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军事战略

军事战略

军事战略
军事战略

一毛泽东军事战略和战术理论形成于长征之前的反“围剿”战争,其区别于同时代一般中外军事理论而表现为不仅汲取马列主义新军事理论,而且汲取了现代西方军事文化经典,从而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以积极防御和运动游击战略为基本结构的马列主义中国化、具体化的先进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一制胜之道

红军创建之初面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亟待新的革命军事理论指导,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者对此进行过大量探索。毛泽东通过对于马列主义经典理论家关于战争理论问题的研究,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防御战争并不排斥‘战争事变的进程’所要求采取的攻势行动”和恩格斯“防御不应当只是消极的,而应当从机动中吸取力量,并且只要一有机会,防御者就应当采取进攻行动。”“最有效的防御仍然是以攻势来进行的积极防御”“消极的防御,即使有良好的武器,也必败无疑。”的军事学说影响,结合红军“1928年5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由此产生了中共及其红军的最新作战军事原则。

这十六字诀的军事原则,立三路线以前的是承认了的。后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江西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毛泽东又提出了“诱敌深入”的原则。等到战胜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原则形成。

1929年4月5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提出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作战原则。大要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发动群众。’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这些战术原则产生后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承认和推行。

毛泽东将马列经典论述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城市武装起义发展为在农村组织长期的游击战争,形成了一套战略指导原则和战法,并且将这一积极防御战略理论发展至其自身前所未有的境界。这一理论在结构上既涵盖了“小敌之坚,大敌之擒”,即弱小国家的军队,如果只知采取坚守硬拼,就会成为强大国家的俘虏。主张要避开敌人开始时锐利的气势,等待敌人疲劳松懈时再去打它的中国传统军事文化;还合理吸取了西方现代军事文化的精典,通过深入研究华盛顿、拿破仑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他对该两位军事家创造的机动战术、游击战述颇有研究,他还借鉴了西方战争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从待敌和地形之利出发,认为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但反对消极防御。

主张“防御这种作战形式决不是单纯的盾牌,而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关于此点,从毛泽东1929年4月5日给中共中央的一封信中可以看出其对于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已有深刻的研究。可见遵义会议上凯丰曾当面直斥毛泽东“你懂得什么马列主义?你顶多是看了些《孙子兵法》!”的指责,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谬误。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总结红军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经验教训,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及其一整套作战原则,指出在反“围剿”战争中,红军的战略路线应该是决战防御(攻势防御),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的弱点,在运动中有把握的去消灭敌人的一部或大部,各个击破敌人,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的正确性。

12月瓦窑堡会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中,重申和强调红军作战指挥应遵循的这一基本原则,从而进一步坚定了这一理论在党和红军中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总结的红军反“围剿”战争的经验教训,创立的积极防御的战略理论和作战原则是指导中国革命运动胜利的战略理论和作战原则,是中国国内其他军事理论所无法与之相媲美的,正是有了这一理论指导才使得长征转危为安取得最终胜利。毛泽东关于积极防御的战略理论和作战原则对于长征胜利起到了重大指导作用。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全局性指导受命于长征之中,中共中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将红军的战略防御(战略退却)与北上抗日建立西北中国革命大本营的战略构想有机结合起来,是中共中央及红军广大干部和指战员众望所至的共同意愿以及长征进入极端危险时刻的必然选择

通过在中国土地革命运动中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军事斗争检验,红军中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军事领导者的军事战略指导已经近乎成熟和完备。然而,由于中共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者推行消极防御战略,采行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和退却时的逃跑主义,使得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了严重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退却。

蒋介石为追剿并消灭红军,调集上百万军队,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蒋介石认定此次国内共产主义休矣,中共中央及红军的生存面临着巨大威胁。由于“左”倾路线领导者李德、博古对代表着中共党内正确军事战略指导意见的毛泽东等人的排斥,使正确的军事战略指导意见得不到正当的反映和运用。

中共中央“左”倾领导者在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不能实现的时候,进退维谷,一筹莫展。而毛泽东认为从全国政治形势出发,北上抗日这个大方向完全正确。这个战略方向的确定使长征由消极行动变为奔赴抗日前线的战略进军。湘江战役后周恩来实际主持了中革军委日常工作。他请毛泽东参加通道军事紧急会议,提高毛泽东在中共党内的威望。

毛泽东在会上力主放弃原定在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是向国民党军兵力较薄弱的贵州进军。周恩来不顾李德反对,支持毛泽东意见,会议最终决定采取毛泽东的意见向贵州进军,这一重大决策挽救了中央红军,为红军战略方针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之后的黎平政治局会议讨论红军今后战略方向,李德主张折往蒋介石已布罗网的黔东;毛泽东主张到川黔边建立根据地,会议在激烈争论中通过了毛泽东等人还在通道地区就提出的战略方针,决定在“川黔边地区,在最初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解决了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当时最为紧迫的进军方向问题,实现了通道会议提出的“转兵”任务。

根据黎平会议的战略决定,中央红军横扫黔东,突破乌江,将数十万国民党军甩在乌江南岸,赢得了进占遵义后的休整时间。毛泽东本人在长征中也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使他的正确意见得到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的支持。1935年1月底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实际战略指导地位。3月10日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苟坝会议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全权负责军事指挥。新的“三人团”是红军指挥的最高领导权威组织,全权代表中央政治局指挥军事。

毛虽不是“团长”,但周恩来非常尊重毛的意见,实际上毛泽东起到了决策人的作用。此后的红军行动毛是“总设计师”。苟坝会议显然是遵义会议最为重要的续篇,是一个确立毛泽东能够运用自己成熟的游击运动战军事理念指挥红军的最为重要的会议。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共中央将红军的战略退却同北上抗日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党和红军的前途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了红军长征的军事战略指导问题。

1936年2月,蒋介石亲自督战,集结120个团兵力将红2、红6军团挤压在毕节一地。红2、红6军团按照毛泽东的战法在乌蒙山区同强敌周旋月余,转战千里跳出重围摆脱了国民党军围追堵截。1935年6月,红1、红4方面军会师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及红军作出了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选择。9月,红25军到达永坪与陕北红军会师,成为各路红军中最早长征到达陕北的部队。

10月,中共中央率领的红1方面军主力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随后,红1方面军通过东征、西征作战,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根据地。1936年10月,红2、红4方面军经过艰苦转战与红1方面军会师。至此,历时两年的长征即以中共中央及红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确立为中共中央及红军的全局性指导后,将其运动游击战略理论同反对国民党军”追剿”战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中共中央及红军转危为安,转败为胜,最终赢得长征胜利及团结抗战的新局面

毛泽东在长征中运用红军反“围剿”作战时期所形成的运动游击战的理论,一改“左”倾错误的领导者在“洋顾问”李德的支持下所提出的“御敌于国门之外”、“分兵把口”、“六面出击”、“短促突击”以及用阵地战的死打硬拼来粉碎敌人的围剿的错误。一反长征之初的呆板战法,敌变我变,实行大范围机动作战,忽南忽北,避实就虚,即打即离,纵横穿插于“围剿”军重兵集团之间。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毛泽东长征军事指导艺术的本质特征。战略目标、战略决定必须依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此外,恩格斯军事理论中关于“较少地要求机械式的教练和阅兵式的形式主义”,“要求上自总司令下至普通兵每个人都非常敏捷地行动,花费更多的精力,发挥高度的机智”的战术思想对毛泽东应有一定影响。

长征中,红军在敌重兵围追堵截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运动战的优长,正确处理“走”与“打”的关系,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胜利实现战略转移的战争奇观。用“走”创造战机,以“打”开辟道路,“打”则使敌闻风丧胆,“走”则叫敌望尘莫及。红军以迂为直,善于以奇谋方略调动敌人。即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防御而进攻,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以高度的灵活机动,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

长征中,毛泽东战略指导艺术被称之为是战争史上的奇观,奇就奇在间接战线,“以迂为直”的运用,迫使蒋介石作出错误的判断,以致接连失败。红军以战斗的胜利掩护逐段的转移,以转移来争取战场主动;并且凸显出善于夺隘、渡江和打骑兵的战术优势。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及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数十万重兵“追剿”在云贵川地区展开了大规模较长时间的运动游击战,充分展示出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挥才干。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毛泽东曾将此战誉为平生的“得意之笔”。

面对红军的运动游击战的胜利和国民党“追剿”军的不断失利,3月2日,蒋介石表示了对“追剿”部队薛岳指挥不力,并试图调顾祝同接替黔省军事;3月16日,又怒斥“追剿”部队周浑元“不足教也”;28日再次指责周浑元“束手无策”,“屡令不进,屡戒不悛,孺子诚不可教也”,红军的骁勇给予蒋介石带来极大的恐慌。

当国民党军第1纵队司令吴奇伟两个师被歼后,蒋介石于3月20日给吴奇伟的信中要他“对飘忽不定的共军作战要极为慎重”。红2方面军(原红2、红6军团)声东击西战术的成功及乌蒙山回旋战的扑朔迷离,使蒋介石十几万大军东奔西驰,徒劳无功。红4方面军披坚执锐,首战土门歼灭川军1万余人,再战包座歼灭胡宗南等部5000人,为红军前进开辟了道路。

红25军虽不足3000人,但勇战独树镇,再战庾家河,为进入陕南杀出了一条血路。毛泽东十分重视情报和通信建设,红军在长征路上办起了通信学校,培养了一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骨干,使红军耳朵更灵(情报侦听)眼睛更亮(无线通信),决胜于千里之外。长征进入中后期后红军在战役战斗中的捷报迭加也雄辩地告诉世人国民党军“围剿”、“追剿”的失败,加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势力左右,中共中央及红军已不是蒋介石想“剿”就“剿”得了的,中共中央和红军从此进入了一个不再惧怕国民党军“围剿”和“追剿”的时代。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意义

开设军事理论课的意义 摘要: 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义务时代的需求国防后备力量征兵入伍 1.开设军事课程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 我们国家已经迈向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健康轨道,增强法律观念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法律依据: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简称《兵役法》)。 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对《兵役法》又进行了修改。《兵役法》第43条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第10条也明确规定,可以从非军事院校的毕业生中选拔预备役军官。2001年4月28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2)世界趋势: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将大学生军训作为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美国制定了全民性的《国防教育法》,同时还制定了专门针对青壮年的《普遍军训与兵役法》,要求公民在规定的年龄必须参加军训,履行兵役义务。对高等学校的学生军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以4年制的学校为例,前两年为每周2~3学时学习基础军事课程,后两年增加至每周5学时,并参加—次为期6周的军事夏令营。这些学生在毕业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成为现役部队中非常出色的军官。据统计美军现役部队中有30%的将军和40%的校、尉级军官来自设有后备役训练团的学校毕业的大学生。 可见,军事课不仅是大学生履行义务的—种形式和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2.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需求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

谈对军事理论课的感受

谈对军事理论课的感受 作为一名大一的学生,我在这一周里通过国防大学老师们的讲解,接受了一次难得的国防教育。开课以来,我能明显感觉到不论是国防学校的老师,还是年级里的辅导员,都对这一次的军事理论课倾注了很多心血。他们的认真使我认识到,军事理论课不同于其他的必修课,我们应该更加用心的学习。 经过几天的学习,我渐渐明白了学校设置这门课的意义。军事课程以国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课本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五个方面。在中国国防这一课程的学习中,我了解了国家的国防历史和国防建设的现状,还明确了我国军队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并且增强了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军事思想课中,首先接触了军事思想的概念和形成与发展,并且了解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新时期下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等知识。至于国际战略环境,我了解到当今世界的新格局,以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演变、现状及发展趋势,世界军事形势的发展及影响等知识。我最感兴趣的要数军事高技术了,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许多视频的观看,我了解到各种高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还有世界新军事变革等知识。最后的信息化战争让我明白当今战争的主要形式已经发展到信息化战争,通过学习我们国家现在军队的信息化水平我明确了要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依靠科技发展的认识。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特殊社会现象,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古代兵圣孙武在《孙子兵法》开篇中即写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为了反对战争,制止战争,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安全,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战争,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对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希望的我们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军事理论课,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国防教育是维系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开展国防教育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和职责,开展国防教育是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落实战时动员的重要措施,同时,开展国防教育是全面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我想,通过军事理论教育,加深了我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军队的感情,能够培养我们高度的献身精神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顽强意志,是我们明确个人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确立了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通过学习,是我们了解了最新的军事科学技术成就和武器装备发展,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学习军事指挥、军事管理知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可以进一步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最后,我们在学习中了解了世界和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总之,军事理论教学对于青年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有不可缺少的重要意义,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 最后,我非常感谢所有老师为这门课程做出的努力,是我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这门与国家息息相关的课程,并为国防大学老师们的精彩演讲由衷的感到激动与振奋。

军事理论答案(1~6课)

第一课:国际战略环境与格局 ★.1.、什么是国际战略环境? ........... 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和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式的综合体现,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经济、军事斗争的对象、任务和目标,是各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条件。 ★.2.、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二)主要大国之间没有形成敌对关系 (三)发展经济和科技是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 (四)南北矛盾的核心仍然是经济发展问题 ★.3.、什么是世界战略格局? ........... 世界格局也可以叫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各大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力量结构。 ★.4.、当前世界安全形势的总体状况及原因是什么? .....................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原因:(一)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严重 (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引发世界局部动荡的主要根源 ★.5.、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表述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 “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党的十六大报告互信: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国与国之间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心态,互不猜疑,互不敌视。这是各国和平相处和安全保证的前提,也是新安全观的基础。 互利:在维护本国安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别国的安全利益,为对方的安全创造条件。互利强调的是共同安全,反对以牺牲他国的安全利益为条件来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互利是新安全观的目的。 平等: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应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积极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平等是新安全观的保证。 协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并就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协作,防止战争和冲突的发生。协作是新安全观的方式。 第二课: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1.、我国领土总面积是多少? ............ 960 (1040)万平方公里 ★.2.、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缓和与稳定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3.、我国相对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中,目前还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 ............................. (一)美国成为影响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外部因素 1、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 2、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存在着潜在和现实的威胁 第一,日本与我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将我列为主要潜在对手

大学生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和军事训练的意义

大学生参加军事理论学习和军训的意义 摘要:探讨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的现实意义,提出国防教育应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出这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意义途径军事训练 一,开设军事理论的意义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开设军事课程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着力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第一,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军事课是对国防和军事的理性认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沦与实践的教育。从道德意义上说;保卫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最高的社会公德。因此,国防教育与“两课”教育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

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并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二)高校开展军事理论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 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 s 二军训的意义 一)学生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军事理论课的感想(终审稿)

军事理论课的感想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军事理论课感想 军事是一个国家安全稳定的坚强后盾,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中华名族之所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与祖国强有力的军事力量支持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我体会良多。 第一,强烈巩固了我的爱国主义情结。中国经济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经济实力的增长,我国的军事实力也在稳步提高。在钓鱼岛周围我国的渔政船已实现正常巡航,在东海我国已按国际惯例划分东海防空识别区,在南海我国渔民可以安心作业捕捞,在涉及领土主权完整的问题上,我们寸步不让,同时,中国也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的角色,这些都是因为有强大的国防军事实力作为支撑,我为之骄傲。 第二,我学会了感恩,感恩祖国,感谢保卫全国人民的解放军战士,你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感谢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统一做出贡献的人们.感谢那些为祖国国防贡献汗水和智慧的人们。 第三,军事教育是维系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想要国家安全,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而强大的国防力量又需要通过军事教育实现。国家的存在面临着两大问题:生存和发展。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未消失。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因此,加强国防教育,开展军事理论学习是迫切需要。 第四,接受军事理论教育史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和职责。国家要强大,必须使公民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系国家安危于一身。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公民必须依法履行对国家的义务。

第五,开展军事理论教育是加速国防现代化和落实战时兵员动员的重要措施。现代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提高全民的国防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可靠保证。适当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的训练,对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兵员动员的准备工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政策、军事思想和世界军事等,可以增强我们的国防观念和国家主权意识,强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大学生需要全面发展,国防教育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集德、智、体教育与一身,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思维、接受、心里和创新能力。 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政策、军事思想和世界军事等,可以增强我们的国防观念和国家主权意识,强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充满感恩,感恩祖国,感谢保卫全国人民的解放军战士,你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感谢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统一做出贡献的人们.感谢那些为祖国国防贡献汗水和智慧的人们。 在 通过军事理论这门课程,我知道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格公民,我们必须参加军事训练.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而且在授课中,所有教官的军人风格,讲授时的一丝不苟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教

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政治》: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

2017年解放军军校考试大纲《政治》: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 军事战略方针 关键词:军校考试张为臻军校考试培训军考大纲士兵军考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调整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根据战争形态演变和国家安全形势,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有效控制重大危机,妥善应对连锁反应,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统一和安全。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创新基本作战思想。根据各个方向安全威胁和军队能力建设实际,坚持灵活机动、自主作战的原则,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运用诸军兵种一体化作战力量,实施信息主导、精打要害、联合制胜的体系作战。准维教育军队考试网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优化军事战略布局。根据中国地缘战略环境、面临安全威胁和军队战略任务,构建全局统筹、分区负责,相互策应、互为一体的战略部署和军事布势;应对太空、网络空间等新型安全领域威胁,维护共同安全;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张为臻博客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坚持以下原则: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军事斗争准备,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战略态势,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坚持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斗争密切配合,积极应对国家可能面临的综合安全威胁;保持维权维稳平衡,统筹维权和维稳两个大局,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周边安全稳定;努力争取军事斗争战略主动,积极运筹谋划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军队建设、改革和发展;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发挥联合作战整体效能,集中优势力量,综合运用战法手段;立足应对最复杂最困难情况,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妥善应对、措置裕如;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特有的政治优势,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视战斗精神培育,严格部队组织纪律性,纯洁巩固部队,密切军政军民关系,鼓舞军心士气;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坚持把人民战争作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拓展人民战争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推动战争动员以人力动员为主向以科技动员为主转变;积极拓展军事安全合作空间,深化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关系,促进建立地区安全和合作架构。

中国的军事战略

中国的军事战略 中国的国际政策和军事战略始终是积极防御,这是中国根据自己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外部安全环境做出的基本战略选择,也是优秀的中国军事传统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升华。 China’s international policy and military strategy have always been those of positive defense. This is the basic strategic choice China has made according to its norms govern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o its external security environment. It also reflects the continuation and distillation of China’s outstanding military tradition in the new era. 中国军事传统的基本特色是谋求和平。对内主张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对外一贯奉行睦邻友好的方针和防御战略,以“非攻”球和睦,以自卫保安宁。万里长城所象征的就是这种防御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在统一中求强盛,在强盛中求和平,在和平中求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中国有决心和能力保卫自己多国家安全利益,中国是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China’s military tradition is characteristically one of seeking peace. Under this peace-seeking policy, internally, we resolutely defend national unity and oppose to any attempt at national separation; externally, we follow a good-neighborly policy and a defensive strategy, seeking friendly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 through what is known as the “non-offensive” approach and securing peace through self-defense. The Great Wall is symbolic of such a defensive concept. Ever since its found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been consistently seeking prosperity through unification, seeking peace through prosperity, and seeking development through peac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it will be even more apparent to the world that China is determined to defend its national security and is capable of doing so, and that China is an important force in safeguarding regional and global peace.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决定了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方针。中国不搞霸权主义,不搞强权政治,不对外搞军事扩张。中国的战略疆界不会超出其自然疆界,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也不会超出防御和自卫的需要。中国多次进行裁军,充分显示了中国军事战略的和平宗旨和防御性质,同时也反映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的理性战略思维和新的安全观念。

(精选)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意义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意义 摘要: 探讨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国防教育应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出这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意义途径 自从进入大学以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军训教育,从开学的军事技能训练到军事理论课程,以此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军事素质。而作为受教育者的我,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提高,汗水与欢笑、感动与深思、激动与忧虑以及一股不可遏制的爱国激情冲击着我的心,在其中我受益匪浅。在短暂而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第一次与祖国母亲贴得那么近,由衷地体会到对她的爱,深切地感受到她的脉动,也真心地为她的安危担忧。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学习军事理论,就大的方面来说,是让我们以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来认识国防,汲取各种军事理论的精华,放眼世界,立足当今。对个人而言,学习《国防教育》能加强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怀。因而,我深刻的感受到在高校开展学生军训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它既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对于军训教学对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意义我认为有以下四点: 一、增强国防意识 什么是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如今,虽然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迟迟未决的台湾问题,剑拔弩张的日本与朝鲜等等这一系列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在和平年代的忧思。 因此必须加强国防,一个国防的国防建设是其主权的保证、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国防观念是其爱国精神及综合素质的体现。那么如何加强国防观念呢?军训教育就是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军训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国防、了解国防,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国防与我们息息相关,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拓宽学生眼界,端正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增强国防意识是维护祖国的必须也是个人发展的必须。 二、端正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什么是爱国精神呢?其实这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不是盲目的热爱。其实爱国精神包含很多内涵,它既是一个人知识是水平的体现,也是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反映,也是一个人思想觉悟的展示,可以说爱

军事战略思想

军事战略思想5篇主要文章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基本军事战略思想基本军事战略思想,主要是指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和根本指导意义的,成系统而又互有联系的军事战略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 (1)根据地战略。根据地作为一种战略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特殊条件下发生和形成的。中国革命战争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这一总战略的指导之下,根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特点,认为革命的胜利可以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同时,也避免在革命力量还弱小时去和强大的、占领中心城市的敌人作决定性胜负的作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去争取全部胜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先后在全国主要是南方诸省建立的各个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在敌后建立的十余块抗日根据地,并在解放战争时期逐步发展成解放区。都从实践方面说明了它所具有的战略地位。毛泽东从理论上亦先后提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建设政权的”①一套办法和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抗日战争必须争取在敌后创建十个战略支点,即十块大的敌后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②他多次强调在游击战争的领导者们的头脑中,必须驱逐流寇主义思想,确立建立根据地的方针,实行波浪式的推进政策,依靠人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由此可见,根据地作为一种基本战略思想,它具有三方面的战略意义:第一,它是进行革命战争的立足点和战略支点,没有这种立足点和战略支点,革命的武装斗争就不可能站稳脚跟,并得以逐步推进和发展; 第二,它是支持长期革命战争,为前方提供人力物力补充的重要的战略基地。 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 第三,它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必不可少的战略步骤,是这条战略道路的起点和基石。 (2)游击战争战略。毛泽东的游击战争战略,既是一种战略作战形式,又是一种基本战略指导思想。从实践上看,在中国革命战争长达二十二年历程中就进行了十八年的游击战或游击性的运动战;从理论上看,毛泽东曾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的高度加以论述,要求全党全军把游击战争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在国内革命战争中,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的武装力量,要能够长期坚持和发展壮大起来,主要地就是要在中①《毛泽东选集》第卷,第98页。

2019大学军事理论课心得体会

2019大学军事理论课心得体会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来,我们的人生从高中到大学就是一个转变。从一个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从一个不独立有依靠思想的人向一个独立而必须自己面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这样一个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对我们进行恰如其分的军事理论教育,有助于我们强化自我的思想意识,开始体会自我,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在这个教育中,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开始思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对自己的国家负责。让我不仅认识到自己对自己,或父母,朋友的价值,更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些中国国防力量,增加了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了解了一些军事思想,懂得了一些世界军事力量和战争,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高远。 在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了解我们的祖国,更坚定的认识到自己身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读书。在这个认

识过程中,也不断地在完善自己,目标从无到有,从不坚定到坚定,把生活的每天付诸于学习和提高。这是我知道了中华民族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和信仰,而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和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充满感恩,我感谢保卫全国人民的解放军战士,感谢中国,感谢一切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作出贡献的人们。感谢那些为祖国国防贡献汗水和智慧的一切人民。虽然,我的感谢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军事教育至少让我们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想着我们能在明亮的教室学习,我就对一切维护我们安危的人致以谢意。 在军事理论学习之后,我懂得了国防的真正含义,即国家的防务。是指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的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无防而不力。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是生存与发展,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因此,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以学习国防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更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当今世界这样一个和平大背景下,种种战争的阴影仍如同鬼魅一般隐藏在世界各个角落,不管是领土争端,经济利益争端,意识形态,或是民族歧视,种种无疑给世界布上阴影。现代高科技迅速发展,军事高技术日益被世界各国采用,一方面能提高整个军事领域的改革,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从而使以后的战争具有高科技性质,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北大光华)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doc

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思考题:小平同志提出的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是什么样的转变?江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什么?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什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领导地位,解决了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党的发展问题。 辉煌成就:国防建设无>>有弱>>强 军队建设小米加步枪>>半机械化 新时期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理论成果 背景:[两极对抗>>多极化战略格局 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区域化>>全球化 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传统疆界>>全维多域 (1)实现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美国在东南方向包围封锁;北部中苏关系破裂,在中苏边界部署大量武器装备;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 70年代前认为世界战争不可避免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国际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没开始向有利于和平的方向发展。周边安全环境改善,逐步摆脱了苏美两霸同时对我国威胁的局面。屮美关系正常化。国内结束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改革开放。 市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军队建设轨道上来 邓小平一一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百万大裁军。新建了暨南军区J0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陆军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随着陆军集团军的组建,军屮技术兵人数首次超过步兵。 军衔制1955年运用军衔制>>文革中取消?1988年重新恢复军衔制 (2)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推进屮国特色军事变革 20世纪90年代:冷战让位于和平,但世界并不安宇。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开始,中间经过海湾战争,波黑战争,车臣战争、索马里内战,最终以科索沃战争结束。 93年“银河”号商船在印度洋公海被美国拦截和盘查。 94年中国核潜艇在黄海被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围堵和袭扰。 99年5月8日屮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美国导弹袭击。 01年4月1日中国战斗机在南海与美国战斗机发生冲突,飞行员王伟跳伞牺牲 ?江泽民讲话: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论文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 "……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 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 军事战略指针 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 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 "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 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 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 ·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 ·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答案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 一单选100题50分,二简答2题10分,三论述40分。 第一章中国国防 1、国防的定义:P16~20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 ●国防的主体:国家 ●国防的目的: 1)捍卫国家的主权; 2)保卫国家的统一; 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4)维护国家的安全。 ●国防的手段: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教育等。 ●国防的对象: 1)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是“侵略”; 2)国防应把“武装颠覆”作为制止的对象 2、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P20 3、国防的历史启示:P34~35 1)经济发展是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坚强的关键。 4、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动员法的基本情况:P41~43 5、我国国防领导体制:P44~47 6、我国武装力量建设:P57~66 7、国防动员的概念:P67~68 ●动员的主体,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动员是一种高度体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利益,在国家授权下以国 家名义实施的行为,是国家履行职能的特殊表现。 ●动员的对象,是一切能够为战争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动员涉及与战争相关的所有因素。首先,动员 的主要对象是人。人是进行战争的主体,人的素质、条件和状态,直接影响到动员的质量。在人的动员中,武装力量的动员又是核心,并且是全部战争动员活动的重点。其次,是物力的动员。武器、装备和物资的生产、储备、筹措,早已成为战争动员的重要内容。 ●动员的手段。是国家(或政治集团)“采取紧急措施”,通过转变体制而形成的动员机制。 ●动员的实质,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 ●动员的过程,分为平时动员准备和战时动员实施。动员准备是动员实施的基础。 ●动员的作用,在于夺取战略主动权,全力保障战争的实施。主要表现在: 1)动员是确定战略目标的依据之一; 2)动员是国家迅速实现平战转换的关键; 3)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条件; 4)动员是保障战时军需民用的根本措施。 8、国防动员的内容:P69~80 ●武装力量动员 ●国民经济动员 ●交通战备动员: 1)交通战备设施建设; 2)在交通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 3)交通保障队伍建设; 4)交通战备物资器材储备; 5)拟制交通保障计划; 6)拟制重点目标保障方案。 ●人民防空动员

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确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并根据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对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内容进行了多次调整。1993年,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军事斗争准备基点。2004年,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进一步调整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国家根本利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决定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内涵。根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形势任务要求,坚持实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进一步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前移指导重心,整体运筹备战与止战、维权与维稳、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注重深远经略,塑造有利态势,综合管控危机,坚决遏制和打赢战争。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调整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根据战争形态演变和国家安全形势,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有效控制重大危机,妥善应对连锁反应,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统一和安全。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创新基本作战思想。根据各个方向安全威胁和军队能力建设实际,坚持灵活机动、自主作战的原则,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运用诸军兵种一体化作战力量,实施信息主导、精打要害、联合制胜的体系作战。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优化军事战略布局。根据中国地缘战略环境、面临安全威胁和军队战略任务,构建全局统筹、分区负责,相互策应、互为一体的战略部署和军事布势;应对太空、网络空间等新型安全领域威胁,维护共同安全;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

军事战略

笔者对美国现任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1938年6月28日出生)颇感兴趣。要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高龄的国防部长,今年已经74岁了。此人年逾古稀仍然出任国防部长,自然有其过人之处。笔者查阅此人简历之后,感到震惊。原来此人竟然是一个优秀的财政专家。帕内塔,父母是来自意大利的移民,毕业于加州圣克拉拉大学。1960年代帕内塔曾经在美国陆军服役,官至中尉。原属共和党,1971年转入民主党。1977年至1993年任国会议员,而且在财政拨款方面,颇有经验,一度是国会众议院财政委员会的主席,而且在克林顿任总统期间,担任过白宫的财政办公室主任。看过此人的简历,结合那份《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优先任务》,笔者似乎感觉到了一些东西。美国的军事战略即将开启深刻的变革。 笔者有一点儿佩服奥巴马了。在人事问题上,奥巴马确实很有水平。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终于徐徐拉开了大幕。而操刀新军事战略的人,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财政专家。由此,我们也大体可以理解,美国新军事战略的本质特征了。美国人开始面对残酷的现实了。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将开始美军的一场历史性的革命。 笔者将这场新军事革命用两个词来概括:使命和效率。 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的出现,意味着四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美军的使命将发生转变(可参阅《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优先任务》)。美军的使命是确保本土安全,而不再是提供全球安全保障。就是说,美国人决定,美军不再继续做世界警察了。其相对应的潜台词,则是狼烟四起。 第二、美军的结构将发生转变(可参阅美国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军将以网络中心战模式代替军事占领和军事部署,美军将极大地压缩常规军事力量的规模,美军将极大的加强系统作战能力。美军在压缩军费的同时,综合军力将反而获得提高。 第三、美军的战略布局将发生转变。美军将改变平面型的军事力量部署。美军将放弃大部分军事占领地区;美军将收缩大部分海外军事基地。简单地说,美军将简化在陆上、海上、空中的军事力量,而强化在太空、网络、电磁等领域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强化立体化的综合打击能力。 第四、美军的行动方式将发生转变。美军将逐渐放弃直接介入的军事行动方式,美军将主要使用间接介入的非常规打击模式。利比亚模式,是一种尝试。未来,对伊朗的打击,极有可能也会采取类似模式。 由于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全球的政治经济形势将会随之发生剧烈变化。 一直以来,笔者对冷战结束后的美国陈旧军事战略感到费解。美国近二十年来的军事战略是美国建国以来最愚蠢的军事战略。其最糟糕之处在于,美军没有因应冷战结束的变化,迅速调整美军自身的使命,以及与使命相匹配的资源配置。近二十年来,美军严重消耗了美国的综合国力,美国为过去二十年错误的军事战略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奥巴马总统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他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军事战略改革。奥巴马将这个沉重的使命交给了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 美国新军事战略,一言以蔽之,就是美军开始实施战略收缩。事实上,国家的财政战略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第一军事战略。美国人是清醒的,美国不能迅速压缩军费的无限膨胀,美国财政即将走向破产的边缘,美国将重蹈大英帝国灭亡的覆辙。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先生曾经说过,大英帝国正是被丘吉尔先生的无敌舰队摧毁的。美国人不想被自己过于夸张的军费支出拖垮,他们就必须改革了。需要提醒的是,中国人正在进行盲目的军费扩张,我们是否注意到类似的问题呢?中国同样存在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我们军费的合理水平到底应该是多少?第二、我们军费的最高效能应该如何发挥?换句话说。我国也需要思考新军事战略了! 美军将放弃对所有非美国国家核心利益目标的军事保护。简言之,美军将只保护其本国的核心国家利益相关联的重要目标。这就意味着,美国将放弃对主要军事对手的全面军事围堵,转而实施对美国核心利益的重点军事保护。请注意,这与我国军事专家的判断大相径庭。笔者无法理解,我国军事专家是如何定义美国军事围堵的?如果判断完全错误,他们愿意承担历史责任吗?美军的使命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美军的现实压力将极大地减轻了。美军的任务也由面控制,转变为线控制。放弃了面控制,则美军将不再依赖强大的陆军实施军事占领,美国陆军将会大规模缩减。随着,空海一体化作战理念的提出,以空海军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