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1、护理学(nursing)是一门研究维护、增进、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

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科学。

2、护理(nursing)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3、健康(health)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安适状态。

4、安适(wellness)安适是生命充满活力和完美感觉的主观感受,是能客观描述的一种状态,存在不同胡水平,并能绘制成一线形连续体。即生理安适、社会安适、情感安适、智能安适、精神安适。

5、疾病是指机体的某部分、器官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或紊乱。

疾病(现代疾病观认为的疾病)是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一定部位的结构形态、代谢和机能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外环境动态平衡状态的破坏或机体偏离正常状态的过程。

6、患病(illness)是不健康的主观体验,是个体生理、心理、智能、社会、发展或精神功能的良好体验减退或受损的状态。

7、疾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是指人们在患病时采取的应对疾病所致的机体功能改变的一般性行为,它伴随疾病而存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8、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采取行动提高生活质量。其目的是发挥健康潜能,促进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WHO 指出:健康促进是赋予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自身健康能力的过程。

9、健康保护(health protection)或疾病预防是人们采取行动预防和对抗疾病的过程。它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发现问题、改善环境和行为及提高身体抵抗力的方法,消除、减缓或改变疾病过程。

10、初级预防保健(primary prevention)又称一级预防,是最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始于疾病或功能障碍出现之前,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或疾病预防两个方面。

11、二级预防保健(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为发病学预防,由有组织的、直接的健康普查或大众教育组成,目的在于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尽可能逆转疾病的病理过程、尽早阻止疾病的进展和限制伤残的发生。

12、三级预防保健(tertiary prevention)又可称病残预防,主要是针对发病后期进行的合理而适时的康复治疗和保健措施,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残障,使患者达到最高的功能康复水平。

13、健康教育(client education)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过程,它既是健康保健的重要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护理实践活动之一,还是护理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功能。

14、卫生保健体系(medical health system)是贯彻实施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领导全国卫生工作,制定具体政策和卫生规划,组织专业人员和群众运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工作的专业机构,由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

15、医院(hospital)对群众或特定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具备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相应的医务人员和必要的设备,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达到对住院或门诊、急诊患者实施科学和正确的诊疗护理为主要目的卫生事业机构。

16、医院分级管理就是按照医院的功能和相应规模、技术建设、管理及服务质量综合水平,将其划分为一定级别和等次的标准化管理。

17、角色(role)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在实现与这种地位相联系的权利和义务中,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与态度的总模式。也可以说,角色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位置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

18、角色丛为了形成某一角色,必须有与之互补的角色作为这个角色的补充。这些互补的角色,统称为角色丛。

19、角色转变(role transition)指个体承担并发展一种新角色的过程。它是一种正向的成长,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0、角色适应(role adaptation)是指患者现有的行为已经与患者角色的“指定行为”相符合。

21、患者角色行为冲突是指患者在适应患者角色过程中,与其原有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引起行为矛盾。主要发生于由常态下的社会角色转向患者角色时。

22、患者角色行为强化是患者角色适应中的一种变态行为。即当一个人由患者角色向常态角色转变时,仍“安于”患者角色,产生退缩和依赖心理,表现为对承担原有的社会角色缺乏信心,自觉病情严重程度超过实际情况,依赖性增强,害怕出院,害怕离开医务人员,过分寻求帮助等。

23、患者角色行为缺如是指没有进入患者角色,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患者,这是一种心理防御的表现。常发生于由健康角色转向患者角色及疾病突然加重或恶化时。

24、患者角色行为消退是指一个人已经适应了患者的角色,但由于某种原因,使他又重新承担起原来扮演的其他角色,并将其上升到主要位置,从而放弃患者角色,患者角色行为也因之消退。

25 护患关系(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26、技术性关系集中表现在护患双方在护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彼此的地位及心理方位。技术性关系内容是呼唤关系的基础,是维系呼唤关系的纽带。

27、非技术性关系是指在实施护理技术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利益、法律、文化、价值等多种内容的关系。对护士来说,是在护理过程中的服务态度和服务作风等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实施护理过程本身中的护患关系。这是护患关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方面。

28、伦理(ethics)是研究与行为相关的对与错、善与恶的原则。

29、自主权(autonomy)指个体做自我决定的权利。

30、有利(beneficence)指实施有助于他人的积极行为或做有益于他人的好事。

31、不伤害(nonmaleficence)即避免伤害。不伤害给医护工作者提出了健康保健实践中的最低标准。不伤害原则要求护士避免故意伤害、避免引起伤害的危险,或使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伤害减低到最低限度。

32、公正(justice)即公平或正义的意思。

33、诚实守信(fidelity)是指信守承诺。诚实守信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

34、法(law)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社会个体与政府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35、侵权行为(torts)一般指侵害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并造成损害的行为。侵权行为分为有意侵权行为和无意侵权行为。在护理实践中,有意侵权行为包括威胁、侵犯患者身体,侵犯患者隐私和诽谤;无意侵权行为包括疏忽大意、渎职。

36、知情同意(consent)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在获得关于自己疾病治疗和护理措施利弊等信息的前提下,做出同意接受或拒绝该项治疗和护理的书面承诺。

37、疏忽大意(negligence)指行为人因不专心履行职责而造成客观上的过失行为。

38、渎职(malpractice)指行为人在履行专业职责的过程中的失职行为导致当事人受到伤害。

39、护理差错(nursing practice errors)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过失行为,称为护理差错。凡影响治疗效果并给病人带来痛苦,以及延长住院时间的过失行为,称严重差错。

40、系统(system)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41、开放系统(open system)指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系统,如运输系统、医院系统等。

42、输入(input)开放系统与环境间的作用是通过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完成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由环境向系统的流入过程称输入。

43、输出(output)经系统改变后的物质、信息和能量散发到环境的过程称输出。

44、反馈(feedback)系统的输出反过来又进入系统并影响系统的功能称系统的反馈。反馈就是对开放系统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调控的过程。

45、系统结构(structure)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与顺序,反映系统的内在构成。

46、系统功能(function)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反映系统的外部行为。

47、系统思维(systematic thinking)是把所研究事物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加以分析、认识,从整体上、发展变化上把握世界的一种思想方式。

48、系统方法(systematic method)是以系统的形式表达研究对象,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坚持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49、需要(need)是人脑对生理与社会要求的反应。

50、生长(growth)指生物体或细胞从小到大的增殖过程。可表现为数量增多、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51、. 发育(development)指个体整个生命周期中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52、成熟(maturation)指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个体内部生长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的比较完备的状态。

53、头尾生长(cephalocaudal growth)指身体和动作技能的发展沿着从上(头)至下(脚)的方向进行的规律。

54、远近生长(proximodistal growth)指身体和动作技能发展沿着从身体中心部向身体远端方向进行的规律。

55、分化生长(differential growth)指身体和动作技能发展沿着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的规律。

56、本我(Id)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出生时就已存在,代表人的最基本生存的本能,受快乐原则支配,以本能愿望满足为目的。

57、自我(ego)是人格中最具理性、策略的部分,对本我加以控制,是人格的执行者,受唯实原则支配,调节内部机能之间产生的冲突,并处理外界环境的刺激,以尝试满足本我的需要,但又考虑行为后果,避免个体受到损害。

58、超我(superego)代表社会的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属于道德范畴,是在社会道德规范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两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

59、固结(fixaton)弗洛伊德的术语,指在某个性欲阶段,心理能聚集,形成以此阶段为特征的成人行为。

60、同一性(identity)心理分析理论中的术语。个体心理成熟的标志。指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及一生趋向的一种相当一致、比较完整的意识。

61、同化(assimilation)基本意义是接纳、吸收和合并为自身的一部分。在生理学中,指吸收实物并使之转化为原生质。皮亚杰认为心理和生理一样,在认知发展中,同化是主体将外界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62、顺应(adjustment)指个人对自然、环境以及自身的心理世界能够采取合适的行为的协调状态或程度。在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中,顺应指主体通过调整、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63、渐进平衡(heightening equilibration)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自我调节与外界保持平衡,并不断复杂化的建造过程。

64、发展任务(developmental task)发展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的术语。指个体生命的某个时期,由心理、生理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期待要求个体必须掌握的技能。

65、自护(self-care)护理理论家奥瑞姆的术语。指个体所独立完成地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的,旨在维持和促进个体完好健康状态而进行的一种习得的、目标指向性的自我照顾活动。

66、自护力量(self-care agency)奥瑞姆的术语。指个体进行自护的能力。自护力量由自护力量和照顾性自护力量组成。

67、生理调节器(regulator subsystem)护理理论家罗伊的术语:指个体的适应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神经-化学-内分泌途径进行应对。

68、认知调节器(cognator subsystem)罗伊的术语。指个体的适应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认知途径进行应对,如感觉、信息处理、学习、判断和情感等。

69、应激(stress)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紧张性状态的过程。这一定义将应激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刺激、认知评价及反应三个环节来研究及探讨应激过程。

70、应激源(stressor)又称压力源或紧张源,是指任何能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事实上,任何与机体原有的生理及心理状态不同的因素都可能构成个体的应激源。

71、应对(coping)是指处理问题和情境,或成功地与问题和情境抗争。

72、应对机制(coping mechanisms)是一种先天的或后天获得的对变化的环境或特定的问题或情境做出反应的方法。

73、适应(adaptation)是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维持内环境及外环境的平衡的一种正在进行的过程。

74、局部适应综合征(local adaptation syndrome)是身体组织、器官或部分对创伤、疾病或其他生理性改变的反应。

75、整体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是人的整体对于应激所做出的防御性的生理反应,这种反应涉及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其中下丘脑、垂体以及肾上腺在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76、生理适应(physiological adaptation)当内外环境的刺激作用于机体,影响机体的内稳态时,人体以代偿性的生理变化来应对刺激的过程称为生理适应。

77、心理适应(psychological adaptation)是人们经受心理刺激时所采用的一种有目的的应对方式,旨在使人能更好的应对应激,减轻心理上的焦虑及紧张不安的感觉。

78、心理防卫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是一种针对应激事件提供心理保护的无意识行为。

79、沟通的指示物(referent)是指能激发一个人去与另一个人沟通的所有刺激。

80、信息发出者(sender)是将指发出信息的主体。也有人将其称为信源(source of message)。

81、编码(encoder)是指把想法和情感转换成符号以及把它们组成信息的认知思考过程,即将要传达的信息变成适当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信息符号。

82、译码(decoder)是指信息接收者理解及感受信息发出者所发出的信息的过程。译码也就是对编码的语言或非语言信息符号的翻译过程,即把别人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83、攻击性行为(attack behavior)即直接采取行动去除或者战胜应激源、解决问题或满足自己的生理要求,如吃饭、睡觉、听音乐、自我控制及创造性劳动等。

84、退缩性行为(withdrawal behavior)即逃避性行为,是从应激源面前撤回自己的身体或者情绪,即使自己的身体或心理远离有应激的环境,如出去旅游度假。

85、折中性行为(compromise behavior)是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价值观、习惯或生活目标或者忽略需求的满足,以此来满足其他需求或避免应激,如没考上重点高中而选择上卫生学校接受中等教育。

86、潜抑作用(repression)是将理智上不能接受的欲望、情感或动机,不知不觉地抑制到潜意识中去,藉以忘却不愉快的情景。虽然这些欲望、情感和动机并没有消失,但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也就不会为此而紧张焦虑了。

87、抑制作用(suppression)一个人有意识地将不能接受的思想、冲动和事件从已知的威胁中转移,但这些情形是随时可能被记起的。

88、退化(regression)即退行作用,指人潜意识地返回到早期的情绪调节水平或行为方式。

89、否定(denial)对自己无法接受的事实潜意识地加以拒绝,以减少心灵上地痛苦,但并非有意否认事实,欺骗自己。

90、隔离(isolation)将不愿接受的事物从意识境界中移开,加以隔离。

91、转移(displacement)将情感或行为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个较能接受的目标上,即将自己对某人无法发泄的情绪发泄到可以接受的人或物身上。

92 内投射(introjections)人将外部世界的某一部分内在化,并在内心世界中保持其完整无缺。

93 外射(projection)也称投射,将自己所不喜欢的或不能接受的感觉或行为归咎于他人,以解脱自己,免除自我责备之苦。

94 仿同(identification)又称自居作用或认同作用。当个体受挫时,效仿他人的经验和行为,或把别人具有的优点加在自己身上,以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减轻内心的挫折感。

95 补偿作用(compensation)补偿是指个体行为受到挫折或个体某方面有明显缺陷而无法达到目标时,便加倍努力发展其他方面的优势和特长以获得其他方面

的成功,以此弥补由挫折或缺陷而丧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体表现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96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是指当个体受挫时,采取一种与原意相反的态度或行为的心理防卫机制。其目的在于掩盖自己本来的欲望,避免或减轻自尊心受损。

97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也称合理化,每种现象或事件的发生,都有许多理由可以解释。合理化是从个人心理需要出发,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合理化,其目的就是以正当的动机去掩饰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为自己解脱。

98、升华作用(sublimation)将被压抑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

99、幻想(fantasy)指个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因无法应付而运用想象或白日梦的方式,使自己从现实中脱离出来,以此获得内心的满足,减轻痛苦。

100 幽默(humor)以自嘲的方式来缓解窘迫的处境及心理压力。

101、疲惫(burnout)是一种复杂的行为综合征,相当于整体适应综合征的耗竭阶段。疲惫的护士表现出生理和情感上的损耗,消极的态度和消极的自我概念,感到无助与绝望。

102、沟通(communication)遵循一系列共同原则,将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

103、护患沟通(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交流的内容是与患者的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双方思想、情感、愿望和要求等方面。

104、信息(message)是指信息发出者希望传达的思想、观点、意见、情感、态度和指令等。信息可以包含语言的、非语言的以及符号语言的。

105、反馈(feedback)是由信息接收者返回到信息发出者的信息。反馈可以显示信息发出者的信息意义是否被理解了。

106、语言沟通(verbal communication)使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的沟通。

107、非语言沟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伴随着语言沟通而存在的一些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行为的沟通形式。

108、同理(empathy)是指侦察和确认他人的情绪状态,并给予适当的反应。也就是说,同理是设身处地,以对方的立场去体会对方的心境的心理历程。

109、治疗性会谈(therapeutic conversation)是护患双方围绕与患者健康有关的内容进行的有目的性的、高度专业化的相互沟通过程。

110 诊断推理(diagnostic reasoning)是护士根据所获得的患者在特定的临床情境下的资料,确定患者健康状况的过程。

111、评判性分析(critical analysis)指用一系列问题去获得某一具体情况或思想的真实信息,并鉴别主要的信息和观点,弃去无效的信息和观点。

112、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是一种能产生新思想或新产品的原创性思维。在护理实践中,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发现原有标准和规范之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13、护理决策(decision making in nursing)是一个由护士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患者的护理做出判断的复杂过程。

114、护理伦理决策(ethical decision making in nursing)指护士在专业护理实践中,面对某些伦理两难问题做出决策的复杂过程。

115、护理临床决策(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in nursing)是指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由护士做出关于患者护理的专业决策的复杂过程。

116、护理管理决策(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 in nursing)是特指在护理专业实践中由护理管理者所做的关于管理方面决策的复杂过程。

117、整体护理(holistic nursing care)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根据护理对象的需求和特点,为护理对象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面的帮助和照护,以解决护理对象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达到恢复和增进健康目标的护理观和护理实践活动。

118、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本质与特点的抽象概括,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医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和范围,又称“医学观”。

119、护理程序(nursing process)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有计划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护理工作方法。

120、护理评估(nursing assessment)是一个系统的、连续地收集、分析、记录资料的过程,根本目的是找出要解决的护理问题。

121、护理诊断(nursing diagnosis)是关于个人、家庭或杜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问题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122、护理计划(nursing planning)是护理过程中的具体决策过程,是护士与护理对象合作,以护理诊断为依据,制定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以预防、缓解和解决护理诊断中确定的健康问题的过程。

123、预期目标(expected outcome)是护理活动预期的结果,是护理人员期望护理对象通过接受护理照护后健康状态或行为、情感等的变化。

124、护理措施(nursing interventions)也可称护理干预,是护士帮助护理对象实现预期目标的护理活动和具体实施方法,规定了解决健康问题的护理活动方式与步骤。

125、护理计划(care plan)是将护理诊断、目标、措施等各种信息按一定规格组合而形成的护理文件。

126、实施(implementation)是将护理计划付诸行动,实现护理目标的过程。

127、评价(evaluation)是将实施护理计划后所得到的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与预定的护理目标逐一对照,按评价标准对护士执行护理程序的效果、质量作出评定的过程。

128、环境(environment)一般概念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从广义上说,环境是影响机体生命和生长的全部外界条件的总和。

129、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其感染病原体来自体外部,微生物可能来自患者周围的环境、其他患者、家属、访客、或患者所使用的未经彻底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或医护人员在救护患者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而发生交叉感染。

130、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患者、探视者、医院工作人员等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131、感染链(chain of infection)由感染源(infection agent)、传播途径(transmission route)和易感宿主(susceptible host)三个环节组成,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相互联系的机会,就会形成感染。

132、清洁(cleaning)是指用清水及去污剂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及部分微生物的过程。

133、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134、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清除或杀灭物品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过程。

135、化学消毒灭菌法(chemical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使用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136、无菌技术(asepsis)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137、无菌区(aseptic area)指经过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138、非无菌区(non-aseptic area)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139、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y)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140、隔离(isolation)是将传染病患者或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方,以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的措施。对传染病患者采取的隔离称传染源隔离,对易感人群采取的隔离为保护性隔离。

150、清洁区(clean area)指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办公室、治疗室、更衣室等;以及病区以外的地区,如食堂、药房等。

151、半污染区(half contaminated area)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化验室、消毒室等。

152、污染区(contaminated area)指患者直接和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病室、厕所、浴室等。

153、终末消毒处理(terminal disinfection)是指对转科、出院或死亡的患者及其所住过的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154、医源性损伤(nosocomial damage)无论是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还是心理性损伤,如果是由于医护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或操作上的不当、失误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损害,均为“医源性损害”。

155、入院护理(nursing at admission)指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156、出院护理(nursing at discharge)指协助患者离开医院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157、人体力学(human mechanics)应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和有关的定律以及类似的机械运动原理来研究人体发生的各种活动的科学。

158、平衡杠杆支点在阻力作用点和动力作用点之间的杠杆。

159、省力杠杆阻力作用点位于动力作用点和支点之间的杠杆。

160、速度杠杆动力作用点位于支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的杠杆,是人体最常见的杠杆运动。这种杠杆虽费力,但却赢得了速度和运动范围。

161、舒适(comfort)是指处在轻松、安宁的环境状态下,个体所具有的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的自我感觉。

162、主动卧位(active position)是指患者在床上自己采取的最舒适的卧位。

163、被动卧位(passive position)是指患者自己无力变换卧位时,由其他人帮助安置的卧位。

164、疼痛(pain)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或情绪体验,或是对这种损害的描述,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不适。1978年北美护理诊断协会提出了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个体经受或感觉有严重不适或不舒适的感受

165、被迫卧位(compulsive position)是指患者的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被迫采取的卧位。

166、休息(rest)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松弛,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的过程。

167、睡眠(sleep)是与觉醒交替循环的生理过程。

168、昼夜性节律(circadian rhythm)人体的生理活动通常都是以一昼夜作为一个周期循环进行的,这就是昼夜性节律。

169、压疮(pressure sore(bed sore,decubitusulcer,pressure ulcer )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目前倾向于将其称为压力性溃疡。

170、关节活动范围练习(range-of-motion exercise,ROM exercise)是指用以维持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

171、娱乐(entainnment)是指个体利用休闲时间从事的能够促进个体摆脱疲劳,振作精神的活动。

172、营养素(nutrients)食物中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成分。

173、治疗饮食(therapeutic diets)是指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在基本饮食基础上适当调整总热能和某种营养素,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目的的一类饮食。

174、试验饮食(test diets)亦称诊断饮食,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对饮食内容的调整,以协助疾病的诊断和提高实验检查结果正确性的一种饮食。

175、食欲(appetite)是指个体想要并期待进食的一种心理反应。

176、管饲饮食(tube feeding)是指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通过管道(可通过鼻胃管或胃造瘘管)将食物、水分及药物灌入胃内,以提供营养素,是一种

既安全又经济的营养支持方法。

177、鼻饲术(nasogastric gavage)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肠道,从管内输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需要的技术。

178、要素饮食(elemental diet)又称元素饮食,是一种人工精制、营养素齐全、由无渣小分子物质组成的水溶性营养合成剂。

179、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是指由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机体营养素,使患者在不进食的状况下仍然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加体重,修复创伤等的一种营养治疗方法。若全部营养素都通过胃肠外途径补充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180、体温(temperature)人体具有一定的温度。分为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一般所说的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181、体核体温(core temperature)指人体内部――胸腔、腹腔、脏器和脑的温度,因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精细调节,通常比较稳定。

182、体表体温(shell temperature)指人身体表面――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的温度,因受环境温度等的影响,通常不太稳定,会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

183、发热(fever)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时,称为发热。

184、过热(hyperthermia)体温调节系统失去调控或发生调节障碍所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185、稽留热(continuous fever)体温在39~40℃以上水平持续数日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

186、弛张热(remittent fever)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体温差可达2℃以上,但都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严重化脓性感染。

187、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又迅速降至正常,经过一天或数天间歇后体温又升高,高热期与无热期(间歇期)有规律的交替出现,反复发作。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性肾炎。

188、回归热(relapsing fever)体温急骤上升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出现高热,如此规律地交替出现。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189、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升高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190、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指发热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191、体温过低(hypothermia)是指机体深部温度持续低于正常,体温在35℃以下者。

192、继发性效应指用热可引起小动脉的扩张,但持续用热1h后,却引起小动脉收缩;同样,用冷可以引起小动脉的收缩,但持续用冷30min至1h后,局部可发生小动脉扩张10~15min。以上这两种现象称为继发性效应,是机体为了避免长时间用热或用冷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的防御反应,因为小动脉长时间扩张会造成组织水肿,而小动脉长时间收缩则会造成组织缺血缺氧。

193、呼吸(respiration)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94、外呼吸(external respiration)也称肺呼吸,是指外界环境与血液之间在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195、气体运输(gas transportation)通过血液循环将氧由肺运送至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运送至肺的过程。

196、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异常及呼吸肌加强收缩的表现。

197、呼吸过速(tachypnea)成人呼吸超过24次/min。

198、呼吸过缓(bradypnea)成人呼吸少于10次/min。

199、潮式呼吸(Cheyne-Stoke's respiration)又称陈-施氏呼吸,呼吸由浅慢到深快,然后再由深快到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5~30s),再开始又一次如上的周期性呼吸。周而复始如潮水涨落样的呼吸节律,呼吸周期长约30s至2min。

200、间断呼吸(Biot's respiration)又称毕奥氏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期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有的可为不规则的深度及节律改变。

201、脉搏(pulse)动脉管壁随着心脏的舒缩而出现周期性的起伏搏动即形成动脉脉搏,临床简称为。

202、间歇脉(intermittent pulse)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即代偿性间歇),亦称过早搏动。

203、脱落脉(dropped pulse)当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的激动不能下传至心室,使心搏出现脱漏,脉搏也相应脱落。

204、绌脉(deficient pulse)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短)绌脉。

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有如潮水涨落。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甲亢、严重贫血。

205、交替脉(pulse alternans)交替脉指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交替脉是左心衰的重要体征。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206、奇脉(paradoxical pulse)当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常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脏压赛的患者。

207、血压(blood pressure,BP)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强。一般指动脉血压,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肱动脉的血压。

208、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当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至收缩中期达最高值,此时的动脉血压。

209、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当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至心室舒张末期达动脉血压的最低值,此时的动脉血压。

210、. 脉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

211、高血压(hypertension)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成人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212、低血压(hypotension)收缩压低于90mmHg(12.0kPa),舒张压低于60 mmHg (8.0 kPa)。

213、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正常的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于干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214、粪便嵌塞(fecal impaction)是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常见于难以缓解的慢性便秘者。

215、腹泻(diarrhea)是指频繁排出稀薄、不成形的粪便甚至水样便,是消化道消化、吸收和分泌功能紊乱的表现。

216、排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是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

217、肠胀气(flatulence)是指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肠壁牵张膨胀。

218、排便改道(bowel diversions)是指为疾病治疗的需要,将肠道的一部分外置于腹部表面,在腹壁建立暂时性或永久性的人工肠造口,以排泄粪便,也称人造肛门。

219、灌肠术(enemas)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的技术,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目的。

220、膀胱刺激症状膀胱刺激症状的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称尿频,是由膀胱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引起;患者突然有强烈尿意,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称尿急,起因于膀胱三角或后尿道的刺激,造成排尿反射活动特别强烈;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疼痛为尿痛,为病损区域受刺激所致。

221、尿潴留(urine retention)是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222、尿失禁(urine incontinence)是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

223、多尿(polyuria)是指24h尿量经常超过2500ml。

224、少尿(oliguria)是指24h尿量少于400ml。

225、无尿或尿闭(anuria or urodialysis)是指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

内无尿。

226、导尿术(catheterization)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技术。

227、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28、输液泵(infusion pump)是指机械或电子的控制装置,它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

229、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ing test)是检验受血者与献血者之间有无不相合抗体的方法。

230、成分输血(componential transfusion)是根据血液成分比重不同,使用血液分离技术,将新鲜血液快速分离成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的需要,输注一种或数种成分。。

231、自体输血(autologous transfusion)是指采集患者体内血液或手术中收集自体失血,经过洗涤、加工,再回输给患者的方法,即回输自体血。

232、病情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积极启动感觉器官以及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观察患者的生理、病理变化和心理反应的知觉过程。

233、意识障碍(disturbasnce of consciousness)凡影响大脑功能活动的疾病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

234、瞳孔缩小(myosis)瞳孔直径小于2mm。

235、瞳孔扩大(mydriasis)瞳孔直径大于5mm。

236、临终(terminal)又称濒死,一般指由于各种疾病或损伤而造成人体主要器官功能趋于衰竭,经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各种迹象显示生命活动即将终结的状态。

237、临终关怀(hospice care)目前认为临终关怀的概念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服务,是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顾,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其目标使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能够少痛苦,甚至无痛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其二,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患者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护的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238、死亡(death)是生命活动不可逆的终止,是人的本质特征的永久消失,是机体完整性的破坏和新陈代谢的停止。

239 安乐死(euthanasia)患不治之症的患者在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本人及其亲属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停止救治或用人道的人为方式使其无痛苦地快速死亡。

240、医疗和护理文件(medical and nursing document)是医院和患者的重要档案资料。它们记录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发展、转归过程;记录了各项医疗措施的执行以及护理措施落实的情况、病区护理工作概况等。医疗和护理文件不仅为医疗、护理、教学、科研提供宝贵资料,同时也是结算收费的依据和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证据。

241、医嘱(physician's order)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为患者拟订的各种诊疗的具体措施的书面嘱咐。。

242、长期医嘱(standing order)指有效时间在24h以上,至医生注明停止医嘱方才失效的医嘱。

243、长期备用医嘱(prn order)有效时间在24h以上,在病情需要时才执行,两次执行之间有间隔的时间限制。

245、临时医嘱(STAT order)临时医嘱有效时间在24h以内,有的需要立即执行,一般只执行一次。

246、临时备用医嘱(sos order)12h内有效,病情需要时才执行,只执行一次,过期未执行则失效。

247、特别护理记录(special nursing record)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大手术后或接受特殊治疗须严密观察病情的患者所做的客观记录。

248、病室报告(ward report)是由值班护士针对值班期间病室情况及患者病情动态变化等书写的书面交班报告,也是向下一班护士交待的工作重点。

249、睡眠失调(sleep disorders)是指如不治疗可导致夜间睡眠受到干扰的状况,并造成失眠、睡眠中或夜间被唤醒后运动或感觉异常及白天过度睡眠的结果。

250、失眠(insomnia)是一种个体长期存在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多醒、多梦、睡不深)、早醒或低质量睡眠的症状。

251 睡眠性呼吸暂停(sleep apnea)是一种以睡眠期间发生的自我限制、10s 以上没有呼吸的睡眠失调。

252、睡眠过多(hypersomnia)是指睡眠时间过多或长期处于想睡的状态。

253、基本饮食(basic diets)是其他饮食的基础,它包括普通饮食、软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及流质饮食四种。

254、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是指当睡眠受到干扰或被打断时,睡眠数量和质量的下降,以及睡眠时间安排的昼夜颠倒。

255、输液微粒(infusion particles)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m,少数可达50~300m。

256、意识(consciousness)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内外缓解的知觉状态。

病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学 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适应 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3、萎缩 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4、肥大 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5、假性肥大 实质细胞萎缩的同时,间质脂肪细胞可以增生,以维持器官原有体积甚至使体积增大。 6、增生 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常导致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7、化生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或组织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或组织所取代的过程。有成熟组织中非成熟细胞直接转变。 8、损伤 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可引起受损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9、变性/可逆性损伤 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10、细胞水肿/水变性 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钠钾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过多积聚。 11、气球样变 细胞水肿极期,水钠进一步积聚,细胞肿大明显,细胞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细胞核也可肿胀,细胞质膜表面出现囊泡,微绒毛变形消失。可见于病毒性肝炎时的肝细胞。 12、脂肪变 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13、虎斑心 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可引起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红黄色斑纹。 14、脂肪心/心肌脂肪浸润 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并非心肌的脂肪变性。 15、玻璃样变/透明变 细胞内或间质内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HE染色呈均质红染状。 16、淀粉样变 细胞间质出现淀粉样蛋白—黏多糖复合物沉淀。 17、黏液样变 细胞间质内黏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18、病理性色素沉着 病理情况下,某些色素增多并积聚于细胞内外,常见的有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胆红素。 19、病理性钙化 骨、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

护理学基础填空名词解释

A卷: 1.磺胺药服后宜________,防止_______。 2.禁用鼻饲法的患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输液过程中出现空气栓塞时,安置病人体位为________和_______。 4.常用给药途径除动、静脉给药按吸收速度由快至慢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1.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________。 2.臀大肌注射“十”字法定位是从顶点向左或右引一水平线,然后从_______作一垂直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选象限为注射部位,注意避开_______。 3.测量血压要做到四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客观反应患者意识状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项目。 5.禁用高锰酸钾洗胃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题: 6.抢救室内“五定”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 A卷 B卷 无菌技术灌肠法继发效应大量输血压疮医院内感染 呼吸困难灭菌 导尿术体温过高

答案 A卷: 1.多饮水、堵塞肾小管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癌、食管梗阻 3.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4.吸入、舌下含化、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5.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B卷 1.盐酸肾上腺素 2.臀裂、髂棘最高点、外上、内角 3.定部位、定时间、定体位、定血压计 4.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 5.1605、1059、4049(果乐) 备选题: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A卷 1.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基本措施。 2.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3.呼吸困难: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及体征,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现发绀、比翼煽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 4.导尿术: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技术。 5.灌肠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的目的的方法 B卷 1.继发效应:是指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将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效应。 2.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 生存质量的概念:(WTO定义)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也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 健康促进的概念: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其自身的过程,是协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患病的概念: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失与抗损伤的病理过程,是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需要:是个体、群体、结构对其生存、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成长(growth):又称生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体积和形态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发展(development):又称发育,指生命中有顺序的可预期的功能改变,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等。 发展任务:是个体在生命的各特定时期出现的、并依据社会规范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发展目标,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成熟:广义的成熟是成长和发展的结果,包括心理社会的发展;狭义的成熟指生理上的生长发育。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和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个体对压力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 适应(adaptation):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工作压力:又称职业压力,是指当个人的能力与需求不能与工作环境相匹配时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 人际关系:(狭义)指在社会实践中,个体为了满足个体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与发展起来、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显在的社会关系。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指交往主体对自身、他人以及自身与他人关系的认知,是个体推测与判断他人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及意向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评价和推测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

病理学名词解释1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因: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诱因:是指在疾病的条件中能够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原因或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者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 脑死亡: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萎缩:因患病或其他因素作用,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现象。变性:是细胞或细胞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并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功能下降),表现为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非生理性物质或生理性物质过度堆集。 脂肪变性:实质细胞胞质内脂滴量超出正常生理范围或原不含脂肪的细胞出现游离性脂滴的现象。 坏死:指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溃疡:发生于皮肤黏膜表面,因坏死脱落而形成的缺损溃烂。 充血:机体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扩张,含血量超过正常值的现象。 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称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梗死:因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组织缺氧坏死现象。 出血性梗死: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故称为出血性梗死,又称为红色梗死。 贫血性梗死:当梗死灶形成时,病灶边缘侧支血管内血液进入坏死组织较少,梗死灶呈灰白色,故称为贫血性梗死(又称为白色梗死)。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指在严重感染失血创伤或休克过程中,在短时间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导致循环功能和其他内脏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病,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生休克、出血、栓塞、溶血等临床表现。 高渗性脱水: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低渗性脱水: 是指水钠等比例丢失,血Na+浓度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一310mmo1/L的脱水。 等渗性脱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同一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内源性致热原:产热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源性致热原。原位癌:癌细胞占据上皮全层,但基膜完整,无间质浸润的油。 乳腺癌:是乳腺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多数来源于导管上皮,少数来源于腺上皮。 绒毛膜癌:为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生比率约为2:1:1,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患者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少数发生于绝经以后,这是因为滋养细胞可隐匿(处于不增殖状态)多年,以后才开始活跃,原因不明。 畸胎癌: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或具有可分化为三胚层各种组织潜能的裂球错位所产生的恶性肿瘤。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尿道周围的粘膜和粘膜下腺体;外层为前列腺体。后者构成前列腺的主体,两层之间有纤维膜隔开。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内层,在膀胱颈至精阜一段后尿道的腺体间质中,现称该部分为移行带镜检可见。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属免疫系统的实体性恶性肿瘤。 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类型。其特点为:①临床上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由邻近的淋巴结向远处扩散。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的少见。②瘤组织成分多样,但都含有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位于免疫系统的包括淋巴结,骨髓,脾脏和消化道的淋巴样细胞。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明显吸附,。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

护理学常见100条名词解释

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磁砒、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的社会性角度来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及其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一个人具有正常的社会角色功能,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它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次水平,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能两个重要方面。 5.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磁砒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9.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啪桫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10.小组制护理: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15.医疗保健服务:是医疗保健机构和专业人员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而运用卫生资源和医疗手段,有计划、与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活动过程。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氧气疗法 2、入院护理 3、疼痛 1、医院 2、稽留热 3、睡眠障碍 第一章绪论 1.护理学 2.WHO的健康定义 3.护理 5.整体护理 1.护理学: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 2.WHO的健康定义: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1946年,WHO):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1分),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2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分)。 3.健康(1989,WHO):不仅是没有疾病(1分),而且包括躯体健康(1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1分)和道德健康(1分)。 1.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2分),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1分),是质的变化,一般不容易通过量化的指标来测量(1分)。 2.应激: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1分)做出认知评价后(1分)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2分)。 4.非语言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1分),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1分)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2分)。 5.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1分)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反应(1分)的一种临床判断(1分),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达到(1分)。 3.护理:美国护士学会认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5.整体护理:以整体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第二章环境 1.环境 2.生活方式 1.环境:人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人的生理,以及思维.思想.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组成。 2.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生活方式: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2分)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2分)。 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2.人体力学 第四章舒适与安全 1.被动卧位 2.被迫卧位 3.疼痛 1.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能力变换卧位,躺在被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2.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2分),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被而被迫采取的卧位。(2分) 3.疼痛:是伴随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分)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1分),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2分)。 第五章患者的清洁卫生 1.压疮: 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1分),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2分)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分)。 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第六章休息与活动

《病理学》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 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蜂窝织炎: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发生于皮下和内脏。 慢性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直径一般在0.5~2mm。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差异称异型性。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乳头状瘤呈外生性向体表或体腔面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阴道等处,大体上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 脂肪肉瘤:起源于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部位,较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成人,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子宫,好发于中老年人……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与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 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她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 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就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 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与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人在医 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 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 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就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与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就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与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与真菌孢子。★★★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杀灭或 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 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电子版本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 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 位。★★★★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 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 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 人在医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 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 来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 感染的发生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物品、个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14.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 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5.无菌区(aseptic area):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16.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ies):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 的物品。★★ 17.隔离(isolation):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 围人群接触。★★★★★ 18.体温(body temperature):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 神经的温度。★★★ 19.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发热(fever):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 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病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得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得改变;就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与水得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得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骨与牙齿之外得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与细胞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与转移性钙化。 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与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就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得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得过程。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得毛细血管与增生得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得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得肉芽。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得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得状似槟榔切面得条纹。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得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得情况下出现。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得坏死。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得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与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与粘膜表面得过程。 蜂窝织炎: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得疏松结缔组织中得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就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得腔,主要发生于皮下与内脏。 慢性肉芽肿:就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得、境界清楚得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直径一般在0、5~2mm。 肿瘤:就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得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得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癌:上皮组织得恶性肿瘤。肉瘤:间叶组织得恶性肿瘤。 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得细胞形态与组织结构相应得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得差异,此差异称异型性。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她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得肿瘤。 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得部位,乳头状瘤呈外生性向体表或体腔面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得部位,如皮肤、口腔、阴道等处,大体上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 脂肪肉瘤:起源于脂肪组织得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部位,较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成人,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子宫,好发于中老年人…… 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此小体为风湿病特征病变。 绒毛心: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当心外膜腔内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得纤维素可因心脏得不停冲动与牵拉而形成绒毛状,故得名。?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并发症。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得蛋白水解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得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得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得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得统称,共同特点为肺实质与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与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与肺气肿等疾病。 肺气肿:指远于终末呼吸道(即肺腺泡)受损,管腔永久性膨大与含气量增多。 硅结节:硅肺得特征性病变,为境界清楚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3~5cm,色灰白,触之有沙砾感;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与胶原形成,早期为细胞性结节,以后发展为纤维性结节、玻璃样结节。 燕麦细胞癌:属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呈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 假小叶:指由广泛增生得纤维组织分割原来得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得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团。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基名解 1?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 2?分级护理:是指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特级护理(红)--病情危重,随时变化--24h不间断 一级护理(红)--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不能自理病情不稳的患者--1h/次 二级护理(黄)--病情稳定;部分自理--2h/次 三级护理(绿)--病情稳定或恢复,完全自理--3h/次 3,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4?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5?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肺心病患者必须采取端坐卧位) 6?医院感染:(探)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7?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 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和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10?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 隔离(探):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12. 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 13?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 14?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 15?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又称关节活动 度。 16. ROM联系: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通过应用主动或被 动的联系方法,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护肤和改善关节功能的联系方法。 17. 体温过高(探):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C或口腔温度超过37.5C, 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C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 18.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C,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C(见于肺炎 球 菌性肺炎、伤寒) 19. 弛张热:体温在39 C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 C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20.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C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

病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病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体积缩小或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 2.肥大(hypertrophy):细胞和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多(增生),即肥大与增生并存。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肥大与萎缩相对应。 3.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主要发生于上皮组织,亦可见于间叶组织。 5.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及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而引起的细胞或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可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6. 虎斑心(tigerd-effect heart):心肌脂肪变性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严重贫血所致的心肌脂肪变,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虎斑心。 7. 再生(regeneration):指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的修复。如能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性再生,否则为不完全再生。 8.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肉眼上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9. 瘢痕(scar):是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表现为纤维细胞稀少,小血管减少消失。肉眼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韧并缺乏弹性。 1、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左心衰竭严重肺淤血时,漏出到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将其分解为橙黄色的含铁血黄素。由于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见于心力衰竭时,故称之为心力衰竭细胞。 2、槟榔肝(nutmeg liver):右心衰竭引起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附近肝窦高度扩张淤血,肝细胞萎缩、坏死、崩解,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发生脂肪变性。肉眼见肝切面出现红黄相间的似槟榔样的条纹,故称之为槟榔肝。 3、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4、栓塞(embolism):血管内出现的异常物质(栓子)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的过程。 5、再通(recanalization):指血栓在机化过程中,因血栓干燥收缩,其内部或与血管壁间出现裂隙,新生的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其表面,形成迷路状的结构,使血栓上下的血流可以部分复流。 6、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在分娩过程中,羊膜破裂或早破、胎盘早期剥离、胎儿阻塞产道时,由于子宫强烈收缩,宫内压增高,可将羊水压入子宫壁破裂的静脉窦内,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分支、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引起广泛的微血栓形成,称为羊水栓塞。 7、梗死(infarction):任何原因出现的血流中断,导致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1.炎症(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称为炎症。2.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主 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多见于皮肤、肌肉、阑尾等部位。 3.脓肿(abscess)是指局限性化脓性炎,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由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灭菌法: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胸以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高水平消毒法: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的方法。 中水平消毒法:杀灭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的方法。 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办法。 斯伯尔丁分类法: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病人使用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包括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务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 预防性消毒:指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疫源地消毒:指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随时消毒:指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皮肤消毒:指杀灭或清除人体皮肤上的病原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 黏膜消毒:指杀灭或清除口腔、鼻腔、阴道及外生殖器等黏膜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并达到消毒要求。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 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无菌物品:指通过灭菌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非无菌物品: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物品。 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病人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清洁区: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病人不应进入的区域。 潜在污染区:也称半污染区,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病人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 污染区: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 两通道: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 标准预防:是基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保护性隔离:是以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订措施的主要依据而采取的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下或极易感染的病人。入院护理:是指病人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的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由护士为病人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入院程序:是指门诊或急诊病人根据医生签发的住院证,自办理入院手续至进入病区的过程。 卧位:即病人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时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舒适卧位:是指病人卧床时,身体各部位与其四周环境处于合适的位置,感到轻松自在。 主动卧位:即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随意改变体位。 被动卧位:即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 被迫卧位:即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被迫采取的卧位。 出院护理:病人经过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稳定、痊愈需出院或需转院(科),或不愿接受医生的建议而自动离院时,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档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多尿:指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者 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者 无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内无尿液产生者 尿储留: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排便改道:指因为疾病治疗的需要,将肠道的一部分,外置于腹部表面,在腹部建立暂时性或永久性的人工造口,以便排泄粪便,也称为人造肛门 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流出 尿频: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 尿急:患者突然有强烈尿意,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 尿痛: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有疼痛感 导尿术: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留置导尿管术: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存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 排便:从大肠排除废物的过程 便秘: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粪便嵌塞: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 腹泻: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的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的排便 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静脉输血: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全血:是指采集的新鲜血液未经任何加工而全部保存备用的血液

新鲜血:指在4摄氏度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一周内的血液,它基本上保留了血液的所有成分,可以补充各种血细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适用于血液病患者 库存血:在4摄氏度环境下可保存2-3周,库存血虽含有血液的所有成分,但其有效成分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大量输注库存血可以导致酸中毒和高血钾的发生,库存血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成分血:是全血经分离后所得到的液体部分,主要是血浆蛋白,不含血细胞,无凝集原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凝集原:由于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能促使红细胞凝集,在凝血反应中起抗原作用凝集素:能与红细胞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 自体输血:是指术前采集患者体内血液或手术中收集自体失血,经过洗涤,加工,在术后或需要时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的方法,即回输自体血 成分输血:是指输入血液的某种成分。它是根据患者的需要,使用血液分离技术,将新鲜血液快速分离成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需要,输入一种或多种成分 溶血反应: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病情观察:即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工作中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受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患者信息的过程 意识状态: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是对环境的知觉状态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 嗜睡:是最轻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地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 意识模糊:其程度较嗜睡深,表现为思维和言语不连贯,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可有幻觉,错觉,躁动不安,谵语或精神错乱 昏睡: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即又进入熟睡状态 昏迷: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可存在,呼吸,心跳,血压无明显改变,可有大小便失禁或潴留。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肢体呈弛缓状态,深浅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出现,集体仅能维持循环和呼吸的最基本功能,呼吸不规则,血压可下降,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