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绝招评课

绝招评课

绝招评课
绝招评课

《绝招》评课稿

虹小余微珍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有幸聆听了全老师执教的《绝招》一课,真是有如沐浴着春光般舒畅,令人受益匪浅。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真正的绝招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得到的,只要努力和坚持就一定能练成绝招、获得成功。在全老师的引导中以下几点很值得我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始,全老师就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导入时说:“同学们,在0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位盲人歌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你们认识吗?他有什么本领?”一句话马上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回忆,然后通过对盲人歌手——杨光的介绍自然的引入课题,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而且为理解课题《绝招》铺好了路,打下了基础。

二、课堂教学的魅力,在于有精练的教学语言

其次,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上她那精湛的、激情澎湃的、生动的语言,十分有感染力,积极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语文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一个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教学的效果,首先自己必须有较高的语言修养,教师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获得善,享受美,从而使他们在知识上得到充实,智能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得到陶冶,灵魂上得到净化。比如说:这堂课上老师“你真棒!真好!你真会观察!你真会想象!这么难的你都读出来不错!你读的真好,仿佛让我们看到二幅正在表演!你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很棒!”等鼓励性的话充分地肯

定学生,激励学生,再加上老师欣赏的眼神,满意的表情,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等,这就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

三、精心把握细节处

细细品读全老师的课堂,精彩之处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全老师从细微处着手,让学生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点指导,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从而使学生明白事理。如引导学生理解“尴尬”时,先让学生从字面上去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尴尬的事。在理解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说课文中小柱子尴尬的原因就容易的多。全老师这种引出去又能引回来的教学值得借鉴。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练习绝招的艰辛,全老师设计了颇具匠心的想象性说话训练,“天蒙蒙亮,小柱子()。夜已经深了,小柱子()。下课了,好朋友都在玩耍嬉戏,小柱子()。遇到困难了,小柱子就()。就这样,小柱子(),终于练成了绝招。”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同时得到了训练,从而使学生知道绝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获得的。从全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细节的精心把握,通过层层设计,诱其深入感悟。细节不仅仅只决定精彩,细节更决定成功!

四、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学习的转折点,是各种能力飞速发展的“腾越期”。尤其是语言概括能力。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全老师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如:概括课文大意时,全老师提炼了一个填空题:“这篇课文写了____和小伙伴____次_____的事。第一次比绝招让小柱子_______,第二次小伙伴很________小柱子的绝招。”请学生初读课文后说说大意,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尴尬”和“羡慕”,把比绝招的内容串联起来,既精简了语言,又抓住了重点。又如:在学生讲出三个小伙伴的绝招时,全老师引导学生和学生合作朗读,用“谁表演了什么绝招?”来概括明确小伙伴的绝招是什么。

然而,教学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因此,也有一些不太成熟的见解,和大家讨论讨论。

首先,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同时,应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课前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朗读还是有必要的。另外,全老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许多地方采用了默读的方式,可是这篇课文有许多地方是对话,

我觉得默读不能突出这篇课文的朗读特点。

总之,非常感谢全老师为我们献上这样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用心去聆听课堂上生命的节奏和快感,努力寻找缩短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的金钥匙。

三、我的思考

略读课文,更多的应是让学生自由去读,自由去学,自主体会。但我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对学生扶的多、牵的多,放的太少。我们今天的课堂,不应该是以学会为目的的课堂,而是应以会学、掌握方式方法、获得人生体验为目的的课堂;是促使人人获得不同发展的课堂,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观;并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并经历语文知识的“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涵的道理。

课堂教学的魅力,在于一个好的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有位名师打了个非常形象的比方,教学设计就像军人的作战方案。毛主席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作战如此,我们的课堂不也如此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好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蕾蕾老师的蜜蜂为什么会引路呢?李守国老师的为什么要送这个世纪宝鼎给联合国呢?谁来告诉大家,由此一来,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由此孩子们也对此原因进行探究,使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从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可见,教学的魅力,在教学设计的智慧里。

三、课堂教学魅力,在于巧妙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新课标的出台,让人们更注重了语文的人文性。语文课堂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过程,它也应当激发情感、张扬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课堂应当是生动活泼的、是有滋有味的;同时,课堂是民主的,要把每个学生都视为独特的具有个性的个体。在这一点上,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处理得很到位,也都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例如,蕾蕾老师在授课中,巧设了一个“如果是自己遇到需要引路情况怎么办?”的情景;再如,李守国老师给了孩子们“三个情景”假如我是导游、假如要召开新闻发布会、假如我是赠送者如何向他人介绍呢?以此让孩子“展示自我”,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样的语文课堂是丰富的、灵动的、科学的、理性的,是我们所需要的语文课。

指导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练习生活谈谈对“绝招”的认识,升华了小学生的情感。引导小学生采访周围人物的绝招,这就把语文教学生活化了。

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间的对话变为“智者”间的交流,因为促进人成长的至关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自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改变不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学习方式。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学”是研究性的探究活动。“学”是一个对信息不断整合、加工改进的过程,学的方式有很多,收集、整理信息,查阅资料,与他人交流、研讨、争论,等等。“学”也是一种交往,应是信息的交汇。在课堂上,为他人提供信息和采集来自他人的信息都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在自助与互助的课堂教学中,对以往经验的提升,对事件现象的剖析,对人物形象、人物特点的评价,都会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语文方法和思想,从而使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成为儿童不可或缺的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将会导致他今后的生活方式。”我认为今天的课堂不应是以学会为目的的课堂,而是应以会学、掌握方式方法、获得人生体验为目的的课堂;是促使人人获得不同发展的课堂,因而应该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都能形成自己的学习观。因此,本设立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3、本课是独立阅读课文,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同时,勾画出文中涉及了几个小伙伴,他们比哪些绝招;有哪些问题不理解,然后对学生在自读中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讨论解答,弄懂“绝招”的含义。

4、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的认识,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比赛,会是什么样的情景?然后进行续写《绝招》的小练笔,或者是写自己的绝招。

四、以生为本、朗读感悟。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称赞》一课的执教中,如:苏老师释题后就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把找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还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展读理解

苏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苏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然后重点指导朗读。如“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抓住称赞的话,老师通过范读,特别注意读好“真”“一个比一个”“香极”这些重点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再让学生评议,找出轻读重读的字词,在这里巧妙地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动作示意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接着,苏老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两只小动物其它称赞的话,苏老师又抓住了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其它句子,培养学生从朗读到感悟。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苏老师抓住了“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又如“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设问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读?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信心;“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里引导学生明白从粗糙板凳到会做椅子,这一过程,是被小刺猬称赞后,小獾才有这么大的成就,这是来之不易的。又如“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这就是好心情带来的奇效和价值。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苏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于培养朗读的优势,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和评评议议,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1、我认为李守国老师本堂课在导入上,让我不很明白的是,你让孩子们看其它与世纪宝鼎无关的图片,目的是什么?我觉得跟达成学习目标不是很关联。

2、是否可以将文章第三自然段预备在后的内容提到课始进行,这可以让学生在迫切了解有关“世纪宝鼎”的相关知识“渴望”氛围中,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清楚地了解“世纪宝鼎”的文化内涵,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来一个又一个的既设目标。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积极主动。这样,在三个情境时孩子们觉得是“有水之源,有本之木”,也才有“话”可说。

3、蕾蕾老师这堂课我认为阅读的深度不够,比如说,在第二自然段,虽然不是重点片段,但蕾蕾老师很卖力的引导,"往常引路的人去了莫斯科",但孩子们很长时间都没领悟。我认为指导学生时应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我口,使其意皆出于我心。”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促使学生自己去感悟。

小学科学评课稿

小学科学评课稿 一、创设情境,以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都是从已学知识入手,开门见山以实验为突破口引入本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活动主动建构的。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就如第三堂的模拟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讲老师就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及时的、正确的方法指导,使科学更具严密性。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的过成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

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另外,我们小组就还是课堂中的最后一个问题该不该留到课后回家完成。有些人认为应该在课堂中完成,理由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认识,巩固科学概念的形成。可我并不这么认为,既然时间已经到了,那就该下课,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把课堂中的问题带进他们的生活中,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探讨科学概念,并能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概念去解释自己遇到的一些生活现象,让科学与生活相互融合,我想那样的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形成一种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到原来科学的领域是如此之广,而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中。 周三第三节听了尚老师的科学课,感触特别深刻。尚老师像讲故事一样带我们走进科学世界,轻松学会科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感想。 本节课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理念。在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时,仍以实验辅助,关注细节,学生回答的很出色。讲授新课时,先提出问题---清水和石灰水怎么鉴别呢,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同学之间交流讨论,在遇到困难时,老师给予巧妙的点拨,查找到课本相关的知识----二氧化碳可以

青蓝工程汇报课评课稿二年级组

“青蓝工程”汇报课评课稿 永昌县河西堡第二小学二年级组 彭老师讲的《七步诗》是一节典型的高效课堂。 一是学生预习准备非常充分。查阅了这首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人物背景等,对诗歌所涉及的字词、句子都基本上在课前解决了,好几个小组还根据诗歌内容编演了情景剧,这些为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课堂流程一气呵成,学生精神状态良好。无论是对学、群学过程,还是展示过程,各个小组长组织有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内,组长组织组员一个个读背古诗,说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展示中,组长带领全组同学进行展示,之后请其他同学点评、质疑、补充,最后请下一组给自己小组评价打分,并接着展示。这个过程中,特别一提的是其他小组同学的点评质疑,个个声音洪亮,精神饱满,一个接着一个,即使有两三个同学同时站起来了,其中一个先开口了,其他两个就自觉地等着,绝对没有争抢的象。这也是长期组织训练的结果。因此,课堂学习效率高,注意力几乎没有流失。 三是展示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有展示理解诗意的,有展示品评诗歌的,有展示背诵的,更有一个小组是展示表演诗歌情景的。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表演的小组,同学准备非常的充分:角色分配明确,理解到位,表演的过程态度大方得体,并且伴有辅助的动作,把诗歌当中暗含的紧张气氛甚至都表现出来了,非常的生动、有趣,帮助同学加深

了对诗歌的理解和体会。 最后的学以致用环节设计的也非常好,让学生结合古诗内容,结合现实进行了拓展应用,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这节课白碧微瑕的地方,一是学生展示时站姿有背向大多数同学的;二是老师点拨说“豆”“萁”指代人物是比喻的说法值得商量;三是在对诗歌含意及拓展应用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正面体会,还要引导学生反而体会,从而加深理解。比如说“台独陈水扁”,不仅要说不能分割台湾,而且要说要努力让台湾早日回归祖国。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就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在讲述民俗的同时,用最简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自然而然的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李莉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围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中心,从“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两个方面着手,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德国所特有的奇特的风景,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李老师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

科学评课稿 (1)

科学评课稿 评徐勤松老师《物体的内能》一课 实验学校王海疆 11月15日,本人随县“领雁班”赴温岭实验中学听了徐勤松老师执教的优质课——《物体的内能》。本节课是浙江省的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五节内容,是初中科学功和能章节中的重点知识,它涉及物体内能改变方法和应用两方面的知识,具有知识性,微观性和应用性,相互紧密联系和知识交叉的特点。徐勤松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生小组活动、科学实验和大量实例分析,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 徐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物体内能改变的方法和通过学生周围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通过学生活动,综合运用控制变量法、微观与宏观的关系和探究的一般过程方法,掌握物体的物体内能如何改变,并能解释生活事例。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和“科学来自生活”的教学思想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以平常显反常,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徐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主题曲引入,让学生首先判断歌曲中隐含的能量形式,既为新课铺垫又复习了前面已学的知识,体现了知识构建的一般规律。又通过视频“布朗运动”把课从宏观的机械运动引入到微观的分子热运动,巧妙的利用了转化法,突破难点,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到本节内容。整个过程在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并展开讨论和思维方法“转化和类比”的应用中展开,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要求学生学”变成了“学生要求学”。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内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实验演示分析如:“钻木取火”和“压缩体积做功使硝化棉点燃”的演示和能量改变的分析。有学生实验如:“搓手哈气”,“改变铁丝的内

综合实践活动评课稿

综合实践《包饺子》评课稿 西河乡中心学校李朝霞10月21日我们在本校教研,听了一节张翠萍老师的综合实践课,下面我就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这个侧面入手,谈一谈对《包饺子》这节课的几点认识吧。 一、我觉得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非常好,因为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只有结合学生实际,才能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并发挥其研究的价值。本节课的开始,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饺子,看视频资料了解冬至吃饺子的传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自己所喜欢的饺子的认识,切入主题《包饺子》,大大地激发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想研究饺子的欲望。 二、研究课题来源于学生对身边相关事物的观察与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要求学生研究自己发现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确定的课题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完成课题的动力。本节课,在主题《包饺子》确立后,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关于饺子,你最想了解和研究什么?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及对饺子相关知识的思考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如,饺子有哪些做法?饺子都有哪些名称?全国各地的饺子一样吗?),在学生合作交流与教师的适当指导下,自然地确立为一个个小的研究课题。 三、研究方案的制定与完善,来自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性要求,当研究课题确定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制定一个好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教师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设计制定与完善活动方案。当确定了每个小组的研究课题后,教师先给了学生一段独立思考“准备如何制定活动方案”的时间,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活动方案。接着,又引导学生对活动方案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互评后,要求学生根据其它小组提出的建议,对活动方案再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这样,当活动方案经历了制定、完善、再完善的过程后,就为下一步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当然,在研究方案的制定与完善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适当点拨。例如,当学生没有建议时,教师适当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采访时,要先打电话预约,注意使用礼貌用语。”等;学生提出建议时,适当给予补充总结等 四、活动要求的提出,来自于教师有创意的“温馨提示”。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在学生完善活动方案后,要对即将进行活动时,所要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指导。本节课,教师有创意地设计“温馨提示”这一小环节,不但较好地达到了这一目标,而且自然地结束了本节课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根据主题《包饺子》的确立,自主提出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创新设计研究方案、汇报交流、互评方案

教师如何自我评课

教师如何自我评课 许多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心中无数,不知自己的课好不好,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往往要等教研员和老教师点评后才心中有数。其实课后只要按照九个问题自问自评就可以了:符合要求的就应该是好课,哪些方面欠缺就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这些问题同时也可作为评价别人课的参照。这九个问题可简化为27个字:明目标、自主学、合作探、精点拨、整建构、找规律、巧组织、高效率、人人清。 1、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适度明确并告诉学生?(明目标)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斗目标,战斗员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士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亦如此。对于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写在教案上,而要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以通俗的形式或问题告诉学生。学习目标要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要机械套用三维模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可尝试把教学目标问题化,即把一节课的目标设计成几个问题,问题解决了,学生就达标了。在问题中要包含目标的三维性。 2.教学内容是老师灌输还是先让学生独立自学和操作?(自主学)

新授课,老师不要急于先讲,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操作。过去都是“先教后学”,这种模式的基本假设是:这节课是新授课,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一无所知,老师要从头讲起。难道学生对这些问题真的一无所知吗?事实上只要给学生一定时间和条件,加以科学引导,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学课本。新课程提倡“先学后教”,其含义包括先学后讲、先练后讲,先考后讲。书本知识先让学生看书思考,有些问题可以先考一下学生是否知道,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作用,要给学生完整的自学时间。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的进行自学。 3.学生不会的问题是否通过相互讨论和帮助来解决?(合作探) 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不要急于解答,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的合作组织要分小组和大组。首先是两个人的小组合作。实验证明两个人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对于老师布置的自学内容,两个人首先是相互检查,然后是相互帮助。两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大组来解决(6—8人一个大组)。大组一起讨论不会的问题,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大组不能解决的通过全班讨论解决。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巡回检查,不要急于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互助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掌握:小组能够解决的大组就不要讨论了,大组能够解决的全班就不要讨论了,要实事求是,不要走过场。教师在巡回检查中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为点拨做准备。 4.教师的点拨是否精当并退到最后一步?(精点拨)

四年级下科学评课稿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

四年级下科学评课稿-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 我有幸观摩了夏老师执教的《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因此,我仅就夏老师的课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肯定: 一、重视实践操作,体现学生主体 科学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夏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有意义的学生小组活动,课堂采用谈话方式导入,问孩子气们:“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我们周围的植物有什么变化?”从发生在学生的身边的变化开始,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状态,激发了学习兴趣。夏老师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完整的大豆植株、苍耳和葡萄的果实等丰富的材料。学生特别感兴趣,对于学生来讲自己能像科学家那样,亲眼观察平时没注意过的植物果实和种子,亲手做实验,那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所以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出人意料的认真态度,教师把知识溶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对实验的结论有了更深的认识。整堂课夏老师都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教师自身已经真正成为了整个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 二、大胆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在教材的处理上,黄老师对书中的几个活动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并进行了大胆的处理。新课开始,当老师刚拿出成熟的大豆时,学生马上认出这是毛豆。而夏老师没有进行纠正,而是告诉学生你们看到的又绿又嫩的毛豆是它年轻时的名字,现在它老了,成熟了叫大豆。听了这样的解释,学生们都笑了。虽然这种非科学语言的解释有些调侃的成分,但是对于异校而教的学生来说起到了消除紧张情绪的作用,同时也认识了大豆不同时期的名称,可谓一箭双雕。接着教师出示整株大豆,介绍大豆就是长在这样的植株上。当大豆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时候,他们惊喜地瞪大了眼睛,急不可耐地去摸、去观察。豆荚上有绒毛、部分爆裂的豆荚卷曲了、干枯了等等。当教师提出:它会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时,学生立刻回答:风吹雨打、有动物走过,这是受到外力的作用,在太阳的曝晒下温度升高,豆荚也会自动炸裂。学生对各种因素的推测也就水到渠成了。 课堂上,研究大豆的传播方式是在教师带领下让学生一步步认识植物怎样传播种子而获得科学的研究方法,而研究其它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就是采用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其中还借助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从而很好地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教学效果良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整堂课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

综合实践活动课评课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课评课材料 ? 评课内容:工农兵小学? 刘莹《我是奥运小志愿者》 ?评课人:?? 工农兵小学? 付雅娣 ?一、活动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 教师选择“我是奥运小志愿者”作为活动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仅仅靠讲道理他们肯定难于接受、难于理解的。而教师设置了一系列活动和游戏,以比赛和游戏的形式进行,而这正是孩子们所愿意参与的。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争当小志愿者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担任小志愿者的自豪感和光荣感,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教育目的。也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的课型特点。 二、环环相扣、主线清晰明了。 教师首先让学生对志愿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对志愿者充满了好奇,激起了学生想要担任志愿者的热情。然后教师顺势问道:你们愿意当志愿者吗?在学生们响亮的“愿意”声音中教师又设置了招募志愿者、培训志愿者的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到了身为一名志愿者的不易。 三、尊重学生、体现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特点。 比如在岗位培训这一环节中,刘老师让学生自行选择岗位,自由组合、自我评价,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也从中体现出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媒体运行小组,教师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们自己设计板面,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看到学生们不负众望,将板面设计得较为科学、合理、美观,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教师的“胆量”,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们去做,他们一定会做好。试想如果教师指定学生进行某某项目的培训,也许就收不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师融入活动,成为活动的一员 活动过程中,刘老师重视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教师在课堂上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活动因有教师的引导、参与、鼓励才更有向心力,凝聚力。 五、情境创设比较成功。恰当的音乐选取使学生置身在一个亢奋状态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参与面比较广。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和融洽,全班学生几乎都能融进去。在场馆培训这个环节中,刘老师让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场馆名称、用途,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七、重视课堂孩子的点滴亮点,精彩评价让课堂生辉。 评价本身也是一个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刘老师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感受。不论学生答对达错,刘老师都能适时点评、并送给学生一个鼓励的微笑,让学生有敢于发言、愿意发言的冲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不足之处: 1、多媒体如采用液晶大屏幕,学生看得会更清楚、效果会更好。 2、在岗位培训环节,两个小组的活动各自为政,教师有些手忙脚乱,组织得不算太好。还有就是礼仪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准备工作,让学生课前将顶在头上的道具书备好,不要现准备,以免耽误时间。 体验新版博客

汇报课总结

汇报课总结 11月15日,我校举行了新进教师“汇报课”活动。在参与“汇报课”活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汇报课”活动已经圆满结束。本次活动,教师讲课情况总体良好。大部分教师教态自然,教学目标明确,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处理教学中的难点。教学层次较清楚,能比较熟练地讲授课程的内容,在讲课时,大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流畅,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通过师生互动,注重讲练结合,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较好地传授给学生。主要体现在: 1、课前准备充分,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找准教学的突破口,使得教学能够有的放矢。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能够熟练运用“汝南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绝大部分授课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教案准备充分,重点、难点突出。能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条理清晰,资料充实,能与学生交流,课堂气氛较好。充分展示了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水平。 3、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教学语言亲切。一些老师语言有感染力,教态有亲和力,对学生的提问有吸引力,对学生的评价有说服力。 4、课后及时反思,积极评课交流。没有反思的教学是难以提高的。全部授课老师课后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反思失误,

寻找和发现问题,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的教师除了认真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外,还主动诚恳地与评课的老教师进行交流,虚心听取意见,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显示了我校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 5、增进了解,互相互学,提高教学水平。听课中,听课评课教师都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评课教师对教学的全过程和教学的效果作出较正确的分析评价。评课时,老师们积极开展评课交流,每一位评课教师都充分发表意见,根据本节课特点,在肯定长处的基础上,侧重于提出存在的不足或值得商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教学的建议。 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是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自身知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时它也是学校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通过听课、评课,一是为了汲取他人长处,二是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通过评课给授课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评课的过程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老师们开诚布公、认真细致地评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了浓厚的评课氛围,既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也对整体教学素质提高带来切实的帮助。 但是,在听课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教材不熟悉,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不够,对知识的储备不足,挖掘教材不深。了解学情是备好课的关键,更是讲好课的基础。如果我们不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

作文讲评课 评课稿

作文讲评课评课稿 今天聆听了一节习作讲评课,收获很多。尤其是孩子们的优美习作,让我很感动。本节作文讲评课进行了作文后的讲评,教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旨在帮助学生习作水平的再次提高。 课中,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进行专家会诊。教师亲自示范,选一篇习作,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自由发言,边修改边让学生简要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把主要问题梳理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修改符号。重点通过修改问题作文的细节描写,过渡段以及结尾,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真实感人。付老师的教学,给了我很多启迪: 修改作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加深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课中,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激起了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来自于身边的同年龄、同水平的并非完美的学生习作,则可以唤起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的独立意

识,促使其调动自己的知识修养来体味、参与、完善阅读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量。 (二)创造了同学间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修改作文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各抒己见,既独立又合作的学习思考,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品评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由于作品的不断被认同,会对其写作形成良性的刺激,从而激发起更浓厚的写作兴趣;而对于作文水平差及日常懒于动笔的同学,则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和鞭策,促使其产生向好意识、竞争意识。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评改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有效途径。 “一篇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学生的习作初稿,就象一块粗糙的玉石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必须经过反复地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上乘之作。在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和强化了写作知识的迁移,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以后的思考会更深入,也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品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修改作文及自己写作的能力。 总体感觉,这节课上的很实,扶放得当,交给了学生修改习作

五年级下科学评课稿浮力_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评课稿-浮力教科版赵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赵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物体浮沉条件和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通过学生活动,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力和物体运动关系等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科学,让科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巧妙激趣,导入新课赵老师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首先让学生听泰坦尼克主题曲和看电影片段,“沉船”事件引起学生注意,紧接着又以鸡蛋在盐水中的不同浮沉情况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并展开讨论。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重的物体一定下沉、轻的物体一定上浮?”、“受浮力大的物体一定上浮、受浮力小的物体一定下沉吗?”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如:“观察物体浮沉与物体自重的关系”、“观察物体浮沉与物体排开的水多少的关系”。有多媒体演示分析如:“乒乓球在水中上浮、下沉和悬浮”的演示和受力分析。有教师演示实验如:“装有不同质量水的玻璃瓶在水中的浮沉情况”。通过环环相扣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或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

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了范老师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缝沙包》,在整堂课中,教师能够在活动中做到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又给了学生适时的指导与帮助,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沙包的缝制方法和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就一定会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做人品质。这节综合实践课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方面有很多。 1、创设情境,积极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教师能贯穿始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上课伊始启发学生谈话,你最喜欢的课间活动是什么?沙包能做什么游戏?最后引导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缝沙包,这样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缝制沙包的热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沙包激发了学生缝制自己喜欢的沙包的热情。 2、始终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课程核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活动中强调学生要有不同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做到了只要有学生举手就让他现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还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对有特别想法的学生给予鼓励,这些做法都指向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课程核心。教师精心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的针法,缝制沙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实践的参与。本节课学生缝制沙包的针法是多样的,缝制出来沙包的款式也是多样的,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角色把握恰到好处

评课总结 初中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反思

评课总结初中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反 思 教学处处是细节。青年教师汇报课以美术作为整个活动的结尾,准备的时间久了,紧张的时间也很久。 之前都是听别人的课就开始紧张,真正到自己讲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紧张了。这节汇报课作为我入校以来被众多老师听得第一节课,虽然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但在整个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最后体音美教研组老师的点评,让我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整个课堂中教师的中心点过重,对学生的引导性需要在加强,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得出结论环节最好让学生动脑思考,不要用语言刻意去提醒,局限学生的思维。 2、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不能只靠语言干讲。特别是在让学生动手实践的环节,教师一定要做示范演示。帮助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方向,小范围的精细制作,不能只扣大轮廓。

3、在课堂评价环节,这次的作品评价学生展示自评效果还可以,但在同学互评及教师评价环节中由于时间关系有些草率,需要我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再下功夫,同时充实自己的评价语言,多进行客观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开阔思维,大胆创新。 4、在整体课堂设计上,应该再有创意一点。不能在知识呈现的环节过于死板,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5、在重难点的呈现及解决上,要再加强力度,深入研读,合理把握。本次主要向大家呈现的内容可能有些偏向知识框架的感觉,应该根据实际深入一点挖掘,层次分明的呈现,使知识点之间形成依托关系。 整个课堂教学结束,在获得收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课堂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明确了应该改进的方向。整体来说,受益颇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研磨、多探索,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尽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

教师如何自己评课

教师如何自己评课 许多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心中无数,不知自己的课好不好,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往往要等教研员和老教师点评后才心中有数。其实课后只要按照九个问题自问自评就可以了:符合要求的就应该是好课,哪些方面欠缺就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这些问题同时也可作为评价别人课的参照。这九个问题可简化为27个字:明目标、自主学、合作探、精点拨、整建构、找规律、巧组织、高效率、人人清。 1、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适度明确并告诉学生?(明目标)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斗目标,战斗员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士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亦如此。对于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写在教案上,而要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以通俗的形式或问题告诉学生。学习目标要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要机械套用三维模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可尝试把教学目标问题化,即把一节课的目标设计成几个问题,问题解决了,学生就达标了。在问题中要包含目标的三维性。 2. 教学内容是老师灌输还是先让学生独立自学和操作?(自主学) 新授课,老师不要急于先讲,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操作。过去都是“先教后学”,这种模式的基本假设是:这节课是新授课,学生对于这些

知识一无所知,老师要从头讲起。难道学生对这些问题真的一无所知吗?事实上只要给学生一定时间和条件,加以科学引导,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学课本。新课程提倡“先学后教”,其含义包括先学后讲、先练后讲,先考后讲。书本知识先让学生看书思考,有些问题可以先考一下学生是否知道,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作用,要给学生完整的自学时间。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的进行自学。 3. 学生不会的问题是否通过相互讨论和帮助来解决?(合作探) 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不要急于解答,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的合作组织要分小组和大组。首先是两个人的小组合作。实验证明两个人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对于老师布置的自学内容,两个人首先是相互检查,然后是相互帮助。两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大组来解决(6—8人一个大组)。大组一起讨论不会的问题,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大组不能解决的通过全班讨论解决。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巡回检查,不要急于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互助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掌握:小组能够解决的大组就不要讨论了,大组能够解决的全班就不要讨论了,要实事求是,不要走过场。教师在巡回检查中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为点拨做准备。 4. 教师的点拨是否精当并退到最后一步?(精点拨) 从理论上来讲,全班有一个学生能解答,老师也不要急于讲,老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要把解决问题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认识蔬菜》评课稿

《认识蔬菜》评课稿 博乐市第一小学文洪波 听了刘老师所上的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认识蔬菜》一课,我很受启发,以下是我对刘老师所上这一课的一些感受: 根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在活动指导时,不应该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成果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刘老师在课上导入时这样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蔬菜吗?你都认识哪些蔬菜?谁来说一说?”这一导入,开门见山的奠定了本节活动课的活动主题,目标明确,直奔主题——认识蔬菜,毫无旁赘。 同时,本节课围绕蔬菜所展开的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能力去参与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自己对蔬菜的认识程度、认识经验,完全发自于自己对生活的感知体验,这样也使得学生们在交流中丰富了他们的经验。 本节活动课,刘老师采用了师生互动和做游戏的方式来组织教学,首先让学生介绍他们自己所带的蔬菜,每个人带的蔬菜种类大体都不一样,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只做为一名指导者,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经验。然后,刘老师进行了“我能行”这一环节,出示了自己所带的一些蔬菜,以小组有奖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说出蔬菜的名称,激发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使本节活动课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接下来,刘老师用了“看图片,说名称”和“考考你”这两种具体组织环节,使学生的活动体验得以巩固。其中,刘老师做了“特色菜——恰马古”的指导,结合本地实际,弥补了学生对于蔬菜的认识经验。最后,刘老师用了“摸蔬菜”和“你来比划,我来猜”这两个小游戏做为本次活动课的结尾,学生参与性空前高涨,学生通过合作游戏,感触直接,获得了切身体验,让此次活动课在高昂、热闹的学生参与氛围中结束,给学生以“意由未尽”之感,为学生们在今后依旧能喜欢动手实践、积极参与活动埋下了伏笔,在学生的心中悄悄播撒了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之种”。 本次活动内容难易适当,分量适当;学生活动方法得当,符合学情;教师指导方法得当,讲解时间合理,大致在整堂课时间的四分之一;从活动效果而言,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次活动,不足之处在于: 1、活动内容缺乏综合性; 虽然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但是,就活动内容而言,略显单一,如果在活动中能设计一处综合性内容较强的环节就更好了。比如:可以“浅谈蔬菜营养搭配”。

作文课评课稿:《介绍我自己》

作文课评课稿:《介绍我自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求一定不能太高。基本要求主要有:1、乐于表达,对习作有兴趣、有自信心。2、留心周围的事物,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内容要有趣有序。3、习作中尝试运用习作中平时积累的语言,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4、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标点。 学生作文,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写什么的问题,因此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潘东辉老师正是这么做的,她在习作指导中,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明确内容范围,使学生明白写什么。另一项是拓宽思路,使人人有内容可写。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对这次作文的要求越来越明确,对于写什么心里越来越有底,对于写好作文越来越自信。潘东辉老师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用激励的,甚至挑战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当中。 潘东辉老师的习作讲评也很有特色,讲评内容量比较大,学生参与比较多,体现了讲评是对习作的进一步指导的思想。第一环节,《猜猜我是谁》老师读学生习作,学生猜作者,这样对广大的学生来说,是激趣,对作者本人是激励,同时在听读当中强化了“要抓住特点”来介绍的意识。第二个环节叫《精彩题目套餐》,屏幕出现一系列题目,比如《胖兔子与食鸡狂》、《有个性的小太阳》、《自信的我》……等等,一看题目就知,有侧重写长相的、有侧重写性格的、

有侧重写兴趣爱好的,也有些人把两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写的。这样就让学生明白,可写的太多了。有些呢,学生自己还是没有想到的,如果再写自己的作文,还有更多可写的,这既是展示,又拓宽了写作的思路。第三个环节,潘东辉老师先指名让学生读片段,再让学生在小组中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语句,然后推行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是省时高效的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怎样通过写独有的外貌、独有的脾气、独有的事情、独有的情感来展示一个独有的我。这是最具体的,最生动的怎样写的指导。第四个环节,指导学生怎样修改。潘东辉老师准确把握了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标点的年段要求,习作当中的几句话,师生一起来修改,然后请同学帮忙修改,

五年级下册科学评课稿-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评课稿-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科版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本课在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探究,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学生理解对比实验的意义上,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以科学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育应以科学知识为载体,学生在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恰当地利用了学生在认识上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 三、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这节课的教学中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个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学设计上打破了书上的集中指导集中实验的模式,而是将后面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大小、轻重的关系”的实验整合在一个环节中,并以“公平比较”的概念出示给孩子,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更加体现了教师只做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与学生的倾听与争论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与反馈中,最终自行探究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大小、轻重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这一单元后面的教学能否顺利完成,而这一课中所涉及的知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又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更力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地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中,我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补充教学内容,当学生的回答没有向教师预定的方向靠近时,能及时的做出调整,在有效的时间内成功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堂是短暂的,但因其而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在这次教学观摩中,这节课基本上实现

综合实践课评课

综合实践课评课 赵老师这堂课在综合实践课中属于汇报交流课,这堂课,值得学习的方面很多。下面就这堂课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合理的设计中体现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一开始,刘老师简短的几句导入语后就把课堂交给了几个实践小组进行逐一汇报,学生们从欣赏春天,说春天,到颂春天,再到描绘春天,老师随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汇报交流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展示相关的词语和古诗词。整个过程都围绕‘春’来进行,主题突出,环节实际合理,形式多样。 整节课设计的教学环节,落实了切合实际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抓住了综合实践课的培养关键。设计得很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师指导地位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导师制。首先,学生的汇报形式十分多样,有PPT、有视频,有诗朗诵等,可见赵老师前期的指导工作也是十分到位的。其次,教师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也起着引领、导向的作用。在活动中她做到了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又给了学生适时指导,刘老师创设了多个问题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帮助学生初步确定之后可以进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不仅如此,还拓宽小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还有对学生展开活动的方法的总结,刘老师的指导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得到了锻炼,学到了知

识.虽然在这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但寥寥数语起到衬托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深化了实践主题,课堂具有生成性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赵老师由浅入深,有实际到抽象,来引导学生对春的深入体验,使学生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法,获得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让学生的研究成果切实与生活、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在生活和社会现实中有了意义,实现了价值。同时也为下一次活动提供了动力。

外出学习教师汇报课评课发言稿

外出学习教师汇报课评课发言稿 外出学习教师汇报课评课发言稿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在这里说一说我们六年级组老师执教的两节课,先说一说康老师执教的《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点,是分数应用题的引申与补充,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同时工程问题也是教材的难点。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的应用题,它具有抽象性,学生认知比较困难。 康老师在讲课时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工程问题,接着复习工程问题的特点及三个关系式,帮助学生把学过的工程问题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了解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整堂课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教师解题方法的指导细致到位,每道题老师都能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让学生分析解答工程应用题的关键是“对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康老师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学生不仅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潜能,培养了他们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不过,可能由于康老师的身体状况的原因,总是失眠,在讲课的过程中,有一个用线段图分析问题的环节给忘记了,到后面了才又补上来。 再就是向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教材中比比皆是。有的时候,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侓,可利用数的规侓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有时候,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 .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例如: 利用长方形模型来教学乘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等等。向老师在执教这一内容时,首先和学生互动游戏,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后面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老师的引导都非常到位。 不过,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能力,我们是否可以稍稍提升一下,把发现的规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这样可以让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进行实际的运用。

教师应如何在听课评课中提升自我

教师如何在听评课中提升自我 “教师听课评课”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倡导并规范着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与评课。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也是一种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听课、评课的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因此,教师应确立在听课、评课中提升自我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听评课活动中来。 怎样听课、评课?听课评课都包括哪些内容?其方法和策略是什么?今天我就带着这些问题跟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题目是教师如何在听评课中提升自我 一、如何听课 听课是一般教师或研究者(校长)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象设备等),直接地(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听课时应做到耳、眼、手、脑四个器官并动。概括为“四动”。 (片)1、耳听(耳动) 一要对照教学目标,听清教师的“讲”。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标志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要通过听课去评价教师的教学是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唯一的准绳就是“教学目标”,只有对照目标去听课,才能使我们的关注点不错位、不越位。首先清楚本节课的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然后后通过听课去评价教师的教学是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目标落实到位。 (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二要关注教学活动,听清教师的“导”。在课堂中除了预设的教学活动以外,还会有一些生成的问题,教师是否能游刃有余的解决问题、顺势利导,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还有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的背后,是否有理念的支撑,也需要通过我们的听课过程去发现。 (片)化学课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