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JHA及SCL风险评价方法讲解(参考)

JHA及SCL风险评价方法讲解(参考)

JHA及SCL风险评价方法讲解(参考)
JHA及SCL风险评价方法讲解(参考)

JHA及SCL风险评价方法讲解

一、作业危害分析(JHA)介绍

作业危害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JHA)又称作业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JSA)、作业危害分解(Job Hazard Breakdown, JHB),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实施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识别作业中潜在的危害,确定相应的工程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置,以防止事故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害。此方法适用于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检修等。

作业危害分析将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

1、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

2、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

3、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

4、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划分的作业活动步骤不能太笼统, 步骤划分也不宜太细,以致出现许多的步骤。根据经验,一项作业活动的步骤一般不超过10项,要保持各个步骤正确的顺序。

为了辨识危害,需要对作业活动作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辨识危害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可能发生的故障或错误是什么?其后果如何?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其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发生的可能性?以下是危害辨识的部分内容:

·是否穿着个体防护服或配戴个体防护器具?

·操作环境、设备、地槽、坑及危险的操作是否有有效的防护?

·维修设备时,是否对相互连通的设备采取了隔离?

·是否有能引起伤害的固定物体,如锋利的设备边缘?

·操作者能否触及机器部件或机器部件之间操作?

·操作者能否受到运动的机器部件或移动物料的伤害?

·操作者是否会处于失去平衡的状态?

·操作者是否管理着带有潜在危险的装置?

·操作者是否需要从事可能使头、脚受伤或被扭伤的活动(往复运动的危害)?

·操作者是否会被物体冲撞(或撞击)到机器或物体?

·操作者是否会跌倒?

·操作者是否会由于提升、拖拉物体或运送笨重物品而受到伤害?

·作业时是否有环境因素的危害——粉尘、化学物质、放射线、电焊弧光、热、高噪音?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单位:二车间日期:3月18日

工作岗位:酯化工作任务:修酯化釜顶冷凝器

序号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主要后果

以往发生频率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L S R

风险

等级

建议改

进措施

责任人

发生频率管理措施员工胜任程度安全措施

1 准备工作

方案不全、识别

不清

发生人身事故曾经发生

执行检维修

规程

持证上岗现场监护 3 3 9 c C 高明

2 准备检修工具工具不全,有缺

皮外伤

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有操作规程,

而且严格执

胜任,但偶尔

出差错

有,偶尔失去作

用或出差错

2 2 4 b B 高明

3 穿戴劳保用品不穿劳保用品皮外伤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有操作规程,

而且严格执

胜任,但偶尔

出差错

有,偶尔失去作

用或出差错

2 2 4 b B 高明

4 工具使用工具不防爆碰撞

产生火花

着火爆炸从未发生

有操作规程,

而且严格执

胜任现场监管 3 5 15 d D 高明

5 系统隔离

管道未隔断泄

漏,静电接地失效

着火爆炸从未发生

有检修规程,

而且严格执

胜任

现场监管,加盲

3 5 15 d D高明

6 检查绳套

绳套拴挂不牢、

绳径小导致吊件

坠落

摔坏设备造成

≥2万元损失,

伤人造成部分

丧失劳动能力

曾经发生

有、偶尔不执

胜任,但偶尔

出差错

有,偶尔失去作

用或出差错

2 4 8 b B高明

7 调试运转不试车,设备损

误工2天

偶尔或一年

以上发生

有操作规程,

而且严格执

胜任,但偶尔

出差错

有,偶尔失去作

用或出差错

236 b B高明

8 气密性试验有轻微泄漏导致真空度降低,

不能交付生产

曾经发生

有、偶尔不执

胜任,但偶尔

出差错

有,偶尔失去作

用或出差错

2 3 6 b B高明

风险度R :a) 轻微的(L×S=1~3);b) 可承受的(L×S=4~8);c) 中等的(L×S=9~12);d) 重大的(L×S=15~16);e) 不可承受的(L×S=20~25)建议的改进措施:A—表示轻微的,不必采取措施;B—表示可承受的,应维持现状、保持记录,但要保持检查或测量;C—表示中等的,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规程进行控制;D—表示重大的,应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限期治理;E—表示不可承受的,应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所谓安全检查表,就是为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具体地讲,就是为了系统地发现工厂、车间、工艺过程或机械、设备、产品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把大系统分解成小的子系统,找出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和标准要求,将检查项目按系统的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避免漏检,这种表就叫安全检查表。通过安全检查表可以定性不定性的分析评价作业活动的危害等级。主要适用于设施设备检查物料堆场检查,作业现场检查等。

安全检查(SCL)表

单位:日期:

区域/工艺过程:装置/设备/设施:

序号检查项目标准

产生偏差的主

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R

风险

等级

建议改进措施责任人

发生频率管理措施

员工胜任

程度

安全设施

1 2 3 4

三、风险分析准则

1、风险度(R)=可能性(L)X后果严重性(S)

可能性主要综合考虑事故发生的频率以及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

表1评估危害及后果影响严重性(S)

等级法律法规及其

他要求人员伤亡财损

(万元)

停工环境污染、

资源消耗

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发生死亡﹥

50 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停工

大规模、公

司外

重大国际国

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律

法规丧失劳动能

﹥25 2套装置停工

或设备停工

公司内严重

污染

行业内。省内

影响

3 不符合集团公

司或行业HSE

方针制度规定截肢、骨折、

听力丧失、

慢性疾病

﹥10 1套装置停工

或设备停工

公司内中度

污染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

HSE操作程序轻微受伤、

间歇不舒适

﹤10 受影响不大,几

乎不停工

装置范围内

污染

公司及周边

范围

1 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无污染无影响

表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等级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不能被发现

(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

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险、有害因素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

或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险、有害因素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

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

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3风险等级及实施期限

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

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

测量机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9-12 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

4-8 可忽忍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时治理

小于4 轻微或可忽

略风险

无需采取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表4风险评估表

严重性

可能性 1 2 3 4 5

1 1

2

3

4 5

2 2 4 6 8 10

3 3 6 9 12 15

4 4 8 12 16 20

5 5 10 15 20 25

2、发生频率

发生频率分为曾经发生、常发生、从未发生三种

3、后果

后果分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设施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

4、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事故类型: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

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矿井、隧道、涵洞开挖、衬砌过程中因开挖或支护不当,顶部或侧壁大面积垮塌造成伤害的事故。工作面、侧壁坍塌称为片帮,顶部垮落称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

(12)、透水:矿山地下开采、隧道开挖过程中,意外水源造成的伤害事故。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通常也称为透水

(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瓦斯爆炸就其本质来说,是一定浓度的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在一定温度作用下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20)、其他伤害: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

危害分析: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电磁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危害、抛射物、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明火、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作业区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杂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公告2018 年第14号)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的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分级。适用对象为涉及生产、加工、使用、存储或释放附录A中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的企业。事业单位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本标准不适用于军事设施、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不适用于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或搬运(如港口装卸)的载具或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30000.2-GB 30000.29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GB 50483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5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 50747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SH 3015 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突发环境事件environmental accident 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3.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 指企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3.3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 substance 指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性,在意外释放条件下可能对企业外部人群和环境造成伤害、污染的化学物质。简称为“风险物质”。 3.4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of risk substance 指根据物质毒性、环境危害性以及易扩散特性,对某种或某类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3.5环境风险单元environmental risk unit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风险物质的一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企业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 3.6环境风险受体environmental risk receptor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业外部人群、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位或区域等。 3.7清净废水slightly polluted wastewater 指未受污染或受较轻微污染以及水温稍有升高,不经处理即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

常用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常用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 法(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276-90 常用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定性评估法。也称经验评估法,是按生产系统或生产工艺过程,对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评估,得出定性评估结论的评估方法。 本方法通常采用安全评估表,根据经验将需要检查评估的内容以列表的方式逐项列出,现场逐条对应评估。安全评估表内容还可根据项目危险程度,将评估项目内容划分为安全否决项(不可控危险)和可控项(中等或可控危险)两部分,存在否决项时,停止评估,向上一级管理层报告;不存在否决项时,对可控项进行赋值,得分不低于规定的临界值,定性为具备安全建设条件; 可控项得分低于临界值,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重新评估。

本方法适用于简单系统、大型装备,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稳定的区队开工和岗位的评估。 二、专业评估法。是指集体检查分析、专业综合评估或两者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依据现场条件、检测结果、临界指标,运用类比分析等方法,对系统运行环境、设备设施、工艺和人员技术能力、安全措施、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系统、工艺、装置以及“四新”试验应用等方面的评估。 三、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生产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和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这些变动与偏差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找出出现变动及偏差的原因,明确装置或系统内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针对变动与偏差产生的后果提出应对安全措施的评估方法。 本方法主要分析步骤是: 1. 建立研究组,确定任务、研究对象。一是建立

JHA及SCL风险评价方法讲解 参考

JHA及SCL风险评价方法讲解 一、作业危害分析(JHA)介绍 作业危害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JHA)又称作业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JSA)、作业危害分解(Job Hazard Breakdown, JHB),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实施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识别作业中潜在的危害,确定相应的工程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置,以防止事故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害。此方法适用于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检修等。 作业危害分析将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 1、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 2、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 3、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 4、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划分的作业活动步骤不能太笼统, 步骤划分也不宜太细,以致出现许多的步骤。根据经验,一项作业活动的步骤一般不超过10项,要保持各个步骤正确的顺序。 为了辨识危害,需要对作业活动作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辨识危害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可能发生的故障或错误是什么?其后果如何?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其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发生的可能性?以下是危害辨识的部分内容: ·是否穿着个体防护服或配戴个体防护器具? ·操作环境、设备、地槽、坑及危险的操作是否有有效的防护? ·维修设备时,是否对相互连通的设备采取了隔离? ·是否有能引起伤害的固定物体,如锋利的设备边缘? ·操作者能否触及机器部件或机器部件之间操作? ·操作者能否受到运动的机器部件或移动物料的伤害? ·操作者是否会处于失去平衡的状态? ·操作者是否管理着带有潜在危险的装置? ·操作者是否需要从事可能使头、脚受伤或被扭伤的活动(往复运动的危害)? ·操作者是否会被物体冲撞(或撞击)到机器或物体? ·操作者是否会跌倒? ·操作者是否会由于提升、拖拉物体或运送笨重物品而受到伤害? ·作业时是否有环境因素的危害——粉尘、化学物质、放射线、电焊弧光、热、高噪音?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辨识方法(定稿)

东沟煤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 一、定性评估法 也称经验评估法,是按生产系统或生产工艺过程,对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评估,得出定性评估结论的评估方法。 本方法通常采用安全评估表,根据经验将需要检查评估的内容以列表的方式逐项列出,现场逐条对应评估。安全评估表内容还可根据项目危险程度,将评估项目内容划分为安全否决项(不可控危险)和可控项(中等或可控危险)两部分,存在否决项时,停止评估,向上一级管理层报告;不存在否决项时,对可控项进行赋值,得分不低于规定的临界值,定性为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可控项得分低于临界值,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重新评估。 本方法适用于简单系统、大型装备,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稳定的区队开工和岗位的评估。 二、专家评估法 是指集体检查分析、专家综合评估或两者相结合的评估

方式,依据现场条件、检测结果、临界指标,运用类比分析等方法,对系统运行环境、设备设施、工艺和人员技术能力、安全措施、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系统、工艺、装置以及“四新”试验应用等方面的评估。 三、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 是通过分析生产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和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这些变动与偏差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找出出现变动及偏差的原因,明确装置或系统内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针对变动与偏差产生的后果提出应对安全措施的评估方法。 本方法主要分析步骤是: 1. 建立研究组,确定任务、研究对象。一是建立一个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组,研究组的人员应包括设计、管理、使用和监察等各方面人员。二是明确研究组的任务,如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系统安全问题,还是产品问题、环境问题,或者是综合问题。三是充分了解分析对象,准备有关资料。 2. 划分单元,明确功能。将分析对象划分为若干单元,明确各单元的功能,说明其运行状态和过程。在连续过程中单元应以管道为主,在间歇过程中单元应以设备为主。

常用风险评价方法

第一部分风险评价 新年伊始随着公司业务量越来越多,给公司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风险,对作业环境的风险评价和作业岗位的风险评价工作日显重要,目前从提交的安全管控方案等安全资料上看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此公司安全环保部原与大家共同学习第一部分风险识别与评价 什么是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价的工作。即,风险评价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讲,风险评价是对(即某事件或事物所具有的信息集)所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综合作用所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的评价。 风险评价任务 风险评价的主要任务包括: 识别组织(或称项目)面临的各种风险 评价风险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确定组织(或称项目)承受风险的能力 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推荐风险消减对策 风险评价过程注意事项 在风险评价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考虑。 首先,要确定保护的对象(资产、人、其它)是什么?它的直接和间接价值如何? 其次,资产、人、其它面临哪些潜在威胁?导致威胁的问题所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三,资产、人、其它中存在哪里弱点可能会被威胁? 第四,一旦威胁事件发生,组织(或称项目)会遭受怎样的损失或者面临怎样的负面影响? 最后,组织(或称项目)应该采取怎样的安全措施才能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就是风险评价的过程。 进行风险评价时,有几个对应关系必须考虑: 每项资产可能面临多种威胁 威胁源(威胁代理)可能不止一个 每种威胁可能利用一个或多个弱点+ 风险评价的可行途径 在风险管理的前期准备阶段,组织(或称项目)已经根据安全目标确定了自己的安全战略,其中重要的就是对风险评价战略的考

风险分级管控指南(模板)

附件3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 目录 1. 适用范围 (2) 2. 编制依据 (2) 3. ..............................................................................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 (2) 4. 职责分工 (2) 5. 风险点识别方法 (2) 5.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2) 5.2 风险点识别方法 (2) 6.风险评价方法 (2) 7. 风险分级及管控原则. (2) 8.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3) 9. .............................................................................. 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 (3) 10. 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3) 附件A 风险点分类标准 (4) 附件B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方法 (9) 附件C 风险矩阵法 (11) 附件D 风险分级管控建设(示范)企业成果 (14) 附件E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18)

1. 适用范围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2. 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主要包括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内部制定相关规定等要求。 3.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明确开展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总体要求,以及开展该项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和应坚持的原则,确保该项工作开展的长期性、有效性。 4. 职责分工 明确该项工作的开展主责部门(牵头、督导及考核)、责任部门及相关参与部门应履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并将职责分工要求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5. 风险点识别方法 5.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比如以生产区域、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划分,确保风 险点识别全覆盖。 5.2 风险点识别方法 建议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活动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6. 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应经过研究论证确定适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采 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修订的MES)或者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考虑指南的普遍适用性,建议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评价。 7. 风险分级及管控原则 按照鲁政办发〔2016 〕36 号要求,企业应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风险分成四级,明确分级管控的原则要求。企业选用的风险分级方法划分为五个等级的,上报时将四、五等级风险合并为一个风险等级作为第四等级。

风险评价方法及

风险评价资料 1.术语与定义 1.1危险有害因素:简称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1.2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1.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1.4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1.5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1.6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2.危害因素辨识 2.1辨识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2.2辨识内容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 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2.3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3.风险评估方法 企业可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进行工艺危害风险分析。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 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以下简称《方法》),自2018年3月1日起实施。《方法》是环境应急管理领域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用于指导企业自主评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一、为什么出台《方法》? 为落实《环境保护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关于加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管理的要求,指导企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环境保护部于2014年印发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环办〔2014〕34号,以下简称《指南》),在附录A和附录B中提出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指南》印发以来,全国有4万余家企业参考《指南》开展了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并划分了风险等级,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和应急准备能力明显提高,为环境应急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试行过程中发现《指南》存在一些不足:如仅对企业综合风险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没有突出企业大气和水环境各自的风险特征和防控管理措施的针对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数量和类型覆盖面不够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指标过多;文件法律效力低。 针对实践暴露出的问题,环境保护部设立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将《指南》附录A和附录B进行修订、完善和标准化,提出了分别评估企业水和大气环境风险的方法,调整了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弱化了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指标,较《指南》附录A及附录B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

富,定位更加准确,“环境”特点更加突出。 二、《方法》是强制性标准吗? 《方法》是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发布的指导性标准,供企业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时参照使用。 三、《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方法》共10部分,主要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的程序和风险物质识别、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的方法,以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与调整的原则,配套1个规范性附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四、《方法》做了哪些修订? 同《指南》相比,《方法》主要进行了六方面修订: (一)分别评估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和水环境事件风险。该项修改主要考虑到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和水环境事件风险物质、风险防控措施和风险受体显著不同,因此分别计算涉气(水)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大气(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大气(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通过风险矩阵法确定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和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按两者中级别高者确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与《指南》中对企业综合风险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相比,《方法》更突出了企业大气和水环境风险特征和防控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对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更加准确,有助于企业明确风险类型,制定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二)补充完善了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方法》对《指南》附录B包括的310种(类)风险物质进行调整、补充,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划定危险源识别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实施危险源识别.................................................................................. 错误!未指定书签。进行风险评价...................................................................................... 错误!未指定书签。进行风险分级...................................................................................... 错误!未指定书签。策划风险控制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全面实施、跟踪验证.......................................................................... 错误!未指定书签。确定危险源(风险点)识别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应用JHA、SCL、PHA、FTA、HAZOP等 ........................................... 错误!未指定书签。JHA:工作危害分析(JobHazardAnalysis),又称作业安全分析(JobSafetyAnalysis,JSA),作业危害分解(JobHazardBreaKdown),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SCL:安全检查表分析(SafetyCheckList) ......................................... 错误!未指定书签。PHA:预先危险分析(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缩写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预先危险分析是系统设计期间危险分析的最初工作。也可运用它作运行系统的最初安全状态检查,是系统进行的第一次危险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FTA:事故树分析法(AccidentTreeAnalysis,简称ATA)又称故障树分析法(FaultTreeAnalysis,简称FTA),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顶上事件)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底事件)为止。这些底事件又称为基本事件,它们的数据已知或者已经有统计或实验的结果。.. 错误!未指定书签。 HAZOP:(HazardandOperabilityAnalysis,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明确识别范围(区域、场所等)...................................................... 错误!未指定书签。编制识别信息统计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确定风险评价方法如LEC、PSE、LS、TRA....................................... 错误!未指定书签。LEC: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 D=L×E×C ............................................................................................... 错误!未指定书签。PSE:半定量评价法为R=PSE法,其中:P——事件发生的可能性,S——事件后果的严重度;E——人员的暴露率;R——风险,其值为P/S/E的乘积.错误!未指定书签。风险: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错误!未指定书签。LS: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错误!未指定书签。

桥梁隧道风险评估流程方法

3.1 风险研究内容与分析目标 3.1.1 风险研究内容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评价管理去避免项目风险的产生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给工程带来的损失,以确保工程工期和造价不超过既定目标,同时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要求并安全顺利进行。对于水下公路隧道,风险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隧道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2)隧道建设风险分析评估; (3)隧道运营风险分析评估。 3.1.2 风险分析目标 (1)工程风险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估方法选择 根据水下隧道特点,进行隧道工程风险因素辨识、选定适宜的评价方法,建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表达及后果预测模型,对风险因子危险度进行定量评估研究。 (2)隧道建设期安全风险分析 根据国内外同类公路隧道建设实例调查,结合隧道工程特点开展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事故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洞口失稳事故、突水(涌泥)事故、塌方事故、大变形事故、瓦斯事故、岩爆事故、工期等,并对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评估,评定各风险因素的等级,找出主要防范风险,并建议相应的风险对策。 (3)隧道运营风险分析 包括隧道结构稳定性风险分析,运营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及风险分析、消防设施可靠性及事故风险分析。针对隧道火灾事故,在模拟火灾烟气蔓延的基础上,分析火灾环境下隧道内人员疏散安全。 3.2 安全风险评估流程与评估方法 3.2.1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与分析的基本流程为: 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及应急预案,风险评估的流程如图3.1所示。

1)风险辨识 (1)充分了解所需要研究的工程情况,收集资料,包括工程背景、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工程已有的研究报告等; (2)辨识隧道方案在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存在的风险,划分评价层次单元,对各评价单元的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进行分类识别; (3)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或定性描述方法,根据风险的存在形式和状态进行风险分类; (4)建立风险结构图:包括风险目录、主要风险及其存在形式和状态,并初步判定“轻重缓急”。 2)风险影响分析 针对主要风险,分析其风险度(发生的概率),指出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找出风险效益的变化规律,提出风险控制标准。 3)风险控制及对策研究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最新版

风险辨识和评价方法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各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②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③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

④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R=L×S;R:风险程度;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S: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性,重点考虑伤害程度、持续时间。 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 5.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风险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是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的改进。风险程度R,R=M×E×S。其中M为控制措施的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E增加了职业病发病情况、环境影响状况两项影响因素;事故的可能后果S,

风险评价方法(JHA)详细说明与举例

风险管理——评价方法说明 一、选定的方法 二、方法介绍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1)定义: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2)特点: 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③分解作业步骤,比较清晰。 ④有别于掌握每一步骤的危险情况,不仅能分析作业人员不规范的危害,而且能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潜在危害(客观条件)。 三、评价过程 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及风险等级判定 1.1 工作危害分析(JHA) 1.1.1 工作危害分析流程

1.1.2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地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订控制措施。 1.1.3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1.1.4 作业步骤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1.1.5 识别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危害,对危害导致的事故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严重性也应识别。识别现有安全措施,进行风

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1.1.6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1.1.7 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评价单元,其每一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级,控制措施首先针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步骤加以控制。 1.1.8 频繁进行的类似作业,可事先制定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1.3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等级判定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问答 2016年09月09日发布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风险管理的原则,并提出了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要求。为了强化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理,科学有效实施监管,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保障食品安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研究制定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2016年12月1日实施。现就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什么是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险管理术语》(GB/T 23694-2013),风险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管理是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二、《办法》制定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是一种基于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管模式,是有效提升监管资源利用率,强化监管效能,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也是国际的通行做法。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家和组织都建立实施了基

于风险的食品监管制度,国内部分行业以及一些省份也进行了探索。 我国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众多,监管人员相对不足,产品种类多、监管主体多、风险隐患多及监管资源有限的矛盾仍很突出,且监管工作中还存在有平均用力、不分主次等现象,使监管工作缺少靶向性和精准度,监管的科学性不高、效能低下的问题还较普遍。正是基于这些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成立之初,即确立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基于风险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思路,推行基于风险管理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并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本《办法》。 《办法》的制定,对于监管部门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有着重要意义。建立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制度,能够帮助监管部门通过量化细化各项指标,深入分析、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并使监管视角和工作重心向一些存在较大风险的生产经营者倾斜,增加监管频次和监管力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改善内部管理和过程控制,及早化解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而对一些风险程度较低的企业,可以适当减少监管资源的分配,从而最终达到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监管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收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生产经营者,则通过分级评价,能够使其更加全面的掌握食品行业中存在的风险点,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主体的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整改和控制,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能力。 三、《办法》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风险管理的原则,第一百零九条明确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结果和食品安全状况等,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方式和频次,实施风险分级管理。这也是研究制定本《办

安全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

安全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 一、安全评价程序 主要包括: 1.前期准备,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3.划分评价单元 4.定性、定量评价 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6.做出安全评价结论 7.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具体程序如图4-l所示 1、前期准备:明确被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在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的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议。 6、安全评价结论: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做出评价结论。 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过程的具体体现和概况性总结,是评价对象完善自身安全管理、应用安全技术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是由第三方出具的技术性咨询文件,可为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评价对象的安全行为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判别所用;是评价对象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性指导文件。 二、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沦;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指南(试行)

附件4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 报告编制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

二〇一三年三月

前言 为规范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的环境管理登记工作,指导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根据《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22号)第十、十一条的规定,编制本指南。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在企业生产/使用过程中由于日常环境释放对企业外部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的长期、潜在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兼顾企业突发环境事故对环境和生命安全造成的短期不利影响。 本指南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为主线,对编制原则、总体要求、编制形式、编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同时,在附件部分对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的具体技术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机构应按照本指南的要求开展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报

告的编制工作。 本指南为试行版,将根据实际管理需求,适时修订。

目录 一、编制原则 (71) 二、总体要求 (71) 三、报告编制形式 (72) 四、报告编制内容 (72) (一)总则 (73) (二)企业概况 (74) (三)企业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流向分析 (76) (四)企业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判别 (77) (五)企业环境管理及风险水平判别 (80) (六)企业环境风险监管等级划分 (83) (七)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结论 (83) (八)环境风险防范和控制管理措施建议 (83) 附件: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 (85) 一、企业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判别 (86) 二、企业环境管理及风险水平判别 (93) 三、企业环境风险监管等级划分 (103)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分级管控作业管理制度 1.目的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与控制。 3.职责 3.1总经理职责 “两个体系”建设第一负责人;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风险评价分级管控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两个体系”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组织、人员职责; “两个体系”创建机构; “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人力、资金支持; “两个体系”创建进度; “两个体系”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解决;

3.2 安环部职责 3.2.1安环部负责组织本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组织风险评价小组,确定较大及重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两个体系”开展工作; “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两个体系”进度及质量要求; “两个体系”有关资料、表格、台账、清单的汇总、审核、反馈; “两个体系”领导小组汇报创建情况; “两个体系”领导小组部署的其他工作。 3.3车间职责 “两个体系”开展工作; “两个体系”创建人员名单; “两个体系”进度及质量要求; “两个体系”有关资料: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风险评级和分级等表格、台账、清单的汇总、审核、反馈; “两个体系”领导小组汇报本车间创建情况; “两个体系”领导小组部署的其他工作。

各部门、分子公司、班组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实施控制。 3.4班组职责 “两个体系”开展工作; “两个体系”创建人员名单; “两个体系”进度及质量要求; “两个体系”有关资料: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风险评级和分级等表格、台账、清单的识别、汇总、审核、反馈; “两个体系”创建情况; 4.工作程序 4.1总则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883-2016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 2971-2017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凤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识别各种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 工具、机器是否存在危害因素?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坠落?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亍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 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 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 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 2、 LSR评价法:﹙风险等级评价﹚ LSR评价法: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L——可能性; S——后果严重性; R——风险度。 风险值R=可能性L ×后果严重性S

不可承受风险的确定 “不可承受的风险”的确定要依据定义,即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其指定的安全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就是从评价结果中找出这样一些风险;这些风险的受控将保证组织不违反使用的安全法律的要求和其他安全的要求,并保证组织自己制定的安全方针得到实现。 其确定的方法可采用“三方把关”法。 评价结果把关。风险级别达到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均为不可承受风险。 事故把关。以前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或轻伤、一般财产损失3次及以上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无论风险级别为几级,一律为不可承受风险。如果曾经发生过某种事故,但条件已发生变化,不会再有此种事故发生,这种情况不必考虑。 法规把关。对于违反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强制性规定的,列为不可承受的风险。如果不是强制性规定,则根据可能的事故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列为不可承受风险。 4.注意 在完成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开展风险评价工作,在风险评价期间,还应将危害辨识中漏掉的危害补充完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