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doc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doc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doc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doc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1、公共物貼与私人物品的显著区别在丁支付费用的主体差别。

2、有限理性模型追求的口标:决策追求满意解。

3、精英理论模型:政策是精英们价值偏好的反映

基本观点:

(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制定。

(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來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3)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口持续的,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革命的发生。

(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血,精英阶层表现岀看法的一致性。

(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椿英的主要价值观。公共政策的变化-定是渐进性的,而菲革命性的。

(6)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二者信息严重不对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4、团体理论模世的缺陷:过分扩大团体的作用,低估政策制定者作用。

5、政策主体

官方决策者:(1)立法机关(2)行政决策机关(3)行政执行机关

(4)法院

非官方参与者:(1)利益集团(2)政党(3)公民个人

(4)大众传媒(5)思想库

6、政策议程的内外触发机制:

(1)内在触法机制: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技术突破;④生态变迁;⑤社会变迁(2)外在触发机制:①战争行动;②地区与国际冲突;③经济对抗;

④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

7、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其小权力因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对某一社会情况的关注程度及其看法态度,有时候能够把某一社会情况直接推上社会问题的舞台。

(2)社会问题的两种类型:

①过失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

②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3)社会问题的特征:

①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

②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③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

④社会问题是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

⑤社会问题的形成具有阶段性特征:

⑥社会问题多带有系统性特征。

8、公共政策: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冃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农现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而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9、影响公共政策的环境因索有:

(1)地理环境;(2)经济环境;(3)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4)社会变迁;(5)国际环境10、公共政策法律化的基本条件:

(1)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使Z纳入法制轨道,以便更好地保障其作用的实现。

(2)具有长期稳定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法律是稳定、严肃和具有权威的,不可能朝令夕改。

(3)只有比较成功的政策才能上升为法律。

11、非正式信息(主要特点):

(1)在危机状态下易于泛滥,如突发事件的出现,组织的撤销、合并、该组等,

(2)某个人的地位和较色表现超群或变化突然时,传言和议论会骤然增加。

(3)非正式群体在非正式信息传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4)非正式信息传递速度极快,多胜于止式信息的传播。

(5)在一定的制度环境里,非正式信息往往比正式信息更可信。

(6)非正式信息往往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内容多涉及即吋性社会焦点问题。

(7)菲正式信息的内容在传播屮不断变化,原因在于记忆木身的误差或传播者的加重评价,使信息内容带有主观意志性,从而使信息表现出极大的夸张性。

12、政策终结:指的是在公共政策领域里发生的终结现象。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终结有-一定的区别,即政策终结不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而是一?种人们的主动性行为,是人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旨在提高政策绩效的政策行为。

13、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己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14、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15、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

(1)排列并简化现实;

(2)认定重要层面;

(3)符合社会现实;

(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5)指导调查与研究;

(6)提出一定的解释。

16、政策执行的人性化特点

17、避免小组意识造成的消极影响的措施(人家可以进?步补充?卜)

(1)鼓励怀疑和反対意见

(2)领导不要一开始就说明I’[己的倾向

(3)建立独立的政策计划和政策评估小组

(4)把小组划分成若干次小组,各自讨论,再汇总

(5)与组外人员交换意见

(6)邀请专家或有关方而人士到会,参与讨论

(7)安排反对者

(8)角色扮演

(9)不要满足简单的一致,进一步研究所提出的方案。

18、“冒险转移”理论:出于传统和习惯,一?般人都会觉得,群体决策较Z个人决策而言,会更趋向于谨慎和保守。但斯托尔、科根等人却认为,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决策具有更大的冒险性, Z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现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责任分散

2、领导者的作用

3、社会比较的作用

19、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遭遇冃标群体的抗拒的原因:

(1)合法性危机

(2)信任危机

(3)社会心理负担过大

(4)政策执彳了存在偏差

(5)政策自身存在缺陷

(6)政策评估存在问题

20、权威的类型及特点

①传统型权威:权力的继承:人身的依附;职位的非技术性;对效率的漠视

②魅力型权威:权力的个人获得;依靠人格的组织原则;职位的非技术性;依靠人格的效率

③法理型权威:责任相伴、范围明确;职位分等、关系明确;文书往來、制度传承;唯才是用、资格审查;全职工作、全力投入

21、政策合法性的含义

(1)从广义角度而言,所谓具有合法性的政策就是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 而使政策能够逐渐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的合法化过程。

(2)狭义的政策合法化包括合法的政策主体、合法的政策程序和合法的政策内容。

22、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屮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冃的在丁?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结果和政策未來走向做出基本的判断。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变化、政策终结的基础依据。

23、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途径:百接行使个人的权力:通过代议形式;使用威胁手段;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通过制造社会舆论等于段;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24、传统理性模型?所要求的最优选择应具备的条件:

(1)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因为是整体,才会有一致性的价值判断,如果是群体就必然会出现价值观方而的差异,因而在冃标选择和最优认定方而产牛分歧。

(2)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表现在他们具有完备的知识和信息,能穷尽备选方案并预测所有结果。

(3)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4)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只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5)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25、建立政策议程的障碍:

(1)政治原则的偏离

(2)价值体系的排斥

(3)政府体系的封闭

(4)承受能力的超重

(5)表达方式的失当

26、政策规划屮经验思维的重要性

27、政策执行的灵活性特点:

(1)对象的适用性

(2)执行的灵活性

(3)执行的有序性

(4)过程的动态性

(5)执行的协调性

(6)执行的时限性

28、群体决策的利弊(査得资料,仅供参考)

1、群体决策的好处

1)群体决策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专家的智葱,应付R益复杂的决策问题。

2)群体决策能够利川更多的知识优势,借助于更多的信息,形成更多的町行性方案。

3)群体决策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其成员不同的教育程度、经验和背景。

4)群体决策容易得到普遍的认同,有助丁?决策的顺利实施。

5)群体决策有利于使人们勇于承担风险。

2、群体决策可能存在的问题

1)速度、效率可能低下

2)有可能为个人或子群体所左右

3)很可能更关心个人口标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简)

一、调查研究的类型

1>据调杳研究的口的划分

1)探索性研究

即指对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进行初步的考察和了解,获得初步认识,为以后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I uj的一种调查研究方式。

特点:?要求不高?有助于新研究?调查对象范I羽小?作为背景或起点

2)描述性研究

即指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即描述社会现象是什么,它是如何发展的,其特点和性质是什么。

特点:?系统性、结构性?全而性、概括性?科学性、准确性

3)解释性研究

即指说明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后果、探寻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解释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变化。

a、特点:?具有理论假设?程序、方案要求高

b、提岀待检验假设的主要方式:

?列出现象的原因或后果?提出主耍原因和次耍原因?建立因果模型

2、据调査对象的范围划分

1)普查

即指对有关范围内的全体对象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杳。它是用来了解一定时点状态的社会现彖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

最常见的普杳是人口调杳。

2)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在确定的研究范闌内,从被调杳对象的所有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分析,并将调查结果用于对全体调查对彖的推断。

3)个案调杳

即指以一个社会单位为调查对象(个案),就其中的若T现象、行为、特征和过程作长期且

深入的调查研究,探叨原因,给岀解决办法。

4)典型调查

是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作典型,对其作深入系统的调查,借以认识爭物和现彖的总体情况的调查研究。

3、据社会调查的时间维度划分

横向研究

?指在某一个时间对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

? 典型的横向研究是人口普查。

? 横向研究也可进行动态分析。

? 调查血广,但深度和广度不够

?用于比较不同部分特点及关系

?用于探索性调研和描述性调研

纵向研究

?它是在不同时点或较长时间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的研究。

?从较长时间来研究,且至少要了解两个以上时点的情况。

1)趋势研究

?它是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牛的变化进行的研究。

?目的是要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前后要保持一致性。

2)同期群研究

? 它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彖随时间推移而发牛的变化的研究

?它注觅的是某一类型,而非某一特征。

3)追踪研究

?它是対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4、据社会研究的性质划分

1)理论性研究

?是指那些侧重于发展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侧重研究一般性?研究范围广?冃的是为了发展社会学科学

2)应用性研究

?是指那些侧重于现实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包括社会状况、社会问题、社会政策和社会影响评估等研究。

?调查-> 说明和解释一提出方案

?研究和应用范围广。

?与理论性研究的关注点不同。

5、据社会调查的执行方式划分

▲自填问卷;留置法和固定样木调查;当面访问;电话访问;实地观察;实验法;文案调查。

6、据调查研究的应川领域划分

1)民意调查

?即从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尺众中制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尺众作为样本,肖接询问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然后用这些民众看法来推论全体民众的看法

?源自美国总统选举预测

?了解民众的看法和态度

2)市场调查

?广义:也称市场研究,包含从认识市场到制定营销政策的一切有关市场营销活动的分析和研究?狭义:更偏重于搜集和分析市场信息。

?调查对象主要是现实和潜在消费者。

?研究消费者行为和购买心理、动机及满意度

?为各环节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

3)学术性调查

?这是社会科学专业研究人员从事的调查

?冃的是为了探索研究社会现象背后的社会规律,即是一种理论研究。

4)社会问题调查

?主要是针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的系统调查。

?冃的是为了提岀解决问题的办法

?它是一种社会诊断。

5)居民家计调查

?即搜集整理有关居民家庭人口、就业状况、货币收入、消费构成及主要生活消费品实物量等资料。

?它以居民家庭为调查对象。

?反映居民牛活变动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社会调杳程序

(一)选题阶段

1>选择调查主题

1)调查对彖: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物

2)调查内容

▲状态:个人状态;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状态;社会产品状态;社会行为状态

▲意向性:个人、群体、组织、社区

▲行为:各种社会活动

2、明确调杳课题

3、论证调杳课题

(二)准备阶段

对调研活动进行整体设计安排(书面计划书)

1、设计整个调查程序

2、设计抽样方案

1)界定总体范围2)确定样木规模3)确定抽样方式和方法

3、设计资料收集方案

1)选择资料搜集方法2)设计调查问卷3)设计资料处理方案

4、组建社会调查团队

5、进行探索性调查

(三)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做好现场调查工作。即进行实地抽样和搜集资料

1、确定和联络访问者(备用样本)

2、进行正式访问

3、复查访问过程和问港

(四)分析阶段

1、清理和审核

2、录入数据资料

3、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

(五)总结阶段

1、撰写调査报告

2、总结调查工作

3、评估调查结果(追踪与反馈)

三、调查课题的选择(重点)~4个原则

(一)、社会调查课题的提出

1、研究问题的含义

1)研究问题指社会研究所要回答或解决的具体问题。

2)研究主题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

2、选择研究问题、确定调查课题的意义

1)调杳课题的选择决定了调查的方向;

2)调查课题的体现调査的水平

3)调查课题的选择制约着调查的过稈

4)调查课题的选择影响调查的质量

3、选择调查课题的基本步骤

1)研究主题的选择与分析2)研究问题的选择与课题的确定3)课题的论证(二)、选择调杳课题的途径

1>选择调杳课题的途径

1)从现有文献资料小寻找:

作有心人,批判地对待资料善于广泛联想

2)从现实社会生活屮寻找养成问“为什么"习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3)从个人经历中寻找

2、选择调查课题的方法:题目细胞法

1)选择一个大的领域,作一个总的标记

2)在大领域内标出更具体的细胞问题

3)确定调研题目

4)进-步限定题日范围

5)将题口与有关人员进行讨论

6)对所选的题冃进行可行性分析

(三)、如何论证调查课题(选择原则)

1、重要性原则

1)理论方面的意义

调查课题对一门学科的发展,对某种理论的形成、检验,对社会规律的认识等有贡献。

2)实践方面的意义

调查课题对现实社会生活所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能否进行科学的凹答,能否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法。

3)评价重要性标准

?有无作用?是什么用处?有多大作用??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创造性原则

即创新性、独特性,调查课题应具有新东西,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口己独特的特点。▲要能增加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创造性的层次

1)最具创新性的问题2)有自己新颖独到Z处

▲注意事项

1)创新首先是思考角度需要创新2) -4众不同也要有明确的訂的

3、可行性原则

指应该根据研究者现有的主客观条件来选择调查课题。

主观限制:应选择有能力完成的课题

客观限制:应选择有条件完成的课题

4、合适性原则

所选择的调查课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1)个人兴趣2)熟悉程度3)相似程度

5、四原则间的关系:层层深入

四、邮寄法(如何提高回收率)

①用电话或跟踪信提醒被调杳者冋复②注意提前通知和致谢被调杳者。

③需使用一定的物质奖励手段④附上冋信的信封并贴足邮资。

⑤加强问卷的设计⑥最好由一个知名度较高且受人尊敬的机构主办。

为了提高邮寄问卷的回收率和填答质呈,研究者应注意哪些方而的问题?(论述题)

(1 )慎选研究问题与调查对象

研究者进行调查研究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如能让填答者感到很重要,很有价值,口对个人、社会很有意义,由此会引起被试乐意花时间去填答。而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亦应考虑以与研究问题有关系的对彖为主。问卷调查中的先行性研究的作用Z—就是了解被调查者是否对问卷的内容感兴趣。

(2)提高问卷的设计质量

首先,问卷的项LI必须是和研究问题最为有关且经过多次修止精选出来的题口,对于足以造成被试苦恼、困窘或敏感性的问题,应尽量避免列入,否则会影响收回率。其次,问卷的长度也影响问卷的冋收率。一般而言,问港愈简短,填写不需花费很长的时间,收冋率愈高。但是,问卷的长度为多少才适当呢?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其长度以足以获得重要的数据即可,问卷所需的填答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吋或不引起填答者心理厌烦为原则。再次是问卷的形式。问卷的纸张大小要适宜,排列整齐、印刷精美,具有吸引力,则收回率也较高。例如,香港公开大学遥距及* *教育研究中心的做法是,根据调杳的对象的特点,选择不同颜色的彩色纸印刷, 首页上印有香港公开大学的标识,显得十分正规,能引起被试的重视和好感。文字的大小也根据调查者的情况而定,如对老人的调查,文字需要大一号的。

(3)鼓励被试填答问卷

鼓励被试填答的最好诱因是使他们相信研究的价值及他们参与的重要性。如果是国家级、省部级的研究项冃,指岀项冃的重要性,也能激发被试填答的意愿。有时,也可使用附赠小礼物作为诱因,以鼓励填答。或者可向被试承诺寄送研究结果摘要,作为填答的诱因。

(4)问卷调査的时间安排

进行问卷的时间是否适当,会影响收冋率。重要的假日、学校学期开始、结束及学校考试期间等,均不适宜让被调查者填写问卷。

(5)适时发出催复信函

在邮寄或网上的问卷调查中,总有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没有填写问卷。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遗忘的因素,或者是工作太忙而顾不上。因此,在问卷发出一段时间后(通常约两周左右),需发出催覆信函,并再附上一份问卷,提醒被试填答寄回。在两周以后,如果还是没有收到回复,可再发一次温馨提醒,并再附上问卷表,请被调查者填写。如果回收率还是不够高, 可采用电话的方式进行再次的温馨提醒。

五、调查方法的特点、优缺点

(一)观察调杳法

即调查员凭借自己的感官或借助某些摄录设备和仪器,深入调查现场,在被调查者未察觉的情况下,直接观察和记录被调杳者行为活动和现场事实,以收集市场信息的方法。

1、观察法的特点

1)搜集非语言资料2)直接性一一观察者与被调杳对彖面对面

3)客观性一一所获得的是“眼见为实〃的资料

4)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5)必须借助工具

6)自然状态下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

局限性:1)样木小,难数量化2)无法控制环境3)受人际关系影响

4)易受心理、生理的局限

2、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①直观、可靠②适用性也比较强③可靠性高④简单-易行、费用低廉缺点:①深度不够②时空限制性比较大

③ 时间长、费用高④对调研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二)、实验调查法

即指市场调研者从影响调查问题的许多因素屮选出一至两个因素,通过有冃的、有意识地改变这几个影响因索,來观察市场现象在这些因索影响下的变动情况,以认识市场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实验法的最大特点,是把调查对象置于非口然状态下开展市场调查。

?实验调查法的核心问题是将实验变量或因素的效果从众多因素的作用小分离出來并给予鉴定。实验法的优缺点

优点:2、实验结果具有一定客观性和实用性

2、具有一定可控性和主动性

3、可提高调查的精确度。

缺点:1>实验结果不易相互比较

2、有一定的限制性

3、时间长且费用较大。

(三)文案调查

文案调查法又称间接调杳法,是指通过查阅、阅读、收集历史和现实的各种资料,并经过甄别、统计分析得到的与市场调查课题有关的各类情报及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文案调查法的特点

a、收集已经加工过的二乎资料,而不是对原始料的搜集。

b、以收集文献性信息为主,它貝体表现为各种文献资料。

c、所收集的资料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方血,尤其偏重于动态角度。

优点:1)没有吋空限制2)无反应性问题3)效率高,花费少

缺点:1)资料有限性2)不能随意获得3)缺乏针对性

4)可靠性难以评估5)滞后现实

(四)访问法

访问法又称百接调查法或询问调查法,是指调查人员采用访谈询问的方式,将所拟调査的事项以当而、电话或书而的不同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询问,以获得所需调查资料的调查方法。

面谈访问法

指调查者与单个的被调查者血对血进行交谈收集资料的方法。

面谈访问法的特点

优点:①调查有深度②直接性强③灵活性性较强④准确性强⑤冋收率高缺点:①调查成本高、时间长。②调查质量容易受影响

③对调查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五)堵截访问法

优点:①避免了进入被调查者家中可能受到的障碍②时间短,可节省大量的交通费和访问费③冋答信息的准确性较高

缺点:①内容受限②调查信息的准确性不易控制③堵截访问法拒访率较高。

(六)电话访问法

电话调查法是指由调查人员通过电话向被调查者询问有关调查内容和征徇市场反映的一种调查方法。

优点:① 速度快② 成本低③ 调查的覆盖面较广④ 可以访问到一些不易见到面的被调查者

缺点:①只适于问题简单或探索性初步调查②调查对象受到限制

③凹答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易控制④不能有效控制调查过程

(七)邮寄调查法

即指调查人员将卬制好的调查问卷或调查表格邮寄给选定的被调查者,宙被调查者根据调查问卷的填写要求填写好后寄冋的一种调杳方法。

优点:①调查血广②调查成木较低③凹答问题比较准确

④ 被调查者所受影响小⑤ 对调查人员无需培训和管理

缺点:①调查表的回收率较低②调查时间鮫长。由于需要联系、等待、再等待所

以冋收期较长。③可靠性较差。

六、(论述)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一)理论建构的过程

1、从观察到经验概括

?即宙经验资料转化为经验概括。

?经验资料包括案例资料和统计资料

?案例资料的归纳方式:列举归纳、排除归纳

?统计资料的归纳为统计概扌舌。

?统计概括的依据是概率原则。

2、从经验概括到理论

第一步:建立解释项的抽彖概念第二步:建立被解释项的抽象概念

第三步:建立理论命题第四步:建立命题体系,推导假设

(二)理论检验的过程

1、竞争解释和理论检验的需要

2、理论检验的步骤

1)明确表述所要检验的理论。2)推导出一纟I[理论命题(理论假设)。

3)将理论假设转化为具体的研究假设。4)收集相关资料

5)整理与分析资料6)检验和评判理论

七、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相互作用

1、理论対经验研究的作用

①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社会研究课题的两个基木來源是理论和现实。

②理论指导研究方向:理论不同着眼点就不同

③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2、经验研究对理论的作用

⑴激发理论⑵重整理论⑶修止理论(4)澄清理论

八、问卷设计:如何处理敏感问题

1、问卷设计的原则①冃的性原则②可接受性原则

③顺序性原则④简明性原则⑤匹配性原则

2、敏感问题的处理

敏感问题是指被调查者不愿在访问员而前回答的问题

①释难法②人称代换法③数值归档法

④角色扮演(假定法)⑤随机化回答⑥分层弱化法

(间接问题法、卡片整理法、随机反应法)

九、如何处理开放式问题、应用

(1)自由冋答式

定义:指调查人员提出问题,不提供备选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地表达凹答。

适用:主要用于深度谈话和自由访问。

(2)词语联想式

定义:它是指给被调杳者一个有许多意义无关的词的词表,让被调杳者看到词后说出最先联想到的词。通过对反映词以及反映时间的分析,了解被调查者对刺激词的印彖、态度和需求。

适用:可以为企业的产品改良、广告定位、市场宣传、商品名、企业名等命名调査等活动提供充分的依据。

(3)句子完成式

定义:指调查者根据调查冃的选择一些未完成的句子让受访者根据前半句所设定的语言坏境,去续写后半句,以完成句子,而研究者从中获得研究资料的一种询问题型。

适用:分析被调查者的动机和态度

(4)故事完成式

定义:与词句完成式属于同一类型。它由调査人员向被调查者捉供有头无尾的故事,由被调查者按自己的意愿完成整个故事的一种询问题型。

适用:分析被调杳者的动机和态度

(5)图画完成式

定义:调查人员给出有两个人的图I田i,其中一个人说-句话,由被调查者以另外一个人的身份完成图屮对话,从而了解被调查者的想法。

适用:分析被调杳者的动机和态度,一般应用于入户访问、小组座谈会等

(6)主题视觉测验式

定义:先让受访者察看若干含义不太明确的图画,让受访者按其个人经验和理解,解释画面的意义,或构想出画面所展示出的正在发生的故事,或对画中人物做出某种描述。

适用:受访者从他们的述说中自然地流露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态度和动机、意见和欲望。主要应用在入户访问、小组座谈等调查中。

(7)角色扮演式

定义:即不让被调查者直接说出自己的动机、态度和观点,通过他对别人动机、态度和观点的描述,间接暴露自己的真实动机、态度和观点。

适用:受访者从他们的述说中自然地流露岀他们内心深处的态度和动机、意见和欲望。

1>两个量表(语义差异量表、李克特量表)

1、语义差别量表

它要求被调查者运用极端的形容词来表达态度的一种量表。适用丁?対商品、品牌、公司、商标等印象的调查。

2、"赖克特〃量表法(李克特量表)

即由研究人员闌绕问题给出一系列正面的或反面的陈述,由被调杳者按对每条陈述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弱态度进行表态,并折合成分数,扱后加总记分。

赖克特量表法的主要特点:

一是可以测量消费者的态度强度。

二是直接将调杳从员所拟定的语句放入问卷中。

三是根据被调查者的态度决定収舍,不再经由评定人员评定。

十一、问句的编排

?问卷中问题的具体排列原则:

1、应先问简单易答的问题,较难冋答的问题放在后面;个人情况的事实性问题放在末尾。

2、封闭性问题放在前面;开放性问题放在后血o

3、"花瓶〃原则。

4、分叉式问题。(敏感性和开放式问句放最后、按同类别内容集中排列、先易后难、将形式相同问句集中在一起)

补充:一、为了提高邮寄问卷的回收率和填答质量,研究者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论述题

* ★)

答:(1)慎选研究问题与调杳对彖

研究者进行调查研究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如能让填答者感到很重要,很有价值,J1对个人、社会很有意义,由此会引起被试乐意花时间去填答。而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亦应考虑以与研究问题有关系的对象为主。问卷调查中的先行性研究的作用Z—就是了解被调查者是否对问卷的内容感兴趣。(2)提高问卷的设计质量

首先,问卷的项目必须是和研究问题最为有关且经过多次修止粘选出来的题目,对于足以造成被试苦恼、困窘或敏感性的问题,应尽量避免列入,否则会影响收凹率。其次,问卷的长度也影响问卷的冋收率。一般而言,问卷愈简短,填写不需花费很长的时间,收冋率愈高。但是,问卷的长度为多少才适当呢?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其长度以足以获得重要的数据即可,问卷所需的填答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或不引起填答者心理厌烦为原则。再次是问卷的形式。问卷的纸张大小要适宜,排列整齐、印刷精美,具有吸引力,则收凹率也较高。例如,香港公开大学遥距及…教育研究小心的做法忌根据调查的对象的特点,选择不同颜色的彩色纸印刷,首页上卬有香港公开大学的标识,显得十分正规,能引起被试的重视和好感。文字的大小也根据调杳者的情况而定,如对老人的调杳,文字需要大一号的。

(3)鼓励被试填答问卷

鼓励被试填答的最好诱因是使他们相信研究的价值及他们参与的重要性。如果是国家级、省部级的研究项li,指出项冃的重要性,也能激发被试填答的意愿。有时,也可使用附赠小礼物作为诱因,以鼓励填答。或者可向被试承诺寄送研究结果摘要,作为填答的诱因。

(4)问港调查的时间安排

迹行问卷的时间是否适当,会彩响收回率。重要的假日、学校学期开始、结束及学校考试期间等,

均不适宜让被调查者填写问卷。

(5)适时发出催复信函

在邮寄或网上的问卷调杳中,总有相当一部分被调杳者没有填写问卷。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遗忘的因素,或者是工作太忙而顾不上。因此,在问卷发岀一段时间后(通常约两周左右),需发出催覆信函,并再附上一份问卷,提醉被试填答寄回。在两周以后,如呆还是没有收到回复,可再发一次温馨提醒,并再附上问卷表,请被调查者填写。如果回收率还是不够高,可采用电话的方式进行再次的温馨提醒。

二、开放型问题的设计与应用

答:(1)自由回答式

定义:指调杳人员捉出问题,不提供备选答案,由被调杳者自由地表达冋答。

适用:主要用丁?深度谈话和自由访问。

(2)词语联想式

定义:它是指给被调查者一个有许多意义无关的词的词表,让被调查者看到词后说出最先联想到的词。通过対反映词以及反映时间的分析,了解被调杳者対刺激词的印象、态度和需求。

适用:可以为企业的产品改良、广告定位、市场宣传、商品名、企业名等命名调查等活动提供充分的依据。

(3)句子完成式

定义:指调查者根据调杳口的选择一些未完成的句了让受访者根据询半句所设定的语言环境,去续写后半句,以完成句子,而研究者从屮获得研究资料的一种询问题型。

适用:分析被调查者的动机和态度

(4)故事完成式

定义:与词句完成式属于同一类世。它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提供有头无尾的故事,由被调查者按自己的意愿完成整个故事的一种询问题型。

适用:分析被调查者的动机和态度

(5)图画完成式

定义:调查人员给出有两个人的图画,其中一个人说一句话,由被调查者以另外一个人的身份完成图屮对话,从而了解被调查者的想法。

适用:分析被调杳者的动机和态度,一般应用于入户访问、小组座谈会等

(6)主题视觉测验式

定义:先让受访者察看若干含义不太明确的图画,让受访者按篡个人经验和理解,解秣画而的意义,或构想出画面所展示出的止在发生的故事,或对画中人物做出某种描述。

适用:受访者从他们的述说中自然地流辭II他们内心深处的态度和动机、意见和欲望。主要应用在入户访问、小组座谈等调查中。

(7)角色扮演式

定义:即不让被调查者直接说出自己的动机、态度和观点,通过他对别人动机、态度和观点的描述,间接暴露自己的真实动机、态度和观点。

适用:受访者从他们的述说中自然地流露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态度和动机、意见和欲望。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 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 结构 (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2016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完整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1)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政策工具本身是(C)的。 A.一元B.单一C.多元D.复杂 2、古德诺(Goodnow)认为,国家和地方利益矛盾,(C)可能导致国家解体或集权政府。 A.利益分配B.权力分配C.权利分配D.资源分配 3、解决国家和地方的矛盾的方法是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A)的范围。A.意志表达B.利益表达C.呼声表达D.情感表达 4、利益集团最早出现于(B)世纪末的北美13州。 A.16B.18C.19D.20 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B)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A.政治体制外B.政治体制内C.政治体制内外D.政治体制之间 6、政策环境是政策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政策活动的(B)客观因素的总和。 A.内部B.外部C.内外部D.所有 7、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C)。 A.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B.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C.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D.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8、政府过程实质上即(C)政策过程。 A.执行B.监督C.公共D.评估 9、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C)。

A.主体B.客体C.中介D.环境 10、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C)的追求。 A.精神B.公开C.利益D.公正 11. Path Dependence 是指(C)。 A.制度依赖B.习惯依赖C.路径依赖D.心里依赖 12. public choice theory是指(C)。 A.社会选择B.自我选择C.公共选择D.生态选择 13. 现代政策科学诞生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A)。 A.政策科学运动B.社会科学运动C.自然科学运动D.工程科学运动 14. 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不包括(D )。 A.可行B.合理C.科学D.人治 15. Inter Market意为(B)。 A.外部市场B.内部市场C.国内市场D.国外市场 二、多选题 1、公共政策评估具有(ABCD)。 A.诊断功能B.预测功能C.反馈功能D.校正功能 2、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ABCD)。 A.理论渊源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D.研究方法 3、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ABD )。 A.实践主体的选择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 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 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 )中所制定的行 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ABCD)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 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BC) A.客观引导 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三、判断题 1、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答案:×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答案:√ 3、“政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公共”二字上。() 答案:√ 4、社会公共事务应该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法律性公共事务等。() 答案:× 5、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答案:√ 6、美国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 答案:√ 7、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转化 12、下列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制度与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B、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形并非罕见 C、法律有时不是“统治者”,而是统治者的工具 D、制度与政策有时很难截然分开 13、现代政策科学兴起的背景是(C)。 A、文艺复兴 B、民权运动 C、产业革命 D、二次大战 14、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B)。 A、遗产基金会 B、布鲁金斯学会 C、商业圆桌委员会 D、三边关系委员会 15、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D)。 A、道格拉斯?诺思 B、戴维?韦默 C、艾丹?维宁 D、拉斯维尔 16、一个负责任、高效率的政府应该追求政策的(A)。 A、合理性、科学性 B、计划性、操作性 C、经济性、全面性 D、综合性、权威性 17、P=f(G,E)表达的关系是(B)。 A、政策取决于法律和制度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B、政策取决于政府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C、政策取决于政府和法律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D、政策取决于制度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18、公共政策的主体(B) A、就是国家行政机关 B、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C、包括利益集团和政党 D、全体公民

公共政策学相关资料

公共政策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 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 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 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6、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哪些?(1)对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3)对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 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范。(3)强调战略决策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8、马克思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策略、基本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2)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3)历史唯物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政策的本质,更加深入地认识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本质关系等问题。 9、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对后行为主义时期政策研究中倡导的价值分析有显著的影响。(2)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着动机和目标两大基本因素。这一主张对于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评估具有指导意义。(3)提出了官僚制的决策模型。(4)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无涉。理想类型的提出为认识现实提供了中介手段。价值无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第一阶段、50年代) 1、学科形成的时间和历史条件时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使得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2、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1)以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5)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6)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第四节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第二阶段、60年代) 1、德洛尔对拉斯韦尔的批判:(1)偏重于方法论和忽视政策内容的研究;(2)片面强调运用纯科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政策过程与自然过程的差别,以及各种政策问题在性质上的相互差别;(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计量方法,而实际上有大量政策问题包含着价值判断,或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2、[简答题]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主张将其引入公共政策学;(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3、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行为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学中的运用继续受到关注;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个案研究受到重视。(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重点由原来的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4、公共选择理论(35)创始人是布坎南。该理论假定理性人为经济人,并以此为起点研究集体决策;其研究范围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环保等政治和政策问题。 5、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第三阶段、90年以来)(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化——以主观的研究方法(研究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研究方法(寻求客观真理)。(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和课程的建立。 6、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应运而生。 7、1983年孟繁森在《理论研讨》杂志第七期上呼吁“建立一门研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学。 8、1984年李铁映在《哲学研究》第四期发表《决策研究论文》指出决策须由硬结构和软结构组成。 9、1997年初北京大学建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宁骚教授任所长,这是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公共政策研究所。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 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就是指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而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政策研究组织:是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综合性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其主要工作是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规划、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工作,以帮助改进执政党及政府部门的政策质量。 3.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4.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5.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6.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已经被社会上多数人觉察、认同、感觉出来的,已经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突,并且由社会中的团体与个人表达出来属于政府管辖的范围并且能被列入政府的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7.政策议程:又称政策日程,是指政策制定者就某个广为关注的公共问题进行讨论,以决定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及采取什么行动。 8.公众议程:公众进行讨论的议程;是指公共问题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要求政策制定者将其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 9.政府议程:指政府相关部门根据特定程序而把公共问题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进行讨论、研究和处理的过程。政府议程本质上是一种行动议程,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行动过程。 10.方案规划:指发展一个计划、方法和对策,以满足某种需求,解决某项问题。 11.政策规划者是指参与政策方案的设计、研究、审议等活动的各种机构和人员,他们可分为政策系统内部的规划者和政府系统外部的规划者。 12.方案审议指有关机构、团体和人员对围绕某个政策的所有备选方案进行鉴定、评估和考察。 13.方案择优是指决策主体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优化方案的阶段,它是决策程序中最关键的步骤,其中包含两个紧密衔接的环节: 一是对所有方案进行分析论证,作出评价;二是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从中选优,拍板定案。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 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公共政策学试卷三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3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考试形式: 学习中心: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一、多项选择题(共计10分,2分/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 1、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价值体系的排斥 C.政治体系的封闭 D.承受能力的超重 E.表达方式的失当 2、政策目标的特征是() A.层次性 B.多样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3、群体决策的形式是() A. 群体参与决策 B. 领导群体决策 C. 非理性决策 D. 理性决策 4、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具有更大的冒险性,其原因是() A.责任分散 B.领导者为表现自己而做出高风险的选择 C.社会比较的作用 D.领导者为表现自己而做出低风险的选择 5、一票否决规则的特点是()

A.决策者的决策权不平等 B.决策者平等分享决策权 C.决策者至少有一方会受到利益损害 D.决策者中没有人利益受损 二、名词解释(共计10分,3分/题) 1、公众议程 2. 政府议程 3.触发机制 4.政策规划 5.头脑风暴法

三、简答题(共计40分,10分/小题) 1、简述社会问题的特征。(10分) 2、简述政策议程的类型。(10分) 3、简述政策规划的原则。(10分)

4、简述政策目标的作用。(10分) 四、论述题(共计40分,20/小题) 1论述政策议程建立的影响因素。(20分)

2、论述政策规划程序。(20分)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3答案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考试形式: 学习中心: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一、多项选择题(共计10分,2分/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 1、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价值体系的排斥 C.政治体系的封闭 D.承受能力的超重 E.表达方式的失当 答:ABCDE 解释: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治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超重;表达方式的失当。见教材P186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2、政策目标的特征是() A.层次性 B.多样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1

Ch1.公共政策学 ●案例1-1(书P4-6)辨析是否属于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功能(单选/简答P157) (1)引导功能:正向与负向 (2)管制功能:对影响社会良性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管制与约束。 如《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为消极性管制,还有突出正激励原则的积极性管制。(3)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不仅需要指明人民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而且还需指明人民应该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Eg: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 (4)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分类(了解) 1、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 程序性政策只涉及采取行动和由谁来采取行动的问题。 2、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分配性政策一般只产生得利者,而没有明确的受损者; 再分配性政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和权利的转移分配。 例如,累进收入税、养老退休金额度的重新分配),美国的“反贫困”计划。 3、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 如广播、电视、煤炭、电力等特殊行业兼具自我管制政策的性质。 4、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 最低工资标准、经济适用房政策、农民收入补贴政策等 设立教师节、环境政策 5、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 国防是典型的涉公政策 而垃圾收集、邮政服务、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也带有一些私人物品的特征。 Ch.2 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与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A**过程模型(P235): 1.公共政策的阶段性 2, 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

B渐进模型: 1. 林德布洛姆:公共政策是政府根据过去的经验对现行政策作出的局部调整。 2. 渐进模型有以下特点(P238): (1)政策具有承继性,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有政策的缺陷; (3)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C团体模型:公共政策是利益团体之间的平衡。 ●公共政策的系统 1.公共政策的主体 直接主体: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领袖权威人物 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众/非执政党/思想库 2.公共政策的客体 公共政策问题(政策问题) 概念:权威当局认为所提出者属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必要者。社会问题如何转化为政策问题:公共权威当局趋同(+概念) 目标群体:公共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目标群体理解、接受、服从政策的程度是衡量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3.公共政策环境(了解) 自然环境社会变迁国际环境 经济环境(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经济利益) 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价值、政治行为模式) Ch3公共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工具的内涵: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简答) 公共政策工具分类: 三分法(按国家干预程度分) 自愿性工具(非强制性工具) 强制性工具 混合型工具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或者是()。 2.()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和()。 4.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 5.渐进主义模型的实质是()。 6.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和()的过程。 7.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 ) 三个方面。 8.()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和()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0.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和()。 11.()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三是()。 13.费斯廷格提出了()理论。 14.政策合法性包括()、()、()以及() 15.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 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①伍德罗.威尔逊②哈罗德.拉斯维尔③戴维.伊斯顿④托马斯.戴伊 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 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④博弈 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①国务院文件②总理令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④部长令

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知识分享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政策分析”作为学术用语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提出。 2、作为一门学科,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15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4、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 ⑴公共政策: 具体的个别政策: 政策群和政策链: 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实践内指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统一政策问题而先后指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某项具体的个别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⑵政策系统: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⑶政策过程: 5、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

边际概念。 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丛书概念。 边际概念是指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6、古代中国政策研究十分发达的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7、古代中国重视政策研究的原因:中国古代王朝赓续相传,但在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重视人才的征聘并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注重考核他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我国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形成的科举制度又让学业优良者踏上了“读书做官”的人生历程。 8、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共政策学的原因: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有显露出来,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太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只管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的解释往往是从权威和哲学的原则出发。 9、20世界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 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 基本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 ②决策科学的而形成: 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公共政策学重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重点整理

作者:日期:

公共政策学重点 第一章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 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 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内涵: ①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以他政治团体所指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②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 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③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为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④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2政策的本质: ①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②公共管理的手段③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3“范式”特征 ① 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 法论,又是艺术。③公共政策分析设计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 而且也是规范的 4(1)1951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艺术,被人们当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2)叶海卡·德罗尔出版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 。 第二章 1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 (1)全面理性模式 优点: ①目标导向②所有选择皆为已知③偏好明确④偏好已知 ⑤没有时间及成本限制⑥最好的选择可是报偿价值最大化 缺点: ①在政策制定中,决策者往往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是需要根据一些现象的表征去探查问题的所在,这往往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②在政策制定中, 目标、价值的排列往往因目标不清晰及价值冲突,是的决策者犹豫不决。③ 要列出所有达成目标之备选方案及每个方案的所有可能后果,在人类能力有所限制、环境不确定影响以及时间成本受限制的情况下也难以做到。 (2)有限理性模式 优点: ①更符合实际, 更适用于行政决策行为。 ②对全面理性模式做了深层次的批评, 并强调政策制定中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缺点:这一模式主要是为学术理论服务的,而不是为实际的政策分析服务的。 (3)渐进模式 优点:比较符合政策分析的实际, 承认政策制定者缺少时间、信息和其他资源,而这一切都是对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时所必须的,同时,通过渐进方式作出的是有限的、注重实效并容易被人接受的决策或政策。 缺点: ①倾向于保守主义, 安于现状和忽视社会变革尤其是革命。②注重目

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公共政策学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下半年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学》第九章至第十一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政策实施的(A)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据 A、效果 B、影响 C、效率 D、反馈 2、(D)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研究者和责任的承担者 A、政策研究机构 B、政策执行机构 C、利益团体 D、政府官员 3、政策评估核心是集中关注(A)的活动及其对社会影响 A、公共部门 B、决策者 C、决策机构 D、民间组织 4、政策终结过程要重视交流与沟通,消除(A) A、心理抵触情绪 B、主观臆断 C、社会影响 D、领导权威 5、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如果得到政策实施对象的支持和遵守,政策效能就(B) A、低 B、高 C、不变 D、都不是 6、政策实施中把政策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这是政策实施的(C) A、原则性 B、灵活性 C、整体性 D、建设性 7、对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判断是(B) A、政策形成 B、政策评估 C、政策修正 D、政策终结 8、下列哪些属于内部评估者( A ) A、政府机构的政策研究室 B、民间研究组织 C、压力集团 D、公共利益组织 9、从政策作用的对象的感受出发来对政策效果予以评定称为(A) A、对象评定法 B、自评法 C、对比法 D、德尔菲法 10、当一项政策终结威胁到组织自身的存在时,我们称这个因素为(B) A、心理抵触 B、组织惯性 C、认知的局限 D、法律延迟 二、多项选择(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未选全者得1分,选错,该题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策实施可以概括为(ABC)过程 A、政策实施 B、政策结果 C、政策纠正 D、政策检验 2、下列(ABCD)属于政策评估的机构 A、政府内部评估 B、民间的研究组织 C、压力集团 D、公共利益组织 3、政策评估的类型包括(ABCD) A、政策过程评估 B、政策影响评估 C、政策效果评估 D、元评估 4、政策终结是(BCD)的新起点 A、政策变革 B、政策更新 C、政策发展 D、政策进步 5、政策创新的内容包括(ABCD) A、政策内容的创新 B、政策运行过程中环节的创新 C、技术手段的创新 D、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的创新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