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性关节炎(痛风)

研究进展

淄博市中医医院·刘允辉

摘要: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有关文献进行复习,了解古代、现代中医医家对痛风的认识、辨证论治、内外合治、特色外治,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研究进展高尿酸肾病(Hyperuricemia)是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升高所引起肾脏损害,可以表现为急性尿酸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结石三种情况。其中,急性尿酸肾病,常因过高的尿酸负荷超过肾脏的清除能力,尿酸结晶沉积于集合管、肾盂和尿道,产生肾内、甚至肾外梗阻,导致少尿性急性肾衰。慢性尿酸盐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伴有痛风关节炎和痛风石。早期可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其后逐步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近年来,随着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日益提高,高尿酸肾病发病率显著逐年增高。因此,寻求包括中医药方法在内的高尿酸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而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是由于体内尿酸增高致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膜、软骨、骨质或/和伴有肾脏、皮

下、其他组织的尿酸盐沉积而引起组织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血尿酸升高是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特征。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中高脂肪、高蛋白成分增加,我国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已超过0.3%,50岁以上干部、知识分子中痛风患者已达1%左右。痛风已成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根据痛风发作时的临床表现,类似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但古人又认识到痛风发病有别于一般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痹证,故又分出白虎历节、历节病、痛痹等名称,并有不少诊治专论而且疗效肯定,可见痛风在中医早有认识。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中医对痛风的认识与实践仅限于临床,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带有臆测性、是零碎的、不系统的。

1 病因与病机的认识

1.1古代中医医家的认识

中医古代医家对痛风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内经》,其间多归于“热痹”的范畴,其名首见于《素问·四时刺逆论》,其中还提出了热痹形成的机理为“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盛,阳遭阴,故为痹热。”所谓痹热,是热痹出现的以关节肿胀、灼热、疼痛、屈伸不利,伴有发热为临床表现的痹病。故痛风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属于“热痹”的范畴。【1】汉代以后,有关“历节病”、“白虎病”、“白虎历节”等描述与本病的临床表现基本合拍。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对其临床

表现叙述为:“诸肢节疼痛,身体九王赢,脚肿如脱”,“关节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掣”,“皆饮酒汗当风所致”,并提出以白虎加桂枝汤治疗。《外台秘要·卷十三》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更有详尽的描述:“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此受风邪,经脉结滞,血气不行,蓄于筋骨,或在四肢,肉色不变,其疾昼静而夜发,发则彻髓,痛如虎之啮。”。到了金元时期,朱丹溪则提出相同的病名“痛风”。如《丹溪心法》曰:“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又有痛风而痛有定处,其痛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此欲成风毒。”又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外搏热,血得风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认为痛风之病,乃血热而风湿入侵、瘀浊凝涩;肢节疼痛是主要症状,发作痛特点为“痛有定处,其痛处赤肿灼热”、“夜则痛甚”。【2】虽然此处痛风与现代痛风的概念还不完全一样,但至少已将现代之痛风包括其中。明代李梴《医学入门》则认为:“形祛瘦者,多因血虚有火;形肥勇者,多因风湿生痰,曰历节风;甚如虎咬,曰白虎风;痛必夜甚者,血行于阴也。”“痛多痰火,肿多风湿”。【3】到了清代的林佩琴,又将痛风归于痛痹之中,如《类证治裁·痛风》指出“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其痛有常处…此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至夜更甚。”可见前辈医家对痛风的相关认识与记载是很丰富的。

1.2现代中医医家的认识

现代不少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之上,通过广泛实践,对痛风的病因

病机,中医证候特点、辨证论治上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与认识。吴生元【4】教授根据多年诊治痛风的临床经验,认识到该病的发作是由于风寒湿邪阻痹经脉,夹内在痰湿相互交作,邪气不得外散,郁遏化热于皮肤腠理而导致急性关节肿痛。由于寒热交织,在里为寒湿阻痹,经脉气血不通,在表为痰湿郁热蕴结不得外散,而发此病。王秀莲【5】认为痛风多发于形体肥胖者,大凡肥胖者脾虚,加之膏粱厚味,脾虚运化不利,代谢失常,聚湿生痰,脾虚不能疏土,湿浊内停,代谢产物蓄积,留注四肢关节。同时痛风亦好发中、老年人,肾气渐虚,易外邪侵袭,加之肾虚水液代谢失调,瘀滞气血不行,脾、肝、肾功能低下,水津输布气血运行失常,生痰生瘀,痰瘀交结,而体内生理病理产物又不能及时排出,造成浊气堆积,蓄积体内,滞结筋骨,凝滞经络而发痛风。方建萍【6】认为痛风属湿浊毒邪内郁化热之热痹。不仅由感受湿热之邪而引起,风寒湿邪郁痹日久,风变为火,寒变为热,湿变为痰,亦致热痹。钟洪【7】等认为原发性痛风其本在脾,其标在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而发病。王乙黎【8】则认为无论是六淫诸邪还是痰浊、瘀血对本病而言,最终均可归结为“毒”,其邪毒的滋生主要来源有三:一是饮食偏嗜致毒;二是“六淫之毒”;三是七情化毒。而朱良春【9】之认识则更有见地,他首先提出“似风非风”论点。认为“痛风”其名为风而实非风,症似风而本非风,乃为浊毒瘀滞使然也。即痛风是由于浊毒滞留血中,不得泄利,初始未甚可不发痛,然积渐日久,愈滞愈甚,或逢外邪相合,终必瘀结为害;或闭阻经络而发骨节剧痛;或兼夹凝痰变生痛风结节。久之,痰浊瘀腐则见溃流脂

浊,痰瘀胶固,以致僵肿畸形。由于郁闭之邪最易化热,其证又多兼热象,如湿浊蕴热,煎熬尿液,可见石淋尿血。浊毒久稽,损伤脾肾,寒热杂错,壅塞三焦,而有关格险恶之症。凡此种种皆浊毒瘀滞为殃,非风邪作祟之症。

2 中医临床治疗的研究概况

2.1辨证论治

中医的临床特色在于辨证论治,但由于目前关于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辩证分型尚未统一,故临床报道的分型也因人而异。娄玉钤【10】教授将本病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和肝肾亏损型进行辨证治疗。张笑平【11】等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痛风的证候分类加以补充而进行辨证分型。脾虚湿浊型,相当于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湿热蕴结型,相当于急性期及肾盂尿酸性结石,单个关节突然红肿热痛,昼轻夜重、拒按、喜冷敷;痰瘀阻滞型,相当于间歇期(除去关节畸形与肾功能不全、痛风肾)关节肿胀刺痛,肌肤麻木不仁;湿毒弥漫型,相当于已见肾功不全者,主要见有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口臭多涎,甚或欲呕,少尿;肝肾阴虚型,相当于已见关节畸形者,主要见有筋脉拘挛,关节畸形,口干少饮,头昏耳鸣。吴启富【12】根据病期的不同将本病分为湿热流注型,即急性发作期;肾虚痰瘀型,即迁延活动期;脾虚痰浊型,即血尿酸增高期。

陈进义【13】以健脾化湿、利尿泄浊、清热凉血法治疗本病,拟方:土茯苓、萆薢、焦楂、猪苓、瞿麦、萹蓄、车前子、苡仁、白术、丹皮、青风藤。急性期加生石膏、苍术、知母以利湿热;慢性期加当归、

痛风辨证中医药治疗

痛风辨证中医药治疗 痛风辨证中医药治疗 痛风的病因是由于过食肥甘,酗酒、过劳、紧张或感受风寒湿热等邪致气血凝滞,痰瘀痹阻,骨节经气不通而发病。多发于中年以上人群。辩证分型为风湿热邪,风寒湿痹,痰浊瘀血痼,脾肾阳虚。1.风湿热痹症状:足趾关节红肿热痛,或游走痛,或有发热、汗出、烦热、咽痛;舌红苔薄,脉弦数。治则:祛风清热,化湿通痹。可用方药:四妙散加味,苍术9 克,黄柏12克,牛膝12 克,薏苡仁30克,海桐皮12克,桑枝30克,威灵仙12克,金银花藤15 克,茜草20克,秦艽10 克,随症加减。痛风见关节红肿热痛甚者,加生地15克,赤芍15克,地龙12克,以清热凉血通络;伴发热、汗出、烦渴者,加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桂枝6 克,赤芍15克,以清气凉营。验方:苍术10克,黄柏10克,薏苡仁30 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痛风属关节红肿热痛者。金黄膏外敷关节肿痛处,2~3天换药1次,10天1个疗程。适用于痛风属风湿热痹者。2.风寒湿痹症状:足趾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益剧,得温则减,局部皮肤微红或不红;舌淡红,苔薄,脉弦紧。治则:温经散寒,祛风化湿。可用方药:乌头汤加味,

制川乌9克,麻黄9克,白芍12克,黄芪15克,附片9克,桂枝9克,白术12克,防风9克,防己12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伴拇指关节紫黯、或有痛风结节者,加桃仁9克,红花9克,乳香6克,没药6克,以活血通络散结。验方: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己15克,威灵仙15克,细辛3 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痛风属风寒湿痹轻症者。3.痰瘀痼结症状:关节刺痛,夜晚加剧,发作频繁,伴结节、关节畸形肿胀,活动受限;舌黯红,或有瘀斑,脉细弦或涩。治则:化痰祛瘀,通经散结。可用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9 克,红花9克,当归9 克,川芎9克,威灵仙12克,穿山甲12克,白芥子9克,胆南星9克,全蝎3克,蜈蚣1条,随症加减。关节痛剧者,加制川乌、草乌各6克,细辛3克,以温经止痛;血尿酸高者,加黄柏9克,苍术9克,薏苡仁30 克,防己15克,以清利祛邪。4.脾肾阳虚症状: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腰隐痛,腿酸软,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夜尿频多,有气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则:温补脾肾。可用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2 克,杜仲12克,附片10 克,肉桂粉2克(兑服),黄芪20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3 克,随症加减。尿路结石者,加金钱草20克,海金沙10克(包煎),冬葵子10克,琥珀粉3克(兑服),鸡内金9克,以清利排石;纳

痛风的选药及用药原则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病变常侵犯关节、肾脏等组织,急性发作时多关节如刀割一样的剧痛,数小时内症状迅速发展,甚至不能承受棉被覆盖之重,严重时可导致残疾、肾脏病变、肾功能衰竭、痛风石等并发症。令无数医生望而却步,这种顽固的疾病甚至与癌症的发病率相当,治疗不当易反复发作,顽固难治,摧残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健康,使无数患者陷入了生不如死的绝望境地。 血液中尿酸长期增高是痛风发生的关键原因。人体尿酸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类化合物,经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内源性尿酸。 (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经过消化与吸收后,经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尿酸的生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些酶的参与。这些酶大致可分为两类:促进尿酸合成的酶,主要为5-磷酸核酸-1-焦磷酸合成酶、腺嘌呤磷酸核苷酸转移酶、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和黄嘌呤氧化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抑制尿酸合成的酶,主要是次黄嘌呤-鸟嘌呤核苷转移酶。 痛风就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异常,例如促进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弱等,从而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肾脏排泌尿酸发生障碍,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积,产生高尿酸血症。 本病为外周关节的复发性急性或慢性关节炎,是因过饱和高尿酸血症体液中的单钠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肌腱内及其周围沉积所致。 一是抗痛风发作药。这类药有吲哚美辛(消炎痛)和秋水仙碱片。 吲哚美辛具有轻度的排尿酸作用,能消除痛风发作时引起的疼痛。常用于痛风发作所引起的骨关节症。患者在服用本品时要整片吞服,伴有胃溃疡、癫痫、精神病的患者禁止服用此药,此类药品不宜长期服用。 二是尿酸排泄剂。丙磺舒就属于这类药,它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盐的排泄,降低血中尿酸盐的浓度,防止尿酸盐结晶的生成,养活关节的操作,亦可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溶解。本品无抗炎镇痛作用,一般用于慢性痛风的治疗,或痛风恢复。 三是尿酸合成阻断剂。别嘌醇属于这类药,它主要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体内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可用于原发性、继发性和慢性痛风病的治疗,本品不能控制痛风发作时的急性炎症,且必须在痛风的急性期消失后两周左右方可使用。店员朋友在荐药时一定要告诫顾客,急性期痛风不宜使用别嘌醇。 中医药针对急性期的发热、必烦、关节剧烈疼痛,或呈游走性,局部红肿发热,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数者,诊为湿热邪毒,阻痹关节治用白虎通痹汤;药用: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知母15克,石膏50克,黄芩12克,防风15克秦艽15克,桑枝30克,细辛10

高尿酸血症治疗药物及其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治疗药物及其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发病机制与体内尿酸生成过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密切相关。体内尿酸代谢受多种基因和蛋白的调控,相关基因碱基的突变或缺失可导致其编码的的尿酸转运蛋白功能障碍,血清尿酸浓度异常增高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多通过调控尿酸转运的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笔者以此为出发点,总结治疗药物的相关作用靶点及其降低体内尿酸水平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Abstract] Hyperuricemia is a metabolic disease resulting from purine metabolic disturbance in the body,its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the increase of serum uric acid concentration,and its pathogenes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xcessive production of uric acid and the decrease of uric acid excretion. The metabolism of uric acid in the body is regulated by many genes and proteins,mutation or deletion of the related gene base can lead to the dysfunction of the encode uric acid transporter,and the abnormal increase in serum uric acid concentration can cause hyperuricemia. The drugs used to treat hyperuricemia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related genes and proteins of transport of uric acid.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take this as a starting point,summarized the related action targets and mechanism of lowering uric acid level in vivo of therapeutic drug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Key words] Uric acid;Transporter;Drug action target;Hyperuricemia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一组由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引起血清尿酸增高的代谢性疾病,诊断标准为间隔两次空腹血清尿酸水平>420 μmol/L(男)或360 μmol/L(女)[1]。研究表明,HUA与痛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其中肾脏损害最常见[2-3]。统计显示,尿酸排泄障碍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占发病患者的80%~85%,而尿酸生成增多導致发病的患者仅占15%~20%[4]。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途径,由于尿酸带负电荷,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故在肾小管中尿酸依赖多种转运体协同作用排出。随着对HUA发病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尿酸分泌蛋白如尿酸盐转运体(urate transporter,UAT)和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蛋白(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OATs)等;尿酸重吸收蛋白如葡萄糖转运体9(glucose transporter family member 9,GLUT9)和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urate anion transporter 1,URAT1)等,在HUA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笔者以此为出发点,总结治疗药物的相关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1 促尿酸分泌蛋白 1.1 以UAT为作用靶点的药物

痛风药物治疗原则与合理用药

痛风药物治疗原则与合理用药 大家好!今天的课件名称是痛风药物治疗原则与合理用药,我来自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有一个新病种叫做代谢综合症概念比较新,但是它包括下面的指标,第一是高体重和肥胖当我们体重指数 BMI 大于25,第二个指标是高血糖包括我们空腹血糖大于6.1个毫摩尔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7.8个毫摩尔,或者已明确诊断为二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症的第三个指标是高血压,也就是收缩和舒张压大于140/90毫米汞柱,或已确诊为高血压患者。 第四个指标是高脂血也就是我们空腹血三酰甘油大于1.7个毫摩尔或者高密度脂蛋白小于0.9个毫摩尔,或者女性空腹高密度脂蛋白小于1.0个毫摩尔,或者血液黏度高于正常的患者,最后一个指标呢就是高尿素,当男性高于0.48毫摩尔,女性高于0.32毫摩尔或者诊断为痛风的患者,所以代谢综合症刚才谈到是一个新概念它包括五高症也就是高体重、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 痛风我们又称为帝王病或者酒肉病为什么呢?因为它和酒肉的关系非常密切,痛风的原因是体内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它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持续的血尿酸水平升高,第二是过多的尿酸钠结晶在关节、滑膜、肌腱、肾和结缔组织沉积形成痛风结石,第三是出现发作性的单关节和多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的急性关节炎、肾绞痛、

血尿和肾功能损伤等,所以痛风的主要表现是三个方面。 痛风在欧美和日本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据统计痛风者中50岁以上的比例为63%,在老年痛风中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女性60岁前的发病率仅为7%,但是60岁以后升高到60%。 痛风近年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也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80年的发病率1.4%到1998年的10%到最近的13%,所以大家看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原因呢就是由于我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下面讲第一个问题就是尿酸从何处而来?大家知道尿酸是由人体中嘌呤合成的,体内的嘌呤来源途径有三个,第一个是合成途径,自然界以嘌呤碱的形式存在,它含于 DNA 和 RNA 中,他们所含的嘌呤碱主要是腺嘌呤和鸟嘌呤,他们氧化以后形成次黄嘌呤和黄嘌呤,再经过酶的氧化进一步合成尿酸。 第二个途径是回收途径,也就是腺苷酸所分解的嘌呤可以经过肾脏重新被人体回收和利用,第三个就是我们人所共知的饮食途径,我们人类所含的摄食中食入含有高嘌的食物比如说动物的内脏、海鲜、鱼卵、啤酒、白酒所以人类的嘌呤来源有三个途径。 这张图是尿酸的合成途径也是刚才复习刚才我们的鸟嘌呤、腺嘌呤经过酶合成黄嘌呤、次黄嘌呤再进一步酶的氧化形成尿酸。 第二个呢我们谈一下有关尿酸的性质,大家知道尿酸在

痛风治疗的中医药方

痛风治疗的中医药方:痛风目前也是临床上常见 的慢性疾病,而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痛风的症状一般是半夜或清晨急性发作,有发热、头痛、口干口苦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早期多累计足跟、指、趾等中小关节,晚期或见关节肿大、畸形、僵硬、耳轮、指间、指掌处呈现黄白色痛风或破溃形成瘘管。 中医治疗很有疗效!辨证治疗。中医在结合前人经验及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将痛风分为3个病期13个类型治疗。 一、急性期 1.寒湿痹阻型: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紧。治以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乌头汤加减。川乌头、麻黄各6克,黄芪20克,炒白芍、鸡血藤、当归、生苡米、萆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细辛3克,土茯苓30克,生姜3片。 2.湿热痹阻型: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宣痹汤加减。防己、杏仁、连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灵仙、萆、泽泻各15克,山栀、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3.痰(湿)阻血瘀型:痛风历时较长,反复发作,骨节僵硬变形,关节附近呈暗红色,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舌暗有瘀斑,脉细涩,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羌活、秦艽各12克,地龙、牛膝各20克,五灵脂、川芎、没药、香附各9克,生甘草、全虫、蜂房各6克,乌梢蛇、白芥子、僵蚕各10克。 4.血热毒侵型:关节红肿痛,病势较急,身热汗出,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痛风止痛汤(经验方)加减。生地、红藤、川牛膝、金钱草、土茯苓、金银花各30克,丹皮、黄柏各10克,虎杖、赤芍、车前子(包煎)、路路通、水牛角各15克,地龙12克,生甘草9克。 5.肝郁乘脾型:头眩、胸闷憋气、烦躁易怒、脘腹胀满、肢节酸楚、肿胀、结节,下肢沉重、精神紧张加重,舌红苔薄,脉弦数,治以舒肝泄热、健脾祛湿,疏肝解郁消骨汤(经验方)加减。柴胡12克,红花、枳实、木香、香附、郁金、丹皮、木瓜、夏枯草、元参各10克,龙胆草、黄芩、黄柏、木通、丹参、萆各15克,元胡、黄芪各20克。 6.脾虚湿阻型:关节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关节畸形、僵硬,有痛风石,自觉气短,纳呆不饥,舌淡红苔白腻,脉濡而小数,治以健脾祛湿,泄浊通络,运脾渗湿汤(经验方)加减。萆、白术、川牛膝、石韦各20克,猪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麦、蓄、车前子(包煎)、熟大黄、红花、穿山甲、当归各10克,桂枝5克,生薏米30克,土茯苓50克。 7.肝肾亏虚型:痛风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着疼痛,腰膝酸软,肢体活动不便,遇劳遇冷加重,时有低热,畏寒喜暖,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治以补益肝肾,除湿通络,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防风、川芎各10克,秦艽、当归、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鸡血藤各15克,细辛3克,肉桂、人参各5克,甘草6克,寄生20克。

痛风治疗指南

痛风治疗指南 【概述】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与中心性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除1%左右的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继发性痛风由其他疾病所致,如肾脏病、血液病,或由于服用某些药物、肿瘤放化疗等多种原因引起。本指南主要介绍原发性痛风。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痛风为0.13%~0.37%。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临床表现】 95%为男性,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按照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1.急性期:发病前可无任何先兆。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通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表现为凌晨关节痛而惊醒、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关节局部发热、红肿及明显触痛,酷似急性感染,首次发作的关节炎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炎,60%~70%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病程中,90%患者反复该部受累。足弓、踝、膝关节、腕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可伴有全身表现,如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并伴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2.间歇期: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加深,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脱屑、发痒,称为无症状间歇期。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出现1~2年的间歇期,但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如果不进行防治,每年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以致不能完全缓解,且受累关节增多,少数患者可有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受累,甚至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处也可发作,症状渐趋不典型。 3.慢性期:尿酸盐反复沉积使局部组织发生慢性异物样反应,沉积物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包绕,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称为痛风石。痛风石多在起病10年后出现,是病程进入慢性的标志,可见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等。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足趾、手指、腕、踝、肘等关节周围,隆起于皮下,外观为芝麻大到鸡蛋大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但较少继发感染。当痛风石发生于关节内,可造成关节软骨及骨质侵蚀破坏、增生、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出现持续关节肿痛、强直、畸形,甚至骨折,称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4.肾脏病变: 肾脏病理检查几乎均有损害,大约1/3患者在痛风病程中出现肾脏症状。 ⑴尿酸盐肾病: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组织,特别是肾髓质和锥体部,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使肾小管变形、萎缩、纤维化、硬化,进而累及肾小球血管床。表现为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夜尿增多、低比重尿、血尿、蛋白尿、腰痛、水肿、高血压,晚期肾功能不全等。 ⑵尿酸性尿路结石:尿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并沉积形成尿路结石,在痛风患者中总发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病之前。较小者呈沙砾状随尿排出,可无症状。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性关节炎(痛风) 研究进展 淄博市中医医院·刘允辉 摘要: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有关文献进行复习,了解古代、现代中医医家对痛风的认识、辨证论治、内外合治、特色外治,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研究进展高尿酸肾病(Hyperuricemia)是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升高所引起肾脏损害,可以表现为急性尿酸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结石三种情况。其中,急性尿酸肾病,常因过高的尿酸负荷超过肾脏的清除能力,尿酸结晶沉积于集合管、肾盂和尿道,产生肾内、甚至肾外梗阻,导致少尿性急性肾衰。慢性尿酸盐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伴有痛风关节炎和痛风石。早期可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其后逐步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近年来,随着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日益提高,高尿酸肾病发病率显著逐年增高。因此,寻求包括中医药方法在内的高尿酸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而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是由于体内尿酸增高致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膜、软骨、骨质或/和伴有肾脏、皮

下、其他组织的尿酸盐沉积而引起组织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血尿酸升高是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特征。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中高脂肪、高蛋白成分增加,我国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已超过0.3%,50岁以上干部、知识分子中痛风患者已达1%左右。痛风已成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根据痛风发作时的临床表现,类似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但古人又认识到痛风发病有别于一般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痹证,故又分出白虎历节、历节病、痛痹等名称,并有不少诊治专论而且疗效肯定,可见痛风在中医早有认识。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中医对痛风的认识与实践仅限于临床,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带有臆测性、是零碎的、不系统的。 1 病因与病机的认识 1.1古代中医医家的认识 中医古代医家对痛风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内经》,其间多归于“热痹”的范畴,其名首见于《素问·四时刺逆论》,其中还提出了热痹形成的机理为“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盛,阳遭阴,故为痹热。”所谓痹热,是热痹出现的以关节肿胀、灼热、疼痛、屈伸不利,伴有发热为临床表现的痹病。故痛风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属于“热痹”的范畴。【1】汉代以后,有关“历节病”、“白虎病”、“白虎历节”等描述与本病的临床表现基本合拍。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对其临床

高尿酸血脂和痛风试题

高脂血症与调血脂药·高尿酸血脂和痛风试题 一、单选题: 1、转运胆固醇至肝外组织的脂蛋白是: A.CM B.VLDL C.LDL D.HDL 2、血浆胆固醇降低1%可使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降低: A.1% B.5% C.2% D.3% 3.胆汁酸结合树脂的调脂机制是: A.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胆固醇的降解 B.阻止胆汁酸从肠道吸收,促进胆汁酸随粪便排泄,促进胆固醇降解 C.增强脂蛋白酯酶活性,促进VLDL水解 D.促进胆固醇随粪便排泄 4.HMG-GoA还原酶抑制剂的严重不良反应是: A.胃肠道反应 B.横纹肌溶解症,它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 C.胃肠道损害 D.低血压 5、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的脂蛋白是 A.CM B.VLDL C.LDL D.HDL 6.秋水仙碱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凝血障碍 B.锥体外系反应 C.水杨酸反应 D.消化道反应 7、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的机制是: A.减少尿酸的生成 B.促进尿酸的排泄 C.抑制黄嘌呤投氧化酶 D.选择性消炎作用 二、多选题: 1、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A.高血脂 B.肥胖 C.高血压 D.糖尿病 E.吸烟 2、苯扎贝特降血脂的作用是: A.能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B.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 C.增加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促进甘油三酯代谢 D.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增强抗凝作用 E.抗血小板聚集 3、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中,口服后在肝转化成活性物质才能产生作用的是: A.洛伐他汀 B.辛伐他汀 C.普伐他汀 D.氟伐他汀 E.普罗布考 4、阿昔莫斯的优点是: A.半衰期较烟酸长

那些药物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

哪些药物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罗学宏 来源:《求医问药》2009年第12期 痛风是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它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而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痛风是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目前我国有高尿酸血症患者1.2亿,其中5%~12%的人会患上痛风,所以要预防痛风,就首先要预防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指人体血液中尿酸的浓度超过360微摩尔/升的一种现象。当人体内的尿酸浓度过高时,可使尿酸在肾间质中大量沉积,从而损害肾脏的功能,甚至可引起痛风。据报道,目前我国有1.2 亿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5%~12%的人会患上痛风,而且这一数字正在以每年9.7%的速度迅速增长。这使得痛风已经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因此,要预防痛风,就要首先预防高尿酸血症。临床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除了与肥胖症、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外,还与人们长期应用某些药物有关。那么,哪些药物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呢? 1.利尿剂。临床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利尿剂都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其中以呋塞米、依他尼酸、氢氯噻嗪等药物最为明显。这是由于利尿剂具有排钠的作用。当人们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利尿剂时,会使肾小管对尿酸钠的重吸收增加,从而增高血液中尿酸的浓度,最终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人们若经常服用珍菊降压片、寿比山、复方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等含有利尿剂成分的降压药,也易患高尿酸血症。 2.抗结核药。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均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这是因为此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会与尿酸竞争排泄路径,减少尿酸的排泄量,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3.肿瘤化疗药物。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等肿瘤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沉积在肾小管内,影响尿酸的排泄。当人们大剂量地使用此类药物时,就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4.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可导致肾血流动力学发生紊乱,影响肾脏的排泄功能,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5.烟酸。烟酸属于B族维生素,可用于血脂异常的辅助治疗。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当人们大剂量使用烟酸时,可出现尿酸升高的现象。 6.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对尿酸代谢的影响是双向的:即当小剂量使用阿司匹林时可引起尿酸潴留,而当大剂量地使用阿司匹林时则会增加尿酸的排泄量。因此,长期小剂量地使用阿司匹林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血脂与血尿酸的关系

血脂与血尿酸的关系 【摘要】目的:总结血脂和血尿酸的关系。方法:对有关血脂与血尿酸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与归纳。结果:大部分作者认为血尿酸与血脂有密切相关性,且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且血尿酸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高脂血症是痛风发病的高危因素,而尿酸增高也是高脂血症产生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血尿酸;血脂;高尿酸血症;痛风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迅速上升,尤其在发达国家,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患病率也在上升。近期许多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高脂血症是痛风发病的高危因素,故就此关系探讨如下。 1 甘油三酯(TG)与血尿酸 孙丽英[1]等对2004年沧州市1215例男性血尿酸、血脂及痛风进行相关调查。结果:血脂正常组578例,血尿酸增高者49例,占总数的4%;血脂异常组637例,血尿酸增高者143例,占总数的11.8%。血尿酸增高者中,伴TG增高者占31.2%、伴胆固醇(TC)增高者占10.4%、伴TG、TC同时增高者占32.8%,故认为血尿酸含量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呈明显正相关。王东升等[2]对136例代谢综合征(MS)和195例非M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MS组血脂、尿酸明显高于非MS患者,其尿酸水平与TG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 C)呈负相关。谭庆华[3]为观察和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

血脂紊乱的特点,按不同糖耐量将9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28例,糖调节受损组31例,糖尿病组37例。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以高甘油三酯血症和LDL C水平升高为主的血脂紊乱,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脂代谢紊乱更严重。朱文华等[4]对1249名体检人员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血尿酸增高364例中,甘油三酯增高281例,占77.2%,胆固醇增高44例,占12.1%,血脂正常40例,占10.9%,表明血脂增高尤其甘油三酯增高与尿酸增高呈正相关。程薇莉等[5]根据血脂水平分为高脂血症组161例和健康对照组217例,结果:161例高脂血症患者尿酸(U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对UA与TC、TG的相关分析中发现:UA含量与TG含量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而UA与TC虽呈正相关,但无显著性差异,且在各年龄组中,单纯TG升高者的血UA含量较单纯胆固醇升高者的血UA含量为高。赵珊珊等[6]对60岁以上已知病史的健康体检老年人血脂异常组1058例、糖尿病组1015例、健康组1298例的血尿酸分别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血脂异常组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血尿酸与甘油三酯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与HDL C呈显著性负相关,而与其他指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2 广义的血脂与血尿酸 黄麦华[7]等选用120例高尿酸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正常尿酸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①高尿酸组TC、TG、尿素氮(BUN)、肌酐(Cr)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②高尿酸组的高血脂病和肾损害病的

痛风病的中医药治疗(一)

痛风病的中医药治疗(一) 【摘要】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可喜进展,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痛风病;中医药治疗;综述 痛风,中医亦称痛风,又名历节、白虎历节风,属“痹病”范畴。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痛风取得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 1分期治疗 齐连仲〔1〕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急性发作期以热毒炽盛,湿瘀络阻为主,方用自拟宣痹汤加减;慢性缓解期以正气不足为主,兼有湿热瘀阻脉络,方用自拟宣痹汤加减。周乃玉〔2〕将痛风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痛风关节炎期和缓解稳定期,急性发作期乃湿热浊毒,瘀滞血脉,闭阻关节,方用五味消毒饮合大黄虫丸加减;慢性痛风关节炎期为痰湿浊毒,滞于经脉,附于骨节,方用仙方活命饮合二妙丸加减;缓解稳定期治宜健脾利湿,解毒消肿,活血化瘀,方用薏苡仁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刘志勤〔3〕将本病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3期。急性期由湿热交结,闭阻经络关节,气滞血瘀所致,方药:生石膏、知母、白花蛇舌草、虎杖、大黄、青风藤、忍冬藤、土茯苓、土贝母、山慈菇、苦参、延胡索;缓解期热毒之邪虽解,湿热之邪缠绵,闭阻经络关节,血瘀气滞,方药:苍术、薏苡仁、防己、牛膝、黄柏、秦艽、忍冬藤、泽兰、川芎、穿山甲、莪术、土茯苓、土贝母、苦参;恢复期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痰瘀痹阻,脉络不通,方药:独活、桑寄生、牛膝、当归、生地、穿山甲、制胆星、莪术、川芎、秦艽、防风、苍白术、鸡血藤。范琴书〔4〕将本病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和痛风性肾病4期。急性期系寒湿久蕴不化,郁久化热,湿浊瘀血闭阻经脉,流注关节,方用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间歇期以脾虚湿困为主,可用三仁汤合升阳益胃汤加减;慢性关节炎期多为脾肾亏虚,瘀血、湿浊闭阻经络,治以参苓白术散合肾气丸加活血散寒之品加减。痛风性肾病期为痛风迁延日久,久病入肾,病属晚期,辨证宜分阴阳,阴虚者宜归芍地黄汤合参苓白术散,气虚者用保元汤加减,气阴两虚者用黄芪地黄汤加减。 2辨证治疗 戴天木〔5〕将痛风分为偏风湿热型和偏寒湿型。偏风湿热型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偏寒湿型方用乌头汤加味。苏其贵〔6〕辨证治疗痛风38例。风湿热痛痹型方选清浊通痹汤;湿浊瘀痛痹型方选祛瘀通络汤加减;脾虚瘀浊型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味。结果显效29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袁全兴〔7〕辨证治疗痛风30例。其中湿热型18例,方用四妙勇安汤合三妙丸加味;寒湿型9例,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结果痊愈22例,显效8例。刘明武〔8〕将痛风分为4型。湿热蕴结型药用:金银花、连翘、薏苡仁、白术、泽泻、牡丹皮、黄柏、生地、防风、威灵仙、延胡索、忍冬藤、木通、萆、土茯苓、车前子;瘀热阻滞型药用: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牡丹皮、金银花、败酱草、栀子、木通、车前子、土茯苓、鸡血藤、穿山甲、透骨草、乌梢蛇、乳香、没药;痰浊阻滞型药用:人参、白术、陈皮、黄芪、青皮、半夏、白芥子、萆、土茯苓、车前子、木通;肝肾阴虚型药用:熟地、山萸肉、山药、牡丹皮、白芍、泽泻、枸杞子、金樱子、杜仲、续断、海风藤、威灵仙、秦艽、萆、虎杖、土茯苓、车前子、防己。张春华〔9〕将本病分为2型,湿热瘀结型方用四妙散合白虎加桂枝汤加味;痰湿瘀阻型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3专方治疗 段富津教授〔10〕依据本病湿热痰瘀之病理,治以清热除湿,化瘀解毒为主,自拟痛风方:苍术、黄柏、薏苡仁、粉防己、羌活、姜黄、赤芍、川牛膝、甘草。任达然〔11〕自拟化浊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 发表时间:2011-05-27T09:48:30.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8期作者:陈红英常学伟夏艳丽[导读]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之间的相关性。 陈红英常学伟夏艳丽(洛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南洛阳 471000)【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8-0023-02 【摘要】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体检者225例,其中高尿酸血症组125例,对照组100例,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血压、血肌酐、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体质量指数等指标。结果 HUA 组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收缩压、舒张压、TG、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舒张压、TG、Cr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密切相关。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高脂血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变,人群中血清尿酸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1],高尿酸血症(HUA)日益成为公共卫生问题。HUA作为多种常见病的危害因素,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与其相关的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肾功能不全患者明显增加,为探索HUA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本文对2010年3月-2010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225例受试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0年7月在我院体检确诊为HUA患者125例作为研究组,另随机入选10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2例,女73例,年龄37-76岁,平均56.1±10.7岁,排除有血液病、肿瘤、糖尿病及激素类药物应用等。 1.2方法 1.2.1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按照ESC(2007年)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为高血压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降压药物血压降至正常也应诊断为高血压病。 1.2.2试验相关指标检测对所有受试者晨起空腹用真空管抽取肘正中静脉血3ml,3500r/min离心5分钟分离出血清,采用日本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试剂由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按照仪器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尿酸正常值142-420mmol/L,大于420mmol/L 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变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分类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血压比较两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指数、TC、HDL-C及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SBP、DBP、TG、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以是否高尿酸血症为因变量,以性别构成、病史、年龄、体质量指数、SBP、DBP、TC、TG、HDL-C、LDL-C及Cr等基线资料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BP、Cr为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尿酸是人体细胞代谢及饮食中核糖核酸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高尿酸血症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多由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常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等集聚发生,后者则由某些系统性疾病或者药物引起[2]。本组资料表明高尿酸血症组血压、Cr、TG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舒张压、TG、Cr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独立的相关关系,但还没有直接证据说明二者具有因果关系。近年的研究认为高血压伴有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使用利尿剂,特别是双氢克尿噻和呋塞米,可引起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增加,还可导致血乳酸过度产生,从而抑制尿酸盐在肾小管的分泌,使尿酸排泄减少。为减少心脑血管梗塞的发生,阿司匹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广泛,小剂量阿司匹林(≤0.2g/d)可抑制尿酸盐在肾小管的分泌。②高血压可造成微血管损害,微血管病变导致组织缺氧,抑制离子交换转运系统,使肾小管分泌尿酸被抑制,而导致高尿酸血症。③高血压性肾动脉硬化、肾血管阻力增加、有效血流量减少及肾小管受损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升高可导致血小板吸附、聚集、炎症反应,并且尿酸结晶会损伤动脉内皮细胞,并通过嘌呤代谢和脂质代谢的相互关系,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加重高血压,造成恶性循环。 本资料显示:高尿酸血症与甘油三酯密切相关,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增高的主要机制为脂质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与肥胖密切相关,因其摄入能量增加,嘌呤合成增加,使尿酸生成增加,进食过多、消耗少,造成过多的脂肪储存,当劳累、饥饿时,动用存积的脂肪来产生热量供机体活动的需要,此时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阻碍血尿酸的排泄,间接使血尿酸水平增高;同时游离的脂肪酸代谢诱导代谢综合症转变为副产物,降低尿酸的排泄,使血尿酸增高。血尿酸水平升高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导致血脂增高。控制体重,可使血尿酸水平下降。 近些年来,尽管对高脂血症、高血压的治疗获得重要进展,但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仍在上升,因此迫切需要在这些人群中确定高度流行且容易监测并能够治疗的新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高尿酸血症可能是这样一种危险因素,因此对高尿酸血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血尿酸的监测,应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尽可能减少进食含嘌呤丰富的食品,以减少尿酸的生成,对于降低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钟丽娜,李常贵,等.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2007,2(3):129. [2]陆再英,钟南山,等.内科学(第7版).2009,5.

论高尿酸血症的中医治疗思路

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TCM Univ. of Hunan 21 2012 年 12 月第 32 卷第 12 期Dec. 2012 V ol. 32 No. 12 〔收稿日期〕2012-05-24 〔作者简介〕钱玉中(1968-),男,医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方面的研究。 论高尿酸血症的中医治疗思路 钱玉中,苏于纳,李 娜,邢燕军,刘雪冰(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医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2.12.010.021.02 The discussion of therapy ideas of hyperuricemia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AN Yu-zhong,SUN Yu-na,LI Na,XING Yan-jun,LIU Xue-b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the first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Shijiazhuang Hebei 050011,China) 〔Key words 〕Hyperuricemi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近年来,随着我国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对高尿酸血症的关注和研究不断升温。国内外的研究也证实,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关系密切,高尿酸血症使上述疾病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明显增加,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目前,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也无特效疗法,我们本着中医治未病的原则,结合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具体情况,对其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达到了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生的目的,显示出中医的独特优势。现把治疗经验与思路报道如下。 1 泻浊为主,健脾补肾为辅 传统医学中没有与高尿酸血症完全对应的中医病名,笔者认为简单的把高尿酸血症归属于“痛风”、“痹症”、“白虎历节”、“脾瘅”等并不妥当,从临床上患者的辨证情况来看,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是体检时才查出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值。朱良春先生根据痛风的病因病机在1989年的《中医杂志》上提出了“浊瘀痹”新病名。笔者认为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病名命名为“浊瘀病”比较合适。 从病因上看,高尿酸血症为本虚标实之证,其发生主要在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劳倦、寒热失调、饮食失节(酗酒、食伤)等导致肝、脾、肾和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水液代谢紊乱,聚而生痰湿,痰湿阻滞于血脉之中,难以泄 化,与血相结而为痰浊,痰浊瘀阻而致病,痰浊瘀阻日久,或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石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因此,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病之本,痰浊淤阻为病之标。纵观本病之病因病机不外湿、痰、热、瘀、虚五端,而受累脏腑重在肝、脾、肾。从治疗高尿酸血症文献中可以初步看到其中医证型以痰浊瘀阻,日久痰瘀阻络、阳气不足、肝肾亏虚较为多见[2]。 我们针对高尿酸血症的病因—饮食失节、痰浊瘀阻,提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主要治疗原则:泻浊为主,健脾补肾为辅。泻浊我们常用萆薢、薏苡仁、泽泻、茯苓、土茯苓、黄柏、车前子等,而健脾补肾常用巴戟天、补骨脂、淫羊藿、仙茅等药物。 2 寒者温阳,热者清热 根据我们临床所见,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寒湿阳虚者多见,而湿热火毒型仅常见于痛风的急性发作期。因此,我们治疗高尿酸血症以温阳化浊为主,而针对个别湿热火毒型患者,亦采用清热利湿的治疗方法。 3 活血化瘀药物助排毒 现代医学实践已证实,高尿酸血症患者除血(尿)中尿酸水平增高外,血液流变学检测还提示绝大多数患者存在高黏血症、高聚血症等血瘀状态。而中医亦素有“久病入络”之说及病处固定属瘀等经验。故在治疗高尿酸血症

怎么治疗高尿酸血症

怎么治疗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风湿免疫科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就是在患者正常饮食的时候尿中尿酸高于一定浓度。一般情况下,高尿酸血症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和绝经之后的妇女。不过现在随着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人也越来越多的出现这个症状。据有关统计,高尿酸血症的发病人群已经超过1.2亿,它的伤害范围之广,可见一斑。治疗高尿酸血症有很多方法。 所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均需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尽可能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时(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心衰或肾功能异常),血尿酸值>476μmol/L给予药物治疗;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的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值>535.5μmol/L给予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戒烟、坚持运动和控 制体重。健康饮食,已有痛风、高尿酸血症、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及中老年人群,饮食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严格控制肉类、海鲜和动物内脏等食物摄入,中等量减少乙类食物摄入,进食以甲类食物为主。多饮水,戒烟酒每日饮水量保证尿量在1500ml 以上,戒烟,禁啤酒和白酒,红酒适量。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每日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肥胖者应减体重,使体重控制在 正常范围。 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药。如利尿剂(尤其是噻嗪类)、皮质激素、胰岛素、环孢素、他克莫司、尼古丁、吡嗪酰胺、烟酸等。对于需服用利尿剂且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首选非噻嗪类利尿剂,同时碱化尿液、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首选噻嗪类利尿剂以外的降压药。有指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建议碱化尿液、多饮水。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主要就是改变患者的生活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