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公式

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公式

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公式
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公式

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公式

一、现金流量表主表项目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

+(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

+(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

-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支付的应收票据贴现利息

-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

±特殊调整事项

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不含三个帐户内部转帐业务),如果借: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贷方不是“收入及销项税额”则加上,如果:贷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借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

※①与收回坏帐无关

②客户用商品抵债的进项税不在此反映。

2、收到的税费返还=返还的(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除上述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支出支出)

<即:存货本期贷方发生额-库存商品改变途减少数>

+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

+(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

+(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

+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

+库存商品盘亏损失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摊销的大修理费

-库存商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分配进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资

±特殊调整事项

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如果借: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存贷类),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如果贷:应付帐款数、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则加上。

5、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

+(应付工资期初数-期末数)+(应付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

附:当存在“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时,注意期初、期末及计提数中是否包含“在建工程”的情况,按下式计算考虑计算关系。

本期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

=(期初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初数)

+(计提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计提数)

-(期末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末数)

当题目只给出本期列入生产成本的工资及福利,期初无在建工程的工资及福利时,公式为: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

+(应付工资、应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

-(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在建工程期初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中在建工程期末数)

※6、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

+消费费+营业税

+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

+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罚款支出+保险费等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8、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

=短期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

+长期股权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

+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本金

※9、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长期股权投资及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现金股利及利息

※10、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现金-相关费用的净额

(包括灾害造成固定资产及长期资产损失收到的保险赔偿)

(如为负数,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11、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股利和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上述投资活动项目以外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

※12、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按实际办理该项事项支付的现金(不包括固定资产借款利息资本化及融资租赁租赁费,其在筹资活动中反映)

※13、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本期(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及手续费、佣金

14、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购买时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购买时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5、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发行股票债券收到的现金

-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

不能减去支付的审计、咨询费用,其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

※16、借款所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收到的现金

※17、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除上述各项筹资活动以外的其他与筹资活动相关的现

(如现金捐赠)

※18、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偿还借款本金+债券本金

※19、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现金股利+利润+借款利息+债券利息)

20、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现金

=除上述筹资活动支付的现金以外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如捐赠现金支出、融资租赁租赁费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举例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直接法) 直接法与间接法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两种编制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以“主营业务收入”为起算点,有助于评价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间接法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在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时使用。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包括收现的销项税) A.本期销售、本期收现 B.以前销售、本期收现 C.预收款 (1)以本期销售收入的基础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2)调整“应收帐款”项目净增加(―) 净减少(+) 应收帐款(期初―期末) 初步调整

(3)本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本期转回多提的坏帐准备(+) 借:管理费用 贷:坏帐准备(“应收帐款”)(2)中减少数已加上此处坏帐准备应减去再调整 例: 1.销售商品价款1000万,已收现; 2、收回上期应收款80万, 3、销售商品价款90万,未收现; 主营业务收入=1000+90=1090 应收帐款 =100―110= -10 1080 与采用统计的方法处理一致。 如4、本期计提坏帐准备6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1000+90=1090

应收帐款=100-(110―6)=-4 1086 注:本期注销坏帐以及收回已注销的坏帐,不需再调整(4)现金折扣(―) 因:借:应收帐款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借:银行存款 99 借:财务费用 1 贷:应收帐款 100 再调整 (5)“应收票据”项目净增加(―) 净减少(+) 应收票据(期初―期末) 初步调整 (6)贴现息(―) 再调整 (7)带息票据期末计息(+)

再调整 (8)“预收帐款”项目净增加(+) 净减少(-) 初步调整 (9)销售退回、抵减流入量,而不作为流出量 (10)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应收款(―) 再调整 (11)以本期“销项税”为基础 基础 借:银行存款 234 借:应收帐款 117 贷:收入 3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51借:在建工程 107 贷:库存商品 9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7总结: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

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6%)+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6%)+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大致可分为: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注明:现金流量表平常报税务局不用,银行贷款用,所以编制现金流量必须根据本月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根据当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下面所要介绍的现金流量表是财政部统一设置的现金流量表。 第一步:先确定45栏的数字,用本月的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末数-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初数。 第二步:确定36栏数字,用资产负债表(短期借款)年末数-年初数(短期借款)如果归还36栏填归还数,如果增加33栏填增加 第三步:确定39栏的数字,根据当月损益表财务费用累计数。 第四步:确定43栏数字,用36栏+39栏。 第五步:确定44栏数字,因为本月未收到借款,只是收到现金,所以就43栏的负数为准,如果收到恰恰相反。 第六步:24栏,用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年末数-年初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增加用增加的数为准。 第七步:28栏与24栏的数据相同。 第八步:29栏的数据与28栏的负数为准。 第九步:2栏的数据用本月损益表的收入累计数(由于累计数是不含税的数,换算成含税的,收入除以0.17). 第十步:16栏用45栏+44栏。 7、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8、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9、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10、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11、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12、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1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14、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5、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6、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17、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18、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19、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0、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21、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22、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或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

主表项目: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按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直接法是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主要类别列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业务简单的,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入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求得: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营业收入净额+本期应收账款减少额(-应收账款增加额)+本期应收票据减少额(-应收票据增加额)+本期预收账款增加额(-预收账款减少额) 注:上述公式中,如果本期有实际核销的坏帐损失,也应减去。(因核销坏账损失减少了应收帐款,但没有收回现金)。如果有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帐金额,应加上。(因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应收账款,但却收回了现金)。 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各种税费。本项目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3."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以外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如罚款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等。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出可用以下公式计算求得: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本期存货增加额(-本期存货减少额)+本期应付账款减少额(-本期应付账款增加额)+本期应付票据减少额(-本期应付票据增加额)+本期预付账款增加额(-本期预付账款减少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含为职工支付的养老、失业等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费用)。但不含为离退休人员支付的各种费用和固定资产购建人员的工资。 本项目可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生产成本"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2、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付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存货—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及折旧费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中列支》(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4、支付的各项税费=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 5、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费用+其他管理费用 6、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与本金一起收回的短期股票投资收益 7、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股息收入 8、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根据现金、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9、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应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

收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10、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 如何根据两大主表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首先填列补充资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各项目,并确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第二填列主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三填列主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四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点在于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于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在企业业务中相对较少,财务数据容易获取,因此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容易填列,并容易确保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结果正确,从而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容易确保正确。 这一步计算的结果,可以验证主表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各项目是否填列正确。 第五填列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如不相符,再进行检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和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 一、现金流量表主表项目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支付的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不含三个帐户内部转帐业务), 如果借: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贷方不是“收入及销项税额”则加上,如果:贷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借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 ※①与收回坏帐无关②客户用商品抵债的进项税不在此反映。 2、收到的税费返还=返还的(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除上述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支出支出)<即:存货本期贷方发生额-库存商品改变途减少数> +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库存商品盘亏损失-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摊销的大修

理费-库存商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分配进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资±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 如果借: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存贷类),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如果贷:应付帐款数、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则加上。 5、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数-期末数)+(应付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附:当存在“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时,注意期初、期末及计提数中是否包含“在建工程”的情况,按下式计算考虑计算关系。本期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期初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初数)+(计提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计提数)-(期末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末数)当题目只给出本期列入生产成本的工资及福利,期初无在建工程的工资及福利时,公式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应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在建工程期初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中在建工程期末数) ※6、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消费费+营业税+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罚款支出+保险费等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8、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短期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 +长期股权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 +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本金

现金流量表编制最简单的方法

现金流量表编制最简单的方法 一、经营活动 (1)收到现金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内容: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含销项税金、销售材料、代购代销业务) 依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现金、 公式: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金+其他业务收入(不含租金)+应收帐款(初-末)+应收票据(初-末)+预收帐款(末-初)+本期收回前期核销坏帐(本收本销不考虑) -本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本期核销坏帐-现金折扣-票据贴现利息支出-视同销售的销项税-以物抵债的减少+收到的补价2税费返还 内容:返还的、消费税、、关税、、教育费附加 依 现金流量表示例 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收补贴款、现金、银行存款 3收到其他经营活动 内容:罚款收入、个人赔偿、经营租赁收入等 依据: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现金、银行存款 (2)支付现金 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 内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扣除购货退回、含进项税)依据: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 公式:主营业务成本+进项税金+其他业务支出(不含租金)+存货(末-初)+应付帐款(初-末)+应付票据(初-末)+预付帐款(末-初)+存货损耗+工程领用、投资、赞助的存货-收到非现金抵债的存货-成本物料消耗(人工、水电、折旧)-接受投资、捐赠的存货-视同购货的进项税+支付的补价 2支付职工 内容: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劳动保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其他福利费(不含离退休人员,在其他) 依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现金、银行存款 公式:成本、制造费用、费用中工资及福利费+应付工资减少(初-末)+应付福利费减少(初-末) 3支付的各项税费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利润表计算公式

利润表计算公式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以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为编制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其步骤和内容如下:第一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计算主营业务利润。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第二步,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计算营业利润。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第三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计算出利润总额。其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计算净利润。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表的编制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分以下三个步骤编制: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净亏损)。 例题: 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发生额为1 990 000元,“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发生额为630 000元,“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发生额为500 000元,“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发生额为150 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发生额为780 000元,“销售费用”科目发生额60 000元,“管理费用”科目发生额为50 000元,“财务费用”科目发生额为170 000元,“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借方发生额为50 000元(无贷方发生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为借方发生额450 000元(无贷方发生额),“投资收益”科目贷方发生额为850 000元(无借方发生额),“营业外收入”科目发生额为100 000元,“营业外支出”科目发生额为40 000元,“所得税费用”科目发生额为171 600元。 该企业2008年度利润表中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计算过程如下: 营业利润=1 990 000+500 000-630 000-150 000-780 000-60 000-50 000-170 000-50 000-450 000+850 000=1 000 000(元) 利润总额=1 000 000+100 000-40 000=1 060 000(元) 净利润=1 060 000-171 600=888 400(元)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 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

编制现金流量表公式

编制现金流量表公式 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 二、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计算公式

利润表计算公式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 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销售) 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收起 所得税费用有哪些计算方法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倒挤的: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另一种是直接计算的: 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 注意:此处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如果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则不能这样直接计算。 结论:暂时性差异是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因为: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5%-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精2016)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 一、现金流量表附表的会计平衡公式 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②资产=广义现金+存货(包括生产成本)+经营性应收项目+其他资产 ③负债=经营性负债+其他负债 ④所有者权益=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本年利润 将②、③、④代入①得: 广义现金+存货(包括生产成本)+经营性应收项目+其他资产=经营性负债+其他负债+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本年利润 移项得: 广义现金=本年利润+经营性负债+其他负债+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存货(包括生产成本)-经营性应收项目-其他资产 此为静态表达方式,若考虑动态(期末与期初比较的变化额),可将现金净流量表达为:现金净流量=净利润+经营性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其他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增加额(期末-期初)-存货增加额(期末-期初)-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额(期末-期初)-其他资产增加额(期末-期初) 进一步调整,即均调整为相加关系—加项关系,公式如下: ⑤现金净流量=净利润+经营性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其他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增加额(期末-期初)+存货减少额(期初-期末)+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期初-期末)+其他资产增加额(期初-期末) 此公式,就是现金流量表附表的调整项目,以及相关原理,只不过此现金净流量,为全部的现金净流量,而附表要求的是调整为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依据公式⑤,将现金流量公式表达为经营性现金流量,如下所示: ⑥经营性现金流量=净利润+经营性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存货减少额(期初-期末)+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期初-期末)±调整项目 二、调整项目说明 1.调增项目:不是经营性活动产生的计入当期损益类费用,对净利润有降低的影响额,涉及的科目主要有: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支出等,如:为在建工程发生的财务费用,会计处理时,是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但因其不是经营性活动,属于投资性活动,故应调增 2.调减项目:不是经营性活动产生的计入当期损益类利得,对净利润有增加的影响额,涉及的科目主要有: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如:固定资产处置时产生的净收益,会计处理时,是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使当期净利润增加,但因其不是经营性活动,故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依照目前我国企业利润表的格式和内容,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如下: (一)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利润(亏损)的实际情况。 利润表中"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数"栏。在编报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 利润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二)利润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1、"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反映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减去所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等的支出后的净额。本项目应根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5、"营业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和商品流通企业在购入商品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营业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8、"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号填列。 9、"补贴收入"项目,反映企业取得的各种补贴收入以及退回的增值税等。本项目应根据"补贴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0、"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这两个项目应分别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和"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1、"利润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如为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12、"所得税"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从本期损益中减去的所得税。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3、"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 1、利润表编制原理 利润表编制的原理是"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平衡公式和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在生产经营中企业不断地发生各种费用支出,同时取得各种收入,收入减去费用,剩余的部分就是企业的盈利。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的对比情况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如果企业经营不当,发生的生产经营费用超过取得的收入,企业就发生了亏损;反之企业就能取得一定的利润。会计部门应定期(一般按月份)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并将核算结果编制成报表,这就形成了利润表。 2、利润形成步骤 计算利润时,企业应以收入为起点,计算出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额。其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额的形成的计算步骤为:(1)以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目的是考核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净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中:主营业务净收入=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折扣 上述公式的特点是: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主营业务直接有关,先从主营业务净收入中直接扣除,计算出主营业务利润。 (2)从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中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计算出企业的营业利润,目的是考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现金流量表编制公式大全

(一)现金流量表的现金 1.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等)等。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属于现金。 2.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二)现金流量表的填列方法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应收票据年初余额-应收票据年末余额)+(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年末余额)+(预收账款年末余额-预收账款年初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各种税费返还款。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除上述各项目外,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如罚款收入、经营租赁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投资性房地产收到的租金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人、除税费返还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等。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存货年末余额-存货年初余额)+(应付账款年初余额-应付账款年末余额)+(应付票据年初余额-应付票据年末余额)+(预付账款年末余额-预付账款年初余额)-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职工薪酬年初余额+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 (6)“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 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期初余额+当期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期末余额)+支付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7)“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除上述各项目外所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如经营租赁支付的租金、支付的罚款、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费等。此外包括支付的销售费用。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支付其他管理费用+支付的销售费用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对其他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收到的现金。本项目可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2)“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得的现金股利,从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分回利润、现金股利而收到的现金,因债权性投资而取得的现金利息收入。本项目可以根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投资收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一览表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一览表 一、经营活动 (1)收到现金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内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含销项税金、销售材料、代购代销业务) 依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现金、银行存款 公式: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金+其他业务收入(不含租金)+应收帐款(初-末)+应收票据(初-末)+预收帐款(末-初)+本期收回前期核销坏帐(本收本销不考虑)-本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本期核销坏帐-现金折扣-票据贴现利息支出-视同销售的销项税-以物抵债的减少+收到的补价 2税费返还内容:返还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 依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应收补贴款、现金、银行存款 3收到其他经营活动内容:罚款收入、个人赔偿、经营租赁收入等 依据: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现金、银行存款 (2)支付现金 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内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扣除购货退回、含进项税) 依据: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 公式:主营业务成本+进项税金+其他业务支出(不含租金)+存货(末-初)+应付帐款(初-末)+应付票据(初-末)+预付帐款(末-初)+存货损耗+工程领用、投资、赞助的存货-收到非现金抵债的存货-成本中非物料消耗(人工、水电、折旧)-接受投资、捐赠的存货-视同购货的进项税+支付的补价2支付职工内容: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劳动保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其他福利费(不含离退休人员,在其他) 依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现金、银行存款 公式: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福利费+应付工资减少(初-末)+应付福利费减少(初-末)3支付的各项税费内容:本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四税”等各项税费(含属于的前期、本期、后期,不含计入资产的耕地占用税)依据:应交税金、管理费用(印花税)、现金、银行存款 公式: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已交增值税等 4支付其他经营活动内容:罚款支出、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支出、经营租赁支出等 依据: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 二、投资活动 (1)收到现金 1收回投资内容:短期股权、短期债权;长期股权、长期债权本金(不含长债利息、非现金资产) 依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现金、银行存款 2投资收益内容:收到的股利、利息、利润(不含股票股利) 依据:投资收益、现金、银行存款 3处置长期资产内容: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包括保险赔偿;负数在“其他投资活动”反映 依据:固定资产清理、现金、银行存款 4收到其他投资活动内容:收回购买时宣告未付的股利及利息 依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现金、银行存款 (2)支付现金 1购建长期资产内容: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期购建资产首期付款(不含以后期付款、利息资本化部分、融资租入资产租赁费,在筹资活动中) 依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2支付投资内容:进行股权性投资、债权性投资支付的本金及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 依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现金、银行存款

最新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最新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最新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新准则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按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直接法是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主要类别列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业务简单的,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入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求得: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营业收入净额+本期应收账款减少额(-应收账款增加额)+本期应收票据减少额(-应收票据增加额)+本期预收账款增加额(-预收账款减少额) 注:上述公式中,如果本期有实际核销的坏帐损失,也应减去。(因核销坏账损失减少了应收帐款,但没有收回现金)。如果有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帐金额,应加上。(因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应收账款,但却收回了现金)。 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各种税费。本项目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3."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以外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如罚款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等。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出可用以下公式计算求得: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本期存货增加额(-本期存货减少额)+本期应付账款减少额(-本期应付账款增加额)+本期应付票据减少额(-本期应付票据增加额)+本期预付账款增加额(-本期预付账款减少额)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含为职工支付的养老、失业等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费用)。但不含为离退休人员支付的各种费用和固定资产购建人员的工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