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兴趣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石

兴趣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石

兴趣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石
兴趣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石

兴趣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石

美术课《美丽的蝴蝶》教学案列及反思

今年我代三年级美术和六年级的艺术课,不同学段,不同的教学内容给了我不同的感受和启示,但针对不同学段年龄特点的孩子,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要让孩子们对这节课产生兴趣,兴趣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石。

《美丽蝴蝶》的教学设想

美术课长期以来,一直是一门不被学生、家长、老师重视的学科。而现行的教学改革又不可能立刻解决这种矛盾。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学生在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时间里掌握一节课的内容呢?直到有一次,我在给三年级上《风来了》一课时,孩子们的发言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课上,我引导学生读文、赏画,体会风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觉。我让学生充分的谈自己对风的感受,有的学生说:“从《阵风》中我感觉到了风的寒冷”、有的说“从龙卷风中,我感受到了风的可怕”。这时有一位同学说“老师,我感觉到了风的温暖,现在是春天了,风吹到脸上暖暖的,而且风一吹各种花都开了,还会招来许多美丽的蝴蝶,我最喜欢蝴蝶了。”这时,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嚷着说,我也喜欢蝴蝶,我也喜欢春天。。。。。。多好的发言啊,这么美丽的季节,我何不引导孩子来画画现在着美丽的景色那!我看着孩子们兴奋地开始谈论起春天和蝴蝶来了,就顺势说,“那我们下节课就创作一幅以美丽蝴蝶为主的春景图,好不好?”“好”。“那下节课就带上自己喜欢的材料吧”。

《美丽蝴蝶》的教学记实

上课了,同学们前所未有的整整齐齐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等着我,学具带的也是前所未有的齐备。看着孩子们那种期待的眼神,让我明白了,看来兴趣对孩子们来说才是最主要的。

对这节我突发性安排的课来说,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我首先从一首谜语开始导入:“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来引出了这个春天的天使----蝴蝶。接着又引导学生由远及近,仔细地观察了五组不同的蝴蝶课件,分析了蝴蝶的身体结构,让学生了解了蝴蝶的特征及生存环境,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的材料,创作自己喜欢的蝴蝶。

一节课上,孩子们有剪纸的、有泥捏的、有布贴纸贴的、还有一个学生用丝绢缠绕的,真是五花八门,也让我大开眼界。配着轻柔的音乐,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上挂着汗珠,一个个聚精会神地制作着自己心爱的蝴蝶。不一会,一只只美丽新颖漂亮的蝴蝶出现了。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蝴蝶放飞到黑板上,并让孩子们为它们添加上背景。啊!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出现了。看着这副集体创作的画,孩子们雀跃着,欢呼着!

《美丽蝴蝶》的教学感悟

这节课的成功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比我以前按照课本教材,按部就班的的讲解,示范,创作的效果要好出许多。我根据孩子们的学情,进行了尝试运用,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熟悉的事物来进行,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提倡了以情导入、以趣启智,注重了孩子们在学

习活动中的交流互动。

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激情、认知、导行的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我改变了“满堂灌”的宣讲模式,运用了大量的媒体课件,化无形为有形,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化无限为有限,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化繁难为简易,有利于突出重点,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化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独特的艺术个性。

学习方法上,孩子们也通过系列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不自觉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之中,同时也极大的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丽蝴蝶》的教学反思

我感叹之余,不禁反思: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填充教学内容,也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新理念的要求。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兴趣,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过程,把教材的这种开放性和学生的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才能让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结合到教学活动之中,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堂心理活动课解读

一堂心理活动课解读 教育主题:找到培养自信的方法,在训练中体验自信、形成自信心 理论分析:自信心、责任心、爱心的培养,是一个人成 功的必备条件,多数儿童的自信心是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获得的,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人们有时候不太相信自己,本课的学习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训练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找到自信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课前准备 课件、优点卡、椅子等 教学过程 [热身:放松训练 一、创设情境一一寻找自信心(灯神) 教师引入传说——《一千零一夜》里《神灯》的故事。 请学生讲述。

教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想不想像阿 拉丁一样,拥有这样一位灯神呢?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此环节设计意图:与教师合拍,找到共同点]用课件演示一封灯神发来的EMAIL 引题让学生明确:只要过两道关口,就可以见到灯神了。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 二、训练开始一一运用、培养自信心(过关) [此环节设计意图:过两个关口本身就是对自信心的挑战,同时方法本身就是目的] (一)课件演示:第一关 教师:现在给大家2 分钟的时间来考虑一下,然后写在纸条上,一会我们进行小组交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件演示)[此环节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肯定] 好,基本上都写完了,现在老师来给大家简单地分一下 组,…… 每个小组按顺时针的方向传递纸条,现在开始,每个成员都要了解到你们组其他成员有哪些优点。 [此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注重了解其他同学的优点] 教师组织:对学生的评价进行简评,组织抽签,同时要求其他

同学边听边想,除了他自己说的优点外,你还发现他有哪些优点和长处自己没发现或者没有说出来,一会儿补充。 学生活动:学生发言 [此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获得他人的肯定,同时学会赏别人] 教师过渡:现在我们请你来谈谈被评价过的感受生活动:结合实际,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此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体验和感受找出一种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教师评价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和长处,而且当我们得到别人的肯定之后,内心都会产生一种倍受鼓舞的感觉。问题在于我们经常忽视这些优点,就像我们在回忆一张试卷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们做错的那些题,而把大部分做对的题给忽视了一样,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得到的启示就是,我们不但应该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且要敢于肯定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把这些优点和长处充分地发挥出来。 [此环节设计意图: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好,现在老师作为代理主考官宣布: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 (二)课件演示:第二关第二个关的题目是: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成功故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课件演示)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挑战梯度表,在这一关中我们有这样几种方式可以选择。

《劝学》公开课启示

《劝学》公开课启示 ——谈语文教学的德育有效渗透 黄梅理工学校帅数风 作为一所中职学校,我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是太好,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甚至打闹的情形时有发生。这时候老师们一般都会中断讲课,重新组织教学。或苦口婆心地规劝,或恩威并重地喝斥,目的是教育学生不要辜负青春,用心学习。但往往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学生厌学,常有学习倦怠的表现,如何有效地劝学,对我们老师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一项工作。熊凯军老师的一堂公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2014年10月15日上午,熊老师在1419班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讲授荀子的《劝学》,这堂课在听课老师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家普遍认为这堂课充分发挥了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由于当时熊老师没有为听课的老师准备教案,老师们对他这堂课的设计思路不太清楚。为此,我对这堂课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把熊老师的劝学思路整理如下: 一、为什么要学习 熊老师首先从《劝学》的作者入手,将儒家学说的两位代表人物进行对比,让学生领悟学习的必要性。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荀子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虽然二人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在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断上却截然不同。孔子认为人性本善,而荀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强调后天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同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但在人性问题上的看法很不一致,熊老师趁机组织学生讨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 在学生热烈的争辩当中,熊老师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人性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如果后天不加强学习,人性善的一面也会丢失;如果加强后天的学习人性恶的一面也会变善。所以不管人性是善还是恶,后天的学习至关重要,读书学习就是屏蔽人性恶的部分,而彰显善的部分的有效途径。

我最成功的一堂课

我最成功的一堂课——《走进圆的世界》《教学六要素的研究》中把六要素确定为:知识、能力、情意和主动、互动、能动。而新课程追求的是:在课程功能上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恰恰就使得“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成为三位一体的目标。而要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意的目标,就要在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互动、能动”。 但是,多少年来,在孩子们心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事实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味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数学技能的训练,漠视数学本身所内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漠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而这又恰恰与我区提出的“实施六要素教学方式”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相违背。 众所周知,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就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呢? 《圆的认识》这一课,是我从教多年来感觉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以后的知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但是,我把《圆的认识》这一节课命名为《走进圆的世界》,使学生看到课题,就有了走进圆的大千世界的愿望,从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同时,在教学设计上,我将教学思路进行了调整,并且没有沿袭传统的师生问答的形式来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整合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了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教学伊始,我选择了从学生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通过那“平静湖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阳光下朵朵绽放的向日葵,温馨、浪漫的明月,余辉绚丽的落日,神秘诱惑的太极圈等,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引起学生探究圆的冲动和激情。趁此机会,我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研究、探索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多媒体手段,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的“圆”有效整合在教学中,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圆形背后所散发的

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和感想

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和感想 殷洁 A、教学设计 活动课题:我能行 活动目标: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形式:1、小组式 2、谈话式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怎样呢? 2、谁愿意自我评价一下? 3、学生汇报: 我是王雨薇,是中心校的学生,我有很多兴趣与爱好。我每天都很自信,笑容常挂在脸上。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一直是班上的班长,我的成绩名列前矛。每天,我都是过得那么开心。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是无忧无虑的天使…… 二、学生自我评价

1、引入 同学们,听完演讲,你会发现这位同学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原因是她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其实,我们同学自己身上也有许多讨人喜欢的地方,请说给大家。 2、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巡堂了解,加以指导。 三、“优点轰炸” 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闪光点: (1)对学习:上课专注、成绩有进步; (2)对劳动、对集体、对教师、对父母、对同学:我可以做得很好,别人表扬了我; (3)、我有很多兴趣爱好、特长; (4)其他。 四、教师总结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自信是使得自己成功的动力。同学们,让我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就让我们把这些优点作为自己努力的动力,作到自信、自强,成为优秀的学生。

五、活动结束 齐唱《少年当自强》 B、活动感受: 在活动中,我记住:“我微笑、乐观、自信、坚强;我轻松、积极、不卑、不亢;我健康、豁达、心胸宽广;我将百折不挠,去实现理想;我要不断超越,走向辉煌!”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健全的人格,这样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就会自我调节,而且非常利于班级的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社会的孩子们正过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捧在手里怕化了,含在嘴里怕烫了……”面对大人们的种种呵护,不良的行为、各种心理障碍等便有了滋生的温床。怎样对问题孩子进行教育呢?足球明星贝利少年时染上了抽烟的习气。父亲知道后,平静地说:“你踢球有些天分,但如果你抽烟喝酒,到时候没有足够的体力坚持在90分钟内保持理想的水平,这事你自己决定吧。”说完,父亲还掏出仅有的几张钞票给贝利,让他自己拿钱去买烟,不要找别人要烟抽。父亲的几句话,让贝利深感惭愧,从此,贝利再没抽过烟。对此我感触颇深。因此当学生有了不良习惯时,我总是像贝利的父亲一样,寻找妥当的方法对症下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并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然后在学生改变习惯的初期阶段,经常督促,严格要求,并在整个改变过程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我们要依靠家庭、学校、社会的处处示范和时时熏陶,

公开课总结(精选8篇)

《公开课总结》 公开课总结(一): 公开课总结 3月下旬,学校安排了每学期的例行公开课,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是提高教学水平和 锻炼自身潜力的一次机会,透过这次公开课,自己在教学准备、讲课方式方法、教学互动以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得到了锻炼,个性是三位特级教师的课后点评更是受益匪浅,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自己的很多不足,主要体此刻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准备不够细致。由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对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和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还没有构成系统、稳定的教学方式方法,再加上脱离教学岗位时间较长,教学水平退步较大,就应说这次公开课是恢复自己教学水平、加深对新课改后教学模式转变认识的难得机会,但是,从接到通知到备课、准备、试讲,直至最后正式上课,整个过程中,自己对这次公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始终抱着一种应付了事的态度,导致准备工作做的不够细致,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准备,突出了教学资料、方式方法和相关知识的准备,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没有充分思考到学生的理解潜力、认知水平和课堂氛围,讲课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 二是教学问题设置不够合理,课堂效果欠佳。由于本节课的资料学生已经学过,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了引导学生复习,个性是在设置教学问题的时候,侧重了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但是,从学生课堂的反应来看,问题设置的有点偏难;主要原因是没有思考到 时间间隔太长,学生大部分资料和知识要点已经遗忘,再加上本班学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学生在问题解决上遇到了困难,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足够的成就感和信心,学习用心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三是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讲课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比较和问题教学的方法,形式相比较较单一,没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透过有效的方式激发起来,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要点不够直观,整体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主要原因是没有引入像教学演示、多媒体等这些比较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另外,对学生的引导也不是很到位,没有把学生的主体 作用突出出来,更多的是我在讲,学生被动的理解,再加上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导致课堂氛围有点单一沉闷,教学效率不高。 四是教学行为不够规范,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好。我认为,老师不只是用语言来教育引导学生,更多的时候就应是用无声的行动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但是,在这次公开课上,自己对细节关注的不够,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准确,板书设计不够合理、书写不够规范、资料与教案没有持续一致,反映出自己在教学习惯养成上还有必须的差距。 下一步,针对这次公开课暴露出的问题,认真进行反思总结,汲取教训,加强学习研究,用心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公开课总结(二):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做公开课,也是第一次有这么多高水平的老师对我的课进行深入的评价,我感觉受益匪浅。课后,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多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

一堂成功课的背后

一堂成功课的背后 ——我走在学习名师的路上 杜木桥回民小学李海林2009年,学习开展网络拜师活动,年轻教师们纷纷上网查询、拜读,探讨确定自己的拜师对象。我呢,作为学校年级最大的老教师,尤其是男教师,被校长“赦免”了。但我深知作为一名老教师更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理想的、充满智慧的教学方法、加强学习作为个人成长的自觉追求。所以说学习是筹备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必要途径,给自己补充能量,增长智慧。在学习过程中,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我们,加强基本功的修炼。 一次教研活动,教研组组织语文教师观看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爱鸟》课堂教学实录。于老师的课堂结构严谨、思想教育内容深刻、教学动作滑稽、教学语言幽默、达到教学目的。他导入新课非常新颖,黑板上画了树丫形式的图形让学生想象,学生想象非常丰富,有的像鸟的家园,有的像树丫……于老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听音乐,听音乐时脑中又想象到了什么样的景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并说说季节、地点、时间,学生用很短的时间写出了自己的想象内容,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诗一般的语言”、“美妙的文章使我们陶醉”等评价、鼓励学生。特别于老师装扮成猎人这一幕更是生动,让人兴奋,两次的场景,于老师那动作、语言栩栩如生,他通过和学生的两次对话,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他写的文章《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劝告猎人,让猎人明白:鸟是检测员,鸟是益鸟,环境美了才有鸟,鸟使生态平衡等道理,让猎人体会到不但自己不打猎,树立自觉保护鸟的意识,还要劝告他的朋友也不在打猎。目的达到了,于老师要求学生以《劝告》

为题或为中央电视台写广告,大力宣传鸟的知识,鸟的价值。于老师的课以听、看、劝告、写,达到了教学目的,是一堂非常完美的课,深深的触动了我。听于老师的课不单体会到他的课上的完美,而且评价和鼓励的语言幽默诙谐、有富有指导性,听他的课就像吃了一顿营养丰富的大餐,身心愉悦,倍感舒畅。 后来我又看了于永正老师的《翠鸟》、《第一次抱母亲》、《全神贯注》、《望洞庭》、《长相思》等教学视频,于老师朴实、扎实的教学风格,幽默的教学语言以及对教材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都深深地震撼着我。使我这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也更深切地明白自己不得不学习了,又一次的触动了我。 于永正老师就像影子一样伴着我,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一有空就我就向于永正老师学习,上网看录像课,看他的思想、理论专著书籍,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我在深深佩服的同时更感到自己年轻了几岁。每当疲惫时,每当看到同校的老教师们优哉游哉地欣赏校园里的春花夏草时,我也心动过,但一想到于永正老师那虽然满头银丝却精神矍铄地站在讲台上驰骋教师时的风采时,我就会对自己说:“我还不老,我要向于永正老师学习!” 在教学中,我努力把从于老师课中学到的理念贯穿到自己的教学中,力争把从于老师身上学到的评价语言运用于我的教学中,营造课堂气氛,以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哲理,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渐渐地,我教的轻松了,孩子们学的快乐了。在学校上的公开课二年级下册《美丽的武夷山》这一课,导入新课时,我运用于永正老师的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借助武夷山的风景图,让学生欣赏、渲染、营造和谐的氛围,巧妙的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说课材料

案例分析-----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高一10 当前,全国出现了许多起学生心理偏差的事故,无论是刚刚升学的初高中生还是已经步入半个社会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某校高中生因课业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大学生因室友关系不和投毒杀人,这些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事件值得我们的深思与重视。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学生32%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一、案例摘录及相应精简分析: ■典型案例一:新环境下的心理问题 高一新生晓强在去年入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多次和同学动手打架,但原因却往往是一两句不投机的话,或同学间无意的碰撞。 每次打架之后,老师找他谈话他都表示十分后悔,要彻底改正。可过不了一两天,又会出现一起新的打架事件。除此之外,他还多次不交作业,不是说自己不会,就是说时间不够没写完,或是忘了带作业本。课间或自习课上,他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若有所思;有时还紧握双拳表现出一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痛苦状…… 问题分析: 其实晓强同学种种异常表现源于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入学适应不良是新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尤其在高一新生中最为普遍。从中学到高中,面对突然变得紧张的生活和学习,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有的一时间没有了精神支柱,甚至失去信心,产生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变得心情抑郁;有的遇事难以自控,便采取种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 ■典型案例二:与老师冲突,形成对老师所谓的“不满” 高一学生张华为人特别直,有时候也显得有些桀骜不驯。 刚上高一的时候,课堂上的他常常不能控制自己在课堂上说话,有时候跟老师意见不一样就大声喧哗,甚至与老师胡搅蛮缠,有时导致一堂课有一半时间都在争论。按张华的观点来说,是老师们不能接受意见。最后所有的老师都不愿意上这个班的课,因为大家都觉得张华同学实在是个难剃的刺猬头。班主任家访的时候多次对家长提出这个问题,张华的家长也极为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孩子这样的行为,批评他吧,他说他就是对的,不批评吧,这样下去迟早没老师愿意教他。 问题分析: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孩子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小学的孩子往往对教师充满了敬畏和敬仰,而到了中学以后,很多孩子都以为自己长大了,他们逐步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盲目地顺从老师了。还有一些孩子对老师越来越挑剔了,甚至会因为和老师产生一点小误解而怨恨老师,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典型案例三:成绩滑坡现象导致的心理问题 学生小吴初中阶段一直是班长,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每次考试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家长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也很幸运地考上了一所知名高中。 但是进入高中以后的第一次考试,小吴却大受打击,他在班上的排名竟在中下水平!至此以后,他一直闷闷不乐,感到自己不是别人的对手,学习的兴趣大不如从前,家长紧张得不得了,频频追问,我的孩子怎么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问题分析: 高中新生入学后,有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叫做兴奋期阶段。刚开学,同学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校,有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过程,这时候,同学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

一堂不成功的公开课

一堂不成功的公开课 对高校课堂的反思 秦机子校汪蓉 一个学生的话还没有说完,下课铃声就不合时宜的响起,打断了这位学生的发言。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很显然,这节课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了,因为它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更遑论其他了。作为这节课的执教者我的情绪极其低落,从教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这样丢人过,想来想去都是高效课堂惹的祸,如果按照原来的方式教学,虽然不出彩,但也不会丢这么大的人。 日子就在后悔中过去了一日又一日,心情也在慢慢恢复中。情绪平复后,开始重新审视这节课。在领导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对这节课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 首先,在思想上对高效课堂不再排斥,有了实践的愿望。原来对高效课堂是不屑一顾的,认为那只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对学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主要还是靠老师的讲解。在实际的教学中只要能应付上级的检查就行了,没有必要再日常教学中实践。但是这节课中的一点点尝试让我改变了这种观点。在这节课中,我班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并要求另一组的同学回答,当回答不出来时,提问的人来解答。如果仍有疑问,互相讨论,然后达成共识。虽然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欠佳,但这一做法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这个肯定帮助我重新认识了搞笑课堂至于提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回答都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小组讨论决定。在这个

学习环节中,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有时间和机会认真研读文本、自己设计问题,完全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种高效完全是立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成长性的。这种观念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为目的,而是看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这种高效观念与我以前的高效的观念有着云泥之别,我欣然接受了,乐意去实践。思想上由排斥到接受,这是思想观念上的一个巨大转变。 这节课,不仅让我在思想上接受了高效课堂,在行动上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被分成了两大组设计问题并回答。虽然给出学生提出问题的范例,知道了设计问题的方法。学生用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他们并没有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与角度,不知怎样规范作答。评课时,有老师指出了这一点,并建议平时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接受的建议,我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专门指导学生如何分组、明确组员与组长的职责、如何合作。以文中的一节为例,告诉学生提问的角度、方法及回答的技巧。然后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针对文中的另一部分再次进行公开课的活动。学生的表现真令人吃惊,较公开课上的表现好得太多了。学生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相信,如果继续坚持下去,学生最终会学会自主学习。学生的进步让我进一步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可行性。那么这节课充分暴露出学生的不足,可定了做法,明确了方向。这可是一般的教学所不能发现的,所以这节课虽然失败了,但谁又能说她不是下次成功的基础呢?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失败的公开课是太有价值了。

一堂成功的班会课

一堂成功的班会课 曾秀芝 高二(9)班班主任曾秀芝 班会主题:《控制“三闲”——提高时间利用率》 班会主旨:控制班中的闲话、闲事、闲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时间利用率。 开展的目的:中段考、校运会过后,班里有部分学生出现学习不够抓紧,目标不够明确,纪律有所松散等现象。为了及时有效地扭转这种局面,请家长代表来学校与班主任一起给学生上一堂主题班会课。让我们的学生理解父母师长的期望,树立努力拼搏的意识和信心。 课前准备:课前我邀请12位家长来参加这一主题班会,并跟他们讲清来开会的目的。 班会的主要过程: 一、导语 班主任:我今天感到非常的荣幸,我们209班也感到非常的荣幸,有那么多的领导、老师、家长来参加我们的这个主题班会,在此请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请允许我以上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的致辞作为这一次班会的开场白:“要想全班学生成绩提高,首先要抓好纪律,只有严格的纪律,才能有好的成绩。对班里成绩差的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并且要诚恳、耐心地帮助,使我们209班的学风在那中第一。建议全班同学向好的班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我相信209班的全体同学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二、由班里在各种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引入班会主题 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209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今天,我们的李晶晶同学为我们捧回了两个“第一”,一个是“我是那中人”演讲比赛的一等奖,一个是“我是那中人”的征文比赛一等奖。校运会上,我们虽然只取得了总分第五名的成绩,但同学们在赛场上是那样的团结,是那样的互助,着实让我感动,让我为拥有你们这59位孩子而感到自豪。你们也知道,一个母亲生下这么多孩子,总有几个调皮的,不那么听话的。有些同学学习不够抓紧,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是《控制“三闲”——提高时间利用率》。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分析“三闲” “三闲”是指闲话、闲事、闲思。 1、闲话,指没用的话和有害的话。没用的话是指人家在那上自习、看书,他在那说笑

程翔公开课的启示

观程翔课《将进酒》有感 程翔,作为“最年轻的老特级教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值得模仿却也难以模仿的高中语文公开课。他通过对李白的诗作《将进酒》的讲解让我们真正领略了语文课“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精彩。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 一、传统关注与现代理念的完美结合。 传统语文学习中,定位于“教书匠”老师主宰了整个语文课堂,机械的将教参的知识“填鸭式”的输给学生,僵化的教学模式,突兀的作者介绍,笼统的字词辨义,肢解的课文分析,这些都使语文陷入了”有效教学”的困境。但我们也应看到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对基础知识的关注和对教师基本功的重视。在程翔老师的这节课中,他引导学生通过对题目《将进酒》的多音字“将”和“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还”古今读音的区别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字词教学的重视和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意图。而且他动情的朗读,简洁的板书,形象富有逻辑的语言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点看,他并没有放弃对传统教学的关注。但是他的课却一点不僵硬,反而处处体现了语文教学新理念的生动之处。我们知道新程标准关于阅读作了新表述,他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整堂课程翔老师循循善诱,重点点播并与学生平等的对话,既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真正在阅读活动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教学技巧和人文底蕴的相辅相成 我们可以看出整堂课程翔老师并没有借助于多媒体及现代信息技术来生成一个多彩的声画世界来给你直观的感受。可在这简单中我们还是感受到了李白的悲欢醉狂,其实这主要来源于他对课程的巧妙安排和对教学技巧的灵活应用。他首先让学生把握住了李白诗豪放、浪漫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思想。以作者悲-欢-醉-狂感情发展阶段为主线,合理的插入背景介绍。巧妙实在的问题设计充分发挥了其联系推动作用。像“李白在什么情景下写这首诗?”“高堂明镜悲白发”‘悲’的是什么?“人生得意须尽欢”‘欢’是发自内心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隐含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钟鼓馔玉”“古来圣贤”都不如“饮者”的追求?每一个问题都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环环相扣,不可替代。所以很值得我们模仿。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巧妙于无形的设计不是简单习得的,而是老师深厚的教学能力和人文底蕴的淋漓展现。正是程翔老师多年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使他具有了较高的教育教学素质,和深厚的人文素养。这才使他的语文课严谨却不乏灵活,稳重内敛而又自由生动,随性的“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我们若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做支撑,只是简单的机械模仿,那就只会陷入邯郸学步的境地,落得个东施效颦的丑态。 三、真诚平和与儒雅气质的魅力感染 语文课最大的的性质特点就是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的技能和运用语文工具生活的能力,而且它还担负着塑造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和情操、审美判断的责任。老师的人文素养无疑对语文课人文性的解读和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就是:课堂上,老师让一个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来朗读课文,那个学生推荐了声音洪亮的班长,如果一般的老师可能就让班长读了,甚至直接会点一个举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小眼睛动起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习能力——小眼睛动起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观察力。 2.让学生进行细致性、顺序性和全面性的观察训练,从而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3.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以主动的探索态度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进行细致性、顺序性和全面性的观察训练,从而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关于观察训练的活动和图片、PPT和诗歌。 环境要求: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 教学过程 一、游戏暖身,引出主题 游戏“找间谍”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和孙悟空一样,有一双火眼金睛吗?那就让我们的《小眼睛动起来》吧! 二、魔术表演(情景体验) 游戏:变魔术 老师:你们喜欢变魔术吗?那老师教大家变一个魔术。(老师在讲台上准备了一盒印泥,学生桌子上也准备了印泥。然后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并且尽量模仿,看谁模仿得最像。)教师用食指蘸上印泥给学生看一下,然后快速用中指按在另一

只手的手心,然后紧握手心。要求学生也照着老师的样子做一遍。老师数1.2.3,一起打开手心,看一看。这时大部分学生的手心留有印泥,请和老师一样手心没有留有印泥的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手心上之所以被印泥染上,是因为你们只注意到了老师按印泥的动作,却没有注意到老师偷偷换手指的小动作。让我们的小眼睛变得更亮,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观察力训练营进行闯关吧。 三、闯关游戏 (一)观察细致性训练 观察图片中的各物体少了什么?并画出来。指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观察成果。 观察面孔,找出一张特别的面孔。 (二)观察顺序性训练 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的顺序。 (三)观察全面性训练 以下两幅图,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事物用完整的句子说出来。教师小结:观察秘诀:1.观察需要仔细 2.观察需要全面 3.观察需要按顺序。 读《我们从小爱观察》儿歌,巩固观察秘诀。 (三)利用闯关秘诀闯最后一关 1.小组讨论,给下列四副漫画排序,并根据图画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给大家听。最后各小组可推选一名学生讲故事。

精选公开课心得体会

精选公开课心得体会 精选公开课心得体会1 我代表徐汇区向全市小学语文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意在向老师传达一些二期课改的理念。 说句实话,二期课改的理念我们都会说,但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圆满,更要考虑先进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可操作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备教材到备学生”的转变。在这儿,我就想谈谈通过这堂课我的一些启发与收获,让我们共同切磋、学习。 这堂课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因为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获得发展,而发展又应当首先体现在创新精神的树立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疑”中求“新” “疑”即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创造性地释疑。 就拿《爸爸和书》这堂公开课来说吧,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就安排学生质疑。学生开始提出的问题多为“‘珍宝’什么意思”等这样的表层问题,而在课堂上,经过深入思考后,学生进一步提出了“‘我’为什么会视这么一本又薄又破旧的书为珍宝”这样较有价值的问题。

而我在教学时则就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疑问。 二、尊重主体,“放”中寓“新” “放”即开放,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师严格地牵着行,学生小心地跟着走,大量的时间在分析讲解中虚度,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而教师如果善于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这堂课上,我就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找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讨论后,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因为这本书是‘我’省下车钱好不容易买来的,所以会视它为‘珍宝’。”也有学生抓住“临时工”、“干零活”这两个词,说“这本书书是爸爸在生活十分窘迫的情况下给‘我’买的,其中包含着深深的父爱,所以我会如此珍惜。”再往下学,同学们又发现了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读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至此,同学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的方法,自己总结出了“我们”视这么一本又薄又破旧的书为“珍宝”的两个原因。 三、树立信心,“异”中见“新” “异”即求异,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使学生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积极、独立地探索问题。学生摒弃了单向线形的狭隘思路,就可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维的广阔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首先,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 其次,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2.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

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第三,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 这就是我对一节成功的历史课的看法,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加多的去听专家的讲座和视频,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对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价标准的几点认识

对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价标准的几点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思考、感悟而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 究竟怎样的一堂课才算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主题明确,活动层次分明 好的心理课,简洁、内容不复杂,只围绕一个主题有层次地开展活动。 人人都是主角,没有旁观者 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好课的最基本特点。心理活动课程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个个都有体验。心理活动课程设计的活动应尽可能是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的团体活动,如学生纸笔活动、小组案例探究活动等都是很好的形式。 学生活动为主,注重体验 好的心理活动课顺应学生心理成长规律。学生的成长依赖于自身的经验与体验。在心理活动课中,许多教师为了教给学生一些心理知识与方法,会不知不觉地采用讲解、灌输的方式。但是,学生心理的成长,如果没有内在体验,很难认同与内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因此,心理活动课要真正坚持活动为主,注重感受,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一些自我发展的方法。 让学生体验建构,有多种活动方式: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如“假如你碰到这种事情会怎样做?”这种方式使学生以一种旁观者的眼光看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思考;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想像成情境中的角色,进行移情体验。 通过游戏活动,如团体游戏、角色扮演、团体训练活动等,让学生在现场活动情境中体验。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感受才最真切,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也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亲历“做到—悟到—知道”这一心理成长过程。 尊重、聆听,教师价值中立 好的心理课,课堂氛围宽松、自然、真实,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声,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愿意说出心声。哪怕学生说出的想法中有些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错误的,教师也能认真聆听。 这样处理,教师聆听到了学生的情绪,对学生采取了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此时再进行教育就有了学生可以接受的心理基础。而且,教师没有简单评判学生想法与做法的对错,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自己去讨论、思考,让学生有自我教育的空间。 学生能勤动脑、会思考 一堂好的心理课要注重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学会思考是学生心理成长的标志。 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人我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思考不同思维方式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 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有些问题是因为缺乏移情与换位思考造成的,如针对合作伙伴之间常见的矛盾冲突,通过让学生互换角色扮演,尝试从他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转化思维方式,有利于心态的调整。 学生能联系自己的情况进行反思。每一项活动设计要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必须通过联系学生自身实际,使学生思考自己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如让

一次公开课的教学启示

一次公开课的教学启示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我们学校有被听课的传统。2008年2月28日,星期三我在高一上了一次公开课,课题是《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把公开课准备以及上课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认真的去反思,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好的地方,可以为自己后来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公开课的通知在大约一个星期前就已经得到,上课的前四天开始进行准备。刚开始只是进行些前期的准备。首先是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解。我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安徽的实验版第二版。第一版我上过,不过总体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老版本标题一样,老版本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第一目首先介绍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政策的调整和战后西欧各国主要是德国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及其原因。第二目依次介绍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和在美国出现的“新经济”模式。这样的安排,和新书变化很大。新的版本,省去了“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分三个子目介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我在刚看到这课的时候,对于新老教材的这种变化不理解。老教材这样的安排可能比较便于学生的接受。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这种新变化其实很多都是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国际关系史》中提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原因:1、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干涉,促进了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 4、世界性和区域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作用; 5、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材料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6、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战后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猜测教材这样处理可能是避免重复的考虑,因为如果按照老教材的安排的话,一个问题确实强调了两遍,有重复之嫌。基于这种考虑,我初步打算按照老教材的意图,将本课设计成一个大的探究学习的题目:战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当然,在前期的导入中作适当的铺垫:由“罗斯福新政”导入,让学生回忆其主要内容,并且认识到这是解决经济危机的一种方式;当然还有另外的措施:德国、日本等的法西斯道路,它是通过国民经济的军事化,加强对外扩张,转嫁危机。让学生了解这种方式加剧了当时的国际紧张局势,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带来了什么?作为设问,学生可以结合“导入框”认识到:各国经济几乎崩溃,德、意、日和英、法等尤为亚严重。教师增加感性材料:战争波及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死亡人数五千多万,各国军费开支达国民生产总值的60%—70%,财产损失达四万亿美元等。但是,战后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呢?学生可以依据“导入框”回答出: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二战前的水平,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鲜明的对比,问题很容易就产生: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然后由教师组织安排学生讨论,进行发散思维。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这个板书为“一、探发展之因”。教师归纳为课本上的三个主要的原因,并带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其在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所产生的作用。而后,继续设计问题:战后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变化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资本主义真的找到其发展的灵丹妙药了?引导学生探究新变化之实,“二、析发展之实”。通过分析,认识到这些新变化只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机制进行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新变化虽然带来了新发展,却并不能带来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资本主义的旧问题(经济危机等)没有解决,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恐怖主义、地区性冲突等),资本主义该何去何从?导入第三个子目“三、寻发展之路”。向学生提供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根本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另外一种制度,那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以此顺带导入“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自己的如意算盘打好之后,以为无懈可击了。并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搜集材料,理清思路,认真的准备教案了。接下来,在一个班里进行了试验。中间出现了些问题:如在分析原因的时候,学生知识很丰富,说道了许多国家发展的具体原因,像“马歇尔计划”,德国和日本的非军事化,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刺激等;还有就是,说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在进行政治说教,资本主义如何如何坏,

对一堂好的心理活动课的标准的认识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所具有的特征 珠海市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陆春凤519071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思考、感悟而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 究竟怎样的一堂课才算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四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与教研工作实践,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看每位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我认为,一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常常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特点: ●主题明确,简洁、活动层次分明 好的心理课,简洁、内容不复杂,只围绕一个主题,有层次的开展活动。 如,在讨论“体验合作”这一主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让同学思考并讨论:(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游戏,思考合作带给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成功或失败的原因;(2)回顾自己曾经与人合作做事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小组内分享自己当时是怎样做的;(3)小组讨论成功的合作需要注意些什么;(4)运用合作技巧再进行合作游戏。每个话题老师都让同学充分表达、分享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上黑板写出主要观点。结果,课结束时,黑板上写满了学生合作的感受、合作成败的原因以及合作应注意的事项,不需要老师再讲多少,同学们已经在自我教育了。 ●人人都是主角,没有旁观者 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好课的最基本特点。心理活动课程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个个都有体验。心理活动课程设计的活动应尽可能是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的团体活动,如学生纸笔活动、小组案例探究活动等等都是很好的形式。例如,在开展“体验合作”主题活动时,让每个学生填写“我为小组做了什么贡献”的工作纸,使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组的一部分,一定要参与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回顾自己与人合作成功或失败的经历,表达自己对合作的认识。使即使活动中需要一部分学生进行表演,剩下的学生也应承担相应的其他任务,不能无所事事。 ●学生活动为主,注重体验 好的心理活动课顺应学生心理成长规律。学生的成长要依赖于自身的经验与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