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潼关赋

潼关赋

潼关赋
潼关赋

潼关赋

唐张翌

惟皇王之建国,分中外于上京。凭山河以作固阈(yù)夷狄而腾声。诚曰咽喉,吞八荒而则大;是称岩险,控万国以来平。周有掌货之节,礼无关门之征。巨防宵扃,依洪波而作镇;重扉击柝,连太华而为城。创中代之新号,变函谷之旧名。柱史老聃,拥仙云而西迈;终军童子,建使节而东行。文仲不仁,废六关而兴诮;王元有说,封一丸而求清。若用备不虞,取诸系象,作帮畿之襟带,杜奸宄之来往。长墉矗兮云屯,曾楼赫以霞敞。登临者有知其地雄,逾越者无漏于天网。亦有孟尝奔走,长宵未曙。何白马之不谈,学鸡鸣而乃去?逢尉臣之一头,或愚者之千虑。至如楚汉争雄,沛公先入,旗鼓照耀,兵戈翕习,南面则三杰齐驱,东井则五星俱集。实灵命之所应,亦人谋而是及。王道廓而已清,帝业巍乎乃立。穷四塞之艰阻,成百王之都邑。故知建功定霸,期乎此关。武侯矜于固险,娄敬说乎河山。视前列之轨躅,览陈迹而跻攀。既登高而能赋,希驷马而言还。

(选自《文苑英华》)

潼关吏

唐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选自《杜少陵集》)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贾

唐韩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侯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选自《韩昌黎集》)

过潼关

唐石介

昔帝御中原,守国用三策。

上策以仁义,天下无能敌。

其次树屏翰,相维如盘石。

最下恃险固,弃德任智力。

驱马过潼关,览古泪潜滴。

开元帝道明,百蛮奉周历。

田野富农桑,边隅无寇贼。

紫宸日视朝,潼关夜常辟。

天宝君政荒,宫闱养虺蝎。

恩爱成怨疾,心腹生毒螫。

朝闻发渔阳,暮已卷河北。

鸣鼓渡潼关,矢及乘舆侧。

重门徒尔设,关吏安所职。

始知资形势,不如修道德。

(选自石介著《徂徕集》)

潼关

宋、元汪元量

蔽日乌云拨不开,昏昏勒马渡关来。

绿芜径路人千里,黄叶邮亭酒一杯。

事去空垂悲国泪,愁来没上望乡台。

桃林塞外秋风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选自汪元量著《水云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选自张养浩著《金元散曲》)

潼关

清顾炎武

黄河东来日西没,新华作城高突兀。

关中尚可一丸封,奉诏东征苦仓卒。

紫髯岂在青城山,白骨未收崤渑间。

至今秦人到关哭,泪随河水无时还。

(选自《顾亭林诗集汇注》)

拜杨伯起墓道

清王士祯

悠悠关内路,驱马桃林塞。

归鸟岳祠边,长河远天外。

大鸟下潼亭,落羽今犹在。

夕日荐蘋蘩,愁心逐征旆。

(选自《渔洋山人精华录》)

渡河西望有感

清王士祯

使者河源复却回,杖藜曾记到云台。

高秋华岳三峰出,晓日潼关四扇开。

星宿海从天上落,昆仑槎自斗边来。

何时更访茅龙去,东望沧溟水一杯。

(选自《渔洋山人精华录》)

潼关二首

清沈用济

(一)重关踞天险,三辅重神京。

绣岭遥尊岳,黄河曲抱城。

一夫今保障,群盗昔纵横。

星陨何年事,徒伤父老情。

(二)窥关如在井,立马一峰高。

竟失山河险,徒夸汗血劳。

沙虫迷白日,陵谷徙洪涛。

翻使黄巾笑,横行遇汝曹。

(选自《清诗别裁集》)

满庭芳·(和某人而作)潼关

清曹贞吉

太华垂旒,黄河喷雪,咸秦百二重城;危楼千尺,刁斗静无声。落日红旗半卷,秋风急,牧马悲鸣。闲凭吊,兴亡满眼,衰草汉诸陵。泥丸封未得,渔阳鼙鼓,响入华清。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自古王公设险,终难恃,带砺之形。何年月,铲平斥堠,如掌看春耕?

(选自《清名家词》)

潼关

清王昶

鹑首星芒照九垓,规模百二自秦开。

关山苍莽争天险,文武飞腾出将才。

日软旌旗横戍逻,云连城碟抱烽台。

登高立马休凭吊,看取三峰翠色来。

(选自《清诗选》)

潼关

清洪亮吉

出险复入险,别山仍上山。

河流五夜色昏黑,一片日红先射关。

壮哉龙门涛,至此始一折。

惊流无风舟尚失,大鱼如龙欲迎日。

风陵津北起黑波,重舸径向中流过。

河声渐远波愈回,却控马首看全河。

君不见,哥舒拒禄山。

魏武破孟起,门开如云列千骑。

喧声动天箭洒地。时平云气亦卷舒。

孱卒立门司启闭。关头饭罢客亦闲。

早有太华开心颜。

(选自洪亮吉著《洪北江全集》)

望潼关

清峻德

立马风陵望汉关,山峰高出白云间。

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

(选自《清诗选》)

蝶恋花·登潼关城楼

张鸿绩

浊酒难浇心上事,才说登临,又触新愁起。漠漠寒雪千万里,长河落日天垂

地。

醉后栏干慵更倚,冷月楼头,谁会悲来意。莫听乌乌桥下水,几多未老英雄泪。

(选自《清诗选》)

潼关

清朱维鱼

虎视龙兴踞上游,洞开四扇俯神州。

西来翠叠三峰色,东去河兼八水流。

赤帝偏能降轵道,青骡底事出延秋。

唐陵汉阙俱黄土,独剩秦时月照愁。

(选自《湖海诗传》)

“潼关行”示杨广文

清魏源

久闻潼关名,今识潼关面。

此去华阳尚数程,天险谁言一当万?

雨止岳岫秋容青,风来关塞河声健。

坐觉苍茫万古心,犹逐风雪四时变。

客言:十二连环堞,古设禁沟之西北。

连山堑谷亘西南,锁断飞鸟无形迹。

灞浐惟防东寇来,汴京又杜西师出。

间道尚闻商县攻,变局纷纷罕沿袭。

守秦不守关,守关不守沟。

守沟不建堡十二,肘腋腹背差千秋。

我谓客言意深苦,请更为君扩胸腑。

战车变骑骑变步,山川地利皆殊古。

成皋函谷古金汤,步攻近世谁嵎虎。

书生史事空撑拄,不若浊醪战尊俎。

华山渐去骊山来,明朝更赋汤泉哀。

(选自《魏源集》)

长亭怨·由函谷至潼关作

清江开

问谁把天根攻剖,万古行人,地中盘走。月落听鸡,仰天如线但垂手。谷风排触,山自作、边声吼。令尹此为谁?识紫气、从东来否?翘首。又潼关四扇,壁立半天雄陡。河声岳色,聚眼底、让谁销受?且搁下,砺带山河,好明日、新丰沽酒。笑虎视龙兴,都付阳关烟柳。

(选自江开著《浩然堂诗稿》)

出潼关渡河

清谭嗣同

平原莽千里,到此忽嵯峨。

关险山争势,途危石坠窝。

崤函罗半壁,秦晋界长河。

为趁斜阳渡,高吟击楫歌。

(选自《谭嗣同全集》)

潼关有感

清季振宜

兴亡非一代,形胜览层楼。

渭水千年浊,秦川万里秋。

豺狼互吞噬,盗贼化王侯。

邮置无余马,皇华不肯休。

(选自《清诗别裁集》)

潼关道

清卓尔堪

在昔泛舟役,输粟救晋饥。

富强由来旧,今也忽流离。

上天祸咸阳,三年望云霓。

犁锄无所施,黄犊充晨炊。

贫者死家园,富者走天涯。

绮罗犹被体,银筝手提携。

高车驾无马,足茧卧路啼。

远行为就食,途荒力易疲。

倾囊出珠玉,难以易铺糜。

银筝碎道旁,此生无乐时。

饥饿知不免,首丘是所宜。

俯视儿与女,娇小饱狐狸。

(选自卓尔堪著《近青堂诗集》)潼关有感

清顾嗣协

百二雄关入望遥,流亡满目叹萧条。五年赤地难逢雨,近来疲民无可招。雪拥秦山常叆叇,风回河岸自飘摇。从今祀典崇西岳,筹策无烦问采樵。(选自《清诗纪事初编》)

早过潼关呈屠参政

清王太岳

日上关门宿雾收,角声悲壮肃高秋。山连二华横秦塞,水控三川下豫州。行处牛羊归聚落,几家鸡犬共林邱。风流输与屠夫子,深坐溪亭理钓钩。(选自《湖海诗传》)

潼关遇雪

清严长明

乱山缺左角,献出城楼牙。

双旗扬清风,萧瑟不满笳。

程途已牢落,况乃雪片加。

蓰空著人面,杂以尘与沙。

行行欲投止,土室不数家。

居人面黧黑,见客如惊霞。

此间讵堪宿,奈彼前途赊。

因思采薇歌,霏霏怨行车。

我今岂无感,辛苦将谁夸。

(选自《湖海诗传》)

潼关望黄河

清吴禄贞

走马潼关四扇开,黄河万里逼城来。

西连太华成天险,东望中原有劫灰。

夜烛凄凉数知己,秋风激烈感雄才。

伤心独话兴亡事,怕听南飞塞雁哀。

(选自《辛亥革命诗词选》)

月夜宿潼关,见孤雁飞鸣而过

民国于右任

河声夜静响犹残,孤客孤雁上下看。

大野飞鸣何所适?中原睥睨一凭栏。

严关月落天将晚,故园春归梦已阑。

马鬣余年终有恨,南来况复路漫漫。

出关作

民国于右任

自断此身休问天,余生岁岁滞关前。

逐尘京路双黄鹄,啼血乾坤一杜鹃。

眼底河山悲故国,马头风雪忆当年。

殷勤致谢关门柳,照见行人莫妄牵。

潼关道中

民国于右任

(一)

慷慨同仇有古风,开关几次出关东。

河声月色天景句,写出秦人血战功。

(二)

世乱争雄为要害,时平设险亦严疆。

桃花红雨梨花雪,飞去飞来傍战场。

归陕次潼关作

民国于右任

迟我遗梨有几何?天饕人疟两难过。

河声月色都非昔,老入关门涕泪多。

浪淘沙·潼关感赋

民国于右任

形势望中收,古国神游。纤儿一逝溃齐州。如此雄关难坐守,竖子无谋。惊鸟再来投,寤寐恩仇。明知不返也难留。天降繁霜人雪涕,白尽鸟头。(选自《于右任诗词选》)

潼关道中

民国续范亭

七尺堂堂一丈夫,游秦数载胡为乎?凄凉夜雨潼关道,笑问田文得志无?夜宿潼关

民国续范亭

华阴一路景凄凉,夜宿潼关更漏长。鸡鸣犬吠豫秦晋,浪激沙翻洛渭黄。老凤西游悲左计,中条北望忆前场。十二连城称要害,风云迭次起萧墙。《选自续磊·穆青《续范亭诗集》)

《潼关》赏析及同步习题

《潼关》谭嗣同赏析习题 【原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作者】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朝末年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 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 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背景】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舒服、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赏析】 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 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对于久处书斋的文弱书生来说,萧瑟秋风也许是惹人伤感的凄凉之物,但对胸怀大志,亦文亦武的诗人来说,秋风中那矫健的马蹄声却更能催动豪情。他在壮阔的天地间策马驰骋,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极大的自由。

《潼关》谭嗣同习题及答案

《潼关》谭嗣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 班级:姓名: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河流大野犹嫌 1、对谭嗣同的《潼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 B、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 C、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D、全诗清新秀丽,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解析】 D全诗豪迈奔放。 2、对谭嗣同的《潼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B、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给全诗增添了一种静态美。 C、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这样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就把潼关写活了。 D、诗人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与高山、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彼此相融,浑然不分,而这“犹嫌束”“不解平”

的黄河,高山,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 【解析】B 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三、赏析简答题: 1、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示例: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2、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潼关》赏析

《潼关》谭嗣同赏析 【原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作者】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朝末年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 著作。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 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背景】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舒服、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赏析】 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 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对于久处书斋的文弱书生来说,萧瑟秋风也许是惹人伤感的凄凉之物,但对胸怀大志,亦文亦武的诗人来说,秋风中那矫健的马蹄声却更能催动豪情。他在壮阔的天地间策马驰骋,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极大的自由。 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在前面那种状态下,诗人极目

潼关吏诗词赏析

潼关吏 唐代: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草草:疲劳不堪之貌。何:多么。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上句言坚,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 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yú):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 要:同“邀”,邀请。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yú)。 “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连云列战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关吏的答话。连云言其高,战格即战栅,栅栏形的防御工事。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 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艰难奋长戟(jǐ),万古用一夫。 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艰难:战事紧急之时。奋:挥动。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的地方。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哥舒:即哥舒翰。 此诗开头四句可以说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草草”,劳苦的样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理解。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其实杜甫是不须问而自明的。这里故意发问。而且又有一个“还”字,暗暗带出了三年前潼关曾经失守一事,从而引起人们对这次潼关防卫效能的关心与悬念。这对于开拓下文,是带关键性的一笔。 接下来,应该是潼关吏的回答了。可是他似乎并不急于作答,却“要(邀)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从结构上看,这是在两段对话中插入一段叙述,笔姿无呆滞之感。然而,更主要的是这两句暗承了“修关还备胡”。杜甫忧心忡忡,而那位潼关吏看来对所筑工事充满了信心。他可能以为这个问题不必靠解释,口说不足为信,还是请下马来细细看一下吧。下面八句,都是潼关吏的话,他首先指看高耸的山峦说:“瞧,那层层战栅,高接云天,连鸟也难以飞越。敌兵来了,只要坚决自守,何须再担心长安的安危呢!”语调轻松而自豪,可以想象,关吏说话时因富有信心而表现出的神采。他又兴致勃勃地邀请杜甫察看最险要处:老丈,您看那山口要冲,狭窄得只能容单车通过。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八句,“神情声口俱活”(浦起龙《读杜心解》),不只是关吏简单的介绍,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一种“胡来但自守”的决心和“艰难奋长戟”的气概。而这虽然是通过官吏之口讲出来的,却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 紧接关吏的话头,诗人却没有赞语,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因为诗人并没有忘记“前车之覆”。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全军覆没,许多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尽,深深觉得要特别注意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慎”字意味深长,它并非

潼关肉夹馍的做法[1]

肉夹馍的做法 陕西肉夹馍全国闻名,并且分为很多种流派:白吉饼腊汁肉夹馍、回坊的腊牛肉夹馍、西府的肉臊子夹馍。在西安有很多家全国著名的肉夹馍名店,在我们论坛里都有专门的帖子介绍,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我今天要说的是陕西另一种别具风格的肉夹馍:老潼关肉夹馍。 潼关肉夹馍与其他肉夹馍的区别主要在于烧饼的不同。这烧饼制作方法独特:用精制面粉加温水、碱面和猪油搅拌,和成面团,搓成条,卷成饼,在特别的烤炉内烤制,待花色均匀,饼泛黄色时取出。刚出炉的千层烧饼里边是一层层的,皮薄松脆,像油酥饼。咬一口,掉渣烫嘴,口感极佳。最传统的吃法是:一定要用刚出炉的热烧饼夹上煮好的冷肉,俗称:热馍夹凉肉。独特的卤肉方法:将五花肉放在装有特制的配方和调料的卤锅内浸泡和炖煮,肉质细腻,芳香扑鼻肉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吃起来咸香适口,回味深长。 据介绍,老潼关肉夹馍原名烧饼夹馍,起源于初唐。传说当年李世民骑马打天下,路过潼关时,品尝过潼关肉夹馍后赞不绝口:“妙妙,吾竟不知世上有如此美食。” 千百年来,老潼关肉夹馍让人百吃不厌。 当然吃潼关肉夹馍别忘了要上绝配潼关美食“鸭片汤”。所谓鸭片汤又名烩里脊片,它是把鲜猪里脊肉先竖后横切成小片,放人碗中用鸡蛋清调和,炒锅加热后,盛入清油,不等冒烟,将调和好的肉加少许淀粉稠浆打芡放锅内,炒勺不断搅拌,旺火升温,即“热锅凉油”。待肉片徐徐泛大,稍变色即可出锅,去掉余油置放碗中,用白汤适量,放入锅内煮沸,加盐、姜末、葱片,盛人品碗,加上香油少许即成鸭片汤,味道鲜美。这鸭片汤的名字也颇有来历:清光绪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外逃西安,途径潼关,当地官员备满汉全席伺候,但慈溪独对潼关之传统名菜“脍里脊片”赞赏有加,说此菜味似御膳中的“鸭片”。因之,潼关烩里脊片从此得名“鸭片汤”,延至今日仍为潼关一大名菜。 卤肉的做法:(量可以减半,我做的有点多,是为了分成几份放入冰箱中,随时取用)猪肉(稍微带点肥的好吃)1000克、炖肉调料包一个(也可以将八角、花椒、香叶、草果、丁香、茴香等用纱布包好做成调料包,我觉得超市买的那种现成的调料包既干净味道又不错)、炒好的糖色一碗、红烧汁或老抽10克、葱段30克、生姜15克、盐适量

《潼关》谭嗣同赏析

《潼关》谭嗣同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原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作者】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朝末年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 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 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背景】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舒服、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赏析】 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 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对于久处书斋的文弱书生来说,萧瑟秋风也许是惹人伤感的凄凉之物,但对胸怀大志,亦文亦武的诗人来说,秋风中

潼关八大景观

潼关八大景观 八景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张、谯楼晚照、道观神钟。兹分别介绍于下: 雄关虎踞 雄关,是指潼关故城东门的关楼。踞是蹲或坐的意思。虎踞,是指东门外麒麟山角形似一只猛虎蹲在关口。东门城楼北临黄河,面依麒麟山角,东有远望沟天堑,是从东面进关的唯一大门,峻险异常,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进关时,沿着东门外陡坡道拾给而上,举目仰望关楼和巍峨的麒麟山,恰如一只眈眈雄视的猛虎,守卫着陕西的东大门,它以威严雄险著称。 清 淡文远胜赞《雄关虎踞》诗: 秦山洪水一关横, 雄视中天障帝京。 但得一夫当关隘, 丸泥莫漫觑严城。 注释: (一)一二两句是说,秦岭和黄河之间横踞着一个潼关,它虎视中原保护长安。中天指中原。帝京指长安。 (二)三、四两句是说,只要派一员将守住东门,关隘指东门,什么丸泥“东封函谷”,只不过是狂妄者的谰言。这里指东汉王元曾夸口用少数兵力即可东封函谷关,讥笑了他对潼关的轻慢态度。 禁沟龙湫 龙湫(qiu秋),上有悬瀑,下有深潭叫做“龙湫”。禁沟龙湫景致在禁沟口石门关北面禁沟水与潼河相汇处。北距潼关故城约2公里。 禁沟既长且深,下有流水,水源出自秦岭蒿岔峪,汇合沿途泉水流至沟口石门关。沟床突变,湍流直下,飞沫四溅,好似白练高挂。沟水下落与潼河相溶,汇为深潭。碧波荡漾,鱼跃兴波,绿树成荫,花香鸟语,颇有江南水乡风韵。 明 林云翰咏《禁沟龙湫》诗云: 禁沟山下有灵源, 一脉渊深透海门。 龙仰镜天嘘雾气, 鱼穿石甃动苔痕。 四时霖雨资农望, 千里风云斡化云。 乘兴登临怀胜迹, 载将春酒醉芳尊。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禁沟口有瀑布深潭,一直通到海门。形容潭深水碧看不见底。灵源,在这里喻指龙湫水景。古云“水不在深,有龙遇灵”。 (二)三、四句是说,神龙仰望天空吐着雾气。鱼儿穿梭,触动苔藓。嘘,吐气。甃(zhou 宙),潭边的石壁。 (三)五、六句是说,一年四季霖雨满足了农人的愿望,千里风云调和着大自然的变化。斡,调知。化云,即云化,指大自然的变化。

(完整版)2019部编版九下古诗文重点句默写

九下古诗文重点句默写 。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 。 4.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1.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 2.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是:, ,。 3.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 ,! 4.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 。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2.词人以“,。!”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 3.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四、满江红【清】秋瑾 1. ?英雄末路当磨折。 2.秋瑾的《满江红》中“,,,”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3.秋瑾的《满江红》中“,”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4.秋瑾的《满江红》中通过用典,表现冲破家庭牢笼的喜悦激动的句子是:,。 5.秋瑾的《满江红》中通过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表现知音难觅的苦闷忧愁的句子是:?! 五、《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1.描写老兵回家后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 2.“,”两句话描写了老兵回家后生活状况。 3.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4.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 ,胡天八月即飞雪。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话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 3.本诗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是:,。 4.以春花喻冬雪的咏雪名句是:,。 5.诗中色彩对比鲜明、表现天气极寒/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诗句是:,。 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八、《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1. “,”两句,用两个比喻句浓缩了国家的灾难和个人的坎坷,感慨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2.《过零丁洋》中表现出作者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与“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所表达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3.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 九、《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1.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 ,,。 2.《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句是:,;,。 3.伤心秦汉经行处,。

潼关古诗

潼关古诗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予他的是沉重的文学意义,本文简单赏析10潼关古诗词。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关于潼关最有名的古诗,永恒适用的真理名言】 杜甫《北征》节选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战争中的人命历来轻如鸿毛】 查密《句》 潼关一败胡儿喜,簇马骊山看御汤。

孟迟《新安故关》 汉帝英雄重武材,崇山险处凿门开。如今更有将军否,移取潼关向北来。 刘过《呈陈总领五首》 太宗造唐划随乱,仁义结民过炎汉。胡雏负恩逆天纪,忠义回天四方起。嗟哉主将失纪律,百万秦人半为鬼。浮云改变异今古,不谓前车眼中睹。尝时潼关说歌舒,今日襄阳说皇甫。 张耒《读中兴颂碑》节选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真山民《杨妃》 三郎掩面马嵬坡,生死恩深可奈何。瘞土驿傍何足恨,潼关战处骨埋多。 郑獬《明皇》 四海不摇草,九重藏祸根。 十年傲尧舜,一笑破乾坤。

羌貊皆冠冕,豺狼尽子孙。潼关兵已破,会忆老臣言。 刘基《咏史(二十一首)》天狗吠梁野,七雄扇妖氛。吴徒二十万,剽若狼虎群。鼓行破棘壁,长驱似轻云。汉将三十六,朱旗燿天垠。救梁不奉诏,太尉真将军。遂令千载下,知人称孝文。哀哉潼关战,百万徒纷纭。 谭嗣同《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老潼关肉夹馍

老潼关肉夹馍 材料: 五花肉500克;大葱1根;姜1大块;老卤汁1碗;香叶2片;丁香4颗;八角2个;花椒15粒;桂皮1段;草果1枚;陈皮2片;酱油2汤匙;老抽1汤匙;冰糖1汤匙;料酒2汤匙;盐适量;水适量;面粉300克;酵母3克;食用碱面2克。 做法: 第一步:煮肉 1、准备猪肉,将猪肉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以上,中间最好换 几次水,泡出肉里的血水。 2、准备葱姜,姜葱切段、姜切片。 3、准备料包,香叶2片、八角2粒、桂皮1段、花椒15粒、陈 皮2片、草果1枚、丁香4颗。 4、猪肉切块入锅,倒入没过肉的清水,水开焯去浮沫后再煮3 分钟左右,把肉捞出,水倒掉不要。 5、锅内再次倒入清水放入焯好的猪肉,大火烧开,放入调料包 加1碗老汤改小火慢炖2小时。 6、煮好的肉肉超级喷香、酥软。 7、炖好的肉稍放凉后,用刀剁成肉末,不用太碎 8、将煮肉时上面的油收集起来备用。 第二步:烙饼、夹肉

9、准备面粉。 10、将面粉放入盆中,放入干酵母、食用碱,倒入清水用筷子搅拌成雪花状面絮;用手揉成光滑面团,将面团盖上保鲜膜放在温暖处发酵,不要完全发透,稍微有一点点起发就可以盖。 11、将发好的面团揉匀,分成同样大小的剂子。 12、取其中的一份先搓成长剂子,手掌略压扁后再用擀面杖擀成长条。 13、将收集来的煮肉的油均匀的涂抹在面片上。 14、将涂抹好油的面片从顶端卷起。 15、面片卷到最后留50公分,将面片用手指划成细条。 16、将最后划成细条的面片卷起来。 17、用手边卷边将卷好的面分成等份的剂子。(一定用手,不要用刀切)。 18、然后将分好的剂子竖放在案板上,用手按扁用擀面杖擀成一个小圆饼。 19、平底锅锅烧刷少许油,将擀好的小圆饼放入锅中小火将一面烙上色后再翻面还是小火烙上色,这样饼就烙好了。 20、用刀将馍从中间切开,不要切断。 21、将切好的肉夹入烙好的饼里,香喷喷的肉夹馍就好了。 小贴士: 1、一般来说,每斤生肉能出肉 6 - 7 两,根据肉的肥瘦及煮的软硬略有不同,偏瘦的肉煮的硬,出肉率高。

山坡羊 潼关怀古赏析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意: 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主旨: 借怀古伤今,揭示了历代封建王朝的衰亡给广大百姓造成的极大痛苦 **作者介绍: 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 ●赏析题: 1、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此曲写景对咏史有什么作用? 极写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的险要地势,正是为下文的“望”而“意踌蹰”提供抒情的“诱发点”,使作者更好地抒发感情。 2、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①“聚”“怒”用得好。 ②运用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阔景象和险要地势。其中,“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的汹涌澎湃,“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4、本文的主旨句是?此句妙在何处? ①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②此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个结尾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有较强感染力。 ▲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答: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

潼关古诗拼音版(含译文、注释)

潼t óng 关gu ān 清q īng 代d ài : 谭t án 嗣s ì 同t óng 终zh ōng 古g ǔ 高g āo 云y ún 簇c ù 此c ǐ 城ch éng , 秋qi ū 风f ēng 吹chu ī 散s àn 马m ǎ 蹄t í 声sh ēng 。 河h é 流li ú 大d à 野y ě 犹y óu 嫌xi án 束sh ù , 山sh ān 入r ù 潼t óng 关gu ān 不b ù 解ji ě 平p íng 。 译y ì 文w én 自z ì 古g ǔ 以y ǐ 来l ái 高g āo 高g āo 云y ún 层c éng 就ji ù 聚j ù 集j í 在z ài 这zh è 座zu ò 雄xi óng 关gu ān 之zh ī 上sh àng , 秋qi ū 风f ēng 阵zh èn 阵zh èn 总z ǒng 是sh ì 吹chu ī 散s àn 哒d ā 哒d ā 的de 马m ǎ 蹄t í 声sh ēng 。 奔b ēn 腾t éng 而ér 过gu ò 的de 黄hu áng 河h é 与y ǔ 辽li áo 阔ku ò 的de 原yu án 野y ě 还h ái 嫌xi án 太t ài 过gu ò 约yu ē 束sh ù , 从c óng 华hu á 山sh ān 进j ìn 入r ù 潼t óng 关gu ān 后h òu 更g èng 不b ù 知zh ī 什sh én 么me 是sh ì 坦t ǎn 平p íng 。 注zh ù 释sh ì

潼t óng 关gu ān : 关gu ān 名m íng 。 故g ù 址zh ǐ 在z ài 今j īn 陕sh ǎn 西x ī 省sh ěng 潼t óng 关gu ān 县xi àn 北b ěi , 为w éi 古g ǔ 代d ài 东d ōng 西x ī 往w ǎng 来l ái 的de 要y ào 隘ài 。 终zh ōng 古g ǔ : 自z ì 古g ǔ 以y ǐ 来l ái 。 簇c ù : 丛c óng 聚j ù 。 河h é 流li ú : 指zh ǐ 奔b ēn 腾t éng 而ér 过gu ò 的de 黄hu áng 河h é 。 束sh ù : 约yu ē 束sh ù 。 不b ù 解ji ě 平p íng : 不b ù 知zh ī 道d ào 什sh én 么me 是sh ì 平p íng 坦t ǎn 。 解ji ě : 懂d ǒng 得d é 。

《潼关》谭嗣同选择、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潼关》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习题】 一、赏析选择题: 1、对谭嗣同的《潼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 B、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 C、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D、全诗清新秀丽,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2、对谭嗣同的《潼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B、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给全诗增添了一种静态美。 C、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 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这样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就把潼关写活了。 D、诗人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 与高山、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彼此相融,浑然不分,而这“犹嫌束”“不解平”的黄河,高山,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 3、下列对谭嗣同《潼关》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4月)地理试题

高三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M公司是我国一家为信息交互提供智慧端口产品(显示器、传感器等)的领军企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康养产业快速发展,该公司开始生产移动健康产品,发展康养产业。图1为该公司康养产业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M公司发展康养产业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产品营销成本B.促进企业多元发展 C.拓宽产品销售渠道D.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2.目前,M公司发展康养产业的突出优势是 A,雄厚资金实力B.强大品牌影响力 C.专业医疗团队D.精准个性化服务 我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在劳动者退休后获取养老金。自2018年7月起,我国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缴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在积应参保人数等指标计算上缘总额;当年筹集的资金按照各省份领保人数人均定额全部拨付地方。下表示意我国福建、辽宁、广东3省2019年中央调剂基金预算情况。据此完成3~4

题。 3.表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广东、福建、辽宁B.辽宁、福建、广东 C.福建、广东、辽宁D.广东、辽宁、福建 4.与③省相比,①省较低的是 A.劳动人口比重B.人口自然增长率 C.老年人口比重D.人口机械增长率 2020年2月抗疫期间,我国山东某中学地理教师为准备线上教学资料,到附近公园拍摄了一张照片(图2)。照片中的草苫和塑料膜可以为棚内的灌木盆景挡风保温。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理教师拍摄照片的时间大约是 A.5:00-6:00 B.8:00-9:00 C.12:00-13:00 D.15:00-16:00 6.为更好对图中灌木盆景保温,最合理有效的措施是 A.将棚子开口用塑料膜封闭B.将棚子开口用草苦封闭 C.用水浇灌D.释放人造烟幕

某商业街市场调研报告

风陵渡商业街市场调研报告 前言 鉴于风陵渡商业街的整体规划,经过我公司相关人员的初步调研,根据整体市场的现状和区域市场的特性,发掘项目的优点并加以专业发挥,对此项目的可行性、定位及营销策略提供以下市场分析与建议。 一、基本市场情况 1、区域市场状况 该地处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区,交通发达,辐射范围广泛,所覆盖地区有:陕西潼关、河南灵宝、山西运城、芮城、永济等地,所辐射的地区广,但在房地产行业规范化上规模的专业市场却处于初级阶段以芮城县为例说明:芮城县人口35万,城镇人口5万多,人均年经济收入在5000多元,商业主要集中在永乐路、洞滨大道一带,主要是满足本地消费市场。其商业市场呈以下特点: (1)由专业房地产公司开发; (2)有百货商场、超市等大型零售业态,超市(如盛宝润发,面积2000多㎡,地上两层)生意较好; (3)现有品牌较少,全部为国内品牌(如红豆、古士旗、虎豹、九牧王、啄木鸟、森达、鳄鱼),进货渠道均在 西安; (4)有酒吧、休闲屋等休闲娱乐场所;

(5)临街门面面积一般在20㎡-80㎡,以50㎡居多; (6)租金在25元╱㎡·月-80元╱㎡·月之间; (7)出现专业售房机构,地处当地最繁华地段,但现场布置简陋、售楼人员不专、宣传资料粗糙、销售途径单 一,不能营造良好销售氛围 2、定向市场状况 风陵渡地处陕、晋、豫三省的交汇处,是通往西北、西南和中原的咽喉,属省级经济开发区,距县城芮城35公里。城镇规划面积188.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8万多,城镇人口1万多,主要分布在道北,人均经济生活水平较低,民风淳朴,以农副产业为支柱产业,商业相对较发达,交通方便,与潼关一河之隔,大风铁路、运风高速和多条简易公路形成发达的交通网。同时,市政基础配套已初具雏形,但政府管理较宽松。目前,潼关等地农民逢年过会在风陵渡购物。亚宝药业、电厂等大型企业即将进驻,将对当地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风陵渡的商业主要分布在老街、南街、北街一带,其中有黄河市场、副食品商城、老街市场,但以摊位经营为主,经营状况不理想,一般只在过会、农闲时营业。风陵渡的商业主要是以老街、南街、北街的临街门面为主,呈以下特点: (1)主要由供销社和个人开发,缺乏统一管理,大多陈旧、 简陋; (2)门面相对较多,约有近千家门面; (3)业态较齐全,包括网吧、超市、婚纱影楼、服装店、电

七年语文上古诗词赏析--潼关

潼关 近代:谭嗣同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 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 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 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 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 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 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创作背景 公元1882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 原文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赏析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

人教潼关等七首古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一)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人,有“诗豪”之称。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它所表达的意境是诗人对秋的赞美之情,对秋的喜爱之情。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答: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1)请说说第一句诗突出作者对秋有什么样的独特体验?(1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2分)

(1)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2)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jiāng)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夜阑(lán)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赏析思想内容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因景生情,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 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而“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作者的满腹愁绪就这样通过大气的笔触一一展现,现实的理想就这样借助厮杀的梦境去实现,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却也表达了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个梦境使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 艺术特色 1、由近及远 2、由现实到梦境 3、由静到动 4、由实到虚态度,给人以鼓舞 5、运用对比的手法

春望评析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禄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误导唐玄宗,把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到关外攻打叛军大本营,中途哥舒翰被俘。安 禄山没有了劲敌,一下子就攻下长安。唐玄宗带领妃妾皇子,与大臣们逃往灵武。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 唐肃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u,第一声)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 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至德二年)三月。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 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 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更多 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 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讲解】 1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 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 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 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 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潼关》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潼关》谭嗣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原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舒服、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河流大野犹嫌 1、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答: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2、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4、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 答: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

族国家争取光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诗。 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舒服、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散曲不可多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 “峰峦如聚”两句,作者以开始就用“如聚”“如怒”的生动比喻,描绘出山河的雄伟壮丽,感情悲壮沉郁,风格豪放雄浑。那连绵起伏的山峰,不就是历史的见证吗?那咆哮奔腾的河水,不就是人民痛苦的呼喊和反抗的怒吼吗?巍巍群峰,滚滚波涛,该凝聚着作者多少愤怒的感情,又能引起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多少联想! “山河表里”一句,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潼关,据山临河,虎踞龙盘,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潼关路,这是一条历史兴亡的路:在这条路上,走过了多少胜利者和失败者,又有多少朝代走向兴盛和衰亡!潼关路,这是一条浸透血泪的路:在这条路上,留下了多少人民苦难的脚印,倒卧过多少士卒的尸骨;又有多少历史的风云人物在这里化为尘土!

走在这样的路上,作者的心情因该是怎样的呢? “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昏君,在此滥施淫威,虐杀人民,成为历史的罪人。长安,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的戏剧;又有多少诗人,作家,写过多少有关长安的诗文。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这就是作者“意踟蹰”的原因和内容吧! “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兴,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望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这一结尾,确实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小令,虽是怀古,其实是为了写今。以古喻今,这是许多有见地而又不能直接抒发的古代作家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