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悲与美的统一与演变川端康成笔下少女形象分析

悲与美的统一与演变川端康成笔下少女形象分析

悲与美的统一与演变川端康成笔下少女形象分析
悲与美的统一与演变川端康成笔下少女形象分析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是亚州地区继泰戈尔之后又一位诺贝尔文奖获得者。他以卓越的感受,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髓。为世人所熟悉的还是那一系列身世凄苦但却纯洁、美丽、善良的青年女性形象,弹奏了一曲曲对美的追求、对爱的呼唤的动人乐章,形成了且美且悲,因悲方美,因美方悲的独特艺术风格。

在川端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一百三十多部作品,所塑造的少女形象也各有不同,大多为舞女、艺伎、女演员、女招待等下层少女,展现她们的哀伤感情,犹豫生活和悲哀故事。这里主要对《伊豆的舞女》、《雪国》中的少女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对她们形象的分析,总结出作家的审美倾向。

一、美丽纯洁

伤感悲凉

作家在创作的不同阶段所塑造的一些少女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共同的特征,集中地体现了作家的审美特点。

其一、她们兼具美丽的外表与美好的品质与心灵。

川端笔下的少女都是集美与人格于一身的女性。她们不仅美丽、纯洁、而且善良、大方。《伊》中的薰子是一个年方十四的纯情少女,她的容貌在作者的笔下秀丽迷人,展现了舞女的纯洁之美。另外,通过舞女给“我”让坐垫、送竹杖,弹灰尘等细节的描

写,表现了小舞女美好的心灵、善良的品质。

《雪》描绘了二位纯洁美丽的少女,驹子和叶子。驹子作为艺伎,她是美丽的,在岛村眼里她也是一个隽秀婀娜的女子。驹子更具有美好的心灵,为了报答师恩,与自已师傅的儿子———患了不治之症的行男订婚。为了给行男治病,依然卖身东京,当了艺伎,遭到社会的无情践踏,但她毫无怨言,仍然默默追求着一个普通女人应该得到的正常生活的权利和爱情。叶子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她有着一种惊异的美、冰冷的美、崇高的美。镜中的她美丽无比,此世无双,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美;病态中的她有一种可怕而又奇异的美。她是位非常纯朴的少女,对行将就木的行男照顾得体贴入微,非常同情驹子,多次要岛村好好待她,都反映了叶子纯洁而善良的心灵。

花一样的年纪、花一样的容颜,同样拥有洁净心灵的这群少女,是如此可爱的,也是如此可敬的,这也是让读者如此深爱她们的原因之一吧。

其二、爱情纯真,但大都带有悲凉的色彩。川端擅长描写爱情生活,无论是朦胧的爱恋,还是率直的表达,都体现了女性的纯真感情。但是,他所描写的爱情,却很少有欢乐和甘美,更多的是凄苦和心酸。

《伊》中描述了发生在旅途中的一段邂逅的短暂爱恋,这种少男少女之间的纯情象水晶般纯洁、含

悲与美的统一与演变

———川端康成笔下少女形象分析

(宿城一中

安徽·

宿州234000)

【摘

要】本文就川端康成在《伊豆舞女》、《雪国》中的少女形象的塑造上来分析她们的艺术特征。归纳

出她们形象特质的相同与相异,从而总结出悲与美是她们共有的艺术特质,也是作家的审美倾向,而这种倾向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也是有所发展和变化的。

【关键词】川端康成女性

悲哀

美丽

统一

演变

审美倾向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4-0078-02

*[收稿日期]2012-07-15

[作者简介]贺刚(1978-

)男,安徽宿州人,现为宿城一中教师。

第15卷·第4期

2012年8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Vol .15,No.4Aug .2012

78

悲与美的统一与演变川端康成笔下少女形象分析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是亚州地区继泰戈尔之后又一位诺贝尔文奖获得者。他以卓越的感受,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髓。为世人所熟悉的还是那一系列身世凄苦但却纯洁、美丽、善良的青年女性形象,弹奏了一曲曲对美的追求、对爱的呼唤的动人乐章,形成了且美且悲,因悲方美,因美方悲的独特艺术风格。 在川端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一百三十多部作品,所塑造的少女形象也各有不同,大多为舞女、艺伎、女演员、女招待等下层少女,展现她们的哀伤感情,犹豫生活和悲哀故事。这里主要对《伊豆的舞女》、《雪国》中的少女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对她们形象的分析,总结出作家的审美倾向。 一、美丽纯洁 伤感悲凉 作家在创作的不同阶段所塑造的一些少女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共同的特征,集中地体现了作家的审美特点。 其一、她们兼具美丽的外表与美好的品质与心灵。 川端笔下的少女都是集美与人格于一身的女性。她们不仅美丽、纯洁、而且善良、大方。《伊》中的薰子是一个年方十四的纯情少女,她的容貌在作者的笔下秀丽迷人,展现了舞女的纯洁之美。另外,通过舞女给“我”让坐垫、送竹杖,弹灰尘等细节的描 写,表现了小舞女美好的心灵、善良的品质。 《雪》描绘了二位纯洁美丽的少女,驹子和叶子。驹子作为艺伎,她是美丽的,在岛村眼里她也是一个隽秀婀娜的女子。驹子更具有美好的心灵,为了报答师恩,与自已师傅的儿子———患了不治之症的行男订婚。为了给行男治病,依然卖身东京,当了艺伎,遭到社会的无情践踏,但她毫无怨言,仍然默默追求着一个普通女人应该得到的正常生活的权利和爱情。叶子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她有着一种惊异的美、冰冷的美、崇高的美。镜中的她美丽无比,此世无双,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美;病态中的她有一种可怕而又奇异的美。她是位非常纯朴的少女,对行将就木的行男照顾得体贴入微,非常同情驹子,多次要岛村好好待她,都反映了叶子纯洁而善良的心灵。 花一样的年纪、花一样的容颜,同样拥有洁净心灵的这群少女,是如此可爱的,也是如此可敬的,这也是让读者如此深爱她们的原因之一吧。 其二、爱情纯真,但大都带有悲凉的色彩。川端擅长描写爱情生活,无论是朦胧的爱恋,还是率直的表达,都体现了女性的纯真感情。但是,他所描写的爱情,却很少有欢乐和甘美,更多的是凄苦和心酸。 《伊》中描述了发生在旅途中的一段邂逅的短暂爱恋,这种少男少女之间的纯情象水晶般纯洁、含 悲与美的统一与演变 ———川端康成笔下少女形象分析 贺 钢 (宿城一中 安徽· 宿州234000) 【摘 要】本文就川端康成在《伊豆舞女》、《雪国》中的少女形象的塑造上来分析她们的艺术特征。归纳 出她们形象特质的相同与相异,从而总结出悲与美是她们共有的艺术特质,也是作家的审美倾向,而这种倾向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也是有所发展和变化的。 【关键词】川端康成女性 悲哀 美丽 统一 演变 审美倾向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4-0078-02 *[收稿日期]2012-07-15 [作者简介]贺刚(1978- )男,安徽宿州人,现为宿城一中教师。 第15卷·第4期 2012年8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Vol .15,No.4Aug .2012 78

川端康成的作品风格

川端康成的作品风格 川端康成在文学创作上有很多的写作风格,他有丰富而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影响,他的创造有着自觉而独到的艺术追求,下面是由提供的川端康成的作品风格,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川端康成的作品风格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在世时曾为日本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死后被人们誉为“文镜院殿孤山康成大居士”。川端康成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成就,完全是因为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川端康成作品风格是什么呢?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人们之所以喜欢川端康成的作品,是因为他的作品是以人们喜爱的题材为主的。 川端康成的作品有三个特点。第一点,他用爱情作为小说题材,他所讲述的爱情不是浪漫唯美的,也不是轰天动地的,而是生活中普通的爱情故事,这更加迎合了读者的喜好;第二点,他喜欢用死亡的气息作为故事的基调,和其他作家喜欢在最后用死亡来结局不同,他的作品一开始就用死亡渲染气氛;第三点,他采用虚无与悲观作为故事的题材。 那么川端康成作品风格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根据川端康成的背景资料可以看出,他之所以用这些题材来创作作品和他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从小经历了祖父、父母以及姐姐

的逝世,因此他对死亡和疾病都非常的熟悉,也正因为这些经历导致他的心情非常的郁闷与孤独,从而他的作品无不透露出他内心的痛苦与孤独。 所以说川端康成作品风格非常简单,他将自己的情感注入了小说。这样的小说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川端康成是一个日本著名的小说作家,他一生为日本文学留下了一百多部创作型小说,他的小说大多是以爱情、死亡、虚无和悲观作为题材,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川端康成还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不过在川端康成众多小说作品中有那么一部是他的成名作,那么川端康成成名作是什么呢? 根据相关的资料可以看出川端康成成名作是《伊豆的舞女》,这部作品讲述了一名高中生和一名四处漂泊的艺人的不幸生活。高中生并不歧视靠卖艺为生的舞女,虽然舞女处在社会最底层,但是她非常善良,舞女的单纯和善良驱散了高中生抑郁的心情。 这部作品内容的虽然是讲述下层社会的无奈与痛苦,可是这种伤感中折射出了淡淡的温暖,因此这部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数次被人们翻拍成电影,这部作品也让川端康成被人们所熟知,因为《伊豆的舞女》也被公认为川端康成的成名作。这部作品创作的背景是十九岁的川端康成在经历的一系列的变故之后,再加上他的身体不好,因此内心变得非常伤感与孤独,于是他选择去旅行,在旅行中他慢慢的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可以说川端康成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和他自身经历分不开,虽

川端康成对物哀的继承

论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传承 来源:岁月联盟作者:张虹付红妹时间:2010-09-05 摘要:在对《伊豆的舞女》的文本细读中,结合对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追溯,辨析川端康成审美意识的源头,论述川端对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物哀之美、之美、女性之美、幽玄之美的传承。 关键词:审美意识;物哀;幽玄;女性美;自然美 1968年,川端康成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中有这样的话:“川端康成显然也受到近代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但同时川端先生又明确地显示出这样的倾向: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和继承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川端先生通过他的作品,以恬静的笔调呼吁:为了新日本,应当捍卫某些古老日本的美与民族的个性”。给川端的奖状题词是:“这份奖状,旨在表彰您以卓越的感受性、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这些评价,可谓精辟至极。川端的作品吸收的是西方的表现技巧,而其精神则是东方的,是日本的,他作品独特的风格及其美感都散发着浓厚的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气息。 从小说创作理论上讲,小说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个体精神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当然离不开作家的个人经验,然而作家的个人经验中不可避免地要融入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等社会学的因素。按照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个人意识包含了连远祖在内的过去所有时代积淀的经验和影响。在荣格看来,每一个艺术家作为探索人类灵魂的人,只有当他成为一个“集体”的人,才能真正地窥见人类最深刻的内在律动。在这个意义上讲,一切伟大的艺术并不是个人意识的产物,而是集体意识的生成。可以肯定地说,艺术的民族风格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而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是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沉淀下来,影响和制约着艺术家审美意识的形成。川端就是这样一位诞生于日本这块独特的土壤,属于日本这个独特的民族,吸纳了古老日本之精气的作家,是一位具有“日本心”(川端语)的作家。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的集中反映。川端康成从古老日本所承继的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正是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集中而完美的表现。当我们试图去解析川端的审美意识与日本传统美的关系时,其作品便成为最好的门径。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发表于1926年。当时日本的“新感觉派”盲目模仿西方文学的技法,忽视日本的文学传统,而川端在《伊豆的舞女》中,则是以日本传统美学思想为依托,重视日本的传统艺术精神,并以其作为作品的根脉,在其统照之下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在东西方艺术的交汇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成功地体现了日本传统之美。此后的《雪国》沿袭了这一特色,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战后的《古都》也是借助生活片断的景象,去追求一种日本美;后期的《山音》、《千只鹤》等作品虽更加颓废虚无,但都没有完全背离《伊豆的舞女》所奠定的日本传统美的基调。《伊豆的舞女》可以说是川端康成为表现日本传统美所迈出的奠基式的一步,沿着这条线索,我们可以走进川端康成的审美世界。 一、物哀之美 物哀,是日本人审美意识的主体和底流,其源头要追溯到《源氏物语》。《源氏物语》写出了一种女性气质,即在含蓄、感伤、淡雅、纯朴和细腻的格调中,突出了人物内心的悲哀情绪。江户中期,致力于《源氏物语》研究的国语学大家本居宣长率先从中归纳出沉积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物哀”这一审美范畴。“物哀美”的含义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将其理解为:是客观对象(自然物、人)与主观情感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美的情趣,是对客体抱有一种朴素而深厚感情的态度作为基础的;并且,在此基础上所表露出的内在情绪是非常静寂的,它交杂着哀伤、怜悯、同情、共鸣、爱怜等感动的成分。川端深受《源氏物语》的影响,正如他自己所说:“《源氏物语》是深深地渗透到我的内心底里的。”他经常强调:“平安朝的…物哀?成为日本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女性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女性 引言 文学中的女性形区别于法律等强制性硬秩序的软性社会秩序。这种文化建构是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意识反映,有怎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女性观。女性观随着生产关系的更替而处于一种与时俱进的动态演变过程,不同的社会给女性不同的标识。于是作为女性观直接反映的女性形象出处于一种同步的动态的演变过程之中。 人类早期有与女阴崇拜、图腾崇拜相对应的庞大女神家族;随着女卑论、女祸论的诞生,有与之相对应的精媚妖孽群体;从此女性的角色就在女神与女妖这两极之中摇摆。时而被戴以贤慧、柔顺、善良的神冠,成为贞淑少女与忠孝烈妇;时而被罩上镇妖塔,成为淫荡惑人的妖精与泼辣不守妇道的悍妇。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 中国是一个封建伦理色彩极为浓厚的国家,儒家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性别观念根深蒂固,但在很早的文学作品中对女性意识的塑造上已经有所体现。南北朝汉乐府诗歌乐府双璧无论在叙事情节与人物性格上都在一定程度上把女性坚韧、忠贞的特质进行描写。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木兰诗》

中花木兰替父从军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 这两部作品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探求来实现对女性意识的表现。《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在凝聚起封建家族、封建社会悲剧中赋予了男女情爱的美丽与清新。体现了女性形象复杂、性格突出产生的矛盾性格也可显易见。《红楼梦》中正册的小姐与副册的大丫鬟就把整部作品中个性鲜明的女性意识有一个淋漓尽致的体现,如,林黛玉如同清泉捧出一个身处封建社会的女子所能献出的全部爱情,犹如黑暗王国里的一缕晨曦,在当时的社会中真正实现着男女平等的自由恋爱,而曹雪芹用大量笔墨描写黛玉无与伦比的诗词才华直面鞭笞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红楼梦》中又一女性薛宝钗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性格特点使其在当时纷繁变化的社会中,要想得心应手地周旋其中深隐心机会做人的狡诘女性意识描写得恰到好处。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许会推动我们的真本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学习好的一面,或许对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 中国现代女性觉醒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道德、伦理进行了彻底否定,动摇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传统根基,也拉开了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序幕。 1、自由尊严的女性意识揭开现代女性意识的革命与女权的作家丁玲塑造了一系列个性极其鲜明的年轻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总体概括都是一种现代女性,她们都具有独立、开放、自由,无论从莎菲到

关羽人物形象

关羽人物形象 关羽是一位义薄云天,英勇无畏的的英雄。他是一位忠于蜀汉,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豪杰,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威震华夏的英雄。他的孔武有力、英勇善战,特别是他的重然诺、讲义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历来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三国演义》第一回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就是说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看到国家动乱,民不聊生,想寻觅同心,共举大事。三人一拍即合,在张飞庄后桃园中桃花盛开之时“结为兄弟”,誓词是: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从刘关张的誓词可以看出小说塑造了一个义绝的人物形象。关羽华容释曹,在作者看来,更是“义薄云天”。因为重信守诺、知恩必报,向来就是“义”的重要表现。关羽当初兵败被俘,虽然最终未被曹操极为优厚的待遇彻底迷惑,但对曹操的所谓“新恩”,其实也并未完全舍弃,因而总有点不能忘怀。他在当时的辞曹信中就这样说过:“尚有余恩未报,候他日以死答之,乃某之志也。”曹操力排众议,坚持不杀关羽,“使归故主,以全其义”,成就了关羽“义”的美名。于是,有感于“丞相之恩,深如沧海”的关羽,不仅替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了袁绍的白马之围,特别是在赤壁火起后,在华荣道一手“义释”了被大火烧得焦头烂额、走投无路的曹操。这里,关羽冒死释曹,以私废公,用今天的眼光看来,就是在关键时刻不顾军命,不讲原则,认敌为友,放虎归山,犯了政治上、军事上绝对不可原谅的错误;在关羽,他也并非不知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因为他事前曾和诸葛亮立过军令状,军中无戏言,违令是要杀头的。关羽在曹操求命时,正面临着“忠”与“义”的剧烈冲突:放走曹操,这是对刘备不忠;不放曹操,这显然又是忘恩负义。在这两难的境况下,最后还是舍“忠”取“义”,以“义”为上,放了曹操。对于关羽此举,作者极为赞赏,说他是“义重如山”,还引诗称赞他是:“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如日,名誉震乾坤”;是“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功名”。 关羽的一生是成功的。自黄巾之乱跟刘备一起东征西讨,就一生追随刘备左右,忠心不二。虽下坯被围,被迫降曹,但是后来千里走单骑,重回刘备身边,更加表现出他的忠肝义胆。温酒斩华雄(可以讨论),斩车胄,入万军之中杀颜良诛文丑,无不令人心惊胆战,是其骁勇过人之能也。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所以他且稍有谋略。这些都是他个人的功绩和优点,功绩带给他的是功成名就,威镇华夏。然而成功的背后却危机四伏,正是这些胜利让他更加目中无人,骄傲自大,飞扬跋扈,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作为封建时代的英雄,关羽亦非完美无缺。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提高,他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作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他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正因为他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义薄云天,使之威震华夏。也因此而使他居功自傲,刚愎自用。最终导致他因小失大,给蜀汉事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对内居功自傲,争强好胜,不善于与周围人处好关系。对外缺少长远战略眼光,优柔寡断,甚至粗暴无礼。释敌酋,失盟友,丢了身家性命,害了一兄一弟,败了蜀汉帝业。可见他虽忠勇无双,但却无深谋远略,只能是以其忠义勇传世,而不能具有政治家、战略家之远见卓识。 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关羽富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是作者热烈颂扬的英雄人物,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义,既不同于儒家的仁义,也不同于庸俗的义气,而是一种具有崇高,正义,神勇,刚直意义的义气——正义之气。 但他被尊为五虎上将之首后,随着地位的提高,他变得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刚愎自用。总观关羽,是一个性格复杂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不能一味的诋毁他,也不能一味的赞誉他,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人物形象。 1

论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 09级中文一班刘鹏程 8号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也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唯情唯美的美感,是东方美与日本美、自然美与人情美的完美结合统一体。川端康成虽为男性作家,可是他最擅长刻画的却是女性形象,他的许多小说都是以女性形象为中心,而以男性形象作为陪衬。纵观川端康成一系列具有代表的作品,无论是战前的还是战后的,他的小说都是以这种模式进行创作的,比如:《雪国》、《伊豆的舞女》等。在川端康成文学中,女性之美无疑是被川端放在最突出显著的位置的。 写到这我们不禁会对川端康成的写作手法产生置疑,为什么每部作品中都着重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即使是描写男人世界的作品《名人》,也仍然与描写女性的小说一样,刻画了人生的爱与哀乐,达到了与描写女性作品同样的效果。我觉得他特别注重描写女性形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川端康成自幼父母双亡,长期和年迈、双目失明的祖父母一起生活,这种特殊环境使他产生了某些病态的心理。由于他对亲人的思念,尤其是对父母的强烈思念,留在他的心灵深处,一直到晚年,他的作品仍然流露出思念母亲的余痛。由于他的家庭的不幸,使之格外注重女性的美,让他对女性产生了格外的关注。此外,他恋爱的失败特对他创作有影响,他曾和一个名叫伊藤初代的女生恋爱,当时伊藤是一个咖啡厅的服务员,川端康成经常到这个咖啡馆去,两个人经常见面,日久生情。过后不久,川端康成向这个姑娘求婚,她当即同意。然而他在准备婚礼相关事宜时,却收到伊藤的信,信中表示不能与其结婚。恋爱失败这件事情对他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他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波动,影响多大数十年之久。 其次,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对女性的描写。川端康成自幼就酷爱读书,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对川端康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点是众人皆知的。由于自己当时内心那份哀怨伤感的情绪,与《源氏物语》的审美意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正是这一共鸣给他今后的文学创作带来了重要影响。在继承日本文学中对女性描写的同时,他并没有局限于日本文学,而是走出世界积极吸取世界文学中精华,

川端康成生平及其作品简要介绍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介绍 一、作者介绍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辈为地方有名的富贵,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其父亲习医。2岁丧父,3岁丧母,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祖父将他带回大阪府扶养,他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由于身体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而这种过分的保护并没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忧郁、扭曲的性格。上学后这种生活有所变化,但不幸又接踵而来,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6时岁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养,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一生漂泊无着,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成。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只鹤》(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于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获此奖项的第一人。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年之后,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川端康成未留下只字遗书。(据说是因为三岛由纪夫自杀事件,刺激过重最终也选择了自杀)二、写作特点 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_三国演义关羽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_三国演义关羽 XX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题目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姓名教育层次本科学号分校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点指导教师日期目录摘要、关键词............................................................第1页正文............................................................第1页一、人物形象............................................................第2页(一)勇武超群、人品出众..........................................第2页(二)刚毅果敢、深通谋略..........................................第2页(三)忠贞冠绝、义薄云天..........................................第3页(四)骄傲自满、刚愎自用..........................................第4页二、悲剧命运............................................................第5页参考文献 (7)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艺术形象:勇武超群、人品出众; 刚毅果敢、深通谋略; 忠贞冠绝、义薄云天; 却又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悲剧命运:关羽的悲剧形象,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在悲剧的结局中使他的人格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关羽艺术形象悲剧命运《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勇者张飞、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 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等等。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关羽

川端康成

美丽与悲哀——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日本著名作家、“新感觉派双璧”之一的横光利一,在患绝症之前曾经说过,川端康成没见过母亲,所以他的作品中大量地流露出恋母情结。后来,川端听到这一说法,感到非常震惊。川端始终认为,自己对母亲既不怀有爱也不怀有其他感情,因为他完全不了解母亲。所以对他来说横光的说法出乎意料。事实上,尽管母亲的形象没有在川端的记忆中留下任何痕迹,然而母亲在理念的意义上对川端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他女性观的影响。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十分隐蔽,因此川端本人并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他有意无意间在拒绝这种影响。 一、少年“心癖” 川端3岁丧父、4岁丧母,惟一的姐姐也不曾与他共同生活。因此他极少接触过青春洋溢、光鲜艳丽的年轻女性,他看到的只是苍老无力的祖父母,女性那光洁柔软的肌肤成为川端本能的渴望。中学时代,在川端的人生中,第一次遇到了爱情,川端认为可以把它称为自己的初恋。这是少年的川端与室友之间的同性恋爱。川端在日记中详细地记述了当时的事件和心理。光阴荏苒,当50岁的川端再次看到这些日记时,首先感到很有兴趣,继而多少有些吃惊,他没想到在十七、八岁的日记里会有如此露骨的表现。 室友叫小笠原义人,他自幼体弱多病,靠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活了下来。母亲长期的爱抚使他的举手投足都带有女性的特征。他的出现,仿佛在川端的生活中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从他身上,川端似乎能触到一种遥远的幸福和安宁。 川端与小笠原同榻共眠,感受到贴着小笠原的肌肤流淌过来的温暖。在川端有了记忆之后,这是初次接触到人体那柔润的青春的气息,初次体会到生命的感动。他在《独影自命》中回忆道:“我在这次的爱情中获得了温暖、纯净和拯救。甚至让我想到他不是这个尘世间的少年。从那以后到我五十岁为止,我不曾再和这样纯情的爱相遇。”(注:《独影自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9页。) 川端从小几乎没有感受过肌肤之爱,这一缺憾似乎在小笠原那儿得到了短暂的补偿,连他本人也承认:“如果一旦缺乏了肉体的美,我对幻景的渴望和激情也会随之消失。”小笠原给川端带来了“人生的新的惊喜”,成为川端的“救世主”和“守护神”。在整个中学寄宿生活中,川端始终同小笠原保持着这种情人关系。通过这种畸形的关系,川端多少拾回了一些他在幼年和童年时代遗失的爱。也许是缺少女性的家庭使川端的性意识有不同寻常之处,他从小就时常“神游于淫放妄想”,特别是对于美少年有着强烈的奇异的倾慕。川端在祖父还在世的时候,每天晚上都照例要去朋友家玩,那时他对那家的兄弟二人就有一种“思慕异性般”的感情,川端把这种拂之不去的情绪称作“心癖”。是这兄弟二人而不是他们那温柔慈爱的母亲成为川端逃离囚笼世界的火把。对他来说,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少年的魅力和诱惑更甚于少女。 当初在日记里记下的爱中掺杂着不纯的意识,而时过境迁之后追忆起来则成了一种纯粹的美。回首往事,川端才恍然想起,比起对小笠原的爱,自己当时无疑是更企望着心灵上的转机。与小笠原的这段感情非但没有给川端留下污浊的印记,反而给他带来了无比的愉快和温磬,使他得以暂时逃离自我嫌恶、自我摒弃的消极心态,跨越了对人的畏惧,满足了他对温情的需求,人生的希望之光就这样悄然投射到了少年的心间。后来,川端以这段经验为基础,创作了小说《少年》,并使用了当时的部分日记。小说完成之后,他将这部分日记原稿和小笠原的书信全部付之一炬。 大正七年(1918年)暑热尽消的时节,川端没有对任何人透露一丝消息,独自来到了有“风景画廊”之称的伊豆半岛。在优美的大自然中,川端邂逅了流浪卖艺的舞女一行,并在旅途中有意追随,与她们结伴而行。这是在没有女性的家庭中滋生的对女性的敏感以及在缺少母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提供了有关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

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 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 (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家庭因素)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文化因素) 3、上海沦陷以及战争经历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社会因素) (二)张爱玲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1、插翅难飞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心灵扭曲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漂泊不定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红颜薄命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及其笔下女性的特点。 (四)通过张爱玲创作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关羽从人到神的演变

漫议关羽从人到神的嬗变 古今中外,恐怕都难以找到第二个这样的例子:一个极为普通的纠纠武夫,既没有像孔丘耶稣那样,上下求索,摩顶放踵,创造了某个民族的精神体系;也不曾如穆罕默德甘地一般横空出世挥斥八极,为立国兴邦建下名垂青史的旷世伟业,然而此人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代里,成为了一个民族万人崇仰的“圣人”,成为了绵延世代的精神偶像。这个人就是关羽。 应该说,关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物,在中华民族风云变幻大故迭起的历史长河里,他只不过是一粒小小的砂子。他的身世并不显赫,勋业也十分寻常。作为山西解良区区一介贩夫走卒,遭逢乱世,际会风云,与那个因时趁势努力想复兴汉室的刘备相识,在那群雄逐鹿之时,同甘共苦,南北转战,最终作了一个刘备自封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蜀汉“前将军”和“汉寿亭侯”;终其一生,除了与刘备一起经历了无数艰难困顿,颠沛流离之外,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蜀国主将,他平生的战绩也只有建安24年樊城之役降于禁擒庞德那一次最为辉煌,即便是这次胜利,某种意义上也得益于一场大水的帮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关羽并未给人们留下什么深刻美好的印象,仅就历史上那些吟咏三国故事的文人墨客的诗篇里,既有苏轼赞颂诸葛亮、周瑜的“羽扇纶巾,强虏灰飞烟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词句,也有辛弃疾叹赏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却偏偏就没有人肯提及关羽。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关羽自身其实并不完美,他的目空一切,刚愎自用,目光短浅,心地褊狭,使他在各种情况下都吃过苦头。比如他极力阻止刘备三顾茅庐敦请诸葛亮而遭到刘备的呵斥;听说老将黄忠与他同列受封而大发脾气等等;尤其是当他身膺封疆重任镇守荆州时,骄狂猜忌,动辄构衅,严重破坏了刘备诸葛亮苦心经营的联吴抗曹战略决策,以致于建安24年10月痛失南郡,接着败走麦城,不仅将偌大个荆州拱手让与了孙吴,自己也丧元于一个无名小卒潘璋之手。平心而论: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关羽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能在两军阵前斩将搴旗,好勇斗狠,常常讲点江湖义气也常常遭人诟病的武将,即便在三国时代,无论是战绩抑或是人品,他的名气甚至还在周瑜、陆逊、张辽诸人之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并不惹眼的人物,又怎么会逐渐演化成了声威赫赫香火绵延万人崇仰的“关圣帝 君”呢?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任何演进都有着它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因素。对于关羽从人到“神”的演变,我认为也必须从历史方面去寻找根源;事实上,关羽被神化这一现象,既是一种历 在一些研究三国历史和研究“关公现象”的学者笔下,常常把这桩公案的始作俑者归于罗贯中的那部《三国演义》,其实我认为:如果从史籍上去追根溯源,有一句话才是后来的人们神化关羽时借以生发和附会的重要史乘依据。北宋学者司马光应该说是一位治学态度十分严肃的大史学家,在他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里,曾经缕述了东汉建安24年关羽招降河南伊阳县流贼孙狼之后,自许昌以南众多盗寇群起南附蜀汉的史实,然而就在这一段文字后面,司马光却赫然用了十分醒目的一段文字,他写道:“……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魏王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资治通鉴〉卷68汉纪60中华书局版12册大字直排本2163页)这句话中最关键的就是“威震华夏”四字,在后人的约定俗成与观念演变中,如此评价关羽,乃是一种非同小可的赞誉:“威震华夏”便是名震中国,威被遐迩。事实上,司马光所作的评价却有着具体的时代与地域限制,当时群雄割据,中国分裂,关羽活动的地域又恰恰逼近被称为“中原”的曹魏首都许昌附近,致使“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封为正统的曹魏政权朝野震动,司马光所指的“华夏”并非我们今天认定的整个中国,而仅仅是指当时的中国政治核心的河南河北一带,司马光所谓的“威震华夏”也只不过是说关羽当时的招降

川端康成读后感

川端康成读后感 川端康成读后感(一) ;;《雪国》读后感 《雪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是一部富有诗意的作品,风景如画的北国景色与主人公的内心融为一体,《雪国》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平缓而抒情的,但《雪国》里有一个地方给我的冲击力特别的强,也是我认为整部中篇小说的高潮,便是叶子在一场大火中逝去生命,驹子那悲痛欲绝的神情,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叶子的死亡预示着一种幻想的美好人性的破灭,川端康成笔下的叶子是一位善良又洁身自好的女性,其实叶子和驹子在小说里面临着一场相同的生活处境,但叶子从始至终也没有沦为艺妓,显然作者把叶子和驹子进行了对比,驹子是“实”的,那么叶子便是“虚”的,面对那样恶劣的生活环境,叶子又怎能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呢?这只不过是作者对比驹子产生的美丽幻想罢了,因此川端康成对叶子的描写其实并不多,用了一种淡化的处理方式,你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存在,但又不能过多的了解,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虚无飘渺的感觉。 驹子是《雪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驹子从一位社会底层的乡村女子,最终为了给毫无感情的未婚夫治病完完全全的沦为了一名艺妓,驹子以其说是为未婚夫沦为艺妓,还不如说是生活的压力,把她

一步步的逼上了这条路,如果像叶子那样生活,可能只能是提前的死亡。驹子渴望“正正经经”的生活,渴望美好而真正的爱情,希望找一个爱自己的丈夫。她对岛村是有一种期待的,而这种期待在驹子身上表现的越来越强烈,但驹子的这种愿望破灭时,最终便是驹子人性的毁灭,驹子的刻苦学习,勤奋练习三弦,读小说等等努力,都是徒劳无获的,不能让她的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岛村虽然对驹子的遭遇有着同情心,但早有妻子的岛村无法实现驹子的愿望,虽然驹子热烈般的爱着岛村,但岛村最多把驹子当做是朋友罢了,只是他在旅途中无聊消遣的玩伴,在驹子身上展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渴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而岛村身上展现出一懒散、懈怠悲哀着生活在虚无中,岛村和驹子对于生活的态度是完全的不同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从侧面烘托了驹子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人性。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运用了西方的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文学的多种艺术手法,创造出了一种悲中有美、美中有悲的独特意境。 川端康成读后感(二) ;;《古都》读后感 安意如说过:“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慕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而我,选择了在这样的一个冬天与川端康成相遇,之所以选在冬天是因为冬天终究是比其他时令都安静些的,如果从物理学角度解释的话就是因为雪落在地上比较松软,中间有许多的空隙,声音一旦进入里面后,反射出来的很少,所以声音

川端康成经典语录作品摘抄大全

川端康成经典语录作品摘抄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川端康成经典语录作品摘抄大全,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黑夜给我准备的,是蟾蜍、黑犬和溺死者。——川端康成《睡美人》 2、他凭倚在桥栏杆上,闭上眼睛,想倾听那几乎听不见的潺潺流水声,而不是人潮或电车的轰鸣。——川端康成《古都》 3、黄昏时分,下了一场暴雨。巍巍群山染上了一层白花花的颜色。远近层次已分不清了。前面的小河,眼看着变得混浊,成为黄汤了。流水声更响了。这么大的雨,舞女们恐怕不会来演出了吧。我心里这么想,可还是坐立不安,一次又一次地到浴池去洗澡。——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4、山间的路氤氲着雾气,衣服被蒙蒙的雨打湿,胸前和双脚本该觉得冷,背后却因为疾步而行被汗湿,更因为难耐的情绪而焦躁。初识爱情在这样年轻的年纪,在这样如梦似幻的山里,就注定这是一场足以铭记但是却不可能结果的感情。——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5、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觉已经发现的美。——川端康成《美的存在与发现》 6、她,就是那舞女。洁白的**,修长的双腿,站在那里宛如一株小梧桐。我看到这幅景象仿佛有一股清泉荡漾着我的心。——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7、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也需要做一两件可怕的坏事吧。——川端康成《古都》 8、山谷东边的山巅上,耸立着一排排参天的杉树。秀男通过杉树树干的间隙,窥见了金色的晚霞。——川端康成《古都》 9、秀男,你说得很对,如果没有自己的根,那么自己到底是谁,永远都会是个不解之谜。——川端康成《古都》 10、她那双娇媚地闪动着的,亮晶晶的又大又黑的眼珠,是她全身最美的地方。双眼皮的线条,也优美得无以复加。她笑起来像一朵鲜花。用笑起来像一朵鲜花这句话来形容她,是恰如其分。——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11、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川端康成《花未眠》 12、我处在一种美好的空虚心境里。——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13、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川端康成《花未眠》 14、我处在一种美好的空虚心境里,不管人家怎样亲切对待我,都非常自然地承受着。我想明天清早带那个老婆婆到上野车站给她买车票去水户,也是极其应当的。我感到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一起。——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15、感情这种东西,已经不可依赖,如今世道变成这个样子。

川端康成笔下的妇女形象

川端康成笔下的妇女形象 ——悲与美的完美结合 摘要:在川端康成的文学生涯中,写了很多有关女性形象的作品,创造了一个一女性为中心的“美”的世界。她们就像青春时节里灿烂的樱花,绚丽夺目而璀璨。似乎是失落孤寂与虚无,分样飘落的樱花,本质就是纯洁秀丽,无丝毫杂质的。如同一片雪,落在掌心,抓住的一瞬间也就消逝了。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既有女性命运的不幸,也有女性情感的悲哀,而美丽的大自然为女性美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本文将从川端康成的恋情、女性美与自然美方面探究他的女性形象的悲与美。 关键字:川端康成女性与爱情自然美悲与美 川端康成是日本自然美的执着追求者,他喜欢写女性,更善于写女性,在他那美的文学王国里,女性形象熠熠生辉。她们或以其鲜活美丽的外表,或以其善良、真诚的性格,或以其不幸、悲哀的命运,展示着作者的美学追求与人生理想。 由于少年生活的不幸,没有接触过女性,因此,对青春洋溢的女性有着本能的渴望。中学时代,在川端的人生中,第一次遇到了爱情,并把它称之为自己的初恋,这是少年的川端和他的室友小笠义人之间的同性恋爱。他在《独影自命》中回忆道:“我在这次的爱情中获得了温暖、纯净和拯救。甚至让我想到他不是这个尘世间的少年。从那以后到我五十岁为止,我不曾再和这样纯情的爱相遇”①此后,当川端对少年的思慕合乎常理地转化为对少女的爱恋时,那种对青春气息的朦胧感动也升华为对人生光辉的生命追求。与邂逅舞女时隔三年,川端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初恋。然而在他心灵中留下的却是经年不愈的伤痛,此次失恋之后,尽管感情在理性的鞭鞑下已成死灰,然而死灰之下伸埋着的仍是一厢情愿的希望之火。川端塑造了众多如同风花雪月般美好纯洁的少女形象,或多或少都流淌着初代的血液,映现着川端对初代不灭的憧憬。 川端究竟倾心于什么样的女性呢?他曾这样向父母的亡灵表白:“在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少女,她那朦朦胧胧的泪眼汪汪的媚态,实在让人魂牵梦萦,可是却引不起我的爱。归根结底,对我来说是个异国人吧。我喜欢这种少女:她同亲人分离,在不幸的环境中长大,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幸,并且战胜了这种不幸,走过来了。这个胜利,后来在她面前横下一道无边的沦落的斜坡。她性格刚强,不知道害怕。这种少女具有一种危险性,我被她所吸引。让这种少女恢复纯洁的心,让自己的心也将变得纯洁,这似乎就是我的恋情。”②初代就是这样一个在不幸的家庭中长大的少女,先后经历与母亲的死别和父亲的生离,辗转漂泊,却坚强豁达,从不向人展示自己的不幸。因此,强烈的吸引着川端。在川端与秀子漫长的共同生活中,却从来没有过与初代的短暂接触中迸发的那种激情。川端之所以这样,原因之一是秀子与他不幸的人生旋律不合拍,原因之二,恐怕是由于当年初代给感情之上的年轻的川端造成的打击太大了。 1968年,川端康成因其作品《雪国》《古都》《千只鹤》而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领讲台。授奖的主要理由是:“以卓越的感受能力,表现了日本人的心灵的精华,叙述富有技巧。”在川端康成五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中,他似乎和美有某种天赋的缘分,正如日本著名的画家东山魁夷所说:“谈论川断先生的人一定接触到美的问题。谁都说他是一位美的不倦追求者,美的获猎者。应该说,实

女性形象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开题报告 关于女性形象开题报告你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整理的女性形象开题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张爱玲在从贵

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女性的努力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 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 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 (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家庭因素)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文化因素) 3、上海沦陷以及战争经历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社会因素) (二)张爱玲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1、插翅难飞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心灵扭曲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漂泊不定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红颜薄命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及其笔下女性的特点。 (四)通过张爱玲创作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