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题库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题库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题库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题库

单选

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D )。

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B.1886年霍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2.主张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等手段研究人的心理的心理学流派是( D )。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格式塔心理学

C.构造主义心理学

D.精神分析学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 ) 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5.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 D ) 。

A.人本主义学派

B.格式塔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

6.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A.冯特

B.詹姆士

C.华生

D.弗洛伊德

7.“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解释,这是一种( C )。

A.归属和爱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审美的需要

D.安全需要

8.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D )。

A.巴甫洛夫

B.奥苏伯尔

C.皮亚杰

D.桑代克

9.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 )。

A.华生

B.马斯洛

C.冯特

D.杜威

10.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11.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 B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1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 D )。

A.研究心理现象

B.对心理进行测量

C.获取心理数据,区分心理高下

D.研究、揭示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等

1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是( C )。

A.感觉

B.记忆

C.知觉

D.想象

14.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B )因素造成的。

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

15.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A )。

A.感觉

B.知觉

C.想象

D.记忆

16.以下属于外部的、稳定的归因是( A )。

A.任务难度

B.能力

C.努力程度

D.运气

17.一个人所表现出的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交朋友,这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 B )。

A.安全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D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19.维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 B )。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20.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布鲁纳

D.维纳

2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 A )。

A.归因

B.印象

C.自我认知

D.态度

2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23.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B )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24.下列情景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B )。

A.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B.王丽每天独自看几小时书

C.老师表扬爱学习的学生

D.老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表示满意

25.关于归因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长期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B.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C.归因理论是由罗杰斯提出的

D.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A.动机强度较高

B.动机强度较低

C.动机强度适中

D.动机最强

27.最具有动机价值的归因模式是( B )。

A.归因于能力

B.归因于努力

C.归因于任务性质

D.归因于运气

28.以下哪点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归因( D )。

A.运气

B.任务难度

C.努力

D.能力

2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应当以外部动机为主,内部动机为辅

B.应当尽量多地给成绩好的学生奖励,作为强化

C.老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别,鼓励学生的学习

D.激励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竞赛

30.以下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C )。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读书是一种乐趣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1.属于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是( C )。

A.为了考试而学

B.为了教师的表扬

C.将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D.为了得到某种奖赏

32.以下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C )。

A.知道圆是什么

B.知道吉林的省会是哪里

C.知道怎样骑自行车

D.知道北方的气候特点是什么33.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是( D )。

A.瞬时记忆

B.形象记忆

C.长时记忆

D.短时记忆

34.根据思维在解决问题时的途径方向划分,思维可以分为辐合思维和( C )。

A.常规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35.就寝前记忆的材料保持的比较好,这是因为( B )。

A.休息的作用

B.不存在倒摄抑制

C.不存在前摄抑制

D.神经活动减弱

36.儿童学习了“老虎”、“猴子”的概念后,再来学习“动物”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A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无关学习

37.( C )是指注意能够使心理活动始终稳定在选定的对象上,直至达到认识活动或行为动作目的为止。

A.选择功能

B.调节功能

C.保持功能

D.监督功能

38.以下不属于实物直观的例子是( D )。

A.演示实验

B.实地参观

C.观察实物

D.出示挂图

39.俗语说“日久而淡忘”,这可以用(A )来解释遗忘的原因。

A.痕迹消退说

B.干扰说

C.提取失败说

D.压抑说

40.幼儿分类时,将“茄子”和“灯泡”这两种物体放在一起,而将“芹菜”和“领带”这两种物体放在一起,这种概念是( B )。

A.合取概念

B.具体概念

C.抽象概念

D.关系概念

50.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指( B )。

A.感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51.以下哪种属于程序性知识( D )。

A.关于袋鼠的定义

B.某明星的个人档案

C.名人的自传

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52.学习的“倒摄抑制”是指( A )。

A.先学的东西由于受到后学习东西的干扰被遗忘了

B.原来的观念太根深蒂固,影响了新知识的接收

C.学习某件事有助于以后学习类似的东西

D.后来的知识是使先学的知识更加巩固

53.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 A )。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B.信息的识别

C.信息的选择

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54.学习者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于不同事物上的品质是属于( B )。

A.注意的选择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灵活性

D.注意的稳定性

55.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C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56.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 。

A 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57.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 秒钟。

A 1~2 B.20~40 C.60~70 D.70~80

58.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59.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识记、( C ) 、再现。

A.编码

B.回忆

C.保持

D.组织

60.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C )。

A.描述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A.并列结合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62.司机开车的时候手握方向盘,脚踩油门,眼睛看观后镜,这是注意的( C )。

A.转移

B.集中

C.分配

D.稳定

63.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A )。

A.精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过度学习

D.人为增加线索

64.下列例子中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 B )。

A.知道怎样玩篮球

B.知道计算面积的公式

C.知道怎样写作

D.知道怎样学习

65.象棋大师往往选择性注意一定的布子模式,记不清棋子是木制的还是牛角制的,这说明( B )。

A.知觉受刺激系列本身的因素影响

B.知觉受已知领域知识的影响

C.象棋大师不挑剔器具

D.知觉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66.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形式的是( B )。

A.命题

B.产生式

C.线性排序

D.表象

67.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B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6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 D )。

A.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B.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C.采取多样化方法

D.及时复习

69.读完一篇文章后,往往对最前面一段内容印象深刻这是因为( A )。

A.没有前摄抑制

B.没有倒摄抑制

C.仍在短时记忆

D.进入长时记忆

70.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先获得“哺乳动物”的概念,再来学习“鲸”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无关学习

71.“那个人长什么样我不记得了。但是在见面时我能认得出来”,这种能力属于( B )。

A.回忆

B.再认

C.想象

D.联想

72.陈述性知识的运用是指知识能够被学习者提取出来,解决( A )的问题。

A.“是什么”

B.“为什么”

C.“怎么样”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73. 根据实际有无明确的目的,可把识记分为( B )。

A.有意义识记,无意义识记

B.有意识记,无意识记

C.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接受识记

74.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B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75.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 A )个信息单位。

A.7±2

B.5±23

C.6±2

D.8±2

76.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记忆的抑制作用叫( A )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77.3岁的儿童数数时,必须用手指点数要数的物体,这种思维的类型是( B )。

A.形象思维

B.动作思维

C.直觉思维

D.逻辑思维

78.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时先看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在学习上属于( D )。

A.关键词法

B.视觉想象

C.联系实际生活

D.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79.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知识能力与特点的认识,这属于( D )。

A.元认知体验

B.元认知监控

C.元认知策略

D.元认知知识

80.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一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D )。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编码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81.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 A )。

A.自我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寻求支持策略

82.整合所学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 A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83.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A )。

A.精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过度学习

D.人为增加线索

84.在学习单词时,教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以记住单词,这种策略是( D )。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85.心理学家华莱士提出的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说中指出,思维的第二阶段是( D )。

A.准备期

B.豁朗期

C.验证期

D.酝酿期

86.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C )。

A.记起童年的故事

B.跑步锻炼身体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87.在创造性的培养上有一种“头脑风暴法”,以下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C )。

A.百家争鸣

B.自由辩论

C.抢答

D.“胡说八道”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89.以下属于酝酿的例子是(B )。

A.看到鸟飞,发明了风筝

B.想了好久的都想不出办法干脆不想了,结果过一会儿突然有了解答

C.努力寻找丢失的记忆

D.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90.“酝酿效应”现象属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中的( C )。

.类比模拟法 B.非逻辑联想法 C.延迟判断 D.转熟为生法

7.我国学者指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三阶段是( B )。

A.发现问题

B.提出假设

C.明确问题

D.检验假设

91.下列属于非对抗性问题的是( C )。

A.踢足球

B.打麻将

C.解字谜

D.下象棋

92.以下属于类比迁移策略的是( A )。

A.看到鸟飞,发明了风筝

B.想了好久都想不出办法干脆不想了,结果过一会儿突然有了解答

C.努力寻找丢失的记忆

D.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93.以下不属于影响智力发展因素的是( D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实践活动和个体品质因素

D.脑的活动方式

94.一个人在他的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是( A )。

A.性格

B.气质

C.智力

D.创造性思维

95.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的编制者是( A )。

A.比内和西蒙

B.韦克斯勒

C.瑞文

D.加德纳

96.为人沉静,容易相处,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但比较敏感,容易受挫折,孤僻、寡断,疲劳不容易恢复,反应缓慢的是( B )。

A.胆汁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粘液质

97.为人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一落千丈,属于( A)。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98.“斯坦福一比内量表”中每通过一个题目代表( B )的心理年龄。

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四个月

99.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C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10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之为:( D )。

A.学习目的

B.教学目的

C.学习目标

D.教学目标

101.以下哪点不属于个性特征范畴( C )。

A.能力

B.气质

C.需要

D.性格

102.脾气暴躁、直率、精力旺盛、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一落千丈,这种气质类型是(B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03.某学生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行动敏捷,脾气暴躁,情绪易激动。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B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104.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B )因素造成的。

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

105.为人孤僻、优柔寡断、敏感、反应缓慢,这种特征属于(D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06.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 A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4.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也可称为自我能力感。

5.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学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6.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7.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机

8.正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好的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

9.需要:需要是有机体缺少某些重要刺激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是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应。

10.陈述性知识: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描述世界,回答“世界是什么”

11.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12.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去学习、组织、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13.下位学习:认识结构中原有知识观念的概括水平高于新学习的知识,那么这种关系的学习就是下位学习,也称类属学习。

14.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抽象水平更高的概念,原有概念是从属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观念。

15.并列结合学习:新旧知识之间处于同一个层次,这时产生的联合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结合学习。

16.遗忘:指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重现。

17.辐合思维:指综合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结论或方案的思维方式。

18.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9.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

20.记忆:一个人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或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

21.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2.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学习、记忆及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活动有效地进行。

23.问题:所谓“问题”就是疑难或难题,就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24.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将问题由初始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25.问题解决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索问题空间、达到目标状态所运用的策略总称。

26.创造性思维:人们运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过程。、

27.具体化:具体化是将通过抽象和概括而获得的原理、理论,用来认识新的具体对象的过程,也就是把一般原理用于具体的、个别的场合。

28.气质: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29.性格:现代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简答

1.简述心理的本质。

答:要点:心理是脑的机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所有心理活动的内容都来源于外界环境;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要点简单阐述)。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用人本主义的思想来解释人的需要并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成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要点: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

4.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对每个要点简单阐释)

5.简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教育心理学揭示的心理学规律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

1)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2)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3)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4)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自身的发展5)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6.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的强度和性质影响着学习的方向、进程和效果。一般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学习动机越弱,学习积极性越低,学习效果也就越差。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作业的难度不同而不同。难易适中的课题,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比较容易或简单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高的动机强度。比较复杂或困难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低的动机强度。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7.需要及其内涵。

需要是有机体缺少某些重要刺激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是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

1)需要时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2)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

4)动物的需要与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8.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不同划分可以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不同划分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4)奥苏伯尔将动力划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9.简述学习动机的结构。

(1)对知识价值的认识(2)学习的直接兴趣(3)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4)对学习成绩的归因

10.简述教师对学生的强化应遵循哪些原则。

(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

(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

11.简述强化的程序。

强化的程序是指反应在什么时候或多频率地受到强化,强化的程序分类情况如下:

连续式强化:对每一次或每一阶段的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也称即时强化。

定时距式:每两次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

时距式

变时距式:每两次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变化的。

间隔式强化

或称延缓强化定比率式: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呈一定比例。

比率式

变比率式: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比例是变化的。

12.简答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1)影响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影响人们对新行为的习得和已经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人们活动时的情绪

13.如何判断学生上课时是否注意听讲?

人在注意时,一般都伴随着一些特有的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称为注意的表现。注意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适应性动作:人在注意时,会有适应性动作,他们的感觉器官常常朝向所注意的对象,以便得到最清晰的印象。2)无关运动的停止:当人在注意的时候,常常表现为无关动作的停止。例,学生注意听课,一动不动地望着教师。3)呼吸的变化: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4)其他表现:如心跳加速,牙关紧咬,握紧拳头等现象

14.简答记忆的过程。

1)识记: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它是记忆的开端。

2)保持:保持是过去的事物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它是记忆的中间环节。

3)再认与回忆:再认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它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

15.简答中学生知觉活动的规律。

1)知觉活动的选择性:是指知觉的对象能迅速地从背景中被选择出来的特征

2)知觉活动的理解性:是指人们往往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和把握直觉对象的特征

3)知觉活动的整体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将知觉对象作为整体进行反应的特征

4)知觉活动的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

16.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

(1)明确活动的目的与任务(2)合理地组织活动:适时地提出自我要求;提出问题;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3)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4)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17.简述知识获得的一般条件。

(1)学生原有的认识机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的知识基础

(2)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内在的逻辑意义,并能够反映人类已有的知识成果

(3)学习者还应具有学习的动机

18.简述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强化课堂调控手段(4)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19.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

答案同1题人在注意时,一般都伴随着一些特有的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称为注意的表现。注意的表现主要有以下

1)适应性动作

人在注意时,会有适应性动作,他们的感觉器官常常朝向所注意的对象,以便得到最清晰的印象。

2)无关运动的停止

当人在注意的时候,常常表现为无关动作的停止。例如,学生注意听课,一动不动地望着教师。

3)呼吸的变化

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4)其他表现:如心跳加速,牙关紧咬,握紧拳头等现象

20.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什么?

第一,材料的意义影响遗忘进程。对人有意义的材料忘得较慢,对人无意义的材料忘得较快。

第二,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保持的时间长,材料的细节和不熟练的动作遗忘较快。一次识记的材料数量越多遗忘得越快。

第三,学习程度。学习程度是指个体对材料的掌握程度。一般认为150%的过度学习比较合适。

第四,材料的序列位置。材料的开头和结尾识记的效果好,而中间的部分效果较差。

21.简述注意的功能及外部表现。

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的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的变化

22.简述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2)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3)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提高板书技巧

(4)丰富教学内容(5)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6)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23.简述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

(1)分析与综合(2)比较、分类、系统化(3)抽象、概括、具体化

23.简答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在一定的事物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4)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识的根据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24.简答记忆的分类。

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根据信息保持时间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5.简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

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的内部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

26.简述中学生记忆能力的特点。

(1)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良好发展(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27.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1)过去的知识经验(2)变式与比较(3)形成知识体系(4)运用知识

28.遗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遗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干扰说、痕迹消退说、心因说和提取困难说。对每一要点做出简要解释。

论述

1.试述如何加强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1)明确记忆的目的和任务,不断提高记忆的自觉性

(2)识记材料的数量要适当

(3)加强对识记材料的理解

(4)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逻辑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记忆法;定位记忆法。

(5)利用遗忘规律正确组织复习:复习要及时;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复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要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2.结合实际谈一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记忆力。

1)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将学生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2)采用多种策略记忆单词和语法,除维持复述外,还可以利用精制性复述策略、组织策率。

3)为了防止遗忘,还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部分与整体相结合、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等有效地复习方法。

3.简述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特征。

它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它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第二,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必需的。第三,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第四,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4.学习策略的种类有哪些?

(1)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自我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

5.简述学习策略获得的客观条件。

(1)学习材料的难度。

(2)教师因素:教师的策略教学意识;教师的策略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3)教学环境因素:学校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

(4)学习时间及反馈调节作用。

6.问题的类型划分。

1)界定不良问题和界定良好问题,具体包括归纳结构问题、转换问题、重新排列问题

2)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

3)一般领域的问题与专门领域的问题

4)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5)有固定答案问题和无固定答案问题

7.影响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因素。

1)不利于创造性培养的教育观念:具体包括:过分追求成功、以同龄人的行为为楷模、禁止学生提问、权威式教育2)教师的素质 3)酝酿 4)社会干扰 5)分析

8.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知识经验;(2)问题的表征;(3)问题情境;(4)定势;(5)功能固着;

(6)动机和情绪状态;(7)个性差异;(8)人际关系

9.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算法策略

(二)启发式策略

启发式策略是指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或者可以说有助于人们找出问题解决方法的一种提示或经验估计。启发式策略有利于导致问题的解决,但不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有: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搜索策略、选择性搜索、爬山法、化简策略、类比迁移策略。

(三)产生—检验策略

(四)头脑风暴法

10.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点?

(1)新颖性;(2)敏感性;(3)变通性;(4)艰苦性;(5)流畅性;(6)灵感状态

11.简述杜威关于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

1)失调:在心理上出现困惑的状态

2)诊断: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

3)假设:提出问题的各种假设

4)推断:连续验证各种假设

5)验证: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改正假设

12.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答:二者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是紧密联系的。

(1)从起源上说,气质是天生的,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性格是后天的,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2)从可塑性上来看,气质的变化较慢,较难,它也可以发生变化,但不容易;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3)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涉及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有好坏之分。

13.简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生物学条件;(2)家庭因素;(3)学校教育;(4)文化、社会因素;(5)心理原因

14.使用智力测验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第一,智力测验的实施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使用智力测验时必须选择专业量表进行施测。测验操作也必须严格规范,对智力测验分数的解释,尤其是对测验分数低分者的解释应十分谨慎。

第二,现行的智力测验所依据的是传统智力理论,主要测量言语和数理逻辑智力,但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全部智力。教师在评定学生的智力时不能单靠智力测验,应将智力测验的结果和教师与家长的评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智力表现以及学生在测验时的身心状态和测试环境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才能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韦克斯勒(David Wechsler)智力量表分三种: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2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6-16岁儿童)和韦氏幼儿智力量表(适用于4-6岁半儿童)。

16.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人的智力在18 — 25岁时达到顶峰,25 — 36岁保持原水平,36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17.性格的测量方式。

测量性格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观察法、自然实验法、调查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和测验法等。通常总是综合地运用多种方法来测量人的性格。

西方国家进行性格测量多采用性格测验法,近年来我国也日益重视此法的应用。测验法主要有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等自陈测验和投射测验(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18. 简答各种气质类型的典型行为特征

1)胆汁质: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能以很高的人情埋头于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一落千丈。

2)多血质: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易转移、情绪易改变,办事重兴趣,富于幻想,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3)粘液质: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的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严肃认真,不爱空谈,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容易转移,因循守旧。

4)抑郁质:沉静,容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但比较敏感,容易受挫折,孤僻、寡断,疲劳不容易恢复,反应缓慢。

19. 粘液质的人的气质特点是什么?

粘液质的人的气质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20. 智力发展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智力发展差异主要表现在(1)智力发展水平(2)智力发展速度(3)智力发展类型(4)性别差异

论述

1.试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题要点(一)理论意义:教育心理学揭示的心理学规律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

1)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2)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3)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4)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自身的发展5)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并结合实际论述)。

2.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优缺点。

(一)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成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马斯洛将七个层次分为两大类:前四层为基本需要,后三层为成长需要。

(三)优点: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因此具有普遍性,他的理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次系统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比较客观、准确地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四)缺点

1)马斯洛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去看待人性,将人的社会性需要也看成是与生俱来的潜能,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马斯洛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地基需要的调节作用。

3)马斯洛的许多概念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3.试述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2、意识经验是由感知、意象和情感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

3、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用内省法研究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等

主要观点:1、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意识是一种川流不息的过程,而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因此不能分解

2、重视意识机能和功用的研究

3、重视心理学在教育等其他领域的应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1、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

3、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由环境决定的。主张极端的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太海默

是大于整体3、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

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1、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2、人类的生物本能(力比多,libido),是心理与行为的动力与导致精神病的重要原因

3、精神分析就是通过释梦、自由联想、催眠等手段,去研究发现病人被压抑下去的冲动和欲望,并使用某种方法使被压抑的冲动和欲望得到一定的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

4.试述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答案要点同简答3题,要展开论证。答案要点: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

5.结合实际谈一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要点展开答,联系实际答出自己的观点。

(1)教育学生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3)正确运用奖惩(4)适当开展竞赛(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6)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6.影响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因素

(1)不利于创造性培养的教育观念:过分求成功;以同龄人的行为为楷模;禁止学生提问;权威式教育

(2)教师的素质:自己本身具有创造性;有强烈的求知欲;努力设法形成具有高创造性的班集体;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班级气氛;具有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对创造活动过程的评价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渴望

(3)酝酿(4)社会干扰(5)分析要举例说明

2.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动力,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二)改变传统的评定成绩观念,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 发散性思维具有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的特点,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入手

(四)头脑风暴法:

鼓励解决问题的人提出各种想法,甚至包括离奇、荒唐的想法,只要有一线导致创造的希望,都不拒绝。

(五)远距离联想

(六)类比推理

(七)形成和发展“心理安全”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八)培养优良的个性

创造性思维和个性有密切的关系,有创造力的儿童附幼责任感、有毅力、喜欢自学、勇于克服困难、好冒险等。(九)学会捕捉灵感

案例分析

案例1:

李晓辉,男,高二,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答非所问,并屡屡逃课。

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李晓辉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答案要点:

(一)李晓辉出现的问题

李晓辉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造成了习得性无力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并丧失了学习的动机。(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自身原因,缺乏学习动机

2)家长的期望过高,只用考试分数、排名等来衡量孩子学业成就,忽视了孩子的内在学习兴趣的培养

3)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数学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可看出,其教学方式是不恰当的,彻底毁掉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三)对策

1)教育学生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家长和学校要为孩子确立适当难度的学习目标,如果学习目标过高,会造成学生习得性无力感,从而丧失学习动机。

2)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利用李晓辉在其他方面的兴趣,培养对学习的间接兴趣。

3)正确运用奖惩。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一味的加以否定和惩罚,二是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适当给予学生一定奖励,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4)适当开展竞赛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6)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联系实际展开答,答出自己的看法。)

大学生A某是一位来自山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学业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上大学后,他忽然感到心中茫然,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有时候想到辍学在家的妹妹和年迈的父母就很恨自己不争气,可是又找不到奋斗的目标与学习的动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上马马虎虎,盲无目的,上课打不起精神。并且因为实在没劲就去上网聊天、打游戏。

请分析A同学为何没有了学习动机并帮助他摆脱这种状态。

答案要点: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分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学习动机不正确,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毅力不强、对自我的学业期望不足,学业自我效能感低以及对专业不感兴趣等引起的,其具体表现有:(1)无明确的学习目标;(2)为学习而学习;(3)厌倦学习和逃避学习。

解决办法:一旦发现自己有此类现象,可首先试着自我调整:一要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与大学的目标,重新规划自己的学业与人生;二要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特别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用自身的意志战胜惰性;三要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业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观点。)

案例三:

大学生A某是大三学生,各方面表现均优秀。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这也与家庭的期望有关,他的父母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严传身教下,从小就知道努力与奋斗。在大学,他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生涯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成绩要拔尖,英语二年级通过国家六级和托福考试,为将来出国留学做好准备;三年级入党,使自己的政治生命有所昄依;与此同时锻炼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于是,在大学他像一只陀螺飞速运转着,珍惜大学的分分秒秒,因为他相信:付出总有回报。但是最近却发现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他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学习能力,感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在失落,甚至多年积累的自信也受到挑战,对未来,他忽然担心起来,不知道该如何办?请分析大学生A在学习动机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并想办法帮他解决这样的困扰。

答题要点:

A的表现是学习动机过强的问题。学习动机过强往往是因为个体学业期望过高,自尊心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恰当的估计,由此造成学业自我效能感下降,心理压力大,或者是渴望学业成功而又担心学业失败,受表面的学业动机的趋使,渴望外在的奖励与肯定,特别是由于学业优秀带来的心理满足使学生更看重自己的学业优势,因此造成学习强度过大,引起心理疲劳。具体表现为:(1)成就动机过强;(2)奖励动机过强;(3)学习强度过大;(4)经常自责。

过强的学习动机对于学习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质,制订恰当的学业目标与学业期望,调整成就动机;将表面的学习动机转化为深层的学习动机,淡化外在奖励特别是学业成就的诱因,正确对待荣誉与学业成绩;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坚持不懈。

联系实际打出自己的观点。

案例4

李老师教英语课。每学习一篇课文时,她都领着学生读生词,给学生分析语法。课后,她要求学生将每个生词写20遍并完成语法练习题,第二天检查。不及格的同学,放学后要留下背单词。结果每天的单词测验,学生成绩都很好。但是期末考试,李老师的班学生平均成绩却不及格。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占的比重较大,学生答得一塌糊涂。词汇部分占的比重虽然不多,但同学们答得也并不理想。

请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李老师板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并提出对策。

答案要点:

(一)知识不仅包括陈述性知识,而且包括程序性知识。李老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对单词和语法规则的学习,这只是陈述性知识方面,而忽视了对阅读理解、写作、听力等程序性知识方面的掌握。所以,尽管学生很努力滴学习单词和语法,但是考试过程中遇到程序性知识就会败下阵来。

(二)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需要多种认知加工策略。但是李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忆单词的过程中,学生只是用简单的复述策略去记忆,这种方法过于简单,是不恰当的。

(三)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赶进度,没有意识到学生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很容易因大量的信息同时涌入而造成信息超载,降低工作记忆的效率。

(四)对策

1)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将学生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2)采用多种策略记忆单词和语法,除维持复述外,还可以利用精制性复述策略、组织策率。

3)为了防止遗忘,还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部分与整体相结合、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等有效地复习方法。

案例5.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臵,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根据学生注意发展特点来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同时请运用无意注意的发展特点来论述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原因。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

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6.

亮亮,男,9岁,聪明,兴趣广泛。上课时能认真听讲,并完成作业。课后爱看小说、摄像、踢足球,对功课关注不多,每期期末考试前几天才抓紧时间复习,所以考试成绩总提不高,他十分苦恼。

请用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分析亮亮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运用遗忘规律,给出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的复习对策。答案要点:

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亮亮违背了遗忘规律,表现在只是上课时认真听讲,考试前临阵磨枪,而平时没有有效地复习,使姿势牢固化。

对策:要运用遗忘规律,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注意复习。

(1)组织有效的复习。1)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想结合。3)复习方式多样化,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4)复习是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5)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适当的超额学习。最好的超额学习量是50%。

(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案例7

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向学生讲解“平均分”这个概念时举了“小猴分桃”这个例子。“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当“8个桃”被排列在课桌上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直接报出结果,没有学生愿意通过分一分来获取答案。但是例题教学不是为了“求每只小猴分几个”,而是要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其含义。

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答:(一)出现问题的原因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教给学生“平均分”的概念。这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是十分有效的。问题在于,题目中的数字太小,以致学生可以脱离问题情境直接得到答案。

(二)对策::1)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水平2)重新创设问题的情境3)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绪状态4)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答出自己的看法)

案例8

《论语》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说:“老师,听到一个很好的注意,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家有父兄,怎能自作主张?”另一个学生冉求也问:“老师,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当然应该立即去做。”学生公西华对此很不理解,问孔子:“老师,为什么同样的问题您却给了不同的答案?”孔子说:“冉求于是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去做。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加以抑制,使他谨慎。”

1.运用你学过的心理学观点,解释孔子的这种教育观。

2.如果你是一名教师,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你该如何教育他们?

答案要点:

1.孔子教育学生的案例,从分说明了孔子能够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道理。案例中所讲述的子路和冉求是两个个性特征完全不同的人。子路做事情比较鲁莽、草率,往往不考虑后果,所以孔子要约束他;而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孔子要鼓励他去做。

2.我们今天的每一位教师更应该懂得,在现代教育中,要努力让所有的孩子个个身心健康,潜能得到发挥。这是每一位父母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入不断地探讨现代教学形势下因材施教的有效办法,从而为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意:需要展开答出自己的看法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学习的主体因素,指(A)。 A.学生 B.教师 C.教案手段 D.教案环境 2.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B)。 A.单维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抽象逻辑性 3.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B)。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B)。A.25% B.50%

D.100% 5.(A)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A.布鲁纳 B.桑代克 C.贾德 D.维纳 6.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C)。 A.比特 B.字节 C.组块 D.词 【解读】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组块(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组块是指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体。 10.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C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11.对程序教案贡献最大的是( A )。 A.斯金纳 B.普莱西 C.加涅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测验法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A.120%B.130% C.140% D.150%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A)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A.生理自我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D.焦虑症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XX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XX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2.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3.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斯金纳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4.手段一目的分析属于问题解决策略的()。 A.计划式策略

B.规则式策略

c.启发式策略 D.算法式策略 5. 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级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当遇到相类似的刺激也能作出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附属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咼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 8.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情绪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动作记忆 9.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维果茨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10.根据机能类型说,人的性格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 ()。 A.内向型 B.意志型 C独立型 D.孤僻型 11.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12.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由此可以断定,他的成长可能处在()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 篇一:(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E教育性原则 基本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C调查法(访谈、问卷、调查有关材料)D个案法E测量法 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2填:1924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A.笛卡尔B.谢切诺夫 C.巴甫洛夫 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 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

尊 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 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 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 .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 .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 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15.pdf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 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神经元 B.突触 C.反射 D.神经系统 2.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反馈、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 D.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刚入学的儿童,写字时往往顾此失彼,这是因为注意的()不强。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4.在噪音的持续作用下,病人拔牙时不觉得很痛,这是由于 ()。 A.不同感觉相互作用 B.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C.感觉的适应 D.抑制作用 5.在下列哪一项活动中,运用了再造想象?() A.作家塑造新的人物形象 B.科技人员研制出了一台新机器 C.舞蹈演员编排新动作 D.建筑工人根据图纸想象新建筑物的形状 6.古书《列子》上写韩娥唱歌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 不绝,这是()。 A.记忆联想 B.记忆表象 C.幻想 D.追忆 7.逻辑思维也就是(),它强调思维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推导,并采用一定的思维策略。 A.综合思维 B.抽象思维 C.分析思维 D.形象思维 8.小学生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 的某一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是()。 A.具体化

B.抽象 C.概括 D.综合 9.下列关于小学儿童情感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小学儿童情感常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 景支配 B.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 识水平的提高,他们情感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 C.一般来说,小学儿童具有很强烈的“向师性”,对老师充满崇敬和热爱。 D.小学阶段,儿童情感已经发展到了比较好的水平,具有较强 的稳定性、丰富性、可控性。 10.根据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权威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阶段处于()。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可逆水平 D.前习俗水平 11.()是人际吸引中深层的稳定的因素。 A.仪表风度 B.心理品质 C.特点相似

岗培题库高等教育心理学2020

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 A. 桑代克 B. 布鲁纳 C. 斯金纳 D. 苛勒 标准答案:A 2德国教育家()第一个明确将心理学作为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A. 第斯多惠 B. 威廉·冯·洪堡 C. 赫尔巴特 D. 瓦根舍因 标准答案:C 3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心理动力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状态 D. 心理特征 标准答案:A,B,C,D 1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 A. 可逆性 B. 灵活性 C. 守恒性 D. 补偿性 标准答案:C 2对于大学生记忆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意义识记占优势 B. 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保持稳定 C. 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 D. 有效记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更熟练 标准答案:B 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

阶段 标准答案:B 1下列不属于网络人际交往方式的是() A. E-mail B. QQ C. 短信 D. 微信 标准答案:C 2大学生人际交往风格的不同,主要体现不包括的是()A. 价值观不同B. 心理需求不同C. 情绪稳定性不同D. 生活习惯和修养不同 标准答案:C 3大学生人际交往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方面。A. 交往动机B. 交往对象C. 交往渠道D. 交往方式 标准答案:B,C,D 1下列不属于大学生交往心理差异性的是() A. 交往目的不同 B. 交往风格不同 C. 交往认知不同 D. 交往情感不同 标准答案:A 2不属于大学生交往目的的是()。 A. 切磋学问 B. 交流思想 C. 探索人生 D. 商务合作 标准答案:D 3大学生人际交往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方面。 A. 交往动机 B. 交往对象 C. 交往渠道 D. 交往方式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学管理得首要职能就是( )。 A.计划决策职能 B.组织实施职能 C.指挥运筹职能 D.监督控制职能 2.学生品德得形成过程需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与( )。 A.表达 B.外化 C.内化 D.反馈 3.王军外出时总就是怀疑自己家里得门没上锁,常常要反复检查,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抑郁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4.下列哪些属于学习现象?( )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得重要性 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 C.乳儿抓住碰到得东西 D.青春期少年得嗓音变化 5.某同学为了得到老师得表扬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需要称为(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一般内驱力 6.幻灯片与教学电影得演示,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经验直观 7.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得人格障碍属于( )。 A.强迫型人格 B.偏执型人格 C.回避型人格 D.冲动型人格 8.以下不属于人格测验得就是( )。 A.创造力测验 B.兴趣测验 C.成就动机测验 D.态度量表 9.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得原因不包括( )。 A。遗传B.人际关系C.社会环境D.学校教育 10、课堂违纪现象严重,学生各行其就是,随便插嘴,不动脑筋,故意捣乱,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 A.积极得课堂气氛 B.消极得课堂气氛 C.松散得课堂气氛 D.对抗得课堂气氛 11.按照智力测验得标准,智力超常儿童得智商最低临界值应就是( )。 A.130 B.140 C.150 D.160 12.在心理学上,一般将教师期望得预言效应称之为( )。 A.罗森塔尔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3.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得德育方法就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14.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得就是一种良好得( )。 A.教师权威 B.师生关系 C.教师能力 D.教师感召力 15.成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说得学习迁移均属于(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 D.逆向迁移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4、A 5.C 6.B 7.B 8.A9.B 10.D11.A12.A13.B1 4.B1 5.A 二、名词解释 1.自我概念:就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得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得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得认识,就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与价值标准所组成得有组织得认知结构。 2.社会性认知:指对自己与她人得观点、情绪、思想、动机得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与对集体组织间关系得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3.个别辅导: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与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与理解得态度、科学得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启发与诱导,使学生能够从有心理问题发展成为心理健康。 4.动机:就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得内部动力,也就是激励人行为得原因,就是以需要为基础得,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得作用。 、简答题.简述小学儿童认知活动得发展。

020高等教育心理学最新题库60套

01个体思维发展依次经历了直觉行动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阶段,彼此不能逾越。这体现了个体心理发展的() 差异性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均衡性 连续性和阶段性 02每一种心理品质都有成长的关键期,需要及时给予关注,这反映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均衡性 连续性和阶段性 03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斯金纳 高尔顿 霍尔 华生 04个体在0-1.5岁的婴儿期,需要得到呵护与爱抚,便于化解() 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 自主与害羞的冲突 勤奋与自卑的冲突 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05个体在1.5-3岁的儿童期,需要得到尊重和适度放开的养育,便于化解() 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 自主与害羞的冲突 勤奋与自卑的冲突 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06主张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07认为影响学习的三个重要因素是强化、学习者和情景的学习理论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08强调人的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他人的评价在学习中的作用的学习理论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09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 目标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情感内驱力 意志内驱力 10不同的学者对学习做了不同的分类,其中奥苏贝尔将学习分成() 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 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认知策略学习和态度学习 11在条件反射理论中,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使得反应概率提高,称为() 正强化 惩罚 泛化 负强化 12在条件反射理论中,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使得反应概率降低,称为() 负强化 正强化 惩罚 泛化 13当一个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老师撤销对他的处分。这种行为塑造方式属于()负强化 正强化 分化 泛化 14当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老师给他一个处分。这种行为塑造方式属于() 负强化 正强化 惩罚 泛化 15当小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老师给他一个小红花。这种行为塑造方式属于() 负强化 正强化 分化 泛化 16根据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原因是() 努力 心境 运气 能力 17根据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内部的可控的原因是() 心境 努力 运气 能力 18根据归因理论,下列属于稳定不可控的原因的是()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意识,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用刺激-反应来解释行为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 心理学 2. 重视动机和潜意识现象的研究,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具有夸大潜意识作用倾向的 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3. 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 分析学派C. 人主义D. 认知心理学 4. 注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既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提出了一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内部心理机制的新模式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5.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 马斯洛 (A. Maslow 1908-1970)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6.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7. 人本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 马斯洛 (A. Maslow 1908-1970)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8. 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 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9. 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和躯体症状也都是通过系统原则而学习获得的,或者说是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改变强化模式,所有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0. 心理变态的原因是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冲突所造成的.健康人格的核心就是要达到自我不再受本我的冲击和超我的压抑而成为一种协调的综合力量.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1. 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其内心 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既"自我实现者".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12. 人们之间的行为差异大多来自人们建构世界的方式的不同.对健康人来说,新的建构不断的产生,并取代旧的不适当的建构.心理障碍是观念系统的异常,你的感觉很大程度上跟你的想法相关,如果你能改变想法,你也就可以改变感觉.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13. 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 ). A.发展法B.实验法 C.系统法 D.观察法14.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叫做( ). 0 A.发展法B.观察法C.系统法D.实验法15.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来进行的研究方法叫做( ). 0 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C.系统法D.发展法16. 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条件下,研究者适当地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从而引起和记录被试者的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 ). 0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系统法 17. 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叫做( ). 0 A. 问卷法B.测验法C.个案法D.产品分析法18. 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 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 ). 0A.个案法B.谈话法C.产品分析法D.测验法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 2.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物体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它功能的现象称为 功能固着。 3.对小学生来说,监控策略主要体现在集中注意和领会监控上。 4.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广义的知识划分成两大类,它们是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 识。 5.完整的品德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 6.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称为策略学习。 7.创造性一般由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过程和创造性活动三部分构成。8.皮亚杰认为,6—8岁儿童的道德发展处在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9一10岁儿童,既不简单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巡守规则,他们不再把准则或成人的命令看作是应该绝对服从的或不可改变的,皮亚杰称这一阶段为自律水平的道德阶段。 9.由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激起学习动机称为外部动机。而要求掌握、 10. 儿童在知道了“萝卜、白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时的同化学习属于正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 )。 A.说服B.角色扮演 C.榜样学习D.奖励与惩罚 3.下列哪些观点强调了内部心理过程、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 A.试误说B.社会学习理论 C.发现学习理论D.接受学习理论 4.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

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驱力 B.附属驱力 C.欲望驱力 D.自我提高驱力 8.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