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

50.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必须找准切入点,下列属于切入领域有哪些?

A.装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

B.石化设备智能测控

C.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D.工业排污实时监控

49.停车诱导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哪些管理软件?ABCD

A.超声波车位探测系统和控制系统

B.无线超声波车位探测系统和信息显示系统

C.地磁车位探测系统和引导系统

D.自动仓储式车库数据集成

48.现有的网络协议标准有哪些?ABC

A.蓝牙协议标准

B.Zigbee协议标准

C.Wi-Fi协议标准

D.RS485协议标准

47.读写模块的主要任务和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除了().ABD

A.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从应用系统软件送来的指令

B.控制阅读器与电子标签的通信过程

C.接受并调制来自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

D.对阅读器和标签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46.把云服务的概念扩展到物联网,可以有()。ABC

A.有事物即服务

B.机器即服务

C.设备即服务

D.知识即服务

45.把物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了哪些农业生产方式?ABC

A.绿色农业

B.精准农业

C.智能农业

D.快速农业

44.物联网信息传输系统的戒指防蚊控制层是为了保证物联网内()的链接。

A.单点到单点

B.单点到多点

C.多点到单点

D.多点到多点

43.物联网信息传输系统的物理层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了()。

A.传输媒体

B.传输介质

C.物联网

D.互联设备

42.路由协议中,算法的常用度量标准有()。ABCD

A.路径长度

B.可靠性

C.路由延迟

D.负载和带宽

41.物联网面临的安全保障有()ABCD

A.物联网资源有限

B.不可靠的通信机制

C.无线网络的脆弱性

D.物联网的运行缺少有效的认为管理

40.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挑战包括。ACD

A.缺乏同意的标准体系

B.缺乏良好的运行模式

C.缺乏足够的IPv6地址

D.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

39.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相关技术有哪些?ABCD

A.生物力学技术

B.生物控制技术

C.生物效应研究

D.生物材料技术

38.现在的互联网地图在技术上分为()。ABC

A.一维地图

B.二维地图

C.三维地图

D.四维地图

37.交通流信息分析、处理子系统技术实现的难点有()。ABCD

A.采集前置机与应用服务器的接口

B.应用服务器与数据服务器的接口

C.应用服务器与用户界面的接口

D.软件公开标准接口

36.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往往包括对其哪些方面的监测?ABCD

A.成分和含量

B.形态

C.结构

D.分布规律

35.环境监测是指运用哪些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环境进行监测和测定?ABC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D.地理

34.跟踪指“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包括的点有哪些?ABCD

A.农场/ 食品原材料供应商

B.加工商

C.运输商

D.销售商和POS销售点

33. 云计算是为最终拥护带来的好处在于()ABCD

A.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B.资源和软件的集中管理维护、降低了对拥护系统维护能力的要求

C.使得普通拥护能够享受到高端的计算和资源服务,提升了拥护的使用体验

D.降低率拥护对软硬件的投入

32.传输介质有()ABCD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纤

D.红外线

31. 数据融合及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走向智能化和集成化的主要提现有()ABCD

A. 确立数据融合理论标准和系统结构标准

B. 改进融合算法提高系统性能

C. 传感器资源管理优化

D. 建立测试平台,研究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

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 目录 展开 图书信息 书名: 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 商业模式 作者: : 出版时间: 2010年7月1日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元 内容简介 《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全面、客观、公正、系统地描述了物联网理念和产业兴起的历史渊源、相关技术及其共性、应用和业务模式等内容,是作者多年研发实战经验的总结。同时对云计算、SaaS、SOA等热点技术和产业与物联网的关系做了较详细的描述,有助于理清物联网理念、技术和产业覆盖范围,有助于促进物联网知识的普及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不仅适合作为高校物联网相关专业教学参考书,也适合其他对物联网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周洪波,同方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软件专家,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公司CTO、董事。1993年获瑞士苏黎世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美国德州大学EMBA,北京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获“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称号并受聘为“北京市政府特聘专家”。 作为中国物联网/M2M产业的先行者和倡导者之一,2003年以来带领100多人的研发团队开发出国际先进的“ezM2M物联网业务基础平台”,以及30多个物联网行业应用套件,获各类奖励20多项,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同方十年十大突出贡献标兵”称号。 作为云计算和中间件等领域的资深软件专家,早年曾任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和美国IBM,BEA等企业高级工程师和技术经理;是目前仍被全世界高性能和超级计算机广泛使用的核心软件PVM/MPI开发组(ORNL)早期成员;参与了1996年IBM公司打造的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研发,负责调度子系统;曾在美国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 一、主要内容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建设由物联网应用交互支撑平台和物联网应用基础运营支撑平台组成,如下图1所示。 1)物联网应用基础运营支撑平台通过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广泛、跨域的感知互联,把感知到的各类信息全方位、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到平台,并实现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同时面向业务应用提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安全监控等运维支撑,构建面向应用的公共支撑平台。 2)物联网应用交互支撑平台通过应用的共性服务和支撑技术,以及标准规范、业务模式;基于电子认证、授权管理、商业智能、移动支付、信息检索、可定制的即时通信服务、征信信用服务等功能的可以安全、可信、灵活、快捷、可定制的支撑城市公共安全监管与应急指挥平台、智能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医疗卫生、智能交通、智能社区、智能物流等跨域、异构网络、多行业应用集成的智能物联网应用。

图1 物联网公共支撑平台体系示意图 通过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的建立,降低应用研发和运营成本,打破局部应用壁垒,快速孵化各种创新物联网应用。 二、国内外技术状况分析、产业链状况分析(带动相关产业等) 针对目前物联网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的建设目标是:1)物联网是典型的应用驱动型网络,不同的物联网应用对传感器网络节点和功能机制有不同需求,“垂直”应用是物联网的“点”难以构成“网”和“面”;2)现有物联网应用感知功能单一、局部应用、数据孤立、缺乏互联互通和联动机制,亟需产业链的贯通和水平分层架构的体系支撑。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旨在将物联网中局部应用、单一感知的资源由封闭转变为开放的、标准化的、可跨领域应用的共享资源,并通过共性服务集成技术将分散、小范围的物联网数据、网络、应用资源汇聚集成为共性服务资源群,形成了统一的物联网共性服务公共支撑体系,面向城市公共安全、城市运行管理、交通、医疗卫生等应用共性需求实现有效支撑;从而形成物联网应用中枢系统,打通了物联网产业链,推动北京市以及我国物联网各领域持续、快速、和谐发展。 三、市场前景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是应对我国经济转型历史契机、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发展和电信成熟服务运营体系集成创新的凝聚,体现了知识密集型的集成创新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专业化、知识化、网络化、资源化服务的巨大支撑。 利用信息技术和共性服务公共支撑体系,以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运转方式提供专业化、第三方可信的资质服务;项目的新技术、高技术推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类比电信服务的成熟运营,物联网产业链中快速涌现规模化的服务运营商引领经济发展。 共性服务能力开放、集成交付提供、安全可信运营支撑这一体系的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实现,使得快速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监管与应急指挥平台、智能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医疗卫生、智能交通、智能社区、智能物流这些物联网应用的愿

11个热门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比较

11个热门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比较 从1999年Kevin Ashton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以来,物联网已经经历了迅速的转变。随着近年来连接到物联网的设备在多样性和数量方面出现指数式的增长,物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技术,在推动现在社会的生活方式方面有着极大的潜力。 在物联网的技术与工程上,硬件与软件平台之间目前仍有明确的界限,其中大多数供应商都将精力放在硬件方面。只有极少数供应商提供物联网软件服务:例如,Mattermark根据所获总投资排名的前100名物联网创业公司中,只有13家提供物联网软件服务。 本文针对现有物联网软件平台,基于我们对IoT供应商进行的详细分析做了一份综合调查。而本文最后选择的物联网供应商,完全是基于这样的标准:这些供应商是否提供软件解决方案,来处理从物联网设备/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注意:虽然我们希望尽可能全面,但本文中仍有可能漏掉了一些这些平台的最新改进。 物联网软件平台想要的重要功能 基于最近的几份调查,我们选出了物联网软件平台最关键的功能:设备管理、集成、安全性、数据收集协议、分析类型以及支持可视化,以便对样本功能进行比较。本文的后半段中会对这些特性进行简单介绍。 设备管理与支持集成 设备管理是物联网软件平台所需的重要功能之一。物联网平台应当维护着一堆与之连接的设备,并跟踪这些设备的运行状态;还应当能够处理配置、固件(或其他软件)更新问题,并提供设备级的错误报告和处理方案。每天结束前,设备用户应当能够获得个人设备级的统计。 支持集成是物联网软件平台需要的另一个重要功能。需要从物联网平台上公布的重要操作和数据应当能通过API访问,REST API常用于这一目的。 信息安全 运营物联网软件平台所需的信息安全手段,比普通软件应用和服务所需的要求更高。数百万台设备与物联网平台连接,代表着我们需要处理的漏洞也是相应比例的。一般来讲,为了避免被窃听,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软件平台之间的网络连接需要通过强大的加密机制来保障。

23个基本物联网标准

23个基本物联网标准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23个基本物联网标准、协议、技术术语快捷指南 6LoWPAN——这可能是最折磨人的首字母缩写词,6LoWPAN是基于IPv6的低功耗个域网络标准。这完全是为了安抚那些认为没有网络协议就没有真正互联网的人,它本质上就是Zigbee和Z-wave的IPv6版本。 AMQP(高级消息队列协议)——AMQP是一个开源标准,允许不同的应用程序在任何网络和任何设备之间进行通信。AMQP是众多商业中间件集成产品的一部分,其中包含微软的WindowsAzure服务总线、VMware的RabbitMQ和IBM的MQlight。它最初由金融部门开发,用于加快M2M通信,但现在已经开始在物联网项目中使用。 蓝牙——对于物联网来说,蓝牙无线通信协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标准的蓝牙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从联网冰箱到淋浴喷头再到门锁的各种智能家居设备中;另一种是低功耗蓝牙技术,通常被简称为“BLE”,对受功耗限制的连接设备的大型网络更有吸引力,因为电池寿命不再是限制因素。这两种形式都在2016年12月的蓝牙5.0版本中得到升级,蓝牙5.0扩大了蓝牙设备的传输范围,提升了蓝牙设备的数据吞吐量。 蜂窝数据——虽然它不是最节能的传输形式,但却有大量的物联网设备基于此部署,它们使用运营商的无线数据作为传输层。 CoAP(受限应用程序协议)——这是一种为受限设备而设计的互联网协议,这些设备只有少量的内存空间和有限的计算能力。它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物联网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云计算平台中,()基础设施即服务。 A. IaaS B. PaaS C. SaaS D. QaaS 2、RFID属于物联网的哪个层()。 A.感知层 B.网络层 C.业务层 D.应用层 3、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提出下面哪个概念()。 A.感受中国 B.感应中国 C.感知中国 D.感想中国 4、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是谁提出的()。 A.无锡研究院 B.温总理 C.IBM D.奥巴马 5、ZigBee()根据服务和需求使多个器件之间进行通信()。 A.物理层 B.MAC层 C.网络/安全层 D.支持/应用层 6、物联网中常提到的“M2M”概念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人到人(Man to Man) B. 人到机器(Man to Machine) C. 机器到人(Machine to Man) D.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 7、ZigBee()负责设备间无线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结束。 A.物理层 B.MAC层 C.网络/安全层 D.支持/应用层 8、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是()。 A. 计算机 B. 互联网 C. 传感网 D.物联网 9、RFID卡()可分为:有源(Active)标签和无源(Passive)标签。 A.按供电方式分 B.按工作频率分 C.按通信方式分 D.按标签芯片分

10、智能物流系统(ILS)与传统物流显著的不同是它能够提供传统物流所不能提供的增值服务,下面哪个属于智能物流的增值服务()。 A.数码仓储应用系统 B.供应链库存透明化 C.物流的全程跟踪和控制 D.远程配送 1、力敏传感器接受( )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 B.声 C.光 D.位置 2、()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RFID的理论基础。 A.1948 B.1949 C.1960 D.1970 3、美军全资产可视化5级:机动车辆采用()。 A.全球定位系统 B.无源RFID标签 C.条形码 D.有源RFID标签 4、2003年11月4日,沃尔玛宣布:他将采用RFID技术追踪其供应链系统中的商品,并要求其前100大供应商从()起将所有发送到沃尔玛的货盘和外包装箱贴上电子标签。 A.2005年1月 A.2005年10月 C.2006年1月 D.2006年10月 5、()标签工作频率是30-300kHz。 A.低频电子标签 B.高频电子标签 C.特高频电子标签 D.微波标签 6、二维码目前不能表示的数据类型()。 A.文字 B.数字 C.二进制 D.视频 7、()抗损性强、可折叠、可局部穿孔、可局部切割。 A.二维条码 B.磁卡 C.IC卡 D.光卡 8、矩阵式二维条码有()。 A.PDF417 B.CODE49 C.CODE 16K D.QR Code 9、行排式二维条码有()。 A.PDF417 B.QR Code C.Data Matrix D.Maxi Code 10、PDF417条码由()个条和4个空共17个模块构成,所以称为PDF417条码。 A.4 B.5 C.6 D.7 1、(),zigbee Alliance成立。 A.2002年 B.2003年

物联网技术标准答案

单选题 1、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B) 2、(D)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雏形 D.比尔.盖茨 3、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A) A.射频识别 4、以下哪个不是物联网的应用模式(C) C.行业或企业客户的购买数据分析类应用 按照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可将云计算划分为(A) A.公有xx、私有xx和混合xx 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的云计算服务类型是(C) C.PaaS错误: 改为B.IaaS 7、2008年,(A)先后在无锡和北京建立了两个云计算中心 A.IBM 8、(A)实施方案拟定了在未来几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云计算研究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 A.xx工程 9、xxxx是与相结合的产物(C) C.数字xx物联网

10、可以分析处理空间数据变化的系统是(B) B.GIS 11、xx革命以(A)为核心 A.互联网 12、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A) A.条形码识别技术 13、以下哪一项用于存储被识别物体的标识信息?(B) B.电子标签 14、物联网技术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什么方 式进行信息传输的呢?(B) B.电场和磁场 15、双绞线绞合的目的是(C ) C.减少干扰 16、有几栋建筑物,周围还有其他电力电缆,若需将该几栋建筑物连接起来构成骨干型园区网,则采用(D )比较合适? D.光缆 17、下列哪种通信技术部属于低功率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A)A.广播 18、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光在光导纤维中多次反射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19、无线局域网WLAN传输介质是(A)

A.无线电波 20、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是(B)之内的无线技术。 B.10M 21、关于ZIGBEE的技术特点,下列叙述有错的是(D ) D.网络容量大改为: C.高速率 22、我们将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分为节点内信息处理、汇聚数据融合管理、语义分析挖掘以及(A )四个层次。A.物联网应用服务 23、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的数据管理系统结构?(C) C.星形式结构 24、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主要有什么作用?(B) B.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项之间的相关关系 25、对以下哪个列举中的物联网来说,安全是一个非常紧要的问题? (A )A.小区无线安防网络 26、停车诱导系统中的控制系统不对车位数据进行(D) D.处理 27、xxE出行是(A )的典型案例 A.停车诱导系统 28、应用于环境监测的物联网中的节点一般都采用(A)供电 A.电池 29、美国哈佛大学和BBN公司在麻省剑桥部署的一个城市规模的物联网系统叫(C)

国内五大物联网平台优势分析及案例

国内五大物联网平台优势分析及案例 近几年物联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和资本争相追逐的风口,进入2018年,物联网热度持续不减,一个全球化的智能互联时代即将到来。那么国内的物联网发展处于什么水平?下面云里物里借此分析下国内五大物联网平台的优势。 1.百度“天工”智能物联网平台 2016年7月百度推出了名为“天工”的智能物联网平台,该平台是更侧重于面向工业制造、能源、物流等行业的产业物联网。百度天工是一个端到云的全栈物联网平台,其包含了物接入、物解析、物管理、时序数据库,规则引擎五大产品,以千万级设备接入能力,百万数据点每秒的读写性能,超高的压缩率,端到端的安全防护,和无缝对接天算智能大数据平台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极速、安全、高性价比的智能物联网服务。 优势: 1.百度天工作为智能化的物联网平台,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三位一体。 2.天工赋能更多的行业软件SaaS服务,能够降低产业客户的上云成本,真正实现产业物联网。 应用案例: 1.以风力发电为例,百度天工已经将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风机的预测性维保领域,将风机的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到90%,故障预测召回率高达99%,实现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极大地降低了设备运维成本和停机时间,延长了设备的生命周期。 2.太原铁路局使用了百度天工物联网平台高并发、高效率的数据接入,大数据对海量数据的清洗变形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调度优化。最终运行的效果表明,太原铁路局实现了业内实时最优物流调度,比原有调度效率提升达59%。 2.阿里Link物联网平台 2017年6月10日,在IoT合作伙伴计划大会2017(ICA)上,阿里巴巴IoT联合近200多家IoT产业链企业宣布成立IoT合作伙伴联盟,随后10月12日,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发布了Link物联网平台,将借助阿里云在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将物联网打造为智联网。Link物联网平台将建设物联网云端一体化使能平台、物联网市场、ICA全球标准联盟三大基础设施,推动生活、工业、城市三大领域的智联网建设。 优势:该平台融合了云上网关、规则引擎、共享智能平台、智能服务集成等产品和服务,使开发者能够实现全球快速接入、跨厂商设备互联互通、调用第三方智能服务等,快速搭建稳定可靠的物联网应用。 应用案例:无锡鸿山与阿里云联合打造的首个物联网小镇,借助飞凤平台,无锡鸿山实现交通、环境、水务、能源等多个城市管理项目的在线运营,遍布整个小镇的传感设备将这座城市每个部件都链接起来,从数据采集、流转、计算到可视化展现,鸿山小镇建立起诸如污染监控、排水全链路仿真、市政设施监控等多个项目的城市运营智能化。 3.腾讯QQ物联智能硬件开放平台 2014年10月,“QQ物联智能硬件开放平台”发布,将QQ账号体系及关系链、QQ消息通道能力等核心能力,提供给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车载、传统硬件等领域合作伙伴,

《物联网技术》课程标准(1+x 传感网应用开发考证版)

《物联网技术》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 课程代码: 适用对像:3年制高职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建议学时:90学时 学分:4学分 修订时间:2020年1月 二、课程性质 《物联网技术》是三年制高职高专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支撑了“1+X”传感网应用开发(中级)的主要考核内容。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数据采集、STM32 微控制器基本外设应用开发、RS-485 总线通信应用、CAN 总线通信应用、基于BasicRF 的无线通信应用、Wi-Fi数据通信、NB-IoT 联网通信、LoRa 通信应用开发等知识,同时,通过编程与实操来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的能力培养。由于《物联网技术》这门课程中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应该在程序设计、硬件动手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能根据各种传感器的基本参数、特性和应用场景,运用信号处理的知识 选择处理方法,根据需求科学地处理信号; 2.能根据ModBus 协议,运用RS485 总线原理、串口通信技术,独立 进行基于ModBus 串行通信协议的编程组网; 3.能根据CAN 总线协议,运用CAN 总线通信技术,独立搭建CAN 总线并编程实现组网通信; 4.能根据ZigBee 开发指南,熟练搭建开发环境并使用仿真器进行调试下 载,并独立编码实现点对点通信并进行系统调试;

5.能根据Wi-Fi AT 指令手册,完成热点功能验证、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等 操作; 6.运用口通信技术,熟练使用云NB-IoT 工程,独立编程实现数据传输; 7.能根据MCU 编程手册和LoRa 数现通信距离和传输速率的调整。 四、课程内容和学时 课程内容(总计划90学时) 模块一数据采集 模块二STM32 微控制器基本外设应用开发 模块三RS-485 总线通信应用 模块四CAN 总线通信应用 模块五基于BasicRF 的无线通信应用 模块六Wi-Fi数据通信 模块七NB-IoT 联网通信 模块八LoRa 通信应用开发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板书或PPT进行对重要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能够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3.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 4.讨论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 六、课程考核 《物联网技术》为考试科目,主要考核方法是实操。

物联网平台-介绍

ATOS物联网教学实验开发系统 一、引言:“物联网”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2009 年8 月7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 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 ?2009 年11月3日《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 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2010年两会期间,物联网再次成为热议话题。随着感知中国战略的启动及逐步展开,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 ?《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至2012年,完成物联网特色化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全省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 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000家以上,形成年销售额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 孵化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上市企业10家以上。至2015 年,销售收入超过4000亿元。 ?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欧美等发达国家将物联网作为未来 发展的重要领域。美国将物联网技术列为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 的技术,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 和支持;欧盟2009年6月制定并公布了涵盖标准化、研究项目、试点工程、管 理机制和国际对话在内的物联网领域十四点行动计划。 无线传感网络正是适应于这样背景下的全新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当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涉及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它综合了传感器、嵌入式计算、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和分布式信息处理等技术,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同完成对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的实时监控、感知和采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方式被发送,并以自组织多跳的网络方式传送到用户终端,从而实现物理世界、计算世界以及人类社会这三元世界的连通。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无线传感网络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物联网安全技术国家标准

物联网安全技术国家标准 2018年12月28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27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涉及到物联网安全的有: GB/T 37044-2018 《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及通用要求》 GB/T 36951-2018 《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感知终端应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37024-2018 《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感知层网关安全技术要求》 GB/T 37025-2018 《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技术要求》 GB/T 37093-2018 《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感知层接入通信网的安全要求》 再也不会有人说,IOT安全国家没有标准了。 国家标准的出台,非常不易,值得行业相关人士仔细品读,比如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及通用要求》从2014年信安标委就开始着手,到2019年7月实施,花了5年多时间。我们来看下标准中说的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 上面这个图也就是将通用参考模型和安全要求全都画上去了。物联网安全架构是从安全防护需求角度描绘物联网系统安全功能。物联网安全措施是从实际实施的角度描述物联网系统安全因素。措施和架构都分别有基础设施+安全技术来保障,共同支撑物联网安全对象。物联网安全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旅游,智慧政府,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等。 其他的安智客也不做解读了,现在还是草案。 值得注意的是: 物联网信息系统中感知终端的安全技术要求分为基础级和增强级两类。感知终端至少应满足基础级安全技术要求;处理敏感数据或遭到破坏对人身安全、环境安全带来严重影响的感知终端,或GB/T 22240-2008规定的三级以上物联网信息系统中的感知终端应满足增强级要求。 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技术要求也分为基础级和增强级两类。处理一般性数据传输应满足基础级安全技术要求;处理重要数据、敏感数据,涉及重大安全问题的数据传输应满足增强级安全技术要求,或参考等级保护或其他相关标准中安全等级划分内容。 物联网感知层接入信息网络的安全技术要求中基础级和增强级,比如对于设备标识,基础级要求是信息网络接入系统中的设备应具备可用于通信识别的物联网系统中的唯一标识。增强级要求是:并且该标识具备硬件防篡改保护。 但在物联网感知层网关安全技术要求中并不分级,这是因为物联网网关实现感知网络与通信网络,以及不同类型感知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互联及设备管理功能,是物联网安全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正式的标准文本估计要过段时间从https://www.wendangku.net/doc/2d6606185.html,/fuwu/bzxxcx/bzh.htm上看到。

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提要]目前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正席卷全球,中国在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同时,还应正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立足物流业运输、库存、装卸和配送等主要环节的成本控制,结合eoq模型,具体分析目前中国加强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平台建设途径和措施。关键词:物联网;成本控制;eoq模型;信息平台建设 一、前言 物联网最早源于1995年比尔·盖茨《未来之路》一书。1999年mit auto-id center正式将其概念化,认为物联网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4年日本和韩国相继提出了以发展泛在网络社会为目标的u-japan构想和u-korea战略。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并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其发展历程虽短,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掀起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站在发展和改革最前沿的中国,更是加紧了追随时代的步伐,2009年温家宝提出加快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要求;2010年3月再次提及“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意味着物联网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其发展迈入了新纪元,不仅成为牵动多个行业的产业焦点,更成为民众普遍接触和关注的社会热点。但是,物联网的发展仍存在如技术开发成本高昂、安全性较差、

技术标准难以统一、管理平台亟待完善等诸多问题。 二、基于成本控制维度分析物联网对物流各环节的影响 物联网最重要的应用是现代物流领域,该领域规划明确提出要把物联网作为发展的重点。目前我国物流的成本偏高,占总生产成本的18%~20%,虽然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国外水平。物联网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和业务模式的创新,而且对物流各环节成本具有重要影响。 1、物联网发展可降低运输管理成本。运输过程较为复杂,涉及订单、驾驶员、车辆、客户等多个环节,每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整个运输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对于运输过程的管理需要企业投入较大的精力,若采取高效精确的运输管理方法,则可大大节约企业人力、物力,降低运输管理成本。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将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这些问题。目前物流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运输管理系统(tms),这一系统包括订单管理、驾驶员管理、车辆管理、客户管理、考核管理、智能报表、物流实时跟踪等七大模块,任何一个模块都需要信息的支撑。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tms迈上一个新台阶。比如,通过在运输车辆上配备gps,每辆车的各类信息,包括车辆位置、载货信息等通过接口上传到通信网络,并通过通信网络传输至中控系统,位于中控系统的管理人员根据整个网络中的信息进行统筹管理,选择最佳的配货点,优化车辆的调配管理,并根据交通状况为车辆提供最佳的行驶路线,达到货物资源和运力资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pdf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 最初的物联网概念,国内普遍认为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当时还被称之为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线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初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到今天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物联网的概念经过政府与企业的大力扶持已经深入人心。现在的物联网已经被贴上了“中国式”的标签,其含义为: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的等等的“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有限的长距离和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计算机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互联网的环境下,采用时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体系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白皮书20120806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 1平台概述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越来越高的关注。在国内,随着政府对物联网产业关注和支持力度的显著提高,物联网已经逐渐从产业愿景走向现实应用。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是我公司针对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的关键需求与典型应用,在综合研究物联网智能传感与感知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物联网海量数据采集、存储与处理技术、决策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的基于云计算的、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 平台作为以业务导向和驱动的可快速构建应用软件的软件平台,它采用全新理念,在物联网、泛在计算等信息技术基础上,突破大规模运行数据的实时处理关键技术,建立多业务环境下物联网海量信息应用支撑和管理平台,对物联网各领域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跟踪监控,同时支持运行和状态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并可形成面向政府管理、社会民生、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多源运行数据资源体系,并通过监测进行分析、数据处理,对事件和事故进行应急处理,有效保障物联网各领域高速、健康运行,并逐步支持物联网各领域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和智能化生活,最终迈向智慧城市。 2重点解决的问题 1)解决统一接入的问题 ●面临的问题:无法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接入和转换来自各种异构系统和 终端的数据。 ●解决方案:通过平台中开放的标准化控制网关屏蔽各控制系统、物理设备 的差异性,使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统一、开放的接口访问现场设备数据。 2)解决数据处理的问题 ●面临的问题:很难从海量数据中,迅速的处理和分析出有意义的数据,以 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解决方案:本平台可以从终端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 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3)解决数据展现的问题 ●面临的问题:无法模拟现实场景,并以3D形式展现监控对象的实时状态和 位置。 ●解决方案:数据通过本平台可以的HMI以3D图形( SVG可缩放的矢量图)、 动画、GIS、报表等形式展示,用户能够更直观和准确的了解监控对象的运行情况。 4)解决策略联动的问题 ●面临的问题:无法提高系统协调性,无法实现各子系统之间协同动作和联 动策略通知,从而提升整体智能化水平。 ●解决方案:本平台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设置报警规则和控制执行策略规 则。系统提供GSM/GPRS短信、e-Mail、网页等多种报警发送机制,根据联动规则执行视频联动,并对报警提供数字预案辅助处理功能。 5)解决决策控制的问题 ●面临的问题:无法通过从终端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也无法实现远程监视、 自动报警、控制、诊断和维护。 ●解决方案:本平台通过终端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 馈,使管理者和维护人员随时通过网络进行全面有效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6)解决快速搭建的问题 ●面临的问题:一般工程都面临周期长、投入大、质量低、维护难的问题。 ●解决方案:本平台提供一系列的开发工具和监控管理工具,使行业信息化 只专注于业务目标,缩短了项目周期,降低了系统开发的复杂度。 3平台架构 平台是城市物联网应用的核心支撑平台,如下图所示,平台提供了第三方集成服务、接入服务、交换共享服务、基础服务集等支撑能力;也提供了组态应用、实时监控、趋势分析、报警预案、任务排程、视频监控等基础功能,以及开发工具、配置工具和应用模板集,为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提供强大、稳定的物联网业务运行支撑环境,并可作为快速构建应用软件的软件平台支撑物联网

中国移动物联网业务支撑系统方案建议书

中国移动物联网业务支撑系统方案建议书

内容 1概述 (4) 1.1.建设背景 (4) 1.2.建设目的 (4) 1.3.市场环境及发展趋势 (5) 1.4.项目建设必要性 (7) 2爱立信公司简介 (9) 2.1领先的爱立信BSS产品集 (9) 2.2 爱立信在物联网领域的成绩和经验 (9) 2.3爱立信在国内相关领域的成功案例 (10) 3方案架构 (11) 4功能模块介绍 (12) 4.1 运营商门户(Operator Portal) (12) 4.1.1综述 (12) 4.1.2 功能 (12) 4.2 企业用户门户(Enterprise Portal) (14) 4.3 综合采集(Mediation) (15) 4.3.1综合采集概述 (15) 4.3.2采集产品的应用场景 (15) 4.3.3 综合采集的主要功能 (16) 4.4 服务开通(provisioning) (17) 4.4.1服务开通概述 (17) 4.4.2业务模式 (17) 4.4.3服务开通流程 (18) 4.4.4服务开通主要功能描述 (19) 4.5 报表系统(Reporting) (19) 4.6 营销管理(Marketing Mgmt.) (20) 4.6.1营销管理概述 (20) 4.6.2功能结构 (21) 4.6.2.1 与其他模块关系 (21) 4.6.2.2内部模块间关系 (22) 4.6.3主要流程示意 (22) 4.7 客户管理(Customer Mgmt.) (24)

4.7.2 各模块功能简介 (24) 4.7.2.1 客户信息管理 (24) 4.7.2.2 客户产品订购关系管理 (24) 4.7.2.3 账户信息管理 (24) 4.7.2.4 账户信用额度管理 (24) 4.7.2.5 客户服务管理 (25) 4.8 产品管理(Product Mgmt.) (25) 4.8.1 产品管理功能架构 (25) 4.8.2 产品管理各模块简介 (25) 4.8.2.1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25) 4.8.2.2 产品配置管理 (25) 4.8.2.3 产品目录管理 (25) 4.8.2.4 产品发布 (26) 4.9 资源管理(Resource Mgmt.) (26) 4.9.1 资源管理功能架构 (26) 4.9.2 各功能模块简介 (26) 4.9.2.1 SIM卡管理 (26) 4.9.2.2 号段管理 (26) 4.9.2.3 用户号码管理 (27) 4.9.2.4 资源信息管理 (27) 4.10 计费和账务(Charging & Billing) (27) 4.10.1 计费与账务功能架构 (27) 4.10.2 各功能模块简介 (28) 4.10.2.1 融合计费控制 (28) 4.10.2.2 融合计费引擎 (28) 4.10.2.3 周期费用管理 (29) 4.10.2.4 实时通知管理 (29) 4.10.2.5 话单输出管理 (29) 4.10.2.6 缴费管理 (29) 4.10.2.7 出帐计算 (29) 4.10.2.8 出帐管理 (30) 4.10.2.9 账户管理 (30)

物联网技术框架与标准体系

物联网技术框架与标准体系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最初被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功能的网络。这个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RFID标签可谓是早期物联网最为关键的技术与产品环节,当时人们认为物联网最大规模、最有前景的应用就是在零售和物流领域,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或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但ITU未针对物联网的概念扩展提出新的物联网定义。 2009年9月15日,欧盟第七框架下RFID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簇(Cluster of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CERP-IoT)发布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研究报告,其中提出了新的物联网概念,认为物联网是未来Internet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被定义为基于标准的和可互操作的通信协议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架构。物联网中的“物”都具有标识、物理属性和实质上的个性,使用智能接口,实现与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该项目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便于欧洲内部不同RFID和物联网项目之间的组网;协调包括RFID的物联网研究活动;对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和资源进行平衡,以使得研究效果最大化;在项目之间建立协同机制。 物联网与RFID、传感器网络和泛在网的关系: 1.传感器网络与RFID的关系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 、主要内容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建设由物联网应用交互支撑平台和物联 网应用基础运营支撑平台组成,如下图 1所示。 1) 物联网应用基础运营支撑平台通过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广泛、跨域 的感知互联,把感知到的各类信息全方位、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 行传送到平台,并实现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 同时面向业务应用提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安全监控等运维支撑,构建面向 应用的公共支撑平台。 2) 物联网应用交互支撑平台通过应用的共性服务和支撑技术,以及标准规 范、业务模式;基于电子认证、授权管理、商业智能、移动支付、信息检索、 可定制的即时通信服务、征信信用服务等功能的可以安全、可信、灵活、快捷、 可定制的支撑城市公共安全监管与应急指挥平台、智能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医 疗卫生、智能交通、智能社区、智能物流等跨域、异构网络、多行业应用集成 的智能物联网应用。 图 1 物联网公共支撑平台体系示意图 通过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的建立,降低应用研发和运营成本, 打破局部应用壁垒,快速孵化各种创新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行业应用服务平台 ■ —it 白― 物联网应用交互支撑平台 物联网应用基础运营支撑平台 . 曲 U ? JQ Raialing Vefiide FFA gtfnart AVL 口由"Monikw Madhne& OiagnDstics * a Control —— —A —1 RFJD | 物联网网络基咄设施 Phone C^llylbr Network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设施

二、国内外技术状况分析、产业链状况分析(带动相关产业等) 针对目前物联网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的建设目标是:1)物联网是典型的应用驱动型网络,不同的物联网应用对传感器网络节点和功能机制有不同需求,“垂直”应用是物联网的“点”难以构成“网” 和“面”;2)现有物联网应用感知功能单一、局部应用、数据孤立、缺乏互联互通和联动机制,亟需产业链的贯通和水平分层架构的体系支撑。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旨在将物联网中局部应用、单一感知的资源由封闭转变为开放的、标准化的、可跨领域应用的共享资源,并通过共性服务集成技术将分散、小范围的物联网数据、网络、应用资源汇聚集成为共性服务资源群,形成了统一的物联网共性服务公共支撑体系,面向城市公共安全、城市运行管理、交通、医疗卫生等应用共性需求实现有效支撑;从而形成物联网应用中枢系统,打通了物联网产业链,推动北京市以及我国物联网各领域持续、快速、和谐发展。 三、市场前景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是应对我国经济转型历史契机、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发展和电信成熟服务运营体系集成创新的凝聚,体现了知识密集型的集成创新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专业化、知识化、网络化、资源化服务的巨大支撑。 利用信息技术和共性服务公共支撑体系,以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运转方式提供专业化、第三方可信的资质服务;项目的新技术、高技术推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类比电信服务的成熟运营,物联网产业链中快速涌现规模化的服务运营商引领经济发展。 共性服务能力开放、集成交付提供、安全可信运营支撑这一体系的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实现,使得快速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监管与应急指挥平台、智能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医疗卫生、智能交通、智能社区、智能物流这些物联网应用的愿 景变为可行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的科技知识的高含量和业务模式的广辐射,目前已经从市场化转向产业化推进,在各行业实现点、线到面的辐射;同时优先开始对公益性的服务业的支撑,发挥已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取得的工程成果,向数字教育、数字医疗、养老保障等领域推广,实现共性服务公共支撑的社会化目标。

通用物联网应用基础平台

1产品定位 通用物联网应用基础平台是物联网应用的核心支撑平台,它提供了终端远程管理、运行监控、告警管理、协议适配、数据采集传输与分析处理、行业应用接入等综合服务功能,为各种物联网应用提供强大、稳定的运行支撑环境。对下接入多种行业终端,对上支持多种行业应用,把各种垂直的物联网应用整合成一个扁平的应用网络体系。 基于通用物联网应用基础平台进行物联网应用建设,各行业应用在数据和业务层次进行不同程度的融合,全面实现各种物联网应用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处理。 通用物联网应用基础平台提供物联网各行业应用对接入层、通讯层以及行业应用基础层的通用解决方案,基于通用物联网应用基础平台各行业应用实现自己的业务逻辑处理。通用物联网应用基础平台的定位如下: 1)提供统一的终端接入平台 通过该平台,为所有物联网应用终端提供的统一的数据接入方案。数据接入支持多种通讯设备、通讯协议,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辨识、分发,以及报警分析等预处理。 2)提供统一的应用基础运行平台 物联网应用软件与传统的应用软件相比,有底层终端数量多、上层行业应用复杂的特点,各种行业终端数量规模往往能达到百万甚至更高级别,要求该平台能维护大量共享数据和控制数据,提供物联网应用的统一运行环境,从概念、技术、方法与机制等多个方面无缝集成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历史记录,实现数据的高时效调度与处理,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3)提供统一的安全认证 以用户信息、系统权限为核心,集成各业务系统的认证信息,提供一个高度集成且统一的认证平台。 4)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 该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通过中间件作为粘合剂连接各种业务相关的异构系统、应用以及数据源,满足重要系统之间无缝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