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讨_黄贤贵

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讨_黄贤贵

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讨_黄贤贵
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讨_黄贤贵

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黄贤贵,柯瑞清,翁伯琦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收稿日期:2011-03-21初稿;2011-05-02修改稿

作者简介:黄贤贵(1965-),男,研究员,研究方向:蔬菜新品种选育(E-mail:hxg

323@163.com)通讯作者:翁伯琦(1957-)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肥料与生态农业技术研究(E-mail:boqiweng@yahoo.com.cn)基金项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下乡“双百”行动计划项目(sbmb1105-

3)摘 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农业应有所作为。本文以资源节约、提高利用率、有效减少废弃物以及立体种养与循环利用开发等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低碳农业的各种模式,并综合区域农业特点,提出推广低碳农业模式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低碳农业;节能减排;模式中图分类号:F 

32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s on Development Models of Low-carbon Ag

ricultureHUANG Xian-gui,KE Rui-qing,WENG Bo-q

i(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03,China)Abstract: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re important in response to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ing.In this paper,various law-carbon agricultural models have been discussed by the key points of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in saving and improvingresource utilization,decreasing the release of agro-wastes or reusing of the wastes,as well as developing theagriculture on vertically distribution.Based o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agriculture,some suggestions werealso g

ive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s.Key 

words:low-carbon agriculture;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reducing;model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自2

003年英国政府率先提出“

低碳经济”的概念以来[1]

,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低碳经济的研究与探索。在2009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我国政府庄严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CO2排放量比2

008年下降40%~45%。由于农业用地排放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

排放总量的30%[2]

,因此要实现我国政府承诺的

目标,农业的减排任务责无旁贷。近年来,我国农业战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和广大农民,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着低碳农业模式的探

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3-5

]。1 节约资源与有效替代模式

农用化学品如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的使用促进了农作物的增产,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除了带来农产品中含有农药等有毒物质的残留外,还带来了严重的生态负面效应,如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板结退化等,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近年来,各地探索出了各种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的减量与替代模式,以及节水节能模式。1.1 节省化肥模式

化学肥料的施用对农作物的增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盲目施用化肥的现象仍十分严重。低碳农业的节省化肥模式,主要是从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开发使用新型肥料等方面着手。

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达到合理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的目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顾名思义,首先要测土,即通过科学手段,对某一地区某一地块的土壤进行土壤养分含量的分析测定,准确了解土壤的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和供应能力;其次是配方,即在测土的基础上,进行土壤营养诊断,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要求,确定其肥料的施用方法及用量等;最后根据配方对作物进行施肥。据北京等地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方法施肥,可增加作物产量,并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7.5%以上。

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推广绿肥养地,

福建农业学报26(6):1086~1090,2011

Fujian Journal of Ag

ricultural Sciences文章编号:1008-0384(2011)06-1086-05

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植物生长过程所产生的绿色植物体,用作改良土壤或用作施肥,这类绿色植物就是绿肥作物。按植物学分类来区分,绿肥可分为豆科植物和非豆科植物,以豆科植物为多。豆科绿肥有紫云英、田菁、绿三叶、沙打旺、圆苜蓿、苕子等。非豆科绿肥常用的有禾本科的黑麦草、十字花科的肥田萝卜、满江红科的满江红等。绿肥能为农作物提供生长必需的养分,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改良土壤理化改善性状。在南方,冬季种植绿肥紫云英有优良传统。绿肥一般每公顷产鲜草30t左右,可得纯氮135kg,相当于300kg尿素的含量。根据北京的示范实践,通过有机肥培肥,菜地和粮地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12~1.95g·kg-1[6]。

缓控释肥作为一种新的肥料类型,它能延缓肥料中的养分释放,以便尽量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缓控释肥可根据作物养分需求控制养分释放,改变了化肥因溶解过快、养分流失而难以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对养分不同需求的缺点,使肥料利用率提高20%以上,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简化农作物生产技术、帮助农民节本增收的目的。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金正大集团研发并推广的上百种缓控释肥产品,适合我国大田作物[7]。

1.2 节省农药模式

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来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可达到节省农药的目的。

农业防治方法主要选用抗病虫良种、培育无病壮苗、有计划地进行轮作、实行深翻垄作、清洁田园等手段。选用抗(耐)病虫良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采用嫁接等方法培育苗木,可减少许多土传病害的侵染。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处理、苗床高温消毒和采用营养钵育苗等措施,可防止幼苗徒长,增强抗病力,减轻苗期病害。在生产上按不同作物种类进行水旱轮作、品种间有计划地轮作倒茬、间作套种,既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肥力,又可减少病源虫源积累,减轻危害。实行深翻垄作、清洁田园,能消除病虫的转主寄主和病虫滋生地,减少病原菌和虫卵。

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有害微生物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且不污染农产品和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它包括保护利用天敌和使用微生物及代谢物

制剂等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目前,“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菌治虫”、“以病毒治虫”、“以抗生素治虫”等生物防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如利用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阿维菌素类抗生素等原生动物杀虫,利用苦参、苦楝、烟碱、双素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多种害虫;利用有益生物、农用抗生素等防治病害,如5406抗生菌、增产菌、木霉菌等,以及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农抗120等防治多种农作物病害。

通过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但有利于或无碍于农作物生长的生态条件的物理防治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物理防治一般常用防虫网、灯光防治、黄板诱杀(根据蚜虫的趋黄习性)、性激素引诱及灭蝇纸等。

1.3 节省农膜模式

在农业生产上要推广天然纤维制品农膜和可降解农膜。天然纤维制品农膜就是充分利用天然产物和农副产品的秸秆类纤维生产的农用薄膜,可以部分取代农用塑料,这是减轻农用残膜污染的有效途径。可降解农膜主要有光降解、生物降解和光-生物降解三类。农膜的光降解是将铁盐等光敏剂加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等聚合物中,在光照的作用下,一般3个月左右能自动解体,使其较大的分子量降解到5 000以下,并可被土壤微生物进一步降解。但光降解受地理、气候制约大,很难达到较准的时空性,且不完全降解。农膜的生物降解指聚合物残膜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发生降解及同化。农膜的光-生物降解指在农膜中加入淀粉和生物降解剂等,残膜在光解后可继续被天然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变成低分子化合物、水和二氧化碳[8]。

1.4 节水灌溉模式

节水灌溉模式是指采用各种科学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水分蒸发与渗漏的低碳农业模式。

节水灌溉模式采取的主要措施: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进行灌溉,如水稻的“间歇性灌溉”、“晒田”、“湿润性灌溉”等[9];因地制宜地发展耐旱作物、选择抗旱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减少能耗;推广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改变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提高水分利用率;对高价值经济作物可采用信息化管理,应用智能微灌技术;做好配套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降低水分渗漏;各种农业节水措施,包括利用秸秆和地膜覆盖、土壤保水剂和植株蒸腾抑制剂,免耕直播技术等,均能有效提高土壤保墒能

第6期黄贤贵等: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力。

1.5 节约能源模式

节约能源模式主要从耕作制度、标准化种养、机械化作业、企业化经营、合作化组织等方面考虑[10],实现节能减耗,降低成本。改革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推进免耕少耕、水稻直播、再生稻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塑料大棚、地膜覆盖、日光温室、太阳电池和光伏发电(光伏农业)、太阳能杀虫等技术,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利用地热资源养殖水产以及调节畜禽舍温度等。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推广现代农机节能技术,引导农民购买性能优良、作业高效、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新型农机,复合式联合作业农机,逐步淘汰排放高、效益低、性能差的陈旧农机。1.6 能源替代模式

目前世界各地都把高效利用生物质能源,摆在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位置上。适度发展木薯、甘蔗等非粮能源作物,生产燃料乙醇以替代化石燃料,可减少CO

排放[11]。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秸秆等可再生能源,其应用前景也是非常广阔。2 循环农业与清洁生产模式

2.1 循环利用与复合配套模式

立体种养的节地模式是立体农业模式的代表类型,它有稻田养殖、藕蟹共生、藕鳝共生的农渔结合模式,果园养鸡、稻田养鸭的农牧结合模式,林粮间作、林下种菇等农林结合模式,以及不同农作物间作、混作、套作模式等。立体种植、养殖,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拓展了生物生长空间,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提高了产出效益,也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内容。目前重点推广的模式有立体养殖、生态种植的“种、养、沼”结合的循环模式,如“猪(鸡)-沼-菜(果、稻)”、“猪(鸭)-鱼”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实现养-沼-种-加一体化。

江苏省镇江丹徒区世业洲的日光温室的“农立方”[12]是立体农业典型模式。在高达3m的架子上,整齐排放着豌豆苗、香椿苗等近10种芽苗菜,而每一层的上方,都安装着补光用的LED灯泡,在每一排架子下面,还隐藏着一条宽0.5m的深沟,里面养着泥鳅。而温室的北侧,则用来养殖兔子、禽类等动物。“农立方”不仅实现了立体化的种植、养殖,而且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可以24h为植物补光,浇灌芽苗菜的多余水分流到下面的沟渠

里,为水产养殖提供新鲜水源;修剪下来的芽苗菜

根茎为养殖的动物提供饲料,动物呼出的CO

又促进了芽苗菜的生长。

福建省农科院推广的“稻-萍-鱼”模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同一块稻田里既繁殖红萍,又养鱼。红萍既作为稻田的基肥,又能作为鱼的饲料,使植物蛋白转化为动物蛋白。且在这种新的稻作体系内,由于鱼的频繁活动和捕食,危害水稻的病虫草害也减少了许多,农药化肥的使用也相应地减少了。

2.2 清洁生产与“三品”基地模式

低碳经济要求减少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的使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以减少CO

的排放。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多且最成功的是沼气模式。沼气作为农村新能源,具有减轻农村污染,回收利用废物、减少木材消耗等优点,沼气模式是一种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13]。

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畜禽粪便,严重污染了环境。对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应结合农村的“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在农村建设沼气工程,将厕所和畜禽舍与沼气池结合在一起,人畜粪便流入沼气池,经过发酵产生沼气。沼气发电具有节能、清洁、安全的特点。沼液中含有农作物生产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可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使用或作为畜禽和鱼类的饲料,沼渣可用作花卉营养土或用作食用菌的育菇原料。这种模式变废为宝,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模式。

以沼气为纽带,把沼气、农作物、畜禽、水产、肥料、饲料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绿色循环的生态系统,可衍生出许多低碳的循环农业模式。如“猪-沼-果(菜、稻、菇)”模式,已在南方广泛推广。

福建省福清市星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大型综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生猪存栏1.4万头,是福建省唯一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生猪养殖场。以往,生猪养殖产生的大量猪粪、污水,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雇人清理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几年,福清市星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在福建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的帮助下,运用农业循环利用技术治理猪粪污染:利用猪粪生产沼气,利用沼气发电,利用沼液灌溉果树和蔬菜,利用沼渣种植蘑菇,利用蘑菇废弃物和沼渣生产有机

肥,同时减少CO

排放700t,取得了显著的经济

1福建农业学报第26卷

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品”就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这3种食品不施用或很少施用化肥、农药,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三品”基地制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按国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根据国家规定的“三品”质量标准和农药、化肥、植物激素等的安全标准及使用准则,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三品”基地模式生产的食品坚持按照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追求安全、优质、生态、环保、可持续科学发展,能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是低碳农业的一个成功模式。目前全国都在大力推进“三品”基地建设。以福建省为例,据了解,福建全省累计认证并有效使用“三品”标志的目前已超过2 000个,获证企业近1 300家;全省茶园、果园等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达16万多hm2;已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4个,面积达3万hm2,可覆盖51个乡镇农场、46家产业化经营单位;全省获证企业占近3年省政府表彰的品牌农业金奖企业的66.7%,占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54.3%,带动组织3万多农户发展果蔬、禽类等优质农产品生产,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3 推广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尽管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和广大农民,在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应加大推广低碳农业各种模式的力度。对此,提出如下建议。3.1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低碳共识

要使各级政府认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更要提高广大农民的认识水平。广大农民是推广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是低碳农业的具体实践者。要加强低碳农业的知识普及,向广大农民培训各种低碳技术。比如,养猪业是许多地方农民的支柱产业,为了减少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有的地方政府被迫出台了“限猪令”、“禁猪令”。其实,如果能在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推广各种沼气模式,使养猪业实现零污染,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此外,观光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一些地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也要加强宣传与合理规划。当前,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规范提升的新阶段,休闲农业有巨大市场前景。据对全国19个省市区的不完全统计,2009

年,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 175亿元,直接带动就业近280万人,其中吸纳农民就业达267万人[14]。发展休闲农业要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来谋划,引导适宜发展的

地区有序推进。鼓励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可以开发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发展休闲农业,避免滥占耕地。发展休闲农业不能脱离农业、农村、农民,要坚持以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和增收为目标,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开发休闲产品,突出自然生态,体现乡土气息,大力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

3.2 加大政府投入,推广集成科技

低碳农业各种模式的推广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以引导各种低碳农业模式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如在沼气池的推广、各种节水灌溉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秸秆还田新农机具的研制与推广等方面,切实提供适当的政府补贴。要致力于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低碳集成科学技术。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副产品,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据测定,农作物秸秆中除含氮、磷、钾、镁、钙及硫等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外,还含有15%左右的有机质[15]。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主要采取的措施有:秸秆还田、生产沼气、青贮氨化成饲料、秸秆堆肥、栽培食用菌、造纸、生产人造板、固化成型燃料和气化燃料等。秸秆还田是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是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进行粉碎,随后翻埋入土,使之腐烂分解,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还能起到保持土壤水份和抑制杂草等作用。如按每公顷还田秸秆7.5t计算,每公顷则可增加有机质112 5kg。随着农业机械化的秸秆还田新技术和新农机的问世,秸秆还田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据资料介绍,利用1t秸秆可节省标煤0.5t,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CO

排放1.135t。如江苏国信泗阳生物质发电厂,是国家重点扶持、优先推广的生态环保型项目,采用可再生能源秸秆为燃料发电,年消耗农林

废弃物约22万t,减少CO

排放10多万t,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16]。

3.3 完善政策机制,推动持续发展

政府应制定完善扶持推广各种低碳农业模式的配套政策,如低碳农业税收优惠、信贷优惠政策等。对各种节能减排农业项目、低碳农业示范基地、沼气工程、观光休闲农业项目、“三品”基地、植树造林等项目应给予政策性金融的信贷支持,同

第6期黄贤贵等: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时积极扶持大型低碳农业企业上市。对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目前已有大量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报道。如水稻加工成稻米后产生的谷壳等废弃物,根据不同工艺还可以在发电、供热生产糠醛、木糖、木糖醇、草酸、醋酸、植酸钙镁盐、水稻油、阻氧化剂和氮化硅、多晶硅等制品[17]。麻竹笋加工废弃物经过粉碎均匀混入棉籽壳、玉米粉和辅料等物,经生物发酵后接种蘑菇菌种可以转化为食用蘑菇,蘑菇采摘后的废弃物转化为麻竹林的有机肥[18]。玉米淀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用于生产酵母蛋白,能改善我国优质饲用蛋白源匮乏局面。宁波莱盛农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采用微生物发酵青贮和快速压榨加工技术,把笋壳加工成牛饲料,使水煮笋加工企业不再为笋壳处理问题犯愁[19]。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以玉米加工废弃物为原料,采用酸解、糖液脱毒、厌氧发酵、聚合等技术方法制备丁二酸及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类生物可降解材料,并建立了每年500t丁二酸及20tPBS的中试生产线,取得了较好成果。在枸杞种植和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枸杞枝、叶和枸杞渣可作为饲料利用。苹果汁加工废弃物可以用来生产饲料、果胶和柠檬酸等副产品。

3.4 加强科技创新,优化生产模式

各地在推广低碳农业模式时,应结合当地的资源情况、生态环境、市场供求等进行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不可一哄而上。比如对水田,要尽可能地减少甲烷的排放;对山地,应尽量采取立体种养模式;对养殖业,应发展各种沼气模式;对农产品加工业,可采取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发展低碳农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应加大低碳农业模式的技术研究力度,及时总结适合本地发展的模式。今后在以下方面要加强研究力度:抗旱品种选育,免耕少耕技术研究,节能环保农机研制,非粮能源作物研究等。要加强固碳增汇方面的探索。固碳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途径。森林具有强大的碳汇能力,农田土壤、草原是巨大的有机碳库。仅通过一些简单的农业生产耕作方式进行土壤固碳就可抵消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4。如禁牧、休牧、退牧还草,可增加农田土壤和草地碳汇。少耕甚至实行免耕(零耕),尽可能地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可大大节省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通过重点发展油茶等高效经济林、速生丰产林、花卉苗木、中药材产业及生态旅游业来增加土壤碳汇。继续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恢复农村湿地和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工程,实施和巩固造林绿化工程及其成果,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可大大增加森林蓄积量和碳汇能力,促进自然生态恢复和保护[20]。

参考文献:

[1]潘家华,郑艳,庄贵阳.低碳经济的概念与方法学探索[M].//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2]翁伯琦,雷锦桂,胡习斌.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低碳农业[J].生态环境学报,2010,(6):1495-1501.

[3]翁伯琦,王义祥,雷锦桂.论循环经济发展与低碳农业构建[J].鄱阳湖学刊,2009,(3):92-102.

[4]王昀.低碳农业经济略论[J].四川农场,2009,(1):34-38.

[5]张霞,吴业东,张海松.低碳农业与“绿色”齐飞[J].农业科技通讯,2010,(5):29-32.

[6]赵永志,高启臣,廖洪.发展低碳农业,土肥技术先行[J].中国农技推广,2010,(7):34-35.

[7]舒涵.低碳农业趋势所在[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3):22-23.

[8]彭训广,王彩虹,孙力,等.农用薄膜对土壤污染现状、原因与治理对策[J].价值工程,2010(4):83.

[9]黄国勤.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农业的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0,(6):178-180.

[10]胡朝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几点思考[J].老区建设,2010,(9):12-14.

[11]韦吉田.广西大力发展低碳农业[J].农家之友,2010,(5):6-8.

[12]李晓明.“农立方”开启低碳农业新模式[J].农经,2010,(3):47-49.

[13]郭子东,吴勇明.发展农村沼气、打造南昌低碳农业[J].江西农业,2010,(1):24-25.

[14]张天佐.休闲农业如何持续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1):4-5.

[15]尉强.对内蒙古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0(7):17-18.

[16]高铎山,孙蕾.刍议政策性金融对低碳农业经济的信贷支持[J].金融纵横,2010,(6):49-50.

[17]曲秀云.水稻加工废弃物利用[J].垦殖与稻作,2010,(4):30-31.

[18]吕玉奎,邓义然.用麻竹笋加工废弃物栽培蘑菇试验初报[J].世界竹藤通讯,2008,(1):30-34.

[19]徐华良,周叶君.低碳农业就在你身边[J].北京农业,2010,(5):49.

[20]罗旭生.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建设生态文明高安[J].江西农业,2010,(3):17-18.

(责任编辑:翁志辉)

1福建农业学报第26卷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初步研究—以中国为例

内容摘要 目前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大多数国家的发展都以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为基础,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问题,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现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正由科学共识转变为实际行动,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的大趋势逐渐明晰。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它的发展涉及到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等众多领域。因而,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日益重视,出现了众多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和讨论。 当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的大国,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大势所趋。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以低碳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的相关方面进行初步研究,以期能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本论文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用计量经济学进行数学建模,主要从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进行实证分析,并探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效应;低碳经济在中国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也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与对策。最后结合上述分析得出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也确定了我国以政府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个人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思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经济效应、可行性分析

ABSTRACT Nowadays, the global economy develops with a rapid speed. However, the developments of most countries based on the fossil energy consuming, which leads to the problems of increasing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critic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ll of these, to some degree,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economy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development. Therefore, to decrease the greenhouse gases, becomes a common view from the theory to the action and the low carbon economy trend is gradually clear. Low carbon economy, as a new mode, relates to the mode of production, living code, values, and country rights and so on. So scientists pay a high attention to this area, make much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low carbon economy. Surely, china, as a big developing economic country, develops the low carbon economy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aking thi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low carbon economy through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some aspects in china, hoping that it can make contribution to our economy. Therefore,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paper is mathematical modelling by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he low carbon economy in our country,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robing into a series of economic effect and recessive problems or challenges from the new mode can be triggered. Then the paper will bring forward the possibl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low carbon economy. So, we can make the conclusion that it is positive to develop the

碳排放与低碳农业经济发展.docx

碳排放与低碳农业经济发展 如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而经济发展越来越趋向于低碳经济,一谈到低碳经济,低碳工业、低碳城市是大多数人所能想到的,也是国家调整产业的重点工程,却极少有人去讨论低碳农业、农村的发展路径。而事实上,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氮的氧化物排放量也是非常大的,是影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第二大来源。根据IPCC的评估报告,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约占人为排放量的13.5%m。空气中 C02浓度的不断飙升,这种持续的状况必然会诱发严重的自然灾害,将直接导致农业产值的降低,更为甚者将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居住生活环境。所以,发展低碳农业很有必要,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如今,社会各界对低碳农业取代高碳农业的态度是高度一致的I学者们纷纷从各个方面研究低碳农业发展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例如生产性减排、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废弃物的转化消耗以及改变生产模式等措施。J0hnS0n认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源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化工能源、燃烧秸秆的废气。严立冬等[5)基于生态视角研究低碳农业认为,应该设立具体的生态目标以及为生态修复而必须要给予的补偿机制,并提出政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程序究了我国农村地区利用生物质能的潜力和由此对节能减排的意义。罗吉文晰究认为,应实行“五节”的农业生产模式以缩减碳排放量,此外,还认为低碳消费应该由政府来引导。曾以禹等主要阐述了国外是如何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及如何具体地实施低碳农业,并建议改变原来的生产模式,开展一些保护性耕作。低碳农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以上文献从不同侧面为探索我国抑制农业碳排放增长的机制、发展低碳农业提供了研究基础,但是还有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如对我国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涉猎还比较少。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使用2000~2012年我国各省区数据,测算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量,同时通过实证分析主要的碳排放源对农业产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1.农业碳排放特征 1.1农业碳排放量的计算低碳农业的衡量指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李燕凌汤庆熹 一、全面理解现代农业的深刻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可以从三种不同视角全面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一)从阶段论视角来理解。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现代农业是指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按照阶段论观点,把历史上的农业区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原始农业主要依靠人力和原始工具,传统农业主要依靠畜力和非石油动力机械,现代农业则主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技术装备、方法等。 (二)从状态论视角来理解。按照农业生产力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方式特征进行描述性定义,现代农业一般具有科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流通、产业化组织、社会化服务等基本特征,并具有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产品商品率“多高”的显著特点。也有人更直截了当地把现代农业描述成机械化、电器化、化学化、工厂化、市场化、专业化等农业。 (三)从过程论视角来理解。从事物发展过程看,现代农业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现代农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要求。当今世界所谓的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即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 从以上可见,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的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的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的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的农业、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1低碳经济概况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的含义与解释也存在诸多不同。但普遍认同的概念为“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力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换言之,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通过先进技术、有效制度或新能源开发等方式,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量,达到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作用。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属于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但资源相对匮乏。如水资源位于我国第19位,与全国水资源人均量相比,仅为其20%;与全国矿产资源占有量相比,仅为其25%,与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相比,仅为其1/7。由此可见,河南省属于资源贫困省,但河南经济总量却位于全国第五位,河南2009年单位GDP能耗值为每一万元1.156吨标准煤,比全国均匀水平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则为142.8万吨/亿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由河南主导的“中原经济区”开始向国家战略提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不能牺牲农业与粮食、生态与环境,

应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中原经济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河南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能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 在煤、石油与天然气三者中,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要远远多于石油与天然气,而河南资源条件为“富煤、少气、缺油”,该条件在能源结构中起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河南省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选择低碳能源方面十分有限。自2002年起,河南省煤炭生产量在能源生产结构中就占据较高比例,基本都超过80%。以2012年为例,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在76.3%,石油为12.1%,天然气为7.1%,4.5%为水电、核电及风电比例。通过计算得出,一吨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4.12吨,与石油、天然气相比,每吨多出的比例分别为30%、70%,由此可见,河南省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量较高,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将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由于技术水平低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无法充分利用能源,造成资源浪费。 2.2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国外低碳理论的研究动向 低碳理论是建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它依据基本的地球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和碳平衡的原理,计算各种公共工程和商业活动的碳排放及碳预算收支,同时,通过衍生产品市场机制和“京都机制”使得碳排放权得以自由交易。简言之,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人类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机制和制度层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从目前的发展看,世界各国及科学界在碳排放的方式、过程及循环状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2)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3)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4)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此外,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一些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能源消费—碳减排经济关联模型等。然而,对于产生碳排放基础的内部各要素间能量转换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进展。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 发展低碳经济受到不同国家的地理、能源结构和环境资源的影响。对我国而言,煤炭是主要能源,在发展低碳经济时与西方国家主要采用石油的做法和形式不同,技术和实现的途径也有差异。 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即使是在资本和科技积累基础非常雄厚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也不能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的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因此,加速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矿种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矿种为主的结构转变是必然选择。这不仅是减少国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正常趋势。虽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给我国通过扩大进口方式改善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带来很大风险,但与其他减排方式相比,这种政策成功的风险成本依然是最小的。作为最大的能源矿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因此,大力实施煤炭净化技术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的一个基本任务。 提高能源效率,重点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不仅对保障能源供给、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而且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都将各种新能源的采用、低碳燃料的研发、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以及先进的发电技术等作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我国也应注重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贮存,可再生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开发。近年来,我国能源强度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仍然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约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

低碳经济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究

低碳经济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究 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对于和谐社会的优化构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低碳农业发展理念说的是,规划科学发展政策,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健全低碳农业发展体系,及时整改农业产业结构,将环境友好型与建设节约型作为主要的根本发展点,提升资源使用率,最终达到获得最大农业经济效益的具体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取得了进步,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农业一直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一旦受到影响,就会给我们的国民经济造成损失。本文主要针对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简要分析。 标签:低碳经济;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将绿色生产落实到位。低碳经济可以实现对能源的有效利用,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气体和其他物质的排放,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时候,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低碳和环保,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低碳经济是指尽可能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不同国家的低碳经济模式也有所差异,对于欧美发达国家,其更注重碳排放绝对量的减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将碳排放相对减少作为发展目标。各国采用各种经济发展方式,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存在差异。低碳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限制在特定范围之内,以此达到避免气候系统被威胁、被破坏,减少排放量的目的。 农业低碳发展计划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且有助于促进农业的整体提高,农业劳动者自觉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环境保护。由此可见,农业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理念,对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三、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很多问题也随之出现,给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我们国家农业发展已经步入低碳时代,但是很多地方还是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脚步,导致生产力不高,满足不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当代要求。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一)劳动能力差

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与气候变化 冷旭盛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10环本10112103115,温州,浙江,中国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又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在中国倡导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排放经济的理念应运而生。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匮乏日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我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赢的低碳发展路径。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1.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提出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在实质内含上与我国政府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指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最终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种发展模式目前国际上的主流表述即低碳经济或低碳社会。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据预测可知,全球变暖的情况还会继续发展,并且对人类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从适应和减缓气候

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着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着,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

浅论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浅论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一、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低碳农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业资源分散,孤立,大多属于粗放型 农业发展模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这能极大地降低农民对土地及环境的依赖性,通过技术创新,农产品循环利用,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提高了低碳农业发展的成本。所以农业结构有待调整,需要整合农村的分散土地,集体经营管理,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产生更高的生产效率。 2.财力物力支持投入不足 在农村,很多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甚至缺失,我国政府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全国政府财力水平不均,一些地方没有足够的能力给予更多的支持,造成当地的节能、节水、减排等积极措施不能有效地实行。 3.整体农民素质不高 我国的人口众多,而且农民的比例相对较高,在农业开发,农业改造方面还有很多局限性。农业科技推广不到位,农业生产水平没能得到根本性改善,在对一些先进技术和环保减排方面还没有形成低碳农业生产的意识,这严重制约着全国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加快形成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1.加快形成循环农业经济 循环农业经济走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废品循环再利用";的道路,一方面是加大废品利用次数,多循环,重复利用;另一方面是提高能源回收改造技术,让更多的回收废品回炉重造,改善废品利用技术,创造高品质,多样性的新产品。例如,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机械生产以及化学肥料的使用,破坏了农业生态的再循环和再利用。我们需要在全国实施秸秆还田工程,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并可以实施利用稻麦秸秆生产食用菌等相关补贴政策,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武汉市农业局种植业(蔬菜处)处长王火明 一、概述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理清和挖掘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明晰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当前,学术界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较多,有些从阶段论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也另有观点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包含现代科技、管理等在内产业体系。笔者认为,阶段论和产业体系论分别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现代农业进行解释的。 现代农业解释之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解释之二:卢良恕(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我国现代农业一般可定义为,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三: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高效益科技创新产业。它既包涵有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标准化等特征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四: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现代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从2004-2012年中共中央连续发了9个“一号文件”.这9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 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根本性任务; 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

(word完整版)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第五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模式及策略

第五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模式及策略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 (1)确立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效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模式和节能发展道路,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模式和节能路子。从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来看,以构建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为基础,确立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引导社会能源消费行为,对于构建低碳经济、低碳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能源需求和能效变化预警指标体系。同时,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为各地区和各个产业部门具体的能效技术经济目标,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总体要求转化为可操作、数量化的具体工作任务。 (2)强有效地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物价,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尽快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以减少经济代价,有利于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除了要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之外,还要规定最低的商业储备。维持国内石油的备用产能,是一项昂贵的政策选择。为了建立备用产能,需要在国内石油供应链上的许多环节进行重复建设,包括钻井、采油、输油管线和炼油厂等。 (3)到本世纪末,建立环境友好、人居和谐的低碳社会。低碳社会的特征是碳的排放已经大幅度的降低,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民众生活在无污染,或污染度极低的自然环境当中。建立这样的低碳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原油化石能源即将耗尽,难以继续为人类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的必然要求。建立这样的低碳型社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许多层面多策并举。一方面大力提高原有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产业,从碳源上遏制碳排放的增长;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替代原油化石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等。开发新能源,既可以从源头上遏制碳的排放,又可以为解决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能源危机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

农业经济发展在低碳经济的运用-最新范文

农业经济发展在低碳经济的运用 【摘要】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既无法实现持续高产,又存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低碳经济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选择符合低碳经济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待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低碳经济;解决对策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化肥和农药的生产制造需要消耗化石能源。众所周知,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如果一旦使用完毕,对子孙后代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为摆脱这一困窘,低碳经济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低碳经济的概念是指实行能耗低、污染低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以科技创造为支撑,极大的提高了经济发展效率。[1]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得以重新容光焕发。农业经济的低碳观念主要是指采用生态农业技术,摆脱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

赖,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被称为脱石油农业经济,后现代农业经济。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枯竭是世界各国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人们对此问题不加重视,扔按照以前的方式肆无忌惮的开采和掠夺,无疑将会雪上加霜,人类的发展道路也许会穷途末路。在此背景下,人类只有走低碳经济的方式,进而创造低碳文明,才能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社会才有美好的明天。 1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且不注意节约 众所周知,我国的耕地资源、淡水资源和草原占有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总量多。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就低很多了。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工业规模的扩大,造成我国的耕地资源逐年减少。并且,由于过度放牧和无节制的森林砍伐,导致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我国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仅为40%。[2]传

现代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

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农业结构、产业特色千差万别,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业生产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也十分明显,因此,在选择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上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蒋和平: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 所谓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模式,是指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 、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围绕一个产业或产品,实行 生产资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并通过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千家万户 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 生产经营格局。这种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将企业 与农户和市场整合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模式,称为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模式。 广东省温氏集团从1986年开始与农户合作,开创了“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的先河,逐步建立 了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体系,确保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这种运 行模式对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和公司的市场、资金、管理经验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了有机整合,从 而实现公司与农户的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并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共赢。在温氏集团 发展过程中,经过农户与公司合作双方多次博弈,形成了能够节约交易费用的合作机制,公司与农户

之间已经突破一般的经济合同关系。在“公司+农户”经营方式的背后,是一系列的利益机制的安排。 温氏集团通过与各个利益主体建立的牢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妥善处理和协调了各种利益关系。这些 利益关系是建立在合同和信誉基础上的平等的市场交易关系。公司依靠一套成熟的经营模式,在发展 养鸡产业时,从鸡苗的供应到销售的链条的核心技术都牢牢控制在公司手中,在保证肉鸡食品安全和 质量的同时,让农户得到稳定的收入,从而使得合作能长期稳定地进行,并能够连年滚动式地扩张。 温氏集团在处理和农户的利益关系时,始终把农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往往在市场风险出现时,以公 司综合经营的收益来保证农户的利益。例如,温氏集团承诺按保护价收购农户养殖的活鸡,由于农户 所用的饲料和技术服务都是由公司提供,而且按挂帐方式进行,农户的饲养成本比较容易控制,在保 护价高于成本的情况下,公司仍按保护价回购,实际上稳定了农户利益。此外,为稳定保护价政策, 平抑可能出现的购销倒挂所产生的亏损,温氏集团还开展了多种经营,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以最大限 度地降低市场风险。由于成功地运用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温氏集团正确处理了公司和农户间 的利益关系,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实惠,保持了该集团增长的持久不断活力。 近10年来,温氏集团始终保持着30%以上的发展速度。截至2007年,公司养殖规模达到了上市肉 鸡5.3亿只,肉猪182万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肉鸡(猪)饲养集团。温氏集团还在广东、广西、福 建、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重庆、河南、河北、云南等省市建立了80多家集 种苗生产、饲料供给、技术服务、农户养殖、产品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养殖公司,企业职工人数达到2

低碳经济全套题库及100分答案

- 只有(),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 C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 D 可再生能源不包括() A 循环经济最广泛的参与主体是() A 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力主要原因没有() A 以德国双元系统(DsD)为典范。 C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 C 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 B 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 A ()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A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

B ()是指倡导低碳的思维模式、生产观念、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将企业低碳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C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不包括() D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 D 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不包括() D ()即人们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经济成本可以承受 D ()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A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 B 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还要归于() C 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是指() C 解决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加强和健全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因素不包括()C

以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典范 B 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就几乎达()美元 D 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力量() D 实施低碳营销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D 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最为明显 D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 D ()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 A 从经济运行的动力条件和市场保证上看,经济运行又依赖于() A 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指的是() D 冯之浚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分为() AB

2015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考试卷80分

1.低碳经济的实质是()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机制 B、技术创新 C、制度创新 D、发展观的根本转变 2.()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 A、“九五” B、“十五” C、“十一五” D、“十二五” 3.政府低碳责任的带动失力原因没有() A、生态责任不明确 B、发展观不正确 C、生态伦理缺失 D、追究制度不严格 4.解决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加强和健全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和“瓶 颈”因素不包括() A、环境法律制度的创新 B、环境法律机制的调整 C、多立法 D、环境法律观念的进步 5.可再生能源不包括() A、石油 B、太阳能

C、风力能 D、水力能 6.(),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 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7.地球表面()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 A、50% B、60% C、70% D、80% 8.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是指() A、替代技术 B、减量化技术 C、再利用技术 D、资源化技术 9.清洁能源,包括() A、煤 B、石油 C、太阳能 D、汽油 10.电动汽车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重心要向()领域倾斜 A、消费市场

B、生产市场 C、研发部门 D、销售部门 11.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 A、1~2℃ B、3~4℃ C、5~6℃ D、7~8℃ 12.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 A、清洁 B、无污染 C、可再生 D、有污染 13.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 A、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 B、低碳发展 C、节能减排 D、碳中和技术 14.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 A、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 B、低碳发展 C、节能减排 D、碳中和技术 15.()是用来衡量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状况 A、水资源利用指标分析

相关文档