在小时候,我做事情一直没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下去,只要一有累人的活,我就不想去做。只有在妈妈的威严下,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现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很惭愧,孔繁森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说苦,而我出生在这么一个幸福的时代,这么一个幸福的家里,连这么一点活都不肯做,真是恨

教师学习张玉滚事迹心得体会7篇

2019教师学习张玉滚事迹心得体会7篇扎根深山17年,不忘初心坚守乡村教育,无怨无悔付出青春和血汗,“时代楷模”张玉滚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他的感人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下面一起来学习学习吧,我们都要争做人民的好教师。 1 张玉滚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点燃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忠诚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不愧为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我们要用他的感人事迹激励和号召经开区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忘人民教师的初心与使命,围绕“提升品质教育,打造品牌经开”的发展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经开品质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品质教育伴飞“六星”经开。 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是十八弯山路的明月,他用光照亮了孩子们的前程。 撕心裂肺的丧女痛苦,催人泪下的舐犊之情,让张玉滚老师把更深沉更坚定的爱恋送给大山,送给条件恶劣的山区教育,张玉滚,这位饱经沧桑的八零后教师,让无数同仁为之动容。 “只要孩子们在,学校就在”。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执着的心,质朴的情,坚毅的选择。从张玉滚身上,我看到了理想信念的力量,有理想信念才能在困境面前保持定力,在诱惑面前安之若素,在

清贫面前精神富足。 3 你的扁担里不仅挑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用品,更挑起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梦想,挑起了祖国教育事业的无限希望。你的无私,你的坚守,成就的不仅仅是肩上的荣誉,更铸就了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师魂。 用扁担把学生教材和学习用品挑进大山,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照亮山区孩子的求学之路。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努力向他学习,在实践中践行,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甘为人梯、无私奉献、不负时代,争当楷模。 4 叫您一声好老师,是因为您看见艰苦的环境,却仍然默默付出;叫您一声好老师,是因为孩子说起时眼底泛出的朵朵泪花;叫您一声好老师,是因为我也想成为和您一样的人,用坚定的脚步和行动丈量自己作为教育人的追梦路,怀中永揣一颗把学生小事当大事的教育初心。 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我和他的工作环境虽然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奉献、钻研和甘做人梯。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要用我的责任心和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5

学习时代楷模张玉滚 塑造出彩教育人生

用心点亮希望之光 张玉滚是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的校长,17年来,他不忘初心坚守大山深处,用知识照亮了山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托起了大山的希望;他潜心教学、精心育人的事迹让人感动,他扎根偏僻山村十七载,如默默燃烧的红烛,照亮山区孩子求学上进的道路,用坚守和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出彩的人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展现了新时代“四有”教师的模范形象,树起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标杆,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是出彩河南人的优秀代表。 为了“改变山里娃的命运,托起大山的希望”,张玉滚老师凭着内心的那份执着,扎根伏牛山深处黑虎庙村小学17年,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绽放在深山的教育事业上,一个人撑起了一所学校,先后教过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17年来,张老师犹如大山深处的一弯明月守望着这片希望之花。他对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关怀有加,对每一位学生都照顾得无微不至。记得学前班的一位学生,在放学后没有按时回家,他接到家长的电话后,立即带上家人连夜寻找,最终在大山的一块石头旁找到了这位孩子,将他安全地送回了家。综合以上这

些事例,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向他学习,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也会更加虚心地向他请教,全心全意教给学生们知识。 “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这是张玉滚给自己定下的铁的纪律。张玉滚坚守着内心的这份淳朴执着,用无私的爱浇灌乡村的教育之花,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让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他所教学生的成绩在全镇也一直名列前茅。在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张玉滚不得不把自己磨炼成“万金油”——全科型教师;大山里薄弱的师资条件,并没有阻挡学生们求知的渴望——美术课,张玉滚带领学生们到校外,拿起画笔,就地取材,教同学们画山、画水、画出眼前的大自然,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放飞自己的梦想。三尺讲台,给了张玉滚诠释为人师表的小舞台,也给了他传授知识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稚嫩的笑脸,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让他懂得作为一名教师的伟大,让他清贫的人生感知到了温暖。 张玉滚同志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彰显了共产党人顽强的奋斗精神。黑虎庙村是深度贫困村,山高路险,自然环境艰苦恶劣,办学条件极其简陋。张玉滚为了翻新校舍,上山撬石头、下河挖沙石,起早贪黑地劳作,新校舍盖好了,人瘦了一大圈。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作业、文具挑进

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出生,山东聊城人。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孔繁森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中文名:孔繁森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聊城堂邑五里墩村 出生日期:1944年7月 逝世日期:1994年11月29日职业:领导干部 毕业院校:聊城技校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模范共产党员, 优秀领导干部 目录 人物概述 人物生平 简介 荣誉称号 藏区工作 历史评价 纪念馆舍 简介 相关信息 个人名言 繁森精神 时代特征 世纪课题 展开 人物概述 人物生平 简介 荣誉称号 藏区工作 历史评价 纪念馆舍 简介 相关信息 个人名言 繁森精神 时代特征 世纪课题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概述

孔繁森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山东聊城人。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1]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这表现出孔繁森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孔繁森图册(4张)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张玉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七篇)

张玉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七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张玉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在张玉滚住的宿舍里,记者见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担,两米长,黝黑发亮。黑虎庙小学的老教师说,这根扁担不寻常,老校长吴龙奇挑了它几十年。后来,老校长挑不动了,张玉滚接着挑。可以说,这根扁担就是黑虎庙小学历史的见证。 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张玉滚接过老校长的扁担,肩不离担,担不离肩,风里来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别冷。山里潮气大,遇冷成冰,本来就难走的八里坡,更加湿滑难行。眼看就要开学了,孩子们的书本还在高丘镇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点多,张玉滚和另一名老师路喜安就扛上扁担出发了。揣几个凉馍,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向路边人家讨碗热水吃了凉馍,他俩又赶紧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教材、作业本往回走。 一路紧赶慢赶,晚上十点多,两人才走到尖顶山顶。汗水在眉间结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肿,脚上水泡连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俩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了个山洞,把书本用油毡包起来,小心翼翼放好。他们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学校,两人几乎成了“泥人”。书本却被裹得严严实实,打开来,干干净净,连一点褶皱都没有。 从2001年到2006年,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寒来暑往,他的足迹早已化作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回荡在黑虎庙的沟沟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庙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终于有了改变。因为山高路险通不了客车,很多村民买了摩托车、机动三轮。张玉滚也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此后,他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老扁担”身上凝结的一代代山区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扁担精神”,也继续在“小摩托”上传承发扬。 “别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内心却有一股韧劲儿,交待啥事儿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头老黄牛,你让转100圈,绝不偷奸耍滑少转半圈。”知徒莫若师,吴龙

学习张玉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张玉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9月7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张玉滚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张玉滚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习张玉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张玉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黑虎庙小学地处伏牛大山深处,被戏称为镇平的“西藏”,由于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大多数老师都不愿意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张玉滚一干就是17年,17年里,这里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他一直在坚持。各个学科都要有人教,面对困难,张玉滚没有退缩,他把自己磨练成“万金油”教师,“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这是张玉滚给自己定下的铁的纪律。数学课上,他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钟表表盘以及各种教材; 语文课上,他认真钻研课标、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简洁准确的语言为大家讲课; 体育课上,张玉滚把乡土游戏融入课堂,教孩子们推铁环、丢手绢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17年的艰苦磨炼,练就了张玉滚过硬的技能,手执教鞭能上课,拿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一

分耕耘一分收获,张玉滚老师先后被评为“省、市师德标兵,五一劳动奖章”“南阳市第三届道德模范”、“感动中原十大教育人物”、“全国师德标兵”、“时代楷模”称号等荣誉称号。 张玉滚老师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们要学习张老师不忘初心,扎根乡村教育的坚定信念; 学习张老师潜心教学,无愧教师称号的职业情操; 学习张老师精心育人,始终心怀大爱的高尚师德。全体教职工要以张玉滚老师为榜样,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献身教育,胸怀大爱,积极进取,为祖国的幼教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玉滚老师用青春守护黑虎庙小学,用17年光阴诠释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要学习张老师潜心教学的品质和扎根乡村教育的信念,在任何时候都既脚踏实地又敢为人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以张玉滚老师为榜样,做一名胸怀大爱、积极进取、敬业奉献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这是黑虎庙小学教师张磊写在笔记本上的新学期感言。他说,从张校长身上看到了无私大爱,也对乡村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后要发挥年轻教师的优势,用信息化手段架起山区孩子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给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的希望。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 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推荐阅读:演讲稿:以杨善洲为镜子 href="/yanjiang/html/yanjiang_20XX041 6100408_" target=_self>学习杨善洲精神演讲稿:以杨善洲为镜子 原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20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

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XX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XX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XX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2020年学习张玉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张玉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了张玉滚老师的先进事迹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张玉滚对学生的爱是他最伟大的地方也是最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在张玉滚刚刚毕业的时候,他的同学们老师们都建议他去南方的大城市去工作,但是当时张玉滚知道祖国的很多山区很缺少老师,其实一开始他就决定了要去到最需要他的山区里去,把知识传递给那些孩子们。 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这个岗位上,他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他不仅仅给孩子们传授了之后,还是孩子们的生活老师,因为山区实在是没有足够的资源。张玉滚对孩子们的关爱不止表现在教学上,对孩子们的生活也好关照的无微不至。因为当地的条件艰苦,学生们的书本在当地买不到,张玉滚就骑摩托车去十几公里之外的镇上买,然后发放到孩子们的手里。他说,自己这些事情他从不觉得苦,只要能够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的走出大山,他就很开心了,他就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了。 张玉滚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教育的工作一直做的很出色,他的座右铭就是永远要上好每一节课,这是永远不能变的。他的学生们的成绩在整个镇上都是很靠前的,这对于这样的教育环境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吧。山区最缺少额就是教师资源了,张玉滚一个人担起了全面教学工作,孩子们的学习欲望是很强的,张玉滚带着孩子们画画,去感受大 自然,这不是张玉滚擅长的,但是他希望给到孩子们更多的对于这个 世界的认识。 帮助学生们全面发展,在那个小小的讲台上,张玉滚为我们树立了一 个榜样,在讲台上发光发热,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把知识传递给孩子们,帮助他们走出去。 张玉滚的妻子也和他一起奋斗在山区,妻子每天给孩子们做饭,手指 在做面条的时候被机器碾压,造成了残疾,这些她都自己埋藏在心里,从不向别人提及。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支持丈夫的事业。 张玉滚的先进事迹是伟大的,为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树立的榜样, 他在这个小小的岗位上做出了光辉的事业,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普 通的工作也是可以做出伟大的成就的,我们应该用最真挚的感情付出 到我们的教育事业中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追忆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缅怀他的高尚品质,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刚才,5位报告团成员为我们作了一场感人至深的报告,再次把杨善洲同志的光辉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杨善洲同志的亲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对报告团成员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是省委作出的一项决定,也是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具体举措。学习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深入推进“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

志对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杨善洲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并指出要将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前一段时间,全省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杨善洲,创先进、争优秀,有力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央已把杨善洲同志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下一步将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先进典型出在云南,云南的学习活动更要形成声势。我们要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进一步掀起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热潮,努力把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贯穿于云南发展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一种精神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工作常态,推动全省各项事业在创先争优中不断前进。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同志之所以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就是因为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杨善洲同志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以自己的实际

学习张玉滚事迹感悟_心得体会

学习张玉滚事迹感悟 朱颖慧: 大家好!我是来自商丘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团总支学生兼职副书记朱颖慧。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在2018年9月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的张玉滚事迹。 张玉滚同志是从村子里读书读出去的,在筹划外出工作的时候,村里的老校长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够留下来教书。而这个小山村就是黑虎庙,一个偏僻、不通车的地方,许多老师都不愿意来这里教书。老校长的一番话让张玉滚决定留下来。他说:“老师,啥也不说了,我不走了。”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他在2001年9月从南阳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的高丘镇黑虎庙小学任教,从一名代课老师干起,这一干就是17年,学校的教师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却默默耕耘,始终坚守。 也许生活在幸福环境为了让孩子们有着更好的教育,张玉滚同志把自己磨炼成“万金油”“全能型”教师,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样样全拿。做到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课外还带领孩子们去了解大自然的秘密,传授学生们很多科学知识!就是这种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他被孩子们深深地喜欢着,也让家长们格外放心。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这里起步,考上大学、研究生。他关心着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学生家里需

要帮助的时候,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到。他说:“我是山里人,知道山 里的苦,但不能让孩子们一直苦下去,我要像一颗螺丝钉,钉在这里。” 是呀,孩子不论家境如何,每一个都要用心来教育、来呵护。他 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作为准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 的身上所承担的责任! 吴乾坤: 恩,作为一名全科师范生,从他的身上,首先我明白了好教师首 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深深的热爱教育事业,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他爱岗敬业、勇挑重担的强 烈责任担当值得我们学习! 魏芋曼: 让我感悟很深的倒是他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用行动践 行对党忠诚的誓言。为了“改变山里娃的命运,托起大山的希望”,凭着内心的那份执着,扎根黑虎庙村小学17年,把自己最美的青春 年华都绽放在深山的教育事业上。且无怨无悔! 丁冉: 是呀!坚守17年,他只为干好一件事,就是让山区孩子刨除穷根、改变命运,托起大山的希望。聚焦“思想引领,政治启蒙”的主 责主业,这样对党忠诚、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老师,值得我们每一 位青年者来学习! 陈浩: 我们更要学习他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顽强奋斗精神。把自己磨

孔繁森事迹5则_短故事

《孔繁森事迹》 孔繁森事迹(一): 一个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人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家中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三个幼小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妻子都让他牵肠挂肚。但是孔繁森想着党和人民需要自己,总要有人去,于是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期盼能为藏族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岗巴工作三年,全县的乡村、牧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与当地的藏族人民也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任职期间,他为了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都跑遍了。在他和全市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1992年7月,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了里氏6.5级地震,孔繁森率工作组在羊日岗乡地震废墟上发现了三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们是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贡桑。他向乡干部提出抚养要求,并把孩子带回拉萨。看到他实在忙但是来,另一个藏族干部收养了大一点的曲尼。上个世纪90年代,孔繁森每月工资收入也就一千多元,其中在老家聊城的是四百多元,在西藏领的补贴是六百元。但是他在那里收养了孤儿,生活一下就更加拮据了,但他从没向组织上伸过手。每月发工资都是先拿出三个信封,分出曲印、贡桑的(他收养的孤儿),两个孤寡老人的,然后才是自己的生活费。援藏十年,孔繁森总是把自己的钱用来接济别人,搭上工资还不够,甚至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卖粮食的钱,都花在藏族老人、孩子身上。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已经所剩无几,有时连向食堂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自己经常白饭就榨菜,开水泡方便面。花七十六块钱买的西装,从内地穿到西藏,始终舍不得丢。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将军到他宿舍,竟然找不到一块香皂。 孔繁森事迹(二):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于山东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1年,孔繁森17岁,他选取了光荣参军。在部队,他刻苦学习,勤于训练,连续六次被评为五好战士,连续六次参加军区直属部队用心分子代表大会,并获得特等射手称号。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孔繁森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是山东人推崇的仗义性格,他的口头语就是有事吗,是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心目中不怕麻烦、不怕吃亏的那种热情厚道人。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在理解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他是有名的三哥,你有困难,不等你张口,他就会主动出手帮忙。他能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买电视的

张玉滚同志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公路站同志主要技术事迹】

张玉滚同志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公路站同志主要技术事 迹】 执着追求的筑路人 ---记公路站同志主要技术事迹刘世斌,男,36岁,共产党员,大学学历,工程师职称。1997年毕业于**省交通学校路桥专业,xx年—xx年在**省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函授学习,县交通局从事公路大中修工程建设技术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参与了工程建设十余项,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被**市交通局评为“技术能手”“优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为我县优化路网结构,方便群众出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前提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刘世斌同志一直从事公路养护、公路工程相关的专业工作。xx年,他通过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公路与桥梁专业的函授学习,使自己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在107国道**城区段大修工程、107国道**南段增幅工程、393省道**段王村3号桥维修加固工程、393省道大修工程期间担任技术负责人。在沙陈线路面改建工程中,他还组织成立了QC科研小组,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与同事一起撰写的《砂石混填大面积深度翻浆》、《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技术》被收录到《xx-xx年**市交通科技成果汇编》并成功立项,在技术性刊物城市建设刊登了独著的《浅淡混凝土的施工与裂缝》等学术论文。

二、勇于创新,总结经验。专业技术工作水平在实践逐步提高目前,正在建设中的红旗大街南延工程中我担任了技术负责人工作,将于近期完工。在xx年8月参与了393省道**城区段大修工程建设,在该项目中,任技术负责人,总结并编写《水泥稳定砂砾层机械化施工要点》,对在水泥稳定砂砾机械化施工中,机械配备,材料用量及控制,工艺流程及工程质量控制起到了良好效果。在1999年3月总结了《沥青路面春季翻浆处治方法及要点》,在春季雨水过多,不利于沥青路行车的状况下,主要采取三种处理措施:(1)开挖路肩明沟:春初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段开挖一道横向明沟。及时排降路面水份。(2)挖横断面或路基明沟,不致使路面积水。(3)挖渗水坑,在易于翻浆的路段,挖成直径20-40cm左右的坑,人工定期掏出坑积水。同时还在市养护工作经验流会上作了《浅谈公路水毁的成因与防法》总结经验。 三、敢于探索,理论结合实践,专业技术工作成绩显著 1998年10月,担任水泥路养护工程技术员,当时省道393城区段为水泥路面,为了交通行车舒适,找出一条即经济又合理的水泥砼路面断板修复办法,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破板的主要原因是基层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基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雨水渗透到基层,在荷载的作用下,基层开始变形发生唧泥,对这种现象,我们为市养护科提出要加强对水泥砼路面进行缝养的建议,采用科学的缝养和高密度缝养材料,对遏制水泥砼路面的破碎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受到了市处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